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课时教案

2024-06-17

体育课课时教案(10篇)

1.体育课课时教案 篇一

.第 12 课时

学习目标:站立式起跑的方法要求,能够发扬相互帮助和果敢的精神作风。学习内容:站立式起跑 学习步骤:

一、自主活动、活跃情绪

教师活动:讲解课的开始部分活动要求,选出该次课的组长。

学生活动:在各组长的带领下积极进行游戏活动,并乐于听从组长的指挥和调动。组

织:老师指定若干组长,由组长带领学生自由进行准备活动。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点:站立式起跑动作的方法要求。

点:能够做到起跑前身体前倾到快要倒下的程度。

教师活动:

1、讲解示范站立式起跑的动作方法和要领及要达到的程度。

2、组织学生原地徒手模仿练习。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察老师的讲解示范,按老师的节拍认真反复练习,细心体验站立式起跑的感觉。

教师活动:

1、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合理地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2、组织四路纵队,进行听反映的站立式起跑练习。对每组每名学生的练习情况给予合理及时的较好评价。

3、组织学生进行接力活动,发展学生配合和奔跑能力。

4、总结学生的练习情况,对表现好的组给予表扬鼓励。

学生活动:

1、各组学生鼓足勇气,积极投入,反复练习。

2、对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感到满意,并鼓足勇气,准备下次做的更好。

3、各组团结一致,争取接力活动的胜利,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

织:四列横队(左右间隔两臂,前后一臂距离)

四路纵队

三、创新延伸、展示技能

教师活动:讲解强调游戏活动的方法要求,要求学生自由组合,比比看,哪一组进入游戏的速度最快。

学生活动:按照老师的要求,积极投入活动,展示自己组的合作及活动的能力。组

织:无固定队型,在老师规定的区域内自由进行。场地器材:田径场一片

沙包四个

1页

.课后小结:

对于站立式起跑,老师采用形象的语言,有一种要倒下去的感觉,不做其他多余的讲解,学生很快就能找倒合适的方法进行练习,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再强调一下,不要同手同脚,学生便立即掌握了动作方法和要领。(我响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对于那些比较专业的东西,我们找到形象的语言,效果比按部就班的讲解动作要领方法,要好地多。)

2页

2.体育课课时教案 篇二

一、主办单位

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联合秘书处

二、承办单位:

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

三、参赛人员:

所有从事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体育教研员、体育教师和在校的体育师范生

四、活动过程与时间安排

(一)接收稿件时间:2014年8月22日—2014年11月5日24:00时

(二)审稿评比时间:2014年11月6日—2014年12月16日

(三)各奖项公布时间:2014年12月下旬

(四)获奖证书发放时间:2015年1月初

(五)优秀获奖作品发表时间:择优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获奖作品及相关点评发表于2015年、2016年《中国学校体育》杂志

五、评比类别、内容范围与评比标准

(一)评比类别:室外体育教学课时计划(以下简称:教案)

(二)内容范围:

小学:基本身体活动类(如:走、跑、跳跃)、球类(如:小篮球、小足球、小排球)、体操类、武术及新兴项目等大类中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

初中:田径类(跑、跳)、体操类、球类(如:篮球、足球、排球)、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如:武术)、体育课程资源开发项目(如:街舞、软式排球)等若干大类中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

高中(中专或中职院校):大球类(如:篮球、足球、排球)、小球类(如:羽毛球、乒兵球)、操类(如:啦啦操、健美操等)、田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如:武术)、体育课程资源开发项目(如:街舞、软式排球)等若干大类中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

(三)评比标准:

1.先进性: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方法先进,特色鲜明。

2.操作性: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具有可行性、实用性(欢迎附任课教师上该课时的照片)。

3.专业性:具有课时计划的基本要素(包含:单位全称、教学年级、教师姓名、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此课时在单元中的课次、教学重点与难点及时间分配、主要的教与学的过程和方法的设计、场地与器材设计、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教学反思等),在此基础上可以有所创新,但是必须具有可借鉴性和可操作性。

4.简约性:内容、方式、手段等表述有新意,既要求创新又力求简约(内容、形式不限)。

5.多元性:鼓励教案呈现格式方面创新、丰富和多元,仅要求以电子稿为A4、竖版、五号宋体字即可。

六、评比方法与奖励办法

(一)本次活动由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邀请杂志编委、优秀教研员、特级教师、学体社外编辑等组成评委小组,对参赛教案匿名后进行初审、复审、终审。

(二)本次活动分高中(中专或中职院校)、初中和小学组,各组按比例分别评出特等奖及一、二、三等奖各若干名。

(三)获奖作者由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联合秘书处和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联合颁发证书;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的教案,将择优发表在2015、2016年《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上。

(四)组织参赛超过10篇的学校或者超过20篇的区、县以上单位,可到《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主页下载集体报名表(编辑部主页网址:http://zgxt.chinajoumal.net.cn),参加“优秀组织奖”的评选。以参赛篇数的多少为序,根据一定的比例,评选出“优秀组织奖”,证书寄送到单位。

七、参赛方法与评比范围

(一)个人可直接报名参评,也可参与单位的集体报名(需使用集体报名表)。每人仅可报一个组别中的一个内容,每篇教案只能署1名作者,1名指导教师。

(二)报送的参评资料

1.报名表(见附件1、2)、所选内容的单元教学计划和教案的全文。

注:设计说明、图示和上课照片等可作为参考资料,可另附在教案正文后。

2.个人简介及个人2寸电子照。

3.汇款单电子照片。

4.作者亲笔签名的报名表电子照片。

(三)参评资料需在2014年11月5日24时前发到专用教案评比邮箱(汇款时间以截稿时间为准):zgx tjapb@163.com,请将邮件的主题命名为:“姓名+学段+题目”,标出:xx省xx市xx人的参评教案。将资料打包成一个文件夹用附件的形式发送。资料发出后当天未见自动回复即表示没收到,请重发直到收到投稿邮箱自动回复为准。

(四)凡是涉嫌抄袭或一稿多投者一经查出,我刊将按照杂志日常投稿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已在报纸、杂志上公开发表过的,以及在全国性“体育(与健康)课教案”评选中获奖的教案,不在此次评比范围之内。作者必须签名确认报名表中“作者声明与授权”的内容(将作者亲笔签名后的报名表拍照后以图片形式与参评资料一起发至邮箱),签名后如“教案”中还发生抄袭侵权等问题,由作者本人承担全部责任。如不签名,将不能进入评审程序。

(五)汇款方式

每篇教案交参评成本费80元(参评费包含证书、评审、资料邮寄费等费用)。参评费一律用普通汇款的方式从邮局汇款。

汇款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西路8号院上地科技大厦4号楼602室:邮编:100085;

收款人: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

汇款单附言:教案评比(务必填写)(请勿寄给个人)。

注:邮寄后请将汇款单号电子照片与报送资料一起发送至评比邮箱。

八、其他事项

(一)参评者不得担当评委。评选结果2014年12月下旬将公布在《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官方博客、网站)上。

(二)个人的参评费可以开具收据,集体参评的单位由杂志社统一开具收据给组织者,并寄送到经办人单位。

(三)规程中的不明事宜,需要咨询,可登录《中国学校体育》网上主页提问。或致电编辑部:010-66093860联系人:王璐璐王承凤

(四)有关此次评比的未尽事宜,将在《中国学校体育》编辑部主页做出说明与提示(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官方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390445263;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官网http://zgxtchinajoumal.net.cn)。

(五)本规程解释权属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

二〇一四年八月二十二日

3.《散步》第二课时教案 篇三

本文是莫怀戚先生的一篇言辞真切的散文,它虽选取生活中的感人的平凡故事,但意蕴十分丰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词语,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3)感知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法学法】

教法: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学法:先整体感知课文,再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最后领悟课文深长意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檢查预习,认识亲情

(1)整体感知文本,谈最深感受。(2)以小男孩的身份简练讲述散步过程。

(三)走进文本,感受亲情

1.散步是多么平凡的生活小事,而作者却抓住了瞬间的美丽,感受了特有的温馨和美好。看看谁有发现美的眼睛?

(1)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最感人的地方,读一读。(2)采用句式:“我喜欢的是___________,因为它美在(写出了)________。”谈谈你喜欢这句话的理由。

2.走近四人

(1)阅读赏析文中一对年轻的母子。小孩子:天真、可爱、聪明、伶俐。妻子:一言不发,尊重丈夫,贤妻良母,疼爱孩子!(2)阅读欣赏文中一对年长的母子。

赏析母亲:

a.组织现场表演,邀请母亲散步。母亲信服儿子的善举,体谅儿子的孝心,对儿子言听计从,多么慈祥。

b.赏析品悟对孙子的疼爱。

c.品读小路的景色,感悟母亲看得远,预料到路障,体会母子深情。

小结:母亲——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阅读赏析:

他很孝敬母亲。哪里看得出来?(1)体会母亲过冬的艰难。(2)体会生命如此美好!(3)体悟作者对母亲最大的孝顺。

(四)品析体会,感悟中心

(1)让学生谈谈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2)总结:“尊老爱幼,就是中华传统美德。”本文结尾的这句话就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它让我们感受到了“我和妻子”对老人和孩子那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们感受到尊老爱幼的世界才是完美的世界。

(五)拓展迁移,实践创新

我们随莫怀戚一家散步,真是让我们感受到幸福的家庭生活中,小小的细节都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真切感人的关爱。

(六)抒发情感,课堂总结

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意。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五中学)

4.一年级下册体育课教案第一课时 篇四

学习目标:了解课堂常规的主要内容,培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学习内容:体育常识、室内活动

第一部分 体育常识:课堂常规:

教学重点:理解课堂常规的意义

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课堂常规

组织教法: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挂图,启发学生思考“图上画了什么?”

2、学生互相讨论,议一议挂图内容。

3、出示课题:课堂常规

一、传授新知

1、教师讲解什么是课堂常规?他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课前常规、上课常规、下课常规)

2、教师讲解体育课堂常规的主要内容。

① 必须穿运动鞋上体育课。

② 在条件许可时,应穿运动衣裤上体育课。

③ 上课前应取下衣服上的纪念章、校徽,口袋中不能放小刀、铅笔、剪刀、钥匙等尖锐、坚硬的物品。

④ 在体育课前二三分钟到达规定的地点,准备上课。

⑤ 体育课中要主动配合教师,遵守课堂纪律,有秩序地做练习,不哄闹,不做有危险的动作。

⑥ 爱护体育器材,按教师的要求搬运和发放器材。下课时要清点器材,及时归还体育室,避免损坏或遗失。

⑦ 下课前要整队,认真听取教师或同学对课的小结。

3、分组讨论、交流各自遵守课堂常规的情况。

4、教师根据本课内容,出示几道是非题,指导学生分组讨论。

二、巩固新知

1、教师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小组讨论。

A 说一说,为什么要建立体育课课堂常规?

B 议一议,体育课课堂常规有哪些主要内容?

C 你在平时做到了哪些?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2、学生开展讨论,相互交流,相互评议。

第二部分 室内活动:分左右

教学重点:理清左右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正确分清哪边是左哪边是右

组织教学:

1、教师带领学生做辨别左右方向的游戏。

2、学生自我判断教师提出的方向,认清左右方向及身体的左右部位。

3、教师讲解、示范动作,引导学生观察。

4、学生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跟随教师模仿练习。

5、初步掌握动作后,打乱顺序,随意提问,提高学生的快速反映能力及快速辨别左右方位的能力。

5.体育课课时教案 篇五

一、导入新课:(开学第一课,提出教学要求)。

1.体校中专生必须要有所了解的专业基础课;

2.“3+2”升学考试必考的科目(详细说明);

3.教学过程中要求做好课堂笔记(格式规范,时间、课次,与作业本一起交)。

4.平时成绩10%(出勤);课堂笔记15%(规范);作业15%(准时、质量);闭卷考试60%。任何一项成绩不及格,不计算总成绩。

二、传授新知:

1.研究对象:

从宏观上从宏观上、整体上来综合研究体育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2.学科性质:

体育概论是一门社会科学。按照研究对象可将科学分为3大类:

对象—自然—自然科学(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

对象—社会—社会科学(如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

对象—思维—思维科学(数学、逻辑学、心理学等);

体育概论属于那一类?(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学科知识进行推演,而后由教师对学生的陈述进行评价,提高学生演绎与归纳水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本门课程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处于较高层次,与《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和《群众体育学》之间的关系相当于总论和分论的关系。

3.学科基础:

哲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把握学科观照的视角)。

4.结构体系:

概述——论述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基础。

历史——探讨体育现象的起源、概念和历史发展规律。

现实——研究体育的本质论、价值论、目的论、过程论、制度论。

未来——展望未来社会的体育发展趋势。

科学与研究——介绍体育科学形成、发展和趋势。

5.目的意义:

树立体育观念;指导体育实践。

三、课堂小结:

6.三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第1课时 篇六

第1课时

一、内容:1、期初的布置任务2、游戏:解结、系结

二、教学目标:

1、回顾上学期内容,布置本学期的比赛任务及课的要求

2、通过游戏,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三、教学过程:

1、教学常规

师生问好

2、回顾上学期的寒假作业:三面转法及棋类

3、布置本学期的一些比赛任务

乒乓球、象棋、足球、网球

4、提出对课上的一些要求

服装:运动服、鞋

排队:快、静、齐

5、对于运动中饮水的问题

运动前少量多次;运动中少量多次;运动后少量多次。

6、眼保健操的动作纠正

第一节按揉攒竹穴,第二节按压晴明穴,第三节按揉四白穴,第四节按揉太阳穴,刮上眼眶,第五节按揉风池穴,第六节揉捏耳垂脚趾抓地。

7、游戏:解结、系结

规则

系结:就是每组派一个同学到距离30米处站好,伸出一只手。起点的第一个同学听到哨声后,手握布条出发,到达终点把布条系在终点同学手臂上,每个人打一个结,以此类推看哪组最先完成得算赢了。

解结:其他同系结的规则,就是每个人跑到终点解一个结,看哪组最先完成的`算赢。

这是在这个节日里想到的一个节节高的一个祝福联想到的游戏。

7.体育课课时教案 篇七

笔者以为,身处新课程一线的教师,要将国家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并让前者引领后者,离不开基于课程标准的三项设计——模块学程纲要、专题计划(单元教案)、课时教案。继拙作《新课程教学:从制订“模块学程纲要”开始》后,就连接“模块学程纲要”与“课时教案”的桥梁——专题计划(单元教案/单元设计)作论述,以期为读者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一、专题计划:设计的必要性

1,从“单元”的性质看

根据美国学者古德莱德在《Curriculum inquiry》(课程探究)的五种课程理论和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提出的课程运作系统(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教师理解的课程、师一生运作的课程、学生实际体验到的课程),各地开发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教材属于“正式的课程”。单元(专题)体现了教材编写者“匠心”,不管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都有必要尊重“正式的课程”的组元方式。不同的单元组织方式,往往体现着教材编写者的不同学科思想和编辑理念。即使是变革所采用的教材架构,重建新的组元方式,可以超越“正式的课程”却无法回避“单元”自成为系统的性质。教学设计就不能无视“单元”(系统)的存在,不能从“模块学程纲要”直奔“课时教案”。这对语文学科来说,更是如此!

2,从语文学科的特点看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如数学、政治等)比较,内在缺乏逻辑性。语文教材的最小单位是选文及相关学习资料,但其编写不是将几篇文章简单排列在一起,而是有结构要求。如果没有一定的依循,语文教材和教学都必将流于无序状态。语文教材组织单元的方式有多种,或按文体/流派组织单元,或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组织单元,或按能力(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等)组织单元,或按主题组织单元,每一种组织方式都有其优势和劣势。无法回避语文学科和教材的“单元”存在,我们的教学设计也就不能逃离“单元设计”,否则语文教学永远走不出“脚踩西瓜皮式”的孤立地教单篇课文的教学困境,也无助于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等课程价值的实现。

3,从“苏教版”教材结构看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5套高中语文实验必修教材(苏教版、人教版、广人版、鲁人版、语文版),使用最多的是“人教版”和“苏教版”。“人教版”偏重于范文的语体和体裁形式,白话文和文言文分开单元编排,相同的文体编在一个单元,可称之为“文体单元”。“苏教版”以范文的主题内容为依据编排,只要主题内容大致相同,不论古今中外,也不论什么体裁,都可以编在一个单元中,可称之为“主题单元”,但编写者和使用者习惯称之为“专题”。

“苏教版”采用“选文及相关学习资料一学习板块一专题一模块”的结构方式,突出“整合”这一编写理念。实施这种“整合”的关键便是选文及学习资料的人文内涵。编者注重对文本及学习资料的人文性挖掘,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分类、归纳,最终以“专题”和“学习板块”的形式有机地呈现到教师和学生面前。

4,从基本的教学现象看

无需借助宏观教学理论的分析,乔治J.波斯纳《学程设计》说得好:“教学不是独立的、日复一日的活动或任务的集合。我们曾经遇到过一些教师,他们认为教学设计就是在教学的前一个晚上制订目标和设计活动。这样的教学过于简单化了。学生的学习不是每天按部就班的;如果我们的意图包括认知在内的话,这点就尤其重要。日常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可以按照这种方式来做,但是这些日常方案必须来自于一个一般性的、基于对课程广泛综合的认识基础之上的教学策略。”这个“来自于一个一般性的、基于对课程广泛综合的认识基础之上的教学策略”,可以指“专题计划”。

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在《课程实施的新取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一文指出,从课程标准到课时目标必须经过多重转换:课程标准(一个学段结束后要达到的结果)——学年,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既然“目标”要经多重转换,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又何尝不需要多重体现,我们不仅需要“模块学程纲要”和“课时教案”,也需要连接两者的桥梁,即单元(专题)计划。

中学语文学科是如此,其他学科也是如此。

二、专题计划:基本框架

解决了“为什么”要设计专题计划的问题,自然要追问“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传统教学的一般程序通常是教师根据经验或教科书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付诸实施。然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评估设计先于教学设计。教学应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美国非营利性教育组织CLASS主席格兰特·威金斯博士提出的源于目标和评价的“反向设计”可以参考,引录如下:

1,确定所期望的结果(标准)。

学生应该理解什么、知道什么、能做什么?

2,规定该结果的适当证据(评价)。

我们怎样知道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结果?

我们应把什么作为表明学生理解力和熟练程度的证据?

3,详细规定有效的知识和技能。

为了达到预期的结果,完成特定的任务,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有效知识”(事实、概念、原理)?

为了有效果表现,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有效技能”(步骤、策略、方法)?

4,设计有效的工作(活动和经验)的适当顺序。

什么样的“有效活动”可能发展学生实现目的的有效理解力和技能?

什么样的设计方法将使该有效的工作最能吸引人,反映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

设计怎样为学生提供机会,以便他们更深地探究、修正思想,使表现臻于完美?

5,详细规定所需要的教学和辅导。

为了确保有效的表现,我需要传授或辅导什么?

为了确保最好的表现,需要收集或提供什么资料?

上述五个方面,相应于教学领域的五大问题:“为什么教/学”“教/学到什么程度”“教/学什么”“怎么教/学”“需要什么条件”,为简明起见,我们归纳为“专题目标”“专题评价”“专题内容”“专题实施”“专题资源”,在“专题目标”前加上“引言”和“相关标准陈述”,就构成专题计划的基本框架。

(一)引言——专题简单的描述

也可以称之为导言、导论、导语,对专题做一个简单的描述。

值得注意的是,“苏教版”中每个专题都有专题名称和导语。专题名称对专题内容起标识性作用,如“和平的祈祷”这个专题名称,一眼便知这个专题

是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话题展开。专题的命名很有讲究,纵观20个专题名称,大都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如“月是故乡明”、“像山那样思考”、“此情可待成追忆”等等。在专题的前面,还有百字导语,用简练概括而又精彩丰富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教版”各专题的名称和导语可以作为“引言”的参考,但仅此还不够。我们以为,引言可以介绍专题的内涵、板块的构成、重要性何在、怎样依托于模块、与上下专题的关系(如果需要的话),字数在三五百字,让教师同行和学生能快速抓住专题的概貌。

(二)相关标准陈述——专题内容像现标准的表述

这里的标准指内容标准、表现标准,标准要解决“为什么教/学”的问题,需要在《语文课程标准》和专题信息之间寻找依据。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必须解读课程标准的相关陈述。一方面,专题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都要依托课程标准的相关陈述,要保持它们之间的一致性,必须在专题目标之前明确课程标准的有关规定;另一方面,陈述相关标准,为教师同行观摩和学生执行提供“最高指示”,也为检验专题计划品质好坏提供依据。

标准的陈述应该是具体的,然而在语文学科很难。《语文课程标准》只有理念标准、目标标准,没有清晰具体的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其内容标准是通过语文目标领域直接表达,必修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领域表达,选修则分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等五个系列领域表达。

当然“难”不意味着放弃,可以对照《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选择与年段基准、专题文选、编者意图相关的条文尽可能明确地陈述。

(三)专题目标——专题的任务,结果/表现

专题目标要解决的是“为什么教,学”“教/学到什么程度”问题,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学习目标。何谓“预期的学习结果”?波斯纳解释为“就是对学生要学习的东西所进行的一种陈述。它可以是一种关于事实、观点、原则、能力、技能、技巧、价值观或情感的陈述”。如何确定专题目标?确定目标,就是明确学生应该理解什么、知道什么、能做什么。

好的专题目标必须具体到陈述可以观察的行为,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达到这些目标。因为强调行为,我们把满足这一要求的具体目标称为行为目标(或表现目标)。行为目标应是可以被观察的,但鉴于目标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某些内隐的目标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不能被直接观察。即使如此,目标就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任务,因此目标的陈述应以学生为出发点,而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要用尽可能清晰的、便于理解及可操作的行为动词进行描述,这是语文教学设计的难点。

(四)专题评价——任务,结果/表现的证据和评分

专题评价解决“教/学得怎么样”的问题。当确定了预期的学习结果后,就应该思考评价问题。传统的考试是一种评价,然而“学会掌握某种东西需要接受和利用反馈,只是在讲授教学内容后举行一次单元测试或期终考试,是不可能有效地改进学生的表现的。因此,评估设计先于教学设计,借助评估设计指导教学,如能够指导课的内容设计,指导课的计划和节奏,指导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估。

如何评价?格兰特·威金斯主张教育性评价,即提供给学生真实性任务(有价值的成人工作),提供有意义的、有用的、及时连续的反馈推进学习,即“表现—反馈—修改—表现”,智力可以通过口头、书面和展示等表现。波斯纳则提出真实性评价的三种基本方式:纸笔形式、演示、档案袋。其演示可以围绕多种媒体来表现,包括口头呈示(如演说和辩论)、表演艺术、多媒体呈示、示范等。这些理论,对语文的专题评价设计颇有价值,我们可以设计专题的任务/作业(如朗诵比赛、课本剧的创作和表演等),制订评分标准,很符合语文实践性特点。

在成文的专题计划中,“评价反馈”应列具哪些内容?参照多家说法,我们以为作为专题评价的设计,包括:(1)评价什么(证明学生达到标准的途径);(2)收集哪些证据(表现/任务/作品/作业);(3)怎么评价(评价准则/评价标准解分规则);(4)预设的修正措施(即预想对学生的表现证据作出评估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出若干补充措施)。

(五)专题内容——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专题内容解决“教/学什么”的问题。有了目标与评价,就要设计课程以支持所有的学生做出出色的表现(助学生成功),因此,理想的思维方式应该是“怎样选择和组织内容才能帮助学生在完成评价任务时表现突出”。对于语文学科,我们要从教材角度思考。作为语文必修模块的专题教学,是有教材资源的。众所周知,传统教学,是“教教材”;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是“用教材教”。怎样才能正确定位于“用教材教”呢?可以思考两个问题:为达成上述目标与评价,如何处理教材的内容?还需要哪些可利用的资源?

前一问解决“用教材”问题,即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即增(新加内容,如补充材料,或主题活动、实验操作等)、删(删除重复的、不符合标准的、不必要的内容)、换(更换不合适或不合理的内容)、合(整合不同知识点或不同学科的内容)、立(打破原来学科内容的次序,开发全新的内容)等五种组织策略。后一问解决资源的延伸和拓展(本模板在“专题资源”项目中体现)。这样的操作,是很合适于语文教学的专题设计的。

语文专题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最大的方法是“整合”。苏教版本身已突出“整合”这一编写理念,但还需要教师运用难易,主次整合、求同/求异整合、活动/问题/学法整合等多种整合手段,对教材做二次开发。如此,通过标准、教材、评价、资源等的勾连,“专题内容”就不再是教材目录的简单呈现。

(六)专题实施——教学活动/策略,时序

学习犹如旅行,学生在进行旅行,教师则充当旅行的向导,教育目的和预期学习结果就是目的地,设计教学实施方案,就相当于确定出具体的交通方式和日程,准备解决旅途问题的“锦囊妙计”。“专题实施”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教/学”和“按什么顺序教/学”等问题。

如同“专题内容”的设计,“专题实施”也需要勾连目标与评价来思考;围绕目标与评价,思考怎样组织适当的教学和活动、必要的方法和策略、单元学习的时序等,使“专题实施”成为课时教案的总规划(总目),发挥模块学程纲要和课时教案之间的桥梁作用。要注意苏教版各专题不同呈现方式(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的特点,特别不要把“问题探讨”“活动体验”都设计成为文本研习,设计要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提供空间。

从文本操作角度看,可以包括:(1)有哪些有效活动/训练(书面/口头/展示、课内,课外、个人/小组);(2)有哪些方法和策略(怎样的设计使活动更

有效更有趣);(3)提供怎样的机会,情境/氛围;(4)每课时安排的任务(课时教案的总目)。

(七)专题资源——教师,学生可用资源

资源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价值,教材、语文读本都是学生手头现有的资源。在有限的师一生互动课堂时间内,语文不可能实现语文素养的最终提高。因此,如何用好教材资源?如何做好语文读本?如何做好名著导读?如何实现“精读于课内,略读于课外”?如何将课内外的读写听说有机地联系起来?如此等等,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基于专题,拟列与专题相关的教师可用的资源、学生可用的资源、网上资源,该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对策。

以上框架内七个元素,也可以整合体现,如“专题目标”与“专题评价”整合为“专题目标与评价”,“专题内容”与“专题实施”整合为“专题内容与实施”,甚至可以将专题计划用表格式呈现。下面的案例未采用整合,以便读者理解专题计划的基本框架。

三、一个案例:“和平的祈祷”专题计划

引言

苏教版必修二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从人与社会的角度,围绕“战争与和平”主题,借助两篇小说、一组日记、两组图片等学习材料,告诉我们要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危害,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迫切的任务,进而珍视和平环境。

本专题分三个板块,综合三种学习方式,这在苏教版必修20个专题中是唯一的。第一板块“遭遇战争”,对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节选)》、伯尔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做文本研习;第二板块“黑暗中的心迹”选读《安妮日记》9则,用问题探讨;第三板块“历史画外音”品评记录战争主题的两组6张图片,开展活动体验。

本专题学习材料丰富,呈现方式多样,人文内涵突出,表达的“珍爱和平环境”主题,与第一专题“珍爱生命”、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珍视历史)、第四专题“慢慢走,欣赏啊”(欣赏文学作品)共铸“大爱”的主题。

相关标准陈述

《课程标准》“总目标”最相接近的表述:

感受·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

思考·领悟: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应用·拓展: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最相接近的表述:

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2,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6,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11,……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课程标准》“表达与交流”最相接近的表述:

3,……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9,……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地应对和辩驳。

专题目标

1,阅读作品,认识作品中的“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

2,将作品阅读的成果外化,根据要求写作故事概要、人物描述、颁奖词、内容提要、解说词、墓志铭,总字数不超过1000字。

3,选择朗读精彩段落,摘出重要字词并注音,搜集作者、现代小说常用手法做交流。

4,选择一幅图片写20字以内的说明和800字左右的故事,班级举办“渴望和平图片展”。

专题评价

1,评价项目:独立阅读/小组讨论的表现,作品完成的质量。

2,证据内容:(1)教师的课堂观察、学习小组长的反应;(2)作品包括故事概要从物描述、颁奖词、内容提要、解说词、图片说明,图片故事、墓志铭;(3)用以体现基础知识积累的“语文园地”(语文基础专用本)。

3,评价准则:表现欠缺点名的,扣减1分/次;每件书面作品按时参与小组交流2分,推荐全班交流的加1分;“语文园地”按其日常标准执行。

4,修正措施:在学习期内及时修订,有困难的小组帮助、教师辅导。

专题内容

贯穿专题的学习内容

1,认识“索科洛夫”、《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我”、安妮和图片中的“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

2,摘出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做好注音,搜集有关作者、现代小说常用的手法(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反讽等)的资料,写在“语文园地”上,在小组内交流。

第一板块:文本研习

1,单篇研习,独立、快速阅读后,写150字左右的故事概要从物描述。

2,整体研习,个人评点/小组交流,写200字的颁奖词,以诺贝尔文学奖评委身份。

第二板块:问题探讨

1,课前阅读9则安妮日记,为每则日记写一句话(20字内)的内容提要,课堂抽查。

2,围绕“让我敬佩的安妮”“战争的罪过”等问题,小组讨论并形成总结在班级交流。

3,参考“名人墓志铭”撰写安妮或自己的墓志铭,班级交流欣赏或课外评选。

第三板块:活动体验

1,就读图感受、图片评论、取材和画面艺术等小组讨论;

2,选择一幅图片,写150字左右的解说词,并加一个小标题。

积累与应用:朗读品味,图片展览

1,选择朗读《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安妮日记(节选)》你认为最有感染力的段落;

2,每人搜集1张“战争与和平”题材的图片并做20字以内的说明,小组选择推荐2张图片由活动策划组举办“渴望和平图片展”;

3,选择教科书或图片展中一幅图片,展开合理想像,自选叙述角度,写一个800字左右的故事,在小组内分享,然后每个小组选出最佳作品1件,交由活动策划组纳入图片展;

4,教科书其他活动:(1)搜集数据并报告、战乱灾荒大事记、仿诗加节等3题删除;(2)读图感受与第三板块整合。

专题实施

教师要提供的有关帮助

1,文体知识:小说、现代小说的常用手法;故事概要、人物描述、颁奖词、内容提要、解说词、图片说明、图片故事、墓志铭等文体写作范本。

2,初读问题导引:如《一个人的遭遇(节选)》,“索科洛夫”有什么样的遭遇?他是怎样一步步走过来的?从其平静的语气和质朴的语言中,你认为他具有怎样的内心世界?

3,精读评点指导:如整体研习两篇小说时,个人开放式评点有困难的,教师提示叙述角度、叙述语言、悬念运用、环境描写、精彩细节、主题深刻性、巧妙构思等。

4,平台搭建:个人阅读和撰写、小组交流、班级分享。

教学时序:六课时

第一课时:《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初读

第二课时:《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初读

第三课时:《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对比研读

第四课时:《安妮日记(节选)》的问题探讨

第五课时:图片两组的活动体验

第六课时:积累与应用

专题资源

1,辅助学习资料:(1)有关作者、现代小说的常用手法等;(2)“二战”人口损失情况;(3)李德藻《纳粹为什么疯狂迫害犹太人》;(4)故事概要、人物描述、颁奖词、内容提要、解说词、图片说明、图片故事、墓志铭等写作范本。

8.体育课课时教案 篇八

材:1.广播操8、9节;

2.用自然站立姿势做各种突发信号的起跑。任

务:

1.初步学习儿童广播操8、9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身体的正确姿势,发展力量,协调性等身体素质。

2.结合快速跑学会最简单的起跑方法,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发展跑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宣布上课,师生问好

二、宣布本课内容: 1.学习广播操8、9节。

2.用自然站立式姿势做各种突发信号的跑。

三、提出要求及注意事项。组织队形:

要求:集合快、静、齐,精神饱满

(二)准备部分:

一、原地跑步变踏步: 组织:体操队形 教法:

1.示范、讲解原地跑步变踏步的动作要领。2.跑步踏步的摆臂练习。

3.按“1、2、1”的口令进行原地跑步,学生可齐喊“左、右、左”。4.完整动作练习

要求:原地跑步时身体不要过分前倾:动作正确、自然,服从口令。

(三)基本部分:

一、广播操

第八节:跳跃运动(4X8拍)

要点:快速蹬地跳起,缓冲落地;动作协调连贯,有弹性。组织:体操队形

第九节整理运动(4X8拍)

要点:动作自然放松、有弹性,上下肢协调配合注意调节呼吸。重点:动作方法

难点:身体各部位的协调连贯配合。

二、用自然站立式姿势做各种突发信号的起跑。1.起跑放脚方法:

在地上画“‘工”字形,有力脚尖放在中线一侧,前边线靠近后沿;另一脚尖在中线另一侧后线前沿。

2.重点:起跑的反应速度 难点:动作要领。教法:

1.复习

1——7节(音伴)2.讲解示范8——9节动作。

3.先分解后完整的方法,学练8——节。

手段:第八节:1.先练原地连续并脚跳,然后由慢到快反复练习前后分腿跳和左右分腿跳;2.分解练习上、下肢动作,然后配合练习。第九节:1.反复练习直臂放松前后摆及两腿弹性屈伸动作;2.反复提示两臂侧上摆时抬头、挺胸、吸气,臂下摆还原时呼气。

组织队形:

教法:1.教师边讲解过示范:指导、纠正。

2.用自然站立姿势,按“预备一跑”口令跑出气一2 0 m,要求“预备”时上体稍前倾,身体重心放在前脚上,后腿先跑出。

3.用背向站立,侧向站立,全蹲、原地踏步等方式做预备姿势。要求:跑出迅速

(四)结束部分:

一、放松活动:(划船曲)

二、总结本课情况,布置作业,练习广播操。

9.体育课课时教案 篇九

魏家地学校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 第30课时

魏家地学校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 第30课时授课班级:七年级2、3班教师:李新峰 教学 内容 耐久跑(二) 教学 目标 1、发展心肺耐力,提高自信水平; 2、知道处方教学的学习方法和练习要求,在练习过程中体会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3、通过处方教学,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处方,提高技能水平; 4、通过自选、自练能更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团结合作,体验成功所带来的喜悦。 顺序 时间 教学内容 组织教法与要求 练习次数 练习时间 开 始 部 分 5′ 一、组织班级课堂队形 二、教师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和任务,安排见习生。 三、慢跑200~300米热身。 四、徒手操 五、弓步、仆布压腿,立位体前屈、活动膝、踝、髋关节。 组织:四列横队 队形: xxxxxxxx xxxxxxxx xxxxxxxx xxxxxxxx ☆ 1、扩胸运动2、单臂后振 3、体转运动4、腹背运动 5、全身运动6、深蹲 要求:快、静、齐,动作到位。 基 本 部 分 35 一、课课练: 1、原地高抬腿跑x2组。 2、蹲跳起12次x2组。 3、俯卧撑15次x2组。 二、耐久跑: 1、变速跑: 2、伴同跑 组织学生按照自愿原则分成2人一组3分钟慢跑 3、评价: 引导学生运用成功的多维标准对自己的成绩进行评价。 三、处方教学: 1、篮球、 2、足球、 3、排球、 4、乒乓球 通过处方教学,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处方,提高技能水平。 组织: ×××××OOOOO ×××××OOOOO ×××××OOOOO ×××××OOOOO ☆ 组织: 80米快--70米慢--80米快--70米慢x3组 教法: 1、教师对变速跑提出具体要求 2、学生按要求去完成,在慢跑的时候也可以利用走来完成 3、坚持完成全程 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慢跑,快者鼓励慢者,并肩跑进。 对长跑缺乏信心的同学体验到在长跑中取得进步和成功的喜悦。 组织: 分四组,按练习项目,分散在场地四周,由组长带领练习。 结束部分 5 1、集合整队,放松―静力拉伸。 2、教师小结,师生再见。 3、归还器械。 组织:成四列横队 队形:同上 要求:充分放松

10.体育课课时教案 篇十

一、【起点】

1.增强公民体质。让公民体质也能得“金牌”。新中国成立60年来(2009年),特别是改革开放近31年以来,我国竞技体育依托“举国体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辉煌的成绩。2008年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我国以51枚的金牌总数,列金牌榜第一,成绩骄人,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中国以51金21银28铜,100奖牌;美国36金38银36铜,110奖牌)。但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得是,我国对群众体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尽管全民健身势头很热,态势良好,但事实上,广大人民群众主动健身的意识还是不强,据数据统计,目前我国主动健身人口只占到28.2%,这个数字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所以说,全民健身运动开展得还不够普遍。同时,亚健康群体不断扩大,英年早逝现象(孙德棣,网易首席执行官,2005年9月18日,病逝,胆囊癌,38岁;何勇,运筹学界精英,2006年8月5日,患肝癌去世,享年36岁;萧亮中,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学者,2005年1月5日,心肌梗塞,享年32岁;焦连伟,清华大学电机与应用电子技术系讲师,学者。2005年1月22日,心肌梗塞,享年36岁;高文焕,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2005年1月26日,肺癌,享年46岁)、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到20年来最低水平(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杨贵仁介绍,通过对学生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健康状况的24项指标分析),青少年以前是“绿豆芽”,有高度但不强壮,如今却是营养过剩,都成了“小胖墩”,归根结底还是体育锻炼不够。青少年的体质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2007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2007年5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同时,社会反响非常强烈,呼吁加强相关立法,从制度建设入手,推动全民健身工作。

2.彰显体育本质。2008年9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指出,体育工作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跨越。金牌数的多少只能说明我们目前是体育大国,但并不是体育强国,体育强国的判断标准,不是看奖牌榜上有几面金牌,而是看整体国民的普遍身体素质和体育运动水平。刘鹏感叹道:一个体育强国的标准不是竞技体育获得多少块奖牌而是看这个国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有多少,国民的体质怎么样,群众体育发展的怎样、全民健身的意识如何。“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体育工作的本质。所以说,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努力提高人民身体素质、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是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当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完善薄弱环节。

3.拓展体育功能。体育运动绝不仅是身体运动,它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和谐的机制,一种教育手段,还是财富的基石。后奥运时代,老百姓更加关注自己的“体育生活”。体育也是一项民生工程,全民健身活动直接关系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对自身的健康越来越关注,体育健身已经自然而然地融入了广大市民的生活,已成为仅次于衣食住行之后的“第五元素”,构成了“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健康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之一,是每一个人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前提。通过体育活动能够增进居民之间相互了解与联系,是改善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能够促进社区、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

4.扭转薄弱环节。群众的体育锻炼意识不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较少,国民体质特别是青少年体质令人担忧;体育场地设施不足,城乡发展不均衡,布局不合理,开放使用率低,一些地方还存在侵占破坏现象;政府向人民群众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职能尚未充分发挥等等。因此,制定一部对全民健身进行全面规范的专门性法规,从法律的层面解决阻碍人民群众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实际困难和突出问

题,创造条件大力支持和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提高人民身体素质。

5.填补法制空白。(1995年7月6日国家体委发布)《奥运争光计划纲要》(1994年一2000年);同时,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发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采取整体规划,逐步实施的方式。从1995起到2010年分为两期工程。第一期工程自1995-2000年,分为三个阶段:1995-1996年为第一阶段,进行宣传发动和改革试点,初步掀起一个全民健身活动热潮。1997-1998年为第二阶段,通过重点实施、逐步推进,形成崇尚健身、参与健身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1999-2000年为第三阶段,全面展开全民健身计划的各项工作并普遍取得成效,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框架。第二期工程自2001-2010年,经过十年的努力,把全民健身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原本存在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到2010年就要结束,即将终止效力。《全民健身条例》的出台与实施,是对此块工作的填补。当然,除了填补之外,更表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视。

在上述背景下,2009年8月30日,温家宝总理签署560号国务院令,颁布了《全民健身条例》,条例将于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条例的出台,对于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开展各种健身活动,保障公民个人的健身权利,必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亮点】(或者说要点)。条例包括6章40条。第一章:总则(关键词)

1.制订本条例。实际上是第一次,《体育法》“国家推行全民健身计划”。《条例》是对全民健身的专门立法。《全民健身条例》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全民健身系统的立法,是全民健身工作日益法制化、规范化的重要标志。法制是保障,《条例》为促进全民健身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通过《条例》的出台,使全民健身有法可依了。所以,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规的形式,对全民健身的权利义务加以规定。

2.全民健身是事业(而且是社会主义公益性事业),各级政府要提供必要的保障,体现政府主导。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有计划地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加大对农村地区和城市社区等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均衡协调发展。

3.体育消费和体育产业。鼓励健身消费。便将规范健身市场。个人健身消费是全民健身重要投入方式,健身服务业是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国家支持、鼓励、推动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相适应的体育消费以及体育产业的发展。

4.公民有依法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权利。体育是人民群众的权利,《条例》首次将“公民依法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权利”明确地表述在国家法规之中,这在从前是没有的,是国家对公民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权利的明确,是对开展体育的有力保障。保障公民体育权利,体育权利是人权的组成部分,是人的生存权、发展权的重要体现和保障,是健康权、文化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人都可以平等、自由地参加体育运动;任何国家、组织和个人,不能以任何方式妨碍体育权的行使,而且还应当为体育权的充分行使创造条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全民健身理念的深化和发展,全民健身工作新要求,保障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权益。

5.对全民健身事业提供捐赠享受税收优惠。多赢局面,拉赞助方便一些。可以按照规定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6.举社会各界之力,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对于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全民健身计划(关键词)

全民健身事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科学发展需要建立长效化机制来保证的长远性事业。《条例》明确了,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各级政府都要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全民健身计划。

1.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政府统一领导,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体现国家意志,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分国家的层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层面。

2.定期开展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条例》还把开展公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作为制度固定下来,并根据公民体质监测结果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结果,修订全民健身计划。为修订全民健身计划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提供依据。

3.县级以上政府对组织实施计划负责。政府任期届满实施情况评估。第三章:全民健身活动(关键词)

1.全民健身日。自2009年起,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日”期间,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在全民健身日加强全民健身宣传(宣传发动)。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在全民健身日结合自身条件组织本单位人员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活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应当在全民健身日组织开展免费健身指导服务(健身咨询)。公共体育设施应当在全民健身日向公众免费开放;国家鼓励其他各类体育设施在全民健身日向公众免费开放(免费开放)。

2.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举社会各界之力,整合社会上方方面面的资源。明确了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基层组织、新闻媒体等各个方面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义务,其中,特别细化了对体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倡导全社会来共同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体现全民参与。

3.为切实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立规。针对性较强,青少年体质较差的问题,着力破解青少年体育的薄弱环节,做出了专门规定,条例对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体育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学校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组织实施体育课教学,开展广播体操、眼保健操等体育活动,指导学生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应当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1小时的体育活动,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运动会;有条件的,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远足、野营、体育夏(冬)令营等活动。条例对社会和家庭也提出了要求:基层文化体育组织、学校、家庭应当加强合作,支持和引导学生参加校外体育活动。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妇女儿童中心等应当为学生开展体育活动提供便利。

4.科学健身,传播文明。对全民健身活动进行科学指导。不得利用健身活动从事宣扬封建迷信、违背社会公德、扰乱公共秩序、损害公民身心健康的行为。

5.确保活动安全。组织大型全民健身活动要做好安全工作。加强高危项目管理。安全方面,加强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活动的监管,确保公众参加健身活动的安全。

第四章:全民健身保障(关键词)

1.资金保障:为解决资金投入不足、健身设施缺乏等问题,保障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条例主要作了以下规定:一是要求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加大对农村地区和城市社区等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县级以上政府应当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全民健身的投入;由体育主管部门分配使用的彩票公益金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全民健身事业。

2.设施保障:①公共体育设施的规划、建设应当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有计划地建设公共体育设施。②开放公共体育设施。学校应当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公办学校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对于占全国体育场地65.6%的学校体育设施,《条例》规定其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应向学生开放,并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

学校向公众开放体育场地的障碍主要体现在“管理难”、“安全隐患”和“器材损耗”三个方面。

想健身必须要有场地设施作为保障。如果到健身房去锻炼花费较大、到公园去健身一时也容纳不了、到马路边去健身又很不安全。据统计,目前我市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约为1.32M,低于全省平均值(1.67M),并且57.7%的标准场地集中于学校单位。所以,特别是居民小区附近学校体育设施如果能够全面地、较好地开放,那将能大大地缓解居民健身过程中场地设施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的现状。

近年来,由于政府及相关部门和学校的重视,尽管目前社区附近的学校体育设施还没有全面开放,但总体而言,开放工作进展较好,纷纷采用各种模式进行尝试开放,如每天早晨和晚上开放、双休日开放和寒暑假开放等。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碰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应该说困难很大,主要瓶颈在于:一是因开放而产生的经费开支落实不够到位,物耗成本由学校承担,压力较大;二是开放过程中没有落实相关的管理人员,日常管理无法到位;三是来校健身人员较杂,校园安全存在着隐患,学校有后顾之忧。为此,影响到了开放工作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拓展。

针对开放过程中碰到了上述问题,要进一步完善这项工作,真正方便群众健身,提高学校体育场馆的利用率,我们认为需要进一步健全机制和落实保障,为此特建议有关部门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a落实开放补偿机制:希望向社会开放所需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或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划拨专项资金,按照对外开放的时间、场地多少等,专项经费下达至各所学校。学校对这笔经费进行专款专用:主要用于提高门卫工资待遇,早晚、节假日负责进校锻炼人员的登记;或者增加保安人员,加强校园巡逻,保障校园安全;或给予体育教师适当补贴,在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的时间,负责体育器材出借、指导全民健身,从而解决学校开放体育设施时所产生的“损耗补偿”以及“管理”问题。

b健全安全保障机制:由政府出资购买公共体育设施保险,通过招标确定商业保险公司,为每所学校在指定时间对社区开放活动中所发生的意外人身事故投保。一旦发生健身人员伤害事故,可由保险公司进行理赔,而不需要开放单位“背包袱”,从而解决多数学校开放体育设施时最担心的“安全”问题。

c探索共享配合机制:希望体育行政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能进一步加强联动、配合,把进一步完善社区附近学校体育设施向居民开放的工作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内容,积极借鉴外地经验,出台相关政策意见,努力探索和建立一套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共享配合机制。

d强化各种监督机制: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浙江省全民健身条例》已经浙江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已审议通过,《条例》明确规定:公共体育设施除赛事、维修、保养外,应当全年向公众开放。为此,希望政府和新闻媒体能建立起更加有效、更加直接的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机制,建立起更加快捷的意见反馈和整改渠道,从而促进开放工作长效机制的形成。

并制定了“县级人民政府为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办理有关责任保险”的鼓励措施。对于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条例》规定其可以根据设施运营的需要向使用体育设施的公众收取必要的费用,当然,不能以营利为目的。

③规定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场所和居民住宅区的管理单位,应当对该公共场所和居民住宅区配置的全民健身器材明确管理和维护责任人。并规定体育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免费提供健身器材。

居民住宅区的设计应当安排健身活动场地。

3.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为加强对公民体育锻炼的指导,提高公民的科学健身意识,防止不适当运动给身体造成伤害,条例规定:国家加强社会体育指导人员队伍建设,对全民健身活动进行科学指导;国家对向公众提供公益服务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实行技术等级制度,由体育主管部门免费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国家对以健身指导为职业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4.防范危险性体育项目的事故发生:为保障公民在健身活动中的安全,减少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事故发生率,条例主要作了以下规定:一是要求以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进行健身指导为职业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二是明确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需要取得许可,并规定了

22许可的条件和程序。三是明确体育主管部门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活动的监督检查职责。

第五章:法律责任

学校违反本条例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未经批准,擅自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不足3万元或者没有违法所得的,并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违法所得3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者取得许可证后,不再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仍经营该体育项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不足3万元或者没有违法所得的,并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违法所得3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

利用健身活动从事宣扬封建迷信、违背社会公德、扰乱公共秩序、损害公民身心健康的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全民健身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本条例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三、【重点】

1.组织好面向社会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深入地开展《条例》的宣传教育活动,以此为契机,提高全民健身的社会影响力和参与面,真正使全民健身的理念家喻户晓,形成崇尚健身的良好社会风气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扩大《条例》影响,引起全社会重视。

2.落实好“三纳入”工作:将《条例》精神纳入《政府工作报告》、财政预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作为当前体育系统的头等大事。将全民健身工作写入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特别是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经费、农村和社区基层体育设施建设补助经费、学校场馆向公众开放补助经费、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经费、大型全民健身活动经费等列入每年本级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逐步增加对全民健身的投入。

3.制订好《全民健身条例》实施意见:《条例》是全民健身工作的纲领性法律规范,其内容还需要配套的规章制度去落实。通过制订实施意见,按照《条例》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政府和部门的相关职责,加强对本地区全民健身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将法律条文真正转化为全民健身的实际行动(涉及到30多个部门)。

①市政府办公室:组织制定和协调实施本市的全民健身工作规划和计划。

②体育局:负责全市全民健身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并对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将评估结果向市政府报告;鼓励体育类社团、民办非企业等群众体育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在全民健身中开展宣传、科学健身指导等活动;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审批、督查高危险性体育经营项目。

③市委宣传部:将全民健身工作宣传计划纳入全市年度宣传工作计划,组织指导全市全民健身的宣传工作,安排落实全民健身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

④文明办: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全市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把全民健身工作情况纳入文明城市考核内容。

⑤发改委:将全民健身、城乡体育设施建设、体育产业发展、提高市民健康水平等,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⑥农办:督促做好农村基层体育设施建设和健身器材的管理、维护工作;建立健全各级农民体育协会,指导开展农民健身活动,举办全市农民体育竞赛活动;培训农村体育骨干,发掘、整理和开展(传承)农村民间传统体育项目。

⑦机关党工委:指导并组织市级机关干部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定期举办市级机关体育运动会及单项体育竞赛;努力建设、完善市级机关全民健身阵地。

⑧报社、广播电视台:全面宣传、报道全市全民健身工作和重要活动,宣传、推广科学健身知识,增强公民健身意识。

⑨教育局: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规定,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组织实施体育课教学,开展广播体操、眼保健操等体育活动,指导学生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学校当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1小时的体育活动;学校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运动会;支持和引导学生参加校外体育活动;学校体育设施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尚未向社会开放的公办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鼓励民办学校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创建市队校办运动队、特色体育学校和幼儿园。

⑩公安局:依法保护公民参加全民健身的合法权益;维护大型全民健身活动安全,依法对健身、培训场所实施治安管理。

①民政局:推动基层文化体育组织建设,鼓励体育类社会团体、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群众性体育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鼓励对全民健身事业提供捐赠和赞助;督促基层文化体育组织、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组织居民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鼓励全民健身活动站点、体育俱乐部等群众性体育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宣传科学健身知识。

②老龄办:依法保障老年人参加全民健身的权利,积极组织老年人开展健身活动。

③财政局: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特别是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经费、农村和社区基层体育设施建设补助经费、学校场馆向公众开放补助经费、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经费、大型全民健身活动经费等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逐步增加对全民健身工作的投入。

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不以收取报酬为目的向公众提供传授健身技能、组织健身活动、宣传科学健身知识等服务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实行技术等级制度;对以健身指导为职业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进行健身指导为职业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鼓励全民健身活动组织者和健身场所管理者依法投保有关责任保险;鼓励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公民依法投保意外伤害保险。

⑤国土资源局:严格管理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按照国家关于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的规定,将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照法定程序审批安排;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或预留地的,应当依法调整城乡规划,并重新确定建设预留地;在土地出让时,应根据规划要求,将需配套建设的公共体育设施,告知投标人并列入土地出让合同。

⑥建设局:对新建住宅小区按规划配置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进行督查;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应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方便群众就近参加健身活动。

⑦文广新局: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全市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指导督促文体站组织开展与农村生产劳动和文化生活相适应的全民健身活动;充分利用全市文化体育设施为市民开展体育活动提供便利;指导、督促各类媒体加强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宣传报道,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增强公民健身意识。

⑧卫生局:开展健身康复和健身医疗并实施监督;组织宣传健身康复、体育医疗知识,开展健康咨询、预防健身创伤等工作。

⑨规划局:组织全市公共体育规划编制工作;公共体育设施的规划应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方便群众就近参加健身活动;农村地区公共体育设施的规划应考虑农村生产劳动和文化生活习惯;居民住宅区、商业小区、公园绿地的规划要安排健身活动场地。

⑩房地产管理处:新建居民住宅小区应按规定配套体育设施建设;在老居民小区整治时,积极配合做好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工作,鼓励居民住宅区内体育设施对外开放。

①园林局:新建或改造公园、公共绿地等场所,应结合自身条件和环境,安排全民健身活动场地,安装适合多种人群锻炼的全民健身设施;公园、公共绿地的管理单位,负责本区域健身器材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②城市管理局:将公园、绿地、小区的体育设施纳入全市数字化城市长效综合管理体系,明确管理职责;支持全民健身活动公益广告、公益性体育彩票广告审批,维护户外大型全民健身活动环境。

③旅游局:在规划、建设旅游景点时,必须配套建设全民健身设施,并按一定比例配套建设体育休闲区域,增设体育健身设施 以及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基地。

④民族宗教局:在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全民健身工作,组织开展民族体育健身活动。

⑤工商局:依法为申请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并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批准文件的企业,办理相关登记手续。

⑥质监局:对体育健身器材,特别是在高危险性体育活动中使用的体育器材,应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

⑦总工会:动员全市职工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经常举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竞赛。⑧团市委:动员全市团员青年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经常举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竞赛;组织开展团员青年全民健身志愿者的工作。

⑨妇联:动员全市妇女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经常举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竞赛。⑩残联:指导残疾人开展健身康复活动,举办全市残疾人体育竞赛,选拔培养并向省、国家输送残疾人体育人才;组队参加省残疾人体育比赛。实关键措施,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体育大会是我国非奥运动项目最高规格的综合性运动会,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将于5月16日至26日在安徽合肥举行。

国民体质是指国民的身体素质及健康状况。据了解,对国民体质进行监测的主要指标包括四项,即身高、体重、肺活量和握力,这四项指标可以综合反映出国民的身体素质及健康状况。

体育政策与法规(15分钟)

简要介绍体育政策与法规,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体育政策与法规的概念。

一、体育政策

二、体育法规

1995年10月1日《体育法》颁布

体育工作者(30分钟)

各个小组分析划分体育工作者类别的标准,引导学生可以根据体育工作流程来进行分析。(5分钟)

一、体育工作者的分类

1.组织者 2.管理者 3.实施者

二、体育工作者的角色

突出体育的社会属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体育工作者所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

1.体育管理干部 2.体育师资 3.教练员 4.裁判员 5.运动员 6.体育科研人员 7.体育医务工作者 8.业余辅导员

讨论:是否还有另外的体育工作者的角色?——社会体育指导员角色如何归类?(5分钟)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身周围的社会现象,并逐渐养成能够应用一定的知识进行分析的能力。

三、体育工作者的培养

(一)高等体育院校(包括运动技术学院)、高等学校的体育系、科和体育科研所。

(二)体育运动学校、体育中学、师范专科学校的体育系

(三)短期训练班、培养班、函授班、进修班和教育进修学院。

上一篇:管理规定及安全协议下一篇:在招商引资工作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