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形(12篇)
1.多边形 篇一
《多边形》教学反思
本节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认清多边形的各个元素。通过对教材的顺序转变,引导学生将重点放在多边形的对角线方面上,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内容,尤其是多边形一共有多少条,此种规律学生不易得出。
教学过程中采用与三角形类比的方式进行,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在对角线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动手探索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的条线的规律,并让其观察分成三角形个数的规律;进而才进行探究对角线的总条线。
这节课通过合作学习,探索任意多边形的对角线条数,使学生经历了一次自主获取新知的成功体验,正好体现了“重学习过程,轻学习结果”的新理念。但同时也给了我一些思考:
(1)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索的机会能采用吗?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学不能把知识的结果强加给学生,不能单纯地只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果,而应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它抑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课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取新知的体验。因此,我把更多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角,教师要进行角色的转化,从课堂的.主宰者变为引导者。在本节课本人极力地在引导学生,让学生来发现、归纳和总结规律,这样在课堂上就要让出较多的时间、较多的空间,一个结论若由教师“给”只需用1分钟,而真正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取”的时间就可能是其数倍,甚至几十倍。这将影响到一节课的教学任务,长期这样就将影响到整个教学进度,象这样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索的机会能采用吗?
(2)教师能忙乎过来吗?
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关注的焦点放在所有的学生身上,善待每一位发言的学生,帮助、引导回答错误的学生,关注没有参与的学生的想法。但在农村、在基础较差的班级,在大班额的情况下,我们能忙得过来吗?
2.多边形 篇二
例如, 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6节“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就是一例很好的探索典例。但如何上好这一节课呢?对此, 笔者有如下见解和经历。
教材首先给出了一个美丽的中心广场, 广场中心的边缘是一个五边形, 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出美丽的广场, 广场边缘的五边形不停闪烁, 随之而出的是一个需要探索的问题:你能设法求出这个五边形的五个内角和吗?
为了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这一问题, 笔者首先和学生一起简单回顾学过的三角形内角和的推导过程。
【探索一】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怎样得来的?利用了哪些已学知识?
学生会很顺利地回答出很多不同的方法, 例如:
1.剪下三角形的三个角, 拼凑一起形成一个平角, 所以内角和为180°, 这是需要动手操作的。
2.如上图a, 过A点作AD∥BC, 则有
∠C=∠2、∠B=∠1,
∴∠BAC+∠B+∠C=∠1+∠BAC+∠2=1 80°
3.如图b, 过C点作CD∥BA, 则有
∠B=∠2、∠A=∠1,
∴∠A+∠B+∠ACB=∠1+∠2+∠ACB=180°
4.如图c, 过B点作BD∥AC, 则有
∠A=∠1、∠C=∠2,
∴∠A+∠C+∠ABC=∠1+∠2+∠ABC=180°
方法很多, 结论只有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充分利用了前面已学过的平行线的知识解决未知的问题。
【探索二】那么在已知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情况下, 四边形内角和是多少呢?又怎样得来的呢?
四边形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 学生往往从特殊的简单易求的开始。因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四个内角都是90°, 故它们的内角和为90°×4=360°, 那么平行四边形呢?
学生往往有两条途径:
1.∵AD∥BC∴∠A+∠B=180°∠C+∠D=180°
∴∠A+∠B+∠C+∠D=180°×2=360°
2.连结AC或BD, 将ABCD分成ABC和ACD
∵ABC和ACD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2=360°,
这两个三角形∠1+∠2+∠B+∠3+∠4+∠D刚好是四边形ABCD的四个内角和
∴四边形ABCD的四个内角和为180°×2=360°
那么一般的四边形呢?通过由特殊到一般, 学生对上述问题轻易就知道, 而且知道怎样利用已学的知识。例如, 从刚学过的三角形内角和得出四边形的内角和为180°×2=360°。
【探索三】 (重点) :五边形的内角和怎么求呢?通过上面的自主探索, 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主动性、兴趣都被调动起来, 思维也活跃起来, 于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方法。
1.方法一 (图1) :
连结AC、AD, 将五边形ABCDE的内角和转变为三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即得出五边形的内角和为180°×3=540°, 当然连结其他顶点的对角线也可。
2.方法二 (图2) :
在AB边上任取一点O, 连结OC、OD、OE, 则五边形的内角和转变为四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但是多了一个平角 (∠A OB) , 所以可用180°×4-180°=180°×3=540°, 当然O点在其它边上也行。
3.方法三 (图3) :
在五边形ABCDE内任取一点O, 连结OA、OB、OC、OD、OE, 则五边形的内角和转变为5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但多了一个周角, 所以可用180°×5-360°=180°×3=540°
4.方法四 (图4) :
在任何一条边的延长线上取一点。如图4, 在BA的延长线上任取一点O, 连结OC、OD、OE, 则五边形内角和为:
∠EAB+∠B+∠BCD+∠CDE+∠DEA
= (∠1+∠B+∠BCO) + (∠2+∠OCD+∠ODC) + (∠3+∠OED+∠ODE) +∠OAB
(△OBC的三个内角和) (△OCD的三个内角和) (△ODE的三个内角和) 平角
- (∠1+∠2+∠3+∠4+∠5)
(△OAE的三个内角和)
=180°×3+180°-180°=180°×3=540°
5.方法五 (图5) :
在五边形外任取一点O (这一点不一定要在边的延长线上) , 如图5, 连结OA、OB、OC、OD、OE, 则五边形的内角和为三角形OAB、三角形OBC、三角形OCD、三角形ODE这四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减去三角形OAE的内角和, 即为180°×4-180°=180°×3=540°。
学生的回答真是太精彩了, 而且总结出了这一点可在这个五边形所在的平面任何地方:五边形的边上、五边形内、五边形外均可。但学生探索的脚步并未停止, 又有同学想出了更简单而且是通用的方法, 如图6。
6.方法六 (图6) :
连结EC, 将五边形ABCDE分成四边形ABCE和三角形CDE, 因为四边形的内角和为
180°×2, 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都已得出, 所以五边形的内角和为:
180°×2+180°=180°×3=540°
探索到这里时, 学生很快得出六边形、七边形……n边形的内角和, 以及内角和与边数的关系, 并得出下表:
3.多边形学习要点 篇三
1. 认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
学习“多边形及其内角和”这节内容,首先要知道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可根据图1所示的结构图领会三角形的角与多边形的角之间的联系.
2. 体会“化未知为已知”的数学思想,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那么求四边形的内角和问题(未知),是否可以使用“化未知为已知”的思想,将求四边形的内角和问题(未知)转化为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问题(已知)呢?下面给出了将四边形划分为三角形的几种方法,如图5、图6、图7,你能借助这些图形计算出四边形的内角和吗?
如图5,过四边形ABCD的顶点A,可以作出对角线AC,将四边形ABCD划分为2个三角形:△ABC、△ADC.四边形ABCD的内角和为
∠BAD+∠B+∠BCD+∠D
=(∠BAC+∠DAC) +∠B+(∠BCA+∠DCA)+∠D
=(∠BAC+∠B+∠BCA)+(∠DAC+∠DCA+∠D)
=180°+180°=360°.
类似地,我们可以过五边形的一个顶点引出2条对角线,将五边形划分为3个三角形(如图8);过六边形的一个顶点引出3条对角线,将六边形划分为4个三角形(如图9)……由此可以得出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如表1).
表1
在六边形ABCDEF的每个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将这些外角的和称为六边形的外角和.如图10中的∠1+∠2+∠3+∠4+∠5+∠6. 每个外角与其相邻内角的和都为180°,于是有6×180°-(6-2)×180°=360°.故六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同理,对于n边形,可以得到n边形的外角和:n×180°-(n-2)×180°=360°.
二、典型例题与学习建议
例1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是144°,则这个多边形是边形.
解法1:(从内角的角度思考)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根据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180°,可得方程(n-2)×180=144n. 解这个方程,得n=10.
所以这个多边形是十边形.
解法2:(从外角的角度思考)这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是144°,因此这个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等于180°-144°=36°.
因此,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10.
【学习建议】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巧妙运用转化思想,同时要有建立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
例2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李明同学想设计一个内角和是2 008°的多边形图案.他的想法能实现吗?试说明理由.
解:假如李明同学所设计的这个内角和是2 008°的多边形的边数为n,依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可得方程(n-2)×180=2 008.
解这个方程:n-2=,n-2=11,n=13.
因为所求得的n的值13不是正整数,所以,我们可以知道李明同学想设计的这个内角和为2 008°的多边形不存在.
4.多边形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
2.通过归纳,得出多边形的对角线条数
3.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会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与说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与主动探究的习惯。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与运用。难点:公式的导出过程。【教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采用预习导练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 学习方法: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归纳应用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三角板 学生:直尺、三角板 【课型】:定理公式课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预习课本第153—155页内容,要求:
1.明确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多边形、多边形的边、多边形的顶点、角、对角线、正多边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并整理笔记。2.记下不明白的地方。3.尝试做课后练习课上探究
一、预习检测:
1、叫多边形,组成多边形的各条线段叫多边形的,相邻两条边的公共端点叫多边形的,相邻两条边所组成的角叫多边形的,简称。(1)下图中,是多边形。它是 边形。
(2)你能说出下列图形的名称吗?
问:对于一个多边形来说,它的边数、顶点数、内角个数相同吗? n边形有 条边,个顶点,个内角。
2、叫多边形的对角线。(1)在下图中,分别画出它们的对角线。
3、叫正多边形。说出下列图形的名称:
4、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度,外角和等于 度。
二、发现问题:
你在预习过程中还存在什么疑惑? 说出来大家一块儿来帮忙。
三、合作探究:
(1)探究多边形的对角线条数
观察上图,四边形有 条对角线;
五边形有 条对角线;
六边形有 条对角线;……
探究: n边形有 条对角线;
练习:你能很快计算出八边形的对角线吗?
(2)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
如图:你会计算四边形ABCD的内角和吗?你有哪些方法?
类比上面的方法,填写下表:
总结: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练习:迅速求出八边形与九边形的内角和。
继续探究:把一个五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还有其他的分法吗
(体会做题方法的多样性)(3)探究多边形的外角和:
如图:四边形ABCD中,有 个内角,有 个外角,它的内角与其相邻外角存在什么关系? 你能算出它们的外角和吗? 五边形的外角和呢?
总结:n边形的外角和等于。
四、巩固检测:
1、有效训练:(1)、一个六边形有 个内角,它们的和是,外角和是,有 条对角线。
(2)、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0800,求边数。若此多边形是正多边形,求每个内角的度数。
3、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小美想设计一个内角和为20080的多边形图案作纪念,小美的想法能实现吗?
4、已知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1500,求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
2.感悟与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课堂检测
(1).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___,十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____.(2).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440度,那么这是____边形。(3).已知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15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4).一个多边形从一个顶点可引对角线3条,这个多边形内角和等于()A.360° B.540° C.720° D.900°
(5).已知一个多边形,它的内角和等于外角和的2倍,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课后延伸】:
1.必做题:课本第156页A组1、2、3、4题。
5.多边形面积教学反思 篇五
1、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无论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还是三角形的面积教师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学生本来就很爱动手实践,当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所发挥出来的潜力是无法估量的。因为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问题的时间与空间,所以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有很多同学都想出了三四种方法(剪拼法、拼组法、折叠法等)转化成以前学习过的图形----长方形,并能够加以有效的验证。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在这样的课堂学习中学生乐想、善思、敢说,他们可以自由地思考、猜想、实践、验证……
2、重视学生的提问
6.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探究 篇六
1. 三角形的内角和
我们已经知道: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可是你能说明为什么吗? 我和同学们一起动手任意的画了很多三角形.
经过我们 的测量发 现每个三 角形的内 角和都约 等于180°. 可是这个理由不能作为我们的结论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的科学依据. 于是我们思考能不能用我们已有的知识来证明这个结论?
已知: 如图, 在△ABC中,求证:∠A + ∠B + ∠C = 180°.
证法1:延长BC到CD,在△ABC的外部, 以CA为一边,CE为另一边作∠1 = ∠A,于是CE∥BA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B = ∠2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又 ∵∠1 + ∠2 + ∠ACB = 180°
∴∠A + ∠B + ∠ACB = 180°
证法2:延长BC到D,过C作CE∥BA,∴ ∠A = ∠1 ( 两直线平 行,内错角相等)
∠B =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 ∵ ∠1 + ∠2 + ∠ACB = 180°
∴ ∠A + ∠B + ∠ACB = 180°
证法3:过A作EF∥BA,
∴∠B = ∠2 (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C = ∠1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2 + ∠1 + ∠BAC = 180°
∴∠B + ∠C + ∠BAC = 180°
证法4:过A作AE∥BC,
∴ ∠B = ∠BAE (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EAB + ∠BAC + ∠C = 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B + ∠C + ∠BAC = 180°
于是,我们得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2. 四边形的内角和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一个定值180°,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也会是一个定值吗?
我们知道正方形,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90°,故正方形、长方形的内角和都是4 × 90° = 360°,梯形的内角和也是360°.
已知:梯形ABCD,AB∥CD
求证:∠A + ∠B + ∠C + ∠D = 360°
证明:∵AB∥CD ,∴∠A + ∠D = 180°.
∠B + ∠C = 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A + ∠B + ∠C + ∠D = 360°.
于是,我们猜想四边形的内角和也是一个定值,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你能证明吗?
我们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来证明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求证:∠A + ∠B + ∠C + ∠D = 360°.
证明:连接BD.
在△ABD和△CBD中,∵∠A + ∠ABD + ∠ADB = 180°
∠C + ∠CBD + ∠CDB = 180°, 而∠A + ∠ABC + ∠C + ∠ADC = ∠A + ∠ABD + ∠ADB + ∠C + ∠CBD + ∠CDB = 180 × 2 = 360°.
∴ 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
3. 五边形的内角和
类比前面的过程, 你能探索出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
五边形从一个顶点可以引出2条对角线,将五边形分割成3个三角形,而这3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正好是五边形的内角和所以我们得出五边形的内角和是3 × 180° = 540 °.
下面我们思考一个n边形从一个顶点可以引出几条对角线? 我们知道对角线是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n边形有n个顶点, 从一个顶点出发, 故剩余n - 1个顶点,再减去和它相邻的2个顶点,就剩余n - 3个顶点,所以可以作出n - 3条对角线, 此时正好可以将n边形分割成为(n - 2)个三角形.
4. 六边形的内角和
有以上规律,我们知道六边形从一个顶点可以引出6 - 3条对角线,将六边形分割成6 - 2个三角形,所以六边形的内角和就是(6 - 2) × 180° = 640°.
……
以上我们通过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作对角线将多边形分割成几个三角形,从而探究出多边形的内角和.
7.《多边形的面积》说课 篇七
本节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把这一内容安排在了解基本的图形概念之后学习,本单元要求将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后通过整合巩固各种多边形面積计算,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本节内容在授课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多边形面积求解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就要求出现一些创新的教学理念,即不再要求学生进行机械学习,而是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挥想象等形式学习,并要求教师秉着积极、端正的教学态度,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初步得到本节教学内容的目标:
1.知识目标: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并整理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能熟练掌握各种计算公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相联系。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以及测量等实际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在引导学生与实际生活联系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使用多媒体,使教学内容一目了然,便于学生了解教学重点。在推导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由学生在回忆多边形概念以及动手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自主推导计算公式,学生可以对教学内容理解得更透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摒弃极端教育模式,要以积极端正的态度教学,且一切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说学法
本节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所以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通过自主观察思考以及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定位成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说教学流程
1.设问引入
教师:我们在以前都学过哪些图形,大家可以举例吗?
学生A: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
教师:看来大家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很好,那我们学过这些图形的哪些知识?
学生B:主要学习了他们的面积和周长。
教师:很好,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见到过这些图形的真实例子吗?
学生C:国旗是长方形、雨伞是三角形、礼品盒是正方形……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平日里的事物观察很仔细,那么就让我们对学过的多边形面积进行整理。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充分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加上形象的多媒体演示,使学生直观认识多边形图形的形状和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引入过程中加入了国旗元素,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交流引入知识结构
教师:现在给大家展示已经学习过的多边形图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那么谁可以准确说出其中一个面积求解公式呢?
学生A: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乘以宽,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边长乘以边长,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边长乘以高除以2……(此时学生只需对自己感兴趣的图片加以解释,若学生的公式出现错误情况,则教师给予正确的面积公式。)
教师:同学们知道,一面队旗或是魔方表面都属于平行四边形,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讨论,并选出代表进行发言。
学生B:我们组讨论出来的结果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顶点剪开,可以将两个三角形排成一个长方形。
学生C:我们组讨论出来的结果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何一边的高剪开,将两个三角形,一个长方形,并排成一个长方形。
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后,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三角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师:如果我们只能通过一个图形来推导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那么我们会选长方形、正方形还是平行四边形?
学生D:正方形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所以首选是长方形。而且在计算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时,最基本的图形同样是长方形。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跟随教师的思维进行思考。本环节通过引入一面队旗或是魔方来引入平行四边形,让学生亲自推导、计算多边形的面积,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并且下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提问的方式,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会更加深刻,突出教师心系学生,再以积极的教学态度对待教学,且在提问时,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回答,教师以实际行动践行民主思想。
3.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为了及时巩固学生的新知识,且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为了突出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教师可以举例装修房子的问题,将铺设地板的情境融入教学中。例如,教师可以装修住宅为例,让学生自主计算铺设地板的整个面积,并以讨论的形式思考出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观察两种计算方法有何不同,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计算多边形图形面积的方法。在课堂结束阶段,教师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上课所提到的问题,从而做到首尾呼应,有始有终,把自己学习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精心的教学设计说明教师以一种崇高的敬业精神奉献着自己。
8.认识多边形教学设计 篇八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中抽象出图形,以及观察、实际操作等数学活动,进一步感受分类的思想,积累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初步经验;体会不同图形边数 的特点,发展相应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逐步形成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出多边形。
教学准备:师生每人准备小棒若干根,钉子版1 个,四边形纸片2 张,正方形纸片1张,剪刀1 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了解了图形的一些特征,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通过数边的条 数判断几边形,学生应该很容易认识、理解。
一、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带大家到有趣的“图形王国”去游一游、看一看。请看,这里有一些我们学过的图形(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追问:正方形、长方形有几条边?三角形呢?我们知道三角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边数是不同的。今天,我们就根据一个图形的边数来认识它是什么图形,小朋友有信心能很快认识这些新图形吗?
二、探究交流
1.出示例1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在哪里看到过这样的图案,窗格上有些什么形状,对这样的窗格你有什么感受? 2.分类认识。
(1)找图形。把找的边数相同的图形描一描。和同桌说一说,你找到的是几条边的图形。全班交流:指一指,你找到哪些图形,各有几条边,教师分类画出不同边数的图形。
(2)认识四边形。老师黑板上画出的图形有你认识的吗?(三角形)指出:由三条边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图形。板书:三 角形 小组交流:(指着四边形)老师为什么把这些图形画在一起呢? 指名汇报得出: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叫四边形。师板书:四边形 追问:为什么把这类图形叫作四边形?还能从窗格图案里找到一些四边形 想一想:我们认识的图形中有四边形吗?长、正方形为什么也是四边形呢?自己试着画一个四边形。
(3)完成“想想做做”第1 学生各自判断后交流,并说明为什么三个图形是四边形,而另一个不是。(4)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小组讨论:黑板上还有各叫什么图形?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由几条边围成的图形就叫几边形。3.回顾反思。今天又认识了哪些图形?这些图形是按什么分类的? 指出:这些图形都是按边数来分类的,这里的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这样的几边形,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叫作多边形,这节课学习的就是认识多边形。板书课题:认识多边形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1 题.2.指名学生说说图里围出的各是什么图形。小组合作: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图形,并说说自己围出的是几边形。用最少的小棒搭出四、五、六边形,看看搭出这些图形至少需要几根小棒。
3.完成“想想做做”第3 先数一数,照样子写在图形上,再填表。
4、完成“想想做做”第4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评析,指出错误方法,并帮忙改正。
5.完成“想想做做”第5 学生先独立找一找,数一数,然后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找的。
总结方法:先数最小的四边形有几个,再横看、竖看由两个最小的四边形连成的四边形有几个,最大的四边形有几个,得出一共有9
四、全课总结交流: 今天我们又去了图形王国,你有哪些新收获?你是怎样掌握这些新知识的?
9.多边形面积计算教学建议 篇九
小学阶段的多边形是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它们的面积计算是以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为基础,由于四年级时学生们通过剪一剪,画一画,分一分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成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推导出它们的面积公式,掌握了计算方法。因此五年级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时应充分利用已具备的学习基础。首先学习的是平行四边形,在教学时我先出示一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让学生猜一猜它们的大小;再把它们放到方格纸上让学生通过数方格得出它们的面积相等;然后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可不可以把平行四边形通过分一分、拼一拼转化成长方形呢?接下来让学生们动手操作。有的同学沿平行四边形的高把它分成两个梯形;有的同学沿它的高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然后利用前面学习的平移知识转化成一个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师问:我们怎样应用所学的方法探究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于是学生们三个一组,四个一堆就开始讨论、操作。有的剪了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的剪了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正方形;有的剪了两个锐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还有的同学剪了一个大三角形,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作一条高,再过高的中点作一条和底边平行的平行线,然后沿平行线剪开,把大三角形分成一个小三角形和一个梯形,把小三角形旋转后与梯形拼成一格平行四边形。最后他们都利用自己拼的图形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在学习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我更加相信学生们的能力了,首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知晓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要计算梯形的面积,从而引发学生探究梯形面积的学习欲望,让他们充分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把梯形转化成前面学过的会计算面积的图形,自主探究出了很多种推导面积公式的方法,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我注重把握以下几点:
1、充分应用前面掌握的学习策略来学习新知识。
2、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拼出多种多样的图形,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来推导面积计算公式。
10.《认识多边形》教学设计 篇十
内容简析:本节课是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常见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教学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认识,积累学习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经验和方法。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认识多边形的过程,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能识别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2、使学生在围、搭、折等实践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能识别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学生准备正方形、长方形纸片一张、小棒10根。教师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地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片,大家想看吗?在欣赏的时候小朋友可要睁大自己的眼睛,找一找其中有哪些你熟悉的平面图形。(指名小朋友回答)
[设计意图:由平面图形构成的小屋图片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找出自己所熟悉的平面图形学生参与度很高,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索认识多边形的求知欲望。]
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1、认识四边形
师:小朋友们真棒,(师出示地砖实物)师:老师带来了几块地砖,请你们观察这几块地砖,它们的面分别是什么图形?(根据学生回答:贴出长方形、正方形。)师:小朋友们,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几条边呢?(学生能一口说出有四条边)师:小朋友拿出长方形纸摸一摸它的边在哪儿?(要引导学生摸出完整的边)再数一数长方形到底有多少条边。(学生交流,老师巡视,注意学生数的方法,加以指导。)师:你们数好了吗?谁愿意数给小朋友们看一看。(请学生上台数一数)你们是不是这样数的?师:长方形有几条边?(指名说一说)你们数的和他一样吗?(汇报交流时,要引导学生摸出完整的边,并强调数边的方法。)师:(出示正方形纸)谁来帮老师指一指它的边在哪儿?共有几条边?师: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几条边?(再指名一名学生数一数)你们数的和他一样吗?小结:噢!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边形,(板书:四条边)在数学王国里我们把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都叫做四边形。(板书:四边形)师:长方形是几边形?正方形呢?追问:四边形都有几条边呢?小朋友你们认识四边形了吗?那老师考考你们。
2、试一试
下面哪些图形是四边形?是的在括号内画“√”
( ) ( ) ( ) ( )
师:它们各有几条边?三角形为什么不是四边形?
3、找一找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都是四边形,请你们找一找。(学生交流,指名回答)师:小朋友真棒,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叫四边形,四边形是由四条边围成的。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学习,知道由四条边围成的平面图形是四边形,在数学大家庭中,还有一些图形,我们要先摸一摸它的边,数一数它们的边的条数,你能把它们分类吗?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教者充分依据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等四边形的已有知识经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和认识到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是四边形,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不仅点燃了学生创新的火花,而且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4、自主学习五边形、六边形
(1)同桌学生拿出信封中(两个五边形和两个六边形)的图形,通过摸一摸,数一数的方法一起把这四个图形分成两类,并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教师出示第二道例题中的四个图形,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这四个图形的纸片随意地贴在黑板上。)(2)师:大家分好了吗?请你说一说你是如何分类?师指着黑板上的四个平面图形说:“同学们,黑板上的图形和你们手中的图形形状一样吗?(一样)现在老师请你把这四个图形分成两类,好吗?”学生分类。(3)分好了两类,师:(指着五边形的两个图形)你为什么把这两个图形分成一类呢?(找3~4名学生回答)现在你能不能给这两个图形起个名字?你是根据它们的什么来起的?(边)再指名学生认识六边形。小结:刚才,我们去了图形王国,认识了三种图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有五条边围起来的图形是五边形;有六条边围起来的图形是六边形。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者充分利用学生学习探索四边形所积累的数学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通过完成“你能把这四个图形分成两类”,在“四条边围成的图形是四边形”的知识基础上不断对五边形和六边形进行知识建构,从而获得数学知识和数学体验。]
你想和哪些图形交朋友呀?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五边形和六边形吗?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2题。想一想、搭一搭,再来看一看,数一数。师提问:搭一个五边形,至少要用几根小棒?搭一个六边形呢?请小朋友自己动手用小棒搭一搭。(师巡视,并加以指导)指名学生上台展示。2、想想做做第3题。数数下面的图形各有几条边,照样子写在图形上,再填表。教师示范,学生自主练习,并统计图形个数
。3、想想做做第4题。教师示范折纸,学生自主折纸并填写数学书27页第4题。4、想想做做第6题。课件出示,学生观察剪纸的特征。并说说剪去一个三角形后,剩下一个图形是什么图形?(指名学生说说)。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紧扣课题,不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深化,而且使学生在练习中思维得以发展,创新素质得到锤炼。]
四、课堂总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又交了哪几位新朋友?你能把它们介绍给大家吗?
五、课后实践
在生活中找一找我们认识的图形,并告诉爸爸妈妈它们分别是几边形。
11.多边形 篇十一
我厂某车间生产的机械零件中存在大量带有多边形结构的非标准化零件,这些零件的结构看似简单,但在采用通用夹具(如分度头、平口钳)装夹进行加工时往往存在装夹、校正麻烦,铣削过程中调整比较繁琐,生产效率低,尺寸一致性差等问题。若为每一种批量较大的零件设计专用夹具,又存在夹具的设计量大,成本过高,利用率低,闲置时占用过多的生产准备空间等问题。根据车间里这类零件在结构上具有相似性的特点,它们完全可以按照成组技术进行处理,设计一套具有通用性的专用铣床夹具,这样既可解决普通通用夹具效率低、调整困难的问题,又可提高专用夹具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和生产准备空间。
1多边形铣削成组夹具的技术要求
1.1主要技术要求
该夹具应满足该车间生产中,对装夹直径在5~36 mm之间、长度在10~80 mm之间的几十个品种,一百多个规格零件,铣削外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多边形及十字槽、直槽时的装夹要求。
具有比较广泛的通用特性,主体结构能满足此类零件加工的共同要求,更换产品时只需对其中的定位件进行更换,即可满足使用要求,为此类零件的成组加工提供一个实施的装夹平台。其中,可加工产品的部分类型如图1所示。
1.2铣削多边形常用的方法及问题分析
铣削短小的多边形工件一般采用分度头上的三爪自定心卡盘装夹,用三面刃铣刀或立铣刀铣削。对工件的螺纹部分,要采用衬套或垫铜皮,以防夹伤螺纹。露出卡盘部分应尽量短些,防止铣削中工件松动。
铣削较长的工件时,可用分度头配以尾座装夹,用立铣刀或端铣刀铣削。
对于批量较大、边数为偶数的多边形工件,多采用在卧式铣床上通过组合法进行铣削。
但在采用分度头装夹铣削多边形时存在以下缺点:
(1)零件大多数在铣削装夹时需要装螺纹部位,为防止夹伤工件,每种规格必须制作软衬套,衬套存在使用寿命短、易变形的问题,而且采用衬套装夹时存在装卸繁琐、操作麻烦,工件因衬套变形而不易取出以及衬套在卸下工件时易落入分度头主轴孔中等问题。
(2)工人进行分度操作时,易发生摇错孔圈数或因转动分度手柄时分度叉移动而插错孔位的问题,易出现因劳动强度大、操作疲劳而产生误操作的现象。
(3)每次分度要松开分度头主轴,分度结束后再锁紧主轴;若忘记锁紧主轴,铣削时主轴会发生窜动而造成工件报废,甚至折损铣刀。
(4)重复定位精度差,尺寸不够稳定,辅助时间占用过长,生产效率过低。
1.3成组夹具设计的要求
(1)提高重复定位精度,提高装夹效率,缩短辅助时间。
(2)简化分度操作,解决易出现误操作和操作繁琐的问题。
(3)具有较好的工艺继承性和体现对产品发展的预见性。
(4)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2成组夹具主体结构及主要零件设计
成组夹具体的整体结构如图2所示。
2.1弹簧夹头的设计
由产品可知,该夹具所针对零件的定位尺寸直径在5~36 mm之间,工件长度在10~80 mm之间,因此,当我们准备采用弹簧夹头进行定位装夹时,首先要根据产品的规格要求来设计夹头尺寸。为防止夹头在夹紧过程中与螺母一起转动,在其下部设计了特制小槽,以插入回转体上的斜销中,根据已知的产品规格数据,用三种规格可以满足。夹头的设计如图3所示。
2.2回转体的设计
回转体是决定定位准确与否的关键零件,其结构上既要保证弹簧夹头与其内孔配合时的精密,更要保证其与夹具体之间配合的精度要求,同时保证在分度时能与分度盘一起与夹具体之间进行灵活的相对转动,并保证轴线位置不变,以确保零件加工时的重复定位精度。为此采用了锥柄套筒结构的设计,如图4所示。
2.3夹紧装置的设计
采用一带有与夹头上端锥度相同内锥的专用螺母进行夹紧,同时考虑操作的方便性,为该螺母设计了一个带有铰链装置的专用手柄,当该手柄压下时将齿块上的齿牙插入螺母下面的直槽中,转动手柄即可带动螺母锁紧或松开夹头;螺母锁紧后抬起手柄,齿牙与螺母下面的直槽脱开,但仍通过夹箍与螺母和回转体连接,此时转动手柄即可带动回转体旋转以实现分度的操作。夹紧螺母结构如图5所示。
2.4分度装置的设计
设计中应考虑分度盘的精度、快换和维护,根据上述产品等分要求,将分度回转盘设计成4、5、6三种等分数。根据产品不同等分,迅速更换分度回转盘。分度时手动操作回转机构回转,由定位销自动弹入完成分度,分度后采用快速锁定机构锁定。分度盘结构如图6所示。
3设计方案说明
3.1成组夹具的组成
此套夹具由夹具体、回转体、弹簧夹头、夹紧机构、预分度机构、槽式分度锁定机构锁定六部分组成,其中弹簧夹头、分度盘、限位圆盘做成专用成组零件,使用时,根据零件的加工要求选用。
3.2成组夹具工作原理
如图2所示,将夹持工件用的不动式弹簧夹头安装在回转体3的孔内,带有爪子、外套和手柄6的活套安装在夹紧螺母2上。当提起手柄6时,爪子就与槽脱开,便可使爪子在螺母上后退一个角度;当压下手柄6时,爪子就与槽啮合,即可使夹紧螺母转动,从而使弹簧夹头夹紧或松开。
当逆时针转动偏心轮8时,分度销7在弹簧的作用下退出分度盘4,即可进行分度。反转偏心轮8时,分度销7便完成分度盘定位,并使回转体3径向锁紧在夹具体的锥孔中。限位圆盘5和钢球用于预定位,最终分度则靠槽式分度盘4完成。
3.3成组夹具使用效果
(1)缩短夹具准备周期,充分利用夹具的有效寿命(不因产品换代而报废专用夹具)。
(2)降低夹具的原材料消耗(一个专用可换件即可代替一套专用夹具)。
(3)降低夹具准备费用(设计、制造工时和材料费)。
(4)缩小夹具存放面积。
(5)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加工质量,降低劳动强度。
(6)促进夹具及零件、部件的规范化、系列化、标准化。
4结语
12.《多边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 篇十二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多边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多边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1整整两个星期我们都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因为初次教五年级,所以每节课的备课时间总是花到上课时间的三到四倍,不过总算今天把这章内容讲完了,下面我来谈谈我的教学感受。
小学阶段的多边形是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它们的面积计算是以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为基础,由于四年级时学生们通过剪一剪,画一画,分一分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成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推导出它们的面积公式,掌握了计算方法。因此五年级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时应充分利用已具备的学习基础。首先学习的是平行四边形,在教学时我先出示一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让学生猜一猜它们的大小;再把它们放到方格纸上让学生通过数方格得出它们的面积相等;然后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可不可以把平行四边形通过分一分、拼一拼转化成长方形呢?接下来让学生们动手操作。有的同学沿平行四边形的高把它分成两个梯形;有的同学沿它的高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然后利用前面学习的平移知识转化成一个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师问:我们怎样应用所学的方法探究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于是学生们三个一组,四个一堆就开始讨论、操作。有的剪了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的剪了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正方形;有的剪了两个锐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还有的同学剪了一个大三角形,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作一条高,再过高的中点作一条和底边平行的平行线,然后沿平行线剪开,把大三角形分成一个小三角形和一个梯形,把小三角形旋转后与梯形拼成一格平行四边形。最后他们都利用自己拼的图形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在学习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我更加相信学生们的能力了,首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知晓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要计算梯形的面积,从而引发学生探究梯形面积的学习欲望,让他们充分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把梯形转化成前面学过的会计算面积的图形,自主探究出了很多种推导面积公式的方法,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我注重把握以下几点:
1、充分应用前面掌握的学习策略来学习新知识。
2、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拼出多种多样的图形,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来推导面积计算公式。
总之,数学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为了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轻松愉快的学习,我们更应该备好每一堂课。
《多边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2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往往是通过学生的表现体现出来的,所以只有经常反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分析其成因,才能帮助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手段,以增强教学效果。现在结合学生在《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单元中的学习情况,谈一点自己的思考。
(一)多机械记忆,缺灵动思考
应该说,课堂上每一个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是比较清晰的。在推导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学生的参与度是很高的。在课堂上也能从操作、比较到发现前后图形之间的联系,最后得出计算公式。但是,课后发现,有的学生对计算公式记得很牢,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却表达不清。不能很清楚的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对应相等的。更有甚者,当老师提问:“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他回答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问不对题!当一个图形里面出现几条高和底时,有较多的学生不能正确的选择数据进行计算。有些学生甚至把题目中所有的数据都用上了。学生的反应,促使我对课堂教学进行思考:排除一些学生的领悟能力不强这一客观因素,作为老师,我有没有引导学生把探索活动真正落到实处,有没有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是否有深刻的体会?而学生,对学习所表现出来的主动意识如何?是积极地自主探索和思考,还是墨守成规地接受书本知识呢?反思课堂教学,我觉得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要引导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对于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能让学生探索的,教师尽量少干预,使学生通过动手剪拼、猜想面积公式、对比归纳转化前后的情况,最后抽象出面积公式等实践活动,理解相关面积公式的来龙去脉,并且产生深刻的体会;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也要让学生明白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要选择对应的底和高的,并且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出一些有关这方面的练习。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最后,学生能够说出来的,作为老师尽量不要代替学生说出来。这是作为新老师的自己所没有注意到的。老是在担心学生学生,代替学生给说出来了。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特别注意了。
(二)面积单位进率严重遗忘
有关面积单位的进率是在学生三年级时教学的,现在五年级再用到,学生基本都忘了。作业中发现问题后,我在评讲作业时,重新进行了面积进率的推导,以其帮助学生回忆以前的知识。但是作业中的情况反应,仍有错误存在。因此,在平时的练习中,需要引导学生复习容易遗忘的知识点,达到常温常新的目的,以减少遗忘。
(三)审题不清,甚至不会审题
批改学生作业时,感受很深的一点是,很多学生都没有仔细审题的习惯。在写作业的时候常常不注意单位。遇到单位名称不统一时,应转化后再计算,结果,很多学生拿起来就做,根本没注意到这个问题。出现这样的情况,我分析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学习习惯不好;二是学习态度不端正。要改变这样的情况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成的,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纠正不良习惯。当然,关键还是要让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主动产生纠正不良习惯的需求。如针对学生的作业错误,让学生自己分析错误原因,想想解决办法,使学生明白,做作业一定要静下心来,从认真读题开始,不读清楚题目不动笔,只有付出细心、耐心,才能把作业做好等。总之,从这个单元的教学中,发现了很多值得反思的问题,有待于今后改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准备把做好预习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策略,并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安排“每日一题”的练习,拓展书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确保学生扎实、有效地学好知识。
《多边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3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需要学生操作、在操作中感知面积的推导过程,但学生的操作能力不一,小组合作的能力还没有养成,所以安排的操作环节只对好学生起了作用,中等及以下的学生没有起到效果,还浪费了不少时间,感觉课堂比较散,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有效的集中,只是开学一周来的最主要的现象,反思这一周就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估计是不适宜的,开学初,接一个新班,可能还是,先明确要求,培养学生坐正认真听讲的习惯,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身上,养成眼睛看黑板的习惯,开学初就安排小组合作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造成课堂比较散的现象。
虽然基本上学生都能掌握计算的公式,但一部分学生对计算公式的推倒不清楚,不知道为什么这么算,所以在计算中会出现问题,反思课堂,在这一环节处理上也感觉不够清楚,学生操作时比较散,导致中下等学生不理解。
教师主观意识太强,觉得课后安排的练习比较简单,也没重视,其实可以在细节上进行教学,如单位名称,好多学生都写的是长度单位,不是面积单位,答语的完整,书写的规范,观察单位等等。
也可适当增减,增加一些思维含量稍高的练习,为作业中的难题目打好基础,埋下伏笔。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也避免了作业中的题目没时间讲。
课堂作业中反映的问题,计算不过关,书写马虎,单位名称不注意,全是平方厘米。没有仔细观察题目。
教师讲的又多了,感觉 容量大,就怕时间来不及,就不有自主的教师讲,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就单薄了,备课还需加强,哪些地方要让学生先尝试,先讲,要考虑好,不能上课时临场发挥。
思考明天的练习课,简单的题目,加快频率,有所侧重,第7题侧重单位的处理和直角三角形的底和高,第8题侧重是乘还是除,答语的完整。第9题侧重高的位置。复杂的要花时间,三题都要先让学生思考后再交流,教师一定要舍得花时间,不可代替,主观讲授,否则效果不会好。时间控制在25分钟内,思考题适当提醒完成。留出10分钟左右评讲补充习题上的2条题目。
《多边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41、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是学习的平面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要让学生通过剪、拼等方法了解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所以其面积公式是底乘以高,还要让学生理解高是底对应的高,以免计算是发生错误。
2、三角形面积计算,是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得出来的,教学时要让学生知道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这样,学生在今后的答题中不会把三角形面积计算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混淆。要让学生知道两个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因此,就可以得到: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除以2。
3、梯形面积计算,也是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得出来的,教学时也要让学生同样知道推导过程,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推导。学生通过推导了解两个一样的梯形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和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高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因此,也可以得到:梯形的面积等于上底加下底的和乘以高除以2。
4、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让学生先要观察组合图形由哪些基本图形组合起来的,这样可以让学生把组合图形分割成几个基本图形,计算每个基本图形的面积,然后把每个基本图形的面积相加。这种方法称之为直接法。还要教给学生,如果计算每个基本图形的面积,由于受到已知条件的限制,无法计算时,应补组合图形,使它变成一个大的基本图形,然后通过计算大的基本图形的面积减去补的小的基本图形的面积,就可以得到组合图形的面积。这种方法称之为间接法,有时候也挺管用的。
总之,在计算图形的面积时要根据具体的条件灵活运用,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哪种简便就用哪一种,切忌一刀切,把方法教死了,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框死了,得不到锻炼,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多边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5本节课对多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点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复习。把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紧密联系起来。着重解决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贯彻了以下几点:
一、体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新课改强调“要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本节课中,我时刻提醒学生注意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强烈欲望,既显得亲切自然,也为整理复习的开展创设新的情境。
二、加强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中体验快乐。
在课程设计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学习的收获和聪明才智。既可以是独立的讲解,也可以是同伴的合作,或者是互相的提问,答辩,质疑。所以,我安排后进生,交流基础知识的回顾;让中等生进行复习整理提高;到实践与应用时,充分发挥优等生的优势,辨论用多种方法合理解题。整个过程中,始终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来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认识转化迁移等数学思想。
三、突破难点重点,完成单元既定目标。
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是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知识的发展,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解决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问题。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如何使用组合图形,转化为己学过的基本图形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把这个图形,分解成我们已学过的图形,通过画辅助线表示出来,如果认为有几种分法,就分别在图形上表示出来。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基本上都能够运用分割法或添补法把组合图形转化为所学过的基本图形。但在展示学生分法时,我忘记了将在巡堂时发现的个别学生,由于找不到相关条件,无法计算图形面积也进行展示和集体讨论,这是不足的地方。学生汇报了不同的分法后,就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图形的面积计算,然后让学生展示汇报,从中小结,用哪种分割法或添补法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更简单。这个环节花的时间比较多,跟前面的环节类似,结果导致后面的时间很紧,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应多注意教学环节之间的内容设计,把握重点,尽量紧凑,及时发现问题和做出反馈。
当然,课堂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对于有些学生表现好,能够正确地进行评价。而对于有些学生的亮点没有及时发现,评价不到位。且课堂纪律的组织,也有些欠缺。这些有待于自己在今后教学中,不断学习和探索。我深知:教师应该是用教材,而不是学教材,应引导学生走出课本,激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向多元化发展,让学生真正学到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需的数学。
《多边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6在教学多边形这一个单元时,在新授课时,强调了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找出相互之间的联系,推导出各自的面积计算公式,因为在这一环节中用时较多,常常导致后面安排的练习题不能全部在课堂上完成;练习课时,由于时常注重了对后进生掌握情况的关注,比如说多请他们回答问题,尤其让他们多说说思考过程,这样的结果致使事先安排的习题又一次不能全部完成。
导致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经过反思,应该是“精讲多练”做得还不够。有时候,作为教师时常怕学生不理解,总是多讲、反复讲,自以为讲清楚了,学生也就听懂了,事实果真会这样吗?未必。学生他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时候老师越讲他甚至越糊涂,只有在具体的练习中他才会真正掌握。
《多边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7下面,结合学生在《多边形面积计算》这一单元中的学习情况,谈一点自己的思考。
(一)多机械记忆,缺灵动思考。
应该说,课堂上每一个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是比较清晰的。无论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还是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或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从操作、比较,到发现转化前后图形之间的联系,最后得出计算公式,整个过程环节分明,条理清楚,学生都能很快掌握课堂上所学的内容。但是,课后发现,有的学生对计算公式记得很牢,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却表达不清。更有甚者,当老师提问:“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他回答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问不对题!学生的反应,促使我对课堂教学进行思考:排除一些学生的领悟能力不强这一客观因素,作为老师,我有没有引导学生把探索活动真正落到实处,有没有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是否有深刻的体会?而学生,对学习所表现出来的主动意识如何?是积极地自主探索和思考,还是墨守成规地接受书本知识呢?
反思课堂教学,我觉得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要引导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对于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能让学生探索的,教师尽量少干预,使学生通过动手剪拼、猜想面积公式、对比归纳转化前后的情况,最后抽象出面积公式等实践活动,理解相关面积公式的来龙去脉,并且产生深刻的体会;
其次,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拼图的过程中多说说自己的发现,多说说转化前后图形之间的联系,同桌说,指名说,以“说”促“思”,也能增强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再次,恰当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参与意识,要使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会做作业,学会学习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要积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面积单位进率严重遗忘
有关面积单位的进率是在学生三年级时教学的.,现在五年级再用到,学生基本都忘了。作业中发现问题后,我在评讲作业时,利用一个边长1米的正方形,让学生分别用米作单位和用分米作单位计算面积,从而得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再现了面积单位进率的推导过程,帮助学生找回记忆中的知识。但是作业中的情况反应,仍有错误存在。看来有些学生确实忘得一干二净,现在只是老师在黑板上画图说教,把进率塞进学生脑子,效果毕竟不行。但是重教一遍也不可能。另外,诸如千克和克,小时与分等单位之间的进率,遗忘也很多,有待于在复习梳理中加强记忆。学生为什么遗忘得那么严重呢?有人说,我们的教材知识点分得太散,不利于学生的记忆,这也许是原因之一。但是我想,学生在当初学习的时候,也许体验也不够深刻,所以导致容易遗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有意识地在平时的练习中,引导学生复习容易遗忘的知识点,达到常温常新的目的,以减少遗忘。
(三)审题不清甚至不会审题。
批改学生作业时,感受很深的一点是,很多学生都没有仔细审题的习惯。就拿这次单元测验来说吧,“压路机的作业宽度是6米,每小时前进6千米”,“一块长方形布长4米,宽16分米”等,单位名称不统一,应转化后再计算,结果,很多学生拿起来就做,根本没注意到这个问题。出现这样的情况,我分析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学习习惯不好;二是学习态度不端正。要改变这样的情况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成的,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纠正不良习惯。
当然,关键还是要让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主动产生纠正不良习惯的需求。如针对学生的作业错误,让学生自己分析错误原因,想想解决办法,使学生明白,做作业一定要静下心来,从认真读题开始,不读清楚题目不动笔,只有付出细心、耐心,才能把作业做好等。
总之,从这个单元的教学中,发现了很多值得反思的问题,有待于今后改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准备把做好预习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策略,并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安排“每日一题”的练习,拓展书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确保学生扎实、有效地学好知识。
《多边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8五年级开始数学的每个大单元后都有一课整理与练习,说明从五年级开始需要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要有一定的归纳,整理,反思和评价能力,显然刚开始这个要求对于学生来说只能是摸索着跟着老师走,星期一的行政调研我上了一堂整理与复习,由于这样的课型展示得也不多,只能和师傅作了一次尝试与探讨。上完后书记总结了三点问题,听完觉得自己的功力实在很浅薄。
一、整理与复习定位是什么?
这单元的整理与复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多边形的面积公式后所做的梳理,如果再把套公式的一般练习给学生或许做的只是前面学习的重复,所以在练习选择上必须把握到位,但我想,对于蓝天的学生套公式计算似乎是在做一种重复的练习,但是如果把题目的难度加大加深对于他们来说又是一种时间上的拖沓,那么练习的难度最好是让学生小跳一下就能得到结果的样式,这样既不在做学生已经厌倦的面积计算,又让学生有学习的成就感
二、课堂中重点把握的是什么?
这堂课由于我的指导性过强,让学生没有感受到知识的连贯和系统性,也许正如新基础的方向中有这么一条说:还学生以空间,我必须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去探索,在这探索中间教师起一个引导作用。在研究这堂课时没有有效把握好本课的重点,整节课让人感觉到知识点的零碎,其实这单元的整理与复习正是让学生发现图形的面积公式及推导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整个单元作一个串联,再此基础上通过图形间的面积关系就可以解决一些综合性的问题。
三、让学生得到的是什么?
从这个新的单元可以看出,对于学生的要求又进一步提升,要求学生在学完一个一个知识点后要学会整理与联系,从而解决一些综合性的练习,再在练习中得到一定的解题策略这才是重点,让学生学会优化,选择又快又好的解决方法,这样就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袁书记的一番分析,让我知道其实功夫更多地要花在课前,对于本节课的定位,重点以及对学生的分析都要把握到位,无论是练习课还是复习课,都需要好好去研究,也让我深有感触的是,让其他有经验的老师和专家来听自己的课才会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否则永远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进步。
《多边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9在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中,通过小组活动、操作实践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给学生一个创新的空间。
在计算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便于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精神。教师会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引导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多边形】推荐阅读:
41多边形教案07-31
多边形内角和09-25
认识多边形教案10-10
相似多边形公开课教案10-16
五年级钉子板的多边形07-10
四边形面积通用公式06-29
四边形分类教学设计07-01
2017三年级数学四边形10-04
四边形的认识三年级10-22
数学《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