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卓玛的故事

2024-07-24

我与卓玛的故事(精选10篇)

1.我与卓玛的故事 篇一

假如说风令人清爽,月令人缠绵,那么书则宁静而淡远。在千百次的追寻中,在亿万次的奔波中,我认定你了---书,我的好朋友。我与书的故事,数也数不完,有时候,我为了与它“玩”,而惹父母生气;也有时候,我为了与它“玩”,而闹出笑话。

还记得那一次,我从学校借了一本《爱丽丝漫游仙境》的书回来看。当晚,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写完了作业,拿出书本,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当我正遨游在书的海洋的时候,爸爸过来了,对我说:“梦洁,还在看书,都九点了,快去睡觉!”我央求道:“爸爸,再看一会儿嘛!”爸爸瞪了我一眼就走了。咳,胳膊拧不过大腿,我只有依依不舍地跟我的“好朋友”告别。躺在床上,我翻来覆去都睡不着。突然,脑子里出现了一条“好”计策——钻到被窝里看。嘿,好办法,我一边夸我的脑子好使,一边偷偷摸摸的把床头柜上的手电筒拿到被窝里,又像一条蛇似的“潜伏”到客厅把我的《爱丽丝漫游仙境》拿到卧室,打开手电筒,又继续“遨游”了。

正当我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爸爸蹑手蹑脚地进来了(他以为我睡着了),结果一看,我这只狡猾的“耗子”正在被窝里看书时,哭笑不得。一把把我身上的被子掀开了。我一惊,原来爸爸已经发现了。爸爸没办法了,只好打开灯,让我把剩下的看完,因为他知道,不让我把书看完,我还会想方设法来看书的。

就这样,一件“案子”就破解了。想到这里,我不禁想问:书,为什么我看到你就会象被魔鬼附身了一样走过去?为什么只要有你在,我就会不择手段地想得到你?

为什么我会觉得你比一切的一切都重要?我终于明白了,书是一种“毒药”,是一种试过一次就想再得到的诱人的“毒药”,我就因为试过一次这种毒药,所以就“上瘾”了。书,你永远是我的好朋友!

2.我与卓玛的故事 篇二

一、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

以往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 整节课的学习、整节课的教学设计都是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在课堂上, 在教师设置的教学环节中, 一个一个问题逐步解决, 缺乏探索问题的主动性.尽管在教学环节中也会照顾到学生的学习情绪, 设置学生的动手环节, 但也是在老师问题的驱动下, 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探究学习, 学习方法单一.而自主学习课堂, 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下, 自己开展探究式的独立学习, 接着利用组内同学的力量开展互助式学习, 然后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这种学习模式, 学生在学习中更为主动, 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广泛, 学习方法更丰富, 形式上更新颖, 更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 王晟涛、杨溢、朋鹏等同学, 他们开始进初中时, 学习不够主动, 经常不做作业, 成绩位于全班倒数, 经过自主或学习小组内的帮扶, 他们现在学习变得主动, 较能按时完成作业.

二、全员参与学习的范围更广, 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自主性学习改变了以往老师讲, 学生听的模式, 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学习方式的改变, 更能促使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课堂, 先是由学生自学为主, 接着进行合作学习, 共同解决疑难, 然后进行小组展示, 这每一个环节, 都需要小组成员的全员参与.小组中优秀的学生带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在全员共同努力下, 进行演板、展示和质疑.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再也不能躲进老师关注不到的角落里.更多时候, 在自主课堂里, 进行质疑的同学总是把问题抛向小组当中学习较困难的成员, 这也是他们的学习之道.试想, 如果一个小组中学习不好的组员, 知识点都掌握得很好, 那其他组员会掌握得会更扎实, 反过来, 为了应对其他小组组员的质疑, 每个小组中, 越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他们学习得就越有压力越刻苦, 他们害怕因为自己的不努力, 造成小组的得分损失.所以, 在自主学习课堂中, 学生全员参与的意识更强, 学习效率更高.例如, 在没有实施高效课堂之前:一些学生从来不举手发言,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 我采取小组4号同学来回答, 如果正确可以给他们加上2-4分, 这样, 王敏轩、彭依安、姚欣婷等从不举手的同学现在变得举手发言积极了.

三、学生的综合能力在逐步提升

学生的学习演板, 展示能力明显提升.传统的数学课堂, 一节课能有几个同学参与板演, 有十几个同学回答问题, 就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而自主性学习的课堂, 学生要把获取的知识进行板演呈现给同学, 这一过程中, 他们要把知识加工、设计板演出来, 相当于他们进行知识结构的重建, 板演的内容涵盖了全班同学的思想, 因为学生看到自己的思想在黑板上时, 能激励他们用更积极的方式参与.例如, 我在教学到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这节课时, 我说要测量一个不能直接用尺量的水塘的宽度AB, 请你设计一个方案并说明理由, 先个人思考, 然后小组讨论, 再后请同学展示.结果同学展示设计的方案有: (1) 在平地上选取一个能到达A、B两点的点C, 取线段AC的中点O, 连接OB, 延长BO至点D, 使OB=OD, 只要测得CD的长即为AB的长. (2) 过A点作射线, 再过B点向射线作垂线BD, 垂足为D, 延长AD到C, 使AD=DC, 连接BC, 只要测出BC的长即可. (3) 作线段AC, 过点B作BD∥AC, 且BD=AC, 连接CD量出CD的长即可. (4) 从点A出发在地面上一条线段AC, 使AC⊥AB, 再从点C观测在BA的延长线上测得一点D, 使∠ACD=∠ACB, 这时量得AD的长即可, 当时, 我非常惊讶, 老师只准备了两种方案, 而学生们居然通过讨论能得到四种方案, 所以我认为展示的全员参与, 更是他们团队合作意识的集中体现.

四、老师要放心去发动学生, 大胆让他们展示

教学有多种形式, 但没有一条是“讲得越多越好”, 按现在的课改经验, “讲得越多差生越多”.以前我上课, 整节课经常是自始至终讲个不停, 把学生的头脑当成容器, 狠狠地灌, 结果老师和学生都痛苦不堪, 教学效果却每况愈下.因此, 我觉得要多研究教材、吃透教材, 充分利用集体备课的力量, 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合理的教学设计去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学习, 让学生在课堂里快乐、高效地学习, 教师要用耐心去打动学生, 用爱心去点燃学生, 用真心去感染学生.

3.我与中医的故事 篇三

中医中药是我国的国粹之一,从古至今都承担着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任务,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中药在我国有着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强大的影响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都与中医中药打过交道。其中,“我与中医的故事”一定不少,欢迎您带着“故事”走进“健康大家谈”——

李幸:我与中医的缘分

我们祖国的医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上古时期,就有神农尝百草之说,从那时流传至今的医家经典则以《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脉经》、《神农本草经》和《百家针灸歌赋》最为著名。随着历史的推演和后人的不懈努力,中华医学得以发扬光大,生生不息,惠及古今万民。

我自幼体弱多病,是中医屡次救我于病痛之中,于是我与中医结下了不解之缘。还记得儿时的我,有一次高烧不退,用尽方法也不见起色,于是,父母携我去求教中医,幸遇一位名为曹英的儿科主任,她只用了三帖中药就将我的热度退尽。从此,我们全家都对中医佩服不已。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疾病总是不时地前来骚扰,因此,我总是徘徊在家和医院之间,去得最多的就是中医院。7年前,我得了慢性结肠炎,再加上自己服药不慎造成了肝损伤。母亲提议可到中医内科的金士璋医师处就诊,她相信这位医生一定能治好我的病。而事实也是如此,金医生的第一帖药就控制了我的病情,随着治疗的深入,我逐渐康复。金医生不但医术高明,而且慈善和气,他在与我闲谈的过程中询问病情,并教导我如何自我保护,今后,应将防病作为首要任务。金医生开的药方我至今仍然保存着,看到它们,回想起金医生对我的关心和精心治疗,心中总是感到很温暖。从此,我对中医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的外祖父也酷爱中医,他家中的医书很多,他有整套的《本草纲目》和《千金要方》以及《汤头歌诀》等,还有多部药性词典,我经常拿着医生的药方去外祖父家询问每一味药的作用和疗效以及该药方为何如此配伍等,并查询药性词典,全面地认识中药,从而使我在治病的同时,丰富了自己的中医药知识。

中医中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需要有人去继承和发扬光大,我也曾受益于中医,我为自己与中医结缘而感到庆幸。因此,我特赋诗一首来赞美国宝中医:

神农尝草得天灵,中华医学方闻名。 病愈多亏此神术,结缘中医乃吾幸。

黄智生:我与中医的故事

上个世纪70年代,我在四川省凉山州一个三县交界的乡村中学任教,常步行往返于学校和县城之间,路程有60多里,全是山路,往往走得全身大汗长淌。却又要涉河而过或者冒雨前行。天长日久,双膝得了严重的关节炎。每走一步都疼痛得钻心。于是,我到公社卫生院去就医。医院里一位胖胖的扎着双辫的的邬医生,给我开了一些消炎止痛的药,又让我每天两次到医院针灸。刚开始时,我有些害怕和担心,看着那长长的细细的银针,心里直打鼓。能行吗?会不会发生事故?小邬见我有些不放心,就解释说:“不怕的。有的病扎针比吃药管用。你不要紧张,紧张了,肌肉收缩容易弯针。只要放松心态。很安全的。”听她这样一说。我也就不再紧张,任随她扎针。银针扎进去,有酸、胀、麻的感觉。小邬告诉我:“越是酸胀,效果越好。”有时,她又转动扎进去的银针。酸胀的感觉便增强。几次下来,自我感觉良好。这样。我就每天坚持按时去扎银针。经过1个多月。我的关节疼痛完全消失了。直到现在,再也没有发过。

后来,我调到西昌市教书。1983年的一天起床后,我发现我得了一种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怪病:头只能略向前伸着,再抬头或者低头,脖颈都要疼痛。于是,我赶紧到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针灸科治疗。我告诉医生,我是用过银针的,知道效果很好。医生很高兴,给我扎了针,又接上电,酸胀感顿时加强。扎了1个星期。脖颈的疼痛便烟消云散,我又一次感受到了中医银针的神奇效果。

我的父亲也懂一些中医,他是广西大学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的高级畜牧医师。在“文革”期间,他常常用中草药免费给农民治病,医好了不少人的常见病,并且从来没有出过事故。他长年在山区工作,每次外出,都要带上小背兜和小锄头。见到草药就挖了放进背兜,背回住地,然后摊在木楼板走廊上晾干。他用的药全是自己采制的。患者对他的报答是逢年过节,给他送鸡蛋或者猪肉。

张体英:赤手空拳治愈了我的腰肌劳损

1990年,我所在的单位因经营不善破产了。为了生活,我在一家农贸市场里摆起地摊,经营小吃。每天早出晚归,风雨无阻。可能是久坐的缘故,我的腰部经常疼痛,特别是阴雨天气更为明显。我去中医院检查,医生诊断为腰肌劳损,一位中医师要为我推拿按摩治疗,并自信地对我说,一定能治好。

那时,我对中医推拿按摩治病的机理还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对不打针、不吃药,赤手空拳能治病,有点不相信。老公得知后,就劝我说:“试试呗,黑猫、白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只要能治好,管它什么法!”于是,我怀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这家中医院,并让那位中医师给我医治。

她让我俯卧,开始沿着腰部两侧,用滚法上下往返滚动,由轻到重,约5分钟,又用双侧拇指端沿着脊柱旁向外点,按,拨,并着重在腰部痛点及有关穴位施术。接着,用掌根推擦腰部两侧,横擦腰骶部,至有发热感。最后,拍击腰背部两侧。

就这样,我坚持治疗两周,病症逐渐减轻并销声匿迹了。

此后,医师又建议我在以后的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坐姿,忌腰部长时间固定不动,避免腰部受风寒湿邪,睡硬板床等。我把医师的话铭记心中。从那以后,我的腰痛病再也未曾复发。

听医师说,推拿按摩是中医治病的重要方法,它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代谢产物吸收,解除肌肉痉挛、消炎镇痛等。

赤手空拳治愈了我的腰肌劳损,我深感中医的推拿按摩疗法真是太神奇了!

张伟杰:小银针疗我顽疾

记得,上高中时有一段日子,我特别喜爱球类运动,经常在课余时间与同学们打篮球、排球,每次都玩得汗流浃背才肯罢休。当时为了贪图一时凉快和痛快,打完球后就到风口处或电扇下吹吹风,谁知这样天长日久,竟酿成了祸患,不幸得了风湿性肩周炎。发病时肩部广泛疼痛,活动受限,特别是在阴雨天气、寒冷天气时更为难受。那时,我心里非常烦恼——这么年轻就得了这个怪病,将来会对我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多大的影响呀?!我去了医院看医生。吃了多种药物,可效果甚微。正当我愁眉不展的时

候,我认识了一位老中医。他是我父亲的同学,姓李,我便把我的病情告诉了李医师。他欣然答应给我治疗。

由于治病心切,在次日,我就与父亲一起来到李医师家。我们彼此寒喧之后。就“言归正传”,各自进入了角色。李医师让我放松,然后认真取穴,消毒,行针。细细的银针慢慢地扎入我的肩部、背部等处,酸酸的、麻麻的、痛痛的,那是一种特别的感觉,至今还记忆犹新。在回家的路上,我半信半疑地问父亲:“这小小银针能治好我的病吗?”父亲说:“治几天看看再说吧。”我按照父亲的吩咐,一连10余天不间断地到李医师家治疗,病情日渐好转,最后竞奇迹般的痊愈了。且多年来一直未曾复发过。

说真的,我从心里佩服这位高明的中医师。更为这小小的银针能驱走病魔感到神奇莫测,不可思议。

后来,我才慢慢知道,小小银针是中医的瑰宝,针灸是中医治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主要依据人体经络分布网,通过穴位刺激,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它可治疗400多种病症,其中100多种单独施以针灸,就可取得较好疗效。

小小银针的神奇功效,让我感到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愿我们的国粹——中医更快地走向世界,惠及全人类。

王秀兰:中医治好了我的“腰突症”

3年前,我被确诊患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当时,腰、臀、胯、骶、腿等部位的疼痛使我走不了路,夜不能寐,昼夜躺在床上,好像瘫痪一样,病魔折磨得我痛不欲生。于是,赶紧去医院就诊,医生一方面为我复位治疗,一方面往痛处注射进口的“止痛药”,治疗了两个星期,还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疗效不显使我有了想法,我便同老伴商量,去中医院治疗如何?老伴点了点头说:“那就试试吧!”市中医院针灸科的王大夫既会针灸还会按摩,真可谓多面手,他仔细看了CT片后先按穴位针灸,然后,为我按摩腰部和腿部。看我那愁眉苦脸的样子,王大夫风趣地说:“老周,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既来之则安之嘛,疼痛像弹簧,你强它就弱呀!”他那金子般的语言,给了我抗病的力量和信心。此后,我坚持治疗了两个疗程,同时又到康复科牵引,采用中药热疗(以乳香、没药等中药装入布袋,加热后置于腰部、腿部);每天睡前,黄酒做引口服腰痛宁胶囊,1个多月后,我的病情缓解了,腰、骶、腿不那么痛了,能睡觉了,也能走些路了,我十分高兴,以为大功告成了。这时,王大夫笑着说:“老周,别高兴得过早了,这种病容易复发,不可大意。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养’,这七分养就靠你自己进行自我保健和自我调理了!”于是,我便在王医生的指点下,进行了自我保养,并总结出了“八不”、“两护”的经验,即:不久坐,不久站,不负重,不弯腰(必要时蹲下取物),不坐矮板凳,不让腰腿受风寒,不做有损腰部的动作,不劳累;“两护”,即:寒冷天气穿上毛背心或棉背心护背,用纸样薄的塑料泡沫围腰护腰。此外,我还加强了锻炼,每天坚持做悬垂动作,前后左右弯腰,转腰,倒退走等,这既使腰部增强了血液循环又增强了腰椎的功能。

3年过去了,我的“腰突症”没有复发过。看来,中医的综合疗法还真管事哩!

吴剑:小心中医被中药搞垮

一位老大爷,也是位中医药的铁杆病友,来到一家中医院就医。他先把医院的名老中医了解了一遍,并对老中医的望、闻、问、切的一举一动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然后选择了自己中意的一位老中医。开方子时,为了一味中药,老中医斟酌再三,这位老大爷感到了老中医下笔的分量。就是这样一点点的差别,可能就决定了治疗的效果。

到了取中药的地方,这位老大爷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取药的年轻人手里并没有必备的戥子,而是用手非常随便地抓药,而且全部是凭自己的感觉在抓。到了这个环节,老中医的严谨精细全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随意和粗糙。老中医的心血在这里化为泡影,老大爷对中医的信任也一落千丈。于是,老大爷给医院领导写信投诉了!

中医药的存在根本是治疗效果,而治疗效果也取决于许多因素。既有中医师的认真负责、理论基础、实际经验、谨慎诊断、创新精神、精细态度,也取决于取药、煎药、服药等环节,如果哪个环节受到影响,其最终治疗效果也将大打折扣。老中医可能还不明白,自己那么认真地开药方,为什么病人的疾病却不见好转。过去的传统中医都是自己诊断,自己开方,帮助抓药,指导煎药。如今,现代化了,分工合作了。由于取药人员的工作不严谨,一味药的分量是否精准、煎药时放多少水、哪味药什么时间下……均关系到中医药的治疗效果。但是,正是因这一系列细小的问题,就可能毁灭了中医药。

由此可知,中药是否地道、是否有污染、如何炮制等,均直接关系到中医的生存与发展。如果传统、规范没有了,中医的疗效就谈不上,中医就可能会萎缩。如果没有了中医,谁来使用中药?所以。中医的灾难也就意味着中药的灾难。

范永梅:我遭遇的“神奇中医”

我是一个年轻的老胃病患者,说年轻,是因为我才二十几岁,说老,是因为我的胃病已经有10多年的历史了。因为年轻,平日里不注重保养,生冷热辣乱吃一通,胃疼了,就去拿几片丙谷胺和西米替丁吃一气,肚子不疼了,也就万事大吉了。就这样,断断续续,成了老病号。

结婚后,丈夫说不能老这样,建议我去看看中医。他说有一个中医,名声很响,极会把脉,擅长看胃病。据说,此人医道极神,看病需排长队。听丈夫说得如此神奇,我也就动了心。

早早来到诊所,门面很普通。还没开门,门前就站了长长的一溜人群。一打听,都是来看病的。看衣着打扮,绝大多数都是农村的病人。坐堂问诊的中医,是一个其貌不扬的中年人,眼皮下垂,谁也不看,表情肃穆,用手放在病人的手腕上,嘴里喋喋不休,说着一些诸如受凉、血脉不通、胃有病等,中间还偶尔夹着一些新名词。他口齿不清,说话有气无力,想听懂是很困难的。我排了一上午的队,终于轮到我了。一番把脉之后,他就开始开药,纯中药,每服二三十元钱,五服为一疗程,还有一个小纸包,内有一些小药片。医嘱喝中药的同时必须要吃小药片,说是药引子。

我吃了两个疗程,花了300多元钱,也未见起效。丈夫劝我再去拿一个疗程的药试试,我坚决不同意,自己去医药公司买了两瓶西米替丁。打开一看,居然跟那位中医给我的小药片一模一样。我这才明白,中医给我开中药治胃病的同时,还给我开西药止痛,所谓的药引子只不过就是显效快的西药罢了。

我赶紧去正规医院做了一次全面的检查。做钡餐透视的时候,医生问我:“你还有饥饿感吗?”我茫然不解,不知什么意思。医生说:“你的胃根本就不蠕动了。”我着实被吓了一大跳,原来,这神奇中医给我开的中药非但没治好我的胃病,相反,却把我的胃给治坏了,都快不动了。

事后,我细细分析了这位“神奇中医”的骗人招数:其一,他晚开门早关门,迟迟不给病人看病,造成拥挤场面,形成看病难的假象,以突出他医术高超。其二,他口齿不清,爱说专业术语和新名词,令病人对他充满神秘感和崇拜感,好像他很有本事。其三,他开中药的同时,辅助一些西药,还骗病人说是药引子。用中药做幌子,让西药显效果,给病人造成他的药效果好的假象。这位神奇中医应该说是一位水平很高的心理医生,他很好地抓住了病人的盲从心理,把自己塑造成了一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神医,从而骗取病人的血汗钱。

4.我与汉字的故事 篇四

汉字,我天天和它打交道。它也是我的好朋友,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与它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小时候我对汉字情有独钟,在画画后,我总会提笔在画上签上名儿。那时候的我,很小,只会写“大”、“小”、“人”等几个简单的字。我就在画的角上歪七扭八地写上“小大人”。有时记不住,就写成“大人小”,要么写成“人小大”。现在翻着看看,我都会忍不住笑出声来。

幼儿园毕业时,我终于会写我的名字了。为了使我的画看上去更好看,我就把张鹤宁三个字平均分在画的四个角,我居然把鹤字左右分家写成两个字。当时,我并不觉得很可笑,还得意呢!

上了小学后,我在作文中很可笑地把“公鸡”写成“分鸡”,把“母鸡”写成“每鸡”。老师看见了就会在我的作文本上画上几个红圈圈。

虽然这些只是因马虎而出的错,但一直让我对汉字肃然起敬,让我觉得汉字是那么神奇,那么有趣,比那种拼音文字能表达出的东西更多更深。正是因为汉字的有趣,我也很爱写作文。我想从心底对汉字悄悄地说:“我很喜欢你!”

在识字认字的过程中,我也与汉字发生了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记得有一次,在奥运会期间,当电视屏幕上出现“自豪”两个大字时,我天真地指着它们对爸爸骄傲地说:“白象!”我还没反应过来,爸爸突然哈哈地大笑起来。原来那是“自豪”两个字。

中国的汉字就是这样有趣,形近字、形声字、同音字„„我之所以喜欢汉字,是因为它的变化,它的奇特,它的样子,它们就像一个个小精灵,那样有趣、那样活泼,随时都能表达一种欢乐的心情。

作为中国人,我感到很荣幸,很自豪。因为,我们中国有一绝——那就是汉字。在汉字的陪伴下,我快活地过着每一天。

这就是我与汉字的故事。

我与汉字的故事

在我的作文里经常会出现一些错别字,如,‘做’与‘作’,“历”与“厉”,“在”与“再”等,还有一些字不是少了一点就是多了一撇。有时候写错或读错都会给人带来尴尬。

记得有一次在超市我大声的让妈妈给我买“九子”吃,很多人都笑了,妈妈只好说我孩子视力不好,没看清楚少了一点,可百思不得其解的我还是小声嘟嘟说“明明就是九子吗”妈妈赶紧带我离开。

还有一次在放学的路上,我走进一家文具店,想买一支钢笔。我在店内转了一圈,发现了一种 “刚笔”,我不知道这“刚笔”有什么独特,所以就没敢问,也没敢买,回到家里,我要妈妈给我买“刚笔”,妈妈听了哈哈大笑,说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刚笔”,肯定是店员标错了,其实如果你细心像这样的错误还真不少。

妈妈说小的时候也经常写错字,上高中的时候她的物理老师在她的作业打了很多问号,妈妈问老师哪里错了,老师说让妈妈仔细看,妈妈怎么都没看出来,最后老师说你看看牛顿的“顿”该怎么写,妈妈一看自己不好意思的笑了,原来她把 “牛”与“屯”合在一起叫做“顿”,还有“或”字少了一瞥,“德”字少了心上面的一横,“帮”字的左上部分写成了反犬旁,都闹了不少笑话。

我把自己原来的作业和日记翻出来,发现里边的错别字还真不少,以后我一定要认真书写,规范书写和使用汉字。

朋友,少闹出一些尴尬的事。

我与汉字的故事

“丁铃铃„„”,上课铃响了,班主任老师捧着一堆作文本走进教室,他扫视了一遍教室,然后开口说:“现在我念一篇文章给你们听听。”说着,就念了起来:“爸爸的归来使我惊喜万分,我抱到爸爸跟前„„不只哪位同学‘抱’到爸爸跟前呀?”

我的脸刷地红了,缓缓地站了起来,说道:“应该是跑到爸爸跟前。”老师生气地说:“‘抱’和‘跑’,一个提手旁,一个足字旁,你居然会搞错这两个字,所以你这篇作文,只能打‘合格’!”

有些同学看着我,捂着嘴偷笑,我羞愧地想找个地洞钻进去。也正因为这样,能打“优”的文章,也变成“合”。

下课了,我做在位子上,闷闷不乐,看着这个“合”字,我心里暗暗责备自己:叫你写作文时不认真,居然写错了这两个字,害这作文的质量受到这么大影响。

还有一次,我正在看电视,看到一则新闻:有一家大公司,向国外出售高质量产品,可就在检查时,发现了这样一行字:中国总经经销,就因为在包装上,多打印一个“经”字,这批产品统统被返回公司,要求重新做过。

就因如此,这家公司要重新包装过这些产品,造成损失10万元!看到这儿,我惊呆了:10万元!就因多了一个字啊!

是啊,生活中给了我们多少的教训,一个错字,它所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呀!

我与汉字的故事

一年级时,我认识的字还不多,但因粗心看错字,认错字闹出了不少的笑话,直到现在想起来使人羞愧难当。说起来仍让大家忍俊不禁。

有一次,我做完了家庭作业,便拿起一本《读者》来看。《读者》上有一篇介绍兵马俑的文章,我在读时把“兵马俑”读成了“兵马桶”,当时我很奇怪,秦始皇为什么用那么多的马桶来陪葬呢?便问妈妈:“妈妈,秦始皇是不是买马桶的?有那么多马桶来陪葬。”妈妈皱了一下眉头:“什么马桶?”我指着书念道:“秦始皇兵马桶。”妈妈大笑起来:“唉!我当什么呢!那字读俑(yǒng)不读(tǒng)再说了,秦始皇用得了那么多的马桶吗?”我的脸一下子就红了。

最让我尴尬的是和姐姐吵架。有一次,因一件小事,我和姐姐吵起来了。她说我以后是马路旁边扫垃圾的,还让我给他洗脚。我很愤怒,大骂道:“你长大还是个穷光蛋,满身跳蛋的穷光蛋呢!”姐姐听了之后,不但没被我的话激怒,反而满不在乎地说:“啊!跳蛋呀!我可没有听过,是不是个新词呀?请你给我们讲讲吧!”家里人听后,也都围了上来,笑得前俯后仰,妈妈笑得累都流出来了,捂着肚子说:“你把‘跳蚤’说成了‘跳蛋’了,粗心先生。”我当时满面羞愧,真恨不得把姐姐的嘴用胶水胶住,然后,自己再地上找个地缝钻进去。

唉!粗心就像一件漂亮衣服上的补丁,让我才子的名誉一落千丈,今后我一定要把粗心当成我最大的拦路虎,把它消灭的一干二净。

我与汉字的故事

回忆从小到大,我在识记、理解、运用汉字时发生过一件印象最深的事。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我正在补习班上课。班级里传出了一阵老师的批评声:“姚嘉豪,怎么回事?慈祥的“祥”到底怎么写?”说完,把作业本飞到了我的座位上,同学们的目光纷纷从作业本上转移到了我身上,使得我无地自容,恨不得找条地缝钻下去。

我立刻订正好,又递给了老师批改。“同学们,你们都知道仓颉创造了文字吧!”“是呀!”同学们大声答道。“可今天我们教室里却又出了一个造字高手——姚伟人。”“哈哈,哈哈!”同学们个个抱着肚子,哈哈大笑,直跺脚。而我却缩在一旁,一声不吭,只是低着头,觉得更加羞愧了。

老师拍了拍桌子,说:“好了,同学们不要笑了,你们自己有时候也会犯这种低级错误,自己管自己。”可有的调皮蛋却还是咬着牙发出“呯呯”的笑声。这回我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拿出本子在纸上准确无误地写了十遍“慈祥”这个词,牢牢地记住了写法。老师夸我知错就改,是个好孩子。

5.我与学生的故事 篇五

学生,这个词并不陌生,从自己做学生转变到教学生,这个过程转变让我成长许多,尤其在内心自我成长和自我的修养上。学生是要学,教师主要是教。但未然,作为孩子的引导者不仅仅是引导学生更多是要自我学会更多学而教。我与我的学生,其实我更喜欢称我的学生为朋友,他们只不过年龄和心理程度上很大不同。我更喜欢和他们做朋友,做朋友意味我与学生是平等的,而不是高高在上摆着架子。我的学生年龄都很小,都只有3-6岁,在大多成人心里孩子怎么这么多问题。作为一个专业的引导者,我对学生任何的行为和意识我都能理解,因为他们每个行为都有它的道理所在。

比如我班上有个年龄水平比一般孩子都大的幼儿,但在班级里经常有“打”其他的幼儿,每当问题矛盾发生时我走到他面前时用平和的语气问道:“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他小朋友”?他告诉我,因为其他幼儿抢了他东西或则是另外的没注意到不小心碰到了„„而我回答是“用手解决不了问题,而且这样用打的方式不对,我们要和他首先说声对不起,不是故意的„„”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我首先要给于理解,孩子的每一个行为动作并非恶意,只是他们着急语言上跟不上行为,所以动手产生矛盾。其次给予孩子正确的认识知道,遇到问题该如何做。然而这样的类似小矛盾小摩擦很多,原因类似。我的学生真的是一群即可爱又有热情的天使。班上有个学生叫木木(小名),他和其他孩子兴趣不同,他没有想其他幼儿一样爱玩玩具,他喜欢劳动,经常帮我拿东西或是帮助整理班级的物件。但有时帮忙过了变成了捣乱,在大多成人看来这孩子一定在捣乱。从专业角度来看,其实木木看似在劳动,在孩子心理劳动也是同玩具一样有趣,其中他对新鲜事物的探索和好奇。观察者和引导者的我,应该给予鼓励和支持,这样给予孩子除了能力提升而自信心也会上去。因为这孩子有时候我会听到他会自我否定“这事我做不到的”,多让孩子自己参与体验是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我与学生的故事很多,每天每天都在进行,每一次交流,每一次和孩子们互动都是精彩的瞬间。和孩子们做游戏进行的每一个活动都是在互相成长,而孩子们的每一点一滴的进步,我都感到很开心和欣慰。

桥下镇中心幼儿园

张朵朵

6.我与同事的故事 篇六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感受,很激动也很紧张。大家都听说过这句话吧:一个人有两种社会关系最重要,一个是同学之情,一个是战友之谊,我们在座的都没有参过军,没有战友,但我们有同事,所以我们的两种重要是社会关系就成了一个是同学之情,另一个就是同事之谊,同学圈和同事圈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了,支撑起我们主要的社会关系网,所以同事之宜我们都应该好好的去珍惜。

我记得有一个著名作家说过:世上有很多种感情:如夫妻情、朋友情、同学情、战友情、同事情等,任何一种情谊相处久了,就都会产生一种浓浓的亲情。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同学之情我们可以理解为“青梅竹马”,同事之谊我们就可以说了“天赐良缘”了。同事们之间朝夕相处,互帮互助,时间久了就也产生出一种似亲情般的情谊来了,这一点相信在座的每位老师现在或者将来都会有深刻的体会。

到今天,我上班已经三年了,我是12年八月走进新民的大门,当年我和施老师,岳老师。叶老师 一起考入新民。时光飞逝,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三个年头,在这三年中,工作有了些许进步,但是这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同事们每时每刻给我的鼓励和帮助。记得我刚来的那年,学校安排我当班主任,我虽然以前在实习时当过班主任,但是面对移民的学生我也感觉无从下手,就在我深感为难的时候,是当时还在政教处的王主任给了极大的鼓励和支持,使我坚持了下来,并且一直干到现在,当然要做好班主任离不开同班任课老师的支持,让我感动的是我得到了和我搭档的老师的大力支持,他们一发现班上存在的问题,都会及时的解决,及时的和我交流,并且经常帮助我想办法把班级工作做好,他们在班上有了烦恼,我也会及时的采取行动,帮助老师们做好学生工作,我感觉我的班不是我一个人的班,而是全体任课老师的班,人多就是力量大,大家一起努力,才让班里的工作有了较大的进步。

在教学工作中,刚来时我业务上还不很成熟,是王主任和语文组的老师们的帮助,才让我有了进步。我两次参加县优质课比赛,各位老师就像自己参赛一样,从教案设计到讲课安排都非常认真仔细的给我指导,所以我取得的成绩是我的荣誉,更是他们的荣誉。

对于别人的好处,我不习惯挂在嘴上,可是我会一直记在心里,今天借这个机会,我对大家真诚的说声:谢谢,谢谢你们!

今年我又非常荣幸的走进低年级组这个温暖的集体。在这个集体中我们目标一致,行动上互相支持,情感上荣辱与共,在这个集体中,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点,个性鲜明,而又相处的非常融洽。张老师值班严谨,一丝不苟,使班级治理的井井有条了;张扬老师年轻有才,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师生关系其乐融融;潘菊老师对学生言而有度,教而有方,使班里风气正,学风浓;李密老师如烈火般的个性荡尽了班里的尘埃,净化了班上的风气……这些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指导了我们工作的方向。有这样的同事是我工作上的福气。

在低年级组。在时间上老师们紧张,上课匆匆,下课匆匆;在教学上严谨,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每一个学生都不落下;工作方式上活泼,幽默的语言中教研了知识,嬉笑怒骂中教育了学生;同事之间做到了和谐,老师们有困难互相帮助,有问题互让宽容。每一次,班主任请来一个犯错误学生的家长,我们所有任课教师会一起上场,轮流和家长谈话,这样就形成一种声势,加重了谈话的力量。

7.我与山里孩子的“故事之约” 篇七

工作之地是离我家20公里外的一个偏远小山村———鸭子坝。虽然这里偏僻, 交通不便, 一路崎岖, 从家出发得翻山越岭3小时才能到达学校, 我却毫无怨言, 毫不退缩, 路是我选的, 我就要坚持走下去。事实上, 在那儿的4年, 也是我最快乐最怀念的4年。

从刚跨入这所小学的那天起, 我就被浓浓的快乐所包围。也许因为我是踏入这个偏远山区小学的第一个女大学生, 也许是鸭子坝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们太需要老师的缘故, 报到那天, 15个孩子用他们最灿烂的笑容、最热烈的掌声欢迎了我。一见如故的我们, 就像只是暂时分别几天又见面的亲人。他们叽叽喳喳围着我, 向我介绍班上的“黑四”怎么作, “憨狗”怎么不听话……他们津津乐道地讲着, 我的心填满了喜悦。我也把满心的喜悦化作动听的故事“田螺姑娘”回馈给他们。我发现名字稀奇古怪的“黑四”“憨狗”听得很投入, 那专注的眼神、眨巴的眼睛, 似乎也想从河边把“田螺姑娘”请回家里。他俩好奇地说:“我们家旁边的小河里就有好多田螺。”我趁机说:“田螺姑娘最喜欢勤劳、勇敢的男子汉!”通过这一暗示, 我发现“黑四”“憨狗”这两个男生干劳动可积极了, 累活、脏活总是抢着干。

我惊叹:故事的魅力真是了得!于是, 我琢磨着孩子们的胃口, 变换着故事内容, 变换着讲述的方式, 并与他们约定:只要上课专心听讲, 按要求完成作业, 每天就有故事听。

因为想听故事, 孩子们总是认真、按时完成作业, 他们不想错过我的下一个精彩故事;因为想听故事, 他们个个都听话, 上课精神抖擞, 没人交头接耳, 他们怕惹老师生气就取消了故事与他们的约会。我暗自窃喜, 这样的结果正是我想看到的, 更主要的是我还有另一个目的———将来, 听到更多学生自己的故事, 看到这里刮起一股阅读风, 让更多的人享受倾听和阅读的快乐!

因而, 我一如既往地讲着孩子们爱听的故事。有时故弄玄虚留下悬念, 吊吊孩子们的胃口;有时, 故伎重演“看, 我讲的故事就在《安徒生童话选》中躲着呢”, 孩子们便争先恐后地跑到我这儿借书。当然, 跑得最快的是五六年级的学生, 他们一到, 我所有的书都会被“抢劫一空”。他们是我们班讲故事时窗外的常客, 密密匝匝的, 好在窗子是用木头雕刻的花瓣型小孔, 一张笑脸正好配一个小孔, 他们把脸紧贴在花瓣型窗口上, 屏息凝视, 直到我的故事结束才肯离开。一来二去, 我跟他们渐渐熟了。孩子们喜欢听, 我也不拦着, 反正这是好事, 一举多得嘛。

跟我借书的, 大多是离学校很远很远的“和尚水沟村”的高年级孩子。他们村是我回家必经的一个村子。每逢周末, 他们总是在村边的路口等着我, 亲切地称我“故事姐姐”, 欢呼着与我一同返校。一路上留下了我们的歌声与欢笑, “牛郎织女”“女娲补天”“卖火柴的小女孩”……一个个动听的故事伴着花香显得十分惬意。有故事陪伴的日子, 孩子们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 巴不得回校的路长些, 再长些。

最让我难忘的是孩子们顾不得疲倦, 每天晚上自觉完成作业后, 都要来找我, 二十多个学生把我团团围住, 非要听完我讲的故事方才安心入睡, 就像失眠的人非得吃上几颗安眠药一样。我刚刚参加工作, 就深切地感到这里的孩子们对知识、对课外书的渴望, 我把我所拥有的《童话王国》《儿童文学》《少儿文艺》《安徒生童话选》《民间传说故事》等书籍倾囊相助, 也不能满足他们阅读的需要。

是该为他们到图书馆办借书证的时候了, 我对自己说。我告诉孩子们, 只要在图书馆办一个借书证, 一年四季就可以借阅数不尽的书看, 对什么书感兴趣就去借什么书看, 可以第七天还书, 接着又借自己喜欢的书。听到这一好消息, 孩子们乐得像炸开了锅的“爆米花”。我趁热打铁, 利用周末帮助孩子们办到了借书证。几个孩子兴奋得呼啦啦就借了二十多本书, 他们如饥似渴地读着, 津津有味地讲着, 我心中的梦也在一个一个悄悄地践行着、实现着。

由于孩子们的家“和尚水沟”离县城遥远, 我就成了他们借书、还书的中介, 我的菜篮子变成了“书篮”, 回家时, 我背着书下山坡;返校时, 我又背着一本本书翻山越岭, 着实淌了不少的臭汗!可是为了实现我心中的梦, 为了圆孩子们的阅读梦, 流点汗又算啥!

8.我与小鸟的故事 篇八

正因为禀性不一样,所以它俩总不能和谐相处。

鸟笼里没有什么可玩之物,调皮的冬小子就经常拿春姑娘取乐,动不动就一啄、二咬、三抓春姑娘,逼得春姑娘那白里透黄的肚子经常唱着“空城计”。哎,可怜的春姑娘不时发出声声痛苦、悲伤、气愤、无奈的鸣叫。

每当听到春姑娘这绝望的鸣叫声时,我心中就不由产生了一丝同情。有一天,我忍无可忍地冲向鸟笼,拿起我心爱的水枪,对着令人厌恶的冬小子一阵猛烈射击,直到冬小子成“落汤鸡”,我才罢休,拿着水枪气呼呼地走了。冬小子可怜地站着那儿,不知所措地看着我的背影。我想,叫你欺负春姑娘,也让你尝尝被欺负的滋味。我洋洋得意地转过身,看了它一眼,然后扬长而去……

从那以后,冬小子好像和我疏远了。每次我去看它们时,原来正唱着悠扬动听的曲子的冬小子就像录音机卡带似的,立刻停止了歌唱,并用充满敌意的眼睛看着我,好像我是一个以捕捉鸟类为生的冷血猎人。

看着死气沉沉的鸟笼,我心中有说不出的后悔。于是,我动起了怜悯之心,不再用水枪射那调皮而可怜的冬小子了,还经常抽时间陪陪它们,经常跟它们说说心里话……功夫不负有心人,冬小子慢慢地对我又恢复了往日的热情,它似乎知道了自己也有错,便不再欺负春姑娘。它们,不,也包括我,又和谐相处了。屋子里又充满了欢笑声、鸣叫声,久久不能平息。

(指导教师 庄彩琴)

9.我与书籍的故事 篇九

我爱看书,对待书籍就像自己的生命般真挚而执著。书对于喜爱它的人,无时无刻不在散发出它耀眼的光芒。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正因为有书籍陪伴我,我才能有今天的成就感。

有一晚,我做了一个梦:我走进了一个书香满满的宫殿。咦,那不是孔子吗?我听见他在教育他的弟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从睡梦中醒过来,感叹道:“有书的感觉真好啊!”

一个清新的早晨,我拿起《淘气包马小跳》这本书,津津有味地看着,这时我和书融合为一体了。我还和《鲁滨逊漂流记》打上了交道。鲁滨逊是个勇敢、坚强的人,他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瞧,我又多了一个新朋友,我真幸福。

我爱书籍。我在书籍的怀抱中安详地度过每一天,我与它们还有许多故事呢。

我与书籍的故事

书籍,是知识的宝库,它使人类的知识不断积累、发展;使愚者变得博学多才。也正是它,使我不断充实自己,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与希望。在我还不认识一个字的时候,就与书已结下了不解之缘。小的时候,奶奶常给我讲故事,我每次都要听上三到四遍才肯罢休,所以才闹出一个又一个的笑话。

知识改变命运。随着年龄的增长,识字的增多,我终于可以自己读书了,这是一件!每当我茕茕孑立在房间时,在可口美味的食物的伴随之下,钻到书堆中,去寻找更多的知识,满足我求知的欲望。那种快乐,只有在书中才能体验到,它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最初,我陶醉于《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中,多么动人心弦的故事和善良美丽的人物形象啊!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到《世界名人传记精粹》,在那千百次顽强拼搏中,我强烈感悟到生命的意义。漫画《三毛流浪记》的主人翁“三毛”让我更加感受到自己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它们时刻鞭策着我朝着理想的努力目标奋斗。渐渐地,我的兴趣转向了科学读物,从我接触到的第一本知识丛书《十万个为什么》中,我不知解开了心中多少个

问号,见识到多少新鲜的知识,领悟到:要增长知识,寻求真理,就必须“凡事要问为什么”才是我们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接着就读到《百科全书》等,无一不令我受益匪浅。应该说,如果没有怀疑的心态,就没有闯进科学大门的勇气。

到师范学校后,我开始读各种各样的书。名著,在我眼里,是一杯杯香醇可口的牛奶,再让你享受了美味口感的同时,也给你补充了营养。从《傅雷家书》中我领略到了亲情的真谛,从《牛虻》中深刻地认识到了伟大的革命精神,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到严肃的历史精神,我读的书由浅至深,由淡至雅。

还有一种书,是从小学一直到现在,乃至以后都要有的一本书,也是批注最多的一本书——语文书。它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便伴随着我们一直到现在,也许有些人很讨厌它,但不妨把它当成一本名著集来看,里面收录的绝对可称为是思想的巅峰,感情的真谛。如果去外面买着名著看,要花不少钱,可身边就有一本“著作大荟萃”,何不细细品味呢?

读书在不知不觉中已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身边少不了的总是我最好的伴侣——书,要问我为什么喜欢书?我会说,因为书给了我很多,很多,因为有它在,我是最幸福,最快乐,最自由的!简评:文章选材新颖,语言生动,写出了书在他成长过程中的作用,结尾部分点出书与他的不解之缘,“已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我与书的故事

从我看她的第一眼起,我的心中就有一种莫名的感觉:“她与我有缘。”以后的日子里,我便千方百计地接近她,试图了解她,时间不长,渐渐发觉,我已深深地爱上了她。也许是厌倦了苦燥无味的ABC,也许是为了逃避令人窒息的x+y,我一次又一次地约她出来,从她那泛着清香的扉页中,走向一个陌生而又新鲜的世界。不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不求“书中自有颜如玉”,不为功利,不为分数,不为文凭,不为学历,只为心中那份渴望,只为心中那片怡人的“绿地”。她的知识是那样的广阔无垠,她的话语是那样的富有哲理;她的目光是那样地温暖,好像能融化世界上所有冰冻的心田,她的双手是那样的温柔,好像能抚平人世间所有的伤口…… 当我因失败而痛苦迷惘时,她总这样对我说:“真正的光明并不是永远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远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并不是永远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不为卑下的情操所左右罢了;当你要战胜外来敌人时,首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要你不断地自拔与更新。” 当我因小小的成功而手舞足蹈时,她总这样对我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强中更有强中手,真正的强者,不但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还要经得起成功后糖衣炮弹的洗礼,当你沉浸在幸福的甜蜜里赏花赏月时,只怕别人已到了峰巅了。” 当我因“微微的困惑”而不能自拔时,她总这样对我说:“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人,有的是流星,有的是恒星。流星是美的,可它终究是一颗流星,流星的意义在于瞬间即逝,流星的美也只源于刹那间。流星毕竟是流星,若追寻长久,只能等待属于自己的那颗恒星,死死地抓住这瞬间的美,痛苦只能是自己。” 当我畏首畏尾踌躇不前时,她会送来这样的诗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是啊!这就是她,不管是树荫之外喧嚣着浮躁的热浪,还是窗外肆虐着凛冽的寒风,只要和她在一起,她就会在热浪之中营造一片清凉,在严寒之中托出一份温暖。她就是书,这就是我和书的故事。

我与书籍的故事,在春夏秋冬上演

走进我家,想必你一定会闻到一股淡淡的书香。实话告诉你,我可是个个性十足的书迷噢!各种书籍我都爱看,童话书、漫画书、科幻书、文艺书等等。

晚上又该学英语了,我迅速地吃好饭,整理好书包,做好作业……抬头一瞧时钟,嘿,才5点多,离英语上课时间还早得很!我抱着这样的心态坐上了沙发,看起了书。这本书的内容太丰富了,我一直被它深深吸引着……。过了好久,我才想起今晚有学英语,一看钟表,哎呀,只有5分钟啦!我马上穿好衣服火速赶到教室,啊!已经开绐上课了,唉,我对书的痴狂真让人哭笑不得!

我就是这样一个名副其实的“书呆子”。在我还不懂事的时候,妈妈就为我订了许多带有精美画面的童话故事书,每天晚上,我总是缠着妈妈讲讲书中的小故事。上了小学以后,我认识的字渐渐多了起来,不知不觉一看到书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欣喜若狂,只要有空闲,我就捧起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我爱读书,我被书中的各种人物形象所吸引,曾几何时,我为《水浒传》中的好汉而喝彩,为《三国演义》中刘备和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而深感敬佩,为卖火柴的小女孩而愤愤不平,为《白雪公主》中的恶毒的皇后而咬牙切齿……我爱读书,我愿做一棵树苗,贪婪地吮吸着土壤中甘甜的水分;又像一匹骏马,在知识的草原上奔驰。书,伴我成长;书,见证了我的成长。“腹有诗书气自毕”。在书的世界里,我愿做一只辛劳的蜜蜂,没有悲伤的闲暇,永远收集着花蜜般的知识。

春天,碧绿的草地上,我捧着书;

夏天,阴凉的大树下,我捧着书;

秋天,丰收的果园里,我捧着书;

冬天,温暖的被窝里,我捧着书。

啊!我与书籍的故事,在春夏秋冬上演!

江泰投资管理

http://

10.我与天问的故事 篇十

我与天问的故事

做梦也想不到,我与天问学校会有如此紧密的合作„„

东胜是以“自由学者”的身份引进我的,所以我比较自由,除了东胜,还有许多工作地点,北京、深圳、湛江„„。2008年假期间,我接到了北京同事王昌胜老师的电话(现天问学校小学部校长),告诉天问学校高正华校长一行考查全国校本教研开展情况,要来东胜看一看。就这样,我和高校长相识在鄂尔多斯,一番了解,最后高校长一拍桌子,“我们再哪也不去了,你就帮帮我们吧”

这一天是2008、8、5。

研究——从已有成果开始

到现在我们已走过了四年,但行程似乎才刚刚开始„„

第一次活动是2008、9、28晚上,我们与天问学校的负责人一起策划了第一次参与式活动:游戏、主题、讨论、分享„„我们期望通过民主平等的研究文化建设,让大家开始关注自己的智慧。

天问学校教研方式在发生着变化,教师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智慧,但问题也是明显的:智慧背后是理念,从故事、策略中,明显地感觉到需要提升。

杨珍球老师有一个自习课的纪录管理小策略:《闲话接力本》:班级有个小本,叫《闲话接力本》,谁乱讲话了,这个本就到了谁的手中,首先写下说话原因,并保证不再乱讲话,然后再开始寻找下一位乱讲话的同学,将本传给他……以此类推。

单从课堂管理的角度,这策略肯定管用,但如果从人成长的角度,可能就有问题了:拿本的同学期望同伴“犯错误”,其他同学背后好像双警惕的眼睛盯着自己,担心被发现。

如果改一下视角,将“寻找讲闲话的同学”改为“寻找表现好的行为”,将写“乱讲话理由”改为“记录他人的优点”,这样一变感觉也不一样了——拿本的人,从找不足变成找优点,视角开始转向阳光的面,寻找的优点过程也是学习优点的过程,同时其他同学则由过去的担心出错被人抓,到现在的表现优点让人发现……

《闲话接力本》到《优点接力本》,仅仅角度变了一下,背后的理念却大不相同:从指责到欣赏,从关注当下到关注未来,新课程的理念不就是这样传递到教师的行为中?

这样的故事,除了本身蕴含的先进的理念外,重要的是他源于教师自己,虽然有些修改高于实践,但这个距离正好可以引领他们实践。

几年来,我点评与修改了大量的案例,将这些新的理念不知不觉地渗透到教师的故事中,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教师的行为„„现在天问学校教师的《每周一得》已成为常态工作,而且教师们开始互相点评,彼此的智慧叠加,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启发链条。

如果通过故事修改渗透理念迈出第一步的话,创造平台分享故事则是迈出第二步:

分享——从快乐的文化开始 2009、11、16,我们招开了天问学校的第一次故事分享会。

开学不久,我们就提出分享会的计划,让大家先寻找出自己最有价值的故事,接着开始帮助梳理,包括价值点的发现、提升;文章写作方式的指导,如减少废话,增加波折;PPT的制作、讲故事的基本技能„„

我和王昌胜两个人通过网络指导与实地指导,对每位教师的稿件都进行了梳理——少得四五次,多的七八次,前前后后近一个月,终于看到了像样的成果,(当然现在看来依然很幼稚,但在当时已是一个飞跃了)

11月初开始,我们开始研讨会议如何开的事了:

首先,我们计划邀请一些外地的朋友,一则开拓视野,增加朋友,再则也给天问学校教师创造更大的平台。接着研讨会议形式:

1、做成参与式会议、研究式会议;

2、会议团队发言,3、增加快乐元素。

形式定了方向,再开始确定分工:会议的主持人、快乐员、梳理员、档案员、资料整理员„„半个月的准备,会议开始了,天南海北的朋友相聚宜昌:内蒙鄂尔多斯、青岛、深圳、湛江„„的朋友齐聚宜昌,包括“教师学习与发展共同体”(LDC)项目组的北京师范大学的康长运、加拿大UBC教育学院的盖伦教授、澳大利亚漠那斯大学的伊恩博士、„„以及全国的朋友。

活动分两天:

11、15日,第一天,大家一起总结过去的工作,有本次活动中如何贡献自己的智慧。

第二天上午,一个隆重的故事分享会开始了,这个还邀请了其他地方的朋友,100多人。这是一次不一样的会议,座位摆成了小组式,各地研伴按小组而坐,桌子上还放着“请你鼓励他人”“您的微笑是我的信心”等温馨提示。会场没有主席台,领导和来宾都坐在会议室的最后面,会议的主持人并不是领导,而是两位普通教师。

一段简单的介绍研究之路小电影之后,活动开始了 都上来讲自己的教育故事:都是以团队出现:

第一组是班级文化的:《我们的约定》《成长档案袋》《一起攀高峰》《我家的“田园”》《当专家的感觉真好!》《“2+2”法则》

第二组是关于教育教学的:《借表扬》《“带读”出新招》《小小“点读机”》《作业拖交怎么办?》《策略库》

第三组是中学的《例会之变》《定点观察表》《图形梳理》

第四组是外地研伴的《我的公约我做主》(青岛福州路小学)、《快乐研究》(湛江进修学校)《淘气的小明》(内蒙东胜一小)

每个策略及故事,都很客观,讲成绩,也说问题,实实在在。会议中间还有挑战与应战,气氛很热烈!

会场旁边有一块大黑板,有一个记录员,将大家的策略记录下来,会议结束时,黑板上出现了二十多个教学策略。

最后电教员还将今天活动的照片现场做了小电影,现场回放,很吸引大家。

会议还有三个非常温馨的活动:

1、天南海北小吃会:没有会务费,各地来的朋友要带当地的特色小吃,会议休息期间大家品尝各地的小吃。

2、抽奖:为了鼓励大家贡献智慧,每人一张策略卡,写好后投到抽奖箱,最后抽出幸运奖,还有小奖品。

3、一元鲜花:与会成员每人一元钱,买一束鲜花,在会议结束时,送给学校。同时在一幅写有“我们一起做研究”的书法作品上写上自己的祝愿

整个活动校领导都到了幕后,只有结束的时候才请领导来宾讲了几句,整个活动都是教师的前台:主持人、发言、梳理……确实感觉到领导的工作方式变了,学校的研究也变了!

这次活动标志成一种新的文化的开始:  推向前台:教师主持教,教师分享、教师总结……将教师推向前台不难,难的是有人让出前台——管理者角色的变化。 团队打造:坐成了小组、集体的发言……团队的发展促进个人的发展,个人的发展促进团队的建设——走向扁平的组织文化。 轻松快乐:游戏“解手链”、温馨提示卡、照片现场回放……将严肃的活动做简单,将学术的活动做轻松——用简单、快乐的活动吸引人。 文化变革:黑板记录、梳理策略、挑战与应战——变革不在大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改革往往只是一点点!

改变自我比改变群众要复杂的多!不过“一旦突破了这个坎,一切都好起来了”

现在这种文开始影响着天问学校的所有活动,比如例会全部由教师组织、外来参加学习的活动也交给了教师„„教师成了真正的主人。

团队——从真正的合作开始

2009年,王昌胜离开北京,成为天问学校小学部校长。学校制定了许多发展计划,其中打造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型、专家型老师是重要之一:

作为顾问,开始研究怎么配合学校,实现目标,教师“专家”——研究教师作品,帮助形成“风格”:杨华梅—合作学习专家、胡维森—六顶思考帽专家、李龙——微课程专家、杨静——点评专家„„

项目“专家”——学校成立了“家校合作”“合作学习”“组织教学”等小课题,我开始项目组长的培养、活动课程的设计„„

“本土专家”是学校发展最核心的动力,我们采取多种方式培养,游学便是其一。我外出培训的任务比较多,于是就让教师们跟我外出,与我合作完成培训任务,下面是几年中,杨静五次游学的过程

第一次是到山东,我先在泰安参加省数学工作年会,并做了大会发言,接着到济南纬二路小学,参与他们学校教研活动的研究。这一次我经历了生平第一次独自坐火车出省,第一次当着这么多的人面介绍。这一次感觉到自己潜力……第一次认识外省研伴,到现在我们还时常保持着联系。

第二次是北京(5人)参与全国读写档案袋会议,我开始负责会议的主持,并尝试着梳理策略,学习面对众多的陌生朋友,我开始学习主持的应变、活动的策划。

第三次是内蒙古(7人)参与一个地区的新教师培训,开始学习3天以上的培训活动的设计,帮助梳理教师们的问题,并寻找问题背后的问题,开始尝试将自己的成果变成微课程。

第四次是四川(5人),负责“随队作家”等多种角色,做整个活动,负责整理大家的文章、负责出简报、并设计培训结束之后的后续跟进服务课程……

第五次武汉(3人),基本开始独立工作,会场布置、培养当地助教、快速整理大家的成果,而且开始培训当地的教研员……,而且我和这位老师竟然在十分种的时间里,共同完成了一个追问了4层的关于倾听的网络图。

我和同事时不时跟着李老师“走南闯北”,自己思考的味道越来越浓,更理性、更高角度地反思,自己的作法背后的理念支撑是什么?自己的工作还有哪些需要改进?

现在,跟我游学的成员占1/3左右,如果加上王昌胜校长、深圳刘静波校长、北京冯春老师、北师大康长运等专家学者,人数更多了。

成果——微课程的开发与系统的建构

到了2010年,天问学校的成果越来越丰富,“微课程”也随世而生,一个新的问题开始了:“微课程”如何嵌入学校的研究系统?

一开始,大家急于开发,但是问题马上来了,“经验”与“微课程”还是两个概念,微课程基于经验,但是高于经验:需要敏锐的视角、高度的提炼„„除此之后,还有文字的压缩、悬念的设计、音乐的选择、画面的处理„„

学校开始调整思路,使用优先,先给大家播放一些微课程,让大家有一些直观的感受。接着我们尝试开发,比如我给他们一些素材,他们尝试开发:《角色大拼盘》《角色培养五招》《互助交流五招》《深度交流五招》《合作欣赏五招》《合作设计五招》

基于他们的实践与微课程,再开发。下面是班级文化一组微课程:《学习是什么》、《爱是什么》、《合作是什么》、《心情管理园》、《10项专利》、《学生眼中的标准》、《学生眼中的好校长》、《数学工具盒》、《喜欢的奖励》、《失物招领处》、《班级文化这个推广》、《班级文化图》。

从故事到经验,再到微课程,每发展一步,便是一个新的台阶,现在,天问学校、深圳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区等许多地区,正建设一个共同体,联合系统开发微课程,从课堂教学到班级管理、从学校教育到家庭教育、从教师成长到学校管理、从学科教学到学生学习、从经典图书到经典电影。

上一篇:学生会的工作总结下一篇:有趣的游园活动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