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技能的分类

2024-07-02

课堂教学技能的分类(通用10篇)

1.课堂教学技能的分类 篇一

体育教学技能概念及其分类论文

教学环境、教育制度、文化背景以及各个学科对教学技能概念理解的偏差使得教师具备的教学技能不尽相同。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对教学技能合理、细致的分类,有助于完善教学技能体系、深化教师专业化发展内涵、明确培训目标、便于提示示范、易于客观评价。体育教学技能分类研究为进一步完善教学技能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体育教师清晰认识和提高教学技能创造条件。缺乏完善的体育教学技能分类体系,体育教师对教学技能的认识不清晰、掌握不全面,教学过程中易迷失方向。因此对体育教学技能进行科学系统的分类,对体育教师认识和提高教学技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体育教学技能概念

体育教学技能是教学技能的下属概念,对体育教学技能清晰认识要以教学技能为前提。对教学技能概念的界定,国内外尚未提出公认的、科学且具有代表性的认识。综合国内外学者对教学技能概念的界定,将教学技能视作教学活动方式或者动作方式、教师的教学行为。这与教育学、心理学中关于“技能”的界定有相似之处。

技能是经过练习而获得的合乎法则的认知活动或身体活动的动作方式,练习是技能形成的途径,动作方式是技能的形式,合乎法则是技能的标志[1]。依据技能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将其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用到的技能,是教师的专利,包括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分析研究现有教学技能的概念,对教学技能的界定是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能促进学生学习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2]。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既有实际动作,又有心智活动。

从概念的层面分析,体育教学技能属于教学技能,是教学技能的下属概念,具有教学技能的特征,但是体育教学技能与一般教学技能有很大的差别。如教学环境不同导致教学组织与管理不同,体育教师突出活动组织技能,从中贯穿保护与帮助,而一般教学中的板书、作业批改在体育教学中应用较少。所以,体育教学技能有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技能的显着特征,对体育教学技能概念的界定要凸出其独特性。

体育教学技能究竟是什么,大家各执己见。体育教学技能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完成某种体育教学任务所采用的一系列的行为方式[3]。体育教学技能是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及教学经验,促进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包括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4]。上述对体育教学技能的解释都将其认定为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方式,与教学技能的“行为说”类似。第一种表述目的是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第二种是促进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相比较来说第二种表示较为详细具体,体现出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第一种表示较为宽泛,没有具体指明教师要完成哪些教学任务。

基于上述对体育教学技能的界定,我们对其理解为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理论和体育教学的特点,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而采取的以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为主要表现形式、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一系列教学行为。

2、教学技能分类现状

2.1、国外学者对教学技能的分类

20 世纪 60 年代微格教学的产生,带动了世界各国的教育家把教学的眼光转移到对教学技能的研究上,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国家率先对教学技能进行了分类研究,以下是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国家的教学技能分类成果: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授依据教学要素将教学技能分为导入技能,变换各种刺激的技能,总结、概括技能,非语言性启发技能,强调学生参与技能,提问频度技能,提问深度技能,高层次提问技能,发散性提问技能,注意到对方引人注目的行动技能,运用例证和实例的技能,讲解技能,有计划的重复技能,交流的完整性技能[5]。英国的特罗特依据可观察、可表现教学行为将教学技能分为变化技能、导入技能、强化技能、提问技能、例证技能与说明技能[6]。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教育家依据教学要素将教学技能分为度量和评价学生的行为、教学设计、演示、行政管理、人际沟通、自身发展与提高学生自我发展[6]。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依据教学行为将教学技能分为信息的传递、引起动机、促进发展与定向技能[7]。

从国外学者对教学技能的分类可以看出:第一,国外学者对教学技能分类主要依据教学要素和教学行为,缺乏以教学程序为依据的研究。第二,国外研究侧重于课堂教学技能,同时在教学技能分类中还涉及到了流畅性提问等,说明课堂教学将师生互动作为重点,强调人际技能在教学技能中的重要地位。这些技能的熟练掌握有助于实现由传统意义上的教与学转化为师生之间的互教互学,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局面,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第三,对教学技能研究的目的是提高教师上课的技术能力,那么制定的教学技能量表要有很强可操作性,能够准确测评检验教学技能的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对教学技能的分类要具有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符合英国教育家对教学技能分类。第四,分类中体现学生的重要性,以学生发展为主,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技能中体现学生元素,即“引起动机”、“促进发展”。上述国外学者对教学技能分类各有优点,但也存在些许不足,如分类中交叉、分类时没有考虑学科性和专业性、对教学技能概念理解的误区等造成对教学技能分类不完善。

2.2、国内学者对教学技能的分类

我国对教学技能分类研究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在国外研究基础上,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标准进行分类研究。以下是具有代表性的几种对教学技能的分类:郭友[8]依据信息传播理论将教学技能分为导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板书技能、教态变化技能、教学演示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反馈强化技能、结束技能、组织教学技能。肖锋[9]

依据教学程序将教学技能分为教学之前的技能群(分析教材对象技能、设计教学目标技能、分析教学任务技能)、教学之中的技能群(导入技能、奖惩技能、提问技能、刺激变化技能、策略技能、组织技能、管理技能、交流技能、媒体使用技能和结束技能)、教学之后的技能群(包括评价技能和辅导技能)。原国家体委下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依据教学程序将教学技能分为教学设计技能、使用教学媒体技能、课堂教学技能、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技能、教学研究技能;在课堂教学技能中,又设定了导入、板书、演示、讲解、提问、反馈和强化、结束、组织教学和变化技能等 9项教学基本技能[10]。申继亮等[11]依据教学要素将教学技能分为一般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实施调控、教学评价与反思、教学研究;特殊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理解能力、实验技能与探究能力。

我国对教学技能的分类绝大多数以教学工作程序为依据。而申继亮等从教学要素的角度提出了教学技能由一般技能和特殊技能组成,特殊技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具有学科性。从学科性考虑可以使教师掌握各个学科的特殊性以及学科特有的教学技能,进而更全面地掌握各种技能。国内外学者基于一定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哲学,遵循教学基本规律研究教学技能分类,教育体制、文化背景、分类目的和分类标准不同都会影响分类的一致性,因此造成国内外学者对教学技能的理解五花八门,莫衷一是,但是影响教学技能分类一致性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对教学技能概念理解的偏差。目前国内外教学技能分类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分类中存在交叉,二是时代性差,三是学科性不强。为了改进教学技能分类中的不足,顺应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完善体育教学技能分类体系,研究体育教学技能分类非常有必要。

3、体育教学技能分类现状

1)体育课堂教学具有体育教学空间开放性、教学时间随时性、学生的身体活动性、成绩评价的测量性等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与其相适应的体育教学技能的操作性、个体性和内隐性,也决定了体育教师要具备区别于一般教师的特有的教学技能。依据体育课程教学的特殊性将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分为以下几种:体育教学技能、组织教学技能、动作演示技能、语言运用技能、活动创编技能、纠正错误技能、测量评价技能[12]。

2)王鲁克[13]根据体育课教学行为方式和教学特点将体育教学技能分为导入技能、讲解技能、动作示范技能、教学组织技能、人体语言技能、诊断纠正错误技能、结束技能和教学设计技能。

3)刘海元[14]着重介绍了从事体育教学工作所需要的实践技能――体育教学实践技能,从宏观上将体育教学实践技能分为体育教学计划编制技能、体育课堂教学实施技能、说课与模拟上课技能、体育教学反思技能,并结合典型的实例进一步阐明了各种教学技能的运用与习得办法。

我国对体育教学技能的分类研究较少,从学者们对其分类研究中发现有利结合体育教学独有的特点,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对体育教学技能分类。第一种分类方式抓住体育教学的特点,分析了体育教学过程的教学技能,使体育教师更能准确的分辨体育课堂教学与一般教学的不同。但分类中忽略了一般教学技能(如导入技能、提问技能等)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王鲁克将一堂体育课分为课前准备、课中教学和课后总结,结合体育教学特点以及体育课程教学的行为方式,教学设计技能的加入,体现体育课的计划性,但是综合分析此种分类不全面,忽略教师综合技能。刘海元从宏观上分析了体育教学实践技能,从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教学反思 3 大方面综述了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技能,说课和模拟上课技能的研究丰富了教师的教研活动,但是对体育教学技能的进一步分类中出现交叉。综合分析,其分类研究体现了教学技能分类的学科性,但是将语言技能和讲解技能单独作为重要的教学技能,造成了技能分类重复交叉;有的.分类过于传统,没有体现新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4、体育教学技能的重新分类建议

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使体育教学技能分类可从多角度、多维度、多层次全方位研究,可见体育教学技能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国内外学者对教学技能、体育教学技能的分类主要依据教学行为、教学要素、教学过程,容易造成对概念理解的偏差、分类中存在交叉、分类缺乏科学性和学科性。因此,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指导对体育教学技能进行深入细致的分类研究,在体育教学技能的训练中渗透新课程理念,有助于教师对体育课程标准的理解,有助于新课程改革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体育课堂教学以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而体现,以体育课教学活动为依据,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方向,对体育教学技能重新分类研究,不仅有助于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延续和适用,有助于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技能概念的理解,从而使体育教学技能的分类避免分类交叉和学科专业性不强等缺陷。

基于以上分类综述,取长补短,遵循分类的原则,借鉴美国课堂教学中注重师生互动、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等特点,保证分类的学科性、不交叉性、顺应时*发展的特点,结合体育课程改革理念,依据体育课教学活动即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教学组织、观察休息、帮助保护 5 大部分将体育教学技能分类。

根据体育课教学活动将体育课堂教学实践技能分类,教师指导和学生练习分开描述,充分体现了新课改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原则,避免了分类中的交叉。体育教学遵循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增进系统的良好循环,增强体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选择合理的教材内容结合学校自身的情况以及各个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创编适合每节课的教学活动,符合针对学生练习的内容编制技能。体育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教学活动的复杂性、身心活动的统一性等特点决定学习指导技能、活动组织技能以及负荷调整技能的重要性。新课程改革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结合在一起,因此体育教学技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不仅需要操作技能,还要充分体现心智技能。学生学习的最佳条件是精神、情绪、心理和生理处于协调一致的状态,其中心理素质起导向作用,因此体育教师适时的进行思想教育,不仅从身体上保证学生的健康,更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顺应新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真正达成体育教学的目标。依据体育教学活动对体育教学技能分类从根本上避免了分类的交叉,充分体现了体育学科的特点,符合现代教学的身心共同发展的特点。

教学技能因教学过程的复杂而复杂,认识的不同、概念理解的偏差会形成千百种体育教学技能分类。综述现有体育教学技能分类成果,分析分类存在的问题,提出更为合理的分类标准,形成体育教学技能的体系,旨在为体育教师建立一个教学技能库,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提取一些技能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 陈琦,刘儒德. 教育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00.

[2] 荣静娴,钱舍. 微格教学与微格教研[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31.

[3] 毛振明. 体育教学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339-340.

[4] 王鲁克. 体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的理论与实践[J]. 体育学刊,,7(2):67-70.

[5] 胡淑珍. 教学技能[M].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6.

[6] 荀渊. 教师教学技能研究[J]. 上海教育研究,(8):18-20.

[7] 张铁牛. 教学技能研究的理论探究[J]. 教育科学,(2):27-29.

[8] 郭友.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教学技能与培训[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9] 肖锋. 学会教学――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与实践[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10] 卫建国,张海珠. 课堂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5.

[11] 申继亮,王凯荣. 论教师的教学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4(1):66.

[12] 赵超君. 论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教学技能[J]. 体育教学,.

[13] 王鲁克. 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J]. 济宁师专学报,,19(6):43.

[14] 刘海元. 学校体育教程[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100.

2.课堂教学技能的分类 篇二

关键词: 技能训练    分层    分类    一体化    语文教育专业

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合格的专业化小学语文教师。合格、专业化意味着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语文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熟练的职业技能。要达到这些要求,学生除了系统地学习语文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接受全面的职业技能训练。学生职业技能直接影响他们对未来教师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决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对学生的就业影响深远。

一、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

纵观师范教育近些年实施的教学内容可以看出,学生掌握的技能包括教师基本技能、教学基本技能、教育管理基本技能。结合语文教师岗位特点,对学生进行专门训练的最主要技能包括语言表达、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三大块。语言表达实际上包含口语和书面语两方面。口语表达训练可细化为普通话听说训练、朗读吟诵训练、演讲交谈论辩训练、教学教育口语训练。书面表达训练包括写作训练、书写训练等内容。

教学设计作为教学工作蓝图,是顺利实施教学、确保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与教学设计密切相关的一项训练就是课件制作。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时下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多样的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丰富语文课堂内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语文课堂带来前所未有的活力,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正因为课件内容、形式的多样化,学生要掌握课件制作这项能力,就必须接受系统学习和训练。

教学实施能力是最后环节训练,实际上是语言表达、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能力的综合。这个环节的训练必须结合真实教学情境,亲身体验、反复模拟、深入反思、不断改进,这样才能练就过硬的本领,将来才能轻松上阵,适应教学岗位的要求。

二、教师技能训练体系的构建

高职高专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切实抓好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如何推动师范生职业技能发展呢?学校应依据学生的整体素质,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构建语文教育专业分层、分类、一体化的职业技能训练体系。分类别指技能训练包括语言表达、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三大类。分层次指教学技能按学期分项进行。第一层次(第一、二学期)进行三字、一话、一读、一讲专项训练,“三字”即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一话”即普通话,“一读”即朗读,“一讲”即演讲;第二个层次(第三、四学期)进行一制作、一设计、一说、一实践专项训练,“一制作”即语文课件制作,“一设计”即语文教学设计,“一说”即说课活动,“一实践”即教学实践。一体化指三大类中每个层次专项训练都紧紧围绕提高学生职业技能这个核心进行。

三、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实施

构建训练体系,实施技能训练,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依托相关课程,实施训练。

各专项训练要落实到位,应以教学计划中开设的一门(或两门)相关课程为依托,进行课堂训练,再向课外延伸。第一学年专项训练中“三字”训练是依托“书法”基础课开展的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训练;“一话”是依托专业基础课“普通话语音”、“现代汉语”开展的普通话训练;“一读”是依托“古代文学”、“古代汉语”课程开展的古诗词、散文名篇诵读训练,既能掌握朗读技巧,又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一讲”是依托“教师口语”课开展的演讲训练,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第二学年专项训练:“一制作”指依托“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开展的语文课件制作训练,要求能熟练地使用常用的制作工具,依据小学课本内容选题并进行设计。“一设计”、“一说”、“一实践”三者都依托“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和“课堂模拟”课程开展,通过大量教学设计训练和说课活动,反复评议、修改再进行课堂模拟,实施教学训练。

2.开展第二课堂,巩固训练。

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仅依靠课堂教学远远不够,还应该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设置第二课堂,并以此为主载体,建立与专业技能实训项目相关的兴趣小组,举办拓展类知识讲座,使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互为补充,进一步巩固各层次训练内容。课内训练由各任课教师组织实施,课外训练由班主任和高年级相关课程教师督促检查。第二课堂围绕语文教师基本功开展演讲、朗读、三笔字等每日一练活动。包括钢笔、毛笔、粉笔字三字训练、普通话训练、演讲训练等模块。其中“三字”训练主要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汉字为基本内容。对师范生加强书写汉字技能训练,纠正已经形成的不良书写习惯,进一步培养良好的书写行为,这是一个相当繁难的任务。普通话训练除了需要对《普通话实训教程》进行学习外,还要选择一些美文、诗歌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中的部分篇章,在教师指导下,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结合技能考核,强化训练。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通过课堂和课外两条线进行,训练水平、效果如何需要对学生进行考核。系部应成立教师技能培训考核小组,负责培训,依据每学期训练内容,制定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学期考核。由于技能培训与考核覆盖面广,项目多,就会营造以考促学的良好氛围,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同时,通过考核,教学技能培养延伸、渗透到师范生大学三年的成长全过程,为提高教师职业技能素质和水平提供保证。第一学年以教师基本功“过关”训练为主,抓好普通话、书写、朗读、演讲的考核;第二学年以教学常规“入门”训练为主,掌握和熟悉教学各环节的常规,重点抓好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说课、模拟上课的“达标”,第三学年进行顶岗实习,通过校内、校外老师的双重指导,接受最大强度训练,实现教师职业技能毕业的最终考核。

4.组织技能竞赛,拓展训练。

调动学生投入训练的积极主动性,提高技能,增强他们走向小学讲台的信心,除了依靠课内、课外训练、技能考核之外,还应该经常开展学生技能展示与竞赛活动,如粉笔字大赛、钢笔字大赛、板书设计大赛、演讲与朗诵大赛、辩论赛、教学设计比赛、课件制作比赛、说课大赛、模拟教学大赛等,以赛促学,助力、拓展技能训练。

总之,技能训练体系训练项目多,时间跨度大,且内容时有交叉,要使训练实现预期目标,必须周密计划,精心组织,整个训练循序渐进、科学有序,每个阶段的训练重点突出,收到实效。构建课内学与课外练、校内学与校外训,主体培养与个体发展、讲练考赛相结合的多元化培养机制,进一步完善语教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教学计划、大纲和评价体系,推进教学改革,实现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陈新民.构建语文教育专业职业技能训练体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05.

[2]王金娥.语文教育专业“三字一话”训练的必要性及策略[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11.07.

3.教学方法的分类 篇三

一、教学方法分类的意义

教学实践、教学实验中创造出来的教学方法是相当多的。“传统”的不说,仅冠之以“现代”教学方法的就有数十种之多:发现法、解决课题法、自然法和自治教学法、问题讨论法、问题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暗示教学法、潜科学教学法(故且不论其是否属于同一层次的“方法”)……。

可以断言,随着教育理论、教学手段的发展,新的教学方法还将层出不穷。要把握这么多的教学方法,对于从事教学实践的人来说并非易事。

这么多名称迥异的教学方法,其特点、职能、起作用的条件,适用的范围却可能是相同或交叉重叠的,有必要将具有同类特点的方法合并在一起,“以便更好地分析,认识它们,掌握它们各自的特点、起作用的范围和条件,以及它们发展运动的规律”。

教学论至今还没有能提供一个较理想的分类框架,不同的学者运用了不同的分类标准,使分类问题显得十分复杂。

二、教学方法的具体分类

1.教法、学法各自独立的二分法分类

属于教法的有:讲授、演示、……

属于学法的有:听、记、练习、观察……

这种分类方法看到了教法与学法的区别,但未能看到二者之间的联系。

2.由学法分类导出教法的分类

有的人认为大体有五类基本的学习方法,与之相对应的也有五种基本的教学方法: ①模仿的学习方法 →①示范教学方法

②抽象概括的学习方法 →②概括教学方法

③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③求解教学方法

④逻辑推理的学习方法 →④推理教学方法

⑤总结提高的学习方法 →⑤反馈教学方法

3.根据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和任务的分类

前苏联传统教学论中对教学方法就是这样分类的:

①保证学生积极地感知和理解新教材的教学方法。

②巩固和提高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教学方法。

③学生知识、技能技巧的检查。

4.根据教学方法的形态分类

这是我国教学论中常用的一种分类,它以学生认识活动的不同形态作为分类标准。①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②直观演示的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

③实际训练的教学方法(包括练习法、实习法、实验法)。

④情境陶冶的教学方法。

5.根据学习的不同结果分类

①使学生获得明确观念的教学手段。

②提出新的或不同材料的教学手段。

③告诉学生怎样做的教学手段。

④影响或改变态度、思想、鉴赏力的教学手段。

⑤使学生产生安定感的教学手段。

⑥激发动机的教学手段。

⑦评价或测定的教学手段。

⑧激起、引导或缓和感情的教学手段。

6.根据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思维活动的再现性和创造性)分类

这是前苏联晚近对教学方法所作的一种分类:

①图例讲解法(也称信息接受法)。

②复现法。

③问题叙述法。

④局部探求法。

⑤研究法。

7.根据活动的过程——引起、调整、控制三个因素,教学方法可相应地分为三大类 ①教学认识活动的组织和进行的方法(知觉、逻辑认识、实习)。

②刺激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兴趣、责任)。

③检查方法(口头的、直接的,实际操作的)。

还可以举出一些分类体系。

三、现有分类框架存在的不足

1.不少教学方法的分类框架基本上都是单一地指向知识的掌握。事实是,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是多种的。这一点从我们给教学所下的定义也可以看出:“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教学方法的分类框架应与教学目标对应,否则,势必有的目标难以达成,变成”自然交织“于教学过程了。加涅指出:在教学的影响下,学习的内容活动将产生五种学习结果,即言语信息、认知策略、智力技能、动作技能和态度。心理学探明了:习得这些学习结果的过程是极不相同的,存在着多种学习类型,其中大部分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此,在教学方法的分类框架中,与实现各种教学目标紧密相连的教学方法都应占有一定的位置

2.有的分类只注意到教学活动的外部形式,把教学活动的外部形式当作了教学方法,讲述课文就是讲述法;让学生看实物或物体图形就是演示法,对学生提问、检查他们的知识就是提问法……这样的分类不仅名目繁多,更主要的是这样认识教学方法是表面、肤浅的,例如在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中,有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等,除了在“以语言为主”这一点上相同外,教与学双方在活动的具体动作效能与条件上是很不一致的。

3.在同一分类体系中,分类的标准不能贯彻始终,有的按一个维度,有的按二个维度,还有的按三个维度,所谓的多度性或多维法,貌似严谨,实践把握相当困难。

4.角的分类教学反思 篇四

《角的分类》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教材内容。它的知识基础是角的认识与量角器的使用,新旧知识的发生点是对角分类的初步经验。本节课教学内容有两项:

1、直角、平角、锐角、钝角与周角等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平角和周角形成过程,并根据角的度数进行区分。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来探索新知,体验数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结合课件动态地演示了直角、锐角、钝角,让学生感知一条射线围绕它的端点旋转也可以得到角,为后续的平角与周角的学习埋下伏笔。

学生在二年级就认识了直角、锐角、和钝角,已经对角的分类有所了解。因此课的着眼点定位在角的一边旋转变化,形成各类不同的角。在角边的运动变化过程中逐步认识各类角的度数或度数范围的确定(包括平角、周角这两种特殊角的认识),渗透无限微分的数学思想。为了达成预设目标,教学过程以课件演示及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实现课堂教学动静结合、手脑结合,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同时平角、周角是两类新学的角,对学生而言是新知识,所以对它们的特殊性我强调说明,并着眼比较平角、周角与直线、射线的区别,帮助学生对新角的理解与认识。

学生在操作活动角过程中,没能发现0度角、大于180度小于360度的角(优角),如果给予学生自主讨论思考的时间再充足一些,学生可能会得到更多的发展。还有就是本课教学中学生操作的学具有

5.《生物的分类》教学反思 篇五

《生物的分类》一节内容包括四条线索:

1、生物分类的目的―对生物进行分类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研究它们。

2、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在进化上的亲缘关系等。

3、生物分类的等级是将各种生物在整个生物界加以“定位”的关键,也是判断各种生物相互亲缘关系远近的依据。

6.初中写作教学的分类教学 篇六

关键词:写作教学;分类教学;初中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6-132-01

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老师最头痛的问题,它往往会花去语文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因此,寻求比较科学的写作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写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笔者采用了分类教学的作文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优秀型

这类学生在班内往往只有几个。我对他们采用鼓励成功法和引进竞争法。我首先把自己写的日记和已发表过的文章给他们阅读,并指出只有用心去体会生活,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写出有深意的作文,并要求他们一定要坚持勤写日记。然后我把他们写得好的作文或日记及时推荐给学校文学社发表,同时还在语文课上组织学生们来共同欣赏其写得精彩之处。这样,不但有力地激发了该生的写作兴趣,还使他对写作过程的成功之处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使他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另外,我用的這种成功鼓励法并不集中在一个优秀生身上,这次鼓励了甲,下次则鼓励乙,再下次则鼓励丙……这样就把这些尖子引入了竞争之中,促使这些写作尖子的水平不断提高。曾经有好几个学生升学后成了高一级学校文学社的主要负责人。二OOO年春季,我所教的初一的几个学生竞无师自通的写出了观点鲜明、论证有力的议论文来,叫我校的许多老师惊讶不已。这些正是我对优秀型学生采用了上面两种写作教学方法的结果。

二、优良型

这类学生在班内的数量相对而言是比较多的,他们混杂在写作水平中间的学生里面,但是由于没有受到语文老师的重视而未露头角。因此,每逢新学年初,我就会抓住学生们都喜欢在新老师面前表现自我的心理特点,要求全班同学都写日记、写作文给老师批改,通过这种方法,我能很快发现这类被埋没在班级中的“千里马”。在教学过程中,我用培养优秀生的同样方法来培养他们,不仅要求他们勤写日记、认真写好每次作文,指导他们去涉猎课外读物,同时还会有意识地组织他们积极参加讲故事比赛、背诵诗歌比赛等,提高他们的阅读量,促进他们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得到同步提高。二OO一年春季,我校举行了作文比赛,要求每班选出三名代表参加,在初二年级二十一名选手中选前十名进行奖励,结果我派出的六名选手全部获奖,分别排在第二、三、四、六、七、十名的位置,在这些学生中,有二名是新培养出来的新秀。这一事实说明,语文老师发现被埋没了的“千里马”是何等重要。我认为,对优良型学生的培养,关键是善于发现班内的写作人才,否则语文老师会像无知的“饲马者”那样,面对着有培养的人才而说没人才可培养。

三、中间型

这类学生占班内一半以上,他们怕写作文,一到作文时就往往拿作文书来移植。我曾用下水作文来引导学生写作,结果大多数人都依葫芦画瓢,不但照搬下水作文中的语言词汇和题材,还有许多句子出现语病。这与那些一、二类学生的作文相比,真有天壤之别,优秀生作文不但不模仿,而且句子流利、词汇丰富、语意连贯,还能写出真情实感。我反复琢磨制约这类中间型学生写作难以进步的原因,原来是这类学生平时很少涉猎课外读物,因而阅读能力低下,词汇积累少,视野狭窄。我曾在初二学生中多次开展讲故事比赛活动,结果有过半的学生不敢参加,这类学生阅读能力低下得真叫人不敢相信。针对这些问题,我一方面组织他们学写日记,一方面教导他们要主动去涉猎课外读物,并组织他们参加背诵诗歌比赛、查字典比赛、剪报比赛,平时的作文批改则尽量找出他们的优点并加以鼓励。经过一个学年的教学,这类学生的写作才稍有提高。我深深体会到;这类学生的写作教学的收效期实在大长,老师们往往辛苦了半年、一年,还收效甚微,非有二年、三年的连续工作不能根除这类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而山区中学不跟班教学的模式,又把这一大部分学生推进了写作教学被遗忘了的角落,这正是造成山区中学的学生写作水平特别低下的原因之一。

四、后进型

这类学生占班内学生的20%左右,是近几年来新出现的群体。他们阅读能力较低,积累的词语很少,大多懒惰、自卑,平时连背一首诗、写一篇日记也不肯做。对这类学生,我便主动地亲近关心他们,引导他们从背诵、默写一首诗开始,使他们慢慢地从懒惰与自卑中解脱出来,从而对学习写作渐渐有了一些欲望。我把他们的写作要求放到最低的起点上,教他们从每天学造句、写一篇日记或抄一首短诗开始,只要他们肯认真去做,有一点进步,我就肯定他们,表扬他们,使他们树立起写作的信心。经我的长期努力,也曾转化了不少这类型学生。在转化这种低下型学生的教学工作中,又影响了班内写作水平中间的大多类同学,他们会感到既被优秀生所压抑,又被后进生所追赶的压力,因而产生一定要写好作文的强烈愿望。

7.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探讨 篇七

龙江中心校 于志荣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各个学生的先天素质、教育影响和主观努力程度不同,同一班的学生在学习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教师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可学生的学习效果却不同。而在有些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无论采取低起点、小步子,还是抓中间、带两头的策略,都只能做到面向一部分学生,而使其他学生的发展受损。针对上述情况,我们提出进行 “面向全体、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的教学——一种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和实践。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分层教学的原则

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不同的层次,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辅以不同的训练和辅导,借助各层本身的力量促进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了发展。

四、分层教学的常见模式

1、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又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模式)

它保留行政班,但在教学中,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2、分层走班模式

根据学校进行的主要文化课摸底结果,按照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三个或四个层次,组成新的教学集体(暂称之为A、B、C、D教学班)。“走班”并不打破原有的行政班,只是在学习这些文化课的时候,按各自的程度到不同的班去上课。“走班”实际上是一种运动式的、大范围的分层。它的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又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3.能力目标分层监测模式

知识与能力的分层教学由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先选择相应的学习层次,然后根据努力的情况及后续学习的现状,再进行学期末的层次调整。

五、分层教学的目标:差生能掌握教材最基础的知识,具有初步技能,基本完成课堂教学的学习任务;中等生能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独立思考,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生则要求进一步拓宽视野,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六、分层教学的做法:

1、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教学大纲为准绳,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差生采用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允许差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步或几步逐步达到大纲的要求;对优生则允许他们超大纲、超进度学习。拟订各层次教学要求既不能过高,增加教学难度,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消化不良,丧失信心;也不能太低,降低大纲要求,过分放慢教学进度,完不成学习任务。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域”,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

2、学生作业分课内、课外两类。课内作业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这是根据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设计的,面向中等学生,差生经过努力也能完成。课外作业则分层设计。一是拔尖提高题,即是根据优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二是巩固练习题,即是根据中等生设计的,一般指教材后的习题;三是放缓坡度题,也就是根据差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具体提示。这样,既缓和了差生学物理难的状况,切实减轻了差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增强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

8.角的分类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1、理解直角、锐角、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2、理解各种角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地将角进行分类。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

1、理解角的分类。

2、明确建立各种角的概念,理解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大小关系。教具准备:

量角器,折扇一把,三角尺,活动角、长方形纸。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老师出示两把折扇,做一个展开的动作,让学生观察。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老师:折扇的扇柄相当于角的两条边,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不同,所以角就有 大小之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角的分类。(板书课题:角的分类)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根据角的度数,角可以分为哪些?

1、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41页的例2、3,并思考:

(1)将准备的长方形纸先横着对折,再竖着对折来认识直角、平角。(2)利用折扇认识周角,再用活动角来认识锐角、钝角。(3)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四、检查自学效果,教师解疑

1、尝试汇报。

老师:你了解多少有关角的知识,说给大家听。学生畅所欲言,老师及时归纳整理。

李佳丽

2、加深认识。

(1)学生动手折纸、演示,认识直角、平角,加深认识它们各自的特点。(2)区分平角与直线

(3)学生利用活动角演示所认识的锐角、钝角,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锐角、钝角的概念。(4)认识周角。a、观察扇面。

讲述:这个角的两条边重合,我们看(老师把折扇慢慢展开,使学生看清扇子把儿转了一圈),这样形成了一个角,叫周角。

b、老师演示周角的画法。指出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两条边重合了。

c、学生操作:用活动角演示一个周角

师指出: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看出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做周角。周角是360度。

(5)直角、平角、周角有什么样的关系。1周角=2平角=4直角

(6)把学过的几种角按照角的大小,从大到小顺序排列。(7)动手操作。A、学生拿出活动角。

b、老师口述各角,学生按要求摆出。老师观察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给予帮助。

(8)指出生活中的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9)、利用平角关系求下面各角的度数 a、出示41页例3下面的图。

b、动手测量其中一个角的度数,回答问题。①∠1是多少度?

②∠1和∠2组成的是什么角? ③平角的度数是多少度?

师:根据∠

1、∠2这两个角的和是180°,其中∠1是130°,能不能求出∠2是多少度?∠

3、∠4呢?

c、学生汇报结果。

五、当堂训练

1、指一指:一副三角板中,哪些是直角?哪些是锐角?

2、拼一拼:用一副三角板分别拼出直角、锐角、钝角和平角。

3、教材第43页第2题。

4、判断。

⑴1平角=2直角。()⑵钟面上3:00时,时钟和分钟所成的角是锐角。()⑶钝角都大于锐角。()⑷常用的计量角的大小的单位是“度”。()⑸所有的锐角都比直角小。()⑹一条射线就是一个周角。()⑺大于90°的角是钝角。()

5、课本43页练习五第3、4题。

(1)用活动角转出这些度数的角来,让同桌看一看。(2)用量角器测量一下,看自己估得准不准。(3)已知一个角的度数,说出其它角的度数。

6、选做题:钟表上的时间为11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度。钟面上()时,分针和时针成平角;()时时,分针和时针成60度角;()时时,分针和时针成120度角。

9.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分类教学 篇九

第一类,优秀型。这类学生在班内往往只有几个。我对他们采用鼓励成功法和引进竞争法。我首先把自己写的日记和发表过的文章给他们阅读,并指出只有用心去体会生活,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写出有深意的作文,并要求他们一定要坚持勤写日记。然后我把他们写得好的作文或日记及时在语文课上组织学生们来共同欣赏其写得精彩之处。这样,不但有力地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还使他们对写作过程的成功之处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使他们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另外,这种成功鼓励法并不集中在一个优秀生身上,这次鼓励了甲,下次则鼓励乙,再下次则鼓励丙……这样就把这些尖子引入了竞争之中,促使他们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第二类,优良型。这类学生在班内稍多一些,他们混杂在写作水平中间的学生里面,由于没有受到语文老师的重视而未露头角。每逢新学年初,我抓住学生们都喜欢在新老师面前表现自我的心理特点,要求全班同学都写日记、写作文给老师批改,因而很快就发现这类被埋没了的“千里马”。我用培养优秀生的同样方法来培养他们,同时要求他们勤写日记、认真写好每次作文,指导他们去涉猎课外读物,有意识地组织他们积极参加讲故事比赛、背诵诗歌比赛等,促进他们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得到同步提高。我认为对优良型学生的培养,关键是善于发现班内的写作人才,否则语文老师会像无知的“饲马者”那样,面对着有培养的人才而说没人才可培养。

第三类,中间型。这类学生占班内一半以上,他们怕写作文,一到作文时就往往拿作文书来移植。我曾用下水作文来引导学生写作,结果大多数人都依葫芦画瓢,不但照搬下水作文中的语言词汇和题材,还有许多句子出现语病。这与那些一、二类学生的作文相比,真有天壤之别,优秀生作文不但不模仿,而且句子流利、词汇丰富、语意连贯,还能写出真情实感。我反复琢磨制约这类中间型学生写作难以进步的原因,原来是这类学生平时很少涉猎课外读物,因而阅读能力低下,词汇积累少,视野狭窄。我曾在学生中多次开展讲故事比赛活动,结果有过半的学生不敢参加,这类学生阅读能力低下得真叫人不敢相信。针对这些问题,我一方面组织他们学写日记,一方面教导他们要主动去涉猎课外读物,并组织他们参加背诵诗歌比赛、查字典比赛、剪报比赛,平时的作文批改则尽量找出他们的优点并加以鼓励。经过一个学年的教学,这类学生的写作才稍有提高。我深深体会到;这类学生的写作教学的收效期实在大长,老师们往往辛苦了半年、一年,还收效甚微,非有二年、三年的连续工作不能根除这类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

第四类,后进型。这类学生占班内学生的20%左右,他们阅读能力较低,积累的词语很少,大多懒惰、自卑,平时连背一首诗、写一篇日记也不肯做。对这类学生,我便主动地亲近关心他们,引导他们从背诵、默写一首诗开始,使他们慢慢地从懒惰与自卑中解脱出来,从而对学习写作渐渐有了一些欲望。我把他们的写作要求放到最低的起点上,教他们从每天学造句、写一篇日记或抄一首短诗开始,只要他们肯认真去做,有一点进步,我就肯定他们,表扬他们,使他们树立起写作的信心。经我的长期努力,也曾转化了不少这类型学生。在转化这种低下型学生的教学工作中,又影响了班内写作水平中间的大多类同学,他们会感到既被优秀生所压抑,又被后进生所追赶的压力,因而产生一定要写好作文的强烈愿望。

初中作文教学的任务是极其艰难的,它绝不能靠一种、二种“特效”方法来解决大部分同学怕写作文的问题,只有运用分类教学法,对学生们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作实事求是的分析,用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教学思想来指导写作教学,抓住各种类型中的主要问题,将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诱导的原则落到实处,苦干二年、三年,我们才能取得写作教学上的丰硕成果。

10.角的分类教学设计 篇十

角的分类

学校:河南新密市实验小学 姓名:马峰红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数学

3、课时:第1课时

4、学生准备: 1)、从百度中搜集有关“角”的知识 2)、两把折扇、三角板、量角器。

二、教学课题

1、认识平角、周角。

2、掌握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人教实验版第七册课本第41页例

1、例2及相应的练习。内容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在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本单元前几课时已经基本上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性质,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这节课要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认识体积公式的来源,掌握公式的意义和用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是今后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认识平角、周角。

2、掌握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3、培养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认识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教学策略:

1、采用我校的“三环五步”快乐教学模式

2、教学中主要采取动手操作、演示法、观察法、发现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

3、教具准备: 从百度中搜索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制作教学课件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什么叫做角?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什么叫锐角?(2)师说谜语(出示课件):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风动有风(打一生活用品)学生猜谜语 师出示扇子:如果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二).目标导学 感受快乐: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求同学们达到以下学习目标(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2.掌握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3.初步形成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内力。

4.形成合作意识,在学习中感受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能力。三).探究新知,获得快乐

(一)认识平角和周角

师:我们已经知道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就能形成不同的角。(同时演示并在黑板上贴出下面各角),同学们用活动角代替扇子也把活动角旋转,看看形成的角。在旋转的过程中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旋转活动角并观察)

(1)认识平角(学生分组讨论)

师:让操作成平角后的学生展示,全班同学观察讨论:这种情况是角吗?为什么?它有多少度?这样的角叫什么角?(平角)它的边有什么特点?找一找身边的平角。(2)认识周角(教法同上)

引导学生分别说出平角等于180°等于两个直角,周角等于360°等于两个平角。(设计意图:有意识的让学生在旋转活动角的过程中出现的两个特殊角自己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了质疑的空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把这几种角进行分类

师:把许多的角和贴在黑板上,问:看着这么多的角,你最想干的是什么? 让学生拿出信封里的角按自己的想法进行角的分类(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分类,说出这样分类的理由)(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体验感知,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好多种分类方法,选择最合理的一种)师:按照学生的分类板书

(三)认识五种角的内在联系。

①老师使用活动角,请同学们判断活动角所成的角各是哪种角?(活动角从小到大旋转)②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根据度数,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将这五类角排列顺序。四).巩固练习,咀嚼快乐

1、师板书画图,测量出这个角的度数,让学生说出它是什么角?

2、师报角度数,学生用肢体表示出对应的角。如:平角双手平伸,周角身子原地旋转一圈40°、35°、120°、179°、180°、360°、90°、89°

(让学生参与游戏,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新知,这样的形式学生也乐于参与)五).检测评价,实践快乐

1.填空:(1).在45°、125°、90°、180°、150°这些角中,是锐角的有,直角的有

,钝角的有。

(2)把平角、钝角、锐角、直角周角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3)周角=

平角=

直角,1/4周角=

度 2.判断:

1)大于90°的角叫钝角()

2)钝角度数的一半一定是锐角。()3)上午六时整,时针和分针成平角。()4)钝角都大于锐角。()

5)钟面上三时整,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是锐角。()3.折一折:

1)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下面度数的角吗? 90°、45°、135°

2)把一张圆形的纸对折三次后展开,可以得到哪些度数的角? 六).全课总结:通过刚才的检测,同学们学得真不错。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角:家里学校及生活中到处可见到各种各样的角,角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角的知识是奥妙无穷的,它就像大海,我们学习的这些知识也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发奋努力,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吧!七)、拓展:

利用今天学习角的有关内容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 五.板书设计: 角的分类 直角=90°平角=180° 锐角<90°

90°<钝角<180°

周角=360°,1周角=2平角=4直角 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六.教学反思

《角的分类》是人教验教材第七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角的分类》是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角的知识,有了度量角的简单基础。直角、锐角、钝角是学生经常见到的角,关于它们的定义应通过学生在分类后进行比较、想象、推理后正确的叙述出来。在学生对角已经认识的基础上,呈现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等图形。在分类思想的指导下,三个特殊角同时出现,形成一个问题的模块,为学生的思维提供时间和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以下几点:

1、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体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很多数学规律、数学思想方法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们的原型,学生善于捕捉生活素材,教师尽量提供学习空间,使学生能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用活动角转出一个自己喜欢的锐角,说说什么样的角叫锐角。再转出一个直角,同样要求量一量,再得出结论。教学钝角的时候,同样也要经历这个过程。教学周角时,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学具转动的边,木条绕着它的一端转了一圈,由此得出一周角是360度。

在探索新知??角的分类部分的教学环节,由于根据不同的标准,必然有不同的分类结果。另外由于中年级的学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较弱,难免出现思维的漏洞,逻辑的错误,这就需要老师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时间,合作学习的机会,相互交流的平台。于是,老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再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这样,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在小组交流中发现思维的漏洞,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不足之处,在教学周角时,没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周角的形成过程,及这个360度怎么得出的,没有和学生好好探讨。如果能用多媒体慢慢演示,让学生观察的是它转过的范围。可以这样:先转到直角的位置,提问:现在是什么角,是多少度?继续转到平角的位置,提问:现在是什么角,是多少度?由此得出,周角是360度,一周角是2个平角,4个直角。在复习锐角、直角、钝角时已经让学生说出了度数范围并板书,到角的分类时大部分学生都把角分成了五类,这是由于受到板书的定势影响。所以把这里该有的精彩弄丢了。

七、教师情况

省份 河南省 学校

河南省新密市实 验小学

姓名 马峰红

职称 小学高级 电话

*** 电子邮箱

Zhaohang200903@163.com

通讯地址

河南省新密市农业路4号 452370

上一篇:过年大扫除-作文下一篇:述职报告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