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需求报告

2024-09-14

人才需求报告(共8篇)

1.人才需求报告 篇一

人才需求调查报告

作为一名国际贸易专业的本科大学生,认清社会的需求,适应形势发展的变化,紧贴市场需求培养自身“零适应”的应用型人才,是我们国贸学子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当前我们的专业人才走向面临多元化、综合化的人才市场,不仅有大小型国家企业、民族企业、集资企业、个体企业,还有外资企业等的多重选择,还有集众英才于一地的国家政府机关。本次调查旨在通过税务机关干部人员对国贸专业人才需求的分析,研究判断国家机关对国贸专业人才的需求形势,进一步剖析机关单位对国贸专业人才需求的基本分类和素质要求,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国贸专业学生在今后发展自身能力方面的方向和要求。

第一部分调查内容

a.单位背景信息

b.单位人才资源现状

c.单位人员对调查项目选项做选择

第二部分调查结果

1.白沙地税局地处湖北省黄石市和大冶市交界处,作为阳新县地税局隶属下的第一大分局,不仅彰显了白沙的物产丰富、地大物博、民风淳厚、税种丰富,每年为全县收入做了巨大的贡献。在地税局掌管下的各纳税主体更是遍布各大行业和地区。每年上缴国库的税额巨大,因此多次被评为优良纳税基地,并受到政府机关的重视,成为贤良英才的聚集之地。

2.单位人才资源状况

本科及本科以上人才为主,占整个单位人数的50%,本科以下专科人数占整个的30%,高中学历人数占15%,硕士占整个的5%。由此可见,单位所需人才中,大部分是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

单位对国贸专业毕业生看法主要持中立态度,对毕业生看法褒贬参半。在肯定毕业生能力的方面,认为国贸专业毕业生能够胜任较高级的工作,表现出专业水平。单位认为国贸专业毕业生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毕业生仅有书面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还有能力知识宽而不精等等。

3.单位人员对调查项目选项做的选择

调查结果显示,该单位对国贸专业学生的在校学习成绩并不予以非常考虑,更加看重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质,有一到两年工作经验的学生更符合单位需要,由于

单位业务范围经常会与各大小企业之间有关系,所以要求毕业生有沉稳的性格、善交际、有组织领导能力,而且由于是国家税务机关,对诚信问题尤其看重,在工作能力方面更看重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当然,单位对国贸专业本科学生的敬业心并不看好,认为国贸专业本科学生的责任心和吃苦精神并不强,在这些方面有待加强。单位解决人才招聘的方法主要取决于一年一度的公务员考试,通过笔试和面试则可成为该单位的正式员工,虽然是国家机关,对本科生的政治面貌要求不高,但对共产党员者则做优先考虑。对应聘者的性别没有特别要求,但希望国贸专业本科生是一类本科院校毕业。

对国贸专业本科生的建议是加强培养能力是最主要的,要求国贸专业本科生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适应能力和职业素质,有责任心。

d.单位对国际贸易专业本科生新的要求

单位选用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时,不仅仅注重学历,更注重其实践操作技能和经验,以及对所在行业是否了解。灵敏把握市场信息以及沟通协调的能力,由于地区企业以及赢利机构层出不穷,掌握好各方面的信息以防止偷税漏税现象发生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也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职业道德,在调查中,该单位人员提到本科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很重要的,一名员工即使能力再强大,没有敬业的精神,没有诚实的品质,没有正直的作风,最终是不会被社会接纳的,所以这方面尤其重要。

e.综上,可以看出这样几点问题:

1.国贸专业本科生的竞争压力过大,与其竞争职位的有高中生、大专生、研究生甚至归国的留学人员。这些人的涌入无形中对本科生就业造成冲击。

2.普通学校毕业生与重点大学毕业生的差别,前者确实在一些硬性条件上低于后者,用人单位更热衷于对后者的招聘。

3.不尽然的是,单位更注重应聘者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内在素质及工作经验。

第三部分调查结论

通过上述对国贸专业人才需求调查的总结,我得出了以下结论以及建议:

1.除了商业企业对国贸专业人才有巨大需求,如今国家机关或其他政府机构也对国贸专业的人才有必要的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强大,国家机关内部对人才的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不仅仅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综合能力,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的需求,成为炙手可热的复合型人才。而且大量企业单位急需一线的既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又具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广大国贸专业本科生应及时分析把握这种趋势,顺利实现就业。

2.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能力与社会要求脱轨,应注意专业结构与课程设置的改革。从调查结果看,国家机关需要国贸专业人才,而真正能胜任相应岗位的人才并不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不高,在校期间实践能力不够,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调整要着眼于社会需求,要避免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其次,从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上得到充分改革。在教学内容上,要摈弃陈旧的教学内容,注意知识的更新,运用知识及探索与检验知识的方法相结合;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改变过去被动灌输的方法,重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潜能,重点加强对于进行创造性活动有关的方法,能力、品格的教育。

3.必须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为满足社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实践操作技能的要求,应积极增加专业实践教学的投入和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通过设立与之相契合的特定场景或案例的方式,创造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环境,做到对症下药,增加学生在特定环境下的应变能力与操作能力,同时还可印证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同时还可增加校外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对社会的实践能力,促使毕业生能够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从而促进毕业生的职业发展。

4.加强学生专业“考证“指导。很多企业或单位更加看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综合能力,不太看重学生手中的各种证书,但事实上有很多单位还是认可学生的资格认证证书的,所以社会应提高各种资格认证的含金量,是职业资格证书能够代表学生真正的能力和实际水平。目前社会上各种资格认证机构名目繁多,证书和实际能力不成正比,这些现象使一些企业对资格认证的含金量持怀疑态度。学校应推荐学生参加权威机构或部门的认证考试,同时做好相关的培训辅导工作,使学生真的能够学以致用。

5.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今本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随着现代社会分工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加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道德教育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不仅会影响到本人找工作的难易,还会影响一个地区的企业或机关单位对学校乃至该地区的人才的看法,从而影响企业单位对该学校或地区的人才需求状况。因此我建议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中,应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可以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严格的法律法规观念,良好的爱岗敬业精神为主要内容。

2.人才需求报告 篇二

株洲作为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 不仅拥有政策、产业基础、交通和商业基础等“硬条件”, 也是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城市之一、全国绿化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拥有中南地区首屈一指的“软实力”。株洲充分利用自身的“硬条件”和“软实力”, 抓住国际国内产业分工调整的机遇,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 改善产业布局, 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2013年1-9月进出口总额为190066万美元, 同比增长38.49%;其中, 出口额为145613万美元, 同比增长29.71%;进口额为44453万美元, 同比增长77.93%。9月份单月, 进出口总额为17143万美元, 同比增长62.67%;其中, 出口额为9086万美元, 同比增长8.20%;进口额为8057亿美元, 同比增长276.31% (株洲市商务局统计数据) 。

与株洲外贸蓬勃发展的现状形成反差的是, 在株洲的高职院校中, 商务英语等与外贸行业相关的专业招生人数逐年减少, 株洲外贸企业用人短缺问题突显, 除此之外, 株洲外贸企业对于外贸人才的需求层次呈现出多元化, 并对外贸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提高。因此了解外贸企业对于人才的具体需求, 调整外贸人才的培养方式, 进一步服务区域经济成为刻不容缓的课题。

2. 调研设计

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和现场访谈方式。调查时间为2013年7月—8月, 调查对象主要是株洲地区的外贸企业和单位。调查问卷共回收了用人单位有效问卷21份。

用人单位调研内容涉及单位性质、规模和招聘人数、时间和途径;企业需求的工作部门、岗位和收入;外贸人才的能力、证书和素质的要求;开设课程建议, 是否愿意校企合作以及校企合作的方式等等。

3. 调研结果

3.1 企业调研结果

(1) 基本情况:在调研的单位中, 4家是大型国有企业, 17家是民营企业。其中硬质合金、机电类、陶瓷等企业占据83%, 企业规模大部分在150人-300人之间, 排除偶然的因大规模跳槽等偶然因素, 每年招聘人数多数在1-5人之间, 说明企业用人需求量属于零星需求, 而且大部分的企业希望员工的忠诚度较高, 因此倾向于选择株洲本地或者湖南籍的人员。

(2) 招聘时间集中在3月-9月, 招聘形式为人才市场和招聘网站, 而需求最大的部门在营销部门和客服部门, 招聘职位大部分为外贸业务员, 外贸助理, 跟单员, 外贸文员。月收入在1500-2000之间。实习期为3个月—6个月不等。

(3) 学历要求方面, 国有企业要求在本科以上, 中小企业为大专以上, 而且一些如硬质合金, 机械类的企业倾向于专业背景为英语沟通能力强的理工科的男生。另外70.9%的企业倾向于有工作经验的员工。

(4) 员工素质要求方面, 外贸企业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比较重要:诚信 (22.3%) , 吃苦耐劳 (18.1%) , 主动性 (15.2%) , 细心 (13.7%) ,

(5) 专业能力方面, 英语沟通能力 (35.6%) 排在第一位, 其中包括英语听说和函电写作两个方面, 单证缮制、报关、报检等能力分别列后。西班牙语、法语等小语种方面的能力是加分项目。

(6) 课程设置建议方面, 强调实用性和现场结合, 增加阿里巴巴等贸易网站应用课程和图像处理课程, 实训课程方面如沟通实训、国际贸易模拟实训被列为重要项目。

(7) 校企合作方面, 很多企业愿意与学院共同培养, 但是因为涉及到企业机密, 不愿意在非顶岗实习期间接收学生短期实习。同时因为企业的需求都是零星需求因此, 很难保证按照订单班的形式进行培养。

(8) 证书方面, 普遍看重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 而国有大企业比较认可剑桥商务英语中级以上的证书, 另外国际商务单证员和报关报检员证书也被认可。

3.2 株洲外贸相关专业学生培养现状

株洲市目前培养外贸人才的学校有一所本科, 职教大学城进驻和即将进驻的10所职业院校中培养外贸相关人才的院校为5所, 其中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人数为1170, 而职业院校的外语专业学生近600人, 从人数来说完全能够满足株洲外贸企业的需要。

存在的问题是每年留在株洲外贸企业的学生人数不足十分之一, 部分学生不愿意在株洲发展, 还有部分学生选择先去沿海地区积累经验再回来。而企业方面, 刚毕业的学生不稳定而且动手能力和经验不足成为制约学生应聘成功的最大障碍。

4. 调研结论

(1) 企业需求和学生供求之间的矛盾显著

从调研结果看, 企业的需求比较稳定, 学生的生源也相对稳定, 但是供求之间的矛盾存在于目前的学生很难满足企业的具体要求, 另一方面学生对于株洲本地企业的待遇不是很满意。

(2) 校企合作需要加强

目前株洲市院校外贸相关专业与株洲外贸企业之间的联系比较少, 校企合作的广度, 从而导致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不能很好的衔接。

零散式的人才需求制约了校企合作的深度, 因此如何针对企业需求, 加深小企业合作成为难题。

(3) 课程体系难以标准化

由于企业的岗位需求多样, 需求人才的层次不同, 导致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难以标准化, 教学内容如何根据企业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也是教学难题。

5. 株洲外贸人才培养的建议

根据调研结果和株洲市现有院校情况, 我们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调整。

(1) 行业协会的介入

由于外贸企业需求的零散化, 以行会的形式与学校进行人才培养更为可行, 由行会组织企业专家和学院教师一起商讨人才培养方案, 重构课程体系。吸取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的优点, 行业协会将保证企业的广泛参与和全程参与学生的培养过程。

(2) 学院积极申请模拟公司的模式培养学生。“PEN—INTERNATIONAL” (全球模拟公司联合体) 是全球的模拟公司网络组织, 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岗位, 接受培训和经历企业全部业务的操作过程, 提高岗位实操能力, 增强“实际”工作经验, 提升职业素质和能力。从而避免出现企业因为保密原则而拒绝学生短期培训的尴尬情况。

另外可以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服务课题, 教师不仅可以提升科研能力, 而且可以补充现场经验。

(3) 企业可以选派专家参与学生培养, 有利于储备人才, 并且及时将企业需求反馈给学院, 这样可以更好的进行校企互通。

外贸企业是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 外贸人才的培养是长期和渐进的过程, 需要学院、企业、行业和政府各个方面的配合。多方面, 立体式的培养模式, 才能更好的培养外贸人才, 推动地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摘要:为了进一步开展校企合作, 服务地方经济, 进行了株洲外贸企业人才需求的调研, 分析调研结果, 根据结果, 从行业、企业和学院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以便实现校企深度合作, 共同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株洲,外贸企业,人才需求,调研

参考文献

[1]耿协萍.苏锡常地区企业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素质要求调查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 2010 (26) .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3]李春梅.外贸转型背景下国际营销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13 (16) .

3.人才需求报告 篇三

关键词:跨境商贸;电子商务;调研报告;人才需求

一、调研背景与目的

自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概念以来,“互联网+贸易”给传统的贸易服务带来新气象,跨境商贸模式异军突起,未来几年的中国尤其广州地区是对跨境商贸人才的需求将会急剧增加。

面对“互联网+”新形势,作为广州市的技工院校,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践行“技能振兴”的强国梦,坚持“提高办学质量,服务产业发展”的专业建设思路,充分认识到对跨境商贸专业教学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满足社会对跨境商贸人才日益增加的需求。在此背景下,我校审时度势,于2015年年初提出了《跨境商贸人才需求》专题调研。

本次调研我们深入跨境商贸业务公司、企业、行业协会等单位进行沟通交流、调查研究,涉及的问题主要包括跨境商贸类专业对应行业的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企业岗位设置情况、岗位对从业人员知识及能力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证、学生就业去向,跨境商贸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存在问题与困惑,等等。

通过调研,我们准确把握了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及岗位设置情况,着力解决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标准、课程教学与职业岗位群的对接问题,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群的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提出我校跨境商贸类专业教学改革对策和建议,使我校跨境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凸显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先进性,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满足社会对跨境商贸人才的需求。

二、调研流程与组织方法

(一)调研流程:明确调研问题与目标--制定调研方案——设计调查问卷——调研相关企业行业——收集市场信息资料——整理/分析信息资料——撰写调研报告初稿——小组讨论——信息补充——调研报告定稿。

(二)调研方法:采用了文献查阅、问卷调查、现场考察、访谈、座谈会、网站查阅等方法。

(三)调研对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有跨境商贸业务背景的行业协会和企业的负责人及企业相关部门(厂办、人力资源部、技术研发部、生产部、品质管理部等)领导、从事跨境商贸业务工作的技工院校毕业生;面访或座谈调查的对象是行业协会、企业负责人及其相关部门领导。

三、调研分析

调研组成员由我校物流商贸系主任、副主任、电商部部长和专业骨干老师组成。调研组从2015年9月初开始,历时3个多月时间,对广东省内的近50家企业进行了调研、资料的收集、统计与分析。

调研的企业主要有唯品会、中国五矿发展股份公司、广东思埠集团佛山黛莱美商贸公司、雄发园林水族用品公司、广州长润汽车销售公司等50家企业及广东省跨境电子商务协会、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2个行业协会。调研所涉及的企业包括14种行业领域,涉及国有、民营、合资、独资以及其他等5种类型的企业。

(一)跨境商贸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海关总署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26.43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3%。其中,出口14.39万亿元,增长4.9%;进口12.04万亿元,下降0.6%;贸易顺差2.35万亿元,扩大45.9%。按美元计价,2014年我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3.4%、6.1%和0.4%

又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进出口贸易规模为26.6万亿,其中跨境电商规模约4万亿,占比提升至15%;预计2017年占比达到23.1%。国务院和海关总署近期密集发文鼓励、助推跨境电商成为行业热点。

广州,作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总体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阿里研究院发布的《2014中国城市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资料表明,2014年广州市电子商务应用发展指数排名位列第二名;2015年1-7月,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广州位列全国试点城市第一名。良好的商贸环境让“千年商都”广州正向“现代商都”跃升;本土零售巨头纷纷触网,“千年商都”和“网上商都”互动发展;如今的广州,正打造成国际商贸中心,逐步成长为“国际购物天堂”。

(二)跨境商贸行业人才现状与需求情况统计分析

根据艾瑞咨询公司的数据,随着跨境电商市场的迅猛发展,我国对跨境商贸类专业电商和物流人才缺口大约已逾1600多万,每年虽有大量专业对口应届毕业生流入,但目前大学培养的跨境商贸类专业人才与企业需求有一段距离,跨境商贸人才紧缺的现状并未得到缓解,出现毕业生找工作难,企业招人难的"两难"状况。业界人士普遍认为企业招聘跨境商贸人才时更多倾向于选择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物流等相关专业,但跨境商贸属于交叉性学科,既有国际贸易的特点,又有电子商务、物流的特点。因此,兼具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物流特征的跨境商贸企业对人才的综合性需求比较强,单一的专业可能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那么,企业要求什么样的跨境商贸人才呢?根据调研资料,我们统计分析如下:

1、学历要求

通过调研发现,企业对于跨境商贸人才的学历要求其实并不高,一半以上的企业只要求有大专(高职)学历即可,因此,我们认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渐由之前的学历评价模式转变为能力评价模式;学历已经不是衡量人才的标准,因此,这也给职业院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相比之下,企业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从业资格证或是职业资格证书的占7成;因此,我们认为,学好专业基础知识,掌握职业技能,获取电子商务的相关证书将是未来职业道路的敲门砖。

3、用工数量需求

在如今的互联网+以及全民电商的时代背景下,大部分的传统企业都纷纷转型升级,搭上跨境商贸这趟巨型列车。据调查,超过7成的企业明确提出将在未来三年内对跨境商贸专业人才的有需求,需求超过10人以上的企业占3成;

4、用工主要来源

针对“贵企业目前跨境商贸岗位员工主要来源”一问,企业的答复如下(图1):

由此看出:跨境商贸专业人才的需求还比较缺乏,企业只能从其他专业调用人才,说明目前既具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操作技能的复合型跨境商贸人才还是比较紧俏的,这类人才也将是我们职业院校培养的主要对象。

(三)跨境商贸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知识、技能、素质方面的需求调研分析

针对跨境商贸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调研组主要从人才需求的知识、技能、素质三个方面对企业进行问卷提问调查。现将调研的数据统计、分析归纳如下:

从调查结果分析,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学以及电子商务与物流并列第一名,说明无论社会发展到何种阶段,贸易与营销等基础知识犹如垫脚石,要想走的远,必须掌握好相关理论,而电子商务作为新型学科,需要与传统知识结合使用,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企业认为从事跨境商贸相关职位所具备的素质,汇总如下(图2):

从图2的图表分析,责任心与团队精神是企业最为看重的员工素质;而这也是我们学校教育方面最为缺乏的;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并让其在团队中发挥应用的作用,这也是我们目前正致力于的事情。而吃苦耐劳精神、职业道德以及创新能力这些软技能也同样是企业比较看重的方面。

四、我校跨境商贸类专业优化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一)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根据上述调研统计数据和结果的分析,我们提出将我校跨境商贸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主要培养能在各企事业单位从事跨境商贸业务销售、跨境电商平台操作等业务,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核心能力、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学生毕业后应具备以下三种能力:一是专业能力,主要指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应用能力、商务办公设备操作能力等能力;二是职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政治素质、文化修养、职业道德、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与人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三是方法能力,包括资料搜集、商务图表制作与描述、市场调查、商务报告等。同时应具有如国际商务单证员、电子商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的一种或以上,能适应跨境商贸行业一线岗位群的工作。

(二)拓展校企合作深度

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深度与广度,积极引入“校中企”、“企中校”、“企业订单班”等多种校企合作模式,增加校企合作企业数量,根据企业用人要求优化制订跨境商贸类专业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标准、课程教学与职业岗位群的“三个”对接,达到“专业教学与工作需求并轨运行,学校出口与企业进口结伴而行”的境界。

(三)调整优化课程设置

针对上述培养目标重新定位以及对企业调查统计结果,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加大以下课程的比重: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类课程,国际商务函电等外语应用能力类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学、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学等专业类课程,办公软件、网络营销、商务谈判实务等实操类课程,重点加强跨境商贸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

(四)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跨境商贸类专业应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推广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等现代职业教育最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教学传播工具,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五)完善商贸实训室建设

根据跨境商贸类专业的培养方向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加强实训场地和实训设备的建设,拟增加实训工位200个,满足学生加强实训的要求。

(六)补充改善师资结构

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策略,补充专业教师数量,改善师资结构,满足教学需要。“走出去”即分批组织校内专业教师轮流去跨境商贸类企业实践(至少半年),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引进来”即聘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跨境商贸企业行家、专家来校担任专业课兼职教师,让学生及时接受跨境商贸专家面授实践经验。

五、结束语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深刻认识到培养更多更好的跨境商贸类专业高技能人才是技工院校刻不容缓和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顺势而为,适应“互联网+贸易”和广州“十三五规划”新形势要求,积极开展跨境商贸类专业的教学优化改革,在技能人才培养中实现新突破,以适应广州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跨境商贸类技能人才的需求,为广州市实现从“千年商都”向“国际商贸中心”的跨越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2009.

4.人才需求调查报告 篇四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现有的课程安排对于学生来说基本上是“一刀切”,学生们的学习内容没有太多差异,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不能体现出每个人的个性优势。当然,一些基本课程是大家应该学习的,但我们缺乏的是对学生进行个性分析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与指导。

因此我们认为要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掌握某个(某些)应用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可能并不现实。但是,许多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将来并不会一直从事本专业的技术工作,因此在校期间的培养除了专业知识外,学习能力也是要十分重视的。

三、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毕业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距用人单位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基本的抽象分析问题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

(3)责任心和纪律性不强;

(4)价值取向和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不成熟;

(5)外语能力欠缺;

(6)承受压力的能力不足。

四、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1、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相对陈旧

总的来说,目前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课程体系,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的。但有些课程的内容只是普通高校课程的简化,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实用技能的训练相对不足。尤其是课程内容滞后于专业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内容极少,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职业技能训练不成体系,力度不够,对职业素质的教育(如开拓精神、市场观念、管理技巧、团队精神、应变能力等)尚没有得到全面的实施。现有课程体系存在以上问题,与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相脱节,导致该专业毕业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相关行业工作。

在教学方法方面,虽然基本上采用了理论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法,但对学生职业技能以及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相对不足。社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强调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按传统方法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

由于职业教育招生困难,导致生源的整体素质要比过去有所降低。有些学生文化基础素质较低,学习的自觉性比较差。但客观的分析后,并不是这批学生没有能力,而是需要有适合他们学习的课程和教学方法,要增强教材和教学方法的趣味性,给予学生更多动手的机会,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在实际访谈调研中人们发现,这批学生对于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很感兴趣,并且能够很好地掌握。对于工具类的课程,学生的接受能力比较强。

2、该专业复合型师资缺乏,职业实践经验不足,专业知识滞后

该专业既懂技术又具有职业实践经验的复合型教师严重缺乏,这样会导致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无意识的偏离专业培养方向。现有教师缺少职业培训、技术更新滞后、缺乏教育创新机制等,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

2017人才需求调查报告范文篇3

本次调研工作是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中职教师的一次对机电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参加本次调研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员是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贺力克教授、李得尧教授,等专家。参加本次调研工作的还有是来自全省中职学校的32位老师。本次调研工作分两天。7月14日,我们到远大中央空调有限公司调研。远大中央空调有限公司是生产非电空调及空气品质检测功能、可持续建筑等产品的公司。7月15日,我们到中联重科有限公司调研。中联重科有限公司是生产重工业的公司。

一、调研目的与对象

(一)调研目的

中职教育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大众教育。为彰显职业教育的特点,通过本次调研收集和分析机电一体化专业类专业学生的社会人才需求状况信息,了解社会、行业以及企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类专业人才知识、技能、素质要求的变化和趋势,为自己所在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学生就业指导提供信息,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的修订、教学的改革提供依据和帮助,提高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1、了解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2、确定就业岗位(群),了解岗位职责和岗位从业人员结构

3、了解本专业相关岗位职业能力结构,收集工作任务和项目,了解岗位生产对象,生产流程等,深入到工作岗位的细节,考虑潜在的因素

4、明确专业定位

(二)调研时间、地点、对象

调研时间调研地点调研对象

7月14日远大中央空调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监

7月14日远大中央空调公司可持续建筑厂长

7月14日远大中央空调公司远大工程院院长

7月14日远大中央空调公司对一线员工

7月15日中联重科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监

7月15日中联重科有限公司电气工程师

7月15日中联重科有限公司对一线员工

二、调研方法与内容

(一)调研方法

以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调研单位。调研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现场交流、问卷调查及座谈等形式,了解企业的现状、机电岗位的人才结构及需求情况;企业对中职学生的总体评价;企业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建议等。

7月14日,我们到远大中央空调有限公司调研。对人力资源部杨迎霞总监、可持续建筑厂肖长庚厂长、远大工程院余立军院长采取座谈形式调研,对一线员工采取表格形式调研。

7月15日,我们到中联重科有限公司调研。对人力资源部总监、一线员工都采取座谈形式调研。

(二)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了工厂对高管人员、基本技术人员,对一线员工的基本

素质要求,基本技能要求。

三、机电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

1、企业对不同层次人的需求分析

企业对高质量产品的追求,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关注员工的质量,就生产这一企业基础而重要的过程而言,现场加工、检测、在线管理、在线维护等人员的质量决定了生产的质量。在与企业人力资源主管的沟通过程中,我们强烈感受到,企业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稳定而熟练的操作工是完成生产任务的基本保障,而要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具有高质量,设备维护人员又是重要的一方面,具有更熟练的操作技能或更宽的知识面或有复合技能的人更会受到企业的欢迎。

如某企业主要设备为自动化生产线,这些设备由企业根据其自身的用途自已研发,所以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线的维护人员不仅要对现有设备进行维护和维修,还要进行设备改造,以适应新产品的生产需求。这些维护人员就必需具备机电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在这些场合,复合型的技能人才企业更需要。

2、企业对员工社会能力需求的分析

今年,我们更明显地感到:很多机电企业用人时,一方面考察其专业教育的背景,但更关注人的社会能力和非智力素质,善于与别人交流、正确的价值观、敬业精神、吃苦精神、纪律性、责任心、工作态度。而那些或外表(发型、服饰)时尚、或衣冠不整、或表情生硬的人在面试时往往不受机电企业的欢迎。

主要为机电维修和装配类岗位。在这类岗位中,机械维修和电气维修技术含量较高,要求维修人员在认识机械设备、电气设备、机电设备结构和原理的基础上,有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目前在大多数企业,机械维修和电气维修一般都有较明确的分工,中职毕业生在这类岗位上开始时只能做一些辅助性工作。相对而言,装配类岗位中职毕业生更轻易上手,但待遇也较低。

3、机电岗位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调查组对上述机电类岗位从业人员的年龄、学历、技术等级及工资收入进行了调研。

(1)年龄结构

(2)学历结构

机电维修和装配类岗位从业人员学历结构如表3所示。初中毕业的人员一般只能从事简单机械的拆装;高中或中职毕业的人员除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流水线装配工作以外,中职毕业生经过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也可从事机械维修和电气维修工作,大专或高职以上毕业的人员经过实践经验的积累,则可以担任机械维修和电气维修技术员的工作。

(3)技能等级对应的人数比例及年收入

机电维修和装配类岗位从业人员一般都持有钳工、机修钳工、装配钳工、维修电工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及相关的上岗证。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五个等级对应的人数比例如表4所示。机械维修和电气维修技术员一般为大专或本科以上机械制造、机电一体化、自动控制等专业毕业,经实践具备了高级以上技能水平的人员。

从表4可见,岗位同等级技能水平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有较大波动,主要是因为不同企业的经营状况有较大差别。同时从整体上看,各类人员的收入水平并不高,尤其是高级以上技能人才的收入水平偏低。这也是造成目前高技能人才紧缺的根本原因。

4、机电专业人才招聘渠道分析

机电专业对应岗位的招聘渠道主要有:人才市场、招收相关学校应届毕业生、熟人推荐、网络、人才中介公司等。

对中职生来说,企业在招聘时一般通过面试,查阅学生的学业成绩及评价、所持的技能证书及具备的技能,有的还进行测试或考察试用,最后决定正式录用那些会做人、能干事的学生。

5、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评价

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评价如下:(1)知识水平方面。满足占25%,比较满意占38%,尚可占29%,不满意占8%。(2)技能水平方面。满意占5%,比较满意占33%,尚可占42%,不满意占20%。(3)工作态度方面。满意占8%,比较满意占29%,尚可占51%,不满意占12%。

6、企业对中职机电专业教育教学的建议

据调查,企业对中职校机电专业教育教学的建议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加强培养目标定位的针对性,根据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设置课程和确定教学内容。

(2)在专业知识方面,应加强机械制图、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设备结构、机械传动、公差配合与测量、加工工艺、工装夹具等知识的教学,提高有效性。

(3)在专业技能方面,应加强机床操作、常见故障识别诊断和排除、刀具刃磨、零件精度测量、机械设备拆装、安装调试和维修等方面的练习。

(4)在工作态度方面主要有:树立准确的就业观;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行为规范,爱岗敬业;工作踏实,吃苦耐劳;不同企业的文化差异性教育等。

四、中职机电专业教学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设置及教材使用

目前课程设置一般为: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金属工艺学、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气控制技术基础、CAD/CAM、PLC、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制造工艺、钳工工艺学、电力拖动、安全用电、工厂供电、维修电工、钳工技术训练、电工技术训练等。

原有的课程体系及教材已经不能适应目前中职机电专业目标定位和教学需求,主观原因是作为学校层面也没有能力对课程体系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只能凭各个侧面的经验进行选择和取舍。

(2)实训条件

近几年,我校加强了实训基地建设,改善实训条件,添置了各种类型的金属切削机床和其它实训设备。实训条件的改善为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供了必要的保证。目前本专业开设实训项目分别有:钳工实训、电工实训、电子实训等。

(3)学生考证

本专业学生毕业时考取相应工种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五、机电专业改革建议

1、机电专业培养目标调整建议

从上述调研分析可见,在我国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的背景下,对机电维修和装配类岗位技能型人才需求旺盛。无论从学生基础特点出发,还是从目前我校的办学条件出发,该类岗位的技能型人才都是中职机电专业合适的培养目标。所以,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主要培养从事机电维修与装配及相关岗位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

2、机电专业课程设置建议

课程设置既要以就业为导向,建立以任务为引领,以模块化项目教学为主的新型课程体系,又要结合学校的教学条件,强调可操作性。

3、机电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1)按照本专业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及主要课程内容。

(2)专业教学贯彻任务引领的教学思想,采用项目教学法。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典型项目作为教学课题,创设“生产情景”,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爱好,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利于学生的专业知识与职业能力的综合培养。

(3)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相结合,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沟通,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在学历教育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等方面,都要为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提供支持,学生在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也获得相应的学分。在学历教育考核中,要建立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科学和持续性评估的机制,让用人单位、学生和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学习评价。要将终结性评估与形成性评估结合起来,注意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5.市场人才需求分析报告 篇五

一、大学生就业分析:

1、供需差别大:

岗位增36%,学生130%。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直接的原因。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60万人,较2010年增加了近30万,加上约150万的往届待就业毕业生,2011年毕业生就业人数有望达到历史最高值。迎难而上还是另寻出路是许多毕业生面对的难题。

二、大学生就业状况:

大学生就业率趋降,社会总体失业人数渐多: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高新技术、先进设备的不断应用,农业、工业,科技及政府机构等行业部门纷纷进行结构调整,许多用人单位人满为患,超编运行,企业公司减员增效,事业单位下岗增流,政府部门精简机构,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就业率呈下降趋势。从农业看,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历史时期,农业科技含量逐渐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增加。据最新统计,“80后”的青年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已达1亿人,这些不断涌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城市中建筑、家政、保安等体力型劳动的主要力量。虽然很多大学生不屑于这些就业空间较大的岗位,但用人单位越来越倾向于将这些岗位交于农村青壮年剩余劳动力。从工业看,我国正不断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先进的机器设备不断应用,国有企业破产所产生大量的下岗人员已成为社会就业中新的难题。而这些下岗人员中部分懂技术、精管理的人员又具有大学毕业生没有时间的经验,正成为与部分大学毕业生进行行业有力竞争的群体。

从科研部门看,随着研究生的培养规模的不断的扩大,科研设计部门对人才的需求逐渐转移到更高层的硕士或博士层面,对本专科类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逐渐萎缩。

从政府机构看,事业性编制逐渐减少,公务员录用考试逐步推广,几千人甚至几万人竞争某一国家公务员岗位的现象已屡见不鲜。而从理论和实践经验考察,大学毕业生又往往处于竞争的弱势。

三、市场对什么样的人才需求量最大:

1.电子信息: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产业前景十分广阔。未来的发展那重点是电子信息产品之兆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新兴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手机短信等业务也将迅速扩展;值得关注的还有文化科技产业,如网络游戏等。此外,电子商务和互动媒体、数据库开发和软件工程方面的需求量也非常大。2.生物技术:20世纪是生物世纪,生物科技经济发展起来是必然趋势。生物科研人才近年来一直是国际人才竞争的焦点之一。随着基因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发展和产业升级,这类高科技专业人才的缺口会越来越大。

3.医药类:全球现代化医药技术产业继续呈高速增长态势,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医药产业新的国际竞争焦点。科技部已将“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列为“十五”期间国家12个重点科技专项之一。4.汽车类:随着汽车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须品,汽车专业也成为了社会上十分走俏的专业。汽车类专业人才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抢手货”。此外,热能与动力工程,工业设计等相关专业人才需求也将持续看涨。

5.物流类;随着公路哦货运、仓储、海上搬运、船舶代理等方面

四、人才需求的层次结构特征:

1、制造业技术性人才供不应求;

2、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等区域人才需求集中;

3、经营、管理、外贸、物流等专业人才缺口大;

4、技术自主创新性人才紧缺。

6.人才需求特点调查报告 篇六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相关人才需求特点调查报告,一起来看看!

一:调查背景

中国的经济面貌在新世纪以来发生的两大变化,不可否认的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各行业用人特点的格局。无论是

加入WTO还是其后的金融危机,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发面都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同时,大学生就业正逐步走向市场化的工程,这要求我们不仅得牢固自身素质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把握住市场的起伏走向与用人需求特点的变化。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社会总体用人需求特点进行调查了解,以便发挥自身特长优势为上岗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研究目的

1. 关注社会变化,了解受调查行业的特点与未来发展走向。通过调查了解人才市场动态,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2.通过了解三大行业特点,简要概括出社会总体用人需求特点

3. 增加社会经验,提高自身认识,加强素质培养。

三:调查方法说明

1.在这次调查研究中选取平时生活中接触比较频繁与密切的行业作为调查对象。

2.本次调查选取服务业的几个行业进行调查,具体有服装业,餐饮业,房地产业

3.本次调查以文献资料、时事新闻报道研究为主,实地访谈为辅。

四: 调查时间

1月20日至1月29日

五:研究成果与说明

(一)概述

鉴于现身实际情况不利于对更行各业用人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所以我们讨论决定将调查目标主要锁定在衣、食、住这三个方面,希望能从这三个方面总结概括出服务业的一些特点。

(二)、对象选取考虑与决定

经过讨论我们决定首先对具体商场店铺进行登门访谈,这些商场店铺均是我市知名度较高的一些单位,在整个过程之中,受访商场店铺的经理代表都非常配合我们的工作。具体如下

在“衣”这一方面,访谈对象:建设中路的“星期六名鞋店”以及位于步行街中段的“太平洋服饰购物广场”。

在“食”这一方面,访谈对象:江北路的“美味螺丝粉总店”和“泰丰美食馆”。

在“住”这一方面,访谈对象:江北路九龙新城的售楼部。

在以上的访谈中得到的资料仅供归纳总结各行业特点及用人需求时参考使用,访谈内容不列入文中。

(三)、浅谈各行业特征及用人需求情况

服装行业——求贤若渴:

从调查中得知,中国服装行业虽然没有继续沿袭前几年高歌猛进的发展态势,但是作为我国“第二大消费热点”,服装 行业的发展前景依然被大家一致看好。“服装经济”作为一种深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形态仍被外界关注与认同。中国服装人才网提供的数据显示,前三年中供需规模仍有着增长的态势,而且继续保持着供需两旺的势头。该行业招聘的专业岗位主要集中在首席设计师、设计总监、质检、外贸人员、销售主管、区域经理、导购店长、营销总监、市场督导采购主管等岗位。而且招聘企业集中的区域省份分布:广东、浙江、江苏、北京、上海、福建、湖北、xx等地。

根据收集到的现有资料,针对目前中国服装行业的人才需求行情,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热点专业供不应求、服装学校毕业生紧俏、网络招聘持续发力。而且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化,整个行业普遍存在这求贤若渴的现象,尤其凸显在服装设计这一块,缺少优秀设计师已经成为企业品牌发展瓶颈。而服装设计师、服装制版师又间接决定企业的命运。所以要在该行业中大展身手的话就必须得熟练地掌握自己的专业技能了。

饮食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随着国家饯行低碳经济,餐饮行业将面临旨在低碳环保经济的全新改革。行业只有更加注重社会责任,低碳餐饮才能得到发展,接受访谈的两个单位在这一点上便显出一致的认同,因为这是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餐饮业这一特点将会尤为突出。此外受金融危机及气候异常的冲击,饮食业的平利润不断下降,物价不断上涨,而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为保持竞争优势,餐饮企业短期内难以通过提高产品和服务价格将成本压力转移给消费者。面对这一情况,餐饮从业人员短缺现象持续不断,尽管企业已经提薪或者增加福利进行补救。

因此要在该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必须打破常规思维模式,通过创新的手法来挽救行业的局面,换句话说,餐饮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房地产业——稳重求胜

房地产业是指通过市场运营机制从事房地产投资、开发、建设、销售、出租、管理、服务、咨询等项目的产业。新世纪以来房地产业得以迅速发展,其原因与我国三项重大制度和体制改革分不开。与房地产相关联的行业也是纵横交错,无论是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建筑业,还是物业,其中一项用人需求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用人需求变化。

房地产业投资量大,投资回收期长、资产负债率高,对金融机构依赖程度大、牵涉面广,运作程序复杂、发展速度快,带动相关行业迅速发展,因此用人多为开放型人才,懂得灵活变通有自己的创新思路模式,此外要求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熟悉了解,访谈中了解到,该行业对组织管理型人才较为青睐。

(四)从三大行业思考大众化教育下大学生就业市场化

在就业日益市场化的`今天,各类人才要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要遵循人才“市场”的规律,立足于选择最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我价值的岗位,要应对市场的变化而择业,而不要盲目追求高工资、大单位,拥挤在大城市、大企业里。面对市场.毕业生的就业观念经受严峻的考验。校方也在为就业率的高低而努力,因为这关系到学校的社会效益,关系到学校下一年的生源。这就是市场规则.这就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主导高校毕业生就业.主导高等教育的发展。

如要想顺利的在就业市场化上发展就得想办法处理好其存在的矛盾问题——(1)就业市场化与人事制度改革之间的矛盾。(2)与大学专业设置之间的矛盾。(3)与大学生就业观念之间的矛盾。(4)与人才信息不畅之间的矛盾;这里不做解释。

(五)市场化就业的对策思考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对就业环境的变化,大学生应充分认识市场化的就业环境中各种就业因素的影响,多次就业,自谋职业,更为重要的是毕业生应转变就业心态,积极就业、谋业,以我为主,并努力完成从择业、就业到创业的转变。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性对策(一)正确认识市场化,增强就业意识是前提;(二)多样化就业、就业重心下移是方向;(三)积极谋业、甚至多次就业是选择;(四)从择业、就业到创业的转变是趋势;(五)培养目标的再确认、反思大学教育是延续。

六、总结反思

这次的调查研究总体来说还算顺利,虽然其中遇到了许多的绊脚石和瓶颈,但是经过讨论对策制定方案也都一一排除解决。这是我求学以来进行的第一次社会实践调查研究,课题的圆满完成与我的组员提供的帮助支持是分不开的。整个过程之中我学会了很多社会经验与课题研究方法,也见识得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这篇报告整体来看比较生涩空洞,而且存在说明不够充分,理论依据不明显的弊端,也许和我对课题的理解不够彻底与分析不够深入有关,这也正是目前阶段我的不足之处,我有信心有能力在以后更多的实践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七、参考文献出处

服装人才网;饮食文化网;房地产信息网;搜狐网;新浪网;百度百科

八、课题成员名单

组长:XX

7.人才需求报告 篇七

1 样本情况

为了调查扬州地区企业人才岗位需求, 笔者设计了扬州地区企业用人情况调查, 调查主要涉及企业岗位设置、人才需求, 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等方面。

此次调查主要是针对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主要工作单位, 以走访的形式请相关单位协助调研, 同时还以电子邮件形式请用人单位的招聘主管、人事或业务代表如实, 填写问卷。此次被调查的有扬州会议中心、西园饭店、新世纪国际大酒店、中石化后勤集团、扬州璨扬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扬州亁照光电有限公司、扬州金鹰国际实业有限公司、江苏省金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扬州苏宁电器有限公司、扬州中信银行、交通银行、扬州大山美容美发有限公司、扬州天姿美容美发有限公司等197家在扬州地区有代表性的企业单位。调研一共发放问卷197份, 实际有效问卷为195份, 其中无效问卷2份。

2 企业人才需求情况

被调查的企业人才需求岗位以营销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生产线工人为主, 占比83% (见图1) , 这要求职业学校应及时调整人才培养定位, 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与企业岗位需求相适应。在被问到“你认为本企业什么学历的人才最好用”时, 65%的企业选择了大专 (见图2) , 其原因主要是大专学历的人才相比野心勃勃的本科生和心浮气躁的中专生更加务实肯干, 最适合企业的办事作风。55%的企业在招聘时主要看重的是25岁以下的毕业生 (见图3) , 70%的企业在招聘时需要的是专业技能型人才 (见图4) 。

3 企业人才满意度情况

从不同的岗位和企业单位来看, 扬州商校毕业生的业务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其中企业比较满意的占40%, 满意的占55%, 不满意的占3%, 可见, 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技能基本功是扎实的。企业在招聘时最看重的是员工是否具有创新能力, 其次是员工的交际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 用人单位也相当重视团队合作精神, 重视程度几乎与技能持平。而至于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不满意的仅占1.5%左右, 说明大多数企业对这两方面的能力比较肯定。 (见表1)

4 企业人才需求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调研结果分析, 被调查的企业岗位所需求的学历构成一般以大专为主, 工作类型则以一线工人、专业技术人员和营销人员等为主。部分企业则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劳动态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期望, 这说明了企业在需要大量的生产一线操作工人的同时, 也非常需要一些既有技术又能沟通和管理的全能型人才, 以满足技术生产与管理的双重要求。这样的调查结果与王学戏 (1) (2012年) 在《太仓地区高职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报告——以健雄职业技术学院2011届毕业生为例》中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在调研过程中, 企业对于与学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表现出很大兴趣。更多的企业进而表达希望能够与学校合作共同培养企业人才的意愿, 使培养的人才更能够适应岗位的需求, 到企业上岗后能够快速地胜任工作。

笔者在调研中还发现, 技能型人才的缺乏直接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因而在未来的几年内应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需求应该会日益增加, 这一点必须引起学校的重视, 可以加强在专业设置、实习实训方面的建设投入。此外, 目前大多数企业认为, 毕业生由于对薪金待遇期望值偏高, 影响了对工作的积极性, 不仅不安心在一线工作, 甚至频繁换工作, 这些行为无论是对企业还是个人的发展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 职校毕业生操作能力较强, 但综合素质不高, 缺乏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些也都应该在未来的教改工作上得到进一步解决。

调查中反映出来的这些问题,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 学生过于自信, 认为自己学过专业知识, 手中也有一两本技能证书, 自己只要想工作就能顺利找到工作, 而忽略了企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现实。第二, 学生期望值过高。部分毕业生在面临岗位选择时, 往往偏向选择工作稳定且收入较高的岗位, 而那些需要吃苦耐劳的工作岗位几乎无人问津。第三, 学生过于浮躁, 容易盲从。学生参加工作大多20岁, 刚从学校毕业, 看见有人辞职, 容易产生从众心理, 便盲目地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岗位, 不仅给自己的前途造成了影响同时也对企业造成了困扰。第四, 学校的部分专业设置过时、教育教学模式陈旧、实习实训场地有限、设备落后, 这些都是造成学校毕业生与企业人才岗位相脱节的主要原因。

5 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对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出的挑战

第一, 技术型工人的知识结构不够合理。一方面, 一些技术工获得专业证书的数量严重不足, 无证上岗现象较为普遍。另一方面, 新进员工缺乏必备的职业技能和基本知识, 影响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第二, 学校开设的专业和企业需求的工种不吻合。当下学校为企业提供的优质教学服务并不被企业认可, 主要是学校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等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 造成招生与就业的两难。而企业却因缺少优秀的员工, 影响了自身发展, 同时也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三, 学生培养目标和企业的理想员工素质有差距。部分就业的学生身上还存在着欠缺敬业精神、责任心较差等问题, 并不能让学生达到企业对员工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工作标准要求。这就需要职业学校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就业素质。

第四, 校企合作关系缺少高质量的互动。职教的发展与企业的支持息息相关, 加强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根本之路。但是在调研企业人才需求的过程中发现, 受调查企业中负责管理岗位的领导往往出现说不出该校的特色或品牌专业, 说明企业对学校的情况了解不够。

参考文献

[1]张晓彤.如何选、育、用、留人才[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2]王通讯.人才学通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3]毕丽霞.人本管理理念与成就激励策略[J].管理科学文摘, 2003 (5) :34-35.

8.中国富人需求报告 篇八

中国超高净值人群有其鲜明特点:他们中的多数都是白手起家,凭借自身的努力与智慧,一步一步地实现了个人财富的积累。因此,这部分人群具有强烈的投融资需求,在保证自身财富实现保值增值的过程中,他们同时希望在分散资金风险、跨境资产配置、移民、财富传承等方面获得专业的帮助。

超高净值人群构成

4月2日,胡润百富与中国民生银行联合发布《2014~2015中国超高净值人群需求调研报告》。

“高净值”是中国超高净值人群成长的必经阶段,高净值人群是聚焦超高净值人群开展研究的更为广泛的基础人群。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9月末,中国高净值人群约6.7万人,较2013年增加2500人,上升比例为3.9%。2009~2012年,高净值人群规模快速增长,4年内每年增长比例均超过5%。受经济下行因素影响,2013年增长率仅为1.6%,涨幅为5年来最小,而2014年又有所回升,见图1。

此外,此次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超高净值人群约17000人,资产规模总计约31万亿元,平均资产规模18.2亿元,而这部分人群中的大多数为企业主,如图2所示。

纵观2008~2014年数据,历年的上榜人数始终保持在1000位以上;上榜门槛也从2008年的7亿元上升到2014年的20亿元;平均财富由30亿元升至64亿元;资产在百亿元的富豪人数由50人扩大到176人。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国超高净值人群的财富规模和人群数量都处于持续上升的状态。

7年中,除2012年受经济下行因素影响造成上榜人士的财富规模减小外,其余历年财富规模均保持快速上升。与我国历年的GDP总量相比,上榜人士的总财富占GDP总量的比例在10%~13%。除2011和2012年,其余5年上榜人士总财富的上升速度均超过GDP的增长速度,如下表所示。

三大特征

报告从个人特征、企业特征及信心指数3个方面对中国超高净值人群的特征进行分析。

个人特征 按照不同财富量级,中国超高净值人群中,资产在5亿元以上人群的平均年龄为51岁;资产在20亿元以上人群的平均年龄为53岁;资产规模在60亿元以上人群的平均年龄为58岁。与全球资产在60亿元以上的超高净值人群相比,中国富豪比全球富豪的平均年龄年轻6岁。

企业特征 数据显示,中国现阶段超高净值人士以企业主为主。其中,上市公司(含全部上市和部分上市)占比超过6成。根据行业分布情况来看,冠军行业为电信、媒体和科技(TMT),占比14.2%;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分别是房地产和制造业,占比均为10.5%;其余的行业中,服务业、投资、重工业,以及制药和能源均为占比较高的行业。

信心指数 总体而言,超高净值人群对企业经营环境持较乐观的态度,半数左右认为未来3年内企业的融资便利性、整体经济形势表现、企业家社会地位表现将会更好。尽管如此,这部分人群目前仍受到来自内外的双重压力:外部压力来源于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如经济增长放缓、经济结构调整等;内部压力来源于企业自身的转型挑战,尤其是面对目前越发模糊的产业边界,多元化、集团化、跨界融合等发展趋势,为企业发展带来诸多不确定性。

十大需求

报告从以下10个方面对超高净值人群的需求进行了分析。

融资需求 7成超高净值人群表示有融资需求。融资目的中,65%为企业扩张;27%为企业并购;8%为经营周转。其中银行是他们最重要的融资渠道,占比77%。

投资主体与目的 超过6成超高净值人群以企业名义进行投资,其余则以个人名义进行投资。个人投资中有8成是为了实现财富增值,其余则是财富保值。

收购并购需求 3/4的超高净值人群未来有计划开展收购并购,主要方向依次为上下游整合、扩大企业规模、多元化扩张,分别占33%、30%和21%。

海外投资需求 超过8成超高净值人群表示未来有海外投资需求,而目前有半数已经进行了海外投资。海外投资的目的以企业国际化发展和资产配置分散风险为主,二者占比分别为49%和46%。银行和社交平台成为超高净值人群获取海外投资信息的首选渠道,二者占比均为29%。

艺术品投资需求 投资珠宝、玉石的占比最高,达到45%;其次是古字画,占比29%。藏友圈交流是最主要信息渠道,占比55%;其次是拍卖行和专家推荐,分别占比38%和34%。

大额保单需求 3成超高净值人群持有大额保单产品,主要目的是实现财富的传承,其次是保证资产的保值增值及分散风险。

非金融健康医疗需求 将近6成的超高净值人群表示需要固定的私人医生团队和国际医院就医通道。

家族传承需求 近7成超高净值人群面临家族传承问题,关注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传承超过财富传承,企业平稳过渡和子女的接班意愿是家族传承面临的主要问题。

慈善需求 超高净值人群的平均捐款金额占平均资产的1.6%,达到2800万元。开展慈善活动的渠道主要有政府机构、自行自发,其次为社交圈资源。

私人银行服务团队需求 近7成超高净值人群接触过私人银行服务,主办行选择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占比分别为57%和37%。金融专业性是选择私人银行服务团队时最看重的方面。

上一篇:大学生学年自我鉴定表下一篇:2019教师会优秀教师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