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听写大会的观后感(精选8篇)
1.汉字听写大会的观后感 篇一
昨晚8点看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很震撼。我钦佩这些和我们同龄的青少年,他们写了这么多我从未见过的文字。
没错,当今社会是一个网络发展的时代,很少有人刻意去记住这些传承了50的汉字。没有人有处处留心的好习惯,连大人面对这些汉字也是束手无策。
而且每次看一些课外书,总会碰到一些不熟悉的单词。说不定会有人查字典想办法知道。也许有人会像我一样不同意这些话。不认识几个字不会影响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就好。查字典不仅浪费我的阅读时间,而且麻烦很多。虽然我们都知道这种思维是错误的,但我的惯性总会战胜我的理智。我知道你的理由和想法一定和我的差不多,但我告诉你,这是克服形成的,我会改进的。
古今中外的很多名人,都是积累了好习惯才成功的。比如李时珍,每天周游世界收集医学知识,记载在他写的一本书《本草纲目》里。正是因为他的积累,他被载入中国历史,永远活在现代人的心中。
名人也需要积累,何况我们小学生。我们现在不应该懒惰,而应该善于积累。积累多了,自然什么事情都做的很轻松。《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冠军一定积累了最多的知识。有些人找到了失败的客观原因。其实所有的错误都是积累下来的。
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让我学会了积累,爱上了文字。让我受益匪浅。建议你们一起去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相信你也会有收获。
2.汉字听写大会的观后感 篇二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汉字书写也愈发依赖于各种电子产品的输入功能, 而此输入功能中的拼音联想功能能让人们无需仔细思考便迅速打出想要的字, 长此以往便造成了如今十分普遍的“提笔忘字”现象。“汉字像是从宇宙大爆炸的时代就诞生了一样, 你永远说不清它的年龄。它的组合千变万化, 那种美是无可言喻的。文化是人类的基础和灵魂, 而文化需要差异性、独特性和个性。汉字是独特的, 没有任何一种其他文字可以代替;中国文化是独特的, 它会绵延下去, 永远不会消失。”[3]《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导演关正文如是说。汉字是中华民族语言的载体, 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寄托, 正因为此, 《大会》打出了“书写的文明传递, 民族的未雨绸缪”的口号, 旨在呼吁人们重视汉字书写, 提醒人们莫忘汉字书写基本功。
《大会》每周五晚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 (CCTV-1) 和科教频道 (CCTV-10) 播出, 它的参加者是从全国各地选出的32支初中生级别 (13—15岁) 代表队 (每队8人) , 担任裁判和解说的是国内语言文化专家, 担任主考官并负责宣读、解释词汇的是央视著名播音员。《大会》采用三级赛制, 先将初赛胜出的32支代表队 (共160人) 通过复赛产生8支代表队 (共40人) 进入半决赛, 再从半决赛中产生2支代表队 (共10人) 进入最终的决赛。其他未能进入决赛的30支代表队中表现最优秀的一位队员将进行一场附加赛, 争夺最后5个决赛名额。这5位队员将与进入决赛的2支代表队 (共10人) 的各位队员一同进入最终的决赛, 参与《大会》冠军的角逐。《大会》在场下设置了由10人组成的来自不同行业的“成人体验团”, 他们与各队队员同步听写汉字, 并由场外主持人即时宣布他们的书写正确率。如此充满趣味性的教育类节目, 无疑为各种歌舞选秀节目泛滥的暑期荧屏带来一股清新之气;而如此高的收视率, 也充分证明了人们对汉字学习的重要性的认可。
文字是语言的载体, 我国的语文教育是有关中华民族通用语言的教育。《大会》作为以汉语言文字为主体的教育类节目, 有可能会对我国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 尤其是汉字学习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将重点分析《大会》可能对中小学生汉字学习产生的影响, 兼述其对中小学生语文学习可能产生的影响。
一、《大会》对中小学生汉字学习产生的积极影响
汉字是形、音、义的综合体。《大会》不仅展示了一些汉字的标准字形, 推广了一些汉字的标准读音, 解释了一些汉字的正确字义, 也会从其他一些方面对中小学生的汉字学习和语文学习产生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首先, 《大会》能强调一些易错字词的正确写法, 并提醒中小学生重视汉字书写基本功。比赛中, 从全国各地脱颖而出的选手们却不会写“蜈蚣”“矫健”“焦炭”等耳熟能详的词, 有时也会在如何写“癞蛤蟆”“蹿红”“攥拳头”“粘稠”等常用词上犹豫不决。《大会》场下的10人“成人体验团”书写情况更是不容乐观, “戳脊梁骨”“滂沱”“捋胡须”等常用词的书写正确率只有10%。当选手写不出“耳熟能详”一词时, 场外主持人也不禁调侃, 这些“耳熟能详”的词真要写起来, 结果却是提笔忘字。《大会》正是能通过这样的方式, 让人们意识到“提笔忘字”现象的严峻性, 也能提醒广大收看节目的中小学生们要勤于手写汉字, 不能轻视汉字书写基本功。
其次, 《大会》能有效地促进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 扩充其词汇量。《大会》的词汇来源不仅是中小学生们的实际生活, 也涉及自然、科学、文学、历史、地理、方言、术语等方方面面。对于参与《大会》的选手们而言, 他们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真正认识并理解这些词汇, 从而增加脑中的词汇储备。对于观看节目的中小学生而言, 他们一方面能够通过收看节目积累词汇;另一方面, 他们在看节目的过程中也会重新审视自己阅读质量和阅读范围, 为以后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提高词汇积累的水平做准备。
再次, 《大会》能够推广普通话, 促进读音规范。节目中, 来自云南的少数民族选手缤玛永宗说, 因为在家里都是讲少数民族话, 所以普通话的发音不是很标准。她觉得, 参加这次汉字听写大会, 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这样一场汉字盛会, 无疑能为普通话在少数民族学生中的推广起到推动作用。《大会》的主考官们, 都是著名的新闻主播:《新闻联播》的主播郭志坚、李梓萌、郎永淳, 《新闻30分》的主播李文静、章伟秋等。由他们字正腔圆地宣读并解释词汇, 不仅是能为汉字词汇的标准音做出示范, 也能纠正一些经常被误读的词汇的发音, 如常被读错的“三聚氰 (qíng) 胺 (àn) ”“暴殄 (tiǎn) 天物”等。
最后, 《大会》能丰富中小学生的课外语文知识, 并促进他们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喜爱和传承。《大会》上, 主考官在宣读词汇的同时, 也会向参赛选手和观众们解释词汇, 而这些词汇中, 有不少来自经典的古诗文 (如“杯盘狼藉”“舴艋”“箪食瓢饮”) 、成语故事 (如“按图索骥”“东施效颦”“瓮中捉鳖”) 、中外神话小说 (如“貔貅”“清癯”“缪斯”) 等, 对这些词汇的了解和学习, 能有效增加学生的课外语文知识积累。此外, 通过观看节目, 我们不难发现, 《大会》比较钟爱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相关的词汇。这些词汇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语言的符号, 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这类词汇在节目中频繁出现, 为中小学生们接触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增加了机会, 容易引起他们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因此, 《大会》不仅能引起中小学生对汉字书写的重视, 帮助中小学生积累课外语文知识, 也有效促进中小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历史文化的喜爱和传承。
二、《大会》对中小学生汉字学习产生的消极影响
毫无疑问, 《大会》能给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尤其是汉字学习带来很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 它的有些呈现形式, 也可能给学生产生一些负面作用。而这些负面作用, 集中表现在汉字学习方面。
第一, 《大会》只管书写结果, 不管书写过程。首先, 《大会》名为“大会”, 实为“比赛”;其次, 在书写结果的评判上, 只要最终呈现的字形基本正确, 即书写结果就判定为正确——这多少让我们看到了我国考试制度的影子。为了保证电视节目的收视效果而将《大会》以比赛的形式呈现, 这点我们可以理解。但是只管汉字的书写结果, 不管汉字的书写过程, 就不可避免地会对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造成很多的负面后果。在《大会》的第一期, 上场的第一位选手新疆队的王亚霁就将“光绪”的“光”的第一笔写成了“丶”, 而实际上, 在小学课本中, “光”的第一笔应是短“︳”。此外, 还有选手将“火”字边的第二笔短“ノ”和第四笔“丶”连写为“ㄑ”, 这明显是一种错误的写法。但是, 不管是汉字的笔画写得是否规范, 笔顺是否正确, 架构是否协调, 甚至忽略某些字明显的错写, 只要最终呈现在评委眼前的是一个字形基本正确的汉字, 选手即能过关。这样的评判方式, 对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无疑是一种错误的导向, 对于刚开始学习书写汉字的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 其负面影响更是无法估量。
第二, 《大会》只看字形正误, 不管字形美丑。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金越对《大会》这样介绍道:“这不是一个浮躁、奢华的秀场, 呈现出来的状态可能非常单纯、简朴, 但却可以吸引最广大的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 在充满紧张感的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从节目呈现的效果来看, 金越对《大会》的这番评价似乎十分中肯。但是他的这一评价与我们看到的节目实况有一点不符, 即节目更多地让我们领略到的是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之美, 而汉字的字形之美, 却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明确规定, 1—2年级学生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7—9年级的学生要能熟练地书写正楷字, 要能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而节目中, 参赛选手所写的汉字只要字形正确, 写得是否美观不会影响到他们最终的成绩。电视机前观看节目的中小学生们可能不一定清楚一个词写得是否正确或者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但是写得是否美观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只论正误不论美丑, 很有可能会让他们觉得汉字的字形之美不那么重要, 将他们的汉字学习带进另一个误区。
第三, 《大会》过于偏爱冷僻字词。在识字与写字方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对7—9年级 (初中) 学生提出的要求是,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而《大会》出现了很多超出了中学生实际使用范围的字词, 如“裂璺”“酆都城”“翁同龢”等, 甚至有的字在电脑上都打不出来。2013年11月12日的《长江日报》发表了题为《“汉字听写大会”口水战再度开打我们该认识多少字?》的文章, 对此现象做出评论:“有些冷僻字, 专家们自己也未必都会写, 却正襟危坐在那儿考孩子, 多少有点不厚道。”诗人杨黎更是将《大会》形容为“一场幽怨的复辟”, 他认为《大会》没有为学生提供新的学习方式, 却是在向学生的耳朵灌输一套在八股时代也少之又少的酸腐腔调, 让学生把美好的青春浪费在了死记硬背那些僵尸般的文字上。这种评价也许有些过激, 但是它确实指出了《大会》在有些选词上过于冷僻的缺点。过多的“僵尸般”的文字, 很有可能给中小学生造成“汉字很难学”或“汉字很没意思”的错觉, 降低他们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第四, 《大会》过于偏爱笔画复杂字。《大会》的参赛者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出类拔萃的选手, 节目导演关正文在接受采访时曾说, 有的参赛选手从9个月就开始识字、3岁时已经能认识3000字, 把《现代汉语词典》完整听写过3遍的也不在少数。所以, 为了保证比赛的精彩, 必然需要提高比赛难度。适当提高比赛难度, 当然是无可厚非的。但是, 《大会》似乎将难度提高的重点放在了单个汉字的笔画的多少上, 如“饕餮”二字、“卖官鬻爵”的“鬻”、“时乖命蹇”的“蹇”等。如果将时间都花在记背这些复杂的笔画上, 那便可能真如杨黎所说, 学生“美好的青春”要被白白浪费了。事实上, 很多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字组成词后学生们未必知道它的意思, 如“附识”“晦朔”“神宇”等。这些词不仅字形简单, 而且更加实用。对于中小学生的汉字学习而言, 应该会更具有实际意义。
总的来说,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对中小学生的汉字认读听写和语文学习是有很多方面的积极意义的。它能推广汉字正确的形、音、义, 扩充中小学生的汉语词汇量, 激发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并促进他们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和喜爱。恰如《大会》宣传语, 《大会》实际所体现出的大会精神, 正是“书写的文明传递, 民族的未雨绸缪”。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大会》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之处。家长们看了节目后, 切不可盲目跟风地要求孩子们背字典或记“僵尸”文字, 而应从实际出发, 与孩子们共同学习, 帮助孩子们全面发展。中小学生的语文教师应该善于从《大会》汲取成功经验以辅助汉字教学。
参考文献
[1]南竺君.《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思考[J].传播与版权, 2013 (7) .
[2]滕慧群.文化教育与娱乐竞赛共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印象[J].声屏世界, 2013 (11) .
3.汉字听写大会 篇三
最近,我们班也掀起了一股听写汉字的狂潮——因为要举办一场汉字听写大会。嘿嘿,我终于可以大显身手啦!我兴奋极了,迫不及待地说:“快点快点啊,我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
老师让我们猜拳分组,我、朱启磊、侯楚齐被分到了一组。大会开始了,我作为同学们“万众瞩目”的“语文之王”第一个出战。电视上的汉字听写大会我几乎每场必看,自测成绩不错,何况我的语文成绩也是班上“数一数二”的。于是,我一上场就给其他选手来了个下马威:“谁赢我,我就把作业借给他抄。”可是,今天的班级情况竟莫名地出现了不想抄作业的行为,难道都“改邪归正”了?
负责报词语的刘涛同学微微一笑,字正腔圆地报出了第一个词语:癞蛤蟆。这个词是我经常见到的,我很快写出了“蛤蟆”两个字,当写到“癞”这个字的时候,我居然脑袋短路了,硬是想不起来“癞”字的偏旁是什么了。我紧张极了,一遍又一遍地换偏旁、加部首,却都不对。最后,我在同学们咒怨般的读秒声中失败了。没想到是病字框,唉,我居然成了战场上的第一个“炮灰”。真是“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我垂头丧气地回到了座位。其他组的选手接连出战,无一阵亡,这更是给我们带来了压力。
一轮过后,我们的“大师”朱启磊登场了。这回她接到的竟然是“攥拳头”这个词,我们全班都惊呆了,这个词也太难了吧。只见朱启磊左思右想,最终还是“壮烈牺牲”了。但是语文成绩并不算太好的侯楚齐竟大发神威,接连写出“禁锢” “轻蔑”等词,使蔡欣言败于“沟壑”之上,温婕折腰于“摩羯座”,连战连捷。最终他与第二轮战斗中的胜利者黄海鑫大战“三百回合”,还是不相上下,结果与黄海鑫并列第一。他将我们组从必败的局势上硬生生地扯了回来,从劣势转为了优势,他博得了我们最热烈的掌声。
4.《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 篇四
——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有感
文/晓辉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创新层出不穷,信息瞬息万变的年代,我们难免眼花缭乱。在快得心烦意乱时,不妨回头看看,我们是否遗失、漏掉了什么?
近期在中央电视台周末黄金时间热播的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吸引了我的目光,感触颇深,一些以写字为基本功的中小学生对有的常用字,习惯用语不能正确书写,试问这些孩子的父母又会正确书写多少?相信有些父母还不如他们。随着电脑、手机的全方位“吞噬”,人们有事打电话、发短信、发微博,方便、快捷、根本不用纸、不用笔、不用手写、按按健全部搞定,而且还有一个好处,不用担心汉字不会写,认不清,又能摆脱手写不堪的“尴尬”,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大量的打印、印刷文本出现,虽干净、工整,但总给人生硬、呆板、程序化,没有感情,没有灵魂的感觉。我们早年写信常说“见字如面”,说明写的汉字是一个人的载体,代表本人,字写的清新隽永或浑厚圆润抑或龙飞凤舞,不管何种字体,字里行间都包含本人待人的态度。
现代优秀通讯工具的大量使用,虽然让撰写文章、与人交流都变得更加快捷,但文字录入形式的变化却在一定程度上带给汉字本身意蕴的湮灭,也养成了人们的懒惰和依赖的坏习惯。中国的方块汉字是世界上最具东方神韵、意境最深远的字体。当评委们将某个字的构成、来历解析道来时,我们便意识到,这一笔一划不仅是用于交流和记载的符号体系,更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文化内涵和深厚底蕴,我国的汉字发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甲骨文到金、隶、篆、楷、行,再从繁体到简体,一路走来,五千多年的光辉灿烂史,没有理由不珍惜。
看看我们古代的一些书法大家:王羲之、颜真卿、虞世南……他们用毕生的精力在书写、研究汉字的精髓。元朝有个书法家叫康里子山,蒙古族人,他为了练好字,从小给自己规定,每天早晨必须写完一千个字才能吃饭。几十年过去了,子山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终于成为当时有名的书法家。这些书法大家留给后人的墨宝在现在的名山大川、楼台亭阁中可见一斑。
记得去过一个历史文化古城河北正定县,光塔寺就有七座,历史名人手迹、碑刻比比皆是。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开元寺,里面有一个唐代的巨型石碑,碑座是一个叫“赑屃”的大兽,碑身是一个残存的断碑,碑文的内容虽不明确,但碑文的刻字让不懂书法的外行都叹为观止,字字苍劲有力、饱满,历经唐代千年,“容颜”不变。
5.《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 篇五
节目邀请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及在内地受教育的港澳台学生组成32支代表队参加,形成紧张精彩的多场次晋级比赛框架,并共计形成12期电视节目,每期节目时长90分钟。在中央电视台第10套科教频道暑期档周末黄金时间播出。
汉字是上古时期世界上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表意文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是我们民族祖先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最灿烂的瑰宝之一。在汉字博大精深的文化根基里,蕴藏着不可侵犯的民族尊严、崇高强大的民族意识和自强不息的创造智慧。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是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中国符号,是中国贡献于人类文明的第五大发明。但汉字又是世界上最难书写的文字。独特的方块字形需要不断记忆,反复练习才能形成书写能力。
现在,越来越多地人依靠键盘等输入工具书写,减少了手写汉字的机会,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逐渐下降。如果未来几代人汉字书写能力持续普遍下降,文明传承的品质就会形成缺损。
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意义,不仅在于选拔出一个榜样式的“天才少年”,更在于倡导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做起的价值观,向全社会倡导书写汉字,保护汉字的意识,倡导爱汉字、爱汉语、爱中国文化的价值观,从而建立起一项意义深远的文化传承活动。
诗人余光中在《听听那冷雨》中说:“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磁石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是本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学术讲解人,在向记者引用余光中上述话语时她激动不已:“汉字不仅仅是中国人交流信息的符号,更承载着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气象。
6.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 篇六
第一个是河北代表队丁宏远写的“羸弱”这个词,在这个词中的“羸”字,因为在我们上学期学过的一篇课文《惊弓之鸟》出现过,写的是更羸和魏王的故事,所以我对这个“羸”字过目不忘。我对妈妈说:“妈妈这个字我会写。”妈妈说:“这个字这么难写,你不可能会写。”我就在纸上写了一个给妈妈看,妈妈说:“女儿,你可真不简单!”听了妈妈的表扬,我自豪极了!
第二个是辽宁代表队蒋露镁写的“石”这个词,以前我不会“”字,可是自从看了这个节目后,“”字就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第三个是广西代表队廖乙霖写的“东施效颦”这个词,虽然我有不会写的字,可是它的意思我记得很清楚:不知道自己的短处胡乱模仿,叫人耻笑。这个词我一定要记住,将来写作文时就能用上。
最后一个词是广西代表队赵立澳写的“耄耋之年”这个词,这位选手是用拆字法把“耄耋”拆开记,就变成了“老毛老至”既形象又生动。我也要采用这种方法多记一些难写的字。
7.汉字听写大会的观后感 篇七
一、从汉字听写大会看当前中学汉字书写教育现状
汉字听写大会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让我们对所谓的“汉字危机”感到忧心忡忡。从目前大多数中学的情况来看,汉字书写教育的作用并不明显。中学汉字书写课程定位模糊,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具有系统性,缺乏个性体系的建立,缺乏开放的意识,致使教学的内容针对性不强,不能够让学生充分吸收传统文化中的营养和精华,人文理念体现不够。
1.部分家长和学生对汉字书写教育认知不足
在部分中学还存在一些家长对学生的学习只关注成绩,而不重视孩子汉字书写教育的情况。这些观念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本人以及学校汉字书写工作的安排上造成一定的影响。家长和学生本人认为,是否参加汉字书写教育对自己意义并不大,而一般谈到的汉字书写教育,目的无非是要通过设定的活动项目,提高成绩。这样的片面想法,导致学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汉字书写活动重要性的认识。许多家长和学校都认为搞汉字书写、开展汉字书写教育占用孩子大量学习时间,导致学校汉字书写教育的育人功能得不到发挥。
2.学校开展汉字书写教育的观念相对落后
开展好汉字书写教育,能发挥好其在培养学生德育、智育、美育、等多方面的功能。但是当前,学生、学校和社会对于汉字书写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和对汉字书写的功能认识还不够深入。由于思想认识上的局限,很多人还只是简单地认为汉字书写无非就是练练字而已,而没有将汉字书写教育上升到提高学生素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深度和高度去理解。类似的观念,也给中学汉字书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重重的姐碍。
3.汉字书写教育师资力量与水平存在一定缺陷
高水平的师资是一个学校的重要教育资源,直接影响学校相关领域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中学汉字书写师资存在力量不够的现象更为严重,一般的学校都是学科老师兼职来做,几乎没有专职的汉字书写教师。即使有专职的汉字书写教师,其专业能力和水平也是十分有限的。加之,学校在进教师、补充新鲜血液方面资源不多,长期受不到重视,教师水平一直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线上。
4.汉字书写教育基础设施与管理不完善
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才能保证相关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大多数中学的一些汉字书写教育基础设施不完善,更谈不上配置现代化的汉字书写教育设备。学校建设资金有限,加之政府在此方面的投入不够,学校不可能将并不充足的资金大量投入到汉字书写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之中。同时,一些中学在汉字书写教育方面没有正规、系统的管理规章制度,对汉字书写教师、汉字书写设施、汉字书写教学等采取放任自流的管理方式。这些微观的管理制度缺陷,加之学校宏观上对汉字书写工作的无目标化,给中学汉字书写教育发展带来严重阻力。
二、从汉字听写大会看中学汉字教学创新的原则
从媒体对汉字听写大会的热议,我们感觉到当代中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缺陷的严重性。因此,在今后汉字书写教育创新设计中,只有对课程的设计、组织以及实施等方面在方法上和要求上体现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结合,实现良性互动,才能全面提高汉字书写教育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养。这一过程,笔者认为,必须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一是遵循系统化原则。中学汉字书写教育的内容应该是由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组成。即使是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以某一汉字书写专题进行教学,也要与整个体系吻合,不能随意选择,在专题的教学中也要体现出系统化,这个专题内部的课程教学板块设计、课程的扩展等都要在一个体系内设计而成。
二是遵循理论化原则。中学汉字书写教育不能只是停留在简单的书法赏析,不能只是简单地进行一些书写技能传授,而应该是从书写教学中进行总结提炼,得到一些知识的升华,进而形成一定的理论,将学生从对课本的感性认识转变为系统的理性认识。
三是遵循深入性原则。中学汉字书写教育要结合学生的理解水平,不断深入,引导学生在更高和更深入的层面去升华自己;对教育内容要多角度多层面理解,从深入的角度去挖掘出其中蕴涵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素养。
三、从汉字听写大会看中学汉字书写教育的突破口
从汉字书写大会所反映出来的学生汉字书写的各种问题来看,要做好中学汉字书写教育工作,就要在充分了解学生汉字书写学习状态的基础上,找出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符合课程改革精神的汉字书写教育模式;在具体的教育设计上,要充分体现汉字书写内容的时代性和新颖性;在汉字书写教育方式方法上,要充分体现出汉字书写教育的开放性;在教育活动的开展中,要实现师生的互动,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个性,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形成独特的活动效果,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参与到不同的汉字书写教育之中,实现因材施教。
1.对中学汉字书写教育的定位要由传授知识变为能力培养
中学汉字书写教学,对于其他专业知识的学习具有基础支撑作用,这个作用的表现是间接和隐性的。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传统与现代的价值观念一起冲击着中学生的思想意识。作为一门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在这一阶段,中学的汉字书写课程就不能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要在汉字书写活动开展中提升学生对文化的认识,培养他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他们认识社会的能力。
2.要由封闭式教育方式变为开放式教育方式
传统的封闭式教学范式,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够。同时,由于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导致学生感觉上汉字书写课没有新意。另外,由于在汉字书写教育课堂上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发不足,直接影响了学生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开发。因此,中学汉字书写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课堂的教学应该由封闭走向开放,课堂教学必须辐射到课堂外,教学内容和空间也要拓展到社会、网络和现实生活中,通过汉字书写素养的建立,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并积极探索智慧人生。
3.要实现汉字书写教育中师生的良好互动
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越多,汉字书写教育的效果就会越明显。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注重将每节课设置有汉字书写教育趣味点,可以通过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把汉字书写表现出来,增强学生对汉字书写的直观性了解,提升汉字书写教育的趣味性和学生主动参与性。教师要根据汉字书写教育的特性,在教育开展中,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优化汉字书写教育的组织,注重师生的情感和知识沟通,充分发扬民主,形成师生和谐融洽的共同活动氛围。
四、从汉字听写大会看中学汉字书写教育实现路径
汉字书写大会提升了中学生对汉字书写的兴趣,激发了他们自觉运用语言文字的热情。在人们越来越重视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的今天,中学汉字书写教育有必要也必须十分主动地进行自我调整和调适,变革教育模式。
1.要注重深入挖掘汉字书写教育的趣味性和思想性,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活动体验
中学时期的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处在一个还不是很稳定的阶段,他们思维活跃,也十分容易受到各种思想的影响,接受各种社会思想的挑战,或是被其熏陶感染。汉字书写教育的开展应该是对时代精神、所弘扬的正能量等的一种深入挖掘,汉字书写教师要注意对汉字书写教育中所反映出来的思想进行深入剖析,从中找到能教育学生、激励学生、启迪学生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将相关的思想与自己的人生体验相结合,从而得到更大更深入的人生启迪。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情操的熏陶,要在汉字书写教育中营造一个自由、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汉字书写教育中真正体验到汉字书写之美,使其真正在汉字书写教育中达到心灵共鸣,获得对汉字书写教育最深层次的体验,作为自己人生的宝贵财富和人生体验。
2.要在汉字书写教育中投入更多更深厚的真挚情感,通过汉字书写教育开启学生智慧
汉字书写教育设计要体现出对真善美的追求。中学汉字书写教育应该是鲜活的、充满感情的,也应该是充满真善美的,它所体现的世界应该是全面的、无所不包的。因此,中学教师在进行汉字书写教育时,要注意抓住汉字书写教育的感情表达方式,投入丰富的感情,通过自己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的真挚情感,从而与汉字的世界融为一体,形成感情上的共融,得到对自己现实生活进一步的体悟,培养出一种更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要注重介绍汉字书写的时代背景,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其反映的时代内涵
由于当前中学汉字书写教材缺乏系统性,因此,在知识理论体系上对人文性和知识性的结合不够。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在中学教材的选择和编排上,要注重以传统的思想文化为中心,形成一个知识体系下的汉字书写教育内容,以各个时代的汉字书写对文化的影响为重点,对学生进行讲解,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授课教师在开展汉字书写教育时,要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汉字书写教育的内核,加强对大的时代背景的分析,让学生立足自身所处时代背景,加深对汉字书写内涵和时代内涵的理解。
4.要注重将汉字书写教育与当今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
中学汉字书写教育,作为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核心课程,在整个学生培养和成长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学汉字书写课程中,许多经典汉字书写内容都是各个时代不断锤炼最终留给后人的,它所含有的深刻思想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对于今天的中学生,仍具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在中学汉字书写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立足长远,注重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增长才识、拓宽视野。同时,也要将汉字书写教育中所体现的思想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做到深入思考,学以致用。
中学汉字书写教育模式改革必须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必定会涉及到对人文理念的定位问题,涉及到对教育模式改革和重新建立问题等等。总而言之,不论什么时代的汉字书写教育,它所反映的世界一定是一个全面的、精彩的、充满意义的世界。作为21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当代中学生应该在汉字书写实践中,正视汉字书写教育带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更好地挖掘汉字书写的精髓,从中找到人生的真谛,发现真善美,发挥汉字书写教育的真正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勇海.“汉字听写大会”背后的文化担当[N].检察日报,2013-06-14.
[2]骆俊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娱乐至死”时代的一次逆袭[N].东方早报,2013-09-10.
[3]王雪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带来的喜与忧[N].中华读书报,2013-09-18.
[4]贾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发文化思考[N].光明日报,2013-10-19.
[5]王振刚.对键盘时代写字教育困境的思考及其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7.
[6]黄荣瑜.网络时代中学生书写能力的调查[D].华中师范大学,2012.
8.《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传播学思考 篇八
关键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电视媒介;娱乐至死
2013年暑假,全国各大卫视为抢滩暑期屏幕,纷纷对电视综艺节目进行改革,使得这一时期综艺节目形式百花齐放,有选秀、有竞技。面对银幕上众多综艺节目,网友们形象的称为“疯狂综艺季”。而在各大卫视纷纷推陈出新之时,一档名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节目犹如一匹黑马,闯入观众视野。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锁定数字时代的书写尴尬。通过这档节目,观众充分意识到习惯电脑输入后的提笔忘字问题的严重性,引发了社会有关汉字书写问题热烈的讨论。其实,关于键盘时代书写能力下降这一现象,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教育单位以及社会各界都早已注意到这一现象,并相应开展过一些汉字文化推广、交流活动。如完善了覆盖听说读写的判定语言文字能力和水平的科学评价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年级中小学生汉字书写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举办中国(孝感)汉字书写节;“薪火相传”汉字书写文化工程。山西太原筹划运作的“中华汉字城”。并且早在2009年就由教育部发出牵头举办了“首届全国大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这些活动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些活动影响范围十分有限,基本局限于学术界或者是教育界,所以在社会效果方面收效甚微。
据央视统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后同时段收视率从飙升4倍,微博话题登顶热门榜,点击突破18万,百度搜索高达42万。[1]《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成功也让人们开始关注汉字书写的尴尬和危机,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但本文重点并非解决键盘时代书写尴尬的问题,而是从传播学角度对这一档节目进行分析。引发社会热议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思考:是什么成就了这一档好节目。
(1)平台优势——依托电视媒介自身特性。这也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火爆银屏的根本原因。首先,通过电视平台播出,引发了社会对于这一问题的热议。对比之前举办的有关汉字推广活动,效果甚微,由此可以看出电视媒介的巨大影响力。其次,电视媒介相较于传统的信息传播媒介,电视有着更大的包容性。电视声像并茂、声画同步,综合运用了文学、摄影、音乐等传播手段和艺术表现形式,使节目表现力和感染力大大增强。再次,电视的受众广泛、接收随意,观看者可以不受文化程度和发行渠道的限制。
(2)节目创新性——打破常规思路。在令观众眼花缭乱的综艺节目中,这档节目不仅有娱乐节目的趣味性,而且担负着警醒“汉字手写危机”的使命。参赛中学生与现场观众的同步参与,以及电视机前观众的参与,提升了节目的趣味;而在观看比赛的同时,有学术专家针对具体考题做现场补充延展,也为节目增添了趣味和亮点。在具有了一般节目的娱乐性的同时,这档节目关注的却是电子媒介时代,汉字手写危机这一影响深远的问题。
(3)内容取胜——节目内容接地气。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综艺节目通过引进国外节目版权,复制国外成熟综艺节目形式。《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却与当下综艺节目大趋势不同,是一档由央视倾力打造,传承中华文化精髓的节目。由于节目内容是关于中华汉字面临尴尬,由此做到从中国社会、文化实际角度出发,吸引了观众的广泛关注。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说过电视只有一种不变的声音——娱乐的声音[2]。在电视时代,大众有权利选择不看电视,但是只要打开电视,他们将被束缚在电视的娱乐之中。虽然《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组对这一档节目的定位为汉字听写教育类电视节目,但本质上,这依旧是一档娱乐节目,充其量只能说是一档有深度的娱乐节目。
首先,电视媒介“元媒介”地位决定了节目性质。娱乐是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不管是什么内容,也不管采取什么视角,电视上的一切都是为了给我们提供娱乐。[2]《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虽然没有观众熟悉的娱乐节目的外包装,如炫丽的舞台效果,话题炒作或明星加盟,但电视媒介本身的娱乐性决定了它本质上看依旧是一档娱乐节目。
其次,节目竞赛性质,增添节目娱乐性。现代社会是一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社会,公平竞争、合理竞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采用这种竞争体制,即增加了比赛中的不确定性,使得比赛更为紧张刺激,吊住觀众胃口;也可以让观众看到选手晋级时,大家的欢呼雀跃;选手被淘汰时,大家的捶胸顿足,以供观众观赏。所有这些通过电视荧幕表现出来的画面都深深地吸引了观众,都使得观众更愿意去“看”,而不是思考。
最后,“躲猫猫”的世界,使得节目效果甚微。且不说要化解汉字书写的尴尬与危机,通过一档节目、一个比赛就能办到。在电视上,几乎没半个小时就是一档独立的节目,在内容、背景和情绪上都同前后节目毫无关系。这是一个没有连续性,没有意义的世界,一个不要求我们,也不允许我们做任何事情的世界。[2]电视给观众留下的是印象,而不是思考,更谈不上解决之道。加之,一年一度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间隔长,而观众早在这漫长的等待中淹没在电视荧幕上琳琅满目的节目中,渐渐遗忘。
这档深度娱乐节目,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能在暑期,综艺节目扎堆的情况下取得如此成就,让我们意识到这档节目不仅满足了受众内心深层的需求与渴望;它也是是对当前过度娱乐的反驳,为电视娱乐节目开辟了新的领域。
参考文献:
[1] 搜搜百科.中国汉字听写大会[DB/OL].http:∥baike.soso.com/v61455381.htm.
[2]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吴燕莛,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2,77,70.
[3] 张骋.“娱乐至死”还是“娱乐救亡”——对波兹曼《娱乐至死》的批判性解读[J].当代文坛,2013(01):35-38.
[4] 陈令仪.论娱乐类电视节目“寓教于乐”的功能与作用——以《天天向上》节目为例[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102-104.
[5] 孟丽娜.电视知识分子对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J].青年记者,2012(20):66-67.
【汉字听写大会的观后感】推荐阅读:
汉字听写大会词语汇总08-29
汉字听写大会主持词范文09-23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决赛题目11-03
小学一年级汉字听写大会题目11-12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词语汇总(第一至第八期)06-27
第二届汉字听写材料11-07
2016小学汉字听写大赛活动总结10-15
2016年小学生汉字听写大赛题库11-01
听写大会决赛09-14
对汉字的读后感450字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