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反思(精选8篇)
1.小学科学教学反思 篇一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范文4篇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范文1
一、亲身参与,收集“证据”
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注重学生亲历研究的过程。在活动中,经过研究性学习的进入问题情境、实践体验、表达交流等阶段,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猜测结果,制定计划,收集整理信息资料、进行表达与交流,实施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文献研究等研究方法。在整个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进行着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活动,自己去寻求问题的结论或结果,开展探索性的学习,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体验到科学探究过程中收集到“证据”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掌握浅显的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在《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一课的教学中,我就将学生分成四到五人一个小组,他们通过观察自己带来的各种物体,首先提出问题——玻璃瓶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然后根据观察和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及课前了解到有关信息进行猜测:会沉,会浮。制定出验证猜测结果的实验计划。教师设计探究情景:你有办法让它沉下去吗?1:把里面灌满水2:用沙子填满。3:我觉得只要往杯子里装任何东西都可以的如何将这些物体放入水里去验证?然后将小组制定的计划付诸行动进行自己去进行物体沉浮的实验,进行探索,并作出研究记录,收集与物体沉浮相关的信息,思考在这个玻璃瓶由浮变沉的过程中,什么改变了?(装了水)水多了,什么改变了呢?(重量改变了)。进行全班交流,讨论物体沉浮与物体的哪些因
素有关,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他们就是通过研究性学习进行着科学探究,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学习,学生对物体沉浮的问题更加关心和愿意了解了,并掌握了进行物体沉浮实验的简单方法。要让学生先作出预测,还要把预测写出来,用预测推动学生发现,再启发学生观察,进一步收集“证据”加以验证。
二、利用“证据”,发现秘密。
首先利用生活中的“玻璃瓶子”的沉和浮现象进行导入。先请学生猜想用什么方法是瓶子沉下去,接着启发学生对猜想进行验证,从而引出了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一节课所要研究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的问题上,自然而然的进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索兴趣。通过教学导发现问题,并要解决问题的能发现《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秘密
并提示学生做好观察记录。让学生把他们列举的共同点记录下来;认识实验变化,获得科学事实和科学数据就是“证据”,再让学生经历从观察收集“证据”到整理、分析事实材料、作出结论的过程,对照记录进行比较、反思,反复经历这样的过程,逐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从不同层面发现科学现象。放入水中它是会出现什么现象?捞出来再倒,这个小玻璃瓶就会浮了。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小玻璃瓶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玻璃瓶变轻了。)小玻璃瓶变轻它就浮了。所以我们说减轻物体的重量,物体就会由浮变沉。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以通过改变什么实现?改变玻璃瓶的重量。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发现证据,发现事实、发现数据,并用证据、事实、数据来说话,还启发学生发现减轻物体的重量,物体就会由浮变沉来并能加以解释。
三、分析“证据”,寻找规律
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要求他们作好科学探究的记录,并查找相关的资料,作为解决本小组问题的信息资料。根据所收集的资料信息进行分析,看能否运用在小组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作为进行交流与讨论的有力证据,让同学和老师的进行讨论,提高他们正确处理和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
在《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的教学中,在研究物体沉浮的原因时,3学生领取材料,学习记录单,分小组进行实验,并按“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的实验记录单”记录,许多学生他们还举出了玻璃瓶、浮标、铁石头钉、泡沫塑料、泡沫等物就认为重的物体会沉,轻的物体会沉,体比较轻,在水中就会浮的例子。但经过同学的反驳,他们便发现他们原来的认识是片面的,所引用的实例(信息)是不全面的,所以结论也是不正确的。要想得到全面正确的结论,就要有全面充分和正确的信息资料来证明,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针对学生提出的设想教师启发学生在课后进行验证实验,启发学生学会评估,评估是探究过程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探究究竟得到了那些启示,为什么探究的结果与事先的预测不一样,探究的设计和计划的进行过程是否有缺陷,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些都需要学生去反思,只有通过这样的反思和评估,共同去研究本小组确定的探究问题,并由专人
负责记录,大家提供相关的知识点,思考与讨论问题的答案,然后由组长或组长指定的学生向全班表达本组探究的结果或结论,将本组的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分享,你要让学生先作出预测,还要把预测写出来,用预测推动学生发现,再启发学生观察,并提示学生做好观察记录。让学生把他们列举的共同点记录下来;认识实验变化,获得科学事实和科学数据就是“证据”,再让学生经历从观察收集“证据”到整理、分析事实材料、作出结论的过程,对照记录进行比较、反思,反复经历这样的过程,逐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从不同层面发现科学规律。
通过研究性学习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能较好地帮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在科学学习中促进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三大目标的有机整合。
新课程强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而且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我遵循这些理念开展以引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探究气氛也更活跃,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教学需改进之处: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学驾驭能力,调控好学生做实验的气氛,要使学生声音很小,大家能做到静静地在这里实验、记录等等。轻声讨论时也基本上以自己小组里面为主,汇报时声音应该
大,那是向全班同学汇报的,所以这里上科学课探究的氛围途径非常好,很适合上科学课。
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探究过程进一步互动,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在思维、智慧上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观念更加完善和科学,产生“1+1>;2”的效果。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合作互动是教学系统,使教学活动成为培育探究科学奥秘的“探路者”集训队。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范文2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学习科学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现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反思谈一下。
一、鼓励学生敢问
我认为教师首先应更新教育观念,采取更适合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虽然《科学》这门课对于学生来说有的内容学生易懂也爱学,可有的离他们很远他们不懂就不爱学,这就要我们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教师要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其次,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励学生敢问,爱问。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会质疑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爱迪生“我能孵出小鸡来吗”、牛顿“苹果为什么往地上掉”等具体事例,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维品质,使学生懂得“疑而能问,已知知识大半”、“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道理。还要告诉学生,课堂提问不是老师的专利或某些学生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提问,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质疑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二、引导学生会问
学生不会提问,是因为他们不知从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起始阶段,教师应注意通过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当然,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注意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由易到难,逐步上升。
1.从课题上质疑
教材中许多课文的课题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探究和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铁为什么会生锈?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学生带着问题产生好奇,走进文本。
2.从课题的重点、难点处质疑
对课题重点、难点的质疑,既有利于学生深入探究本课主题,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课题进行教学。如教《空气》一课时,一个学生提到:“为什么地球上会有空气?”其他学生听后哄堂大笑,当我反问他们怎么解释时,他们却哑口无言。其实,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提得很有价值。
3、从矛盾之处质疑
有些课文中有看似矛盾之处,那正是编者匠心独具所在。从而悟出道理,提高认识。如《冷水和热水》一课,有这么一个实验:向烧杯中加入280毫升热水(80度左右)向锥形瓶中加入80毫升的冷水。将锥形瓶放入烧杯中,用纸板盖住杯口,在纸板上打两个小孔将两个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测两个容器中的初始温度和每间隔1分钟的温度变化。(到5分钟时;到8分钟时)在实验前让同学说一说将要出现的结果。
同学们只说出了两个结果:温度一样,热水比冷水高一点。我说冷水比热水温度高点,同学们说“那是不可能的。”我说“那好吧,我们来试一试再说。”同学们都非常好奇,认真地看和记录,结果正是冷水高一点,这样一来同学们的积极性上来了,纷纷讨论为什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学生热爱科学,对科学现象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科学课的开设正是为了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仍沿用那种僵死的教学方法,其结果只能是倒学生的胃口,()抹杀学生求知欲望。我们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认识科学,并鼓励他们去探索科学的诸多奥秘。只有这样才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理念。
我觉得作为一名科学课的教师,应该时刻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每一节课,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体验、探究的过程,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科学教学反思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范文3
古人曾这样说过:“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那如何才能变呢?变首先要反思,而且要善于反思,如何反思?作为一个从事科学教学的老师,不仅要具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更重要的是要善于进行教学后的反思,只有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现我根据自身经验谈一谈如何进行小学科学教学反思。
一、要充分认识科学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能不能真正地达到反思的作用,关键是看他们能否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能否有助于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科学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它需要教师的知识储备更广,因为科学涉及到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众多领域;需要的课前准备更为充分,因为科学学习需要有结构的探究材料,需要小组合作探究。在科学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学生早已变成教学的主体,而教师的新旧教学理念必然相互冲突,作为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而这一过程教师必须要及时“反思”中快速地转变过来,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适应当代教育的发展。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而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短时间内完成的,它是学生不断地接受与内化的漫长过程。更为重要的是,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为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在学生的科学启蒙阶段即小学阶段,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显得尤其重要。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科学知识,感受科学魅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形成影响学生一生的能力。
从上述看来“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也是提高教学的捷径,因此教师必须总结出自我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要认识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重要性。
二、要认识科学教学反思的误区
虽然当前科学课还不如语文课数学课那样受社会重视,但教师的反思也是有必要的,在反思中教师不能进入以下误区:
(1)过分强调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
科学探究是一种学习方式,是众多学习方式中的一种,显然不是惟一的学习方式。科学课堂中有效的学习需要整合不同的学习方法,需要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考虑。比如说,科学实验课就要以探究活动为主;科学考察课就要以观察为主;科学阅读讨论课就要以阅读、讨论为主。
(2)过分追求由学生的自主探究生成知识。
新课程是强调知识的形成应该是以学生为主的探究活动形成的。但这并不等于所有的知识都要让学生去探究,这根本不现实,因为有些知识受学生阅历,器材,条件,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学生根本无法进行探究。
(3)过分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忽视了科学概念的形成。
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与科学概念的形成是同等重要的,它们相得益彰。在教学活动中,科学概念的形成是依赖探究活动的,且探究活动与具体的科学内容分不开的,学生对探究的理解不会也不可能脱离科学内容而孤立进行的。
三、要认真地进行科学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课堂教学的规律及评价体系,教学反思一般从教学目标的科学性、教学内容的有序性、教学结构的整体性、教学方法的确切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反馈矫正的及时性等方面进行反思。为了使教学反思能够深入且富有实效,我认为不一定面面俱到,根据科学课的特点,主要要进行以下反思。
(1)教材重点难点把握是否到位。
备课是上课的前提,教师在备课时,都应认真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哪,教学难点在哪。课后反思时,就应该反思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否妥当,对知识在教材中地位的判断是否正确;教学难点有没有在教学预设中顺利地突破。
(2)活动的设计是否严密、科学。
科学课上概念的形成都必须借助于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合作、交流、探究等能力并建构科学概念。因此活动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必须是教师在课后认真反思的一个重点。
(3)材料的准备与出示时间是否恰当。
科学课的学习需要借助于一系列的探究材料,关于材料首先要反思的是这些材料是不是围绕课堂上需要探究的问题而准备的,且所提供的材料之间有没有特定的联系,相互作用后能不能体现出有关的科学概念和事物规律——即提供的材料是不是有结构材料。其次,反思材料的出示时间也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学生在科学课上对于材料关注往往会影响了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所以材料恰到好处的出示会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热情。
(4)探究小组之间的合作是否有效。
目前科学课的学习方式是以小组合作为主,但是大部分小组活动表面看来热闹非凡,却浅显没有深度,这是因为教师只关注了活动的形式,而没有确立明确的目标,且组内分工不清。因此,有关小组活动的设计,在分工明确、目标确定的基础上,首先考虑学生思维的深度,再考虑活动频率。小组活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的本质,绝对不能搞形式主义丢掉了本质内涵。
总之作为一名乡村的科学教师,只要认识了反思的重要性,不要误入反思的误区,认真正确的进行反思,就会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能变、能通、能久,从而科学教育教学工作,使科学教育教学工作迈向一个新台阶。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范文4
在近两年的小学《科学》课堂教育教学中,深感《科学》科目教学的不容易,深知《科学》教育教学的艰难与困域。现对本人在《科学》科目的教育教学中的体会做一梳理与反思。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反思
在近两年的小学《科学》课堂教育教学中,深感《科学》科目教学的不容易,深知《科学》教育教学的艰难与困域。现对本人在《科学》科目的教育教学中的体会做一梳理与反思。
一、观念滞后
《科学》是一门较为综合的对学生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非常有益的学科,但是现在有些教师(包括本人及学校某些领导在内),对此学科都当作传统中的副科目对待,导致诸多教师在《科学》教育教学中都有不严格、不规范、不认真对待态度,也导致了学生对学习《科学》此科目的马虎应付态度。同时也致使学校对《科学》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的低下,从而造成学生在整体素质的缺陷,误人子弟,殃及社会,损于国家。这是何等的严重问题!颇值得教育界的重要人士及各基层的诸多教育工作者与各领导的热切关注、支持与帮助。同时,也很值得相关的直属管理领导的认真反思。制度是否健立健全了,制定的制度是否真正落实执行了,落实的程度如何,基层的某个角落是否存在有“被遗忘的角落”,是否有弄虚作假的行为,各学校各教师是否尚存在马虎应付的心理,如何处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问题,等等。这都是需要教育直属界的领导的认真、踏实、严肃对待与落实的严峻问题,否则一切都是空话一句,一切都是假工假做假应付假态度!总之,领导、教师的新课改的教育教学观念必须要彻底、彻底的改变。
二、理念欠缺
国家对各课程的改革已实施几年,可以说国家各教育培训部门每年都进行了相关的各学科的课程项目的有计划的有系列的教育培训。但效果是不是很好,想必大家心里面都有个底。实话实说,现在我们的诸多教师都是被传统的教育教学的旧观念严重束缚着,在小学都是把语文、数学当作主科目看待,其他的都是副科目。在接受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的培训时,也存在着这样的偏科严重心理,特别是某些学校的主管领导也同样存在着这样的偏科心理,致使在接受这样的“副科”教育培训时,教师马虎应付,甚至有些学校领导明知有这样的相关的“副科目”的教育培训,而没有派相关“副”科目的教师去进行相应的教育培训,导致了教师在进行这样的“副”科目的教育教学中,观念难改,理念缺乏,教改无果,教育无望。譬如,某些教师在上《科学》的课时,只是把课文念一遍,学生在下面听一下就算了事,至于其相关的实验、活动或某种探索,一句话“学校的条件有限”就把本来是非常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事情给搪塞过去了。还有更甚者的是,有些教师为了省事,上课时,直接把本该是由学生课中或是课后去认真思考、探讨、交流或查询来解决的时事知识、地理基础常识或是政治常识等问题的答案直接告诉了学生,致使学生都有了不爱思考、不想探讨,不善交流等的不良习惯。学生在学习上的创新性思维、独特的思考等能力都得不到应有的培养。这样学生就习惯了“饭来张口,衣到伸手”,于是,教师教得多“死”,学生也就学得多“死”。另外,尚有部分年级的《科学》的任教教师,对所教学科只是蜻蜓点水般地随便选了部分内容来教教而已,当然这也可能与学校安排的《科学》科目节数太少的原因有关(有的一周只一节),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不知“天南地北”,学生得到的只是零散的不系统的科学知识,怎能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怎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怎能促进新形势新课改“更上一层楼”,跨上新台阶。
因此,可以这样说,作为新时期形势下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有责任认真学习新知识与新的课改理念,彻底摆脱旧的传统教学观念、方式的束缚,用新理念、新知识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素养。同时,在工作中要有认真、负责、踏实的工作态度,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新课改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辜负国家和人民付于我们的责任,才能对得起我们的后代的子子孙孙。
三、资源缺乏
农村乡镇小学,特别是边远偏僻的农村小学,在各年级的《科学》教育教学中,由于教学资源的严重缺乏,在教学中有许多都涉及到实验、活动或需要上网查询才能解决的各种问题,教师只能照书读书,把“复杂”的问题简单的一笔带过,把教学内容应付完毕就算“万事大吉”了。于是都形成了领导不重视,教师不认真,学生不积极的恶的连锁反应,造成了设了科目而又不重视科目的不良局面,浪费了课本、人才等资源,耽误了学生的智力、能力等培养,影响了学生的一生。同时,也剥弱了教师的教学锐气与消退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因此,本人热切呼吁上级直属主管领导、学校的主要领导和广大教师都要积极行动起来,为中小学的各科目教学,特别是所谓的“副”科目的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教育教学进行的硬件环境,为我们的新课改做好步步升高的铺垫,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整体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做好充分的准备。
总之,小学《科学》科目的教育教学,需要大家的共同热切的努力与支持、配合与合作。同时,也特别需要《科学》科目的组织教学的领导与教师要努力切实转变教学观念,用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去努力挖掘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与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尽可能地把《科学》科目教得更加科学与精彩。
2.小学科学教学反思 篇二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中进行反思情境教学的必要性
小学科学向学生传授的主要是关于自然现象的一些知识, 与语文、数学和英语等学科不同的是, 它更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反思, 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自我思考能力。但是考虑到小学生的特点, 学习时间较短, 生活经历和经验少, 直接对其进行反思能力和理性思维教育存在一定困难。鉴于这种情况, 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 巧妙设计课堂中的反思情境,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这门复杂的学科。在小学科学这门课程中, 有许多的实验和观察案例, 多媒体技术能够将这些学生陌生的、难以理解的实验进行详细的介绍, 通过讲解实验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不至于在进行实验时无处下手。而且在学生结束实验后, 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归纳和总结。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中进行反思情境教学的具体措施
1.运用多媒体技术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来进行反思
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 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 还要激发学生的反思情感, 实现思维课程中对学生传输正确价值观、态度和情感的目的。比如, 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第五节课中, 将进行“生命之水”的学习, 让学生知道水广泛, 存在于人体和自然万物之中, 懂得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 播放动物喝水的录像、展出生物含水量的分布图。另外, 为了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的情感, 可以在多媒体中插入非洲水资源极度缺乏的视频, 将非洲儿童因缺水而死的悲惨状况真实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这种方式比老师口头讲述或在黑板上写几个粉笔字更能让学生感同身受, 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既让学生了解了水资源的重要性, 又能够让学生去反思、去体会水是生命之源的真正涵义, 每当学生想起在课堂中所观看的图片和视频, 就能唤起珍惜用水的意识, 将课堂上的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
2.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反思情境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温故而知新, 在学习完一堂课之后, 学生必须进行整理和反思, 充分消化, 将教师传授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 灵活多变地创设反思情境, 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巩固。比如, 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第五课中, 学生将学习到食物在体内的旅行。在这一节课中, 教师可以编辑一些食物消化的视频或者图片, 从食物入口开始, 一直到食物被完全消化为止, 让学生对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有一个完整的、直观的感受, 这样学生在巩固此部分知识时就会非常容易。当学生在回忆、反思时, 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课堂上所看过的完整食物消化过程。教师在播放完毕食物消化视频后, 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反思, 食物在体内的旅程是怎样的, 让学生根据所观看的视频自己画出一个食物消化的流程图, 通过这些方式, 学生对新知识会有一个很好的理解, 并且能够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反思, 就如同放电影一般将知识在头脑中进行回放, 达到最好的巩固效果。
现代的多媒体技术越来越成熟, 并且一直在进行更新, 在图、像、声、文等方面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功能。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现代教学当中, 是时代发展的潮流, 也是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必要条件。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尽最大的可能运用多媒体技术, 让课堂教学真正的动起来, 通过研究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 创设反思学习情境, 使学生通过反思情境得到更有效、更难忘的启迪, 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反思中掌握知识, 拓展自己的思维, 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成功的反思情境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感受到课本以外的世界, 在能力上得到提高, 在精神上得到熏陶。多媒体技术还在不断的发展和更新, 利用多媒体来创设课堂反思情境也有很长的路要走, 需要我们共同探索和创新。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在学校教学中得到了普及和应用。将现代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小学科学教学中, 可以为学生提供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教学案例, 提高学生的兴趣,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强化学生的反思, 巩固所学知识。主要就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小学科学教学中反思情境的必要性进行阐述, 并且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方法, 旨在推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发展, 优化课堂教学的反思环节,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课堂,反思情境
参考文献
[1]周亚花.多媒体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 2012 (02) .
3.论小学科学教学反思 篇三
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探究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但往往忽视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整理
发现和提出问题是进行探究的前提,学生如果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不能进入探究活动。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明显增强,如在引导学生进入探究活动之前最常说的话就是“对于这个现象,你都有什么问题”、“针对这个现象,你还有什么问题”等等,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地提出自己的问题,但往往没有注意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导致常常抱怨学生不会提问题,在课堂上“乱想”、“瞎问”。这样做的结果直接会导致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可能有相当一部分探究价值不大的问题。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整理,这不仅有利于让学生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同时也是对学生乐于提问这一行为的肯定和鼓励,从而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一举三得,作为教师何乐而不为。
1、对教学过程中难点处理的反思
作为教师,每节教案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后得出的,但是在实际授课时,有的觉得得心应手,效果颇佳;但也有的则觉得别别扭扭,死板教条。如果及时记下当堂课的心得,在下一轮教学中吸取其教训或借鉴其经验,这样若干年后,一定会提高课堂效率,改善教学方法。例如在上科学三年级下《水的三态变化》这课时,第一节课我在301班上,就直接跟学生说水的三种形态可以相互转换,但是仅仅用语言解释形态间的转换是受热还是受冷,学生很难接受,听了迷迷糊糊,就算当场记住了,过会就会忘记。我想如果继续这样教,其他学生肯定也接受不了,于是在上302班时,我就先准备了一些材料如一杯冰,一些食盐和水。用常见的材料作为例子来说明,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就快就理解了。将抽象变为直观,增强了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有效地解决了教材中的难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本节课的反思及时写到教案中,到下次教学时继续采用此方法,大大节约了备课时间。这样既有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又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技艺。
2、对课堂教学时间安排的反思小学科学课看起来每册每个单元是独立的,但是仔细一看,实际上有很多的联系。我们每次上课的导入部分,很多就是利用复习来导入。利用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再加深新的知识。但备课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出现一些失误或缺漏,如学生对相隔时间较长的知识的掌握和记忆情况,及相关学科的知识的学习情况等。教师如果了解的不太全面,肯定会影响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找出失误和缺漏,把这些相关情况记录下来,完善自己的教案,就可成为以后教学中的借鉴。
3、对教材中细节问题处理的反思
教材中有些知识内容并不是重点和难点,但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很有帮助。有时教师往往会忽略学生的认知水平,想当然地认为有些知识学生很容易掌握或早應该掌握,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教日食包括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环食时,我觉得学生应该根据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但最后一问,竟然连几个优秀的学生都不是很理解,这使我意识到先解释这几个名词是很有必要的。在讲清了这几个概念以后,学生在日食的模拟实验中,很快就可以模拟出了。这样就很好的解决了日食发生的全过程。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验解释天文现象,这着实让他们非常高兴。
二、科学课教学反思究竟该反思什么
1、教材重点难点把握是否到位。备课是上课的前提,教师在备课时,都应认真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哪,教学难点在哪。课后反思时,就应该反思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否妥当,对知识在教材中地位的判断是否正确;教学难点有没有在教学预设中顺利地突破。
2、活动的设计是否严密、科学。科学课上概念的形成都必须借助于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合作、交流、探究等能力并建构科学概念。因此活动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必须是教师在课后认真反思的一个重点。
3、材料的准备与出示时间是否恰当。科学课的学习需要借助于一系列的探究材料,关于材料首先要反思的是这些材料是不是围绕课堂上需要探究的问题而准备的,且所提供的材料之间有没有特定的联系,相互作用后能不能体现出有关的科学概念和事物规律―――即提供的材料是不是有结构材料。其次,反思材料的出示时间也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学生在科学课上对于材料关注往往会影响了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所以材料恰到好处的出示会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热情。
4、探究小组之间的合作是否有效。
科学课的学习方式是以小组合作为主,目前教师已经认同这一学习方式,且开展得轰轰烈烈。但是,大部分小组活动表面看来热闹非凡,却浅显没有深度,这是因为教师只关注了活动的形式,而没有确立明确的目标,且组内分工不清。合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完成某些共同任务,在明确责任分工的基础上,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进行的学习。因此,有关小组活动的设计,在分工明确、目标确定的基础上,首先考虑学生思维的深度,再考虑活动频率。小组活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的本质,绝对不能搞形式主义丢掉了本质内涵。
4.小学科学教学反思 篇四
科学组
卢伟强
当今的教学理念是要关心学生学什么,引导学生怎样学。特别是小学科学课,它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那些课文,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多做实验,从“感性认识”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教师授课是起主导作用的过程,学生,是从教学过程中自行获取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为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老师在教学中必须研究和培养学生怎样自己动脑、动眼、动手和动口。在教学《拱形的力量》这一课为例,我把实验材料、教学方法做了调整,把原来三种实例增加为五种(一层图画纸、二层图画纸、一本书固定拱足、二本书固定拱足、十本书固定拱足)。教学时,各种材料同时呈现在学生面前,提出:怎么用这些材料做实验?然后鼓励学生按自己的想法试一试。结果学生人人动手,撕纸、折纸全都忙得不可开交起来。整个班看似杂乱,但每个人都能认真参与,开动脑筋,创造性地做着每个实验。在学生做了大量拱形实验,积累了丰富经验后,教师问:“你用这些材料是怎样实验的?你发现了什么现象?”由于学生作了充分的实验,所以发言十分热烈。学生汇报时,教师把这些回答简要写在黑板上,继续问:“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点?”于是大家通过进一步的讨论,概括出这些物体的共性,拱形概念的得出就水到渠成了。整个研讨过程中,教师只提了三个问题,放手让学生动手、讨论,他们成了学习的主人,所获得的知识是通过他们自己对事实材料的分析综合、归纳概括得出的。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就是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出来的。
促进学生自行探索能力的发展,教师还应该在教学中逐步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浅显的科学研究方法。例如把齿轮分成大齿轮和小齿轮,单齿轮和齿轮组等几部分,还运用了大量的实例分别进行对比研究,这是使学生会用分析法去认识整体事物。观察与实验,这不但是认识事物的过程,更是一种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教师要经常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使学生能较自觉地利用观察与实践来解决问题,特别是教会学生能用对比实验、模拟实验,多采用探索性的实验,少用验证性的实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小学科学反思
科学组
卢伟强
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喜欢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阶段。因此学习科学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
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小学科学教学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要做到学生能感受到——我是课堂中的一分子,而且是不可缺少的!这对学生建立信心、合作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科学课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及时地对他们的成绩给予表扬、赞同,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科学课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
发展的历史。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课的学习中,要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因此科学课的讲授很有必要做到如下六点:
1、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训练。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
3、指导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后制定步骤、选择方法。
4、注意搜集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的方法。
5、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6、组织好探究后期的小结,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5.小学科学教学反思 篇五
1、教师主角、观念的改变
现代教育技术引入科学教育,能够加强学生的感知过程,促进认知的深化,加深理解和提高应用潜力。但是,它在给科学教育带来契机的同时,也对科学教育提出了挑战,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要适应这种要求,就务必更新教育观念,要认真研究新世纪人才的素质要求,及时对每个学生进行成才设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是“学习过程”。那里强调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从而真正确立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将从被动的听讲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学生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教育就应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更努力地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就应花更多的精力去分析研究学习者的特点,预测和帮忙他们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找到他们恰当的学习起点和创造一种他们能适应的教学模式,以期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成功的学习者。这就要求教师树立大教育观念,集中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创造性的活动,既要做引路人,又要做学生的朋友。而现代教育技术正为增强师生互动、突出学生主体带给了条件。
2、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操作技能。
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使教师与学生处在相同的环境中。这为教师创造了一个熟悉但更具挑战性的环境。因此教师务必不断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教育技术的理论、手段、方法和技巧,并深入研究、交流开展电化教学的心得体会,互相推荐和带给软件资料,多渠道收集,或透过简单的辑纳编制新的软件教材。
3、媒体课件要适时适地适用妙用。
毫无疑问,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科学的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带给了新的空间,但教师务必明确这样一个观点DD应科学、合理、巧妙地使用多媒体。并不是所有的资料都适合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完成,包括在科学学科中挖掘人文精神。它也不可完全代替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如果忽视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那么任何的教学也都失去了它的好处。总言之,不能让多媒体辅助手段“喧宾夺主”,而要尽量让它发挥“辅助”作用,真正为优化科学课堂教学服务。
6.小学科学教学反思 篇六
一是在提供结构性的材料。
本课提供给学生的实物都是杯子,避免在教学中出现杯、瓶等词语混沌不清的现象。其次,第三组杯子是在杯子不同,水位不同时,判断哪杯水多?这组是要引导学生做分组实验,每组有三个杯子,提供给学生的杯子是:高矮不同,粗细不同,杯壁厚度不同,材质不同,杯底的厚度也不同,让学生根本就无法用眼睛准确的判断出哪杯水多,哪杯水少。这样才能引出其他判断哪杯水多的方法,因此在定向探究实验中,提供结构性的实验材料显得尤为重要。
二是注重“猜想”。
猜想的提出,是通向科学理论道路的重要环节。当提出一个问题后,让孩子们预测其结果可能是什么样的,这是极具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活动。例如:在学生无法用眼睛判断出哪杯水多时,我就顺势一转:“谁的猜想准确呢?能不能想个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在学生动手做之前先“想一想”方法,调动起他们的知识经验,并借助于判断和推理,使孩子们的脑子里产生许多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给他们机会表达,解释,不管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身的对错,只要他们动脑筋去想了,有机会去说了就是有意义的,对他们的思维的发展就会有促进。
7.小学科学教学反思 篇七
探究教学活动是以问题的提出为开始的过程, 提出的问题一定是与学生的元认知结构相矛盾, 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同时教师也应鼓励并教会学生敢于质疑, 善于质疑。物理教学中的质疑, 主要是从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从实验中得到的数据、从实验的理论解释、从理论的逻辑推理等方面提出问题, 或从那些似乎没有问题的地方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使之同中见异、异中见同、平中见奇。我们在教学中要适时地结合教材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著名科学家多思多问, 自问自答, 刻苦努力, 创造发明的故事。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鼓励学生质疑, 指导学生善于质疑就尤为重要了。总之, 科学创见始于提问, 没有提问是不会有所创新的。为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质疑, 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 以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 从而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二、不要将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相对立
奥苏泊尔的研究表明, 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并不是两种绝对对立的学习, 二者只是相对而言。从接受学习到自由或完全独立的探究学习, 其间还存在接受中有探究、探究中有接受的混合学习。且从教育实际看, 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渐进式的, 而不是突发式的, 而接受学习对知识的积累又是重要的。笔者认为二者既在理论上相区别, 又在实践中相联系,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尽量从接受学习中挖掘探究的因素, 尽量利用传统的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是现代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核心, 科学规范的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的愿望。模拟前人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 在现有的基础上拓展视野, 孕育创新。
一、转变教学观念, 树立创新教育的实验教学指导思想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物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得来的, 所以, 实验教学不仅是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原理的重要途径,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 形成良好科学探究精神的重要手段。大家都知道, 在国际青少年数、理、化竞赛中, 中国的学生成绩最优秀, 但实验能力最弱, 究其原因, 我国学生的知识和理论的形成都是靠学来的, 靠想象推导出来的, 不是动手、动脑总结出来的。为了改变这种局面,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树立创新教育思想, 重视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拓宽学生视野, 丰富学生的想象, 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优化演示实验教学, 培养创新能力
1、做好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具有真实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 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 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例如, 用我们身边随手可得的矿泉水瓶能演示压强、惯性、重力等实验;鸡蛋能演示压强、浮力等实验。通过演示实验, 可以指导学生观察分析物理概念和规律, 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演示实验时, 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演练, 确保在课堂中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 以便为开展探究学习作好准备, 而且也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应该采用探究的方式来讲授。我们在一年的教学实践中, 尝试将探究教学引入学科必修课和活动课, 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同时给其它科目的教师以教学上的新思路和新理念。
三、探究学习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 即学习者在研究和解决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探究教学是一个开放的活动系统, 它本身也需要与其它教学的相互作用中不断促进和完善, 即它要求教师对探究教学本身不断反省反思, 使其更符合目的性和规律性, 才能建立与学生不同能力水平、不同学习内容相适应的探究教学变式, 而不是模式化和单一化, 所以探究教学的开放性要求正确看待它与其它教学方式, 如创造性教学、掌握学习、合作学习、启发式教学的关系, 不仅不应排斥, 反而要善于从中汲取长处, 对探究教学进行调整, 以获得最理想的效果。
四、不要将探究学习与发现学习相混淆
许多人认为探究学习与发现学习只是提出的角度不同, 二者本质上大同小异, 不用区分。我认为不同之处在于: (1) 发现学习重视科学概念和原理的再发现, 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而探究学习则重视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即前者强调知识的再发现, 后者强调知识的可变性。 (2) 活动过程不同。发现学习的一般过程是形成问题、建立假设、上升为概念和原理, 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是形成问题、建立假设、制定研究方案、检验假设、作结论, 从这个意义上说, 探究学习包含发现学习。 (3) 结果不同。发现学习中有待学生发现的结果一般与书本上的结论相符, 而探究学习中学生探究的结果则不一定相符。 (4) 心理机制不同。发现的心理机制主要是归纳思维、假设-演绎思维、直觉思维, 而探究则还要有分析思维。
科学探究教学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在这里, 我只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 在感受最深的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以期能给同行的探究教学带了一些方便。
注重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
◇吴明全
一次成功, 效果明显, 切忌用多媒体课件仿真实验替代真实实验, 多媒体可展示课堂实验无法演示的物理过程。
2、变演示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演示实验多以教师为主体, 学生是旁观者, 没有直接参与,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 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比如:学习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可采用探索性的分组实验, 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选择实验器材探索, 既巩固了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又与同组合作探究实验结论。初二物理的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也可让学生利用学校的铅球在沙坑里探究,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实验效果非常好。初二物理的平面镜成像也可改成探索性的分组实验。
3、改进演示实验。
8.小学科学教学反思 篇八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课堂;反思情境
至今为止,多媒体技术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体系越来越完整,技术越来越成熟。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设计小学科学教学的反思情境,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一方面,多媒体技术能够提供许多传统授课方式提供不了的图形、动画和视频等,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为学生解决课程中的难点和重点。另一方面,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将学生的眼界打开,充分开发学生的思维,而不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让学生从课本中走到现实,通过联想和反思,既可以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又能够通过反思深刻记忆。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中进行反思情境教学的必要性
小学科学向学生传授的主要是关于自然现象的一些知识,与语文、数学和英语等学科不同的是,它更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反思,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自我思考能力。但是考虑到小学生的特点,学习时间较短,生活经历和经验少,直接对其进行反思能力和理性思维教育存在一定困难。鉴于这种情况,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巧妙设计课堂中的反思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这门复杂的学科。在小学科学这门课程中,有许多的实验和观察案例,多媒体技术能够将这些学生陌生的、难以理解的实验进行详细的介绍,通过讲解实验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不至于在进行实验时无处下手。而且在学生结束实验后,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归纳和总结。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中进行反思情境教学的具体措施
1.运用多媒体技术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来进行反思
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还要激发学生的反思情感,实现思维课程中对学生传输正确价值观、态度和情感的目的。比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第五节课中,将进行“生命之水”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水广泛,存在于人体和自然万物之中,懂得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动物喝水的录像、展出生物含水量的分布图。另外,为了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在多媒体中插入非洲水资源极度缺乏的视频,将非洲儿童因缺水而死的悲惨状况真实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这种方式比老师口头讲述或在黑板上写几个粉笔字更能让学生感同身受,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既让学生了解了水资源的重要性,又能够让学生去反思、去体会水是生命之源的真正涵义,每当学生想起在课堂中所观看的图片和视频,就能唤起珍惜用水的意识,将课堂上的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
2.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反思情境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温故而知新,在学习完一堂课之后,学生必须进行整理和反思,充分消化,将教师传授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灵活多变地创设反思情境,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巩固。比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第五课中,学生将学习到食物在体内的旅行。在这一节课中,教师可以编辑一些食物消化的视频或者图片,从食物入口开始,一直到食物被完全消化为止,让学生对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有一个完整的、直观的感受,这样学生在巩固此部分知识时就会非常容易。当学生在回忆、反思时,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课堂上所看过的完整食物消化过程。教师在播放完毕食物消化视频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反思,食物在体内的旅程是怎样的,让学生根据所观看的视频自己画出一个食物消化的流程图,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对新知识会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并且能够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反思,就如同放电影一般将知识在头脑中进行回放,达到最好的巩固效果。
现代的多媒体技术越来越成熟,并且一直在进行更新,在图、像、声、文等方面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功能。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现代教学当中,是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是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必要条件。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最大的可能运用多媒体技术,让课堂教学真正的动起来,通过研究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创设反思学习情境,使学生通过反思情境得到更有效、更难忘的启迪,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反思中掌握知识,拓展自己的思维,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成功的反思情境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感受到课本以外的世界,在能力上得到提高,在精神上得到熏陶。多媒体技术还在不断的发展和更新,利用多媒体来创设课堂反思情境也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共同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周亚花.多媒体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2(02).
[2]桑同常,解启荣.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0(10).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小学科学课的一点思考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10-05
小学科学《点亮小灯泡》教学反思07-14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教学反思07-15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土壤的保护》教学反思09-11
小学一年级反思科学10-19
小学科学摆的研究反思10-12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学期《太阳与动植物》教案PPT课件教学设计反思06-25
小学科学教学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