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课程作业

2024-08-25

《供应链管理》课程作业(共9篇)

1.《供应链管理》课程作业 篇一

1.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同步生产的特点是什么?同步生产应遵循什么原则?

特点:1)决策信息来源是多源信息.多源信息化是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主要特征.多源信息是供应链环境下生产计划的特点.供应链环境下资源信息不仅仅来自企业内部,还来自供应商,分销商和用户.2)决策模式是群体性,分布性.个节点企业拥有暂时性的监视权和决策权,每个节点企业的生产计划决策都受到其他企业生产计划的决策的影响,需要一种协调机制和冲突解决机制.3)信息反馈机制采用递阶、链式反馈与并行、网络反馈.以团队工作为特征的多代理组织模式使供应链具有网络化结构特征,生产计划信息是沿着供应链不同的节点方向传递,信息传递频率大.4)计划运行环境不确定性、动态性.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使企业能够适应剧烈多变的市场环境需要.遵循原则:1为了使供应链上各成员企业实现同步生产的目的(与订单相吻合),制造商适时制定生产计划,并随着客户需求的改变及时作出调整,这些计划应能实时传给供应链上各供应商,以便使供应商制定的生产计划与该计划相协调。2必须建立起代理之间透明的合作机制.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方式主要由同时同地同时异地异时同地和异时异地四种情况.因此供应链企业的合作模式为四种:同步模式,异步模式,分布式同步模式,分布式异步模式.基于多代理的供应链组织管理模式,实现了由传统的递阶控制组织模式向扁平化网络组织过渡,实现网络化管理.2.企业要实现同步化计划要解决哪些问题?

(1)同步化供应(是服务和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目标)影响同步化供应的几个因素:1大批量订货。2生产上维持高效率,而不是满足客户需求。3缺少同步,使得库存水平高,和变化频繁的库存水平。(2)可靠的、灵活的运作(是同步化的关键)可靠、灵活的运作应该主要集中于生产、物流管理、库存控制、分销。销售与市场的角色是揭开需求。(3)与供应商集成(是同步化运作的保障)大部分生产商经营的失败,除了内部的不稳定性因素外,就是供应的不稳定性。应鼓励供应商去寻求减少供应链总成本的方法,和供应商共享利益。

3.SCM下生产计划有什么特点?

在供应链管理下,企业的生产计划的制定增添了新的特点:1)具有纵向和横向的信息集成过程。纵向:上下游企业。横向:生产类似产品的企业2)丰富了能力平衡在计划中的作用。能力平衡:指生产能力与订单任务之间的差距。合作企业、外包企业的生产能力都应考虑到企业的生产能力中去。3)计划的循环过程突破了企业的限制.在企业独立运行生产计划系统时,一般有三个信息流的闭环,而且都在企业内部在供应链管理下生产计划的信息流跨越了企业,从而增添新内容.4、资源需求计划:在闭环MRP中,把关键工作中心的负荷平衡称为资源需求计划,或称粗能力平衡,主要面向主生产计划。

能力需求计划:把全部工作中心的负荷平衡称为能力需求计划,或称细能力平衡,主要对象是相关需求件。

独立需求:指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由企业外部的需求来决定。(如:客户订购的产品。)

相关需求:根据物料之间的结构组成关系由独立需求的物料所产生的需求。(如:半成品、零部件、原材料等。)

2.《供应链管理》课程作业 篇二

供应链成本管理是整个供应链管理的难点,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一些学者结合作业成本法的思想,对降低供应链成本、实现供应链的有效管理进行了尝试。Rupert Booth[1]提出把作业成本法应用于供应链管理,用于分析供应链成本发生的原因;褚雪巍、张涛[2]论述了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物流战略、仓库规划、分销网络;雷星晖[3]提出基于作业成本法对供应链成本的核算体系,并阐述了如何在最终产品中体现供应链成本等等。此外,也有学者力图将把项目管理的思想应用到供应链成本管理中。丁晔和沈厚才[4]结合项目管理思想对企业的物流成本控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李国强、张旭梅和朱淘[5]把项目范围管理引入到虚拟供应链管理中进行了研究;魏晓东和牟援朝[6]在项目管理在两级供应链产品研发中进行了相关讨论。

上述研究为实现供应链成本的高效管理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尚存在以下几个缺陷。一是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供应链成本管理缺乏以“作业”为中心的信息系统的管理与分析,使作业成本法的优势未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二是只把部分项目管理思想,或是把项目管理思想应用到特定的供应链建设工程中,而对其如何有效应用到供应链成本管理未进行深入分析;三是多数研究只将作业成本法和项目管理的思想单独运用到供应链成本管理,尚缺乏整合两者各自优势的综合性研究。因此,本文在总结供应链管理、作业成本法和项目管理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以“作业”为中心的信息系统,并利用项目管理的系统全局思想提出基于项目管理和作业成本法的供应链成本管理方法。

1 相似性分析

1.1 供应链管理和项目管理的相似性分析

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复杂性是有其特点决定的,供应链成本管理面向供应链上所以企业的流程管理使其具有整体性;供应链成本管理既要求低成本的同时又要对客户有效的快速反应使其具有多目标性;供应链成本管理涉及供应链上的多个企业使其具有系统性;供应链成本管理的范围由设计、开发供应、销售组成使其具有一体性;供应链成本管理涉及多方沟通协调又使其具有复杂性;这些特性使供应链成本管理极其复杂。而项目管理在解决高度不确定性、复杂性、系统性、整体性、多目标、多维变量问题上的表现,使项目管理应用到供应链管理成为一种可能。两者比较见表1。

1.2 项目管理和作业成本法的相似性分析

项目管理主要基于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工作分解结构)方法,即以可交付成果为导向对项目要素进行的分组,把巨大复杂的项目分解成为可以单独分配和可以单独承担责任的工作包,这些“工作包”利于实施和结果的检验,同时通过“工作包”来制定进度计划、资源需求、成本预算、风险管理计划和采购计划,从而使整个项目按照项目进度表在项目要求的时间内顺利完成。

ABC法(Activity-based costing,作业成本法)主要是把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按照工艺流程划分为一个个易于辨认成本的“作业”,并以这些“作业”作为确定分配间接费用的基础,然后找出成本动因,具有相同性质的成本动因组成若干个成本库,一个成本库所汇集的成本可以按其具有代表性的成本动因来进行间接费用的分配,使之归属于各个相关产品,如图1。

项目管理的工作分解结构和作业成本法都是基于把一个大项目分为“基本任务”。项目管理中的工作分解结构,尤其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划分,侧重于把整个项目分解成为最小的“可交付成果”,这些“可交付成果”很容易识别出完成它的活动、成本和组织以及资源信息,其分析过程为:目标→任务→工作→活动;作业成本法中对生产过程的划分与工作分解结构有很大的类似性,其把生产过程应该描述为:产品耗用作业,作用耗用资源,从而导致成本发生,把一个整体划分为一个个“基本作业”,其分析过程为:生产过程→作业→分配资源→核算。因此可以通过“基本作业”为媒介,整合二者的优点,来对供应链的成本进行管理。

2 基于项目管理和作业成本法的供应链成本管理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项目管理的一些思想方法,如工作分解结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把相应的供应链成本控制问题转换为相应的项目,让我们从总体上把握供应链项目的进度和目标。同时针对工作分解结构中的一些问题,如分解后的作业包很难与成本、资源等领域衔接,我们可以用作业成本法对其进行分析,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从而提出基于项目管理和作业成本法的供应链管理方法,如图2所示。

可以看到,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贯穿所有供应链成员的所有流程,可以按其生产过程对其进行工作分解结构分解,这样就可以把该产品的生产过程反映到一张WBS图中,其基本单位为工作包,不同的流程有不同的工作包组合组成。然后再对所有的工作包进行进一步的作业分析,以确定所有的工作包都可以由相应的作业组合组成,最后再确定作业消耗的资源。由此可以把作业成本法应用到项目管理中去。对供应链成本的总目标以及各种悖反效应,以工作包为基础通过项目管理思想进行控制,对供应链成本发生的具体动因,则以作业为基础建立作业管理信息系统,在作业管理信息系统中通过对作业的持续追踪分析,以使作业库里的作业为“增值作业”或者“有益”作业。从而使以工作包为基础的项目管理在对供应链成本进行控制时,其工作包的成本构成不但清晰而且“有益”。同时以作业为基础的作业信息系统不但能与成本、资源等相衔接,而且间接通过工作包与项目的工作进度连接起来。

3 结束语

本文针对供应链管理中成本难以甄别、难以统筹管理的问题,根据项目管理工作分解方法的思想首先将供应链成本管理划分为一个个基本“工作包”,然后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思想用不同的作业组合来代替“工作包”,进而分析作业发生的动因,找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最终实现供应链作业管理信息系统中各项作业的优化。

摘要:针对供应链成本管理中存在的成本难以甄别和难以统筹管理两大问题,从供应链管理、项目管理和作业成本法的共同点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项目管理和作业成本法的供应链成本管理方法。从而实现既可以从微观上分析供应链成本形成的基本动因,也可以从宏观上对供应链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关键词:供应链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项目管理

参考文献

[1]Rupert Booth.Applying activity analysis to the supply chain[J].Management Accounting,1997,75(3):211-217.

[2]褚雪巍、张涛:《ABC成本分析法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物流技术》2002(7):20-21。

[3]雷星晖:《如何获得可靠的供应链成本信息——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5,(11):14-15。

[4]丁晔、沈厚才:《基于项目管理的物流成本管理模式初探》[J];《物流技术》2007,(6):5-7。

[5]李国强、张旭梅、朱淘:《面向虚拟供应链的项目范围管理》[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0):145-148。

3.《供应链管理》课程作业 篇三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课程;高职;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41-0105-03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事业中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一种教育形式。高职教育满足社会需要,旨在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理论基础,能胜任生产、管理和服务等一线岗位的技能型、专业型人才,切实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为此,如何将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渗透在各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教学课堂上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应有的实践操作技能,已经成为高职教学的重中之重。

供应链在当代企业管理中是一个非常时髦的名词,不管是企业还是学者对供应链的研究都爱不释手。简而言之,供应链实质上是一个供需网络,把产品看成载体,将涉及该产品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联系在一起,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运用现代物流管理手段、先进的信息技术,达到链条上的所有节点企业双赢、多赢的局面。为了培养供应链方向的专业人才,《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明确指出,供应链管理课程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更好地把握课程特点,针对教学难点对症下药;如何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扰,加强学习效果;如何完善教师在供应链管理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使得高职教育特色融入到课程中去,成为了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中的核心内容。

一、供应链管理课程在高职教学中的难点分析

1.教材不适用,案例更新速度慢

《供应链管理》教材的编写和选择,最重要的是要区分受用人群,是高职学生还是本科学生。供应链管理的教学在高职和本科的教学侧重点不同,自然而然授予学生的知识点也要做明显的区分,因此教材是体现这一不同点的最好表现形式。大部分供应链管理教材的撰写方式更倾向于本科教学,不管是在知识点的解说还是在案例的论证选择上都欠佳。另外,供应链管理中的很多知识如JIT、TQM、零库存都来源于企业日常生产管理中的经验总结,所以,相关案例的及时更新显得尤为重要。

2.课程内容繁多,涉及面广

供应链管理作为核心课程,信息量大,涵盖知识面广,包含了生产计划和控制、库存管理、采购与物流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电子商务等重要内容,同时涉及管理学、物流学、生产运作、运筹学等多种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有“章章是重点,节节有难点”的学习困扰。在整合知识的同时,学生会觉得该课程像“万金油”,知识点抽象,学习起来有点“虚”,缺乏清晰的学习思路和明确的学习目标。

另外,供应链管理是一门典型的文理结合学科,综合了信息系统技术、网络知识、软件开发,才能使得理论知识转换成实践操作。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前期的模型阐述、必要的信息系统知识的铺垫成为了授课的一个难点。高职学生的逻辑思维推敲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接受直接感官体验的知识点。所以,知识点讲解的深浅程度是反映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3.教学方法较单一,实训、实习难度大

虽然引入了多媒体教学,采取电子教案、案例讨论、学生讲演等形式,但是如何将项目教学、引导文教学、角色扮演、案例教学、探索式教学等高职特色教育方法引入到供应链管理课程中去,依旧是一个重点难点。教学中,将这些方法都贯穿到整本教材中,显然难度很大,但若能与某一章节相融合进行多方式教学,也是一种突破。高职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还要让学生成为相应的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需要。

另一方面,供应链的实训实习难度很大。高职教育中的供应链管理更多地是授予学生一种理念,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式。若是为了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而去某个企业实习,那学生是去上游企业、核心企业还是下游企业,很难抉择,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因为,供应链管理是个网络整体。所以,理论教学之后的实践学习,成为了提升学习效果的一个瓶颈。

4.评价体系较为片面,不能反映教学实际情况

目前教学中,平时考勤、作业、上课参与度占40%,期末考试占60%,闭卷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主要以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简答题、画图题、案例题等题型为主。学生会过度依赖教师结课之前的复习提纲,而降低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即使平时会通过小组作业、案例讲演、课堂讨论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但是仍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情况,评价考核体系有待完善。

二、供应链管理课程改革探索——以“教学方法改革”为例

供应链管理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切入点有很多,根据教学中难点的剖析,可以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学生的学习思想转变等方面进行探讨。根据高职教学特色及学生特点,笔者主要从多样教学方法的角度详细探讨高职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1.开放性实验教学(Open Experimental Teaching)

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核心问题是确定实验项目,它关系到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效果。其次,应开展多样化的实验项目,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

(1)基础性开放实验:①ERP(Enterprise ResourcePlanning,企业资源管理计划)供应链管理。该系统应用实验由校企合作单位中海物流有限公司提供的ERP系统为基础,进行生产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等实验操作。通过此实验,使学生掌握ERP在供应链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了解ERP系统的基本构成及操作方法,熟悉ERP软件对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要求,让学生从理论知识往实践操作中过渡,全面了解供应链给企业带来的信息化、集成化。②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实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采购与物流管理,可以使用由中海物流有限公司提供的采购系统实验,模拟准时化采购策略,熟悉包括采购管理(采购订货、采购收货、退货管理、付款登记)、基本信息(公司基本资料、供应商资料、货品资料)、单据查询(订货单查询、收货单查询、付款单查询)的业务管理功能,熟悉供应商评估因素,了解供应商关系管理,选择正确的供应商。

(2)综合性开放实验——ERP沙盘模拟对抗训练实验是一种训练课程,区别于课堂灌输授课方式,通过直观的企业经营沙盘,来模拟企业运行状况。该实验将学生分成6~8组,每组6人,每组各代表1个虚拟公司,分别扮演总裁CEO、财务总监CFO、营销总监COO、采购总监CPO、生产总监CMO、信息总监CIO,每组在一定的市场与企业分析运

nlc202309010353

营规则的前提下,连续从事4~5个会计年度的经营活动,让学生在分析市场、制定战略、组织生产、整体营销和财务结算等一些列活动中体会供应链管理经营运作的整体性,认识到供应链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深刻理解ERP管理思想,领悟供应链中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的互通性,加强理论知识的系统性。

2.游戏教学法(Game Teaching)

游戏教学法是课堂参与度很高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以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供应链管理课程中,很多结论都来自于游戏现象的总结,教师可以将游戏重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培养积极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1)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囚徒困境是指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该游戏可以运用在供应链管理基本概念的讲解中,让学生明白供应链管理是基于“竞争——合作——协调”机制的追求协作企业双赢的新的企业运作模式。

(2)啤酒游戏(BeerGame)。啤酒游戏是1960年麻省理工学院的Sloarl管理学院所开发的策略游戏,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牛鞭效应产生的必然性,可以减弱牛鞭效应但是无法避免。在游戏过程中熟悉供应链运作过程,总结信息流以及库存在供应链中发挥的作用。

(3)质量游戏(QualityGame)。1925年,日本品质管理专家、有“纠错之父”尊称的新乡重夫,根据实践管理经验开发了“质量游戏”。该游戏旨在说明在质量管理中哪些因素决定了产品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游戏主要道具是镜子、便笺纸、秒表,分为“习惯”、“复合运动”、“操作具体化”、“模仿”、“速度研究”五个环节,以“Production Engineering”为虚拟商品,通过环环相扣的游戏步骤,让学生亲自体验影响产品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使供应链中质量管理的教学更生动。

3.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由美国哈佛商学院倡导,案例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景或事件,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教师扮演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提升辨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教材编写过程中知识案例存在滞后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案例更新,利用网络资源,将供应链管理的理论知识与最新的案例结合起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供应链管理教学中存在着不少难点。根据高职教育特点,通过对课程的教学改革尤其是教学方法的改变,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过程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使理论转变成实践,提升高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职业能力。

4.采购与供应管理随堂作业 篇四

采购与供应管理概述

1.“采购是要实现将资源的物质从供应者手中转移到用户手中”体现的是采购 的什么特点()

A.采购是从资源市场获取资源的过程 B.采购是商流过程和物流过程的统一 C.采购是一种经济活动 D.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 B

2.()采购有利于降低商品采购成本。因其大批量进货,可大幅度减少进货 费用。

A.分散采购 B.集中采购 C.招标采购 D.协同采购

参考答案: B

3.“货比三家”是以()方式获得合适价格的方法

A..多渠道询价 B.比价 C.自行估价 D.议价

参考答案: B

4.为企业提供所需的物料和服务是采购管理最基本的目标()

参考答案:√

5.操作层的人员负责交易管理()

参考答案:√ 6.集中采购的方式能由于规模效应降低成本()

参考答案:√

第02章

采购战略管理

1.在商品采购模型中,处于正常采购商品区的采购项目的基本特征是(A.低价值/供应商数量多 B.低价值/供应商数量少 C.高价值/ 供应商数量多 D.高价值/供应商数量少

参考答案: A

2.在商品采购模型中,处于战略采购商品区的采购项目的基本特征是 A.低价值/供应商数量多 B.低价值/供应商数量少 C.高价值/ 供应商数量多 D.高价值/供应商数量少

参考答案: D

3.在商品采购模型中,处于瓶颈采购商品区的采购项目的基本特征是 A.低价值/供应商数量多 B.低价值/供应商数量少 C.高价值/ 供应商数量多 D.高价值/供应商数量少

参考答案: B

4.在采购战略制定中,成本最优就是价格最低()参考答案:×

5.集中采购商品区的供应商多,采购价值高()

参考答案:√

6.战略商品区得采购决策一般情况下由中层管理者作出()

参考答案:× 第03章 采购与供应管理的组织

1.()组织形式能够打破部门之间的限制和沟通障碍,促进新产品的开发。A, 分散的组织结构 B, 集中的组织结构

C, 集中/分散的组织结构 D, 跨职能采购团队

参考答案:D 2.在集中化发展过程中,公司会面临()的挑战。A.人才和教育 B.人才和技术 C.结构和技术 D.结构和教育

参考答案:B

3.依照物品的来源建立区域采购的采购与供应部门的主要原因是()A.物品种类繁多

B.不同区域采购手续和交易对象不同 C.采购量大、作业过程复杂 D.组织发展的历史因素

参考答案:A 4.集中/分散的组织结构能够将其巨大的采购力量和最大的灵活性结合在一起,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参考答案:√

5.对大多数企业而言,降低开销的重点在于减少员工薪酬而不是降低原材料成 本

参考答案:×

6.按采购物品类别建立的采购与供应管理组织有分工明确的特点()参考答案:√

7.在分散的组织结构中,经营单位的经理对其所有的采购活动负责()

参考答案:√

8.采购技巧是一个采购人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之一()

参考答案:×

第04章 采购计划

1.下列()采购预算方法中所有的预算项目均以零为起点: A、弹性预算 B、概率预算 C、零基预算 D、其他预算

参考答案:C 2.下面()不是采购主要环节: A.准备认证计划 B.评估认证需求 C.制订认证计划 D.采购人员绩效评估 参考答案:D 3.采购计划的最后一个环节是()A, 综合平衡

B,确定余量认证计划 C,制定订单计划 D,其他

参考答案:C 4.在采购流程中,采购需求的确定是当中最重要的环节。()

参考答案:√

5.标准成本与实际购入价格的差额,是采购预算正确性的评估指标之一()

参考答案:√

6.采购人员绩效评估是采购环节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参考答案:×

7.广告宣传是评估订单需求的环节之一()参考答案:×

第05章 供应商管理

1.机场要为飞机行李架的设计和生产选择供货商。一般来讲,以下哪种方法不 适合找到相应的供应商名录()A.广告 B.因特网 C.商行名录

D.产品发布会与会展 参考答案:A

2.评价供应商的主要标准不包括()A.价格 B.财务能力 C.质量 D.服务

参考答案:B 3.供应商审核分类不包括()A.商品层次

B.质量保证体系层次 C.生产过程层次 D.员工层次

参考答案:D 4.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需要是供应商管理的意义之一

参考答案:×

5.财务能力不是一个企业选择供应商的指标()

参考答案:√

6.在对供应商的经济指标进行评估常常是按季度进行的。()

参考答案:√

7.技术指标是对供应商进行评估的指标之一()

参考答案:× 第06章 采购谈判

1.以下哪项不是采购谈判组织构成的原则()A.规模要适当 B.性别要互补 C.知识要互补 D.性格要协调

参考答案:B

2.以下哪种情况下供应商处于强势地位()。A.市场上有很多供应商

B.卖方有多种选择或替代,或可以自己制作 C.买方的需求是迫切的

D.供应商急于获得这笔生意

参考答案:C 3.谈判者从利益相关者获取支持,促使相关部门批准的方法,属于(A.正式批准谈判结果 B.非正式批准谈判结果 C.直接批准谈判结果 D.间接批准谈判结果

参考答案:B

4.购买方在市场上有很多同类供应商,则购买方在采购谈判中处于强势地位。()

参考答案:√

5.如果在谈判中应用的战略战术都是围绕着对自己一方方有利的目标,则采用 的是我方占优的谈判策略()

参考答案:√

6.投石问路是讨价还价的一种技巧,是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谈判策略()

参考答案:√

第07章 采购合同管理

1.“因市场不景气,企业临时决定取消部分物料的采购而取消合约?属于哪种类型的取消合同形式?()A.因违约而取消

B.因需求变更由企业要求取消 C.供需双方同意取消 D.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B 2.()条款的主要内容有:交货数量、单位、计量方式等。A.品质规格 B.价格条款 C.数量条款 D.包装条款

参考答案:C 3.“物料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偶发性的小问题可由采购员或 现场检验人员与供应商进行联系解决”属于()A.合同执行前跟踪 B.合同执行过程跟踪 C.合同执行后的跟踪 D.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C 4.应当先履行债务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经营状况严重恶化,或转移财 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或丧失商业信誉,或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 务能力的其他情形,可以中止履行。属于()。A.同时履行抗辩权 B.后履行抗辩权 C.不安抗辩权 D.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C 5.如果供应商是由于不可抗力或合同约定的其他免责事由而拒绝交货的,不承 担违约责任()参考答案:√

6.供应商拒绝交货时,采购员可以要求供应商交货。()

参考答案:√

7.合同经过双方同意取消的,均不负赔偿责任()

参考答案:√

第08章运输与库存

1.有效库存管理的措施不包括()A、根据库存管理设计有效的产品 B、保证库存管理信息的有效传递 C、克服组织障碍而进行有效的协作 D、企业的战略规划

参考答案:D 2.下列哪种种包装形式的韧性较好。()A、包装瓶 B、包装罐 C、包装箱 D、包装袋 参考答案:D 3.易腐食物适合哪种包装技术?()A、防水包装

B、防霉腐包装技术 C、防锈包装

D、防虫鼠包装技术

参考答案:B

4.企业的战略规划,是有效库存管理的措施之一。参考答案:× 5.航空运输的送货范围最大()参考答案:×

6.直接入库作业是库存管理系统之一()参考答案:×

7.可靠性是衡量采购运输绩效的参数之一()参考答案:√

第09章采购成本的控制

1.目前我国企业采购成本控制的现状是缺少规范的采购制度、缺乏系统的采购 成本控制观念和()

A.拥有完善的采购监督制度 B.缺乏完善的监督制度

C.拥有新颖的采购成本控制观念 D.缺乏新颖的采购成本控制观念

参考答案:C

2.按ABC管理法,A类货物的品种占(),而其总价值占货物总价值的()A.3%-5%,70%左右 B.5%-10%,50%左右 C.10%-15%,20%左右 D.75%以上,10%左右

参考答案:A

3.()是指当物料存量下降到预订的最低存量时,按规定的数量进行订购补充一种采购成本控制方法。

A.定期订货批量法 B.定量订购控制法

C.经济批量订购控制法 D.及时采购法(JIT)

参考答案:B 4.控制采购成本的策略不包括()A.国外采购 B.随时采购 C.联合采购 D.阳光采购

参考答案:B 5.及时采购的优点不包括()

A.可以大幅度减少原材料与外购件的库存 B.可以保证所采购原材料与外购件的质量 C.降低了原材料与外购件的采购成本 D.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库存的状况

参考答案:D

6.采购成本包括原材料费用、企业持有的成本、订购活动的成本及因采购不良 造成的成本这几部分。()

参考答案:√

7.企业持有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及混合成本。()

参考答案:×

8.买方市场下的采购策略包括:可以采用旺季少购,淡季多购的策略,利用季 节差价,控制采购成本。()

参考答案:×

9.定期订购控制法的优点是由于每次订购前都要详细检查和盘点库存,能及时 了解和掌握库存的状态。()

参考答案:×

第10章 采购质量控制

1.采购质量的构成不包括()A.性能 B.可信性 C.经济性 D.适应性

参考答案:D

2.对于不合格产品的处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为了节约成本,把不合格产品当合格产品使用

B.通过再加工或其他措施使不合格产品完全符合规定要求,经检验合格后使用 C.根据实际质量水平降低不合格产品的质量等级或降价处理

D.不能采取返工、返修、降级等措施时,只能报废,按规定开出废品报告

参考答案:A 3.采购质量控制过程不包括()A.事前规划 B.事中执行 C、事后考核 D、全面控制

参考答案:D

4.采购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不包括()A.有效降低成本

B.对最终产品质量的影响大 C.持续改善的必要性 D.采购外包的需要

参考答案:A

5.提高采购产品质量的策略不包括下列哪项?()A.培植现代质量管理理念,强化质量采购意识 B.选择优秀供应商,构建全新的采购质量管理模式

C.加强质量合作,与供应商建立和保持互利共赢的关系

D.做好物流工作,提高物流运输速度,确保产品能及时有效送到

参考答案:D

6.产品质量认证最重要的审核内容是()A.产品的外观质量审核 B.产品的包装质量审核 C.产品的功能审核

D.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审核

参考答案:C

7.采购质量是一个组织通过对建立采购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对供应商的产品进 行选择、评价、验证,确保采购的产品符合企业的质量要求。()

参考答案:√

8.质量环反映的是一个连续不断、周而复始的过程,通过不断地循环,实现持 续的质量改进,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参考答案:√

9.产品认证的类型包括检验认证、产品质量认证、体系认证。()参考答案:× 第11章外包管理

1.企业面临的行业属性不包括()A.产品属性 B.服务属性 C.生产属性 D.交易属性 参考答案:B

2.以下哪项不是企业外包决策时应考虑的企业内部条件()A.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B.企业的产品属性

C.企业现有的情况及其利用情况 D.企业的竞争力量

参考答案:B

3.下列哪项不是实施物流外包的障碍()A.企业缺乏认识

B.业务自身具有复杂性

C.物流外包的效果难以衡量 D.物流外包的优势不明显

参考答案:D 4.物流外包的特征不包括()

A.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上 B.合同导向的一系列服务 C.个性化物流服务 D.外包有效降低成本

参考答案:D 5.外包是指企业把一些非核心的业务或职能,交给外面高效率组织或专家去做,投入品由内部生产转变为从外部供应商处购买。()

参考答案:√

6.企业实施外包有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分散经营风险,弥补某些能力的不 足,强化其核心竞争力,提高竞争力。()

参考答案:√

7.采购外包的决策只需要考虑成本分析。()

参考答案:×

8.由于在采购业务外包过程中企业将自己对业务的控制权转移给外包业务提供 者,将会导致潜在风险的出现,所以企业一般不将采购进行外包。()参考答案:× 第12章 采购绩效评估

1.采购绩效活动是由确定目标、收集资料、形成判断、指导行动等环节构成的 连续活动,这说明采购绩效评估()A.具有客观性 B.具有广泛性

C.有一个组织过程 D.有一个价值判断过程

参考答案:C

2.以下哪项是采购价格与成本指标的参考性指标()A.采购价格 B.平均付款周期 C.采购降价 D.本地化比率

参考答案:A 3.采购绩效考核中,企业最重视也最常见的衡量指标是()A.年采购额 B.采购价格 C.付款方式 D.付款周期 参考答案:B

4.以下采购绩效评估人员中,主要是用来对采购制度和工作绩效提出分析和建 议的是()

A.采购部门主管

B.会计部门和财务部门 C.供应商

D.外界的专家或管理顾问

参考答案:D 5.以下哪项不适合作为一些对采购绩效的评价标准()A.采购部门商业活动的效益 B.采购部门的组织结构 C.采购部门的参与程度 D.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实施

参考答案:B

6.采购绩效有三种典型的测量频率:持续型、周期型和季度型。()参考答案:× 7.采购质量指标主要包括供应商的来料质量和质量体系。()参考答案:√

8.采购绩效的考核方式有定期方式和不定期方式两种。()参考答案:√

9.基准化分析法就是将本企业各项活动与从事该项活动最佳者进行比较,从而 提出行动方法,以弥补自身的不足。()参考答案:√

第13章 招评标采购

1.招标采购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和()的原则 A.信守承诺 B.尊重法律 C.诚实信用 D.公信守法

参考答案:C 2.不属于招投标方式的是()A.公开招标 B.寻标 C.邀请招标 D.议标

参考答案:B 3.为了节省部分招标费用,提高每位投标者中标机会,应当选用的招标方式是 A.公开招标 B.寻标 C.邀请招标 D.议标

参考答案:C 4.评标指标体系的原则不包括()A.完备性 B.合理性 C.客观性 D.简明性

参考答案:B 5.招标采购的现行评标方法不包括()A.多元回归法 B.专家评议法 C.最低投标价法 D.多属性分析法

参考答案:A 6.采购招标将竞争机制引入交易过程,让更多供应商相互之间进行质量、价格 等方面的竞争。

参考答案:√

7.国内竞争性招标要求制作完整的英文标书,在国际上通过各种宣传媒介刊登 招标广告。()参考答案:×

8.邀请招标是使用最多、金额最大的一种招投标方式。()

参考答案:×

9.评标工作一定包含两个最基本内容:建立评标指标体系和确定评标方法。()参考答案:√

第14章 政府采购

1.政府采购的特征不包括()A.公共性 B.营利性 C.预算约束性 D.政策性

参考答案:B 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于()起施行 A.2000年1月1日 B.2003年1月1日 C.2002年3月1日 D.2010年3月1日

参考答案:B 3.政府采购的模式包括集中采购和()A.分散采购 B.定期采购 C.定量采购 D.零库存采购

参考答案:A

4.在邀请招标采购方式中,采购人邀请招标的供应商的数量应当符合 A.不得少于2家 B.不得少于3家 C.不得少于4家 D.不得少于5家

参考答案:B 5.以下()不属于政府采购制度内容 A.政府采购的主体 B.政府采购的客体 C.采购的政策法规 D.采购的模式选择 参考答案:B 6.政府采购的客体是管理机关、采购机关、采购单位、供应商和中介机构等。()参考答案:×

7.政府采购应当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政策目标,包括采购的经 济性和有效性、推动社会发展政策的落实、保护环境、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 民族地区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参考答案:√

8.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范围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采购主体,二是采购资 金来源,三是采购对象。()参考答案:√

9.由于政府采购以邀请招标为原则,从决策到监督体现了广泛的公平性、竞争 性、公正性和规范性。()参考答案:×

1.供应商在互联网上发布产品的在线目录,采购方则通过浏览来取得所需商品 信息,以做出采购决策,并下订单以及确定支付款和交付选择。这种采购模式 是()

A.买方模式 B.卖方模式 C.市场模式 D.协作模式

参考答案:B 2.与后台系统的集成性好的电子采购模式是 A.买方模式 B.卖方模式 C.市场模式 D.协作模式

参考答案:A 3.资本投入额较低的模式是()A.买方模式 B.卖方模式 C.市场模式 D.协作模式 参考答案:B 4.以下()不属于电子采购的信息系统 A.ERP B.SCM C.EDI D.CRM 参考答案:C

5.电子采购的一个难点和焦点是()A.基础设施 B.观念 C.人才 D.安全

参考答案:D

6.电子采购的作用包括降低采购成本、减少库存和产品的积压、缩短生产周期、更有效的客户服务、新的销售机会。()

参考答案:√

7.电子采购的卖方模式是指采购方在互联网上发布所需采购产品信息,供应商 在采购方的网站上登录自己的产品信息,供采购方评估,并通过采购方网站双 方进行进一步的信息沟通。()参考答案:×

8.电子采购的市场模式是指供应商和采购方共同设立网站进行采购的过程。参考答案:√

9.电子采购有三种实现技术,分别是数据管理技术、代理技术和EDI技术。参考答案:√

10.在企业实施电子采购方面,需要转变的观念主要有传统观念和信息观念。参考答案:×

第16章 全球性采购

1.进行全球采购的原因不包括()A.价格优势 B.资源稀缺 C.网络优势 D.时效要求

参考答案:C 2.在全球采购的商业模式中,最广泛采用且最成功的方式是()A.贸易代理

B.在当地成立合资或独资的外商投资企业 C.建立国际性的采购办公室 D.在国外建立原材料生产基地

参考答案:C 3.供应商的考察对象不包括()A.质量管理 B.价格 C.交货 D.规模

参考答案:D 4.“在签订采购协议时会就付款采用采购方国家的货币还是供应方国家的货币 做出选择”是考虑到()A.政治问题 B.汇率波动 C.关税

D.付款方式

参考答案:B 5.以下不属于国际汇兑结算当事人的是()A.汇款人 B.转账人 C.收款人 D.汇入行

参考答案:B 6.全球采购是指从全球战略的高度上在世界范围内获取供应。()参考答案:√

7.在国际范围内的采购可以分为五个不同的层次,在这个连续的统一体中,第 二层和第四层统称为国际采购,第三层和第五层统称为全球采购。()

参考答案:×

8.全球采购环境好转体现在质量、沟通、数据传输和管理、政治经济气候、运 输和创新。()

参考答案:√

9.全球采购活动的在当地成立合资或独资的外商投资企业模式可以及时响应用 户的需求,从而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物流的速度和库存周转率。()

5.供应链管理课程论文 篇五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1 引 言

6.供应链管理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篇六

《供应链管理》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一、企业供应链管理实践的背景和意义

历史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顾客(Customer)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Competition)日益加剧,加上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Change),使得整个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3C”是用户需求多样性与市场变化不确定性的根源,同时也是促进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的外在压力。企业面对一个变化迅速且无法预测的买方市场,为了提高竞争力,采取了许多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方法。

多少年来,企业出于管理和控制的目的,对为其提供原材料、半成品或零部件的其他企业一直采取投资自建、投资控股或兼并的“纵向一体化”(Vertical Integration)管理模式,即某核心企业与其它企业是一种所有权关系。例如,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拥有一个牧羊场,出产的羊毛用于生产本公司的汽车坐垫;美国某报业大王拥有一片森林,专为生产新闻用纸提供木材。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国企业更是如此,“大而全”、“小而全”的思维方式至今仍在各级企业领导者头脑中占据主要位置,许多制造业企业拥有从毛坯铸造、零件加工、装配、包装、运输、销售等一整套设备、设施、人员及组织机构。

推行“纵向一体化”的目的,是为加强核心企业对原材料供应、产品制造、分销和销售全过程的控制,使企业能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从而达到增加各个业务活动阶段的利润。在市场环境相对稳定的条件下,采用“纵向一体化”战略是有效的,但是,在高科技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今天,“纵向一体化”战略已逐渐显示出其无法快速敏捷地响应市场机会的薄弱之处。显然,采用“纵向一体化”战略的企业要想对其他配套企业拥有管理权,要么自己投资,要么出资控股,不论采取哪一种方式,都要承受过重的投资负担和过长的建设周期带来的风险,而且由于核心企业什么都想管住,不得不从事自己并不擅长的业务活动,使得许多管理人员往往将宝贵的精力、时间和资源花在辅助性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上,而无暇顾及关键性业务的管理工作。实际上,每项业务活动都想自己干,势必要面临每一个领域的竞争对手,反而易使企业陷入困境。进一步地,如果整个行业不景气,采取“纵向一体化”战略的企业不仅在最终用户市场遭受损失,而且在各个纵向发展的市场上也会遭受损失,因为最终用户市场不景气,必然连带着纵向市场的萎缩。因此,“纵向一体化”战略已难以在当今市场竞争条件下获得所期望的利润。

全球制造链及由此产生的供应链管理是“横向一体化”管理思想的一个典型代表。现在人们认识到,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业务上成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企业,只有优势互补,才能共同增强竞争实力。因此,国际上一些先驱企业摒弃了过去那种从设计、制造直到销售都自己负责的经营模式,转而在全球范围内与供应商和销售商建立最佳合作伙伴关系,与他们形成一种长期的战略联盟,结成利益共同体。例如,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推出新车Festiva时,就是采取新车在美国设计,在日本的马自达生产发动机,由韩国的制造厂

生产其他零件和装配,最后再运往美国和世界市场上销售。制造商这样做的目的显然是追求低成本、高质量,最终目的是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Festiva从设计、制造、运输、销售,采用的就是“横向一体化”的全球制造战略。整个汽车的生产过程,从设计、制造直到销售,都是由制造商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最优秀的企业,形成了一个企业群体。在体制上,这个群体组成了一个主体企业的利益共同体;在运行形式上,构成了一条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和信息流网络。由于这一庞大网络上的相邻节点(企业)都是一种供应与需求的关系,因此称之为供应链。为了使加盟供应链的企业都能受益,并且要使每个企业都有比竞争对手更强的竞争实力,就必须加强对供应链的构成及运作研究,由此形成了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这一新的经营与运作模式。供应链管理强调核心企业与最杰出的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委托这些企业完成一部分业务工作,自己则集中精力和各种资源,通过重新设计业务流程,做好本企业能创造特殊价值、比竞争对手更擅长的关键性业务工作,这样不仅大大地提高本企业的竞争能力,而且使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都能受益。

供应链管理提出的时间虽不长,但它已引起人们的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国际上一些著名企业如惠普公司、IBM公司、戴尔计算机公司等在供应链实践中取得的成就,更使人坚信供应链是进入21世纪后企业适应全球竞争的一个有效途径,因而吸引了许多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对供应链管理进行研究和实践。80年代中期以后,工业发达国家中有近80%的企业放弃了“纵向一体化”模式,取而代之转向了全球制造和全球供应链管理这一新的经营模式。近几年来,供应链管理的实践已扩展到了一种所有加盟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超越了供应链出现初期的那种主要以短期的、基于某些业务活动的经济关系,使供应链从一种作业性的管理工具上升为管理性的方法体系。

我国传统制造业企业管理体制与运作模式受“大而全”、“小而全”思想的影响非常严重,“万事不求人”的封建主义思想使企业成为一个封闭系统,与开放式的全球制造和供应链管理模式相差甚远,无法适应供应链管理的要求。例如,生产系统设计没有考虑供应链的影响,只考虑生产过程本身,而没有考虑生产过程以外的因素对企业竞争能力的影响。供、产、销系统没有形成“链”,供、产、销等企业的基本活动在传统的运作模式下基本上是各自为政,相互脱节;部门主义思想使激励机制以部门目标为主,孤立地评价部门业绩,造成企业内部各部门片面追求部门利益,物流、信息流经常扭曲、变形;管理信息处理手段落后,我国大多数企业仍采用手工处理方式,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不健全、数据处理技术落后,没有充分利用EDI、Internet等先进技术,致使信息处理不及时、不准确,不同地域的数据库没有集成起来;没有市场响应、用户服务、供应链管理方面的评价标准与激励机制;在各供应商之间没有协调一致的计划,每个部门都各搞一套,只顾安排自己的活动;制造商、供应商和经销商都缺乏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且往往从短期效益出发,相互之间失去了信任与合作。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企业很难一下子从传统的“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很快转到供应链管理模式上来。但是,为了使企业能在当今这种市场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下去,必须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变

革的阵痛可以换来企业长期发展的未来。因此,研究供应链管理对我国企业实现“两个转变”、彻底打破“大而全”、“小而全”、快步迈向国际市场、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生存和竞争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二、《供应链管理》课程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设的意义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供应链管理是当前企业管理实践和企业管理理论研究新的前沿和新的领域。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正深深地影响着当前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经营效率。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日益开放并日益融入到世界经济的中国,我们的企业不可能独善其身,不参与到市场竞争的滚滚洪流之中。因此,如果说企业关于战略、经营方式、组织形式和管理手段的选择是一道多项选择题,那么供应链管理无疑也列在我国企业的可选范围之内。对某些企业来说,供应链管理还应该是必选项。如今,许多高等院校的管理专业,尤其是物流管理专业,近来都开设了供应链管理课程。其目的是明显的,一是争取让学生掌握企业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最新的动态;二是让学生在离开学校后更能适应当前企业竞争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也让学生们在未来择业时更具竞争力。

由于‘供应链管理’还是一个新的领域和新事物,因此,不难想像的是,‘供应链管理’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中还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是本校物流专业的一名教师,长期从事《供应链管理》课程的助教和教学工作,在多年的理论研究和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1、供应链管理的教学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框架。当前,虽然许多学校都在陆陆继继地开设《供应链管理》课程,但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了解到,各个学校的教师都是按照各自的专业背景和教学思路设立课程的教学框架和内容。在这一点上,其他一些课程就相对比较成熟,如《管理学》总是围绕着‘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这个模式展开的。又如《营销管理》在战略层次上存在一个“细分、目标和定位(STP)”的分析模型作为核心,而在战术层上则紧紧围绕着‘产品、价格、促销、地点(即4P)’展开。由于缺乏一个系统的进行知识传授的教学架构,这势必给《供应链管理》这门课程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诸多的不方便,同时也让人怀疑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所能学到的知识的质量。这充分体现了对这门课程进行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没有合适的教材。其他课程,如《管理学》已经是一门非常成熟的课程,这门课程不仅已经搭建起一个相对标准的理论和教学架构,并且围绕这一架构还有许多可以选择的非常优秀的教材和参考资料等。而《供应链管理》由于设立的时间尚短,没有一个比较标准的理论和教学体系,并且这方面的大师(真正意义上的大师)也很缺乏。所以,在《供应链管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很难找到一本比较满意和合适的教材。本人除了负责《供应链管理》中文课程的建设外,还担任了我校澳曼特国际商学院物流专业《供应链管理》课程的助教工作,在担任助教的四年期间,澳方换了三次主讲教师,而每一位主讲教师都选用了不同作者的教材。正如前面谈到过的,由于本课程缺乏一个相对标准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架构,所以不同英文版的教材在内容上

也存在着非常大的区别。这无疑给我的助教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压力和挑战。有过这种经历,我越发深刻地认识到,缺乏合适的教材会给相关的教学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同时,也会给相关的学生造成知识学习上的系统偏差。这充分体现了进行《供应链管理》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3、相关的概念和理论上的混乱。由于供应链管理是一件新事物,因此,在平时的学习、积累和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存在着相互矛盾和混乱的现象。例如,就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这两个重要概念的定义,以及它们各自研究范围和研究重点等问题,甚至都没有达成过共识。詹姆士••R•斯托克(James R.Stock)和道格拉斯•M•兰伯特(Douglas M Lambert)在他们的《战略物流管理》一书中说道:“直到最近,大多数从业人员、咨询顾问和学者都把SCM视为与当代对物流管理没有什么差异的一个概念。”大卫•辛奇-利维(David Simchi-Levi)等在他们的著作《供应链设计与管理-概念、战略与案例研究》中则直接指出:“我们对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不作区分。”毫无疑问,上述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将会给学习《供应链管理》的学生带来相当的困难和不便。我们知道,学习一些错误的东西,那还不如不学。也正是迫于这种情况,我们觉得非常有必要进行该课程的建设。

三、课程建设的思路和框架

《供应链管理》课程的课程建设严格按照学校的相关要求来实行的,并且着重解决的是当前《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参见上一部分)。

首先,我们小组通过参阅大量的书籍和相关的资料,初步构建出了《供应链管理》课程的一个教学体系。《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分为三大部分来完成,具体见下图:

其次,通过这次课程的项目建设,我们确立了《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我们认为,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并应该掌握以下方面的知识:

1.2.懂得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产生的时代和市场竞争的背景; 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和相关的理论,如物流,物流管理,供应链,企业纵向一体化,供应链管理等

等,以及能够区分这些概念之间的不同和联系;

3.4.5.6.最后,我们小组通过参阅大量的书籍,进行深度的探讨,并和相关的教师(包括外教)进行了交流。对于当前‘供应链管理’理论和文献中存在的一些错误,以及容易混淆的概念,在经过反复的考证后,对这些知识进行了区分和比较。以便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例如,企业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联系,企业纵向一体化和供应链管理之间的区别等等。

四、课程建设的最终成果

在整个课程建设期间,我们这个项目小组根据学校关于课程建设项目的相关要求,完成了如下工作。规企业进行供应链设计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企业在进行供应链管理时面对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在不同产业中,企业如何实践供应链管理; 以及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

7.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篇七

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供应链战略、供应链运作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理解现代供应链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掌握供应链流程设计、供应链模式构建与实施及绩效评价等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理论教学往往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上,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同时教师在授课中一般偏重于理论的讲解,较为单一,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若干思路。

2“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的现状

“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来源于企业的管理实践,该课程的特点就是知识面宽、实践性强而且学科交叉。在实际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反映课程理论性太强,实际运用少,教学过程不够生动,学起来枯燥乏味,兴趣不浓。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传统教学方法以老师为中心,进行的是“填鸭式”的满堂灌注入式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主动思考能力和创造性学习能力都遭到压制。同时由于实验教学设施和手段的限制,教师在授课中偏重于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存在着教学脱离实际的现象,学生未能真正掌握“供应链管理”的方法和理论精髓。

课程考试常常沿袭传统方式,主要以期末闭卷考试评定学生的优劣,有的学校适当加上平时考勤和作业。考试时主要以理论考核为主,考前突击一下,就能应付。难于有效地对学生能力进行考核。不仅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学习的全貌,而且严重影响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课程教学效果。

3 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渠道,也是能否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由于供应链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注重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突出培养学生的积极、自主思考与创新思维能力。

3.1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最初是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和法学院开始运用的。案例教学法的出现,受到美国企业界、教育界、学术界的重视和支持,并很快推及世界各国。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中的应用非常多,通常可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为学生提供一些生动具体的案例,学生犹如“当事人”一样,身临其境,处理问题,分辨是非,提出方案,因而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变“单向教学”为“双向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在讲解“延迟策略”时运用了经典的案例“HP喷墨打印机的供应链设计”,学生在随着案例问题的深入,一步步探究,课堂气氛活跃,效果甚为明显。课程结束以后,有同学将案例中的结果做了进一步的设计和改善,还有的同学举一反三,列举了很多目前实际运作中的延迟策略的例子。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对主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善于关注供应链管理实务,收集典型案例,在众多的案例当中精选适合本专业课程教学的典型案例。同时教师要对案例的原始材料进行适当的加工整理,使案例的整个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3.2 启发式教学

通过教师启发式的教学,将教学重心从“教”转移到“学”,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具体如下:(1)在讲述技术性内容之前使用“积极设问”的办法引导学生们思考和参与;(2)在讲述概念性内容时使用“概念辨析”的方法帮助学生在概念理解上去伪存真;(3)在讲授方法性内容时使用“方法+举例”的办法使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和掌握;(4)在讲综合性内容时用“寻求方案”的办法使学生们在寻找整体解决方案中实现融会贯通;(5)在讲述探索性内容时使用“师生分享信息”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们积极地探究;(6)在涉及前沿性内容时鼓励学生们开展“研究和探索”。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并且能够全面提高他们探索性学习积极性的理论教学方法。

例在讲授本课程前的引言部分,就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有的同学的手机名叫索爱——索尼爱立信?而不是像其他手机品牌一样单纯叫索尼或爱立信?”一下子就激起了很多同学的好奇心,在同学们的思考和多种不同的回答后,介绍了案例“火灾改写手机三强版图”,并且由此案例得出几个主要的议题:(1)供应链中存在着多种不同的风险,应学会防范和规避;(2)如何基于不同的产品进行供应链的设计;(3)供应链中单源与多源供应商的选择问题;(4)供应链中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等。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3 游戏教学

为了更好地理解供应链管理的运作和常见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做游戏,它对全而发展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以及掌握知识技能等有积极的作用。如在讲授推动式与拉动式供应链时,让同学参与游戏,同学们通过游戏,能深刻领会这两种供应链运作方式的特点以及如何实现供应链运作的推——拉式结合。在讲供应链中的信息共享和牛鞭效应原理时,也可以做游戏。用柜子作道具,让同学进入柜子,演绎“拷贝不走样的”经典游戏,同学们通过游戏,体会到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现象以及信息在供应链中的作用。

游戏的组织方式有很多种,可以适当地选择。教师事先对同学进行分工,明确各自扮演的角色,向同学们讲解各自承担的任务,并准备好游戏需要的道具。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保证整个游戏的有序进行。游戏结束后,教师要总结游戏的情况,并评价每组同学的表现。从而使同学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3.4 模拟实验

为了模拟供应链中各环节协作过程,更好地掌握供应链管理中协作的重要性,信息的共享,供应链协作中牛鞭效应现象的普遍性以及有效的消弱措施等基本原理,可以通过实验模拟教学。该模拟实验是通过生产与配销单一品牌啤酒或可乐的产销模拟系统中进行的,参加实验的同学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零售商、批发商、分销商和制造商。他们只需每周做一个订货决策的,那便是订购多少啤酒或可乐,唯一的目标是尽量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使利润最大。消费者通常由老师指派学生来扮演,同时为了更好地模拟现实,实验过程中,每一次的订单前,专门请一位同学做市场信息发布,引导供应链各节点成员作订货决策。

为保证收到良好的模拟效果,模拟实验前教师应设计好实验方案,在前一周就将实验背景资料,实验指导书发给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帮助如在课堂上做游戏时,每个小组由4个人组成为最好,每条供应链大约18个人(供应商只需要两人,他们负责百事可乐的搬运与供应)。所以在40人左右的一个班级正好可形成两条供应链。所需的啤酒或可乐大约是250瓶左右。如果可乐不方便,可以用硬的纸杯替代或扑克牌代替。实验后,每个节点,每一条链,以及供应链之间的节点之间,都需要写总结报告,并且制作PPT上台演讲,团队同学补充,其他小组同学质疑、提问,最后老师总结评价。从整个实验过程同学的参与热情和气氛,可以看出模拟实现和角色扮演集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5 网络教学

利用校园教学网,建设“供应链管理”课程辅导网站,以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便捷的沟通方式,实现网络助学和自主研学的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研学和互动交流能力。网站内容涉及:专业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习题库(含参考答案与提示)、实验、实习以及课程设计指导书、相关参考资料、网络资源链接等。增加了学生学习课程的途径,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效果。

4 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核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评判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优劣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由于供应链管理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考核时同样要体现理论考试和实训技能考核相结合。主要应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在考核内容上提倡理论与应用并重,考核学生对综合运用知识的把握程度,笔试时可以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不放松的基础上,增加案例分析,综合分析应用等题型;二在考核形式上实现多样化,考核不再只是单纯的一张试卷,可以把笔试考试和研究报告相结合,把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相结合;三是考核评分多元化,增加平时课堂参与、讨论、课后实践、研究报告上台演讲等在最终分值中的权重。

研究报告上台演讲可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学生对供应链管理基本理论理解与全面掌握能力,运用所学相关理论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据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组织协调、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计算机办公软件能力等。该能力的考核可实现师生共同打分的形式,学生之间采用全员参与,背靠背打分(见表1所示)。

5 结束语

本文所提出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是结合笔者在从事教学过程中的一点教学体会与心得。由于“供应链管理”是一门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因此在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加以充分的实验和实践训练以及选择适合课程特点的考核方式,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应用“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在不断发展,还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付出更多和更艰辛的劳动,促进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士华.供应链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美)大卫·辛奇—利维等著.供应链设计与管理,概念、战略与案例研究[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4

[3]任建标,季建华著.运营管理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6.

[4]李静宜,慕庆国.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2).

8.《供应链管理》课程作业 篇八

关键词:ERP;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ERP即企业资源计划,是一个全面的、集企业资源管理和经营计划管理为一体、融合现代管理思想、面向供应链管理的计算机管理系统。ERP系统通过对企业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内外部综合集成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现在,越来越多的高职高专院校开设《ERP供应链管理》这门课程,其内容涉及采购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多门学科,知识面广、学科交叉、综合性强且很抽象。因此,长期以来,教学过程单调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激发和保持,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没能明显得到提升。

作者承担了学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ERP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工作,并积极尝试进行教学改革。本文就是对《ERP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的总结和探讨。

1 课程定位

工商企业管理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专业,它的目标是培养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知识、具备企业管理的基本素养和人文素质、掌握良好的专业技能的职业人才。因此,《ERP供应链管理》课程定位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专业技能拓展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不出校门未毕业的情况下,就可以熟悉企业的组织架构、岗位职责和业务流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理论上学生能够基本熟悉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流程,在技能上学生能够独立完成采购、存货和销售等工作模块在ERP系统中的单据操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入企业后学生能够快速适应相关岗位的工作

2 目标岗位

本课程为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设计的目标岗位是ERP实施顾问、ERP制单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也能够熟练掌握采购、仓储、销售和生产等部门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因此,毕业后也可以应聘采购文员、销售助理、仓管人员和生产文员等岗位。

3 教学过程

3.1 教学条件 我们采用了校企合作模式。教材选用的是工信部“全国信息化工程师”ERP应用人才资质认证教材《ERP供应链管理》一书,软件选择的是上海鼎捷公司的易飞ERP软件。教学安排在多媒体电脑课室,人手一台电脑一个账号。学生可以网上课堂学习教学视频,也可以通过上机操作,在ERP系统里具体操作供应链流程的每一个步骤。

3.2 教学内容 我们主要突出了基础知识和软件应用的教学,具体安排如下:①基础知识:供应链基本概念、ERP发展历程和趋势;②基本操作:易飞ERP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③应用操作:采购、库存、销售管理模块的相关单据的制作(岗位技能);④高阶操作:账务处理和报表操作和分析(管理岗位要求的技能)。

按照“供应链主流程 ---> 采购子系统 ---> 存货子系统 ---> 销售子系统”安排的教学内容,更符合一个生产型企业的实际运营流程,学生也更容易从“物流的运动方向”来理解和掌握供应链工作的各个步骤。同时,由易到难、由基础到高阶,也让学生克服了恐惧感,并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增添了能够解决问题的信心。

3.3 教学方法 在本学期的《ERP供应链管理》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岗位分工、情境模拟、任务驱动的体验式互动教学方法。

①将全班同学分成9组,5~6人一组,分别组建创业公司。每个同学认领采购、生产、研发、销售、仓储、财务等部门的职能角色(总经理一职由教师担任)。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个公司每个员工都需认真思考和回应:本公司的主打产品是什么?在竞争激烈、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如何生存?由此来训练学生的创业思维、提升学生的大局观。②教师选定山地自行车、电动平衡车和电影院VR眼镜三样产品。这三样产品都是近年来广受青少年和大学生欢迎的时髦产品。学生也多数见过和玩过具体实物。对产品熟悉,也容易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产品构成和BOM清单有了一定认识后,每三组认领一样产品,期末时各公司(各组)要进行竞赛和评比。这样,枯燥的专业问题通过参与性和趣味性的实践,就转化为学生的实际管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为让学生对供应链管理工作有更清晰的认识,教师需要尽可能的让学生有去企业参观的机会。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们邀请了深圳正易电子科技公司负责人对同学们做了关于其欧开客品牌平衡车产品的销售、仓储、采购和物流管理等方面的专场报告。我们还组织对广州开发区某轮胎生产企业进行了现场观摩和讨论学习。通过这些,学生对企业实际运作有了初步的具体认识。再回到课堂,教师授课时提到相关知识点,也不再那么晦涩难懂。④根据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事实,教师要多熟悉或参与企业的实际运作,要多了解供应链管理中的工作细节和具体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按教材和工作流程的规定的步骤以外,我们要更注重通过实际工作中的出错事例,用情境回放的方式,培养学生冷静、细心和耐心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对突发情况、异常情况的处理能力。

4 总结

通过专业的ERP软件进行供应链管理的教学,要求教师对软件设置和具体操作相当熟悉,要预设好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课堂上能够随时解释和解决学生的疑问。学生也要明确学习目标和就业目标,积极参与,多练习多操作,也要尽可能的学习好生产管理、物流管理和采购管理、计划管理等相关课程。学校方面,要多了解现在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和技能,多提供校企合作资源以利于教师能够带领学生多去企业现场参观和学习。

结合本学期的教学实践,本人认为,遵循“掌握方法、强化应用、培养技能”的教学原则,紧紧围绕“课岗结合”这个中心,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齐心努力,《ERP供应链管理》课程是可以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

本文寄希能为高职高专院校《ERP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的同事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ERP应用人才资质认证教材《ERP供应链管理》[M].立信会计出版社,2015年2月印刷.

[2]齐云英.供应链管理教学改革初探[J].当代经济,2008年5月.

9.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篇九

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理论、思想和方法,使学生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知识,能够结合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实践,合理有效地组织供应链中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在供应链管理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和物流网络的快速发展,促使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在理论和技术层面出现了质的提升。同时,高校在物流管理的专业建设和供应链管理的课程教学方面也出现了很大变化,为了实现课堂讲授和实践的全面打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目前对供应链管理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已经成为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热点研究问题。

1、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

(1)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度不足物流管理专业的很多课程涉及的课程实践环节较多,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直接掌握具体的物流操作技能,比如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等,很多学生觉得《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很宽泛,不知道所谓的重点。同时课程中的很多内容又已经在其他课程中有所涉及,故而很多学生会简单的认为供应链管理就是对其他各种相关课程的一种累加和综合。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造成学习目的大打折扣。

(2)教材及教学模式的弊病目前国内供应链管理教材的编写侧重于理论研究,此种教材更多的适用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但对于应用实践性较强的供应链管理教学则不那么适用。教学内容以理论和概念为主,与其前段的基础课程比如工商管理、物流管理等有较大程度上的内容重叠。另一方面,供应链管理课程本身管理理论策略模型的抽象性知识偏多,实务型知识偏少,加上教师授课过程中理论教学的偏重,就进一步忽视了该课程实践性的教学特点。从而难以激发学生的课程体验和收获,不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的创新人才。

(3)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电子商务和物流网络的发展,促使我院在供应链管理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文/张琳课程教学改革中引入了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及案例讨论的模式为主。但是,形式的多样化并未真正引发内容的实质性创新。其中,理论讲授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填鸭式”教学的弊病,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同时,案例教学也往往只停留在纸面教学的层次,有关教学案例的背景资料和教学案例与理论的逻辑关系等内容无法通过案例教学完全呈现给学生。尤其是针对性较强的成功案例偏少,学生很难真正认识到供应链管理知识缺乏造就的困境。基于此,新的教学模式的要求变得迫切和呼之欲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为进一步优化《供应链管理》教学内容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2、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

基于工作过程框架,《供应链管理》教学将打破原有的偏重理论学习以及以考试结果为评估标准的教学目标,而是转变为按照培养职业素养为目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强调为工作过程为导向,将教学任务组织成项目的形式,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将教学内容消化和吸收。同时,在这种工作任务模式中,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这种对学生战略协作共赢理念的引导,可以达到职业素养的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培养模式,能够培养学生从系统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供应链管理意识与供应链管理的职业素养,同时结合专业课程实训,使学生掌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和操作能力。同时在教学评估及考核体系方面,将过程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相结合,在成绩比例中各占50%。其中,过程性考核强调对学生的全程指导,由出勤(10%),课堂参与(10%),校内实践(20%),以及社会实践报告(10%)组成。而终结性考核则更加侧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学期末统一完成。这种综合考核测评方式可以有效的考察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知识能力,有利于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日常学习。同时,该种考评方式与整个教改目标紧密联系,有利于相关教学体系的搭建以及实训效果的产出。

3、课程教学改革的教学体系

在《供应链管理》的课程教学中,要注重与最新物流领域的发展和热点相结合。在课程教材外,更多的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料和热点资讯。特别是电子商务与物流领域的交叉部分,电子商务对物流和供应链的影响,电子商务企业在物流领域的创新和实践,这些最新的教学内容引入,能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与学生的生活有相通部分,学生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参与其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研究能力。为了丰富教学手段,在工作过程框架下,我系本课程的教学综合使用课堂授课,案例学习与讨论,软件演示,小组合作,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方法。

(1)课堂授课:讲授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且已经完成电子教材,多媒体课件、作业习题集、实验指导、辅导资料、模拟试卷、网络在线等材料的建立。同时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充分采用了项目驱动式,在每章节开讲之初,首先将章节的学习任务具体告知学生。让学生带着项目任务参与到每一部分的学习过程中,从而让学生不仅是被动的教学接收者,更是教学工作的参与者。

(2)案例学习与讨论:结合概念、理论和方法的教学,每一章都安排了1-2个现实鲜活案例,解说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包括企业战略和战术,管理变革,方式方法,成功与失败等与供应链管理密切相关的议题。案例讨论打破了原有的照本宣科,不仅仅停留在纸面的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所有的案例教学全部将参与学生分成不同的4到6人小组,让学生以竞争的形式在大家面前呈现案例分析结果,并根据具体呈现结果进行评分。

(3)软件演示:从理论出发,结合供应链中的实际难题,开发了教学辅助软件。如网络优化软件,可以用于课堂上的演示讲解,更形象生动地解释理论知识,同时课件中充分应用PPT的动画和切换等功能,更好地为课堂授课服务。

(4)小组合作:在课程中设置分组合作进行讨论、思考和解决供应链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其中运用EXCEL的规划求解功能对供应链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建模,并找到有效的方案。以及让学生建立起了自主学习的开放式教学平台。

4、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方法

基于工作过程,《供应链管理》教学改革要坚持校内实践与校企联动两条腿走路的指导方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通过校内实践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又能通过校企联动真正走向社会岗位,完成所掌握技能的实际应用。

(1)校内实践在院内建立课堂模拟实验。设计了牛鞭效应的实践游戏——“啤酒游戏”,并编制了实验指导书,配备了一系列实验教具。在实验课中指导学生通过该实验,认识供应链牛鞭效应产生原因。该实验一经引入就迅速受到学生好评,同时工作进程中也发现此种实验手段在结果分析,决策灵活性等方面有待改进。因此,课程改革小组对实验手段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开发了一套供应链运作模拟平台,用以模拟牛鞭效应产生的原理。该软件丰富了游戏参与者的决策模式,使得决策过程更加理性化且易于实施,可以在计算机中心的局域网以及互联网上进行。同时,该软件在单纯的牛鞭效应模拟功能上进行了完善,补充了教学实验的事后分析与改进功能。另外,我系现在已建立了ERP信息实验室(金蝶K3)可作为培养学生了解运用相关物流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物流系统仿真模拟实训,模拟物流与供应链活动的各业务环节。另外,ERP沙盘演练实验室,可以有效、直观的建立学生的企业物料物流与供应链的基本认识和观念,并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课程技能和系统的思考能力。

(2)校企联动,情景教学,建立社会实践基地。通过与物流企业的密切合作,在课程设计的全过程中,以了解行业形态,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重点,结合企业实际人才需求,共同确定课程的工作任务和项目重点,实现共同课程开发,制定考核标准,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人才资源等战略目的。从而确保课程设计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真正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不断深化校企联动与融合。在整个《供应链管理》教学实践改革过程中,教改小组先后在成都的双流空港物流园区,新都传化物流基地以及青白江区的银犁冷链等多地进行实地校企联动。让学生实地了解并参与物流与供应链的各环节工作,将课程所学实地运用于工作实践当中,从而真正实现课程实践教学与市场职业能力间的零距离。

5、结语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通过任务驱动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理论课堂实践,在校企联动方面进行实践演练,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实践和理论创新机制有效地推动了学院的课程改革实践,希望可以以此为契机,为进一步推动我院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尝试和借鉴。

参考文献:

上一篇:描写大自然景色的优秀作文下一篇:10 岭南版美术第十册教案(全册)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