完善现代纳税服务体系意见(修订稿4.15)(精选2篇)
1.完善现代纳税服务体系意见(修订稿4.15) 篇一
一、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概述
(一)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内涵
公共图书馆是由国家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的, 免费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图书馆。而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指在公共图书馆里专门为公众提供阅读资料、文化知识咨询、促进知识信息交流的人员、设施组成的集合。公共图书馆担负着为科学研究服务和为大众服务的双重任务, 因而公共图书馆应建设一个设施更加合理、服务更加便捷、馆员数量和质量更专业的完善的、系统的、更符合现代化的服务体系。一下总结出几点:
1. 针对性
公共图书馆是为一般社会民众服务的, 也是为某一特定的读者人群如:儿童、工人、农民等服务的。这就需要针对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服务体系, 同时对图书馆员的专业知识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2. 服务性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应更突出体现政府的保障性、设施的合理布局性和馆藏资源种类的丰富性, 满足不同读者的知识文献需求, 重视对读者进行阅读指导, 培养读者的阅读兴趣, 并根据其兴趣、爱好和愿望, 开展灵活多样的服务。
3. 基础性
省级一下的县、区的公共图书馆, 是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基础, 数量较多, 联系群众面广, 在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阅读需求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应加强和系统化公共图书馆的基础性服务体系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的目的与意义
1. 有利于公共图书馆服务事业的发展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改进公共图书馆用户服务工作。读者的加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有利于公共图书馆开发智力资源, 进行社会教育, 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增加用户人数, 使公共图书馆服务事业朝着更高的方向发展。
2. 促进人们全面健康的发展
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是一个民族乃至国家强大的重中之重, 促进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对于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公共图书馆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来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 使他们提高阅读兴趣、增加相关文化知识, 提高知识信息的获取量, 使公共图书馆成为走入人们心里的学习知识的、认识社会的信息交流窗口, 这对人们、乃至社会的发展都是相当有利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对信息的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多, 公共图书馆作为大众信息和知识的主要流通途径, 在提高国家经济和科学的水平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中, 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是必不可少的, 且服务的质量影响着社会大众对知识吸收的效率,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迫在眉睫。由于公共图书馆在我国起步的比较晚, 所以我国的整体水平还不高。然而, 在一些发达的国家, 如美国、日本等, 它们拥有公共图书馆的历史比较久远, 发展的优势很明显。通过对国外公共图书馆儿童优先服务了解与对比, 我国公共图书馆儿童优先服务的整体发展还比较滞后。
1. 美国
美国图书馆历来都是特别重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 纽约的三大公共图书馆系统均采用总分馆制管理模式。总分馆制是指在一个总管下设立若干个分馆, 以网状的形态面向社会大众, 并向其提供有效的帮助, 使图书馆的服务范围覆盖区域内各个地方, 实现服务效益最大化。总分馆之间十分重视资源共享和交流, 中心图书馆专门收藏小语种文献等特色资料, 并且会经常将这些特色收藏在各个分馆轮流陈列, 供读者借阅。在皇后区公共图书馆系统内, 读者可以在任何图书馆归还在其他图书馆所借文献。
伦敦市公共图书馆也采用的是总分馆制管理模式, 在三十二个行政区中, 每个区都设有一个中心图书馆和十几个社区图书馆。这些图书馆组成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合作紧密, 使服务品质得到极大的提升, 覆盖面得以扩大。英国文化部计划, 截止到2013年, 全英国将建立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图书馆网点, 届时市民在任何时候都能从街头或网络上获取自己所需的文献。
为进一步促进强调图书馆馆藏与所在地域读者的个性化需求紧密结合, 中央图书馆强调研究人类文献收藏, 而分馆则强调对本地居民的一般化需求的满足。以伦敦为例, 伦敦公共图书馆不仅数量众多, 而且功能齐全, 其功能已远不止向所有人提供平等的读书机会那么简单, 往往还兼具教育、娱乐、网络、资讯、社区服务等各种功能, 同时也是社区活动中心。基于这样的定位, 图书馆提供了大量与本地居民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服务, 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图书馆满足社区读者个性化需求的能力。
2. 日本
日本作为亚洲较有代表性国家, 其公共图书馆是信息情报资源中心, 在这样一个注重基础教育的国家, 为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应有的保障。日本拥有完善的图书馆法律体系。其颁布的《图书馆法》规定, 各地要建四个层次的公共图书馆系统:总馆、分馆、图书停靠所、流动图书车。据此, 东京都实施了较为完善的以区 (市) 为地域单元的总分馆制。在每一个区 (市) 中, 由一所图书馆承担总馆功能, 称为“中央图书馆”, 其他图书馆则分为分馆, 称为“地域馆”, 总馆和分馆服务半径难以覆盖的地方, 通过“汽车移动图书馆”来补充。做到方便读者随借随还的需求。
(二) 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党和政府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 也是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 (CALIS) 是经国务院批准的我国高等教育“211工程”总体规划中两个公共服务体系之一, 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
20世纪50年代, 随着文献资源共享观念的提出, 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以北京图书馆以及上海图书馆为全国中心, 各个省图书馆作为本省中心图书馆以联系本地区公共图书馆以及其他系统图书馆的协调机制。
三、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从国内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对比来看, 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在经济发达地区开展得较为出色。但是从总体上看, 公共图书馆事业整体发展相对滞后, 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存在以下的一些问题。
(一) 政策制度缺失, 经费支持有限, 法律法规不完善
依法办事是各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得以健康有序发展的根本保障, 由于我国公共图书馆法至今尚未出台, 公共图书馆的事业建设与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地方的经济状况和各级政府领导的主管。在不同的经济条件等情况的阻碍下, 公共图书馆的建设速度缓慢。
相关的法律条文应能强力约束各级地方政府, 使其必须按照如:地区的GDP、地方税收总额或行政经费开支总额等经济指标, 按比例拨付专项经费用于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建设, 不足的部分可由上级政府或国家有关部门酌情给予相应的补助。是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
(二) 专业馆员匮乏, 馆藏资源不丰富
目前大多数公共图书馆都存在着人手不足的现象, 公共图书馆的从业人员数量、平均文化水平虽然较上个世纪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馆员大部分是学其他专业的, 专业知识不足, 图书馆工作需要大量专业学科的人员, 同时还要与其他专业人员协调好比例, 如果这种比例失衡, 对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协调, 人员专业知识不足, 馆藏信息资源严重不协调, 导致用户阅读兴趣不高。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目前还是以印刷型文献为主要服务方式。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 数字化、网络化的服务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是在个性化服务、数字化服务方面水平都不高, 对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的内容不全面、电子资源和服务项目甚少、信息资源较为匮乏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四、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
(一) 健全法律法规, 提供政策制度保障
制定有力的法律规章制度, 才能保障公共图书馆事业健康的发展。我国已于2011年12月30日颁布《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 是公共图书馆实现服务立馆、促进科学发展的实施纲领, 对于保障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因此, 国家和政府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为公共图书馆服务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 为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事业提供法律、法规的保障。
(二) 加大经费投入, 丰富优化馆藏资源
公共图书馆是由国家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的, 免费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图书馆。它需要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国家和政府应每年给公共图书馆一定的运营经费。同时还要设立有关部门监督经费的专项使用, 并应加大监管力度, 确保有资金来提高读者的服务。
同时, 馆藏是图书馆服务的根本保障, 公共图书馆应根据不同读者的兴趣、爱好、愿望等方面的需求, 采购多元化信息资源, 增加电子文献收藏, 最大程度的满足读者的文化需求。
(三) 专业人员培养, 丰富馆内活动
馆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因此, 加强图书馆员的专业化迫在眉睫。首先, 公共图书馆应专门培养图书馆服务的专业人才, 其次, 通过参加图书馆学术交流会以及专业的培训班, 加强馆员培训和进修;第三, 馆员应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第四, 馆员要具备网络理论知识、信息检索技术、图书馆专业知识等, 从而才能让用户更方便、更快捷、更准确的获取所需信息。同时, 公共图书馆应在周末等节假日举行知识竞赛等活动, 从而增加大众对图书馆的兴趣, 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 从而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效益。
结论
综上所述, 我国在早期已经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所建树, 但由于理论与实际相脱节, 我国公共图书馆仍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资源是图书馆做好服务的保障。而我国图书馆资源来源广泛纸质文献相对充足, 但是数字文化资源价格昂贵, 资源匮乏, 导致群众接收不到最新信息。另外, 我国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技术欠佳, 不方便群众接收信息。还有, 就是县级图书馆发展严重不足, 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导致国民的阅读率下降, 不能保证群众的文化需求。因此, 图书馆服务体系应该随实际情况而完善, 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图书馆硬、软件水平及个性化服务, 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为增强国民综合素质, 公共图书馆应开展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吴锐.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模式, 2009.
[2]孙慧明, 倪晓健.国外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及其启示, 2012.
[3]秦勤, 付恒一.浅谈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
[4]梁欣.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治理模式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9 (6) .
[5]吴慰慈, 董焱.图书馆学概论[M].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3.
[6]吴碧薇.20实际国外图书馆学引进的回顾与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 2009, (2) :6-9.
[7]张玉琢.国外图书馆个性化特色服务体系现状对我国的启示[J].当代图书馆, 2009.
2.完善现代纳税服务体系意见(修订稿4.15) 篇二
关键词:农业;气象服务;问题;思路
中图分类号: F323.3;S1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4.064
气象部门是一个服务部门,主要面向社会和公众提供气象服务,而农业气象服务主要倾向于农业生产及广大农民。近年来,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气象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在许多方面都开展了丰富的气象服务业务,农业气象服务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形成了以国家、省、地、县的四级机构组成,提供多样化的气象服务体系。例如天气预报、人工增雨、防灾减灾、农业专业气象等方面的服务,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是不可估量的。但是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及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业生产对于气象服务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增加,气象部门要认真分析气象服务现状,改善工作方法、途径,与时俱进,在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前,不断努力,提高气象服务的质量,满足日益发展的农业气象需求。
1 农业气象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基础业务有待提高
高质量的农业气象服务对于农业生产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天气预报的准确程度、精细化水平、时效性及预警能力都直接影响气象服务的水平。当前气象服务的主体仍然是以提供常规农业气象服务为主,相对比较单一,这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生产及作物种类日益丰富的现代农业来讲,已明显表现出不适应,所以提高农业气象基础业务水平,提高针对突发性、灾害性天气以及异常气候的预报及评估能力,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1.2 仪器陈旧,现代化程度低
近些年,我国的气象服务工作,在经济水平提高及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些先进的科技设备投入到气象台站,使得气象服务水平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也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均匀,各地的情况有千差万别,需要改善的地方仍很多,同国外先进的气象服务手段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农业气象服务方面,虽然能掌握大量的气候资料,但在同步农业生态环境观测方面却存在不足,一些地区仍然存在仪器设备陈旧,现代化程度低的情况,再加上专业技术人员的不足以及人员的专业素质差异,许多地方还存在观测手段和方法简单的问题,农业气象服务水平的总体提高仍需要一定的发展时间。
1.3 创新研究方面发展不够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而农业气象只是其中的一个影响因子,诸多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所以在对农业气象研究时不能孤立的只研究一个方面,而是要把诸多因素进行通盘考虑,突破学科限制,进行大胆的创新,跨学科研究,在业务服务方面要进行大胆拓展,避免过多的低水平重复。全方位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在农业气象学科与综合项目方面进行各学科交叉相融的研究,不断提高气象服务水平。
2 我国农业气象服务发展思路
2.1 做好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动态预报
加大农作物发育期预报方法与技术的研究,完善综合观测体系,分阶段建立当地主要农作物发育期气象业务预报的记录系统,在作物生长发育关键期做好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的预防。在动态预报方面,需大力发展长期有效的相关动态预报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积极拓展普及农作物以外的其他农产品产量预报技术,努力发展机理性强的作物产量预报模型,为指导农业生产和安全预警提供科学信息。
2.2 提高国家粮食安全气象保障服务
气候的变化对于粮食生产稳定具有很大的影响,而粮食的稳定又影响到的国家粮食安全及社会的稳定发展。所以对于气象变化的研究工作十分重要,气象部门要加强气候灾害对农业发展影响的研究,做出分析和评估,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依据。气象工作还要深入研究气候的变化发展趋势,深入研究极端天气对农业产量的影响,提高农业气象的服务能力,为农业生产布局及种植结构的调整提供参考,要不断提高农业气象信息在国家粮食安全预警系统中的地位。
2.3 加强农业灾害的综合减灾能力
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离不开良好的气象条件,但是近些年由于气候的变化,一些灾害频发,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比如气象、生物、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会影响到农业环境的变化,导致农业气候条件异常。所以农业气象服务的水平的提高,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的测报,为综合减灾提供服务。应积极开展干旱、霜冻、冰雹、暴雨等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测、预警服务,对于重大农业灾害进行预警与评估,及时传递气象信息,提前做好防范。加强气象监测点建设,及时获取有效的气象信息资料,开展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
【完善现代纳税服务体系意见(修订稿4.15)】推荐阅读:
关于建立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的实施意见07-07
建立和完善江西省技术市场服务体系初探09-14
6月关于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研究06-22
吉林省:积极构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完善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模式08-25
关于进一步修订完善机关工作规章制度的通知08-09
风控体系构建与完善之道06-26
浅谈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系定稿08-24
深圳工伤保险体系逐步完善消息09-16
完善目标责任体系 强化企业执行力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