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学习体会(精选8篇)
1.《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学习体会 篇一
上海市小学体育与健身学科学习准备期教学指导意见
为有效落实《上海市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方案》中关于设置学习准备期,放慢教学进度、精简学习内容、改进学习评价,引导教师关注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养成,增进师生情感交流,加强小学与幼儿园衔接的意见,体育与健身学科特制定以下学习准备期的教学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遵循小学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体育与健身学科教学的特点,围绕学习兴趣培养和学习习惯养成两个重点,提出学习准备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的基本要求。通过营造快乐、健康的学习氛围,引发新生对体育与健身课程的基本兴趣,为学生打下“乐学、能学、好学”的基础。
二、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并说出与体育健身学习有关的人员、场地、器材;
(2)基本遵守课堂常规和程序并尝试安全的练习;
(3)借助肢体动作,感知高、低,快、慢、先、后,走、跑、跳和活动空间等一些运动词汇的基本含义;
(4)表现出与教师提示基本一致的操作,即站立、行走和跑步等动作方法;
(5)参与以中低强度为主的身体活动,表达对体育学习有关的人员、器材及活动内容、形式的喜欢或不喜欢;
(6)享受独自活动或与他人一起活动的乐趣,能与其他同学主动交流,表达参加身体活动的感觉,说出几项喜欢的活动等。
三、内容与要求
1.内容安排
内
容
时
数
周次与课次
一
二
三 四
基本
内容
Ⅰ和Ⅱ
基础知识 *
*
基本活动
3.5 * * *
*
*
*
*
队列与基本体操
4.5
* * * * *
* * * *
小球类等
*
*
* *
机动
**
合计 2 2 2 2 2 2 2 2 2 2 2
说明:
(1)学习准备期为小学一年级入学之初的前4周,按每周3课时计,共12课时;
(2)内容设置拟一课时两课次,共24课次;
(3)教学内容主要为基础知识、基本活动、队列与基本体操和小球类四项;
(4)基础知识的教学应室内与室外、动与静、说与做相结合;
(5)基本技能与方法的教学以室外为主,应选取并设计童趣化和养育化的身体活动,让学生玩玩、说说、想想、做做,引发学生乐学的愿望并逐渐建立体育课堂常规。
2.内容要求
(1)基础知识的教学
主
题
要
求
学习兴趣
学习习惯
学习情意
大家来上体育课
到户外健身去
正确的身体姿势
◇能认识体育教师、学习伙伴并说说自己,了解校园;
◇知道自己在队伍中的位置、正确的站姿和行进方法,找到锻炼身体的地方;
◇说出一些体育器材的名称,并对几种体育器材表示兴趣;
◇参与“拨鸡毛、配对、筑路、我变你也变和快快来排队”等活动。
◆说出自己的身体感受和需求,敢于提问,关心周围的同伴;
◆知道体育课与其他科目的不同,按教师要求做好课前准备、课中活动和课后洗手;
◆知道体育活动中的安全,需要有空间、方向、时间和规则等加以保证。
■盼望上体育课,喜欢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小组学习,有关心自己和他人、积极互赖的举动;
■能表达学练需求、喜好和快乐程度,知道克服困难、齐心协力是件快乐的事;愿做亲近大自然的阳光健身儿童。
(2)基本技能和方法的教学
主
题
要
求
学习兴趣
学习习惯
学习情意
基本活动
队列与基本体操小球类等
◇知道自己在几种队形中的位置,分辩前后、左右、上下、长短和快慢,能借助轻器材进行体育活动;
◇认识自身肢体,说出并用肢体完成前举、上举和侧举,前摆、后摆和左右摆臂,滚动与爬行、持小球与拍皮球等动作;
◇参与具有情境、主题含义的身体活动及趣味比赛;
◇对与体育相关的事与人产生兴趣。
◆在课的开始和具体活动的进程中,能主动说说自己的身体感受和需求,敢于提出问题;
◆知道体育课需要有课前准备、课中参与、课后洗手等必须有的课堂常规,了解确保科学健身、全安锻炼和有意义活动的基本要求;◆逐步建立体育活动中的空间、方向、时间和规则等意识,明确自己是集中的一员,能找到自己在队伍中的位置;
◆了解徒手练习与持器械活动的区别,能用较正确的方法选择或自制“玩”的器械,参与一定强度的身体活动。
■渴望上体育课,喜欢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各种体育健身活动,乐意接受同学的帮助,又能关心周围的同伴;
■能用语言、肢体动作描述学练需求、喜好和快乐程度,表达对身体活动积极良好的感觉;■初步建立听口令、按动作的基本要求学练队列和广播操的意识;
■较主动地表达期盼走出教室、亲近大自然、参与阳光健身活动的愿望。
四、实施建议
1.教学活动
“学习准备期”的教学活动,应体现“四个结合”:身体活动与看看、说说、学学、想想相结合;身体活动与初识动作词汇相结合;身体活动与习惯培养相结合;身体活动与合理的方法、适宜的运动负荷相结合。
“学习准备期”的教学活动,要突出基础性、趣味性、体验性的特征,体现健身活动将童趣、动趣、智趣和情趣有机融合的设计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尝试、模仿、观察、比较和表现,了解并掌握一些相关知识和方法,参与个人或小组间的重复性活动和矫正性练习,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评判胜负并略知一些失败的原因,以促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养成。
(1)学习环境的营造:用心设计和选取内容主题,确定可行的学习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意,采用色彩丰富、轻便易携的体育器材,布置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场境,创设适宜锻炼的软、硬环境。通过教师亲切的话语和热情友好的举止,引发学生跃跃欲试、敢于提问,让学生尽情体验、初建常规。
(2)学习方法的多样: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肢体动作,童趣的画面、动感的音乐,以及身体活动的拆分或重组,规则的变化或攻防角色转换等,丰富体育与健身学练的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多变的活动中克服一些困难、承担一定的运动负荷,获得新鲜感、快乐感和成功感。
(3)学习习惯的养育:通过教师讲解(讲故事)、演示和跟我做、跟你做、大家一起做等活动,帮助学生感知并表达初始的动作词汇,知道课前准备和安全活动的重要,感受一起活动的愉快。能轮流使用同一器材,让学生参与不同的身体活动,引导其主动尝试、乐于交流、遵守规则、合理取胜、充满期待。
2.学习评价
“学习准备期”的体育与健身教学评价,指向“学习目标”的达成和“乐学情意”的培养,要简单易行,延续幼儿园生活中互相评议的广泛性和即时性的特点,让学生有话即说。同时要根据体育与健身学科评价的要求,初步了解最基本的评议方法,尤其是过程中的观察评价,让学生渐渐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和聆听。
(1)评价要点
① 认识与体育健身学习有关的人员、场地、器材名称;
② 对告知的规则和程序能够较准确的反应,对教师的信号能够作出反应;
③表现出趋于正确的、有选择的站立、行走、跑步、单脚跳和基本体操等动作;
④ 承担较低至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说出自己的感觉,对喜欢的健身活动或项目进行交流;
⑤ 愿意参加健身活动,表现出与他人合作的行为,有尝试学习新动作和新技能的期盼;
⑥ 鼓励说出一些运动器械和了解的体育信息。
(2)评价操作
①“学习准备期”的体育与健身学习评价,提供相关内容主题的等第制评价标准,供体育教师教学观测和记录时参照,不唯等第或量化表述,采用过程性为主的发展评价方式,即测试必测的体能项目为原始记录,以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引导其对自身体能和体质情况的关注,并用于对学习效果分析和未来教学计划的修订。
②将评价要点渗透于教学设计和实施之中,侧重于教师观察及观察记录评价,尤其是教学进程中,学生模仿、比较、表达、练习、展示和比赛等活动评价,提倡形象、生动和明确的语言描述或肢体动作,及时、准确和具体的评价,注重激励和方法的给予,留下观察记录和教学案例。
2.《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学习体会 篇二
一、指导自主预习,打好探究基础
学生初读课文预习时,应把“读(正确、流利、有感情)、查(查字典、资料)、思(思考课文内容、脉络等)、圈(圈画重点词句)、问(提出问题)作为基本的预习要求,培养学生在预习中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
朗读法。读是预习中感知文意、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初始。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思考。要鼓励学生以自读为主,适当采取其他形式,使学生在课前就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对课文内容初步领会。
小组讨论法。学生自主预习后,小组再进行集体交流,检查生字词的掌握,解决不懂的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整理不懂的问题等。
查找资料法。如教《人类的“老师”》、《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等课文时,学生对仿生学的定义及应用,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都不是很熟悉,所以我设计了导读目标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相关内容,收集整理后自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自主学习的习惯。
圈画法。教师教给学生读书记号的使用方法,指导学生养成读书做记号的习惯。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要有所发现,以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向,为主动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学生养成了在书上圈点勾画,凭借工具书给生字词注音释义,画出疑难词句的习惯,就达到了自主学习的良好状态。
质疑法。要求学生预习时认真寻找有疑惑的地方,多问几个“为什么”,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如教学《天鹅的故事》时,课前准备时就要引导学生有层次地展开质疑: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破冰的过程是怎样的?“破冰勇士”指谁?从它的身上你能体会到什么?你能把天鹅的叫声翻译出来吗?课上通过引导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围绕学习目标,引导自主探究
在教学中,只要学生能够做到独立思考的内容,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获得。小组合作能解决的问题,就通过小组交流取得共识。教师只要适时引导、点拨,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
1. 问题驱动,激发探究热情
使学生主动阅读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问题驱动,在悬念中产生阅读期待。例如在教学《在大海中永生》一课时,学生提出“为什么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这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单凭课文内容是难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所以,我们可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联系自己搜集的资料解决疑难。学生满怀探求的欲望,开始了主动而积极的阅读实践活动,在小组内踊跃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大家各抒己见,获得了比教师讲授要丰富和深刻的知识,而这正是来自于精彩的自主学习活动。
2. 丰富探究形式,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方向、目标,自己发现和选择学习材料,并合作探究,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可以利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多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式来感受草原的美丽。学生们兴趣盎然,有的采用绘画的方式将草原美景呈现出来,有的用饱含深情的朗读将心中的感受表达出来,有的做起了小导游,轻车熟路地带领我们游览起了草原。在理解“蒙汉情深”的中心时,学生们充分展现了个性特点,载歌载舞,生动活泼地将草原牧民的热情好客,蒙汉人民的同胞深情表现了出来。
3. 营造竞争氛围,提高合作意识
遇到疑难,让学生自主辨析解决,能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激活思维,拓展思路,锻炼能力。教学中,我们要敢于赏识,在学生中树立榜样,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一种你追我赶、相互竞争的课堂氛围。
如《九色鹿》的教学中,关于“国王是个怎样的人?”这一问题,学生观点不一。我顺势将学生分成了正反两方,让双方进行辩论。课堂成了“唇枪舌战”的战场,为了获胜,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妙语连珠,不仅能够将自己的观点鲜明地论证,而且能发现对手论据的不足发起反攻,效果非常好。如此设计突破疑难,既发展了学生思维,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自主实践,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实践,学以致用,把握好教学的方向,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不忘将实践能力的培养锻炼融入教学。
3.《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学习体会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主题学习 指导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2-0147-01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教学,倡导阅读教育,让名著走进学生的生活,让经典伴随学生成长。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参与“语文主题学习”,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语文教学注入生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经验:
一、给学生一份快乐,引导学生成长
“语文主题学习”就是在语文课程学习中,让学生把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作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学习,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要以阅读文章为主,尽可能地增加读书的机会,创设各种读书的情境,保证学生读书、思考、讨论、练习的时间,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自由争论中学好语文。做好“语文主题学习”要努力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阅读指导
对学生進行切实可行的阅读指导,既完成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小学阶段最基本的阅读数量,又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习惯,把学生引入到阅读的自由王国之中。因此,“语文主题学习”深受学生的喜欢,用阅读的方式,给学生一份快乐,给学生一条自我成长的路径。“语文主题学习”所选书目都是适合学生阅读的中外古今的精美篇章,能使学生从小就接受到高雅文化的熏陶。
(二)“语文主题学习”
开展班级“语文主题学习”读书会、校园读书会、亲子读书活动、师生读书会等多种阅读的方式,让学生亲近文字、亲近文学、亲近文化,营造了一个自由阅读的空间,使学生在快乐、自由阅读的同时提高了文学素养。
(三)以阅读为主要方式
以阅读为主要方式,打造书香校园,倡导书香家庭,建设书香社会。学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积极策划和举办各种适合学生阅读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这样一个黄金时期学到最优秀的人类文化精品,让学生与最杰出的人物对话,使学生通过“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二、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在“语文主题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阅读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地提高阅读的效率。“语文主题学习”具有科学性、针对性、时效性和前瞻性,有力地推动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使学生得到了知识的拓展与延伸。“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每篇文章都具有汉语言文学的典型性,富有民族特点和时代气息,有利于学生在朗读、诵读和默读中学会学习。选取的文章彰显了经典文化和人类精神的魅力,蕴涵着生命与心灵的智慧。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后,引导学生去阅读《经典故事屋》丛书,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逐步掌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语文主题学习”承载着重要的教育责任,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学生可以在“语文主题学习”中深深地感知世界、认识人生、感悟生活和提高审美情趣。如在五年级下学期,可结合课本内容,教学生学习《真爱无声》一书中的文章,这些文章彰显的是尊老爱幼、孝敬父母、诚实守信的中华传统美德。通过学习指导,教学生学会感恩,培养孝心,使学生从文中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从而也为学生成长为一名品德高尚、道德优秀的好公民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师生共同参与学习,重建语文课堂文化
常言道:“处处留心皆学问,悟性就在你脚下。”“语文主题学习”就是让师生共同参与语文课堂教学,重建语文课堂文化,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师生在平等对话中学习语文,师生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中自主参与、共同学习、相互创新。我们在“语文主题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方式,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在阅读中注重搞好多重对话关系;强调学生学会与文本对话、师生与文本对话,为学生的个性阅读提供良好的条件,让学生直接地去接触文本;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特性,充分阅读、潜心阅读、体验感悟,通过阅读汲取智慧,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中的成功之处。
“语文主题学习”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是智慧人生的引路人。我们语文教师要想提高文化素养,首先要勤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要学习毛泽东的读书方法,博览群书,笔不离手,圈划批注。如学了《三顾茅庐》这个历史故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我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充分利用“语文主题学习”时间,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三国演义》。在课内与课外的阅读中,我设计了部分有趣的思考题,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答案,以此把学生带进《三国演义》之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这些题比较简单,只要学生能细心一些,就很容易找到答案,通过简单的回答,给学生带来了兴趣。其次是教师让学生在“语文主题学习”中自读自悟,把不理解的字词通过查阅字典、资料解决,把读懂的文章、段落写出自己的体会、感悟和收获,读不懂的句子标上问号,进行集体讨论。再次是开展师生同读一本书活动,进一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4.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篇四
当前的语文教学,无论从指导思想、教育理念,还是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上,都处在大变革时期,因此提出以下教学建议,以期促进我校小学语文全体教学同仁的思考和探索。
一、基本理念
1、要特别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既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关于体罚和作业)
2、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注意摒弃“劳其筋骨而未劳其心智”,打消语文学习积极性的机械练习。
3、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特别注重培养自律、自省、自查、自纠的意识。防止把不应有的包办代替看作体贴关心,把迁就纵容看作爱护宽容。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积极尝试“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不代替学生思考和朗读,越俎代庖。追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重视学生知识的生成建构过程。树立“协助学生搞好学习”的理念,敢于放手,诱发主动,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4、有整体结构意识。学会研读课标,宏观地了解1—9年级的语文知识架构;逐步引导学生生成“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实践活动”几大知识版块,把语文知识梳理成系统,防止将语文知识教得支离破碎、云里雾里;引导学生认识本册语文书的整体结构和编排意图,以及每组教材的编排结构、每篇文章的谋篇布局。
5、保持适度的个性和激情,有自己的思想和思辨能力。只有有个性的老师才可能教出个性各异的学生。认识到语文教科书只是教学的依托,它只是学生要学习的很多文章中的主要的一种,应该科学对待,不要囿于教材、迷信教材、神话教材,以致一叶障目、画地为牢。语文教师要敢于主张自己的教育思想、理念、教材、教法、测评;要有自己的教学观点和教学鉴赏力,教参只能作参考。
6、牢固树立大语文观,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敢于对教材作调整:增减、调序、取舍,有开发身边课程资源的意识。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方言俚语,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7、热爱书籍,营造书香。教师应该博览群书,因为“语文教学是以人类社会的整个历史文化为背景的”,语文教师要用自身浓浓的书卷味诱导学生走进书丛,把《哲学原理》、《文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中国通史》、《中国革命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古今中外名家名著等书籍作为枕边读物,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舍得花时间加强课外阅读,相信磨刀不误砍柴工,多花时间提高自己,通过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率,减少时间加汗水式蛮干。引导学生创建书香班级,开设班级图书角,定期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儿童读物,鼓励学生借阅各类经典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广泛涉猎古今中外的名篇经典。要适时地开展一些读书活动,如讲故事比赛,亲子阅读活动等,营造浓厚的“好读书、读好书”氛围,让学生“厚积”,以期日后“薄发”,相信大量阅读、“外围包抄”,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适时指导读书方法和选择读书内容,重视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国学启蒙。学校图书应该以班为单位,由专人负责定期借出和回收。
8、把写作和讲故事作为教学基本功不断练习。学会勤练笔,勤和学生一起“下水”,只 有自己能写出好文章,才能对文章怎么写出来的有切身体会,才能深入地分析课文和作者意图,走进文本,更好地培养学生对课文的鉴赏能力,克服纸上谈兵。会讲故事,善于表演和模仿,能让语文课堂声情并茂、多姿多彩,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是讲故事的高手。
9、语文课堂教学从“听说读写演、比搜观思猜”入手,牢记语文教学的“识写读背说作习”——七字歌,“知识、能力、方法、习惯”——八字要诀,“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十字真经,注重提高课堂效益,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师生人格平等,善于营造民主、和谐、共鸣的课堂氛围,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在乎学生体验,追求 “一课一得”,让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改变、有所提高。要坚决地让学生多表现,舍得把大多数时间给大多数学生,忌教师包办太多,表演欲过强。但要防止走向另一极端:过于热闹而丧失了语文教学的个性。
10、相信学生的潜力,特别是要相信后进生在和同学互批作文、互出考卷等方面的潜力。相信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魔袋”,树立依靠学生搞好教学的理念。
11、“磨刀不误砍柴工”,要舍得花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结合各教材的具体内容,始终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在重要位置,相信“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
12、各种拼音构成原理、造字方法、词性、特殊类别词语、词语感情色彩、释词方法、改句、修辞、说明、写作手法、作文技法、记忆的原理和方法、答题技巧等,可以在一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归纳,集中讲解,帮助学生把语文知识拴捏成坨。
13、教给学生储存知识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树”。
14、教给学生记忆方法。如:1.理解记忆法
2.快速诵读法
3.提纲挈领法
4.求同存异法
5·示范激励法
6.关联词提示法
7.辞格勾连法
8.听录音背诵法
9.趣味背诵法
10.分层背诵法
11.图表背诵法。12.辅助背诵法
13.整体背诵
14.整分背诵
15.尝试背诵。还应相机介绍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全脑记忆、抗遗忘方法等。
15、每一次测试后要重视对试题出题方向和学生答题情况的书面分析,及时弥补,争取“练一次提高一次”。书面分析应包括:试题分析、成绩分析、失分方向、失分原因、整改措施等。
16、有教学研究意识,随时记下教学心得,注重培养自己的学科专业气质。
二、分版块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教学
(一)、拼音
1、声母:体会平、翘、卷(通过教习z——zh——er的发音来体会)和H、F——N、L——b、d、p、q的辨析。
2、韵母:结合教材图文,适当提示复韵母和鼻韵母的拼读原理。
3、整体认读:结合教材图文,适当提示和复韵母的转换。
4、字母表:利用歌诀和指导好书写。
5、声调:强调标调顺序、适当讲解调值原理、适当提示轻声和变调原理(三声和轻声的变调),反复训练二、四声的运笔方向。
6、善于总结拼音书写规律。
(二)、识字写字
1、低段要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识字、写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要多认少写”的思想。要求认的字,不要拔高要求。
2、熟读《古代汉语》,手边备好《说文解字》,注重运用网上资源及同事间的信息共享,强化字理教学,熟练运用相关造字方法(特别是形声字)分析字形结构,避免“识字不讲理”,2 丧失语文教学的本位。
3、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掌握查字典的方法和养好良好的查字典的习惯;辨析知音不知形、知形不知音、大写字母、音序、音节等的含义。
4、识字教学一般流程:自学(文中圈出、书上注音、组词、黑板上注音、组词)——师导(自由口头组词、有选择性的板书、分析字形、辨析同音字和形近字、笔顺笔划)——巩固(你认为有那个字需要注意什么?读,课堂上指导抄写,如:镶、凹、凸等)。笔顺笔划:一二年级要书空,三年级以上强调疑难字就可以。
5、写字指导要到位,要加强板书示范,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语文教师要以身作则,对学生潜移默化。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每次写字,一定要提醒写字、执笔姿势,直至养成良好的习惯。每写一个字,一笔一画的起笔、止笔、占格、占位,每个字的间架结构、每个部件的高矮肥瘦,部件、笔画之间的穿插挪让„„都要交代得清清楚楚,并且要边讲解边示范,而后让学生先描后临,发现问题,在评议中指导。低段用习字本,中高段尽量用作文本进行语文书面作业,以规范学生书写。不用作业本。
6、教给学生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如游戏、猜谜、字的组合联想、认一认“同类家族”中的成员等。
7、不简单地用罚抄的方式来达到纠正错别字的目的,坚持质量重于数量的原则。
二、阅读教学
(一)、关于词语:
1、词语理解坚持多造句运用,少抄背含义。特别是低年级,多数只求“意会”,不求“确解”。中高年级可相机介绍一些释词方法:分析语素法、同义注释法、反义注释法、比喻法、下定义法、描绘说明法、联系语境用白话替代法等。
2、教师教学中要词汇丰富,特别要注意自觉运用新词,给学生以“学以致用”的暗示。
3、注意归纳特殊类词语:AABB、ABAB、ABCC、ABB、AAB、AABC、一三反、二四反、一二反、三四反、意思相反或相对;按要求写词语:自然景物、人物形态、历史故事、寓言、来自古代作品、口头语言、含比喻、含夸张、含数字、含动物、含对偶、刻苦学习、时间快、热闹场面、优秀品质等;关联词语: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假设、条件、因果等。
(二)、关于句子
1、引导学生赏析、抄写、模仿、借鉴、化用好词佳句。
2、根据教材内容安排逐步学习标点:顿号、逗号、分号、句号、感叹号、问号、引号、书名号、破折号、省略号。体会标点符号在表情达意上的功能。
3、小学阶段句子教学的其他知识:
修辞: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对偶、借代、双关、反复、反语
病句: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前后矛盾、重复罗嗦、词序混乱、不合逻辑、用词不当、标点错误、错别字、关联词错误;
特殊句:缩句(1、主、谓、宾;
2、谁做什么或者什么怎么样;
3、一般考虑去掉:时间、地点、数量、形容词、„„的、在„„等。
4、慎删人物,不改变原文包括标点。扩句反之。)和扩句、被字句与把字句、肯定句与否定句、反问句与陈述句、对话句与转述句(增减字和变化标点、人称)、兼语句。
按语气分类和转换:陈述、感叹、疑问、祈使; 其他:谜语、歇后语(含人物、数字)、名言警句(好好学习、珍惜时间、不怕困难等)、歇后联、对联(春联)、广告词
4、句子排序技巧:思考逻辑关系——找可能第一句――合并亲近句――链接亲近群――找结束句。
(三)、关于文段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细致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2、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盲目地舍教材而做练习,是舍本逐末。课文以诵读为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3、阅读教学应该是一种情意发展的过程,强调学生与教师与作者与文本主人公共振,乐其所乐,哀其所哀,激其所激,虑其所虑,让学生置身于文本之中。重视教师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避免徘徊在文本之外做机械识记,为考而教、牵强附会、无病呻吟。学会让学生反复阅读和入文体验,恰当挖掘文眼,提炼主线,多维解读;指导学生阅读要注意挖掘人物内心、环境变化、人物特征等多方面因素,读出区别、读出特色。
4、采用多种阅读形式:默读、小声读、大声读、个人读、小组读、分组读、齐读、快速浏览、反复精读、有感情地读、轮读、对读、开火车读、对比读、诵读、分角色读、配乐读等。一些文段熟读成诵即达到教学目标。
5、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边读一连想的习惯,查阅字词典及相关资料的习惯,画、批、注“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及至读书看报的习惯。指导读书方法,特别是读整本书的方法。要指导并鼓励学生摘录好词佳句,做读书卡片,写读书笔记。
6、克服离开语言文字进行繁琐的内容分析,注重整体把握,注重对文章的总体感受和文章精髓的把握,对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不仅要抓理解,还要抓表达,鼓励他们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迁移、运用。
7、中高年级要特别重视对学生概括句群主要内容的训练。
8、文段教学的其他知识:
分段原理:亲密合并;分段依据:时间跳跃、空间转换、人物出场、情节转折、小结句、过渡句;段落逻辑:总分、总分总、分总、并列。特殊句: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过渡句。
归纳主要内容:平时教学要引导学生说出一句一句完整的话来;指导采用六要素法——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串联段意法、大意概括法——谁做什么或者什么怎么样等方法。文章的表达方法(记叙议论说明抒情)、表达顺序(顺序倒叙插叙补叙)、文章技法(过渡、照应、暗示、侧面等)。
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说明方法: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画图表、描述等。古诗积累:思乡、季节、边塞、爱国、送别、报恩、尊师、夸张、对偶、花卉等。
三、习作教学
1、习作教学指导应该一开始要从内容而不是技巧入手,坚持由易到难,不要拘泥于课本上的篇目,相信作文无禁区。要多一些开放,少一些束缚,让学生自主习作,在内容、情感上贯穿一个“真”字,在语言、形式上贯穿一个“活”字。从小学生第一次写话开始,教师就要鼓励他们说真话,吐真情,要对胡编乱造、言不由衷,说“不!”。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
2、学会布置前作文,指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养成在生活中经常练笔及时记录,随时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好习惯,提高写作水平,积累写作素材。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高度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对生活细节进行切割、分解、挖掘、多方观看、前后延伸。作文观察技巧:细致、有序、抓住重点、调动多种感官(眼耳鼻舌手)、边观察边想象和联想。
3、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经常写写感受、启示,仿写典型的句、段,续写结尾等,体现从读中学写,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4、长短课结合进行习作教学。有的习作话题可以当堂尝试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在课堂上即时反馈、修改;有的习作话题可以预先布置相关的家庭活动、户外活动,然后当堂完成;有的习作话题,则要先在课堂引导,学会讨论、观察、采访、调查、收集资料的方法,再组织实践,在活动后动笔,再在习作课堂进行反馈、修改、加工、评价。
5、尽量遵循:先观察后作文、先实践后作文、抓时机写作文、创设情境写作文;从生活中学习作文、从阅读中学写作文。
6、习作教学一般流程:审题(字斟句酌地审题,学生说要求,教师相机引导,纠正偏题)或者观察、体验——学生说:想得出来才说得出来,说得出来才写得出来(启发学生搜集、借鉴、提取素材)——提出书写(字不出格)、时间、字数要求——学生写(立意时注意题目:题好一半文;写时敢于下笔、天马行空、抓住灵感;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全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篇中下作文板书在黑板上示范修改(发动学生参评)——引导总结修改要求(附后)——自己读,按照修改要求逐条修改后重抄——范文点评——随机交换修改——再收上来重新随机分发修改——再次重新抄写——教师修改——自己整理成为精品作文——订成班级作文集。每期一两次就可以。
7、批作文的主要任务是夸孩子,要把批作文变成批读后感,淡化升格多就少改。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指导学生学会修改作文,相信“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适当精批和面批。
8、多创造一些学生作品交流的机会。可以通过一周交流、学习园地展示、黑板报刊登、班级小报发表、向各级刊物推荐等,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有条件的还可以利用网络,促进交流,与更多的人分享习作的乐趣。
9、作文的分类:
1、写人(外貌描写的最高境界:福楼拜教莫泊桑)
2、写事
3、写景
4、抒情
5、议论(读后感)
6、应用文(书信的格式和人称)
7、说明文
8、想象
9、看图
10、童话
11、扩写
12、缩写
13、续写
14、改写。
10、想象作文中的文本材料作文训练:老课文新演绎,旧故事谱新篇,新材料编故事,按提纲写故事,续写经典故事。
附:文章创作及修改要求(十五条)
1、不离题(一字一句、字斟句酌地审题;全命题、半命题、自由命题作文题目正确、不删改、不加书名号、题目下面不空行)。
2、书写工整、干净、整洁,笔色统一,字不出格,不能用改涂液,用规定符号修改,不大段大段增删。
3、字数适中(不能多于或少于15%、不超过规定方格一行,更不能加纸三年级一页以上、四年级一页半以上,五六年级两页最多只能留两行,要锻炼自己刚写满自然收尾的功夫)。平时练习要尽量把字数写多,多写才能锻炼自己谋篇布局的能力和更多地暴露自己的缺点,从而赢得更多的改正错误的机会。
4、格式、人称正确(分段提行空两格,强调书信、信封及应用文的特殊格式要正确无误;人称分为第一(我)、二(你)、三(他、她、它)人称))。
5、无错别字(不能100%保证正确的字词要动手查字、词典;考试时坚决不用模棱两可的字词)。
6、标点正确(标点大小及位置适中,不滥用标点,注意引号、书名号、破折号、省略号、链接号的运用,忌一逗到底;学会斟酌标点)。
7、语句通顺(用词准确,不重复、不罗嗦,关联词、修辞恰当、没有明显语病:自己朗读两遍)。
8、讲究叙述顺序(顺序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也叫方位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从中间到两边等)、逻辑顺序;尝试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记叙文的写作顺序;议论文结构从总分、并列、层推、对照等方面考虑;)。
9、段数恰当,一般一页3段左右;句、段衔接自然;练习写过渡句、过渡段。
10、全文脉络清晰、结构完整、美观、有头有尾(会应急结尾)、有中心、有重点(有详有略),观点一致、明确、正确。
11、立意新颖、视角独特、想象大胆、丰富、合理。
12、文意深刻,选材得当、有典型意义;有内涵、有意境。
13、修饰得当(想办法改句: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反复、反语、引用、谐音、设问、对偶、借代、双关、顶针、委婉等,让文章更耐读;说明方法如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引用、描述等,让文章更详实可信;描写手法如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还有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委婉暗示、场面描写等。描写事物要抓住特点写出与众不同之处。初绚烂后平淡。)(尝试学习教材同类文章的写作手法)。
14、开头结尾新颖、有意味;练习总起、开门见山、环境烘托、设置悬念、对比、映衬、倒叙等作文开篇技巧;练习总结、拓展、升华、号召、警句、点名主旨、画龙点睛、照应题目、呼应开头、追问等作文结尾技巧(开头结尾要适当修饰和恰当用上修辞手法,成为文章的亮点)。
15、努力运用学过的名言警句、俗语、对联、谚语、歇后语、惯用语、好词、成语(刻意从教材及课外书、词典、网上去寻章摘句;学习研究和选用近义词)。
四、口语交际教学
1、要鼓励学生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机会,自觉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2、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如: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不随便插话;说话要使用礼貌用语;要针对不同对象,文明地进行交际等。
3、口语交际答题应坚持:书写工整、语句通顺、围绕中心、说得有道理(健康、不离题)、有问必答、注意礼貌用语和标点符号、写到最后一行。
五、综合性学习教学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
三、分年级教学建议
在“分版块教学建议”的基础上,分年级作如下补充强调。
一上
1、学习习惯:一是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二是爱惜学习用品。应抓好:(1)于细微处抓起,注重自身的言传身教。(2)坚持不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日之功,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与毅力,坚持反复抓,抓反复,并注意与各科教师、家长密切合作,齐抓共管。
2、识字写字:引导学生坚持书空,适当讲解字理,灵活运用歌谣和字谜,把汉字教得更生动有趣。写字只能用铅笔在田字格里书写。
3、汉语拼音:正确使用“情境图”与“语境歌”;要在教学生准确拼读音节上下功夫;学会收集、编撰各种拼读的顺口溜和歌诀;人人过关。
4、课文:指导学生指读,读准字音,熟读成诵。适当指导停顿。
5、写话:强调“写话就是写自己想说的话”,让学生敢于下笔。一下
1、学习习惯:乐于倾听,勇于发言;认真写铅笔字。教师检查评价的重点,不是谁写得快、写得对,而是谁的姿势最规范,书写最工整,要花时间矫正不正确的姿势,矫正不正确的握笔。
2、识字:“遵循“先自学而后教”,重视利用韵文形式和情境图识字。帮助学生分析字理,树立形声字意识。
3、写字:坚持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使学生做到人人用眼卫生,个个读写姿势正确。讲求写字的质量,要求学生按照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的规范标准把字写好,做到笔笔到位,字字工整。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坚持书空。
4、阅读教学:加强认读,读得正确、连贯,不错、不丢、不添、不断、不重。读后对课文的整体内容,能有大致的、轮廓的了解。
二上
1、在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实践中能潜移默化地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打下基础。
二下
1、继续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指导学生养成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等良好习惯。
2、查字典:首先要带领学生读懂字典的整体结构,明确字典的编写者是如何按照“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编写的。第一,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查字典?第二,要通过实际的翻检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了解查找、检索的步骤、方法。第三,要在日常的学习或生活之中,采取不同的方式,不断强化“字典随身,只要是遇到了不认识或不理解(包括拿不准的)字,一定要动手翻一翻”的意识。
3、识字:更丰富地揭示汉字的造字规律,激发儿童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4、写字:只用铅笔,不用圆珠笔和钢笔书写。
5、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尝试默读、复述。
三上
1、习惯:继续坚持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积极发言、专心倾听、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等方面的习惯。
2、写字:练习写钢笔字和毛笔字,不用铅笔和圆珠笔。
3、阅读:进行分析自然段、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等方面的练习,学习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句子,学习课文中常见的构段方式。开始培养略读能力。
4、习作: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小练笔”,让学生模仿其中的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的就记,一句两句也可以写,不勉强拉长,也不硬要缩短。总之实事求是,说实话,对自己负责。”能写出心里想说的话即可,坚决地以鼓励为主,避免一开始就对学生从技巧上高要求,让学生觉得作文高深莫测,敬而远之;内容上导向胡编乱造,套话空话,言不由衷,削弱表达欲望。同时指导好作文的一般习惯:如标点占格、分段提行、题目居中等。
三下
1、习惯:着力培养自主预习复习的习惯,提出预习和复习的方法。预习六步:理解题目;标出自然段序号;思考文章顺序;圈出生字新词,勾画疑难地方;给文后的生字注音组词;完成练习册上基础题。复习十步:读课文内容;看文后题;生字;词语盘点;日积月累;要背诵篇目;练习册;构思作文;其他资料;试卷(读、背、练——在试卷上重写错题)。
2、习作:学习写看图作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有序、细致地观察图画,合理发挥想象。积极尝试即兴作文、命题作文、前作文,不断丰富他们有关写作素材、语言材料、认知与表述 7 经验的储备,让学生觉得作文有话可写,以保护他们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因为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指导作文技巧。尝试让学生间互相修改、评阅习作,从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口语交际:做到说话得体,举止大方。
四上
1、习惯:学会选择书和学会边读边在书上做记号的读书方法,能做多种形式的读书笔记。
2、阅读:联系上下文课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默读,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3、习作:可以开始统一指导学生谋篇布局和表情达意的作文技巧,重视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和互相修改作文能力的提高。
4、口语交际:学习用幽默、机智、优美、有感情的语言打动他人。
四下
1、习惯:养成读书看报,坚持写日记、周记、读书笔记的习惯。日记宜长短自由,条理清晰,有真情实感。周记选材要典型,提倡写得越多越好,可适当加强题目引导。读书笔记方式要灵活,可采取提纲式;批注式;摘抄式(注明摘自哪里);概括式;剪贴式;读后感等形式。
2、阅读: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较长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3、习作: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和顿号。
4、口语交际: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五上
1、习惯:着力培养学生读书做笔记和随时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2、阅读:第三学段的课文,蕴含比较丰富,难度较前有所增加。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 认真钻研文本,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要求教师要有很高的写作修养。开始培养学生浏览能力。
3、习作: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出的习作“感情真实”。要求学生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表达需要,分段表述。
五下
1、阅读:着力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读一边做圈点批注。能利用教材上的印刷空白,及时将自己的疑惑、体会、思考、不解等流注笔端,记载下来,与他人交流、探讨。
2、习作:重视“读”与“写”的有机结合。在阅读教学中,除了要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弄懂句意内涵外,还应有机地引导体悟文章遣词造句的独特方法,学会从句式、段式、文章布局、立意等方面进行仿写。教师要结合具体的课文,捕捉训练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小练笔。如围绕一个主题,用上相关词语;围绕一个中心词,进行片断的细节描写等等,将场景写生动、写具体。
六上
1、写字:正确、规范、整洁、入体。
2、阅读:以读为主、以讲助读,以各种教辅手段促读,注重感受、领悟、积累、运用。
3、习作:由 “模仿起步”转变为“借鉴、迁移”。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借鉴的艺术规律。帮助学生选择素材,提高习作水平。教师应该熟悉《文学概论》。
5、口语交际。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六下
1、阅读:重视朗读、背诵、复述。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了解不同的文体。强化文章结构意识。明确记叙性、说明性课文及诗歌的基本特征。
5.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 篇五
简阳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
一、目标任务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的引领下,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切实加强对课程教学的研究,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探索高效培养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途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关于小学语文课堂具体操作的建议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创造过程,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师不可能采用一种绝对固定的方法和形式组织课堂教学,但在某一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有时会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呈现一种相对固定的结构形式和程序形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方面,提倡目标的多元性、方法的灵活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强调课堂应该是开放的、生成性的课堂。
目前,面对新理念的冲击,许多教师可能感到手脚无措,不知该怎样组织课堂教学。针对以上问题,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运用小组捆绑评价的优势,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教学内容,特针对小学语文学科不同课型提出课堂操作的一些实施建议。
(一)识字写字教学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它不仅是一、二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其他年级不可忽视的教学内容,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任务。
具体教学建议:
根据教材关于识字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一类是专门的识字课属集中识字课,一类是在阅读教学中安排识字属分散识字(也叫随文识字)。无论哪种类型的识字,学生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借助图画、拼音、词句,才能切实提高识字质量。
1.集中识字教学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定的情境,比如“猜谜揭题、质疑激趣、故事导入、彩图诱发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识字教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第二阶段:借助语境,读准字音。
教学中,首先要要求学生自读配文,边读边画出本课要学习的生字、词语,并借助拼音反复读几遍。“字”是出现在语言环境中的,把生字置于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感知、理解、掌握,这样才能巩固学过的字,提高识字质量。接下来教师将这些生字所在的词语抽出来,标上拼音利用小黑板或大屏幕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认读,再运用指名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由带拼音过渡到去掉拼音,完成生字的认读。
最后,把认识的生字送回到课文中,让学生再次读配文,读顺读畅配文,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识字效果。
第三阶段:巧用方法,识记生字。课程标准指出:“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 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效率。”由此看来,要想有效地调动学生识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则需要我们在组织识字教学时,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不断变换方法,尽量让学生感到有趣、新颖,在快乐中提高识字效率。在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创编儿歌或顺口溜”“猜字谜”“编故事”“形声结合”“形近字比较”“快乐游戏”等识字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活泼、新颖有趣的活动中产生良好的识字效应,从而获得牢固印象。
第四阶段:强化指导,规范书写。教师在进行写字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结构,笔顺笔画特点,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等。
接下来,教师还要在课堂上要选择比较难写的生字在黑板上范写演示,注重笔顺、注重间架结构,同时让学生认真看、用心记、模仿书空。教师范写后,让学生在课本上先描红再临写,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最后,学生练写。教师要对学生的书写进行展评激励,及时给予鼓励与帮助,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总之,在写字这一环节,教师应严格要求“先摆姿势再动笔”,“笔笔到位”,“字字美观”,达到规范写字的目的。
2.随文识字教学
“随文识字”实际就是边学课文边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将识字任务贯穿于课文的学习中,自始至终融合在语文课的教学中,不断提高汉字在学生头脑中出现的频率。这类识字的一般教学流程可以是:
第一阶段: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这个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初步感知字义、字形。然后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相互考一考后,教师再让学生脱离拼音进行认读,进一步感知字形。最后教师再重点检测课后生字表中的字,检测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来记忆,拓展识字途径。
第二阶段:再读课文,理解字义。
教学时,必须把理解字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可以通过字典查查字义,也可以教师出示有关的字义让学生选择等方式进行。随文识字不像归类识字那么有规律,要让学生自己发现,尊重他们的理解方式,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再进行恰当的方法引导。
多数生字的意思学生凭借生活经验或已有知识都能理解,教学时只需对个别难以理解的字义作随文理解。
第三阶段:指导写字,掌握字形。
在学习课文之后,教学进入书写指导环节时,教师应指导学生一边把握字形结构特点一般认真书写,同时完成字形教学和书写教学。在这个环节,教师一定要注意范写,让学生看清起笔、运笔、收笔。学生练习时,要少而精,保证写字质量。写字后,教师注意展示与评价。
总之,识字教学的方法是很多的,不同的识字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但是有些方法也有局限性。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情境,不同的教学任务,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当的选择合适的识字方法来教学。
(二)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形式充分感知课文内容,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对语言形式有更深的理解,即指导学生从作品中学习语言,积累言语材料,为表达奠定基础。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以读为本,应该要遵循“语言——内容——语言”的原则组织教学,体现“感悟——积累——运用”的阅读教学三层次。阅读教学建议: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教师可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或用歌曲、谜语、彩图等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读题,通过设置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便会看得认真,听得专注,很快进入课文情境。
第二阶段:读通读顺,整体感知。
一般来讲,读通读顺的要求应包括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①正确认读。即读准字音。②读顺句子。要做到不添字、不丢字、不错读、不回读、不截读、不读破句。③大致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上课伊始,教师应创设一定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动机和兴趣。紧接着,让学生通读全文,进一步读准、读顺课文;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不是只从一点或一个侧面)形成对课文的感性认识,并能初步提出一些自己尚未读懂的问题。
第三阶段:精读品读,积累运用。
这个步骤要求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段的咀嚼品味,对课文的内容和思想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体会。要达到这一要求,学生须精读课文。所谓精读,就是围绕课文的重点语段带着关键问题进行深读。具体地讲,就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段落精细阅读,这属于理解、感悟性阅读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一定要充分读书,在“理解”和“感悟”上下工夫,力求“自得”。教师的主导体现在设疑、启发、订正、点拨、范读和必要的讲解上。
语文基本能力中关键的是培养语感,而语感的培养与朗读密切相关。在学生大致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务必指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的手段,深化对课文语言的理解和感悟,积累语言,达到与文章、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在语文教学中,积累语言最主要的途径是背诵。读得“滚瓜烂熟”,文章的语言就逐渐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我国的传统语文教学非常重视博闻强记,熟读背诵。精美的语段,富有哲理的诗文,只有熟读成诵才能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语言积累多了,阅读写作就有了坚实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品读、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反复诵读课文的精彩、重点语段(有的甚至是全文),直至熟读成诵。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迁移性的说写运用。迁移运用语言的训练形式多样,不同的课文也有不同的训练点,一方面是生字新词的迁移运用,用词造句就是词语运用较好的方式;另一方面是仿写训练,实践证明,仿写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
第四阶段: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总结全文是再次回归整体教学的环节,是对课文思想内容、表达方法的总体归纳、提炼、提升的阶段,也是对“重点研读”环节的发展和归纳,与“重点研读”有着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关系。一篇课文应从两个角度去总结,一是侧重于对课文思想内容及感情的总结、提炼、提升,主要是引导学生将课文的中心思想或人物形象等进行总结,即“通篇会意”;二是侧重于对课文某些突出的写作特点给学生以提示、梳理、总结,从表达的角度(怎样写)进一步领会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以及表达的作用、效果,并积累一些写作方面的知识,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即“领会表达”。
以上阐述的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步骤,一般流程。这些教学步骤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和灵活性。各教学步骤常依据课文的不同特点及学情的差异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这四个步骤不是刻板的公式或机械的流程,而只是基本的教学思路。
(三)口语交际教学
口语交际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学习口语交际知识,掌握口 语交际方法,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活动。《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具体教学建议:
口语交际课一般是围绕一个话题展开,通过“典型的情境”、“双向的互动”、“平等的氛围”和“及时地评价”来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和欲望,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建议采取以下五个阶段的教学流程开展学习活动。
第一阶段:激发情趣,导入话题。
这是教学的起始阶段,可采用多种方式,激发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情趣和积极参与口语交际实践的热情。精彩的导入,能为新课创造愉快和谐的气氛,能够促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到交际情境中,更对全课的教学起到了激趣、启迪、铺垫的重要作用。教师可以采用谈话、多媒体创设情境、质疑等多种导入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学习活动。
第二阶段:出示目标,明确要求。
这一阶段要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这次口语交际课的主题是什么?要说什么,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学生只有对口语交际的的内容及要求了然于心,才会有想说、乐说的愿望,才能积极主动地、有效地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教师也应该抓住这一时机,了解学生的情况,以学定教,为下一步课堂教学的展开和调控做好准备。
第三阶段:创设情境,实践演练。
教师要精心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让口语交际教学情境成为学生的生活化活动。这样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激活学生的语言储备,使他们的表达、交际收到良好的效果。这一阶段可分三个环节进行:
1.走入情境,初步尝试。教师利用录像、图画、实物等,配以语言、音乐的渲染,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模拟情境中的人物,进行初步地练习。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要引导学生在感受情境的过程中,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思、动嘴说。这一环节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地越充分,就越有利于后面学习活动的开展。
2.示例引路,习得方法。学生生活经验少,良好的口语交际态度和习惯也未完全形成,对许多口语交际的内容、方式都比较生疏,因此观摩体验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可运用言语示范、实例材料、录像示范、学生示范等方法,引导学生领悟本次口语交际的具体方法及技巧,使学生学有方向,练有依托。
3.交流展示,互动评价。交流展示时,要特别注重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在实践体验中,学生是以双重身份参与的,有他的社会角色,即学生;也有他的交际角色,即特定情境中扮演的那个角色。要引导学生从语言、表情、动作等方面为自己的角色正确定位,让学生在高仿真度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评价要全面,要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全方位评价,实现学生自我的发展和提升。
第四阶段: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此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进行全面地评价,同时将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共同分享,共同提高。及时、恰当、全面地评价能够不断激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自觉性,以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愿望进行今后的口语交际活动,实现自我的发展和提升。
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把社会、生活作为口语交际的大背景和资源场,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真正把口语交际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提升口语交际的实践能力。
(四)习作教学 《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练习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教学中指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并与他人沟通而进行的思维及表达训练,从而使学生练就观察、想象、选材、构思、立意、组织、表达、修改等写作能力。
具体教学建议:
第一阶段:激趣导入,进入新课。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导入形式,带领学生进入情境。第二阶段:明确要求,习作指导。此环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来安排指导的过程。可以通过几个步骤来实施:
1.汇报交流,畅谈体验。
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准备的内容,或写出关键词语等。2.明确要求,确定内容。
(1)读习作要求,明确习作重点。
(2)围绕习作重点,确定所写内容,与同伴交流。3.学生思考,合作探究。(自己练习说、与同座互相说、小组内说。)4.集思广益,集体交流。学生可以用
一、两句话或一段话表述自己所写的重点内容。比如说说用什么样的题材来进行习作,以及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等等。
在此环节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学段要求进行较细致的指导,也可以出示范文予以引导等。
5.构思起草,初试习作。结合本次习作要求,动笔书写自己真实的习作。此环节中,教师要保证学生的动笔书写时间(20——25分钟),随时解答学生个体的疑难,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6.欣赏作品,交流评价。
写完的同学可以找伙伴自由交流、互相评价。也可以全班交流、评价。第三阶段:修改完善,落实目标。
修改完善就是教师在学生初次习作的基础上,通过不同形式的修改方式帮助学生进行自我修改、次习作二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这一阶段教师要特别注意修改目标应与习作目标相吻合,突出重点,并以此为据,选准典型习作,以帮助学生明确修改目标,通过二次习作完善作文内容,落实习作目标。
第四阶段:讲评欣赏,完善提升。
讲评欣赏主要由教师总结本次习作的优点及经验,并进一步说明习作中的问题。同时完成学生的佳作欣赏,帮助学生体验习作成功感。此阶段,可分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
1.讲评总结。教师根据前期对学生二次习作的批改,总结本次习作的经验,并指出今后习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2.欣赏佳作。教师通过不同的方法、情境分享学生的习作,使学生体验成功感,激发习作兴趣,培养学生赏识他人的良好品质。
(五)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新途径。它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从语文学科目标、特点和性质出发,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创新、组织策划、实践探究能力为目的,以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为主线,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自主、合作、实践、探究为基本学习方式开展的学习。
具体教学建议:
根据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特点,活动的要求、任务、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建议采取以下五个阶段的教学流程开展学习。
第一阶段:确立课题,制定计划
这一阶段由学生根据对生活的观察和实践,或教材中关于综合性学习的相关要求,确定课题,开展相应活动。
可分三个环节进行:一是运用恰当手段,激发研究欲望,引出研究课题;二是拓展思路,选择专题,组成研究小组;三是制定活动计划(高年级适用)。
此阶段教学的目的有三:一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激发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兴趣,从而确立研究课题,为下面的学习确立方向;二是开拓思维,由选择的研究课题引发开去,确定研究的子课题和重点,使活动的指向性更明确;三是在教师指导下制定活动计划,为有的放矢地开展活动提供保障。
第二阶段:调查研究,搜集资料
本阶段主要由学生在课下完成,通过社会调查、观察、讨论、实验、动手实践、查阅资料、采访、记录等不同途径、渠道查找信息,搜集资料。
这一阶段的关键:一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引导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增强学生在多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二是发挥好教师的指导作用,根据多数学生的需求,适时进行引领和点拨,解决研究过程中的问题、难点。
第三阶段:处理信息,整理资料
这一阶段是在第二阶段的学习基础上,学生按照一定的类别把资料进行分类,提取有效信息。可分三个环节进行:一是筛选资料:围绕课题选择最具价值的资料,并进行梳理、汇总;二是资料归类:指导学生将筛选后的资料按类别进行整理;三是提炼资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得出结论,再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所得、所感,升华认识。
第四阶段:成果展示,反思评价
本阶段是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在全班范围内展示研究成果、进行总结评价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展示力求形式多样,使学生在成果展示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成果展示之后,可以引领学生对课题研究的过程进行深层次的反思总结,为新课题的研究奠定基础。最后应对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进行总体评价,引导回顾整个活动过程,获得情感体验,与他人一同分享成功。
三、关于导学案的建议
导学案的作用: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导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能够通过设计的导学案增长知识、形成能力。
●导学案的基本要素 导学案的基本要素,它与我们一般意义上的备课不同,我们一般意义上的备课,着力点在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导学案是建立在学生学习状态的基础上,教师模拟学情设计的适合学生课堂运用的一种学习辅助方案,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有着不同的教学理念。
导学案的基本要素有:课题名称、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导学活动、巩固强化、学习反思环节。
在这几要素中,针对目标、重难点的确定和导学活动的设计做一下建议:
(一)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教学目标的设定,一是根据“三维目标”的定性,二是根据单元提示和课文思考练习的安排。不能把教学目标划分为三个方面分别设定,而只能围绕“知识与能力”,参照课文“思考练习”来设定,“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点可点缀其中。
3.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
(二)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的确定,一是必须放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范围内,二是要联系年段教学重点,三是要联系单元“语言文字”学习重点,四是看思考练习是否刻意突出它。切忌不能把“理解内容”作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就是目标之中处理起来最困难的,可以是“内容”方面的,也可以是“语言”方面的。
(三)导学活动
导学活动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在内的由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导学案的作用: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等等。
编写导学案的导学活动时应注意的五个原则:
课时化原则;问题化原则;参与化原则;方法化原则;层次化原则
1.课时化原则。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问题化原则。问题化原则是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思考:怎样设计问题?①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②问题不易太多,太碎;③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如:你的感受是什么?你具体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等等。
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3.参与化原则。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这就是所谓的参与性原则。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只要教师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更有效的挖掘。
4.方法化原则。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
如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教材哪一页的哪一部分,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检查等;
6.王娜品德与生活教学指导意见体会 篇六
昌乐外国语学校 音乐教研组 王娜
作为年轻的教师,教授一年级的孩子是件很为难的事情,没有经验,没有带过孩子,轻重难以掌握。当排课表下来,得知自己要教一年级一个班的品德与生活时,一时没了头绪。一是专业不对口,再就是没带过这么小的孩子,而且这门课看似是小课,但对于正处于习惯礼貌养成的阶段孩子们,却是至关重要的课程。这门课该怎样教呢 ?看了品德与生活教学指导意见,心里有了谱相。
首先要明确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适时地进行公平、合理的教育。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尊重学生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一定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习惯的养成。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按部就班的使用传统的教课方式,不敢突破创新,很多原因是因为长期教一门课程,形成一种习惯,一种定式。而这门课虽是我们刚刚接触的,其实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在继续围绕潍坊市教科院推广的《“345”优质高效课堂》的大前提下,进行创造性的课堂教学,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
品德与生活,顾名思义“品德放在首位”而且贯穿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处。俗话说有才无德比有德无才更可怕!品德与生活,主要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因此不但需要开设好学科教学,更需要创造性的把学科教学开展好。
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具有“活动性”和“做中学”的特点,我们根据教学的需要,有的主题教育以室内活动为主,有的则在室外进行。开放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为此,在教学《我和太阳做游戏》时,我带领学生来到室外,让学生以小组活动方式,通过实验活动,探究和阳光有关的一些自然现象,在真实的情景中来完成“如何与小伙伴相处”的教学目标。
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课堂上自由,大胆的发挥。
在课堂上,给学生搭建成功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的能力,在自我表达中增强对知识的理解,督促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努力达到相关要求。在上《我长大了》一课,我开展了“调查自己成长历程”的主题活动,课前学生采访父母,收集儿时物品,回忆童年趣事。课上学生出示自己的出生证、纪念币、成长册,反映自己一步步长大的经历,进而充分感悟到长大是一个丰富的过程。这节课的主题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学生非常爱上,乐于参与,自由发挥自己的想法。所以,我认为思品课教师应重视改变课堂传授知识的习
惯,设计一些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全体学生参与,动中悟理、动中导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尊重学生,注重评价环节。
“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在学爱护环境这一单元时,我带领同学来到操场,有个别学生出现了破坏性的行为,我当时并没有立马进行严肃的批评,而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说说自己在活动中发现了哪些好于不好的现象,为什么不好?请同学们自己对这个行为作出评价。然后请做过破坏行为的同学说出自己当时的想法,这样一来,既让学生感受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也教育了这些有破坏行为的同学。在评价中关注学生发展,不断创新评价方式。在真实情境中评价,以教育鼓励为主,促进每一位儿童的发展。“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必须到学生生活中去,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课间我经常与学生在一起玩,工作之余,散步或者上街更多的是有意的观察学生。在家里,我常常陪着我女儿一起看少儿频道的节目。是啊,一年的教学实践让我在课堂上、生活中、生命中转变了角色,我学会了时时处处尊重、关心和牵挂每一个学生。保持自己的想法 多向有经验老师请教
7.小学生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管见 篇七
一、教师示范, 学生摹仿
为使小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依据儿童善于摹仿的心理特点, 无论是入学初期还是进入中、高年级, 都需要教师有意识、准确而清晰地给学生做出示范。把理解某类或某段课文所要用的方法、步骤, 把弄懂某人、某事、某物所设计的一系列思考问题, 把突出某一难点、某一分析推理的过程, 展现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从教师的教法中得到启示, 领悟教法的精当之处, 明确学习的步骤, 激发摹仿的心理。例如, 我在执教《美丽的大兴安岭》时, 先指导学生根据写景文章的特点, 边读边圈点出文章中具有春天特征的景物, 勾划出文章中有关描写春天特征的词句, 然后再让学生读课文, 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 想想这些词写了什么, 评说作者是怎样写春天的美丽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通过圈点、勾划、评说, 学生体会到大兴安岭的春天是美丽的, 生机勃勃的。接下来让学生回顾以上我在教学时所采用的方法:1.圈划文中的具有季节特征的景物的语句;2.联系上下文思考所圈划语句写了什么, 其作用是什么;3.透过词句体会作者用笔的巧妙。下面, 我便让学生用此法学习欣赏描写夏、秋、冬三个小节, 自主理解大兴安岭一年四季都是美丽诱人的, 深切感受到语文课文结构相似的段落都可以采取这种方法。这样, 把教法转化为学法, 起到了“教法”举一, “学法”反三的作用。
二、教师明示, 学生尝试
学习方法的掌握, 初始有赖于教师在教给知识的过程中明确的指点, 诸如怎样发言答问, 怎样拼读音节, 怎样观察插图, 怎样说完整的话等等, 尤其较难的学习内容更应如此。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是认字、词, 归纳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这一模式至少暴露出了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 教学目的重知识轻能力。
认生字、生词, 理解字义、词义, 会做名词解释, 会背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是学生的中心任务。针对少年儿童的考试能力进行培养, 而如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却认为可有可无。
2. 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体。
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特色是“填鸭式”的“满堂灌”。整节课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 “强行灌输被动接受”是教学过程的真实写照。实质上教师整节课的教学目的异化成了“完成教学任务”。讲台成了教师45分钟被动表演的舞台。
3. 教学效果凭分数体现。
学生学习状况、能力高低、教师教学能力、工作态度等一切以分数高低评价。结果是重重施压造就了众多“高分低能”的学生, 与素质教育形成完全对立。
三、利用语文课, 培养学生的承受能力
心理承受能力是少年儿童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小学时代的儿童, 心理承受能力还相当脆弱, 大部分学生只会发现他人身上的特点, 不愿意接受他人 (包括教师、父母亲) 对自己的批评。他们时而过分地自信, 时而又过分地自卑。心理学家认为, 借助语言、文字等媒介, 对学生进行信息交流并建立某种人际关系, 能鼓励学生不怕困难、不怕挑战, 成为心灵强大的人。这就给语文课教学提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任务:利用语言课有意识的渗透, 使学生消除心理障碍, 正确认识自我, 学好语文可提高语文素质。
四、回顾方法, 主动探求
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可由教师“明示”后“尝试”, 可由教师“示范”后“摹仿”, 也可由学生自己去探寻、创造。即使是教师明示或示范过的, 有时学生还会修改某些部分, 创造出更适于自身的特点的方法。每个学生知识的基础、个性的发展、大脑的运用等不尽相同。因此, 我在教学中, 总是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 寻求适于自身特点的不同方法。学有规律, 但无定法。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学习方法, 往往是学生在实践中自我探索出来的。有的学生学习效果之所以特别好, 除勤奋刻苦外, 就是他创造了适合自身特点、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自己创造和发现的学习方法, 往往比教师教给他的学习方法管用得多。教学中, 只要留意, 就会发现, 不少学生确实创造出许多好的学习方法。我常利用各种竞赛后的时机, 让某科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介绍学习方法。有些学生在介绍过程中, 仅仅能谈出自己的具体做法, 却不能归纳概括, 我就帮助他们, 对其创造的好的学习方法, 进行评价, 纳入学习方法体系的总体结构。这样用集体活动形式, 实行同学间的多项交流, 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概括各自的学习方法, 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不断地深入探求学习方法。
8.论小学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体系随时发生着变化,我们现在已经进入现代化社会,社会的发展对人们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学生单纯的被动接受知识是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传授学生学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师在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上存在的缺陷
研究表明,教师在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下文将详细介绍。
(一)教师教授学习方法的意识不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授学习方法的意识不強,导致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是否掌握知识,而不是掌握知识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优秀等这些表面上的东西,而忽略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不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几个字,会做几道题,而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旦遇到类似的问题,学生能够根据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
(二)教师急于求成,要求有立竿见影之效
有的语文老师在实际教学生疏于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同一个问题换个说法学生就不知道应该如何解答,这种现象十分普遍。这时,教师才意识到应该更多的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步骤,而且要求学生能够尽可能用较短的时间掌握所学内容,并且能够灵活的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这对学生而言难度很大。因为学习方法的培养是长期训练的结果,一朝一夕并不能达到教师想要的效果,教师急于求成反而给学生更大的学习压力,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三)教师并未深入讲解如何掌握学习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节省时间和提高课堂效率,在针对学习方法的讲解时通常只是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没有深入讲解,使学生一知半解甚至不知所云。教师在传授方法时主要表现在对学习方法的传授只流于表面工程,并没有让学生真正明白这个方法的用途和如何使用。有的语文教师只是简单地介绍一下学习方法,给学习的印象十分笼统模糊,当学生面对具体的语文题时仍然不知道应该从哪下手,哪才是问题的突破口。学生看似学习了语文学习方法,实际上并没有掌握真正的内涵。
二、提高小学语文学习方法指导效果的策略
(一)丰富小学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理论知识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教师的引导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很大。教师应该注重对学习方法系统知识的学习,例如在布置预习任务的时候,应该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预习”“如何预习功课”“预习功课的目标是什么等等”。在教师实际教学习方法的时候,更应该注重学习方法理论方面知识的讲解。如果要学生熟练掌握学习方法,教师更应该对学习方法了解的更加深入,知道学习方法的特点,清楚小学语文的规律,才能给学生更好的指导意见。
(二)教师需研究学习方法的指导途径
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习方法才能以最佳的途径给学生以指导,例如六年级学生在学习《詹天佑》一文时,教师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首先找出文中的主旨句并进行解读。其次,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句写了什么(文章的中心思想与具体内容是密不可分的,引导学生如何弄清文章脉络)。第三,找出文中的重点词句,研读作者如何利用这些词句来表达自己的中心思想。(这一步主要是通过文章的重点词句来体悟文章的中心思想)。
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时,应该做到熟悉文章内容并制定相应的学习方法指导,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文章的同时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习方法才能落到实处,达到教学目的。
(三)教师在教学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要想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学习方法,教师就应该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重点不突出等现象出现。因此,教师应该熟悉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明了学习在不同学习单元应该掌握哪些学习方法,这些学习方法能解决哪些问题等。
(四)根据不同学生的学段特征制定相应的指导策略
教师若要搞好教学效果,就要善于分析学习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指导策略。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在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方面更应侧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增强其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中年级的小学生而言,教师可以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习,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采用师范教学,让学生根据教师教学过程总结学习方法。对于高年级学生学习语文,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辨别事物的时候可以添加自己的主观意见。例如,可以掌握不同类型的文章在找出中心思想、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等。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培养其逻辑分析能力和综合推理能力更为重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三、总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即对其学习方法给予适当的指导,使其能够更好地学习语文。
参考文献
[1] 张光明.小学语文的学习方法探析[J].关爱明天,2015(9).
[2] 李红玲.小学语文学习方法浅析[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10).
[3] 王芳珍.浅议小学语文学习方法[J].学周刊B版,2014(8).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学习体会】推荐阅读:
小学三年级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07-09
小学语文课堂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心得10-06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作文指导11-17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朗读08-12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实效性的策略研究06-21
陕西省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指导意见06-30
小学语文培训体会11-01
小学语文骨干老师培训学习体会09-30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心得体会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