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案例解析

2024-09-16

经济责任审计案例解析(精选8篇)

1.经济责任审计案例解析 篇一

经济责任审计精要与案例专题讲座

中天恒会计师事务所总经理

李三喜

中天恒达造价咨询公司总经理

当前,审计风暴席卷神州大地:企业老总陷入困局,违规事件纷纷曝光,巨额黑洞触目惊心。审计署经济责任审计揭露国电公司原领导班子决策失误造成78.4亿元重大损失,45亿元的国有资产流失,以及涉嫌个人经济犯罪12起,涉案金额10亿元;华中电力集团原总经理受审,牵涉国电高层30多人;中国工商银行涉案金额69亿,处理相关责任人368名……。

审计署对中石化等九大集团公司的审计风暴还未刮起,中石油、中国移动通讯等十一大集团公司的经济责任审计已经拉开序幕。国资委对其所管辖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也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中共中央颁布的惩治和预防腐败实施纲要要求突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并强调依法实行审计公告制度。这无疑会使审计风暴刮的更加迅猛。经济责任审计已成制度,审计风暴已成必然,更多企业和高层管理者将全面接受考验„„。

审计署、国资委已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大案实践证实,很多高层管理者因为对经济责任及审计知识缺乏而犯极为粗浅的经济错误,导致犯罪或葬送自己的政治前途。如何规避管理者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如何加强管理者的自我保护、防止不必要风险的发生?

作为原隶属审计署的中天恒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审计署的委托参与了国家电力公司、中石化集团公司等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接受国资委的委托独立承担了对中国化学工程总公司等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了解审计署、国资委经济责任审

2.经济责任审计案例解析 篇二

一、进行大型国企经济责任审计全面性把握的重要性

经济责任审计强调对“人”的审计, 而不是传统审计中仅仅对“事“的审计, 国企领导人员作为被审计的对象, 是我国责任制、人员负责制的一种体现, 与此同时, 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也是对领导人员进行考察和奖惩的一个重要标准, 因此, 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 必须重点把握其审计的全面性, 进行客观、综合、全面的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是对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的界定, 必须全面地把握领导人员的工作, 这种综合性的要求是其他审计方式所不可比拟的。

二、对大型国企经济责任审计的全面性把握

( 一) 以法律法规为基础, 对经济责任审计全面性进行了解

《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 ( 以下简称 《规定》) 明确了进行大型国企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内容, 在对其进行全面性把握时, 必须首先从我国的法律法规入手, 遵循法规的规定。

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可以看出, 经济责任审计的全面性需要从时间范围、内容、审计对象等方面进行把握, 从时间范围上看, 审计时间包括领导干部的阶段性任期或任期的全部期间;内容方面包括企业经营发展的状态、财务收支的情况等;从审计对象来看, 不仅仅包括领导责任人员, 还包括相关的监督机构等干部。

由此可见, 对大型国企经济责任审计, 需要关注不同的方面, 以现有法律、法规为基础, 对其进行更深的了解, 才能更好地把握其全面性的要求。

( 二) 明确全面性审计的范围

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 需要明确进行全面性审计的范围, 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审计, 否则, 只会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应当限定在领导人员的经营管理职责内, 领导人员的经济管理职责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入手:第一, 其管理的范围应当在其可控制的下属企业内;第二, 其管理的深度应当是包括其可以直接、间接管理的不同层级的企业;第三, 其经济管理职责包括其个人的主要职务、兼职内容等方面。对于其难以进行管理的下属企业, 不应当作为审计的范围, 更不应当作为考核该领导人员的标准。

( 三) 全面把握企业, 整体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全面把握企业, 首先要了解大型国企的发展战略规划及企业发展目标, 企业的长期、中期、短期发展规划都需要全面了解, 发展规划是进行审计的基础, 也是全面了解企业的前提。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规划, 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利润负债等方面, 从大的方面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再从领导人员自身的行为对其进行审计评价。

在对领导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 需要针对不同的问题, 进行不同的评价。如对于同一家大型国企来说, 不同的项目所面临的风险、涉及的资金、相关的企业都不同, 在对负责的领导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 必须结合不同项目的不同特点来进行, 实现对其整体、全面的审计。

( 四) 结合市场大环境进行审计

在全面把握大型国企自身的特点的基础上, 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还需要结合我国市场的大环境来进行, 对于政策宽松的时期, 需要谨慎审计, 防止出现错漏、利用政策优势进行不正当的行为;对于政策严格的时期, 需要认真审计, 确保领导人员做的决策、制定的规划等符合我国政策要求。

在结合市场大环境时, 需要把握两个方面, 一个是同行业的同类企业, 结合同类企业的发展情况、发展形势等内容, 尤其是上市公司的情况;二是与自身不同年份之间进行比较, 跟踪了解不同年份在市场大环境中企业的表现, 并最终得出审计报告。

三、小结

进行大型国企经济责任审计, 首先需要把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 在“十二五”规划中, 国家专门对经济责任审计进行了界定, 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遵守法律法规。其次, 需要了解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 在明确其范围的基础下, 对企业进行详细的了解, 对审计对象进行详细全面地审查, 以求得出更为客观的审计结果。最后, 经济责任审计离不开我国市场发展的大环境, 将企业放入到市场发展中, 进行综合性的比较, 才能确保其审计结果的全面性、综合性与客观性, 真正实现审计的目的。

摘要:大型国企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对其经济责任审计必须进行全面性地把握, 了解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本文从我国大型国企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出发, 分析了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 并就如何更全面地把握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全面性,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周俊芳.浅谈大型国企经济责任审计的全面性把握[J].新会计, 2013 (5) .

[2]朱海丁.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特点探讨[J].审计月刊, 2014 (2) .

3.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审计案例解析 篇三

案例一、外围交谈多观察,轻松发现超标车

某局在给审计组提供的车辆信息中未发现有超标车辆,但审计人员发现该单位大院里经常停放着一辆奥迪A6轿车,通过和单位门卫闲聊,得知这辆奥迪车确实是该局局长平时乘坐车辆。随即审计人员要求该单位提供该车辆行驶证,经审计发现奥迪A6轿车的所有人是该局的某下属企业,购买车辆后作为该局局长平时公务用车,车辆运行经费均在下属企业报销。

案例二、人员信息出破绽,违规列支运行费

审计人员在对某事业单位进行审计时发现,有一名叫孙某的人每月在该单位报销车辆燃油费、维护费约五千元左右,通过对该单位人员信息比对发现孙某并非本单位工作人员,经调查了解得知,孙某的实际身份为该事业单位上级某厅的司机,其每月将厅机关车辆的一部分费用在该事业单位报销。

案例三、平时对车多了解,损公肥私处理严

审计人员业余时间多一些了解车辆有关信息,这些知识在实际审计工作中也能派上用场。在对某县城建局审计时,审计人员发现有一张原始发票反映采购了5条德国产某知名品牌的汽车轮胎,金额共计11000元,规格为285/65 R17,事实上这种规格的轮胎只适用于某型越野车,而该局公务车辆为2辆小型轿车,不可能使用越野车轮胎。继续调查得知,这5条轮胎用于该局局长私家越野车上,随后,该局局长不仅全额退还购买轮胎资金,在审计期间即被免职。

案例四、相关资料勤比对,发现问题不费力

要做好公务用车购置费及运行费的审计,不仅是对财务资料的审计,还需要对其他相关资料多关注,相互间进行联系从而发现问题。在对某单位审计时,通过对车辆信息表和该单位后勤中心提供的派车记录相比对,审计人员发现派车记录中有两辆车的车牌号码不在所提供的车辆信息表内,后经询问得知这两辆车属该单位下属单位车辆,长期被上级单位占用。

案例五、严谨认真勤计算,违纪人员职被免

在对某县水利局审计时发现,该局有公务车辆1辆,油箱容量为53升,全年车辆燃油费支出32万余元,审计人员按97#汽油每升7.9元计算,该车全年消耗燃油40506升,平均每天消耗燃油110.9升(包括节假日),这很明显不符合常理,审计期间该局局长被免职并移送纪检部门进一步调查处理。

案例六、原始凭证是基础,通过发票查问题

机关公务车辆维修实行定点管理是为了规范车辆维修采购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审计人员在对车辆维护费进行审计时,一定要仔细审查原始发票。一次审计中审计人员通过对车辆维修发票进行审查,发现多家单位维修车辆是在未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的汽车维修厂,未严格执行机关公务车辆维修实行定点管理相关办法。

随着2014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下发《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的出台,标志着公车改革正式启动,各地公车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大,通过审计可以督促相关部门更加合理有效配置公务用车资源,创新公务交通分类提供方式,保障公务出行,降低行政成本,积极推进廉洁型机关和节约型社会建设。

4.经济责任审计企业的审计管理 篇四

讲 座

湖南省审计厅

凌生春 介绍

讨论目的:准确把握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位,了解经济责任审计的操作程序和方法,掌握审计评价的有关内容。

内容提要

1、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2、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位 3、审计目标

4、重点、内容、方法 5、审计程序 6、审计文书 7、审计评价

一、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1、定位不准确

2、审计目标有待于进一步明确

3、内容较单一:有不少地方经济责任审计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没有什么区别。

4、运作欠规范:表现为1)计划与委托混为一谈。有的没有审计委托书,只有年初的审计计划。2)审计内容单一。3)审计文书不规范。有的地方审计报告(原审计意见书)和审计结果报告雷同,只是改变了标题。4)审计评价不规范。有的只讲成绩,不讲问题或者相反。有的以写实的名义回避必须评价的问题。有的只评价局部情况,而对整体情况不作评价等。

5审计质量还有待于提高。就事论事的多,从宏观上、全局上、机制上提出审计建议的不多,写出非常有分量的审计报告不多。

二、经济责任审计定位

(一)经济责任的概念:是指领导干部基于其特定的职务而应履行、承担的与经济相关的职责和义务。这一概念包含以下三层涵义:一是对概念的外延作了规定,它特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而不是泛指一般的经济责任。二是对概念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即是领导干部在经济工作中所履行、承担的职责和义务,而且是与领导干部特定的职务相联系。三是经济责任包括法定责任和约定责任。

法定责任是指国家法律规定的领导干部在经济工作中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约定责任是指法律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在实际经济工作中,领导干部应承担的约定的职责和义务。如完成约定的经济责任目标责任,完成约定的经济指标责任等。从内容分,包括经济决策责任、经济管理责任、经济与社会发展责任、执行经济政策责任、自我约束责任。

从分管工作的职责范围分,包括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经济决策责任:

1、经济决策是领导干部的主要责任之一。

2、经济决策的内容包括资金筹集的决策、资金使用的决策、出台的与资金运作有关的文件、制度、政策等。

3、审计内容包括决策依据的合法性、、决策内容的可行性、决策程序的民主性、决策实施的效益性。

经济管理责任

经济管理责任是领导干部在经济工作中所履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职责和义务。包括:

中长期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是否科学、合理、可行; 各项经济责任目标和管理措施、制度、办法是否组织到位;

经济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矛盾、问题是否建立了协调机制,对协调的效果是否进行监控; 是否建立了相应的控制措施来确保各项经济目标和工作计划的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责任

经济与社会发展责任是领导干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承担的决策、组织、协调的职责和义务。一是经济责任目标履行情况,包括上下级政府之间、各级政府与其直属部门、单位之间签定的经济责任目标是否可行以及完成情况;二是各项法定和约定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包括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可协调发展的生态环境指标等。审计人员应该关注的是领导干部是否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各项经济责任目标和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其效果。

执行政策的责任

执行政策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在执行国家经济政策、财经法纪中应承担的职责和义务。审计人员主要应该关注两个方面:一是领导干部对国家制定和颁发的经济发展方面的政策是否领会,执行到位?二是领导干部是否严格遵守国家财经方针、政策和财经纪律。

自我约束责任

自我约束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在遵守廉政规定和廉洁自律方面应承担的职责和义务。包括领导干部对其所在地区、部门、单位在遵守财经法纪和廉政规定中所采取的措施、制定的办法等;领导干部个人遵守财经法纪和廉政规定情况;领导干部家属、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遵守财经法纪和廉政规定情况。

直接责任

直接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对直接分管的经济工作或与自己分管工作有直接联系以及在决策中施加重要影响的事项所应承担的职责和义务。包括: 

1、直接分管;

2、直接审批或签批; 

3、直接授意、指令; 

4、施加重要影响;

5、与自己分管工作有直接联系。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

任审计暂行规定实施细则》对直接责任的规

定:

 直接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

 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人员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  失职、渎职的行为;

 其他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行为。间接责任:

间接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在经济工作中除承担直接责任之外的领导和管理责任。如: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在下述重大经济事项决策中,应根据其施加影响程度承担相应的责任:

企业重大投资的资金来源、决策程序、管理方式和投资收益情况,是否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对外担保、对外投资、大额采购与租赁等经济行为的决策程序、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对企业的影响情况;

涉及的证券、期货、外汇买卖等高风险投资决策的审批手续、决策程序、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对经营收益的影响;

企业改组改制、发行债券、兼并破产、股权转让、资产重组等行为的审批程序、操作方式以及对财务状况的影响,是否造成企业损失或国有资产流失等。

上述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是主要负责人直接拍板或不顾大多数的意志强行拍板的,即施加了主要影响,应承担直接责任;如果是集体决策,少数服从多数,作为主要负责人则承担领导和管理责任。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义

1、含义: 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关根据干部监督管理的需要,接受干部管理部门的委托,按照国家法律和有关规定,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应负经济责任的相关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并作出客观评价的一种监督、鉴证和评价的活动。简单地说,是对经济责任的承担者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监督、鉴证、评价活动。

2、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的区别: 1)、审计目的不同 2)、审计对象不同 3)、审计内容不同 4)、审计程序不同 5)、审计方法不完全一致 6)、审计文书不同 7)、审计时间不同

3、经济责任审计的职能 经济监督: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经济监督,即通过经济责任审计手段,监督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是否依法行政、依法执政。经济鉴证(公证):

经济鉴证就是要通过审计,对领导干部及其所在部门、单位摸清家底、核实政绩、查明问题、分清责任、规范行为,让离任者离得“清清白白”,让接任者接得“明明白白”。

经济评价:

经济评价就是要通过审计领导干部的经济决策、经济管理、经济社会发展、经济政策执行、自我约束等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决策能力、经济管理能力、执行政策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这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职能。

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四是高风险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要对领导干部个人业绩和廉政情况进行审计评价,若不能以充分的客观事实为基础,以审计工作底稿作支撑,只以被审计对象的述职报告作依据进行审计评价,审计人员将承担难以估量的审计风险。

五是审计时间的跨期性。经济责任审计是以领导干部的任职时间作为审计时间,审计时间跨度大,一般都有三到五年,初始阶段,审计跨度达十年以上。这给审计工作加大了难度,增加了审计风险

三、审计目标

总目标: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正确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政,依法行政,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让接任者接得明明白白,增强领导干部经济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具体目标:

摸清家底、核实政绩、揭露隐患、界定责任、规范管理

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路

一条主线

两个关注

三项测试

四项评价

1、一条主线

就是摸家底、揭隐患、促发展。摸家底是基础,揭隐患是核心,促发展是目标。

2、两个关注 就是要重点关注企业在资产整合和重组过程中,有无人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和逃废银行债务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3、三项测试

就是对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进行测试,全面评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四项评价

一是评价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要害在于损益的真实性;

二是评价企业重大经济决策包括对外投资、对外借款、大额采购、对外担保和重大股权变动等失误造成的危害,关键在于是否有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要害是决策失误对企业造成的重大损失;

三是评价企业资产质量状况,重点在于回报率、不良资产比率、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的结构等; 

四是评价企业法人代表执行国家有关法规和廉政规定的情况。

四、审计重点、内容、方法 

(一)审计重点:

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在经济工作中是否作为,作为的效果为立足点,以财政财务收支(资产、负债、损益)审计为基础,以重大经济事项和重大经济活动为及“三权一廉”为主线,以经济决策责任、经济管理责任、经济与社会发展责任、执行政策责任与自我约束责任为审计重点。具体而言:

1、经济责任目标(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发展责任); 

2、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实施、效果(决策责任);

3、财政财务收支(资产、负债、损益)真实、合法、效益情况(经济管理、执行财经政策责任);

4、遵守财经法纪和廉政规定情况(自我约束责任)。党政领导干部审计的主要内容

审计机关应围绕领导干部所负经济责任的相关事项,根据干部管理部门的具体要求和领导干部所在地区(部门、单位)的实际情况以及可投入的审计力量来确定审计重点。

一般以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为基础,关注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经济事项和重要国有资产营运管理情况。重点审计以下部门:政府财政部门;政府机关财务管理部门;被审计领导干部分管或联系的部门或单位;相关驻外机构;相关重点企业;其他相关重要部门。

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内容

侧重于任职期间的经济决策和宏观经济管理活动的审计。

1、贯彻执行国家重要经济政策情况,制定的有关经济政策有无与国家经济政策相矛盾或相抵触的情况。

2、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及实施效果(包括决策依据的合法性、决策内容的科学性、决策程序的民主性、决策实施的效益性)。

3、所在地区财政收支和所在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

4、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政府负债等经济指标的真实性及变化情况。

5、个人遵守财经法规和廉政规定情况。

(二)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内容

1、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

1)应收款项、存货和投资等各项准备及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是否充分合理,有无少提、漏提。2)收入和成本费用的确认和核算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的规定,利润计算是否准确,有无虚假盈亏、人为调节利润的问题。

3)债权和债务是否真实存在、记录完整、计价准确、有无高估债权或低估负债的情况。4)财务报表特别是合并会计报表是否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认真进行了填报,各项应披露事项是否进行了真实、全面的披露。

2、企业财务收支的合规性

 企业收入确认和核算是否完整准确,是否合规,有无公款私存,私设“ 小金库” 以及以个人帐户从事股票交易、违规对外拆借资金、对外资金担保和出借帐户等问题。

 企业成本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是否合规,有无多列、少列或不列成本费用等问题,企业工资总额来源、发放、结余是否合规,企业负责人收入是否合理。

 企业会计核算是否符合国家财务制度的规定,是否随意改变资产、负债、损益的确认标准和计量方法。

 会计帐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和有关资料是否相符,是否存在帐外资产、潜亏挂帐等问题。

3、企业资产质量变动情况

企业资产质量变动情况指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各项资产质量是否得到改善,是否存在严重损失、重大潜亏或资产流失等问题,国有资产是否安全、完整、保值增值,对企业未来发展潜力十分有重要影响等。

4、重大经济决策及实施效果

1)企业重大投资的资金来源、决策程序、管理方式和投资收益的核算情况,是否造成重大损失。

2)对外担保、投资、大额采购与租赁等经济行为的决策程序、风险控制及对企业的影响等情况。

3)涉及的证券、期货、外汇买卖等高风险投资决策的审批程序、风险控制、经营收益或损失情况。

4)改组改制、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兼并破产、股权转让、资产重组等行为的审批程序、操作方式和对企业财务收支的影响情况等,有无造成企业损失和国有资产流失情况。5)企业收益分配情况。

6)出台的与资金运作有关的文件、制度、政策等。

5、与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目标责任制有关的

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各项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包括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责任目标。2)各项经济指标,包括财务指标完成情况(如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指标等)。

6、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

1)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2)具体内容:授权控制、分工控制、财产安全控制、业务记录控制、业务流程控制、内部审计等。

3)关注:健全性测试(建立情况);  符合性测试(执行情况)。

7、廉政审计的主要内容:

要围绕领导干部所在单位或分管单位相关 项目及关联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进行。(1)方法:

召开座谈会、设立意见箱、公布联系电话、征求有关单位(个人)意见、进行民主测评等。

(2)内容:

1)查领导干部及其亲属是否长期借用单位公款未还或长期占用企业资产情况;

2)是否未经批准擅自出国考察,或以出国考察为名公费出国旅游。查企业发展规划、出国考察计划和目的、考察报告等。

3)任期个人所得情况。企业领导个人所得(含工资、福利、奖金、补贴等)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与职工均差是否合理,是否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下属单位是否领取报酬、有无其他不正当所得。

4、有无用公款装修私房情况;企业领导人是否用公款为自己购置商品房,分配给自己使用;有无不适当地超标准装修办公室、购置调换标准的小轿车等。

5、查领导干部有无利用职权收受和索取企业内部及企业以外

有关人员的礼金、回扣等贿赂问题。

6、查领导干部有无通过子女及亲属从事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经营活动牟取私利的问题。

7、查领导干部有无转移、挪用侵占企业资产为个人或小集体牟取私利的问题。

8、查与领导干部职务消费有关的支出(招待费、通讯费、交通费等)。

总之,应重点关注与领导干部职务消费有关的事项和个人收入情况。

(三)审计方法

审计成果共享法(对财政财务收支审计)

统计指标跟踪法(对统计指标的生成和统计口径进行跟踪)审计公告法(对廉政建设审计)座谈会法

查阅会议纪要法(对重大经济决策)其他常规审计方法

五、审计程序 审计委托

审计实施(由审计部门独立完成)审计结果运用 审计委托

1、委托与计划 

2、归口委托 审计实施

准备阶段的工作

1、明确目的和任务

2、搞好审前调查

3、配备审计人员(审计组实行组长领导下的主审负责制)

4、编制审计方案

5、下达审计通知 审前调查的内容

一、被审计领导干部 的基本情况:

1、被审计领导干部分管工作范围及相关资料。

2、被审计领导干部的工作联系点。

3、被审计领导干部兼职情况。

4、其他

同时,应当告知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写好任职期间的述职报告。

二、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1、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隶属关系、执行财务制度情况、重大会计政策选用及变动情况。

2、有关经济责任目标(包括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3、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及实施情况。

4、被审计单位的组织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

5、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情况(提供财务报表资料等)

6、以前年度接受审计和其他检查情况。

7、企业关联方及关联交易情况。

8、其他情况。

审前应当收集与审计项目有关的资料

1、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2、银行帐户、会计报表及其其他有关资料;

3、重要会议记录和有关文件;

4、审计档案资料;

5、电子数据、数据结构文档;

6、其他需要收集的资料。审计工作方案

1、审计工作目标

2、审计范围(时间、单位)

3、审计对象

4、审计内容与重点

5、审计组织与分工

6、工作要求

审计工作方案具有指导性。重要项目的审计工作方案应经审计机关业务会议或联席会议审定。审计实施方案

1、编制的依据

2、被审计单位名称和基本情况

3、审计目标

4、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和审计风险评估

5、审计范围、内容、重点及对审计目标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的审计步骤和方法

6、预定的工作起止时间

7、审计组组长、成员及分工

8、编制的日期

9、其他相关内容 审计实施阶段的工作

1、开好进点会

2、进行审计公告

3、审计取证(内部控制证据、书面和实物证据)

4、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5、签证

6、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报告阶段的工作

1、汇总审计资料

2、编制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

3、征求意见

4、审计组对审计报告进行修改

5、审定审计报告

6、出具对外审计文书(审计报告、审计决定、审计结果报告及其他有关文书)

7、审计归档

审计组所在部门应对下列事项进行复

核,提出书面复核意见:

1、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目标是否实现;

2、事实是否清楚;

3、审计证据是否充分;

4、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是否正确;

5、评价、定性、处理处罚是否恰当;

6、其他需要复核的事项。审计组组长的责任

审计组组长对其提出的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对审计工作底稿记录的重大问题不予反映或不如实反映的,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严重失实的承担责任。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对代拟的审计报告、审计结果报告、审计决定书、审计移送处理书的恰当性负责;对审计组提出的审计报告中记录的重大问题隐瞒不报或不如实反映的,其代拟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审计移送处理书反映的事实严重失实的承担责任。审计结果运用

一、运用的主体:党委、政府、干部监督管理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审计部门

二、审计部门如何运用审计结果

1、及时向有关部门部门报送审计结果

2、对审计中需要处理处罚的事项,依法进行处理处罚

3、对已经审计过的资料,建立审计信息数据库,为后续审计服务。

4、对一段时期审计过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形成综合材料,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审计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问题

1、重点评价与必须评价的关系;对重点事项重点评价是可以的,但有些事项不管是否有问题都要评价,如个人廉洁的问题。

2、回避风险与必须承担风险的关系:不要因为有审计风险而对有关事项进行回避。

3、写实与审计中必须发表意见的关系

4、抓重点与文件规定的关系(就审计对象而言)。

5、重点审计内容与必须审计内容的关系

6、审计什么评什么与审出什么评什么的关系 

7、局部评价与整体评价的关系

8、查问题与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关系 审计中发现的共性问题: 经济决策方面的主要问题:一是脱离实际情况,盲目决策。有的建设项目不符合立项条件,无资金来源,擅自上马,采取违规举债、挪用国家专项资金以及乱集资摊派等方式筹措资金,加重了企业和人民群众负担。二是违背政策法规,非法决策。审计发现一些地方政府违反财经法规,变相制定招商引资等税费优惠政策,一些高校违背国家政策法规颁发收费文件,加重了学生及家长的负担。三是违反工作程序,擅自决策。有的项目在决策前未经过可行性论证,不履行法定程序,导致损失浪费。四是违反民主原则,独断决策 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方面的问题: 偷漏税费、挤占挪用专项资金、招待费严重超标、滥发钱物、以不合法合规票据列支、私设“小金库”、“三乱”等。

个人主要存在贪污挪用、权钱交易、行贿受贿、请客送礼、私费公报、公款私分等问题。

六、审计文书

1、审计委托书

2、审计方案

3、审计通知书

4、述职报告

5、审计公告

6、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日记

7、审计报告

8、审计结果报告 审计委托书

审计委托书的要素:

1、标题

2、发文委托机关全称

3、文号

4、受托审计机关全称

5、审计依据

6、委托审计内容

7、委托审计要求

8、委托单位公章

9、时间

10、主题词

述职报告的格式

述职报告 ***(审计机关全称)主要内容:

1、职责范围

2、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3、应负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的问题和原因

4、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 ****(被审计人签章)

年 月 日 经济责任审计公告

根据 ****和***号审计委托书,**决定派出审计组,自 年 月 日起对**单位***(被审计人姓名、职务)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的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

恳请社会各界知情人士给予支持配合、实事求是地、负责地提供和反映情况。

意见箱设在**** 联系电话:**** 审计组办公地点:**** ***经济责任审计组

年 月 日 审计日记

1、含义:它是审计人员以人为单位按时间顺序反映其每日实施审计全过程的书面记录。

2、要素:

1)审计项目名称 2)审计人员姓名 3)审计分工

4)实施审计的日期 5)审计工作具体内容 6)索引号 7)页次

3、审计日记的具体内容 1)审计事项的名称

2)实施审计的步骤和方法

3)审计查阅的资料名称和数量

4)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和查证结果 5)其他需要记录的情况

4、注意:

1)审计人员应当真实、完整地记录审计日记,不得遗漏、虚构、隐匿、毁弃。

2)审计人员同时承担多个审计事项,应在同一审计日记中依次记载;多名审计人员共同承担同一审计事项,应在各自的日记中分别记载。

3)对被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及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应在此基础上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工作底稿应当附有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对应多个审计工作底稿时,应当将审计证据附在与其关系最密切的审计工作底稿后面,并在其他审计工作底稿上予以注明。审计报告

一、含义:审计报告是审计部门实施审计后,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书。

二、基本要素:

1、标题,统一表述为“审计报告”。

2、编号,为“***年第*号”。

3、被审计单位名称。

4、审计项目名称。

5、内容

6、出具单位,即派出审计组的审计机关

7、签发日期

三、审计报告的内容(征求意见稿)

(一)基本情况

1、审计依据,即法律、法规等的具体规定。

2、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责任人的基本情况。包括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性质、管理体制、财政财务隶属关系、财政财务收支状况、被审计责任人分管工作职责范围。

3、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一般表述为被审计单位应对其提供的与审计相关的会计资料、其他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4、实施审计的基本情况,一般包括审计范围、审计方式、审计实施的起止时间。

审计范围应说明时间范围、涉及审计的单位范围等。

(二)、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及审计评价意见。

即根据不同的审计目标,以审计结果为基础,对被审计责任人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发表评价意见。

发表评价意见应运用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并考虑重要性水平、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审计发现问题的数额大小、性质、情节等因素。

审计机关只对所审计的事项发表评价意见,对未涉及、审计证据不充分、评价依据或标准不明确、超越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不发表审计意见。

(三)、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与责任界定

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进行定性和责任界定,并提出处理、处罚的意见以及法律、法规、规章依据。

(四)、审计建议。审计报告(对外文书)

(一)基本情况:

1、审计依据,即法律、法规等的具体规定。

2、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性质、管理体制、财政财务隶属关系、财政财务收支状况。

3、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一般表述为被审计单位应对其提供的与审计相关的会计资料、其他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4、实施审计的基本情况,一般包括审计范围、审计方式、审计实施的起止时间。

审计范围应说明时间范围、涉及审计的单位范围等。

(二)、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及审计评价意见

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情况,并根据不同的审计目标,以审计结果为基础,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发表评价意见。

(三)、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进行定性、处理,提出法律、法规、规章依据。

(四)必要时,可以向被审计单位(部门、地区)提出改进财政、财务收支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审计结果报告

1、基本情况与领导干部的职责范围

2、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包括主要工作业绩,存在的应负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的问题)

3、评价意见 第八个主题:

审计评价

1、审计评价原则

2、审计评价内容与指标

3、评价方法 评价的原则 

1、相关性原则 

2、重要性原则 

3、客观性原则 

4、全面性原则 

5、谨慎性原则

6、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并重的原则 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与指标

一、内部控制评价:

1、健全性(内部控制建立情况)。

2、有效性(符合性测试其执行情况)。

二、会计信息评价:

1、差错率(分别算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4项差错率。差错率=[调增额+调减额]/审计金额×100%)。

2、失真等级(差错率<5%=真实;差错率<=5%-10%为基本真实;差错率>10%为不真实。此外,还应根据失真的性质和产生的影响,对定量评价进行修正,作出客观评价。

三、资产质量评价:

1、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总资产×100%。平均总资产=[期初总资产+期末总资产]/2,下同。该指标用于评价企业资产营运效益)。

2、不良资产比例(=年末不良资产/年末总资产)。

3、经营亏损挂帐比率(=经营亏损挂帐/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4、总资产周转率(次)(=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评价企业全部资产经营质量和利用效率)。

四、重大决策评价:

1、投资回报率(全资公司投资回报率=被投资企业净资产增加[减少]额/投资本金;控股公司汇报率=按权益法计算的投资收益(亏损)/投资本金;其他项目汇报率=收到投资收益(亏损)/投资本金。要重点关注任期内新增投资回报。

2、对外担保、借款等损失率(=损失金额/担保或借款额)

五、遵纪守法评价:

1、违规行为金额(万元):分清企业领导人员应承担的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

2、损失浪费行为金额:分清企业领导人员应承担的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

3、个人经济问题(万元):指贪污、受贿、挪用、私分等经济犯罪问题。

六、获利能力评价:

1、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是评价企业资本经营效益的核心指标)。

2、销售(营业)利润率(=销售[营业]利润/销售[营业]收入,评价企业主营业务的获利能力)。

3、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国家所有者权益/期初国

家所有者权益。出现下列情况,不计算保值增值率:)

1)年初权益为负值,年末权益为正值,完成情况视同增值; 2)年初权益为正值,年末权益为负值,完成情况视同减值;

3)年初年末权益均为负值,年末权益大于年初权益的,完成情况视同增值; 4)年初年末权益均为负值,年末权益小于年初权益的,完成情况视同减值。

七、偿债能力评价:

1、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评价企业负债水平的综合指标。

2、已获利息倍数(=[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利息支出):评价企业偿债能力的强弱。

3、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评价企业偿还债

务利息的能力。

八、发展能力评价:

1、销售(营业)增长率:本年销售(营业)增长额/上年销售(营业)额,评价企业成长状况和发展能力。

2、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评价企业的发展潜力。评价的方法 

1、写实法

2、指标对比法 

3、责任区分法

5.经济责任审计 篇五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内部审计部门或社会审计机构,依据国家、湖北省有关规定和公司管理制度,对基层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及其所在基层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和权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及重大经营决策等有关经济活动,以及执行国家、省经济政策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情况进行监督、鉴证、评价的活动。经济责任审计包括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一、审计目标

通过对被审计人员及其所在单位资产、负债、损益等情况的审计,实事求是地鉴定被审计单位及被审计人员任职期间资产管理、企业运营、经营成果以及资产保值增值等情况,客观公正地评价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人员任职期间履行各项经济责任的情况,以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为人事部门考核管理干部提供参考依据。

二、审计要点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经济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情况;

(二)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情况;

(三)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及其效果;

(四)有关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

(五)重大经济决策情况;

(六)企业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以及资产负债损益情况;

(七)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和收益上缴情况;

(八)重要项目的投资、建设、管理及效益情况;

(九)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和运转情况,以及财务管理、业务管理、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等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和职务消费等情况,对所属单位的监管情况;

(十)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职责情况,以及本人廉洁从业情况;

(十一)对以往审计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十二)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

三、审计方法与技巧

(一)审计组在编制审计方案前,要调查了解被审计企业及被审计负责人的基本情况,了解、掌握与被审计企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企业内部的规定制度等。

(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确认企业每一项经济业务是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其执行程度与效果如何,能否有效地降低风险。

具体内容为:

1、现金和银行存款的业务控制制度:销售及收款的业务控制制度:包括订单处理、授权及责任管理、发货运送、开立销货发票、应收账款及记录、收款等制度。

2、采购预付款业务控制制度:包括请购、采购、验收、退货处理、应付负债及记录、付款、备用金等制度。

3、生产业务控制制度:包括领料、生产、质量管理、出入库手续、存货管理及记录。

4、融资业务控制制度:包括借款额度审核、借款合约签订、公司债发行、债券偿还及记录、抵押及记录、以及股票相关事务处理(例如,股票发行、过户、挂失及注销的授权、执行、记录及空白股票的保管)制度等。

5、固定资产业务控制制度:包括固定资产的取得、添置、清理、处置、报废、折旧、保管及记录等制度。

6、投资业务控制制度:包括有价证券、不动产及衍生性商品的投资决策、买卖、保管、记录、监督被控股公司等制度。

7、研发循环;包括基础研究、产品设计、技术研发、产品试制、研发信息及文件的记录与保管等制度。

8、电脑信息化处理业务控制制度:包括信息管理部门与使用者的部门权责划分、信息处理部门的功能及职责划分、系统开发及程式修改控制、编制系统文书的控制、程式及资料的存取控制、资料输入控制、资料输出控制、资料处理控制、档案及设备安全控制、硬件及软件的购告、使用及维护控制、系统复原计划及测试程序的控制等制度。

9、印鉴使用管理制度、票据领用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财产管理制度、背书保证、负债承诺及或有事项等制度。

10、有无专人负责内部稽核或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资格、知识、能力、经验是否符合要求,独立性如何,方法是否得当,效果是否良好,企业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接纳程度如何等。

(三)实施资产负债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审计,各资产负债项目的审计要点和技巧详见第一章财务审计章节。

(四)实施任职期间完成经济指标的真实性、效益性审计

1、企业资产营运能力指标有:资产增值保值率、总资产增长率、资产损失比率。

2、企业偿债能力指标有:资产负债率、所有者权益对负债比率、产权比率、举债经营比率。

3、企业发展潜力指标有:对新产品研制开发投入总额、新产品开发率、技术进步产品率、固定资产成新率、利润保留率。

4、反映企业完成利润情况指标有:利润总额、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任职期间平均利润增长率、经营亏损挂帐比率。

5、企业产品销售指标有:销售收入、产品销售率、销售增长率、销售利润率。

6、企业资本资金运用效率指标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资本周转率、资本积累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7、企业经营效绩指标有:全员劳动生产率、上缴利税指标、人均利税额指标、总资产贡献率、资产收益率、所有者权益利润率、股本报酬率、长期投资收益率、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

8、企业职工收入指标有:职工收入增长率、职工收入与新增效益增长幅度比率。

9、其他专业性经济指标有: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资产保值增值审计

(五)实施资产保值增值审计。确认被审计人员任职初期和期末企业资产状况和盈亏情况,查明资产的保值增值状况,进一步确认其任职期间的经营业绩。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完成值的确定,需剔除任期内客观及非正常经营因素(包括增值因素和减值因素)对企业年末国家所有者权益的影响。

1、需剔除的增值因素为:

(1)国家直接或追加投资增加的国有资本金;(2)政府无偿划入增加的国有资本;(3)进行资产重估(评估)增加的国有资本;

(4)增加的国有资本;(5)住房周转金划入增加的国有资本;(6)接受捐赠增加的国有资本;(7)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债权转股权”增加的国有资本;(8)中央和地方政府确定的其他客观因素增加的国有资本。

2、需剔除的减值因素为:

(1)经专项批准核减的国有资本;(2)政府无偿划出或分立核减的国有资本;(3)按国家规定进行资产重估(评估)核减的国有资本;(4)按国家规定进行清产核资核减的国有资本;(5)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因素而核减的国有资本;(6)中央和地方政府确定的其他客观因素减少的国有资本。

(六)实施企业重大经营决策事项科学性、有效性的审计

确认重大决策程序的科学性,投出资金的效益性;确认被审计领导人员的决策水平和驾御经济管理工作的能力。

1、审查重大经营决策事项是否经过可行性研究、论证,是否经过企业董事会同意、或经过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

2、产品结构或经营方向调整、重大投资项目设备、工艺、技术、环保等是否先进,发展前景如何,产品性能、服务项目有无占领市场的可能;

3、投资协议有无损害本企业的条款,投资资金来源是否合规,有无足够的资金保证工程按时完成,并形成生产能力;

4、对亏损项目要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以确定该项目是否盲目决策的结果;

5、审查投资回收期和报酬率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投资效益是否真实、完整,有无“只投不管”的现象,有无截留投资收益不入账的问题;

6、企业举债投入是否超过其承受能力,是否将有限资金投放在关键项目上,有无在新建、扩建项目中搞重复建设等;

7、查明有无因决策不慎或决策失误而造成巨大的损失浪费或导致企业资金拮据、债台高筑、效益滑坡、濒临倒闭的问题。

(七)实施企业和企业领导人员遵守财经法纪情况审计和廉洁自律情况审计。确认企业遵守财经法纪的情况,查清企业领导人员有无侵占国有及集体资产和违反与财务收支有关的廉政规定及其他违法违纪问题。在审查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明企业有无隐匿、截留、转移收人和滥支乱用、挥霍浪费资财等违反财经法纪的问题。

(八)方式方法

1、注重资料的查阅及利用

主要是查阅董事会会议记录、纪要、决议、前后任交接资料,办公会或经营工作会,各种委员会的会议记录以及反映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的相关资料,尽量取得原始记录。

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近期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成果或被审计人员所在企业及有关部门的纪检监察工作成果。

2、与重要岗位人员的座谈

重要岗位人员包括:接任人及被审计单位的其他班子成员,与管钱管物有直接关系的部门人员,纪检、审计部门人员等。座谈是为了听取和了解有关人员对被审计者履行经济责任的意见和看法,座谈前应向参加座谈人员讲明经济责任审计的依据,目的和要点,要注意策略,讲究方式,做好引导工作,座谈的结果要经过审计查实,切不可偏听偏信,在取得其他可以证实的审计证据后,方可形成审计结论。

四、审计评价及责任界定

审计机构应当根据审计查证或认定的事实,依照有关规定、责任考核目标、行业标准等,对被审计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审计评价不应超出审计的职权范围和实际实施的审计范围。

(一)审计评价

1、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业绩比较法、量化指标法、环境分析法、主客观因素分析法、责任区分法等。

(1)业绩比较法。包括纵向比较法(即任期初与任期末业绩比较法,或先确定比较基期再将比较期与之进行对比的方法)和横向比较法(即将相关业绩与同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的方法)。

(2)量化指标法。即运用能够反映企业内管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相关经济指标,分析其完成情况,总结相关经济责任的方法。

(3)环境分析法。即将企业内管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置于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中加以分析,作出客观评价。

(4)主客观因素分析法。即对具体行为或事项进行主客观分析,推究其具体的主客观原因,分析该具体行为或事项是因为企业内管干部的主观过错,还是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进而作出客观评价。

(5)责任区分法。包括区分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等。

2、对被审计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评价,可以采取分类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1)分类评价即对审计关注的某一方面的情况分别评价,一般包括对企业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的评价、对经济效益真实性的评价、对企业制定和执行重大经济决策情况的评价、对内部控制建立健全情况的评价、对企业内管干部遵守廉洁从业情况的评价等。(2)综合评价即给出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人员的总体评价。对被审计人员进行综合评价时,应在前述分类评价的基础上,对其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作出“履行、基本履行、未履行”的总体结论。

(二)责任界定

审计机构对被审计人员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问题所应当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应当区别不同情况作出界定。

1、被审计人员应承担直接责任的行为包括:

(1)直接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内部管理规定;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内部管理规定。

(2)未经民主决策、相关会议讨论而直接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资金、资源)流失等严重后果。

(3)主持相关会议讨论或者以其他方式研究,但是在多数人不同意的情况下直接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由于决策不当或者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资金、资源)流失等严重后果等。

2、被审计人员应承担主管责任的行为包括:

(1)对其直接分管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

(2)主持相关会议讨论或者以其他方式研究,并且在多数人同意的情况下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由于决策不当或者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资金、资源)流失等严重后果等。

3、除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外,对企业内管干部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其他行为,应当界定为承担领导责任。

五、审计结果报告•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对经济责任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就审计工作情况和审计结果向主要领导、董事会或委托机构提交的书面报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

(一)审计任务的说明。审计报告应对本次审计的任务进行说明,主要包括:执行审计的依据、被审计企业领导人员姓名、被审计企业名称、审计范围、内容、方式和时间、延伸、追溯审查重要事项的情况,以及被审计领导人员和企业配合与协助的情况等。

(二)审计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及所有者权益审计的情况,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资产保值增值情况、企业重大决策情况,企业和被审计领导人员遵守财经法纪情况;采用的主要审计方法等。

(三)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结果报告应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给予具体揭示,包括发现问题的事实,产生问题的原因,所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存在问题所造成的影响或后果等。

(四)审计处理意见和审计建议。审计结果报告应当反映审计发现的违反财经法规的问题的处理、处罚意见,并提出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

(五)审计评价意见。综合评价被审计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的主要业绩,指出应由其承担的主要经济问题及应当负有的责任,包括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

(六)需要反映的其他情况

6.经济责任审计办法 篇六

经济责任审计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本公司关键岗位人员任期履职的监督管理,客观公正地考核评价主要领导干部任期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及经营绩效,加强企业管理和廉政建设,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根据《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内部审计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党政负责人、财务总监及其它高管人员的离任、任中审计,按照证监会、省国资委经济责任审计办法规定执行,公司审计部给予协助和配合。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应接受经济责任审计的人员,是指公司所辖各级分公司、子公司、独立项目部(以下简称本企业分、子公司)的主要行政负责人、财务负责人。本办法所称经济责任,是指关键岗位人员在任职期间对其所在单位(项目)决策产生的影响及生产经营过程中规范经济行为应负有的责任。

第四条

经济责任审计包括离任、任中审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以本届任期为审计时限,任期超过三年的以最近三年任期为审计时限。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一般以三年一任期为审计时限。重大问题可以追溯其他和延伸其他相关单位。

第五条 行政、财务负责人员任职期满和离任之前,原则上均应接受经济责任审计。对因特殊情况未经审计而离职的关键岗位人员,不解除其经济责任,必要时可以进行补审。

第六条 审计范围:

一、行政、财务负责人任职期届满或离任前应当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二、本企业分、子公司发生分立、合并、撤销、出售、拍卖等重大经

济行为,以及发生严重经营亏损、巨额资产损失等财务异常情况的,应当先行安排经济责任审计或及时进行专项审计;

三、企业(单位)行政负责人在届中考察、考核、群众举报等情况下,以及在本企业连续任职满三年以上,可以进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需要安排任中审计的,由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安排通过,由审计部具体组织实施审计。

第七条 审计组织与程序:审计部在审计五日前,向被审计企业及负责人发出审计通知书。被审计企业收到通知书七日内,如实向审计小组提供资产盘点、债权债务等有关资料;企业负责人应按要求,写出本人任职期内本单位生产经营、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的书面述职报告。其余审计组织与程序按《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内部审计制度》执行。

第八条 行政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内容:

一、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国资监管有关制度规定情况,本企业各项制度及“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是负责人任职期间对有关经营活动和重大经营决策负有的经济责任;

二、任期内资产、负债、权益和经济效益的真实性,以及内控制度建立及其执行情况;

三、任期内经营目标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的真实性,各经营责任书或岗位职责履行情况;

四、任期内财务收支核算的合规性,收入、成本核算是否真实、有无虚盈实亏、截留利润、私设小金库等问题;

五、遵纪守法和个人廉洁自律情况;

六、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

第九条 财务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财经管理制度建设及各项财务制度执行情况;

二、货币资金管理情况;

三、财务收支核算的合规性,收入、成本核算是否真实、有无虚盈实亏、截留利润、私设小金库等问题;

四、债权、债务、实物资产管理情况;

五、遵纪守法及个人廉洁自律情况;

六、外业情况(银企、税企关系)及应向下一任移交的事项。第十条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是对党政领导干部考核、任用或依纪、依法查处的重要依据。

党委、组织(人事)部门应根据审计结果所反映问题的性质、情节、造成的后果影响和被审计对象应承担的责任等情况进行认真分析,结合审计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做出相应的决定。

第十一条

组织(人事)部门应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领导干部考察考核、职务变动的一项重要依据。人事考评部门应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被审计单位目标考核、评选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依据。

第十二条 党委在讨论决定已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领导干部的职务变动时,应把审计结果作为一项重要依据,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和使用干部。对于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发现因经营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者资产状况不实、经营成果虚假等问题,应当视其影响程度相应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并予以经济处罚。

第十三条

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发现主要领导干部存在严重问题的,经汇报主管领导批准后,提请纪检、监察部门参与调查,或开展延伸审计工作。

第十四条 被审计单位应根据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所反映的情况及时进行整改,审计部门将对整改工作做好后续跟踪审计。

7.浅析经济责任审计 篇七

根据有关法规的规定, 按照被审计单位性质的不同, 将经济责任审计分为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主要是指对党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群众团体和事业单位的党政正职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主要是指对国有独资企业、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股份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 (董事长或总经理) 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将经济责任审计分为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主要是从政企分开的改革思路出发, 充分考虑到党政机关与国有企业在工作性质、工作内容、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不同特点, 以便审计机关能够分层次、有重点地对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实施审计。

自经济责任审计运行以来, 领导人员权力的行使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监督和制约, 政府廉洁、勤政的迹象确实得到了更好的维护。然而, 由于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起步较晚, 以及我国法制本身的局限性, 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在很多方面的缺陷, 正是因为这些缺陷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审计工作的效率与效果。

一、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不足

(一) 经济责任审计有关法律法规表现形式的层次较低、效力不够大。

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文件仅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县以下党政府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审计署关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细则》、《五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见》等几个法规性文件。

(二) 经济责任审计很难有效防范管理层勾结舞弊。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中经济责任的界定是以承认会计核算资料可以基本真实的记录经济活动为基础的, 而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审计方式的一种重点也是为了防范领导层舞弊导致的会计失真。会计信息一般是经财务人员之手编制出来的书面资料, 这些书面资料可以是客观的经济活动的反映, 也可以随财务人员主观意识稍做扭曲。因此如果领导人员与财务人员之间勾结舞弊, 则审计工作将很难进行。

(三) 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界定难、审计风险大。

由于配套政策落后, 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往往难以找到明确的法律条文作为指导。界定、确认被审计人的经济责任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和关键。鉴于市场经济的复杂性和被审计对象的特殊性, 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难以准确界定,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划分经济责任的边界难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涉及的内容多, 时间跨度大, 情况比较复杂。被审计单位发现问题容易, 但划分经济责任为领导个人责任, 还是集体责任就比较难。

2.确定经济责任的承担者难

有些问题的出现是集体行为, 要把这类责任分解到具体的领导者, 具体到主要领导应承担的份额, 就难以划分。

3.全方位的审计评价难

许多地方和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 但是至今还没有一套科学完整的审计评价体系。目前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 工作往往限于财务审计, 重在进行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合规性的审计, 受自身建制和执业范围的影响, 难以对被审计对象作出全方位的审计评价。

(四) 现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功用没有被有效的发挥。

由现行的“惩防体系”, 我们可以越来越意识到事前、事中的防范比事后的惩罚更加有效。而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也重在监督和防范。然而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一般在领导人员离任后进行, 由于职位已发生变动, 审计结果不会对他们的仕途产生影响。从而一些“形象工程”和所谓的“政绩”等一系列的短期行为蜂拥而出, 而离任后, 也无须对从前的行为承担完全责任。因此经济责任审计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预警功效。

二、对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几点设想

(一) 重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地

位, 建立整套健全的包括宪法、法律、法规、规章等在内的法制体系, 并根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地完善这一法制体系, 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二) 根据舞弊动因理论, 管理层勾结舞弊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

1.领导人员自身的素质和道德观。针对这一要素可以对领导人员进行良好的思想教育和政治理论学习培训, 提高其素质, 从根源上防范舞弊的发生。

2.不断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这一点可以改变现行的机制, 将财务部门从组织中分离出来, 作为一个独立的机构, 实行垂直管理。使财务人员的经济利益同组织脱钩, 财务人员不受组织领导。改变这种隶属关系, 尽量使领导人员与财务人员没有个人利益的共同体, 另一方面财务人员也不必考虑来自领导层升迁和下岗的压力, 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勾结舞弊的机会。

3.管理层承受的压力也是产生舞弊的动因之一。在我国领导人员的考核非常强调政绩, 强调任期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高压之下必有勇夫”, 因此为舞弊提供了可能。为避免这种无形压力, 可以取消现行的设定任期的具体任务, 建立一套科学的经济指标体系, 将领导人员任期的政绩全部以数字量化, 同时建立一套合理的竞争激励体制, 引导领导人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促使现行体制向着更正确、更健康的方向迈进。

4.发现以后的惩罚。针对该因素, 应加大舞弊惩罚力度, 使舞弊的成本远远大于舞弊带来的各种利益, 从而使欲舞弊者望而生畏。

(三) 统一标准、确定责任界定方法以规避风险。比如, 一项经集体决策实施的工作应该谁来承担责任、承担多少责任等。因此, 应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 明确审计对象内容、范围、职责、权限, 对经济责任审计公文种类、文书格式、主送对象及审计结果的作用应予以规范化, 形成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另外, 在配套政策还不完善的情况下, 可参考实践者的经验体会, 比如:谁主管, 谁负直接责任;谁主管, 谁负主要责任;谁有决定权, 谁负责任。

(四) 加强事前、事中审计, 提前审计关口, 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同领导人员的升降任免相结合, 建立一种审计机关、领导主管部门以及纪检监察部门之间的正常协调机制。将审计结果列入领导人员档案, 作为其考核任用的依据, 另外做到先审计后离任, 使经济责任审计真正起到防范预警的效用。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一种审计类型。由于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起步较晚以及我国法制本身的局限性, 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还存在很多方面的缺陷。本文分析了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不足, 并对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提出了几点设想。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干部

参考文献

[1]简燕玲, 辛旭.经济责任审计有关问题的探讨.审计研究, 2006, (1) .

8.经济责任审计 篇八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要求,铜川市审计局快速启动了绿色审计,首次将“自然资源资产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列入铜川市新区管委会主任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对铜川市探索绿色审计思路、模式,创新审计方式、方法,总结积累了绿色审计经验,同时也增强了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的“绿色责任”意识。(王涛)

◆临渭区

为贯彻落实新出台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临渭区审计局采取四项措施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任务全面高效完成。一是在项目安排上,整合审计资源,打破股室界限,分类分批实施;二是在审计过程中,要求将经济责任审计与预算执行、审计调查、经济效益等审计工作有效结合起来,同时利用审计管理系统平台,实现0A与A0交互使用;三是要求各审计组严格审计工作程序,实施全程跟踪督查整改;四是对参加经济责任审计的人员进行了专门培训,并从审计的程序、时限、范围、对象、形式、文书和纪律等七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吴文文)

◆合阳县

合阳县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把经济决策、履职绩效、“三公”经费及办公用房清理等作为审计重点。一是关注经济政策制定决策,承担的政府投资管理决策,建设项目决策,资产转让决策,部门负责的专项资金的分配决策,单位重大资金使用决策等;二是重点检查“三公”经费及会议费、办公用房和公务用车清理情况,加强对各项公务支出真实、合法、效益的审计;三是关注信息公开,进一步加大对审计信息和整改情况的依法公开力度,促进公开透明。

◆紫阳县

上一篇:两种除草剂影响下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相似性分析下一篇:这里有亲情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