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培训感悟

2024-10-14

特级教师培训感悟(9篇)

1.特级教师培训感悟 篇一

一、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

中美民众心目中的好教师素质比较

(一)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 思想敏锐、开放

视野开阔,信息通畅 良好的人格 较高的学识 具有爱心

具有风度、气质

(二)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

(三)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 1.音乐教学能力

2.课外活动指导能力

3.音乐教育技术运用能力

4.教育科研能力

音乐教学设计能力(备课能力)

技能教学需要采用:讲授、演示、模仿、练习等实际有助于技能掌握的方法

欣赏教学可采用:聆听、感知、体验、讨论、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

基础知识教学可选择:讲授、讨论、发现、问答、练习等方法

2.课外活动指导能力

3.音乐教育技术运用能力 4.教育科研能力 音乐教学研究能力 音乐课题实验能力 音乐论文写作能力

(四)提高专业素养的途径 第一阶段

积累

1、模拟起步

模仿著名专家、教授的优良教风,吸取他们的教学技艺和沉稳、老练、镇定自如、深入浅出、诙谐幽默的教学风格

模仿身边学有专长、教有特色的教师

讲台形象——朴实、镇定、自信,精神抖擞

教学思路——脉络分明,条理清晰

语言表达——严谨、生动、幽默

板书——规范、工整,详略得当

2、学而不厌

读书学习

以书本为友、以报刊为师、以电脑为伴

提高能力

一是能够阅读的能力,能够理解书中内容、内涵。

二是能够钻进去、跳出来的能力。

三是能够进行理论创新的能力。

3、勤于实践

4、不断反思

教学行为的反思可以采用以下形式:

一是在成败中反思

二是在对比中反思

三是在实践中反思

四是在学习中反思

第二阶段

成熟

1、具有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

拥有自信心 拥有平常心 拥有宽容心 拥有同理心 拥有恒心

2、具有较好的认知结构和深厚的教学功底

摆脱模仿,逐步进入探索阶段

钻研教学语言、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吸收、消化他人的成功经验

建立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3、不断增强文化修养,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教师的知识储备需要广度、深度、有系统性

4、具备很强的教育科研能力

转变观念,把教科研当成是自己份内的工作 掌握研究的知识和方法 第三阶段

创造

1、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Tips: 创新型教师特征:

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并且会积极的运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

能够发现行之有效、新的教学方法,富有独创见解。

乐于接受不同观点以及对工作之外的其他事情有兴趣,积极参与。

教学中善于经常变换各种教学手段。

要观念更新,由传统的封闭式教育转型为开放式教育;整齐划一的教育转化为个性化教育 要有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要有娴熟的教育素质

教学模式的创新

教学内容的创新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Tips: 创造性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独立的思考能力 丰富的想象力 独立的动手能力

二、音乐教学要有趣、有序、有效 一节好的音乐课,包括以下方面: 音乐课应该突出哪些特点

音乐教师应该做到什么

学生喜欢什么样的音乐课

好的音乐课应该关注什么

好音乐课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音乐课应该突出的特点:

重视情感教育,改变以往只注重知识讲授、说理、分析的现象

课堂要有愉悦性,让学生在课堂中兴趣浓厚,既高兴又喜爱。使爱好转变为兴趣,并成为学习上持久的动力

多给孩子创设音乐实践的机会,多活动、少讲述,少设框架少约束。让孩子多感知、多想象、多体验

音乐教师应该做到:

课前要有强烈的教学欲 课中要游刃有余 课后要反思

学生喜欢什么样的音乐课? 寓教于乐、声情并茂 教出趣味、活而有序

学生喜欢什么样的音乐课?

趣:趣味性。教学节奏张弛有序,方法直观形象。

新:新鲜感,新意。采用多种方法,融汇新的内容,选择新的角度。

情:创设多种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在 美的情境中感受、体验音乐。

活:就是活动多,方法灵活,教学活而不乱,活而有序。

美:一节课中的各个环节都应该体现着美:教师的范唱、范奏、教学语言、教学氛围,学生习惯等。

好的音乐课应该关注:

其一、关注教师的教学技艺。

其二、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

其三、关注师生互动的状态。

好课的衡量标准:

目标明确,内容丰富,思路清晰,方法得当。

有趣、有序、有效

音唱准了、声好听了、玩高兴了 Tips: 幼儿启蒙阶段的音乐学习

习惯培养、能力开发、学科融合

2、能力开发(1)、情感开发

听到好的音乐会动情——快乐、激动、悲伤

唱到好听的歌曲会用情——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 边听音乐边想象、联想,联想生活中亲身经历的情景

(2)、听觉开发

音准、节奏感、数乐句、声音四要素

欣赏音乐时,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心情、感受,对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做简单的描述

音乐教学设计要关注三个方面 知识点、能力点、情境点。

唱歌教学要围绕九字方针:

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 唱歌教学一般程序

1、导入(创设情境)

2、聆听、感受歌曲

说心情、感受

听出演唱形式、拍子

了解歌词内容

数乐句

3、学唱歌曲,唱好歌曲

唱好歌的三个方法:

要用自己的嗓音表达音乐及自己的情感

要展示个性

歌词是歌曲的灵魂

4、表现歌曲,情感升华

欣赏教学的一般程序 1.导入

2.初步完整聆听音乐,感受情绪、风格

3.分段欣赏,启发想象、联想,学唱、记忆音乐主题,分析音乐要素、结构

4.完整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巩固、加深记忆主题,介绍作者、创作背景及相关文化。加深对音乐的感悟、理解。

表现音乐——包括再现性、创造性的表现音乐两种。可以用叙述形式、复述情节、表演的形式。

歌曲欣赏的一般程序 听歌曲,说感受

听歌曲,说特点(节拍、节奏、演唱形式、体裁、结构、风格)

听歌曲,做律动

听歌曲,唱旋律(或歌词)

Tips: 幼儿的音乐欣赏可分为三种形式

1、在聆听过程中伴随音乐唱、走、表演或加乐器伴奏(1)一边听音乐一边做身体反应

随音乐拍子、节奏动作,也可模仿指挥动作

模仿乐器演奏动作

随音乐摆动身体、手臂

随音乐踏步、跳舞

对音乐的曲式做出反应,听到不同的乐段变化做不同的动作(2)用图画表达

用线条、色彩、图形记录、表现音乐

2、专门聆听音乐

分析音乐片段的音乐术语、体裁和曲式 知道作曲家的名字

3、独立完成聆听

伴随聆听讲一些与音乐相适应的小故事、童话、儿歌等。听后与孩子们谈论听过的音乐

Tips:欣赏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听:聆听音乐

说:用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对音乐和知识的理解 动:用动作表现音乐

唱:哼唱主题,或将主题填词演唱 奏:用乐器演奏主题或用打击乐伴奏

编:创编(词、动作、尾声、不同的表现方式)演:根据乐曲进行多种方法表演 颂:配乐朗诵

写:写出对音乐的感受

画:用图形、线条、色彩表达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听音乐作画 结束

谢谢!

2.特级教师培训感悟 篇二

一、做一个爱语文的语文教师

赵老师在讲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时, 提到的第一条就是求强效, “强”就是学生的兴趣。新课程改革以来, 教师们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取了五花八门的手段来吸引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 觉得课堂中的活动弄得热闹, 孩子们玩得开心, 这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了, 其实正像赵老师所说:“这些游戏或是课件并没有抓住学生的根本兴趣, 学生感兴趣的只是你这个新鲜的、好玩的游戏或是画面, 并没有真正地喜欢语文本身。”赵老师不时地用解析中国汉字的例子来说明中华古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才是不失语文味的语文课, 让学生在语文课中感受到真正有语文味的语文学习, 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做到的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根本。说到这点, 作为教了十几年语文的我真的自感惭愧, 自认为喜欢语文、喜欢语文教学, 然而我却对这一本本承载着中华优秀文化精髓的教材, 没有深入地去挖掘、去研究、去真正地爱它。就像赵老师说的:“作为老师的不去爱你所教的学科, 又怎能让你教的学生去喜欢这门学科呢?”让语文成为“屋”, 我们成为“乌”, 使学生“爱屋”才能爱我们这个“乌”。

二、语文教学路上不跑偏

赵老师说:“语文教学常常会涉及了多种学科的内容, 弄不好就容易跑偏……”这句话看似幽默的笑话, 但却是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真真正正存在的一个普遍的问题。新课程改革的春风给我们教师一个施展自己才智的舞台, 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理念不断地主宰着我们的课堂。然而, 我们教师有时候是不是真正地把握住了每一个学科的本质, 真正地认识了自己的学生, 让他们在本位的学科理念中学习、成长。谈到语文学科的本质, 赵老师说:“字、词、句、篇, 听、说、读、写, 这就是语文教学最应该做的事。”赵老师还用生动的示意图演示解说了这几者之间的环环相扣的关系, 语文课堂或者说语文教学就是在引导学生学习感悟字词句篇的过程中, 训练他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同时又在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中, 提高学生们感悟字词句篇的语文素养, 这就要求我们做到:正确、准确地控制语文学科方向;揭示语文科学规律;把握教材的主旨。掌握了这些原则我们就不至于将语文课上成科学课、音乐课、美术课了。

三、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快乐

赵老师和洮南实验小学五年三班的学生在融洽、快乐的气氛中完成了历时一个多小时的作文课, 然而孩子们却没有感到疲惫,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赵老师的教学魅力在哪里?回想起来, 我认为还是赵老师幽默的语言、和蔼可亲的教学态度和学生朋友式的谈话交流、不断地让孩子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这是孩子们在远远超出常规课堂时间的情况下, 还没有感到累的原因。想到我们的课堂是不是缺失了这些, 才让我们的孩子在课堂中蒙头大睡、疲惫不堪。又说到习作教学课让教师们挠头, 让孩子头疼, 这也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最想解决的问题, 赵老师言传身教为我们总结了有价值的五条经验:有用、有材、有法、有标、有成。让我们在习作教学课上又增添了一份可行的方法。其中“有标”和“有成”让我感触最深, 也是我在平时习作教学中没有注意到的。

有标, 就是把好作文的评价标准不是藏在教师的手中, 要交给学生, 让学生有标准可依, 知道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 不再盲目地修改, 不再在老师云里雾里的评语中打转转, 这一点是我们在进行习作指导时忽略的一个很重要的一点, 难怪学生的习作改了又改, 老师还是不怎么满意, 原来是我们教师没有明确到底你让学生往哪个方向改, 往哪个标准改。

有成, 就是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快乐, 通常我们在评价学生作文时就是笼统的等级制, 这样学生不知道自己的作文到底哪儿好?哪儿不好?赵老师提出:分项给分、问题减分、好的地方加分。这样就会很明显地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习作有可取之处的地方在哪儿?同时要多表扬, 少批评, 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快乐, 就会使学生“乐写”, 从而也就解决了习作教学难, 孩子习作难问题了。

3.特级教师升官 篇三

2011年末,江苏省某市一名特级教师、副校长、教育局科长升任教育局副局长,转公务员编制;在此之前,北京市某教师被评特级教师后,办公室从学校搬到了教研室,升迁也指日可待。

在江苏,亦有“辞去校长专心申报特级”的佳话。主人公正是现任南京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校长的杨新富。杨校长从1995年起申报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五次,于2008年才如愿以偿。在向专业顶端发起冲刺的13年里,他婉拒多次机关人事调动,甚至辞掉了校长职务。

我们需要明确的问题在于,怎样的选择才是特级教师最合适的选择。

舞台的大小

“学生已构成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课堂深深地吸引着我,我把每一节课看成是师生生命历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写下这句话的,正是知名数学特级教师刘可钦,但时间却是十几年以前。2002年,刘可钦从讲台走向行政岗位,2004年出任中关村四小校长,2011年兼任中关村三小校长。在这些身份的转换中,刘可钦逐渐离开了班主任岗位,最终离开了她原本熟悉的课堂。

不过,业内并不把刘可钦的转变视为一种“流失”,反而视为人尽其才。

刘可钦初到中关村四小时,四小刚刚成立两年,生源200多人,内外矛盾突出。然而在刘可钦的治理下,中关村四小逐渐显示出“有作为”、“有能量”的强力表现,成长为当地一所名校。可以说刘可钦完成了从“名校制造”到“制造名校”的升华。

刘可钦这样诠释自己的选择:如果一名教师已经非常优秀,并具备更高的专业发展潜力与资源,那么这名教师应该坚守课堂成为一位名师;如果这名优秀的教师继续发展的专业潜力有限,那么他应该当校长。刘可钦事实上具备继续发展的潜力,但是当时她的领导给予了她更大的责任:带动一批教师成为名师。

这明显是另一个级别的舞台。

在北京,类似刘可钦这样的“特级教师校长”还有很多。包括史家胡同小学前任校长卓立、现任校长王欢,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北京实验二小校长李烈,光明小学前任校长刘永胜,北京小学前任校长吴国通,灯市口小学校长王岚,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十二中校长李有毅,北京二中校长钮小桦……他们的共同特征在于:曾经是所在学科的全国知名特级教师,之后又逐渐成长为知名的“专业校长”。他们中也不乏国家级专家,甚至引领了当代教育潮流。比如,窦桂梅是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发起者,是全国教育课堂改革的先锋。

据一份非官方数据显示,2008年北京地区集中了全国各省400多位特级教师,其中约有10%担任所在学校校长职务。

这样的现象亦出现在南京、成都、广州等城市。

我们可以从中清楚地发现:大多数“特级教师校长”都精通于办学理念及教师职业发展体系的打造,在办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优势明显。但这也从另一个层面显示:当特级教师不具备较强的行政管理能力或综合素质能力时,特级教师走仕途之路将遇到严峻的考验。

质疑的声音

尽管有“内行领导内行”、“专业领导发展”等优势,特级教师当校长、当局长这样的现象,仍被冠以“教而优则仕”引起广泛争议。

一个突出的症结便在于,为数不少的“教师官员”彻底远离了课堂,疏离了专业发展,并因缺乏相关管理能力而疲于应付行政工作。

一次,记者与山东某学校高级教师、校长交流,却听到他大倒“苦水”。这位校长在三年前上任,当时他的文章仍活跃于《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报》等教育类媒体,并是当地的市级骨干教师。但是,在升任校长后,他开始忙于应付各项检查、评估及交际应酬,逐渐没有了读书学习的时间,之后便再没有发表过一篇文章。在最近的一次市级骨干教师评选中,他竟然因为“要求准备材料数量不够”而惨遭淘汰。

另一位知名的“特级教师校长”则向记者展示了他的时间表。在这份时间表上,周三到周四的时间被全部分割给了五项教育局会议,周一到周五有接待工作11项,周五下午到周日还有一项出差考察学习的工作。粗略算下来,这位校长真正在校的时间只有半天,主要工作计划是“把前阵子没有签的字签了。”

我们的记者还曾遇到过另一个幽默的场景:北京市某“特级教师校长”被取笑“头发越来越乱”,当校长之前打扮得利利落落,当校长之后却疏于打扮。这位校长只得尴尬地回应:“哪里有时间整这些呢!”事实上,这位校长还不曾脱离课堂,不仅承担教学任务,还经常赴外地表演公开课,指导外地教师课堂设计。

毫无疑问,“教而优则仕”存在着各种弊端,但其内在逻辑却是教育界讳莫如深的敏感话题。

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不做教书匠》的作者管建刚曾撰文指出:教而优则仕的适应对象应是教学游刃有余,课堂之外有余力的教师,但是我们的教而优则仕则带着浓烈的“做官情结”。加上中国的教育行政工作是那么的繁琐与复杂,要与政府、银行、媒体、医院等等部门打交道,所以一名教师要做到真正沉静下来,搞自己的学问,做自己的研究,必须与“校长”无关,与“局长”无关,与做官的风气无关。

不过,更严重的问题,也是人们最反感的问题,可能在于“特级教师”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不上课”的代名词,甚至就等于“不上课的教师”。

2006年,曾有人调研发现,温州市9.5万名教职员工中,在岗特级教师只有31人;上海市尽管有229名特级教师,但3年内即将退休的特级教师也有100多位;北京市1.6万名数学教师中,特级教师28人,但是在职仅6人,在岗3人。

这至少反映了两个问题:

一是特级教师成为“升官”的“硬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在仕途上有所发展的标志,甚至于评特级教师就是为了“不上课”,坐办公室“躲粉笔灰”。二是特级教师“不年轻”,为数不少的一些教师都是在临近退休的年龄被评上特级教师,他们的不少热情和奉献都集中在了校外,这揭示了教育圈中存在“按资排辈”的风气,也是一种优质教育资源的另类浪费。

即便特级教师留在课堂,恐怕也是薄弱学校管理者的难题。一位来自江苏省非省会城市的校长这样描述教师职称制度:“我真的很怕教师评高级,评特级,因为一评就仕,不仕也到处出书、讲课,管也管不住;一评就跑,南京有学校出价20万元抢一个特级教师,5万元抢一个高级教师,可谓明码标价,我怎么留得住他们?”不过,话锋一转,这位校长又说:“恐怕省会学校也担心自己特级教师太多,名师固然可以提高学校的名气,可是有名气的人却不一定乖乖待在教室里。”

特级教师怎么评,特级教师如何用,这些问题的答案不完善和不细致,无疑造成了特级教师去向的疑问与尴尬。

怎么评,怎么用

从2005年起,北京市对特级教师评选进行调整,增加了对青年教师的关注,致力于降低特级教师平均年龄——这等于变相增加了特级教师服务课堂的时间。同时,对远郊区县予以关注,增加区县特级教师评定数量。

我们发现,在2005年以前,北京市延庆县没有一名特级教师,但在2005年的那次评定中,普通中小学出现了两名特级教师,均来自延庆县第一中学。

值得欣喜的是,目前这两名老师均未离开课堂。其中一人转到延庆县另一所中学任教,担任教学副主任一职,也是该校课改骨干;另一人留在了延庆一中,任副校长,分管教学,并且在继续执教。

不过,“特级教师还在上课”的总体状况似乎仍不容乐观。一位不愿具名的北京教师告诉记者:“要做到教而优不仕,摁住特级教师当官的欲望,应该在特级教师评定规则中加入‘评定特级教师后必须坚持在一线从教5年,否则取消称号’的类似规定。”

在上海,特级教师评定标准包含了师德修养、学识水平、专业能力和工作绩效等方面。由于其全面的素质要求,特级教师评选也被视为“校长预选”。不过,上海特级教师评定在全国率先打破了“终身制”。这也意味着,当特级教师专业素养发展有限、裹足不前时,将有失去“铁饭碗”的可能。

不过,一位不愿具名的上海市教育界人士反映:“对一名特级教师‘摘掉帽子’,那是不可想象的大事件,特级教师往往是一个学校的‘宝贝’,甚至自身就位居高位,‘摘’的过程无疑是一个各方利益博弈的过程,很难真的去‘摘’。”除非这名特级教师敢去触犯“红线”——进行有偿家教。

因此,目前“摘掉”特级教师的帽子往往是一种“建议”。比如,哈尔滨市提出对特级教师两年考核一次,包括内部考核与社会监督,对不讲师德、碌碌无为的特级教师,“建议”上级部门取消其称号。

但是无论如何,从理论上打破特级教师终身制也是一大进步,它在某种程度上肯定了教师终生职业发展,持续专业进步的意义,也能在侧面减少“为当官而当官”的特级教师案例,为肃清特级教师评定工作中的功利主义扫清了又一障碍。

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摈弃“绝对思维”,即绝对认为特级教师不能当官,或绝对认为特级教师应该走仕途之路。我们需要捡起来的是“实事求是”,让适合的人做最适合的事,这亦当成为每一位特级教师心中的一杆秤。

编辑 李丰池

4.“中国教师梦-全国特级教师讲座 篇四

9月10日和9月11日,我和安老师有幸参加了在鄂尔多斯市举办的“中国教育梦—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本真课堂暨阅读与识字”观摩活动。这是一次重视课堂呈现与经验传播交流的学习活动,主讲教师著名特级教师郭学萍,台湾小学语文教育学会秘书长赖玉莲。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著名特级教师孟强,本次活动采取先教学后讲座的形式。从创意写作、绘本阅读、核心素养下的1+X的课程以及小学语文组串教学的实践探究等形式进行讲解,让我们语文老师能够得到优秀教师专业的引领,感受到优秀教师专业的理念与精湛的教学艺术。使我们感触很深,受益匪浅,深深体会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明确了努力的方向。下面我将就我的所思所想谈谈我的收获与反思。

听郭学萍又名“长辫子老师”,她讲的 示范课《长辫子老师的创意和写作》课让我记忆犹新,从她的穿衣风格看出她的与众不同,也就是现在流行的文艺范。,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学习用诗意的语言表达,慢慢带入到观察的重要性,然后通过让孩子观察老师的外貌、穿着打扮,学习有顺序、有重点地以及抓住特点的描绘,最后还带着孩子一边进行活动一边理顺了文章的篇章结构。在欢声笑语中,学生们观察的方法学会了,诗意化的语言方向也找到了。在教学的过程中幽默诙谐的语言及她本身的亲和力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位学生和老师,一个多小时的作文课上下来,学生学的轻松愉悦,听课的老师更是笑声不断,掌声连连。

窦桂梅老师的《阿从长与山海经》,我发现窦老师的课堂上老师说的很少,直接讲解的很少,而是不断用有启发性的教学话语多启发学生说,她始终弯着腰,用一种谦虚的倾听的身势语,不断的鼓励表扬学生,在她的课上我们听到虽然老师说的很少,但是学生很积极,在老师专业的带领在很大程度的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窦老师提倡主题教学,所谓主题教学是要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整体构建课堂教学。简单地说,它是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多个文本间的碰撞交融,在强调过程的生成性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这里说的“主题”不是思想主题,不是知识主题,而是文化主题,借助于主题,学生会觉得原来语文学习并不那么枯燥,原来语文学习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学生入情入境的情况下,再来进行语言的学习、推敲,同时达到深化情感、磨砺思想的目的。

孟强老师的组串教学,讲解诗的四个步骤,不是“读诗-介绍作者-翻译是个意思-背诗歌”而是“读-猜-品-比”着四个步骤,张老师在示范课上讲解《渔歌子》时主要方法是让学生“猜一猜,看谁猜得最奇特?”这种方式启发学生,鼓励学生。通过唱一唱,演一演来让学生体会意境与情感。

从孟老师的讲解中我学到讲解诗歌独特方法,同时还学到语文课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及读写要结合,课堂不是问答,而是一个教学活动,最重要的不是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一丝,作者在这首诗歌里面所要表达的感情,而是帮助学生形成能力。教会学生语言运用的表达规律,从多角度进行练习,练习是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

5.特级教师的博客 篇五

新教育追梦人:朱永新爱心民主教育:李镇西人文书生校长:程红兵一个大写的人:于 漪情境教育诗篇:李吉林童心母爱教育:斯 霞我比大师还大:钱梦龙生命为何精彩:王崧舟师德决定成败:盘振玉拥有理想朝阳:朱玉如大道简约之美:薛法根行动证明思想:周积昀智慧与诗相随:余志君名师怪才风采:支玉恒语文艺术真谛:贾志敏返璞归真之心:张 莹遗忘的小黑板:许 慧构建诗意课堂:盛新凤打开生命匣子:郑冬梅情智语文课堂:孙双金猎智慧和乐趣:陈家英拥抱语言的人:黄桂林咳嗽成就事业:唐惠慧数学味生活味:许志坚分享智慧快乐:潘华莉坐着读站着读:王崧舟心比金子还纯:贾志敏美与大气融合:虞大明 崇尚真字之师:孙建锋班主任创新记:张化万浓浓的语文味:吉春亚折东风第一枝:孙维刚紫色耕耘之歌:谭青峰课堂神韵如茶:闫 学追寻数学激情:李国良寻找中间地带:顾泠沅陶醉读唱吟舞:戴建荣精美诗文教育:欢乐谷历史学科天空:胡柏玲月亮悬挂课堂:张康桥伙伴教学实验:周一贯语文教学叛徒:黄玉峰探点拨教学法:蔡澄清

卡片辅助教法:宁鸿彬探讨诗化语文:周益民气质如兰之韵:汪秀梅作文双重转化:方仁工生命拔节声音:薛法根激情点燃智慧:刘 军阅读教学研究:刘志春马芯兰教学法:马芯兰路在脚下延伸:刘显国情真真意切切:游彩云评语文导读法:靳家彦享受诗意语文:孙建锋点滴语文智慧:聂在富习作生命风采:李冰霖少谈虚多务实:蔡 明课堂调控大师:程 翔命铸造云梯:余映潮张扬教育个性:高万祥茶香弥漫教室:张庆祖追求平等对话:薄俊生平实自然顺美:陈晓梅集中识字专家:马淑珍追求不露痕迹:卢雁红驰骋生活作文:徐 鹄构建诗意课堂:盛新凤数学思维研究:王 凌数学生命目标:朱乐平弥漫书香课堂:陈建先用爱诠释教育:李烈研究学习心理:刘德武班主任的选择:黄静华数学美丽天空:张思明终身以书为伴:任小艾体育唱游教法:卫 红一切为了学生:吴正宪数学王国风采:唐志华五自能力实验:范建国营造美趣环境:聂永春再现诗景诗情:潘文彬七彩数学天空:葛文君飞翔音乐空间:陈萍飞十字教法风采:贾春华数学理性思考:钱金铎描绘七彩大地:黄黎敏

6.特级教师推荐材料 篇六

XX同志同志

XX同志,女,43岁。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XX县 本教材三本,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四个。精心组织和指导学校教学研究活动,注重校本研究,本人实际参与和大力支持科研活动,推动教学改革,推广好的教学方法,取得了成效。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研究教学的新思想,新方法,在提高自身业务上认真参照教学大纲备好每一堂课,把教授的知识难点和重点都设计好,以便在教学实际中讲解,精心研究布置的作业,使学生能够有效掌握。代课班里与指导的学生46名被录取区内初中班。

4.他十分重视科研与学校教育实际结合,积极带头进行校本科研,主持学校的教学研究工作,对教师按照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实施课堂教学工作,指导撰写校本课程,担任编辑任务,为开发课程资源摸顶了基础。在教学工作中探素教学,自身素养当成重要任务,组织讲课,授课,课题研究,评选教学能手活动,为中青年教师营造了良好的锻炼培训条件。多次编写了“实施新课程改革经验介绍”材料,“德育工作经验介绍” “双语教学工作总结材料”,三“维两反教育课堂化工作介绍材料”等材料,在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上介绍并推广。本人在近年来三次主持并指导“",新课程改。”,“德育工作”,“双语教学工作,”,“三维两反教育课堂化工作”现场观摩,取得上级的认可。

XX年5月被共青团喀什地区委员会、喀什地区教育局、少先队喀什地区工作委员会评为“喀什地区青少年民族团结联谊示范学校”;XX年召开德育工作现场会推广了经验。

XX年3月学校被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评为“县级德育达标学校”。

XX年12月县一小被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创建平安校园达标单位”。

县一小被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评为“XX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7.“等待特级教师”作文教学 篇七

师:同学们, 与平常相比, 今天有些不一样, 你发现了吗?

师:刚才, 同学们从上课的地点、人物和心情等细节方面发现了今天的不同。知道今天学校发生了什么大事吗?

师:今天, 有一位江苏省特级教师杨老师要到咱们学校来指导工作。在你看来, 什么样的老师才能称得上“特级教师”?

生:桃李满天下的。

师:好的老师肯定能教出一大批好学生来。

生:温文尔雅, 风度翩翩的。

师:你认为老师一定气度非凡, 是吗?腹有诗书气自华, 有学问的人一定会有独特的气质。

生:玉树临风。 (师生笑)

师:在你看来, 特级教师的身材一定特别好, 是个帅哥, 是吧?不过, 人家杨老师可不是凭着长得帅才成为特级教师的哦!

生:教学经验丰富, 才华横溢。

师:这是肯定的!

师:同学们, 就是这样的一位特级教师要和咱们一同上课, 你的心情如何?

……

师:让我们怀着激动、期待和紧张的复杂心情等待杨老师的闪亮登场!

[真水无香, 大雪无痕。真正的教育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者的教化和影响, 而不是让学生明显意识到你在教育他。本环节, 我以拉家常的方式, 围绕“细节”和“观察”两个中心词, 渗透作文方法的指导, 强化观察习惯的养成。紧接着就“特级教师”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让学生产生崇拜、期待等积极的情感体验, 营造情境教学的氛围, 为下一环节的教学作铺垫。]

二、遇意外, 写等待

(师生静静等待1分钟)

师:按照约定时间, 杨老师就快到了。据我观察, 鲍旭同学平时在侦察老师来了没有这件事上动作最敏捷, 经验最丰富。今天, 老师就把这项任务交给鲍旭。你去三楼楼梯口打探一下, 看到杨老师就立刻回来报告, 好让大家做好准备。能完成任务吗?

师:同学们, 为了表达对杨老师的真诚期待和热烈欢迎, 一会儿等杨老师进教室时, 咱们就全体起立, 鼓掌欢迎, 好吗?

(1分钟后, 敲门声响起, 同学们起立。开门, 鲍旭领着一位陌生老师进门, 掌声起。注:该老师是我区兄弟学校的殷老师, 事先安排她在楼梯处等鲍旭)

殷:同学们, 真令大家失望, 我可不是特级教师杨老师, 我是殷老师。我刚刚接到了杨老师打来的电话, 他在来咱们学校的路上遇到了堵车, 估计20分钟后才能到, 对此, 他让我替他向大家表示歉意。杨老师还说, 相信大家一定会好好利用这20分钟, 希望能给他带来惊喜哦!

[这是精心创设的一个“等待”的情境。这个环节的安排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 显得真实而有趣, 将“等待”这一情绪体验推向高潮。没料到的是出现了“堵车意外”, 学生高涨的情绪一下又跌入低谷。这样一波三折的情感体验, 学生自然印象深刻, 有话可说。]

师:杨老师一时到不了, 咱们怎么利用这20分钟呢?

生:咱们把课文预习一下吧!

生:我反对!杨老师上哪一课, 我们还不知道呢, 怎么预习呀?

师: (点点头) 有道理!

生:我看这样吧。为了表达对杨老师的期待, 我们把等待他的过程写下来, 等杨老师来了, 我们把自己的作文作为一个惊喜送给他, 好不好?

师:这的确是个不错的主意。你们同意吗?

[这个话题的讨论看似简单, 实则颇具匠心。长期以来, 许多学生不知为何而作文, 他们大都是在老师的要求之下动笔, 是被动的“要我写”, 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不到体现。这个话题的讨论意在让学生认识到作文是切实有用的, 能满足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要求, 从而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

师:杨老师来了以后, 你最想告诉他咱们在等待他的过程中发生的哪些事?

生:我们猜杨老师是什么样的, 这件事很有趣。

生:鲍旭去打探老师来了没有, 回来时我们都把他当老师欢迎了。

生:我们讨论怎样利用这20分钟, 杨老师一定很想知道。

师:这些都是咱们等待杨老师过程中的细节 (板书:细节) 。把细节写好, 杨老师才会觉得很真实, 很有趣。另外, 还可以写写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 (板书:感受) , 发自内心的文字才能打动别人。题目自己定。

(生写作文, 师巡视)

[本环节的安排意在帮助学生梳理事情经过, 选取作文素材, 明确习作要点。关于“细节”的点拨, 与上文相呼应,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一些必要的作文方法与技巧。]

三、读作文, 共评改

师:不少同学已经写完了。刚才, 就在大家专心致志写作文的时候, 杨老师已经悄悄地走进教室并坐在了后排, 是个惊喜吧?

师:究竟谁是杨老师呢?这个秘密暂时还不能揭开。刚才我悄悄和杨老师交流了一下, 他对同学们写的作文特别感兴趣。他想听听大家的作文, 写得特别精彩的同学, 杨老师还要和他合影留念呢!多么难得的机会。潘老师都30多岁了, 还从来没有机会和特级教师合过一次影呢!好好把握机会哦!

师:大家认真听, 我们一同来评评作文。你觉得写得特别精彩的地方或需要修改的地方, 就举手示意。

(指名刘杰和鲍旭读自己的作文)

师:整体而言, 究竟谁的作文更出色, 能有机会和杨老师合影留念呢?请大家发表意见。注意说清楚你的理由, 看看你的看法能否与杨老师“英雄所见略同”哟!

[众所周知,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改好作文的前提是能充分认识到作文中存在的不足。我以具体例文为凭借, 采取由分到总的评改策略, 让学生先关注例文的字、词、句、段等, 进行局部的评改, 再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作文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提高评价、修改作文的能力。]

师:究竟谁能有幸和杨老师合影留念呢?这个问题我说了不算, 还是亲自问问杨老师吧。掌声有请杨老师闪亮登场!

(杨老师登场评作文, 并和两位同学合影留念)

师:请班长课后将刘杰和鲍旭的邮箱登记一下给我, 我将照片发到他们的邮箱里, 给他们留作永久的纪念。下节课, 就请大家将作文进一步修改, 誊到作文本上。下课!

[特级教师是课堂上难得的教学资源, 我充分利用这一资源, 通过设计“特级教师点评”“与特级教师合影”等环节, 调动学生读、评作文的积极性,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作文的快乐, 为课堂注入了创意和活力。]

教学后记:

8.特级教师专业发展规律研究 篇八

特级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 社会资本理论

1978年12月,教育部、国家计委经国务院批准,联合发布了《关于评选特级教师的暂行规定》,自此我国特级教师评选工作拉开了序幕。为进一步落实特级教师工作,国家教委、人事部、财政部于1993年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将1978年的《暂行规定》修订为《特级教师评选规定》,颁行至今已有20个年头。特级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中的佼佼者,他们是如何实现专业发展的?有什么规律可以总结和借鉴?这是值得研究者深入系统研究的主题。但是以往对特级教师的研究多是榜样式的课堂教学经验介绍,还缺乏对特级教师群体专业发展规律的研究。本文拟从社会资本理论这一视角入手,通过深入挖掘其统筹调配的资本,较为系统地总结特级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以期望对其他教师专业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一、布迪厄、林南社会资本理论简述

尽管早期学者已涉及社会关系的资本研究,且使用了“社会资本”一词,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法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从社会学角度入手对社会资本进行系统研究时,此概念才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布迪厄提出了“场域”、“资本”以及“惯习”概念。所谓“资本”就是“积累的(以物化的形式、具体化的、内深化形式的)劳动。当这种劳动在私人性即排他的基础上被行动者小团体占有时,这种劳动就使得他们能够以物化的或者劳动的形式占有社会资源”。[1:190]他将资本分为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象征资本,其中文化资本以身体化、客观化以及制度化状态存在。此后,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新制度经济学派代表科尔曼在《社会理论的基础》一书中指出自然人从一出生就拥有遗传天赋形成的人力资本、土地和货币等构成的物质资本、所处社会环境构成的社会资本这三类资本;著名社会学家林南则认为社会资本可以定义为“在目的性行动中被获取的和/或被动员的、嵌入在社会结构中的资源”。[2]在这一概念中,“资源”是中心词,占据重要位置,所有行动者都会采取行动来获得有价值资源,以促进自我利益。个人的目的性行动则分为同质性互动与异质性互动,“前者以拥有相似资源——可以包括财富、声望、权力和生活方式——的两个行动者之间的关系为特征。后者描述的是拥有不同资源的两个行动者之间的关系”[2]。

通过社会资本理论,不难发现特级教师从一个平凡的、默默无闻的毕业生,自步入教师岗位后,能在短短数十年间成为“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3],就说明特级教师一定善于积累社会资本为自己的成长服务。本文以社会资本理论入手,拟结合人民教育编辑部汇编的《名师人生》一书中43位特级教师为分析对象,总结其何以有效调配各项资本,并凭借资源谋求同质性和异质性互动时实现资本的多重转换,实现自我专业发展。

二、特级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资本分析

通过对特级教师的成长历程进行梳理,可以得出特级教师之所以专业发展优于其他教师就在于他们有意识并善于应用各种资本,妥善为自己的发展服务。

1.学习和教育科研:文化资本的积聚

布迪厄指出文化资本表现状态有三种,一是身体化状态,表现为心智和肉体相对稳定的性情倾向,这种文化资本多是在耳濡目染中获得;二是客观化状态,表现为文化商品,它们是理论的印记;三是制度化的状态,意指社会对资格的认可,特别是颁行的资格证书和文凭。该书中的名师大都是初中、中师毕业,但这不意味着他们就此止步,而是积极谋划后期的文化资本再积累。这些特级教师或因深感理论水平过低或放弃多年爱好,如李吉林放弃了年轻时打球的爱好,婉言拒绝了邀请和疗养等,利用空闲时间阅读了文学、心理学、教育学、美学等方面的书籍;或萌发继续求学之路,如邱学华就为了研究小学教育,决定报考大学深造,并一举考进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在此,他遇到了刘佛年、沈百英、张耀翔等知名教授,广览了小学算术教学方面的藏书,尝试编出了大学用书。正是在求学过程中有幸遇到大师,结交今后课程论等方面的同学,为他今后更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4]张思明因家庭原因放弃进入大学,但在继续深造的坚强意志的引导下,他在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完成了在职硕士学位。[4]

这43位特级教师大都来自普通之家,有些还在幼年遭遇变故,他们的家庭并未给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带来更多资源,但是他们凭借坚强的学习信念,不断求学的决心,或进入大学深造,或放弃其他爱好,在多年的学习和研修基础上最终奠定了坚实的文化资本。

2.提升和内化:同质性互动

《名师人生》中列举的特级教师进入的学校并不是该地区首屈一指的小学,初次踏入教师岗位也并非完全如鱼得水,他们能将文化资本的基础迅速扩展,就在于他们通过不断学习后,善于应用同质性互动。他们有些接触了教学经验更为丰富的老前辈而深受启发,如支玉恒受到了斯霞、袁瑢、杨再隋等名师的提携和帮助,教学、为人等更进一筹;吴正宪在教学改革之路上蹒跚摸索时,有感于特级教师马芯兰教改,便一头扎进了马老师的课题;有些则与先进思想进行同质互动,如张天孝听区内一位校长谈到上海崇明区的“三算结合”后,突发灵感,建议领导依托进修校在本地区开展“口算、笔算、珠算结合”的教学实验。[4]以此为基础,张天孝发表了一系列颇具影响的文章;李元昌颇为崇拜陶行知,故在与知名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互动的基础上实现了自己的提升。李元昌论学问、声望等远不及陶行知,但是他们选择了共同生活方式,也就是回归到乡村中,力图在乡村这篇土地中实现自己的教学梦,并力图通过语文学科入手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途径。陶行知所走之路就是很好的探索,通过相似路径实现的同质性互动推动了李元昌自身的提升和内化。[4:78]

特级教师通过与自己力求达到的榜样,或感悟的教改思想等进行同质互动,通过内化思想和行动可以进一步促进自己的不断提升,一步步向特级教师迈进。

3.拓展和延伸:符号资本的运筹

布迪厄认为符号资本指的是一种受到社会认可的,能够生产、再生产和长期积累的声誉、名声、精神、特殊性或神圣性等以符号方式存在的稀缺资源。《名师人生》一书中的教师在还没有成为特级教师之前,大都秉持着以学生为本,爱每个学生的心,与学生融为一体。在教学中,他们不盲从于固有教学模式,均讲求教学艺术,践行教学改革。也正是他们敢于作为、敢于试验的精神,支撑了他们最终教学改革小有声势,使得他们获得了一定荣誉和声望。这些符号资本使得他们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得更多学者、领导等对他们赋予更多支持和帮助,也进一步参加省级、国家级课题,参加省级、国家级以及世界级研讨会等。如张桂蕊成为县级教学能手后,成为其前进的“鞭子”,他更加竭尽全力、踏踏实实地向上攀升;成为特级教师后,她又参加了省级重点课题,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等。

由于符号资本的获得,使得特级教师获得资源、同伴、前辈等的更有力的帮助或推动,促进了他们的进一步发展。

三、注重教师发展中社会资本积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师队伍何以实现专业发展?特级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可以为广大教师所借鉴。特级教师通过文化资本的积累、同质性互动以及符号资本所带来社会资本、经济资本的相互转换,实现了自身专业发展。今后,广大教师在专业发展时要善于利用社会资本理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注重文化资本的积累

长期以来,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虽一直提倡“教师要成为学习者”,要通过科研、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优化教师的业务水平。但是很多教师一旦踏入工作岗位后,大多忽视了后期文化资本的再积累。《名师人生》中的特级教师他们虽然前期学历不高,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不断学习、教育科研等积极进行后期文化资本的积累。这就说明“学历低的教师也有可能成为优秀教师,高学历教师未必能成为优秀教师”,[5]关键在于踏入教师岗位后是否注重后期文化资本的积累。因此,无论教师本人还是学校管理者等都要注重教师踏入工作岗位后文化资本的再积累,打消“高学历就是好教师”的狭隘观念,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在实践中多学习、多探索、多研究,通过“教学做合一”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2.重视符号资本的延伸

特级教师是国家为了表彰特别优秀的中小学教师而特设的一种既具先进性、又有专业性的称号。因此,特级教师是模范,是一种学术和师德的代表。特级教师所拥有的符号资本就是他们所拥有的声望、荣誉,因此要广泛重视和利用特级教师的符号资本。重视和利用特级教师的符号资本并不是侧重于“宣传和介绍特级教师的生平、事迹和工作成就,展示特级教师在学科教学案例,建议和反思当下特级教师制度”,[6]而是要利用特级教师的榜样力量对其他教师进行熏染,或是成立特级教师讲学团巡回讲学,或是实行当地教师与特级教师结对子互相帮助,或是建立特级教师互动网站,实现特级教师在线互动来帮助急需提升的教师。

3.强调教师的同、异质互动

当下,特级教师虽是教师中的优秀代表,但是特级教师作为经验丰富的教学、学术能手,其富含的优秀资源、教学经验等大都仅是局限于书本、经验的介绍,忽视了其与其他正处于发展期的教师的同质互动,也更忽视了特级教师与其他领域的异质互动。特级教师作为一个优秀教师群体,要继续保障其与相似经历的同质群体进行互动,也要注重与处于发展期的教师进行互动。此外,还要注意的特级教师除要与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以及相关领导,学校的正处于发展的教师等进行同质互动,还需要进一步扩大社会资本互动的范围,实现异质互动,也即实现特级教师与社会其他行业的互动。只要这样才能将特级教师的社会资本扩展到不同领域,也只要那样才能将社会不同领域的资源吸纳到学校中,有利于教师的发展,有利于学校拥有教学名师。更多的只有这样才能将特级教师所蕴藏的社会资本扩展到不同领域。

特级教师通过各种社会资本的积累,促使其最终成为教师中的佼佼者。其他教师要想不断发展,就必须不断借鉴社会资本理论,娴熟地应用社会资本来促成自己的专业发展。

————————

参考文献

[1] 布迪厄.布迪厄访谈录: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包亚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 林南.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张磊,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 特级教师评选规定.人民教育,1993(Z1).

[4] 人民教育编辑部.名师人生.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 胡定荣.影响优秀教师成长的因素——对特级教师人生经历的样本分析.教师教育研究,2006(4).

[6] 王芳,蔡永红.我国特级教师制度与特级教师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教师教育研究,2005(6).

[作者:贺撒文(1979-),女,湖南邵阳人,洛阳师范学院马列部讲师,博士。]

9.特级教师述职——陈福 篇九

——我的现代化教育之路

(特级教师评选述职)

吉林市二实验小学 陈福

我从教十八年来,在吉林市二实验小学的沃土上,为师、当大队辅导员、做教导主任、任副校长、兼党总支书记,在抓教学、管科研、带德育、负责体育艺术教育、信息技术、党务等工作中,我始终以做一个好人,做好一件事为目标,将“以真心拥抱事业,用真情对待他人”为人生信条。与许校长及全体教师一道构筑现代化教育的大厦,使二实验小学成为北方教育的新星。我所做的工作,凭的是一种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靠的是一种干劲——成功是对辛勤劳动者的回报。下面从五个方面作简要汇报。

一、热爱学生,教学创新,构筑学生成长的学园

爱生是教师的天职,为学生构筑生命的学园、让每个孩子都快乐成长是教师高层次追求。从86年任微机与自然课开始我就努力探索新方法,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如讲《电磁铁》一课,我将抽象的电铃原理变为形象的微机演示,这一大胆尝试在全国领先。再如学习《声音的产生》一课,我让学生将多个啤酒瓶装入不等量的水做“酒瓶”音乐编钟,让学生去研究、探索和发现。从而形成了自己设境、融情、创新的教学风格。多次承担观摩课、优质课评比,《植物的生长》、《日食的月食》等课例给人们以永久的回忆。我被评为市电教最佳实验教师,省市电教先进个人。

二、科学规划,自力更生,建设网络化的校园

搞现代化硬件是基础,资金是保障,为使有限的资金获得最大的教育效益,89年任教导主任后,我与校领导研究制定了学校电教20年发展规划,全面启动了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从吉林市第一个校园闭路电视系统,到第一个学生电视台,从苹果机到pc286、386、486、586;从netware网到现在的千兆校园网。都在描绘着电教人以方便面充饥,在北京市场上抓件组机的情形;叙述着一个管理者为学校的利益而拒绝金钱诱惑故事;刻画着一支队伍为了节省资金严冬腊月手持电锤在高楼外墙打眼架线的画

面……当人们为全国样板校园网树起大姆啧啧赞叹之时,建设者已开始进入另一项研究之中。

三、积极引领,全员培训,丰富数字化的资源

信息化的高速路没有资源,是瘫痪的路。资源建设要靠教师,18年前独自开发CAI软件在教学中成功使用后,又相继开发课件100余件,应用于各科,教学效果显著,多项通过国家省级专家鉴定、获奖,91年作为唯一的学校代表携自己的作品赴北京参加全国电教教材展览。96年我利用一个假期休息时间开发的校长办公系统,应用于学校各项管理之中,提高了管理效率。该成果被省政府评为教育成果一等奖,在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刊发表,并由多家报刊转载。

一花独放不是春,为使更多的教师能掌握信息技术,我重视队伍建设,在吉林市率先开展全员教师计算机校本培训,亲自上课辅导,还为省市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培训200余课时,编著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系列丛书》,并开发成电子教材,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在全国推广应用。

为使吉林教育尽早进入信息快车道,组织建设了“吉林市教育信息网”,使吉林市教育迈上了网上办公与管理的新台阶。此后我们又建设了“雾凇网上学园”、“校园网信息系统”等网站。指导教师建专题网站丰富教师备课资源库、学习资源库等。现有资源400G,基本满足了师生的教学需求。

99年、2000年分别参加长春、大连等地国际现代教育成果展览,多次在我校召开全国现代教育技术现场会、研讨会,推广了学校的经验。扩大了吉林教育的影响。队伍建设、软件开发与网络研究水平得到各界认可,与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多家合作开发计算机备课与教学系统,在全国使用。学校被确定为市初等教育网络研究中心、电子开放教室,少年科学院计算机分院,被评为省电教示范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等。

四、课题把脉,实验当先,开展系列化的科研

我分管学校科研工作,着眼发展,结合实际,定规划,出规程,建机制。形成了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优质教育课题为主体,以现代化教师队伍建设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为羽翼的“一体两翼”科研课题新体系,先后承担了国家、省、市级课题16项。现有6项课题通过了国家级鉴定验收,许多课题成果得到转化。我指导课程整合课,多次在国家、省、市获奖。我获得了全国优秀教师,省学科带头人、省师德标兵、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市十大杰出青年、市优秀导师、伯乐等殊荣。学校获得了“全国科研先进学校”、省市科研示范校等称号。实验中,我不断总结,撰写经验论文

100余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或大会交流。编写了《素质教育新学案》等10余部教育教学用书,主编《家庭教育指导》刊物在全省发行,出版了《情系信息技术教育》、《现代德育新探》等专著。

五、五育并举,全面育人,营造现代化的乐园

在德育工作中,狠抓师德建设树立教师新形象;建设全国第一个德育资源网,开辟了网络德育新课堂,“问题银行、创新超市”等丰富多彩的栏目深受学生喜爱;开展现代养成教育,与新课程结合,让学生走进自然、军营、社区、农村、工厂等亲自体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以篮球带田径形成体育特色,连年参加全国比赛,学校成为省体育传统校。艺术教育为学生搭台,展示个性,学校被省评为艺术教育示范校。科技教育也发展迅猛,成为省科技示范校。学校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了现代化的乐园,从而实现了我校学生会篮球、会乐器、会微机、会英语的特色目标。

二十年的现代化目标,十八载不懈追求中,有欢笑、有泪水,更有各种高薪相聘的诱惑,然而走进吉林教育的风雨,我犹如一棵树,吹不折的,是我的根,是我对吉林教育沃土的眷爱,打不湿的,是我的心,是我对二实验现代教育美好明天的憧憬。受全校领导与老师的推荐,蒙局领导与各位专家评委的抬爱,给我这次交流的机会,我深知特级教师称号是美丽的,不论光环是否照身,我都会一如继往地追求做人的那份真实,为师的那份真情,当官的那份真爱,向更新的目标不断攀登。

上一篇: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下一篇:小记者社团活动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