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规划设计说明书

2024-07-02

造林规划设计说明书(精选8篇)

1.造林规划设计说明书 篇一

××镇××山造林工程规划设计

经局领导和业务技术人员认真筛选,决定把××镇××山及与之毗邻的胡崖山、档子沟山确定为我县2010年度林业生态示范工程基地。按照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提出如下工程规划设计。

一、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

工程规划设计总面积1751亩,全部为人工

造林。根据××镇××山一带的立地条件和树种的生物学特性,选择造林树种为大叶女贞、黄连木、五角枫、核桃和塔柏五种,其中女贞与黄连木混交林410亩,女贞与五角枫混交林1107亩,核桃纯林243亩,塔柏1071株。

二、工程建设地点与树种选择

工程位于××镇××山、档子沟和上胡崖山一带共3个山头8面坡,涉及苏庄、金竹河、杜岗、小草峪、葛家沟五个行政村。其中档子沟东至胡崖山上半部即1小班营造大叶女贞与黄连木混交林,面积410亩;上胡崖山下半部即3小班栽植核桃纯林,面积243亩;××山东坡、南坡上半部和西坡(即2、4、5小班)营造大叶女贞与五角枫混交林,面积1107亩。

三、工程建设时间与验收

工程自2009年10月中旬正式开工,11月中旬完成整地,11月底完成造林等所有工程。根据工程进展,进行三次验收,分别是整地验收(11月10日前),栽植验收(11月30日前)和综合验收(2010年8月)。

四、技术规程

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合理规划,科学造林,高标准完成工程建设,具体技术标准为:

1、树种选择:工程区多为石灰岩,土层薄,肥力差。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在立地条件较差的荒山荒坡栽植大叶女贞、黄连木和五角枫,在土层深厚的坡耕地栽植核桃,在××山上山路两侧和观摩台周围点缀栽植塔柏。

2、造林密度:大叶女贞与黄连木混交林、大叶女贞与五角枫混交林密度设计均为每亩56株(株行距3米×4米),核桃密度设计为每亩34株(株行距4米×5米),塔柏3米一株,路两侧各栽一行。

3、整地规格:在尽量减少原生植被不被破坏的情况下,大叶女贞、黄连木、五角枫、核桃、塔柏均采用鱼鳞坑整地,其中大叶女贞、核桃、塔柏整地规格为60cm×60cm×60cm,五角枫、黄连木整地规格为30cm×30cm×30cm(后附各树种造林模式)。

⒋ 苗木质量要求:优质壮苗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关键,造林苗木全部使用二级以上苗木,大叶女贞根径、高为3cm/1.5m;五角枫根径、高为2cm/0.8m;黄连木根径、高为0.5cm/0.6 m;核桃,优质薄壳核桃,根径、高为1cm/0.8m,塔柏根径、高为5cm/1.8m-2m。

5、幼林抚育管理:包括中耕、除草、补植补造、松土等确保苗木成活率,达到验收标准。

五、附属配套设施

1、道路:在××山沿山脊线自南向北修3.5米宽二级沙石路1400米,并在道路两侧各栽植一行塔柏,株距3米。

2.护林房:在××山南坡下半部建护林房一座,面积60平方,一室一厅、砖混结构。

3.宣传标牌:修标牌五个,其中上胡崖山西半坡四个,××山上部一个。标准3米*4米,砖混结构。

4、停车场和观摩台:××山上部修简易停车场及观摩台,停车场面积500平方米(10米×50米),要求铲平,垫碎石子,东边垒高50cm石挡。在观摩台周围栽植一行塔柏。

5、垒石圈与刷白:在观摩台视力范围内沿穴外围垒石圈及刷白,石圈规格为:半圆形,长1.2m,宽30cm,中间高30cm。

六、需苗量

1小班设计大叶女贞与黄连木混交,面积410亩,并考虑10%的苗木损耗,大叶女贞和黄连木各需苗木12628株;2、4、5小班设计大叶女贞与五角枫混交,总面积1107亩,考虑10%的苗木损耗,大叶女贞和五角枫各需苗木34095株;3小班设计核桃纯林,面积234亩,考虑10%的苗木损耗,共需核桃苗8752株;路两侧与观摩台周围需塔柏苗1071株,合计共需苗木103269株。

七、投资概算

工程共需投资137.71936万元,其中种苗费33.77425万元,整地费34.1982万元,栽植、浇水、刷白28.1646万元,标牌费1万元,道路维修费5.6万元,护林房3万元,观摩台修建需投资1万元,垒石圈与刷白30.98106万元。(详见造林单价与投资预算表)

附图:

1、××县2009年××镇××山基地施工设计图

2、各树种造林图式

附表:

1、××镇××山基地需苗量表

2、××镇××山基地造林单价及投资预算表

××县林业局

二00九年十月一日

2.造林规划设计说明书 篇二

当下我国进行社会经济建设过程中, 更加注重植树造林这一行业的发展和进步。林业发展是我国经济中的一项基础产业, 对于提升我国生态环境, 满足生产发展需要来说,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我国生态问题日益突出, 营林生产的任务也日益加重, 如何切实把握造林规划, 以科学、合理的造林技术进行营林生产, 是当下我国林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营林生产问题的研究, 将从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技术2 个方面进行阐述,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营林生产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1 营林生产中的造林规划设计问题分析

营林生产中的造林规划设计, 是满足林业发展需要的方案设计, 根据林业规划的目标, 综合考虑林业发展情况, 进行有针对性的造林规划。造林规划设计主要考虑到2 个方面的内容, 对树种的原则;对造林的技术设计。这2 方面内容, 决定了营林生产的最终效果。造林规划设计是理论性的内容, 合理的造林规划设计工作可以更好地指导营林生产实践, 使营林生产实践能够满足实际需要。当下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 营林生产将更注重科学技术的实际应用, 注重利用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对营林生产进行有效地规划, 实现绿化目的的同时, 也要使营林生产更具效率性[1]。

一般来说, 营林生产中的造林规划设计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原则,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必须要坚持这些原则, 才能更好地促进营林工作的发展和进步。造林规划设计的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坚持方便性原则。方便性原则可以更好地进行工作指导, 满足实际营林生产的实际需要, 在软件设计过程中, 必须坚持这一原则;重视共享性原则。共享性原则是信息时代特有的产物, 它更好地实现了信息之间的共享, 有利于对经验的借鉴, 从而使先进经验能够得到有效利用, 更好地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升;注重保密性原则。保密性原则是确保造林规划设计安全的重要举措, 能够保证造林规划设计更好地执行下去。保密性原则确保了数据信息的安全, 避免相关数据信息被盗用, 以免为造林规划设计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把握拓展性原则。拓展性原则是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 也是当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坚持的战略目标。拓展性原则, 有利于规划设计的拓展, 使之能够更好地满足实际发展需要, 可以更好地对系统进行补充和维护。

2 营林生产中造林技术问题分析

营林生产过程中, 造林技术关系到了营林生产是否能够顺利进行, 它也是营林生产活动能否取得实际效益的关键。在进行造林技术分析过程中, 要注重把握造林的具体措施[2]。注重植苗造林技术的应用。就当下营林生产的发展情况来看, 植苗造林是营林生产的主要方法, 它将树种在苗圃中进行培养, 当树种生长到一定程度, 能够在野外进行种植时, 将其移植;注重分殖造林技术的应用。树干以及树枝具有较强的存活能力, 这是分殖造林技术的基本。分殖造林技术通过将树干、树根、枝杈进行培养新的林木, 节省了树苗培养时间, 提高了营林生产的效率;注重播种造林技术的应用。播种造林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除非是在一些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 通过播种造林, 树苗在生长出来之后, 自然条件不会影响到树苗的生长。播种造林技术更加的简便、灵活, 但是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采取播种造林技术, 就需要加强对树苗的日常管理, 当树苗能够抵御自然条件侵袭时, 才可以放任其成长。

营林生产过程中, 造林技术还要考虑到对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这对于树苗茁壮成长来说, 具有重要意义。自然灾害的防治, 需要根据区域情况不同, 有针对性地选择防治措施。例如干旱地区, 加强对树苗的浇灌工作;涝区, 注重对树苗的排水工作。还要注重树苗的选种, 让树苗本身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防治病虫害, 要从树苗的生长环境进行考虑。如果树苗是城市中的绿化带, 则可以在生长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病虫害防治;如果树苗生长在野外, 在植树过程中, 就需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要定期进行养护工作, 保证树苗能够更好地生长。

3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现代营林生产在国民经济建设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加强营林生产工作的效率, 就必须进行合理的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技术提升, 使之更好地符合现代林业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梁玉红, 唐秀芳, 王惠东.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 2014 (16) :123.

3.浅谈造林的规划设计 篇三

关键词:造林;规划;设计;类别;调查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和可持续发展中,始终处于基础和主体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保障和支撑作用。我国生态状况已进入治理与破坏要相持的关键阶段,林业任务更加艰巨、工作更加艰苦。凡较大面积的群众造林和国有单位造林,在造林前首先必须认真进行造林设计,避免盲目性,保证科学施工。

一、造林规划设计概述

造林规划设计的任务:一是制定造林规划方案,为有关领导和决策部门制定林业发展计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二是提供造林设计,指导造林施工,增强造林的科学性,保证造林质量,有计划地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

二、造林规划设计的类别

(一)造林规划

造林规划是对造林工作的宏观安排,包括它的发展方向、林种比例、布局、规模、进度、主要技术措施、投资及效益计算及其他基本建设的规划等。小至县、乡、林场,大至地区、省、全国都可进行造林规划。其目的主要是为各级领导宏观决策和编制林业计划,指挥造林绿化事业提供依据。

(二)造林调查设计

在造林规划或林业区划的原则指导及宏观控制下,依据上级机构下达的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某一基层单位,如一个林场或一个经营区,对与造林工作有关的各项条件因子,特别是对宜林地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具体的造林设计。其主要内容为规划造林总任务量的完成年限,规划造林林种、树种,设计造林技术措施。

(三)造林施工设计

直接为造林施工服务。一般在一个林场或一个经营区域内,在造林调查设计或林区的森林经营规划方案的指导下,根据当年造林任务,在造林前进行造林施工设计。其主要内容为按地块确定造林地地点、面积、立地条件、实施的技术措施,编制设计文件、安排种苗、用工、投资计划及造林时间,并绘制大比例尺的设计图,指导造林施工。

三、造林调查设计

为保证造林质量,提高造林成效,有计划地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使造林、营林建立在科学可行的基础上,必须在造林前进行调查规划设计。

(一)准备工作

召开准备会议,成立造林调查设计领导小组,听取施工单位对调查设计的要求及有关情况的介绍,明确调查设计任务,学习有关方针政策、技术规程和工作细则,最后制定工作计划;进行概况踏查,了解调查地区的地形、地势、山脉、河流、道路等自然概况,以及分布范围和特点,为编制外业计划作好准备。并且要搜集资料,包括万分之一的平面图或地形图、航测照片等;气象、土壤、植被、水文、地质等资料;居民点分布、人口、土地、劳力、畜力、交通运输情况、农林业生产情况资料以及群众经营林业的习惯等;造林技术设计资料、造林经验、各项造林工程定额、病虫害资料等;做好文具、仪器、图表、工具以及生活用品等的准备。此外,还需要进行人员组织、劳力组合,以及制订工作制度等的准备工作。

(二)外业工作

包括试点练习、测量区划、土壤调查、植被调查、外业资料的统计、整理和分析,以及外业设计等。

1.试点练习 到达外业现场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具一定面积的地块,进行调查设计练习,达到熟练操作技术,全面掌握调查设计工作方法的目的。在试点练习过程中,可结合进行成绩考核。

2.测量区划 造林调查设计工作一般采用万分之一比例尺的地形图或平面图,如果调查地区已有这种图面材料,或航测材料,可全部或部分的免去测量工作;否则,应重新测量。测量的精度要求闭合差小于1/200。在图面材料上或测量时,把调查地区划分为若干分区,在每一分区内再分成若干个林班。

3.土壤调查 土壤调查的目的,在于查清调查地区的土壤种类和分布情况,为造林设计提供依据。调查时,划分土壤小班,必要时可勾绘土壤分布图,提出土壤简要说明,以及对土壤分析的意见。

4.植被调查 调查了解造林地植被种类和分布情况等有关因子,为造林设计,如整地方法、抚育措施等,提供依据。

5.外业资料的整理和外业设计 在外业调查期间,应每天检查当天调查材料,发现错误及遗漏,应立即修订补充。在外业调查基本结束后和离开调查地以前,应对所有外业调查材料进行整理,按分区和林班装订成册。外业设计包括确定林种、树种、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等。

(三)内业工作

1.调查材料的调整、统计和分析

土壤调查材料的整理、统计、分析,提出土壤种类、分布情况、分布面积、宜林程度以及土壤分布底图等材料;通过植被调查材料的整理、统计、分析后,提出调查区植被说明,其中包括植被种类、分布情况、生长状况及处理意见等材料;其他调查材料的整理、统计、分析,如病虫害调查材料、社会经济情况调查材料、各类土地面积的统计、小班造林面积的统计等。

2.技术设计

根据国家对该地区的要求、调查地区的立地条件、当地的造林经验,运用造林科学的最新成就,进行造林技术设计;首先修订立地条件类型表;然后选定造林树种、设计造林图式及造林技术措施;最后分别立地条件类型,拟定造林类型表,初步拟定各项造林技术措施的工作定额。

3.技术会议

技术设计完成后,应召开技术会议,由调查设计单位邀请施工部门及其他有关单位参加技术会议。在会议上,由调查设计单位介绍调查情况及设计意见,并可提出有关问题,进行讨论,作出决议,为修正技术设计和进行计算工作的依据。

4.编制造林技术设计方案

包括调查表格的编写、誊清和装订;图面材料的绘制;编写造林技术设计说明书。调查表格的编写、誊清和装订(包括小班造林设计表、造林工作量统计表、种苗及劳力用量表等);图面材料的绘制(包括调查地区总图,土壤、植物分布图,造林设计图等);调查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4.造林规划设计说明书 篇四

9月22日开始,依据云南省林业厅对项目作业设计相关管理要求,曲靖市林业局及时派出4个质量抽查工作组,对2014年全市9个县(市、区)的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项目、国家森林抚育补贴项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林业项目、低效林改造项目共4个重点林业工程项目作业设计开展质量抽查,质量抽查工作预计至10月15日结束。

一、统一规范了抽样方法。质量抽查要求,4个质量抽查工作组要分别深入全市各县(市、区)林业局,依据省林业厅等部门下达的2014年营造林任务计划,按县级初步拟定的作业设计小班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号每间隔数4机械抽取小班,兼顾满足抽取不低于10%的小班和抽中的小班面积不低于各类营造林任务计划总面积的10%,对抽中的小班开展作业设计内、外业质量抽查。

5.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篇五

XXX XXXX

XXXXXX

一、规划项目基础信息概况 ⒈项目名称:沁雅小区

⒉地理位置:项目基地西北和盘龙江相连接,北边与公共绿地相互连接,东、南两个方向与居住小区相连接,整个地块面积约为54337平方米。地块属于二类居住用地,在地块的东南角还有一个幼儿园和一所小学相邻。

二、设计依据

本设计主要有一下书籍为参考文献,结合该地块域内的基本情况和基础资料,以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强制性条文为设计依据。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

⒉《昆明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昆明市规划局 2012年6月);

⒊民用建筑设计通册GB50352—2005;

⒋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5.总图制图标准GB/T50003—2001;

6.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

7.城市规划原理;

8.城市详细规划;

9.规划设计中的社会调查方法和实践;

三、设计理念

人的生活离不开建筑,建筑组成居住小区,居住小区构成了我们的环境,环境是构成自然的主体,然而人又是自然的产物。因此,在本规划设计中主要考虑“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居住区本身的底蕴,设计中尽量保留居住区原有的积极元素,加上合谐亲切的人工造景,使居民乐居其中。

继承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建筑规划理念,并却尽可能的解决和完善了人们观赏、娱乐、休闲、集会、居住、健康、工作、交流等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居住环境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生存空间。居住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世人皆知。在本规划设计中注意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在内部环境中强调生活、文化、景观间的连接,以达到美化环境、方便生活之目的。因此,处理好“自然—住宅—人”的关系,就是小区规划着重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设计构想

构想一:人车分流,综合考虑风向、景观营造

该小区设计是考虑到以人为本的原则,而小区如果综合考虑人的活动(居住、工作、游憩、生活),以人所有活动的主体,因此,一进口处就设置地下地下车库入口,使人车分流,而整条道路通而不畅,综合昆明盛行风向设计道路,是整个小区的空气得以较好地改善。

构想二:尊重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景观轴线向两个方向延伸,一个方向是公共绿地,而另一个方向是面对盘龙江方向的人行道主入口方向,建筑高度也密切配合该设计思路,是整个小区有良好的景观取向。

五、总体规划

⒈总平面布局:

在本规划设计中采用的是周边式布局方式,住宅围绕着中心公共建筑区和中心水景区四周布置。小区分散设置了三个出入口,其中,人行主入口在西面濒临盘龙江,有最佳的朝向和风景,然后,西南向、东北向各有一个车行主入口。小区主景观为中心的水景区和公共建筑区,优越的位置构成了小区内的主体环境,达到了良好的景观效果。

2.功能、结构形式: 结构分析

两带一中心——以北边公共绿地、西边盘龙江为两个景观带;以公共建筑区和中心水景区为中心。将住宅区中心有机的结合,体现了优良环境与服务共存的原则。功能分析

宅 ——分为A、B、C、三个类别,以及中央公共建筑区;

景观区域——由中心公共建筑区、中心水景区,以及北边公共绿地和西边盘龙江两个带状绿地组成;

公共服务设施——由会所、餐饮店组成。

分析过程:整个规划区以水景与广场为中心,各住宅分片布置在周边。因地制宜,与地形、自然环境相结合,丰富了小区内的绿地系统。绿地以“点、线、面”相组合的原则,使绿化空间更有层次感。中心广场和水景区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聚会、活动、健身等场所,作为小区的中心它不仅是供人们居住的居住区,而却是人们的交流区、生态区,“人-居住-休闲-健康”的体系更充分的体现了规划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总结:各个住宅区域、景观区域、公共设施区域有机的组合形成整体,并各自发挥各自的功能特点为整个小区服务,延和了小区内部各类用地充分“为居民服务”的规划设计宗旨。

⒌交通组织:

车行主入口道路红线宽度6m;人行主入口道路红线宽度14m;宅间小路红线宽度2.5m;道路系统犹如人们的血液循环系统,可以将相关的器官、组织有机的联系起来,然而,道路系统也可以将各个功能、性质和用途不同的用地联系起来.⒍公共建筑布局:

公共设施布置围绕“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主要公共设施包括餐饮、会所及相应的卫生、商业等设施。

⒎绿化景观规划:

在空间上以“点、线、面”的设计手法,并与水景、水系相结合。

“点”状绿化——院落绿化、节点绿化,分散布置。是接近人性,提供人们休闲、游戏空间。

“线”状绿化——道路行道树绿化,以及道路沿线灌木绿化所行成的带状绿化,将点状绿化串连,形成绿化网络,起了划分空间的作用,延续空间的作用。

“面”状绿化——公共建筑景观绿化、院落以及道路两侧的绿化带所形成的片状绿化,将景观分成块状,并形成联系三大绿化空间的纽带,是整个绿化形成系统,中心水景区更丰富景观系统,达到了多样化的绿化效果。

绿地系统由中心绿地、绿化走廊、组团绿地和住宅院落绿地组成。其中,小区主景观为中心的水景区和公共建筑区,优越的位置构成了小区内的主体环境,达到了良好的景观效果。

⒏住宅布局:

为了满足更多人对更多形式的住宅形式的需求,在本设计中我考虑了环境条件,并结合了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我选择了适当的户型结构形式。其中,有A区住宅有较好景观,户型也采用大户型而且层数只有11层,这样也是小区景观视野更加开阔,出于同样的原因,在北边不值得B区住宅有18层,而在东边和南边的由于景观不是较好,所以采用32层建筑丰富了小区整体的立面空间,使得更有层次干。同时也满足了人们需求,延和本设计的宗旨。

六、附表

1.规划用地平衡表

用地类型 住宅用地 其他用地 总 计

注:人均用地面积计算略。

2.经济技术指标表 基地面积:54337

面积(㎡)7846.15 46490.85 54337

占地比例(%)

14.44 85.56 100 建筑密度:15.74% 容积率:2.9

3.建筑物边界退让控制(参考)

第 1 条 沿建筑基地边界和沿城市道路、公路、河道、铁路两侧以及电力线路保护区范围内的建筑物,其退让距离除必须符合消防、防汛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外,应同时符合本章的规定。

第 2 条 沿城市道路的两侧多、低层建筑(含高层建筑裙房)后退城市主干道红线的距离不得小于8米,后退城市次干道红线的距离不得小于5米,后退城市支路红线距离不得小于3米,后退居住小区内城市支路红线距离不得小于1米。第 3 条 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会展场馆、大型商场等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公共设施及包括住宅在内的高层建筑,其面临城市道路的主要出入口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不得小于10米,并留出临时停车或回车的场地。

第 4 条 道路交叉口四周的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多、低层建筑不得小于5米,高层建筑不得小于10米(均自道路红线直线段与曲线段的连接点算起)。第 5 条 地块与地块之间考虑开设消防通道的可能,两侧需各退后用地边界3米。

第 6 条 地块靠近绿地及广场一侧,在解决市政、交通、消防等问题的前提下可不退让绿化控制线。

第 7 条 建筑物的围墙、基础、台阶、管线、阳台和附属设施,不得逾越道路规划红线。雨棚、阳台、招牌、灯饰等可在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内外挑,但其离室外地面的净空高度不得小于3米。

第 8 条 具体建筑工程的的退让距离除以本规划为基本原则外,需同时满足消防及日照间距等相关规范要求。

4.建筑相关指标计算(参考)

建筑容积率:是指项目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全部建筑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附属建筑物也计算在内,但应注明不计算面积的附属建筑物除外)。

建筑密度:即建筑覆盖率,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基底面积之和与规划建设用地之比。

绿化率:是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地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

6.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篇六

一.设计依据

规划区域为杨陵区一小区,设计依据有:

杨陵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发出的设计邀标文件。

杨陵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提供的“蟠桃居住区地形图”及居住区相关资料; 国家有关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法规、标准、规范等。

二.设计理念

人作为自然的产物,处于天地之间,社会之中,对于自然具有依赖性和亲和力,随着人们对自然的渴望,都希望营造一个幽美典雅的环境。因此,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居住区本身的底蕴,设计中尽量保留居住区原有的积极元素,加上合谐亲切的人工造景,使居民乐居其中。

三.总体规划

1.总平面布局:

小区内部由小区路网分隔为五个组团,形成居住区--居住组团的结构,各组团空间的开敞性和通透性方面体现着传统韵味,最大限度与自然亲和。组团间通过步行景观通道串联各个内庭,形成景观轴线和广场空间。组团封闭式管理,大区开放。

2.功能、结构形式

居住区西侧为商业金融用地,东侧为防护绿地,而南北侧均为居住用地。为了合理布置居住区且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要小区西侧沿城市道路布置商业,而将学校、老年人活动中心、医院等公建布置于沿绿地的西侧,力图形成良好的视觉景观。中间设有大面积中心绿地。

3.交通组织

规划地块北侧西侧为为市支路,西侧南侧为城市次干道。区内道道路系统分为小区路、组团路、宅间小路三小区路红线宽14米,组团路宽8米,宅间小路宽3米。为了减少汽车对区内居民的影响,停车场主要设为地下,有指示性标志,组团路为通过式与尽端式相结合。小区路设为经典的“问号”型,为避免过分单一,相应的组团路与宅间小路设计为多种样式,或与小区路相呼应或与之形成对比,尽可能地形成韵率感,增加节奏感。

4.住宅布局

小区内住宅建筑以小区路为分界分为若干个组团,为分满足其日照间距,通风需要并根据地形和总体构图的需要,住宅多为近南北向布置,且采用了北高南低的方式充分节约土地及空间,提高居住区的整体环境和经济效益。建筑布置虽以平行为主,但也结合了多种组合与围合方式,避免住区内空间形式过分单调,形成空间上的整体感并力图营造良好舒适的视觉空间。

5.公建布局

小区的构成形式是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居住组团成为其构成的基本元素。照常理应是每个组团都应有比较完整的公建来配套,但这样存在两个矛盾,一是一些居住区级的公建如果单放在一个组团里其它组团的居民使用起来势必不太方便,但每个组团都配置齐全了又不可避免的造成浪费。二是若把公建都均匀地布置在各个组团里,整体布局又显得太散,居住区里没了聚的力量。因此设计中每个组团在配置了满足其必需的公建前提下,小区级的公建集中布置。这样既可让各个组团的居民方便快捷的使用,又可在居住区中形成一种聚心力。公建层数主要为两到三层,局部高出,中央公建以商业和社区服务为主,风格统一,采用较稳重的暖色调,以简洁、热情的方式为居民营造出一个安全、轻松、方便的休闲场所。

6.绿化景观规划

本设计在绿化设计中力图通过绿化带的形式营造出不论身在何处都有绿色相伴的氛围。能绿化的地方尽量设置绿化,位于小区中心的主绿地为各组团的居民提供了休闲、聚会的好地点。力求使每个组团居民在拥有一处相对封闭的绿地基础上还可以享受大面积的完全开放的共享空间。

总的来说,小区内在宏观上注意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在具体设计上追求个性化和多样性。

设计在结合地形及围边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对原有特色的尊重,力图实现健康、愉悦、时尚的主题,构建成为一个现代开放、成熟的人文生态区,成为一个散发着朴实气息的、使人们乐居其中的田园社区。

四.附录: 1.规划用地平衡表 2.经济技术指标表3.建筑物边界退让控制(参考)

1.用地平衡表:

项目

用地面积(公顷)居住建筑用地 6.60 公共建筑用地 2.40 道 路 用 地 1.56 公 共 绿 地

1.44 总 计

12.00

2.经济技术指标:

人均用地面积(平方米/人)14.82 5.39 3.50 3.23 26.9

5占地比例(%)

20 13 12 100

项 目 居 住 户 数 居 住 人 口 总 建 筑 面 积 住 宅 建 筑 面 积 公 建 面 积 住 宅平均 层 数 人 口 毛 密 度 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容 积 率 停 车 率 总 建 筑 密 度 绿 地 率

计 量 单 位 户 人 万m2 万m2 万m2 层

人/hm2 万m2/hm2 万m2/hm2 万m2/hm2 % % %

数 值 1272 4552 14.50 12.20 2.30 11.6 369.0 1.01 1.85 1.21 40 24 30

3.建筑物边界退让控制

第 1 条 沿建筑基地边界和沿城市道路、公路、河道、铁路两侧以及电力线路保护区范围内的建筑物,其退让距离除必须符合消防、防汛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外,应同时符合本章的规定。

第 2 条 建筑物退让道路红线最小后退距离按下表控制。

建筑物后退城市道路规划红线最小距离(米)

建筑高度

道路宽度

小于24米

40米以上

30米以上——40米 20米以上——30米 20米及以下4 3 0

24-50米 10 8 6

5大于50米15 15 15

注:高低层组合的建筑后退距离按建筑不同高度分别控制。

第 3 条 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会展场馆、大型商场等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公共设施及包括住宅在内的高层建筑,其面临城市道路的主要出入口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不得小于10米,并留出临时停车或回车的场地。

第 4 条 道路交叉口四周的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多、低层建筑不得小于5米,高层建筑不得小于10米(均自道路红线直线段与曲线段的连接点算起)。

第 5 条 地块与地块之间考虑开设消防通道的可能,两侧需各退后用地边界3米。

第 6 条 地块靠近绿地及广场一侧,在解决市政、交通、消防等问题的前提下可不退让绿化控制线。

第 7 条 建筑物的围墙、基础、台阶、管线、阳台和附属设施,不得逾越道路规划红线。雨棚、阳台、招牌、灯饰等可在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内外挑,但其离室外地面的净空高度不得小于3米。

7.关于造林规划设计系统的探讨 篇七

关键词:造林规划,设计,优化

森林对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支撑作用, 造林是林业生产的基础工作, 是补充

森林资源的主要途径。

一、造林规划设计

造林工作各环节中最首要、重要的是造林规划设计。科学地进行造林规划设计, 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造林规划设计包括造林规划和造林设计, 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造林规划根据本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在相应的或者上一级的林业区划的指导下, 对造林工作进行的粗线条安排。造林设计根据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 在造林规划设计的原则指导下和宏观控制下, 编制造林技术设计方案。

造林设计的具体任务包括两个部分:树种选择和造林技术设计。根据适地适树原则, 树种选择在不同地块上选定最适合的一个或多个树种;造林技术设计包括整地方式、密度大小、树种组成、造林方法等, 是实现造林目标的具体技术措施和方法保证。造林设计是直接指导广大林农施工作业的技术性文件, 是体现适地适树原理、发挥立地的最大生产潜力, 最终体现人类利益的设计书。

在实际工作中, 用科学方法做出造林设计后, 在满足这些约束条件下, 为达到获得最大经济收益目标, 要编制整个林场或县、市作业区内造林树种选择的最佳方案。造林规划的任务包括制定造林规划、提供造林设计, 提高造林成效, 指导造林施工。

造林规划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造林规划设计的基本依据是造林地的立地条件, 还必须考虑与经济社会和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计算智能优化算法

最优化问题指按照给定的标准在某些约束条件下选取最优的解集, 在目标确定下使用最少的资源。为了使目标函数达到最优的目标所提出的求解方法称为最优化方法。在经济管理学上就是在一定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条件下, 使经济效果达到最大, 使投入的财力、人力和物力达到最小的系统科学方法。

计算智能就是基于结构演化的智能, 是以生物进化的观点认识和模拟智能。在优胜劣汰的过程中, 适应度高结构被保存下来。计算智能的主要方法有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遗传程序、模拟退火、局部搜索等, 它广泛应用于模式识别、知识自动获取等方面, 是一种仿生算法。典型的代表如模拟退火算法、遗传算法、免疫算法、蚁群算法等通过自适应学习的特性, 这些算法达到了全局优化的目的。改进自适应遗传算法是一种反复迭代的搜索算法, 通过多次进化逐渐接近最优解而不是恰好等于最优解, 因此常常需要确定收敛依据, 即算法的终止条件。

三、造林规划的优化模型设计

造林作业区的选择来源于:培育目标的不同来决定作业区、自然地理条件的不同来决定作业区、现有林小班经营状况的不同来决定作业区。造林树种的选择是造林工作成败的关键。不同的造林树种还影响造林技术措施决策的方式, 所以, 树种选择支持模型是造林决策支持模型的核心部分。进行决策规树种划时通常会考虑立地条件、培育目标两个条件。

造林规划设计要遵守适地适树的法则, 并根据当地经济条件、林业经营目的来选择最适宜的造林设计方案。最大限度发挥自然生产力, 使营林生产的经济效益最好。

立地信息模型。按小班区域进行立地类型划分, 目的是获取小班的立地条件类型。立地条件类型是具有相同的立地性能的造林地的总和。正确地划分立地条件类型, 是确保选择合适造林树种和合理的造林密度等造林规划设计的关键。立地信息主要的影响因子是地形因子和土壤因子。

树种选择支持模型。立地对树种的限制主要是根据造林树种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需要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 通常称之为适地适树。培育目标是由林场经营区划所决定的, 是在决策者全面了解林场林种区划规划和作业区立地性状的前提下进行的。

造林决策模型。造林措施决策支持模型由整地方式决策支持模型、造林方法决策支持模型、造林密度决策支持模型组成。造林技术措施决策支持模型是对造林作业区在进行树种决策、立地类型划分与评价、林种决策与规划, 是对作业区的造林方法、造林密度、整地方式等进行设置与决策的模型。

造林规划系统设计。综合造林规划设计及其管理的需求, 为使系统的设计尽可能达到优化, 造林规划设计及其管理系统的建设遵循以下原则。

数据独立性原则:即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物理独立性是指用户数据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怎样存储。逻辑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

扩充性与开放性原则。指在系统设计时采用的模块化结构设计原则, 系统中模块的增减、修改或功能的改变都对该系统的影响不大, 有利于系统进行不断地完善和改进。

实用性原则。是系统设计的最终目标, 指在系统设计时应该考虑实际情况, 来满足现实的需要。系统应该通俗易懂、使操作者能很好地使用该系统。

系统性原则:各个模块在系统中是统一体, 整个系统的功能是各个功能模块的功能总和。

最后, 系统的功能层次结构主要分为文件菜单、信息查询菜单、造林规划模型菜单、改进自适应遗传算法应用菜单、运算结果菜单、系统设置菜单、帮助菜单。

参考文献

[1]桑景拴, 张昭.从森保角度谈造林规划设计设计的入手点, 防护林科技, 2007, 2

8.造林规划设计说明书 篇八

摘 要: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ArcGIS已被广泛的应有于林业领域的各个方面,该文主要阐述了ArcGIS在荒山绿化工程中规划造林小班的过程和步骤,以供参考。

关键词:ArcGIS;荒山绿化;工程造林;应用

中图分类号: S72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5-73-2

1 ArcGIS简介

ArcGIS是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ESRI)开发的地理信息系统专用软件,由ArcGIS Dasktop、ArcMap、ArcCatalog三大模块组成。其中ArcMap是ArcGIS中一个主要应用程序。ArcMap具有绘制、计算、统计、查询地图等功能,能够使用户按照需要创建地图,在地图上加载数据,并用合适的方式来表达;它可以实现可视化,通过处理地理数据,揭示地理信息中隐藏的趋势和分布特点;它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制图、成图等功能[1],中国已成为ArcGIS软件最大的用户群体。

2 ArcGIS在林业中的应用及优势

林业管理部门将ArcGIS软件应用与林业管理的各个领域中,如:森林资源清查、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管理、林权管理、森林火灾预警和监控、病虫害监测、林地利用变化监测、林业规划设计、森林采伐设计、公益林区划、林业专题图制作等。ArcGIS软件已成为林业管理部门不可替代的分析工具和决策工具,为新时期林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用ArcGIS处理卫星图片在提高外业调查精度的同时,大大地缩短外业调查的时间。ArcGIS强大的矢量化数据处理功能可将森林资源调查结果、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小班数据库信息等制作成林业专题图,充分体现了ArcGIS的精确性和高效性。

3 ArcGIS规划造林小班的步骤

参 考 文 献

[1] 李志奇,肖东,李长宇.ArcGIS在林业专业制图中的具体应用[J].现代园艺,2013(18):174-175.

上一篇:城市生态修复规划论文下一篇:护理人员调配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