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艺术教育特色

2024-11-23

小学体育艺术教育特色(共9篇)

1.小学体育艺术教育特色 篇一

育溪镇中心小学体育艺术特色展示活动串词 育溪镇中心小学“传承民族经典文化,展示当代少年风采”活动现在开始: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们少先队员也不例外。看,胸前的红领巾映红了我们的少年梦,让我们时刻准备,向着梦想出发吧!请欣赏我校自编自演的集体舞《育溪镇中心小学校歌——少年梦》(放音乐)

2、漳河大鼓源远流长,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今天,它走进了我们的艺术课堂,在我们的校园里传承,并谱写出新的乐章。明天,我们将登上当阳市的春晚舞台,一展传统戏曲的风采。此时此刻,让我们踏着音乐的节拍,敲起来,跳起来,唱起来吧!(放音乐)

3、欣赏完激情四射的漳河大鼓,下面请各位来宾随我走进体育课堂去看一看毽球表演。

4、请每个方阵有序的变换队形。首先请欣赏平踢表演,(放音乐)接下来大家看到的是盘踢表演,下面将要表演的是磕踢,最后为大家展示的是传踢。(音乐结束)毽球表演结束,请同学们迅速归队。

整队。

丰富多彩的体育艺术活动,不仅锻炼了同学们健康的体魄,而且锤炼了同学们的意志,还陶冶了同学们的情操。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把这项活动继续深入的开展下去,努力营造“让同学们享受健康与快乐”的活动氛围。同学们,让我们快行动起来,为创造积极、健康、快乐的文化氛围而努力吧!

2.小学体育艺术教育特色 篇二

鉴于目前相关教育研究的空白, 针对体育新闻评论教育现状的不足, 对体育新闻评论的特色教育进行深入的学理研究, 建立并完善符合当代中国社会需求的体育新闻评论教育理论体系, 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当代体育新闻评论特色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

自20世纪90年代体育新闻评论回归本体后, 有关体育新闻评论的研究开始为中国学界所关注。1999年到2008年相关学术研究论文仅有36篇, 教学教材仅有1本, 即《体育新闻评论》 (2007年北京体育大学出版, 作者万晓红) 。在现有研究中, 多数学者着力于分析当代体育新闻评论的传播特色, 梳理体育新闻评论的历史沿革, 探讨多媒介形态的体育新闻评论在传播实践中呈现的不足并试图提出对策。如瞿巍《论体育新闻评论风格流变》 (《新闻界》2006/04) 、刘娟《浅析报纸体育新闻评论的平民化》 (《新闻界》2008/01) 等。部分学者注意到运用跨学科的视角来研究体育新闻评论本体, 主要是从语言学层面探讨体育新闻评论的语言问题, 如《体育新闻评论的构成要素和言语策略分析》。现有研究中不乏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然而目前学界关于建构和完善体育新闻评论教育理论体系的具体研究还属空白。本研究尚属首次研究。本研究是综合性跨学科的, 应融合哲学、体育学、新闻学、传播学、教育学、社会伦理学等各学科的理论资源, 才能有所理论突破。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创新教育理念:案例教学与研究性教学并举。其一, 重视体育新闻评论案例教学, 建设教学案例资源库。1870年兰德尔出任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时, 首次将案例引入法学教育。其后在法律教育、医学教育、商业教育和管理教育等领域广泛使用案例教学的方法, 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磨炼学生战略决策能力的最好办法。案例教学重在把枯燥单调的理论章节变成真实问题的公开讨论, 把教师的单向讲授变成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 教师的讲授, 不再是提供问题的答案, 而是提供一个观察问题的视角, 一个分析问题的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很强, 力求把学生已有的理论素养转变为解决问题的能力。体育新闻评论是体育新闻专业实践应用性很强的主干课, 致力于培养体育新闻评论的应用人才, 学生在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新闻评论课程36课时的时间中可以学习62~108个案例, 这些案例的选择一直保持和实践前沿最新动态的对接。确保学生通过课堂了解体育新闻评论一线的最新动态, 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加强学生的思维和技能训练, 帮助学生掌握处理体育信息、发表体育评论的方法和技巧。

其二, 研究性教学方法应用。以科研带动教学, 教学与科研并举。科学研究中着力于理清体育新闻评论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 再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了解其中的原因和是非, 并共同探讨改进的对策。

创新教育内容:体育新闻评论与专项体育知识并重。其一, 创建丰富互动的课程内容体系。以体育新闻评论的发展动向与趋势为指导, 以体育传播学理论、体育新闻评论理论为基础, 及时补充适时的经典体育新闻评论案例并更新教学内容。通过系统有序的分层教学, 提高学生对体育新闻事件或体育问题准确的判断能力、缜密的思考能力和清晰的表达能力。列举讲解“当代体育新闻评论的多元化风格”的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步:全面介绍当代体育新闻评论所呈现的技术化、散文化、娱乐化三种风格的现状、代表性评论员以及评论作品。技术化评论重在对体育项目的技战术分析, 此类评论员以张路、张卫平、周文渊、陶伟等人为代表。散文化评论带有浓厚的文学或历史色彩。旁征博引, 显示出极强的文学色彩, 受到了普通受众的喜爱。这类评论员以李承鹏为首。娱乐化评论言词大胆犀利, 不拘泥于各种形式, 往往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有时甚至与主流媒体的声音是冲突的, 不注重技术分析, 从侧面的角度来展开评论。这种风格类型的作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网络上, 受到网络受众的宠爱。

第二步:细致分析精选的代表性评论作品。以张卫平的一篇篮球评论《火箭之进攻篇火箭依靠外围属无奈之举》为例来解析技术化的体育新闻评论的特色;以李承鹏的《创伤, 刺青般历久弥新》为例来分析散文化体育新闻评论的魅力;以张晓舟的《神与渎神———评乔丹VS马拉多纳》为例来分析娱乐化体育新闻评论的特色。

第三步:比较国外相似选题的体育新闻评论作品, 分析其特色。

第四步:比较学生相关选题的体育新闻评论习作, 找出问题, 分析差距, 使学生有明确的努力方向。

其二, 讲深讲透相关的专项体育知识, 突出体育院校的教学特色和优势。体育新闻评论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其体育的专业性, 缺乏对体育专项的历史沿革, 技战术特点、运动规则、优秀运动员、教练员等知识的深透了解, 就无法真正理解体育新闻评论的评论内容, 更谈不上解析和写作体育评论了。在教育实践中, 应设专题讲座邀请知名体育评论人士、退役球员、教练员给学生现身说法, 从体育专项角度为学生深入解析体育评论。

创新教育方法:课程教学CAI课件应用与网络课程交流平台开发并行。其一, 开发、应用体育新闻评论课程教学CAI课件。体育新闻评论的教学CAI课件有精致的操作界面, 严谨的逻辑结构, 图文并茂、声像俱全, 能激发学生的多感官刺激, 激发灵感。运用多媒体提供体育新闻评论文字材料、图表数据、图片等, 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分析体育新闻材料、处理体育新闻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限时写作体育新闻评论。然后当场将完成的体育新闻评论通过同桌讨论、小组交流、自我总结、教师评讲、运用多媒体链接相关名家评论作品的方式, 使学生明白自己习作的问题所在, 使一些探究性较强的问题得以及时顺利解决。其二, 建立网络课程交流平台。在网络课程交流平台上设置网络课程区和讨论交流区等交流空间。网络课程区分为网上课堂、网上答疑、网上作业、网上测试、网络资源库五个方面。网上课堂是教师在此将自己所教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实施细则、教学CAI课件、教学要点、教学参考资料、习题等进行网上公布, 供学生课下学习。网上答疑是学生可在此向教师请教学习中的难题, 根据自己的学习背景与教师进行实时的或非实时的交谈, 达到因人施教的教学目的。网上作业是学生可直接在网络的环境下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教师也可在网络的环境下进行作业的批改, 作业情况可自动地反馈出来, 以供师生分析。网上测试是利用考试系统, 教师可以非常方便地在网上生成试卷, 供学生在网上进行测试, 检测知识的掌握程度。网络资源库是利用互联网这个浩瀚的信息库, 当然网上的知识良莠不齐, 教师必须意识到自己的“人师”责任, 要起到“防火墙”的作用, 用正确的思想与坚定的信念影响学生。

讨论交流区按照讨论主题分为专题讨论区和自由讨论区。专题讨论区是教师就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或难点在此设立若干讨论题目, 引导学生思考、探索,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自由讨论区是学生可就该课程的学习在此自由讨论, 交换学习心得、学习体会, 互帮互学, 进行互助式学习。网络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 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当代体育新闻评论教育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当代体育新闻评论教育研究的理论视野较开阔, 针对所研究的问题综合运用哲学、体育学、新闻学、传播学、教育学、社会伦理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将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相结合, 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 使研究结论更为深入、科学。如运用文献资料、访谈调查方法, 梳理当代体育新闻评论的传播实践现状, 学术研究现状和培养教育现状, 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 了解案例教学及研究性教学等前沿教育理论和方法在体育新闻评论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效果等。

当代体育新闻评论教育研究致力于构建符合当代中国社会需求的体育新闻评论教育理论体系, 着力于培养学生体育新闻信息的处理能力、体育新闻评论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对于体育新闻评论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多维研究可极大地拓展原有的体育新闻评论教育体系, 为当代体育新闻评论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孙容欣:《漫谈体育评论》, 《电视研究》, 1999 (3) 。

[2].何一兵:《对体育电视评论节目的思考》, 《体育文化导刊》, 2003 (10) 。

3.特色小学体育教学模式探讨 篇三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特色

从小学开始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再到高中大学,无不覆盖了体育教学的浓厚色彩。我国的小学体育教学在时代的冲击下,变得越来越受到关注,并且也成为孩子们成长发展的核心教育之一,但是,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缺乏时代的特色,所具有的时效性十分低。小学体育是孩子们接受教育后身心开始发展的最初教学阶段,有特色且合理的教学内容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们必须迎合时代的进步,着重发展小学生的体育教学,创设有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运动潜力,促进孩子们的健康发展。

一、特色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应该具有的特征

1.特色体育教学内容应当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素质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体育教学的内容要富有可行性和挑战性,这样会得到学生的支持和喜欢。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并将学生日常玩的游戏适当地引入教学内容中来,进而形成有特色的教学风格。同时,不同的学生对于体育的热情和兴趣是不一样的,教师在这个阶段应当区别对待不同学生的兴趣习惯,比如大多数女孩子喜欢跳绳,男孩则喜欢跑步,教师就可以创设不同的教学内容,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兴趣特长。此外,有的学生在体育方面没有擅长和经常玩的项目,其基本身体素质也十分差,面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必须按部就班地对其进行体育兴趣爱好的激发和培育,并不断对其加以激励,使学生获得健康的成长。

2.创设有特色且充满活力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

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大都是以跑步和基本的体操为主要教学内容,并且也没有足够的游戏时间,学生在课程的进展中找不到学习兴趣,也就在体育方面没有得到实效的发展。为了彻底改变这一局面,小学体育教师应当在传统教学内容上加以升华和改革,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同时将学生的日常游戏引入教学当中,并加以改编和创新,形成多层次的学生体质训练体系,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设计教学活动时,主题应当朝着可玩性和趣味性的方向发展,不具备可玩性和趣味的教学活动不仅不受学生欢迎,而且会使教学内容过于枯燥乏味,不利于教学的进行,教师应该有效地利用周边的环境和设施,充分吸引学生的興趣,使他们对课程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进而形成有特色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

二、创设特色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策略

1.充分结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需求

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许多稀奇古怪的想法,而且他们十分活泼好动,喜欢玩游戏,同时这些学生也十分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和感染,他们会不自觉地模仿周围所发生的事物。在特色体育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和发展需求,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创设出最符合他们生活实际的活动。比如,在进行体操基本动作学习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入舞蹈教学的音乐,与体操动作相结合,迅速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动力,进而带动大家开心愉悦地进行肢体动作的练习,提升体育教学效率,同时也形成了特色高效的教学模式,能够积极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2.创新体育教学内容,构造快乐成长理念

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包含的项目十分少,许多时候教师只能将原来的教学活动重复进行,比如体操、跳远等,长此以往,学生会失去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不利于体育教学的发展。为此,在现代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新体育教学的活动内容,对传统的游戏类的“老鹰捉小鸡”加以创新和发展,使它们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和时代性,形成特色化的体育教学风格,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此外,教师在特色教学的构思中,应当构建合理健康的体育成长理念,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对这一理念加以深化,使学生切实地感受到特色体育教学的魅力所在,踊跃地进行体育活动的学习。

总之,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核心,小学体育教学也因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健康教育,现代小学体育教师要对体育教学模式和内容加以不断创新和发展,以学生的心理为活动中心,创设趣味的教学活动,形成特色的体育教学体系,进而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欣.健美操课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2]张璐.长春市市区小学健美操教学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4.体育艺术特色实施方案 篇四

2015.12

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精神,推动我校阳光体育运动及艺术教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艺术素质,根据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开展体育、艺术特色学校创建活动以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能力为宗旨,以激发学生运动兴趣、艺术兴趣为目的,以掌握运动方法和艺术技能为根本,发挥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促进体育、艺术课程改革,通过三~五年的努力,将我校打造成参与面广、水平较高、设施完备的体育、书画艺术特色学校,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施目标:

1、构建体、艺校本课程体系。

结合我校现有书法艺术特色,将体育、音乐与美术相结合,构建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配合、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融通的体育、艺术校本课程体系;

2、选择体、艺活动项目。

(1)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选择与自己兴趣、爱好相适宜符合自身素质特点的体、艺活动项目,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学生体育、艺术素养修炼,培养学生审美意识,陶冶学生艺术、体育情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2)形成学校特色项目。传承武术艺术特色,全校学生参与练习武术操,全体学生参加,在学校大课间进行整体推进、普及。

3、建设优秀特色教师队伍。以学校体艺特色学校创建为契机,建设一支有创造性的,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的教师队伍。

4、打造学校“体、艺教育”品牌。

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优化艺术教育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的整合。以现有学校书法艺术团为龙头,开展好书法、绘画、音乐、体育兴趣小组活动,培养体、艺特色学生,以兴趣小组带动其他学生进步,努力打造“体艺教育”品牌。

三、实施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根据本校的现有资源和学生状况,发挥传统项目优势开展创建活动。

2、适应性原则。开展的体育、艺术活动必须适应学生身体和心理发育特点,有利于增强体质,有利于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3、普及性的原则。广泛开展课内外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

4、全面性原则。摆正体育、艺术课堂教学与创建体育、艺术特色学校的关系,坚持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促进学生身体协调发展,防止为创建体育、艺术特色学校而造成体育、艺术课堂教学的单一化。

5、以人为本原则。开展体育、艺术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坚持以育人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开展创建活动中注意加强相关体育、艺术知识和体育、艺术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体育、艺术文化氛围。

四、项目选择: 本着以生为本,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结合学生自身素质特点和学校特色师资优势,通过课程设置、活动推广,兴趣小组提高等形式创建我校体、艺特色。

五、实施步骤:特色学校创建时间2014年12月——2015年11月,实验研究程序和进度如下:

1、准备阶段(14年12月)

(1)开展前期调研,确定学校体、艺特色项目。(2)建立学生体、艺特色档案,落实参与教师。(3)制定实施方案,进行人员分工,落实研究任务。(4)开展创建宣传,学习相关理论,奠定研究基础。(5)成立体育舞蹈研究小组,创编书法健身舞。

2、实施阶段(3月——10月)

(1)制定阶段性实施计划,落实特色创建各个环节。(2)构建体、艺校本课程体系。

(3)广泛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体育、艺术教育活动。

(4)落实体育大课间,推广、普及书法健身舞,形成学校特色项目。(5)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优化体育、艺术教育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的整合。(6)实验教师撰写心得、体会、总结。

3、总结阶段(11月)

(1)汇总整理各阶段的成果资料,进行体育、艺术性教育成果总结汇报活动。

5.体育艺术特色品牌创建活动总结 篇五

2017.11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实验工作的通知》精神,根据我校学期初活动方案,并结合我校实际,我们确立了排球的主导地位,积极开展群体性的排球比赛活动,针对不同年段学生的实际,确立学期训练目标,加强年段学生的训练工作,开展全校性的比赛活动,以赛促练,以练促学,在训练比赛的基础上,努力使各班逐步形成了一支“特色排球队伍”,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全心打造学校排球特色建设品牌,全力提升学校优质、优效教育质量。将排球特色作为学校一张靓丽的名片,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确立排球特色 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由之路,而特色教育是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根据上级精神,我校多年来一直珠心算特色学校的基础上,筹备新的学校特色工作。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我校经过深思熟虑,确立了以排球为载体的学校办学特色,出发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从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来看,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在排球活动中,能够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和顽强毅力,增强合作和竞争的意识。二是以未来社会的需求来看,人才不仅要有优良的品质,掌握现代化知识和技术,而且还要有强健的身体。俗话说:“体乃载知识之舟”,没有健康的身体,势必影响人一生的学习和工作。以排球为载体可以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从学校内部的资源来看,我校是讷河市级排球传统校,拥有经验丰富的排球教练员及教科研能力较强的体育教师队伍。我校男、女排球队历年参加市级比赛成绩均名列前茅。在本地区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较高的知名度,排球运动在我校开展已有十几年的历史,而且长盛不衰,这应归结于排球在本地区形成了浓厚的社区底蕴(社会上懂排球、会打排球的人很多)。上述优势为创办排球特色学校提供了资源、人力保障,同时营造了课程开发得天独厚的社区氛围。

二、培养兴趣入手 多层立体推进

兴趣是任何事情得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我们从培养兴趣入手,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同时借助家庭、社区的合力,使我校的排球特色得以普及和光大。

(一)排球教学——抓好普及。

我校在排球教学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增强体质、掌握排球技术技能为目标;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教学过程注重知识性、娱乐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科学合理的行为能力、运动能力,以及较强的体育意识和习惯。每周下午大课间时间均为排球练习时间。

(二)课外体育活动——发展特长。

课外体育活动具有有效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满足学生对排球的不同需求,促进体育教学,发展个性。同时,对加强人际交往,丰富课余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普及与提高的结合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标准》,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根据学校自身特点,为体现课外体育活动的自主性、趣味性、科学性、实效性,结合《排球》课程的开发,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以竞赛促活动,以普及促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活动对象:

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2、活动时间:

固定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上午及下午大课间 体育课 课余时间

3、活动办法:

(1)用球:

1、一、二、三、四年级采用“418”排球。

五、六年级采用“803”排球或软式排球。

(2)活动内容形式:

内容:

1、一、二年级球性练习、游戏及对空垫球等。

2、三、四年级排球游戏及基本技术。

3、五、六年级游戏、基本技术及教学比赛等。形式:

1、小组活动。

2、班组活动。

3、年级活动。

4、个人活动。(3)具体操作办法:

1、学校统一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2、体育教师、任课教师、学生家长负责技术指导。

3、班主任负责组织管理。

4、学生自己利用时间进行活动。

(三)排球比赛——促进提高。

1、一二年级对空垫球比赛。

在固定的区域内进行,每人可垫球两次,两次累计成绩高者名次列前,各年级取男、女个人前三名及团体前三名。

2、三四年级双人对垫垫球比赛。每人可垫球两次,隔网发球每人可发2次,两次累计成绩高者名次列前,各年级取男、女个人前三名及团体前三名。

3、五六年级排球对抗比赛。

每班上场队员必须是男、女各1队,比赛采用单循环制,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

6.树先进教育理念 创学校体育特色 篇六

树先进教育理念 创学校体育特色

八十八团学校

2009年3月

树先进教育理念 创学校体育特色

——农五师八十八团学校体育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行们,大家好!

今天,我代表八十八团学校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校开展体育工作的情况和一些做法,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提出批评指导。

我校为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认真落实《体育法》、《全民健身活动计划》,多年来学校把促进师生发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作为立校之本,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础上,十分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充分利用海拔高的山区自然优势,狠抓田径训练,以田径项目为龙头,精心打造学校体育这一特色,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坚持“发展为本,创新为魂,教研为路,管理为根”的办学理念,认真落实《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精神,积极开展的“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活动,更是如火如荼。学校坚持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本着一切为学生的体质健康着想,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创学校体育特色的宗旨,使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丰硕成果。

一、组织有力,领导重视

八十八团党委历来都报着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思想,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对学校的体育发展更是投入了大量的资金,2007年就投入了专项资金30余万元,重新修建了有简易看台的300米炉渣田径运动场,目前是全师条件最好的田径场。每年团场还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开展学生的群体活动、体育传统项目的比赛和购买所需要的体育器材。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学校体育工作,把是否重视体育教学,能否广泛地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作为评价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标准。把体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半边天”来抓。校领导常对教师们说:学校体育工作搞好了、广大学生的体质增强了、才能使学生生动活泼的得到全面发展,这也是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学校为确保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早在三年前就改进了课间操,时行40分钟的大课间小体育活动,并切实把这一工作落到实处。

学校在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中把体育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点内容,建立健全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保证了我校的体育工作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田径是我校的传统运动项目,其兴衰与发展,始终牵动着领导和老师们的心,学校又指定领导专门分管此项工作,确保了训练工作有时间、有安排、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的有序进行,还定期专门研究田径训练中的问题,领导们还经常深入训练场地了解情况,随时解决训练中出现的问题,二、强化管理,切实抓好群体常规工作。

1、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我校严格按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和课时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坚决杜绝“主科”挤占“副科”教学时间和“大学科”强占“小学科”教学时间的现象发生。不仅如此,我校还开设了课间体育,增加了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比重,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很抓常规,加强考核。

一方面,加强对体育教师的考核,按照教学“五认真”的要求对他们的教学情况进行严格的考核,而且对他们组织的课外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也进行考核。另一方面,对班主任和学生也进行考核,值日老师各班的课间操和眼睛保健操的考核纳入班级的量化考核之中。体育教师对学生的体育课和课外活动进行考核,学校把体育工作成绩作为评选优秀班级、优秀班主任和先进教师集体的重要依据,把学生的体育成绩作为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重要依据。

3、建好队伍,为学校群体工作提供师资保障。

我校按规定配备了专职体育教师,现有专职体育教师4人,学校每年为体育教师学习创造良好的机会,使他们能在专业上进一步提高,从而为我校的体育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师资保障。

三、普及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学校除按照国家课程计划规定,开足体育课时外,还以创新体育活动为突破,形成体育工作的新特色。2005年学校改革传统的课间操,由过去20分钟的课间操改为40分钟的大课间操,内容上也不只局限于做操,各班还开展以跳绳、踢键子和民族体育为内容的小体育活动,为此为我们把它称为大课间小体育活动。活动中各班都有自己的体育活动特色,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生参与率都在100%,活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使学生在大课间小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享受,在过程中提高,在过程中健康,在过程中快乐,在过程中成长,每天确保学生有一个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在大课间小体育活动的管理和实施上也形成网络与模式,纳入了学校的常规管理。2008年初学校在实施大课间小体育活动三年经验的基础上,又出台了《八十八团学校大课间小体育活动改进实施方案》,改进的实施方案从内容上与学校的实际相结合,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结合,与学校的管理相结合。在时间上,又在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增加了10分钟的跑步练习。通过不断改进创新,使大课间小体育活动这一活动形式更加贴近学生,成为深受学生喜欢,又能有效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交流,培养学生终生体育习惯的平台,让学生充分享受到阳光体育活动的快乐。这样才能使这一活动在学生中蓬勃开展,逐步形成校本化,发挥出他更大的综合作用。也把教育部长周济同志向全国广大青少年学生提出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落到了实处。学校坚持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的达标率保持在90%以上。

我校还改革了传统的赛事制度,由每年“六一”开展一次田径运动会,还增加了每月进行一次的小体育比赛。中间还穿插一些球类和迎春长跑等单项比赛。同时每天下午还有25分钟的课外活动,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积极参加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如篮球队、田径队、乒乓球队、舞蹈等兴趣小组。

四、课余体育训练常抓不懈

我校体育教师队伍师德良好,爱岗敬业,综合素质较高,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人,师级骨干教师1人。他们在保证上好“两操一课”的同时,常年坚持抓课余体育训练,坚持以“体育、艺术2+1项目”为依托,培养学生学有所长,并在此基础上科学选材建立了学校或班级的各种业余体育训练队。主要有:田径队、篮球队、排球队、乒乓球队等。广大体育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他们发扬特别能工作和特别能吃苦的精神,不分寒暑假,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常年坚持抓学校课余体育训练队,他们每天是学校下班最晚的人,他们科学训练,训练计划因人而定,为八十八团学校体育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田径运动更是学校的龙头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中长跑项目更为出色,为自治区、兵团和农五师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的中长跑人才。为此,2006年八十八团还向兵团教育局、体育局申报在八

十八团学校建立兵团中长跑训练基地的意向,2007年又向兵团教育局、体育局申报了中长跑传统体育项目学校。

五、工作成效显著

学校的课余体育训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体育人才。虽然我校在全师规模最小,学生数最少,但在农五师教育局每年举办的各类中小学生运动会上,比赛成绩基本都能名列全师前三名,这实属不易。田径更是学校的传统项目,农五师工会、教育局曾先后七次以我校田径队为基础,在我校组队代表农五师参加地区、兵团的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兵团一运会、二运会的田径比赛和兵团青少年田径锦标赛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曾有数十名学生先后在自治区全运会、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和兵团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夺得前三名的好成绩,学校还先后为各级体育部门和院校输送了30多名优秀体育人才。在创学校体育特色的带动下,学校各方面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先后5次被师评为“先进学校”,在2008年学校又荣获了“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优秀组织奖”,学校为此也在温泉县等周边地区的声望很高,每年有许多这些地区的孩子家长都希望其子女能进入我校读书,他们认为:在我校读书,他们放心,能使自己的子女得到全面的发展,也能使孩子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过去的岁月里,我校在上级教育部门和团党委的支持与关心下,学校的体育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只属于过去,挑战就在眼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做好学校的体育工作,进一步增强学校的活力和实力,勇于改革,锐意进取,不断开拓创新,让学生充分享受阳光般的体育,让教师得到最优质的发展,让校园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谢谢大家。

八十八团学校

7.小学体育艺术教育特色 篇七

一、从“单纯跳绳”到“花样跳绳”, 体育教学要善于“拓展”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 对跳绳的要求仅限于基本动作训练, 侧重于训练基本跳法, 拓展开来具有单脚跳、单脚换跳、双脚并跳等跳法, 这样的训练内容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加之本地区在花样跳绳方面具有悠久的传统, 许多学生自己就能变着花样跳出一些精彩,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单纯跳绳的教学, 无法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对此, 笔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拓展, 从单纯跳绳升级到花样跳绳, 从最为基本的跳法训练, 转变为单摇、双摇、单摇编花、双摇编花、单人特短、蹲双摇、绕八字等, 以多种花样跳绳的技法技巧作为教学目标要求。这样的教学内容改变, 一方面适应了学生自身体育学习训练的基础, 同时对学生也更具吸引力。由此可见,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根据本地区体育传统特色以及学生体育专长、体育训练基础等方面因素, 综合考虑、统筹确定教学内容, 对教学内容宽广度、深度进行适当的调整, 保证体育训练活动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从“个体行为”到“集体研究”, 体育教学要善于“创新”

在花样跳绳教学中, 笔者首先强化了学生的基础能力训练, 对学生进行跳绳基本动作强化的基础上, 注重了敏捷度、弹跳力以及速度等方面基本功训练。在此基础上, 将学生分为多个合作小组, 每一个小组在6人左右, 要求学生在强化跳绳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 进一步研究花样跳绳中的“花样”。学生有了这样的载体作为基础, 兴趣大增, 对于跳绳的花样进行了充分研究, 学生们有的相互研究, 有的进行尝试训练, 也有的在准备器材等等, 在各个小组的集体分析和积极尝试下, 花样有了极大的丰富, 学生们随心所欲地创造出了各种跳法。有的小组学生按照两人一组跳起来外手转摇跳, 也有的小组以三人为一组, 跳起了短飞飞, 也有的小组跳起了交错绳, 还有的小组组织6人一起跳起了长中短、十字波浪等, 各个小组在跳绳花样技巧方面各不相同, 其中既有原来花样跳法的补充拓展和难度升级, 也有许多是学生独创出来的跳法, 可见给予学生自主的空间和合作的载体, 他们的智慧能够得到进一步激发, 对于提高花样跳绳的艺术性和技巧程度都具有较大帮助。许多学生在小组中还独创了一些花样跳法, 如将毽子、扇子等器材运用进去, 有的一边在交错绳中跳跃, 一边还跳起了扇子舞, 也有的学生边踢毽子边跳绳, 不仅提高了难度系数, 而且增强了美观性和欣赏性, 甚至还有的学生在跳绳中尝试翻跟头, 虽然成功的概率较低, 但是也体现了学生的创新。在花样跳绳教学中, 教师在给予了基本技法和基本功训练要求的基础上, 放手让学生进行花样设计, 取得了异彩纷呈的效果,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不仅提高了学生训练的成效, 而且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具有积极的帮助。

三、从“统一要求”到“各展才能”, 体育教学要善于“兼容”

在花样跳绳教学中, 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运动技巧技能都不一样, 教师要尊重这些客观差异, 在分组过程中要求各小组发扬传帮带作用和结对帮扶的同时, 也对学生的要求进行适当调整, 要以兼容的目光对待学生的训练活动。在训练成果展示中, 笔者要求学生尽可能向更高难度进军, 能跳三摇的不跳两摇, 能跳四摇的不跳三摇, 自己尝试突破自己的记录, 在这样的展示环节, 笔者还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 可以独自展示花样跳绳方面的成果, 也可以与其他同学一起组成组合进行表演, 在基础跳法的基础上不断变化花样挑战自我, 并对学生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意志、创新精神以及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进步, 都进行及时的表扬鼓励, 以积极的教学评价提高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跳绳为学生带来了运动的激情, 花样跳绳则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创新意识和技能水平, 让学生领悟到了运动的艺术性与快乐, 对学生采取差异性的训练要求, 更能够提高学生在训练活动中的自我满足程度和积极情感, 有助于花样跳绳教学的深入开展和取得实效。

四、从“课内训练”到“多方运用”, 体育教学要善于“延伸”

在花样跳绳教学中, 学生不仅强化了跳绳基本方法的训练和基本功的锻炼, 而且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协作能力, 学生的许多花样成果具有一定的难度和艺术性, 教师也要为他们多创设一些展示的机会。在我国各类竞赛中, 花样跳绳就曾获得过多项荣誉, 如2003年陕西花样跳绳队就曾获得过全国农民运动会项目技巧类一等奖, 这一点也应当让体育教师受到启发, 可以尝试组建一支班级花样跳绳队, 积极参加上级以及学校组织的体育类比赛活动, 也可以作为班级甚至学校一项传统的特色表演活动, 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 享受到花样跳绳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 也有助于训练学生技能技巧, 增强他们坚忍不拔的体育精神。

终上所述,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花样跳绳教学, 既是对教材内容的提升与拓展, 也是对地方特色体育项目的融合和发展, 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学生体育综合素养, 一举三得, 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摘要:花样跳绳是对小学体育跳绳项目的拔高与延伸, 教师应当在教学中认真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 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 多激励肯定学生, 以及搭建展示的多种舞台,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8.小学体育艺术教育特色 篇八

所谓的体育特色课是教师个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反映,是一种体育教学技巧,是体育教学规律进行科学认识和合理运用的结果,这种课是个人体育教学风格体现,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不可复制的。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智慧,言谈举止,思维,想法各不相同,从而通过不断的课堂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不同的体育教师,不同的体育教学风格,形成了体育教学中的多种特色,对传统特色小学体育教学起到巨大的推力。

受传统习惯的影响,许多小学体育教师在上课中一般采用“四部分”结构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结构对课堂教学的限制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其它特色创新部分的教育培养作用。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一味追求时间在各个部分的合理分配,以达到整节课在结构上的平衡,而忽视了教学质量。小学体育新课程倡导主体性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一、突破传统的教学形态

规范课、模式课确实非常重要,是形成特色课的重要条件。“教无定法”是现代小学体育教学提倡课堂教学,结构的多元化,根据课的类型、教材内容|、组织形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人有机体的活动变化规律,合理地安排课堂结构,并在实际操作中灵活掌握和运用,即完成一节课所要完成的各项任务,也要在内容之间巧妙转换,体现小学体育教学的连惯,不断发展和突破,提高教学质量。

二、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小学体育教师在新授课模式中的最大变化是角色的变化。小学体育教师不再只是知识技能的传受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小学体育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的表现: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形成良好的锻炼身体习惯、掌握小学体育锻炼方法和发展学习小学体育的能力;创设丰富的小学体育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一轻松的课堂氛围;与学生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例如,小学教学单手肩上投篮时,由学生自己先尝试找出投得准的方法,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在学生找到动作方法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和示范。

三、转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小学体育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具有如下一些角色行为: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坚信每个小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对周围的人对某一个学生的评价小心采纳,对学生不能形成先入为主的成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同等机会,要经常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结果和实施奖励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要经常了解学生的意见,看看他们是否察觉到了教师在期望上的偏差,随时审视,随时纠正。

四、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

课堂教学过程的变化。当小学体育教师以知识技能作为传授重点时,传授过程是将知识、技能分解,并将其从部分到整体、有组织地加以呈现,学生通过观察、练习,再现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技能。当小学体育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进行教学时,教学过程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监测学生在解决问题后的反思。教师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活动,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步骤。小学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将不再是固定讲解、示范、而是在操场上和学生一起活动,与学生一起感受运动的喜悦。在教学中,体现合作分组,我的分组做法并没有固定的模式,田径教学按体能分组,体操教学以“升降级”浮动分组。球类教学按技术水平。“选项”教学以兴趣分组。教学比赛以“友伴”组合分组,考核按能力分组。

五、实现教学风格的独特性

要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必需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传统特色小学体育教育的优势,转化不利条件,正视自己,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大胆突破,既尊重传统,也不要被传统拘束。既学习各地先进的教学方法,也要创造适合本校小学体育教学实际的方法,使每节小学体育课都做到教法新颖,措施有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让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方法,每节课都体现自身的价值和特点,在教育改革中走出适合自己的路子。如教快速跑,则安排“长江、黄河”、“喊号抓人”等快速反应能力的游戏;上跳越课,则安排“人、枪、虎”、“斗鸡”等活动下肢为主的游戏;上投掷课则安排“击球进圈”、“双人角力”等着重活动上肢的游戏。球类教材主要安排灵敏性、协调性要求较高的游戏。

【参考文献】

[1]马少忠.突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方法.中小学教育,2013年9月

[2]覃学海.如何突破传统体育教学的模式.新华教育导刊,2010年8月

9.小学体育艺术教育特色 篇九

峡口镇中心小学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精神,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坚持全面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丰富师生的体育文化,促进了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坚持课堂教学和业余训练结合,全面提升教学、训练质量。现将我校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峡口镇中心小学现有7个教学班,学生总数232余人。学校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程。学校深入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证了全体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以上的校园体育活动。坚持定期举办学生运动会,注重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强化体育特色创建。目前我校在田径、巴山舞、健身操、民族传统体育“莲湘”等项目建设上已初显特色。

二、基本做法

(一)健全组织与制度,保障特色创建工作。

学校成立了体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校长负总责,领导班子、体育组、各班主任及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分工明确,职责落实。领导小组不定时对规划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二)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规范学校体育教学。

我校现有专职体育教师1名,兼职体育教师3人,为了提高体育教师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学校经常专门组织集体教研活动,学习体育教材的新大纲,探究国家对中小学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等等,为增强他们的业务指导,在学校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仍依然支持和鼓励体育教师外出拓宽视野、参观学习并积极组织他们参加上级组织的比赛活动。近年来,学校着重抓了以下工作,促进教师素养的提升,规范学校体育教学工作。

1、高度重视教研组工作,较好地开展了教学研究活动。本学期学校共有专兼职体育教师四人,形成了良好的学校体育团队。在教学中,我们的体育教师能注重学习落实“课标”的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反思,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课堂教学效率稳步提升。

2、抓好教学常规的落实,规范体育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全体专职体育教师能根据所制定的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上好每节体育课,不断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逐步让我们体育教学工作走上良好的轨道。

3、多次请体育行家来校指导体育学科教学工作,请了县教育局教研员来我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与指导活动,增强了科研意识,提高了教学质量。

4、常抓不懈,推动“两操一课活动”有序开展。学生每天做眼保键操两遍,上下午各一次;大课间40分钟,分冬夏不同时间安排不一样的活动内容冬季以长跑为主,夏季以健身操、莲湘操、巴山舞为主。由体育教师、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协调组织,保证两操一活动落到实处并成为我校的一个亮点。

5、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工作。《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在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过程中,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切实做好制定计划、宣传教育、日常锻炼、数据测试与上报等工作。

(三)加强体育文化建设,彰显体育特色学校。

构建校园体育文化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施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彰显体育特色,促进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有着积极的作用。学校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1、重基础,抓好体育常规工作。我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按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程,并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授课,充分发挥体育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学校不以任何理由挤占、挪用体育课时间。我们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制定好学期的工作计划,设计出每节课授课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达成的教学目标、使用的教学手段、器材等。我校坚持每天上午8:40—8:50和下午2:50—3:00为眼保健操时间,上午9:40—10:20为大课间时间,下午3:50—4:10为学生体育自由活动和课外活动时间,保证了学生每天一个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我校每学期都举行体育艺术节,学生和老师都积极参与其中。学校还组织各种活动来激励学生的体育和学习兴趣,如:跳绳、拔河、兵乓球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全校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2、重过程,以社团促兴趣。学校体育训练工作常年不解。有田径队、乒乓球队、连湘、体操等等,训练工作做到既抓平时,又抓假期;既分散,又集中;既抓课堂,又抓课外。保证学生每天训练时间不少于1小时;各社团活动坚持常年活动,并做到活动有计划有过程有成果,活动形式多样,活动效果显著。

3、重活动,培育体育优秀人才。

抓体育比赛活动,促进全面提高。数年来,我校除每年举办春、秋季两次运动会外,还有计划地组织全校学生开展小型多样的趣味体育比赛。并以“体育、艺术2+1”为载体全面开展“大家跳、大家唱”活动。每年冬季还举行长跑运动。一年来,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开展了乒乓球、篮球、跳绳、健身操、巴山舞和莲湘操等比赛。通过一系列的比赛活动,张扬了学生个性,让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4、重展示,办好体育文化艺术节。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体育艺术节活动,通过体育节组织开展了各种体育锻炼、体育表演、体育比赛、体育宣传等内容,既丰富了师生的体育文化生活,同时又吸引众多学生参加体育文化活动。

(四)天道酬勤,喜结硕果

通过体育特色学校的创建,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提高了体育训练水平。我校体育教师和学生在县运会比赛中均取得可喜成绩。在2012年田径运动会中我校获团体第五名,在2013年球类运动会中获男子组第六名,在2014年田径运动会中我校获团体第五名,并且有一人打破县记录,两人获亚军,六人获得前八名。

上一篇:企业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下一篇:培训班招生宣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