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024-09-30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精选10篇)

1.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篇一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肖尤建

一.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讲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化学实验不仅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感性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产生原因、归纳总结知识点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同时也为学生今后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实践证明,生动有趣的化学试验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最重要因素。各种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制法,大多化学规律的形成,一些化学理论的建立,做不做实验,学生兴趣和学习效果会截然不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老师做好演示实验,给学生传授科学的实验方法,而且要求学生做好学生实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要结合教学内容,补充一些在课堂或者课余选做的趣味实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实验能力,比如增加白磷的水下燃烧,镁带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的燃烧实验等,都会激发学生深厚的兴趣,使抽象概念变得生动直观、增强学习效果。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二.深化课改、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加“现实”的理解:这些知识到底可以用来干什么?美国加州大学的G .C.皮门特尔教授、美国斯特里普斯研究所医学家R.勒纳教授,都不约而同的做出科学判断:化学是社会生活中的中心科学。如讲到乙醇时,我们可以增加一些有关酒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为何会醉酒;酒精对人体的刺激作用;饮酒过量有那些坏处;为何混有工业酒精的假酒会造成死人”等等知识。在许多枯燥的理论教学时,也可以引入一些生产生活事例,使得理论教学更加的生动,更加形象,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比如学习原子、分子的知识时,许多学生就很难理解这些微粒之间有间隔。那我们就可以举出这样一个例子:一碗大豆,一碗芝麻,在盒中混合后再盛放在两个碗中,还有两碗吗?这样学生很容易就接受了分子间存在间隙的结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适当的引入这些知识,并适当的讲解一些,会激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激起他们浓厚的探究欲望,使他们更加的喜欢化学,了解化学,并且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化学学习中来。

三.设计优美的电脑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多媒体课件有很强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吸引力,把图片、声音、文字、动画有机的结合起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会在教学中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内容、学习规律,变二维目标为三维目标,制作合适教学课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恰当的选择媒体,进行优化组合,使其成为一个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学习的有机整体。

四.注重师生情感,增强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

我国古语中有“亲其师,信其道”之说,意思是学生只有在情感上去接纳教师,在人格上去尊重教师,才能听从他的教诲,模仿他的言行。知识的传递不应该是冷冰冰的,冷冰冰的知识、冷冰冰的思想,学生是不会接受的,即使强制接受,也是暂时的。知识传递伴随着浓烈的感情,才能达于学生的心胸。也只有饱含“感情的知识”,学生才乐于接收、理解、记忆和运用。让教学充满爱,让教育对象在爱中学习,在爱中茁壮成长,实践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爱满天下”,这样才能医治好他们的“厌学”、“逃学”之病,使他们变得“敏而好学”,“学而不厌”。从而引导学生在强烈的感情氛围中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对真理百折不挠地探求,使他们的灵魂达到高尚的境界。这也是我们现代教师对现代学生应尽的责任。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把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巧妙地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去,就能使学生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变“强制性”教学活动为“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素质及能力。

2.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篇二

在多年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我发现传统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实验内容比较陈旧,与日常生产、生活不太相关,不能反映分析化学实验技术在新兴学科的应用; 分析样品的面较窄,大多是对无机样品的分析,不能反映分析化学学科的全貌; 分析化学实验主要是滴定分析,在实验中,学生在老师的要求下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操作,以求达到一定的准确度,实验的内容可以描述为 “标定- 测定”,被测物多是“纯”的,一般是醋酸、自来水、过氧化氢、铜盐、氯化钠等[4]。传统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老师告诉学生实验的题目、原理、所用仪器和试剂、实验步骤、现象,甚至连细节和注意点也一一交待。这种实验教学的指导方法在分析化学实验的开始阶段是必要的,仪器的使用、基本的实验操作必须以这种方式进行,以期规范。这对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以及规范、严谨的写作方法,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却往往没有留给学生较多思考的余地,处理不当就会使实验成为 “照方抓药”,这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分析化学实际问题和科学研究的能力。从而导致了实验教学设计封闭、死板,学生因长期的 “照方抓药” 式训练而感到枯燥无味。

针对上述问题,作为一名从事多年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师,浅谈几点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分析化学实验兴趣的策略和体会。

1 改进和调整实验内容

传统分析化学实验内容陈旧,与实际生产、生活没有紧密的联系,学生认为学习这些东西没有用,在实际生活、以后的工作中也用不到,因此对该课程不够重视、不感兴趣。因此,如果改进和调整实验内容,尽量选择和设计一些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分析实验,比如: 漓江水样总硬度的测定、水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食用醋中醋酸含量的测定等。以增强实验的实用性,增添学以致用的气氛,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对问题进行探索的想法,学习的主动性明显提高。让学生拿到题目后有真实感,在完成实验时有成就感。同时,对实际样品进行测定还涉及到实际样品的处理方法和技能,以训练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可使学生在掌握实验技能的同时,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并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严谨细心的工作态度。

2 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课堂的知识容量和趣味性

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如分析天平和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定量分析基本操作和重量分析基本操作等,讲解内容多,课堂知识容量大,并且有些操作需要展示过程细节,单靠教师在现场示范是不够的[1]。可将这些内容制成课件,用多媒体教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这些方式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5]。比如对滴定终点的判断,可以缓慢展示变色过程,并呈现出色彩逼真的终点颜色,这样能增加直观性,加深学生的主观印象,便于学生准确判断终点和快速掌握方法要领。

3 增设综合设计性实验

高等院校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与独立工作的能力。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在完成基本操作训练和验证实验阶段后,学生具备比较完备的分析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和一定的分析化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时,可以增设一些有意思的综合设计性实验,比如: 奶制品中钙含量的测定、碘量法测定湖水中的溶解氧、饼干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水果汁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等。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复习理论课学习的知识,自行分组,设计方案,学生对同一个项目,可能设计出几种不同的分析方案。可以增加实验的探究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对于综合设计性实验,学生要经历查找资料- 样品预处理- 样品分析测定- 思考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解决方法等全过程。实验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既训练学生思考问题,又强化理论,还训练了测试技能,很有成就感。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增设,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综合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4 实验过程中增设不定项选择

传统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使学生在每一个操作环节上,都必须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这对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无疑是肯定的,但是另一方面,却存在着压制学生想像力和主动参与的弊端,学生缺少在选择、尝试和失败中学习的机会。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各个步骤、环节上增设不定项选择,比如酸碱滴定中增设指示剂( 甲基橙、甲基红、酚酞) 的选择,水样总硬度测定中可以增设缓冲溶液的选择、干扰离子掩蔽剂的选择、指示剂的选择,Bi3 +- Fe3 +混合液中Bi3 +、Fe3 +浓度的测定实验中增设氧化还原掩蔽剂的选择、分步滴定p H的选择等。这样往往留给学生较多思考的余地,并且鼓励学生体验、尝试不同选择所得到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差别和对比,使学生对实验条件以及在测定中所起的作用有了较深的感性认识。这样虽然学生多走了些弯路,有些实验结果不尽理想,但是,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不依赖老师,通过不同方案选择的比较,使学生加深理解实验内容和影响实验的相关条件,巩固所学理论知识[6]。这样学生能逐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和创新的意识,提高灵活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结语

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关键所在,笔者通过以上几方面的探索,实践证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笔者也认识到,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如果仅仅依靠上述方法的使用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是有限的。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把学习兴趣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源泉,就必须使学生真正理解教学内容的价值,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与尝试、总结和完善,需要更多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关注。

摘要:分析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兴趣在学生自主积极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兴趣。通过这几个方面的探讨,成功激发了学生学习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兴趣,提高其教学质量,增强其教学效果。

3.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篇三

关键词:以教兴趣 以言激趣 以情激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人逢喜事精神爽”,愉快的心境,对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影响着他们摄取和掌握知识的程度.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工作者关心和研究的热点.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

一、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国防、环境保护、医药卫生、资源利用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科学,又是一门极富有魅力的自然科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通过分析生活中有趣的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如,铁在潮湿的空气里会生锈;烧开水的铅壳水浸到的地方会变黑;炎热的夏天,池塘里的小鱼儿会浮出水面;冬天在室内用木炭取暖时,不要关闭门窗等.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善于传授化学知识,而且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通过探索问题获得丰富的化学知识.教师要善于把学习内容转化为一种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实践.如,学生通过做《燃烧的条件》探究实验可得到物质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多个条件,通过分析发现了灭火的原理.有趣的化学实验操作、迷人的化学实验现象会使学生对学习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和谐”中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氛围,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面带微笑,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创设和谐快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信赖、尊敬老师,相信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知识的真理,从而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

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课堂内外充满乐趣

学生对一门学科是否有兴趣,跟教师的上课艺术有很大的关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情.”因此,教师应注意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课堂上满怀热情地施展语言艺术,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如,在教学《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这一节课时,笔者设计了一个课堂小实验: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一只盛有水和10多条小泥鳅的广口瓶里,当同学们看到水中的小泥鳅先由烦躁不安到剧烈跳动最后晕过去时,惊奇地叫起来.有些同学迫不及待地问:“老师,你说这些小泥鳅鱼为什么会死呢?”“老师,二氧化碳气体会有毒吗?”这样学生的兴趣很快就被激起.

此外,我们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多设计一些课外小实验,如,“制无壳鸡蛋”、“烧不焦的手帕”等.在教学中借助图片、模型、幻灯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组织学生办化学小报(墙报)、自制化学实验仪器或自找代用品、举办化学知识竞赛、搞社会调查、组织学生参观化工厂、建立化学兴趣小组开展实验活动.通过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使我们的教育更加密切地联系社会,取得课堂上难以取得的教学效果.这些活动的开展既能让学生学到了丰富的化学知识,又能消除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学习化学有兴趣、乐意学.同时也能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了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巩固.

四、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极有趣味的学科,迷人的化学现象、有趣的实验探究,会使学生对化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但随着化学知识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当学生学习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无味,往往会把化学科视为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保持学习化学的兴趣?为此,我们应及时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结合课本向学生介绍化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居里夫人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炼出了放射性元素镭;门捷列夫如何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讲述我国古代造纸术及火药制造,现代的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等.通过学习化学家不畏艰难险阻探索科学,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使学生增强了学习化学知识的信心.

此外,根据初中化学需要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这些知识又集中在一起,如常见的元素符号和化合价、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酸碱盐溶解性表等,这些重要的知识若学生记不住,会影响他们学习化学知识的信心.集中记忆会消耗学生很多的时间,长久下去会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把元素符号、化合价的识记从开学第一节课就有计划地分批布置学生记忆,并在今后的教学中经常提问检查,把化合价、酸碱盐溶解性表的知识编成顺口溜,简化记忆.学习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时,把握住关键词,如在教学“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的氢”这一基本理论时,要指导学生抓住“氢”是指氢元素而不是氢气,“酸”是指盐酸或稀硫酸,不包括浓硫酸或其他的酸.通过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消除学生的恐惧感,使他们知道只要掌握学习方法,学好化学知识并不那么难.

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树立自信心

日本数学家广中在谈到他做学问的体会时说:“做学问不但是愉快的,而且其乐无穷.因为人们能够从学习、思考、创造中体会到快乐.学习之所以愉快是因为学习是为了掌握智慧;思考则更会令人高兴,当遇到人生和学问中的疑难问题时,需要深刻思考.从这一点来说的确是一件苦恼的事情,但从通过思考解决了疑难问题的意义上说,则又是令人高兴的.创造的快乐、喜悦是唤醒自身的未曾注意到的才能与天赋的快乐,是更深刻地认识自己的喜悦.”教师要在教学中多鼓励学生,课堂练习时要多设计几套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的习题,让尖子生“吃得饱”,一般学生能“吃得下”,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对学生在学习上取得的每一点进步,要及时表扬,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六、教师生动幽默的语言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之一

墨子曾经说过:“多余的话就像池塘里的蛙声、树上的蝉鸣一样,人们或者不理会它或是讨厌它,而雄鸡啼晓,寥寥几声,却能引人注意.”幽默可以让人化紧张为轻松,化愁苦为欢乐,化尴尬为自然,化被动为主动,化泣为笑……如果一位老师上课总是皱着眉头,刻板呆滞,不苟言笑,说话办事冷漠,别说幽默,就连句笑话也不说,那么学生就会觉得他像一个小老头,对他上的课也会觉得乏味.如有一位刚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他貌不惊人,学生刚见到他时都在窃窃私语,而他却镇定自若地走上讲台自我介绍说:“我长得不高,只有1.63米,眼睛大,牙齿稀疏像个耙,我虽然长得丑,但是我却很温柔……”寥寥几语使整个课堂充满了快乐的气氛,一下子,学生对他的看法完全改变了,对他充满好奇.而他上课时,也常常用幽默的语言使课堂学习充满乐趣,兴味盎然.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和教育活动规律,勇于摸索实践,定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篇四

摘要:柏拉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激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处处从教学需要出发,深掘教材知识精髓,探索学习兴趣爆发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但能打破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而且能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成为化学教学素质教育的一条事半功倍的有效捷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在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跨世纪人才的中学教育中,化学应该占有一席之地。但在目前的大气候条件下,中学化学却出现了学校不愿管、学生不愿学的状况。如何摆脱困境,再现化学教学的春天呢?唯有一条路:让学生喜欢化学,自觉地学好化学。而要想达到这种境界,教师就必须认真、持久地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只有有了学习兴趣,才能诱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才能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知识,才能让他们认识到化学有趣、有用、值得学!所谓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正如教育家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意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凡是学习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柏拉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激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处处从教学需要出发,深掘教材知识精髓,探索学习兴趣爆发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但能打破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而且能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成为化学教学素质教育的一条事半功倍的有效捷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一、缩小师生距离,以真挚感情培养学生兴趣

情感关系是师生心理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教学效果有着重大影响。教学过程并不是一个机械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移植到另一个头脑中去的过程,而是一个师生间心灵的接触与交往的过程。因此,融洽的师生情感,可以促使师生间缩短空间、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真挚的师生情感,是教学中的一种催化剂,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亲身体会到。教师良好的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不良的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学生在友好、和悦、轻松、互助合作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就好,在紧张、对抗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就差。这说明师生间情感相互交融、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作用。所以,我认为,学生扎实地掌握知识,绝不是靠多次的重复,而是靠兴趣、靠理解、靠师生间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准确地把握自己的角色、努力培养师生间的真挚情感,缩小师生距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从教材出发现在正在进行新课程改革,所用的教材都是新的,与以往的教材不同,新教材中设置了“交流与讨论”。“拓展视野”、“化学史话”等不同的教学栏目,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兴趣、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教书不是耍贫嘴,说笑话,也不是抖包袱、吊书袋。一切脱离教材,不切实际的调侃,都会有

用心

爱心

专心

哗众取宠之嫌。与此相反,只有博览群书,深挖教材,不断研究新课标与考试说明,具备一桶水、一井水的知识功底,带着深厚的爱生激情,披文人情,把握知识要点。体会感情空间,才能理清教材思路,融会贯通,选准知识兴趣爆发点。灌满“一杯水”。

二、兴趣的激发

兴趣的激发就是触发知识兴趣的爆发点。学生初学化学,急切期望了解何谓化学?化学有何用?怎样学化学?等等问题。我在第一堂课就作了两个小演示:一个是‘玻璃棒点灯’——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在高锰酸钾上滴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着了。再一个是‘喷雾显字’——事先用毛笔蘸酚酞溶液在白纸上写“化学”二字,待干后,用装有稀氢氧化钠溶液的喷雾器向纸上喷雾,在“白纸”上显示这两个鲜红的大字。从而先声夺人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强烈好奇心。在此基础上,我又演示了镁带的燃烧与白炽灯泡的通电发光等实验,使学生较容易地掌握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激发学生兴趣,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我在教学中注意到以下几点:

(一)示范性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教育能力。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形成和发展优良个性品质。教师的个性品质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已被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正如乌申斯基说:“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有关研究还表明,教师的个性品质能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新奇性

新鲜的教学内容,新奇的仪器实验和新颖的教学方法。甚至教师的服饰、体态和手势都能引起学生的新奇感,增添学生上好化学课的乐趣。

(三)浅易性

教学要深入浅出,无论多么高深的理论,都有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作为教师要着意分解,让学生感到并非深不可测,高不可攀。从而可以循序渐进,完成教学任务。

(四)直观性

以前的小黑板、挂图、示范,现在的沙盘、录相和多媒体教学、都能直观明了地揭示、演示教学内容。更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五)游戏性

将不同的教材、内容、编成各种有趣的小实验、小演示,化学小魔术既能放松学生身体、心理,又能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根据学生年龄、爱好适当操作。

杜威说过“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和象征”。作为教师,只要吃透教材,把握要点,做教学的有心人。实践就能揭示许多兴趣爆发点。

三、兴趣的发展

用心

爱心

专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最大特点。实践证明,生动有趣的化学试验是激起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一种元素的发现,一个定理的形成,做不做实验,学生兴趣和学习效果截然不同。因此,要发展稳定学生兴趣,教师除了做好教材中已有的实验外。还要结合教学内容,补充一些趣味实验。如:

白磷的水下燃烧,镁带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的点燃。氯酸钾中氯元素的鉴定,酚酞等各种试剂的应用等都会发展学生的兴趣,使抽象概念变得生动直观、增强学习效果。

作为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做好学生的“知音”,才能因材施教,真正做到“知其心,救其失也。”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应对有创新或有不同观点的同学首先给以肯定,对有创新的同学给以高度的赞扬,对有进步的学生每次给以鼓励性的评语。尤其要注意多为差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品味、体会成功的滋味。使他们形成“我也能学好”的良好心理状态,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价值,让学生去感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愉悦。所以,激励是兴趣的发展的正催化剂。

四、兴趣的持久

做氢氧化铜跟酸的反应实验,用现成的氢氧化铜粉末,现象并不明显。但若在此基础上。用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先制取鲜明的蓝色絮状沉淀,再加盐酸溶液,使沉淀溶解又变成蓝色溶液,现象将更为明显。在做C1-、S042-的检验时,学生往往对滴加稀硝酸的作用不易理解,这时若补充上碳酸盐沉淀生成与溶解来对比说明,就能巩固已学知识。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时,补充演示金属钠跟水的反应试验和金属钠跟硫酸铜水溶液的反应实验,便能增强实验效果。

化学用语的集中出现,能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教师为稳定学生学习兴趣,可对常见元素符号提前按周期表中的族分散识记:把金属活动情形顺序表中的十五种元素,分成五组记忆:把1-36号元素及其它主族元素和O族元素,按周期表格式画成一表,印好发给每个学生,让他放在口袋里,天天识读,很快便能认全、记熟、会写。对于不易记忆,容易相混的知识点,可编成韵语口诀或熟语顺口溜,帮助记忆。如把复杂的制氧步骤归纳为:“连、检、装、夹、倒,热、收、放、移、熄”十字口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归纳为:“高失氧,低得还”;化合价口诀和歌曲,药品取用的顺口溜等使学生简单易记,稳定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源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化学兴趣,是我们化学老师所肩负的重要使命,也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古人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也说过:“热爱是最好的教师。”这些话都点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高度认识和重视兴趣在学生学化学中的动力作用,千方百计地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使学生能自觉、持久、主动地学习化学。

用心

爱心

5.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篇五

摘要: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源动力,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进取,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才会摆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源动力,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进取,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才会摆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的教学实践也充分证明,当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时,就会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愿学、爱学、乐学,而且学得活、学得好,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呢?作为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从以下几方面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听故事,在教学中如果巧妙地设计趣味情境教学,适当开展一些学习活动,如听故事、看表演、做游戏,不仅不会影响教学质量,反而能够激发起学习的兴趣,通过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产生问题,自主探究,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1、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如在学习10以内的数字时,可以教给学生这样一首绕口令:“1919,好朋友;2828,手拉手;3737,分不开;4646,好伙伴;5555,凑成一双手。”不仅?x起来朗朗上口,同时又简单易懂地让学生们学会了数字。又如在学习时针和分针时,我们可以用儿歌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小小表盘圆又圆,时针分针跑圈圈。分针长,时针短,一个快来一个慢。分针跑完一满圈,时针刚跑一小段。”通过儿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的游戏当中掌握所学的知识。

2、创设童话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令人终身难忘。故事中生动的情节、丰富的情感和哲理引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在趣味中学习。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发问:“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们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又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学生依次回答后,教师说:“同学们,一般情况下,一个人有几岁,就过了几个生日?可是小明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们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油然而生,学生的学习热情贯穿整节课的始终。

3、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先让学生猜想:圆锥的体积会和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的体积有关?当学生说出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关时,再让学生猜想它们的体积间会有怎样关系?猜想后分组实验来探究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关系,老师提供各组圆柱圆锥(1)等底不等高(2)等高不等底(3)不等底不等高(4)等底等高,让学生用圆锥装满沙土(课前准备好)倒入圆柱中,几次可以装满,各组做实验,把每次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记录下来。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参与其中一组。集体交流实验现象及结果。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在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积极实践,主动建构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从而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掌握更牢固。

二、应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多媒体教学,能给学生多重感官刺激,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这种直观教学,增大了课堂容量。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优生和差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优生从被动等待中解放出来,差生从被动压抑中解放出来,小学数学课堂呈现出多边、互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场面。例如在教学“角的概念”一课时,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用不同颜色从这一亮点画出两条射线,同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角是怎样形成的。再分别闪烁出亮点和两条射线,使学生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又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移动,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种角,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通过这样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

三、设置多样化多层次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练习设计得好,不仅能巩固新知识,而且能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在教学中,我在设计练习时,力求做到分层练习,形式多样,讲究实效。如在练习时,内容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兼顾个别学生,师生间经常组织讨论、争论,进行同学之间互测、互批,加强直观演示和学具的使用,一题多变、多问、多解,让学生通过练习解决新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竞赛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好办法。因此,在数学中,我经常喜欢在小组间、个人间、男女生间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在每次的竞赛中,教师的一次高分,一句赞美之词往往给学生带来新的希望,产生神奇的力量,有些甚至会影响终生。对于班里的后进生,我给予了更多的关怀与鼓励,使他们也体验到学习的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多观察学生的心理活动,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地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乐学、爱学,让学生真正的爱上数学。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6.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篇六

敬南镇果河小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自主地、积极地、执著地探索。《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学生只有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孜孜不倦,全神贯注地沉浸于求知的境界中。因此,使学生喜欢数学,对数学感兴趣,建立自信心,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倡导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教学过程既是师生信息传递、交流的双向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亲其师则信其道。”人的感情有潜移功能,小学生则更为强烈。学生如果喜欢他们的老师,那么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就会产生兴趣。

要想得到学生的喜爱,教师必须首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事实证明,小学生学习积极性很容易受到挫伤。在课堂上,当学生敢问而又问得不当,敢说而又说得不对时,如果不能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正确对待,相反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嘲笑、指责、歧视,那就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刺伤,就有可能由积极变为消极,大大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

每个学生,即使常常受到批评的学生,也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欲望,也有对成功的期盼和肯定的渴求。如果教师能够向这些学生敞开爱的大门,那么这份爱心对于他们来说尤为珍贵。如果能够为学生创造展示和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珍惜、爱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就会表现出异常积极的态度,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而真挚的情感。他们会把感激之情化作学习的动力,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对问题回答得十分完满的学生赞一声:“你说得真好!”“你表现得非常出色!”对问题回答得不够完满的学生说:“你说得虽然不完全正确,但只要你再想一想,你一定能回答得更好!”对于想回答而又不敢回答的学生,老师给予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你能行!”的鼓励。让孩子们在老师的赞扬声中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直接关系着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及和谐状态的形成,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把书本数学变为生活数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把教学植根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数学的兴趣。怎样才能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喜欢数学呢?教师可将教材例题、习题的情节作适当的改编,编成学生感兴趣的,有生活气息的学习内容。例如:教学“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时,教师先请学生汇报课前购买商品的情况,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及三者间的关系。

三、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动手操作是启迪学生积极思考,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的重要手段。通过动手操作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获取知识,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多角度去观察认知对象,促进分析与探究。

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领悟知识。教师让每位学生先准备一个任意平行四边形,再让学生沿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剪开,得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接着让学生通过旋转、平移,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操作,学生很快知道了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从而引导学生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这样学生不但能很牢固地掌握了知识,而且激发了他们勇于探索知识奥妙的情趣,让他们成为获取知识的劳动者,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主人。

四、进行体验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学生取得成功后,因成功而产生的自信心可以成为追求新目标,新成绩的新动力,随着新成绩的取得,心理因素再次得到优化,从而形成发展进步的良性循环。”体验成功是培植自信心,激发兴趣的最好方法。因此,教师应面向全体,关注差异,根据大多数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背景来设计教学,创造条件,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五、巧妙设计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境中。因此,新课的导入设计十分重要。导入的关键在于突出一个“激”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学生由“好奇”转化为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尽快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时,教师以故事引入:“一天,小白兔和小灰兔给山羊伯伯收白菜,山羊伯伯把6筐白菜按1:1分给它们,那么两只兔各分得几筐?分得同样多吗?第二天,小白兔总结经验,动作迅速地帮山羊伯伯收了许多白菜,山羊伯伯很高兴,又把6筐白菜按2:1分给小白兔和小灰兔,这时两只兔各分得几筐?还是平均分吗?”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体会到“平均分”只是按比例分配的一种特殊情况,迫切想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学生思维积极,求知欲强烈。

7.化学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七

一、把握好课堂开始, 激发学生兴趣

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 在做一件事时, 一开始就非常顺利, 那么接下来, 也会心情舒畅地投入进去, 如果一开始就碰到挫折, 可能就会产生畏惧感。同样, 在教学中也是如此, 如果在新课开始时, 就能让学生兴趣盎然, 那么学生就会非常投入地进行化学学习。所以, 教师一定要利用好开始的几分钟, 好好设计导入, 要根据学生特点及教学内容, 设计有趣有益的开场, 及时激发起学生兴趣。

常用的有故事导入法、实验导入法、设疑导入法等。比如实验导入法, 如讲氢氧化钠的性质时, 可做下面的实验: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先滴入酚酞试液, 结果液体变成红色, 然后再向红色液体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结果红色褪去了。这时再滴加盐酸, 又产生了气泡。学生对于这一系列的反应非常感兴趣, 都想知道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看起来普普通通的物品会产生这样奇妙的变化?此时, 我再向学生讲解反应原理, 学生就易于掌握。学生被这个小实验激发了很大的兴趣, 学习热情高涨起来, 都积极地学习知识, 课堂气氛活跃, 自然也就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采用恰当教学手法, 提高学生兴趣

传统的教学过程, 教师讲、学生听, 手法单调, 气氛沉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非常容易产生厌倦感。课堂效率低下, 因此, 我们首先要改变教学手法, 在教学过程中, 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 运用丰富多样、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法, 引起学生兴趣。比如采用自学辅导法、边讲边实验法、化学游戏法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这些会给教学带来不错的效果。

比如, 化学对抗赛法, 学完一章后, 先拟订好题目, 布置学生课下准备下竞赛相关内容。然后课上分组进行对抗赛, 可用投影、可用挂图、可用板书等形式, 学生分组可以男生或女生分, 或以前后座位分, 形式多样, 进行比赛后, 看哪组回答得又多又快又准确, 并记录下各组的得分。参加这样的比赛, 学生都非常兴奋, 不但锻炼了思维, 而且也使学生在课下带着兴趣主动地复习、查阅, 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这是反复、单调地做题所得不到的效果。

其他的方法还有很多, 需要教师根据所学内容及学生特点来进行设置, 当然无论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进而全面提高课堂效率。

三、发挥实验功能, 激发学生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其实践性很强, 在化学教学中, 有很多化学实验,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在初中化学中, 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部分。

既然化学实验如此重要, 且很多化学实验又非常直观、生动, 我们可以用化学实验来调动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生兴趣, 比如本文中的清水变牛奶的试验, 就能激发学生兴趣, 当然这只是小小的实验, 在化学教学中, 实验范围要大得多。

例如, 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 可设计铜丝变色实验:

1.在空气中用酒精灯烧铜丝, 红色铜丝被氧化变黑;

2.然后用氢气还原, 这时, 黑色铜丝又变为原来的红色。

通过这个实验事实能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透过现象看本质, 从而理解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

当然, 在设计演示实验时, 要注意在每次实验前做好准备, 要做到操作规范, 速度适中, 便于学生观察, 且不要让学生在实验中只顾好玩而忽视了知识的学习。而对于学生操作实验, 教师更要做好准备工作, 以防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意外, 规范学生实验过程, 做好实验小结, 开拓学生思路, 提高学生素质, 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

四、课外活动增趣

除了课堂教学, 要想让学生的兴趣持续地保持下去, 就需要拓展学生视野, 组织一些课外活动, 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化学, 应用化学知识。比如介绍一些科学家的事迹, 教学生一些化学魔术, 组织一些化学比赛、活动等, 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使学生更广泛地了解化学知识, 增强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

比如, 课外活动中选取学生都知道的维生素C的测定, 教师在活动前一定要认真准备, 用学生都知道的水果或蔬菜, 如橙子、白菜等, 以此为原料进行实验测定。学生通过实验, 初步掌握了过滤操作的使用步骤和量筒、托盘天平及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并通过实验, 懂得了维生素C是人体必不可少的维生素之一, 学生在这样的实际操作中情绪高涨, 得到的知识比只看书要印象深刻得多。

此外, 还可以由学生组织化学晚会, 让学生自己上台表演相声、魔术、实验等, 通过这样的活动, 学生积极性大增, 并且为了自己的节目到处查阅资料, 热情高涨地进行化学实验, 不但锻炼了能力, 还开拓了眼界, 学习兴趣也大大增强, 学习效果自然提高不少。

8.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篇八

一、利用演示实验加强直观教学

演示实验是一种最有效的直观教学方法。有人说,即使讲千遍,不如做实验。要成功地做好演示实验,最起码要做到以下三点:

1.要准备充分

首先要熟悉教材,熟悉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明确实验的目的,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切莫使演示实验成了“魔术表演”。演示实验即使是最简单的实验,教师在课前都要试做两次,对于反应温度、溶液浓度、药品用量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课堂演示要保证万无一失。演示实验所需药品和仪器要列个清单,走进课堂前,一一对照,看是否遗漏,小东小西缺一样都会影响实验的进程,从而影响学生的情绪。

2.要操作规范

演示实验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操作应按规定进行,有条不紊。

3.要注意安全

演示实验要绝对安全。发生事故,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哪一方受伤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制取有毒气体,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对易燃、易爆要更加小心。例如在演示氯气制法时,适当控制二氧化锰和盐酸的量,以便在收集若干瓶氯气后,所剩氯气的量就很少了,但仍要将多余氯气通入碱液中。最后将装置移到室外,反应基本上就停止了。要学生闻氯要煽闻。为防止意外,每次演示实验,最好都要在提篮中放些水和湿布。

二、让学生多动手以提高兴趣

学生多动手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動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农村中学条件限制的条件下,教学时可采取如下措施:

1.首先做好教学讲授的配套工作

课堂演示实验是配合讲授、课堂讨论的重要环节,好的实验能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注意力集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特别重视常规演示实验,在每次的演示中保证做到: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实验要规范,保证让全班同学看清、看懂;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一一列写在小黑板或纸上,演示完后让学生解答,然后共同分析讨论得出实验结论,并将讨论结果写在课本演示实验旁,同时提出1~2道课后实验习题。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同学们注意观察演示实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演示实验不流于形式,改变按课本背实验的不良做法。

2.为学生多创造动手参与的条件

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课堂气氛,尽可能地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还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化学课的兴趣。

例如,给学生讲铁的性质,做铁钉生锈这个演示实验时,可先让学生自己找材料,每人在实验前10天准备三支干净的医用针剂小药瓶。按装满水、少量水、干燥三个不同条件各放入铁钉一枚。让学生每天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等到讲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带来“成果”。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结合;直到得出正确结论,效果就比较好。

3.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来自己设计实验,完成实验。例如,将初中化学乙醇和苯、甲醛和乙酸等物质的鉴别改为由学生自己设计动手的实验。原来学生只在作业本上完成乙醇和苯、甲醛和乙酸等物质的鉴别、分离,现在改为由他们先设计合理方案,自己选择仪器,然后独立在实验室完成自己设计自己动手的实验。这样安排,老师虽然费时费力,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增强了。他们千方百计翻书查资料,设计出最好、最合理的方案来,甚至有的同学还能找到连老师都没想到的简单易行的好方案来。

三、让学生多做“想象实验”

1.指导学生想象实验结果

某些实验,由于受农村中学条件的限制,只要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能进行推测想象的,乃至是学生利用现有智力能进行创造想象的,都可先由学生想象其结果,再由教师(或学生)进行实验验证;现条件下,无法进行实验验证的,可由教师讲解点评。实践证明,这样做的教学效果比直接由实验得出结论的教学效果好得多。

2.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教学中,指导学生搞好实验设计,启发学生画好实验装置图,完成相应的题目要求等,可使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3.指导学生做实验习题

实验习题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学生在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一定的实验表象储备和丰富的想象能力的基础上,不难单独拟定出实验方案,然后各自交实验小组讨论,由实验小组选择最佳实验方案,报经教师审查。实验方案不要作统一规定,只要实验设备允许且实验无多大危险性,应尽量按学生设计方案提供仪器、药品和适当的指导帮助;即使个别步骤繁杂,现象不明显,甚至是不可行的方案,也可以让学生试一试,使他们从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提高认识。

4.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营造想象实验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创造。如教学“分子”一节,时,可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瓶香水在讲台上喷几下,一会儿教室内便清香扑鼻。“这一现象如何解释呢?”对尚未认识微观世界,不知分子为何物的学生来说,确实不好自通。但教师只要鼓励学生敢于大胆想象、大胆假设,并给予正确引导,学生从“粒子”和“粒子运动”的角度还是能作出解释的。无疑,这会使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组织分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而后巩固验证,加深和扩大他们所学得的理论知识。做实验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因此,要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学生分组实验。对每一章每一节实验做到实验目的明确,要求具体,计划周密,要使学生学会,掌握操作技术。如,使用试管的操作方法,要求他们能正确地拿试管,夹持试管,洗刷试管等。在进行碱和酸的反应实验中,要求他们会振荡试管,用试管加热物质,注意试管的倾斜方向等。要使学生掌握操作要领,培养动手能力。

五、强调化学实验的预习和课后巩固

1.化学实验是否成功的关键是预习

上课前一天,学生们一定要抽出时间自觉地预习老师第二天要做的实验。学会先预习,好处很多:①它能强化听课和实验的针对性,有利于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和实验的效率;②它可以节省实验的时间。通过预习时的独立思考,从而缩短做实验和课后做作业的时间;③它可以增强实验的效果。

2.课后及时复习

课后及时复习实验的内容,十多分钟就可以复习完,有时也可以像过“电影”一样地过一遍。复习能加深理解,复习能巩固知识。复习要及时,不能拖。复习中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这样,在学习上就不会留存障碍,不留疑点,为以后顺利学习打好基础。

9.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篇九

新课程理念体现在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以全新的课程生态观刷新着传统教学理念,它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与过程,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连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一并纳入课程目标体系。新课程标准从价值取向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精英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走向大众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这就要求我们作为新课程教材的前线工作者,改变我们的旧观念以及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生一起进步,一起成长,彻底抛开旧观念,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开始学英语学生就已经不感兴趣了,那就好象鸟儿还没有飞上蓝天就已经折短了翅膀一样,是很可悲的,只能“望空兴叹”了。因此,教学过程中我们的首先的任务是要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笔者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教学实践过程中,尤其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好形势下,始终坚持把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科兴趣放在首位。笔者认为,兴趣不仅是学习动机的起因,是引起一切注意的先决条件,而且也是我们课堂实效的`试金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从兴趣入手,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利用科学的课堂评价手段,使他们逐步建立学好的信心,力争达到教和学的和谐统一,最终达到最佳的课堂实效。那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最佳的课堂实效呢?

第一,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与发挥,是教师创造性与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一个教师在挑选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最佳教学方法的能力越强,那么他的教学技巧与技能就表现得越娴熟、越新颖,课堂气氛就越活跃,学生表现出的态度越积极,教学效果当然也就越显著。教有定则,但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在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上,对重点、难点、关键性的知识,要精讲多练,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广开言路,使课堂气氛既热烈又严肃,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语言运用能力。在处理新旧知识上,要善于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从而产生正迁移,同时也要善于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识,使新旧知识相互渗透,形成整体。另外,还要利用直观教具或电化手段,来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运用,强化对所学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我们组织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按照英语教学的原则,“尽量使用英语,适当使用母语;精讲语言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给学生创造各

10.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篇十

关于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个问题,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我在参加电大本科数学教育专业的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在学习《中学数学教学概论》这门课程中,对这个问题有一些新的认识。所以,我不揣简陋,从下面几个方面对这个问题作以论述,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肤浅的认识,以期与我的同行进行交流,如能得到有关专家学者的指点,那将是我更大的幸运。

学习兴趣对学习一门课程非常重要。因为强烈的学习兴趣会产生指向目标的有益态度,这种态度反过来以更强烈的积极方式导致或加强学习的愿望。因此,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成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方面。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对学习数学尤其重要,因为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目前,“讨厌数学”,“不愿意学数学”的学生越来越多。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初中,每年有不少学生因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而辍学。所以,在如此背景下,关于对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个问题的探讨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下面,我从五个方面对这个问题加以论述。

一、数学史和数学的美学价值等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一)列举古今中外的数学家学习研究数学的趣闻轶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选的例子当然是数学王子高斯的故事。高斯10岁时,教师出了计算1+2+3+4+„„+100等于多少?这个题目,高斯很快举起了小手,并脱口说出了正确的答案。高斯不是用常规的方法计算,而是采用新的算法,将左右两端处于相对称的两个数相加,所得的和都是101,由于100个数可以组成50个对称组,所以,101乘以50,结果就是5050了。

还可以举出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张广厚的事例。

华罗庚只有初中肄业的学历,业余钻研高等数学,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求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华罗庚被聘为清华大学的教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终生潜心钻研数学,对歌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创立了“陈氏定理”,被外国数学家誉为“撼动了群山。”

著名数学家张广厚,小学六年级因数学成绩不及格而留级。后来刻苦地钻研,终成一代数学大家。这个事例对农村初中很多数学基础差的学生能起到激励作用。

数学史上还有很多著名的有趣的事例。

例如,哥尼斯大桥问题。18世纪,东普士哥尼斯堡有条莱格尔河,这条河有两个支流,在城中心汇成大河,中间是岛区,河上有7座桥。问能否从某地出发,经过岛一座桥一次且仅一次,然后返回出发地?这个问题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得到解决,后来在1738年瑞士数学家欧拉利用数学抽象方法,给出了否定回答,成功地作出了解答。

中外数学史上有趣的问题还有很多。如“蜂房问题”“四色问题”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极好素材。

(二)数学的美学价值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很多学生眼里,数学只是枯燥的数字和图形。其实,数学具有丰富的美学价值。正如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所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上的美。正像雕刻的美,是一种冷而严厉的美。这种美没有绘画或音乐那些华丽的装饰,它可以纯净到崇高的地步,能够达到严格的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那种完满的境地。”数学之所以给人以美的感受和力量,就在于秩序、和谐、对称、整齐、结构、简洁、奇异,这些都是人们产生美感的客观基础,而数学恰恰集中了美的这些特点,并以纯粹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此,我想起了一句美学的命题:美在于发现。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就是要培养学生“美”的眼睛。例如:射影几何的对偶原理,数学中自然对数的引进都是基于对称美的追求,二进制的建立是对简单美的追求,集合论中的悖论是对奇异美的追求。同时,我们还可以在人们津津乐道的古诗词中找到数学的美。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前者描述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形象,后者表现出直线与圆相切的画面。“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是一个活脱脱的孤帆运动的极限过程。只有教会学生用“美”的眼睛发现数学美,就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另外,在数学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科学、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实例,通过这些事例使学生领悟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使学生明确数学在社会和现代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例如,时事热点问题:嫦娥一号的成功绕月飞行,“神七”成功地升空和返回,这些都必须有数学作为支撑。著名数学家杨乐说他作为一个数学家,参与了国家很多重大的科研活动,有的还是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科研项目。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数学的认识,加深对数学学习重要性的理解,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最后,我还要提到利用包含数学问题的故事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曹冲称象这个故事里面就包含着数学里面的等量代换的问题。

二、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果想让学生获得持久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教师要摒除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教师要力求转变角色,变数学知识的传授者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让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体。教师要激励学生每一个微小的进步,而切忌责怪学生。教师要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意志和自信心。当学生不能解决所提问时,可先设计一些他们当时能解的问题让他们做,并在他们取得初步成功时积极鼓励他们。当一些学生不想解题,甚至不愿正确理解这个问题时,教师要设法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给他某种解题愿望。当学生求解那些对他们来讲并不太容易的问题时,要让他们学会败而不馁,学会开拓思路并积极进取。

(二)一定要摒除非传统的“满堂灌”或“满堂问”的教学模式,而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这种新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满堂灌”的讲授法导致学生的机械学习,而机械学生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厌学心理。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正在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新的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教学中,务必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学记》中指出:“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一个数学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数学”,还必须帮助学生“会学数学”。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在自主学习中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同时,我们也应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中体会创新和发现的快乐,让学生保持对学习数学持久兴趣。至于新的教学模式,各地有各地的做法和经验。流行的说法是“初中学洋思”,洋思的经验概括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这种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满堂灌”和“题海战术”的问题。我们不妨作以借鉴。

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坚决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一)为了激发学生持久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必须坚持直观性教学原则,这是初中生心理发展阶段决定的。

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对具体的直观性有很强的依赖性,或者说初中生抽象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据巴甫洛夫关于人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学说,大到了少年期,脑联络神经纤维大量增加,脑神经细胞的分化机能达到了成人水平,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有显著的提高。但是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的一个明显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主要属于经验型,思维的理论性还不发达,教师选择与抽象概念有关的正确的直观形象作为支柱,就能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这些概念。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一定要尽可能地进行直观教学。要充分运用实物直观、模型直观、图形直观、言语直观,以形成学生鲜明的表象,为他们掌握基础理论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一定要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这样可以使较为抽象的数量关系通过直观的几何图形将其性质反映出来,使抽象的概念关系得以直观化、形象化,有利于分析、发现和理解它们。同时,教师还应该重视教学手段改革,运用幻灯、投影仪、电视、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教学设备,加强直观教学。关于这一点,我在下文还要作较为详细的论述。

(二)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探究的兴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务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在我国教学史上,曾有不少教育家提倡教学中“知”与“行”相结合的问题。诸如“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荀子儒效》),“知与行常相须,如日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朱子语类辑略》),“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然欲行而未理,则履者又未知其果为何事也”(《性理精义》等等,都是至理名言。在外国教育史上,也有些教育家比较重视知与行的联系。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空洞的亳无根据的理论是一点用处没有的,就像无理想作先导,又无理想作准绳,因而不能引;申出任何思想的事实和经验一样。理论不能脱离实际,事实不能离开思想。”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又必须联系实际,从具体事物和现象入手。事实表明,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式的讲授,是不能达到教学目的;联系实际问题的讲授,情况就大不相同。

例如,引入有理数概念,尤其是正、负数概念时,可以结合“表示零上5度和零下5度的气温”、“表示东行10千米和西行10千米”等实际问题进行阐述。

下面,我列举两个教学实例加以说明。A、《数轴》的新课导入。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问题1:在一条东西走向的马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米和7.5米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米和4.8米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你能画图表示这一情景吗?

学生会画一条直线表示马路,并在直线的左、右侧分别标上西、东,在直线上取一点O表示车站的位置,规定一个单位长度表示1米,于是点O的右边距离O点3个和7.5个单位的点A和点B,分别表示柳树和杨树的位置;点O的左边距离O点3米和4.8个单位的点C和点D,分别表示槐树和电线杆的位置.3 问题2:怎样用数轴简明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呢?(有数轴体现出方向、距离的不同)

规定从左向右表示由西向东,把点O左、右两边的数分别用负数和正数表示,由此可见,正数、0和负数可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问题3:你还能从生活中举出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的例子吗?

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后可得出,例如:温度计、称杆、门牌号码„„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温度计(显示不同的度数),让学生体验读取,并比较各温度计上所显示的温度的高低,使学生充分体验和认识温度计的设计特点,让学生再次体会数与形的对应关系.B、《有理数的加法(第二课时)》的新课导入.问题1:宋国有一个非常喜欢猴的老人.他养了一群猴子,整天与猴子在一起,因此能够懂得猴子们的心意.因为粮食缺乏,老人想限制口粮.那天,他故意先对猴子们说:“猴子们,给你们吃橡子,早晨三颗晚上四颗,好不好?”众猴子听了都很愤怒,老人马上改口说:“那就早上四颗晚上三颗吧,够了吗?”众猴子非常高兴,大蹦大跳起来,大家听完故事,请说说你的看法.学生回答,可能有以下情形:

1:猴子们很笨,老人很聪明.因为老人一天之内给的橡子数目是一样的,都是7个.2:猴子性子急,他先收到多的就高兴了.3:那老人为什么不早五颗晚两颗,猴子不是更高兴了?

4:人家老人聪明的就在这里,早5晚2相差太多,会造成晚饭不饱,老人是利用了数学的加法交换律,满足了猴子们的欲望.教师归纳并引入新课.问题2:小学学过的加法运算律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问题3:谁能用字母来表示呢?

学生回答:加法交换律是a+b=b+a;加法结合律是(a+b)+c=a+(b+c)

教师归纳:我们已知知道,小学所学的有些规律,在初中由于负数的引起而就得不成立.以上的两个例子都是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当然,在教学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途径很多.例如,在设置练习题的时候,多出联系生活实际的题目。如计算金融储藏的利率,商业利润等。当前,我们要认真上好数学综合实践课。在我们农村初中,我们还可以将学生带进乡村、田野、山地、河流、湖泊去学习数学。经验证明,以上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他们深入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还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形成他们的基本技能,也能使学生受到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

四、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利用幻灯和投影教学。

幻灯和投影设备简单,制作方便,操作方便,操作容易,成本低廉,能够提供大量色彩鲜艳而真实的图像画面,教师能灵活地控制教学信息的传递,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二)电影、电视教学媒体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注意力。

事实上,青少年都比较爱看电影、电视,一些好的电影、电视片看过之后,长久不忘。在放电影或电视时,学生的注意力不约而同地集中到屏幕上,由于画面、色彩、解说、音响及其变化,都会在学生的大脑皮层的一定部位上引起兴奋,因此,学生的注意力也就特别集中

(三)计算机和辅助教学。

计算机还可以与电视、投影仪、幻灯机等其他教学设备接在一起使用,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事实上,由于近些年科学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作为数学教师,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尽快地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我们反复强调培养学生的兴趣,然而兴趣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心理过程和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出学生积极操作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性学习,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例如,我在教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的展示了圆与圆相离、相切、相交、内切、内含的位置关系,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通过举办丰富的数学课外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指导学生学写数学小论文。

我们让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外开展课题研究。学生在开展课题研究时,必须自学有关的书籍,广泛地收集与课题有关的信息和数据,并对这些信息和数据进行去粗取精、去伪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提炼和概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最后才能形成文字写成论文。事实证明,指导学生写数学下论文,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二)数学游戏。

经常开展数学游戏活动,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我让学生任意写一个与结尾的数字,我都能够立即说出其平方的结果,学生都认为我是神算,我告诉学生规律,只要将5前的数字与其大1的数字相乘在其后补上25,即得结果。数学游戏将科学知识和游戏结合起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寓教于乐,效果非常好。

上一篇:微笑着面对挫折下一篇:工贸公司2011年党风廉政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