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材料题

2024-09-06

小学教师资格证材料题(共4篇)

1.小学教师资格证材料题 篇一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20道常考材料分析题

教师资格证的童鞋们的福音来了,即资格证“大题”作文做了相关的考情分析与整理后,小编第一时间对资格证“科目一”《综合素质》的高分题型,材料分析题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基本上涵盖了各个方面。希望小编做的能对对同学们的备考有所帮助。

1.据 羊城晚报2005年9月13日报道:广州某高校学生小陈说.从开学至今.有一位专业课的老师。每逢上课必先推荐自己编写的教材。“我这本教材已经卖出了 3000多册了,很受欢迎的。看在你们是我的学生,原价45元。按优惠价40元卖给你们吧。”看学生好像听得有点儿不耐烦,该老师立即变换脸色,强调这是 自愿购买的,但期未考试与这本教材有很大关系。另一名学生小曾也讲述了令他们哭笑不得的事情。系里开选修课,学生都兴致勃勃地去听课。大家都没忘带上师兄 师姐用过的教材。上课时,任课老师询问是否都有教材,学生大多说有了。“怎么可能,我还没向你们介绍我的书呢?”老师很纳闷,看了学生们手中的书才发现、都是借来的旧书。“书岂能乱借?是谁借给你们的,我要去追究他„„”该老师大发雷霆。后来,很多学生怕连累了师兄师姐,都乖乖地买了新书,还都排队让老师 签名。签名时,该任课老师很高兴.因为她认为学生舍得买书才会专心读书。

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对该材料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答:

(1)该材料反映出教师在处理学生关系上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违背了尊重和热爱学生和廉洁从教的道德要求。

(2)教师向学生推销自己的书,把学生当做自己牟利的对象。表明了我们的一些教师已经受到市场经济唯利是图思想的影响,使师生关系变味,对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3)教师以考试作诱饵,威胁学生买书,事实上已经超出了自由、自愿的范围,是以权谋私的行为。(4)不允许学生借书,并要追究出借人的责任,更是一个蛮横的、侵犯学生合法权利的行为.违背了依法执教的职业道德要求。

2.全 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怎样评价学生的优、良、中、差呢?为此,我制订了这样的标准:一是在大纲规定的基础科60分以上,并能发现自己的特长且有所发展 的,视为及格;二是基础科及格或良好,特长科明显超过同年级学生的,视为良好;三是基础科良好,特长科大大超过同年级学生或有所发明创造的,视为优秀;四 是仅基础科及格或仅特长科有所发展的,均视为不及格;五是仅基础科良好,或特长科单方独进的,视为畸形发展,作降格评价。这一评价标准的实施,使绝大部分 差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找到了自己成才的优势与途径,也使文化课考试分数好的学生不再自我感觉良好,从而找到了良性互补、和谐发展的新路子。通过一个学期的 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高涨,各科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各科总分由原来年级的倒数第二,上升到年级的第二名。问题:请你针对案例中制订的评价标准,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且具有个人特长的有用人才,其实质就是通过合格加特长的标准和策略培养人才。因此,我们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在 学生的身心特性确立发展方向时.特长的发展最好与相关方面的发展和谐并进。但和谐发展与全面发展又有所区别。和谐发展是学生对全面发展的具体选择。作为学 生整体来说,应把全人类的知识、技能和优良品质都继承下来;但作为学生个体来说,只能以特长为龙头带动相关方面和谐发展.成为基础相对宽厚而特色鲜明的人 才。

3.某 校班主任李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收的信件,李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李老师看 了十分生气,后来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高某家长找到李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李老师解释 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他是从家中出走的,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问题:(1)李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试述你的判断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2)李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1)李老师私自拆阅学生高某信件的行为和在班会上宣读高某信件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因为上述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和第31条的规定。

(2)李老师的解释不正确,因为李老师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础上。《教师法》 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能 借口教育和爱护学生而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本案例中,李老师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学生高某的离家出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4.作 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但是,我真的感觉学生有的时候实在是太吵闹了。在讲课过 程中,有的学生会在下面说话或插话进来;在自学或做练习时,有的学生会在那里窃窃私语或很自由地讨论问题;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会争论不 休;在课间休息时更是乱作一团„„

问题: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对于课堂吵闹的现象,你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

答:(1)基本态度: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少年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他们的不同个 性。学生的动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教师的教学过程。动作和语言是少年儿童情绪、情感的 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少年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

(2)常规做法: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微的喧闹。改变课堂的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学习热情作适当而必要的引导。

5.孙老师住房问题与单位领导发生口角,后又在职称评定时,认为是院领导有意整她.故到院办大吵打闹。因备感委屈,上课时控制不住自己而声泪俱下,无法继续上课。后又在教师的集体活动中,不顾场合,只要看见院领导就想发脾气,宣泄心中的不快。

问题:如果你是当事人,你会怎么做?你认为孙老师应如何认识和处理与领导的关系?

答: 此题评价教师处理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及对荣誉的态度。按照教师在人际关系中的道德要求:(1)教师应正确地对待领导,正确地对待荣誉。正确地对待自己,冷静 地处理与领导的关系,多从自身寻找原因;(2)教师不应该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不应将不快的情绪告诉学生。否则,就会影响教师的形象,也影响教书育人的效 果:(3)领导对教师也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并根据规定与可能维护教师的正当利益。

6.一 个基督徒问牧师天堂与地狱之间有什么差别,牧师把基督徒带到地狱,看到地狱里有一口巨大的盛满丰富食物的铁锅,地狱里的每个人都拿着一个长长的勺子去舀食 物吃.但是勺子把太长,他们无法把食物送进自已嘴里,结果只能空着肚子饱受饥饿的煎熬,望锅兴叹。牧师又把基督徒带到天堂,看到天堂里仍然是一口巨大的盛 满食物的大锅。人们手上也拿着一个长长的勺子,但天堂的人们却没有饿着肚子,而是在享受着丰美的食物,其乐融融。为什么天堂的人这样快乐?原来天堂里的人 用长勺彼此喂对方去吃!这就是天堂与地狱之间的差别。

问题:(1)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哲理?(2)请您谈谈对这个故事的理解。

答:(1)这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社会哲理: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需求互惠的思考框架和心意。目的是为了获得更丰盛的机会、财富和资源。而推你死我活的敌对式竞争。

(2)读了这个故事,我受益颇深。1.双赢既非损人利己(赢一输),亦非损己利人(输一赢)。我们工作的伙伴及家庭成员都要从互相依赖的角度来思考(是“我们”而非“我”)。双赢思维鼓励我们共同解决问题。并协助个人找到互惠的解决办法,是信息、力量、认可和报酬的分享。

2.助人者自助!社会的发展使人们之间的交往变得更加频繁而深入,合作、互利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显示重要作用。孤家寡人是不可能成功的.因而.一个 人要想在自己的事业中取得成功,一定要广结善缘,乐于助人,在帮助别人获得成功的同时,自己也获得成功——达到“双赢”的功效!3.《中 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提出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 风”。这就是告诉我们教师,任何一所学校,全体教师必须本着双赢的思维,齐心协力。才能完成学校教书育人的重任。虽说广大教师的工作目标和根本利益是一致 的,教师之间是平等的同志关系。但不能否认,在现实生活中,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教师与教辅人员之间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对此教职工之间应该提倡同心 同德、团结协作、敬业乐群的双赢理念。教师之间无论是在思想上、业务上、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尊重对方的自尊心,尊重对 方的劳动,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树立同行相亲、相助的新风尚。任何轻视、贬低别人的言行或不择手段地抬高自己都是不道德的。只有这样,上下一心,左右协 调,团结乐群才能形成良好的环境氛围,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才能使学校兴旺发达。

7.某初三学生平时学习懈怠,课堂自律能力差,且经常干扰其邻座学习,班主任老师多次教育不见改变。教师联系父母,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联系上。班主任便三番五次找该生谈话,希望其自动退学,该生一来厌学,二来老师不断施压,最后选择了自动退学。

问题:请就该班主任的做法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并结合你的经验.给予该班主任建议。

答:(1)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适龄儿童少年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学校不得开除学生;适龄儿童少年因为身体状况需要休学,要经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2)案例中某初三学生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生,学佼应当依法保护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包括“劝退”的方式,来侵犯适龄儿童 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另外,今后如果因为学生学习差就将学生“劝退”,也不符合“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第五 条)、“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第三十五条)、以及使学生“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第三条)等法律规定。

(3)关于材料中学生,有课堂自律性差且干扰其他学生的行为,依据法律的规定,学校、教师首先应当批评教育,对学生负有教育的义务,不能简单地将学生推 出校门,更不能随意劝退、开除学生。如果学生屡教不改,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秩序,可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将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 行为的适龄少年转送入专门的学校。继续接受义务教育.并接受对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8.1998 年9月4日,对于辽宁朝阳市第二中学高(二)8班的男生崔某来说,是一个灾难的日子。当晚6时,学生下课的时候,学生多聚集在楼内走廊,外面正下着大雨。秩序非常混乱。崔某在走廊内鼓掌喧闹,被时任副校长的易淑荣撞见。易拍打崔某后背几下,说:“你起哄什么。幸灾乐祸呀!”易拽住崔某的衣服去八班。崔某边 走边嚷:“你校长凭什么打人?”高二(8)班班主任许晓晨上前打了崔某左面部两耳光。崔某感觉听力下降.耳鸣。经法医鉴定,崔某左耳被暴力打击造成外伤性 鼓膜穿孔,构成轻伤。后又经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所对崔某进行精神病司法鉴定。结论为“患神经官能症,人格偏离:被打后所反映出来的神经性症状与被打事件 及个性特点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据《辽宁晚报》报道,经过三年多诉讼后,对学生实施体罚的老师和校方赔偿崔某各项经济损失人民币31万元。据悉,这是目前 国内体罚学生事件引发的最大的一笔赔偿。这一事件引发的思考是多方面的。

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说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意义。

答:(1)首先易校长与班主任许老师的做法是不对的,对崔同学的做法是一种体罚学生的手段,教师体罚学生是违背教育规律和教师道德的。

(2)事例告诉我们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有利于强化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利于净化教育行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3)加强师德修养重要性的表现:爱岗敬业。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应关心学生,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为人师表,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将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为学生做榜样;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钻研.不断进取。

9.涛涛爱淘气。一天,他又在课上说话、做鬼脸,被班主任老师发现了。班主任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涛涛批评说:什么时候你爸爸来了,你再来上课。涛涛不敢回 家,只好在教室外面站着。这时,正好校长路过,问 清了原因后,把涛涛送回教室。事后,校长把涛涛的班主任老师找去,提出了批评。

问题:你认为校长批评的对吗?班主任和涛涛同学应该怎样做呢?

答: 校长的批评是对的。学校是少年儿童受教育的地方,为了保护中小学学生的受教育权利.法律还专门规定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能随便开除学生。教育和帮助有缺 点的学生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学校、老师应当对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的学生给予关心和帮助。使他们改正错误、健康成长。

这位班主任应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经过教育.涛涛也应当认识到自己不仅违反了学校纪律,而且在课堂上随便说话,也影响了别的同学听讲。实际上侵犯了其他同学受教育的权利 10.(1)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的时候曾偷偷地杀死了校长家的狗,校长的惩罚是要麦克劳德画两张解剖图:并最终因他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走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2)据报载: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直打瞌睡,教师发现后并未板着面孔去训斥,而是从故事说开去。教学在轻松的气氛下继续进行下去。

问题:请结合这两个事例,谈谈现阶段我国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教育观念,特别是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学生观。

答: 以上两个案例实际上都说明:一个教师只要真正地“爱”学生,对孩子寄予期望,这些孩子(包括差生)都会取得较大的进步,反之则会使孩子的学习倒退,甚至彻 底丧失学习的信心。所谓教师的期望是指教师对学生所作的关于当前与未来学业成绩和行为表现的推断和预测。它通过教师的话语、暗示、行动等表现出来,会对学 生的心理和行动产生复杂的效应。教师的期望效应的产生,主要取决于教师。教师的期望有积极和消极的差别,教师应力求发挥人际期望的积极效应,防止消极的效 应,这取决于教师形成的期望是否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根据期望采取的行动是否适当。

11.现代教育外部环境呈现出复杂和多元的特性。据中国日报报道:2010年6月13日下午,湖北仙桃某中学高一(二)班课堂上,班主任胡老师发现学生黄某在课堂上玩手机后,当即将手机收过来,放在讲台前砸烂,然后丢进了垃圾桶。

问题:作为一名教师,你对胡老师砸手机的行为如何看,并作分析。

答: 胡老师的做法不正确。从法律角度讲,老师无权损坏学生的财物,胡老师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后,应该将手机收过来做暂时保管,然后做善后事宜。绝不能砸烂 丢掉。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从长期效果上讲,班主任胡老师的这种对学生行为方式的强行遏制,远不及对学生思想观念进行正确的引导。

12. 某教师《思想品德•学会拒绝》的课堂处理如下:在上课前一周,利用闲谈时间,不经意询问学生“在生活中哪些诱惑影响你的学习?”“你有为抵制不了诱惑苦恼 过吗?”。上课后,教师让学生按最难抵制的诱惑分成小组,进行交流。要求每组讨论出抵制本组最难抵制诱惑的最佳方案,并进行介绍,最后教师点出教学主题 “学会拒绝”。问题:请结合新形势下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师德要求,谈一谈你对该教学案例的认识。

答: 学生思想品德的内容,和学生联系比较紧密,是对学生意志品质方面培养的良好内容。本案例主要从课前、课中、课后对学生品德形成加引导。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真 正魅力在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在于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在教学实施中我们要树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教学 观。落实到具体案例中这位教师做好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在主动体验中丰富感知、强化情感。教师在活动设计过程中关注到了学生思维训练、能力发展、情感体验,不再只重所谓的“结果”。设计体现出了开放性和创造 性。活动设计.一方面是弘扬主题,另一方面也有引出不同意见的意图,进而了解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体现了新课程、新要求,激发了学生个体的自主精神与首创 精神。

(2)在合作学习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小组学习的遂程不仅仅是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互相间实现信息与资源交流,不断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

(3)在实践中发展能力、健康成长。新课程下的思想品德教学环境中,教材已不限于固定的文字形式,而是融人生活、联系现实的一种课内教学资源。课堂教学的整个教 学活动不能被“神圣化”。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赏识者。不是教育教学的垄断者和包办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课外实践活动能有效充 分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人翁作用,对课内教学与教材作必要有益的补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的主要精力应当用于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和提高学习技巧.改进学习方法,教会学生观察和思维,培养他们的能力,促进他们智慧的发展。

13.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第一条中,曾提出如下忠告:如果你的“本性”孤僻、沉默寡言,更多地愿意独处或与少数朋友交往,如果和 人多的集体交往你头痛.如果你感到工作时独自一人或两个朋友一起比和一大批人在一起好,那就不要选择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问题:结合所给材料.论述教师职业劳动中人际关系的特殊性及其对教师个性品质的特殊要求。

答:(1)教师职业劳动具有许多特殊性,其中在人际关系中,必须正确处理与学生、与同事、与领导、与学生家长等多方面的关系,有着各种特殊性 ;(2)个性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心理特征,侧重于人的气质和性格方面;

(3)教师职业劳动中人际关系的特点对于教师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其中对个性的要求是非常突出的。作为教师必须具备一些特殊的性格,其中较为突出的是“乐群 性”。乐群性即乐于与他人、与群众共同相处的性格,作为教师,不仅要与学生交往,甘为学生献身.而且离开了学生甚至会感到不适。

14.王某托朋友介绍去一所大学任教。问及原因,答日:“教师工作轻松,悠闲,每年还有寒、暑假.我图的就是这个。”也有人认为教师的劳动就是“三清”(清闲、清贫、清高)。

问题:对这些看法,应作何评价?

答:(1)王某对教师工作的认识是不对的。实际上,教师的工作不仅不轻松,而且很辛苦,没有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是做不好的;

(2)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很强,对教师的个人能力要求很高。没有相应的教育教学技能是做不好教师工作的;(3)如果抱着图轻松、清闲的态度从事教育工作势必造成不良后果。

15.波波很贪玩,.张老师说:“补完作业才能回家,我一会儿回来检查。他拼命地大喊,但学校里的人都走了。没人听得见。波波急得大哭了起来,天很晚了,波渡的爸爸才找到学校,当他和张老师一起打开教室门的时候,波波的嗓子已经哭哑了。

问题:请问张老师的做法对吗? 答:张老师的做法是不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少年儿童的人身自由同样受到法律的保护,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其他任何组织、个人都没有权利剥夺、侵犯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张老师的行为实际上已经构成了非法拘禁,只是因为情节比较轻微,也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可以通过道歉的方式弥补,否则,非法拘禁他人要负刑事责任的。

16. 苏步青教授为中国数学教育和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从教50多年,桃李满天下,自愿来到新建的浙江大学数学系任教。当时系里只有4个教师,l0多个学 生,图书资料奇缺,实验设备全无.经费无着落。他名为副教授,连续几个月没有拿到一分钱。但他毫不动摇。问题:从教师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来看,你从苏步青 的事迹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1)要做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自觉地履行自己的道德责任;(2)教师应该具有艰苦奋斗的品质;

(3)教师应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不要固步自封、墨守成规。

17.我在单位工作很有成就感,因此,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怕见邻居,不怕见同事和领导,但是就怕见我孩子的四年级老师。都怪我的儿子不争气,使我也总是挨 这位老师的训。“这么点的孩子都管不好,你也太无能了吧?这还用我教你吗„„”她训人的时候,神态颇为自豪,总是趾高气扬、我心里对她已反感至极。

问题:请分析材料中教师在职业道德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危害,你认为在教育中教师应怎样对待与学生家长的关系?为什么?

答: 主要问题:教师缺乏良好的道德修养,自以为是;不能正确(公正平等)地对待学生家长。危害:导致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的难以正常发展:使家长与教师的联系逐 渐失去兴趣和主动,进而切断家长与教师的联系;难以很好地共同交流和沟通对学生的教育问题。使家长在教师的鄙视冷漠下不能主动参与教育。与家长应有的关 系:社会地位的平等性,联系交往的互尊性,教育过程的配合性的关系:因为这不仅是我国公民基本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是社会公民道德的必然要求。也是搞好教 育、提高教育效果的需要。

18.李某有一女李霞l4岁,系农村某镇初中二年级学生。李某认为女孩上学无用,还不如早下来赚钱。遂于2003年暑假,将李霞送到邻镇一个体户处打工。开学一 周后,学校老师、领导、村干部多次上门家访。李某拒不说明其去向,有时还恶语相报:“孩子读不读书是咱们自家的事。你们不要狗咬耗子——多管闲事。”

问题:该案例中是否有违法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规定?违法主体是谁?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答:(1)案例中有违法行为。

(2)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 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第三款规定“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招用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就业。”对义务教育分别从家庭和社会方面 作了法律保障。《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九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按照规定接受义务教育,不得使在校 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第二十八条第一款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3)违法主体是李某及个体户。

(4)对李某:根据《义务教育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 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对材料中的个体户:根据《劳动法》第九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非法招用未满l6 周岁的未成年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19. 学校规定初三学生必须在6点钟到校参加早自修,作为任课教师第二天与学生一起参与早自修的我在班级中也强调了一下,可是第二天仍有许多学生迟到,当时有关 领导正好在场,看到这一情况,下令让迟到的学生在走廊罚站。到了第三天,再也没有一个学生迟到。还对他说:“下次再不交作业,甭来上课。”他这才有所收 敛。

问题:请从有关师德要求分析“我”的做法,并提出合理解决此类问题的建议。

答:本材料主要反映了“我”以罚代教的教育方法,这明显违反了新时期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内容中关于“对待学生”的相应规定,即规则层面,如不准以任何借口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准因学生违反纪律而加罚与违反纪律无关的任务等。这 位教师的做法在我们的身边也常有出现。面对那些顽皮学生,教师们无计可施。只得用“罚站”、“威胁”来对付他们,取得的效果看似有效,其实学生并非真正地 接受,他们是敢怒而不敢言。虽然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这位教师的处理方法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背道而驰。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要耐心教导,不讽 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我觉得教师应该采用“说理”教育来对待那些顽皮学生,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心平气和地找那些学生谈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多付出一点爱,多花时间在他们身上。当学生感受到老师在关心他们时,相信他们会改正缺点,努力做得更好。

20. 记得在一个寒冬的早晨,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同学们在上早读,书声朗朗。我刚到校,来到班上,手插在裤兜里,脸对着全班同学。这时,一个学生走进教室。我大 声说:“××,你为什么又迟到?把手放下站好„„”忽然,我听到有人叽咕:“„„自己也迟到„„”这不都是我的行为在学生身上的再现吗? 问题:(1)案例中,教师扮演的是什么角色?为什么?(2)案情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答:(1)教师扮演了“学生楷模”的角色。中小学生正处在成长过程中,教师对他们有一种自然的影响力和特殊的信任感,使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向师性”,他们会把 受自己尊敬和爱戴的教师视为效法的模范,“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人格、品性、德操都能给学生起奠基作用。案例中的教师,在课堂上不注意小节,“自己 也迟到了”、“随手扔粉笔”、“用教鞭敲击讲台面”等等。

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却给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教师在学生面前,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他都在对学生进行示范。(2)1-述案情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细节中,要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消除消极影响。

②教师是学生行为规范的代表,是学生效仿的楷模;教师要担当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角色; ③教师的榜样作用,构成了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力”。教师要成为学生真正的楷模。

2.小学教师资格证材料题 篇二

二.材料分析 30.材料:

新转来的小强是有名的调皮生,同年级别的班主任都不愿意接收他,而张老师二话没说就同意他转到自己的班里。开学时,张老师在班会上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欢迎仪式,说道:‚有一位活泼热情的新成员小强,加入我们这个大家庭„‛随后,张老师又到小强家进行了家访。一开始,小强有所改变,上课捣乱的情况几乎看不到了,特别是在张老师的数学课上表现尤为突出:遵守纪律,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可好景不长,一段时间后,又有其他科任老师说小强上课捣乱。张老师把小强叫到办公室,结合刚学习的内容,对他说:‚小强,老师发现你的数学很棒哦,我这里有几道数学题,想试试吗?‛‚3乘0等于几‛‚0‛小强回答得干脆利落。‚10乘50再乘0?‛‚0‛小强的回答一次比一次小声,‚老师,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时,张老师说:‚你刚才做的题目里,有些数相乘可以得到一个更大的数,可因为0的存在,他们最终的结果都是0,你愿意做这个0吗?‛‚老师,我不想当这个0!‛小强急促地说,一改刚开始的无所谓态度。‚每个同学都应该为班级争光添彩,做一个有益的‘数’,你说对吗?‛小强点点头。

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张老师特别注意观察小强,还根据小强优势,让其担任了数学课代表。同时,他还常常向其他科任老师了解情况,大家都反应从小强的课堂表现中,看到了可喜的变化。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张老师的教育行为。张老师成功地教育了小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学生观要求教师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张老师并没有因为小强的调皮捣蛋就放弃他,而是从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等方面逐步提高小强的学习成绩,增强小强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是独特的人,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才能够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张老师根据小强的学习数学的优势,因势利导,让其担任数学课代表,体现了张老师把小强同学看作是独特的人的理念。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张老师通过方法的引导和自信心的确立,激发起小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小强的数学成绩,同时也促进了其他学科的进步,体现了张老师把小强同学看作是学习主体的理念。

因此,作为教师,在面对像小强这样的后进生时,要结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积极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1.材料:

运动会结束后,小华在周记中写下了自己的感受:

这一次学校秋季运动会非比寻常,因为有一个特殊的项目,那就是班级韵律操比赛。我们班余老师是一个比较要强的老师,听同学们讲,每次比赛,她都要力争好成绩,大家熟练的班级韵律操对我这个刚转来的新手来说,可是难上加难。有班干部向余老师建议,不让我参加比赛。我本想老师会同意,反正学校并没有要求必须全班参加,再说我刚刚转来。但是余老师没有同意,在班上说:‚咱们班是一个团队,是一个整体,班上的一个同学都不能少!‛我感觉到余老师用鼓励的眼光看着我。眼见比赛日渐临近,我很是着急,看得出与我们一同训练的余老师也很着急。余老师找到我,一边鼓励我一定能行,一边亲自手把手教我韵律操的每一个动作。

余老师腰不好,我看到余老师每次讲解示范动作弯腰时,总是咬着牙,我更是认真操练。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终于在较短时间内学会了班级韵律操。比赛终于来了,临赛前余老师走过来,笑着对我们说:‚同学们,不要太看重比赛成绩,只要将我们平时训练的水平展现出来就可以!‛说完还朝我点头微笑。我知道余老师为什么朝我点头微笑,那是在鼓励我,相信我能行。

随着音乐声响起,我按照余老师平时教我的韵律操动作,一丝不苟地做着,同学们也是异常认真。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齐心协力地努力下,咱们班终于夺得冠军。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角度,评析余老师教育行为。教师职业道德要要求教师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及终身学习。余老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以下几点:(1)关爱学生。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要尊重学生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余老师让班级的每位同学都参与,并且亲自手把手地教,不断鼓励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体现了关爱学生。

(2)为人师表。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要求老师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余老师以身作则,克服自己腰不好的情况,每次讲解示范动作,给学生做了很好地榜样,帮助学生短期内学会了班级韵律操。

(3)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要求对工作高度负责,勤恳敬业。余老师是一个比较要强的老师,每次比赛都要力争好成绩,面对有困难的学生,余老师没有敷衍塞责,而是认真辅导,体现了爱岗敬业的相关要求。

(4)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要求老师因材施教,实施素质教育,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余老师面对特殊的情况亲自示范不断鼓励,积极参与学校各种比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教书育人的相关要求。32.材料

世界各国文化都包含无形和有型两个层面,这二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称为‚道‛和‚艺‛。各种具体的学问,可称为‚艺‛;万物共通的道理,可称为‚道‛。在中国文化中,‚道‛和‚艺‛之间是统一不可分的关系,并着重强调‚由艺臻道,以道统艺‛,‚求道‛被作为一切‚艺‛的根本指归。‚道‛的概念在中国文化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在某种意义上,中国传统文化被称为‚道‛文化也不为过。它以传道.明道.行道为指归,以求道.悟道.振道为根本,以载道为内涵,以达道为究竟。儒家将其表述为‚下学可以言传,上达必有心悟‛,下学‚人伦日用‛,下达‚天道性命‛,就是说要从具体的‚艺‛上开到‚道‛,用‚道‛来指导‚艺‛。

‚艺‛的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丰富,孔子在《礼记》中多次提到要以‚文艺‛来教育青少年,‚六艺‛既礼.乐.射.御.书.数。礼乐指各种礼仪规范.唱歌.跳舞等,属于文艺范畴;射御包括射箭.骑马等体育运动,属于武艺范畴;书数指书法.算数.天文地理等知识,属于技艺范畴。因此,‚艺‛包含文艺.武艺.技艺等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知识和技能。朱熹《大学章句·序》中提到:‚人生八岁„皆入小学‛,而教之义洒扫.应对.治人之道。可见,古人从小就要学习诸多‚艺‛层面的知识,这对于提高个人修养非常重要。举例来说,武艺中的‚射‛在古代是相当被重视的活动,因为它不仅是简单的体育运动,通过这项活动还可以培养心性;射箭时必须身端体正,精力集中,心无旁骛,若射不中也当反躬自问,而非怨天尤人。古人通过简单的‚射‛提炼出了丰富的‚道‛的内涵。

古代多数老百姓不识字,却懂得做人的道理。他们的观念就是从戏曲.说唱中学得的。传统戏曲作为种‚高台教化‛,其中的正邪虽然过于脸谱化,但恰恰是这些让人们懂得了善恶之分。艺术的呈现和发展,一定要遵从‚由艺臻道,以道统艺‛的传统精神,努力恢复艺术陶冶性情.净化人心.提升人生.和谐社会的本来功能,不要让艺术异化为拼比技巧.追逐名利.刺激感官.煽动人欲.腐蚀心灵.污染社会的玩物。天地万物,道通为一。《中庸》中讲‚道不远人‛,但不是人人都能感受到‚道‛的存在。‚道‛类似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谓的‚气‛,它不是一种简单的物质.精神.能量,跟具体操作层面的气功没有关系,而是一种无法用语言传达的精神力量。而各种门类的‚艺‛都是可见.可听.可感的。必须通过视.闻.摸去体会内部所包含的道理,通过外在的形象,达到对其内在理念.观点的体悟与认同,得到更高层次的智慧。

中国古典文化极其注重对‚道‛的领悟和把握,将这种更高层次的智慧视为文化之魂魄,我们可以从提倡.宣扬古典文化中门类丰富的‚艺‛入手,进而理解并体会更高层次的‚道‛,以达到回复.增进.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摘编自楼宇烈《中国文化的道与气》)(1)文章认为中国文化中的“道”和“艺”分别有何特点?

①道:是指万物共通的道理,是无形的;在中国文化中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②艺:是指具体的学问,是有形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丰富,包括文艺.武艺.技艺等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知识和技能。

(2)文章为什么说中国文化中的“道”和“艺”是统一不可分的? 在中国文化中,“道”和“艺”之间是统一不可分的关系,强调“由艺臻道,以道统艺”,“求道”被作为一切“艺”的根本指归。①国文化的“道”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具体的“艺”要上升到“道”,用“道”来指导“艺”。②古人从小要通过学习诸多“艺”层面的知识,来领悟其中丰富的“道”的内涵,这对于提高个人修养非常重要。

③古代多数老百姓不识字,但能从说唱.戏曲中懂得做人的道理,说明中国传统艺术陶冶性情.净化人心.提升人生.和谐社会的功能。

④中国古典文化极其注重对“道”的领悟和把握,将这种更要层次的智慧视为文化之魂魄,但主张通过古典文化中门类丰富的“艺”入手,进而理解并体会更高层次的“道”。因此,中国文化的“道”和“艺”是统一不可分的。

2017年上《综素》(小学)

二.材料分析题 30.材料

周末,我带学生去旅游,在一片野花丛中,同学们纷纷谈论这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小强大声说:‚老师,我最喜欢的话是荆棘的花,荆棘虽然全身长满了刺,但她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从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 他的话遭到一些学生的反驳。

‚你们就看到它的刺了!你们仔细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也值得我们去喜欢呀!‛平时不受欢迎的‚调皮大王‛,见有同学不赞同他,便据理力争。‚刺中有花!刺中有花!‛小强的话如一股电流触动了我的神经,赏花与育人不也同样吗? 我激动地走到小强身边,搂着小强的肩对同学说:‚小强说得有道理,荆棘虽然浑身是刺,但是它刺中也有美丽的花,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啦。‛我们对待其他同学也应该赏花一样,特别是对缺点多一些的同学,更应该正确看到他的身上闪光点。‚花有千万种,各有缺点。你们说对不对!‛说着,他拍了拍小强的肩,我的话赢得了一片掌声,小强也不好意思低下了头。

活动结束后,我专门找小强一起分析他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反应的原因,鼓励他改掉缺点,同时安排班里的几名学生组成互帮小组,小强见见改正了自身的缺点。请结合资料分析,从学生观的角度,评价“我”的教育行为。“我”的教育行为遵循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相关要求。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老师并没有因为小强的调皮捣蛋就放弃他,而是看到小强的发展潜能,鼓励和帮助他改正缺点。

(2)学生是独特的人,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才能够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老师根据小强的独特性,因势利导,带领同学们欣赏他,帮助他,从而改正了他的缺点。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帮助小强克服困联和改正错误。31.材料

苏老师班里有不少留守儿童,经常不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她三令五申之后,还是有几个学生没有多大改变,最令他生气的是学习委员晓玲,也有两三次不交作业。晓玲今天又没交作业,老师把她交到办公室,厉声责备到:‚你怎么也这样?‛晓玲不安地说:‚老师,我....‛‚我什么我!今天放学不许回家,不完成作业,你的学习委员也别当了!‛晓玲哭着跑了出去。

下午上课时,老师看到晓玲座位空着,便问道:‚晓玲呢‛‚她哭着走了,她说不读书了,得回去照顾爷爷‛,老师听后惊讶地问:‚怎么回事?‛晓玲同村的一个学生回答说:‚她爷爷腰受伤了,只能躺在床上‛。老师后悔没听晓玲解释。

放学后,老师来到晓玲加,只看到躺在床上的爷爷,知道了老师的来意后,老人说:‚家里平时就我们爷孙俩,我干活,她做家务,现在我伤成这样,可苦了她了‛眼前的情景让老师既怜悯又自责。

一会儿晓玲回来了,看到老师很诧异,老师说:‚我错怪你了,对不起‛‚老师不怪您,可我没法上学了。‛老师赶紧说:‚学一定要上,有困难,老师和同学们都会帮助你的。‛晓玲如释重负,笑着对老师说:‚谢谢老师,我会好好学习的‛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材料中老师的教育行为。苏老师的教育符合教师的职业道德的相关要求。

(1)教师应当践行关爱学生的教师职业道德。关爱学生的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苏老师起初不去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一味的批评,是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了解到晓玲没有完成作业的原因后,又耐心帮助鼓励晓玲继续回学校学习,体现了苏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2)教师应当践行为人师表的教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要求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苏老师发现错怪小玲后向晓玲道歉,表示帮助晓玲重回学校,体现了教师犯错后并没有否认而是及时改正,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体现了苏老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关心爱护学生了解与研究学生。针对学生的差异情况进行因材施教,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32.材料

当今世界已进入网络话的大数据时代,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移动设备技术的高度发达及其与人类的高度融合,产生了爆炸式增长和高度复杂的数据集令,这些规模超乎想象的无法在可容忍的时间内,用当下IT技术和软件硬件工具对其进行感知获取管理处理和服务的大数据,具有体量浩大,模式繁多,生成快捷。

大数据为人类的生活创造前所未有的可量化视角,通过把大数据及其背后的相关连性,人们完全能够据此作出正确决定。《纽约时报》在2012年2月的一篇专栏中指出,‚大数据‛时代已经降临,在商业经济及其他领域中,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作出,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在创造大数据的历史过程中,每一个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剧作者。

尤其是‚互联网的兴起,人们与感应器,显示屏等数据收集设备的日常交流不可避免‛大数据正在因为其独特的社会价值而出发了社会道德智力技术创新潮流,尽管大数据存在隐私安全数据获取。

数摘编自《大数据时代社会道德治理创新的伦理形态》

(1)简要概述文章“在创造大数据的历史过程中,每一个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剧作者”表达的意思。

“剧中人”是说,我们人类生活的各方面都已经和大数据融合在一起,大数据正逐步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剧作者”是说我们人类正在并还将继续推动大数据的发展。

(2)在促进设备治理上,文章认为大数据有怎样的意义,结合文本,简要分析。①大数据成为国家和政府层面的发展战略,它不仅是一种数据处理技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一个影响国家和社会运行的基础性社会制度。在社会治理领域,大数据提供技术支撑。

②大数据能为人们的生活创造前所未有的可量化的思维视角,人们能够依据大数据做出正确的决定。

③大数据因其独特的社会价值触发了社会道德治理的技术化创新潮流。④社会治理实践领域,大数据为人们提供技术的同时也被也是被治理的对象;因为大数据影响着人们的认知视线,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

⑤网络社会的大数据化,对社会治理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科学化.程序化.专业化.系统化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

⑥利用大数据可以有效实现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过程的透明化.治理行为的数据化。

2016年下《综素》(小学)

二.材料分析题 30.材料

四(1)班王红的语文.英语两科成绩都很好,唯独数学差,用她自己的话说:‚我爸妈小时候数学都不好,遗传!‛

刚接这个班数学课的张老师很惋惜,她想:怎样让王红爱学数学.会学数学呢?在全面了解王红的学习状况之后,张老师决定从习得学习方法.清除数学畏惧入手帮助王红。张老师先是和王红一起总结语文与英语的学习方法,归纳其中相通的地方,指导王红尝试将其应用在数学学习上。课堂上,张老师提问王红时,会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适当进行启发,并给王红提供机会说出解题思路,逐渐地提高了王红的听课效果。

在操作性学习活动中,王红常常不知如何下手。针对这些问题,张老师一方面鼓励王红大胆操作,不要怕犯错误,另一方面教给她具体的操作方法,引导她逐步体验.渐入佳境。当作业难度较大时,张老师便给王红搭一个‚脚手架‛,设计较容易的题目让她先完成,然后找到题目之间的联系,最终完成作业。对于王红的作业,张老师采用面批的形式,及时反馈,以便王红适时改进。

经过张老师和王红的共同努力,王红数学成绩大幅度提高,王红再也不说自己‚学不好数学‛了。

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张老师的教育行为。

材料中张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符合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相关要求。

1.学生是发展的人。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张学老师面对数学成绩差的王红,并放弃他,而是看到了她发展的可能,想办法对她进行帮助,提高了她的数学成绩。

2.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张老师面对王红的特点,总结适合王红的办法,帮助她学好数学,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学习的主体。张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王红主动学习,最终得到发展。

张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面向全体学 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坚持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31.材料:

学校组织秋游,关老师带领学生到动物园参观。大家参观猴山时发现老猴子抢小猴子的东西吃,于是纷纷议论道:‚老猴子怎么抢小猴子的东西吃呢?‛ ‚它 怎么不爱护小猴子呢?‛‚猴子又不是人,人有时候也会抢东西吃。‛听着同学们的议论,关老师若有所思.返校后,关老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讨论,同学们踊跃发言。‚老猴子抢小猴子东西吃就是不对。‛ ‚《动物世界》里面说,这是动物的生存竞争,属于动物的本能,无所谓好坏。‛ ‚动物间可以这样,我们人可不能这样!‛ 关老师赞同道:‚对!动物之间可以抢东西吃,而人不能,因为人类社会是讲文明的,我们要尊老爱幼。‛

小松站起来追问道:‚有的人捕杀猴子,卖到酒店去。他们这样做,对吗?‛ 关老师回答:‚他们这样做是不对的,爱护动物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我们不能仅停留在保护动物的口号上,而应思考如何与动物和谐相处,做一个负责任.有爱心的人。‛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关老师的教育行为。

材料中关老师的行为符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相关要求,是值得我们学习的。1.关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关爱全体学生,公正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关老师在听到大家讨论“猴子抢东西”的话题时,若有所思,最终以集体讨论的方式给同学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这些都说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全体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2.关老师的行为体现了教书育人。教书育人要做到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注意培养学生良好品行。关老师面对大家的疑惑,积极的组织学生讨论,最终让孩子们明白人类社会应该是尊老爱幼的,让孩子们以后做一个有责任.有爱心的人。

3.关老师的行为体现了爱岗敬业。爱岗敬业要求老师要忠于人民教育事业,乐于奉献,工作时认真负责。材料中关老师在课外活动中,关注学生的想法,返校后又组织学生积极讨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都说明老师对学生,对工作高度负责。

3.综上所述,关老师的行为符合了职业道德规范,做到了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等要求,是值得学习的。32.材料:

一个人的目光发自他的内心世界。目光的颜色表征了一个人的信仰与观点,而它与自然光的偏离程度则衡量着他的阅世是否成熟。目光的视野大小反映了一个人的胸怀。目光的温度流露出一个人的情感。目光的光压显示了一个人的勇气.决心与意志。一束怯懦的目光,光压几乎接近于零。目光的高低常与一个人地位的尊卑相联系。目光的深浅则透着一个人的睿智.聪慧与文化修养。而目光的真伪完全是一个人是否诚实的标志。

目光还反映出一个人的综合气质。如他的人格品味,机智程度,灵气天分,城府心机,阅历深浅,胸襟气度,风范操守,文化素养,行为习惯......从一个人的目光里,我们可以读出他的心灵,看 到他更为深层次的内涵。怪不得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不过,眼睛确实是一个人最有神韵的地方。

有的人相信名片上的官衔,有的人甚至妄言,服装是一个人的‚第二名片‛。实际上,这两者都是最容易伪造的。而一个人的目光才是高度的‚防伪‛的。一个人可以很容易改变他的服装,但却难以改变他的目光。据《世说新语.容止》记载,当年曹操作为匈奴使臣,他自以为形陋不足以向远方强悍之国显示天威,特叫崔季珪代他充当大使荣色,自己则握刀立旁做侍从。事后有人问使臣:‚魏王如何?‛匈奴使者回答说,魏王形态仪表倒也不凡,但是旁边那位目光炯炯有神的握刀人才是真英雄。

善良的人们,要把握住自己的目光,去辨真伪,发现美,择良美,并发出自己纯净.善良的目光。我们每一个人不仅生活在自然的各种光照之不,同时也生活在社会的众多目光之中。这个世界若是更多些真.善.美的目光,就会变得更加美好。(摘编自詹克明《目光》)(1)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目光所反映的一个人的特性。目光能反应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目光能反映一个人的综合气质。

(2)文章用“真假魏王”的例子旨在说明什么?请简要分析。

文章通过魏王改变服装后依然被人通过目光辨认出来的事例,来说明目光识人的重要性。a.有人相信名片上的官衔,有人说服装是人的第二名片,而实际上,这两者是容易伪造的。b.一个人容易改变服装,却难改目光。

c.善良的人要善于运用自己的目光,明辨真伪.善恶.择良善,并发出自己善良纯净的目光。

2016年上《综素》(小学)

二、材料分析题 30.材料

李老师认为,要让孩子树立自信心,就必须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李老师组织学生讨论:‚你有哪些优点?‛同学们讨论的非常激烈。有的说自己孝顺父母,有的说自己尊敬老师„„大家发现原来自己很多优点呢。这时,一向活泼好动的小明把手举得很高,李老师说:‚小明,优点?‛小明说:‚你为什么总是叫我们说优点啊?‛我爸爸说,每个人有缺点,老师也有缺点,你也有,我想说缺点。‛教室里一下安静了说:‚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老师也有缺点,请大家围绕小明的观点进行讨论吧!‛大家七嘴八舌。最后,李老师点的同时,也要正视自己自己的缺点,改正了缺点,我们会更强。‛

课后,李老师在自己的日记里记录了这件事,并打算在合适的时候组织学生举办一次‚我的小秘密‛讨论活动,让同学们说说自己平时不好意思说出的缺点,并引导他们改掉这些缺点。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李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值得我们学习。

1.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材料中李老生组织全班学生,讨论学习,分析自己的特点,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及树立信心。

2.素质教育以培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活泼,主动的发展。材料中李老师,组织学生讨论,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3.素质教学把学生作为有差异有个性的人,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材料中李老师承认学生之间存在个性差异,每个人优点缺点不一样,引导他们健康和谐的发展。

31材料:

冯老师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在班内开设了‚读书小报‛‚群星园‛‚精彩作文赏析‛‚我爱发明‛等专栏,展示学生作品,激励学生。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记录他们的成长过程,而且作为评优的参考。

小华的爸爸是位戍边军人,常年不在家。冯老师将小华的成长档案整,冯老师寄来的成长档案后,小华爸爸很激动。他给冯老师回信道:‚悉心培养,小华进步很大,看到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愧疚之余,您的付出难以回报,现寄上边疆的一点土特产,聊表心意!‛ 冯老师读着小华爸爸的来信很是高兴,随后也收到了小华爸爸寄来的名义将其寄来的土特产悄悄地寄给了小华的奶奶。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冯老师的教育行为。冯老师的事迹体现了人民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规范,具体表现如下:

(1)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体现在对工作高度负责,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勤恳敬业。冯老师热爱岗位,对学生尽心尽力,认真负责,为每一名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深受家长的认同。体现了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2)关爱学生。关爱学生是指教师要关心和爱护全体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要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冯老师了解到小华的爸爸常年不在家,对他特殊照顾,体现了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

(3)为人师表。为人师表要求坚守高尚情操,廉洁从教,作风正派。冯老师收到小华父亲的礼物并没有收下,而是以小华父亲的名义送给小华的奶奶,体现了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4)教书育人。教书育人要求教师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冯老师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在班级开设各种专栏作品,激励学生全面发展,符合教书育人的要求。综上所述,材料中冯老师的行为充分体现了作为教师应当有的职业道德,值得我们学习。32.材料

书籍,可以是生活中的太阳,也可以是生活中的月亮。这样一想,我们就很容易分清两类读书人。

将书籍当作太阳的人,大都在白天读书。他们希望有了书的照耀,生存道路上的艰难可以像冰一样迅速融化,前进的障碍陷阱可以意义跃过或者躲开。有人书的帮助,他们能看见自己想看的,得到自己想要的,明白自己还想看什么,还想要什么。他们歌颂太阳,只是因为太阳给他们光明;他们喜欢书籍,只是因为书籍帮他们走路。太阳不是闲来无事挂在天上玩的,白天读书的人也不大会读闲书或者无用的书。他们只要阳光,只要书中有用的东西,不如此,就感到自己年华虚度,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将书籍作为月亮的人,喜欢在晚上读书。日落西山,热气渐消;月上柳梢,银光乍泄;亮起一盏灯,与窗外灯光辉映;随手从满架琳琅中抽出一本有趣的书,闲读。夜深人静,步出书房,庭中望月,心静如水。他们知道自己是无用之人,但不计较;他们清楚自己在读无用之书,但还是觉得有趣。他们为轻松而读书,借此摆脱生活的沉重。以书下酒,邀月同饮,个中乐趣不图与人分享,只求书不是盗版,酒不是伪劣,月不是假冒。至于白天的事,万事随缘,由它去吧!白天读书的人,志在将梦想变为现实;晚上读书的人,意在将追梦变成守望。阳光下读书,梦在书外,月光下读书,梦在书中。(摘编自胡洪侠《书中日月长》)(1)请结合文本,谈谈“梦在书外”和“梦在书中”的含义。

梦在书外:白天读有用之书,志在依靠书的帮助,将人生梦想变为现实,做有为之人。梦在书中:夜晚读无用但有趣的书;将白天诸事放空,守望心中的梦想,只为愉悦心情。(2)“将书籍当作太阳的人”“将书籍当作月亮的人”这两类读书人,你更认同哪一类?简要说明理由。

①我更认同“将书籍当作太阳的人”。

理由:人生在世,应当为积极作为;只有不断从书中汲取人生智慧,积极实践,将人生梦想变为现实,才可以实现人生价值;也为人类社会的前进贡献自己的力量。②我更认同“将书籍当作月亮的人”。理由:人生苦短,世事茫茫,心情愉悦很重要;只有及时将心中块垒清除的人,才能豁达,享受人生;进而影响他人,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生活环境。

2015年下《综素》(小学)

二、材料分析题 30材料:

王老师教六年级语文兼班主任,他每天都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其实要批改堆积如山的作业也是一种折磨。他想,学生完成这些作业肯定是不轻松。

一天下午放学前,王老师突然想,让学生自己给自己设计一次作业会怎么样呢?就‚自设作业‛吧。当他把这一想法告诉学生时,学生很惊讶,作业还有自己设计的吗?学生感到既新鲜又激动。

第二天,王老师带着期盼和不安的心情打开来那一份份作业,着实吃了一惊!有‚老师,我考考您‛,有‚小发明介绍‛,有‚诉说我的烦恼‛,有‚我喜欢的名人名言‛,有主题班会设计方案,有显示个性的硬笔书法,有的干脆是一幅自画像……看着这些丰富多彩的作业,王老师激动不已!这些作业是同学们怀着极大的热情设计的,那里有学生的坦诚和率真,有学生的希望喜悦烦恼和困惑,还有他们对美的理解和对是非的判断,这其中闪烁着创造和智慧的火花,是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当下午放学前王老师把作业下发时,同学们一改往前看也不看便塞进书包的习惯,而是迫不及待地翻开作业本,品味着老师批改的一字一句。借此时机,王老师指导学生把‚自设作业‛和语文学习结合起来。以后的日子,‚自设作业‛竟在许多学生的作业中生了根。王老师发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了。

问题: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谈谈你从材料中获得的启示。

王老师的做法是合理的,充分践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值得每一位教师学习。

(1)王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王老师让学生“自设作业”,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开发了学生的潜能。(2)王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王老师能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类型的作业都能认真的批改因材施教。(3)王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学习的主体。王老师通过让学生“自设作业”,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充分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要持有“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做到“一切为了每一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的发展。31材料:

小威和小蕊是蒋老师班的一对孪生兄妹,可是,他们兄妹二人的关系却并不那么融洽。在一篇题为《我最大的烦恼》的作文中,妹妹小蕊这样写道:‚我最大的烦恼,便是一直和哥哥在同一个班。在家里的情形已经让我难以忍受了,没想到在学校还是这样!‛

看到这段话,蒋老师很是疑惑,找小蕊谈心后,才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因为家里有两个孩子,父母便对他们时时进行比较,引导两人凡事必竞争。每次考试后,成绩好的可以得到表扬和奖励,而落后者却一无所有。小蕊一直很努力,成绩也不错,但大多数时候总落后一点儿。看着哥哥时常获得奖励,而自己却只能生活在哥哥的光环之下,嫉妒开始滋长,并对哥哥产生了一肚子怨气。她固执地认为,如果不是哥哥的存在,所有的好事都是她一人的,哥哥简直太可恶了!

因为嫉妒,无论在家里还是学校,小蕊都变着法子与小伟作对,经常搞一些恶作剧,比如把小威写完的作业撕掉,偷偷把他的课本文具藏起来,在同学中说小威的坏话等。久而久之,两人的关系越来越紧张。看到这对孪生兄妹整天像仇人一样,他们的父母也感到非常苦恼。蒋老师该怎么做呢?

问题:请根据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为蒋老师出谋划策。蒋老师要根据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及时介入帮助调节兄妹俩人的矛盾,修复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恢复家庭的和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爱岗敬业,对工作高度负责。蒋老师应该关心爱护这两位有矛盾的兄妹,及时介入调解。促进二人之间的沟通,消除误解改善他们之间的紧张关系。

(2)关爱学生。关心爱和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关心学生健康。小蕊的成绩虽然落后于哥哥,而且经常搞恶作剧,但是教师应该关心每一个学生,用爱来教育学生。(3)为人师表。教师要尊重家长,兄妹之间有如此严重的矛盾,并不仅仅是由二人造成的,父母不合理的教育方式才是主要原因。因此,蒋老师要在尊重家长的基础上通过家访等方式与他们的父母平等沟通,对他们的教育子女的方式进行帮助指导。修正不合理的教育方式。(4)教书育人。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因此蒋老师要耐心的循循善诱,引导她改变自己对哥哥的不合理认知,培养小蕊乐观豁达正确看待事物的合理认知,消除对哥哥的敌意。在此基础上,促进兄妹之间的沟通交流,逐渐消除不快,回复亲密关系。

总之,作为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更好的和学生父母沟通交流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32材料:

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入散漫凌乱。

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在建筑形象的艺术效果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无数建筑,除去极少数例外,几乎都以重复运用各种构建或其他构成部分作为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历史上最杰出的一个例子是北京的明清故宫。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是一间间重复着的‚千篇一律‛的朝房。再进去,太和门和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成为一组的‚前三殿‛与乾清门和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成为一组的‚后三殿‛的大同小异的重复,就更像乐曲总的主题和‚变奏‛;每一座的本身是许多构建和构成部分(成句乐段)的重复;而东西两侧的廊庑楼门。又是比较低微的,以重复为主但亦有相当变化的‚伴奏‛。然后整个故宫,它的每一个族群,每一个殿阁廊门却都是按照明清两朝工部的‚工程做法‛的统一规格统一形式建造的,连彩画雕饰也都尽如此,都是无尽的重复,我们完全可以说他们‚千篇一律‛。但是谁能不感到,门一步步走进去,就如同置身于一幅打‚手绢‛里漫步;在时间持续的同时,空间也连续着‚流动‛。那些殿堂楼门廊庑虽然制作方法千篇一律,然而每走几步,前瞻顾后,左睇右盼,那整个景色,廊廓光影,却都在不断地改变着;一个接着一个新的画面出现在周围,千变万化。空间与时间,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在北京故宫达到了最高的成就。

翻开一部世界建筑史,凡是较优秀的个体或者组群,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往往都以建筑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说是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一首‚乐曲‛。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同一座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作用。

(摘编自梁思成《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1)请简要概括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关系 重复是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变化是不同的东西依次出现,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凌乱。重复与变化是相互对立的。但是重复与变化也是相互统一的,在建筑中,千篇一律的殿堂门楼廊庑的制作方法和宫殿格局,从不同的角度看过去,一个接着一个新的画面出现在周围,景色也是千变万化的。一个好的建筑作品是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

(2)简要分析比较故宫的建筑在“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结合中取得的艺术效果 故宫从天安门到端门武门是一间间重复的是朝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成为一组的“前三殿”与乾清门乾清宫交太殿坤宁宫成为一组的“后三殿”的大同小异的重复,每一座的本身是许多构件和构成部分(成句乐段)的重复,东西两侧的廊庑楼门,又是比较低微的,以重复为主,故宫,它的每一个组群,每一个殿阁廊门却全部是按照明清两朝工部的“工程做法”的统一规格统一行使建造的,连彩画雕饰也尽如此,都是无尽的重复。重复的宫殿格局使整个宫殿看上去如一首乐曲,整齐而宏达,但是从千篇一律的宫殿中走过,在时间和空间的重复中,人们以一定的审美心境去欣赏的时候,会发现故宫的整个景色,轮廓光影,却都在不断地改变着。

故宫融合千篇一律和变化万千,将两者有机的统一起来,使故宫如艺术如音乐一样,造就了故宫宏达而细腻的统一整体,也使故宫成为建筑史上将变化与重复的关系融合在一起的优秀典范。2015年上《综素》(小学)

二、材料分析题 30.材料:

晓星经常欺负同学,班上的同学都不愿意跟他交朋友。

在一次课外活动中,其他同学都三五成群地玩着,只有晓星一个人呆在角落里,马老师悄悄地走过去,对他说:‚咱俩一起玩吧。‛晓星生硬地问道:‚为什么?‛马老师蹲下身来,俯在晓星耳边说:‚因为我喜欢你啊!‛他们两人玩起了游戏,游戏中,马老师问:‚想让大家一起玩吗?那就大声招呼大家来吧!‛因为有老师的参与,同学们很快围拢过来。这一次,晓星和同学们一起玩的很开心。

过后,马老师仔细观察晓星的行为,了解他与同伴相处的困难所在:其实晓星和同学们一起玩,就是不知道怎么和他人相处,欺负同学只是想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而已。

马老师组织开展以‚交朋友‛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在活动中交给晓星与人正确交往的方法,并鼓励班干部主动与晓星交往,在老师和全班同学的帮助下,晓星渐渐不欺负同学了,有了自己的好朋友。

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马老师的教育行为。

马老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马老师的做法符合以下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晓星处于这一时期,是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鼓励的。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良好品德是在活动中发展和建立起来的。所以马老师组织了“交朋友”的班队活动。在活动中交给了晓星与人相处的方法。

(2)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学生是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需求的人。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晓星是想要和同学们一起玩耍,他有这种交往的需求,但是因为欺负同学使他被孤立,所以老师需要把晓星的交往需求激励出来,并通过班干部主动和他交往的方式去建立这种联系。(3)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人的发展都是独特的,每个人的问题也都具有自己的个体原因,马老师能够找到晓星问题产生的原因,能够做到因材施教。31.材料:

一天上午,晓轩突然在教室里大叫起来:‚陈老师,我新买的钢笔不见了。‛这时,很多同学把怀疑的目光转向小明,有的想要打开他的书包检查,小明一边说‚我没拿‛,一边推开同学们的手,我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因为班上同学丢的几件东西都是在小明那里找到的,我安慰一下晓轩,然后让大家安静下来,说:‚晓轩的钢笔肯定会找回来的,现在大家先安心上课。‛

中午,小明悄悄来到办公室,地给我一支钢笔,我问他:‚这是晓轩的钢笔吗?‛他点头。我又问他:‚你为什么要拿他的钢笔呢?‛他说:‚这支钢笔很漂亮。‛我说:‚东西再漂亮也是别人的,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不能拿别人的东西,你知道吗?‛小明惭愧地点点头。经过调查我发现,小明平时去亲朋好友家里,想要什么东西都可以随便拿,久而久之,养成了‚顺手牵羊‛的坏毛病,就此,我多次跟小明的父母沟通,要求家长不要溺爱孩子,帮助孩子意识到,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随便拿。

我还在班上组织班会活动,让大家熟练掌握向别人借东西的礼貌用语。经过不断的努力,小明终于改变了乱拿别人东西的不良习惯。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陈老师的教育行为。材料中陈老师对小明进行教育的额方法是正确的,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来看主要提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陈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关爱学生的教师职业道德。当其他同学怀疑小明并要搜小明的书包时,陈老师并没有鼓励同学们这样做,而是让同学们先上课。这是对小明的尊重与保护,体现了关爱学生的教师职业道德。

2.陈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教书育人的教师职业道德。陈老师对小明进行了耐心的说服,并动员家长和班级对小明进行教育,最终让小明改变了乱拿别人东西的不良习惯。这说明陈老师能够具备从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体现了教书育人的教师职业道德。综上所述,陈老师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32.每年夏天,被冰层覆盖的格陵兰岛大部分地区几乎整日被太阳照射,在很多冰盖上,特别是那些低海拔地区,融冰沿着冰盖表面流动,并聚集成深蓝色的池塘或湖泊。不同于我们能够畅游其中的湖泊,这些水体能够在眨眼之间就消失不见。例如,一个比全球最大室内体育场——新奥尔良超级穹顶体育场大上十几倍的湖泊,能够仅仅在90分钟内就从冰缝中排干所有的水。

研究者们已经分散在格陵兰岛各地,从细节上调查这些湖泊会怎么影响冰盖和未来海面。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地球物理学家萨拉达斯说,最近的实地考察研究表明,研究者已经知道,当湖泊突然排空时,融冰会被送往基岩,暂时性地对冰盖向海洋迁移起到润滑作用,科学家们担心,如果这个区域的气候持续变暖,那么湖泊突然排空的现象可能经常发生,并在更大范围的冰盖上出现,那么可能会加速冰盖的崩解,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纽约城市大学的冰川学家玛德德斯科认为,冰盖上的湖泊也会加速冰盖融化:湖泊下的冰融化速度比湖泊周围暴露在地面的冰快两倍。今年夏天,德斯科使用一艘远程遥控船只,通过实际测量来解释湖泊的颜色深浅是否与它们的深度有关——这些数据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估计卫星图像中地表湖泊的深度,以便更好地预测冰盖的融化速度。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地理学家劳伦斯.C.史密斯正在将冰盖融化速度同由融水积聚而成的河流的流动速度进行比较,如果两者相差甚大,那就表示,一部分融水积聚在了冰盖下,这将提升冰流向大海的速度。

(1)冰盖上的湖泊与普通湖泊的差别是什么? 普通湖泊能够蓄满水,人们可以畅游其中,但是冰盖上的的湖泊里的水体 能够在眨眼间就消失不见。

(2)请根据文段中的描述,简要分析冰盖上的湖泊会产生的影响。

当湖泊突然排空时,融冰会被送往基层,暂时性的对冰盖起着润滑的作用,冰盖上的湖泊可以加速冰盖的崩解,导致海平面上升。

冰盖上的湖泊可以加速冰盖融化,湖泊的颜色与他们的深度有关; 提升冰流向大海的速度;

2014年下《综素》(小学)

二、材料分析

30.崔老师真是一个‚懒老师‛!

就说作文课吧,很多老师都有不成文的程序。首先,来个开场白,接着念几篇范文,发一通评论,再布置一篇作文,附带一堆提示......崔老师却不这样,他经常找一些文章,说阅读对于写作很重要,要大家自主阅读,然后叫大家交流阅读感想。同学们往往争得面红耳赤,忙得不亦乐乎,他却显得逍遥自在。在此基础上,学生顺利地完成作文。崔老师真懒!崔老师建议同学们自主评选‚班级之星‛,并走‚星光大道‛。班上42个同学,同学们都说自己能评‚星‛,纷纷上台展示自己的风采。最后居然评出了各种各样50颗‚星‛,他也没有反对。

崔老师负责学校宣传栏。起初,他叫几个能写会画的同学帮忙,后来竟把组稿、绘画、编排等工作全交给同学们。最要命的是,他自己不做,居然还要求大家每次必须有新意、有亮点,大家绞尽脑汁,他最多只在关键时刻点拨一下。有时大家忙活了半天,他只说一句,‚哎,还是没有新意。‛同学们又得想办法。时间长了同学们发现自己很有进步。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王老师的教育行为。

崔老师的教育行为是恰当的,符合了“以人为本”学生观的理念。(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崔老师放手让学生做,作文课自主阅读,沟通交流阅读感想,完成作文。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进步。(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班级学生自主评选班级之星,每名学生都被评上了“星”,展现出了学生各种各样不同的风采。(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是学习的主体。材料中,崔老师将学校宣传栏的各种工作都交给了学生,自己完成,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向崔老师学习,不包办代替,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31.送教下乡结束时,一个孩子拉着王老师怯生生地问道:‚老师,您明天还教我们吗?‛看着孩子满怀渴望、充满期待的眼神,王老师心里一动,便决定到这所偏远乡村小学支教,没想到,这一教,便是10年。这所小学老师少,王老师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加强学习丰富自己。课堂上,他‚十八般武艺‛全都派上了用场,善教数学的他同样能演绎语文的精彩,美术、体育、科学等课也上得有模有样。课外,他带领孩子们练书法、打乒乓、办小报、玩双杠……于是,孩子们的许多‚第一次‛纷至沓来,第一次升旗仪式,第一次诗词朗诵会,第一次校园钢笔字展览,第一次乒乓球赛……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学校里的留守儿童也变得开朗多了。

王老师的幽默、热情、多才深深吸引了孩子们,他们变得越来越爱上学,爱读书,学习成绩大都突飞猛进。

毕业的学生在给王老师的贺卡上写道:‚王老师,是您给我们阳光般的温暖、前行的力量,让我们的童年多彩而快乐!谢谢您!‛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王老师的教育行为。

(1)爱岗敬业。爱岗敬业要求教师要忠于教育事业,对工作高度负责,不得敷衍社责。王老师支教10年,把自己的青春与时间奉献给了这个乡村,体现了爱岗敬业。

(2)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平等公正的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王老师幽默、热情,对待学生耐心细致,充分体现了其对学生的爱。

(3)教书育人。教书育人要求教师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王老师不仅帮助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掌握,而且帮助学生朗诵、体育等多方面发展,做到了教书育人。

(4)终身学习。终身学习要求教师潜心专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王老师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加强学习,丰富自己做到了终身学习。

总之,材料中王老师的行为充分体现了作为教师应当有的职业道德,唯有向王老师学习,才能称自己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教师。32.冯友兰先生有一个提法:‚照着讲‛和‚接着讲‛。冯先生说,哲学史家是‚照着讲‛,例如康德是怎样讲的,朱熹是怎样讲的,你就照着讲,把康德、朱熹介绍给大家。但是哲学家不同。哲学家不能仅限于‚照着讲‛,它要反映新的时代精神,要有所创新,冯先生叫做‚接着讲‛。例如,康德讲到哪里,后面的人要接下去讲;朱熹讲到哪里,后面的人要接下去讲。人文学科的新的创造必须尊重古今中外思想文化的经典创造和学术积累,必须从经典思想家‚接着讲‛。‚接着讲‛,从最近的继承关系来说,就是要站在21世纪文化发展的高度,吸取20世纪中国学术积累的成果,吸收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冯友兰、熊十力等前辈学者的学术成果。对中国美学来说,尤其要从朱光潜接着讲。之所以特别强调朱先生,主要是因为他更加重视基础性的理论工作,重视美学与人生的联系。朱先生突出了对‚意象‛的研究。这些对把握未来中国美学的宏观方向都很有意义。宗白华先生同样重视‚意象‛的研究,重视心灵的创造作用。他从文化比较的高度阐释中国传说美学的精髓,帮助我们捕捉到中国美学思想的核心和亮点。他的许多深刻的思想可以源源不断地启发今后的美学史、美学理论的研究。学术研究的目的不能仅仅限于搜集和考证资料,而是要从中提炼出具有强大包容性的核心概念、命题,思考最基本、最前沿的理论问题。从朱光潜‚接着讲‛也不是专注于研究朱光潜本人的思想,而是沿着他们开创的学术道路,在新的时代条件、时代课题面前做出新的探索。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学术焦点,这形成了每一个时代在学术研究当中的烙印。‚接着讲‛的目的是要回应我们时代的要求,反映新的时代精神。这必然推动我们对前辈学者的超越。

摘编自叶朗《意象照亮人生》

(1)请简述文中“照着讲”的意思。

文中“照着讲”的意思是哲学史家在讲述知识时候,要尊重古今中外思想文化的经典创造和学术积累,将其原本的知识内容讲述介绍出来即可。

(2)简要分析当代中国的人文学科应该怎样“接着讲”? 中国人文学科的“接着讲”其指的是: ①是从最近的继承关系来说,站在21世纪文化发展的高度,吸取20世纪中国学术积累的成果,吸收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冯友兰、熊十力等学者的学术成果;

②是不能仅仅限于搜集和考证资料,而是要从中提炼出具有强大包孕性的核心概念、命题,思考最基本、最前沿的理论问题;

③是不针对某个具体学者做研究继续讲下去,而是在前辈学者开创的学术道路,在新的时代条件、时代课题面前做出新的探索。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学术焦点,这形成了每一个时代在学术研究当中的烙印。2014年上《综素》(小学)

二、材料分析题

30.下面是某老师的一段回忆:

一年级时,她时常一个人呆坐在教室的一角,不跟别的孩子交流和玩耍。三年级时,他还是经常一个人坐在那里,怯生生的看着周遭。后来几年里,他喜欢独自到图书馆读书,极少跟同学交往。许多年后的一天,他出现在教室门口,小声对我说:‚老师,您记得我吗?‛我说:‚当然记得,真高兴再见到你。‛

‚小学时您教过我,我今天来是有事儿找您,朋友说可以绝对信任您。‛ ‚我会尽量帮助你,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问。

接下来几个月,我们经常见面,听她说童年的事情,说到激动处,她会尖叫,痛苦,听到她悲惨的童年记忆,我忍不住泪流满面。我说:‚对不起!真是对不起!我当时不知道,一点也不知道。‛

大约六岁时,她就开始被酗酒的继父不断地谩骂、殴打、凌辱。可是学校的老师,都没有人注意到。

上了大学后,她再也压制不住了,常常自残。辅导员老师坚持要她接受治疗,但毫无起色。后来,他找到我跟她一起面对治疗的过程。

十年里,她不断跟我讲述她的痛苦经历,为此我读了很多有关书籍。

十年后,她恢复了很多,我也进步很多。现在,我会从因而不显的线索中去发现学生面临的问题,并且想办法帮助他们。

我知道,没有人是完美的,可是,国家与家庭托付给我的孩子,我应该好好的去照顾他们,同样的错误如果再犯,实在是不应该的。从教师观角度,你从材料中获取哪些启示?

这位教师的会议体现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完成了现代教师角色和行为的转变。(1)在教师角色方面,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而这种发展不只是在学业方面,更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材料中的教师在十年前只是注重知识的传授,并没有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对于学生由于受到继父凌辱而造成的心理阴影“一点也不知道”,而十年后,教师“会从隐而不显的线索中去发现学生面临的问题,并且想办法帮助他们。”

(2)教师在行为方面,新的教师观强调教师的反思,材料中的教师能够从案例中反思自己的过失,认识到“同样的错误如果再犯,实在是不应该的”,体现了教师行为的转变。31.我的小学语文老师脾气很大,动不动就训人,我不喜欢他,也就不喜欢他的课。四年下来,我的语文成绩一直很差,并因此而自卑。

可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这一切。那天一上课,坐在教室里的我就开起了小差。‚李明,你起来回答……‛突然,老师向我提问了。可怜的我连什么问题都没有听清楚,战战兢兢站了起来,准备挨一顿臭骂。出乎意料的是,老师竟然对我深情的微笑了一下。我真的不敢相信!四年来,老师从来没有对我微笑过!对我微笑了,说明老师是看得起我的,不嫌弃我的成绩差,想到这里,我挺直了腰板,认真听起课来。不一会,老师的脸又转到我这边来了。大概是看到我听课认真的缘故吧,老师又给我热情的一笑。我心想,老师一定是在鼓励我。那天,我非常开心。从此以后,我的语文成绩突飞猛进。虽然老师在也没有对我微笑过,但我想,老师心里是喜欢我的。我能看到老师的心在对我微笑。

多年以后,我回到家乡,去看望这位语文老师,感谢他那两次微笑。老师默默回忆许久,感触地说:‚我很惭愧!我记得当年的那两个微笑并不是给你的。是我的女朋友和校长正在你的身后听课……两个并不是给你的微笑,却改变了你的一生!以后,我要改变教育方式,把微笑送给所有的学生……‛

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你从材料中获得哪些启示? 这位老师的做法体现了职业道德的相关要求,是正确的。

(1)教师必须关爱学生。关爱学生是指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材料中教师的微笑不经意间让学生获得了被尊重的情感体验,从而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并取得了语文学习成绩的突飞猛进。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真正树立起关爱学生的意识,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2)教师必须教书育人。教书育人要求教师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2.‚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激励、奋进的话,但学会正确对待苦难更有现实的意义,毕竟,苦难不是幸事,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得起的。在一次聚会上,那些堪称成功的实业家、明星谈笑风生,其中就有著名的汽车商约翰?艾顿。艾顿向他的朋友、后来成国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回忆起他的过去??他出生在一个偏远小镇,父母早逝,是姐姐帮人洗衣服、干家务,辛苦挣钱将他抚育成人。但姐姐出嫁后,姐夫将他撵到了舅舅家,舅妈更是刻薄,在他读书时,规定每天只能吃一顿饭,还得收搭马厩和剪草坪。刚工作当学徒时,他根本租不起房子,有将近一年多时间是躲在郊外一处废旧的仓库里睡觉……

丘吉尔惊讶地问:‚以前怎么没有听你说过这些?‛艾顿笑道:‚有什么好说的呢?正在受苦或正在摆脱受苦的人是没有权利诉苦的。‛这位曾经在生活中失意、痛苦了很久的汽车商又说:‚苦难变成财富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你战胜了苦难并远离苦难不再受苦。只有在这里,苦难才是你值得骄傲的一笔人生财富。别人听着你的苦难时,也不觉得你是在念苦经,只会觉得你意志坚强,值得敬重。但如果你还在苦难之中或没有摆脱苦难的纠缠,你说什么呢?在别人听来,无异于就是请求廉价的怜悯甚至乞讨……这个时候你能说你正在享受苦难,在苦难中锻炼了品质、学会了坚韧?别人只会觉得你是在玩精神胜利、自我麻醉。‛

艾顿一的席话,使在丘吉尔重新修订他‚热爱苦难‛的信条。他在自传中这样写道??苦难,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时,它就是你的财富;可当苦难战胜了你时,它就是你的屈辱。

(1)让苦难不再成为屈辱的前提是什么?请结合本文,说说你的看法。

让苦难不再成为屈辱的前提是:坚强面对,不屈挠,勇于奋斗,最终战胜苦难,而让它成为人生中真正值得汲取的财富。因为只有当你战胜了苦难并远离苦难不再受苦时,别人才不会认为是你的屈辱,而会觉得你意志坚强,值得敬重。

(2)每个人都有表达、申诉的权利,可是艾顿却说“还在受苦或正在摆脱受苦的人是没有权利诉苦的”,说说你的理解。

原因:苦难变成财富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你战胜了苦难并远离苦难不再受苦。只有在这里,苦难才是你值得骄傲的一笔人生财富。

3.小学教师资格证材料题 篇三

在职业理念教师观部分,考材料分析题的就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观。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包括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师行为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 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教学与研究的 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教师角色的转变总结一下 就是“学生反建社”。学生是指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反是指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建是指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欣瑞教育,专注教师培训领域!网址: 者;社是指社区型的开放教师。材料 分析题中容易考到的是前三条,所以大家要识记并理解。教师行为的转变:教师行为的转变是和教师角色的转变结合在一起的。由于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所以 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由于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所以教师要尊重赞赏学生;由于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所以教师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最后,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改强调合作;教师行为的转变可以总结为“你我他它”。你是指学生,对待学生尊重赞赏;我是指教师对待自己要反思; 他是指对待同事要合作;它是指对待教学,要帮助引导。因为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答题的时候,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师行为的转 变可以结合在一起。

职业道德部分考材料分析题的就一个考点就是08版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含六条: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爱冈敬业-----教师职 业的本质要求;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 展的不竭动力。08版的职业道德几乎是每年材料分析题必考的,所以大家要重视。总结起来就是“三爱两人一终身”。三爱简单记就是指爱国、爱岗、爱学生;两 人是指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一终身是指终身学习。大家要把每一点的意义理解透。

4.小学教师资格证材料题 篇四

(2)可能判出徒刑以上刑罚,(1.5分)

答:(1)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2分)

(3)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其发生社会危险性,有逮捕必要。(1.5分)

(二)在哪些情形下人民警察不得使用武器?(5分)

答:按照《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10条规定:下列情形不得使用武器:(1)发现实施犯罪的人为怀孕妇女、儿童的,但是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暴力犯罪的除外(5分);(2)犯罪分子处于群众聚集的场所或者存放大量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场所的,但是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将发生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除外。(5分)

(一)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5分)

防答:有不法侵害发生(1分);不法侵害必须正在进行(1分);防卫行为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者实施(1分);必须为了使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1分)卫行为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二)《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违法治安管理行为人的责任年龄和责任能力作出怎样的规定?(5分)

答:(二)(1)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1.5分)(2)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给予处罚。(1.5分)(3)盲人或者又聋又哑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不予处罚。(1分)(4)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给予处罚。(1分)

(一)简述立案的条件?(5分)

二)公安机关在办理治安案件中应当对哪些物品收缴?(5分)

答:公安机关在办理治安案件中对查获的下列物品应当收缴:(1)毒品、淫秽物品等违禁品;(1分)(2)赌具、赌资;(1分)(3)吸食、注射毒品的器具;(1分)(4)伪造、变造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票证、印章等;(1分)(5)倒卖的有价票证;(6)直接用于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本人所有的工具

(一)抢劫罪和抢夺罪有何区别?(5分)

答:两者的区别主要有:(1)主体要件不同,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可以成为抢劫罪的主体,但不能成为抢夺罪的主体。(3分)(2)客体要件不同,抢劫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财产所有权,又侵犯人身权利;而抢夺罪是简单客体,只侵犯财产所有权。(3.5分)(3)客观方面不同,抢劫罪采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当场劫取财物;而抢夺罪只是公然夺取财物,并不采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3.5分)

(二)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时需要调查的案件事实内容主要有哪些?(5分)

答: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34条规定,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时需要调查的案件事实内容包括:(1)违法嫌疑人的基本情况;(2)违法行为是否存在;(3)违法行为是否为违法嫌疑人实施;(4)实施违法行为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以及其他情节;(5)违法嫌疑人有无法定从重、几从轻、减轻以及不予处罚的情形;(6)与案件有关的其他事实

(一)简述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责任法定情形。(5分)

答:立案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有犯罪事实,(2.5分)(2)需要追究刑事责任。(2.5分)答:(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1分);(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1分);(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1分);(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1分);(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0.5分);(6)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0.5分)

(二)治安调解的适用范围有哪些?(5分)

答:治安调解的适用范围是指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殴打他人、故意伤害、侮辱、诽谤、诬告陷害、故意损毁财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侵犯隐私等情节较轻微的治安案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2分):(1)亲友、邻里、同事、在校学生之间因琐事发生纠纷引起的(1分);(2)行为人的侵害行为系由被侵害人事前的过错行为引起的;(3)其他适用调解处理更易化解矛盾的。(1分)

(一)我国刑法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5分)

答: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1.5分)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1.5分)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1分)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可由政府收容教养。

(二)依据《人民警察法》,继续盘问应符合哪些要求?(5分)

答:根据《人民警察法》第9条规定,下列四种情形经公安机关批准可继续盘问:(1)被指控有犯罪行为的;(1.5分)(2)有现场作案嫌疑的;(1.5分)(3)有作案嫌疑身份不明的;(1分)(4)携带的物品有可能是赃物的。(1分)

一)简述侦查终结的条件(5分)

(二)简述使用武器后的处置程序?(5分)

答:(1)人民警察使用武器造成犯罪分子或者无辜人员伤亡的,应当及时抢救受伤人员,保护现场,并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或者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报告。(2)当地公安机关或者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进行勘验、周查,并及时通知当地人民检察院。(3)当地公安机关或者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应当将犯罪分子或者无辜人员的伤亡情况及时通知其家属或者其所在单位。(4)人民警察使用武器的,应当将使用武器的情况如实向所属机关书面报告。

(一)什么是犯罪的不作为?不作为义务的来源有哪几种?(5分)

答:不作为,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法律的特定义务,能够履行而不履行的危害行为。(5分)义务的来源: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职务上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5分)

(二)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的适用对象有哪些?(5分)

答: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1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依照本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1)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1.3分);(2)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1.3分);(3)七十周岁以上的(1.2分);(4)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1.2分)

1、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简要回答公安机关在办理人身伤害案件时,遇到哪些情形应当进行伤情鉴定?(5分)

答:(1)案件事实已经查清(2分);(2)证据确实、充分(2分);(3)法律手续完备(1分)。答案要点:人身伤害案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应当进行伤情鉴定:(1)受伤程度较重,可能构成轻伤以上伤害程度的;(1.25分)(2)被侵害人要求作伤情鉴定的;(1.25分)

(3)违法嫌疑人、被侵害人对伤害程度有争议的;(1.25分)(4)其他应当作伤情鉴定的情形。(1.25分)

2、简要回答由公安机关执行或者代为执行的刑罚种类。(5分)

答案要点:(1)管制(1分)、拘役(1分)、剥夺政治权利(1分)、对外国人驱逐出境(1分)由公安机关执行。

(2)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刑罚前,剩余刑期在一年以下的,由公安机关代为执行刑罚。(1分)

(一)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目标已于2010年如期完成。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请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主要法律形式及其相应的立法权限。(5分)?

(一)答案要点:?1.宪法。修改宪法和解释宪法的权力分别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2分)? 2.法律。基本法律,由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2分)? 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

(二)请简要回答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要内容,并阐释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的基本内涵。二)答案要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五个方面。其核心内容为依法治国。(2分)? 依法治国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分)?

2、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1分)?

3、严格依法办事,这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一)请对纪某的各行为从刑法角度进行分析并说明理由。(10分)

纪某在14周岁之前盗窃各类财物总计约7000余元。14周岁生日那天,纪某邀几个朋友到一饭馆吃饭。饭后回家途中,纪某看到一行人手拿一个提包,即掏出随身携带的弹簧刀将持包人刺伤后把包抢走,包内有手提电话1部、现金5000余元。第二天纪某出门游逛,见路边停着一辆吉普车,即设法打开车门,将车开走。行驶途中,因操作生疏,将在车站候车的3人撞倒,造成2死1伤纪某不仅未停车,反而加大油门逃走。当日下午,纪某将汽车以2万元的价格卖出,后被抓获。

达到法定的追究刑事责任的年龄。(4分)

答案:

(一)(1)纪某在14周岁之前盗窃价值约7000余元的各类财物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因为纪某没有(2)14周岁生日那天抢劫他人财物的行为,也不构成犯罪。因为抢劫罪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定年龄已满是14周岁。纪某过完生日的第二天,才满14周岁。(3分)

(3)过完生日的第二天,纪某交通肇事,造成2死1伤的行为,还是不构成犯罪。因为交通肇事罪追究刑事责任的年龄是已满16周岁。纪某交通肇事的时候,已满14周岁,但未满16周岁。

问:对甲、乙、丙三名民警应如何处理,依据是什么?(10分)

(二)某公安处处长办公会讨论以下三位人员的处理意见:甲某,男,26岁,招聘录用审查对象,经审查,其两年前被某县土地管理局开除公职。乙某,男,35岁,派出所民警,因肝癌住院治疗长达2年,现仍在医院治疗,其所在单位提出予以辞退。丙某,男,30岁,机关民警,酒后驾驶机动车,造成严重后果。答:(1)对甲某不应录用为人民警察。《人民警察法》第26条规定曾被开除公职的,不得担任人民警察。某甲两年前被某县土地管理局开除公职,其不得担任人民警察,故不应将其录用。(3.5分)(2)对乙某不能辞退。根据《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第31条规定: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不得辞退,某乙因肝癌住院治疗长达两年,现仍在医院治疗,不得将其辞退。(3.5分)(3)对丙某应予开除处分。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第23条规定:酒后驾驶机动车,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开除处分。某丙酒后驾驶机动车,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对其予以开除。(3分)

(一)问:根据下述对话和剧情,指出其中哪些方面违反了《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10分)

《法网恢恢》是一部反映公安干警捍卫法律、揭露犯罪、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电影。剧本中,我们看到这样一组对话:

人物:侦查员:赵某、王某,犯罪嫌疑人:胡某 地点:公安局预审室。

胡:不知道。

胡:我没有罪,我要请律师。赵:被告人胡某,你知道今天为什么找你吗?

赵:你要老实交代罪行,顽抗是没有出路的。

赵:现在你不能请律师,你可以自己为自己辩护。

胡:我不明白,我既讲了真实姓名,又有固定住址,你们公安机关为什么还要对我收容审查。

赵:你有多次流窜盗窃的重大犯罪嫌疑,根据规定,对你进行收容审查。

胡:(不语)

赵:政府的政策历来都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你若老实交代罪行,我们可以放你出去,你若抵抗,将受到从重处罚。何去何从,你自己选择。

答:(1)赵某称胡某为被告人不妥,在侦查阶段应称为犯罪嫌疑人。

(2)、赵某:“你要老实交代罪行”,不符合刑事诉讼法关于开始讯问的程序规定,《刑事诉讼法》第93条规定:“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首先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让他陈述有罪的情节或者无罪的辩解,然后向他提出问题。”(2分)(3)、赵某拒绝胡某请律师是错误的,《刑事诉讼法》第96条已经明确规定,犯罪嫌疑人在第一次讯问后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聘请律师。(2分)

(2分)

(5)、赵某关于如果胡某承认犯罪,就可以放他出去的说法是错误的,违反了刑事诉讼法中严禁以刑讯逼供和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法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有关规定。(2分)

(二)问:陈所长的做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10分)果;该所所长陈某决定对张某采取停止执行职务措施。

某派出所民警无意中向其好友李某泄漏了当天晚上该区开展外来人口大清查的时间、地点,造成了一定后答:(1)陈所长的决定不正确。(5分)(2)派出所所长无权决定对违纪民警停止执行职务,该决定必须由其所在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督察机构作出决定,报本级公安机关行政首长批准后执行。

(一)甲对交警乙死亡的主观心理态度是什么?(10分)

甲违章驾驶,遭到交警拦截时高速连闯两个拦截关卡,在第三关卡,警察把通道全部堵死。行为人还试图高速闯关,接近时发现有障碍物而无法闯过,急忙避让障碍物时将旁边一个交警乙撞出近20米,致其当场死亡。

答:甲对交警乙死亡的主观心理态度是间接故意。(5分)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

(4)、赵某关于收容审查是合法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已不在允许使用收容审查的做法。为了闯关却放任了将交警撞死的危害结果的发生。(5分)

(二)问:民警金某的做法对吗?为什么?(10分)

某刑警金某下班后到刑警支队枪库存放枪支时,路上见有青年甲和乙追逐一中年人丙,追上后用力推搡,其中甲持一钢条追打中年人丙,致丙摔倒在地,甲和乙追上前,对丙实施殴打。民警金某即掏枪击中将持钢条的甲的腿部,乙见状捡起钢条击中金某肩部,并继续对金某击打。金某倒地开枪将某乙击伤后,打电话给110报警台,接着自己去医院包扎。答:(1)金某开枪击倒甲的行为不符合《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条例》规定。甲持一钢条殴打摔倒在地的丙,危及丙的生命安全,虽属该《条例》第9条规定的暴力犯罪行为的紧急情形,但金某在使用武器前,未按规定先行警告,应在警告无效后依法使用武器。(3.5分)(2)击伤某乙的行为符合该《条例》第9条规定,乙在金某开枪制止甲后,仍捡起钢条击中金某肩部,并继续对金某击打,危及金某生命安全。因此,金某受伤倒地后开枪将某乙击伤,完全符合该《条例》规定的开枪情形。(3.5分)(3)金某使用武器处理善后工作不符合该《条例》第12条和第13条规定。金某应当及时组织抢救受伤的甲、乙、丙,保护现场,并立即向当地公安局报告,还应将使用武器的情况如实向公安局书面报告。(3分)

(一)问:公安机关和法院的做法是否正确?(10分)

某人故意伤害致被害人重伤。被害人的配偶向县公安局报案,公安局认为受害人和加害人都比较明确,案件事实也比较清楚,不需要侦查,遂作出不立

案决定,叫被害人的配偶找县法院。被害人的配偶到县法院去起诉时,县法院认为:本案被害人伤害情况严重,不属于轻微刑事案件,不能直接受理;并且刑法

规定,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的,法定最高刑是死刑,应当由中级法院作为一审法院,县法院是基层法院,对本案没有管辖权。县法院告诉被害人的配偶:你要么去找县公安局立案侦查,要么找中级法院。

答:﹝1﹞公安机关和法院的做法都不正确。(4分)

关错误的做出了不立案的决定。(3分)

﹝2﹞公安机关的错误:本案是一起故意伤害致被害人重伤的案件,属于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案件,公安机关应该做出立案的决定。但公安机法院的错误是:第一,当本案被公安机关做出不立案决定,被害人近亲属向县人民法院起诉后,便由公诉案件转化为自诉案件,县人民法院对此案有管辖权但县法院错误地认为对此案没有管辖权,不能直接受理。第二,此案由中级法院进行一审的理由也不成立。因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的案件法定最高刑为10年有期徒刑,不属于中级法院管辖的一审案件。(3分)

(二)问:派出所民警在办理此案过程中存在哪些错误?并说明理由。(10分)

2010年5月3日,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游客朱某在上海世博园入口处排队,巡逻民警发现朱某形迹可疑,对朱某当场盘问检查,从朱某身上查获匕首一把。朱某自述:“匕首是用来防身的,原来放在包内,怕安检时被发现,所以藏在身上”.随后民警将朱某带到派出所办理了受理治安案件的相关法律手续,并将朱某带到侯问室进行继续盘问。当日调查取证后,派出所决定对朱某罚款五百元,并收缴匕首一把。答:(1)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嫌疑人朱某进行继续盘问是错误的。朱某的行为事实清楚因果关系明确,已经作为治安案件受理,依据《公安机关适用继续盘问》第9条规定:“明知其所涉案件已经作为治安案件受理的,不得适用继续盘问。”不得对朱某进行继续盘问。(5分)(2)对朱某罚款五百元的处罚是错误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32条第2款规定:“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者弩、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朱某为了逃避安检,故意将匕首藏在身上,并出入世博园,已构成非法携带匕首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应当适用拘留处罚,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所以派出所不能对朱某单独适用罚款处罚,应向上级公安机关呈报行政拘留并处罚款

(一)乙、丙、丁三人的行为应如何认定?(10分)

两便衣警察扭获了正在盗窃的甲,出示证件后将甲带往附近派出所。行至途中,被甲的朋友乙、丙、丁三人遇见,三人以为两个警察是与甲打架的公民,遂上前将两个警察打倒在地,造成轻伤,甲、乙、丙、丁四人逃走。

答:乙、丙、丁三人错将两个执行公务的警察,当做是与甲打架的公民,并打成轻伤的行为,属于客体认识错误(5分),应当认定为故意伤害罪。(5分)

(二)问:崔某实施的殴打他人行为应如何处理?请说明理由。

崔某系某单位女勤杂工,现年45岁,平时性格内向,不善交往。2011年4月5日,崔因琐事与单位女工人李某发生纠纷,气愤之中,从地上拾起一块砖头将李某的头部砸破,鲜血直流(经医院治疗,李某头部轻微伤缝合3针,用去医疗费400元)。民警发现后将其传唤到派出所接受调查,崔某接受询问后,突然语无伦次,两眼发呆,精神异常。经鉴定,崔某系精神分裂症,她家族有精神病史,其本人精神一直正常,此次在派出所受各种内外因素刺激而发病。

答:(1)派出所应按照殴打他人对崔某予以治安处罚。因事出有因,情节较轻,可以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3条之规定,对崔某罚款五百元。(1.5分)(2)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给予处罚。精神病人违反治安管理是否应承担法律责任,关键看其在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时精神状态如何.如果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应承担法律责任。(1.5分)(3)本案中,经医学鉴定和调查证明,崔某是在殴打他人行为实施完毕后,受各种内外因素刺激,突发精神分裂症,其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时,精神正常,能够辨认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崔某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一)问题:试分析案例中公安机关、检察机关行为的不当之处,并说明理由。(10分)

被告人崔某,1980年出生。1997年5月7日晚在一路口抢走一下班女工的提包,后被过路的群众抓获,扭送到附近的人民法院。法院同志认为这是公安机

关管辖的案件,告诉群众将其扭送到公安局。崔某被扭送到公安局后,公安人员认为崔某符合拘留的条件,遂将其拘留。后公安局于5月16日向检察机关提请

批准逮捕,但未获批准。公安局认为这一决定是错误的,于是向检察机关提出复议,但仍未被接受,遂向上一级检察机关申请复核;同时认为崔某态度恶劣,随

时可能逃跑,而且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拘留最长期限为37天,因此尽管崔某多次提出应当释放,一直未予批准。直至5月25日,上级检察机关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才将其释放。答案:(每个要点1分)

(1)当群众将崔某扭送至法院时,该同志告知应扭送到公安局的做不当。依法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2分)

(2)公安人员认为崔某符合拘留的条件就对他进行拘留,这是不当的。拘留应当办理法定手续,须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的批准,签发拘留证并向犯罪嫌疑人出示后才能执行。(2分)

(3)公安局到5月16日才提请批准逮捕的做法不当。依法应当在拘留后3日内提请,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1—4日。崔某是5月7日拘留的,5月16日才报捕,已超期。(2分)

(4)公安局拖延到5月25日才释放崔某的做法不当。人民检察院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公安机关认为有错误时,可以要求复议,但必须立即释放犯罪嫌疑人。(2分)

(5)上级检察机关在复核后,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的做法不当。复核后应当作出是否变更的决定。(2分)

(二)祝某是否应负法律责任(5分)?为什么?(5分)

无业人员陈某因琐事与无业人员武某发生纠纷,当晚陈纠集谭某等10人与武某等7人在某广场发生持械殴斗,武的头部、臀部被砍、戳伤倒地。此时,值勤民警祝某发现后,喊道:“我是派出所的,不许再打。”但歹徒见祝仅一人并未收敛,祝某为震慑罪犯,朝天鸣枪警告后,谭某持长刀砍中祝持枪的右手。祝某果断开枪击中谭某腹部,陈某等人见状四处逃窜。祝某及时拦车将武某、谭某送市医院抢救并向派出所领导报告,谭某因肾脏、胰腺被击伤大出血,抢救无效死亡。

答:祝某的行为不负法律责任。(5分)因为:本案中,无业人员陈某纠集谭某等10人与武某等7人在某火车站广场发生持械聚众殴斗,武某的头部、臀部被砍、戳伤倒地。情况十分紧急.民警祝某对他们进行警告仍无效。同时,歹徒谭某持长刀砍中祝持枪的右手,袭击民警,危及祝某的生命安全的紧急情行下,民警祝某警告无效后开枪击伤谭某(抢救无效死亡),制止聚众械斗,祝某的行为完全符合《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相关规定,祝某不应负法律责任。(5分)

(一)甲、乙的行为属于哪种故意犯罪停止形态(10分)

甲、已2人勾搭成奸,预谋杀死乙的丈夫丙某后两人结婚。甲买来毒药交给乙,乙将毒药投入丙的酒中,并为丙炒了菜,让丙喝酒。丙将酒喝了后,安然无恙。后得知毒药因存放时间太长,已经失效。乙对甲说,丙如此命大,不能再害他了,甲也表示同意。但是2人继续保持通奸关系 答:甲、乙二人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5分)

原因:甲、乙二人实施了足以造成既遂危害结果的第一次杀人行为,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遂(毒药失效人没死)。甲、乙二人有继续杀人的实际可能,但自动放弃了了重复侵害(杀人)的行为。(5分)

(二)问:某派出所所长改变拟对丁某予以行政拘留十五天处罚意见的行为是否错误?请说明理由。(10分)

某派出所查处丁某伪造有价票证案件,根据丁某伪造有价票证的从重情节和危害后果,决定应当对丁某呈报予以行政拘留十五天的处罚意见。办案民警依法以书面的形式告知违法嫌疑人丁某拟被处罚的事实、理由和法律依据、拘留期限,丁某对案件的事实、证据、理由等都无异议,但认为行政拘留十五天处罚太重,要求减轻处罚,否则将申请复议或者直接提起行政诉讼。根据丁某的陈述意见,为避免引起复议或者行政诉讼,该派出所所长决定将对丁某的处罚意见改为行政拘留七天呈报上级公安机关审核、审批,并告知丁某。丁某表示接受。

答:在办案民警依法提出的拟处罚意见准确适当,且违法嫌疑人对案件的事实、证据、理由都无异议的情况下,某派出所所长仅因丁某认为处罚太重,要求减轻处罚并以复议和行政诉讼要挟,就改变处罚意见的行为是错误的。(5分)因为:(1)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4条规定,如果丁某对案件的事实、理由和依据有异议并申辩,且其陈述和申辩经复核成立的,公安机关在决定处罚前应当听取并接受。本案中,违法嫌疑人对案件的事实、证据、理由等都无异议,某派出所所长不应因丁某认为处罚太重就将原拟处罚的行政拘留十五天减轻为行政拘留七天。(2)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149条规定,丁某在上级公安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才能依法享有申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等救济权利。某派出所长因怕丁某要申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在尚未审核、审批前改变原本正确的处罚意见,不符合法律规定。

(一)问:在本案中,西峡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能收集到了哪几种证据?(5分)根据现有的证据能否认定李成会涉嫌故意杀人罪?(5分)

2008年1月1日,在群山环抱的河南省西峡县西坪镇下营村,一辆警车把32岁的李成会带走了。在西峡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李成会供述了她在2007年12月27日毒死女儿的经过。并交代了事情的经过:1996年,下营村的李成会嫁给了同村的张秀华为妻。他们的家庭情况相似,李成会的母亲是个哑巴,父亲在一次盖房子时被砸成伤残,而张秀华的父母也都是痴呆人。两年后,她们的大女儿张娜出生了。2002年,他们又生下了小女儿张娟。张娟是先天性脑瘫,浑身软绵绵的,不会走路和说话。几年来,为给张娟治病,李成会欠下了两万多元的外债,但她一直没有放弃对女儿的治疗。2007年12月27日上午,李成会给张娟喂止咳糖浆时,公公指桑骂槐地说她不会生男孩。她感到非常委屈。李成会想,家9口人中有6人不是残疾就是痴呆,女儿的病也治不好,家中外债累累,生活看不到希望,遂产生了和女儿一起死的念头。于是,她把家中以前买的“3911”农药灌入张娟口中,看到女儿不停地呕吐,李成会就想,女儿把农药吐出后死不了,若自己死了,公公一家会嫌弃这个孩子,没人能照顾她。想到这儿,李成会放弃了自杀的想法,没想到下午张娟却死了。

2007年12月27日下午,在湖北十堰打工的张秀华突然接到妻子的电话,说小女儿患脑充血死了。第二天,张秀华急匆匆回到老家。两天后,妻子告诉他,自己给女儿喂止咳糖浆时,误把农药灌入女儿口中,“反正女儿也死了,你想告就告吧”。然而,张秀华选择了沉默,知道真相的村民也是如此。

事发当天下午,几个村民在黄守军家玩,李成会抱着女儿张娟去串门。当时,大家看张娟呕吐得厉害,就劝她到村诊所看看,她就抱着女儿走了。途中,她第一次给女儿买了一包口香糖。有村民告诉村主任李明军,在李成会家闻到有农药味,李明军赶到后也闻到了农药味。这时,在村诊所里就诊的张娟口吐白沫、生命垂危,李明军急忙打“120”。救护车赶到时,张娟已经死亡。李明军等人在李成会家桌子上发现了外观差不多的2个瓶子,通过标签看到,一瓶是止咳糖浆,一瓶是“3911” 农药。李明军问李成会是不是给女儿喂毒药了,她矢口否认。后来,李成会的亲属来了,说要私下解决。当天晚上,张娟被埋在了附近的山坡上。当地村民只是议论,出于同情没有人去告发。邻村的一个群众听说此事后,向西坪镇派出所报了案。2008年1月1日上午,西峡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开始调查取证。1月2日,经法医鉴定,张娟系中毒身亡。1月18日,李成会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西峡县人民检察院批捕。

答:在本案中西峡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民警可以收集的以下几种证据:①犯罪嫌疑人李成会的供述,②证人李明军的证言,③证人张秀华的证言,④物证——李成会家桌上的一瓶“3911”农药,⑤法医鉴定结论。(5分)

根据现有证据可以认定李成会涉嫌故意杀人罪。(5分)

(二)问:民警吴某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存在哪些错误?(10分)

某日晚上,某派处所民警在对某旅店进行检查时,发现旅店内藏匿多张印有淫秽图片的DVD光盘,便将店主赵某连同光盘带到民警值班室。民警吴某用电脑查看了这两张光盘,发现均有淫秽内容,就向赵某宣读《治安管理处罚法》第68条规定的内容,对赵某说:“你听到了吗?传播淫秽物品是要拘留的,但你的行为较轻,只要交纳二百元罚款就可以了”。赵某申辩道:“这光盘是我在地摊上买来的,准备带回家自己看看”。民警吴某不予理会。赵某因有要事办理,无奈之下,接受了民警吴某作出的当场处罚决定,缴纳了二百元罚款后离开。民警吴某随即把收缴的光盘砸碎扔到废物箱里。

答:(1)没有违法事实,定性错误。公安部《关于携带、隐匿淫秽VCD是否属于传播淫秽物品问题批复》规定,店主赵某携带少量淫秽DVD行为,主观上没有传播故意,只是为了自己观看,民警吴某不能认定旅客赵某传播淫秽物品这一违法行为。(1.3分)(2)办案马虎,程序错误。对发现的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的违法行为,应当先受案,再口头传唤违法嫌疑人到案接受询问,同时要对涉嫌的淫秽光盘进行扣押和送检;对查获的淫秽物品的鉴定不能由查获人自行鉴定,应当封存后交鉴定机构的专门人员进行鉴定,并出具《鉴定书》;办案及制作《询问笔录》和《扣押物品清单》应当由两名以上民警进行(1.3分)。(3)作出的当场处罚决定错误。经过调查取证,赵某不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的违法行为,没有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因此,民警吴某应当收缴淫秽光盘,对赵某进行法制教育后放行,不能对其作出当场处罚的决定。(1.2分)(4)擅自处理收缴物品错误。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162条规定,民警吴某收缴淫秽光盘,应当制作《收缴物品清单》并上交治安管理部门登记造册保管,定期统一销毁。

1、赵某因自行车被盗到派出所报案,经民警调查系居住在本地的某事业单位职工钱某所为,被盗自行车同时被追回扣押。办案民警孙某把自行车作为上下班的工具,赵某多次索要未果。孙某声称该自行车是证据已经扣押,在案件未办结之前不能退回。经派出所批准,对钱某处行政拘留五日并处罚款伍佰元。孙某在当场收缴罚款后,向钱某出具了由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收据。

请指出公安机关对本案处理存在的4处错误,并简要说明理由。(10分)

答案要点:(1)派出所无权对钱某作出行政拘留的处罚决定(1分)。公安派出所处罚权限仅限于警告、五百元以下罚款。(2分)

(2)民警孙某不能挪用扣押的财物(1分)。对扣押的物品,应当妥善保管,不得挪作他用。挪用扣押财物的应当给予行政处分。(1分)

(3)扣押后未及时返还赵某错误(1分)。扣押的财物经核实属于他人的合法财产,应当登记后立即退还(2分).(4)民警孙某当场收缴罚款错误(1分)。钱某是居住在本地的某单位职工,不属于“被处罚人在当地没有固定住所,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的情形。受到罚款处罚的人应当自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自行到指定银行缴纳罚款。(1分)

考点:治安管理处罚法--扣押的适用、治安管理处罚的决定权限、当场处罚的适用条件和基本要求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89条第3款、第91条、第104条、第116条。2、2011年3月1日,某公司清洁工梁某见财务室的保险柜没有锁,周围也没有其他人,于是从柜子内取出空白支票一张并盖好印章。次日,梁某填好支票到银行支取现金人民币1万元,并用于日常消费。4月1日深夜,梁某再次潜入公司财务室,意图盗窃保险柜中的财物,刚把保险柜撬开恰逢保安员巡逻至此,保安员欲抓住梁某,梁某用撬棍将保安员打倒在地并逃脱。

梁某回到家里后碰到房东刘某和刘智障的儿子,刘某问梁某慌慌张张干什么,梁某就把盗窃和打伤保安的经过告诉了刘某和刘的儿子。后梁某被抓获,公安机关要求刘某证实有关情况,刘某表示作不作证是自己的权利,现在自己不想作证。公安机关没办法只好询问刘的儿子,并制作了笔录。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一、梁某3月1日的行为应如何定性?为什么?

二、梁某4月1日的行为应如何定性?为什么?

三、刘某关于作证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四、刘某的儿子能否作为证人?为什么?

答案要点:

一、梁某3月1日的行为构成盗窃罪(1分)。梁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秘密手段,窃取本单位空白支票并兑现1万元,数额较大,符合盗窃罪的特征。(2分)。

二、梁某4月1日的行为构成抢劫罪(1分)。梁某在盗窃过程中为抗拒抓捕当场使用暴力,其行为已经转化为抢劫(2分)。

三、不正确(1分)。根据我国刑诉法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1分)。

四、不能作为证人(1分)。刘某的儿子属于生理上有缺陷,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做证人(1分)。

考点:刑法--盗窃罪、抢劫罪

刑事诉讼的基本法律知识--作证义务和证人资格

上一篇: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周记下一篇:加强民主管理促进企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