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习活动(共11篇)
1.语言学习活动 篇一
为倡导终身学习理念,满足民众不断上升的精神文化需求,日前,2022年浦阳江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幕暨表彰活动在浦阳江社区学校举行。
现场,浦阳镇、进化镇各中学小学、幼儿园约100余人透过画笔,向大家展现浦阳江片的生态环境、自然风光、民俗场景、村民幸福生活等内容。
萧山区浦阳江社区学校成立于2月,由原萧山区浦阳、进化两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合并组建而成。近年来,学校结合两镇地域特色,充分运用区域内各类教育文化资源,面向区域内社区居民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策宣传、法治诚信、职业技能、人文艺术、科学普及、生活礼仪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教育活动,为周边市民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培训服务,树立培育新农民,助推新农业,服务新农村核心理念。
服务民生,满足需求,构建和谐社会;终身学习,人人成才,实现中国梦。在此后一周以至更长的时间里面,浦阳江社区学校将围绕推动《深化全民学习,助力两个先行》主题,宣传和倡导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文明风尚,将建设学习型社区工作推向深入。
2.语言学习活动 篇二
一、在导入新课时开展学生“学习活动”
我一般是通过Duty report来导入新课,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另一方面训练了其他学生的听力。且每天的形式、内容不同,值日生除了常规值日汇报外,还要准备与上节课内容有关的话题,一分钟演讲,这样学生会自觉复习所学内容。例如,新目标版Go for it 教材七年级下Unit 4 I want to be an actor.学完第一课时后,学生的值日汇报是与所学内容有关的。如:I’m on duty today. Today is Tuesday, March 21st.It’s cold. I’m a student. I want to be a policeman. My father is a teacher. He wants to be an actor. My mother is a nurse. She wants to be a reporter.同时,我就值日同学的内容与全班学生Free talk。如:What does he/she do? What does he/ she / his father / his mother want to be? Why? 这样引出本节课的新内容——用描述性词谈职业。活动中尽可能做到师生一体,教学同步,自然导入新课。
二、在表演中开展学生“学习活动”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初中学生年纪小,善于模仿和表现自己,抓住其天真活泼,爱表演的优势,让学生个个都“活动”起来,积极地投入到教材的对话中,有步骤的分组按角色表演,增强语言实践,是提高言语能力的好方法。其做法是:首先让学生分组讨论、自主学习,大致理解对话中的人、物及其对话大意,然后进行听音模仿。最后在熟悉其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设置情景,分角色让学生训练、表演。学生人人都当“演员”,英语课堂成了展示自我的舞台。
三、在做事中开展学生 “学习活动”
用英语“做事”是学生巩固并实践课本知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果能让学生在做事中开展活动,就可以促使学生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并发展成为综合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初中英语教材中有很多贴近生活的事:Cooking, Shopping, Asking the way等都可以让学生表演。通过做这样的事,学生会很快掌握并运用所学的知识。例如:我上仁爱教材八年级下Unit 7 Topic 2 Cooking is fun Section B时,我在讲桌上摆放了一个sandwich及制作各种类型sandwich的原料,先通过看实物学习相关生词butter, pear, piece, honey, spoon等,然后各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一边学“How to make a sandwich” 对话,一边亲手制作不同类型的sandwich。老师巡视给予帮助。由于是学生亲手制作,每组都想把自己的sandwich展示出来,他们边展示边用重点句型 “First, next, then” 解说,演示生动、直观,同学们记忆深刻。
四、在玩游戏中开展学生“学习活动”
3.基于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设计 篇三
【关键词】学习需求 学习活动 设计
学习活动的设计依据究竟是什么?对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有人说,应该基于学习心理学;有人说,应该基于课程标准;还有人说,应该基于学生的原有认知;还有的教师,事实上是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不妨回到初心——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这个初心出发,课程标准指明了宏观视角下学习活动的最终需求,原有认知指明了当下的学习需求,而学习心理学则指明了学习方式的需求。由此可见,学习活动的设计就是要扎根于对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的需求分析。下面以《七颗钻石》(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基于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设计。
一、学习内容的需求
明确而恰当的教学内容应该建立在对课程内容、教材价值、学生认知的研究和把握上。
(一)基于课标视野下的学习内容需求
一篇文章被选入教材,就必然要体现出它的教学价值。每一篇课文都是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一个点,即通过这篇课文达成某一个具体目标,一篇篇课文聚沙成塔,最终达成总目标。梳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的课程内容就会发现,它主要包括 “感悟”“积累”“方法”三大板块,编者将这些内容分解到每一篇课文。据此,我们可以定位不同课文的不同功能。
一般来说,情感体验类文章的核心内容为“感悟”,语言优美或框架结构典型的课文的核心内容为“积累”,对借由复述等方法学习的文章就应该通过该学习抓手习得并运用相关的“方法”。显然,《七颗钻石》的核心学习内容为“感悟”。
再看《课标》里中段的阶段目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比如,课文中有这样一句:“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联系上下文我们可以体会到这是孝顺的水、神奇的水、珍贵的水、生命之水等水的内涵。再比如妈妈说的话:“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这句话饱含了妈妈对女儿的爱,体现出在生与死之间无私地给予的深层含义。
(二)基于认知基础上的学习内容需求
《七颗钻石》篇幅不长,情节也不复杂,不论是叙述方式、遣词用语,还是故事的表面含义,对三年级学生而言都不算难。可见,课后的助学提示并不是学生真正需求的学习内容。
表面上谈爱何其容易,但现实生活中,当自己的利益与帮助别人发生冲突时怎么办?当这个东西自己也非常需要时,帮不帮别人?……这所谓的高尚是否真正扎根于学生的意识中?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所以把小姑娘塑造成一个“人”,更契合学生的认知。小姑娘不是神,由圣入凡,是现代化的体现,只有“由圣入凡”,才是博爱。
因此,如何让学生通过切身体会,真正把故事寄予的道德期盼和社会理想种到心里去,进而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处世观,这才是基于学生认知基础上的“感悟点”所在。
(三)基于教材实质价值的学习内容需求
学习内容的需求必须契合并且体现一篇课文实质上的教学价值。除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对读者产生精神影响、价值引导外,还应通过课文的言语表达形式关注其在积累语言材料、习得言语规律、发展语文能力、获得言语智慧等方面的独特功能,从多个视角去开掘课文的教学价值。如学习生字新词,从第一段背景描写中积累表示干旱的近义词,对从三个方面描写大旱灾的总分式写作方法进行内化运用等。
由此,我们基本上明确了三年级学生对《七颗钻石》的学习内容的需求:①学习生字新词,积累描写大旱灾的语言。②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的深刻含义,体悟简短文字背后寄予着的作者的道德期盼和社会理想——让广博的爱像星星一样点亮人间。
二、学习方式的需求
教改过程中,不乏出现“为形式而形式”“形式与内容分离”的现象。基于学习需求的学习内容如果没有适宜的学习方式来支撑,也就失去了该有的意义。学习方式包括两个层面:学习所采用的组织形式及学习路径的展开。
(一)服务于内容的学习组织形式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是辩证统一的哲学原理,两者关系协调才能最终达成教学目标。《七颗钻石》按照故事发展顺序步步推进,情感体验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因此,学习的组织形式应遵循并服务于这种整体性。
国外有一种教材编写方式叫“搀扶式”,其样式就类似于旁批点评,这种“搀扶”按照阅读的进程逐步展开,指引学生进入相关的学习活动。借鉴这种理念,本文的学习活动就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展开,在文章的关键处提出问题,有意识地打断学生的自然阅读进程,使他们看到作品中隐含的他们过去没有看到、如果不学习的话以后也往往不会看到的意蕴。
师:谁能带大家一起讲一讲这个故事?
生: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师:这是怎样的水?
(此为“搀扶点”一:学生联系上下文感悟水的内涵)
生: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她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
师:短短十三个字,孩子们,你感受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
(此为“搀扶点”二:感受母亲无私的爱带来的榜样作用。妈妈的教育是事情发展的一个基础,小姑娘的行为方式离不开无私、高尚的妈妈潜移默化的教育与影响,我们从后面学生的发言中可见一斑)
生:就在这一瞬间……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师: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她犹豫过,矛盾过,给,还是不给?请你联系上下文说说。
(此为“搀扶点”三:体悟矛盾的心理。前面的铺垫在这里展现)
一个个“搀扶点”层层递进,步步铺垫,前引后联,带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看到了文本背后的曼妙。
“搀扶”的设置要注意两点:一是“搀扶”的问题应该源于选文,“自然而然地渗透其中”,和学生的阅读融为一体。二是问题的设置是为了促使学生从问题所在的角度去把握文本,而不是为了得出“标准答案”。以“搀扶点”三为例,我们来看看学生对小姑娘行为的精彩诠释:①关爱、同情,体现人与人和谐相处的道德模式。“给,他是个老人家,要尊老爱幼。”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②共享——学会合作、学会分享。“给他喝一点,我自己也喝一点。”多么智慧的现代思维。③榜样的力量,文化的影响。“妈妈为了让我能活下去,舍弃自己,把水给我。我也救一个人吧。”④急人所急,换位思考。“他确实很渴,会死的。”这是多重要的为人处世的方式……
(二)遵循认知心理的学习路径
1.生字新词的学习活动路径
从识字心理规律看,出现频率和语言环境影响字词识记效果。出现频率高,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就多,故能增强记忆。因此,我们主张根据教材特点和生字在课文中的分布情况,在不同的板块与教学语境中识字。
比如说,课前检查预习情况,出示“水罐、焦渴、大旱灾、清澈、喜出望外、绊倒、唾沫”等词语,让学生在1分钟内凭记忆写下5个左右的词语,再依据词语说说对文本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画面。这样,借助词语理解和概括课文,凭词意支撑思维和记忆,每一次交流都是对某几个词语的一次复现,可谓一举多得。
再比如,识字与语言的学习具有互相促进的作用,我们还可以采用识字、朗读和语言积累有机整合的途径进行教学。如学习第一段时,引导学生用一个字或一个词说说感受。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体会“渴、干、死”等,随机积累并区分近义词“干涸、干枯、焦渴”,从而领会这是描写“一次大旱灾”的总分式的表达方法。这样的识字教学,目标是多维的,学生的识字、阅读、语言表达、内容理解等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进行,教学一定是高效的。
再比如,写一写小姑娘的矛盾心理时,把“咽、唾沫、罐”等几个难写的字结合在写话的环节中。这也是一种语境识字方法。
2.体悟文本内涵的学习活动路径
前面分析本文的核心内容是“感悟”,感悟是情感体验的关键。情感体验由浅入深分为:入情、动情、移情、抒情。由此,我们基本可以构建如下学习活动板块。
(1)披文入情:走进大旱灾。
(2)破文动情:“搀扶式”阅读故事。品味“搀扶点”一、二。
(3)悟文移情:体悟“搀扶点”三。
(4)导行抒情:(播放视频)夜晚,当你抬头看天空时,会发现那七颗星星在天上永远闪亮着,告诉我们很多很多……
三、基于学习需求设计学习活动的几点结论
基于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设计可以概括为:致力于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最近发展区”,以便集中精力满足学生当下最主要的需求,为其提供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取得成功。它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具体的学习内容。学习需求不是抽象的,我们只有从仰视《课标》变为俯视教材、学情,才能弄明白学生真正需求的学习内容,从而把握具体的关键性内容。
第二,适宜的学习方式。基于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特别注重学习形式与内容的协调统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习过程中习得知识。
这样的教学思路为一线教师的学习活动设计提供了清晰的路径,便教利学,特别适宜推广运用。
4.小班语言学习活动 篇四
一、说教材:
l、本次活动是两个主题的交汇,又是两主题之间的桥梁:本次活动是《我爱我家》和《冬天来了》两个主题的有机融合——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吃着火锅,即温馨又热闹;即暖身又暖心;同时也因为本次活动“吃火锅”的情景,很自然的将“冬天里怎样让自己暖和”的话题抛于孩子们,自然“冬天”的主题也就由此拉开序幕,因此可以这样说《吃》是《家》与《冬》过渡中的必要桥梁。
2、教学活动内容的多元性与整合性:《指南》中指出:“学习活动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应充分体现全面、整体的要求,有利于对幼儿经验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拓展和基本学习能力的全面培养。”因此活动中有许多的显性与隐性教育内容,体现了以上的教学理念:认知上的——认识各种常见的食物;初步了解并会区分荤蔬菜;知道吃火锅能让自己变得暖和;行为习惯上的——知道样样东西都是有营养的,不挑食;尝试着与同伴合作着玩,学会协商、谦让、合作的游戏;情感体验上的——感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其乐融融,感受家的温馨与温暖;在扮演游戏中体验做爸爸妈妈的快乐,满足长大的情感倾向;语言表达上的——学说完整的话;乐意将自己的想法与行为用语言表达出来;能说完整话“我喜欢„„,火锅里要放„„”;创新思维上的——“与别人说的不一样”的引导,激发幼儿积极的思考,再现并调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主动运用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3、教学目标的定位: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虽然在以上内容的阐述中有许多的教育价值,但相对来说在一次教学活动中总是有侧重点的,因此本次活动的目标为:
小班语言学习活动《吃火锅》活动方案设计(2)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推荐给朋友 收藏本页
4、喜欢听故事,乐意尝试仿编故事。
2、感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其乐融融,在模仿中体验一起玩的快乐。以“体验”“尝试”为主的教育目标对小班幼儿来说是较为适宜的。
5、对教材的改编顺应幼儿的认知特点,适宜小班幼儿对故事的仿编:将原教材中的人物“小猫”“小狗”“小兔”改为“妞妞一人家”,因为《家》的主题是孩子们熟悉的,又是孩子们乐意模仿的,因此本次活动的开展是建立在孩子们丰富认知经验之上的,由此在活动中宝宝能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大胆的说、与别人说的不一样,仿编故事的教学目标也在自然而然中得以实现。
二、说教学法:
二期课改赋予我们这样的理念——以幼儿发展为本;课程应与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为此在整个活动中运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生活化情景创设法:在《指南》中说道:3岁儿童可以叙述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只是在叙述时不很流畅,带有很大的情景性。本次活动是以语言为主的学习活动,结合小班幼儿这一年龄特点,为孩子们创设了与自己熟悉的生活相仿的情景——一家人在冬天里吃火锅。
2、角色扮演法:《纲要》中指出:3岁儿童爱模仿的特点非常突出,模仿是这一时期儿童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模仿来学习别人的经验和行为习惯。因此,整个活动中让孩子们通过扮演家人来再现“吃火锅”这一故事情景,在角色扮演与模仿中自然的学着讲故事,甚至是仿编出故事。
3、游戏体验法:3岁幼儿得年龄特征中有明显得一点,即很大程度上认识依赖于行动。他们得思维大多是由行动引起得,往往会先做后想,或边做边想。结合这些年龄特征,在活动中运用了游戏体验得教学方法,旨在让孩子们在亲自操作、游玩中认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荤蔬菜;在游玩中乐意开口说一说;在与同伴一起的游戏中体验大家一起玩的快乐,从自我中走出,更自然的接纳同伴„„种种的教学目标由于游戏的介入更容易被孩子们主动的内化。
小班语言学习活动《吃火锅》活动方案设计(3)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推荐给朋友 收藏本页
三、说过程:本次活动共有四个部分组成:情景感知 —→ 交流体验 —→ 游戏迁移 —→ 延伸
第一部分直接以“妞妞家真热闹,让我们去看看”的情景性语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紧接着多媒体的演示,给孩子们直观形象的视觉冲击,而故事内容也在演示中自然而然的跃入宝宝的耳中。为了了解孩子对故事的掌握程度,更为了帮助宝宝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就以两个紧扣故事内容的问题帮助幼儿尽快的通过理解故事来进入故事情景中,为后续的活动做好铺垫。
老师在对幼儿的回答做相应的小结时,又自然的引出“我也很想吃火锅”这个情景,以情景化的言行为仿编故事起到了规范示范的作用,而后紧接着问“谁想和我一起吃火锅”这样的情绪调动,又将孩子之间的榜样示范作用激发了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因为幼儿的个别示范也让老师有机会看到不同能力幼儿的不同表现,并及时做出反应与调整,将“在人数较多的集体活动中很难兼顾集体”这一现实问题的解决有所缓解——多个同伴的示范,给了幼儿在自己游戏时的模仿雏形。
当幼儿个个想上来与老师一起吃火锅时,在激起幼儿迫切想参与的内区动力时,“你们想吃火锅吗?”更为幼儿对活动的主动参与推波助澜,于是将“人太多怎么办?”的现实问题抛给这些小班孩子时他们也能积极的调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尝试解决。而分家家,扮演家人一起吃火锅的情景游戏也在幼儿浓厚参与的兴趣下拉开序幕。孩子的游戏体验是本次活动的高潮部分,老师以做客的情节、客人的身份参与活动并给予及时、适时的指导。最后的分享是对孩子们整个游戏行为的梳理,特别是形式多样的、结合整个情景的分享,如以“家庭”为单位的介绍,旨在激发每个孩子对自己游戏行为的回顾、关注;在情景中培养幼儿倾听他人说话的习惯;更是在这一环中,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尝试仿编故事,体验仿编故事的快乐。
小班语言学习活动《吃火锅》活动方案设计(4)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推荐给朋友 收藏本页
此活动对我班幼儿来说是较具吸引力的,而活动本身也很有教育价值可以挖掘,如荤、蔬菜的识别,分类;运用各种材料制作火锅料来丰富吃火锅的游戏等等,因此活动并没有因为这次集体学习活动而结束,可以说,本次活动只是“我爱我家”主题活动的一个延伸;也是“吃火锅”活动的一个导入;更是进入冬天主题活动的一个引子。活动名称:吃火锅 活动目标:
1、喜欢听故事,乐意尝试仿编故事。
2、感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其乐融融,在模仿中体验一起玩的快乐。
活动重点:尝试仿编故事,能和别人说的不一样。活动难点:感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其乐融融。环境与材料: 经验准备:
1、在小社会中重点引导“小菜场”活动,熟悉各类菜名,对荤蔬菜有初步的了解。
2、每个孩子在家都有过吃火锅的经历。材料准备:
1、广告纸上剪下的各种食物图片。
2、圆形铁盒7个、各种食物仿真玩具、纸杯、碟子、筷子、小勺
3、实物投影仪、妞妞、爸爸、妈妈、火锅等图片 活动流程:
情景感知 ——→ 交流体验 ——→ 游戏迁移 ——→ 延伸
活动过程:
一、情景感知:
1、导入“今天妞妞家真热闹,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小班语言学习活动《吃火锅》活动方案设计(5)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推荐给朋友 收藏本页
2、多媒体演示,欣赏故事:冬天的天气真冷呀,爸爸妈妈说:“我们来吃火锅吧。”妈妈说:“我喜欢吃青菜,火锅里要放青菜。”(边说边将青菜放入“锅里”)„„爸爸——鱼;妞妞——肉
3、问题:
1、妞妞想考考我们小朋友的眼睛亮不亮,耳朵灵不灵。
2、今天妞妞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吃火锅)
3、火锅里有些什么东西?这些东西是谁爱吃的?(引导幼儿学说故事中的话)
二、交流体验:
1、过渡:火锅可真好吃,里面的菜又多,吃着又暖和,我也很想吃火锅。瞧,今天我也带来了火锅。沈老师说“我喜欢吃香菇、萝卜和贡丸,火锅里要放香菇、萝卜和贡丸。”谁也想来和我一起吃火锅的,一定要把你喜欢吃的菜的名字说出来,才能把菜放近火锅里哦。
2、个别幼儿上前示范演示。
要求①幼儿说出要吃食物的名称后才能将相应的菜放入锅里。
②能说完整话“我喜欢„„,火锅里要放„„” ③鼓励幼儿说的和故事里的、和别人说的不一样。
3、老师结合幼儿的表现用故事中的语言小结:天气真冷,沈老师说„„
三、游戏迁移:
1、问题:你们喜欢吃火锅吗?为什么?(引导幼儿说说吃火锅的心情——暖暖的、热热闹闹的)
2、小结并过渡:原来吃火锅是件这么快乐的事情: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把大家喜欢吃的食物放在一个锅里,大家一起吃,亲亲爱爱、热热闹闹,而且菜总是热热的,不会冷掉。你们想吃火锅吗?
小班语言学习活动《吃火锅》活动方案设计(6)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推荐给朋友 收藏本页
3、过渡:人太多了,我们就分成7个家吧。苹果家、桔子家„„家的名字有了,那先来商量一下,你做这个家里的谁?(以组为单位,幼儿相互商量所扮演的角色)
4、“家里的人挺多的,所以在把吃的东西放进火锅里之前先要像我们刚才吃火锅那样说说自己喜欢吃什么,把什么放进了锅里,否则锅里的菜太多了,等一会儿你会吃不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的。”走,让我们一起回家吃火锅咯!
5、幼儿游戏,教师巡回观察并适时指导。
(1)不开口的幼儿:教师多以问答的形式引导幼儿开口说一说。
(2)能力一般的幼儿:引导幼儿将多种菜名在一句话中说出,如爸爸喜欢吃青菜、粉丝、ji爪,火锅里要放青菜、粉丝、ji爪。
(3)能力较强的幼儿:尝试着在自己喜欢的食物上关注“家人”的喜好,会将同伴的话编进故事中。
6、分享:以组为单位,交流分享:如“请苹果一家来介绍一下” 形式:一组内能力弱的说说自己扮演的角色,和喜欢吃的菜、在火锅里放的菜;能力强的,将一家人的行为编成故事。
四、延伸:
在区域活动内投放,并开展美术活动“吃火锅”,利用各种材料和替代物丰富火锅内的食物。活动亮点:
幼儿对活动的热情、主动的参与;在活动中勇于表现,大胆的表达;由此可见本次活动是较为成功的。
(1)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注重活动是在幼儿的已有经验上的建立,真正体现“尊重幼儿”“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因为“吃火锅”的内容是小班宝宝所熟悉的,又因为与实际生活的的紧密联系——冬天到了,在家里经常会吃火锅。
小班语言学习活动《吃火锅》活动方案设计(7)
因此在活动中,孩子们会争先恐后的说,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想法。这种积极调用自己已有教研的过程,正是幼儿主动学习的体现,与二期课改精神所要赋予我们的。
活动是教师为幼儿学习、发展搭建的平台,幼儿才是活动中的主体。纵观整个活动,孩子们在其中有许多的亮点之处是老师在预设活动中没有想到的。这并不是说老师的预设活动没有价值,相反的,如果一次活动,孩子的所有反应、行为与老师的预设相一致,那么孩子的“创新”又如何得以体现?如文静这个“妈妈”在游戏后会说“我把喜欢吃的ji腿给宝宝天淇吃”,这样的语言表达不仅是对故事内容的仿编,也是孩子积极思维的呈现,同时这种“及他”的情感更是作为小班宝宝难能可贵的精神体现。
由此思考:教学活动不在于老师教给孩子什么,而是孩子在老师预设的活动中;在老师创设的环境中通过自身的参与、互动,在集体的交流、展现中,将个人的经验化为集体的经验;在师幼互动、生生互动、与环境的互动中每个幼儿有所获得,有所发展。不足:
作为一个引导者,老师将关注更多的放在目标的达成上,因此在活动中未能更好的根据幼儿的现实表现,将更多更有价值的教育理念有机融合。如在游戏时,发现孩子用手抓起“锅”内的食物时,老师只是用情景性语言对这名幼儿进行引导,导致在观察中发现其实这是个比较共性的问题,但也没有及时的在集体中交流,失去一次很好的与生活经验相整合的教育时机。思考:
5.语言活动儿歌活动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从小爱动脑筋。
2、激发幼儿认真学习、探索未知的愿望 活动准备:小问好图饰 小问号头饰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问号,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个符号吗?你知道它表示什么意思吗?引导幼儿大胆回答老师的问题
教师小结:这是“问号”当我们有不懂的事向别人提问时就用这个符号。
二、欣赏儿歌《小问号》
1、老师这里有一首好听的儿歌就是关于小问号的,我们一起来听听,听的时候小朋友要认真。
2、老师有感情的`朗读儿歌。
3、提问,启发幼儿认真思考,大家为什么叫李苗苗“小问号”?“小问号”一共问了哪几个问题?
教师小结:因为小问号爱动脑,所以大家叫他小问号,白天他问太阳为啥亮?夜晚他问星星有多少?飞机为啥能在天上飞,汽车为啥能在天上跑海中究竟有多少鱼?山中究竟有多少宝?
4、老师是怎么样夸奖小问号的?
教师小结:老师夸奖小问号肯动脑。
5、老师为什么说:“小问号”提出的问题将来一定会知道?(只要肯动脑、爱学习,将来一定找到问题的答案。
三、老师戴上“小问号”头饰,提出问题,让幼儿回答,看谁回答的又快又对。
1、一座桥,不算高,你上我下真热闹,上桥慢慢爬,下桥滑到底。这是什么?(滑梯)
2、奶奶把一跟针掉在了地上,谁能用最快的办法找出这根针?(运用磁铁能最快找到。)
3、有几个小朋友在踢皮球,不小心掉进了树洞里,用什么办法把球取出来?(用水罐进去,球会浮起来)
4、为什么又有白天又有黑夜?(地球会自转,转到背对太阳的地方就是黑夜,转到向着太阳的地方就是白天)
四、让幼儿带着头饰,提问,让其他小朋友认真思考,并回答。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区域活动时开展智力游戏比赛。
6.“党章学习月”活动学习总结 篇六
我支部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的法制观念和党性修养,依据区委开展“学宪法、学党章”活动,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章》。通过认真学习,我支部党员对新党章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对我们党的性质,理想目标,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党员义务权益有了更深的理解,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的政治理论和基础知识教育,从而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革命理想信念和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崇高责任感。
新党章的总纲部分首先阐明了我们党的性质及崇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党的十八大立足于新世纪新阶段的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着眼于完成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党和国家面临的新任务,对党章作了重要修改。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中学习会议上强调,在各级党组织的全部活动中,都要坚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
通过对新党章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我们每个党员要认真学习和遵守党的章程,永葆先进性和争当合格党员,还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1、努力把干好工作和提升自身素质统一起来.同时,我们每个党员要在干好本职工作的过程中,努力通过深化认识,思考归纳,概括升华,使自己在工作中获得的经验思想,心得体会等成为自身业务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机构成部分,从而推动自身素质不断得到提高,为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工作。、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善于学习(向书本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学生学习),主动接受先进文化,用现代文化武装自己。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的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作法院干警首先要理解,掌握这种文化,并在工作中不断推动这一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3,努力把坚守宗旨信念和开拓创新统一起来。党章第一章第三条要求全体党员还应履行以下义务:”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从中可以看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每一个党员所必须坚守的信念意识。但是我们为人民服务的手段,却必须善于变化,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需要做具体的改革,调整,变化和创新。我们必须把坚守宗旨信念和开拓创新统一起来,既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更要有联系实际,开拓创新的具体行动。
7.中班语言活动:快乐口袋 篇七
1.理解故事的内容, 感受并体验故事中小动物们的快乐。
2.积极参加讨论, 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3.能发现快乐、分享快乐, 培养积极面对生活的良好个性品质。
活动准备
1.制作“快乐口袋” (用白布裁剪成大口袋, 外面画一些体现快乐主题的儿童画, 内用软棉花包裹着一台可以录音和放音的随身听) 。
2.故事《快乐口袋》的电脑课件。
活动过程
1.问一问———设置疑点, 激发兴趣。
教师展示“快乐口袋”, 提问并导入课题。
教师用语参考:老师这儿有一个神奇的口袋, 你们看, 口袋上有什么呀? (引导幼儿观察口袋上有关快乐的画面) 口袋里装了什么呢? (老师打开袋内的随身听开关, 里面播放出一些快乐的话语。如:“今天是我五周岁的生日, 我请了许多朋友吃蛋糕, 我的心里呀, 真快乐!”“我画的画被放进橱窗里展览啦, 我的心里呀, 真快乐!”“妈妈生病了, 我端杯开水给妈妈喝, 妈妈夸我懂事了, 我的心里呀, 真快乐!”)
2.听一听———欣赏故事, 体验作品。
教师打开多媒体课件, 让幼儿边听故事边看动画, 听完故事后层层递进地提问, 使幼儿对故事有初步的了解。
教师用语参考:快乐口袋有什么作用?小动物对着快乐口袋说了什么?后来森林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是什么让小动物们又重新快乐起来的?
3.玩一玩———把快乐告诉口袋, 巩固作品经验。
教师鼓励幼儿对着“快乐口袋”讲讲自己感到快乐的事儿, 帮助幼儿发现快乐、分享快乐。
教师用语参考:故事中小动物们有许多快乐的事儿, 你们平时遇到过快乐的事儿吗?你们能像小动物一样也把自己的快乐对着口袋说说吗?
4.谈一谈———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迁移作品经验。
教师鼓励幼儿积极讨论“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使幼儿明白快乐是靠自己发现的、能与别人分享的, 使别人得到快乐的人自己才最快乐。
活动延伸
将教具“快乐口袋”放置在活动室一角, 鼓励幼儿平时将自己的快乐事儿告诉“快乐口袋”或用绘画的形式将快乐事儿画下来, 插入袋内。教师利用自由活动的时间带领幼儿听袋内的“快乐心语” (录音) , 看快乐图画, 帮助幼儿进一步发现快乐、分享快乐、获得快乐。
附故事:快乐口袋
森林里, 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 他们每天都在一起劳动、游戏, 个个都是要好的朋友。
这天, 小猴在河边发现了一个神奇的口袋。这个口袋只能装一样东西, 那就是快乐。只要你把自己的快乐对着口袋说出来, 你的快乐就会被装进去。这口袋太神奇了!
小孔雀跑了过来, 对着口袋说:“我在舞蹈比赛中得了第一名, 我的心里呀, 真快乐。”
小青蛙跳了过来, 对着口袋说:“我在稻田里捉了许多许多害虫, 看到庄稼长得这么好, 我的心里呀, 真快乐。”
小鸟飞了过来, 对着口袋说:“妈妈病了, 我捉了虫子喂妈妈吃, 妈妈说我是懂事的好孩子, 我的心里呀, 真快乐。”
小象走了过来, 对着口袋说:“我昨天卷了许多木头帮山羊爷爷盖房子, 看见山羊爷爷住进了新房子, 我的心里呀, 真快乐。”
小猪也来了, 对着口袋不好意思地说:“我, 我昨天打针没哭, 妈妈说我变得勇敢了, 我心里可真快乐。”
听了小猪的话, 小伙伴们都哈哈地笑了起来。这么多快乐钻进了口袋, 口袋一下子变得鼓鼓的。
小猴挠挠头说:“你们说了这么多快乐的事情, 我也要说一说。”小猴想了想, 对着口袋大声说:“我有这么多好朋友, 心里真快乐!”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 小动物们相亲相爱地生活在一起。突然有一天, 森林里着了大火, 烧死了许多许多树, 小动物们的家没有了。小鸟和小猪伤心地哭了起来, 大家都很难过。小猴忽然想起一样东西, 那就是快乐口袋!
小猴飞快地取出快乐口袋, 悄悄地解开了口袋上的绳子。啊!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小伙伴们一下子想起了以前许许多多的事情, 脸上慢慢露出了笑容。小象站起来说:“大家别难过了, 以前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 现在我们一起动手盖新房子, 我们还会和以前一样生活得快快乐乐。”“对, 对!”小伙伴们一齐答应, 他们马上动手盖新房子。过了几天新房子盖好了, 他们又开始种树、养花, 自己的家变得更加漂亮了。
8.语言学习活动 篇八
关键词:情境交际;英语课堂教学;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6-036-1
《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设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造交际活动情境,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语言实际活动,从而真正促进学生英语的语言学习。我们都熟悉这样一句英语名言:You tell me, I forget. You teach me, I remember. You involve me, I understand. 这句话也说明了课堂组织学生参与活动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将学生从传统枯燥的课堂教学引入到交际情境活动中,提高主体参与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语言知识。学生通过“learning by doing”,“做中学,学中做”,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最终意识到英语学习的价值,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在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如何开展以“情境交际,学以致用”为准则的课堂教学活动且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呢?笔者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总结。
一、运用直观手段创设情境,课堂和生活息息相关
英语课堂活动的开展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教师要活用教材,将教学活动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学到直观的、有真实感的知识。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能够真切、自然、轻松地实践语言。
笔者在教时间顺序副词如first、next、then、afterwards、finally在语篇上下文的运用时,联系到8A Unit 4的主题DIY时,就设置了这样一个让学生用香蕉做奶昔的活动。先提供实物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奶昔的制作,然后让学生用上面提到的时间顺序副词完成一篇香蕉milk shake制作的说明文。范文如下:
First, peel a banana. Next, cut up the banana. Then, put the banana and two teaspoons of honey into the blender. Afterwards, pour the milk into the blender. Then, turn on the blender.(搅拌机转一会儿。)Turn off the blender. Finally, pour the milk shake into a cup and drink it.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尝试奶昔的制作,同时也轻松掌握并应用了顺序副词在上下文中的运用,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课堂效果比较理想。
二、运用语言动作描绘演示情境,动口动手强化听说
情境的创设除了可以借用直观手段,还可以利用语言来描绘情境,用动作演示情境。这是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用语言来描绘境景要求让表述的学生要根据场景组织语言,正确清晰地输出语言。用动作来演示情境要求学生接收理解输入语言,然后才可用动作演示。
英语的现在进行时教学是初一英语语法教学的一个重点。为巩固和强化学生对英语现在进行时的用法时,笔者设计了一个“我说,你做”的小组活动,即是让小组中一个同学用现在进行时描述一个生活场景,一个家庭晚饭后的情境或是在一个操场上学生群体活动的场境,其余同学用动作演示情景。这一活动的设置也符合初一学生好奇天真的年龄特点,能够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口头的描述和肢体的语言操练强化了学生的听说能力,运用情境使学生形成对现在进行时的感性认识,体会和领悟现在进行时的表意功能,为对现在进行时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了基础。
英语课文的复述对英语学习者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许多学生对于课文复述都会产生畏难情绪。笔者在教学中摸索到有些英语课文语篇复述也可借助语言动作来描绘演示情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课文的复述,渐渐喜欢复述课文。牛津英语7B Unit 6 Reading Down the rabbit hole 是出自《爱丽丝漫游仙境》的一个经典片段,这个片段是描写爱丽丝从河边追兔子到掉入兔子洞的前后经过,复述的难点就是一连串过去式的动词。笔者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说说演演互助练习,很快学生们不仅能够绘声绘色地复述课文故事,而且还用动作表情将故事演绎得有模有样。
三、运用问题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9.大班语言活动《不同的语言》 篇九
活动内容:语言(不同的语言)活动目标:
1.体验学习不同语言的乐趣。
2.知道不同的语言所对应的文字也是不同的。活动准备:
1.“太阳”的中英文字卡片:太阳(中文)、sun(英文)。2.幼儿用书。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察幼儿用书,说说每幅图中上下两行的文字有什么不同。2.观察卡片,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字区别。
教师:卡片上有什么?你知道太阳用英文怎么表达吗?
教师小结:同一物体在不同的国家有什么不同的表述方式,如:太阳,中文读作“太阳”英文读做“sun”;中文读作“书”,英文读作“book” 3.教师教幼儿读幼儿用书中的文字,感受学习不同语言的乐趣。
10.语言活动:风在哪里(文学活动) 篇十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2.尝试仿编诗句。
3.理解词语:翩翩起舞、频频点头、轻轻晃动。【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在户外活动中用彩带、小风车等器械开展游戏,引导幼儿感知风的存在与变化;结合散步等环节引导幼儿观察风吹时花草树木的景象。
(二)材料准备:树、花、草等简单的场景道具。【活动过程】
一、猜谜谈话引入。
(一)谜语:听得见,看不着,只见花草随它摇,谁想抓它抓不到。
(二)讨论:周围哪里有风?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二、理解、感受诗歌。
(一)引导幼儿说说:风吹过大树、草地、花园,树儿、花儿、草儿像在做什么?
(二)教师完整朗诵诗歌《风在哪里?》。
提问:诗歌的名称是什么?你们听完有什么感觉?好像看到了什么美丽的画面?
(三)教师借助数字资源《风在哪里?》分段朗诵诗歌。1.借助数字资源的图①、图②、图③朗诵第一片段。2.提问:风吹过时,树的什么地方动起来了?它们是怎么动的?为什么说枝叶在翩翩起舞?(引导幼儿结合肢体动作感受枝叶翩翩起舞的模样。)风吹过花儿、草儿时,它们的什么地方动起来了?是怎么动的?(引导幼儿结合肢体动作感受花儿频频点头、草儿轻轻晃动的模样。
3.借助数字资源的图④朗诵第二片段
4.提问:为什么说春天它吹绿了大地,夏天它送来了凉爽?为什么秋天它能飘来果香?
冬天的风是怎样的风,为什么说它带来了银装?
(四)讨论:风还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帮助?什么样的风会给大自然带来危害?为什么?
三、学习朗诵诗歌
(一)幼儿看数字资源图片朗读诗歌。
(二)幼儿借助肢体边表演边朗读。
鼓励幼儿用轻轻的语调、配合不同的语速有感情地朗读。
(三)幼儿分角色,进入场景进行互动式朗读。
四、拓展表达。
(一)引导幼儿在情境中自由想象与交流:风还会吹在哪里?什么东西会怎么样?
(二)个别提问,鼓励幼儿试着用诗句的语言描述风的变化 【活动延伸】
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开展诗句仿编并鼓励幼儿将自己仿编的诗句画出来制作成诗。
11.在活动中自主学习 篇十一
下面我就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运用活动单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精心设计活动单
活动单的设计是实施“活动单导学”的关键,要充分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从“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生为本”出发,遵循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多元化和可操作性原则,根据《物理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进行设计。教师在设计活动单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活动单的难度要适中,使好、中、差不同水平的同学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都有所收获,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只有尊重学生的差异并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我们通过活动单上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来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每位学生在每节课都有成功的体验。
二、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积极活动
物理教学中要真正让学生能积极的自主地参与探索学习,就必须营造一种自由的轻松的开放的探索氛围,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争辩、合作中了解知识、探索知识、掌握知识并灵活应用知识,提升自学能力。
1.建立活动小组,让学生主动的动起来。学习小组一般由好、中、差三种学生组成,每种至少两人,便于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既利于组内合作,又利于组间竟争,加强组内成员的团结协作,调动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性。另外,还要选好小组长,小组长作用的发挥,是活动成败的关键,所以小组长要选一些学习成绩好、责任心强、组织能力强、在同学中威信较高的学生。并且在开始阶段,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培训,教给他们交流合作的技能,小组成员才能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并取得相应的进步。每一个学习合作小组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目标的达成以小组的成就来衡量,这样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在自已完成学习任务后会积极地去帮助其他学生;而成绩较差、能力较弱的学生则会出于集体荣誉感和自尊心,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学习,以保证自已所在小组不会因为自已的失败而失败。
2.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学习活动单步子小,运用了让学生立刻知道答案的强化手段,使能力低一点的学生也能自学,学习步子由小及大,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自习活动单分A、B、C三个层次编写,全班学生可根据各自情况获得不同层次上的平衡,对中等生指导他们巩固新知最基本的部分以后,尝试思考与解决稍深的学习问题;对于学困生则指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新知中最基本的部分;对于上等生,应指导他们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解决综合性更强、难度更大的学习问题,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小老师的作用,生生互动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索,难点和疑点让学生讨论,问题让学生思考,结论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让学生构建。总之,凡是学生能够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代替。此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把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反馈回的零乱无序的信息,进行梳理,归类,及时做"到位"点拨。
三、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利用投影、录音、录像等多媒体技术,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问题情境,以情激境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迅速唤醒学生的认知系统,而且还能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授“世界是运动的”(苏科版八年级上第五章)时,课前我先播放一公路行人的场面,上课时,向学生提出第一个问题“你们看见了什么?”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我看见了马路、小汽车、行人,我还看见了小鸟﹑车上司机和乘客……同学们思维一下活跃起来,接着进一步提问:“你们看见了哪些运动的物体?”学生抢着回答:小汽车在奔驰,行人在走动,还有鸟儿在飞翔……进一步启发:还有吗?经过短暂的窃窃私语,有几个人在说:马路也随着地球一起运动。又问:“马路也在动”,从而引入新课。是把哪个物体看作静止不动的?”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老师的引导,构建一个呈阶梯状的问题系列,分步引导学生。最后总结出“运动”﹑“静止”﹑“参照物”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学生们有声有色的描述,从“静”中看到了“动”﹑又从“动”中认识了“静”。
四、让学生愉快的动起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学生一旦在自己的生活中无意识发现了新的知识,就必定会触及了他们的精神需要。”让学生心动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愉快的动起来。 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这是师生们梦寐以求的愿望。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合力”, 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可以迁移到学习上,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和创新,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即使学生提出或回答的问题是幼稚的、荒谬的、错误的,老师也不能随意用“不对”、“你错了”、“没有道理”等具有伤害性的语言来简单评定,更不能任意训斥、讥笑。而应满怀热情地进行鼓励和引导,要充分信任和尊重学生,以保持和培养他们求异创新的兴趣和勇气。只要有可能,教师就应设法表扬学生,肯定、赞扬、欣赏学生,哪怕是一点一滴的进步和创新的表现。对胆子小的学生投以鼓励的目光,对违反纪律的同学投以严肃和警告的目光,此时无声胜有声;对学生发言中出现的明显错误也要委婉的提出,我适时提醒和适当的等待让学生能自我纠正错误,适时提醒和适当的等待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赢得了学生的支持。当然对学生的错误也不能视而不见,只要批评得有理,学生也会欣然接受,关键是能否以诚相待,以心相交。如徐阳、洪亚伟等同学思维比较敏捷,但自控能力比较差,我时时关注他们,不时的喊他们回答问题,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及时肯定他们的优点,指出不足之处,让他们感觉得老师在关注他们,从而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并积极动脑。
五、让学生学会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所谓“活动单导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以课标为纲,以课本为例,以学生为主线设计的活动方案。其中“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学生在 “导学”的方案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金钥匙。不懂方法,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只能成为空谈。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1.让学生学会阅读。
阅读有预习阅读、课中阅读、复习阅读和课外阅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金钥匙,是学生自主探究发展的关键。不懂阅读,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只能成为空谈。为了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我针对不同阅读精心设计不同的阅读活动单,通过活动单来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让学生通过活动单导学来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观察、思维。如:对介绍欧姆这篇“阅读材料”时,我设计的下面阅读活动单:①文章中介绍了欧姆对物理研究的哪些问题?②欧姆为什么在实验条件很差情况下也有这么大的成就?③从欧姆做实验、以及坚持多年来看,能否说明学习与研究物理离不开实验?④我们在学习中应当学习欧姆的什么精神?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阅读,效果显著提高。
2.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大胆猜想。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创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思维,让学生产生猜想的欲望,主动地、创造性地获取知识。当学生出现猜想时,很多时候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能因为学生讲不清其中的道理而指责学生“瞎猜”,“胡说八道”,而应该进行充分地表扬和鼓励,耐心地帮助他们思考。同时进行适当的指导,减少学生猜想的盲目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不会有所顾虑,遇到新问题时便敢于猜想。如在讲“物态变化”一章时有学生会提出“放进冰箱的蔬菜过几天为什么会变于?”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进行讨论,为了让学生能充分思考我们应安排充分的时间,学生在得到答案以后,老师再问“这样一个过程中你们还能提出多少有关物理的问题?”学生经过交流和讨论会提出“冰箱中的水蒸气那里去了”,“冰箱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冰箱中一共有哪些物态变化?”等问题。
3.让学生学会观察。
观察能力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开端,是发现问题和发明创造的首要步骤,初中学生实验观察能力还较弱,学生不知观察什么,也不知怎样观察,物理实验中的我们可以设计观察活动单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要培养学生善于透过表面现象,有选择、有重点地捕捉观察目标,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比如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实验器件较多,装置有温度计、石棉网,酒精灯等,学生容易分散观察力,教师设计观察活动单引导学生围绕下列问题进行观察:气泡产生的位置、气泡的数量、上升速度、体积变化等一系列细节,气泡到水面时、温度计读数是否有变化。这样缩小学生的观察范围,明确观察目标,提高观察效果。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验中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善于在观察中提出问题,并对提出问题加以分析和推理,找出正确的解释。如有学生提问:水在沸腾前,产生气泡上升、变小、消失,而沸腾时产生气泡上升、变大、破裂,为什么?教师可以提示看到不同的现象,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但具体到是哪些原因,还应该由学生通过多次实验观察得出一定的结论,而不是老师在黑板上把各种条件罗列出,再提供给学生实验。
六、加强实验教学创新,搭建自主实验探究的舞台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物理学中大部分物理知识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物理思维得出的。因此,实验教学也是进行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阵地。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改革课堂演示实验,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把有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我们应根据学生身心特点以他们感知的想要知道的和困惑不解的问题为切入点,以学生为本,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造符合学生最近发展水平和能力的物理情景。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学生感到对物理实验有新的需求,推动他们兴趣昂然地动手动脑,教学生一些基本的实验研究方法,然后让他们自己找资料,明白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设计实验步骤,整过实验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支配。有些学生由于知识、能力、经验不足,实验时有恐惧心理,如怕爆炸、怕腐蚀、怕中毒、怕损坏仪器等。教师应主动地帮助他们,以自己和周围学生的行动去影响他们,使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教师要有宽容之心,允许学生“鲁莽”损坏了实验仪器,允许学生有不符合逻辑的是荒谬的,甚至是错误的,没有失败就没有发现。如: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我首先介绍实验内容、目的,实验器材、提出安全要求,然后让学生根据所给材料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开展实验探究。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实验探究,老师可设计如下导学活动单:(投影打出)你怎样才能确定蜡烛像的位置?怎样量得物距和像距?像距和物距大小的关系如何?蜡烛离镜远(或近)些时,它的像大小变化吗像与物的连线相对镜面有何关系?你还发现什么规律?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实验,并总结规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合作精神,同时也培养不盲从,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科学探究的精神,并在实验体验中进一步激发动手动脑的热情。
【语言学习活动】推荐阅读:
中班语言活动落叶07-09
中班语言活动 问路08-28
小班语言活动方案09-04
大班语言活动方案10-16
小班语言活动三10-23
中班语言活动月亮11-06
大班语言活动春天11-29
小班语言领域活动方案07-08
大班语言整合教育活动08-08
大班语言活动《皮鞋推车》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