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影优美散文

2024-10-01

剪影优美散文(精选11篇)

1.剪影优美散文 篇一

小镇地处汉滨西北部五台山脚下,因其境内蔡坝河与伍家河在兴红村汇集成一条大溪流而得名——双溪。辖同心、伍河两村和先锋、大坪、兴红三个社区,人口8000余众。20xx年乡镇机构改革并入大河镇后,更名为双溪工作站。

境内“一山(最高峰铁山)一坝(最大水稻产区蔡坝)携二溪”(两条主要支流:伍家河、蔡坝河),造就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肥沃、平坦的土地条件,使双溪成为原大河区人们心目中的“田心地胆”和“白菜心”。

小镇地域宽广,森林覆盖率65%以上。丰富的矿产资源,宽松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促成了慢坡磁铁矿、全心石英砂矿、水晶矿和选矿厂的顺利投产,更使双溪声名鹊起。

双溪人素来聪慧勤劳,一向善抓机遇谋发展。原安康地区行署于八十年代初就在此建立蚕种配制场;市、区农牧局、林业局等部门也陆续把水稻制种、各类育苗等项目投放在这里。

“现在的人都喜欢吃原生态、纯天然的健康果蔬和粮油。双溪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自然条件。”近年来,精明的双溪人,已不再满足过去的“年年粮囤满流、顿顿喝酒恰肉”传统了。按照“山上林果戴帽、集镇社区新貌、河谷蔬菜景道”的思路,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开发富硒产品,在浅山丘陵宜林区建成了万亩林果园,在宽谷河坝良田区建起了千余亩“尚硒农业生态园”蔬菜等基地,源源不断地为安康城区超市提供优质的高山有机蔬菜。这些昔日不起眼的土货们,因其物美价廉,如今却成为了城里人的抢手货。年实现净利润达数百万元。

按照陕南避灾扶贫搬迁安置要求,本着野趣、便捷的总体思路,注重随山就势、自由错落、多簇少连、注重景观、整体和谐的原则,先后将先锋、大坪、兴红打造成了汉滨区独具特色、北山最为靓丽的新型农村示范社区。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城镇化中人往哪里去、去了干什么、收入怎么增长、致富梦怎么圆的问题。

大部分祖籍湖南,仍操一口浓重乡音难改的双溪人,天性憨厚、朴实、热情、好客。但凡有客人来,不论主人多忙,也会停下手中活计,赶紧敬烟、泡茶。若是没有吃饭,定会给你忙前跑后张罗饭菜,然后再煨上一壶热乎乎的甜杆酒,陪客人喝得乐乎悠哉!?

别看双溪地方小,但境内景点却也不少。不仅有幽深难测的庙湾潭、仙女潭;还有盛名远播的.兴隆寺、铁山庙,以及精巧别致的协天宫、魁星楼。其中位于兴红社区境内的兴隆寺,是汉滨区20xx年公布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年份不详,寺内碑文记载清同治九年由民间捐资重建。该寺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余平方米,自西向东建有门楼、天井、中厅、后殿,整个建筑瓦顶花脊、抬梁结构。保存较好、古朴端庄、布局得体、构筑精巧,有着徽派建筑与当地建筑风貌有机融合的艺术特色,对研究当地宗教史、移民史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目前,当地商会已筹资百余万元,正在对该寺进行整修,不久将会再次对外正式开放。此外,更有颇具传奇的龙王井、神仙桥……一处处景致皆巧夺天工,传说美妙!那由清代能工巧匠凿刻于“协天宫”内石壁上,八仙之首吕洞宾云游至此的60首“雁子诗”,可为佐证

集镇小街长虽不足千米,但其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项服务功能设施齐全,商贸繁荣。因独有的地理位置和优秀外部环境,许多区直派驻单位纷纷落户双溪。不仅加大了对外联络的窗口,也促进了集镇服务产业的发展。

把农村清洁工程作为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升群众生活水平的民心工程深入实施,镇容镇貌全面改观,群众卫生意识和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如今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完全是个小巧别致、溪流清澈、绿色生态、环境清晰的山乡小镇。

双溪不远,迎着暖暖的冬日阳光,出安康城西,沿柏油铺设一新、宽敞平坦的恒(口)大(河)公路前行约60公里即到。

2.剪影优美散文 篇二

他的一篇《荷塘月色》, 把一个如诗如梦的月夜描绘得犹如世外桃源, 让多少读者沉溺其中, 宛如也纯然像作者般“超脱”了, 脱离红尘俗世的凡嚣。

说到《荷塘月色》这篇文章, 很多人并不陌生, 被它的“美”所迷住了。但对这篇美文, 大多数人都是从散文方面说得比较多, 其实朱自清先生原是一个诗人, 这就说到了文中脱不开的“诗”性美感了。近代作家们认为音乐美、词藻美及意境美是现代诗歌中必备条件, 我也就借用这“三美”的理论来细细品味这篇美文“如诗如画”中的诗性美感。

诗歌般的音乐美:重点也就是节奏感、韵律感。朱自清先生是一位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他用语言塑造了美的人生, 笔触细腻、语言清丽 (具有鲜明的口语性) 、婉转曲折的在文中保持一种温柔敦厚的气氛。尤其是他在叠词的运用上, 更是他文章里的一个闪光点。在《荷塘月色》一文中, 作者多处使用了叠音词。如“迷迷糊糊”的眠歌, “淡淡”的月色, “曲曲折折”的荷塘, “田田”的荷叶, “亭亭”的荷叶, “弯弯”的杨柳……, 全文用了27个叠音词。这些词既加强了语意, 又使文气舒展, 韵律和谐。再来就是叠句, 如:“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等句子。巧妙搭配的长短句, 读来朗朗上口、错落有致, 使人有跌宕回环的听觉美感。

这样的写法使得全文在一种时而明朗、时而悠扬、时而恬然的节奏中, 韵律协调下, 犹如一首淡雅而感性的乐曲, 行云流水般娓娓带出一个淡雅静美, 远离尘嚣的理想世界。又如亲切而温柔的话语清淡如水, 让人不经意间进入心河中沐浴月光, 心神驰骋间欲罢不能。

诗般的语言美:文中的词汇体现出一种自然的美, 质朴清丽, 使人感觉特别清新、自然, 而且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通感与拟人的手法。如写荷花的清香, 用渺茫的歌声比喻, 将嗅觉形象比作听觉形象, 时断时续, 若有若无, 轻淡飘渺, 沁人心脾, 扩大了意境, 也烘托出环境的优雅、宁静, 这是月夜独处的独特感受。这些贴切的比喻把其中内在的和谐美表现得那么的恰到好处, 增强了所要表现的事物的形象感, 更让人有亲切、自然的感觉, 如临其境。

在文中作者还不惜笔墨, 多处描绘了一些带着色彩的词语。淡淡的月色如流水般泻下, 薄薄的青雾包围着象在牛乳般洗过的绿叶, 星星似的荷花, 昏黄的街光, 模糊的远山……这似真如梦的境色随着笔尖流泻于读者的面前, 犹如历历在目, 让每一个读者随之展开无限的遐想。

还有就是文中多处用字用词十分传神, 如:“泻”字, 与文中的“月光如流水一般”的“流水”相照应, 强烈的动感, 表现了月辉照向大地那一览无余的情景。从这可见, 作者哪怕是一两个字的问题上也认真对待, 从不堆砌词藻, 其用词清丽蕴含着人性的情味。

诗般的意境美:也可说是作者想表露的情感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写道:“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 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更是“以情写景意境生, 无情写景意境亡。”作者在文中情景的交融是全文的一个升华。如“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一句感情起了变化, 先前是潜藏在心底很难倾吐的淡淡哀愁, 这里流露出淡淡的喜悦, 这种淡淡的哀愁中夹杂着淡淡的喜悦, 淡淡的喜悦中又挥不去的淡淡的哀愁中, 反映了作者不满现实而又幻想超脱现实的心态, 但又被迫于现实从幻想中解不开的烦恼。也正是这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 给优美的荷塘披上了朦胧的轻纱, 作者笔下的景也是淡雅、安谧、柔和的, 做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文中还多处与最后一段和第一段, 都使用了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 使得整篇文章有回环往复的感觉, 形成一个“圆”形结构, 再来就是作者的游踪 (把荷塘绕了一圈又回到家中) 与作者的情绪的波动 (“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的往复) 来说, 也是造成了另外两个“圆”形的结构, 共是三个“圆”。这一实中有虚, 虚中有实的写法, 这一意境, 更是将文章中的情意圈住了每一个读者的心, 让人有一种如丝丝牵绕的感觉, 似是如作者一般有一种时而解脱烦恼, 致身于人间仙景之中, 时而又似沉浸在难以明状的忧愁情绪之中, 像一首乐曲般——绕“心”三日。

所以, 在作者笔下, 荷叶清纯, 荷花素丽, 荷香清淡, 月色如雾, 月光如水, 月影如乐……而这一切, 无不是作者他那朴素无华的品格象征与拳拳赤子之心, 把真挚的情感悠悠地流畅在整篇文章之中, 似是万物有情, 又似是个中无我。大概是因为他认为“文章的成功, 最大因由却在情感的浓厚”这个原由, 所以他的作品, 就笔致简约, 朴素中绕着娓娓动人的亲情, 让读者为之动情, 随他感情起伏而起伏。

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精确观察, 对声音、色彩的敏锐感觉, 通过千姿百态、或动或静的鲜明形象, 巧妙的比喻、联想, 融入自己的感情色彩, 便构成细密、浑圆的意境。使得整篇文章都沉浸在似悲似喜, 朦朦胧胧的情感中, 让人读起来不知不觉中, 随之喜悦, 随之哀愁, 荡漾在心中的是那让人说不出味道来, 却时而不舍挥去, 时而摆脱不了的感觉。

从这三方面可看出作者将诗歌的写法无不尽收入他的散文之中, 可讲是文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诗中有情。不但把散文讲求的“形散而神不散”做到情景交融, 更是把诗的三方面的美感, 在文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诗情画意交融之下, 一篇揉合了诗与散文的优点惊世之作, 从此流芳百世。

摘要:《荷塘月色》是一篇有名的散文, 但曾为诗人的作者在文中, 同时也蕴含了诗性美的三个元素:音乐美、词藻美及意境美。

关键词:荷塘月,色诗性美,音乐美,词藻美,意境美

参考文献

[1]吴宏聪.范伯群.中国现代文学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3.大运河的优美篇首(散文) 篇三

人对什么都有探求之心,泰山极顶,长城龙头,黄河源地,天涯海角都已去过,大运河之首却成为一个焦渴的期待,那是久违的故乡吗?

正是草枯地阔,木落山空时节,出京城好远了,又出了通州好远,天地越见舒朗,直到再不见一座建筑,完全一片野旷天低的景象。

有雪纷纷扬起,温度更显低落,情绪却昂扬起来。浑茫间走下一个斜坡,再拐个弯,就看见了粉墙黛瓦。是的,这里该有一些房舍,这里该是多么繁闹的去处,茶肆酒楼客栈官署都会有。一排高树挤出了一条通道,落叶发出苍然的声响,车辚马萧一般。尽头一堵巨石,石上有字,再看一个牌坊,上书:漕运码头。是了。急走几步,不顾鞋子踩进水洼,眼前已然出现一条气宇轩昂的大河。禁不住喊出了声,那声音,连自己都吃惊,似乎在村口见到了倚望的亲人。我呆愣着,这就是大运河?那个京杭大运河的北首?

许多河流的源头,都是细水浅溪,就像一部交响的序曲,而后才渐入高潮。只有大运河首来得这么突然,横江断河一般,置你于无准备的惊叹之中。

河首像个大口,万里旷风都顺到了这里。水面蒸腾着雾气,像河在呼吸。大运河,你老有千岁,同自然的河流相比,却仍是一条年轻的河。你那么平静,平静得只有轻波微澜,越是如此,越显端肃。你那么宽阔,比我想象的宽多了。看不清你流去的地方,那里已烟锁雾罩。

漕运码头空无一人,干净得像一个封面,打开去看,却是山重水复、雄浑壮阔、帆樯林立、舳舻相接。身背肩扛的急步,浑浊嘶哑的呼喊,昂扬长啸的骡马,低陷沉转的车轮,泪眼彷徨的送别,白发苍然的祈望。一条大船刚刚离港,一批船舶又小心靠岸。漕运发达时,仅从天津每年过来的漕船就有两万艘,更别说还有商船。

大运河,一个运字,让水的实用功能活泛起来。运河不仅输去一条通衢大道,还输去了大河的文明之波,广袤的土地变得丰沃,并催发了农耕经济向商旅经济的转变,码头带动着一个个集镇和城市迅速膨胀。水道的开通已使直沽寨发展成远近闻名的“天津卫”。运河沿岸呢?淮阴、镇江、常州、无锡无不得益大运河的润泽,还有苏州、嘉兴、杭州呢。长江和运河交汇处的扬州,更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方。

700年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看到运河的时候,不由得惊叹万分,并说:“值得赞美的,不完全在于这条运河把南北国土贯通起来,或者它的长度那么惊人,而在于它为沿岸许多城市的人民,造福无穷。”马可·波罗当时把浙江称为蛮子省,他没有想到,那个蛮子省,后来成了世人向往的人间天堂。

说起来,应该庆幸一次次从皇宫里发出的疏浚运河的圣谕,不仅是从隋文帝开始,在他之前早已有过,隋炀帝之后更是接续不断。那些声音越过道道森严壁垒的高墙,低徊于运河之上。

运河的挖掘和整治,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我们无从知道那些群体中的普通姓名,但不妨碍对他们深怀敬意。从一条沟渠的初始,到千里通畅的结果,无疑见证了人类构筑文明的艰苦进程。声声号子里,多少生命在蠕动,他们淌洒着汗水和血水,也淌洒着一个民族的苦难史奋争史,而最终,低沉的号子变成了水边清丽的歌声。

运河首先表现出了民族对自身环境的挑战,它是一种群体智慧和精神的结晶,是价值取向和生命观念的飞升。正是运河的穿引,中国东西走向的水系有了横向交流,运河身上汇通了黄河、长江、淮河、钱塘江和海河的血脉。一个数字难掩心中的自豪,大运河比苏伊士运河长10倍,比巴拿马运河长20倍,世界上没有哪一条运河能与之比肩。

站立运河源首,想着她不同于其他河流的地方,她不跌宕,不凶猛,没有急流险滩、峡谷漩涡,她母亲般大气、淳厚、秀美、沉静。她比其他河流更善于接受和容纳,即使是很窄的河道,也能见到一支支首尾相接的船队往来穿梭,那种繁忙有序而无声,不会出现大惊小怪的声笛和躲闪。即使是目前,京杭运河也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

我知道,北京的很多河流都归入了大运河,这条人工开挖的河首先为中国北方最大的都城带来了好運,以至于不少帝王从这里一次次乘舟巡访。乾隆是在哪里下船的呢?“御舟早候运河滨,陆路行余水路循。一日之间遇李杜,千秋以上接精神。”这是乾隆登舟时的心情。李白早从白帝城出发,乾隆从北京而去,同是烟花三月,到了扬州也相差千年。不过李白站在运河边说了:“齐功凿新河,万古流不绝。丰功利生人,天地同朽灭。”乾隆的毎次出行都有收获,不是考察的收获,就是私访的收获,或是文思的收获。乾隆十次到泰山,六次下江南,借助大运河,他走得比历代任何一个皇帝都勤。

不能简单说这些帝王都是游山玩水,包括隋炀帝在内,他们还是要做些事情的。出行起码比坐在金銮殿听汇报强,比在位48年有25年躲在深宫不理国事的朱翊钧强。也许杨广修好了运河,一激动排场搞过了头,史上这种一激动的事情不算少,因而杨广挖运河的功劳被骂名掩盖。皮日休倒是给了个公道话:“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不过这样也好,提醒有些人做点事别忘乎所以。

大运河既已完成,就不是哪个人的了,而是整个中华甚至整个人类的。隋炀帝早已销声,乾隆帝也随波匿迹,那些叫不上名字的帝王更是淹没在浪沙之中。多少年后一声锤响,中国大运河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看见了燃灯塔,它高高矗立在大运河的北端。凭着“一支塔影”,顶风沐雨的船工就知道通州河首到了,心境立时开阔起来。

在燃灯寺的外面,见有从运河挖出的巨木,那从南方运来的宫廷用品,不知哪一次事件,使它们水下沉睡400年。塔前还遇一老者,81了,十分健谈,他说中学就在运河边上的,前面坐的同学是刘绍棠。立时想起那个善写河淖的通州人,运河水波托举出多少人物?可是灿若星辰了。

将目光放远,运河不远处,还有一个同样由人工修造的工程——万里长城。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线条,长城和运河的一撇一捺,构成中华版图上的“人”字。是的,那是历史最能代表人类活动的标志。现在看来,长城的一撇,更多地成了观赏物,而京杭大运河,却是有力又有益的一捺。一防一疏,总是后者被视为经验。想起河首所在通州的名字,这名字那么名副其实。古时万国朝拜,四方贡献,商贾行旅,水陆进京必经通州,通州有着“九重肘腋之上流,六国咽喉之雄镇”的美誉。一通而百通,不说其他,光一条运河就够了。

雪花弥漫。大运河,久久看着你的时候,就感觉你身上有一种宗教色彩,原以为你很难抵达,真到了跟前又似乎在虚幻中,是因为心中久存的景仰吗?

想有一段清闲时日,乘一叶扁舟,慢慢地漂,慢慢地体验运河所带给的感知与兴奋。而后望着燃灯塔,在通州源首靠岸。

责任编辑 黑 丰

4.剪影中国书生散文 篇四

从乡村走向京城的路上,是涉及人生重大转变的一条土路。一路数月的风尘仆仆,顺着走的目标就是一个官驿,又是一个官驿,还是一个官驿,一直通向京城。路途之中,大小官吏的马车和轿子,带着烘烤逼人的热量,以诱惑无比的力量轰隆隆地驶过。锦绣前程,美好生活,马蹄踏过、响鞭上空,飞扬的尘土里,驿路的边沿,就站立着一群群纤细的男人。往往,这些男人都会在弯曲成V型的手臂上,用细细的手臂,高高地撑着一把木柄的纸伞。

这是一群带着微凉体温的无声幽灵。他们以低微的目光向上天的方向掠去,从不声张扰乱旁人,浑身的波澜不惊,走完了一个个带着花香的雨季。

5.远逝的时光剪影散文 篇五

1:一切,从那时开始

后青春时代,日子越来越与落叶相似。

一样的凋落,不知不觉,无声无息。

多年的职业习惯,还有这种职业给我规定的活动范围和作息时间,让日子愈发成片成片地沦陷,记忆大把大把地消亡,也催促着身体的某些器官发生变异。我经常设想,如果一个人的一生是处在不断进化中的,随着岁月迁移,某些器官的功能一定大大地退化或加强了。比如脑袋可以行走,指尖可以说话,比如眼睛淡漠了色彩,耳朵陌生了听觉,而欲望的触角伸长,腿脚变短,肠胃深长……

一些不经意的时刻,时光会向我敞开一个豁口。

通过这个豁口,我看到,漫长而又短暂的来路一片荒芜,日子像秋日里的落叶一样,纷纷飘落尘埃,渐渐化成朽泥,将一路的脚印遮盖,掩埋,抚平。行走的风景也幻化成飘渺的梦境,隐约缭绕在如烟的往事中,风雨不兴,波澜不惊。

还是孩子的时候,我觉得日子像极了乡亲们架起的柴垛,堆在小村巷子的深处,高而庞大,以为烧不完,用不尽;又极像一沓厚厚的白纸,被故乡童年的阳光照着,白的耀眼,带着香气,可以任由涂抹。我经常怀着虔诚埋头其间,贪婪的呼吸,直到芬芳溢满心头。

一切,仿佛都从那时开始。

2:雪白的桔林

这么多年了,那片雪白的桔林,只出现在故乡的春天。

但是,我已经不能确定。

因为它经常以似梦非梦的形式向我显现。当三、四月的春风吹遍江南,捂暖赣江之际,温润的田野便在一冬沉睡中伸个懒腰、打个哈欠醒来,处处有青草在微寒中破土而出捧献新绿。门前的桔树也舒展身姿,将一把把嫩绿的叶子和嫩黄的小球挂满枝头,挤挤挨挨,摇摇曳曳。这些嫩黄的小球,是含苞的桔花,是收获的前身,也是人们心里割不断舍不下的情愫。不消几天,它们就会在枝头绽开成一簇簇白色的小花,弥漫芳香,浸染整个村庄和我的童年。

若是遇上风雨,满目桔花零落,一地雪白。

纷纷扬扬的桔花如雪,似梦,多少次,我嘻戏奔跑在树巷之间,任凭桔花纷纷落满头发衣襟,身心在纯净的快乐中俱融。那时,我根本没有想到,一些景象,在生命和世界里,仅仅会是短暂的存在。有了繁复的经历之后,想起故乡雪白的桔林,我忽然了悟,飘飞的桔花,其实在我的童年时期,就曾向我普施庄严,宣示真如。

只是,我一直执迷不悟。

不久,一场冰雪严寒将这一切结束。从此,美好的桔林时光,飘忽的桔林往事,连同梦境一样的童年,都凝结在一片雪白里。

那是雪之花,还是花之白?已无从分辨。

3:仰望一条鱼的身影

我看见,一条鱼从我的头上游过。

那是一条很小的鱼,潜伏在晃动中的波纹里,它一直尾随我的发梢,若不是鳞片的白光擦亮我的眼眸,他的行踪还无法暴露。顺着鱼儿的踪迹,我用已经成长了十年的身体,将故乡池塘里的那片清水裁剪了一道小小的口子……

七月的太阳暴虐残酷,小巷子里到处流动着热火,世界的面孔变得有些狰狞可怕。我们多么希望变成一条小鱼,在清澈的池水中遨游,就是变不成小鱼,变成一头伏在水里的水牛也好。太阳还有一丈高的时候,我们就趁着父母出去劳作的机会,在村头小河里泡了很久了,身边的一滩清水已被搅得发黄,可欢乐还没有到达最高指数。

潜水是我们的第一堂游戏,不必担心学不会,河畔的鸭子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从捏着鼻子瞬间钻入水里,到从容地让河水漫过脖子、下巴、嘴巴、鼻子、眼睛、额头,每一毫米和每一秒的时空都充满美妙。在水下睁眼看世界,看天空,看伙伴,都在微微荡漾和颤抖。从水底陡然冲出的一刹那,世界清凉无比,被阳光凝滞的空气有了流动的意蕴,菜园里蔫蔫的菜叶子,也向我们投来羡慕的一瞥。

如今,我成了一条城市里的鱼。

但那条鱼,定格了我仰望的姿势。

4:与青蛙的游戏

天边的一抹亮色,一分一秒地暗淡下去。

暮色,从四下合围过来,将我包裹。

晚风夹杂着稻花的氤氲香气,朝着村庄的.方向席卷而去,将逐渐升起的炊烟撩拨得迂回缠绵,雾一样的弥漫盘旋,然后又回头朝着四野飘散,飘过桔林,飘过村头的大樟树,飘过刚刚点起的一两盏煤油灯,飘过赶着鸭子回家的女孩,进入我的鼻子。炊烟的味道里,我仿佛看到了灶膛里熊熊的火,还有父母轻声的呼唤。

我,像一个毫无经验的渔夫,站在稻浪的浪尖上,守候一场胜利。

蛙声四起,随着晚风与稻浪起伏奔腾。空旷的田野,一下子饱满丰盈起来。我是踩着最近的一串蛙声才来到这里的,田埂上的泥土湿润松软,在我的脚趾间淘气地摩挲,发出吱吱的声音。那只被我追踪的青蛙,一定是感知到了我蹑手蹑脚的到来和怦怦的心跳,所以当它的叫声突然停止的一刻,我的呼吸也顷刻停止。

我的芦苇杆微微抖动,在起伏的稻浪中沉淀着一段少年的心事,青蛙飞跃起来,咬住芦苇杆,就是我的胜利。几千年前,渭水河畔的姜太公,钓的是功名;濮水边的庄周,钓的是悠闲和自由。我所钓的,是一缕浅浅的快乐。这种对比,是许多年以后我才想到的。

那浅浅的快乐,和我的赤脚,一齐陷在故乡的泥土里。

5:云雀那么近,又那么远

我和云雀的故事,仿佛一个传奇。

故乡,辽远的田野上空,云雀像一个精灵。它婉转清脆的歌唱,多少年来都萦绕我的耳际,吸引我的目光,撩惹我的想象,冲击我的胸膛,以致于每次听到云雀的高鸣,我都会驻足凝立,屏息静听,希望在悠远深邃的记忆里,触摸那逝去的青春记忆。

在最为敏感多情的年龄,我曾痴迷于这种鸣唱。

野外劳作、挥汗如雨的生活,怀揣梦想、希冀振翅高飞的青春,流淌在田野每一个平凡的坎坷中。我在云雀空灵高远的歌唱里,拨寻着一份只属于青春的伤感和惆怅。仰望苍穹,我想象着自己与小草并立的情景,想象着自己化为一只云雀用轻灵的羽翼煽动一缕白云,想像着我的爱恋将归属于哪一张容颜,多年以后一样的黄昏,我又会身在何处……

只有拂过衣襟的微风,远方的牛声哞哞,才能将我拉回嘈杂喧闹的屋檐下。

流年飞度,寂静的午后,异乡小城自己的小屋里,我经常在云雀的鸣叫声中悠然醒转,醒来的一刹那,时光瞬间倒流,惊艳无比,我看见青春时光远去的背影……

6.朱自清散文之瑕疵优美散文 篇六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学者,他生于1898年,逝世于1948年,他的作品集共有二十六部,约一百九十万字,其中以散文成就最高。几十年来,朱自清的散文始终享誉不衰,只要提到现代散文必提朱自清,所有现代散文选集也必选朱自清。他的《背影》《荷塘月色》等散文,甚至编入中学教材,成为学生学习的范文。面对评论家的诸多赞美,朱自清已完全笼罩在大师的光环下。但是,做为现代人的我们,对任何事都不应该受某种光环的影响,在学习朱自清散文优点的同时,也应注意其中的不足。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对于文学语言,上海师范大学的刘叔成在《文艺学概论》中提出了一个共同的、基本的要求:准确、鲜明、生动。这是每一位作家都力求达到的。我国古代的大作家、大文豪无不在语言上下苦功夫,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贾岛的“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等等脍炙人口的诗句,都是作家们锤炼语言的自白。朱自清作为一位散文大家,在这方面却做得很不好。例如《荷塘月色》里的句子“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我们都知道蝉半夜一般不叫,要叫也是一两只,而且半夜蝉声听来总是让人惊心的,朱自清用“热闹”来形容蛙声尚可,用来形容半夜那一两只孤单的、惊心的蝉声就不妥了,既不符合客观实际,又不符合人们的主观感受。这样的错误一般都出现在小学,朱自清大师却出现在成名之后,令人不可理解。再如《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里的几句“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蔚蓝的天,颇象荒江野渡光景……天是蓝的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远处――快到天际线了,才有一两片白云,亮得现出异彩,象是美丽的贝壳一般。”这三段文字都是写夜晚的天空,但写的都不准确,甚至可以说不符合客观事实。夜晚的天空是蓝色的,但绝不是蔚蓝,蔚蓝从来就是形容白天晴朗天空的。当然,夜晚的天空也不会蓝得可爱,“可爱”一词带有明亮、活泼的感情色彩,如果用来形容星空尚可,用它形容夜晚天空的墨蓝,就有些用词不准确。还有晚上的云,我们都有体会,只有月亮非常明亮,而且云要靠近月亮,或者挡住月亮,才会有明亮感,而朱自清写的月是“淡淡的月”云是“远处――快到天际线了”。我不禁佩服朱自清的眼力,在夜晚不但能看到“蔚蓝”的、“蓝得可爱”的天空,而且能看到远处“亮得现出异彩”的云。

好的文学作品,在内容上一定是层次分明,前后呼应,符合人们的思维逻辑,但是朱自清的有些散文总感觉前后矛盾。例如朱自清的《白采》中的描写,该文前四段介绍了白采的为人以及和作者的书信交往,但未写白采和作者的会面。第四段末尾说到了白采的死,作者表现出了极大的惋惜和愧疚。第五段开头便是:“平伯和我都不曾见过白采,大家觉得是一件缺憾。”根据前文,再看这句,很自然的理解就是“我和平伯”都不曾见过活着的白采。可是第五段却出现了这样的句子:“但平伯终于未见着白采,我竟得和他见了一面”而且还“只匆匆一谈”,读到这里不禁使人迷惑,前后文竟然自相矛盾!仔细分析,才会发觉,错误是在“平伯和我都不曾见过白采,大家觉得是一件缺憾。”这句中少了一个时间限定词,造成了前后文的矛盾。再如《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里的第四段“大中桥外,顿然空阔,和桥内两岸排着密密的人家大异了……我们下船后,借着新生的.和河上的微风,暑气已渐渐消散……我们出了大中桥,走不上半里路,船夫便将船划到一旁,停了浆由它宕着。他以为那里正是繁华的极点,再过去就是荒凉了……”这段文字开头已是大中桥外的景色,而且下了船,就该是已经出了大中桥,怎么后文又是“我们出了大中桥”呢?仔细思考,总觉不妥。其实这里是层次顺序没安排好,如果把“我们出了大中桥,走不上半里路”放到“我们下船后”前面,我想文章的层次顺序就会一目了然,再不会出现前面的矛盾和曲解了。

在白话文刚刚兴起的二三十年代,句法僵硬、累赘,修辞过重、做作,是那个年代的通病,在当代人看来朱自清的文章中到处是“别扭”的句子,如“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荷塘月色》);“于是桨声汩--汩,我们开始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他爱唱沙软而重的眠歌的乳母”(《〈忆〉拔》)等等,象这样的句子,非常繁琐、困人,所以当代文人都尽力避免这种句法。对此许多学者、文学家都有过评价,如台湾大学的余光中说“一连串三四个形容词,漫无秩序地堆在一个名词上面,句法僵硬,节奏刻板,是早期新文学造句的一大毛病。福罗贝尔所云‘形容词乃名同之死敌’,值得一切作家玩味。除了三五位真有自觉的高手之外,绝大部分的作家都不免这种缺陷。朱自清也欠缺这种自觉。”,叶圣陶在《朱佩弦先生》中也说“他早期的散文如《匆匆》《荷塘月色》《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都有点做作,太过于注重修辞,见得不怎么自然。”

在朱自清的散文中,大部分都有“我”的形象,而这个“我”基本上可以说就是朱自清自己,那么“我”是怎样一个形象呢?我们不妨先以《关于“月夜蝉声”》来分析。这篇文章的大盖内容是这样:陈少白先生给朱自清写了一封信,信中说蝉在夜晚不叫,《荷塘月色》中的蝉声有误。为此,朱自清请教了昆虫学家刘崇乐先生,刘先生找到了记载夜晚蝉叫的文字。可朱自清给陈先生回信却说自己记错了,蝉在夜晚不叫,自己请教的昆虫学家也说蝉在夜晚不叫,《荷塘月色》那一晚,自己没听到蝉叫,并许诺以后再版时,要删掉月夜蝉声的句子。几年后,陈先生发表了一篇文章,讨论月夜蝉声的问题,并引用了朱自清的回信。这期间,朱自清又有了两次听到月夜蝉声的经历。又过了些年,朱自清写了该文,推翻自己前几年的那封信,说蝉在夜晚叫,《荷塘月色》那晚听到了蝉声。朱自清在文章中表现的如此反复,如此不坚持真理。如果朱自清那晚听到了蝉声,就不该有那样的信,如果没听到,就不该有该文。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知道,朱自清那晚确实听到了蝉声,而且事后还写了文章,但朱自清为什么要违背自己亲耳听到的事实,违背昆虫学家的原意而写那样的信呢?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不惜用谎言去搪塞、敷衍陈少白先生,省得陈先生再没完没了的多事。可陈少白先生还真多事,偏偏引用自己的信去讨论问题,朱自清不得已才写《关于“月夜蝉声”》为自己辩解。另外这篇文章中还有两个不能证实的疑点:一是朱自清说问了好几个人,都说没听到,朱自清都有三次听到的经验,按概率这“好几个人”怎么也应有一两个人,听到一两次吧。二是说“好容易找到这一段儿”。中国古代有很多关于半夜蝉鸣的记载,如辛弃疾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唐代李洞 “梦入连涛郡,书来积雪营。泪随边雁堕,魂逐夜蝉惊。”等等,朱自清是清华大学的中文系教授,应该知道的更多吧。当然,也许是朱自清没问对人和学业不扎实。但《关于“月夜蝉声”》中却无一字就那封信的错误而自我批评,只在第四段为晚写了几年该文而说了一句“一懒就懒了这些年,真是对不住陈先生和一些读者。”,然后就开始教育公众如何观察之难,如何不能以经验推论一些真理。朱自清好文笔呀,说到自己的错误时只说是个“有趣的例子”,在给自己辩解时说“于是自己的经验,认为是记忆错误;专家的记录,认为也许例外。”,在夜晚听到惊心的、不经常叫的蝉声,而且事后还做了记录,请问还能“记忆错误”吗?,既然有例外,自己就不能遇到例外吗?况且有过三次经验!由此可见,这篇文章也是不惜用谎言去搪塞、敷衍关心和喜爱他的读者!文章中这种形象的“我”,我们能学到什么呢?

在《关于“月夜蝉声”》中,“我”的形象很不好,那么在其它文章中“我”又是怎样的呢?再以《白采》一文来分析。《白采》中提到两个人,一是白采,一是李芳,李芳是朱自清的学生,他将自己的诗文集交给老师做删改,并嘱他做序,朱自清答应了,可李芳等了半年就突然病逝,死时他还未开始给李芳工作。白采本来和朱自清不相识,但他为李芳的事看不顺眼,就给朱自清写了封信,催他设法将李芳的诗文集出版,并在自己的小说中讥讽了他,没想到却因此认识了朱自清,交了朋友,于是,白采就把讥讽他的话做了删改。朱自清说要给白采的诗写篇评论,白采很高兴地盼望着他的文字,还常常提及此事,但朱自清并不把此事放在心上,直到三年后听到白采的死,才“刚刚写了一页”!朱自清如此对待朋友并不仅仅是李芳和白采,还有《怀魏握青君》中的魏握青,他和朱自清是好友,魏握青要出国留学,在走前要朱自清作些文字送他,朱自清答应了,而且是“一定做”,结果是两年后作了这篇文章。在这两年中魏握青来了两封信,可朱自清只字未复。当然,他起李芳和白采来要幸福得许多,最起码还没“等”到死。从《关于“月夜蝉声”》到《白采》到《怀魏握青君》,这虽然仅仅是他自己的三篇文字,但我们仍可以看出朱自清是一个从不把诺言当事的人,对朋友能拖就拖,敷衍了事的人。这几篇文章只不过提到几个人,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朱自清又有多少个没有记载的白采、李芳和魏握青呢?又有多少个没有实现或没有来不及实现的诺言呢?1932年11月朱自清代表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两次上门邀请鲁迅到清华讲演,鲁迅均谢绝,却到其他五所大学做了演讲,不知是朱自清办事不力还是鲁迅“慧眼识人”。

前文所论不过是笔者个人见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谁都可以提出不同看法,但有些问题是原则性的,一旦为公众认可,便不能再任意改动。而朱自清却在《雅俗共赏》一文中犯了一个这样的错误,请看该文中的这一句:“中唐的时期,比安史之乱还早些,禅宗的和尚就开始用口语记录大师的说教。”这句话中,中唐时期和安史之乱的关系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中唐时期包含比安史之乱,我想这是作者的原意;第二种是中唐时期比安史之乱还要早,这种解释有些牵强;但是,不管那种解释都是错误的。所谓“中唐时期”是文学史上唐诗的分期,历史学上并无此分期,现在公认的唐诗分期是明末沈骐在《诗体明辩。序》里的分期,他把唐诗分为“四大家”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中唐的起止时间是公元766年至公元836年,而安史之乱发生在公元755年至公元763年,就是说安史之乱是在中唐时期之前,正好是盛唐时期。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历史侃侃而谈,各种历史名词,历史典故满篇皆是,对一字一词考据的细致之极,显示出了作者对历史精深的研究,却出现了这样大的漏洞,几乎使我不敢相信,我宁愿相信中唐时期是盛唐时期的笔误。但这篇文章刊行多年,朱自清未曾更改,只能说明不是笔误,而是糊涂。我不禁为朱自清感到脸红。朱自清糊涂,做为现代人的我们更糊涂,竟然把此文一版再版,对这样一个大漏洞熟视无睹,我们将怎样去教育后代为学要严谨认真呢?

7.医保剪影 篇七

3月23日.福建省社会医疗保险协会在福州召开年会暨医保优秀论文、医保知识竞赛表彰会。会议邀请了省医改办代表对《福建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方案》进行了解读,并表彰医保研究优秀论文13篇.省医保知识竞赛活动优秀组织奖单位14个和个人一.二三等奖共50名。(文/图官孝熙)

云南省文山州

3月16日.文山州人社局开展"三月法治宣传月"集中学习活动,大力宣传法律法规。胡宗红副局长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法律法规.开辟"文山人社网法制栏目",广大干部职工要守纪律.讲规矩.以案为鉴,警钟常鸣,筑牢思想防线。(文/图何仕高)

吉林省白城市

白城市医保局通过建立网络监控预警平台,配备专职人员,开展实时监控。根据对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待遇享受情况监控,对定点医院、药店及医保医师、医疗行为.就医费用等进行数据筛查.对过度诊疗、不合理用药、分解住院等违规线索进行预警提示.自动跟踪参保患者违规行为.形成了市县两级医保基金网络监控体系,有力地打击了医保欺诈行为.遏制了不合理费用的发生.确保了医保基金安全平稳运行。(文/图邵灵玲)

湖南省株洲市

8.剪影漫画新尝试 篇八

漫画小说《塔希里亚故事集》是吴淼最新的一部作品,深受网友喜爱,也是引起外国同行关注的一部作品。在这本书里,他运用剪影绘画技巧,营造出一个深邃凝重的奇幻世界。“用剪影的创作方式可以让人物的面容变得模糊不清,读者可以根据故事本身的内容发挥想象,而且,剪影具有奇幻的色彩。”吴淼说。

说起用剪影这种比较特殊的方式创作漫画,吴淼称,其实自己早在2003年就已经第一次接触剪影,“那是我的第一部作品,叫《困》,用漫画的形式记录一个普通人的一天,但并没有对外发表”,短短10页的剪纸漫画,却为之后长篇连载《塔希里亚故事集》奠定了基础。

“用剪影作画肯定比普通的作画方式有难度,我最早大概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来适应。”吴淼说,剪影的形式要特别注意人物和场景的区分度,“因为除了黑与白,没有其他色彩可选,所以如何体现人物的神态、表情以及画面的纵深感,这需要花不少精力。”

“中西方都有剪影,但形态差异很大。我所使用的基本是西方的剪影形式。”吴淼解释,类似英国酒吧那种经典铁栅式剪影,具有很浓郁的古典风情。

吴淼说,接下去,《塔希里亚故事集》会准备出第六册,“我会坚持在这部书中使用剪影风格,就现实情况来看,剪影也确实比普通作画方式更受到读者的欢迎”。

9.家乡情结优美散文 篇九

虽然我思想在家乡的土地、油菜花、桃花、屋后的小山,但我还是思来想去,我不能回去。这样做,是不是一种错误的思想,我也说不清自己到底是什么了,总有一种恨家乡情结在里面,别人都恋家乡,为什么唯独我一个人对家乡没有了感情,反而是反感,逃避。这不仅是因为这些年,离开故乡时间久了,陌生了,更主要是我的失败。我总在反复地想一个人问题,这是不是一种错误的,今后会不会后悔将会受到惩罚的思想。这个问题,折磨了我很长时间,最终不知出于累了还是出于实在找不到答案,就不了了之了。

甜甜今天回家乡了。他好像是代替我回了家乡似的,来时,他好像又是代替我从故乡来,可我很少提起故乡,但看到他却是很亲切。我很羡慕甜甜的工作,工作稳定,每到双休日就准时不回去,似乎从来不会在这里度过双休日。其实,我知道这是为什么,因为自他大学毕业工作以来,还没有真正出过远门,最远的地方也是景德镇,去年到现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都在这县城工作,回家习惯了,他不回家乡反而不习惯。他能回家乡多好啊,生活是丰富而新鲜的,生活对他来说是多姿的,我多想要他的生活啊。每次看到他毫不犹豫地要回去,就会添加家乡的想念。“老肚,你不想回去,是因为无颜见江东父老。”他开玩笑说。

家乡这个时候是什么样子呢?其实,我根本不用回家乡,因为我的满脑子里的家乡比看到的家乡更清楚,更直接。不知为什么,每次想起家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不是别的地方,而是屋后的一所橘子院,橘子的叶子密密麻麻,浓绿;然后,想到那里有我小时候的故事,脑海里出现一条小路,学校,村里的人。家乡是激起一个人回忆的地方,不能依依写下来,只有在脑子里依依过虑。

10.致青春优美散文 篇十

沉醉在迷茫的江南烟雨中,最是喜欢沉思,不知道自己的青春,在何时找寻不见,记不起青春是何时来?又会何时重现?

丢在雨里,还是藏在心间,留在追梦的旅途,还是洒在走过的山川?

当母亲的训导变成嘱托,当父亲的严厉变成期盼,青春就在这样的瞬间走来,若隐若现。

庆幸终于可以一个人远行,也可以实现儿时的心愿,背上行囊,带上青春的豪迈,扯起远航的帆。

欣慰自已,有双翱翔的青春翅膀,给父母一个依靠,给自己一片天。

期待自己,双脚踏上成功的路,给青春一个回答,给自己一个信念。

青春与爱情奏响美妙的旋律,回家的脚步变得蹒跚,那村头,哪老屋前,归来常常成为一种期盼,远航的身影不再那样洒脱,青春就多了一份魂牵。

青春让你成为男人,成为父母妻儿巍巍的山,青春多了些许的牵挂,少了冲动,只因自己已经不在是风度翩翩的少年。

吟咏着古老的歌谣,梦想昨日重现,小心地迈开步履,不再一往无前,回首,再回首,留恋,再留恋……

于是,自己成了当年絮絮叨叨的父母,背榜上,挑着一副沉甸甸的担,爸妈的欢笑,妻儿的天,爱与家庭,羞涩的青春,已经不能将生命装扮。

于是,在一个风雨飘零的夜晚,端上一杯岁月的酒,在苦风中,为青春祭奠。

青山白头,岁月不老,洁白的世界,是青春最好的一张底片,无论人物还是风景,此刻,全家福才是一幅最美的画面。

这画里,有爱有幸福,有青春的磨难,有岁月的芬芳,有花开的春天。

11.印度投资剪影 篇十一

1991年,印度开始了经济自由化改革,从那以后,印度成了百万富翁的摇篮。印度股市敏感指数在过去10年上涨了近500%,而在同一时段,美国股市几乎停滞不前。

丘吉尔曾说,印度不过是个“地理名词”。在他看来,“印度和赤道一样,根本算不上一个统一的国家”。而丘吉尔口中这样的一个国家如今却发展得不错。1947年印度独立以后,没有人想象得出10年以后的印度会是怎样的光景。没人猜得到,印度的民主制度居然能坚持60多年(并还将持续更久)。

印度已经创造出了大量的财富。阿格瑞金融研究公司的分析师指出,印度平均每天产生47名新的百万富翁。此外,印度还有一些十分有名的亿万富翁,例如拉克希米·米塔尔(Lakshmi Mittal),他创办了全球最大的钢铁公司。还有穆凯什·安巴尼(Mukesh Ambani),他是信实工业(Reliance Industries)的一把手,曾在孟买建起一座570英尺高的大楼作为私人住宅。这座住宅楼有27层,设有直升机停机坪,内有600名侍从,还有6层楼用作停车场,停有168辆汽车,造价高达10亿美元。

而富有耐心的外国人也能在这里赚得财富。

铃木就是赢家之一。该企业在印度的合资公司印度玛鲁蒂铃木制造了印度约一半的汽车,该分公司还向铃木贡献了约25%的全球利润。本田则是另一位赢家。英雄本田是它在印度的合资公司,正是这家分公司让本田成为了世界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商。

而印度若要加足马力,成为全球经济的发动机,还需要经过一个艰难的转型过程。

印度还存在着许多的缺口,那些能填补市场空缺的公司是值得投资的。

实体经济并非如你想

提到印度经济,许多投资者脑海中会浮现出印度的外包公司,把印度想成世界的后勤办公室,设有不少呼叫中心,还盛产程序员和电脑工程师。但上述产业在印度经济中所占比重仍然很小,这些行业的员工人数不超过100万,也就是说还不到印度劳动人口总数的0.25%。印度不寻常的经济中存在大量贫穷、落后的成分。

大部分印度人从事着毫无组织的原始经济活动:在农田上劳作、经营小店铺或路边摊、拉人力车、当侍者、做季节短工等。

印度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这一点也恰好是投资者和外国企业看好印度的原因之一。

印度的“中产阶级”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规模在5000万人到3亿人之间。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一些西方国家全国的人口。把这些数字整合一下,你就能得到各种令人震惊的结论。

举例说,在2003年,高盛曾对印度做了如下预测。“到2020年,印度的经济规模将超过英国。到2040年,印度将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到2050年,印度的人均收入将增长至2003年的35倍。”

这看起来像天方夜谭,但是几年过去了,印度的经济增速已经超过了高盛这项研究对它的预测。

正因如此,有许多企业想要打入印度市场。美国国际集团(AIG)、花旗银行、百事等企业都在印度市场成为了各自行业的领头羊。此外,还有更多的企业努力地想要在印度立足。

尽管如此,前方可谓障碍重重。

就拿印度混乱、腐败的官僚制度来说,在印度,公职人员数量庞大,并且手上拿的是绝对的铁饭碗。腐败现象十分猖獗,甚至已被认可——这在西方人看来十分难以理解。这样的制度造就了种种怪象。以印度的高速公路管理部门为例,把员工数量平摊到公路里程上,平均1英里的公路就有1.25位员工,这样的比例在全世界是最高的。政府支付给他们的薪酬是市场标准的3倍以上。很多人根本就懒得来上班,反正他们是开除不了的。

印度的官僚机构不但派不上用场,还特别费钱。政府开支的大头都用于供养这些官僚机构。原本可以拿来改善道路、改善电网、改善供水、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钱全部化作了政府官员的高工资。所有政府工作人员都轻松享有大笔的养老金。

法律体系也是一团糟。问题之一就是随处可见的腐败现象。受贿已经变得如此赤裸裸,法官甚至会开出一张“价格表”。如果你因为毒品犯罪而受到审讯,你需要支付X千卢比,如果你因为杀人而受审,你要支付Y千卢比……法官经常缺席,而且他们的工作时间本来就很短,大概是从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中间还有起码1个小时的午餐时间。有统计称,印度10%的资本由于法律纷争而无法动用。

可以说,这些问题根深蒂固。我可以想象要在这里开拓生意该多么沮丧。用宝洁公司印度地区主管的一句话来概括最合适不过:“我在印度经营了30年,我遇到的所有政府官员中,没有一个人真正明白我们企业做的是什么,但他们手中的权力足以让我们的生意毁于一旦。”

哪怕不和官僚们打交道,还是会遇到许多挫折。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平均来说,断电让印度制造企业损失了8%的年销售额。与中国一样,印度也对能源和原材料有着巨大的需求。

印度的未来发展给能源和基础设施提出了严峻的要求,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是两个前景光明的领域。比如说,印度如今使用的石油有70%都是进口的,几年前,这个数字还只是30%。

巨额资金涌入房产市场

在印度全国,房地产市场都很热门,还吸引到了几笔巨额资金。高盛把印度称为“亚洲最令人兴奋的房地产市场”。总的来说,到2015年,这一市场的规模将从现在150亿美元增长到900亿美元。简直不敢相信吧?

因此,当资金经理都表示看好房地产市场时,我一点也不惊讶。

投资选择之一是印度的一家抵押贷款公司:住房开发金融公司(HDFC)。就按揭市场来说,印度的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美国。抵押贷款的年限一般只有11年。贷款人需要支付35%的首付,而能付得起这笔首付的人大多不需要贷款。在印度尚不存在抵押贷款二级市场。银行贷出款项,然后这笔债就一直跟着银行。这样一来,银行也不愿意放出贷款。

nlc202309011533

DLF是一家大型房地产公司。在我2007年首次到访印度时,这家公司的首次公开募股在印度创造了纪录。印度还有许多家房地产公司在等待上市,希望在公开市场中募得数十亿的资金。海外的投资者对房地产市场有着特别大的胃口。

和任何一个地方一样,这个市场既有许多机遇,也有不少危险地带。就危险的程度而言,房地产泡沫似乎已露出端倪。事实上,一位资金经理告诉我说,许多上市公司改了名字,把“房地产”一词加到公司名字中,即使它们的实际业务与此并无联系。这种怪象不禁让人联想起了美国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互联网泡沫,许多公司都争相要把“互联网”一词加到它们的名字中。单单这一个词就能让股价上涨。

但是,印度的住房尚未到达供大于求的地步。在印度还存在着房屋短缺的状况,尤其是在城市中刚刚成为办公中心的地区。

和印度的其他行业一样,糟糕的政府政策是一个阻碍因素。举例说,孟买有一些十分美丽的老式建筑,但可惜的是,它们看起来有些破旧。后来我才知道,城市中执行着非常严格的房租控制政策,房客所支付的房租远远低于市场价值。在一些黄金地段,3000平方英尺的老式公寓房租金只要100美元/月。

因此,房主也没有动力去花钱来维护这些老房子。要分辨哪些房子受到租金管制,哪些房子不受租金管制非常容易:你可以看到肩并肩的两栋房子,一栋刚刚粉刷过,并且修整得非常干净;另一栋则摇摇欲坠,好像随时会倒塌。

在孟买,那些不受房租管制的房屋每平方英尺的售价可以高达1000美元,甚至2000美元。也就是说,买下一间300平方英尺的不受房租管制的公寓楼你起码得花300万美元。而且我还听说,这些房子的状况也参差不齐。但无论如何,孟买的住房市场上需求还是远远大于供应的。

在孟买买黄金

报纸上常会读到一些讨论美元问题的评论文章,文中会探索美元的替代选择。一些文章指出,由于美元不断走低,一些以资源为主导的经济体开始避开美元,以免利润受到侵蚀。举例来说,一位作者在文中说道,伊朗的石油出口有85%都是以非美元的货币结算的。这位作者还预测说,俄罗斯可能很快会用美元之外的货币给能源商品计价,比如用卢布。

我们要探讨的重点并不是上述预测是否真的会实现。更值得关注的是印度人的心态,他们也开始考虑要寻找美元的替代品,这放在20年前是无法想象的。对美元长期价值的担忧与质疑已经越来越普遍,这不失为一大问题。

而这一问题,又把我们带回到黄金上。

在孟买,我遇到了一位黄金经纪人。他是个大个子,脖子上戴着黄金项链,甚至他的眼镜也镶了金边,他代表了孟买繁荣的一面。

他是印度最大的黄金生意人,运作着一个线上交易系统,把黄金买家和卖家都汇聚到一起。我在印度时正逢排灯节,人们喜欢在排灯节购买黄金,因为这象征着好运。黄金市场比平时更为繁忙。

我了解了他对黄金市场的看法,他认为行情会涨。对此你可能将信将疑,但别忘了,他是黄金经纪人,他靠促成交易赚钱,而不是靠金价上涨赚钱。他看到了印度对黄金的需求强劲并且与日俱增。长久以来,印度都是个黄金净进口国,因为印度不产黄金。但是,印度对黄金的需求却将近占到全球需求的1/3。他说:“这里的人定期就会购买黄金,因为这被视为储存财富的方式。农村里的人甚至会买来黄金然后埋进后院里。”

就在我写书期间,我眼睁睁地看着印度的黄金进口量比上年增长了两倍有余。为什么?宏观消费研究中心的拉杰什·舒克拉言简意赅地解释道:“印度人清楚地明白,高通胀率已是常态。”

在旅途中我也多次意识到了这一点。无论是在迪拜还是在孟买,人们对黄金的购买量越来越大。与美同不同。在这些文化中,购买黄金是一种社会普遍现象,一种贮藏财富的主流做法。随着印度的财富不断扩充,他们在未来多年都会是黄金的忠实买家。

作物价格非同小可

大宗商品的价格反映着亚洲经济体的崛起。与西方世界不同,在新兴经济体中,像农作物的价格这样很基本的事物是有重要意义的。其实这并不是什么秘密,但在西方国家待久了,你可能会认为一个经济体的状况只和银行贷款、零售数额这类事物有关。主流媒体也好,政治家也好,似乎也都在用这些数据来衡量财富状况。

新兴市场可不一样。

在蟊买工作过以后,我了解到这些经济体还处在多么基本的一个阶段。而正因如此,它们目前的发展对大宗商品的需求还不是最大的,未来还会更大。我们已经有了稳定的供电,安全的水源,(大部分情况下)运转良好的公路。但它们还没有,至少目前还没有。

每天早晨,我都要买一份《印度经济时报》——印度最大的财经日报,还有一份《印度时报》。令我惊奇的是,一些日常话题也能登上商业版面的头条,比如棕榈油的价格、大蒜的长势、腰果的出口量下降了、从加拿大进口的黄豌豆减少了。

农业依然在印度经济中占有可观的比重,因此季风降雨是一个影响重大的因素。印度80%的降水都集中在6~9月,依靠雨水灌溉的农田直接关系到许多印度人的生计。如果雨季降水不足,农民就遭罪了。

一些颇为普及的政策可能会加剧农业面临的问题。印度正在大力推广一个生物燃料项目,这简直叫我难以相信,因为印度本来就缺乏清洁用水。但这个项目确有其事。如果要达到项目的要求,印度必须大大增加甘蔗的产量。国际水资源管理研究所在一项研究中指出,印度大力发展生物燃料的计划将会引起水资源短缺。

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说道:“印度正在种植农作物用作生物燃料,这一举动很有可能威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影响粮食的灌溉。”这个国家有着不断壮大的人口和不断发展的经济,这都构成了对水资源的大量需求。而发展生物燃料这一耗水产业只会进一步增加水资源的压力,显然不是个明智之举。

另外,大部分的印度人民都十分贫穷。无论是水价上涨,还是食品价格上涨,都会引发饥荒,并且带来政治动荡。印度可以考虑种植麻风树,这是一种顽强的灌木,对水的需求很小,并且无需施肥。

nlc202309011533

但是旱年并非百害而无一利,印度经济也并非只关乎大宗商品。比如说。下雨的日子少了,建筑项目就可以持续开工。印度的水泥企业订单不断,由此可见印度的许多大城市都在如火如荼地推广建设项目。

在我见了多位分析师、资金经理和商人以后,我眼前浮现出一幅蓬勃繁忙的画面。全国上下都在搞建设,修公路、造电厂、搭电路、铺设自来水和污水管道。

我与当地合资公司的分析师开展了多次讨论,我了解到有一批五花八门的企业从事着各种各样的建设、制造工作,并且取得了30%~40%的年增长率。有些企业的增速甚至更快。Srei基础设施公司过去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88%。

印度对食品、水资源、能源和基础设施的需求很大,凡是立足于这一点的企业都取得了不错的业绩。这里面的机会大得惊人。正如一位分析师在他的报告中所写的:“全球有16亿人口用不上电,其中有1/4都居住在印度。”

互联网的机会

电力的缺乏不仅仅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而且“天黑之后,一些人只能燃烧煤油灯、粪饼、木柴、秸秆来照明,这无疑构成了安全隐患”。

但是,印度还是连续数年取得了高速增长。应该不难想象,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手机市场,仅次于中国。平均来说,每分钟的手机话费大约是0.7美分。这一产业的魅力堪比游乐场边的冰激凌车,吸引着数百万的用户和数十亿美元的投资。

接下来的重头戏应该是互联网。尽管印度已有5亿多的手机用户,但网络用户只有4000万~5000万元。网络的特点是信息密集,这对印度目前的电信网来说是个超出能力范围的挑战。

但改变已然发生。你可能听说过阿吉特·巴拉克瑞斯南,他是印度社交网站Rediff.com的创始人。印度有1/3的网民每天都会登录这个网站,主要是为了查收邮件。巴拉克瑞斯南在《印度经济日报》的访谈中说道:“一旦这个市场被打开,它未来的规模将令人瞠目结舌。”

或者看看Zee Network,一家媒体公司。一位孟买的联系人一直跟我强调,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制造者”,每年产出约1000部电影。印度人当中大约只有53%拥有电视机,所以这一市场的增长潜力也很大。

从某种层面上说,我会把印度看成是100年前的美国。比如说,财富大多集中在大工业家手中。塔塔、阿格沃尔、米塔尔等制造企业、金属和钢铁企业把持着不小的利益。这与20世纪伊始的美国何其相似,卡内基、洛克菲勒、摩根这些姓氏主导着美国的商业。而印度在美国当年的基础之上又加入了一批技术和服务企业,增长更为多元化。

正如20世纪初的美国,印度的股票市场还在摸索前行。我问一位当地的分析师,谁是印度的沃伦·巴菲特和彼得·林奇,他回答说,还真没有。几位著名的股票投机者都臭名昭著,他们因为操纵市场而背上恶名,这和美国早先的情况如出一辙。

此外还有无数的投机者,普通工人也在股票上赌博,梦想一夜暴富。

在印度的股票市场上,很少有企业支付大额股息。4%的股息已经算是很大的数字了。这也有一定的道理,毕竟印度是一个迅速增长的市场,把利润用来投资比分红更为明智。

印度是个巨大的国家,我写下的这些文字充其量只是一张巨大画布上的寥寥数笔。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复杂特性和风云变幻。我只是记录下这其中的几个剪影,希望能助你了解这个世界正在经历的变化,以及印度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上一篇:生产管理员岗位职责下一篇:xx七夕活动策划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