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游月球七年级作文

2024-08-31

神游月球七年级作文(精选6篇)

1.神游月球七年级作文 篇一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四单元作文:探索月球奥秘之未来的月球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月球的兴趣也高得不能再高了。现在的月球,已经和地球一模一样了,我先给你介绍介绍吧。

未来的月球有很多云彩,这些云彩上有各种各样的楼房。也许你会问,这样怎么上去住呀?这你不必担心,云朵上有一束光,只要你走到光底下,那束光就会带你到上面去住,这样你就不必担心怎么上去住了。你还有问题吗?没有的话我可就继续说下去了!

未来的月球上还有银行和游乐园等一些生活中必要的东西,只不过在地底下呢。地底下有一个电梯,电梯底下装有命令器,只要你对命令器说你要去的地方,电梯就会带你去你要到的地方。另外,如果你是小偷,你可是上我的当了,因为电梯还有自动分辨器,只要你想偷东西,电梯就会用超时空转换把你转到金星上,什么时候你不想偷东西了,电梯就会把你转换回来。未来的月球还有三色树它们分别是黄树、绿树和红树。绿树是地球上的树。黄树可以的发射光线,把偷果子的人一网打尽。红树可以在一秒中结出一万多个果子,让人们不必担心水果卖完了。有了三色树月球会让人们生活得更好。

人们如果要到月球上行走,非常方便。因为大家穿的鞋都是特制的,这种鞋可以产生地球引力,让你直接行走。省得天天跳着走。

你如果渴了,没问题!我们每三个小时都会下一场雨,而且下的雨都是饮用水,让你增加水份。这样既可以解渴又可以让植物喝饱水,健健康康地生长。

未来的月球安全性能也很好。因为我们为你准备了外星危险物回收机,它可以当小行星向月球奔去时阻止危险,并且将它变成几种生活用品,对人类的生活也有不小的帮助。我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个第二家园绝对会出现的。所以,我们要从小学好知识,将来让祖国的科技更棒更好!

有一天,我做了一个梦,我梦到了未来的月球,梦到了我到了月球上。在不知道多少年后的一天,人类登月的梦想实现了。人类在月球上的基地已经建成了,一批又一批的人迁入基地开始新的是生活。月球上的宝贵资源对人类来说,可真是价值惊人啊。地球上稀有的铀、钍、稀土等,而在月球上却十分充足。而且,在月球上的玄武岩里的钛铁矿的体积占了百分之二十五,钛大概有100万亿吨以上,这个数目多得惊人啊,并且人类能直接利用这些石头来生产水、液氧燃料等等。月球可真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方啊!难怪人类一直都梦寐着登月啦,现在梦想终于实现了,我正在赞叹道

梦醒了,我回到了地球上。现在,正是夜晚,抬起头来便望见了月亮。此时此刻的月亮是那么的寒冷,如果你去了会变得很孤单;如果你去了,可能难以活下去。尽管月亮是寒冷的,但我相信,月亮上真的有美丽的仙女嫦娥,有桂花树,有可爱的玉兔,我们还可以在月球上遥望海蓝色的地球呢。

我相信会有那么的一天,因为物理,使一切都有可能。想一想,人们为什么能制造出电灯、飞机、火车、轮船呢?在那个年代的人会想到有飞机的可能性吗?但物理使飞机成了铁证如山的事实,使前人所认为的不可能成为可能。这就是物理了。人们以前能根据物理的原理来制造它们出来,那将来,人们也一定能根据物理的原理,让我们在月球上居住的。这不是没有可能的哦,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你就能吃到从月球上进口的冰淇淋呢!

别忘了杨振宁爷爷说过的话,美在物理。的确,生活中的美缘于物理。如,鱼在天上飞,鸟在河中游。这似乎是句病句,那似乎是违反了常理。但这句话的的确确是描写了一个地方的景色。你知道是哪里的风景吗?让我来告诉你吧,就是九寨沟的风景了。让我来解析一下鱼在天上飞,鸟在河中游的原理吧。这水中画面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象,鸟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象。听后,你感觉惊奇吧?!好玩吧?!有趣吧?!

在我国古老的神话故事里,月亮是嫦娥居住的广寒宫,在广寒宫上有月桂树,有玉兔,美丽的传说即将成为现实了让我们放眼看世界,未来的月球将会是人类的第二个家园,人类不再只有一个家了。

2.神游月球七年级作文 篇二

关键词:庄子,《逍遥游》,神游,“美趣”

《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妙文, 历来被推为庄子散文的代表作。它的主旨可用一个字来概括——游。游的最高境界应该是逍遥。何谓逍遥呢?是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即超乎寻常意义的心游、神游。神游是庄子的理想境界, 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决定了庄子的理想世界、理想人生甚至理想的文字表达, 这是一个饱经忧患的人面对人生的苦难提出的超越之路, 从而折射出庄子特有的审美眼光。以下从三个方面去领略《逍遥游》的“美趣”。

一、波澜壮阔的宇宙美

庄子神游, 必定有提供其神游的偌大世界。戊玄英在《庄子序》中引顾桐柏解释说:“逍者, 销也;遥者, 远也。销尽有为累, 远见无为理。以斯而游, 故曰逍遥。”可见, 逍遥的世界是庄子随心所欲地开拓的结果。庄子以奇崛瑰丽的想象力勾画了诗性的空间, 在这个空间里, 精神的绝对自由靠物象的极度自由空间得以伸展, 鲲鹏展翅九万里, 扶摇直上青天, 物理空间的限制被缩小甚至取消, 作者的想象力挣脱了任何空间的束缚。

鲲鹏活动的世界就是一个广阔无穷、气势磅礴的天地。文章开篇给我们展示的即是一个辽阔雄伟的世界:“北冥有鱼, 其名为鲲, 鲲之大, 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 其名为鹏。鹏之背, 不知几千里也。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北冥、天池之大, 我们可以借奇大无比的鲲鹏自由迁徙任想象力驰骋。据《庄子集释》考证, “冥”有“海”、“漠漠天涯”、“水黑色”、“南北极”等诸多不同的意义。而这些意义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这四种意象叠加起来, 给人一种“幽深辽远”的印象, 而这种印象的确切形态又无法言说。这种模糊的迷蒙之美、让人捕捉不透:“天之苍苍,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庄子的空间意识是极其辽阔无限的, 汤问棘曰:“上下四方有极乎?”棘曰:“无极之外, 更无极也。穷发之北, 有冥海者, 天池也。”其实, 庄子的“无极之外, 更无极”的宇宙意识, 不仅是宇宙空间的无限, 而且是宇宙时间的无极延伸。正因为如此, 上古神话中的长寿老人彭祖在“以八千岁为春, 八千岁为秋”的“大椿”面前也是可悲可怜的了, 所以这“上下四方”之“上下”二字便是历史空间的宏博。

对时间和空间的随意想象, 无羁无绊, 其实便是庄子所赞颂的“大美”之一,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壮美, 是一种阔大而浩瀚的无限之美, 是庄子对逍遥游的理想世界的追求, 它拓宽了宇宙时空美的博大视野。

二、无羁无绊的人生美

庄子的人生之旅在于游世, 庄子的游世是站在宇宙的高空去审视芸芸众生, 有一种高屋建瓴的洒脱与豪迈, 游世可以避免人世间的许多冲突。庄子认为, 游世的要诀是虚己。他说:“人能虚己以游世, 其孰能害之!” (《山水》) 学者陈鼓应这样解释:“‘虚己’即消除一已贪图名位之念。” (《庄子今注今释》)

庄子游世的虚己实质上就是一种“无功”、“无名”、“无己”的人生追求。无功是除去功名利禄之心, 不汲汲追逐外物, 像许由辞让王位那样, “鹪鹩巢于深林, 不过一枝;偃鼠饮河, 不过满腹”, 他们只需满足生存的基本需要而无更多的奢求。他们以求保身全生养亲以尽天年而无建功立业的理想。无名是忘怀荣辱毁誉得失, 不谴是非与雅俗处。正如老子所说:“呼我牛也谓之牛, 呼我马也谓之马。”褒贬由人, 俯仰随我, 置声名与舆论于不顾。无己是超越自我形体, 参与天地自然的运行。像那些分外之人那样, 忘其肝胆, 遗其耳目, 不计生死, 从而达到物我两忘, 与宇宙大化同流。

文中以鹏之大暗示人之小, 以椿之长寿暗示人生之短暂。大鹏必须乘风而飞, 尚且要有所待, 人生的不自由不难想见;重负之下, 立言、立功、立名还有什么意义, 争名夺利根本没有价值, 而出路只有一条, 就是无为、无己, 在“无何有之乡”去做逍遥游。看透了人间的沉浊肮脏, 庄子耽溺于纯洁无瑕的幻想王国中, 否定了争名夺利、尔虞我诈的世人。庄子醉心于动物、植物与神仙的世界里, 所以文章的大部分篇幅都在写虚的、空的、幻想的、非人世的事物, 似乎做到了“无己”;但是“谬悠之说, 荒唐之言, 无端崖之辞” (《天下》) 的背后有深深的苦闷, 虚幻的“无何有之乡”产生于对人世间的绝望, 他追求着逍遥却无法摆脱人生的羁绊。他把“至人”的境界写得那样不可企及, 其中不正隐约露出他追求逍遥而不可得的苦恼失望吗?他把那个“不食五谷, 吸风饮露”的神人写得那样栩栩如生, 其中不正燃烧着他那炽烈的、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之火吗?还有, 他虽然提出应该“无己”、物我不分, 却发自内心地认为:“小知不及大知, 小年不及大年。”由此可见他对智慧的重视, 对生命的热爱;可见这个一心要飞离人世的人要否定的不是人生社会, 而只是人生社会的黑暗和肮脏。这最终促使了庄子走向审美逍遥, 并用审美逍遥解决人生中出现的问题。

三、怪生笔端的作品美

庄子的人生个性是力图获得绝对自由, 做逍遥之游, 表现在创作中就是靠想象创造出与他所描绘的道一样宏大、玄通和自由的艺术境界。为此, 庄子作品具有“汪洋辟阖, 仪态万方, 晚周诸子之作, 莫能先也”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 的艺术成就。

首先是“洸洋自恣以适己”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的想象。这种“洸洋自恣”的想象不仅体现在具体形象的描写上, 而且主要表现在整个文章的构思上。那“其翼若垂天之云”、其背“不知其几千里也”的鸟的雄伟, 那“以八千岁为春, 八千岁为秋”的椿的长寿, 固然令人咋舌, 但更令人神往的却是庄子用来说明观点的奇特的物事、奇特的境界和奇特的用意。在庄子的笔下, 鱼可以化而为鸟, 冲天飞起;鸟可以自视甚高, 互相嘲笑;人可以有俗人、至人、神人、圣人之分。他所想象的境界也是独一无二的, 那个“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以游无穷”的境界, 除了庄子又有谁创造得出呢?不仅如此, 作者还通过姑射山神人“肌肤若冰雪, 绰约若处子”的美丽形象, 将那种境界人格化、具体化, 使人明知其假, 宁信其真。把自己的缥缈幻想写得这样实在, 这样美妙, 除了庄子, 恐怕没有第二个人。

其次, 庄子善于用生动的形象说明问题, 把抽象的哲理形象化, 而这种形象又是超现实的怪诞之物, 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这种形象的载体即为寓言。庄子曾把他的作品分为寓言、重言、卮言三类, 其实这三类就是一类——寓言。《逍遥游》几乎就是一部寓言的大荟萃。文章开篇鲲鹏展翅几万里的故事, 鲲鹏随意夸张的异化和奋飞, 虽然旨在表现鲲鹏逍遥无为的思想, 但在客观上却能“令人拓展胸次”, 不要说世俗之人难得一见, 恐怕连想也不会想到。正当人们神醉于鲲鹏展翅雄奇怪诞境界时, 庄子又用拟人化的手法把鹏鸟与寒蝉、灰雀、斥燕作比, 表明了庄子的“小知不如大知, 小年不及大年”的美学价值取向, 从而讽刺了那些“知效一官, 行比一乡, 德合一君, 而征一国者”的自我得意者。《逍遥游》中的奇人怪事, 比比皆是, 简直让人觉得“不近人情”。不仅藐姑射的神人是超越人间的“非人”, 葫芦也是大得出奇。他借惠子之口说:“魏王贻我大瓠之种, 我树之成, 而实五石;以盛水浆, 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之以为瓢, 则瓠落无所容。”天下哪有这等五石之大的葫芦, 而庄子却可以欣欣然把它当腰舟浮游于江湖, 这不更奇怪了吗?宋人卖不龟手之药的故事, 哪有那么巧, 又哪有那么大的威力呢?庄子创设的这些雄奇怪诞的寓言一个接一个, 环环相套, 连缀成一个整体。我们从中领悟到的是水花镜月、海市蜃楼般的艺术美感。这就是庄子“意出尘外, 怪生笔端”的神奇美。

总之, 庄子是哲学家, 也是诗人。自由与逍遥是他审美心理的最大特色。他“大”而“奇”的言辞, “象”的言说方式, 以及“寓言”式的文体给我们带来了审美世界的想象, 这个审美的、想象的世界自有他的一份情愫在里面。他神秘高蹈的思想, 对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悲观和失望, 自身的清高, 以及用奇特的文风和修辞写作, 都是为了以现实世界为摹本, 虚构和幻化出另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理想世界。庄子的美学思想追求在于把哲学上的探索, 同理想人生境界的感悟, 以及浪漫主义的审美体验融为一体, 开辟了完全不同于前人艺术境界的广阔道路。

参考文献

[1]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 1961.

[2]张松辉.庄子研究.人民出版社.

3.神游月球七年级作文 篇三

篇一: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450字:月球之梦

夜悄悄地来了!它是多么迷人,多么美好!我仰望着那漆黑的天空,慢慢地,慢慢地,我进入了甜蜜的梦乡!一天,我带着一支太空冒险队,乘着宇宙飞船来到了月球。啊!好大哦!这里有丘陵高原,有江河湖海,遍地生长着树木花草,只是没有人类的足迹。我们踏着荒原,攀着山路,去探索无穷的奥秘。经过勘察,我们发现那一座座山下埋藏着丰富的煤,铁,铜。原来月球上的地下矿藏是多么丰富啊!我想:“这里可以办许多煤炭公司,钢铁公司,石油公司,地球上那些待业青年不都可以来这里就业了吗?太好了!前面的风景真美,是一个理想的旅游开发区。但是,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自

然环境风景,把世界上的游人都吸引都这里来,让他们享受月球上的独特风光。我带着探险队在月球上走啊走啊,无数个奥秘被我们发现,宏伟的开发规划也拟订了出来。

在一片掌声中,我当选为月球总统。我们是月球上的第一代主人!我们生活在这里是多么幸福,多么自由啊!

我跃身飞起,却摔了一跤,睁开睡眼,还是满天星星。啊!我做了一个梦。不,这是梦,又非梦。这是美好的未来!

篇二: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350字:月球之梦

今年中秋节真是寂静,不知道在月球上的嫦娥是否孤单,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得看这么多字的书呢?想着想着,一阵刺眼的光芒把我包围住了,我赶紧闭上眼睛,只听有人喊:“快起来,太阳神11号就要起飞了!”我的眼睛好痛哟!再睁开眼时,我惊喜地发现我已经坐着太空船在空中飞行了。船舱里越来越热,外面红光闪闪,就像台北街上的霓虹灯。穿过大气层,四周的行星慢慢地向太空船靠近,面带笑容地向我们表示欢迎。“轰---”只听一声巨响,太空船停了下来,目的地月球到了,但好像只有我一个人走下太空船。我走了大约1公里,来到月球上有名的宁静海。当我兴奋地飞奔到“海”边时,却发现这里一滴水也没有,到处都是凸凸凹凹的空洞,好像和传说的不太一样。突然,宁静海附近的岩石都飞舞起来。我看看周围,发现有一个树形的岩石,“树”后有一对男女正在东张西望。他们转过头来,用严肃的目光瞪着我。女的说:“小妹妹,你是来帮我们抓兔子的吗?”糊里糊涂的我摇摇头。我开始以为这不是真的,但我捏一下脸,痛得不得了,看来,这的确是真的。于是我问:“请问你们是嫦娥和吴刚吗?”他们回答:“是的。”

篇三: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300字:月球之梦

4.神游月球七年级作文 篇四

出发!到月球!我坐进宇宙小飞船,对我的机器人驾驶员说。是,主人!在一阵发动机的轰鸣声,我们的飞船向着月球飞去

行驶在浩瀚的宇宙中,眼前的美景让我陶醉,那闪烁的群星,就像一颗颗绚丽夺目的宝石,让我目不暇接。听说月球动物园有许多珍稀动物,早就想去参观了,今天2250年7月23日,我终于可以如愿以偿了。

主人,我们已进入月球轨道,请做好下船准备。果然,只见一个金色的星球出现在前方,不一会儿,飞船停了下来,月球到了。

我好奇地打量着向往许久的月球,这一点儿也不像我记忆中的月球!正在我惊讶时,一个穿着白大褂的人走了过来。

欢迎来到月球,我是A教授,月球星际动物园的科学家。他说。看到我身上厚厚的宇航服,他又说:您可以脱掉身上宇航服,您在这儿可以像在地球一样自由的呼吸。什么?!我可以自由呼吸?嗯,在这里?我有些语无伦次。当然。您还不知道,我们早就利用太阳能来取暖,利用月球上发现的水来种树种菜,使空气中的氧气越来越多,让人和动物自由地呼吸。原来是这样,我可以去参观一下吗?可以,跟我来。

我随着A教授坐上一辆黄色的小甲虫车。不一会儿,来到一扇大门前,我抬头一看,门上写着ZOO星际动物园。A教授在手表上摁了几下,那道沉重的大门打开了,我们开了进去。

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贴在了我们的车窗上。A教授笑了:吓着你了吧。别怕,它叫雷龙,很温驯。什么?眼前这个庞然大物就是生活在一亿年前的侏罗纪的雷龙?我可得好好看看,20米长的脊梁,10多米长的脖子,粗糙的皮肤像披着一副坚硬的盔甲,强健有力的四肢,再加上一个灵活的头,一双美丽的眼睛,不错,这正是雷龙!它站在那儿,就像一座大厦,耸立在我们面前。我们开着车,小心地绕过雷龙,继续前行。不一会儿,我们又看到了霸王龙。它的眼神里透着一种霸气,一副王者风范。我想:这种曾经‘统治’了地球长达一亿年之久的生物竟然能在月球动物园里复活,真是不可思议啊。穿过恐龙区,老远传来一片悦耳的鸟鸣,A教授告诉我前面是鸟区。在一棵大树上我发现了一只美丽的大鸟,金绿色的头,一身艳丽的羽毛,特别好看的是那一对长长的大尾羽,色彩斑斓,绚丽夺目。见我在看它,它赶忙竖起身体两侧的金黄色羽毛,抖开全身的织锦般艳丽的羽毛,得意地向我炫耀它的美丽。它是极乐鸟,以前生活在南太平洋的岛国。A教授解释道。

我们又继续参观了欧洲大雷鸟,美洲白鹭,阿拉伯长角鸽,夏威夷雁

坐在飞往地球的飞船上,我非常兴奋。今天,看到了这么多在地球上早已灭绝的动物,真是不虚此行。可我又不无遗憾地想:这些动物原来都快乐地生活在地球上,有的因天灾而永远地从地球上消失了,可更多的生物灭绝却是人祸。是人类的无知、贪婪、暴虐,才使这些珍稀动物离开了我们。现在,经过科学家们的辛勤劳动,它们终于在月球上复活了,这是一件多么让人欣慰的事啊

5.神游月球七年级作文 篇五

探索月球奥秘

一、月亮的传说

(一)中秋节的来历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盛行。在北宋,京城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在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二)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逢蒙也混了进来。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逢蒙看见,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逢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逢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逢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身子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逢蒙早逃走了。后羿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的嫦娥。人们听说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三)月饼的来历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民谚道出中秋之夜人们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二、有关月亮的诗文名作欣赏

(一)月出

选自《诗经·国风》

月出皎兮,佼(jiǎ0)人僚兮。舒窈纠(jiǎ0)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líu)兮。舒忧受兮,劳心慅(cǎo)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cǎo)兮。

【参考译文】 月亮出来多明亮,美人仪容真漂亮。身姿窈窕步轻盈,让我思念心烦忧。月 亮出来多洁白,美人仪容真姣好。身姿窈窕步舒缓,让我思念心忧愁。月亮出来光普照,美人仪容真美好。身姿窈窕步优美,让我思念心烦躁。

(二)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②③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④⑤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⑦⑧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眷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注释] ①滟滟(yàn):波光闪动的光彩。②芳甸:开满花的田野。③霰(xiàn):雪珠。④流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⑤汀(tīng):水中的陆地。⑥但见:只见。⑦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⑧捣衣砧(zhēn):捣衣石、捶布石。⑨文:同“纹”。⑩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三)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四)水调歌头 [宋]苏轼

①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 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注释] ①子由:作者的弟弟苏辙的字。

(五)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映月”等等,不可胜数。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

至于水,我的故乡却大大地有。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的一半多。在我这个小孩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波撼岳阳城”那样有气派,却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着,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顾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清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上,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那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起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máo dié,八九十岁),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绕,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修养的老朋友过来看我。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感慨地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去干嘛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漾,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呜,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斯,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在有甜美在。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三、学生习作鉴赏(一)月圆了

晚上,闲来无事,于是一个人就漫步学校后面的小树林中,独自去享受那美丽的夜色。抬头望着寂静的夜空,可爱的月亮从树梢后慢慢地爬上半空,光亮、圆润,像一块玉琢的盘子。温柔的月光如流水般倾泻而下,仿佛滑过一曲悦耳的琴声。置身于如此美好的月色之中,我不由得想起了古诗中很多关于月的描写。

《诗经》里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的句子。皎洁的月光成了妆扮美人最好的饰品。“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明月是美好爱情的见证。“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月如顽童,惊碎了鸟儿的好梦。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当我们寂寞时,月是我们忠实的伙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游子思乡之情的纯洁美好的寄托。“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月是我们对人类起源的遥远深邃的揣测。

当月出现在夜空时,它总能牵引我们的目光,激发我们的思维,绽放我们的情感。使我们为它痴,为它狂,为它欢呼,为它感伤。它是那样光彩夺目,它是那样令人神往。

夜渐深沉,明月当空,更圆更亮了,而我的眼睛却穿过耀眼的光芒,望向那“明月”背后遥远的夜空。

[点评] 本文将许多因月亮而生发的思绪串联起来,构成了一首生动优美的月光交响曲,抒发了作者对月亮的遐想和对人生的思考。文中引用了大量的古典诗句,与月光相映成辉,为文章增色不少。

(二)月夜

不知自己在窗前坐了多久,只知太阳已落下,月亮已升起。我无暇顾及这些,仍回想着这次考试。老师念分数时,我的心跳得厉害,越是害怕的事越避免不了。我不敢正视老师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不敢看那可怜兮兮的分数,不敢相信这就是自己多少天来努力的成绩,但我不得不信,那可怜的分数就摆在自己的眼前,自己失败了。

月光惨淡,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桌面上,映得我的脸色发白。我想起了父母,此时也许还在辛勤地劳作;想起了父母起早贪黑干活的身影,那样瘦小;想起了父母那在太阳底下晒得发黑的脸,无情的岁月在他们额上刻下了条条皱纹,还有那皲裂的双手;想起每次临行前父母关切的话语、期待的双眼;想起了关心我的一切人。如今……我觉得愧对他们的关心。

窗外,月亮已经升得老高了;窗内,依旧如故。痛苦的回忆,让我感到太累了。我抬起头,想让大脑舒展一下。突然,一个高大笔直的形象闯入我的眼帘。我定睛再看,原来是窗外那棵白杨,那棵曾在一次次风雪袭击后,顽强生存下来的白杨,它比以前更高,更直了。我突然又想到居里夫人、爱迪生、威灵顿将军……一阵冷风吹来,树叶沙沙作响,打断了我的思绪,我打了一个冷战,脑子清醒了许多:不,我决不能退却,我要夺回那曾属于我的第一。失败只代表昨天,只能意味着过去,过去的一切只能化作零,我要重新开始,以新的姿态面对失败,迎接下次挑战。

满脸的泪水化作一股神奇的力量,涌入我的全身,我拉亮了灯,宿舍一下温暖了许多。我看着被泪水浸湿的试卷,擦干泪水,握起笔,开始认真总结,寻找失败的原因……我要让这次失败成为我前进的动力。

窗外,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星星也不知什么时候钻了出来,还眨着调皮的眼睛,我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6.神游月球七年级作文 篇六

一、四次神游,四种意境

屈原将《离骚》中第一次神游的地点设置为南楚神境,《离骚》中的“依前圣以节中兮……就重华而陈辞”[1]20便是连接上下文的引入主题之语。其主要是表明自己一直遵循着前人诸代圣贤推崇之道行事,可却仍是满心愤懑遭受不幸之事;我渡过沅水湘水继续向南寻访,以期可以遇见舜帝重华向其一倾衷肠。抒情主人公将神游的第一处设定在了南楚且把要追寻的圣贤定为舜帝重华,主要是与楚文化存在较深的渊源(在楚文化中舜帝重华是其地方的保护神)。而重华据《山海经·海内南经》中所述“:兕在舜葬东,湘水南。……苍梧之山,……帝丹朱葬于阴。”[2]273该句的意思是舜帝重华殁于九嶷山并葬于此处,而九嶷山就在湘水之滨。另外《山海经·海内东经》中也有 “湘水出舜葬东南陬,西环之”[2]332的记载该句的意思是湘水的源头在舜帝重华墓地的东南方,湘水向西而流将其墓环绕其中。上述传说的记载明确指出舜帝重华葬在了湘水之畔。《离骚》的抒情主人公不计路途遥远,独自上路只为向重华一诉衷肠,他神游的第一个去处便是湘水之滨、南楚的保护神舜帝重华的所在之地。

春秋时期,舜帝重华的神话故事逐渐增多,到了战国时期,舜帝重华的传说更是成为诸子百家的立论依据,例如孟子以及庄子就是引论重华的代表性人物。屈原在《离骚》中将抒情主人公神游的第一个去处设定湘水之畔的舜帝陵,其陈辞中的政治理想显而易见,但是除此之外,抒情主人公的陈辞也体现出了较为浓郁的地方色彩。 屈原将重华视为南楚之地的保护神,因此在其遭遇人生不如意事时,往往会寻求“大家长”的庇护以及理解,这是人之常情。屈原将舜帝看做南楚保护神的事情从其在流放后所创作的一些作品中也有较为明显的体现。例如屈原曾在《九章·涉江》中也曾提到想要与重华大帝一起游仙宫的愿望。同时其中的字字句句也较为明显地体现出屈原对这位南楚保护神的崇敬之情。其中主要描绘了诗人想要与重华坐上驾着青龙旁边还配有白龙的车子一同游仙宫。在《离骚》中抒情主人公的第一次神游是为了见南楚大神重华并向其一诉衷肠, 在此次神游中我们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为寻求理解的迫切愿望以及其对于理想的坚持。

舜帝重华是南楚的主神,而《离骚》中的主人公以神游的方式向其陈辞,实际上却是进入到了远离南楚酆都的神界(酆都在现实生活中是政治中心)。抒情主人公向舜帝诉说其政治上的坎坷,他未能在人界得到的解答,希望由仙界神灵可以为其解惑。

舜帝作为南楚尊神,同时其也是圣君明主的代表。《离骚》中的抒情主人公在向重华“倒苦水”的过程中始终不离夏、商、周三代的兴亡。尤其是详细描述了夏朝太康失国到少康复兴的历史。但是却没有提起虞舜所处的时代。在屈原的作品中,南楚大神重华是历史变迁的洞察者,因此舜帝可以理解他的苦闷。正如《离骚》中所述“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1]25,抒情主人公向舜帝倾诉后,感到心境从未有过的清净明朗,并有感得到了应有的公正。抒情主人公与舜帝之间的沟通代表了人与神的沟通,而其在对舜帝进行倾诉时表现出的“跪敷衽以陈辞”的姿态也代表了其虔诚的心理以及对神明的崇敬。虽然在《离骚》中,屈原并没有描绘南楚大神的反应,但是从“耿吾既得此中正”中又可以看出人神之间进行了良性沟通,同时也表明其陈辞得到了神明的认可,促使其更加坚定自身的信念。 “选用贤能的有志之士,就像依墨画线不会出现偏颇。”这既是抒情主人公的信念以及向南楚大神倾诉的中心思想,同时也是屈原为之奋斗终身的政治理念。

屈原将第二次神游之处设定在了昆仑仙境,抒情主人公从第一次神游之处的清晨出发,日暮便至,这是因为昆仑山距离楚国十分接近。《九章·悲回风》中曾有“冯昆仑以瞰雾兮,隐山以清江”的诗句,从这也可看出屈原是将昆仑看作了岷山山脉。昆仑山是一座神秘的神山,《山海经·海内西经》中曾描述昆仑山上有一种可以让人不老不死的神树。因此在许多古人的印象里,进入昆仑山便能成为长生不老的仙人。在《离骚》中屈原也将昆仑山看作仙境,并用县圃作为昆仑上的别称。抒情主人公来到昆仑仙境时太阳已经仅剩余晖。其不能在此地多做留置,只能离开此处继续求索。屈原的这种设置可能是在向世人表示抒情主人公曾有过避世修仙的想法,但是其马上否认了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并继续向前求索。

屈原将《离骚》中第三次的神游地点设置成了帝宫天境:“饮余马于咸池兮……纷总总其离合兮……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离骚》中并没有提及主人公进入天境的原因,但是从上文中可推断出其是想向天帝控告人世间的不辨是非,向天神诉说自己的坎坷遭遇。因为天界守门者并未为其开门,抒情主人公只能黯然回返。

屈原将《离骚》中第四次神游设置在了西海域外之境:“朝发轫于天津兮……麾蛟龙使梁津兮……腾众车使径待! 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1]46天津是正对银河的一个人间渡口,抒情主人公于此处出发,并将西海域外之境作为了终点。《大荒西经》中对西海有如下描述“:西海陼中……践两赤蛇,名曰弇兹。”我们常说的太阳落山中的那座山就是弇兹,而西海中的神灵也被称为弇兹。那里是太阳最终落下之处,那也是当时人们能想象到的最西端。

《离骚》主人公在神游西海共经历了西极、流沙、赤水以及不周等地。西极的具体位置,洪兴祖补注中描述的是中土的最西边,从 《《离骚》全篇进行分析,其说法是合理的。抒情主人公路过西极后进入流沙地域。《山海经·海内西经》中曾描述“:流沙出钟山……西南入海黑水之山。”[2]292以此推断,流沙应该与昆仑仙境接壤是昆仑仙境的外围,而抒情主人公接下来路径的赤水也属于昆仑仙境。从此看来,西极是人境与仙境的分界地。抒情主人公在到达最终目的地之前还会历经不周山。该地在众多传说中是属于神山且位于西北地。其可能是暗示抒情主人公将要离开楚国前往十分遥远与中土风土人情截然不同的世界。这是抒情主人公在恍惚挣扎的心境中的最后一次神游幻想,但是抒情主人公第四次神游终究未能到达最后的目的地“陟升皇之赫戏兮……蜷局顾而不行。”抒情主人公眺望远方,眼前的景象是那样明朗,无意中他看到了远去的家乡,他终究无法舍弃对家乡的留恋只得停止前进的脚步。

抒情主人公的四次神游,在南楚之境表达的是自身遭受的坎坷以及理想。在帝宫天境描写的是未能申诉的苦楚。而昆仑仙境以及域外之境则表达了出世成仙不是其人生选择。

二、四次神游的形式以及艺术手法

四次神游形式首先具有独自神游以及众人随护神游的不同。在 《《离骚》中第一次神游时,其神游的整个过程只表现了主人公一个人,在此期间并未有其他角色的出现。抒情主人公先是越过沅水、湘水向南寻访,继而跪地向南楚大神陈辞。在此期间并未有人与其同行,故此次神游是一次独游。而后三次神游均有扈从相伴,神游昆仑仙境时有羲和为其驾车,神游帝宫天境时更是有望舒、飞廉、青鸾火凤、雷师的相随。第四次神游抒情主人公有凤凰承旂,蛟龙架桥,还有西皇摆渡,路上多有接应。与第一次的独来独往不同,后三次的神游均得到了或多或少的帮助。除上述之外,四次神游也存在陆行以及飞行的区别。抒情主人公在第一次神游时渡水南行,在第四次神游时也是驾车、渡河,故是陆行。而抒情主人公在其余两次神游时均是驾龙御凤的飞行。这二者的差异主要是因为境界不同所造成的。 南楚大神之地以及西海域外之境均在陆地上,所以采用的是陆行, 而昆仑仙境地势险要、帝宫天境更是远在天上因此需要飞行。

《离骚》在描述抒情主人公四次神游的过程中多采用的是隐现结合以及繁简相间的表现手法。抒情主人公第一次神游时就是采用了隐现结合的表现手法。并没有指出主人公是独自前往、采用陆行的方式,这些都需要读者自己体味,因此此可算作行隐。而在此次神游中主人公明确表示了自己的苦闷以及人生理想,故可称为志显。 而后三次神游则与第一次神游相反,采用了行显志隐的表现方式。

再看繁简相间的表现手法,该种表现手法与隐现结合的表现手法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的表现。在第一次神游时,主要是简要概括了行,而重笔墨描写了志向。而后三次神游均详细描写了神游样态而简要概述了情志。在后三次神游样态的描述中,大有礼乐文明生成之美。《礼记·礼器》中有“礼之以多为贵者……故君子乐其发也”[3]367。而李炳海的研究中也提到离骚中后三次抒情主人公的巡游就像是尊贵的君主拥有极为壮大的出行排场,同时也如同高大神灵一般可以驾龙御凤。其不但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同时也有一定的现实映射。而在《离骚》中所运用的许多艺术手法也对其身后古代的诗歌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洪兴祖.楚辞补注[M].中华书局,1983.

[2]袁珂.山海经校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3]朱彬.礼记训纂[M].中华书局,1996.

上一篇:5篇英文求职信范例下一篇:高中生物教学中课堂提问模式构建论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