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管理基础知识

2024-07-23

人事管理基础知识(8篇)

1.人事管理基础知识 篇一

规章制度

员工如果没有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足以影响用人单位是否聘用该职工的,可以视做严重违纪,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企业如何防范员工在试用期辞职:

一、企业尽量不要把解决户口、提供出国培训等特殊福利放在试用期。如果确实无法避免,可以采取一些灵活的变动,比如在提供特殊福利前,不妨与员工协商,提前转正

二、用短期合同取代试用期也是合适的。

注意点:

1.在试用期,发现不符合录用条件,企业解除其劳动合同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且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2.以“不符合录用条件”解除员工劳动合同,根据的是《劳动法》第二十五条第(一)项,必须是试用期,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3.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在劳动合同上签字以后,劳动合同才生效。单有劳动者的签字或者单有用人单位的签字,劳动合同都不能生效。如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是在同一天签字的,那么劳动合同就从这一天起生效,但如果双方不是在同一天签字的,劳动合同就在后一个签字人签字后生效。如果有一方没有写签字时间,那么另一方写明的签字时间就是合同的生效时间.4.在签订劳动合同时,特别是在格式合同中用手写另行特别约定的事项时,必须核对两份合同写得是否完全一致,核实了完全一致后,才能签下自己的姓名,否则两份合同关键的条款不一致,发生争议时,就很难获得支持

5.一是从试用期期限进行了限禁,即劳动合同期限不足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二是从试用期的次数上进行了限禁,即同一用人单位和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6.从试用期开始,企业就必须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 7.试用期应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之内

8.试用期内不签劳动合同或只签试用期合同,是不可取的,对企业不利。正确做法应是同新进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中包含试用期的内容

(一)岗位约定方式

企业方有利做法:甲方可根据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调整和安排乙方的岗位和工作内容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都必须把握两点:一是岗位约定必须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二是双方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必须恪守约定,即便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变化需要变更原先的约定内容,也应当在协商达成一致的情况下进行 通过劳动合同将这种事后的协商变成事前的协商,约定变更劳动合同的条件和情形。但这种约定必须明确和具体,才能合法有效,要让劳动者预知到某种具体情形出现后,其工作岗位将如何变化

一)工资报酬约定的常见方式 1.最低工资约定法(1)最低工资标准 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其中,“正常劳动”,是指劳动者按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在法定工作时间或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从事的劳动。劳动者依法享受带薪年休假、探亲假、婚丧假、生育(产)假、节育手术假等国家规定的假期间,以及法定工作时间内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视为提供了正常劳动。

(3)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在剔除哪些收入以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在剔除下列各项以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①延长工作时间工资;

②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

③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劳动者福利待遇等。

实行计件工资或提成工资等工资形式的用人单位,在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基础上,其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相应的最低工资标准。

劳动者由于本人原因造成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未提供正常劳动的,不适用于上述规定。

基础工资和职务(岗位)工资均属基本工资

2.人事管理基础知识 篇二

1 文献综述

1.1 知识城市概念的提出并完善

《SGS Economics and the Eureka Project》(2002)报告中提出了一个描述性知识城市概念,认为知识城市的产品中应该以技术和脑力创造的价值为主,城市在教育、培训和研发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Edvinsson认为知识城市是一个有目的地鼓励培育知识的城市,这一定义重视知识创新但没有强调知识应用。Ergazakis把知识城市定义为通过不断促进知识管理过程,以基于知识的发展为目标的城市,这一定义以知识作为城市发展的资源基础,但没有考虑知识对其他资源的作用。Francisco认为知识城市是那些通过研发、技术和智慧创造新产值来推动经济发展的城市,这一定义强调知识对城市经济的作用,忽视了知识对城市其他方面的影响。Yigitcanlar等认为知识城市是综合性城市,它在物质环境和体制制度方面都既能发挥城市科技园的职能,又是市民宜居之所,这一定义综合考虑人与环境和谐问题,但忽视了知识城市应有之义。综合前人的研究,知识城市应该是通过全面的社会知识管理,创新知识并充分挖掘知识的无尽价值,既提高社会成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又使人与自然充分融合,和谐共存的城市。

1.2 知识城市的主要特征

Haines通过对伦敦创建知识城市的观察和研究,认为强大的知识开发和运用能力是知识城市的本质特征。Edvinsson强调城市知识化、网络化、虚拟化、人文多样性和以知识资本为核心的知识城市特征。王东等认为,知识城市具有数字城市、创新城市、金融城市、人文城市和智本城市(即以人才等智力资本为基础的城市)等5个显著的特点。从城市功能来看,知识城市应该具备知识集聚和扩散的强大能力、知识创新和利用的强大能力;从城市基础设施来看,知识城市应该具有高速传输的信息系统、快速畅通的交通系统、开放稳健的金融系统和宜人居住的环境系统。

1.3 知识城市的衡量指标

2004年9月,西班牙巴塞罗那“E100圆桌会议”上发布的《知识城市宣言》指出衡量知识城市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1)广大市民有分享知识的有效途径;(2)以知识为基础的第三产业占城市经济的主导地位;(3)公共图书馆网络系统符合欧洲制定的通用标准;(4)普及的通信技术成为市民获取知识手段之一;(5)文化服务设施能够适应城市的中心教育战略;(6)拥有一份知名度高的报纸,市民阅读水平达到欧洲平均水平;(7)大中小学网络系统成为指导市民欣赏文化艺术平台;(8)尊重市民文化的多样性;(9)城市街道具备文化服务功能;(10)拥有足够的空间、绿地以供社区和“公民社会组织”开展活动,建立起市民之间、政府官员与市民之间面对面的直接关系;(11)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提供能够表达意见的便捷工具和手段。这个指标体系的原稿是基于欧洲城市发展平均水平制定的标准,可以为世界其他地区的城市借鉴,但不是世界通用标准。Kaieteur 知识管理研究所提出了衡量“知识城市”的10个基本原则,即:知识目的、知识对称性、知识商务、新增长的介质、富余经济(相对于稀缺经济)、知识民主、知识融合、无边界的知识资本、基于知识的城市管理、推动知识分享的网络。Carrillo采用8类资本作为衡量知识城市的指标,即:身份资本(identity capital)、智力资本(intelligence capital)、金融资本(financial capital)、关系资本(relational capital)、个人人力资本(human Individual capital)、集体人力资本(human Collective capital)、物质工具资本(instrumental material capital)、知识工具资本(instrumental knowledge capital)。刘洁和徐苏宁建立了包括知识传播、知识培育、知识应用和城市环境4大方面的指标体系,共有29项具体执行指标。邵大伟等构建了包含技术创新能力、人力资源潜力、知识技术从业者、文化与交流及地缘区位的知识城市的评价体系,并且做了实证分析。国内外学者提出的评价指标既有相同之处,也出现了较大差异,但可操作性都还不强。

1.4 社会知识管理研究

社会知识管理是一种宏观层次的知识管理,知识城市、知识社区等包含了各种不同类型组织的区域内的知识共享、创新和应用需要相应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因此催生了社会知识管理职能。陈搏等在社会知识创新和共享的宏观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知识管理这一概念,即:建立一个各种组织或个体互相交易知识,促进知识创新的有效体系。在国外文献中,社会知识管理是指基于社会网络的知识管理(R.A. Costa 等)。段宇锋和刘伟对政府部门开展社会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和优势进行了分析。陈搏分析了学习型党组织与社会知识管理能力之间的关系,阐述了提高执政党的社会知识管理能力的必要性。

综合以上文献可知,目前对知识城市的研究还缺乏城市管理主体在知识城市建设如何发挥作用的研究,而城市中的知识存在于个体、团体、组织和知识化的物体上,需要城市管理主体将这些知识统筹管理才有可能真正建立知识城市,本文就想在此方面展开一些基础研究。

2 社会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知识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系统创新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知识既是知识城市建设的资源之一,又是管理的对象之一。Campbell对城市间学习的系统和过程进行了研究, 指出城市不仅要致力于知识的获取, 也要重视知识的管理, 并且学习过程本身与学习成果同等重要。知识城市建设主体对社会知识进行全面管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社会知识管理是制定知识发展战略的基础和实施工具

“知识城市”本身是一座城市的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认真做好知识发展的战略规划,将战略目标具体化为长期计划目标和年度计划目标,通过计划的实施引导社会知识的创新、共享和应用,最终实现“知识城市”的战略目标。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墨西哥的蒙特利尔和澳大利亚的墨尔本等城市都制定了城市知识发展的战略。制定知识发展的战略,要分析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以及社会知识质量和数量现状的优势与劣势,而只有通过社会知识的积极管理才能掌握其优势与劣势。因此,社会知识管理既是制定知识发展战略的基础,又是实施知识发展战略的工具。

2.2 社会知识管理是实现知识民主的基本途径

随着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城市居民被知识“武装”后,开放性、透明度、责任心和感召力将会代替恐惧、玩世不恭、虚伪等,知识鸿沟便会经常出现在“谁知道”的问话之中,这样城市居民的身份会渐渐改变,对政府的期望和要求也将发生渐变和提高,特别是对民主的诉求将会有新的内涵。通过社会知识管理,对市民的知识需求进行预测、规划,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成本将适当的知识推送到有知识需求的市民,有利于缩小市民之间的知识差距,体现知识的价值,实现在知识获取、共享、转化和应用等方面的权力平等,进而提高知识民主化的水平。

2.3 社会知识管理是整合全社会知识并实现全面创新的前提

建设知识城市的目的是将知识管理和智力资本规划相结合,促进知识传播和创新,为创造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提供可持续的城市大环境,从而为城市打造在未来国际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社会知识管理通过建立社会知识库和知识共享平台,提高知识流动速度;激励社会成员进行知识创新,挖掘并扩大知识应用的价值等方式,将全社会的知识进行整合,推动各个行业、各个组织、各个成员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进行知识的创新和发展,最终实现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创新发展。

3 社会知识管理的基本框架

社会知识管理是泛指对整个社会的知识进行管理,但如果与知识城市建设相结合,社会知识管理的基本框架则如图1所示。

3.1 社会知识管理的理论基础

社会知识管理的主体涉及整个社会不同行业、不同种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社会成员,既涵盖了各种组织的知识,又包括了个人的知识;社会知识管理的客体既有嵌入在人脑中的知识(隐性知识),又有物化在电脑、机器设备、模型和纸质文件等中的知识(显性知识),因此,社会知识管理者管理的是一个大系统,需要以系统论作为其管理基础。

在社会知识管理过程中需要借助于信息技术工具,特别是显性知识的管理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知识本身是一种有价值的信息,信息的获取、储存、扩散、整合等过程管理需要以信息管理理论为基础。

知识管理是在信息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经过国内外学者多年的研究发展,知识管理理论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社会知识管理是高于企业知识管理、个人知识管理的宏观层次的知识管理,但也是以企业知识管理和个人知识管理为基础的,因此,虽然现有的知识管理理论主要是以企业知识和个人知识为管理研究对象的,但是将构成社会知识管理的理论基础。

社会知识管理的主体是社会成员,人具有社会性,人际关系网络对知识的共享、创新等产生直接的影响。一方面,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知识获取、共享或转移发生在整个社会的联系系统中;另一方面,随着科学社会学的兴起,人们越来越重视将科学活动和科学知识置于社会学的视野下开展研究,以探察科学知识的生产及其与其他社会建制的关系。因此,社会学理论是探讨对整个社会知识全面管理方法的基础。

除了以上理论之外,社会知识的学习研究需要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基于利益的社会知识共享行为分析需要以博弈论为基础;知识作为市场经济中具有高附加值的资源,在市场中被交易,相应交易机制建立的研究需要以商品价值理论、市场交易理论和知识产权保护理论为基础。

3.2 社会知识管理的方法体系

社会知识管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涉及面广、内容丰富的系统,管理难度较大,因此,如何适当运用成熟的管理方法将是提高社会知识管理绩效的关键。

(1)建立社会知识库。

社会知识库以城市图书馆网络为基础,利用云计算技术将社会知识资源和硬件资源相结合集中起来供社会成员共享。

(2)建立知识交易平台。

知识经济社会,知识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知识创新者为创新知识付出了劳动成本和其他费用,应该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通过知识交易平台,让知识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自觉完成知识的转移和共享,这是社会知识管理的关键技术。国内已经有上海、杭州和深圳等城市探索建设知识交易平台,深圳的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和文化博览暨交易会的成功就说明了这一点。

(3)提供召开座谈会、学术沙龙的场所。

知识工作者在一种轻松的气氛中一起就某一问题进行探讨,即头脑风暴法,这是知识创新的重要途径。城市管理者为知识工作者提供这种场所,将为跨行业(因为知识工作者来自不同的行业)的知识创新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4)问卷调查。

社会知识管理是社会全体成员参与的管理,管理者需要经常了解社会成员的意愿,以及对知识创新、共享、整合和应用等工具运用的意见。问卷调查正是获得这些信息的主要方法。

(5)网络培训。

知识获取和共享的技术工具不断创新发展,社会成员要熟练运用这些工具,需要一个学习过程。利用网络技术对社会成员进行这方面的培训已经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等城市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制度,培训的内容包括技能培训、网络基础知识、地方计划培训项目、学校资源共享、在线图书馆使用,等等。

(6)产业技术路线图法。

制定产业技术路线图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知识概括、总结和创新的知识管理过程,通过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研究引导知识创新的方向,激发产业合作创新知识的意愿,减少重复创新的资源耗费。

3.3 各级政府对社会知识实施管理的着力点

市级政府对社会知识管理工作的重点在知识发展战略的规划和制定上。任何一座城市都不可能在所有的知识领域展开突破性知识创新投入,只能根据城市知识基础的优势和劣势,选择自己最有可能获得创新优势的领域进行重点投入。政府要对全社会的知识进行统筹规划和管理,需要充分发挥各领域的专家的智慧,因此政府应该建立相应的专家团队库,并且定期组织专家对社会知识管理建言献策。

市级政府制定知识发展战略,区级及以下政府部门的重点工作就是要落实知识发展战略。区级政府要建立各种行业的知识库,收集并整理知识;建立知识交易平台,引导知识供需双方进行知识交易;建立知识创新激励制度,调动创新者的积极性。街道级政府要调动社区居民充分利用现有知识,建立居民培训制度,促使居民掌握相关知识;组织知识共享活动,拉近专家与社区居民之间的距离;落实知识创新激励政策,让创新者获得合理的创新回报。社区级政府承担居民培训工作,提供相应的文化服务,并收集社区知识创新者的创新信息反馈到城市知识库和知识交易平台。社区级政府是知识扩散和知识收集的重要终端,并将收集的显性知识反馈到区级政府的知识库,推荐所在区的各行业专家进入市级政府的专家团队库。

4 结论与展望

3.人事管理基础知识 篇三

关键词:知识管理 政府 隐性知识

1.引言

西方学者提出知识可以划分成四大类型“公共知识(通过编码可以传播的知识体系);专有知识(可编码,但难以扩散的知识体系);个人知识(不能扩散的知识);常识(没有编码,但可广泛扩散的知识体系)。德鲁克认为,隐性知识就是像一种特殊的技能,是不可能用简单或是复杂的语言文字来解释清楚地,只是通过这种方式证明了它的真实存在,而非明确它的概念,而要想掌握这种技能的唯一方式就是通过自身的领悟和不断地实践练习。国内学者对此,也展开了探讨,并在某些问题上达成共识,如对隐性知识的认识上,认为“1.隐性知识具有较弱的直接传承性;2.隐性知识不容易被文字、符号、图像等传统的记录方式表达;3.隐性知识的传承需要经历一定的转化过程;4.隐性知识是依赖于主体存在的经验性的知识。”

2.影响因素

2.1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与组织和个人密切相关,在政府管理实践中,经常会遇到部分管理人员不愿意把隐性知识分享给其他成员的情况,这是由于没有形成隐性知识共享的文化,造成相关人员不愿意分享自身的经验来带动整体的提高。此外,还存在为了避免借鉴而故意不采纳其他人的意见和成果的情况存在。文化因素的影响下造成了隐性知识共享无法顺利推进。隐性知识的特点是难于表达与控制,个人的隐性知识难于被其他人员所取得。因此,形成鼓励分享的文化氛围对于政府知识管理中隐性知识的共享机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善于运用文化因素促进政府管理效率的提升。

2.2 组织因素

组织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对知识共享具有重要的影响。在促进政府管理中隐性知识共享的问题上我们要注重组织资源的投入,以充足的资源来确保组织可以正常运转。在政府知识管理中,隐性知识是在管理实践中长期积累的合理经验,因此需要运用组织中的各项资源来开发管理隐性知识的各种方法与手段。其中激励作为重要的组织设计,没有激励就无法促进隐性知识共享。

2.3 制度因素

制度是政府管理中政府管理中的重要因素,对于隐性知识共享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制度保证了隐性知识的共享渠道的稳定性,只有具有穩定的渠道,知识的传播与共享才能稳定的进行下去。此外,其规定了对分享隐性知识的激励,使得积极参与分享隐性知识的人员会受到制度的鼓励。因此,科学的制度会使得政府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到隐性知识的分享活动中来。并保证了隐性知识共享的质量,保证所分享的隐性知识真正的运用到政府管理工作当中去,使得隐性知识的分享能够落实到管理实践中去,使得隐性知识分享常态化,进而形成被政府管理人员所能接受的分享文化。

3.政府隐性知识共享的实现对策

3.1 建立适合政府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

(1)组织文化要被组织的成员认同并接受,使得组织中成员服从组织文化的指引。因此说,组织文化在政府管理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们要用这种组织文化思想体系来促进政府知识管理,促进隐性知识的共享,促进政府管理效率的提高。在以政府管理体系中的隐性知识为背景的变革中,我们必须发展针对文化的研究、针对创新的研究以及针对服务的研究,这是我们提高组织工作能力的基本价值,也是加强政府职能建设的基本方法。同时政府也要加强对隐性知识的研究,加强政府工作能力,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通过在组织文化中贯彻服务的理念来强化隐性知识的服务性,是隐性知识的共享促进政府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2)改进人际文化,重视人际关系调整,通过对人际关系的调整来促进隐性知识的共享,通过隐性知识共享来协调人际关系的发展。我们要通过优化组织机构设置的调整来人际关系的体系,在优化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化解人际关系中的不合理因素.“以避免由于组织的不合理性导致人际关系的冲突,使得隐性知识的共享机制受到影响。”同时要构建机制体制来保证个人文化和组织文化的对接,只有这样,组织中才能按照一致的文化形态与工作思路处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隐性知识在政府知识管理中得以共享,进一步促进政府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

3.2 加快政府组织改革

(1)变革政府组织结构。随着扁平化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这一新的管理思想给政府知识管理理论带来了新的发展。电子政务的出现使得政府在对隐性知识进行管理的实践中可以实现扁平化的状态。借助于科学技术的力量来实现扁平化的管理模式,与传统政府管理的层次结构相比,扁平化具有多种结构上的优势。这种发展模式能够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也可以与隐性知识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信息时代的发展是对传统管理模式与体系的极大冲击,它使得我们开始对政府管理体系进行重构与融合。它促使隐性知识共享的设计者能够在这一平台上不受限制的发出与接收其他组织与个人的隐性知识,这不仅是对传统政府职能的优化与提升,更是对政府服务流程的反思与重构。

(2)加强组织的透明化建设。在传统政府管理体制中,透明化的程度并不是很高,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传统体制下管理主体并不愿意提高透明度、传统技术水平无法支撑提高透明度。但是在电子政务的背景下,政府隐性知识的共享便可以实现透明化。组织成员在这种条件下更愿意利用这种平台分享自己的隐性知识,与其他成员充分交流并互动。

3.3 强化政府制度建设

加强政府制度建设,特别是激励制度建设,以有利于隐性知识的共享。电子政务背景下的隐性知识共享机制大幅度的提高了政府组织的创造能力和应对能力。在市场经济发展飞速的今天,社会变化让人们应接不暇。因此政府必须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迅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电子政务是隐性知识的传播速度大大提高,使得政府组织可以很快的学习、理解、掌握和运用隐性知识。在知识经济中,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都要遵循知识社会发展的规律,因此政府组织也必须了解知识型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政府管理组织重视人事制度变革引进高新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康正等.项目进度管理中的隐性知识管理.现代管理科学,2009,(6).

[2]李建.我国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策略研究.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31).

4.管理基础知识试题 篇四

1.按照公司治理的一般原则,重大财务决策的管理主体是( )。

A.出资者 B.经营者 C.财务经理 D.财务会计人员

2.某债券的面值为1000元,票面年利率为12%,期限为3年,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若市场年利率为12%,则其价格( )。

A.大于1000元 B.小于1000元 C.等于1000元 D.无法计算

3.向银行借入长期款项时,企业若预测未来市场利率将上升,则有利于企业的借款合同应当是( )。

A.有补偿余额合同 B.固定利率合同

C.浮动利率合同 D.周转信贷协定

4.某企业资本总额为万元,负债和权益筹资额的比例为2:3,债务利率为12%,当前销售额1000万元,息税前利润为200万元,则当前的财务杠杆系数为( )。

A.1.15 B.1.24 C.1.92 D.2

5.下列筹资方式中,资本成本最低的是( )。

A.发行股票 B.发行债券 C.长期贷款 D.保留盈余资本成本

6.某公司发行5年期,年利率为12%的债券2500万元,发行费率为3.25%,所得税率为33%,则该债券的资本成本为( )。

A.8.31% B.7.23% C.6.54% D.4.78%

7.某投资方案预计新增年销售收入300万元,预计新增年销售成本210万元,其中折旧85万元,所得税40%,则该方案年营业现金流量为( )。

A.90万元 B.139万元 C.175万元 D.54万元

8.不管其他投资方案是否被采纳和实施,其收入和成本都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的项目投资类型是( )。

A.互斥投资 B.独立投资 C.互补投资 D.互不相容投资

9.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提高贴现率会导致下述指标值变小的指标是( )。

A.净现值 B.内部报酬率 C.平均报酬率 D.投资回收期

10.下列各项成本项目中,属于经济订货量基本模型中的决策相关成本的是( )。

A.存货进价成本 B.存货采购税金

C.固定性储存成本 D.变动性储存成本

11.某公司200x年应收账款总额为450万元,同期必要现金支付总额为200万元,其他稳定可靠的现金流入总额为50万元。则应收账款收现保证率为( )。

A.33% B.200% C.500% D.67%

12.与股票收益相比,企业债券收益的特点是( )。

A.收益高 B.违约风险小,从而收益低

C.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D.收益具有相对稳定性

13.某公司每年分配股利2元,投资者期望最低报酬率为16%,理论上,则该股票内在价值是( )。

A.12.5元 B.12元 C.14元 D.无法确定

14.当公司盈余公积达到注册资本的( )时,可不再提取盈余公积。

A.25% B.50% C.80% D.100%

15.下列各项中,不影响经营杠杆系数的是( )。

A.产品销量 B.产品售价 C.固定成本 D.利息费用

16.某公司现有发行在外的普通股1000000股,每股面值1元,资本公积金300万元,未分配利润800万元,股票市价20元,若按10%的比例发放股票股利,并按市价折算,公司资本公积金的报表列示为:( )。

A.1000000元 B.2900000元 C.4900000元 D.3000000元

17.下列财务比率中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是( )。

A.现金流量比率 B.资产负债率 C.偿债保障比率 D.利息保障倍数

18.下列经济业务会影响到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的是( )。

A.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对外进行长期投资

B.收回应收账款

C.接受所有者以固定资产进行的投资

D.用现金购买其他公司股票

19.假设其他情况相同,下列有关权益乘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权益乘数大则表明财务风险大 B.权益乘数大则净资产收益率越大

C.权益乘数等于资产权益率的倒数 D.权益乘数大则表明资产负债率越低

20.在用因素分析法分析材料费用时,对涉及材料费用的产品产量、单位产量材料耗用及材料单价三个因素,其因素替代分析顺序是( )。

A.单位产量、材料耗用及材料单价及产品产量

B.产品产量、材料单价及单位产量材料耗用

C.产品产量、单位产量材料耗用及材料单价

D.单位产量材料耗用、产品产量及材料单价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将其序号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里。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计10分)

1.财务经理财务的职责包括( )。

A.现金管理 B.信用管理 C.筹资 D.具体利润分配

E.财务预测、财务计划和财务分析

2.下列属于财务管理观念的是( )。

A.货币时间价值观念 B.预期观念

C.风险收益均衡观念 D.成本效益观念 E.弹性观念

3.企业筹资的直接目的在于( )。

A.满足生产经营需要 B.处理财务关系的需要

C.满足资本结构调整的需要 D.降低资本成本 E.分配股利的需要

4.边际资本成本是( )。

A.资金每增加一个单位而增加的成本 B.追加筹资时所使用的加权资本成本

C.保持最佳资本结构条件下的资本成本 D.各种筹资范围的综合资本成本

E.在筹资突破点的资本成本

5.采用获利指数进行投资项目经济分析的决策标准是( )。

A.获利指数大于或等于1,该方案可行

B.获利指数小于1,该方案可行

C.几个方案的获利指数均小于1,指数越小方案越好

D.几个方案的获利指数均大于1,指数越大方案越好

E.几个方案的获利指数均大于1,指数越小方案越好

6.净现值法与现值指数法的主要区别是( )。

A.前者是绝对数,后者是相对数

B.前者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后者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C.前者所得结论总是与内含报酬率法一致,后者所得结论有时与内含报酬率法不一致

D.前者不便于在投资额不同的方案之间比较,后者便于在投资额不同的方案中比较

E.前者只能在互斥方案的选择中运用,后者只能在非互斥方案中运用

7.在现金需要总量既定的前提下,则( )。

A.现金持有量越多,现金管理总成本越高

B.现金持有量越多,现金持有成本越大

C.现金持有量越少,现金管理总成本越低

D.现金持有量越少,现金转换成本越高

E.现金持有量与持有成本成正比,与转换成本成反比

8.下列各项中,能够影响债券内在价值的因素有( )。

A.债券的价格 B.债券的计息方式 C.当前的市场利率

D.票面利率 E.债券的付息方式

9.下列股利支付方式中,目前在我国公司实务中很少使用,但并非法律所禁止的有( )。

A.现金股利 B.财产股利 C.负债股利 D.股票股利 E.股票回购

10.下列指标中,数值越高则表明企业获利能力越强的有( )。

A.销售利润率 B.资产负债率 C.主权资本净利率

D.速动比率 E.流动资产净利率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计15分)

1.已获利息倍数

2.融资租赁

3.股利政策

4.可分散风险

5.财务活动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计15分)

1.简述剩余股利政策的涵义。

2.简述降低资本成本的途径。

3.你是如何理解风险收益均衡观念的。

五、综合分析题(第1题12分,第2题8分,第3题12分,第4题8分,共40分)

1.某公司的有关资料如下:

(1)公司本年年初未分配利润贷方余额181.92万元,本年的EBIT为80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33%。

(2)公司流通在外的普通股60万股,发行时每股面值1元,每股溢价收入为9元。公司的负债总额为200万元,均为长期负债,平均年利率为10%,筹资费忽略。

(3)公司股东大会决定本年度按10%的比例计提法定公积金,按10%的比例计提法定公益金。本年可供投资者分配的16%向普通股股东发放现金股利,预计现金股利以后每年增长6%。

(4)据投资者分析,该公司股票的B系数为1.5,无风险收益率为8%,市场上所有股票的平均收益率为14%。

要求:(1)计算公司本年度净利润。

(2)计算公司本年应提取的法定公积金和法定公益金。

(3)计算公司本年末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

(4)计算公司每股支付的现金股利。

(5)计算公司股票的风险收益率和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投资收益率。

(6)利用股票估价模型计算股票价格为多少时,投资者才愿意购买。

2.某公司拟筹资4000万元。其中:发行债券1000万元,筹资费率2%,债券年利率10%;优先股1000万元,年股利率7%,筹资费率3%;普通股2000万元,筹资费率4%,第一年预期股利率10%,以后各年增长4%。假定该公司的所得税率33%,根据上述:

(1)计算该筹资方案的加权资本成本;

(2)如果该项筹资是为了某一新增生产线投资而服务的,且预计该生产线的总投资报酬率(税后)为12%,则根据财务学的基本原理判断该项目是否可行。

3.某项目初始投资6000元,在第1年末现金流入2500元,第2年末流入现金3000元,第3年末流入现金3500元。求:(1)该项投资的内含报酬率。(2)如果资本成本为10%,该投资的净现值为多少?

4.某公司均衡生产某产品,且每年需耗用乙材料36000千克,该材料采购成本为200元/千克,年度储存成本为16元/ 千克,平均每次进货费用为20元。求:

(1)计算每年度乙材料的经济进货批量。

(2)计算每年度乙材料经济进货批量下的平均资金占用额。

5.物业管理基础知识 篇五

一、物业:

物业管理的起源: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

1、物业的含义:

物业是指已建成投入使用和经济效用的种类,供居住及非居住的楼宇和已相配套的公共设备、设施和场地。

2、物业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物业可分为以下4类:

A、居住物业:(包括住宅小区、单体住宅楼、公寓、别墅、度

假村等)

B、商业物业:(包括综合楼、写字楼、商业中心、酒店、康乐

场所等)

C、工业物业:(包括工业厂房、仓库等)

D、其它用途物业:(如车站、机场、医院、学校等)

二、物业管理:

1、物业管理的含义:

物业管理是指物业管理企业受物业所有人的委托,依据物业管理委托合同,对物业的房屋建筑及其设备、市政公用设施、绿化、卫生、交通、治安和环境容貌等管理项目进行维护、修缮和整治,并向物业所有人和使用人提供综合性的有偿服务。

2、物业管理的性质:

社会化、专业化、企业化、经营型是物业管理的4个基本特性:第 1 页 5/2/2013

A、社会化:(是指它摆脱了过去那种自建自管的分散管理体制,替多个产权单位、产权人找到了一个总管家)

B、专业化:(由专门的物业管理企业通过委托合同的签定,按

照产权人和使用人的意志与要求去实施专业化管

理)

C、企业化:(通过组建物业管理企业对物业实行企业化的经营

服务管理的过程)

D、经营型:(所提供的商品是劳务和服务,它实行的是有偿服

务、合理收费)

三、物业管理的服务范围:

1、常规性的公共服务:

(1)房屋建筑主体的管理:

A、房屋基本情况的掌握:(房屋的数量、建筑形势、产权情况、完好程度、使用情况等)

B、房屋修缮及其管理:(日常保养、维修等各项工作)

C、房屋装修管理:(房屋装修的申请与批准及对装修的设计、材

料、安全等各项工作管理)

(2)房屋设备、设施的管理:

A、各类设备、设施的基本情况(种类、分布、管线走向、变动

情况、完好率与使用情况)

B、各类设施、设备的日常运营、保养、维修与更新的管理

(3)环境卫生的管理:

楼宇内外物业环境的日常清扫保洁、垃圾清除外运等工作。

(4)绿化管理:

园林绿地的营造与保养、物业整体环境的美化等。

(5)治安管理:

楼宇内外的安全、保卫、警戒等以及对各种突发事件的预防与

处理,还可延伸为排除各种干扰,保持物业区域的安静。

(6)消防管理:

火灾的预防及发生火灾时的救护与处理。

(7)车辆道路管理:

车辆的保管、道路的管理、交通秩序的维护等。

(8)公众代办性质的服务:

是指为业主和使用人代收代缴水电费、煤气费、有线电视费、电话费等公共事业性费用。

2、针对性的专项服务:

(1)日常生活类:

A、衣着方面:(为住用人收洗衣物、床上用品、制衣等)

B、饮食方面:(为住用人代购食品、粮食、燃料、菜蔬副食及

日常用品等)

C、居住方面:(代住户进行室内卫生清扫、室内装修、搬家等)

D、出行方面:(代购代定车船票、飞机票、接送小孩上学、入

托,接送病人看病,代住户保管自行车与机动车辆的保养、清扫与维修等)

(2)商业服务类:

商业网点的开设与管理,以及各项经营活动的开展。

如:开办小商场,饮食店,美发厅,修理店;安装维修和修理

各种家用电器和生活用品等。

(3)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类:

A、文化:(开办图书馆、录象室、举办展览、文化知识讲座)

B、教育:(开办托儿所、幼儿园、假期中小学生补习提高班及

学前班)

C、卫生:(设立卫生站,提供出诊、打针、提供家庭病房服务

等)

D、体育:(开办各种健身场所,如游泳池、健身房、桌求房、网球场,举办小型体育活动和比赛等)

(4)金()服务类:

代办各种财产保险、人寿保险等业务,开办信用社等。

(5)经纪代理中介服务:

A、物业市场营销与租货;(营销指物业管理企业受业主委托,依据市场规律,进行商业策划,代理业主对物业进行市场推

广;租货指受业主委托,物业管理企业根据市场情况,评估

和调整租金,制定出租方案,寻找租户,替业主将物业出租)

B、产权评估、公证;(是指物业管理企业受业主委托,进行的房地产价格评估与公证工作)

C、其它中介代理(家教、保姆、房屋交换、代理广告业务等)

(6)社会福利类:

指物业管理企业提供的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各项服务工作。

3、委托性的特约服务:

特约服务是为满足物业产权人、使用人的个别需求受其委托而提

供的服务。

四、物业按物业结构层次的分类:

1、多层建筑;

2、高层建筑(10~30层);

3、超高层建筑(30层以上);

4、小高层建筑(12层左右);

5、中高层建筑(20左右)

五、物业管理对房地产物业影响:

1、有利于防地产销售推广;

2、有利于防地产的保值增值;

3、有利于防地产市场发展完善;

4、有利于提高开发商的信誉;

5、有利于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六、物业管理目标:

1、为业主服务;

2、为用户服务;

3、为企业服务(为开发商服务、为物业管理服务)

4、为社会服务。

七、物业管理服务费的基本开支:

1、住宅区公用设施、设备和公共场所的日常管理、维修和养护

费用;(材料费、公用水电费、设备损耗费、垃圾清运费、绿化养护费等)

2、管委会、管理处规定人员的津贴工资、福利及办公费用;

3、就管理工作而聘请的专营公司及其他聘请人员的费用;

4、住宅区必要的社区文化活动费用;

5、住宅区公用设施、设备必要的保险费用和法定税收费。

八、地产性价比:

物业性能与价格的比例,实际是物业综合价值:

1、地段;

2、建筑质量、开发商的信誉;

3、社区的配套;

4、户型的设计;

5、周边的配套;

6、物业管理是否保障

6.企业管理基础知识 篇六

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2分,总计20分)

1、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而变化的,企业成为社会生产的基本单位是在()高度发达以后。

A、封建社会经济B、奴隶社会经济C、商品经济D、自然经济

2、某公司内部的管理形态由纵横两套管理系统组成,纵向的是职能系统,横向的是目标系统,该公司实行的组织机构形态是()。

A、事业部制B、矩阵管理制C、职能制D、直线制

3、企业的生产管理是以()为对象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活动。

A.生产产品B.提供服务C.销售产品D.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过程

4、从事采掘活动的企业属于()企业。

A、农业B、工业C、运输业D、商业企业

5、通过细分,被企业所选定的,准备以相应的产品和服务去满足其需要的那一个或几个细分市场称为该企业的()。

A、细分市场B、子市场C、目标市场D、市场细分

6、市场营销组合的四个要素,是指产品、价格、销售渠道和()策略。

A、促销B、广告C、人员推销D、销售促进

7、企业文化把员工的意志和行为引向同一方向和目标,使员工之间产生共同的语言、组织荣誉感和责任心,为一个共同的方向和目标协同工作,这是企业文化的()功能。

A、导向B、凝聚C、激励D、约束

8.质量管理体系的全部质量活动由四大过程构成,其中被称为质量管理的“归宿点和出发点”的过程是()

A.设计过程B.制造过程C.使用过程D.辅助生产和服务过程

9、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按产品或地区的不同,建立经营管理部门,每个部门是一个利润中心,在总公司领导下,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这种组织结构属于()。

A、直线职能制B、事业部制C、矩阵组织制D、模拟分散管理制

10、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广大员工当家作主的精神。这种职能属于()。

A、计划职能B、组织职能C、控制职能D、激励职能

二、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总计10分)

1、促销策略是指主要研究使商品顺利的到达消费者手中的途径和方式等方面的策略。()

2、产品的质量特性满足人们需要的程度可以反映产品质量的高低。()

3、任何一个下级只能有一个直接上级领导,他不应该同时受到一个以上的上级的直接指挥。()

4、营销人员不能创造需要,因为它已经先于营销活动而存在,但营销人员可以通过自己的工作来影响需求。()

5、企业可以没有法人代表。()

6、质量保证是企业对用户来说的,就是对用户实行质量保证。()

7、企业文化形成后,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会轻易消失和改变,不会因为改变领导机构、组织形式和产品的生产方向而发生重大改变。()

8、ISO9002比ISO9001提供的质量保证的范围更广。()

质量保证体系及组成部分是按PDCA的管理循环,周而复始地进行着,其中的“D”属于计划阶段。()

9、在ISO9000系列国际标准中,主要阐述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的目标和任务的是ISO9001

()。

10、传统的科学管理理论把人当成“社会人”来看待。()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30分)

1、市场营销

2、企业经营决策

3、网络计划技术(及其基本原理)

4、现代企业制度

5、事业部制

6、专家意见法

四、简答题(共8题,每题5分,共计40分)

1、管理的职能是什么?

2、什么是人本管理?人本管理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3、激励的方法、途径、和原则有哪些?

4、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类型有哪些?

5、市场预测有哪些方法?

6、什么是生产系统?生产系统的功能有哪些?

7、生产过程有哪些?怎样合理组织生产过程?

7.人事管理基础知识 篇七

目前,很多大型企业都开始注重知识管理建设,而科技成果管理与知识产权保护是促进科学技术的生产与应用的两种重要制度,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人们对这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还缺乏正确的认识,在这两种制度之间还存在许多不协调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两种制度的顺利运行,为了充分发挥这两种制度对促进科技进步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高知识管理水平,现对相关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说明。

1、知识管理的基本概要

当今世界,经济增长比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知识作为人力资源和技术中的重要组成,其作用日益明显,知识管理不能仅仅理解为管理学新增加的内容,他意味着管理模式的彻底改变,它既有严格的理论基础,同样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手段。它与传统管理最大的不同就是强调了虚拟的概念资源—知识,对试题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是在创痛量化的、线性的科学管理方式智商的一种管理方式,体现了科学管理与管理艺术的结合。

对于知识管理的定义,国内外有各种不同的解释,立足点也不尽一致,其最常见的定义是:在适当的时候把相关的信息与知识传送给适当的人员,使其能够有效的利用信息与知识,采取行动,产生效益。概括起来,知识管理的基本原理是:以知识作为知识管理的研究对象,研究的内容涉及知识的生产、组织、转化、获取、传播、共享等。而对于企业,我认为目前主要在于科技成果的管理与知识产权的保护。

2、科技成果管理的与知识产权保护主要目的和意义

科技成果是科技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晶,也是国家的重要精神和物质财富,社会的重要智力资源。做好科技成果管理工作,对于推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都具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1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实力的主要标志,做好科技成果管理工作,及时准确的提供科技成果统计资料、数据,使党和政府能及时掌握科技发展的状况,为制定国民经济规划、计划,促进经济、科技和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2.2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数也是检验各项科技计划执行情况和科技工作的重要指标,是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因此,做好科技成果管理工作,结于提高科技工作水平、促进科技事业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3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又是重要的信息资源,是当今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份。做好科技成果信息的管理、开发、转化工作,将为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作出贡献。

3、科技成果管理制度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比较

科技成果管理制度是为了促进科技成果的生产和应用而采取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措施,包括一套比较完备的促进科学技术研究和发明创造的政策体系和管理体系,企业内部还包括内部成果的评选、鉴定及推荐。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为了保护智力成果而产生的一系列法律规范,是国家以法定程序和条件授予智力成果完成人在一定时期内拥有一定的独占权,并以法律手段保障这一权利不受侵犯的法律制度,两种制度既相区别又有着一些相同点。

3.1两种制度的相同点

3.1.1是建立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鼓励和促进力成果的转化应用,充分有效的发挥科技成果的作用,科技成果管理与知识产权保护两种制度在促进知识产品的生产与传播,推动科技与经济的发展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科技成果管理主要通过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等环节鼓励和促进了智力成果的应用,知识产权保护则通过知识产权的公告,转让等环节鼓励和促进了智力成果的应用。

3.1.2是本质相同。都是对创造性智力成果的承认和保护,科技成果管理通过(新产品新技术)科技成果鉴定,成果登记及奖励(科学技术奖励)等行政手段实现了对智力成果的承认和保护。如《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公民,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公民在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有权按规定程序申报国家奖励,经批准后有权获得荣誉证书和奖金。又如我国合同法规定完成技术成果的个人有在有关技术成果文件上写明自己是技术成果的完成者的权利和取得荣誉证书、奖励的权利。另外,我国目前主要是通过《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刑法》29中的有关规定对科技成果的有关专有技术实施间接保护,而知识产权则通过运用《民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及《商标法》等法律手段实现了对智力成果的确认和保护。

3.2两种制度的不同点

3.2.1性质不同。科技成果管理制度主要通过政府各级科技管理部门来实施对科技成果的鉴定、上报登记、奖励、推广应用等,遇到科技成果权属或侵权纠纷时主要采用行政手段来解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则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属于一种市场行为,主要通过知识产权所有者运用法律手段进行成果的申请、审核、批准及公告等,遇到知识产权的权属或侵权纠纷时主要采用法律及行政手段来解决。

3.2.2客体及其要求不同。科技成果管理的客体主要是纳入国家省、市各级科技计划内的科技成果或少数计划外的重大杰出科技理论和发明发现,这些成果一般都要求经实践证明,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而知识产权保护的客体可以是科学技术领域的发明创造也可以是文学、艺术领域内创作的作品,并且这些智力成果一般不要求是杰出的,只要符合其法定要求范围的均可申请受到保护,且不一定要求经实践证明是否可以应用只须有技术方案即可。

3.2.3确认方式不一致。科技成果管理制度主要是以精神奖励,主要是荣誉权。如也可以通过鉴定之后进行科技成果登记,办法成果登记证书。而知识产权制度主要是以保护财产权、专有权、使用权、转让权。这种经济权利的方式对智力成果予以承认,同时适当考虑精神权利,如署名权。

3.2.4应用范围不同。科技成果管理的地域范围较灵活,可大可小,可以是全世界,也可以是某几个国家(如欧共体尤里卡计划)或某一个区域(国家、省、市)。知识产权保护的地域范围一般较固定,限于世界和国家这个层次,而没有只限于某一基层单位。

3.2.5公开程度和方式不一样。科技成果在应用之前一般不公布其内容,科技成果是靠科技人员自我保密的方式维权,公开某一技术成果一般须经主管部门批准,但专利等知识产权一经申请就必须公布其主要内容这是专利法的规定和一种国际惯例,并且专利技术要保密必须经过有关部门审批才能成为保密专利。

3.2.6时效不同。科技成果的时效性依完成者自身对技术保密情况而定,可长可短没有统一规定,随着技术失密、揭密,科技成果的技术成为公知的技术后,科技成果权益无法再得到保证,科技成果权随之自然失效,而知识产权则都有明确的时效性。科技成果管理制度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不协调性科技成果管理与知识产权保护两种制度尽管在本质、目的方面具有相同之处,但毕竟两者在性质、客体、要求、承认方式、管理程序等方面不同,这就决定了这两种制度存在一定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由客体不同引起的不协调

如我国专利法规定,下列各项不授予专利,如科学发现、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动物和植物新品种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等,但这些均可纳入到科技成果管理范围,又如因丧失新颖性而不能获得专利权的发明创造,却可纳入科技成果管理范围,由于同属科技领域的成果,两种制度有的管,有的不管,这就势必造成不协调现象。

(2)由要求不同引起的不协调

科技成果一般要求是前人没有的,先进的,实践证明可以应用的其登记审查采用发明在先的原则,而知识产权中的专利则要求成果必须满足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制度建设与政策研究万方数据科技进步与对策,月号其登记审查一般采用申请在先原则,这就可能导致两种情况:一是某人获奖的科技成果被他人率先申请并获得专利权;二是具有先进性的成果因自己已经通过一些方式公开而丧失新颖性失去专利保护。如我国的杂交水稻栽培技术国际领先,其实用价值也很大,但由于在申请专利前发表了论文,致使绝大部分技术内容在国外不能申请专利,丧失了专利权。

(3)由地域性不同引起的不协调

各省、市、县、大学、研究所、公司、企业均有自己的科技成果管理制度,这就可能出现同一研究成果由不同科技人员各自独立重复研究出来以后,在本部门或本地区实施并可能同时获奖的情况,并且他们可以各自对自己的成果享有科技成果权利。但如需获得知识产权如专利保护的权利,则必须根据先申请原则确定专利权的归属。这样就会出现同一科技成果只能授予先申请的一位而其他独立完成但未申请专利者不能继续实施这一成果的现象,充其量在其充分举证后享有先用权,这样就牵扯到知识产权保护中的权属纠纷问题加强科技成果管理制度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协调性的举措由于两种制度的不协调性,对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繁荣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理顺两种制度的关系加强两种制度的协调性势在必行应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举措:

(1)转变观念更加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计划经济使我国许多科研院所长期承接着来自国家的指令性计划和任务,毫无竞争意识,众多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的科研管理人员及科技人员对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也缺乏知识产权保护这方面的知识。再加上我国在科技管理上长期运用成果奖励作为激励机制,使科技人员只愿意申报成果而忽视申请专利,比如陕汽控股集团在没有实行专利申请奖励之前,广大广成技术人员申报专利的热情不高,申报专利数量少,尤其是申报时间较长的发明专利申报数量非常少。而对于各种科学技术奖励就比较积极,因为在评定职称、个人晋升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2)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使更多的科技成果受到保护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知识产权的范围将随之扩大和增加,而对知识产权领域出现的新客体、新问题、国际组织和各国正积极探索,重新审视,力图通过法律的修正和补充,使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得到完善和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审时度势扩大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修正我国现行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中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方面,参照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结合我国国情笔者认为我国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的修改,补充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尽快制定和实施《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法》和《商业秘密保护法》给颇具特性的集成电路和商业秘密以专项立法保护;二是修改《专利法》增加有关植物新品种的专利保护规定并赋予专利管理机关更多的行政处罚权;三是修订和完善《商标法》,扩大商标保护范围,建立防御商标保护制度;四是在计算机软件保护上,应完善软件著作权的内容,强化软件著作权的法律效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更多的科技成果通过法律的方式获取效益最大化的保障科技成果管理部门与知识产权保护部门要加强沟通,相互理解科技成果管理与知识产权保护两种制度不是谁取代谁的问题,而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问题。我们认为,科技成果管理部门应当以激励科学理论,公益行业,基础农业和国家纵向计划为主,因为这些领域的科学研究在一般情况下都难以取得较高的直接经济效益,不能简单地将他们推向市场。

为了更好的保护科技成果,科技成果管理部门应制定详细的政策措施来加强基础研究,而知识产权保护部门应当以推进和提高放开一片,的科技战略为目标,在技术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开拓中进一步提高保护水准,以推动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发展。当前,我们尤其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来做好科技成果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两方面的协调工作,既不能降低科技成果管理的地位,也不能抑制知识产权保护的作用。作为科技成果管理部门应鼓励科技人员将自己的成果申请知识产权保护,改变由科研项目完成人提出知识产权申请并承担相关费用的简单做法,应主动对其提出知识产权方面的任务和要求并承担相关申请和维持费用,不得在科技成果的管理中产生任何违反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做法。同时,知识产权保护部门也应给此项工作予以配合,对已鉴定的科技成果申请知识产权相关权宜时,应简化手续,使得科技成果的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好的结合起来,促进互相发展。对于企业,在处理好知识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关系的同时,应该健全知识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制度,更好的将两者结合起来,以后更要完善企业知识地图和文化蓝图,让知识管理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摘要:本文在分析知识管理特征的基础上,阐明了知识管理体系中科技成果管理与知识产权保护的目的及意义,然后阐述了两者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关系,最后提出实施知识管理的战略对策。

关键词:知识管理,科技成果管理,知识产权,鉴定

参考文献

[1]王炎坤刘桂芳吴佐明谢冠斌科技成果管理.

[2]蒋天颖.季伟伟.施放.制造企业组织学习对组织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

[3]刘继昱专利制度促进了我国科技进步中国专利报.

8.人事管理基础知识 篇八

一、知识经济与知识管理

第一,从宏观上看,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知识的生产率取决于知识的开发与传播,而不论是知识的开发还是传播,都必须以一定的知识库、知识交流机制以及知识实际应用为基础;知识管理正是一种通过知识整序并鼓励知识共享而实现知识创新目标的组织过程,其根本目的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知识经济的发展。相对完整的知识管理系统应由以下几个环节构成:知识信息管理,即建立知识库,用以固化知识;知识应用管理,即如何获取知识并应用于具体实践;知识交流机制管理,即鼓励知识创造与共享,这需要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挖掘知识的制度和方法;知识财产管理,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

第二,从微观上看,知识管理通过一系列核心功能的发挥,切实优化企业的商业活动。根据OECD的观点,知识经济中的知识可以划分为四类:是什么的知识,为什么的知识,怎么做的知识,是谁的知识。在这四类知识中,后两类知识的重要性在增加,它们常常成为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权项,成为知识产业化的基点,也应是知识管理的重点。根据美国经济学博士、知识管理及有关商业和信息技术问题资深专家YogeshMalhotra的观点,知识管理揭示了观念的转变,即从“信息价值链”转向“知识价值链”。“知识价值链”认为人力系统是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只有人们不断地认识和评估技术系统提供的信息,才能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没有人力的主动参与,所谓的“最佳方案”也不会被施行。由此可见,积极开发人力资源,掌握并运用第四类知识,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功能与重要任务之一。实现知识共享则是知识管理的另一项核心任务与功能。当个人或小团体的知识转变成公司的知识后,共有的知识由这个企业共享并恰当地使用,才有可能创造出新的知识,形成知识生产的良性循环。

第三,知识管理既是一种策略和思想,又是一种可操作的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方式,必须建立一定的机构,包括知识管理的负责人、知识库、负责知识管理和流转的知识中心、计算机网络及协同工作软件的技术基础、智力资本管理队伍、具备有利于知识共享和增值的文化氛围等。而作为一种技术,知识管理应当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即在工程上和生产中把知识管理落实到技术层面。

二、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

知识经济是一种信息密集与智力密集的经济,它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存在着天然联系。知识的占有与法律确认,知识与信息的传播与管理,都可以说是知识经济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知识产权制度的中心任务。因此,知识产权是促进知识经济发展的法律保障。

三、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

不论是知识库的构建与知识共享,还是人力资源开发及知识管理技术的具体实施,都必须明确知识的拥有者、加工处理者、使用者、管理者、操作者等各方的权益和责任。也就是说,知识管理需要知识契约,应当关注知识管理的合法性。

第一,二者以推动知识创新为共同目标。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知识的核心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核心是创新,因而知识经济的本质是知识创新,企业知识创新则构成国家知识创新的重要基础。不论是知识管理还是知识产权,都以促进企业知识创新活动为主要目标,因而二者在努力方向上具有一致性,只是功能和途径存在差别。一方面,知识管理通过开发智力,促进知识共享,进一步激发企业员工的智力创造活动,从而产生更多新的知识,实现知识创新;另一方面,知识创新意味着新知识、发明、技术的涌现,这些新的无形财产只有在法律上获得合法产权,形成知识产权并得到保护,知识经济所需要的良性知识创新机制才能健康运行。但是,知识管理和知识产权在推动知识创新活动中是交织一体、相互作用的,知识管理过程是构造知识契约的过程,二者又是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

第二,知识管理构造知识契约的过程。知识管理系统化过程事实上内含了构造知识契约的过程,而知识契约的确定,成为知识产权机制建立的重要基础。其过程的几个环节:明确企业的知识结构;确定汲取知识的方法签订知识契约共享知识。

第三,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的相互促进与相互协调。一是知识管理对知识创新起着重要的激发作用,推动了知识产权的保护。如前所述,知识共享是知识创新的加速器,但在实现知识共享时应注意权级限制问题,以保护客户的商业秘密和公司的核心机密。如公司数据库目录可以全部开放,但如果需要详细资料则必须经过授权。二是人们的思考成果属于谁?是否有人有权迫使员工公开他们的思考成果呢?如果认为知识是一种“实物资产”,那么知识管理就非常容易。按照企业的知识是存储在企业界中的一切的认识,命令某一员工输出他的知识以便其他人能使用,似乎是合情合理的;与知识管理有关的绝大多数管理人员、咨询人员和研究人员都持这种观点,大多数知识管理的实际操作也以此为依据。但事实上,员工头脑中的知识只是个人认识过程的体现,而不是一种实物资产,难以套用实物管理方式。因此,应注重知识管理中的柔性管理、个性化管理,结合一定的激励机制,既尊重个人的知识产权,又达到知识共享的目标。激励机制有利于稳定人才并鼓励企业员工进行知识与技术创新,其中包括企业内部员工技术创新呈报制度、企业员工技术创新奖励(包括分配股权奖励)制度等。

第四,知识管理中的知识产权。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的关系大致可归纳为两个方面:知识管理组成部分的知识产权的管理;知识管理实施中涉及到的知识产权的保护。

(作者单位:军事经济学院襄阳士官学校勤务系)

上一篇:我和古筝小学作文下一篇:对学生纪律要求的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