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间美术走进中学课堂

2024-07-17

让民间美术走进中学课堂(共11篇)

1.让民间美术走进中学课堂 篇一

让生活走进美术课堂

高邮市第一小学 卞龙余

【摘要】《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观察 生活 美术课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展开。”用生活的经验来教育,是学生最为喜欢的方法,也是教育效果的最好方法。如何在美术课堂中渗透这一理念,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孩子的玩入手,把生活中的民间艺术引入美术课堂。我们对学生所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应该是生活美术教育。因此在课堂美术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进行生活美术教育。

如教授《风筝》一课时,首先带领学生调查风筝的来源。用文字、图像的形式记录调查结果,在了解了风筝的历史及现状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并请身边的扎风筝艺人来学校进行指导。如:造型上的变革,用料上的改进等问题。课堂上,学生们有模有样地扎骨架、裱糊。糊好后,学生来到操场放飞手中的“希望”。可这时,问题来了:他们发现自己的风筝都飞不上天。此时,大多数学生像霜打的茄子一样耷拉着脑袋,但还有一部分学生仍然兴致勃勃。于是,我鼓励学生细细推敲其中的奥秘,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儿地又忙开了。最后他们总结出两点:制作风筝的材料不能过重;扎风筝骨架时要考虑平衡与对称。他们在失败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在看到自己制作的风筝飞上蓝天的那一刻,孩子们激动得手舞足蹈。这样通过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的方式,使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感受并树立生活处处皆美术的思想,使美术成为学生与人进行沟通的一扇门。

二、从身边的环境入手,把生活中的文化资源引入美术课堂 《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用品、食品的包装袋上有非常精美的图案、文字设计,在教学中利用身边的文化资源补充课堂教学,是非常有益的尝试,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授《字的联想》一课时,我动员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丢弃的生活用品、食品的包装袋及报纸等,把它们清理干净后带到课堂中来,利用收集的小食品袋、报纸上的艺术字作为欣赏素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同时,我还让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店铺店名字体的设计,并把它们引入到《字的联想》一课课堂教学中来,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并让学生参与某某商品包装字体的设计。另外,我还教学生用收集到的生活用品的包装纸折成了五颜六色的小五角星、纸鹤、小花伞、纸花等手工作品。通过这样的活动,既调动了学生的极大的参与性,教育了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会了学生对废弃物的利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在社会上是有用处的,能体会到学习的价值。

三、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把生活中的美带进美术课堂

诗人柯勒律治说,“大自然对儿童的熏陶远远高于学校对儿童的教育影响”。孩子们对世界的认识大部分依靠眼睛的观察,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美,是创造美的前提。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孩子们用双眼认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感受大自然的一切。如在教欣赏建筑艺术时,除了可直接让学生到校园中走走,要求他们自己分析、评述校园建筑的布局和特色。在教学中,我还将这些地方的建筑拍成图片,然后做成幻灯片,让学生欣赏,提高学生的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同时,为进一步引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好奇心,我还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自发到文游台、盂城驿、奎楼、明清一条街等地实地考察、写生,品味家乡古建筑基石纹样上线条的美感。有的学生试着用纸蒙在瓦当上描摹,有的用速写本写生家乡的古建筑,还有的用手抚摸,感受石刻纹样的凹凸变化,体验古人用线条表现物象的手法。学生对家乡的古建筑非常熟悉,但从来没有用美术的眼光去观察它,通过这样的活动,既让学生学会了用美术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又使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四、感悟生活之美,把生活化的场景带进美术课堂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景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来再现生活,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例如:在教二年级《老人与小孩》一课时,为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上课铃一响,我就扮成一位老人,手拄拐棍,戴着花白胡须,弓着腰走进教室,让学生观察,然后提问。同时还让学生上台表演老爷爷、老太太、小孩子走路,让学生去评价,看他们表演的像不像。最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作业。再如:在教一年级《玩泥巴》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内容:a、布置展销会。b、“卖泥塑作品”请一些小朋友上台推销“产品”(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泥塑作品)。c、“买泥塑作品”,学生互相欣赏评价作品,然后将小花朵放在要买的泥塑作品上。d、比比谁的泥塑作品买的人多,评出最佳设计师。通过这样的生活化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参与了评价,培养了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与实践能力。

五、关注生活中的大事,把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美术素材引入课堂

在生活中找一些有趣的事物,让学生们自己支感受、去体验、去尝试,远比教“画法”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结合小学美术教材中的连环画、卡通画和漫画学习形式,在美术教学中开展以“卫生、饮食安全;防疾病、保健康;家庭居住安全、交通消防安全”为主题的“健康安全、从我做起”绘画设计教学活动。借绘画设计活动,突出学生对主题的重视与理解。这些主题大都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如防非典方面的个人卫生习惯、饮食习惯;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方面的环境卫生、防疾病保健康以及交通安全、家居安全等。要求学生对这些主题内容进行选择与具体、细化。运用绘画语言,让学生在绘画创作中受到教育。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运用连环画、卡通画或漫画等形式进行不同的绘画设计与表现,把美术活动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在关注日常生活的同时提升对绘画创作的学习兴趣。这种方式,注重体验,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建立在关注自己周围生活上,使教师和学生都有了更直接、更易于沟通的体验过程。通过这种主题设计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体验学习方法与过程的基本能力,而且能增强学生在生活中讲卫生、改陋习、防疾病、保安全的自觉意识。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让学生关注生活中发生的大事。如:当我国“神舟”六号成功上天时,全国上下一片欢腾。为了让学生记住这一大事,在教授《看新闻,画新闻》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收集有关“神舟”六号的新闻资料、图片及英雄费俊龙、聂海胜的相关个人资料与报道。组织大家进行讨论、探讨,在此基础上继续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关注其他类新闻。再如,2008北京奥运会很快就要召开了,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我在课堂上教学生用剪纸、绘画、彩塑等不同的方式来表现奥运福娃。这样不光扩展了学科领域,还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喜欢关注社会的热点,为画好新闻,搜集好素材架起了美术与社会生活的无形桥梁。

六、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把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带入美术课堂

课堂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课堂应用意识的体现之一是当学生面临生活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地从课堂的角度,运用课堂的思想方法寻求解决的办法,所以很多教学内容都可以以生活为切入口。如《新花布 新衣服》一课,我从学生们平时选购衣服入手,问他们都会注意哪些问题?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价格、品牌、合适、舒服、美观„„然后扣住“美观”这个话题引出服装设计的三要素,再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分析服装与人的关系、服装与环境的关系、服装的功能、设计方法,最后学生们用生活中的废弃物品进行服装制作并进行时装表演。生活经验让每位学生有言可发,有见可表,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忘记了下课,在快乐中吸取知识、掌握技能。再如让学生设计与布置艺术节、运动会的会场,制作各种道具、布景、海报,设计与布置平时的教室与节日中的教室,给班级出黑板报、美化学习园地,布置自己的房间,设计服装等。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美术,寓教于乐,学生兴致勃勃、兴趣盎然。在教学中教师也应该适时抓住机会,给学生布置美术作业。例如:《头饰》一课,课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形象,进行课本剧表演。不但发展了学生的美术能力,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演能力。又如:《美丽的花边》,课后让学生用花边装饰墙报,装饰自己的日记本、作文本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美的陶冶,增强主人翁意识。

总之,在美术课中实施生活化教学,能引导学生去寻找生活的源头活水,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辜敏、杨春生著.《美术教学实施指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 2. 《少儿美术》.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第9期. 【作者简介】

卞龙余,小学美术高级教师,自1997年从教至今,先后有十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美术报》、《音体美报》、《教育新视窗》等报刊杂志发表。

2.让民间美术走进中学课堂 篇二

1. 桂西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的重点保护对象,尤其是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更是受到国家的关注。桂西北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民间文学。民间文学的创作者主要是广大的劳动人民,其内容主要包括民间传说和一些民间的流传故事等。其中最能体现民间文学特色的无非是刘三姐歌谣,刘三姐歌谣因其音调优美,节奏轻快的特点,被大众广为传唱,充分的反映了人们轻松快乐,自由幸福的生活。第二,民间风俗。民间风俗主要来源于广大劳动者的日常生活,这些风俗表达了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祝愿和期望。仫佬族依饭节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民俗节日,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节日。这个节日主要是关于劳动者们庆祝一年中的粮食丰收和祭祀等的一些民间活动。人们通过这个节日的庆祝来表达对生活的赞美和热爱。第三,民间音乐舞蹈。蚂拐节是壮族的节日,同时蚂拐舞也是蚂拐节的独特舞蹈,人们从头到尾欢快的舞蹈,用音乐、用舞蹈、用歌声来表达对生活的真切祝愿,祈求安居乐业、平安健康。

2. 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在高校中的开发与利用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各民族之间虽然有不同的文化发展,但我们要相互借鉴,相互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少数民族中的文化资源引入到高校的校园中来,最大程度的开发文化的最大价值。目前的校园学习越来越重视文化的学习,教育部门应该将少数民族文化写入教材,让学生们更好的认识少数民族文化,感受少数民族气息,将各民族的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据相关资料显示,部分院校已将少数民族文化引进校园,这一行为激发了学生们的高度学习热情,同时也是各民族之间的同学增进了友情,将少数民族文化的价值开发到最大化。这些文化的交流充分的显示了各个民族地区的文化特色以及人民生活的精神状态,同时也反映出了各地人民的精神面貌,这些少数民族文化走进校园的发展趋势,是我国文化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桂西北少数民族舞蹈的现状及创新

1. 桂西北少数民族舞蹈现状

舞蹈本身就是各个民族之间文化传承的重要部分,而桂西北少数民族由于长时间的文化沉淀,更是赋予舞蹈独特的魅力,桂西北少数民族的人们都能歌善舞,音乐天赋极强,他们通过舞蹈的表现形式来展示他们民族的独特魅力。但是随着目前娱乐方式的增多,不少的少数民族舞蹈出现了“问题”。一部分舞蹈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比如桂西北的铜鼓舞,之前的铜鼓舞不仅场面宏大,而且参加的人数也多,但就目前来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了解铜鼓舞甚至对铜鼓舞不感兴趣,正是因为有此现状我们更应该发扬和宣传少数民族舞蹈。当然这只是少部分的现象,大部分的少数民族舞蹈依旧保持着其独有的文化特色和传承方式,人们依旧通过这些舞蹈来表达对生活的美好寄托。

2. 桂西北少数民族舞蹈的启发及创新

桂西北少数民族文化历史发展悠久,文化气息浓厚,具有很多的传统特色民族舞蹈,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发源地。桂西北的民族舞蹈之所以得到大范围的传播和认可就是因为其独有的文化魅力。但如今社会的发展节奏迅速,不断的有新鲜事物涌出,所以少数民族的民族舞蹈也不能只是一味的单一传承,应该加以大胆的创新,与其他舞蹈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更大的光芒。说到创新,应该有目的性的入手,比如在音律方面,在动作方面还有在思想方面上的创新,同时应该在舞蹈中加入更多的生活元素,让舞蹈充分的融入生活也更好的反映生活中的状态,也可以加入更多的积极乐观的因素,让舞蹈的本身更加的欢快,更加的有韵味,更能体现出舞蹈的层次感。让少数民族舞蹈得到更好的发展是每一位民族儿女的责任和义务。

三、桂西北少数民族舞蹈走进高校民间舞蹈课堂

1. 桂西北少数民族舞蹈的体育文化审视

少数民族舞蹈除了优美的舞蹈动作之外,也有体育文化在其中。人们通过舞蹈动作的运动能够很好的实现锻炼身体的目的。体育精神就是不抛弃不放弃,而对于少数民族舞蹈同样是这样,由于地理和地貌的原因,桂西北地区相对来说趋于贫困,人们的娱乐健身活动相对较少,所以大部分人通过舞蹈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而且桂西北地区的人相对来说都比较长寿,所以这种舞蹈更是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可。人们越来越多的加入到民族舞蹈的活动中来,将这种体育精神发扬光大,越来越多的传承下去。

2. 健美操与桂西北少数民族舞蹈的结合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一些高校教学中,学生们大都喜爱健美操课程,大部分的女生表示,由于平时的学习压力较大,加之课余时间较少,所以没有时间去健身房健身,但自身又希望可以保持身形,健身减肥,于是大部分的女生选择健身操。而将健美操中加入一些少数民族舞蹈的元素不仅可以增加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借此发扬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健美操与桂西北少数民族舞蹈的结合可以说是一种完美的结合,比如将蒙古族的赛马曲加入到健美操中,不仅能够体现出蒙古族的文化特色,也可以让健美操的节奏更加欢快,更加的有节奏感,更能受到学生们的喜爱。目前的各个高校中不乏来自有少数民族的学生,她们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在健美操的课堂上,如果让这些少数民族的学生将自己民族的特色舞蹈交给其他的学生,不仅能够增加同学们的文化交流,也能增进同学们的情感。所以说健美操与桂西北少数民族的舞蹈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是可以相互融合,相互学习,共同取得进步的。

摘要:桂西北少数民族具有独特的文化气息,也有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文化的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有利于文化的更好的发展,将少数民族的舞蹈引入的高校的校园中也是一种传播文化的方式,创新舞蹈的发展模式,更新舞蹈的发展思维对桂西北少数民族舞蹈的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传承,舞蹈,继承,民族特色

参考文献

[1]曾宏华.让桂西北少数民族音乐舞蹈走进高校音乐专业教学课堂——以河池学院为例[J].歌海,2011(04).

3.让民间美术走进中学课堂 篇三

关键词:民间美术;中学美术;教学

一、民间美术走进中学美术课堂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在美术课堂上渗透民族文化

民间美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将民间美术引入到中学美术课堂中,能够让学生迅速了解民间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涉及的历史、哲学、民间文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如,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通过贴春联、剪窗花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所以说,在美术课堂上引入民间美术内容,能够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出发吸收优秀的民族文化,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2.有利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民间美术具有丰富的情感性,该艺术形式以其多样化的造型风格诠释着当时的文化背景,属于活态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剪纸、皮影、刺绣等民间美术作品赋予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能够体现当时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所以,将民间美术引入到美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习和鉴赏民间美术的精华部分,有利于培养学生艺术情感,并在了解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增强民族自豪感,为传承与创新民间美术奠定坚实基础。

3.有利于促进学生多重能力全面发展

民间美术形式既包括平面造型类,又包括立体造型类,具备形式多样化、造型多变化的特点。在中学美术课堂上引入民间美术内容,能够引导学生从民间美术的造型特点上锻炼发散思维、创造思维,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手工制作民间艺术品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使学生亲身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

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民间美术的艺术审美特性较为鲜明,在图案、色彩、造型、符号、地域文化等方面,均体现极高的欣赏价值。将民间美术引入到美术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还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民间艺术美就在身边,给予学生真实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二、民间美术走进中学美术课堂的教学策略

1.优选民间美术教学资源

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民间美术特色,合理选择民间美术资源,将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指导学生搜集贴近自己生活的民间美术材料带到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培养学生的乡土意识,增进对当地文化艺术的了解。如,搜集淄博的琉璃、年画,河南的木板年画,曲阜的木雕,湘西的印染,陕北的剪纸等。此外,教师还要将美术教学紧密联系于学生的现实生活,选取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民间美术形式,让学生主动接触民间美术,喜爱民间美术。如,教师可在春节期间在教室内创设春节情境,让学生写对联、剪窗花;在元宵节前期,指导学生制作花灯等。通过选择合理的民间美术教学资源,从而拉近学生与民间美术的距离。

2.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相结合

在诸多现代设计作品中均蕴含着民间美术的艺术形式,体现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能够彰显现代设计作品的个性、新意。为此,教师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引入民间美术中的各类元素,包括造型、图案、色彩等,让学生全面了解民间美术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如,在民间美术鉴赏中,教师可将刺绣、木雕、扎染作为鉴赏主题,对比分析这三种艺术的制作过程、造型特征、装饰颜色等。而后,引导学生在生活用品设计中体现这三种民间艺术的形式,如在服装、文具、教室内进行装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使学生将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又如,在陶艺制作课上,教师先向学生提供现代陶艺作品的相关素材,再讲解一些民间美术的造型特点,让学生在陶艺作品中融入民间美术元素,使作品富有寓意性,通过动手实践增强学生对民间美术艺术的认知。

3.巧用材料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民间美术的艺术表现形式多样、风格迥异,值得学生学习与借鉴。所以,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将民间美术的造型特点融入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造型技巧,能够设计出有创意的作品,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学习的兴趣。材料是民间美术的呈现载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民间美术材料是固定不变的。为了培养对学生民间美术的创造能力,教师也运用变通教学方式,巧用材料组织教学实践活动,适当变换和拓展民间美术作品所用的材料。如,在陶艺课上,若学校未能购置陶泥,教师也选用黄泥代替;在民间玩具制作课上,若没有竹篾、苇辊,也可用一次性的方便筷子代替;在民间美术作品着色上,鼓励学生使用现代的颜色,如荧光色、水粉等。在民间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条件去实践民间美术的艺术形式,通过变通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美术作品创作技巧,体会到民间艺术就在身边。

4.创设教学情境

在民间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丰富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感性认知和形象认知。教师可将民间美术作品实物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真实的作品,体会作品的精妙之处。如,教师可将年画《门神》、风筝、彩印包袱布等带入课堂,让学生对比实物与课本图片,而后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出发赏析实物。同时,教师还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视野。如,在教学有关中国民间美术的评述课时,教师可在课堂导入环节向学生展示动画短片,将繁杂的民间美术作品资料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民间美术教学效果。

三 结语

总而言之,民间美术是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资源,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艺术创造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选择民间美术教学内容,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并引导学生将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民间美术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从而实现中学美术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晓燕.中学民间美术教学实践——以江西高安二中八年級为例[D].江西师范大学.2015.

[2]孙飞.扎染艺术走进中学美术课堂的价值初探[J].教育艺术,2014(1):110-112.

[3]邓小英.康巴地区民间美术走进课堂的重要意义[J].艺海,2012(12):82-84.

[4]邓亮生.潮州传统民间美术进高校美术课堂的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4):124-125.

4.如何让快乐走进中学体育课堂 篇四

朱君

一、更新观念

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仅要让学生的身体好,更重要的是把学习和锻炼方法传授给他们,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掌握方法。传统教学片面强调了身体锻炼,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和教育;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使课堂形式单调、枯燥,同时也把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情的限制住,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更新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自身优势,转化限制条件,解放思想,拓宽思想、大胆突破,即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也创造适合本校的方法,使每个学生能心情愉快地去学习、去发现、去探索,从而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游戏化、趣味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想象力丰富,在教学中遵循儿童认知和情感变化的规律,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以迎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需要。

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让学生模仿“兔跳”,“蛙跳”教师通过精心的组织与构思引导学生想像青蛙的跳跃动作,再以情景游戏“青蛙捉害虫”开拓运动技能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乐趣,自主积极地参与到有趣的练习中,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在乐趣中掌握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逐渐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志向和习惯,达到培养兴趣,培养能力和开拓创造力的目地。

在“障碍接力”中将游戏内容故事化使学生在练习中置身故事情境之中,身临其境的练习使他们兴致高涨,乐趣无穷,即学会了动作又培养了克服困难的精神,真正体现快乐体育的趣味性。

二、进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面对优越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小太阳”,“小皇帝”,他们好奇心强,对新鲜事易产生兴趣,思想敏捷,活泼好动,爱上体育课,却不愿意参加剧烈或难度较大的活动,更不愿意在活动中受到太多的拘束,克服困难的意志弱,无形中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使课堂的形式单调,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学中我尝试了分层次教学的实践,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按学生的差异分号层次,因人而异地制定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和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质,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地提高学习的效果。

如在“投垒球”教学中,将学生请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高低分男女各四个小组,A组(上等生)、B组(中上等生)、C组(中等生)、D组(下等生)。练习中,上等生成绩优秀的严格要求,提出更高要求;中等生改进动作、争取优秀:中等生巩固动作;下等生降低要求,树立信心,达到基本掌握动作。这样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各自的要求,获得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的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对投掷能力和动作技术有提高的学生进行表扬,一定时间内适当调整层次,做到能者上,差者下,激励学生力争上游的精神面貌,有效的促进和调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思想品质。

三、运用多种手段快乐教学

要使学生快乐地学习必须使课堂中教与学的过程是快乐的过程,挖掘其快乐的潜力。通常学生对慢跑、徒手操产生厌烦,如果采用音乐下来完成动作,效果就不一样,学生的兴趣会增加,教师注意教材安排的新颖性,教学手段运用的多变性,充分体现体育课的活动性,游戏性和娱乐性,就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和激发学生体育的快乐。

有意识引入或创设具有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场面,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激励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欢乐的气氛中完成练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培养学生的个性。对于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给予肯定与表扬,对个别有困难的同学进行启发和帮助,有效的发挥了学生自主练习的积极性。

改变单一的课间操,作为体育教师,与学生一起参加,让班主任也参与课间操,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这样学生兴趣很高,提高了课间的锻炼效果。开放课外体育活动,尊重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重视学生参与性,娱乐性、合作性,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自制体育器材,体育老师和班主任可指导和组织,让课外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乐园,学生不仅身心得到锻炼,个性也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单一内容评价向多元内容评价转变,做到评价不仅仅局限于运动技能,更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意识、情绪姿态、合作精神、意志品质等因素,考虑到学生生长发育个体差异等情况,淡化分数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消除分数对学生带来的学习压力,进行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既有教师评价,也有学生自评、互评。从而提高课堂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体育常识,运动素质、技能技巧、出勤表现、身体素质等项目对学生进行评价。将百分制改用优、良、及格和待及格,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心和自尊心,“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从而达到全面地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五、结束语

5.让民间美术走进中学课堂 篇五

让流行歌曲走进农村中学音乐课堂的研究方案(长白县马鹿沟中学音乐学科教研课题研究方案)薛白

一、立题背景: 我在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中出现了这样得现象:学生不喜欢唱教材中的歌曲,甚至有的学生表现出非常厌烦的情绪。在欣赏中国优秀民族音乐与外国古典音乐时,学生也都表现出不感兴趣。往往我教了两节课的教材上的歌曲,有的学生还是背唱不下来,而一首较长的流行歌曲他们却能很流畅、很投入的演唱下来。后来,我通过观察与学习找出三点中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学生喜欢流行歌曲的原因:

1、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青春期,但也是他们孕育情感世界的重要时期,而教材中有些歌曲与音乐不能满足中学生日益丰富的情感体验与情感表现的要求。

2、中学生每天从家庭和社会上有意、无意间接受的音乐信息要比音乐课堂上多的多。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孩子,从小到大就没见过几件乐器,更别说听什么专业的乐器演奏与音乐会了,所以,流行歌曲更通俗、更容易理解。

3、有些流行歌曲的确很优美,也有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1、探索让课外流行歌曲走进农村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2、研究新课程体系下,课外流行歌曲对音乐教学的促进作用。

3、研究在音乐教学中如何灵活处理流行歌曲与教材内容的关系。

4、探索提高农村中学生音乐素养的新途径。

5、研究解决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的现象。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及新课改理论为原则。以课程标准中提

出的“基本理念”——“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加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致。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为指导思想和原则。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

2、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3、音乐课堂教学中学习动因兴趣的激发。

4、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5、新课程体系下课外流行歌曲对音乐教学的促进作用。

6、研究在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与教材内容的灵活处理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05年8月——2006年7月): 提出研究设想,规划时间和具体行动步骤,并形成研究计划方案。、2、实验阶段(2006年8月——2009年7月)(1)(2006年8月—2007年7月):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将计划方案付诸实施。(2)(2007年8月—2008年7月):全面实施研究,并且开展阶段性总结、研究 探讨、分析论证。(3)(2008年8月—2007年7月):对前期研究成果进行进一步论证完善。

3、总结阶段(2009年8月—2010年7月)

六、研究措施

1、确立实验教师薛白为主要实施者,围绕本项实验,由教务处组织音乐课堂教改活动。

2、采取实践——学习——总结——实践——再总结的管理过程。

3、参加研究人员务实创新、认真做好教研工作,搞好各阶段总结和验收。

七、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法。

2、实践法。

3、对比法。

4、指导法。

八、课题研究组织与管理

1、课题领导小组

2、课题实施人

3、实验管理(1)

每学期制定实验计划,学期末进行总结(2)每年进行一次实验论证证研讨(3)由教务统一管理实验情况。

九、预期目的或成果

1、探索出让流行歌曲走进农村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2、总结出新课程体系下课外流行歌曲对音乐教学的促进作用。

3、总结出中学在音乐学科教学中,灵活处理课外流行歌曲与教材内容关系的教学方法。

4、课题研究报告及论文

6.让民间美术走进中学课堂 篇六

丰台七中 孙晨 *** 提起“毛猴”,大多数人都会想到我们在动物园里看到的那些活泼可爱的小猴子,或是我们在《西游记》中看到的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还有动画片《猴子捞月》中机敏顽皮的卡通形象。但我想告诉你这些都不是,它是老北京特有的一种民间手工艺术品—“毛猴”。难怪大家不知道,现在,就连生活在首都的北京人都很少有人知晓了,但在北京市丰台第七中学里,你要是问这里的学生,他们会如数家珍的给你讲述“毛猴”的故事,并会送你一只亲手制作的“小毛猴”表达着美好情感。

学校作为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挥着更加积极的作用。北京市丰台第七中学作为一所普通初中校,学校近年来在传承民间美术方面做着有意义的探索。近年年来通过组织学生走访民间艺人、走进北京民俗一条街,邀请当地民间艺人走进课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民间艺术的教育及传承活动,学生们亲临其境的了解并感受了毛猴、泥人、花灯、棕人、剪纸等这些老艺人亲手创作的民间艺术作品的魅力,还体验了这些渐渐淡出学生视野的民间艺术瑰宝的制作。

通过在活动前对民间美术领域调查得知,我校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于成熟状态,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知识和社会素养不断提高,且具有较强的判断、辨别、分析问题和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其种类接触较少,对民间美术这种艺术语言的特征及知识了解也相对匮乏,所以对民间美术与民间习俗关系的了解知之甚少,因此作为教学的实施者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民间美术不同种类的具有典型、代表、特色、优秀的作品进行欣赏与评述,并亲身实践民间美术作品的制作过程,感受和体会民间艺术的美感。

在了解学生需求,并结合我校资源优势基础下,学校创办了走进《北京传统工艺美术》专题课程建设,使活动形式更加多样,覆盖范围更加广阔。

学校作为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应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北京市丰台第七中学作为一所普通初中校,在传承民间美术方面做着有意义的探索。曾获得全国中小学美术优质课评选二等奖、北京市初中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的团委书记、美术教师孙晨近四年来通过组织参观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工作室、走进北京民俗一条街、邀请当地民间艺人走进课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着民间艺术的教育及传承活动。通过活动学生们纷纷感慨:“通过亲身经历其过程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制作过程,发现了其制作工艺及过程的魅力,对民间美术及中国传统文化有种发自内心的喜爱,希望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和深入探究民间艺术,让更多的优秀的民间艺术更好的传承下去。”

我校从2010年开始,学校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传承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使学生得到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根据长期不断的探索与挖掘资源,提出增进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现在学校已将每年四月定为学校传承传统文化传承月。

2010年4月及2011年4月学校带领学生们走进民间工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邱志刚工作室及北京民俗一条街,学生们亲临其境的欣赏与学习了布老虎、泥人、花灯、鸡吃米、鬃人、毛猴、剪纸等这些老艺人亲手创作的、渐渐淡出学生视野的民间艺术瑰宝的制作。学生们刚开始认为这些老物件,“不登大雅之堂”,心中还是怀的对高科技现代玩具的崇拜心理,根本看不起这些“土里土气”的作品,但随着艺人们的讲解及其现场演示制作的过程,学生们慢慢开始兴奋起来,就以花灯艺人邱志刚先生演示为例,不一会的工夫,外形宫灯的样子,内以剪纸粘一轮,将即绘好的图案粘贴其上,燃灯以后热气上熏,纸轮辐转,灯屏上立即出现人马追逐、物换景移的影像。一下子同学们激动起来,感慨于,原来现在靠电池可以出现的效果早在古代就有比这更先进的了。

2012年4月我校把传承民间美术活动向前推动,举办了“民间艺术进校园”校园开放日活动,我校全体师生与家长共同参与其中。我校联合北京市玩具协会邀请了10位市级民间艺术家走进校园,这些艺术作品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孩子们通过学习和亲身动手实践,不仅锻炼了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还深刻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实现了民间艺术与校本课程的有机结合,活动受到社会及媒体广泛好评与关注。

民间艺人们在活动结束前激动的对学生说:“民间艺术大都是口传心授,少有固定的继承群体,缺乏科学有效的组织学习,更没有专业的研究与创新,许多民间美术逐步走向了固步自封,后继乏人的死胡同,有个别艺术形式正面临消失的危险。因而,这些民间艺术的教育和传承,不仅是民间文化资源,更是一个民族古老生命记忆的延续,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精神、生存智慧及活态文化存在的认知过程。

活动后学生们反思自己:通过学习、实践、讨论、交流,学生们原来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专家和国家文化部门要做的事,与我们关系不大,再者离我们太远。今天转变了这种看法,并树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就在我们身边的意识。

在2014中,学校将活动聚焦,将老北京民间传统工艺“毛猴”创作作为特色的课程活动,得到学生们的喜爱,学生们在毛猴的创造中畅谈着自己的创意,解读着自己的故事,分享着创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闫紫双同学谈到:“我虽然从小学三年级就随着父母来到了北京,可是这小“毛猴”还是第一次听说,第一次见过, 看着孙老师摆弄着材料,“毛猴”作为老北京的一种民间美术形式,曾经点缀着北京城的多少街头巷尾,弥留着多少老北京人的美好回忆。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丢掉了很多东西,但我们万万不能丢掉的就是我们的特色传统文化,因为它是北京的根,北京的魂。“毛猴”虽然它仅方寸之间,但却承载着更多的情感,更多的历史,更多的文化。让我们共同保护和传承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瑰宝,留住我们的根,守护我们的魂。

现在学校已将《走进老北京民间美术》课程开发成为区级优秀校本课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欢与关注。

丰台区教委副主任刘建华和丰台分院副院长赵学良2014年走进学校进行了参观与指导,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提出:“希望开发出更多适合学生发展的美术特色课程,让师生共同来保护和传承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瑰宝,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7.让民间美术走进中学课堂 篇七

一、素质教育中的中学民间美术教学

2011年国家教育部在最新制定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中要求“通过美术课程,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民间美术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一个部分,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理解,不仅有利于拓宽美术学科的学习范围,同时有利于民间美术的传承和交流。

民间美术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好形式之一,它完全符合我国新课程标准下美术课程对于体现鲜明的人文性、视觉性、实践性和愉悦性的要求,不仅能够把学生美术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很好的结合起来,还能通过民间传统美术教育学生,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民族主义热情和爱国思想,让家乡的非物质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民间美术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学生通过学习所达到的能力也是多重并举的。民间美术具有装饰趣味浓、手工性强以及容易入手等特点,这有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体验能力、操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从中更直观、更深入地接受和传承民间美术文化。

二、区域性民间美术与中学美术课堂

湖北民间美术是当地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审美智慧的“活化石”,它特有的地域和历史环境孕育了独树一帜的楚文化。其中地处鄂东南幕阜山脉的湖北阳新县,由于其封闭的地理环境,导致阳新长期处于农耕文明的时代里,形成了具有阳新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阳新布贴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其独特的审美特性成为中学民间美术教育的“活教材”。

两千多年前,湖北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活动的中心,孕育了璀璨夺目的楚文化,例如青铜铸造、漆器和丝织艺术,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两千多年以来,湖北民间美术传承楚文化的影响,保留着想像浪漫、情感炽烈、造型奇异的显著特点。

阳新布贴是由阳新农村女性灵活运用不同布料,在底布上构图设计,经裁样、剪拼、粘贴、锁绣制作而成的传统民间实用工艺美术品。它种类繁多、制作精良,涉及家庭日用品、妇女婚嫁饰品、儿童衣物、庙堂蒲团、吊幡等近30多个系列,其内容以日常生活中的动植物及传统的吉祥图案为主。

阳新布贴最突出的艺术特色便是原汁原味的楚文化风格,执着、古朴、野逸。其物象造型原始稚拙,组合构成浪漫不羁,尤其是在色彩上吸收了楚国漆器黑漆点金的表现方式,多以黑色棉布做底,拼贴多种色彩艳丽的图形布块,形成厚重绚丽的视觉效果。不具谱本,无须用笔,心象造型,尽随作者的巧手拼贴而成。因此,同一题材的千百件布贴实物中,还从未发现彼此雷同的组合图案。一个简单的“仙桃”,就有纵剖、横剖、组合剖、桃内饰桃、桃内饰叶或饰以其他吉祥图案的多种表现形式。

阳新布贴图案在其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具有深厚而独特的魅力。这些凝练概括的图形可以直接现运用于现代设计作品。简化而抽象的造型,天真而无邪的气韵,符合现代艺术表现性的要求,与现代人的审美心态、艺术趣味有很多相似之处,对现代艺术教学工作的审美感受能力和想象创造力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因此,阳新布贴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很强的灵活性特征。

三、阳新布贴走入中学美术课堂实施方案

阳新布贴的灵活性和抽象性正符合中学生这个学段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在快乐的动手过程中促使孩子们开动脑筋、发挥想象,传承和体会楚文化的民族精神。

1. 教学设计

教师应在对阳新布贴充广泛而充分了解的前提下,对搜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并对哪些可以用到美术教学中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取舍和创新,结合中学生的身心及学情特点,运用教学原理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开发思维,创作出多样和具有新时代气息的作品。

2. 教学方案的实施过程

第一,让学生了解和欣赏阳新布贴的基本概念及历史背景,通过实物展示、图片介绍、观摩教师及民间艺人的现场制作、课后参观博物馆等活动感受阳新布贴的魅力。第二,虽然在传统的阳新布贴的制作过程中,手工艺人无需谱本、直接拼贴,但是考虑到中学生相关经验的不足,所以要求学生先在纸上进行草图设计,通过教师审核后再复制到布上,最后再进行拼贴和闭合线缝制。第三,通过评价展示,学生自评和互评,大家相互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每一位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到肯定与展示机会,这也是一股正能量的积极传递。由于课堂时间关系没有给学生进一步扩展,所以课后带学生参观各种民间美术博物馆,并不是让学生完全掌握这些内容,而是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给予他们情感上的熏陶,引起共鸣,感悟中国民间美术的博大精深以及各种不同的民间美术形式本身的魅力,而这正是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开设此课的意义所在。

3. 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还应注意到的问题是,除了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范图外,还应设法为学生提供布贴实物和实际操作示范教学,力求直观、详细,以便让学生看清楚,有所借鉴,并且要使学生充分了解材料的特性,以及如何运用的方法。

在教学中,由于初中学生对阳新布贴艺术比较陌生,对于工具材料的运用和对布贴中点、线、面的构图、组合等方面会有一些难度。所以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欣赏和学习布贴艺术,其教学目的不仅是让学生了解和学习阳新布贴的制作工艺,更是通过这个窗口去了解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的博大精深,在学生心中树立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自尊心,增加对于民间工艺美术学习的兴趣。

四、结语

8.让“微课”走进高中美术课堂 篇八

[关键词]微课;美术课堂;教学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课已逐渐成为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课技术的运用,可以是教师现场示范的录制,也可以利用录屏软件进行录制或制作。在美术课堂中,一些教师尝试运用微课这一新生事物,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浓,接受知识比较快。实践证明,微课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具有良好的发展和推广前景。高中美术鉴赏课旨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而将微课引入美术教学,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掌握美术欣赏的方法,开阔视野,启迪智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一、微课的概念和特征

微课(microlecture)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设有课程设计、实施、开发、评价等环节。微课程的概念是由美国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提出的。课堂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其中包含相关的课程设计、反思、练习等诸多教学资源,具有辅助教学的功能。

微课作为一股新生的力量在资源建设的队伍中正迅速崛起并成为中坚力量。它以微视频为媒介来呈现课程内容,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而进行优化设计。在微课教学中可以有很多新类型的教学方式,如电子书包、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微课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与实训平台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随时随地学习,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

二、微课教学的优势

高中美术是培养学生个人素质的重要课程。美术课堂教学不仅应讲授知识和训练技能,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但是受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的限制,高中美术教学落后的状况迟迟得不到改观。现在,很多学校仍然采取应试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而美术又不在我国高考的范围之内,为了提高升学率,一些学校只能将美术学科的教学课时大大缩减,甚至取消美术课程。渐渐的,高中美术学科就淡出了一些学生的视线,只剩下部分专业特长生在学习。很多学生为了高考直接放弃了美术学习,把精力投入到对其他高考科目的学习之中,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也逐渐丧失,认为自己不是美术专业的学生,还不如利用美术学习时间认真学习其他高考科目。

此外,一些教师也存在对美术教学不够重视,教学方式呆板,缺乏创新等问题。高中美术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一些中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单纯灌输美术知识和传授美术技能,这样的教学远远达不到培养人才的目的。美术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作品欣赏和绘画,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美术作为一个艺术性的学科,更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鼓励学生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在生活中应用美术知识,开展审美活动。

微课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高中美术微课在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学生的感受、分析、体验、想象、创造等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学生个人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1.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网络时代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微课教学就是在网络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学。在微课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微课对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美术知识的掌握情况来选取合适的课程资源,对于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可以引导其反复观看相关视频,如素描的画法等学习内容学生都可以通过反复揣摩加以领会。微课的兴起为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带来了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师也可以把遇到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制作成微课,丰富学校的教学资源库。

2.充分利用微课特点,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美术是趣味性较强并具有极高欣赏价值的学科。一些高中生美术学习兴趣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学习压力较大,在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之下没有多余的时间学习美术。微课的出现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契机,在学生学习疲乏或休息之余,可以利用微课时间短、信息量集中的特点,以视频的形式进行短暂的美术欣赏教学,这样不仅能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此外,微课中的流行元素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由此可见,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手段,为高中美术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改变教学方式,让微课走进美术课堂

1.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美术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创造力和想象力,挖掘学生的审美情感。这就要求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微课的显著特点就是时间短(大约在5-10分钟左右),在短暂的时间内需要展示重点学习内容。微课视频播放后可以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这样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审美思维,也有助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感受和评价作品。如在学习湘版教材高中《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三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微课欣赏一些视频作品,让学生体会到如何用自己的眼睛进行审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多层面地欣赏美术作品,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

2.结合美术教学目标,合理设计微课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微课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它短小精悍、特点鲜明,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化解某些难点知识,还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供学生随时使用。教师应充分利用微课的视频优势,合理设计微课教学,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和生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综上所述,“微课不微”,微课能把流行元素引入教学中,激活课堂,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对教师而言,微课革新了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改变了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结合为教师提供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等资源,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他们对不同学科知识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实践证明,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运用好微课这种教学方式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曾荣保.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4(17).

[2]宗轼.基于“翻转课堂”模式下的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19).

[3]朱礼平.浅谈微课支撑下的高中美术翻转课堂教学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06).

[4]何云亮.基于微信的翻转课堂设计与优化[J].科技创新导报, 2015(24).

[5]张振平.基于微信的翻转课堂设计[J].中国科技信息, 2015(21).

[6]麻淑涛.微课视角的高职英语翻转课堂设计[J].校园英语 2015(32).

[7]李安平.构建概念模型,夯实教材实验基础——美术教材基础实验专题复习策略[J].读书文摘,2015(20).

9.应把民间美术资源引进美术课堂 篇九

应把民间美术资源引进美术课堂

[摘要]:文章介绍了贵州民间美术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其问题的方法即在学校开设民间美术课程,同时阐述了把民间美术资源引进美术课堂的策略,民间美术的课堂教学承栽着传承和发展的重任,民间美术进入课堂教学具有时代意义。

[关键词]:贵州民间美术资源 引进课堂 引进策略

中国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张仃先生在“中国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全集”的序言中是这样描述:“中国是一个工艺美术十分发达的国家。贵州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尤其发达的省区。表现为不同的刺绣、挑花、陶艺、木雕、漆作、剪纸,世代相传,这样的遗产实在万分珍贵。趁现在这些东西还存在着,趁我们对这个问题有所认识,应该去做一些抢救性的工作……不同地区的人就可能看见这些精美的工艺品。想想他们都是出自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劳动者之手,都是出自那些从来没上过学堂,受过正规教育的民间艺人之手,却又是那样的精美,那样经得起任何审美法则的和尺度的挑剔,我们都会心存感动……”.而今受到现代信息不断的冲击,贵州少数民族传统的文化艺术正在逐渐消失,贵州省委、省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不断呼吁保护贵州的少数民族文化传统。贵州的现代美术教育如何妥善保护和传承贵州民间美术,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贵州民间美术资源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

地域偏远、交通不便使贵州民族民间文化保持着相对的完整,一些民族工艺仍保存着古朴原始的自然生态与和谐风貌,民间美术资源遗存相对完好。但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贵州民间美术的生存环境已面临诸多问题:

首先,传承关系上,许多民间艺人的年龄在60岁以上,青少年中有兴趣并愿意专门学习传统技艺的人越来越少,后继乏人使本地的一些民间美术品种产生了传承的危机。

其次,民间美术在很多人心目中丧失了地位,通常当我们提到“民间美术”常常会听到“太俗气了,难登大雅之堂”之类的言论,其实只要是真正了解欣赏民间艺术的人,都能感受到它质朴而强烈的艺术魅力。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传统,蕴涵民族性的艺术创作更具感染力。不理解、不欣赏,不爱好,甚至不屑,形成审美观上的一种偏见,这是民间艺术在现代人意识上的一种较普遍的反映,这种意识严重地影响到民间艺术的生存与发展。

第三,民间美术的教育缺失,目前中小学的课程安排中,与民间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所占的比例非常小,而涉及本地传统文化的课程更少。许多学生在整个中小学学习过程中,就没有通过课堂接触过民间传统文化,甚至有的高校亦未涉及当地民间美术的教学。

另外,对这一学科的理论研究很少,重视程度不够等等。这些都是造成贵州民间美术衰败乃至消失的重要因素。如不重视和抓紧抢救保护,脆弱的文化生态环境会在现代工业文明中迅速地消失。保护民族美术文化要从教育人手,要使民族民间文化得以生存、传承和发展,必须使民间美术进入课堂。

二、贵州民间美术资源进课堂的实施策略

首先,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地方学校不可能有现成的民间美术教师,一是通过短期培训、边学边教或选派热爱民间美术专业、事业心强的骨干教师专门进修。鼓励美术教师承担民间美术研究的课题,专心钻研备课,承担基本的教学任务。另外,聘请当地民间艺人到学校兼课、举办讲座或作技艺表演。早在上世纪初,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就曾经邀请民间艺人来校为师生授课,把民间美术引进课堂教学。积累了丰富经验。

第二、加强地方高校美术专业的和非美术专业的民间美术教学。美术专业学生民间美术课程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内容可为:贵州民俗文化和民间美术概论、贵州民间美术作品赏析、民间美术工艺品的设计制作等。如蜡染、陶艺、剪纸等都可进入课堂教学。对民间美术有浓厚兴趣的专业学生还可以进行选学,内容为:贵州民间美术采风考察、民间美术创作设计。对非美术专业的学习可列选修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为:贵州民俗文化和民间美术概论、贵州民间美术作品欣赏等。

第三、加快贵州民间美术教材的编写研究和完善教学设备。各地方高校应组织编写具有地方特色、高质量的教材。鼓励教师认真编写课堂讲义,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改和锤炼。民间美术教学既是理论课、欣赏课,又是技能课,需安排大量的实践环节,如参观考察、手工制作等。因此,要有足够的专业教室和校外实习基地,配置性能质量较高的教学设备和专用工具。

第四、举办民间美术讲座,不定期的邀请当地一流的民间艺人来校园办讲座,以座谈、现场表演及多媒体展示等方式让同学们了解民间美术精湛的技艺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特别是对一些难以实施课堂教学的民间美术种类,应多以讲座、视频等形式加以介绍,这样既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又让学生对家乡民族文化有更广泛的了解和认识,培养他们对家乡民间美术的热爱之情。

第五、建立民间美术研究所,地方高校应成为民间美术的教育中心和研究中心。民间美术研究所由专业教师组成,并吸收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人参加,主要任务是组织和实施民间美术教学工作;搜集、整理民间美术资料,进行民间美术的理论研究;借鉴民间美术的造型观念和表现形式,开发设计现代民间美术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

第六、建立民间美术陈列室,展示优秀民间美术作品,一方面为教学提供了观摩欣赏作品的场所,让学生有机会经常接受民间美术的熏陶;是对当地博物馆收藏的补充。陈列室除收藏陈列社会上有价值的民间美术品及有关资料外,还可收藏陈列师生临摹仿制或创作设计的作品,便于学生参观学习。

第七、建立民间美术的校外实训并重视田野调查,民间美术资源进课堂不仅仅只局限于课堂的教学,还应让学生走出去,与当地民间艺人交流,虚心请教,深入民间体味当地民俗活动与民间美术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进行调查研究。

将贵州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到学校美术教育中来,可以说是一项双赢的决策:贵州民间美术因学校教育的延续能免遭断裂与绝迹的命运,并能不断向前发展;学校美术教育因为有民间美术的加入能增加新的活力,教学内容得到丰富,有了最直观的贴近生活的史料与教材,民间美术中蕴涵的人文思想、传统艺术观念给学校现代美术教育提供借鉴与启示;同时,充分利用民间美术资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社会、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生活的关系,给现代美术教育带来发展的新契机。

参考文献

[1]杨晓辉《贵州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贵州人民版社10月

[2]吴禾《地方高校民间美术教学体系的建构》泰山学院学报3月

10.“低碳教学”走进美术课堂 篇十

摘要:在国家大力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倡导节能减排的同时,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自觉进行富有生命力 的“低碳教学”,促使学生树立“低碳”生活观念:倡导绿色学习方式,培养良好习惯;感受变废为宝的魅力,激发环保创意;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渗透低碳理念;关注低碳化的常态教学细节,努力让低碳意识转化为行为习惯,使他们真正走进“低碳生活”。关键词:小学美术课程;低碳生活;低碳教学

“低碳生活”理念已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低碳生活”就是一种自然而然地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如果说“,低碳生活”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支出的生活方式,那么,“低碳教学”就是无消耗、无浪费、低污染的教学方式。

一、倡导绿色学习方式,培养良好习惯

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许多学生身上存在着过多浪费的现象,与我们“低碳生活”的目标相差甚远。因此,我在美术课堂上就非常注意教育、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例如,教育学生养成爱惜课本的习惯,作好美术教材的循环化使用;提醒学生画笔用完后应及时套上笔盖,延长使用寿命;上完国画课后提醒学生清洗工具不必把水龙头开到最大,并注意不要因冲洗而弄脏了周围的墙壁;引导学生在使用彩纸时注意合理安排,使一张纸尽可能地被充分利用,减少浪费;《圆筒造型》一课在教学将平面的纸变成圆筒时,提醒学生注意根据圆筒的粗细裁剪相应宽度的纸,而不是把整张纸都卷进去等等。这些提醒与引导有时只需要一句话,有时只需要一个手势或教师的身体力行,就可能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的养成。也只有做好了类似这样的小事,“低碳”生活才可能真正地走近我们。

二、感受变废为宝的魅力,激发环保创意

在《美术课程标准》中对“变废为宝”的设计制作非常多,用软、硬泡塑材料以及塑料瓶、废旧织物、废包装箱等媒材,进行玩偶、生活实用品、交通工具模型、兵器模型等的设计制作。这些物品的二次利用,既达到了在美术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技艺能力与创新精神的目的,使学生在学与玩中重新审视身边这些曾几何时被抛弃了的东西,在实践中领悟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也可通过其回收利用来改变生活细节,从而达到减少材料消耗、节约能源的目的,促使学生在污染与再生的选择中演绎“低碳生活”的精彩。于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各种包装盒、废弃的光盘、五颜六色的报纸、吃剩的果核、弄啐了的蛋壳、各种颜色的瓶盖、落在地上的小树枝、用旧的发夹……经过学生们的精心制作与巧妙利用,组合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制作成一件件精巧的小饰品。一个个精美的小相框、卡通垃圾盒、漂亮的储物袋、环保小花瓶、精致的门帘、可爱的十字绣等在学生的手中诞生,既环保又经济实用,还很有个性,给学习生活带来别样的美,别样的艺术享受。其中,美术课堂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知识和技能在学生们的“低碳生活”实践中巧妙、真正地达到了互利双赢。

三、注重可持续发展教育,渗透低碳理念

在“低碳经济”推动下,大力推广低能耗绿色家电等用品已成为大众共识,绿色环保设计越来越受大众的关注与欢迎。著名的2009年米兰设计展就把“环保节能”定为了设计主题,意在让“低碳”理念深入人心,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浙美版第三学段新教材在编排中,非常注重提高学生对生活物品和环境的关注,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爱护公物、爱护环境的习惯。例如,第10册的《小小果壳箱》、第11册的《电话亭》、《路灯设计》等。在《路灯设计》一课教学中,我向学生介绍了一些节能降耗、减排知识之后,又提供了一组相关数据,告诉学生们大力推广低能耗的绿色用品已成为现在社会的一种趋势,建议同学们在设计中充分考虑这一点。这个渗透使学生的作品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效果。事后反思,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相当的独立思考能力,对益于国家与社会的这些“窗外事”已有了不同程度的关注,他们能对这个提议进行认真思考。因此,我就从这一课的教学中收获了许多“宝贝”与满满的幸福。不少同学认为马路边的垃圾箱、路灯、路牌、公共电话等可作统一规划,从节能的角度考虑,有些设施可以合并。于是,有的同学设计的是一只猪造型的兼有垃圾箱功用的路灯,猪的嘴巴是垃圾投入口,肚子是垃圾容纳箱,同时利用垃圾箱里的垃圾发电来供应猪头顶上的路灯,充分节约了材料与能源。有的同学设计了集路灯、公共电话于一体的路灯,并伴有供路人小憩的方便坐椅,以及路边咖啡坐的广告牌,设计富有童趣。有的同学设计的是利用雨水发电的路灯,他设计的路灯顶部是一个盆状物,用以收集雨水,然后再利用收集到的水发电,供路灯照明,晴天则可用地下废水来发电。这样的设计还有不少,整整一堂课,我一次次被惊喜与幸福所拥抱着,学生的眼中闪烁着智慧与创新的火花,因为成功的体验,那张张小脸上洋溢着少见的自豪,甚至有个别学生设计了一稿还意犹未尽。虽然这些设计还很幼稚,大多数缺少依据,但是我毫不怀疑,在我的学生中一定会走出未来优秀的设计师!作为教师,有什么能比这个更让人激动的呢!这节课的成功经验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学,只要安排合理,“低碳教学”在对学生进行节能环保这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设计意识,挖掘学生的设计潜能,唤醒学生的创意激情,展现课堂教学的魅力。

四、低碳化的常态课创造别样精彩,关注教学细节

11.让“生活化”走进美术课堂 篇十一

【关键词】 生活;教育;实践;创新

一、问题的提出

“如今的学生却只会看作品不会鉴赏作品,美术教师只会讲空话不会画画”这些问题听上去似乎有那么点离谱有那么点危言耸听,但这却是当今各级各类学生、美术教师存在的普遍问题,我校针对这些问题,近十年来,做了大量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教师定期交示范画、学生定期办画展、加大美术教室的投入、专业画室的改造、教师师徒结队等途径,有效地改变了传统美术教育带来的弊端,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绘画基本功、学生的作品的质量,以美育人,展现个性,塑造人格,学有特长,办出特色,描绘了学校艺术教育的春天。教育问题的解决,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全方位多层次的解决方式,它需要整个社会全方位的努力与变革。

二、研究的策略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个具有真正且完整意义上的人。而这样的人会和我们现在的许多文化观念是有冲突的。真正且完整意义上的人一定是拥有独立思想、自由的精神、完善的人格的人,具备强大的理性精神和论证精神的人,掌握了丰富的现代知识和深刻的认识能力的人。为了验证美术欣赏课的成果,我让每个学生写下这学期美术课的总体印象,让她们谈谈对本学期主要内容、作品的鉴赏感受,以及对未来美术欣赏课的发展方向的建构,借此形式我一方面能够及时理解学生本学期的美术知识掌握度,又能够及时听取学生的课堂反馈意见,我想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十五分钟内,学生的文采都发挥到了极致,谈及了自己喜好哪类艺术、当今艺术的发展究竟是走传统路线还是走现代路线?令我振奋的是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符合社会进步潮流的现代主义绘画。这说明了学生的思想并没有麻木不堪,每个人的心里面还是有发展观的。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思想主张是对传统教育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的批判,那我们的学生是如何应对生活化的教育呢?我校有个王同学这样写道:我个人喜欢野兽派的画作,也不知道他画的是什么,但我觉得画的超霸气,特别有“feel”,可能特别符合我们九零后的性格特点:不走寻常路。我们的美术课也应该向这方面靠拢,多上一些新奇的东西,不要讲什么传统了,传统那些东西让老学者去研究吧,我们新新人类已经不用研究传统咯,接受就可以了,美术课要多让我们看些精彩的视频,要好看点的,每节课都要,还要有音乐。我觉的这学生写的很坦诚、她对未来的美术课也充满了希望。

美术教学大纲指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一个艺术家,心里面、画里面如果没有深刻的内在性的情感性表达,那么这个人只是一个画匠,画出来的画只是一张复制品、一张废纸罢了,更谈不上这个人有什么艺术修养了。在人的灵魂深处往往交织着善与恶、美与丑、伟大与渺小、光明与黑暗等情感认识的激烈搏击,古往今来数不清的思想影响着我们的人格,豪放刚直、大气磅礴、细致入微等性格是我们人格的具体显示。作为教师,我们理应更多地了解学生的性格气质,因材施教,做到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绘画的过程中,性格的张扬对其绘画及绘画理论有着深刻的影响。画是线条的流动,线条是画家情感的折射。在我们常规的美术教学之中,更多的了解性格,更多的发挥性格的特殊性,对我们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

三、实践研究的方法

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有目的生活是有目的教育,无目的生活是无目的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又改造生活。在一次外国静物画家的介绍中,我引导学生欣赏完外国的名家静物作品后,又突发奇想,重点挑了一张适合用来临摹的原始社会“陶罐图片”让学生进行创作练习,这节课如果仅仅按照课本要求的话仅仅是欣赏静物画的内涵而已,根本不会考虑素描的操作性等方面,我故意加上这个环节目的就在使学生通过欣赏与练习获取更多的技巧与知识。在上该年级课的之前准备过程中,我在黑板上贴好了一张四开大小的素描纸,用胶带粘好。在各项准备工作做好的前提下,开始我的教学进程,除了精心做好教学课件外,我在课余时间仔细研究了一张古代陶器的造型与表现静物的绘画技法,做到教师示范精彩,学生画的同样精彩,在我看来今天不需要我们把东西画像、画真了,时代不同对艺术的要求不同,对设计师来说,画这些更没用,我认为美学的东西要建立在创新思维的基础上,当我们把东西画像了的时候,创新的能力和灵感已经彻底被抹杀了。这就是我们强调示范课的目的所在。

美术教学大纲指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必须重视联想能力的培养。

上一篇:两体系试卷(带答案)下一篇:客户经理述职述廉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