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制品使用管理制度(通用14篇)
1.血液制品使用管理制度 篇一
血液制剂临床使用管理办法
血液制品是指从人类血液提取的任何治疗物质,包括全血、血液成分和血浆源医药产品。目前,血液是一种稀缺资源,血液制品资源有限,虽进行严格检测,但仍具有传播疾病的风险,不当输注血液制品可能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针对目前血液制品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提出以下血液制品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一、全血及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管理要求
医疗机构应当设立由医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做好以下管理工作:
1、来源管理
医疗机构临床治疗所使用的全血及血液成分应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供给(医疗机构开展的患者自体储血、自体输血除外)。输注前经过输血相容性检测,确定与受血者相容。医疗机构因应急用血需要临时采集血液时,必须遵守《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规定。
2、程序管理
制定包括全血及血液成分库存管理(包括用血计划、入库、复核、保存等),患者用血需求评估,输血治疗告知程序,输血前实验室检查,输血申请(包括血液成分选择,填写申请,血样采集,输血科接收并审核等),输血相容性检测,全血及血液成分的发放,临床输注管理(包括核对、输注、监测等),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评估及处理,输血治疗效果评估等临床用血各阶段的操作程序。
3、人员管理
对使用血浆源医药产品进行有效地的血液警戒和药物警戒。遵循不良反应“可疑即报”的原则。并注意血浆源医药产品中的防腐剂、稳定剂等辅料的不良反应或潜在风险,如血浆蛋白制品中含有硫柳汞,稳定剂对血浆源医药产品质量产生影响等。
广南县人民医院 2012年10月28日
2.血液制品使用管理制度 篇二
1 兽医的专业职责
兽医作为专业人员中的一员, 有责任去保护动物的健康。这种职责可从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兽医协会 (AVMA) 兽医宣誓时所用的誓词看出, 其内容为:“进入兽医专业, 我郑重宣誓, 我将运用我所学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通过保护动物的健康和福利, 预防和减轻动物的痛苦、保护动物资源、增进公共健康, 以及推动医学知识的发展, 造福社会”。从这里, 兽医工作人员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保护动物健康和福利方面的职责可一目了然。兽医人员应密切关注那些先进的兽医学知识, 有责任继续去掌握先进技术, 不断推动预防医学的实施。
2 对养殖户的培训教育
对于养殖户来说, 成功接种疫苗所涉及的免疫学方面的知识是很复杂的;而且, 许多养殖户对生物制品生物学方面的利弊认识不够准确, 从而导致其对生物制品的性能抱有不合理的期望及对生物制品的误用。因此, 养殖户需要与兽医人员进行全面的沟通, 而兽医人员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给养殖户介绍使用动物生物制品的利与弊、合理的办法等。兽医人员对养殖户进行专业培训是为了完成动物健康评估、识别潜在疫病, 同时推荐合理的预防计划, 兽医人员给养殖户提供的信息在疫病的预防和控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 推荐合理的动物保健规划
在过去, 动物保健规划重点侧重于使用诊断和治疗技术, 而不是预防技术。而如今, 由于人们对动物健康和防疫用药方面的兴趣日渐浓厚, 扩大了兽医人员在动物保健中所发挥的作用。任何生物制品在实际生产中使用时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准确的提示、科学合理的接种疫苗策略、教育和培训养殖户使其对生物制品的性能持有更合理的要求以及对使用中的产品继续进行评价、不断完善基于个人经验基础之上的推荐方案, 对兽医人员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随着动物生物制品的不断发展, 制定和推荐免疫计划对兽医人员而言是一种挑战, 要求兽医人员具有非常丰富的专业知识;制定和实施严谨周密的预防计划, 更需要渊博的兽医科学方面的知识, 包括传染性病原的生物学和流行病学方面的知识、疫苗安全性和效力的知识、文献的查阅、个人和集体的经验等。
4 给予合理的生物制品保存及使用建议
对于兽医人员来说, 掌握药物的保存、使用和给药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在生物制品管理方面, 最重要的是按照标签上标注的温度保存产品 (大多数生物制品的标签上都要求在低温下贮存) , 当周围环境的温度相差悬殊时, 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合理的给药方法是生物制品发挥其性能的一个关键因素, 不合理的混合、溶解稀释后延迟给药、注射器不合理的消毒等常会引起生物制品性能的丧失或降低。
兽医人员在使用和向客户建议某种生物制品时负有一定法律责任, 因而, 在推荐生物制品时兽医人员应当谨慎行事, 应将生物制品的合理使用及使用时所带来的风险都准确的向客户说明。兽医人员在合理管理和使用生物制品方面应及时向养殖户提出“在购买生物制品时选择信誉好的厂家”、“小心保存和合理使用生物制品”等建议。对兽医人员来说, 对在生物制品使用过程中的所有记录的保存也很重要, 疫苗应严格按照生产厂家提供的书面说明进行使用。
5 鉴定和报告不良反应
目前生物制品的使用已变得非常普遍, 以至于人们认为免疫接种疫苗是没有毒害作用的。然而, 在使用生物制品时, 确实存在着免疫水平不稳定、不良反应、保护时间不确定等问题。迄今为止, 还没有一种疫苗是绝对无风险的。
尽管新的生物制品在相应动物上进行了大量的试验, 但对于生物制品安全性的鉴定来说, 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对兽医人员来说, 拥有快速敏感的监测系统以及时检测生物制品使用后的不良反应是重要的。不良反应通常与动物、环境和生物制品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 兽医人员是唯一具有资格对这种相互作用进行调查和证实的人;除此之外, 兽医人员还有责任向制造商或管理机构报告这些反应。
6 关注公共卫生和人畜共患病
兽医人员除了考虑动物个体和群体的健康外, 还必须广泛的关注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兽医和人医在人畜共患病的预防方面应共同承担责任, 但在疫病的消灭、群体免疫或疫情处理方面兽医人员应承担主要责任。许多人畜共患病都可以应用生物制品进行预防, 而且, 动物保健计划的实施可对公共卫生产生巨大的影响;通过使用生物制品控制人畜共患病, 会对群众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由于预防兽医学和公共卫生问题不断处于变化之中, 兽医人员具有专业优势, 应及时跟上时代的要求, 迎接该领域的挑战。
7 处理报告性疫病
因为有些生物制品直接用于受政府管理的动物疫病, 使用这类产品能对政府的疫病消灭计划和动物贸易产生影响。所以, 兽医人员除进行一些与疫病诊断和治疗有关的复杂性工作外, 还有义务向动物健康管理部门报告某些动物疫病, 识别本地区和外来疫病病原, 了解政府制定的动物疫病控制计划、在使用生物制品中的一些限制性规定、当前的动物健康问题以及已控制的疫病信息。对不存在某类疫病病原的地区或某类病原已被消灭的地区, 应限制这类生物制品在这些地区使用。
8 管理野生动物疫病
随着群众对环境和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兴趣的逐渐增强, 人类接触野生动物源病原的几率也逐步增加。因此, 兽医人员应参与与公共卫生政策有关的人畜共患野生动物疫病管理法规的制定和发布, 并有义务研制和开发针对在自然界的、动物园的及用于研究的家畜和野生动物的生物制品。帮助政府制定针对野生动物物种的公共卫生政策 (包括疫苗免疫接种计划推荐等) 是兽医人员的一种专业职责。
参考文献
[1]CHEN R T, RASTOGI S C, MULLEN J R, et al.The vaccinne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 (VAERS) [J].Vaccine, 1994, 12 (6) :542-550.
[2]FINE P E M, CHEN R T.Confounding in studies of adverse reactions to vaccines[J].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1992, 136 (2) :121-135.
[3]GLOSSER J W.Conservation and wildlife preservation challenges for veterinarian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Veterinary Medical Association, 1993, 202 (7) :1078-1080.
3.安全高效使用兽用生物制品的方法 篇三
正确选择稀释剂。每种疫苗一般都有特定的稀释剂,稀释疫苗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并选用规定的稀释剂进行稀释。如猪瘟疫苗需用生理盐水稀释,仔猪副伤寒菌苗需用氢氧化铝胶水稀释等。
由专人负责稀释。稀释生物制品应指定专人负责,特别是注射多种疫苗时更要注意,以防搞错。稀释时要注意检查疫苗质量,如疫苗瓶已破损、失去真空或已干缩、变色等不能使用的疫苗应剔出并妥善处理。稀释时要防止污染,注意消毒:疫苗要现用现稀释,稀释后应在1~2小时内用完为宜。同时稀释好的疫苗应放在阴凉处或置于保温箱中,避开阳光和热源。
2.免疫剂量
正确的免疫剂量是保证免疫效果的重要程序之一,一般按照说明书的推荐剂量就足以产生较高的免疫力,不必擅自增加或减少剂量。个别动物防疫员或专业户以为免疫剂量越大免疫效果越好,于是随意加大免疫剂量,有的为了省钱,任意减少免疫剂量,这些都是错误的做法。
3.免疫反应
3.1一般反应 如家禽颈部注射油苗时太靠近头部可能引起肿胀出血,过一段时间后一般会消失;腿部或臀部注射时不慎刺伤了坐骨神经可能造成瘫痪;由于消毒不严致注射部位发炎、坏死、溃烂等。
3.2严重反应 因品种和个体的差异,少数动物可能出现急性过敏性反应(如呼吸加快、肌肉震颤、口吐白沫等),甚至因不及时抢救而死亡,部分妊娠母畜可能出现流产。
3.3急性死亡 免疫后产生变态反应、应激反应等可能造成动物死亡;肌肉注射时注射部位过深而刺破了肝脏,腿部注射时刺破了大血管也可导致大出血死亡;注射器被污染、动物正处于疫病潜伏期时也可能造成动物死亡。
3.4免疫反应的处理 轻度反应一般1~2天后可自行恢复。严重反应时一般采取对症治疗的办法以减轻免疫反应,必要时可注射肾上腺素等药物进行抢救。为防止和减轻免疫反应,免疫期间可添加一些抗应激药物,如家禽免疫时在饮水中加入速补-14、电解多维等。
4.使用兽用生物制品注意事项
4.1严格检查疫苗 养殖户要逐瓶检查其性状、冻干苗真空度、有无破损、标签是否清晰、疫苗有无变色、干缩和加稀释液摇晃后能否及时溶解等情况,凡失真空、疫苗瓶破损、无标签、干缩、溶解不好、油苗油水分层变色、出现沉淀等的疫苗均不能使用。
4.2选择最佳接种途径 根据疫苗的性质、动物种类及年龄、免疫程序、动物数量等具体情况来选择,同时按照说明书规定的接种途径免疫。如油乳剂灭活苗应在颈部皮下或肌肉注射,鸡新城疫Ⅰ系疫苗应肌肉注射、Ⅰ系或克隆30采用点眼或滴鼻效果最好。
4.3不要多种疫苗同时接种,也不能多种疫苗随便混用 多种疫苗同时接种和多种疫苗随便混用会产生疫苗间的相互干扰或失去免疫作用。一般初免时要用毒力弱的疫苗,二免、三免时可用毒力较强的疫苗。
4.4油乳佐剂灭活 疫苗注射前要预温,油苗从冰箱取出后如果立即进行注射会导致油苗吸收不良,在注射部位形成大小不等的疙瘩,不但影响免疫效果,而且造成负面影响,增加防疫注射的难度。预温方法:在注苗前4~5小时把从冰箱中取出的油苗放到37℃~40℃的温水中,使油苗的温度接近家禽的正常体温时再进行注射。注射时要经常摇动疫苗。油苗必须在2℃~8℃保存,切不可冰结。
4.5卵黄抗体不能与疫苗混用 使用卵黄抗体后,必须在短期内接种疫苗,以产生主动免疫。如果包装瓶内抗体呈液状、无冰或无冰絮都应废弃。
4.规范使用激素类药物与血液制剂 篇四
规范使用激素类药物与血液制剂
医务科2013上半年检查总结
医务科通过对各病房查看病历,到相应科室查看相关记录,现场访问等方式,检查患者,定期考核,持续改进评估质量。检查中大部分医务人员对规范使用激素类药物与血液制剂执行较好。通过医务科每季度对相关内容检查,第一季度检查得分为82分,第二季度检查得分为89分,大部分做的较好,但仍然存在缺陷。
一、做的好的地方:
1、相关科室对规范使用激素类药物与血液制剂培训做得较好。
2、大部分医生能认真学习相关内容,并在临床工作中积极规范执行。
3、绝大多数激素类药物使用符合使用要求。
4、科室内部自查做得较好。
5、定期参与考核,及时纠正评估缺陷,持续改进评估质量。
二、存在缺陷的地方:
1、极个别人员责任心不强,没有及时上报临床激素药物使用不良反 应。
2、少数人员对制度熟悉度不高。
3、科室自查改进措施落实情况欠佳。
三、持续改进措施:
1、在规定的时限内加强对规范使用激素类药物与血液制剂的培训,对新发现的问题及时修正,修正后再次培训,并详细填写各项记录。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荟萃教师工作总结财务工作总结销售工作总结行政工作总结后勤工作总结
2、加强职能部门与各科室的沟通,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
3、督促科室落实改进措施。
4、对于极个别不按规范执行的,督促在规定时间内自行学习相关内容,定期抽查。
5.血液制品使用管理制度 篇五
11.(1)在工人接触有害化学制品的情况下,应要求雇主:
a.限制接触此种化学制品以保护工人的健康;
b.视需要判定、监视及记录工作场所化学制品中悬浮物的成份。
(2)工人及其代表和主管当局应能得到有关记录;
(3)雇主应在主管当局确定的期限内保存本段所规定的记录。
工作场所的操作控制
12.(1)雇主应在下述第13至16段规定标准的基础上采取措施保护工人免遭工作中使用化学制品引起的危害。
(2)根据国际劳工局理事会通过的关于多国企业和社会政策原则的三方宣言,拥有两个以上工厂的国家或多国企业应无例外地向其所有工厂的工人。无论这些工厂位于任何地点或国家,提供预防、控制和保护免遭因职业接触有害化学制品造成的健康危害的安全揩施。
13.主管当局应保证制定关于使用有害化学制品的安全标准,包括如属可行关于下列问题的规定:
(a)因呼吸、皮肤吸收或吞咽进入人体导致急性或慢性疾病的危险;
(b)因皮肤或眼睛接触引起的伤害或疾病的危险;
6.血液制品使用管理制度 篇六
1.1 标本
标本须由静脉穿刺取得,不提倡毛细血管采血法。盛装的试管有真空采血试管和非真空试管。推荐使用真空采血管,所注入血液的量必须达到刻度线以上,以保证仪器在吸样过程中有足够的血细胞供分析。必须充分抗凝,上机前再次颠倒混匀,既可以使试管内的血液均匀分布,还可以在混匀过程中检查血液中有无明显凝块,以免堵塞吸样针。
1.2 抗凝剂
使用EDTA-K2抗凝剂,其对细胞形态和血小板计数的影响较小。作者所在实验室曾发生因血常规试管中加入了枸橼酸钠而造成血液部分凝固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的差错事故,给了全科人员一次深刻的教训。
1.3 样本编号
LH750英文工作站提供两种不同的编号方式。方式一:在主界面上点击添加样品请求→自动编号顺序→添加此样品要求,此方法准确可靠,不易跳号。方式二:点击分析配置→自动编号→起始为,此方法简便快捷,但容易跳号,因此需要操作者注意。
1.4 质控
仪器自检程序完成后,观察各项参数及空白值。合格后再进行每日的质控物测定,只有质控物测定值符合要求方可进行常规标本的测定。
1.5 上机
将编好的血常规试管按顺序放入仪器的试管架中,2小时内进行自动测定。需要注意的是标本的静置时间不宜过久。标本久置后,试管中血液会出现分层现象,造成血液局部渗透压差异,影响血细胞体积及有核细胞内颗粒分布情况,造成血细胞分类不准确。最明显的即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出现假性升高,出现这种情况后,建议将标本颠倒混匀后静置10分钟,待血液细胞所处内环境恢复稳定再行测定。结果审核
2.1 在仪器测定过程中,需要对各个标本的分类计数情况进行仔细的分析,以确定报告的可靠性。在患者测试界面的Diff数据页面,细胞计数一项显示数字在8000以上时分类的结果更可靠。
2.2 分析散点图
对于散点图中各种不正常的点阵分布要有一定的警惕性,结合可疑性旗标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必要时采用手工镜检。认真观察分析散点图对于原始幼稚细胞、有核红细胞和疟原虫的检出很有帮助。
2.3 分析直方图
通过红细胞直方图的分析,对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障及地中海贫血的诊断提供初步的实验室证据。有拟合曲线的血小板直方图其结果可靠性高。LH750常见故障及排除
3.1 在主机屏幕上出现“LOWVCUUM DRIFTED”。原因:由于空气中的灰尘等原因,0号口完全或不完全被堵住,造成6英寸负压(6”)漂移。处理:按仪器键盘F-9-2-ENTER,调整负压水平至6.000。若无法调整,可能堵塞严重所致,需将调节阀拆下进行清洗。从0号孔注蒸馏水,从1号孔出来,将调节阀甩干,干燥后装回。
3.2 主机屏幕提示“BED NOT ADVANCED”
原因:摇床皮带因异物粘附或机械原因前进缓慢,甚至停止。处理:主机键盘上按F-9-6-ENTER,观察摇床皮带滚动是否有规律,清楚粘附的血块,必要时拆下摇床,清洗摇床皮带及其下面的控制活塞组件,装回。
3.3 主机屏幕提示“BACKWASH TANK NOT FULL”
处理:按仪器键盘F-3-0-ENTER,如果灌注的速度比较慢,则是高负压不足,处理高负压管道。如果灌注时进来气泡,可能是VC28瓶子破裂,更换之。
3.4 主机屏幕提示“ASPIRATION TIME OUT”
原因:自动进样针超过5秒钟还没有进行穿刺动作。处理:检查电源箱的30PSI压力,将其调节在正常范围内。
3.5 VACUUN OVERFLOW TANK 负压溢流瓶,是仪器高负压的存储瓶。压力不正常时,拔掉从右侧VL40阀过来的两根圆管,并观察气泵的负压指示,负压指示13~16inchHg,说明仪器高负压正常。如果负压指示大于16inchHg,负压保护瓶顶部可能有结晶,清洗之,或重新插拔仪器VAC端。心得及总结
我们认为,在正式操作仪器前,对每位操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培训,即可以加深操作者对仪器本身的认识,也可以有效降低日后的失误率,提高工作效率。
7.血液分析仪的使用要求与维护 篇七
在采集血液标本特别是末梢血时, 如操作稍有不当便会将污物或消毒棉丝带入样品杯。这样仪器在计数时便会出现干扰, 使细胞计数出错。我们在血样标本采集好后, 要及时上机检测, 确保血样标本不被其他因素影响。如样本需保存则需注意防尘并低温保存, 如采集标本和测定时间大于一分钟时, 测定前需轻轻混匀, 不能将样品剧烈旋转, 否则将产生气泡和溶血。
2 环境和温度的要求
仪器应放置在无尘的地方使用, 温度对稀释和溶血剂有一定的要求, 必须在18~30℃, 若温度低于l8℃则会影响WBC的分类, 检测孔里面的周围电解质阻抗超过规定的极限, HCB转化为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将延迟和停止, 若高于30℃计数本底噪声增高, HCT和MPV的精度将下降。
3 认真对待质控和校正
质控是保证检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每天在固定时间内完成质控测试, 若质控参数差别较大应仔细分析原因, 如监控结果发现失控, 应寻找原因, 纠正失控。定期要求第三方单位做好仪器检测、校正工作, 确保测试值的正确。
4 定期做好维护工作
(1) 检查清洗滤网:每周或每测定300个标本, 检查和清洗滤网, 用镊子钳除滤网的灰尘, 用水冲洗滤网, 如果仍然不干净, 需要更换一个新滤网。
(2) 定期检查清洗测定池和附属池:每月或计数1000个样本时应检查测定池和附属池, 如池中有污血或灰尘, 可用CLEANAC.3清洗液浸泡10min, 再用水彻底冲洗干净, 晾干, 否则将会影响血细胞计数。
(3) 清洗检测管:仪器的长期使用将会造成本底计数超出范围或CIDG。具体解决办法:定期用注射器吸取CLEANAC.3清洗剂插入检测管, 抽出或打出清洗液, 选去检测管周围的脏物, 检测孔可用100X的显微镜来检查是否有异物。各冲洗部件拆卸时应小心操作, 防止人为损坏机器。废液管道被卡死而导致仪器出故障的情况主要表现为测试标本或做STARTUP时, 废液泵的活塞时不时的“扑, 扑”上下跳动, 报错误, 但机械测试马达和电磁阀都正常, 后来仔细发现, 原来排废液管道被桌子卡住了, 导致废液排不出去造成的故障。我们必须定期检查各类管路是否正常, 防止因管路卡死或扭折致使仪器故障报错。
5 结论
仪器只有定期、精心维护保养, 才能提高仪器性能减少故障, 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最大限度地发挥仪器的价值, 为临床提供一个准确可靠的数据, 使仪器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同时我们要更细心, 碰到问题要先观察外围因素, 不要因外围问题而使维修过程复杂化。
参考文献
[1]周冬梅, 李豫英, 吴泓蔚.Sysmex-XS-8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使用及维护心得[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15) :116-117.
[2]吴芳丽, 余忠强.ABX MICROS6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使用与维护体会[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6, 29 (3) :67-67.
[3]张艳菊, 刘吉纯.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维护保养与故障排除[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8, 5 (4) :232-232.
8.血液制品使用管理制度 篇八
【关键词】深静脉双腔导管;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115-02
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自体动静脉内瘘系国际推荐的血管通路金标准,但随着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老龄化和疾病谱的不断变化,因各种原因部分患者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具有涤纶环的深静脉长期透析导管,代替长期血管通路成为重要选择。随着长期留置导管的广泛应用,长期导管留置期间的并发症,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如感染、功能不良甚至功能丧失,但只要在使用导管过程中,做好日常维护,就可大大延长长期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寿命。本文就85例患者,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的临床观察处理进行探讨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2008.年5月——2011年5月,在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接受长期中心静脉置管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疗的患者85例,男45例、女40例,年龄20——85岁。置管原因:腹膜透析有禁忌,且血管条治件差,自身內瘘无法建立,或高凝状态多次內瘘手术失败等。原发病 :慢性肾炎15例,糖尿病肾病32例,高血压肾病35例,其它4例。留置时间最长8年,现仍在正常使用,患者每周透析三次,目前尚无一例因感染或阻塞而拔管者。
1.2 导管留置方法及并发症预防
所有导管均选用带cuff的长期留置透析双腔导管,插管部位首选右侧颈内静脉,其次左侧颈内静脉,采用撕脱型扩张导管置管法,常规建立皮下隧道。术后皮下隧道局部压迫止血,有出血倾向者全身应用止血药物,次日可行透析治疗,当日需急诊透析者,行无肝素透析。
透析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常规碘伏消毒隧道口及动静脉接头,抽出动静脉前段所封肝素,同时评估导管是否通畅,如通畅可立即接上透析管道行透析治疗,动静脉管接头不可暴露空气时间过长。透析全过程应严格遵守透析室管理制度,杜绝家属进入透析间,保持透析间空气清洁。透析完毕用纯肝素封管,封管量一定要准确,常规消毒动静脉接头,更换新的肝素帽。
1.3相关并发症及护理
85例患者中,3例发生隧道口感染,局部出现红肿,且有脓性分泌物,每次换药给予局部涂红霉素软膏,一周症状消失。导管感染:85例中有3例发生导管感染,患者在透析前体温正常,在透析过程(1—1.5)小时突然出现畏寒,继而发热,体温在38C以上,立即自导管处抽血做血培养,同时给予广谱抗生素,经动静脉接头处交替滴注,待血培养结果报告后再做相应调整(全身使用抗生素五天),根据药物配伍禁忌,当日选林可霉素或洁霉素加肝素封管(连续封三次),隔日透析时仍可用该导管,无发热现象。3例均为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未见真菌感染),给抗生素治疗有效。
导管堵塞流量不足最易发生,主要原因是晚期纤维蛋白鞘形成、导管内血栓形成、导管所在的中心静脉血栓形成和狭窄【1】。85例患者中有45例曾发生不同程度导管堵塞,出现时间最长2年,最短3天,在排除导管本身扭曲、贴血管壁至血流不畅外,多是血栓形成或纤维鞘膜形成,应尽早应用尿激酶溶栓(10万单位尿激酶加生理盐水4毫升,动靜脉端分别注入其容积量,保留30分钟,再各自注入0.1毫升保留30分钟即可溶开,微量进入不会引起出血不良反应),或透析后用尿激酶加肝素封管,取尿激酶5万单位溶入肝素4毫升局部封管,使用时封管剂量要准确(根据不同导管的容积大小给予相应的封管量),避免进入体循环,。使用导管透析时,在开始引血尚未闭合管路前,先接静脉端引血,待闭合管路时再接动脉端,这样可将血栓抽到体外循环,以便把栓子过滤到体外,一般溶栓后都有栓子抽出。对导管外纤维蛋白鞘的形成引起的堵塞,可采用微量泵持续泵入尿激酶(20毫升生理盐水加入尿激酶10万单位,输入速率为4毫升/小时,持续4小时),有出血倾向禁忌。
2 结果 6例感染患者经过处理,并且定期给予抗生素预防性封管,之后未再发生;45例导管堵塞患者全部溶通,恢复常规透析治疗。若多次发生血栓堵管者,可加服拜阿司匹林、华法令、双密达莫等,同时还可以定期给予尿激酶加肝素封管。
3 讨论
对于种种原因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患者,具有涤纶外套的深静脉长期透析导管成为其最佳生命线,尽管其并发症较多,但只要使用过程中严加防护,也可延长此通路的寿命。导管相关性感染是危及患者生命的重要因素,首先操作者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每次透析后更换敷料与肝素帽,保持治疗间环境清洁、空气清新、无闲杂人员出入。其次做好卫生宣教,患者个人卫生相当重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澡,防止细菌在导管周围皮肤繁殖引起感染。洗澡前用防水大敷帖将肝素帽与隧道口一同封闭于胸壁,外加负压吸球将局部密封,可避免污水逆流入导管,洗净导管周围皮肤,动作轻柔,避免浸湿敷料,一旦打湿洗毕立即局部消毒更换敷料。3例导管感染患者中,一例是因肺部感染,行床旁血滤两天后出现导管感染,另2例则是因透析前一天洗澡时导管口敷料打湿,未立即更换,自行去掉,第二天透析1小时20分钟左右时出现寒战,继而高热经上述方法处理一周,再无感染发生,现已使用三年。证明抗生素联合肝素封管和抗生素全身应用,可以有效控制相关性感染,我院导管感染率较低与医务人员严格无菌操作有关。对长期透析的患者,强化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有一患者对不可在留管侧卧位不够重视,也不严格遵守,造成导管反复堵塞,在全面评估后,帮其分析原因,他才彻底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他老伴的监督下导管一直通畅。
参考文献:
9.血液库存管理制度 篇九
一、血液预约管理
根据本院临床用血需求向商洛市中心血站上报用血需求计划。我院需特殊稀有血型血液时,应提前三天预约,并负责向临床医生做好解释工作,与商洛市中心血站积极沟通,确认取血时间。
二、血液接收核对、入库、贮存管理
1.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验收核对。内容:运输条件、物理外观、包装是否合格,血袋是否有破损,标签字迹是否清晰、内容是否完整。标签上标明供血机构名称及许可证号、供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成分制备日期、效期、储存条件等。
2.进入输血科(血库)的血液及成分,必须入库登记。登记内容: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效期、入库时间、入库人等。
3.成分血按A、B、O、AB血型分类储存于血库专用冰箱或专用冰柜不同层内,标识明显。不同日期的血液依先后次序存放,整齐排列,不能倒置,以便发血时观察红细胞和血浆层界面。
4.红细胞类制品2~60℃保存,血浆和冷沉淀-20℃以下保存,血小板20~24℃振荡暂存。
5.当储血冰箱的温度自动控制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检查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每天定时作冰箱温度记录。
6.各类血液及成分严格按照规定储存期限保存,过期血一律不得用于临床,严格执行报废血的报批手续,并作好相关记录。
7.根据临床和库存需要,每天作好用血计划和预约血液工作,节约血液,避免浪费。
8.每天下班前,做好血液交接工作,核对实际库存数量、记录数量、电脑储存数量三者是否一致,作好交接记录,每月盘存库存血液一次。
9.储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它物品,冰箱每周消毒一次,冰箱消毒效果监测每月一次,菌落数<80cfu/10min或<200cfu/m3(培养皿90mm细菌培养),无霉菌生长。
10.必须随时储存足量的A、B、O、AB型血液,不能空库和缺型,随时保证临床用血需要。
11.做好储血室内的物表、地表、空气消毒工作,并作好记录。
12.做好报废血液和医疗废物的处理工作。
13.妥善保存血液出入库记录及资料,每年上交档案室保存至少十年。
三、领血、发血出库管理
1.从血站领取血液时,派经过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领取。
2.从输血科(血库)领取血液,由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领取。
3.输血科(血库)有专人负责发血或谁配血谁发血,禁止非专业人员发血。
4.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受血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床号、血型,献血者条形码号、血型、血量、品种、配血结果、有效期、失效期及血液的外观质量等,准确无误后,双方签字发血。
5.配血结果未出来前或配血结果有疑问时严禁发血。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于2~6℃冰箱保存至少7d。
6.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输血科(血库),医护人员取血时,一次只能领取一位受血者的血液,决不允许一人同时领取几位受血者的血液。
7.输血后的血袋应交回输血科2~6℃保存至少1d。
四、血液库存预警管理
1.血液库存预警标准
根据临床用血情况以及紧急用血时对血液制品的选择性,我院对输血科的血液库存储备制定了明确标准,当库存低于以下标准时,启动预警程序:
(1)A型、B型、O型红细胞全液储备量为各6个单位。(2)A型、B型血浆储备量为各2000毫升。
2.用血储备计划具体措施
(1)当用血储备低于以上预警标准时按照用血储备协议补充血库储存。
10.生物制品管理制度 篇十
一、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由实验室主任宏观管理,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实验室设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其具体负责仪器设备的领用、安装、调试、保管、维修、维护、保养、标定、计量、调度等整体工作,建立并保管好固定资产账、卡及技术档案资料,做好主要仪器设备使用情况及成果的统计工作。各实验室负责人具体管理各实验室设备,其它公用仪器设备由实验室指定人员具体负责,统一管理。
二、实验室的大中型仪器的管理必须按要求建立技术档案,各种资料应完整保存,归档资料包括:订货申请、订货合同、装箱单、说明书、安装调试验收报告、仪器设备零配件、登记表和维护记录。做到账、物、卡及存档资料完全相符。
三、仪器设备及附件要定位存放,仪器设备说明书由各实验室负责人管理。
四、实验室工作人员变更时,必须严格履行交接手续。接收人要作好仪器设备的交接工作,交出者要移交资料(如说明书,使用记录,维修记录等),说明仪器设备现状。清点仪器设备附件、备件数量。
五、按照仪器设备的不同性能与要求分别做好防火、防潮、防尘、防热、防冻、防震、防爆、防锈、防腐、防盗等工作,并经常检查,防止损坏和丢失。
六、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实行专人操作使用和培训使用两种型式,特别贵重及操作复杂的仪器设备由专人操作使用,一般大型仪器需经过培训后方可使用。中小型仪器设备通过实验教师讲解、示范,便可操作使用。
七、管理人员要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维护。一般仪器设备要做到随时保养和维护,精密贵重仪器设备更要精心养护,定期检修和检测,对其性能和指标要进行定期检验、计量和标定,以确保仪器设备的精度和性能,使仪器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并督促其仪器设备使用人员按求操作仪器设备。
八、管理人员应密切注意仪器设备运行情况。若发现设备有故障,如果是软故障,管理人员应自己解决,并把解决情况填入工作日志;如果是硬故障,应在维修记录上填写仪器设备的名称、设备号、所在位置、故障现象、故障日期等栏目。如发生重大故障,应立即报进行处理。实验室将组织人员进行责任认定,并提出处理意见。重大事故交由学校进行处理。
九、维修人员在维修设备时,应在维修记录上填写维修日期、故障原因、故障排除情况及所需元器件等详细情况。
十、仪器设备负责人作好仪器设备的功能开发和效益开发工作。详细记录师生实验、实习的人次、时间以及完成的科研成果,作好仪器设备的使用成果考核。
十一、实验室定期开展经验交流,使用技术培训、评比等工作。
11.血液制品使用管理制度 篇十一
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活压力, 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 肾衰竭患者数量呈现增长趋势。据不完全统计, 全球每年有近百万人依赖血液透析维持生命。在保证血液透析质量的一系列设备中, 血液透析机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医用水处理设备也凸显其重要性。了解水处理系统相关原理和国家关于血液透析相关治疗用水的行业标准[1], 在日常血液透析工作中有重要指导意义。只有水处理系统为血液透析提供符合各项指标的用水, 患者才能得到安全、及时、有效地治疗。我院所用的水处理为双极反渗水处理, 现就其使用标准及平时日常维护做出说明。
1 水处理系统要求标准
医用水处理的要求可以从物理品质、化学品质、生物品质3个方面进行分析。
1.1 物理品质
包括系统的出水量及其运行的稳定性。充足的出水量主要用来保证足够的水压来供给理想数量的床位同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并保证其稳定性。我院的透析水压力维持在0.2 MPa。
1.2 化学品质
包括处理水的电导度及离子清除率这两个方面。我们所用双极反渗水处理的一级电导率应该不超过20μS, 二级电导率应该不超过10μS。国际上对透析用水的离子要求和检测方法, 见图1。
1.3 生物品质
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处理水所含细菌总数, 要求不得超过100 CFU/ml;二是在水处理装置的输出端的细菌内毒素, 应不得超过1 EU/ml;在血液透析装置入口的输送点上的细菌内毒素, 应不得超过5 EU/ml。透析用水对于微生物污染方面的规定, 见图2。
2 水质不良时可能引起的表现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腕管综合征, 非正常蛋白沉积, 免疫系统病变, 关节和骨骼病变目前普遍认为均与微量细菌和内毒素有直接关系;氯胺会引起溶血、贫血、慢性血红蛋白血症;铝会引起透析性骨病、透析脑病、贫血;高钙、镁离子会引起硬水综合征, 恶心、呕吐、头痛、发热、血压升高;细菌和致热源含量过高会引起致热源反应;不溶解颗粒会造成透析机滤器堵塞, 增加机器磨损造成故障[2]。
水处理机器的要求标准应该严格要求, 每日做好水处理的记录和维护保养, 我院的机器运行数据记录单见表1~3。
只要严格按照以上步骤, 每天做好详细记录,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将不好苗头消除于萌芽, 机器的维护成本将大降低。
3 特殊情况
水处理的工作原理不做详细叙述, 在平时的临床维护中, 水处理的工作性质关系到血液透析的正常运行, 现将平时出现的特殊情况做出整理。 (1) 电源系统故障, 无电 (80%) ;电源缺相 (10%) :电源反相 (10%) 。我们所在医院用的天创双极反渗, 电源缺相造成血液透析机工作正常而水处理缺相保护, 电工将三相点倒相后使所有水泵反转而使水处理工作异常。 (2) 原水系统故障。停水 (20%) ;水压低 (60%) ;原水泵坏 (10%) ;气囊坏 (10%) 。所有水处理系统一定最好做到双水双电, 自动切换, 开机之前一定做好记录。 (3) 预处理系统。自动头设置紊乱 (30%) ;罐堵 (10%) ;盐罐不反冲不补水 (30%) ;管道压力大漏水 (30%) 。 (4) 双极反渗及循环。高压泵纯水泵不启动 (40%) ;水箱溢水 (10%) ;开机不制水 (10%) ;管子接头漏水 (10%) ;产水量少 (30%) 。双极反渗的产水量和温度密切相关, 冬季平均气温为5℃时产水减少1/3, 纯水供应量大大减少, 处于纯水循环末端的机器会有缺水报警, 同时水温偏低, 处于纯水循环供应前段的机器会有温度报警, 建议在水处理间加装空调以及在出水口给水管加装加热带。 (5) 消毒期间出现循环错误, 自动排水电磁阀有故障导致排水困难, 同时应该在每次消毒结束用试纸检测, 合格方可使用。
医用水处理关系到广大患者的透析质量, 只要临床工程师严格按照规程办事, 详细做好记录, 遇到问题冷静分析, 以最快的响应时间和维修技术, 以最大程度确保血液透析室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ISO-13958, 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浓缩物.
12.生物制品管理制度 篇十二
预防性生物制品是预防控制乃至消灭疾病的主要武器。为规范医院预防性生物制品管理,确保免疫规划的实施和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有效性,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预防用生物制品生产供应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根据免疫计划、接种人数、冷链贮存条件领、购疫苗。疫苗务必从县疾控中心等法定渠道领、购。
二、冷链设备、器材专物专用。疫苗要在规定的温度条件下贮存、运输。bcg、dpt、dt和hbv、rv在2-8℃贮存和运输,opv和mv需在-20℃-8℃的条件下贮存和运输。
三、各种疫苗务必避免阳光直射,按品名、批号分类,整齐存放,并按照效期长短、购药先后,有计划地使用,以减少疫苗的浪费。
四、疫苗要有专人管理,管理人员不得随意私自发放疫苗,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索要疫苗。
五、严格疫苗领发手续,设立疫苗专用帐本,做到帐、苗相符。
六、对疫苗登记项目应齐全、完整。登记资料包括疫苗的名称、生产单位、规格、数量、批号、效期、领发人签名及日期。
七、要定期清点核查,避免过期失效,杜绝任何事故的发生。过期制品应及时砸碎销毁(药剂科、预防保健科、预防接种室、保卫科等相关人员参与),并做好记录。
八、预防性生物制品务必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的对象、剂量、接种方法、时间要求进行接种,杜绝错种、漏种、误种及接种事故的发生。
九、被接种人和家属有权了解预防性生物制品的进货渠道,并能够拒绝接种非正常渠道供应的预防性生物制品。
13.血液净化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篇十三
为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范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依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2009版)等相关 行业标准,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医务人员在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消毒隔离制度: 一次性透析管路不得重复使用。
二、国家颁布新规范新条例后及时进行专业人员知识培训。
三、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根据手卫生指征进行卫生洗手或手消毒。落实 职业安全防护各项措施及职业搖露后处理流程。
四、保持室内清洁卫生,空气新鲜,建立日常清洁、消毒制度,采取湿式卫生的清 洁方式,根据环境表面和污染程度选择适宜的清洁、消毒剂。
五、病人进行血液净化前常规做肝功能、HbsAg、抗-HIV、抗-HCV等检査,并有 详细记录。
六、对血液净化过程中出现发热反应的病人,及时进行血培养,查找感染源,采取 有力控制措施^
七、每次治疗结束后,对血液净化机进行彻底清洁消毒;血液净化机表面一旦发生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立即进行清洁与消毒。
八、血液净化后废水应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废弃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应按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的要求分类包装专人回收,集中无害化处理。
相关文件:
14.血液制品使用管理制度 篇十四
关键词:血液化疗,护理干预,PICC
PICC是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英语简称, 对于临床长时间进行肠外营养、肿瘤化疗、静脉输液治疗、老年人输液的患者比较适用。其具有安全、简便, 而且可以保护外周血管, 减少病人痛苦, 但其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此时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为进一步研究护理干预在血液化疗患者使用PICC时的临床应用, 笔者选取了该院2010年7月—2012年4月收治的65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 取得满意效果, 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于收治的65例应用PICC的血液化疗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干预组33例患者中男20例, 女13例, 年龄13~59岁, 平均年龄 (34±3.1) 岁。其中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11例, 急性白血病22例;干预组32例患者中男15例, 女17例, 年龄19~65岁, 平均年龄 (36±2.58) 岁。其中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13例, 急性白血病19例。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只进行临床常规护理, 干预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
1.3 统计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干预组对象脱管、静脉炎、导管堵塞各2例 (6.06%) , 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常规组患者脱管3例 (9.37%) ,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2例 (6.25%) , 静脉炎6例 (18.75%) , 导管堵塞3例 (9.37%) , 并发症发生率为43.75%, 两组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干预组明显少于常规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如表1所示。
3 讨论
3.1 对患者实施综合评价
对患者的整体病情与身体状态进行综合评价, 尤其要注意患者皮肤情况, 观察其有无瘢痕、感染、血肿或者瘀斑。对患者穿刺部位的静脉的充盈度进行了解, 尽量选择粗、直的静脉, 如右侧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以及头静脉。操作前要将PICC的意义以及操作步骤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降低其心理负担。
3.2 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疾病的折磨内心会产生烦躁、抑郁、不安等负面情绪, 而多数患者对穿刺不了解, 因此会产生各种不安的情绪。这时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 了解患者所忧, 及时进行开导。同时还要对PICC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 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其作用及安全性, 从而放松, 积极配合治疗。
3.3 穿刺护理
所有患者均采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手臂外展垂直于身体, 对穿刺点-右胸锁关节-第三肋间的距离 (基于体外测量和体内结构的差别, 实际测量长度要减去2~3 cm) , 消毒穿刺部位皮肤直径10 cm, 以30°静脉穿刺见回血降低角度再向前进少许, 一手固定穿刺针, 另一手送导管至测量长度, 拔出导丝及针套, 连接肝素帽, 用20 cm生理盐水回抽见回血, 再次消毒穿刺部位皮肤, 为防针眼出血, 将4 cm2的纱布块置于穿刺点上方24 h, 再贴无菌的透明贴膜固定导管。操作完毕后拍X光片确定PICC导管尖端的位置。为避免血液患者穿刺部位出血, 外加网状的弹性绷带进行加压包扎, 一般情况下, 网状弹性绷带长度在15 cm左右, 将肘关节作为中点, 避免发生卷缩。穿刺结束后将导管以及静脉的具体信息记录清楚, 每日观察记录穿刺点及其周围皮肤情况。
3.4 感染预防护理
在置管过程中, 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置管后24 h内应换药1次, 以后坚持每周定期更换透明贴膜, 肝素帽1次。对肝素帽的无菌护理工作力度应予以加强, 注意更换透明贴膜的护理, 对患者的体温进行监测, 并对患者是否存在局部红肿现象进行观察, 每日观察敷料情况, 若发生潮湿或者松动要及时更换。对于穿刺点发红的患者在消毒后涂抹百多邦, 换药后3M胶贴要与暴漏的导管紧密贴合, 不能有空隙, 同时要按住固定点15 min。将导管固定好, 同时要定时观察导管情况, 及时发现脱管等情况。
3.5 并发症护理
一般情况下, 患者于穿刺后的第2日就有可能发生静脉炎, 患者多会感到肿胀或者疼痛, 此时可以先采用自制的紫草油涂于上臂, 再用TDP治疗仪照射, 4次/d, 15~30 min/次, 3~7 d后症状改善;导管堵塞一般于穿刺后的第八天发生, 其发生原因可能为剧烈活动引起导管尖端的血液反流或者接头松动等, 此时应该用10 mL以上的注射器进行反复回抽, 效果不明显时使用5 000 U/mL的尿激酶稀释液1 mL缓慢推注保留15 min, 然后用负压抽吸的方法, 见血液回流通畅即可。若患者在采取以上措施后仍无改善者要将导管拔出;患者在穿刺后护理不当可能发生导管脱落, 对于导管滑出不多者, 不能将导管送进, 若导管滑出体外较多则需将导管拔出。需要注意的是, 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要严格遵照无菌操作原则。
该次研究中采用护理干预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的患者, 由此可知, 护理干预对于血液化疗患者应用PICC的患者是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付萍, 孙冲.PICC在血液化疗患者62例的应用及护理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 2010 (7下旬刊) :19.
[2]谭海梅, 伍美娟.肿瘤病人行PICC置管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 1999 (11) :37-38.
【血液制品使用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血液透析设备使用制度09-30
乳制品安全制度08-09
乳制品食品安全管理制度20110-21
血液科院感制度10-15
纤维制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全文07-14
橡胶制品问题11-16
奶制品大调查09-20
自制面粉制品工作总结08-14
玻璃制品行业分析10-19
豆制品的营养价值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