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教学中树立学习标兵的重要性

2024-09-22

初中生教学中树立学习标兵的重要性(通用10篇)

1.初中生教学中树立学习标兵的重要性 篇一

浅谈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概念学习中的重要性

数学是一门应用非常灵活的自然学科,而数学概念在数学学习中更是起着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数学是由概念作为整个知识体系的主干的,概念学习既是初中数学学习的基础,又是学习的关键所在。因此,想要学好数学,必须要学好数学概念。然而,由于数学概念的高度抽象性和浓缩性的特点,再加上现在的初中生年龄普遍偏小,思考能力还缺乏培养,概念学习一直是初中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普遍感觉较为头痛的一个知识点。在这种情况下,变式教学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逐渐推广起来。

一、当前初中数学概念学习现状分析

现行的初中数学概念学习基本上还保持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模式,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相对较少,枯燥、乏味的课堂模式严重压抑了学生对初中数学学习的激情。许多学生对于概念的学习基本上停留在“识记、背诵”阶段,只是从文本上进行了概念学习,缺乏对数学概念所反映的内容和本质的理解,没有抓住概念的精髓所在。

二、什么是变式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初中数学教学同以前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数学教学过程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内容,而是侧重于让学生通过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来开展探究式学习,能够在学习中做到灵活运用现有知识,收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变式教学正是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而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所谓变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在保证概念本质特征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有计划、有意识地改变命题的角度或意境,增加或删减己知条件,对换问题的结论和内容,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改变概念的形式,让学生能够深刻、全面地开展概念学习。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自我感觉课堂上的教学效果非常不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非常高,但课下一遇到实际问题时,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往往就会有所偏差,也就是说,学生只是认识了概念,但却不能灵活应用。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实际上就是教师在进行概念讲授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变式教学的优势,没有多角度、全方位地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理解。

三、变式教学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初中数学概念学习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概念所实施的变式也不完全相同。有些概念的学习需要从条件上进行变化,可以适当增加或是删减己知条件,也可以将原始条件隐藏到其他内容当中;有些概念的学习需要从结论上进行变化,可以将条件与结论互换,有利于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有些概念的学习则是强调中间内容的变通,强化学生对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的分析。针对不同的概念类型采用相应的针对措施,这样才能有助于概念的学习。

2.适用性原则。变式教学在概念学习中所体现出来的适用性原则,实际上是对于“度”的一种准确把握。在进行变式教学过程中,只有准确把握变式的度,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如果将概念学习“变”得简单则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启发,无法达到教学目的的要求;如果把概念学习“变”得复杂,则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仍无法得出结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打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3.参与性原则。在初中数学概念学习中开展变式教学,并不是凭空进行概念形式的变化,也不是完全由教师来决定如何进行变化,只有在认真分析实际情况后,师生共同参与到变式教学中才能增强相关概念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在概念教学过程中,不能闭门造车,完全按照自己的所想所思去变化概念形式,而是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集思广益,这样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更加深刻地领会概念内涵。

四、如何开展变式教学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变式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概念学习当中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课上具体开展变式教学呢?

1.通过具体或直观的变式引入概念。就初中数学概念而言,许多公式、定理都是来自于实际生活当中的具体情境的总结和归纳,但一旦上升到课本当中的概念时,往往需要用专业的数学术语表示出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对概念产生抽象、晦涩的心理暗示,不利于学习。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采用变式教学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场景与抽象的数学概念连接起来,将学生置于一个熟悉的场景中更能提高学习效率。

2.通过正例变式来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就变式教学而言,从变式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分类的话,可以分为正例变式教学和反例变式教学,其中正例变式主要是指对概念外延集合的变式,而反例变式则是指用于提示概念对立面的变式。针对目前初中数学概念的学习而言,大部分概念都有明确的界限,也就是说大部分概念的变式都属于正例变式。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应该在应用范围以及概念条件这些方面加强变式教学思想的体现,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

3.通过反例变式培养学生对概念的灵活应用能力。由于受思维惯性的影响,学生往往习惯于从原因来推导结论,教师在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中往往会根据这一思维习惯引导学生通过总结、归纳得出某一类数学问题的解决通法,时间一长,学生容易形成思维定势。而反例变式教学正是针对这一情况从概念的反面入手,打破学生的固定思维,让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学习和应用概念。

总之,在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中应用变式教学方法,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变式教学,更能够让学生灵活掌握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利于数学成绩的提高。

2.初中生教学中树立学习标兵的重要性 篇二

1.1 何为学生集体观念

集体观念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 道德的环境是人群集合体, 在一定的意义上说, 没有集体观念, 就谈不上社会主义公德建设, 更谈不上遵纪守法。培养学生集体观念, 离不开学生的群体生活, 学生生活的群体大致有三种:一是自发形成的小群体, 二是学校的班级群体, 三是家庭群体。班级是学校的基层单位, 学生大量的、主要的学习和活动都是在班级群体中进行, 所以说在这三个群体中, 班级群体对学生的道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 我们教育工作者应着力在学生心中播下热爱集体的种子, 把树立集体主义观念作为对学生教育的基础和出发点, 为他们成为未来的优秀人才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

1.2 集体观念的培养方式

首先, 民主决策是先进集体的现代特征。对于学生, 民主首先就是理解和尊重, 理解就是要理解学生的心理实际、身体实际、思想实际;尊重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 尊重学生的人格, 平等待人。民主是一座连通师生心灵的桥梁, 民主化程度越高, 这座桥梁就越牢固、越宽广, 师生之间才会在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条件下进行“对话”。

其次, 责任心是集体成员的社会价值。人, 既是自然人, 更主要是社会人, 他的生存离不开集体, 一个对集体没有责任心的人, 又怎么可能融入集体、依靠集体而生活呢?为了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心, 我们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以感性认识为起点。

再次, 凝聚力是先进集体的力量源泉。市场经济条件下, 社会群体、个人的竞争力是生存的首要条件, 然而, 个人的竞争力不是天生的, 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在优秀先进集体中培养、形成竞争力, 同时还要以优秀先进群体作后盾参与竞争, 才有可能赢得竞争。所以, 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依托集体夺取胜利的竞争理念。[1]

2 体育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体育教育为群体性项目, 群体中每个个体有其特有的活动方式, 且个体与个体间不免有所摩擦, 特别是当今独生子女为学生群体的社会, 因此体育教育相对于其他学科有很大的特殊性, 体育教育中必然要注意一系列问题。

2.1 体育教育的安全性

小学体育教育的主体为一群未成年孩子, 心智等各方面发育都不是很成熟, 且当今独生子女众多, 在家庭中过惯了娇生惯养的日子, 因此在群体活动中不免会有所摩擦, 且因一般为几十个学生配备一个体育老师, 老师无法实时监控每个学生的行为, 因此出现意外的可能性较大。为解决这种问题, 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解决这个问题:第一, 选择尽量安全的体育活动;第二, 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让学生之间建立互助友爱的融洽关系, 且同学们相互提醒安全性问题, 有问题让其他同学迅速汇报给老师。

2.2 学生素质的不平衡性

这一点是一般的体育教育中经常忽视的问题, 因为一个老师指导众多学生, 但是因学生自身身体素质的差异性, 如果按照同一个要求去应对所有的学生必然会使得很多学生非常吃力的完成任务, 而有些学生却因早就达到目标而沾沾自喜、无所事事, 甚至对其他同学冷嘲热讽。这样如果还是置之不理, 必然会引起学生之间的内部矛盾, 轻则吵闹, 重则使得某些学生自卑, 甚至产生其他念头。有调查显示, 通过对一些少年犯的采访, 我们发现大部分少年犯都是因为受到别人的嘲笑甚至辱骂而无人安慰沟通, 最终走向犯罪。

3 学生集体观念的树立在体育教育中的作用

正如前文所说, 体育教育为一种群体性活动, 学生为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体育教育的目的不是仅仅的去提高个别人的能力, 而是集体素质的提高。因此在体育教育中牢固树立学生集体观念显得格外重要。学生集体观念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增强集体竞争意识、也有利于在共性中注重个性的培养。

3.1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俗话说一个没有奋斗目标的集体, 只能是一盘散沙。目标为集体工作确定方向, 是集体的一盏明灯。也是一面旗帜, 它使老师和全体同学有一个统一的认识、统一的行动和统一的步调能够团结在一起。目标确定之后, 为了其实现, 就要调动班级全体同学一起努力奋斗。从目标的谋划、确立到目标的执行和最终实现, 需要全体学生奋力拼搏和精诚团结, 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也是集体力量的体现。[2]体育教育同样应该这样, 集体树立一个目标, 让所有的同学向着这个目标奋斗。

3.2 增强集体竞争意识

增强集体意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体育课教学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没有集体意识, 就没有凝聚力, 就会影响体育教育中整体素质提高。因此体育教育中要有优秀的集体意识, 而集体意识的形成离不开学生集体观念的树立。学生集体观念成功地树立后才能促进学生集体竞争意识的增强, 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 自己是集体的一员, 只有班级成功了, 自己才能成功。

3.3 共性中个性的培养

个性是属于一个中性的概念, 它不包含社会的伦理价值标准, 与世界观、思想品质、道德规范不同。例如, 人的气质有外露与内向之分, 性格有活泼好动与沉稳好静之分, 但是个性却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在体育运动中, 青少年有较为广泛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个性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在体育运动中, 人们有着较大的社会流动、社会交往。社会学调查证明, 经常从事体育运动的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性比较强, 且比一般学生要参加更多的社会活动和社会组织。青少年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 都体现在这些活动中。体育教育中集体观强并不代表个性的泯灭, 而是在共性中更好的培养个性, 比如某些同学爱动, 可以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起打篮球, 踢足球, 且自己充当评委, 而不太爱运动的同学可以作为拉拉队加油喝彩, 在娱乐中培养个性, 在集体中凸显个体。

4 如何在体育教育中树立学生集体观念

既然集体观的树立在体育教育中如此重要,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将集体观的树立巧妙地结合到体育教育中去呢?

4.1 树立集体目标

体育教育自身为一个集体性项目, 很多事情必须靠集体的力量完成, 这样也有利于集体观念的树立。为了更好的促进集体观念的形成, 我们可以多组织一些集体性项目, 比如组织班级间的对比训练, 然后对优生班级进行一定的物质或者精神奖励;多参加一些学校联谊性质的比赛, 让同学们在团结中奋进, 这样就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辱感, 增强集体意识。

4.2 增强集体荣誉感

中国的几千年历史证明, 如果一个集体中的多数成员没有集体主义精神, 没有大公无私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那么, 这个集体就没有战斗力。同样, 一个班级中的每个学生, 如果没有集体荣誉感, 不能自觉履行义务, 维护集体利益, 就无法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4.3 在集体中树立模范

教学的一个最根本目的是使学生不断完善自身, 并使之向更高的生存状态跃进, 转变观念, 使自己成为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以身作则, 发挥楷模作用, 以自己的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而不是一味地说教,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想劝告青年教师防止一种最主要的困难, 那就是故意地、人为地做出教育别人的样子”。除了老师自身的楷模作用, 还要积极在同学中树立榜样, 多夸奖学生, 让这个集体中不仅仅是一个集体荣辱观很强的团体, 还是一个内部积极进取的团队, 正如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说过的一句话:“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以先富带动后富, 整个社会走向共同富裕。”体育教学也是这样, 允许一些有特长的同学发挥自己特长, 而给另一些同学树立榜样, 在群体中凸显个体, 在保证不损害集体荣誉的同时, 增强集体内部个体的竞争, 从而真正达到群体的共同发展。

5 结语

体育活动具有形态化特征, 学生以个体或群体的形式参与各种体育活动, 在活动中进行直接、广泛的交流。作为教育者, 要使学生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培养文明的行为和高尚的道德修养, 就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 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育运动给青少年提供了较多的选择机会, 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一种人生的选择机会, 它使不少青少年儿童可以从中尝试成功的喜悦和得到他人尊重的心理满足。因此在体育教育中要时刻牢记树立统一的集体意识, 同时也不可忽视每个人的性格特征,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素质教育要求下体育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

参考文献

[1]潘建春.关于培养学生集体观念的新思考[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1, 16 (1) :73.

3.初中生教学中树立学习标兵的重要性 篇三

合作学习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一些中小学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有效地推动了中小学语文教学领域的改革。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以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导向,以设疑、常识、引导、体验、比较、探究为基本方式,讲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学习这一形式,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并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提供帮助。

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主体性,主张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使其成为一个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的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能较好地得到强化。合作学习可真正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受到尊重。

教育学生学会共同生活是当今世界教育的重要课题。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共同的学习目标将小组成员的个人利益与小组的集体利益紧紧地联系起来。为了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使小组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和谐的氛围中。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对他人的了解和对相互依存的认识;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现代社会需要的团队合作精神。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认为,学习是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学生的共同活动,学习活动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且也是形成合作的交往关系。小组合作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基本评价依据,因而,合作与交往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推动因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共同学习的合作者。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能改变以往课堂上的“教师讲——学生听”和“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一和单向的刻板教学方式为学生间互动、师生间互动的多元和多向的信息交流方式。

目前,初中语文合作学习的开展并不普遍。虽然素质教育已全面推行,但实际课堂教学中“讲授——接受”的传承式教学仍是主流,仍然存在“重知识讲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虽然“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很早就被广大教师所认同,但实际教学中还远未做到。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自主性,更谈不上创造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文中指出:“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实际上我们在第二方面做得较多。为追求步调一致,教师包得过多,统得太死,压制了孩子的自主性,忽视了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事实上,语言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语言的交际能力。因此,必须改革过去师讲生听、以教师为主的双边信息交流方式,构建以学生为核心、多边多向的互动交流体制,使课堂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中实践与创新的要求。我认为,初中语文教学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参与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有多种组织形式。我在教学实践中注意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和语文学科的特点,采用了异质就近组合和任务驱动组合的形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

1.异质就近组合

异质就近组合就是按班级正常的座次,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4人左右。这种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不需将学生分出层次,可减少学生相互交流中的心理障碍,且课堂上无需重新调整座次,操作比较简便。这种“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组合,也便于开展合作学习的组间竞赛,对初中低年级的学生更为适宜。

异质就近组合的合作自主学习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小组讨论和分组议论。一般情况下,教学中的小组学习活动是随机的、松散的,而异质就近组合的合作学习则是在共同学习目标下进行的有一定聚合力的自主的学习活动。因此,为达到合作学习的预期效果,使合作学习小组成为学习的共同体,教师在班级开展合作学习前,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学习的知识辅导和技能训练。开始实施时,教师还要示范性地与学习小组一起制定合理的、共同的合作目标,安排恰当的、明确的合作任务。合作学习小组的组长可由学生自己采用轮换制产生,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锻炼的机会。

异质就近组合的合作自主学习的活动可以在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是预习课文、查阅词典,也可以是思考问题和提出质疑等。与一般的课前预习有所不同的是,教师经常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要求。

2.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应自然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语境或情境,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发散性地、创造性地思维。

教师还应注意指导课后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例如布置小组组员间的词语听写、课文朗读与背诵,进行课文内容复述的练习和检查书面作业等。教师既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又要了解小组合作学习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帮助,并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指导各小组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3.任务驱动组合

任务驱动组合是指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或一个需要解決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按兴趣和爱好自主进行的合作学习组合。任务驱动组合学习一般以2~6人为一组。这类组合一般是同质组合,小组成员之间的个性差异较小,小组成员在共同的学习目标驱动下开展学习活动。

任务驱动组合学习的目标可由教师提出,也可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后自主设定,允许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在难度上有所差异,小组学习的时间上可有一定的灵活性。

这种以任务为载体的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制定了柔性的学习目标,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较好体现了因材施教、主动发展的教学原则。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师生一道探讨,形成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

4.初中关表表彰学习标兵决定 篇四

为了弘扬刻苦勤奋、乐学求真的精神,激励同学们奋发学习,求知爱国,培养自主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风气。经过班级推荐,教务处考核审查,评选出邵霞等24位同学为“学习标兵”,予以表彰(名单附后)。

希望受表彰的同学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进步,希望全体同学以他们为楷模,形成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使我们学校的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校长室

2009年3月2日

附:“学习标兵”名单

5.初中生教学中树立学习标兵的重要性 篇五

执法理念是执法主体在执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价值观,是对法的精神的认识和理解,是对司法活动的指导原则的进一步具体化。随着我国法制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统一执法思想,转变执法观念,树立现代检察执法理念,既是检察机关正确履行职能的内在要求,也是检察工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检察机关要认真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按照发展先进生产力、弘扬先进文化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基本目标,结合检察机关的工作实际,树立现代检察执法理念,以新的理念来统领检察工作。笔者认为,现代检察执法理念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严格执法——检察执法的基本前提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是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重要力量。这就要求检察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一是必须树立法治观。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法律基本。

案,保证实体法得到正确实施,使案件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必须树立惩治与预防并重的执法理念,切实转变“重办案,轻预防”的思想。要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的方针,积极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通过查办具体案件,深入分析研究犯罪的原因、特点和规律,针对发案单位在制度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有情况、有分析、有措施的检察建议,帮助发案单位整章建制,堵塞漏洞,消除隐患。要结合典型案例,积极开展个案预防,达到“查办一个案,教育一条线,治理一大片”的效果。要不断探索预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实现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从分散状态到集中状态的转变,从初级形式的预防到系统全面预防的转变,从专门机关预防到全社会预防的转变。

必须树立公正与效率并重的执法理念,切实转变“重公正,轻效率”的思想。公正与效率是刑事诉讼追求的两大目标。但在检察执法中,有时会因片面追求公正而忽视效率,如不切实际地过分强调事实清楚而使案件久拖不决,案件层层把关拉长了办案周期等;有时也会为了提高效率而牺牲公正,如“严打”中过分强调快捕快诉而影响了案件质量等等。无论是偏重哪一方,都会产生弊端,都难以取得最佳的执法效果。因此,检察机关要确立“效率也是一种正义”的观点,迅速、及时、高效地履行检察职能,降低执法成本,提高司法效益。必须树立质量第一的执法理念,切实转变“重数量,轻质量”的思想。数量是质量的载体,质量是数量的灵魂。没有质量,数量只能为零。只追求办案数量,不讲案件质量,必将损害群众的利益,损害法律的尊严。检察机关必须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坚持以质量为本,把案件质量作为检察工作的生命线,在办案中严把质量关,把每一宗案件都办成铁案。

二、文明执法——检察执法的必然要求

在执法过程中,由于受传统专政意识和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少数执法人员存在特权思想,不尊重当事人,作风粗暴、滥用职权、刑讯逼供、违法办案等等,这些都严重侵犯了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影响了检察机关的形象。因此,树立“文明执法”的现代执法理念,既是检察执法的必然要求,也是弘扬先进文化的具体表现。

检察机关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切实转变“只讲执法,不讲感情”的思想。要避免简单理解严格执法,把执法活动变成冷冰冰的机械式的例行公事。在办案中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精神,如推行“告知犯罪嫌疑人制度”,搜查时避免未成年人、老人及患有严重疾病的人在场,搜查时对工资存折和维持家庭正常开销的费用一般不予扣押,采取强制措施时不侵犯犯罪嫌疑人的尊严和人格等。要通过关心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的生活,保障他们的合法权利,达到以情感化。

检察机关要在执法过程中深层次地把握现代法制的精髓,坚持以人为本,作到法情相融,体现出对人的价值和存在的充分尊重,充分运用法律和政策,将法的严明公正与符合情理的人文关怀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检察工作朝更加文明、公正的方向健康发展。打铁还须自身硬。要将严格执法、文明执法落到实处,首先得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检察队伍。

检察机关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从严治检,抓好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并结合“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强化执法教育,实现执法为民”和纪律教育月等教育活动,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培养“会办案、会电脑、会外语、会驾驶、会调研”的高素质检察人才,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司法队伍。

三、为民执法——检察执法的本质特征

检察机关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就是要解决好为民执法的问题,这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执法行为中的具体体现。为民执法,决定了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过程中,必须切实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6.初中生教学中树立学习标兵的重要性 篇六

一、自主学习能力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应用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 既能够进行简单的对话, 又能流利正确的书写, 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来强化说和写等方面的能力。传统的教学课堂中, 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 会对教师有依赖感, 没有教师的督促便不会进行学习, 因此许多学生不懂得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要提高学生的课余时间利用效率, 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在不断的总结归纳与吸取经验中改进教学方式, 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他们在不断学习中自觉地改变自身的缺点, 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新的教育理念不仅要求学生对知识要牢固把握, 还要求学生拥有正确的学习方式。英语教材的内容会发生改变, 但是只要学生掌握了适合的方法, 无论教材有多大的改变他们都能够很快接受。由此看来, 良好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综合水平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 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学生的学习情绪直接作用于学习动力, 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心理的把握,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例如, 在进行关于服装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几种不同国家和地域的服装, 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进入到对课本知识的学习中, 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掌握。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课堂游戏, 如轻松有趣的猜颜色游戏, 一个学生用英语向另一个学生介绍某一事物“This is a tree.What colour is it?”而另一个学生在对句子进行理解之后, 通过想象, 将这一事物的颜色性质表达出来“It’s green。”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更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而在教学方法的改进当中, 教师也要注意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不同, 采用不同的方法, 要使方法具有针对性, 以便将创新的教学方式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例如, 有的学生接受能力较差, 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有耐心, 适当地采用鼓励的方式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使他们在英语学习中更有动力。此外,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对于这种新兴的技术学生都会比较好奇, 会产生求知欲, 而且学生在多媒体这种丰富多彩的授课形式引导之下, 能够快速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

(二) 教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初期, 教师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许多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意识, 但是并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 导致课余时间的利用率不高。这时候教师可以教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 (1) 课后复习课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是典型的范文, 对课文的背诵记忆既能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又能使学生在背诵课文的过程中加强对语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记好课堂笔记, 这是学生课堂效率的直接展现, 学生课堂笔记的记录水平代表着他的听课效率, 对课堂笔记进行梳理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和夯实。 (3) 在预习方面, 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进行新单词的记忆和新课文的预习, 对课文有总体把握, 对不懂的问题提前标注, 独立进行思考和学习, 用已学过的知识将问题简单化, 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又为他们进行自主探讨和研究提供了充裕的时间。

(三) 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该遵循劳逸结合的教学原则, 在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对他们实践技能的培训。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来增加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比如可以创建英语角等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习, 各种各样的活动不仅为学生开展英语学习提供了平台, 而且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出几点建议, 例如多看一些英语基础读物, 丰富词汇量和语法知识, 强化语感,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英语水平。此外, 教师还可以建议学生参加一些讲座, 在不断的学习中改进学习方法中的不足, 进而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水平。

总而言之, 培养初中生的英语主动学习能力是一项长期的的活动, 虽然需要师生付出较多的精力和时间, 但我们相信, 在教师的指导下, 初中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他们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升。

摘要:社交能力在现代社会已经被看做是一条重要的人才标准, 而对语言的掌握则是决定一个人社交能力的关键。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交语言, 在进行文化传播、促进经济等方面的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初中英语学习中,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其语言水平的提高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讲述了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可实施性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自主学习能力,重要性,策略

参考文献

[1]刘星.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现状调查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11.

[2]谢娟.培养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研究[D].苏州大学, 2011.

7.初中生教学中树立学习标兵的重要性 篇七

【关键词】合作学习 英语教学

随着初中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初中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现象日益明显,两极分化现象渐趋严重。而且,后进生的人数随着年级的升高及教材难度的上升呈上升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中学英语教学需要引进能面向全体学生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语言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由此,合作学习模式应运而生。为了更好地适应《英语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需要,构建“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就是一种最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下就合作学习的概念、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策略等几个方面对中学如何开展英语合作学习进行探讨。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首先倡导并实施的。究竟什么是“合作学习”呢?合作学习是指将一个班级分为几个由若干个学生组成的小组,学生通过个体努力以及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互助,完成指派的学习任务,每个成员的学习活动成为整个小组学习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最后将小组的活动成绩与其他的小组进行对比,它倡导的是“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它的宗旨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只有取得小组的成功,才能获得个人的成功,即個人目标的真正达成取决于小组集体目标的实现。合作学习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互动、多元的信息交流方式,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在快乐中成长进步的目的。

二、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策略

在教学策略上,合作学习要求创设一个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差异参与的氛围,实行集中学习、小组学习和个体学习的交替融合。同时又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活动实施的步骤以及教学过程的任务要求,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可以应用以下步骤实施:

1. 教学设计

好的教学效果必定来源于好的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根据不同的课型在准备教案时,分组活动的目的、形式、内容、时间、活动的工具材料、活动的要求等都需要精心考虑设计和策划。这一切都必须在教案上有详细的反映。这样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分组活动才能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获得较好的效果。

2. 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前提——科学分组

小组划分的科学的做法是: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语言学习能力、英语知识水平和语言技能等将学生分成A、B、C三等,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划分方式,将A等,C等各一人,B等二人安排在一起,组成四人学习小组,四人分前后两排。这种分组方式有利于做到“组内异质”,每一组内都有各种层次的学生,确保各小组的总体英语水平均衡,利于做到“组间同质”。每个小组取一个成员认可的组名,立下小组的口号,选最优秀的学生担任组长。小组成员在组内分工协作,各承担一个角色。这4个角色分别是组长(负责整个小组的协调工作);记录员(负责在小组讨论时记下笔记并帮助汇报员准备小组汇报);汇报员(负责总结小组活动并向全体同学汇报);检查员(负责监督小组活动,检查小组活动结果)。小组成员间每星期进行角色互换。每个小组成员不仅自己要学好课堂上教师教的内容,还有义务帮助同组的其他成员搞好学习。根据学习内容设定合作任务时,让每个小组成员做到:明确学习任务;明确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己所承担的角色;明确小组合作要达到的目标。

3. 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角色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角色,转变教学理念,教师不是语言的输出者,而是语言的引领者或者督导者。他们从主宰课堂的绝对权威变成组织和参与学生探讨知识的一员;同时他们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随时对学生提供咨询与帮助。进行合作学习的教师,大量的单调的工作不是在教室里面完成的,而是在教室外面完成的。把尽可能多的宝贵的课堂时间用于学生间互动而不是宣读书本内容,接着凭借对学生的了解,把学生分成合适的学习小组之后,教师需要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如阅读、听力、写作和口语材料,以打破传统的教学顺序。这个目标也可以通过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其他知识来实现。课堂上,他的主要任务是给学生布置任务。这些任务可以调动学生间的沟通,协调整个班级进行很好的沟通。所有步骤完成之后,一堂合作学习的课程就可以开始。但作为指导者,教师不应听任学生自流,必须时刻把握小组讨论的方向。要密切地观察学生以保证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指导,使他们的潜在的知识清晰起来,并详细的表述出来。所有这些努力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和形成目标观,了解语言的本质,最重要的是了解合作的重要性。

4. 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保证关键——评价机制(小组评价与反馈补救)

课堂小组活动结束后,要及时地对小组评价。在合作学习中要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的对象应以小组为单位,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合作小组的学习态度、能力、效果(测验)等等。评价形式如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评、教师对小组的评价、教师对小组每个成员的评价和小组合作技能的评价等。教师应着重强调学习活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并对学生的努力加以肯定,而不是一味强调谁做得最好。同时,教师应注意评价的公正、客观、全面性。

反馈补救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生所提的个别的问题,在巡视小组活动中解决,共性的问题集体解决。对学生的作业和测验,可随机或有针对性地从各个小组中抽取小部分进行批改,其余的则由各个小组根据答案进行互批,发现问题上报教师,以便及时补救。这样做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热情。

三、结束语

所以,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只有丰富的学习材料和人性化的学习氛围,再加上老师与学生的有机结合才能够打造有效的中学英语教育!相信在新课程探索的道路上,我们能走得更远,我们的队伍会更庞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陈琳,王蔷,程晓堂.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何安平. 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程改革[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王坦. 合作学习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8.兴趣在初中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篇八

【关键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灵活多样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083-02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笔者认为,兴趣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做中学,学中用,从而激发兴趣,学得主动,提高效率。由于教师的素质不相同,教学对象不同,使用教材不同,因而进行兴趣教学没有也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可循。但兴趣教学所探讨的这些方面和所要追求的效果是相同的。本文愿就此谈点拙见,以期引起同仁的兴趣,共同探讨这个问题,来推动中学英语教学。

一、和谐、融洽师生关系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紧要。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著。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 这种现象也是大家司空见惯的。

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 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 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这样,也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二、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课堂环境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全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仪表要洒脱,精神要保满,表情要轻松愉快,目光要亲切,态度要和蔼,举止要大方、文雅,言吐要简洁,语言要纯正、地道、流利,书法要规范、漂亮, 版面设计要合理醒目等。

为了淡化传统教学给人们的印象。要“寓教于乐”“动静结合”“学用结合”“师生配合”。

课前,可根据教学内容,由教师用学生听懂和大致听懂的英语讲一个幽默笑话,一则谚语,或由学生进行 课前三分钟英语会话练习,自由演讲,自由谈,集体唱一首英语歌曲。从而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完成教学前的预热活动。

教学中,要善于用教室的人和 物、直观教具如图片、挂图、简笔画,设置情景。语言总是和情景连在一起的,没有没情景的语言,有了情景 学生才印象深刻、声形意有机结合,学得才有趣,掌握才准确。教师讲解节忌繁、杂、重,(即繁琐、杂乱、 重复)。要精讲,长则生厌。要变讲为提问,学生大量的时间是参与而不是旁观者,学中用,用中学。只有这 样学生才感兴趣。要注意在实践中满足学生的"成功欲",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问题和语言材料,要由不同 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践。这样,每个学生都可品尝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情趣大振,热情倍增。

三、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充满情趣。

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既使是一个好的方法,经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如初学、巩固、和复习,就不能用一样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付出心血,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在教学中,这应该是教师大有作为的地方。

比如教字母,26个字母说起来很简单,但真正教得快、教得准、教得好,让学生学得有兴趣,也并非每一位教师都能这样做的。有人照本宣科,每次几个字母,依次教完就过去了。可有人把字母做成卡片让学生 做字母排队游戏,分组进行字母排队比赛,教唱字母歌。这样做学生学得快而好,还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反应灵敏能力,集体观念。两种做法,两种效果,前者索然无味,后者乐融融。开始教单词,我们可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比如教Foot ball,我们指着足球:"What‘s this?Its a football.football、football再重 复一下,足球的音形意深深印在学生脑子里,以后看到足球就会脱口而出football,football,而不需要汉语翻译作中介;教词汇也在教思维。如此等等,既复习了单词,也熟悉了句型,既练了听,也练了说,而且学生不以学为苦,而是兴趣浓厚地参于。学生学的兴趣浓,用的机会多,效果必然好。

四、课内外相结合

9.初中生教学中树立学习标兵的重要性 篇九

语文综合性学习 作文教学 重要性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进行检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实现初中作文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成为了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当前,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及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等原因,导致了作文教学的效果不理想。因此,需要充分发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优势,促进初中作文教学的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的特点

1.综合性特点分析

综合性较强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最为显著的特点。语文综合性学习,指的是通过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语文水平与素养的提升。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除了语文教材中的知识外,还包括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语文综合性学习所具有的综合性特点主要表现为:将语文教材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实现对学习的体验与接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端正学生的情感态度。

2.实践性特点分析

从本质上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分析,主要指的是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的社会实践作为学习素材,对教育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与实践活动中的各种体验是重点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各种实践活动中。

3.语文性特点分析

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侧重于语文学习的综合性,通过与其他各个学科知识的相互结合,帮助学生对语文进行全面地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强调综合性的同时,还要注重其语文性的特点。语文性特点指的是在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活动中,要将学生语文能力与语文素质的提高作为出发点与落脚点,以此为中心对涉及到的学科知识及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与应用,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兴趣不高

学生在对作文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由于作文成绩不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很多同学在努力了一段时间之后,作文成绩依旧没有得到明显提高,导致了很多学生对作文写作失去了兴趣。此外,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作文训练的形式与写作内容没有新意,让学生产生了厌倦心理,对作文写作不感兴趣。

2.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足

学生不论成绩好坏都能够升入初中,导致了很多学生在学习方面懈怠,一部分初中学生的基础较差。此外,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之下,很多教师都将课堂教学的重点集中在了课堂活跃程度方面,降低了对基础知识的重视程度,导致很多学生不能够充分地掌握基础知识。部分学生在家庭中缺乏学习氛围,不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些情况都导致了学生在作文写作的过程中基础较差,常常错字连篇、词不达意、语句不通等。

3.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较少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与家长在升学的观念之下对考试的技巧与考试的能力过度重视,忽视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学生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之下,缺乏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外书籍阅读,甚至有部分家长与教师认为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是“不务正业”。这就导致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较少,作文写作素材积累较少,语感也较差。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对初中作文教学的重要性

1.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作文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够激发自身所具有的潜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作文写作的兴趣进行激发,促进学生作文写作水平的显著提高。当前,存在初中学生对作文写作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为学生在生活经验与写作素材的积累方面较为缺乏。初中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过程中大都处于三点一线的单调方式中,基本上很少能够参与到真正意义的生活与社会实践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生活经验的获取与写作素材的积累形成了制约作用。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实现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之间的紧密联系,让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写作素材及生活感受,激发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兴趣。

2.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够奠定学生作文写作的基础

在作文写作中,学生在对优秀作品进行阅读与模仿的过程,对其中包含的各种优秀的作文写作方法与写作技巧进行掌握,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在学生对作文写作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模仿是一个必经的阶段,是作文写作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在进行作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对优秀的课文或者作文作品进行模仿,让学生从这些优秀的作品中学习优秀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同时能够实现对写作素材的积累。此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正确运用模仿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学生的正确引导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锻炼自主写作能力,而不是一味地进行模仿。通过学生自主写作能力的锻炼来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为语文作文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够扩展学生的作文写作思路

初中作文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无从下笔的情况,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总是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有价值的写作素材,还有一些同学由于生活实践经验较少,在写作的过程中总是写某一个方面的内容,导致作文写作没有新意。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课外活动的开展,通过课外活动实践让学生增加写作素材的积累,使学生的写作思路得到扩展。此外,学生不能够仅仅依靠教师开展课外活动来进行写作素材积累,自己在课外时间要对各种优秀的作品进行阅读,对作者的生活经历及精神世界进行了解,从而使学生的写作视野得到扩展。在写作的过程中对这些写作素材加以灵活的运用,必然能够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

4.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在进行作文写作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初中生的语言基础较为薄弱,在作文写作的过程中会出现错别字、词不达意、措辞不当等问题。因此,要鼓励学生进行相互的交流与分享,使自己的知识面得到扩大,提高语言表达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

四、总结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前提之下,要对初中作文教学进行加强训练,通过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写作效率进行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罗文胜.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初中作文教学设计分析\[J\].校园英语,2014,09(34):44-48.

\[2\]张宽玲.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2014,05(26):20-24.

\[3\]赵晓彬.初中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学习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4,16(43):72-77.

10.初中生教学中树立学习标兵的重要性 篇十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数学学习 预习的重要作用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环节中,针对于数学学习的预习过程是学生在课前完成的,这就需要学生事先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简单的了解与分析,并对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做下记录,从而在思维意识中形成重点与难点的模式,由此可见,学生预习的过程中也是在挖掘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創造性思维。其中,探析初中数学学习中预习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新旧知识间的衔接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所接触到的主要是新的知识点,但是其中也涵盖着旧的知识点,所以,学生在预习时会遇到新知识,也会回顾到旧知识,并且新旧知识无形中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些同学由于缺乏对旧知识的熟练掌握,所以,这就制约了对新知识的理解,因此,要想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学生有必要对旧知识进行回顾,这在无形中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衔接。例如,学生在预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知识时,可以看到这样一句话“与分数的通分类似,在例2(1)中,我们可以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使分子和分母同乘适当的整式,不改变分式的值。”可见,学生在预习分数性质的同时也要回顾通分的性质,这在无形中有利于通分与分式性质知识间的衔接。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听课的效果

由于学生对新知识进行了事先的预习,所以,教师在阐述新知识时,学生并不会感到陌生,而且对旧知识的回顾也会容易,学生可以将精力集中放在预习中的难点上,所以,学生可以用放松的心情去听老师的讲解,而不至于整节课都绷着紧张的神经,所以,学生在这样的状态下进行听讲,不仅保证了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听课的效果。与以往的教学过程相比,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听课,也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的活跃气氛,从而改变了数学课堂原来枯燥、乏味的教学气氛。由此可见,学生的预习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听课的效果,同时也在无形中改变了沉闷的数学课堂气氛。

三、明确了听课中的重点、难点

针对于学生的自主预习,它既是学生发掘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预习中简答的知识点,学生经过反复的琢磨就会理解,但是,对于预习中的难点,学生即便经过多次的探究也未必能够深入理解。因此,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清晰的认识到新知识点中难点,从而也让学生明确了课上听讲时的重点,这在无形中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例如,学生在预习“二次根的加减”时,对于简单两项二次根的加减可以掌握,但是对于项数多的二次根的加减就有显得有些难度,所以,学生在听课时就应将注意力放在多项二次根的加减上。

四、实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所进行思考与探索都独自完成的,它是主观能动的思维意识下进行的,所以,学生对新知识的预习也是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也实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通过事先的预习后,由于对于新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把握,所以在接受老师的传授时,就会很容易理解新知识的概念以及应用,这在无形中也节约了学生课后的复习时间。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一直充当着重要的角色,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预习正在无形中扭转了以往被动的局面,从而实现了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五、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力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相对复杂、繁琐的知识,这就需要学生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力,并且要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把握。学生要想深入探究所预习的知识,就要全面的对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而且还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有时还需要学生具有独特的见解,这在无形中就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力。例如,学生在预习“反比例函数”的知识时,由于对反比例函数性质的认识模糊,这就导致没有将反比例函数性质与图象进行有效的结合,所以,学生要想深入探究函数性质与图象间的关系,应从函数的不同角度进行深入的探析。

综上所述,随着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逐步改变,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也趋向于多样化发展。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教师的教不再占主导地位,要想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化,教师应更多目标放在学生的“学”上,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教学的质量,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预习是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它在保证教学质量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时也是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霍震玲.如何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0).

[2]赵阳.浅谈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有意注意[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01).

[3]康喜增.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数学学习的兴趣[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2009,(08).

上一篇:中班幼儿在家表现评语下一篇:励志书籍排行榜前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