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艾灸的方法

2024-07-03

痛经艾灸的方法(精选4篇)

1.痛经艾灸的方法 篇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2月~2009年12月来我院康复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共纳入病例12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参照《中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进行评分,三组患者治疗前年龄、病程、痛经程度分布及各相关指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以经期或行经前后发生阵发性小腹疼痛为主,并伴随月经周期而发作,连续3次以上,以致影响工作和生活,需要医治,生殖系统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者。

1.2.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寒凝血瘀型: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月经后期,量少,经血黯而有瘀块,畏寒,手足欠温,舌苔白,脉弦或沉紧;气滞血瘀型:经前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经行不畅,血色紫黯,有块,块下痛减,经前乳房胀痛,胸闷不畅,舌质紫暗有瘀点,脉弦。

1.3 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病例诊断标准者。(2)志愿加入本随机对照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未婚女性患者。

1.3.2 排除标准

(1)合并精神病,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传染性疾病的患者。(2)合并本试验药物禁忌证的患者。

1.4 病例中止标准

不能坚持治疗者;未按治疗方案接受治疗者;出现了其他并发疾病或病情恶化者。对上述中止治疗的病例,分析其中止的原因,并记录中止时间。

1.5 方法

1.5.1 治疗组

腹部主穴取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辅穴取子宫穴、下风湿点。常规皮肤消毒,上述腧穴用0.25 mm×40 mm规格的毫针,按腹针的标准化取穴,主穴迅速刺入皮下,再缓慢将针进入底部,辅穴刺入天部,患者可无针感或略有胀感。不用提插捻转等其他针刺手法,在中下腹部加一艾灸箱,艾灸箱四角放置柱约2 cm长的艾柱燃烧,留针30 min,隔日1次;每于经前半个月进行治疗,至月经来潮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判定。

1.5.2 对照组

芬必得300~600 mg,口服,每日2次,每次月经期疼痛时开始口服,疼痛消失停止,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

1.6 疗效标准

根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疼痛消失,连续3个月经周期未见复发;好转:疼痛减轻或疼痛消失,但不能维持3个月以上;无效:疼痛未见改善。

1.7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1.5,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3 讨论

西医认为,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与月经时子宫内膜释放前列腺素有关。痛经患者子宫内膜和月经血中前列腺素含量较正常妇女明显升高,且血中前列腺素越高痛经越严重。芬必得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NSA IDs),为最常用的一线药物,能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而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缓解子宫痉挛收缩,使痛经缓解,但本类药物因胃肠刺激较大难以收到较佳结果。

祖国医学认为,痛经常与青春期少女生活无规律,冬天衣着单薄,并经常饮用生冷食品,同时经常熬夜,或长期在空调房下,寒性凝滞,与血相搏,寒邪内侵,邪客经脉,血为寒凝,运行不畅,冲任阻滞,凝滞胞中,涩而作痛。其中以寒凝型痛经临床上较常见,包括阳虚内寒型和寒湿凝滞型。

腹针疗法是以中医整体观念为理论指导,根据薄氏腹部全息的特点提出以神阙为核心的调控系统,该系统对人体其他经络系统具有调节控制的作用,因此腹针治疗脏腑疾病和全身慢性疾病具有脏腑最集中,经脉分布最广,经气感传途径最短,故能治疗痛经。关元穴属于任脉,针之可调理冲任、培肾固本、大补元气;气海、关元为任脉经穴,通于胞官,针刺能补气调气行血,调理冲任;双侧子宫穴为经外奇穴,为女子蓄血之处,针刺子宫穴,能活血止痛调经。

灸法有壮阳气、行气血、通诸经、逐寒湿等作用,李梃在《医学入门》中指出:“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实验结果表明,针灸并用,双重刺激穴位,可达到较佳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中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89.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

[3]薄智云.腹针疗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34.

[4]孙国杰.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74-97.

[5]胡萍,陈尚杰.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5,5(6):45-47.

2.中医艾灸的简单操作方法 篇二

根据病情,选择治疗穴位,将艾卷点燃,在距穴位皮肤1.5-3厘米左右回转移动,熏烤,以病人感觉局部有温热感为度。每穴炙5-15分钟。为提高疗效可根据不同情况垫上姜片、蒜片、盐面炙。

一般腹泻、腹痛、呕吐病可隔姜片炙;虚痨可隔蒜片炙;急性吐泻或虚脱肢冷者可隔盐面炙。

实施艾炙时,要避免烫伤,万一出现烫伤起水泡,可将水泡的根部用酒精消毒,用消毒针将水泡水放出,涂点紫药水即可。

灯火灸法

灯火灸疗法又叫灯火爆法、灯草、神灯照、爆灯火疗法,古代称“神火法”,是散在民间沿用已久的一种简便灸法,属于中国医学火灸法之一。灯火灸法是用灯芯草(或纸绳等代品)蘸香油燃着灸灼病变部位或经穴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本疗法操作容易,治病效验,对急性腮腺炎往往1-2次就能治愈,所以此法很受欢迎。

火针刺法

3.缓解痛经的方法 篇三

出现痛经时还可以进行热敷来缓解,多喝热水或在腹部放置热水袋,这样也能有效的缓解痛经,同时还要保持下身的温暖,避免受寒,以免盆腔充血后导致痛经的发生。

2、泡矿物质

经期洗澡时可在温水中放入少许盐或碳酸氢钠,泡20分钟左右,这样就能缓解痛经,因为这样泡澡能松弛肌肉,促进下身的血液循环,从而就起到缓解痛经的作用。

3、强化腹肌

见过眼镜蛇是怎么爬行运动的么?学学它吧,强化腹肌锻炼能够让腹部多承受一些子宫收缩时的疼痛感,同时还能避免血液流动过快带来的不适感觉。

4、给自己升温

除了平时要注意保暖子宫外,经期更要给自己加温,可以多喝热水、多穿一些衣服来让身体感觉暖和。因为身体暖和了,所以体内血管就会扩展,血液流动加快,对抗子宫平滑肌的收缩,继而就能减轻疼痛的感觉了。

5、低下头抬高臀

痛经很厉害,或者是经期腰背部疼痛,可以采取跪姿,抬高臀部,低下头,这样的姿势可以改善子宫后倾的位置,方便血液外流,对缓解疼痛比较有效。

6、爬行腹式呼吸

慢慢的爬行,采取腹式呼吸的方法,也可以减轻经期疼痛感。

7、素食

痛经患者经期前后应该尽量多吃蔬菜、豆制品等素食,这是因为素食类等低脂肪的食物可以通过调节性激素的结合球蛋白,进而减少引起痛经物质的合成。特别是大豆中含有的植物性雌激素,对抑制痛经有最为显著的效果。

8、全神贯注看喜剧

痛经的时候,如果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某部电影或电视剧中,体内就会产生一种能够阻断疼痛信号的内啡肽,这样就可以暂时的缓解疼痛感;如果看的是喜剧片,身体里的多巴胺就会增多,这样一来,脑细胞膜就会发挥止痛功效。所以,痛经厉害时不妨集中精神去看看喜剧片,能让你暂时忘记痛苦。

4.家庭艾灸的十个正确方法 篇四

家庭艾灸,应该注意哪些事情呢?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痛经艾灸的方法】推荐阅读:

艾灸顺序顺口溜08-10

上一篇:签字证明下一篇:公共资源局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