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

2024-10-26

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精选8篇)

1.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 篇一

1家电、电脑、手机行业 1.1家电行业

对于已顺势发展了30多年的中国家电产业来说,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互联网冲击和智能化挑战:不管一些企业曾经拥有多大的规模和实力,也不管一些企业曾经手握多少的核心技术和渠道控制权,最终一招互联网思维和智能化基因就完成了“颠覆”和“重组”。互联网+家电从生产、零售、电商等多角度出发的创新模式,能推进了电商与产业进一步融合,智能化、物联网是发展方向。下面让我们的一起来看看家电巨头们在近两年的转型过程都做哪些转型创新,又获得什么新生,得到什么样的血的教训。

1.1.1苏宁云商:在路上,只为自尊的生存 世界上本没有路:苏宁的转型注定前无古人

作为一家传统连锁零售巨头,过去苏宁的赢利模式简单而清晰:以最低的价格从供货商那里订货,然后,以最低的价格卖给消费者。规模的扩张也很简单,就是复制更多的店面。在这样一种经营模式之下,传统零售企业只要“压榨”供货商,开更多的店,就可以保持业绩的高增长。

而随着电商企业的涌现,传统行业的秩序被彻底打破,面对这样的冲击,背负超过1600多家线下店面的负担,苏宁的转型注定前无古人,摸着石头过河的难度和风险都很大。

褪羽的过程是阵痛:苏宁要改变的,是传统零售的基因

2013年2月,“苏宁电器”更名“苏宁云商”,同年年底,正式提出了以互联网零售为主体、O2O和开放平台为两翼的发展路线图: 一阶段:上线了苏宁易购,打造新一代B2C网上购物平台;二阶段:移动端布局和O2O融合,加大线下的互联网化,成为新型零售商;

目前,苏宁正进入到互联网转型第三个阶段:通过供应链互联网变革、互联网金融、物流社会化和公有云,实现企业的全面互联网化: 用户驱动型的包销定制模式:向供应商实行“买手”制,苏宁通过研究消费者的需求,拿下产品规模,然后向生产商下订单,同时拥有自主定价权,苏宁承担所有风险,工厂只保证产品质量——这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销售模式。

物流互联网化:将大数据、云计算贯穿整个供应链,推动供应链的互联网化;启动“物流云”项目,向平台商户和供应商开放共享,将物流从成本中心变为利润中心。打破狭义物流运输理念,提升运营效率。

资金流互联网化:推出了易付宝等金融理财产品,运用大数据建立消费者信用模型,并推出多样信贷产品;整合仓储、销售、物流、客服大数据,建立闭环的业务流程风控数据体系,创建信用授信的金融服务模式。通过将内部资金流社会化为互联网金融,真正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和供应商的各类融资需求。

信息流互联网化:推进零售行业“公有云”服务,将苏宁所形成的对零售行业的经验向第三方商户和中小零售企业进行全面支持,以提升整个行业的运营效率。

这三个阶段也正是苏宁互联网转型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苏宁要改变的是,传统零售的基因。

而投资者直观的感受是,苏宁为转型付出了代价:2014年第一季度显示, 净利润出现了4.51亿元的亏损,企业毛利率下降,赢利能力下降,随之而来的是,股价低迷。转型付出巨大的投入,而转型的收益尚未明显呈现的时候,苏宁遭遇的或许是所有转型企业都必经的阵痛。

鹰的重生:“每一个毛孔都在互联网化”

今年双11期间,苏宁的一组针对纯电商售假、虚假促销、物流缓慢等问题的“打脸”广告引起广泛关注:

高调营销背后,是线上线下融为一体的大力度促销。苏宁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11日苏宁易购总成交件数同比增幅达487%。移动端销售占比达38.9%。苏宁云台入驻商户总销售额同比增长735%。从增速上看,苏宁远远超出纯电商“竞争队友。

事实上,双11早已经不仅仅是电商之间促销力度的比拼,而是供应链、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整个后台系统的比拼。苏宁实现了对互联网零售商优势的充分展现,也实现了对苏宁互联网转型成果的批量展示。

互联网正深入传统行业的核心地带,越触及零售业的本质,就越会进入传统互联网企业的盲区,也越能发挥传统零售业多年积淀的核心优势。苏宁的转型已经从弯道进入直道,线上线下、前台后台每一个毛孔都正在全部互联网化。

1.1.2芬妮克兹:“裂变”而来的基业长青 高管离职带来的思考

▶作为从事节能设备的研发、生产,并提供全套节能解决方案的传统企业,芬尼克兹拥有热泵技术优势,在游泳池恒温热泵系统中,它是全球最大的制造商。

然而就在企业蒸蒸日上的2004年,全公司收入最高的一位营销总监突然辞职了,缘由据说很简单,自己能给企业带来大部分的销售收入,为何不自立门户,复制成功。高管的辞职,打破了芬尼克兹的平静,也给CEO宗毅带来深刻思考:是否有一个办法能永久地解决类似核心员工流失的问题? 直到第二年,他在业务接洽中发现,企业主打的游泳池热泵产品中有一个关键零部件是向一个做浴池的企业购买的,而这个零部件的毛利率非常高。

别人能做的我为什么不能做? 宗毅认为该产品并不复杂,于是他提议大家共同凑钱成立一个新的企业,把新业务放在原来的企业里先孵化,一直到生产出的产品,比市场上卖得还要好,之后才独立出来成立新的企业。

谁与企业共赴裂变创业之路

▶既然选择了有企图心的人才,就该为每一个有企图的年轻人创造机会。于是一场公司创新管理实验慢慢成形,宗毅为芬尼克兹设计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模式:裂变创业。这个在后来被中欧商学院选为经典案例,可以拆分为“四部曲”:第一部曲,通过让员工企业内部创业的方式,留住骨干;第二部曲,建立全新家居品牌时,采用互联网众包模式。在公司内部搞“裂变创业”大赛,满足有企图心的员工担任新公司总经理的创业追求,让每一个员工有机会带团队成为老板、股东;第三部曲,在公司内部推行选举准则:每一个通过自主裂变创业的总经理五年面临一次大选,最多连任一届,以保证裂变创业中必须的创新活力;第四部曲,开展芬尼的Idealab规划,链接外脑、知识社群,选择合适的团队、合适的项目提供创业辅导、公共服务,承接芬尼项目的支持,让更多聪明人在一起,共享资源、共同获益。

通过鼓励骨干员工内部创业,构建企业上下游产业链并控制行业高利润环节,以投钱而非打分的方式进行内部创业大赛,新创项目负责人竞选产生,宗毅创建了芬尼克兹独有的“裂变式创业发展模式”。

裂变机制的收益 ▶从企业方面来说: 掌控关键高利润环节,即现金流,强化竞争优势;公司的快速扩张,吸引优秀人才的能力大大提升。从员工角度:

为优秀员工提供了上升和发展通道,员工由雇员逐步变股东,并成为其他员工的榜样;从出卖劳力逐渐转向管理+投资获利,并最终可能转为投资获利;员工忘记跳槽,心定则行为定,行为定则专注,专注则强大。共同的收益: 一切以利润共享为原则,不会面临职业经理人待遇设定等尴尬境地;管理层和企业拥有者利益高度统一,内部摩擦大大降低,协调的工作量降低;管理层自发工作,原有股东的管理工作量降低;创业团队会绞尽脑汁以自己有限的资金获得最大的股份比例,从而降低了投资总额,降低了整个项目的风险。

裂变的最终结果就是产生“小而美的公司”,这是这个时代的要求,大的公司因为结构太复杂,转型困难,但是为“小而美”的企业,可以专注一件事,因为它很扁平,大大提高了效率。借助疯狂的组织创新,芬尼克兹转型成为互联网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模式,成功打造了行业内首家B2C冷气热水器芬尼品牌。

芬尼克兹法则核心是公平

▶裂变式创业也让芬尼克兹获得了意外收获:一方面用金钱投票选出来的管理人员是大家相信“德才兼备”的人才;另一方面,员工成功创业后空余出的职位还可吸引优秀年轻员工进入。

当然,“裂变”也需要在一定的法则上进行。芬尼克兹独有“芬尼克兹法则”就是对其产生一个保险的作用。芬尼克兹及其关联子公司总经理(包括创始人本人采取任期制,总经理任期五年一届,所有通过竞选产生,最多连任一届。芬尼基本法从制度上保证了:

⏹五年一次小变革,十年一次大的变革 ⏹领导人危机感和被监督感,防止腐败 ⏹总经理的定期变更变成了制度 ⏹接班的时候不会没有选择

即各个公司总经理最多连续担任10年,这样可以有效解决企业管理人员与时俱进的新鲜血液,CEO也受到该法则的管理,这样无疑更加公平和使员工信服。

▶从2006年至今,芬尼克兹裂变创业机制已有8年多历史,所有项目都成功落地实施,即使是相对困难的项目也在第3年实现盈利。

在芬尼,部长级员工的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这批年轻人一旦内部创业了,后面的人员就有机会填进来,企业长期处于人不够用的状态。为此,宗毅还成立了芬尼学院,旨在不断地从内部来培养人才,完成人才储备。

1.1.3美的:左膀京东右臂小米

2014年以来,家电市场增速明显放缓。权威市场调查数据显示,仅2014年1-10月份,国内家电市场规模为1.2万亿元,同比增长3.2%,较2013年同期增幅下降了13.8个百分点。

因此,多家家电巨头虽在2014年跻身千亿俱乐部,但千亿的背后也是高处不胜寒。正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家电行业“新常态”让这些千亿巨头不得不考虑寻找新的企业增长点。

而中国有两大旗帜鲜明地提出转型互联网家电巨头,一家是海尔,一家是美的。一个是张瑞敏的“自杀重生”,一个是美的董事长方洪波的“跟不上就死掉”。在转型互联网这个大事上,这两家公司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美的集团的连番牵手互联网巨头,今天我们就来解析一下,美的的互联网转型之路。

▲成本优势在丧失

近两年在完成了交接班、整体上市后,美的集团2014年进入新的发展轨道,正式发布智慧家庭战略,并推出一系列智能家电新品。但2014年9月从IFA展(德国柏林消费电子展回来后,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就坐不住了。

他表示,参观IFA展最大的体会是:中国家电与世界标杆的差距被拉大,并且在未来两三年会进一步拉大。主要体现在,欧美等主流市场进不去、高端产品做不了、核心技术能力缺失、国际化程度低、OEM成本优势逐步丧失。

“如果这样,不出5年,整个中国家电将被边缘化,我们更将没有资源进行 精益制造、研发创新、产品提升等方面的投入,会进一步导致恶性循环。”方洪波表示,“过去两年,我们只是将过去应该做而没有做的补回来,不足以支撑未来的发展。美的集团甚至整个中国家电行业都面临着战略路径的重新选择。”

落实到美的,方洪波认为,“美的要做一个跟上时代的新公司,需要的不是一点点变化,而是从品牌传播,到产品企划、消费者研究、生产制造、渠道模式、企业文化、分配机制、思维模式等都要改变。”

▲2014上半年实现净利66亿加速转型互联网

美的集团2014年8月19日公布的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收入773.31亿元,同比上涨17.28%,实现净利润66.1亿元,按照可比口径测算,同比上升58.18%。

美的前期成立了电子商务公司,并开设天猫美的全品类官方综合旗舰店。公司介绍,截至2014年6月底,美的已建成约1400家定位零售、售后服务、送装服务和会员社区等功能为一体的旗舰店,以旗舰店为主要载体的电商O2O融合业务正逐步落实。

2014年以来,美的先后发布M-Smart智慧家居战略、与阿里巴巴云计算开展战略合作,开启互联网化的转型路径。同时,美的集团2014还发力电商,于今年3

月成立美的集团电商公司。美的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安得物流目前已经建设有143个服务平台,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美的“333”战略规划: 用3年左右的时间做好产品、夯实基础、进一步提升经营质量;用3年左右的时间从中国家电行业三强中脱颖而出;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世界家电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实现全球经营;到2020年,进入全球白色家电前三位。

与众多互联网巨头为伍转型势在必行

一、与京东一起,布局智能家居和渠道

2015年1月5日晚,美的公司发布公告与京东签署战略合作意向书,主要内容如下: 1.双方将进一步扩大业务合作范围和合作深度;2.加强在智能家居业务方面的合作;3.在渠道拓展领域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合作;4.2015经营目标为100亿元人民币。

I.美的在2014年3月发布了M-Smart智慧家居战略,以加速自身的智能化 和互联网化转型。而随着京东在市场份额上的不断提升,在智能家居领 域京东早有布局,此前京东就已经推出了JD+计划,并发布了超级App, 目前已有接近300款智能硬件设备完成了超级App的接入,其中大部分 都是智能家电产品。合作将智能家居作为重要合作方向是在情理之中的

事情。

II.除了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合作之外,美的和京东此次另一个合作重点便是渠道下沉。2014年,渠道下沉是京东的五大战略之一。目前,京东大家

电运营中心已达40个,预计在2015年的大家电运营中心总数达50个, 覆盖269个地级市,区县市1982个,县级市达1080个。京东计划通过 “京东帮服务店”,将家电渠道下沉到4~6级。与京东相比较,美的已 在农村市场覆盖更广,目前的线下渠道已拥有12000个,美的计划将线 上线下打通。双方合作将着力渠道下沉,将资源结合起来。

二、牵手小米,开启“米的”多模式

12月14日,小米与美的集团联合发布公告:小米科技斥资12.66亿元入股美的集团,小米将持有美的集团1.29%的股份。双方将在智能家居及其生态链、移动互联网业务领域进行多种模式深度的战略合作,并对接双方在智能家居、电商和战略投资等领域的合作团队。

一个是家电巨头,一个是互联网先锋,二者闪婚可以说是美的10年来智能化产业布局最重要的一步棋。双方此次合作对美的而言至少有三大利好: 1.助力美的智能家居构想逐步落地,未来将实现全品类产品的互联互通互懂。截至2014年年底,美的已有25个智能产品实现互联互通。同时小米对智能家居也觊觎已久,目前其核心产品包括手机、彩电、路由器、盒子等。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双方合作向上延伸到产品研发层面,未来产品线的互补及技术的互相融合,都将加速美的智能家居构想在具体产品上的落地速度。

2.助力美的构建电商大平台,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式渠道。对美的而言,渠道的全面“触网”是其互联网转型的重要一步。小米2014年全球销量将超过6000

万台,可观的用户群体数量及其小米商城的用户粘性,都是美的看重的重要资源。随着机制完善和平台的扩大,小米生态圈“硬件+软件+互联网服务”模式的威力将逐渐在美的电商平台体现出来。

3.营销变革,即如何为消费者带来极致产品体验和服务,这也是美的最为看重的一点。公告中提到的“双方将以面向用户的极致产品体验和服务为导向”是所有合作的出发点及落脚点。按照美的的规划,未来其智能家居梦想将做到四个“最”,其中之一便是“全球最海量的智慧家居粉丝社区”。

“攒粉”是传统家电厂商的弱项,却恰恰是小米最擅长和引以为豪的。小米最初便是从论坛开始做粉丝积累的,随后延展到了微博、微信、百度知道、QQ 空间等新媒体阵地。未来随着小米营销三板斧:“定战略、做服务、涨粉丝”全面砍向美的智慧家居平台,美的的营销体系势必将经历一次大地震。

1.1.4 TCL:再次重生的鹰

“鹰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150天漫长的蜕变。它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并停留在那里,不得飞翔。”

2006年6月14日,一篇《鹰的重生》震动整个TCL,乃至整个中国商界。当时,刚刚完成并购的TCL,陷入前所未有的巨亏。他在文中直指TCL内部顽疾,坦承自己曾经缺乏变革勇气,之后便是雷厉风行的变革。2011年1月5日,李东生面对众多媒体,庄重宣告:鹰已重生。

时隔8年,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大潮的席卷之下,尤其是小米、乐视跨界进入彩电制造业之后,传统彩电企业触网、涉网已成一种时尚。TCL面临再次重生,成为首家跳出产品层面而从企业经营战略层面转型互联网的彩电制造企业。

必经阵痛

2013年,TCL集团看似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营收达853.2亿元,同比增长22.9%;净利28.9亿元,同比增长126.7%。

不过,漂亮的数字难以掩盖一个事实——28.9亿元净利润中,体量最大的电视业务则亏损了9195万元。

“这就是转型中的阵痛,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去面对。”李东生毫不掩饰这张成绩单的不足,“转型中肯定会有一个比较痛苦的过程。”

李东生表示,TCL内部几乎所有人都对转型的必要性有高度共识,但他们同时又担心能否适应这种转型,转型的方案对自己在公司中的角色能否继续留有空间存有疑虑。而且,转型很可能要放弃原有的东西重新学习一种新的能力,他们就会有相当大的顾虑,在执行上也会有一些抵触的情绪。

“这很正常,必须经历这种阵痛。”李东生强调。现行产业及业务结构调整,确立“7+3+1”的产业结构

2014年的3月,李东生宣布启动TCL“双+”转型战略,打造“智能+互联网”、“产品+服务”的商业模式。随后,TCL集团马不停蹄地完成诸多动作。过去的2014年TCL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密集的资本运作、战略合作,一年之内有近大大小小15个动作,平均每个月宣布一个。

为了建立满足战略转型要求的业务流程和组织体系,TCL集团于今年1月对产业及业务结构进行了调整,将集团主要产业和业务及企业分别归属为产品业务领域、服务业务领域以及创投及投资业务,确立了“7+3+1”的产业结构:“7”指多媒体电子、TCL通讯科技、华星光电、家电产业集团和通力电子五家制造企业;“3”指新组建互联网应用及服务业务群、销售及物流服务业务群以及已成立的金融事业本部,服务业务在公司总体结构的比重大幅提升;“1”则指的是TCL集团创投及投资业务群。

TCL集团7+3+1战略调整,意味着TCL从一个纯工业集团公司扩展为一个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综合性实业公司。

40亿投向华星光电布局下一代显示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智能移动终端炙手可热,中小尺寸面板迅猛发展。2014年8月TCL集团正式公布其定增预案,募集资金总额约57亿元,除去17亿元用于补充公司的流动资金外,其余全部投向的其旗下控股子公司华星光电的生产线建设项目(t2项目。对此,预案解释称,t2项目的建设和投产,将进一步强化公司的产业链一体化整合能力,为公司液晶显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液晶电视面板国内电视制造行业市场需求量大,但是,国内产能存在较大的缺口。预计至2016年,产能自给率也只能达到68%,国内的液晶电视面板企业

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014年5月份,华星光电在武汉市设立了一家合资公司,投资建设t3项目,将产品线拓展至中小尺寸面板市场。分析人士指出,t3项目与t1、t2项目共同构建华星光电在液晶面板制造领域的全布局,TCL集团也因此将全线覆盖TV面板和中小尺寸移动终端面板,在家庭大屏和移动小屏两条产业链上实现核心显示器件后向一体化的战略目的。

多媒体生态圈建设

合作方面包括,TCL与腾讯合力布局微信电视,与湖南卫视合推芒果TV,围绕TV+平台的电视生态圈,构建核心能力。

并购方面,TCL相继与思科合资设立公有商用云服务平台;与万达集团战略合作;入股花样年地产持股社区O2O入口标杆企业彩生活;入股712通信进军军工通信领域等。

生态圈建设方面,TCL与合作伙伴在内容及大数据分析等领域依据流量建立了收益分成模式。

完成一系列动作后可以发现,李东生2014年3月初所描述的转型战略雏形初现,服务业务板块比重大幅提升。

2014年TCL推出多项新产品与新服务,包括TCL爱奇艺TV+、TCL芒果TV、连接微信的TV+、TCL游戏电视生态圈战略联盟、曲面电视机、TCL+量子点电视机以及全球播服务等,智能电视机销售量由2013年263万台上升至349万台,佔中国市场LCD电视机销售量的41%。

至2014年末,TCL智能网络电视累计激活用户数为674.7万,12月日均活跃用户数为226.9万,其中游戏平台月活跃用户人数突破6.9万,绑定微信电视的用户数达15.6万。

期待“鹰的重生”

TCL集团3月2日晚披露2014年年报。2014年,集团共实现营业收入1010.29亿元,同比增长18.41%。TCL集团突破千亿,营收和净利都大幅增长,目前来看,去年TCL转型步骤迅速而又彻底。

2015年全球经济增速依然缓慢,中国经济也步入增长“新常态”。面对此般态势,TCL集团于2015年提出双轮驱动战略,一方面将持续推动“智能+互联网”

转型,建立“产品+服务”新商业模式,深化“双+”战略转型,另一方面将加快 完善全球业务布局,继续提升国际业务竞争力和海外市场份额,巩固并扩大国际 化优势。当年一纸《鹰的重生》激发了大家的斗志,如今在全新的大环境下,TCL 再 次重生出发,转型能否开花结果今年见分晓。

2.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 篇二

一、“互联网+”时代的基本特征

“互联网+”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形成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其重点是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因而,自诞生之日起“互联网+”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打破行业界限,实现高度融合

跨界融合是“互联网+”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跨界,就是变革,就是开放,就是重塑融合。实现了跨界,创新的基础就更加坚实,融合协同了,群体智能才会实现,从研发到产业化的路径才会更加垂直畅通。“互联网+”的高度融合性首先在电商界得到了充分印证。2015年11月11日当天,阿里巴巴完成912.17亿元的总交易额,同比去年的571.12亿元,增长59.7%,共有232个国家参与,物流订单量达4.67亿。“双11”既是消费者盛宴,是产品、品牌和商业模式的舞台和试验场,也是互联网时代到来的集中体现。近些年移动端电商异军突起,阿里巴巴做到2 000亿交易额需要八年,而微商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达到了1 500亿。当今时代,互联网电商早已超越了在线购物本身,从方便全民消费的基础服务,逐步演化为整个商业社会的盛典。这一切都预示着“互联网+”的高度融合功能正在发力。

(二)追求技术革新,实现创新驱动

创新是“互联网+”的灵魂。粗放的资源驱动型增长方式早就难以为继,必须转变到创新驱动发展这条正确的道路上来。创新驱动引发重塑结构,这正是互联网的特质。用互联网思维来追求变革、自我创新,必将迸发出不竭的动力。信息革命、全球化、互联网已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地缘结构、文化结构。权力、议事规则、话语权不断在发生变化。追求创新就是要充分尊重人性。人性的光辉是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最根本的力量。互联网的力量之强大最根本地也来源于对人性的最大限度的尊重、对人体验的敬畏、对人的创造性发挥的重视。没有创新驱动的“互联网+”是没有多大前途的。

(三)打造开放生态,实现连接一切

“互联网+”是无限开放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就是要把过去制约创新的环节化解掉,把孤岛式创新连接起来,让研发由人性决定市场驱动,让创业并努力者有机会实现价值。“互联网+”因为是开放的,所以才能够实现连接一切。连接一切是“互联网+”的目标。比如:“互联网+工业”即传统制造业企业采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改造原有产品及研发生产方式,与“工业互联网”、“工业4.0”的内涵是一致的;“互联网+交通”已经在交通运输领域产生了“化学效应”,比方说,大家经常使用的打车软件、网上购买火车和飞机票、出行导航系统等等;在通信领域,“互联网+通信”有了即时通信,几乎人人都在用即时通信App进行语音、文字甚至视频交流;还有“互联网+金融”、P2P、网络信贷、众筹、互联网银行等,不一枚举。

二、”互联+”时代对农民教育培训的影响

2014年,中国网民数量达6.49亿,网站400多万家,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3万亿元人民币。在全球网络企业前10强排名中,有4家企业在中国,互联网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最大增长点。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育。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和其他行业一样,农民教育培训无不受到“互联网+”的深刻影响。

(一)“互联网+”给农民教育培训事业搭建了广阔的舞台

“互联网+教育”的结果,将会使未来的一切教与学活动都围绕互联网进行,老师在互联网上教,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线下的活动成为线上活动的补充与拓展。“互联网+教育”的影响不只是受训农民和创业者,还有更多平台能够创造就业的机会。”互联+”使教育培训从封闭走向开放,大批优质的教育培训资源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获取知识的效率大幅提高,获取成本大幅降低,农民可以随时、随事、随地获取他们想要的学习资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教育培训机构不断开发农民教育培训平台,深层次挖掘农民的内在教育培训需求,依托现代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等功能,准确摸清农民的真正需求,实现最大限度地尊重农民意愿,有针对性地给农民推送相关的教育培训资源。2015年6月举办的2015中国互联网+创新大会-河北峰会上,业界权威专家学者围绕“互联网+教育”这个中心议题,纷纷阐述自己的观点,一直认为“互联+”不会取代传统的教育培训,而且会让传统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

(二)”互联+”让农民接受教育培训更加便利

第一代教育以书本为核心,第二代教育以教材为核心,第三代教育以辅导和案例方式出现,如今的第四代教育,才是真正以学生为核心。中国教育正在迈向4.0时代。农民教育培训需求的最大特点就是分散性、复杂性、多样性。利用农业高等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农业推广机构等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借助“互联网+”的巨大引擎打造社会化农民教育培训平台,通过政府购买优质的教育培训服务,构建起政府、院校、社会机构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社会化平台。让受训农民借助“互联网+”的强大功能,利用互联网、移动手机、广播、电视等手段,通过互联网教育培训平台,低成本、方便、快捷、就近地获取优质教育培训资源,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经营和社会生活等全程的教育培训服务,从而解决农业科技推广“末梢不畅”现象和“最后一公里”问题。农民接受教育培训将彻底打破时空限制,让自我学习、终生学习、随时随地学习不再是遥不可及,而是唾手可得。

(三)”互联+”让农民教育培训各方实现共建共享互利共赢

权威数据现实,全国已有100%的乡镇和87.9%的行政村开通了宽带网络,农村网民总规模达到了1.78亿。随着”互联+”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农民教育培训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互联+”时代的农民教育培训发展潜力也非常巨大。搭建”互联+”平台,引导农民主动拥抱互联网,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对于培育智慧农民、助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将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互联+”时代还为农民构建了一个终身学习的框架体系,必将有利于在线教育实践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更有利于深刻、理性、健全地促进教育与互联网结合,更有利于教育各方或社会培训机构利用教育培训资源和互联网平台实现自身的成长发展,从而实现平台资源共建,成果利益共享。

三、农民教育培训如何搭上”互联+”的“高速列车”

互联网进入中国不过二十年,随着移动互联网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深度介入到大众生活中,“互联+”随之发展起来,并日益介入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呈现出高速发展的势头,为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广阔的平台。农民教育培训领域虽不如计算机领域、电商领域、动漫文化产业等领域那样一开始就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但是,农民教育培训领域依然受到了互联网技术革命的巨大影响,正在以后来之上的态势迎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农民教育培训要想顺应潮流,顺势而上,借助互联网技术改造提升自己,还有许多功课要做。

(一)正确认识”互联+”,以饱满的热情拥抱”互联+”时代的春天

“互联+”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全球,深刻影响着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要搭上“互联+”的“高速列车”,要求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顶层设计,加速推动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尽快缩小城乡数字鸿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行动的要求,切实提高农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运用互联网发展生产、便利生活和增收致富能力。以实施国家“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为契机,强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透明、服务灵活便捷的基础支撑作用,努力补齐农业农村信息化的“短腿”,和广大农民一起分享“互联+”春天的盛宴。

(二)政府搭台,农民唱戏,努力营造重视农民信息化工作的社会氛围

农业始终是四化建设的“短板”,农村是信息化发展的“洼地”,农民是信息化建设的“断腿”。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互联网普及率不高,广大农民用不上、不会用、用不起信息技术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城乡数字鸿沟仍然十分明显。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要搭上“互联+”的“高速列车”,必须提升农民信息化能力。各级政府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大力开展农民互联网应用技能培训,大幅提升农民信息供给能力、传输能力、获取能力,使农民应用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设备进一步完善,农民利用计算机和手机提供生产信息、获取市场信息、开展网络营销、进行在线支付、实现智能生产、实行远程管理等能力明显增强。普遍推广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环节的应用技能,基本实现面向农户的各类技术培训、生产服务、政策法规咨询等上网在线服务的全覆盖。

(三)硬件软件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互联+”不是简单的拼凑,更不是随意的组合。创新是“互联+”的灵魂,高度融合是“互联+”的精髓。“互联网+农民教育培训”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民教育培训的“互联+”模式应该是内容新颖的、高度融合的、方便快捷的、充满活力的、农民欣闻乐见的教育培训模式。这就要求我们一手抓好硬件建设,即以网络通讯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一手抓软件建设,即以农民教育培训形式、组织方式、培训内容、双向互动等为内容的软件建设。各级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机构要主动适应“互联+”时代新形势,下大力气做好准备,共同迎接“互联网+农民教育培训”的时代的到来。笔者认为,抛开硬件建设不说,当务之急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帮助农民朋友迅速掌握互联网应用基础知识,二是做好“互联+”模式下的农民教育培训内容的贮备。重点是如何将传统的培训内容和组织方式转化为“互联+”模式下的农民教育培训方式,这是创新的核心,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好跨界融合。以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工作打造农民教育培训的知识传播平台、信息交流平台、咨询服务平台、政策宣讲平台。为农民朋友提供实实在在的互联网服务。

四、“互联网+农民教育培训”的未来

在城乡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手机上网的快速普及,农民朋友正在快速掌握互联网应用能力尤其是手机上网能力,农业农村信息化正在实现“弯道超车”。农民随时随地利用手机网络指导农业生产经营、便利日常生活正在成为现实。这一切为“互联网+农民教育培训”时代的到来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工作与学习、生产与培训不再矛盾

网络实现全覆盖,培训实现全方位,服务伴随全过程将成为现实。一切优质的教育培训资源将以大数据的方式通过互联网实现跨界融合。教育培训将彻底打破旧的模式,过去那种大规模、大集中、填鸭式、满堂灌的培训方式将被彻底摈弃。取而代之的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我行我素、我取我所的,点播式、菜单式、交互式学习培训方式。培训教师远在天边,培训服务近在眼前。农业科技知识送教下乡、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将更加便捷。农民朋友在田间地头、庭院村落就能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捷服务。工学矛盾、季节矛盾、地域限制,以及农民教育培训需求的分散性、复杂性、多样性等问题将迎刃而解。

(二)农民学习培训的多样化需求将真正得到满足

“互联+”的跨界融合将实现各类优质教育培训资源的组装、融合、再生、演变、扩展,让有限的教育培训资源发挥无限的作用。各级政府和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将把主要精力放在后台建设上来,不断充实完善公共培训服务资源,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数字化涉农教育培训资源将实现共建共享,智慧农民云平台正在加速建设,“掌上农广”、“农广微教育”、手机客户端、APP、微博、微信、技术论坛等新型教学手段层出不穷。农民朋友需要的种养殖技术、经营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农资识假及维权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技术、动植物疫病防控技术、农产品营销技术、市场信息、政策法规、生活服务等各类技术和服务均可通过互联网获得。

(三)服务培训,超越培训,无限扩展

3.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 篇三

【关键词】电子商务;“互联网+”;挑战

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概述

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已经不是新鲜事物,它的出现让1+1不再等于2,而是可以得到无限大的结果,“互联网+”中的“+”号可以看做是链接与融合,互联网与传统企业之间的所有部分都包含在这个“+”之中,比如“传統集市+互联网”,便有了淘宝;“传统百货商城+互联网”,则有了京东;“传统红娘+互联网”,有了世纪佳缘;“传统交通+互联网”,则有了快的、滴滴。

狭义电子商务(E-Commerce)是指买卖双方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我国电子商务全局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我国电子商务已经迈入规模发展阶段,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市场份额具有明显变化,网络零售市场对我国经济的贡献逐年平稳增长。从市场结构上来看,因各企业之间电子商务的交易额相差较大,企业与企业间的市场仍是我国电子商务的中坚力量。但近年来,受国际经济增速放缓、国内经济发展速度趋于平稳的大环境的影响,多数企业正在面临货物积压,消费市场低迷,企业与企业间市场份额下降明显等问题。网络购物规模发展迅速,线上零售市场交易集中度高,从市场规模的角度来看,网络购物的规模发展迅速,对零售市场的贡献日益突出。从增速的角度来看,在网购基数日益增大,市场份额扩大升入新阶段,以及网购消费者趋于理性化,网购增速自然回落,从高速增长转化为快速增长成为当下网购增速的普遍现象。电子商务企业分布地区密度大、过于集中,区域发展不平衡,相对发达的沿海经济区发展规模较大,而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造成地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三、“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问题

(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虽然近年来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规,但对电子商务产生的一些新型市场主体和市场要素还缺乏法律规范。由于电子商务跨地区经营、身份相对隐蔽等特点,使得一些违规违法行为的判定和行政管辖权变得模糊。网店通过虚假交易获得好评的行为,难以按现行规定进行准确界定。对于基于平台交易产生的海量数据归属、使用以及信息安全等问题,还缺乏明确界定。

(二)社会信用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我国的社会化信用体系尚不健全,交易行为缺乏必要的自律和完善的社会监督。电子商务领域的信用管理和应用还较为滞后,缺少客观、中立的第三方评级机构,信用信息未能有效整合。

四、“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发展的建议

(一)推广网络安全技术,促进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完善

“互联网+”时代下,我国电子商务平台的安全保障受到了极大威胁和挑战,为了应对突出的安全保障问题,我国应大力推广网络安全技术,比如电子商务平可引入防火墙技术与虚拟专网技术VPN,保护电子商务平台的安全等。其次,应加强物流体系建设,促进电子商务支撑体系的完善。可将现代商贸物流与共同配送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建设三级网络体系,即对跨区域分拨中心进行完善的同时,加强对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点的建设。

(二)加强电子商务发展法律环境建设,补充相关法规标准

加强电子商务发展法律环境建设,促进电子商务法规和相关标准的逐步完善,为电子商务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提供全面而坚实的法律保障。政府应在调研的基础上,展开《电子商务法》起草工作,补充、修改与电子商务内容相关的《消费者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针对电子发展法律法规薄弱环节,我国相关部门可对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加以制定,如对《电子商务模式规范》等标准规范进行发布等。

(三)强化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发展外部环境

在我国电子商务在发展过程中,应对信用评价指标、信用档案等标准加强研究,建立统一的信用评价和奖惩规则;对电子商务信用基础数据库建设进一步推进,保证企业信用记录能够公开、透明、动态地呈现出来。探索建立健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以及协同监督机制,在信用信息采集、共享与使用方面应面向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在政府的主导和多方参与下,促进标准统一的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的形成。我国商务部代表应与世界其他国家积极展开国际交流,加强与其电子商务合作,促进电子商务领域中我国国际话语权的增强,积极参与制定国际电子商务规则,为我国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营造良好的电子商务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晋奇.中国电子商务将迎来加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J].对外经贸实务,2014(12).

4.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 篇四

“互联网+”带给职业教育改变,体现在企—校、校—师、师—生、生—资这四大关系的巨大转变。这些转变将直接影响未来职业教育的内涵与规模,甚至引发职业学校教育的系统变革。

从“教育+互联网”到“互联网+教育”,一个简单的顺序变化,却透露出互联网在教育领域地位的转变。

转变:“互联网+”时代与职业教育四对关系

影响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主要有企业、学校、教师、学生和学习资源,进而构成四对关系,分别为:校企关系、校师关系、师生关系和生资关系。互联网极有可能改变原有的职业教育关系架构,这四对关系将随着互联网的渗入发生系统化变革。

企业与学校——从合作与伙伴到共生与互助。校企关系是职业教育宏观层面最关键的一对关系,我们往往将其定义成“合作”关系或“伙伴”关系,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将二者相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制造的发展,产业结构逐步调整,职业更迭越加频繁,校企合作重点将向两个方面转移:一是围绕人才培养的共生关系深化,二是基于区域竞争的互助关系拓展。这是由于,职业人才动态化调整将增加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成本,大中型企业尚可自我培训员工,中小企业则寄望于职业学校。而“零时差”的培养学校难以独自完成,企业的配合和支持将逐渐转为自身主动行为,企业主动实施的学徒制等培养模式将更加广泛,使得校企关系将从“合作”走向“共生”。与此同时,互联网广阔的信息平台,使得跨国、跨地域的校企合作变为可能,基于全产业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有可能成为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员工的培养与培训将逐步走向精益化和系统化,校企关系逐渐从“合作”走向“互助”。(甘肃技校)

学校与教师——从管从与主仆到平台与舞者。在中观层面,学校与教师的关系是影响教育实施过程和效果的关键。目前,教师的工作来自并主要服务于学校整体的教学管理,而未来,基于互联网教学平台的跨校在线教学将广泛应用,使得教师有更多机会和精力提供专业教学服务,教师的教学服务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跨校、跨区域甚至跨国的教学将成为教学常态,而学校通过购买资源和教学服务来弥补校内教师不足也将不足为奇。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服务将不再指向单一的学校雇主,教师具有更广阔的专业发展空间,成为尽享其乐的“舞者”。

教师与学生——从直面与传授到多维与陌生。长久以来,教师和学生主要基于面对面的交流学习文本上的知识,体传身授职业技能和素养,从学习形式上说,师生关系是“直面”性的。从学习内容载体的角度讲,教师是学习内容的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在互联网时代,学习资源获取渠道多样化,链接师生关系的知识载体会发生本质变化。师生关系更多地向网络转移,并且多数集中于非教学行为,课余时间的互动将成为师生关系建立和维护的纽带,师生关系将从建立在学习基础上的“师徒”情感转变为“导师—助手”关系。基于互联网的优质在线学习资源以及在线答疑,使得职业学校的教师的专业水平面临巨大考验,同时引发师生面对面交流的逐渐减少,学生对教师的“陌生”感逐渐显现。

学生与学习资源——从单向与获取到情感与交互。学生和学习资源的关系是职业教育微观层面最核心的一对关系。由于每一种学习资源本身所能承载的内容是固定、有限、静态的,所以学习本身是学生对于知识获取和技能养成等“单向”的行为,也就构成了学生与学习资源的关系。新业态下,基于互联网的学习资源与学生之间是基于感情和交互行为的,缺少温度和情感体验的单向传递将不受欢迎,满足不了学生多样化需求的学习资源将难以生存。

应对:“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办学转型

重视、适应和用好“互联网+”是职业教育的时代命题。拥抱“互联网+”,积极迎合互联网时代带来新要求,深化职业教育的内涵改革,尤其要在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理念、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和学习资源优化等方面进行系统变革。

开放办学,探寻基于共生与互助的多样合作。随着互联网时代校企“共生”关系的深化和“互助”关系的拓展,职业学校办学更加开放,在保持学历教育规模和质量的同时,积极融入行业企业的劳动力培训市场,通过与企业合作举办企业大学,与社区共建社区学院,发展远程教育,建设虚拟学校、网上学校,开发企业网络课程等途径,在学徒培养、员工入职培训、转岗培训、技术升级培训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准确掌握行业发展动态,快速调整专业设置、培养规模、课程内容,实施学制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引进和培训成本,在协助企业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扩展职业学校的内涵与外延。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职业学校应从培养学生单一的岗位能力向岗位群能力,甚至全产业链职业能力拓展,将人才培养、培训和技术服务作为融入产业链的切入点,作为产业链上游的人才供给方参与到整个产业中。(甘肃技工学校)

转变理念,形成基于学生和教师发展的管理制度。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信息平台的完善,职业学校要逐步由“办学校”向“办平台”过渡,即学校不仅是学生发展的平台,而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由此,学校的管理重心要从服务学校的发展转向服务学生和教师的发展,调整管理理念、机构设置、激励机制等。在技术层面,建设管理可视化、智能化、科学化的智慧校园管理体系;构建协同办公平台,动态呈现校园各项数据及工作进展;基于云平台技术开展智能化、人性化的信息推送、数据分析等服务;搭建身份认证、学习进程跟踪、教学进程监控等系统,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教师培训,提升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能力。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是转变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互联网时代,职业学校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应侧重两大方面,一是计算机网络应用和网络课件制作,提高对网络教学资源的搜索、改造和使用能力;二是移动学习终端设备与软件的使用,提升教师远程操作计算机和学习终端设备的能力。其中培训形式尤为关键,教师只有亲身体验并实践才能形成上述两种信息技术能力,这就要求培训内容要基于现有的真实的学习内容,形式是通过教师的亲身体验和操作完成的。(甘肃职业中专)

5.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 篇五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正在向更深层次进行变革发展,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同时,高校的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也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方面,受互联网技术的影响,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都开始呈现出一些新变化,从而使高校教育管理面临着新问题。同时,目前的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在特殊的家庭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这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而且,通过互联网,现代大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获取机会,但独立意识过强,缺乏团队意识,从而给高校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所以,现在高校教育管理必须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另一方面,从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来看,管理体制较为单一,这也是大众所诟病的一点。从实践来看,当前我国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和教育的本质存在相悖的地方,如果单纯地追求学习成绩的提升,而忽视学生的自身发展,那么不符合高校教育的目的。在当前强调个性化发展的背景下,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那么对于学生个性化和全面化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应重新审视新时期高校教育管理目的和本质,对“互联网+”时期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探索创新,从而能够更好地应对高校教育管理未来的变化。

6.互联网时代幼儿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篇六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财务管理

互联网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各个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无限的机遇,同时也对传统思维和模式下的财务管理提出了很多新的挑战。但是,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在互联网+时代下,一定要抓住机遇,与时俱进。企业的财务管理首先要从更新财务管理理念开始,不断优化其财务管理方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充分借助互联网这一平台实现业务、资金和信息的高度整合。同时,在互联网+时代下,这不仅提升了财务工作人员的管理技术,而且还对整个社会的金融投资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就从数据管理平台、财务服务共享和财务数据整体化这三方面对互联网+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做出了创新研究。

一、互联网+时代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并且是一件非常复杂和繁杂的工作。在互联网+时代,企业中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模式和制度等都受到了冲击和改变。在互联网+时代,一些企业中仍然保留着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没有意识到要将财务管理和互联网相融合,没有将思维从传统时代转向互联网时代,导致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频频出现错误和漏洞,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并且,一些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缺乏预测和监督的管理方式,财务管理人员没有及时的制定出一套适合自己企业的财务管理方案和系统的资金管理措施和体系,影响了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

2.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单一化

企业中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都很单一化,在企业资金管理、物资成本费用的管控和公司财产管理等都是单一化的管理方式,单一的管理目标完全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下现代企业的发展。在当今互联网+时代,新的管理模式相继出现,这使得企业中的财务预算和财务分析等工作和之前相比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要求企业要不断扩大本公司的财务管理的广度和深度,使得管理模式更加多样化。

3.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互联网经济是一种虚拟的经济,财务管理对于互联网的使用,也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性。很多企业中的企业财务管理安全机制非常不健全,存在着很多的以假冒的身份和口令,产生了一定的金融风险,甚至会导致企业财务数据遭到破坏或丢失,泄露了很多公司机密性的数据,对企业财产安全造成了损失以及对以后经营造成了隐患。

二、互联网+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研究

1.提升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

企业中的财务管理是由财务工作人员去完成的,所以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是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企业中财务工作人员的传统思维,没有很好地将财务管理工作和互联网技术相融合,导致了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要加强企业中财务工作人员对互联网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学习,要提升财务工作人员对市场数据的分析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互联网+时代下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挑战。

2.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互联网+时代要充分意识到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重要性,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预算系统。要考虑到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是由谁来进行组织和实施,有谁进行数据和信息收集和整理,有谁进行最终考核。要充分考虑这些问题,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了财务管理预算工作才能得到保障和顺利实施。

3.全力构建大数据平台

财务管理人员要充分意识到互联网+时代是新型商务模式、思维方式和数据处理平台,并且要全力创建大数据平台,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以最大限度汇总数据和集成管控,使企业的财务数据得到实时更新,以便财务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做出安排和调整,让企业财务部的工作人员更加快捷有效地对企业财务进行分析决策。

4.优化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流程

在互联网+时代下,很多企业都会优化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流程,让企业中的整个工作都变得简单高效。这首先要破除之前公司中传统的内部各部门的界限,创建流程型的工作群体,以便达到财务、业务和公司决策的一体化和统一化;另外还要将公司的物质流、现金流和数据信息流汇总集成,以便通过互联网将企业工作流程应用于整个企业的供应链中,最终达到企业财务管理和整个供应链的整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语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成为企业整个工作流程必不可少的工具,这必然会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新的模式。在这样的形式下,企业财务管理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所带来的网络资源,提升公司的财务管理技术,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吴艳.互联网+时代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2).

[2]朱平洪.互联网+时代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12):52-53.

7.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 篇七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使用互联网进行交流,这种信息化自动化的网络,加快了人们互相沟通的速度,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互联网与传统商业模式相结合,就形成了现在的“互联网+”。近几年,互联网发展迅速,而要将传统的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与其结合,就需要对管理会计和互联网都充分了解掌握,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结合良好的管理会计模式,这种全新的互联网体系将成为将来在会计的管理研究领域的核心价值。而现在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互联网+时代与传统的管理会计理念存在分歧,传统的管理模式是建立在上下层之间相互制约的固有规章制度上,这种模式怎样才能同数字化的互联网完美结合,进而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还有待人们解决。

二、管理会计的内涵

作为会计的一种重要分支,管理会计是一门很有学问的技术手段,通过不断的监控和参与高层主管的具有决策性的会议,充分了解公司每一步制定的计划,严格管理公司绩效系统,及时的提交数据报告,从而帮助管理者更好的管理公司,制定出具有实际战略意义的规划方案,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帮助。上层的领导要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运用这种管理模式,将自己从提供信息的角色提升为组织公司长远战略目标的位置上,要逐步的将这种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转化成管理会计的系统上,不断的增加自己手里的权利,加大日后的管理力度。

不同于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人们通常会愿意将重点放在管理公司内部上,将管理会计重点放在对于公司内部的管理上,加大相关管理力度,用来增加内部的效益收益,通常人们称作“内部报告会计”;而另一种形式的计算公司外部利益数据的会计形式,是财务会计,这种形式力图通过发展公司及其子公司的经济,制定一整套管理会计的制度,约束不同的公司在财务方面的支出和收入,被称为“外部报告会计”。对不同的活动进行提前的预测、决策控制和做出评价,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这就要归功于管理会计模式。经过确认、计量、记录去追踪不同经济活动,用来实时记录不同活动的价值,是财务会计的范畴。不论是哪种模式,主要的目的都是提高公司的效益,方便公司管理制度的实施。对未来的企业资金流动进行管理,不断的运用不同的管理会计模式,可以更好的为公司创收,及时的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产生不同的结果,这是管理会计的优势;对过去与经济相关的业务进行详细的记录、计量,通过各种大数据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对不同的风险进行评估,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财务报告等固定程序用来完成复杂的会计工作,从而反应出过去的完整资金流动情况,是财务会计的任务。

三、“互联网+”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一)“互联网+”带来了商业模式变化

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是现代的企业与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的主要交流方式,不同的企业都实行了互联网管理政策,利用先进的科技奖传统的供应链、价值链模式进行整合,重新安排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运行模式,依靠数字化信息进行相关的调动,这是传统模式无法模仿的。传统的模式的补救方法也有很多,其中主要以扩大规模、增加产品销量、加快投入与生产的速度,用来进行竞争,但是这种方式显然是行不通的。互联网可以将数据进行快速收集、传递、整合,完全依靠网络信息的强大力量,将传统的管理会计与“互联网+”完美融合,形成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为公司企业等创造更多的价值。

(二)“互联网+”促进了财务管理转型

“互联网+”不同于传统企业,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人们通过互联网进行采购和设计,有的完全可以面向全球招标,降低了人工成本的同时,也带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所以,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就要将传统的核算型、管理控制型模式改变为控制价值、维护价值的层面上去。充分的在供应链、价值链等方面进行管理,确保公司不存在或者降低管理风险,达到合理支配资金增加经济收益的目的。

(三)“互联网+”强化了管理会计职能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利益往来也更加密切,因此信息传递与管理、生成、保存都更加快速,电子档案逐渐取代了纸质档案,企业会计信息分享性、时效性不断增强。与此同时,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能也发生了改变,以往的会计工作,偏重于事后核算,而互联网+下的管理会计,更加偏向于事中控制。可以说,互联网为企业管理会计工作提供了一个极为有理的发展平台,有效促进了业务往来与会计监督、核算,能够全面推动会计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进而更好的为企业战略发展服务。

(四)“互联网+”创新了管理会计技术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直接影响了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与模式,也促进了新管理会计技术的产生,同时,大量的数据产生,并为企业会计决策与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电子商务为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发展提供了平台,拓宽了企业的业务渠道,延伸了企业内部管理的内容。企业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能够更加科学、合理,能够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服务,在商品的采购、价格以及贷款等方面,监控更加及时,人才招聘与任命也更加符合企业的发展定位,另外,云制造出现,更好了实现了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了企业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总而言之,在“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管理会计是企业价值的新动力与源泉。

四、互联网+时代下管理会计发展趋势探析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能够发现,在互联网+背景下,管理会计从工作内容到工作方法都发生了巨大转变,为了能够符合企业发展需求,下面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几方面分析和研究:

首先,要将互联网技术与企业的财务管理情况进行统一设计,运用互联网的实施跟踪经济数据的优势,应对不同的经济发展形势,将传统的单一数据转变成动态跟踪数据,及时的反馈市场的经济发展形势。只有充分真实的管理会计模式,才是一套良好的“互联网+”系统。通过引进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完善初期互联网+时代的不足,这也大大增加了管理会计领域的难度,使互联网+模式更加复杂。所以,怎样选取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升互联网+的普遍适应性也是管理会计需要重点研究的范围。建立完善、专业的相关研究机构,基于以往研究经验基础之上,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研究,同时要完善管理会计实践应用体系,充分挖掘管理会计的价值,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更加完善的数据,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其次,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的建设。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的建设,将为管理会计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一,精简企业部门设置,实施扁平化管理,建立权责分明的部门体系,全面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以适应高速变革的经济环境;第二,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特别是针对国有企业,将企业管理决策的权利分散化,避免权利过于集中导致的财务数据失真现象,以提高财务数据利用的准确性和高效,促进管理会计的应用;第三,完善企业财务指标体系,将可以促进企业管理和决策的若干财务指标录入财务指标体系,对于这些财务指标进行定期的计算与分析,以指导企业管理者进行管理和决策的变化。

再次,加强“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互联网十”时代卜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首先,应当继续加强理论的研究,理论的研究应当摒弃“拿来主义”,由会计理论方面的专家、会计实务方面的专家以及运筹学、统计学、管理学方面的专家组成理论研究团队,结合我国如今互联网时代的经济环境及其变化趋可能是自身素质,也可能是受外力所迫,我们要将这种由会计人员造成的风险降到最低必须实行有效的激励制度,做到奖罚分明,让从业人员能够感受到制度的严格性、严肃性。对于企业内部其他人员应同样进行定期的培训教育,达到遵守公司规章制度的目的。

最后,“互联网+”时代推动下产生了互联网思维的发展,而管理会计则是提供企业及行业内使用精细化测算的方式,并对企业的绩效指标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提炼,使企业各部门能够集中工作,同时在绩效指标的推动下,从自身职业范围进行考虑,为企业部门做出价值贡献,保证企业战略的有效实施。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统观企业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因此,企业就要不断的提升自身联网意识和精神水平,并且还要不断创新,特别是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作用下,管理会计要打破思维意识上的瓶颈,在战略思路方面也要不断进行拓展,让管理模式以及企业文化走出去,为企业的创新和完善做出贡献。但是,以上决策的调整和改变,必须在管理会计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强企业内外的沟通水平,进一步实现对企业数据的重组,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健康提供支撑。

五、结束语

在当前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传统管理会计的工作方法与职能逐渐出现变化,呈现出传统管理会计学与互联网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加剧,管理会计未来的发展趋势成为了当前企业管理人才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针对此问题进行了几方面的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刘中爱.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思考[J].时代经贸.2015(09).

8.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 篇八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在迅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MTI学生如何提高翻译能力。近年,互联网发展稳中向好,翻译这一传统行业也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的支持和辅助。文章首先分析了“互联网+”时代的翻译行业现况以及翻译市场对译员的要求,讨论翻译能力的定义与构成,指出MTI学生翻译能力的不足及其成因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在“互联网+”时代下,MTI学生应该提高双语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 MTI学生 翻译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90-02

一、引言

自2015年“互联网+”计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各行各业积极与互联网结合,通过发达的信息技术以及广阔的网络平台,实现传统行业的换代升级。翻译活动的形式也变得多样化,从一支笔、一本字典的传统翻译模式到如今一台电脑就可以解决问题的高速翻译模式体现出翻译行业离不开信息技术和网络。全民信息化时代对翻译行业提出了新要求,翻译的速度和难度也逐渐加大,对译员翻译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王华树提出在信息化时代语言服务人才需要具备语言翻译能力、IT技术能力和集翻译、技术和管理为一体的综合能力[9]。揭廷媛认为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来培养译者的表述性知识能力和操作性能力[3]。上述研究中表明互联网在翻译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多数学者以教育者的角度或是职业译者的角度提出翻译能力的培养模式,少有文章从MTI学生的视角论述提高翻译能力的方法。笔者认为,除了从教学的角度讨论如何提高翻译能力,更多地应该从译者自身的角度谈翻译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译者需要具备双语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本文将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翻译行业现状和人才需求,从学生的视角有针对性地提出MTI学生翻译能力培养的启示。

二、“互联网+”时代翻译行业现状及其对翻译人才的能力要求

1.“互联网+”时代翻译行业现状

全球化、信息化和本地化的大力发展,社会经济生活的各领域都离不开翻译服务,翻译行业升级为产业,翻译服务产业的年产值也逐年上升。翻译服务已经成为了我国全球化经济的基础性支撑产业[8]。《中国翻译服务业发展报告2014》中指出,与2012年相比,全国新增18778家语言服务企业,年均增幅高达25%,表明我国翻译产业发展迅猛。2014年,中国互联网翻译用户渗透率为73.2%,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翻译工作,互联网成为了翻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2.现代翻译行业对翻译人才的能力要求

中国翻译行业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这对翻译工作者来说是发展的大好机遇,同时对翻译人才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如今翻译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译员的质量却高低不一,翻译能力有明显的不足。由于具备良好翻译技能、丰富工作经验、熟悉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等翻译能力的译员很少,导致企业很难招聘到合格的译员。在中国译协对翻译产业进行调研的结果显示,有半数以上的企业认为语言服务行业最缺乏的是人才的培养,翻译人才的数量远远不足翻译市场的需求[2]。未来译者的竞争不仅是人与机器的竞争,而且是不懂翻译技术的译者与精通各种翻译技术与工具的译者的竞争[1]。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译者,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双语能力和广博的知识面以外,在信息化时代下还需要有处理信息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

三、MTI学生翻译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1.翻译能力的定义

纽伯特认为,翻译能力是指“译者应对翻译过程中具有变易性的各种任务”的能力,具体包括语言能力、主题能力和转换能力[12]。诺德提出狭义的翻译能力主要指传译能力,广义的翻译能力除传译能力外,还包括语言能力、文化能力、专业能力、技术能力[13]。国外学者以不同的理论角度对翻译能力提出了见解,近年来国内学者也相继论述了有关翻译能力的观点。苗菊论述了语言能力只是翻译能力的基础,翻译能力是由一系列相关联的成分能力所构成的[7]。本文作者更倾向苗菊的观点,双语能力是我们顺利进行翻译活动和文化交流的前提和基础。与此同时,翻译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由若干子能力组成且每个子能力之间是有关联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

2.翻译能力的构成

翻译能力是提高译者综合素质的一个主要因素,它是由哪几个子能力构成的呢?国内外的学者纷纷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但是至今还未有一个得到大家一致认同的标准。笔者认为由于时代背景不同,翻译能力的构成要素也呈现出多样化。在翻译能力构成的研究中,由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组织成立的“翻译能力习得过程和评估专项研究小组” PACTE(Process in the Acquisition of Translation Competence and Evaluation) 研究的成果影响较大,他们认为翻译能力是由双语能力、语言外能力、翻译专业知识、工具能力测了能力和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因素组成的[14]。近年来,国内的翻译能力研究也是一大热点,学者们对翻译能力的构成要素也展开了热烈地讨论,积极进行相关调查和研究。学者苗菊认为翻译能力由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构成[5]。钱春花将MTI翻译能力分成了六个维度:内驱力、认知能力、职业能力、语言能力、文化能力、操作能力,内驱力作为基础能力,影响着其他各子能力[7]。从国内外众多学者对翻译能力的研究中可以看出扎实的语言基础和操作能力这两个要素是受到大家广泛认可的。作为MTI学生,本文作者认为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翻译能力由双语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组成,其中职业能力包含团队协作能力、翻译项目管理和职场规范等,各子能力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3.MTI学生翻译能力培养现状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自2007年创办至今,已走过九年。MTI培养单位与招生人数与日俱增,翻硕专业如今也已成为英语专业学生最热门的选择。但是MTI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亟需完善和改进。在《广西高校首届翻译硕士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中显示,有42%的毕业生选择若重回学校会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其中包括外贸、销售等专业领域的知识[4]。翻译专业学生参与翻译项目实践机会不多,信息处理和计算机操作技术欠缺,职业素养意识薄弱,就业前景不容乐观。MTI学生就业形势暴露出了他们翻译能力的些许问题,例如双语语言表达能力的缺失、信息处理能力的缺失、操作能力的缺失以及职业素养的缺失等。

4.翻译能力现状的成因分析

(1)双语基础薄弱

在对外交往日益密切的今天,双语能力仍需得到必要的重视。“懂外语不等于是合格的翻译人才”[10]。一方面,在MTI学生中有一部分同学英语底子好,但是中文的表述能力却不及英文。这主要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只重视了英语的学习而忽略了提高中文水平,导致在进行翻译时对原文产生错误的理解或是难以找到适当的词来表达。此外,在互联网时代,人们阅读书籍的时间少之又少,在网络社区中的交流愈发频繁,网络用语泛滥,反之在翻译时书面语表达薄弱。另一方面,词汇量积累过少影响译者翻译能力的提升。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查阅字典,效率大大降低。

(2)信息处理不当

进入互联网时代后,翻译工作就逐渐从传统的纸笔翻译过渡到利用网络平台和电脑来进行,大大提高了翻译的效率。但是在拿到译文后我们有时很难找到合适的关键词去搜索,因此要准确地找到所需要的资料也变得困难重重,而译前准备不足会直接影响到译文的质量。除此之外,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多数同学无法判断其正误、甄别有用的资料,时常没有考虑到信息资源的时效性,这样做不单会降低译文的质量,有时也会造成重大失误。由此可见,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处理的能力也颇为重要。

(3)技术操作能力欠缺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世界各国交流也日趋频繁,人们开始借助现代化翻译工具来突破人与人之间的语言障碍。其中最常用到的是CAT软件(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这类软件不仅可以提高翻译效率还满足了不断增长的翻译需求。由于就读MTI专业的学生大多是文科北京,并且每个学校课程设置的不同,有些学校没有开设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加之该课程的课时有限,导致MTI学生对CAT软件掌握的熟练程度各异。此外,现如今翻译工作大部分通过电脑完成,在翻译过程中我们遇到许多无法解决的技术问题,例如如何处理乱码、如何转换文档格式、如何高效审校文本等等。

(4)职业能力不足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立旨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其职业指向是针对职业要求培养培养职业领域需要的应用型人才[11]。因此,MTI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也应考虑到翻译行业的需求。有相当一部分MTI学生只注意到了自身专业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职业能力的提升。这主要表现在多数同学在本科毕业后就直接就读MTI,他们缺乏实践经验,不能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少有参与翻译项目,不了解翻译项目流程等。

四、翻译能力培养启示

翻译能力是译者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但是翻译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不断积累、长期实践和持续学习的过程。作为MTI学生,笔者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和实际情况,对如何提高翻译能力提出了以下启示:

1. 双语能力

提高双语能力首先要有牢固的语言基础。一方面,我们要扩充自己的词汇量,利用网络词汇学习打卡网站结合词汇书对英语单词进行学习和巩固。例如,扇贝英语学习网站、百词斩英语学习网站等。其次,广泛阅读英语杂志和新闻材料可以培养英语语感和悟性、锻炼语言组织能力、提高判断力等。我们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寻找英语资源,例如浏览英语新闻网站、查阅网上图书馆搜索杂志、收听英语新闻广播等等。另一方面,提高中文水平也必不可少。首先,要多读中文新闻报刊或名家随笔,学习书面用语,积累丰富的中文词汇。无纸化时代的到来,电子阅读器即可让我们通天下。另外,还可以从网站上搜寻平行文本进行仿写,多写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信息处理能力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翻译前必须要做译前准备,包括原文背景知识、平行文本等等。首先我们可以以网络平台资源为依托,搜寻翻译所需要的资料。百度和谷歌是比较热门的搜索引擎,在搜索英文资料时我们可以用谷歌,通过输入关键词查找有用资源和相关本文。另外可通过更好搜索方式来获取信息,例如网页搜索不到信息,可以进行文件搜索,在检索词添加filetype:all。其次,在搜索到大量资料后要进行及时整理和分类信息,通过对网页加标签、存入云盘等方法集中归类。除此以外,在翻译过程中,如何选择正确的符合语言习惯的表达也十分重要。一个词语也许有好几种不同的表达,所以要筛选出最合适的语言表达可以把中文和英文表达作为检索词,将搜索出来的词条进行对比。掌握了信息处理能力大大提高了翻译的效率和准确率。

3.技术应用能力

蒙特雷国际研究院明确提出“计算机是译者最核心的工具”[11]。在信息互联网时代,翻译辅助软件已经成为译者不可缺少的一类工具。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工具可以分为通用软件和翻译软件,其中通用软件是文字图片类的处理软件。现在CAT翻译软件主要有Trados,Transmate和雪人等,通过建立翻译术语库和记忆库来辅助译员进行翻译。这些翻译软件既可以提高术语一致性又可以改善翻译质量。此外,我们还需要掌握Antconc、Wordsmith等语料检索工具的运用,进一步分析和处理语料库,提高效率。作为MTI学生,在用电脑进行翻译练习时也会碰到或多或少的技术问题,如乱码、文本格式的转换,因此,我们除了要掌握CAT翻译软件的操作还要熟练掌握简单地电脑技术。

4.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人们在从事某一职业时表现出的各种能力的综合, 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是胜任职业岗位工作的必要条件[6]。在翻译工作中,多数是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每个译员有自己的任务分工,大家各施其能、共同协作,一起完成翻译项目的工作。译员应该要有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组织安排能力,这些都是作为一名译员所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在学习阶段,笔者认为可以以组为单位组成一个翻译工作坊,模拟翻译项目,熟悉管理流程,并且多尝试不同岗位,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以期能更好地适应今后的翻译工作。此外,社会发展快速,翻译市场一直在不断变化,要充分了解翻译行业的发展前景、翻译行业的需求和译员的职业规范,尽快适应翻译市场的变化。

五、结语

本文简单介绍了翻译能力的定义与构成,从MTI学生的翻译能力现状出发,归纳出在“互联网+”时代下,其双语基础、信息处理、技术应用和职业能力这四个方面还需要提高,并逐一分析了能力的缺失的主要原因。同时,结合“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翻译人才的现状和翻译市场的需求,对MTI学生提出了夯实双语基础、掌握信息处理能力、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加强职业素养能力四个方面的启示。以期通过提升MTI学生的翻译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合格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 崔启亮. 翻译的革命,革翻译的命?——漫谈翻译技术与翻译职业[EB/OL]. [2015-02-05]. http://www.igsgroup.com.cn/v.Asp?NewsID=324.

[2] 房璐. 翻译产业发展需求与翻译职业能力的培养[J] . 海外英语,2012(4):125-126.

[3] 揭廷媛. 基于互联网的翻译能力培养模式探析[J] . 教学研究,2013(05):49-52.

[4] 陆晓冰. 广西高校首届翻译硕士就业情况调查报告[D] . 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14.

[5] 苗菊. 翻译能力研究——构建翻译教学模式的基础[J] .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04):47-50.

[6] 苗菊、王少爽. 翻译行业的职业趋向对翻译硕士专业(MTI)教育的启示[J] .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03):66.

[7] 钱春花. MTI翻译能力构成要素研究[J] .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06):138-140.

[8] 司显柱,姚亚芝. 中国翻译产业研究:产业经济学视角[J]. 中国翻译,2014(5):67-71.

[9] 王华树. “语言服务协作化时代”的人才培养[EB/OL]. [2015-11-16]http://ex.cssn.cn/yyx/yyx_gsjj/201511/t20151116_2604049.shtml

[10] 文军,穆雷. 翻译硕士(MTI)课程设置研究[J] . 外语教学,2009(04):92-95.

[11] 仲伟合. 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 . 中国翻译,2008(06):4-8.

[12] Neubert, A.. Competence in language, in languages and in translation[A]. In C. Sch?ffner & B. Adab (eds.). Developing Translation Competence[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000: 3-18.

[13] Nord C. 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 Theory, Methodology, and Didactic Application of Model for Translation- Oriented Text Analysis (Second Edition)[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6.

[14] PACTE. Building a translation competence model[C] Triangulating Translation: Perspectives in Process Oriented Resear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2003:43-66.

上一篇:冀教版认识人民币教案下一篇:教学仪器领用借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