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服务质量管理制度

2024-07-01

汽车服务质量管理制度(8篇)

1.汽车服务质量管理制度 篇一

服务质量管理制度

☆仪容仪表

1、上班要求穿戴工作服,工作服要整洁,并随时保持工作服的干净和熨烫平整,纽扣扣好、齐全,按规定佩戴工号牌,佩戴要在左胸前,工号牌要干净、完好;

2、员工不准再佩戴与工作无关的其他任何饰物(吊坠、项链、手链、吊坠耳环等,结婚戒指及民族习惯除外),在当班期间严禁配戴移动电话、寻呼机及钥匙(工作用的除外);

3、头发梳理整齐,勤清洗、无头屑、无异味、染发、不留长发(女员工即使是长发在上班时间要求盘卢,全部头发用夹子、网兜、发夹固定),不能梳理怪异的发型,要求前不遮眉后不挨领,侧不盖耳;

4、女员工必须化淡妆,但不能化浓妆,不得在公共场所化妆;男员工不能留胡须;

5、注意个人卫生,勤剪指甲、勤洗头,并保持牙齿干净,口腔无异味,员工用餐后要漱口;

6、接待客人,要求微笑待人,态度和蔼、拿东西时轻取轻放。

☆礼貌礼节

1、工作人员在遇到客人时,要主动先停下手中的工作,停立于客人右侧或站立于吧台向客人致以敬语问好,遵守交际礼节;

2、遇到上级或同事要主动问好;

3、使用文明用语,不得在营业场所讲脏话、大声喧哗、聚众聊天;

4、坚持文明行为,不得在营业场所乱扔乱放杂物、垃圾,不得有随地吐痰、做鬼脸等不雅行为;

5、商谈问题,接受询问时语气适中,吐词清楚,站、坐姿适度。

6、站姿的要求:

①女员工站姿端正标准;

A、双手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置于胸前腰部下(右手放在左手上);

B、左手掌成开展状,右握住右手掌; C、双脚跟并扰,脚尖分开成“V”型;

D、必须抬头挺胸收腹,目光平视,不东张西望。②男员工站姿端正标准:

A、两臂自然下垂,两手背后交叉; B、左手成平展状,右手握住左手掌;

C、放至腰后部,脚跟并扰,脚尖分开成“V”字; D、脚尖与肩平行;

E、抬头挺胸收腹,目光平视,站立时不得东张西望。③双手不可插入裤袋或围裙内。④脚不随音乐打节拍。

⑤站立要自然大方,不呆板,面带微笑。⑥不交头接耳,相聚交谈。⑦在服务区域严禁出现摸头、挖鼻孔、挠痒、拉址衣服等不文明动作。

7、举止的要求:

①不论上班和非上班,在服务区域严禁吃东西、饮酒、吸烟、掏鼻孔、挖耳朵、搔痒、脱鞋、哼小调、打哈欠,咳嗽时应用手捂住嘴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声音;

②路遇宾客应主动停立于右侧,并主动对其问“您好”,在走廊、过道、电梯或活动场所与外宾相遇时,应主动礼让;

③不论上班与否,任何员工不能在营业场所谈笑风生,搬动物品或夜晚走路脚步要轻。

④在公共服务区域不能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⑤递茶、上饭、端菜、撤台时轻拿轻放,动作有条不紊,开门、关门不能用力过猛,保持服务区域安静。

8、行走的要求

①行走时大方得体,灵活,给客人一种动态美。

②行走时,身体重心前倾3-5°,抬头,肩部放松,上身正直,收复,挺胸,眼睛平视前方,面带微笑,手臂伸直放松,手指自然微弯,两臂自然前后摆动,摆动幅度为35厘米左右,双臂外开不要超过30°。

③行走时,重心落在双脚掌的前部,腹部和臂部要上提,同时抬脚,注意伸直膝盖,全脚掌着地,后跟离地时以脚肖用力蹬地,脚尖应指向前,左整或右偏,形成八字脚。

④步速适中,以一分钟为单位,男服务员应步110步,女服务员120步,严禁在区域奔跑等客人不愿看到的步速。男服务员步幅为40厘米,女服务员步幅为35厘米。

⑤走路时,脚步要轻且稳,遇有急事,可加快步伐,不可慌张奔跑。⑥公司全体员工不论上班与否,两人并肩行走不能用手搭肩,多人一起行走,不要模着一排,也不要有意无意的排成队伍。

⑦服务人员在饭店内行走,一般靠右侧,与宾客同行时,让客先行。⑨走路步伐灵活,“眼观六路”,要注意停让转侧,做到收发自如,如托有物品时,争停要顺手前再收回以缓冲惯性,不便物离托盘前飞。

9、对客服务的要求:

(1)与客人见面时必须首先打招呼

A、客人来到时,用欢迎语“欢迎光临”;

B、客人离去时,用道别语“请慢走,欢迎再次光临”; C、主动找客人时用致歉语:“对不起,打扰了”; D、偶然相遇时问:“你好”;(2)与客人相遇时严禁抢道

A、与客人同向时,不能超前; B、与客人相遇时,让客人先行; C、严禁从客人面前通过;

D、严禁从多位客人中间穿过。(3)与客人交谈时须注意: A、停止手头工作; B、保持良好的站姿; C、神情专注;

D、给客人的回答明确,不得含糊; E、面带微笑。

(4)客人主动打招呼时必须立即应答 A、停止手头工作; B、面部保持微笑; C、保持良好的站姿。(5)同事之间友好相处

A、尊敬上级,不得无礼顶撞; B、见到同事必须问好;

C、严禁取笑、诽谤、攻击同事。(6)对客人一视同仁,不卑不亢

A、任何客人都一视同仁,不得顾此失彼; B、服务要热情主动;

C、禁止与客人有过份亲密的表现; D、严禁与顾客打闹,长时间聊天。(7)尊重顾客,关心顾客 A、严禁取笑,埋怨顾客; B、严禁在客人面前窃窃私语;

C、严禁在客人面前交头接耳,东张西望; D、客人提出合理要求时严禁推卸。(8)经常使用礼貌用语 A、邀请客人用“请”;

B、客人方便我们工作的配合,用“谢”;

C、客人要求服务(被动服务)道“对不起,让你久等了”。(9)沉着稳重

A、与客人交往时大方自然,不得畏畏缩缩; B、不得在服务场所奔跑;

C、不得在客人面前慌慌张张,诚惶诚恐; D、不得在客人面厌烦急躁的感觉。(10)与客人见面时要行礼

A、接待客人时行点头礼(并问好);

B、与客人相遇时行点头礼(并问好、让道); C、送走客人时行鞠躬礼(并道再见)。(11)注意语言技巧

A、客人要求给予明确答复;

B、客人要求合理且条件不具备时,要委婉谢绝,但要耐心解释原因。C、原则性问题要态度明确,语气委婉。

10、工作营业状态(1)人员情况

A、人员精神状态良好; B、着装整齐;

C、不出现缺岗现象; D、无不文雅行为。(2)服务状况

A、不允许客人进门无人招呼; B、不允许客人受冷落;

C、不允许出现客人呼叫无人应答; D、不允许坐着与客人对话;

E、不允许推卸客人的合理服务要求; F、不允许出现服务杂乱无章的现象。(3)工作效率

A、不允许办事没精打采,拖拖拉拉现象; B、不允许找理由拒绝上级安排的工作; C、不允许本部门之外的事无人关心; D、不允许上级安排的事情被遗忘; E、不允许对工作的事情讨价还价; F、不允许规定的事情不按时完成。(4)道德品质 A、团结和睦,友好相处,相互信任,严禁勾心斗角; B、公开竞争,相互协作,不得嫉妒,诽谤他人; C、诚实谦虚,不得投机取巧,弄虚作假;

D、严禁挪用公家物品、偷盗公家及他人物品;

E、严于律已,廉洁奉公,禁止特权行为和循私舞弊。

☆员工上下班及进出营业场所

1、严格遵守酒店各部门规定的作息时间,上班期间,不允许会客(父母等直系亲属除外,但会客时间不能超过十五分钟);

2、员工离开营业场所,不得将公家物品携带出外,保安及监察人员有权检查所携行李;

3、员工上下班在所属部门签到;

4、员工严禁携带私人用品(化妆品、手袋)进入营业场所(公文包除外);

5、员工下班后15分钟内离开营业场所,不得无故在酒店内逗留。

☆电话使用及接听

1、电话主要用于方便客人及联系工作所用,各部门电话保管和使用由当班人直接负责,各部门负责人监督管理;

2、接听电话在铃响三声以内接听,除要求使用普通话外,必须使用礼貌用语,语气委婉,声音轻柔;各部门接听外线打入的电话,必须报酒店全称,内线电话报部门名称;

3、上班时间不得用内线电话聊天,不得长时间使用电话,延误客人使用电话;

4、员工不能和客人争用电话,上班时任何员工不得无故占用,接听到打给客人的电话要及时转接和转告;

5、各部门电话应随时保持清洁,对话筒消毒,发现故障要及时通知维修。

6、客人提出问题必须明确回答,严禁含糊其辞;

7、客人提出合理要求不得推卸;

8、上班时间,严禁代接私人任何电话,特殊情况转办公室转告其本人;

9、严禁偷听别人电话;

10、电话结束时待对方挂电话后放挂电话。☆物品的领用、使用及保管

1、各部门负责人为部门财产直接负责人;

2、物品由部门负责人领用、登记,并责任到人;

3、保证物品的合理使用,耗损正常;

4、使用及保管措施得当,不得乱扔乱放,造成非正常损耗;

5、一次性用品的耗用要励行节约、严禁浪费;

6、更换物品,坚持以旧换新的原则;

7、物品损失后的处理:

①因过失行为损坏者自动登记,月终汇总酌情处理; ②按有关规定核定自然损耗率,超出部分照价赔偿; ③因使用不合理而损坏的照价赔偿; ④故意损坏物品,按物品3倍价格赔偿;

⑤不论何种情况损坏,部门负责人都得登记注明原因; ⑥各部门负责人及库房要保证物品的充足和合理的使用,若确需更换或新购,先填写购买申请报总经理审批,批复后由财务部采购员予以补充。

2.汽车服务质量管理制度 篇二

随着中国人口结构步入老龄化社会,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社会化养老, 养老服务机构也不断发展。各养老服务机构发展不平衡, 卫生状况也参差不齐, 其中部分养老服务机构情况不容乐观。目前, 全国无专门系统的养老服务机构卫生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范, 养老服务机构的食品安全、公共场所、医疗服务监管都处于空白地带。为让老年人拥有一个饮食卫生安全、居住卫生整洁的生活环境, 规范养老服务机构的卫生管理迫在眉睫。

1 法制建设情况

1.1 青岛市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青岛市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办法于1999年12月30日起施行, 是全国最早的养老服务机构立法。规定了卫生许可的前置审批及医疗机构配置要求:开办养老服务机构, 应当提交下列材料:消防安全、卫生防疫证明;与养老服务机构所在地的一级以上医疗机构签订的提供医疗服务协议或者内设医疗机构的批准证书。

1.2 北京市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北京市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办法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对预防性卫生监督、餐具衣物消毒进行了要求。规定:养老服务机构在开业前应当向核发《北京市养老服务机构设置批准书》的民政部门提出验收申请, 使用新、改、扩建的服务设施的, 还应当提供工程验收报告和消防、卫生、环保等部门的验收文件, 养老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卫生消毒制度, 定期给老年人使用的餐具消毒, 定期清洗老年人的被褥和衣服。

1.3 四川省消毒管理条例

四川省消毒管理条例于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将养老机构纳入消毒管理。规定了消毒要求和罚则的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对下列机构、场所、物品实施消毒卫生监督管理:托幼、养老机构;托幼、养老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消毒管理制度, 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和要求, 对室内空气、餐具、玩具及其他活动场所、物品进行定期消毒处理。

1.4 天津市养老机构管理办法

天津市养老机构管理办法于2007年3月1日起施行, 内容涉及多个方面的卫生管理要求。规定了健康档案、定期体检、传染病精神病人的隔离和转诊措施, 餐具、衣物、环境卫生的消毒要求:养老机构应当为收住的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 定期检查身体, 做好疾病预防工作。养老机构不得接纳患传染病、精神病的老年人。对入住后患传染病或精神病的老年人, 养老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 并通知其托养人或亲属转送专门的医疗机构治疗, 卫生部门应当将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卫生服务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养老机构应当建立卫生消毒制度, 定期消毒老年人使用的餐具, 定期清洗老年人的被褥和衣服, 保持室内外的环境整洁。

1.5 长春市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长春市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办法于2007年7月15日起施行, 规定了医务人员资质, 从业人员健康要求, 医保审批, 卫生监督的责任:内设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资格条件, 护理人员、工作人员应当符合有关部门规定的健康标准。养老服务机构所办的医疗机构已经取得执业许可证并申请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 经审查合格应当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免缴卫生监测费和卫生许可证工本费。民政、公安、卫生防疫等部门应当定期对养老服务机构进行监督检查, 切实维护其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 确保安全。

1.6 重庆市城乡养老机构服务管理办法

重庆市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办法于2008年3月1日起施行, 规定了健康档案、定期体检、传染病精神病人的隔离和转诊措施, 餐具、衣物、环境卫生的消毒要求, 医疗机构及医保审批等方面的卫生管理要求。养老机构开展服务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为服务对象建立健康档案, 定期检查身体, 做好疾病预防工作;对入住后患传染病和精神病的老年人, 养老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 并通知其送养人转送专门的医疗机构治疗。建立卫生消毒制度, 定期消毒老年人使用的餐具, 定期清洗老年人的被褥和衣服, 保持室内外的环境整洁。养老机构所办医疗机构, 具备对外开展医疗、康复服务条件的, 可申请纳入当地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卫生部门按有关医疗机构管理规定予以审批;所办医疗机构取得执业许可证的, 可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经审查合格的, 可以纳入医疗保险定点范围。

2 技术规范情况

2.1 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

国家行业标准《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 (MZ008—2001) 于2001年3月1日实施, 针对公共卫生、医疗服务、食品安全方面都提出了部分要求。

2.1.1 公共卫生要求

每周换洗1次被罩、床单、枕巾;每天清扫房间1次, 室内应无蝇、无蚊、无鼠、无蟑螂、无臭虫。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无异味;毛巾、洗脸盆应经常清洗, 便器每周消毒1次;老人居室的单人间使用面积不小于10m2;双人间使用面积不小于14m2;三人间使用面积不小于18m2;合居型居室每张床位的使用面积不小于5m2;洗手间及浴室的设施配备;有必备的洗衣设备, 应有洗衣机、熨斗等;对患有传染病的老人要及时采取特殊保护措施, 并对其隔离、治疗;定期或不定期地做好休养区和院内公共场所的消毒灭菌工作;组织智力健全和部分健全的老人每月进行1次健康教育和自我保健、自我护理知识的学习, 常见病、多发病的自我防治以及老年营养学的学习。

2.1.2 医疗服务要求

为老人定期检查身体, 每年1次;卫生保健人员定期查房巡诊, 每天1次;根据老人健康情况, 必须准备足够的医疗设备和物资, 应有急救药箱和轮椅车等。不设医务室的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应与专业医院签订合同。合同医院必须具备处理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内各种突发性疾病和其他紧急情况的能力, 并能够承担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日常诊疗任务。

2.1.3 食品安全要求

有主管部门颁发了卫生许可证的专门为老人服务的食堂;厨师和炊事员持证上岗, 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规, 严防食物中毒。

2.2 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标准

北京市地方标准《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标准》 (DB11/T 148-2002) 于2002年6月1日实施, 对养老服务机构卫生管理提出了要求:制定质量控制标准, 建立质量管理监督组织或专人管理, 每年对员工进行素质和质量标准培训, 使用质量控制的方法, 对各项服务监控, 有效避免因服务提供方或服务人员的责任使老年人受到损失或伤害, 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老年护理服务、心理/精神支持服务、环境卫生服务、协助医疗护理服务、医疗保健服务、膳食服务、洗衣服务。

2.3 养老服务机构院内感染控制规范

北京市地方标准《养老服务机构院内感染控制规范》 (DB11/T 149—2008) 于2002年6月1日实施, 作为北京市养老服务机构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指南, 规定了院内感染管理工作中有关的技术操作规程。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必须将院内感染控制作为养老服务机构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纳入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工作。该标准适用于北京市各类养老服务机构 (凡经卫生行政部门注册一级以下医院医疗机构的养老服务机构按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执行) , 主要内容包括养老服务机构院内感染的管理、感染控制专业培训、养老服务机构院内感染监测、养老服务机构重点部门院内感染的管理、老年疾病感染控制和废弃物管理。

3 制度建设建议

3.1 推动养老服务机构卫生管理立法和制度建设

3.1.1 国家层面

我国目前无统一的养老服务机构卫生管理立法, 仅有少数城市对养老服务机构进行地方立法, 制定地方性法规或地方政府规章, 仅有少部分涉及卫生管理的条款,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 养老服务机构卫生管理的立法和制度建设迫在眉睫, 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立即制定有关的规定进行规范。因0~6岁儿童与老年人同属健康弱势人群, 建议参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模式, 制定《养老服务机构预防保健工作管理办法》, 统一规范养老服务机构环境卫生、食品安全、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治、医疗服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工作要求。

3.1.2 地方层面

因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类似于宾馆, 建议将养老服务机构的公共卫生管理纳入公共场所进行管理。新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简称《细则》) 已将公共场所的设定范围交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目前各地的养老服务机构数量较多、发展快, 建议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制定实施办法时将其纳入卫生许可和监督管理范围, 便于加强和提高养老服务机构卫生管理水平。

3.2 完善养老服务机构卫生管理标准和规范

3.2.1 国家层面

2001年3月1日实施的《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 (简称《基本规范》) , 实施已接近10年, 随着养老服务机构的增加和发展, 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大规模的养老服务机构卫生管理现状的抽样调研, 摸清现有情况。根据调研结果, 进一步细化深化修订《基本规范》, 单独设立卫生管理专篇, 对环境卫生、食品安全、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治、医疗服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工作技术性的规范和要求进行全面规范, 提高养老服务机构技术准入门槛, 逐步淘汰规模小、设施差、管理低的养老服务机构。

3.2.2 地方层面

3.汽车服务质量管理制度 篇三

关键词 创新管理 审批

国务院日前出台《2015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方案》,方案中指出要拿出硬措施,打出组合拳,实效放权,创新监管,提升服务,工作重点突破堵塞创新发展道路的“堵点”、阻碍干事创业的“痛点”和市场监管中忽视的“盲点”。该方案体现了国家在这个问题上的 “壮士断腕”的信心和决心,重点要使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和转变政府职能在关键环节继续取得突破性进展。

这几年,全球经济形势并不乐观,国际经济大局持续低迷,这也直接影响了我国国内的经济增长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在外向型经济发展方面,更是有着外需不振、汇率波动等挑战。“要靠改革创新,向改革创新要发展红利。”宁波市委政研室的一位同志在某次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抓手,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推动宁波市成为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程序最简、办理最快、费用最低、服务最优的城市之一。

之所以需要创新和改革,是因为当前行政审批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举例说,一是当前需要行政审批事项又多又杂,不同功能窗口很多,而不了解对应窗口的具体功能的民众往往很茫然甚至会走错窗口,部分审批事项程序繁琐、办事效率不高,在工作人员的配置上也偶有不合理现象;二是对一些窗口工作的管理和备案不规范,有的落后地区可能仍存在局部乱办理,乱收费的现象;三是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力度仍有欠缺,导致了办事拖沓等现象的存在。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针对目前行政审批项目繁多,相关部门应该明确相应规定,精简项目,对随着社会发展而显得不为重要或必要的审批事项进行进一步清理、减少和调整,简政放权,提高企业的自主权,使市场环境进一步公平。二是针对杂乱无章的或是规定不明确的审批事项进行严格规定,使得审批有法可依,减少审批程序中的非法现象发生,避免市场混乱。三是针对行政审批中心的工作服务模式进行创新,管理即服务,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建设和完善行政审批中心化,将行政审批权收拢集中,便于服务大众;加快建设网上审批程序,使审批程序更阳光、更便捷;建立服务质量评分制、对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进行定期评定,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四是完善对行政审批的权利监督机制,开通投诉、听证等通道,保证民众的参与权。

当前对行政审批监管机制是碎片化的,这种机制导致了发生问题时,难以明确责任所在,部门之间也极易产生责任推诿,工作上也难以协调,阻碍了行政审批改革的步伐和成效。窗口部门的职能定位模糊、工作上分工关系不明确、责任划分笼统,种种因素导致了对行政审批的改革逐渐进入“攻坚期”。然而面对在简政放权政策的落实中存在的不愿放、不敢放的困境,这里结合其他的发达国家这方面改革的实践经验,具体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提高工作人员素质,让政府愿意权、敢放权。

行政审批是政府服务于民众的一种关系,其审批权在于政府,即简政放权,这个权是指政府的权。因此,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重点在于简化政府行政审批程序、降低政府的管制权范围、减少需要审批的项目从而减轻企业负担,那么改革的进度就因政府松绑的快慢和深浅而视。就这点来看,建议政府要加强对审批部门的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对已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和评审,通过回顾过去来规范未来的工作,过去的可以既往不咎,未来的要严格把守。同时,通过梳理过往审批事项,可以根据现在的实际情况,以效率和效益为准绳、以便利大众为原则,通过撤销或合并过时的审批事项来简化审批程序,减轻程序负担,降低行政审批成本,达到市场企业与行政部门的双减压和共赢。

第二,以化零为整为思路,将工作程序系统化、整体化。

尽管行政审批中心部门划分清晰,但现实工作中,一项审批事项往往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合作,而部门的碎片化服务显然无法满足日常复杂的需求,也难以提供高效的无缝隙服务。因此建议行政审批中心在工作中能充分运用整体思维,建立部门分层交叉运行的机制,针对审批较为频繁的事项设定便捷通道。既做到部门分工明确,分责到人,也要做到化零为整,以公平便民为工作宗旨,更好的服务大众:在大局上,要着眼于国家发展战略,紧跟中央政府的决策;地方上,政府应制定相对应的政策方针并及翔实的执行计划,保证实施,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中央政府所制定的相应运行机制,提高行政审批程序的针对性;部门上,应严格执行和落实相应改革和政策,创新服务,简化程序,将“为人民服务”贯彻到工作的方方面面。

第三,建立共同监管绩效平台,实现政府与市场的双赢。

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经之路,是进一步提高现代化水平的手段之一,是转变政府职能的试验台、提升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举措。而在行政审批制度的创新和改革的道路上,行政审批工作中的服务质量是尤为重要的,因此首先是建议在行政审批机关的上级建立监管审核机构,严格把关审批工作的质量,以效绩为前提,强调工作质量;其次,建议共同建立政府与机构之间的市场监管的平台,用制度规范审批,用协议监督市场;最后,建议大力发展商会、行业协会等有纪律有组织的自律协会,通过合理合法的民间组织与政府的合作,实现政府对社会的逐步且稳健的放权,发挥好市场的自我管理作用,同时也能够有效解决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的“不敢放”,就怕“一放就乱”的问题。

行政审批改革目前已经进入了“深水区”,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创新,全国各地的相关工作大多取得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的不少亟待解决问题,例如体制性障碍有所突破后,行政审批领域内条块隔阂、审批标准不够细化等问题仍偶有出现。作为一个前线工作者,在这里仅以个人观点抛砖引玉,希望借此共勉,能够更好的进一步推进工作发展,为人民服务。

4.药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 篇四

一、目的:规范公司药学服务行为,保证药学服务质量,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热情服务顾客,维护公司良好形象。

二、职责: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质量管理员,执业药师,药师。

三、内容:

1、设立“咨询服务台” 咨询服务台标示明确,使患者清晰的看到咨询服务台及提供药学服务的药学技术人员。

2、热情向顾客讲授安全用药知识,发放合理用药宣传材料。

3、通过公布的服务电话、面对面解答、药物咨询问题。

4、建立咨询记录,回答问题应认真、仔细、通俗易懂,注意技巧,尊重患者的隐私,并为其保密。

5、销售药品必须以药品的使用说明书为依据,正确介绍药品的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及注意事项等,指导顾客合理用药,不得虚假夸大药品的疗效和治疗范围,误导顾客。

6、在营业时间内,应有执业药师或药师在岗,所有从业人员应佩戴标明姓名、岗位、从业资格等内容的胸卡。

7、无医师开具的处方,不得销售处方药。

8、质量管理员经常监控药品的质量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与合理性,收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

5.物业服务质量管理制度 篇五

物业服务质量管理制度

文件编号:WY/TH-ZY-117 版 本 号:A1 实施日期:2012-3-25 为加强和规范公司管理,不断提高各项目服务质量,给顾客提供优质、高效的物业管理服务,提升公司品牌价值,实现公司的总体发展战略,特制定本质量管理制度。1.0 目的 为检查各项质量活动是否符合规定要求,使检查过程有序进行,并行之有效。2.0 检查范围、内容 检查范围:项目部各项工作,包括保安、保洁、行政办公、维修、客服等各方面,考核内容及具体标准详见《质量检查标准》。3.0 检查方式和流程 3.1 自检 项目经理、主管对各自分管的工作进行随时检查或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3.2 周检 3.2.1 周检由综合管理部组织实施,检查标准以《质量检查标准》为依据; 3.2.2 周检具体时间由综合管理部确定,在本周内完成即可; 3.2.3 周检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填写《不合格质量反馈单》,并交与受检单位负责人; 3.2.4 受检单位负责人应根据要求立刻组织整改,整改完成结果及时报综合管理部存档; 物业服务质量管理制度 文件编号:WY/TH-ZY-117 版 本 号:A1 实施日期:2012-3-25 3.3 月检 3.3.1 月检由副总经理或其委托负责人,组织项目经理、主管一起参与,形成月检小组; 3.3.2 月检时间原则上在每月的第三周周六上午,由综合管理部负责通知和记录; 3.3.3 月检发现的问题,及时填写《不合格质量反馈单》,并交给受检单位负责人; 3.3.4 对于各部门提出的涉及共性或制度问题,由综合管理部负责调查、了解,一同形成整改意见,并督促整改到位; 3.3.5 综合管理部负责编写本月度的质量检查报告,提交公司领导,并存档; 4.0 检查报告 4.1 每月5 日前由综合管理部根据上月检查情况,提交上月度质量报告; 质量报告要明确:发现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整改措施、防范措施、整改责任单位和个人、整改时间等; 4.2 报告要站在公司角度提出公司要改进的地方和办法,从根本上解决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4.3 质量报告为公司下月度或阶段指明改进的方向; 5.0 质量整改 5.1 对于周建和月检发现的问题,受检单位负责人要及时组织整改; 5.2 整改过程中有涉及其他部门或公司的,及时雨公司综合管理部联系,物业服务质量管理制度 文件编号:WY/TH-ZY-117 版 本 号:A1 实施日期:2012-3-25 共同协调处理,不能由此停滞不前,或称为不做或做不好的理由; 5.3 需要整改的问题,也是下周检查的重点,考察整改的效果; 5.4 对整改不到位的,对受检单位负责人进行批评,并限期整改; 5.5 整改工作要彻底,不能敷衍了事,要挖产生问题的根源,力争一次性解决问题; 6.0 质量考核 6.1 检查结果会在每月的考核中反映; 6.2 对于经理不合格项3 项扣2 分,以此类推,扣完为止; 6.3 对于主管1 项不合格扣1 分,以此类推,扣完为止; 6.4 对于员工,对于违规违纪按照奖罚制度办理,对于不合格项每项扣 1 分,以此类推,扣完为止; 6.5 质量检查结果一综合管理部的记录为准; 7.0 附件 7.1 质量检查标准 7.2 不合格质量反馈单

6.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 篇六

为加强医院服务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升患者(客户)的就诊体验度和满意度,以服务促进医院经营业绩的提升、形成差异化竞争,根据***号红头文件《关于提升集团所属各医院医疗服务品质的指导性意见》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以医疗服务管理的体系性构建为基础,制定陕西&**医院《医疗服务管理制度》。

《医疗服务管理制度》由两部分组成: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和医疗服务安全管理制度。

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

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工作的核心与灵魂,我们要从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三个方面切实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一、基础医疗服务质量管理

基础医疗质量管理是指医院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医院的管理制度、医院环境、设施、医疗设备、业务技术、药品供应、后勤保障、信息方面的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中最基本的一环。

1、制度建设:建立健全

(1)工作制度、岗位职责;(2)诊疗规范操作技术、常规;(3)医疗流程;

(4)医疗质量考核标准。

2、人力资源管理:按照一级甲等医院要求和我院规模,合理设置科室,合理安排人员,做到合理、高效、优质服务,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

3、服务临床一线:医务科、护理部、办公室、产物科、后勤科、供应室、等科室、深入到一线,服务到临床一线,坚持下送下收。

4、方便快捷舒适服务,让病人满意服务。挂号交费合一缩短时间,未检查完或门诊病人未看完,抢救病人未脱离危险不下班,设立院长信箱、意见箱、意见薄,为病员煎药,有水服药,为病人导医,诊费公开,提供查询,保持清洁安静的舒适环境等。

二、环节质量管理:

医疗质量是医务人员利用医疗技术为患者提高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医疗服务的提供过程与实现同时进行,很难对医疗服务进行检查,即合格后校对,因此环节质量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且医疗服务对象是人,服务过程中出现不合格可能产生严重后果,且难以纠正,可见,环节质量管理十分重要。

1、职工自觉履行好岗位职责。全院各岗位人员都有自己的岗位职责,必须严格自觉履行好,否则为岗位不作为或不能胜任岗位工作。每个岗位人员履行好职责是环节质量管理重要一环,自觉履职,自觉接受院、科两级检查,院科要经常开展履职教育。

2、抓好科室质量管理:科室质量管理是环节管理的中间环节、关键环节,能及时发现及纠正医疗过程中的质量问题。科主任、护士长是科室质量管理负责人,要狠抓落实。

3、抓好环节中的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

(1)抓好二级行政查房、会诊、病例讨论、手术审批、转诊转院、分

科收治等制度的贯彻落实。(2)抓好查对工作。

(3)做好危重病人、手术期病人和特殊病人的管理。(4)抓好临床输血管理。确保用血安全。

(5)抓好急诊急救工作,对急诊科应急反应、人员、设备、急救药品等情况随时抽查。

(6)抓好值班制度,节假日值班技术力量要保证,做好交接班及报告书写,经常随机抽查(特别是节假日夜班间抽查)在岗位情况。(7)做好病历书写和管理,及时客观准确书写,上级医师及时修改签名,按时归档,妥善保存,归档病例不得修改、返回,原则上不借阅。(8)做好沟通工作:一方面做好医患沟通工作并做好谈话记录,并一方面做好院内上下、科室之间、同事之间工作的沟通,确保质量管理的决定及时执行,工作上能互相协作,确保工作正常运转。(9)实施零缺陷管理,防止差错事故发生。(10)持证上岗,严格执业准入。

(11)抓好特色科室、重点科室质量管理,提高诊断、治疗质量。(12)在医疗进程中,下一个工作环节有责任监督上一个工作环节,如发生划价、发药错误、处方差错,只能由医务人员核对后纠正,严禁由病人跑路。

(13)病人出院结帐时,帐目核对由科室内部核对,禁止病人参与核对工作,杜绝病人往返跑路。

三、终未医疗质量管理:

1、单病种管理:

(1)确定单病种:能反映医院、科室医疗工作重心,选常见多发病疾

病顺位排列前5种疾病作为单病种,如包皮包茎、精索静脉曲张。(2)规范诊疗方案。

(3)制定治愈好转率、死亡率、平均医疗费用。

(4)分析与评价:是否为纳入标准,是否符合诊疗规范,治愈好转率、平均医疗费用是否达到目标,找出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每季度1次,并督促整改。

2、质量指标管理:医疗质量总指标年初分解下达各科室,年终总结时,医院质量指标院、科分别统计,实行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主要是月报进行管理,定期分析评价,特别是指标中“三日确诊率”、“入出院诊断符合率”、“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治愈好转率”、“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医院感染发生率”、“传染病报告率”等重点考核内容。

医疗服务安全管理制度

一、严把医务人员执业准入关,严禁未取得两证(资格证、执业证)或未注册的医务人员及执业助理医师独立执业。

二、医务人员在执业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诊疗操作规程,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

三、积极参加医院“三基”培训和其它相关业务培训,积极参加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技术水平。

四、树立良好医德医风、牢记医务人员“五不准”规定。

五、严格遵守我院住院病人诊疗质量全程控制标准和我院门诊工作管理规定,坚持专科专制。

六、尊重病人知情同意权和隐私权,努力做好医患沟通。

七、切实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认真执行麻醉、精神药品的相关管理规定。

八、各科加强对进修、实习人员的管理、严禁以任何理由让进修实习人员独立执业。

九、各科加强工作纪律管理,严禁上班时间搞工作以外的活动或请它科人员代班搞活动。

十、坚持首诊负责制,严禁任何形式的推诿病人。

十一、严格执行我院临床输血管理规定,及时报告和处置输血不良发应,确保病人用血安全。

十二、发生或发现医疗过失和医疗事故,必须按本院相关程序逐级报告。

十三、医院每月对全院医疗服务安全工作进行分析讲评,对医疗缺陷提出整改措施。

7.汽车服务质量管理制度 篇七

关键词:气象服务,市场管理,行政审批,制度设计

气象服务是国民经济中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服务行业和重要服务活动。正是由于气象服务涉及各行各业各个层面, 因此气象服务的种类繁多, 而且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丰富, 气象服务还在不断产生新的内容。迫使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气象服务领域社会管理机制, 认识气象主管机构的管理制度与规范, 来依法管理新形势下的气象服务市场。

一、气象服务领域市场管理制度与规范

关于气象服务领域的市场管理制度的含义, 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均未给出明确的界定。结合当前实际, 我们可以将气象服务领域的市场管理制度理解为:政府或其授权机构规定公民和法人进入市场从事气象服务商品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须满足的条件和必须遵守的制度与规范的总称, 是为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而对气象服务市场进行监管的基本制度。这些制度在法律规章、资质认证、规范标准有所体现。

(一) 气象领域法律条例对社会管理能力相对较弱

《气象法》、《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与《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 基本构成气象领域法律体系。其中, 《气象法》对气象服务的市场准入虽未明确指出, 但为气象服务市场奠定了法理基础。《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对人影设备有明确规定;《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对防雷领域的工程建设和资质证明进行规定;《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强调了气象设备的配置要求。应该看到围绕气象服务市场管理进行考虑的法律法规较少, 气象业务管理色彩较重。强调业务技术, 社会管理要求相对较弱。

(二) 气象服务的管理办法正在不断完善

气象服务的管理办法虽然较为分散, 但正在不断完善。譬如《施放气球管理办法》明确施放气球单位的管理与施放气球作业的条件与申请, 指出对施放气球单位实行资质认定制度, 并明确《施放气球资质证》与《施放气球资格证》;《防雷工程专业资质管理办法 (修订) 》、《防雷工程专业资质认定细则》、《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修订) 》则是对防雷工程、防雷检测、防雷产品等准入要求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定。还有《气象行业管理若干规定》、《气象装用技术装备使用许可管理办法》、《涉外气象探测和资料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2015年出台的《气象预报发布与传播管理办法》明确气象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 并对违法本办法规定行为进行了明确。同年, 《气象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对辖区内气象信息服务活动和进行监督管理, 明确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建立全国统一的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备案统计与公示制度, 这两个办法都顺应了气象服务市场发展的需要。

(三) 气象服务需求的标准规范仍集中在防雷领域

此外, 适应气象服务需求的标准规范仍集中在防雷领域。既有《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的气象国家标准;也有《气象 (站) 防雷技术规范》、《新一代天气雷达站防雷技术规范》、《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防雷技术规范》等气象行业标准;以及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建筑物电子系统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户外广告设施防雷技术规程》、《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检测技术规范》等各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发布的规程规范等。

在实践中, 气象服务领域市场管理制度设计正在逐步完善, 从早期偏重于具体的业务技术环节与工程建设标准, 逐渐向气象服务的监督管理上转变, 但仍与市场和社会需求有一定差距, 而且气象服务领域市场管理往往包含在基础设施建设、地理测绘信息、交通运输、住房建设等产业的市场规制之中, 需要就具体行业特性进行深入的挖掘。

二、气象服务领域市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制度设计未能充分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目前统领气象服务领域市场管理的法理基础是1999年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气象法》。《气象法》明文规定发展气象信息产业, 但时至今日气象服务产业特别是气象信息产业并未形成规模, 气象服务的商品属性并未充分激发, 产业主体仍然是部门内中介企业。相关的管理规定是为了规范气象服务产业发展, 但却没能培育或发展出相对成规模的气象服务产业。这与强调气象事业的基础性、公益性定位, 事业与产业发展理念于一致, 社会管理制度设计不尽完善, 较难吸引市场和社会力量参与气象服务产业发展有关。

(二) 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限制市场准入

行政审批制仍然是现阶段我国市场准入制度控制的主要手段。且审批制度的实行方法主要在于审查与许可, 侧重于实体条件的把握, 不可避免限制市场进入。目前, 气象局共有行政许可12项, 其中, 气象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共有10项。而且, 存在着环节多、耗时长、收费乱、垄断性强等问题, 一些从事中介服务的机构与政府部门存在利益关联, 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成效, 扰乱了市场秩序。在当前改革的大背景下, 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 必须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创新行政管理。

(三) 行业协会的作用没能充分发挥

在专业市场的管理职能方面, 未来主要依靠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利用行业协会促进和管理专业市场管理制度的实施和发展, 是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惯用做法。行业协会是行业自律性的组织, 从根本上讲, 其威信来源于公众对专业人员的信任。行业协会的基本任务是为专业人员提供服务, 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 维护专业的声誉。因此, 协会受全体专业人员的委托, 拥有某些行业内公认的处罚的权力。但是目前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刚刚成立, 管理层次和水平都不高, 在维护专业人员的权利和监督专业人员与专业机构的行为方面缺乏有力的措施。

(四) 执业资格认证与教育培训不到位

现有气象服务领域市场管理制度, 对资质认证有相关的规定。但到具体的教育培训上相对较少, 培训范围往往只是局限在气象行业内部人员, 真正能够推广到社会层面的执业资格认证体系还没形成。此外, 国务院为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取消多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除天气预报员、气象观测员、气象资料业务人员等基本业务岗位持证外, 其他气象服务并未开展资质认证, 如何用最经济有效的手段确保专业气象服务人才的标准和质量是今后气象服务领域监管的一个难题。

三、新形势下气象服务领域市场管理的相关建议

(一) 顺应国家改革的需要完善市场准入制度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 要求“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 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 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4]20号) 规定“法不禁止的, 市场主体即可为;法未授权的, 政府部门不能为。”目前, 气象部门对气象服务负面清单进行相关分析思考, 并就各级气象部门权利清单和责任清单征求意见。新近出台的《气象预报发布与传播管理办法》与《气象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也贴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气象部门正顺应国家改革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积极为气象服务市场的健康、稳步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和发展环境。

(二) 深化气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决定》明确“进一步简政放权,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同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的通知》 (国办发[2015]31号) 指出“破除中介服务垄断。放宽中介服务机构准入条件, 除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明确规定的资质资格许可外, 其他各类中介服务机构资质资格审批一律取消。”中国气象局取消“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防雷产品测试”, 划转“人工影响天气新设备性能检测、试用”、“气象专用技术装备的检定、检测和测试”、“新建、改建、扩建建 (构) 筑物防雷装置检测”、“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 这些与气象服务市场管理直接相关的中介服务事项, 为了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促进气象中介服务市场健康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三) 明确气象行业协会的社会管理职能

管理社会事务的气象行业协会, 不属于气象主管机构的管理机构系列, 与气象主管机构没有隶属关系。承接气象主管机构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取消和转移的部分行政审批职能和服务职能;明确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在气象相关政策、规划、项目的论证和评估, 气象科技成果的鉴定, 气象及相关专业资格认证、技术职务 (称) 资格的评审和科技标准的制定等方面的社会管理职能。切实发挥行业协会在气象服务准入、协调、监管、服务、维权等方面的职能, 以及行业发展规划制定、监测研究、标准制订、从业人员执业行为规范、行业信誉维护、评比等方面的作用。

(四) 构建适应市场的人才培养机制

在改革的形势下, 国务院陆续取消了多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 通过以往执业资格培训来促进气象服务人员专业知识素养, 以不符合改革发展的要求。但可以考虑气象服务的专业性、公益性, 加紧构建适应气象服务市场的人才培养机制。针对气象服务技能培训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仍不相适应的矛盾, 特别是信息技术突飞猛进, 与气象服务相关的交叉技能运用快速更新的问题, 不仅仅依托气象部门培训机制和高校教育仅能解决气象专业人才的知识培训, 还要引入市场和社会力量, 构建起开放式、可持续的人才培养机制与平台, 培育新时期下的气象服务人员, 提高气象科技和气象服务应用推广技能。

参考文献

[1]罗红梅, 刘瑞琪.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气象服务供给模式的选择[J].经济师, 2007 (11) .

[2]宋晓丹.我国气象经济发展困局的制度破解[J].经济问题探索, 2013 (04) .

[3]栾松.对拓展气象服务市场的几点想法[J].知识经济, 2013 (21) .

[4]熊文兵, 周能.气象科技服务的当前形势分析[J].广西气象, 2003 (02) .

[5]贾晓燕, 封延会.市场准入——澄清、流变与制度构建[J].河北法学, 2009 (07) .

[6]白光弼, 仲伟周.公共产品的私人供应与气象服务的商业化[J].当代经济科学, 2003 (03) .

[7]骆月珍.关于气象服务经济属性的分析和格局预测[J].浙江气象, 2003 (01) .

[8]杨仕贤, 张春红, 杨丽琼.公共气象服务和决策服务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28) .

8.汽车服务质量管理制度 篇八

关键词:职业培训 公共服务平台 制度管理 宁波市

新时代的来临使得全国各地的经济、金融、商贸及航运得以快速发展,国家对素质高、技能水平高的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高技能人才所占比重的急迫性及重要性日益突出。于是各地政府相继推出了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的相关政策,对相关职业技能培训的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宁波市现代服务业职业培训公共服务平台在取得一定的成果之后加大了对平台制度的管理,使平台得以稳定运行。

一、宁波市现代服务业公共职业培训平台

宁波市现代服务业公共职业培训平台于11月2日在宁波市成人教育学院正式启动。该平台以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提出的要求为向导,以提升宁波市职工、在读学生的职业素质及技能水平为目标,紧抓职业能力训练,力求平台能够覆盖现代服务业及先进制造业,并具有开放性及实效性。

宁波市现代服务业公共职业培训平台主要是为企业及高端培训机构搭建的一个平台,引进培训机构进驻学校,再对这些培训机构进行监督管理、考核及后勤保障服务,并在适当的时候给这些机构提供适量的资金扶持。入驻学校的培训机构主要是针对企业的高端培训,例如,金融行业的CFA等培训。至今平台已对许多方面的技能进行过培训,如文化创意培训的印刷包装行业精英总裁班、针对金融的注册金融分析师(CFA)培训班、小微金融高级研修班等等。

想要保证平台的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一套适合平台运行的制度管理措施。宁波市现代服务业公共职业培训平台主要由宁波市成人教育学校及宁波工程学院翠柏校区进行管理,两校均在培训平台安设专职的管理人员,进行机构引进、机构监督及后勤等方面的管理,政府相关部门也要对平台进行宏观指导与管理。

二、宁波市现代服务业公共职业培训平台的制度管理

要进行平台制度管理,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适合的平台管理制度,使得相关的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都能够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制度建立后要在平台内进行宣传教育,实行岗位责任制,使得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明确自身责任和权力,从各个环节做起,全面贯彻执行制度。

(一)加强培训机构的入驻管理

相关人员切忌盲目引进培训机构。机构引进人员要根据宁波市各大产业特点进行机构引进,通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高校特色等方面的优势,鼓励与高校存在合作关系的高端培训机构入驻平台,加大对高端培训机构的引进力度。在培训机构入驻平台之前,平台要派相关人员到培训结构进行了解,通过翻阅相关数据资料、试听课、与参与培训的人员进行交流等方式对培训机构整体培训水平的高低、培训人员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培训机构的合法合规性及是否适合学校的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考虑。

(二)建立培训机构培训考核机制

首先,平台要建立健全的培训考核机制,将平台内培训机构培训过程的表现及培训成效都纳入考核范畴。以培训机构的培训信息、培训记录、接受培训者的客观评价、培训机构间互评结果及平台对培训机构的各项检查等为考核依据,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培训机构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要加以公示,明确赏罚,促进培训机构间的良性竞争。

此外,可建立社会化的评价机制,及时反馈机构合作单位、培训平台管理机构、参与培训人员或单位对培训机构的评价信息,并将其制成年度测评报告,同样对测评报告加以公示。

(三)加大对培训机构培训的监督力度

首先,要建立培训机构的监控机制,鼓励培训机构依照相关规定进行自律,主动协助检查人员及相关政府单位对自身的服务进行监督和协调,对存在不良行为或培训不负责的培训机构要进行严厉警告,并进行重点监管。

其次,培训机构入驻平台后,平台必须要派专业人员对其职业培训过程进行全方位检查,进一步对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及能力进行考核,及时择优排弊。培训机构在平台落户稳定后,相关人员还要通过抽查培训参与人员学习情况、培训课堂情况,结合学生对培训机构和培训人员的评价,对培训机构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培训质量抽查,了解培训机构每一个培训环节的工作情况,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与培训机构进行及时交流,使其积极查错纠错,促使平台整体培训质量长期得以保障。

(四)强化平台后勤保障服务

日常工作期间,平台要主动对培训机构的工作进行指导,尽全力满足培训机构提出的要求,发现并在与培训机构商讨后及时解决问题。平台要适量加大资金投入,对先进入平台的机构的培训工作要提供良好的物管服务,对业绩优秀的培训机构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使得平台内部在形成良性竞争的同时,平台培训质量能够得以保障。

平臺在保障培训机构收益的同时更要保证参与培训人的切身利益,即花费的资金是否能够与所掌握的培训技能成正比。对培训人员或单位提出的不满或建议,必要时要进行现场了解,确认属实后要求培训机构及时改善,并对改善结果进行检查,保障参与培训人员及单位的实际利益。

宁波市现代服务业公共职业培训平台本着政府主导、学校主体、高端引领及市场运作四项原则进行建设和管理,力求充分发挥平台作用,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双证书”人才,使得市场与人才能够满足对彼此的需求,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在对平台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或许会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但只要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就能保证平台的持续稳定发展,满足社会对直接培训公共平台提出的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高可清,张强,李莹等.公共管理视角下我国退役运动员的职业发展[J].中国行政管理,2013(5):73-76.

[2]杨运忠.英国职业培训绩效对我国的启示[J].理论月刊,2011(4):169-171.

[3]曹媛.公共实训基地管理与市场化运营探究与实践[J].科技视界,2013(13):24-25,99.

[4]钱淼,王伟.农民职业培训的市场化运作研究——青岛城阳示范点的案例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1(25):78-81.

上一篇:爱岗敬业勇于担当下一篇:给朋友道歉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