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新”组织的概念

2024-07-08

“两新”组织的概念(共8篇)

1.“两新”组织的概念 篇一

“两新”组织青年需求状况的研究

内容摘要

本课题在分析和把握国内外特别是上海青年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对包括心理咨询、学习培训、社会交往等在内的“两新”青年十几个方面的需求状况进行了分析,从而比较全面地把握卢湾区“两新”组织青年的基本需求情况,深入了解这些青年的生存状态和思想状况,以及他们对团组织和活动的认同感和需求度,并根据调查情况,在团建创新思维和工作方式上提出七个方面的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两新”组织 青年 需求状况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一)研究背景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两新”组织青年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他们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越来越重要的贡献。这些年来,团中央及各级团组织非常重视“两新”青年这一特殊群体,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各项工作。特别是在上海这个经济发达的国际大都市,“两新”组织更加繁荣发达,怎样在“两新”青年中开展组织工作,怎样服务于“两新”组织青年实际上已经成为上海市及各区团委服务青年、推进团建创新的重要一环。

卢湾区是上海市重要的商业城区,集中了大量高档商务楼,因此也是“两新”组织比较集中的一个区。在卢湾区经济发展、社区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卢湾区“两新”青年都参与其中,做出了积极贡献。“两新”青年的组织工作已经成为团区委青年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近年来,在市委、团中央和团市委有关精神指导下,在卢湾区委、区政府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卢湾区团委紧紧依托党建带团建,在区“两新”党建工作的总体框架下,根据卢湾区“两新”组织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按照“建立团组织与青年组织并进,夯实团建基础与活跃青联活动并重”的思路,扎实有效地推进了“两新”组织的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由于“两新”青年工作的特殊复杂性,目前我们对区内“两新”组织青年的具体需求状况的了解还是不够的,我们在服务“两新”组织青年的全面性、系统性、针对性上的把握也还不够充分。这种状况导致“两新”组织青年和我们团组织之间仍存在一定的错位和脱节,不利于我们团组织服务青年功能的有效发挥。为了改变这个局面,更好地服务于本区“两新”青年,为本区发展和上海市经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团区委与区青联一起组建了课题组,对卢湾区“两新”组织青年的需求状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而又深入地调研。

该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在分析和把握国内外,特别是上海青年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比较全面地把握卢湾区“两新”组织青年的基本需求情况,深入了解这些青年的生存状态和思想状况,以及他们对团组织和活动的认同感和需求度,并根据调查情况,在团建创新思维和工作方式上提出针对性建议,在比较全面获得区内“两新”组织青年第一手需求资料的同时,能在推进“两新”团建工作、更好地为“两新”青年服务等方面获得启发,并能给其他各区县团委乃至团市委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采取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及横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等形式为主,兼用深入访谈、实地考察等多种调研方法,并利用SpSS等相关统计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调查以卢湾区“两新”组织青年为总体样本,共组织召开了五次座谈会,发放问卷500份,回收293份。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我们对“两新”青年十几个方面的需求状况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工作指导与帮助、就业指导与培训、心理咨询、学习培训、社会交往、政治辅导与推荐、文化体育活动、日常生活帮助、经济援助、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具体需求。主要分析结果有:

第一,从总体上讲,“两新”组织青年有着相当大的政治需求愿望,只是由于体制、工作方式、方法的原因,才使得他们政治意识淡薄,缺乏政治敏感。怎样在传统体制外的青年中有效开展工作,改变“两新”青年目前的政治思想状况,亟待青年工作者的努力。

第二,“两新”组织青年最大的需求是在学习培训方面,学习培训又集中体现在专业知识的培训,这是青年们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一种内在需求。从调查情况来看,目前“两新”青年解决自己这种需求的方式,普遍趋向于自己独立解决,而比较少依靠其他传统途径。

第三,“两新”组织青年中对自己闲暇时间的满意度呈现中间高、两端低的线条状,表明对闲暇时间的满意度评价属于中性状态,非常满意的和非常不满意的都处于极少数,大多认为“还可以”。

第四,“两新”青年在日常生活中的需求较为均衡,除了获得家庭抚育方面的指导较低外(这可能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未成家有关),其它的需求都相差不大。

第五,“两新”组织组织青年心理需求方面选择人际沟通技能技巧的调查者占最大比重,而选择自闭疏导的仅占1.9%。这说明在社会物质、信息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人际沟通成了“两新”青年生活工作中的基本技能,也成了青年日常为之疑惑、迷惘、甚至烦恼的问题之一。

第六,在社会交往方面,“两新”青年的主要期望是通过交往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和增长阅历,同时他们也希望在此过程中结交朋友。而期望获取工作机会与帮助解决困难的所占比例却很低,希望共同娱乐消遣的也很少。

第七,“两新”青年在就业指导方面最希望得到的信息就是社会职业的发展趋势和各行业应具备的技能,这也是再就业过程中最需要了解的信息。

第八,“两新”组织本身开展的集体活动并不是很多,经常举行集体活动的比例只占14.9%。将近一半的“两新”组织只是有时举办,还有很多“两新”组织的集体活动是根本没有或很少。

第九,“两新”青年最希望的文娱活动是郊游,其次是健身和参观活动。其实这也是现在青年人的时尚选择,应该说郊游、健身、参观已经成为21世纪最流行的休闲娱乐方式,引领时尚潮流的“两新”组织青年肯定会突出自己这方面的需求。

第十,“两新”青年中还有较大比例(60.3%)没有参加任何青年组织,而其中绝大部分是想参加而没有机会参加。如果想参加而未能参加的“两新”青年再加上已经参加了青年组织且很积极的“两新”青年,这个比例高达70.9%。这说明青年组织在“两新”青年中的需求度还是相当高的。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通过以上调研分析,我们认为,服务“两新”青年的各项工作,应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团的十五大、市十二次团代会精神和要求,强化“青年为本、以德为先、服务为重、发展为主题”的“四为”工作理念,深化共青团凝聚力工作,大胆探索,努力创新,不断增强共青团在“两新”青年中的号召力及在“两新”组织中的凝聚力,有效整合各类服务资源,系统展开、整体推进。

(一)强化认同、倡导民主,满足“两新”青年思想政治需求

一是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创新思想政治的教育方式;二是整合各方资源,满足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三是拓展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项目。

(二)与时俱进、注重实效,满足“两新”青年学习培训需求

一是加强与“两新”组织的联系,了解“两新”青年的学习需求,进而帮助制定继续学习的培训方案、计划;二是鼓励青年利用市场提供的各类学习机会;三是广泛依靠社会和“两新”组织青年群体自身的力量,力求做到对“两新”组织青年学习需求的全程跟踪和系统服务。

(三)立足实际、长抓不懈,满足“两新”青年日常及心理需求

依托社区街道、媒体、网络等各方面的社会资源,强化“团员服务点”和“五里阳光网”等现有载体的功能,提供中介性服务,在此基础上开辟新领地,进一步做好服务“两新”青年的工作。

(四)提供平台、扩大交流,满足青年互动成长的需求

一是社会交往,活动先行,进一步强化“青年沙龙”的组织功能,进一步提升活动的层次和质量;二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施途径多样化;三是将社会交往与青年组织相结合。

(五)加强“两新”青年就业辅导,积极开展个人咨询

可以考虑设立专门的青年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为“两新”青年提供社会职业发展趋势和各行业应具备的基本技能等方面的咨询,并给予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六)大力开展集体活动,注重活动内容创新

一是以实际行动改变目前绝大部分“两新”组织缺乏集体活动的现状;二是开展集体活动时注重创新,举办一些新颖、符合时代特征的活动。

(七)不断拓展青年组织,着力完善工作机制

一是大力发展青年组织,不断吸收新会员;二是让青年人成为青年组织的主角,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三是按照“两新”青年的具体需求开展青年组织活动;四是满足不同群体对青年组织的特别需求;五是有效增强现有青年组织的凝聚力。

2.“两新”组织的概念 篇二

一、基本情况和具体做法

近几年来, 祁阳县“两新”组织组织发展迅速, 现有非公企业1567家, 建立了203个“两新”组织党组织, 其中158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已经全部单独建立党组织。全县非公企业党组织应建率100%。

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县委和县委组织部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上大胆创新, 切实更有效地开展工作:

1.“分片覆盖、重点突破”, 创新组建方式。县委组织部从三个方面入手, 重点抓好规模以下“两新”组织的党组织组建工作。一是分片覆盖。从2008年起, 在各个村、社区都建立了“两新”组织联合党支部, 对党员人数不足三人暂时不具备单建党组织的“两新”组织, 按照地域相邻、自愿联合的原则, 统一纳入到联合支部管理。二是重点突破。加大对“两新”组织的排查力度, 以“先行组建、逐步提高、突破难点、分类指导”的工作思路, 指导“两新”组织党组织的组建工作, 建立了全市首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联合党支部。三是加强渗透。利用属地商会、行业协会联系企业家的渠道, 定期召开党建座谈会和业主联谊会, 通过开展“一对一”帮建的形式, 尽力调动企业主支持参与党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例如, 黎海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就是通过街道业主联谊会的大力协调后得以顺利组建。

2.“灵活务实、推陈出新”, 创新管理模式”。

党组织管理模式要推陈出新。做到党的工作和生产经营两不误。各基层党组织从“两新”组织的实际出发, 坚持有利于生产经营的原则, 采取开短会、个别谈心以及知识竞赛、参观学习、演讲比赛、参加公益活动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活动。党员管理方法要灵活务实。要按照“业余、小型、分散”的原则, 积极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党员管理的办法。在党员教育方面实行分类施教, 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业主党员, 教育和引导他们带头合法经营, 热心公益事业, 处理好劳资关系;对于管理层党员, 要求他们加强同业主的联系和沟通, 积极反映民意, 并注意在保证监督方面发挥作用;对一般员工党员, 则教育他们通过做好本职工作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在各自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因企制宜、资源整合”, 创新活动载体。一方面, 根据企业实际, 帮助企业寻找合适的党建活动平台。2008年, 县委组织部制定了《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参考菜单》, 列出了五大类100项党建活动菜单, 便于企业参照开展活动。另一方面, 单靠企业一家的力量不足时, 县委组织部积极搭建资源共享的平台。例如, 借助国有企业与非公企业“统筹共建”活动。祁阳县有关企业按照“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原则, 与共建的国有企业建立了定期沟通联系制度、互帮互助制度、定期通报制度、通过在技术上、生产上、经营管理上等多方面合作,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在规模以上“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中虽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主要问题:主要表现为“三难”。

1.组织设置难。一方面私营业主党组织观念淡薄, 认为党组织可有可无。有的企业主还存在惧怕心理:一是怕党组织设立后, 会干预企业经营决策, 打乱企业正常经营秩序, 削弱他们的权力, 二是怕党组织活动过多, 影响企业经营成本, 增加企业负担。另一方面“两新”组织自身普遍存在“小、散、广”特点。两新组织党组织薄弱, 组建党组织困难。

2.地位保证难。由于非公有制企业的权力结构主要是实行法人治理结构, 在这个权力结构中没有党组织的法定地位。党组织在部分业主眼中可有可无, 因此, 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取决于业主的态度, 地位难以保证。

3.活动开展难。与传统领域的机关、国企相比,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两新”组织的内部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 党组织在新社会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已经从“核心地位”向“边缘化地位”转化, 其性质决定了不可能用充裕的时间安排开展党建活动。同时, “两新”组织从业人员是典型的社会人, 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工作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很大, 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角度出发, 其关注度主要在业务技能学习及生产任务上, 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投入到基层党组织的活动。

三、进一步创新“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对策

(一) 突出重点, 强化措施, 不断推进“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的巩固工作

1. 做好“两新”组织党组织的巩固工作。

对新组建的“两新”组织, 必须制定有效措施, 确保“出现一个、组建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 真正消除党建工作空白点。

2. 要突破工作“瓶颈”, 采取得力措施促党建。

目前“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主要困难是党员数量偏少。解决这个问题可采用三种方式:一是通过多种渠道, 摸清党员底数, 继续开展“组织找党员, 党员找组织”活动, 动员“两新”组织中流动党员主动亮明身份, 及时结转组织关系, 为组建党组织创造条件。二是做好“两新”组织发展党员工作, 把发展党员工作重点适当向“两新”组织倾斜。三是积极向“两新”组织推荐、输送党员, 通过举办党员就业推介会等方式, 把党员优先推荐到“两新”组织就业。

(二) 创新载体, 探索方法, 充分发挥“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职能,

1. 要找准出发点, 紧密服务于科学发展。

要紧密围绕“两新”组织的生产经营发展来开展党建工作, 使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影响力转化为“两新”的核心竞争力, 使党建工作始终与“两新”组织生产经营发展同向、同步。

2. 要找准切入点, 紧密服务于文化建设。

一是各级基层党组织要把文化建设作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切入点, 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二是各级党组织作为先进文化的主要实践者和传播者, 要定期组织开展党员职工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体娱乐活动。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导向、凝聚、约束、激励作用, 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促进本行业、本单位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三) 注重长效, 立足长远, 建立健全和落实好各项制度

1. 要在公司章程中明确保证“两新”组织党组织开展工作的要求。

要把《公司法》关于“两新”组织保证党组织开展活动的要求, 体现到公司章程中去, 在公司章程中明确提出从人员、时间和经费上保证“两新”组织党组织开展工作的总体要求, 为“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在“两新”组织工作提供现实和具体的工作依据。

2. 要建立符合实际而管用的党组织工作制度。

结合“两新”组织的实际, 与时俱进地创新, 建立健全必须、实用、有效的党组织工作制度。通过落实各项制度, 真正发挥党组织、党员的作用, 凝聚职工群众, 调动好各方面的积极性, 凝心聚力, 谋求“两新”组织和党组织实现双赢。

(四) 拓宽视野, 把握关键, 培养造就“两新”组织党的工作队伍

1. 抓好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

要设置标准和条件, 用民主的办法, 通过一定的程序, 配优配强“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为了使“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能够带领一班人为“两新”组织的生产经营服务, 选拔的“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原则上要兼任决策层或经营层的职务。要关心爱护“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 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2. 抓好党员队伍建设。

应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党员工作纳入发展党员工作整体规划, 尤其要围绕“最先进的群众在党内、最优秀的人才是党员”的目标, 积极鼓励、引导、培养“两新”组织生产经营管理一线和重点岗位、关键岗位的优秀骨干加入党组织;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培养, 严把政治素质关, 坚持标准, 保证质量, 成熟一个, 发展一个, 不断巩固党组织在“两新”组织中的影响力。

摘要:面对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迅速发展的新形势, 如何做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祁阳县创造性地开展“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 取得较好的成绩。本文就祁阳县“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基本情况、具体做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和应对之策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3.“两新”组织的概念 篇三

一、“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概念的由来

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各种新建立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日益增多,需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在党内首先运用了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名称。

此后,上海等地在开展党建工作的过程中,逐渐把改革开放以来新建立的经济组织简称为“新经济组织”,把新建立的社会组织简称为“新社会组织”,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两新”组织及其党建的党建名称。

2008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不断涌现,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课题越来越多,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来研究解决。

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在探索中发展

随着“两新”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两新”领域党建工作,大体经历了探索起步、快速发展、整体推进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探索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后期)

198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提出,在从事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的人员中,要根据需要,逐步建立党、团组织。198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乡零售商业、服务业的指示》提出,逐步建立和健全基层商业、服务业中的党、团组织,发挥他们的监督作用。以此为开端,全国各地探索在有条件的“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的组织。至1998年底,上海私营企业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及党小组达到了776个。

但从整体来看,这一阶段“两新”组织建立党组织的比例普遍较低,党建工作空白点多,有些“两新”组织虽然建立了党组织,活动也不够正常。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一是对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开始重视。但在具体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开展工作等方面,还存在较多不同意见,很多企业主以及职工群众对在“两新”组织建立党组织不理解、不支持。二是加强了在“两新”组织中“建党”的工作,“两新”组织党组织建立的数量明显增多。不过,在“两新”组织内建立工青妇组织、派遣党建工作联络员等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的工作,还没有广泛开展。三是对“两新”组织党组织的管理还相对分散。受行政的条块分割限制,各有关部门在开展工作时多数是各自为战,缺乏有力的协调和指导。

第二阶段,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党的十六大召开前)

党的十五大召开以后,党中央从各地“两新”组织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和党建工作碰到的问题出发,大力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

1998年,中组部下发了《关于在社会团体中建立党组织有关问题的通知》,强调社会团体其常设办事机构专职人员中凡是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应建立党的基层组织。2001年9月,中组部印发了《关于在个体和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加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作了系统的规定。

在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各地加大了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力度。1999年,上海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股份合作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关于加强私营企业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试行)》、《关于在社会团体中切实加强党的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等一系列文件,成立了市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协调指导小组、市社团党建工作指导小组,扎实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1999年12月,上海召开了首次全市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会议。2000年5月,召开了社团党建和社团管理工作会议,积极推进上海“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在市委的高度重视和各级党组织共同努力下,上海“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取得了快速发展。全市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纵横交错的网络化运作机制,使“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初步呈现出有力、有序、有效的局面,“消除党的组织建设空白点、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党的工作有效性”的工作有了较大进展。各级党组织还积极探索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的路子和发挥作用的途径,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

这一阶段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注重加强条块协作。上海在市委组织部的牵头下,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群众组织、行业协会及部分区县参加,建立市、区协调指导机构,条块协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支持和配合抓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二是“建党”和“党建”有机结合。各级党组织注意正确处理“建党”和“党建”的关系,坚持从“两新”组织的实际情况出发,一方面加大了组织建设的力度,另一方面又防止单纯地以“建党”替代“党建”,努力探索党的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新载体,活跃党的活动,形成了组织建设和党的活动共同推进的格局。三是党的工作有效性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两新”组织的党组织成立后,由于缺乏必要的资源支撑,如活动场所、活动资金和活动时间等,部分党组织面临着活动开展难等问题。

第三阶段,整体推进阶段(党的十六大召开至今)

1、在党建理论和法规建设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党的十六大首先进一步强调了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其次,在修改后的《党章》中首次明确了非公企业党组织的职责。指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2005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新《公司法》,将企业党建工作列为企业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建立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意见》等四个落实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的规范性文件。一系列文件和法规的颁发,有力促进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开展。

2、在实践中不断探索。2002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对上海“支部建在楼上、党建落到实处”的做法作出批示:对新经济组织党建“要在实践中进行探索,总结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再用来指导新的实践”。上海按照党中央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两新”组织党建的方法途径,扎实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

一是加强机构体系建设。从2003年起,上海先后成立了市社会工作党委、市社会服务局,在全市初步形成“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和政府管理服务上的整体合力。19个区(县)从各自实际出发,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形成了上下对应、工作互动、各方联动的工作网络。

二是制定工作规划,切实抓好“双达标”工作。党中央要求从2002年起,用五年时间“力争使全国绝大多数从业人员在50名以上的企业有党员、100名以上的企业有党组织(简称“双达标”),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企业都能建立党组织”。上海市委组织部在制定基层党建行动计划中,根据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两新”组织快速发展的态势,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做出了长远规划。提出用三年时间实现“双达标”任务,并根据上海民营科技和现代服务业企业多的实际,提出了要在30人以上的上海高科技企业中有党员,20人以上的新社会组织中有党员的要求,并于2005年10月基本完成了“双达标”任务。

三是以开展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的组织覆盖工作为抓手,推进上海“两新”组织党的组织覆盖率。2006年9月,上海根据中组部关于加强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的组织覆盖工作的工作要求,下发了《关于加强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的组织覆盖工作的意见》,要求在2007年10月底前在规模以上非公企业中建立党的组织,实现党的组织覆盖。至2008年底,全市共有“两新”组织党组织12587个,在“两新”组织中工作的党员20.5万名;50人以上新经济组织的10445家,有党员的10275家,达标率98.3%;100人以上的4519家,建党组织的4406家,占97.5%;新社会组织20人以上的1143家,有党员的1132家,占99%;50人以上的417家,建党组织的412家,占98.8%。

四是以创评“五好党组织”和开展“三优评选”活动为重点,推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上海从2005年起每两年在“两新”组织中开展创评“五好党组织”活动(五好党组织即: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从2006年起又在全市“两新”组织中开展了“三优”评选活动(三优即: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建工作者、优秀党建之友)活动。各区县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积极开展“三优”评选表彰活动。

3、在探索中得到提升。一是加强调研和理论总结,扎实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针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中碰到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集中调研,形成调研成果,丰富“两新”组织党建理论。会同兄弟省市有关专家和“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一起研究探讨“两新”领域党建的共性问题,破解“两新”领域党建难题。

二是摸清上海“两新”组织基本情况,把握“两新”组织发展规律。至2008年底,上海共有各类“两新”组织72万家。2007年上海非公经济占上海GDP的总量的45.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05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8.5%。民营科技企业2万多家,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的66.7%,认定的高新技术转化项目占到了70.1%。在“两新”组织中就业人数近620万,占全市就业人数的65%。针对上海“两新”组织门类广、发展快、变化大、工作节奏快、人员流动多等特点,探索形成了“小型、业余、多样、有效”和网上党建活动等“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模式。

三是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夯实“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基础。在思想理念上,树立了“两新”组织党建干部也是专业人才的理念,认真抓好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和探索建立一支党建工作志愿者队伍。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研修班等,提高党支部书记的素质。通过社会化招聘、契约化管理、专业化培训、职业化运作,组建了一支对党忠诚、业务能力强、工作干劲大的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针对“两新”组织面广、量大的特点,建立了一支上万人的由在职干部、社区离退休党员老同志组成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志愿者队伍。根据党管人才的原则,通过建立人才储备机制,建立“两新”组织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统战对象和后备干部的人才库,市、区(县)、街道(镇)的“百、千、万”三级人才库建设。

四是结合上海实际,努力形成具有上海特色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根据上海市委提出的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建设“四个中心”的要求,以深化楼宇党建工作为重点,加强工业园区和创意园区、专业市场、现代服务业、民营高科技等区域性党建工作。目前,全市97%以上的楼宇建立了楼宇党组织。在270多个各类园区中,依托园区开发办、招商服务中心和物业管理公司等都相继成立了园区党组织。在全市45个专业市场中,以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方式建立党组织,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激发党员意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工作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等,团结凝聚职工群众,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发展。

五是加快信息化建设,创新“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为拓展“两新”组织信息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开发了具有上海特点的上海“两新”领域信息管理系统,即“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互动网。全面建成覆盖全市“两新”组织的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实现对“两新”组织数字化、网格化、动态化和人性化的服务管理,实现“两新”组织相关数据的汇总分析,提升党组织与党员的互动交流,丰富党组织与“两新”领域人才的沟通渠道,探索党员管理新途径,探索党组织传递声音的有效途径,探索党的基层活动新方法。上海“两新”党建互动网建设得到了中组部的高度肯定,被评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奖。

作者系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基层工作处副处长

4.两新组织党建 篇四

组织设置规范化。根据“两新”组织的不同特点,采取灵活的组建方式,使符合条件的都建立党组织。对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各方面条件具备的单独建立党组织;对党员人数不足3人的,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的原则,打破条块界限,联合建立党组织;对规模较小,党员人数较少,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将党员的组织关系挂靠在乡镇、村及社区的党组织;对规模较大,暂时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向其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在条件成熟时建立党的组织。

阵地建设标准化。凡是已建立党组织的“两新”组织,努力做到“十有”,即有规范的学习活动场所,有党组织标识,有党旗,有必要的办公设施,有必要的电教设备,有必要的学习资料,有党建工作制度,有党务公开栏,有“四簿两册一帐”,有党建基础资料。

党员发展优质化。按照 “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认真执行党员发展预审制、公示制、票决制、责任追究制,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并把发展党员的重点放在生产一线优秀员工、生产经营技术骨干、经

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上,确保了党员发展质量。

5.什么叫“两新”组织及其党组织? 篇五

什么叫“两新”组织及其党组织?

2004.9.19《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指出“加大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探索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方法和途径。”

此后,全国将“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简称为“两新”组织。

所谓“新经济组织”,主要包括在工商部门登记的非公有制经济控制的企业法人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涉及民营科技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以及其他类型的私营企业等;

所谓“新社会组织”,目前泛指包括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登记的社会团体、市场中介组织、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等。

在“两新”组织中建立的中国共产党基层党组织简称为“两新”党组织。名词概要

双强六好是指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双强:发展强、党建强;六好:生产经营好、企业文化好、劳动关系好、党组织班子好、党员队伍好、社会反映好。具体标准

发展强。有中长期发展战略,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自觉遵守市场经济秩序,企业形象和声誉好,市场竞争力强。

党建强。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好,党员队伍稳定、发挥作用突出,党建工作制度健全,活动场所设施设备完善,组织活动开展经常。

生产经营好。注重创新,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区产业发展规划,经济效益好,职工收入稳步提高,近年来无环保、质量、安全责任事故。

企业文化好。有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用企业文化塑造积极进取的工作理念,营造健康向上的企业氛围。

劳动关系好。重视和谐企业建设,职工合法权益得到保障,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经常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和各类文体活动,职工精神风貌良好。

党组织班子好。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监督企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团结凝聚职工群众,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组织书记政治素质好,组织协调能力强,党务工作经验丰富,在企业中有较高威信。

党员队伍好。党员员工是企业生产经营骨干,在本职岗位上成绩突出,积极参加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6.两新组织目录(参考) 篇六

1、有党组织网络图

2、按期按程序换届,资料齐全

3、群团组织网络图,工青妇组织设置完备,工青妇组织开展活动,有记载 基本队伍

1、支部班子成员花名册

2、发展党员工作年度计划

3、党员基本情况登记表(有基本信息、民主评议情况、奖惩情况等)

4、流动党员管理,有联系情况记录

4、制定政策措施,做好培养、用好、激励人才工作 基本活动 1、2011年创先争优活动计划(方案),对年度创先争优活动作出具体部署

2、开展创先争优承诺,每名党员作出共性承诺、岗位承诺和实事承诺,承诺情况进行公示

3、开展创先争优评诺,组织领导点评、党员互评、群众评议,评议情况进行公示(支部承诺、评诺,群众评议情况汇总表交组织办一份)

4、支部年度活动计划(每月活动不少于1次,有规范、完整的记录)

5、开展党员党性分析:制定工作方案,提出具体要求;开展党员党性分析,每名党员形成党性分析材料

6、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召开民主评议党员会议,按照个人汇报、党员互评、民主测评、组织评定的程序组织评议;党支部在每名党员的民主评议表上填写评议意见,评议结果(优秀或合格)向全体党员公布。

7、上1次党课,有记录

8、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制定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计划(参照镇的方案);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党内评先表彰(有表彰名单);

9、开展党员先锋岗创建活动:每名党员的岗位特点,明确每名党员的示范要求;党员亮明身份,实行挂牌上岗;对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情况进行评比(作记录或设计评比表)

10、开展党员结对帮扶职工活动:安排党员与周围的职工结成帮扶对子(可用表反映);明确每名党员结对帮扶职工的具体要求(可作为制度定下来);对党员帮扶职工的情况进行评比(作记录或设计评比表)

11、党组织班子成员与全体职工至少进行1次谈心谈话,有记录

12、有详细的党员和职工基本情况台账(花名册),全面了解掌握党员和职工情况;党组织帮助党员和职工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的记录

13、围绕提高党员、职工业务技能开展培训活动的记录

14、结合企业(单位)实际和阶段性工作任务开展主题活动,组织动员党员和职工为企业(单位)发展贡献力量,有方案或记录

15、开展理论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等活动的记录

16、开展文化建设活动: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群众性文体活动、富有特色的其他企业(单位)文化活动。有方案、记录 基本制度

1、制定企业(单位)党组织议事决策规则,明确议事范围、程序和相关制度;

2、制度落实好,党组织充分积极参与企业(单位)重大问题决策

3、、按期召开职工(代表)大会

4、、落实党务、厂务公开:有公开栏,明确公开事项,内容要及时更新

5、落实管理层与职工代表对话协商制度,定期组织管理层与职工代表对话协商,发挥职工民主管理作用(可以设计表格进行对话登记)

6、维护职工权益机制:党组织向职工公开承诺“有困难找组织,有问题找书记”(在支部、书记的岗位承诺中要有);引导职工通过党组织协调利益、表达诉求、调处矛盾、维护权益

7、有维稳工作制度,矛盾排查、矛盾化解、应急管理等机制健全

8、有对全体党员的考评细则 基本保障

1、明确承担党务工作的机构(办公室或***室)

2、专(兼)党务工作人员名单

3、有规范的党员职工活动中心(党员活动室),要有标识牌、有党旗、有会议桌椅、有电教设备、有学习资料等基本要求

3、党建工作经费纳入管理经费预算,按不低于职工工资总额的5‰提取

7.新社会组织概念辨析 篇七

社会组织是指在政府与企业之外, 向社会某个领域提供社会服务, 并具有公益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等特点的组织机构。应该说, “社会组织”这一概念是在党的十八大之后逐渐规范起来, 之前的一段时间, “社会组织”更多地被称之为“新社会组织”, 并与新经济组织合成“两新组织”。

在理论界, 人们从社会学、管理学等不同的视角, 对“组织”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按照比较公认的观点, “组织”一般是指为了达到某种共同目标, 将人们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团体。也可以认为, “组织”就是被正式组织起来的群体。在西方国家, “组织”基本上被分成三大类, 即党政类的政治行政机构、企业类的经济组织和社会团体类的民间组织。在我国, 一般把“组织”分为四类, 即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民间组织。从归属上来看, 新经济组织大致归属于企业类的经济组织, 新社会组织大致归属于社会团体类的民间组织 (或称广义上的社会团体) 。

应该说, 在经济学和社会学的领域中, “经济组织”、“非公有制企业”、“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等都是被广泛使用的术语。但“两新”组织则鲜被提及。在很大程度上, 它们是作为党建理论和实践中的新名词而使用的。

1994年9月, 在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中, 第一次提出“各种新建立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日益增多, 需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党的组织, 开展党的活动”, 新的经济组织和新的社会组织这两个特定概念开始出现。之后上海等地在开展党建工作的过程中, 逐渐把改革开放以来新建立的经济组织简称为“新经济组织”, 把新建立的社会组织简称为“新社会组织”,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两新”组织及其党建的提法。

“两新”组织的提法中, 新经济组织的提法出现得比较早。1994年4月上海市委组织部、团市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推优”, 进一步做好在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沪委组 (94) 字第11号], 使用了新经济组织这一术语;1995年3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在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 也使用了新经济组织的说法。相比较而言, 新社会组织的提法出现得相对晚一些。

1996年, 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的意见》仍然使用社会团体的提法, 而不是“新社会组织”的提法。1999年上海市委分别召开社区党建工作会议和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会议时, 也还是沿用社会团体的说法。1999年底2000年初, 上海市组织系统内部开始交替使用社会团体和新社会组织的术语, 市委组织部有关工作计划也出现了“两新”组织的提法。2000年上海市党建研究会论文评选中, 《浦东新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课题报告》获一等奖。此后, “两新”组织作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简称, 逐渐得到了推广使用。

2002年,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并没有“新经济组织”的概念, “新经济组织”领域的党建问题, 十六大报告是这样表述的:“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 企业党组织要贯彻党的方针政策, 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领导工会和共青团等群众组织, 团结凝聚职工群众, 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社会组织及其党建问题则是用“加大在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来表述的。十六大党章对“新经济组织”领域的党建问题的规范表述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 贯彻党的方针政策, 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 团结凝聚职工群众, 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但没有涉及社会组织党建 (十六大党章的关于“两新”组织的表述一种沿用到十八大党章, 没有发生变化) 。

2006年,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 正式使用了“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概念, 指出要“推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并7次使用了“社会组织”的概念。可见, 社会组织这一特定概念, 是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后才开始有所规范的。

2007年,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没有使用“新经济组织”的概念, “新经济组织”领域的党建在报告中也没有涉及, 但增加了社会组织领域的党建问题。报告是这样表述的:“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报告中还三次提到“社会组织”的概念。

2009年, 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 关于“两新”组织的表述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 并先后4次使用了“新社会组织”的概念, 强调要“抓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 加大在中介机构、协会、学会以及各类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力度。”

2012年,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两新”组织的规范表述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 并先后3次使用了“社会组织”的概念, 强调“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

从上述“两新”组织概念的由来中, 我们可以发现, 由于“两新”组织本身处在发展过程中, 因此它具有动态性和不确定性, 其内涵和外延在不断变化, 其边界也处在动态变化之中。十八大后, 随着社会各界对这两个概念认识的成熟, 现在其规范的表述应该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 “两新”组织的概念已经成为一个历史词汇。

二、为什么称之为“新社会组织”

需要说明的是, “新社会组织”组织的“新”既体现在时间上, 又表现在形式上。

在时间上, 新社会组织主要指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新涌现出来的相对于政党、政府等传统组织形态之外的各类民间性的社会组织, 包括中介组织、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各类群众团队等社会组织。除了包含根据法规合法允许登记注册的各类民间组织以外, 还包含目前按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还不能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民间自发性的非政府组织和准民间组织。这对于党和国家加强对民间组织的研究、指导和管理, 具有重要意义, 新社会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部分中介组织以及社区活动团队。

在形式上, “新”社会组织与以往“老”的社会组织在产权归属、组织目标、内部结构、组织管理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独立性、自主性更强。新社会组织是与传统的纳入我国政治体制结构内的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社科联、工商联、文联、侨联等八大群众团体相对而言的社会组织, 它是指八大群众团体外, 为了追求和实现一定的社会性宗旨或目标, 在法律规定或许可的范围内, 以公民或团体身份自愿结成的并按其章程开展活动的、不从事经营或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民间性组织, 主要包括社团、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及主要活跃在社区的、松散的群众自发性活动群体等。

三、社会组织概念的广泛应用

2006年10月,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重大决议》中, 第一次全面、系统而完整阐述了社会组织的相关思想, 明确提出要健全社会组织, 增强服务社会功能。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 完善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的政策。后来, “社会组织”的概念在十七大、十八大报告中再一次被系统确认。目前, 这一概念已经逐渐取代其他一些相关概念, 并在我国的有关政策及理论研究层面得到广泛应用。

8.“两新”组织的概念 篇八

关键词:“两新”;组织;职责;关系

所谓“两新”就是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两新”组织不断壮大,在发展经济、扩大就业、稳定基础、满足群众需求、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当前,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形势下,进一步发挥党组织在“两新”组织中的作用,关键在于加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 “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要立足本职,率先垂范,做学习宣传党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和本组织决议的组织者,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推动者,凝聚服务党员和职工群众、维护企业和谐稳定的践行者,推进基层党建创新、增强生机活力的引领者。

一、当好“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意识

1、与时俱进,紧跟形势,学习先进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质。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我们的党也在不断地适应新形势,提出先进的理论和见解,因而,任何一个人尤其一个党组织书记,更要紧跟形势,努力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思想上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

2、深入党员群众中去,与党员群众交朋友,提高把党员和职工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促进党建工作顺利开展,强化自身的业务素质,努力提高生产技术、管理、经济等专业知识,在业务上当好先进,成为企业的业务骨干,保持政治上和业务工作上的先进性,从而提高政治影响力。

3、团结、教育、引导“两新”组织中党员、职工群众,促进“两新”组织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明确职责、服务群众、提高工作实效。党组织书记要不断增强做好党建工作的责任感,认真履行好其职责,切实为“两新”组织服务,为党员和职工群众服务,多关心他们的生活,为他们排忧解难,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二、“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既是企业的员工,要履行员工应有的职责和义务;又是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肩负着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当好“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一定要正确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1、正确处理好党组织与企业及出资人的关系。作为企业党组织负责人,“两新”组织书记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参与企业管理,实现党组织发挥作用与企业管理良性互动。要善于与出资人沟通,注意做好出资人的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及时了解党的政策和要求,认识到党组织的活动对企业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从而使他们从思想上、感情上消除建立党组织怕影响生产、怕监督、怕约束的心理,更好地调动他们支持党建工作的热情,促使他们为“两新”组织党组织开展工作和活动提供条件,提高党组织在“两新”组织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正确处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关系。这种关系实际上是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显然,经济决定政治,政治为经济服务。企业主是以追求效益为第一要务。党建工作往往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易造成务虚的误解。“两新组织”党组织要扭转这个误解,首先处理好务虚与务实的关系。因此,“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必须明确把握这种关系,必须把党建工作的定位在促进企业发展上来,坚持围绕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健康发展开展工作,努力寻找企业生产经营和党建工作的结合点,决不能脱离企业生产经营就党建抓党建,形成企业生产和党建工作“两张皮”,更不能为单纯搞党的活动而打乱企业的生产经营秩序。必须要围绕“我为企业、企业为我”开展各种劳动竟赛,努力为企业增益创收作贡献,激发员工热爱企业、服务企业的热情。 对企业党员、员工有困难、劳资双方矛盾,“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要及时介入协调帮助解决,让党组织成为沟通企业主和员工的桥梁。要保证形式服务于内容,要通过组织企业党员、员工学习培训政治理论、业务技能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出一批政治上追求进步、技术过得硬的企业党员骨干。要想办法让企业主看到开展党建工作给企业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变化,让他们认识到“两新组织”开展党建工作,是能提高生产力,而且是很重要的生产力。

3、正确处理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在非公企业中,要将来自五湖四海的具有不同背景、不同利益追求、个性差异的人凝聚起来,形成思想统一、行动统一、目标统一的卓越团队,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浑厚的企业文化作支撑,需要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保证。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在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保证企业发展目标实现上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作为党组织书记,通过做好党建工作,善于发挥党组织自身的政治优势,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以执政党的先进文化来引领企业培育优秀企业文化,使企业形成朝气蓬勃的企业氛围,倡导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营造团结和谐的企业环境,维护诚实守信的企业形象,保证企业文化的社会主义方向,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氛围条件,最终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上一篇:呼吸内科学-第11章同步练习下一篇:优秀工地实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