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个人简介

2024-06-16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个人简介(精选13篇)

1.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个人简介 篇一

个人概况

姓 名:

出生年月:1987年3月

毕业院校: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学 历:本科

联系电话:

性 别:女

政治面貌:团员

专 业:广播电视编导

手 机:

电子邮件:

教育经历

9月至6月 于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就读 广播电视编导 专业.

9月至206月 于柳州第一职业技术学院 就读 导游与酒店管理 专业.

9月至206月 于柳州铁路第五中学 就读.

获奖情况

-- 荣获 三等奖学金.

2006--20 评为 校园明星.

-- 荣获 三等奖学金.

2005--20 评为 三好学生.

元旦文艺汇演 舞蹈《孟买姑娘》 荣获 二等奖.

元旦文艺汇演 舞蹈《欢乐的火把节》 荣获 一等奖.

元旦文艺汇演 舞蹈《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荣获 三等奖.

20 在“感受家乡、感受变化”作品评比中 荣获 二等奖.

2006年 被授予大连市白色清污志愿者荣誉称号.

全区中学生古诗文知识竞赛中 获柳州赛区 二等奖.

-- 荣获 全勤生 称号.

-- 荣获 三好学生.

2002--20 荣获 优秀团员.

2002年 校园文化、技能节 摄影作品比赛 获一等奖.

于校刊上 发表文章《苦并快乐着》.

6月 于柳州日报 发表文章《哦,那洁白的粉笔》.

实践经验

曾在 柳州电视台、柳州铁路电视台、大连大洋广告公司 实习.

2005-20 在校期间 参与拍摄和制作过多部短片.

2002-2005年 在校期间 担任校广播站广播员、校礼仪队队员、

校模特队队员、校国歌指挥员、文艺委员.

技能水平

20 普通话水平为 二级甲等.

20 全国计算机等级 二级证.

20 国家级导游人员资格证.

较熟练的运用 Adobe Premiere Photoshop 3D

After Effects Cool Edit.

2.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个人简介 篇二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校主要课程如下:电视艺术概论、电视节目制作、电视节目策划、广播电视节目主持、电视文艺节目创作、广播电视节目编辑与技术、电视画面编辑基础、电视文艺编导、电视节目导播、传媒艺术概论、戏剧艺术概论、传播学、影视作品分析、中国戏曲、视听语言色彩学、电视节目策划、照明技术纪录片创作、摄影技术以及传媒产业经营与管理等课程。艺术是相通的, 学习需要认真对待, 满腔挚忱, 不心存怠解, 不厚此薄彼。

二、就业前景喜人, 对专业信心十足

目前,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趋势是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人才编导一体化, 市场广阔, 就业前景喜人。尤其是现在网络发达, 信息日新月异, 科技进步一日千里, 学习网络艺术的学生尤易被市场接纳。总而言之, 电视台也好, 电台也罢,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毕业生舞台广阔, 只要有真才实学, 又脚踏实地, 兢兢业业, 必然能够一展身手。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毕业生实际参与的工作很多, 以幕后工作为主, 包括节目编导、编辑、剪辑、策划、撰稿、记者、摄像以及场记、灯光和后期制作, 不一而足, 根据个人喜好而择, 依据工作需要而定。如果进一步发展, 会成为电视台频道栏目组制片人, 成为管理者, 前途无可限量。

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习要突破窠臼

在电视行业中,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举足轻重, 不过, 由于我国媒体发展及其迅速, 竞争非常激烈, 很多问题也随之显现。在实际学习当中, 笔者发现,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目的性较差, 对设备的技术性使用、综合性使用有所欠缺, 教学环节松沓, 对实践课程安排的时间不够, 课程内容衔接脱节。进行综合性操作中, 有的同学懵懵懂懂, 有的熟练度不够, 布置的作业不全面, 检查作业不到位, 练习作业乏味无生机。

任何工作, 都需要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 多元化是用人单位对能力的要求倾向, 局限于广播编导专业的毕业生容易受到冷落。刚刚毕业, 专业技能尚不熟练, 专业优势远不明显, 怎样运用所学, 站稳脚跟, 发挥自己的特长呢?这就需要学习者卯足劲头, 勇往直前, 学好扎实的基础知识, 练就过人的组织和策划能力, 具备创新的眼光, 拥有向上的精神, 保持乐观的心态, 临事不乱, 处理问题有条不紊, 事事显出过人的胸襟韬略, 在迅猛发展的广播电视行业中如鱼得水。

四、以新的眼光透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媒体行业的发展蔚为壮观, 堪称一日千里,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也水涨船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自从确立以来, 形成了自有的体系, 在动态发展中形成了多元化的学科格局, 如今形势大好。我们要以新的眼光透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对其科学定位。定位的方向包括很多, 比如课程的设置, 人才培养的新方法, 对教学旧框大胆改革, 尝试、借鉴新的教学方法, 重新审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创新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模式。艺术是相通的, 本专业也可以借鉴其他艺术学科中的表现手法、学习方法, 使之交叉互利, 增加技能的练习, 增加能力课程, 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可以肯定地说, 随着媒体行业的发展,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细化, 以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对社会的影响力的增强, 以新的眼光透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进行新的定位必然是大势所趋。

五、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习方法

(一) 兴趣促使传道功成

加强理论学习, 淡化硬性记忆, 进行充满灵性的实践, 不受学习旧框的禁锢, 让学习方式生动有趣, 提升了学习的创新性, 在教师的引领下将兴趣提升到极致。在课堂上, 多进行模拟实验, 与同学多进行交流, 与老师互动, 要大胆质疑, 要勇于站到讲台上发表意见, 即兴演讲, 广泛沟通。

(二) 增加学习的范围

电视业的发展瞬息万变, 知识的更新必须亦步亦趋, 局限于传统教材, 必然难以满足实际需要。所以, 要增加学习的内容, 扩大学习的范围, 要从创新的方面进行选择, 比如实用性、趣味性以及时效性。涵盖的内容要范围广, 符合时代的潮流和创新要求, 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教材的选用要使得学习者走在媒体行业的最前沿。

(三) 重视实践, 全力适应媒体行业的发展

提倡创新, 就是为了学有所用, 就是为了能在工作中一枝独秀, 实践、创新唇齿相依, 只有更多的实践, 才有创新的可能。目前中国的教育制度属于是“应试教育”, 在面对考试时, 大部分学生都抱着“六十分万岁”的心理。为了扭转这一局面, 教师要加大对学习者动手实践的能力, 达到实践与理论共考核的办法。学校方面可以结合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进行统一实践。比如, 学校可以先通过校园的话剧社、广播社、影视剧社组织比赛活动, 筛选出优秀的作品, 然后联系当地或外地的广播电视等节目组, 将这些优秀作品的作者推荐给他们。进行学习实践, 不仅能丰富他们的社会知识, 还能提供本专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一定要鼓励学习者的创作性。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新要求, 对于学生来说创新更为重要, 用自己的兴趣爱好创作自己的作品, 其乐无穷。教师可以把学生创作纳入到教学过程中, 激励学生创造, 激发创新灵感, 活跃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习, 要注重学习方法, 增加学习的范围, 重视实践, 使学生对学习保持盎然的兴趣, 对前途充满信心, 注重自己在编导专业品德的培养, 长此以往, 一定会前途锦绣, 春光灿烂。

参考文献

[1].黄匡宇, 《广播电视学概论》, 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9.09

3.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创新研究 篇三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创新

前言:现今电视广播文化已经实现了良好产业发展,而由此高校也将广编专业纳入其中。可以说广编专业起源于1990年代,而广编专业以及播音主持等专业的出现更是促使电视广播文化深入到校园中。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专业创新上的不足,而这就需要各大高校以及教师予以良好关注。

一、广编专业创新内涵

现今可以说创新不仅仅是体现在国家发展以及企业生产方面,而且还需要将其放置于教育上。教育上的创新可以促使教育顺应时代发展,为国家培育更多创新人才,而这对于国家企业有着较大助益。

对于广编专业而言其创新内涵主要是体现在三方面:其一是创新学科体系。广编专业现今涉及十多门具体课程,站在广义视角来讲广编专业指的是广播电视具体流程,如节目策划以及相应制作和播音主持等等。因此创新学科体系就需要在广编专业原学科内容上进行良好补充,充分对前沿理论予以有效借鉴并对学科框架有效丰富;其二是创新教学模式。现今可以说广编专业在实际教学环境中除了需要将专业技能以及相应知识予以良好传授之外,促使学生达到教学要求,更加需要促使现有教学方式与时俱进。尤其是需要对授课方式进行更新并添加一定的应用场景。如较为流行的新型化翻转课堂等;其三是创新人才培养。广编专业人才培养即是在教学大纲引导之下实现教学目标以及培养目标。而创新就需要对培养方案进行内容补充以及相应的方案调整[1]。

总之广编专业的创新从其本质上讲属于系统过程,需要在此系统过程将资源良好调动进而才能将培养目标良好实现。

二、广编专业创新困境

(一)欠缺创新意识

广编专业现今虽然已经被各个高校开展起来,而教育部门也对各个高校的广编专业提出了创新要求。但是从现实层面上讲由于配套政策以及相应激励机制还未能够健全,因此创新广编专业依然较为困难。首当其冲体现在欠缺创新方面意识上。尤其是在现今创新广编专业相关学习者思考能力以及理论素养上,国家社会提出了较高要求。而由此教育工作者拥有广编专业较强创新意识就显得至关重要。现今各个高校显然对广编专业欠缺较强的创新意识,而这也成为了广编专业的创新困境。

(二)存在创新误区

现今广编专业在实际发展的环节中存在相应创新误区主要是体现在部分的广编专业相应教育者往往认为创新仅仅是集中在理论创新上,如提出相应前瞻观念即为创新广编专业。而显然该种思想较为滞后。可以说从上述创新广编专业的实际内涵上看,概念创新仅仅是广编专业最表层的创新,深层次的创新则需要关注广编专业的学科体系以及教学模式和相应的人才培养方面实际创新。而由于专业教育创新上存在的误区也影响到了广编专业现今以及未来的发展。而存在创新误区更是成为了广编专业又一创新困境。

(三)不健全创新平台

现今国家对于创新予以了较高的关注,不仅仅是将创新放在企业发展以及技术生产上,更是要求教育上也需要实施创新。针对广编专业虽然部分省市区域高校以及相应科研单位予以了一定创新尝试,但是就大部分区域高校而言并没有建立相应创新平台,或者可以说是创新平台还不够健全,一些针对广编专业相应创新论坛也并未开展起来[2]。而创新平台的缺乏以及不健全从长远视角而言将广编专业发展脚步拖后,因此不健全创新平台也是现今广编专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之一。

三、广编专业创新思路

(一)提高创新意识

对于广编专业而言创新思路首先需要思想观念上予以高度重视,众所周知意识能够支配行动,更能够指导行动,从意识上提高对某一事物的实际价值判断将能够加快事物发展进程以及提高预期目标。由此可见创新意识对于广编专业在发展上的重要性。具体来讲相应广编专业实际教育者需要对此专业予以较高重视,将其放置在重要教学地位上,尤其是需要该专业主管教育者重视资源配置并制定相应的工作细则,就广编专业创新问题予以会议研究以及民主讨论。只有提升广编专业教育战略高度并引进资源支持才能为其后续创新保驾护航。

(二)纠正创新思想

广编专业上的创新需要注重不能为了“创新”进而走形式化的创新道路,而是需要真正将广编专业创新作为主体,围绕其予以科学思考以及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将实践与理论两方面的良好创新有效结合。一般来讲脑袋一热进而得出教育思想往往没有得到实践论证,从其本质上讲并不会对广编专业的教育实践带来真正的教育优化影响,因此建立在此基础上新教育思想并不能称之为是教育创新。创新思想的纠正在于不仅仅是创新教育概念,而且还对教学方式以及学科框架基于教育实践层面上进行创新,而正确的创新思想不仅与广编专业实际创新内涵相统一,更加能够促使广编专业实现较好发展。

(三)搭建创新平台

任何的学科要想实现真正创新除了意识上的提高以及思想上的纠正之外,更加需要具体的实践活动来支撑。而实践活动则依靠创新平台来实现,由此可见创新平台的良好搭建意义重大。就现今来讲国家需要为广编专业创新平台的实际搭建予以一定的制度支持,如制定相应的平台实施指导建议等等,进而为各个高校广编专业实践创新平台的构建提供理论指导,促使创新平台拥有较为全面创新空间[3]。此外创新平台还需要建立在科学管理以及新技术应用基础上,强化创新平台新技术的培训以及传播,更加提高相关平台教育人员媒体技术应用能力。

结论:综上分析可知,广编专业的实际创新不仅仅是时代更新发展的客观需求,更是教育发展的重要体现。因此针对广编专业存在的发展困境就需要予以良好优化,这样才能促使广编专业实现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秋媛.地方本科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4:29-30.

[2]黄桂明,莫字瑛,赵千千.地方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4,23:78-79.

4.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如何写影评 篇四

一、不要写成观后感

写好看片分析文章,关键在于能否准确把握文章的体裁。考生最常犯的毛病,就是审题不当,完全不符合考试要求,体裁不合,把它写成心得体会、观后感了。这样,哪怕文章再有文采,哪怕你“自我感觉良好”,得分也不会高。所以有必要弄清观后感于看片分析有何不同。

首先是文章的体裁不同。观后感、心得体会一类文章基本属于抒情文范畴,抒情色彩浓;二看片分析则是文艺评论,属于议论文范畴,理论色彩浓。前者重在感,而后者重在议。前者常有喜怒哀乐的句子,如“看了这部作品后我很感动”、“我很气愤”、“我心潮澎湃”之类;而后者态度比较冷峻,一般用各种议论手段,夹叙夹议,分析阐述,而不追求情感和“文采”。

其次是作者的身份不同。写观后感时,作者的身份是普通观众;而写看片分析时,作者的身份却变成了“评论员”和“业内人士”,至少应是个“准电视人”即将来可能进入电视行业的后备队。既然来报考,就应该有一定的准备,有潜在的素质,就应该培养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意识。他们在看电视时,就不能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观众,而必须多一个心眼,多一番思考:假如我是专家、评委,我该如何评价它?假如我是同行、同事,我该向他学习什么?假如让我来拍摄,我该怎么做?总之,你必须寻找电视内行人的感觉,逐步培养专业眼光,逐步完成角色的嬗变:观众——准电视人——电视人——专家。

再次是针对的目标不同。观后感针对的是“这件事”,即作品的内容;二看片分析针对的则是“这部片子”,即作品本身。前者回答的问题是:你知道这件事后有什么感想?这件事给你什么启示?而后者回答的问题是,这部作品该怎么理解?哪些地方比较成功?如《难圆绿色梦》,这部片子讲述一位植树造林模范的事,他辛勤种树几十年,数却被人砍光了。如果写观后感,应针对这件事,当然表示痛心、谴责。而写看片分析时,则针对这部作品,分析它获奖的原因,成功的经验,应表示出赞叹、欣赏。这二者的基调是明显不同的。

最后是文章的侧重点不同。观后感重在作品的思想内容,重在教育意义;而看片分析则重在作品的创作经验,包括艺术形式。前者要求紧扣主题,联系实际抒发感受;而后者要求紧扣创作特色,分析其表达效果,分析它的形式是如何为内容服务的。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简而言之,所谓看片分析,就是要你以“内行”的眼光,讲出作品的“门道”来。

二、要有以论文的框架

明确看片分析是议论文这一定位后,接下来就是谋篇布局的问题了。常见的毛病有以下几种。

1、全文只有一段。有些根本没有段落概念,不会分段,往往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天马行空,东拉西扯,思维跳跃,胡子眉毛一把抓,这当然不行。

2、“串讲式”,或曰“赏析式”。它往往从电视片第一个镜头讲起,然后第二个、第三个„„一边叙述内容,一边作些评点,还美其名曰“夹叙夹议”。这好比语文老师串讲课文,念一段,讲一段。这种写法缺乏宏观的锻炼,没有形成小论点,没有上升为理论,没有总结,也不符合要求。它还带来另一个后果,就是叙述太多,议论太少,往往头重脚轻,开头十分啰嗦,结尾又草草收场。

3、“杂文式”。这经常发生在擅长写作的同学身上。他们不满足议论文的一般套路,斥之为“条条框框”、“八股文”,很想展示自己的文采,于是把它写成文艺性论文,即杂文。当然不排斥少数尖子可以写出优秀的杂文来,但在考试时一般不要用。

正确的写法,应该按照议论文的一般框架,既有论点、论证、结论三大部分。开头是提出问题,即论点部分。它应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分析的对象(即这部作品)做个简单的介绍:叫什么名字(标题),作者是谁(那个台拍的),属什么体裁(栏目),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什么主题等。二是对这部作品做个总的评价,即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如“这部片子拍得很成功”等等。

中间是主体,是提出问题,既论证部分。它要求具体分析这部片子的成功之处,有哪些创作经验。建议至少讲三个方面的邮电(或特点),而且每个方面分别写一小段,每个方面应该提炼出一句评语(即小论点)。小论点应该精辟、整齐、醒目,最好归纳的句式比较整齐。为了突出小论点,应该把它们放在各小段的开头,或改成粗题字排版,或省为小标题。还可在前面加上“第一、第二、第三”,或“首先、其次、再次”,或用排比句。这之后,在围绕这个小论点作分析,“摆事实、讲道理”。应该结合片子的内容,举出具体例子,夹叙夹议,边叙述有关情节或镜头,边分析他们的表达效果,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这里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光叙述内容,变成讲故事了;二是光发议论,或空洞抒情,没结合具体内容,与作品完全脱节,空对空,那也不行。请注意,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决定了文章水平的高低,篇幅要站全文的绝大部分,短了不行。

最后是结尾,是解决问题,即结论部分。这部分很短,主要对全文作总结,或指出其不足,或提出希望,或补充说明,或照应开头。有了这部分,文章就有头有尾,完整无缺,并形成一个高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是论文的常规写法,当然可以灵活掌握,不要把“框架”当成“框框”,束缚了思路。但就中学生而言,一般按这个格式去写较为妥当。建议先写好段落提纲,至少要想好要讲哪几层意思,然后按照提纲,一段一段写来。这样,论文的框架就很稳,就可以做大段落清楚,层次分明,小论点突出。

三、要提炼出小论点

解决了题材和结构问题后,下一个难点就是,从那几个方面去分析?如何提炼出小论点?这个问题普遍感到头痛,我们不妨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逐步学会提炼。

我们可以从观后评片中得到启发。可闻前后有什么阅读提示和思考题?老师对你们的作文有何批语?从这里往深处想,就能学会抓主题(中心思想)、结构(段落)、手法(写作特点)等。

建议大家学一点文艺理论常识。这样才能找到理论武器,提高鉴赏品位。如: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政治,文艺的典型性,文艺批评,创作方法,流派,体裁,风格等。特别是“典型”这个概念应用很多。

还建议学一点电视常识。电视有自己的特点,如:形声兼备,视听合一,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用镜头语言说话,用蒙太奇手法等。如果能了解一些电视创作的手法,熟悉它的工作程序,就能从电视的角度来分析。(更多资料敬请关注:

四、要全面考虑,掌握分寸

写文章最要讲辩证法,要全面处理各种关系,掌握好分寸,防止走极端。

1、要充分肯定优点,而不要专门挑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分析作品当然可以讲它的缺点,但必须掌握好一个度。有些年轻人眼高手低,用大半或全部篇幅讲缺点,这就很不应该了。要知道,拿出来的电视片,除特殊情况外,都是好的伙比较好的,甚至是获奖作品。正确态度应该是肯定优点,附带言其不足,在措词上、提法上也要谨慎,如用“美中不足”“瑕不掩瑜”之类。

2、要有专业眼光,但不要乱用专业术语。有人太急功近利,刚接触几个专业术语,就忙不迭地对号入座,结果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只剩下“看镜头说术语”,变成“看图说话”。初学阶段似懂非懂,没有十足把握就不要乱贴标签。

3、要扣住作品,但不要拘泥于作品本身。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分析时必须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与同一题材、同一体裁、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进行进行比较,才能比出特色来。此外,许多作品都与时代背景有关,特别是新闻片,要特别留意它的拍摄(播出)日期。

5.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六大必考点 篇五

影视作品评论是电视编导专业考试的基本科目之一,以笔试文章写作的形式出现。考试现场会给考生放映一部电影或电影片段,在规定时间内对影视作品进行评论。在这个写作过程中,需要考生对影视作品进行鉴赏与评析,实质上是考查考生的视听语言、文艺常识等相关知识,需要考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及分析能力。备考阶段需掌握评论原则和技巧,要增加自己的影片观看量,并多加练习。

2、电视节目分析

相对于电影作品,电视节目作品同样考察考生的分析能力和艺术素养,考官主要通过此项考试,查看考生对于电视节目的主要构成和内容形式的综合识别、判断能力,以及对节目编排、节目设计方法的了解和把握能力。一般情况下,对三、四个小的方面进行讨论最佳,过少则难以支撑字数,过多则冗长而杂乱;就节目而言,三四个方面的特点也是比较符合实际的。进行电视节目分析,包括以下几个角度:内容、结构、制作、主持人。在掌握理论和技巧的基础上,多练、多问、多思是写好电视节目分析的关键。

3、纪录片评论

关于电视纪录片,可以分为表现原生态生活的纪录片(比如《藏北家人》等)和表现文化的纪录片(比如《苏园六记》等),前者在分析的时候除了通常涉及到的节目(题材、内容等)的价值和意义、节目的线索结构外,重点是通过对长镜头、同期声等的分析去揭示它如何达到真实;而后者则更多的是通过精美的画面、表现蒙太奇、解说词、声画关系等让观众沉浸于其所具有的文化蕴涵中。

如果影评是编导考试重点的话,那么纪录片影评就是影评考试环节中的重中之重。纪录片最大的特点就是纪实性,纪录片的本性应当是客观物质现实的复原。在纪录片的创作中,集中反映不经人为控制的叙事结构,坚持纪录片的纪实本性,并不排斥可以拥有其他属性,如艺术性、政论性、文学性和哲理性等。它们都服从于纪实性,而且通过纪实性来表现。无论这部电影反映的一系列属性究竟如何,前提必须是真实的。大家可以根据这样的文章思路来写:结构——真实性——画面——色彩,这样会比较调理有序。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纪录片的分析中,把握长镜头是非常重要的,长镜头伴随纪录片至始至终,通过长镜头记录特写画面,用中景和全景对人物的表情、景物进行描述,反映人物内心世界,进而烘托气氛,阐述现实意义。

4、文艺常识

文艺常识的考试形式通常有两种:面试和笔试。这一环节主要考察学生的基本知识素养,不一定要有多专深,但必须要广博。时事政治方面的知识积累很重要。电视编导归属于新闻传播的大范畴,因此从业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敏感性和新闻敏感性以及时事判断和评判能力。作为未来的电视工作者,对当前的电视节目也应该比较熟悉,对一些热点栏目、热点事件要保持兴趣和关注度。题库当中一般都会安排一些电视节目评述,包括每年的春晚、各种热播栏目、一些资深的重要栏目,以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媒体事件,这些都会被设计成题目让考生谈感受、挑毛病、提建议。

5、自我介绍

考生通过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考号、籍贯、爱好、特长等方面的内容,使得考官对自己有个全面、详细的了解,进而确定你是否符合所报专业所需的必备条件。考生可以提前准备一下自己自我介绍的方式,切忌内容空泛,没有特色,表达要自然流畅,忌过分抒情和宣扬自我梦想,态度要自然、谦卑、真诚。

6、特长展示

特长展示是很多编导类考试经常出现的一个环节,特长展示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考官对于考生的整体印象。特长展示指考生在最短时间内将自己的特性和与众不同的一面展示给考官,以赢得考官对考生艺术修养的了解。而大部分考生误以为特长展示即是吹、拉、弹、唱等基本特长,为此专门学习,殊不知多才多艺固然很好,但特长内容是极为广泛的,只要展现你比普通人更优秀的某一方面的技能或与众不同之处就可以。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特长,独特新颖,扬长避短,有创意。

6.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要考什么 篇六

主要考:视听语言 编讲故事 文艺基础知识 影视作品解析 解说词及电视散文写作

面试的环节,回答考官提问,自我陈述,还有各个院校一些细节不同,比如北广会拿一些照片给学生,然后根据照片起名字,考察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面试时如果学生的表述能力很好,并且遇到很多考官,不紧张,正常发挥,能和考官交流,以及能把自己所想的所思考的问题清楚且流利的告诉考官,面试就能顺利通过。

影视评论及电影小品写作 主要会考 编导创意 编讲故事 影评

然后根据学校的不同会增加一些科目 比如才艺表演 散文 文化常识 小品表演等笔试也很重要,写影评。中传喜欢考纪录片。南京艺术学院,喜欢考电影,而且是中国大陆的电影。对于不同的片子,写作时候,所掌握的技巧是不一样的。所以要选定好你要的学校,以及方向,会有的放矢,胜算的把握更大~~~

7.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个人简介 篇七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思路

“广播电视编导”是高等教育艺术类本科专业中人气较旺的一个专业,其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广播电视节目独立编导、策划、摄制和创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可在各级各类电视台、电台、网络、传媒公司、文化单位,以及政府宣传部门、企事业宣传机构、相关学校、科研机构、报刊杂志等从事编导、策划、撰稿、编辑、记者、摄像、制作、宣传等工作。

1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在学生素质拓展和提高其专业技能等方面仍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学生专业知识不扎实、人文素养淡化、“文人气质”与“影人气质”匮乏等,大多数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较差,不能深入拍摄制作,专业学习实践应付了事,达不到实践教育的目的。现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建设存在着大量问题,具体如下。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形同虚设,很多实践基地主要是高校为建政绩签订的合约,毫无实际意义;缺乏专业素质较高水平的一线工作人员参与教学与实践指导,师资力量薄弱,纯教学与时代发展严重偏离;实验经费投入不足,很多拍摄设备数量少且过于陈旧,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践学习要求;实习与实践都缺乏科学、系统化的考评体系,无法考察学生真实的专业素养与水平;专业设置不合理,无法适应传媒行业媒介分工细化和媒介融合的双向发展趋势。这些现实的问题都严重阻碍了高校广播电视专业的发展和进步,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因此,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急需进行教学改革,调整和优化人才。

2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创新培养模式的探索

2.1 “一专多能”,提高学生专业综合技能

高校要立足培养具有“大传媒”理念的电视编导人才,注重学生传媒意识、艺术鉴赏力和人文主义情怀的培养,促进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围绕广播电视电影传媒艺术开设大量选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专业选修课模块进行学习,注重学生“知识/ 技能”兼备培养,为社会和传媒业输送“厚基础·宽口径”应用型人才。

2.2 促进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互联网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广播电视与微博、微信、博客、论坛等网络新媒体的有机结合,促进广播电视的网络化,使其培养的学生适应社会发展与市场需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高校需要引进高技术人才参与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较为专业的教学。同时,以校园广播电视台为实践载体,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出发,大胆创新节目制作内容与方式,多元化满足校园文化发展的需求。

2.3 开展校外媒体战略联盟,为学生的实战演练实践提供机会

高校切实与校外电视台、广播台、报社、传媒公司等加强合作与交流,定期推荐学生去一线岗位参与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近况、供需情况,将学校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相结合,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以便及时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无论是任课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十分重视实战演练这一环节。

3 完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验、学习教学管理体系

3.1 科学规划教学实践计划、实习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个艺术类的专业,高校在制定教学目标和实践计划时,应将实践教学列为重点教学任务,构建学生实习大纲新体系,让学生预知本专业的学习目标、实习时间和具体要求,使其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对原有人才培养方案中不合理或不适应新形势的教学实践计划,要加以调整,增加专业实习项目和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一个到多个,单一到综合项目的训练,大幅度提升自身的创作能力。

3.2 引进先进的实验教学设备,构建优质的实践教学平台

高校要加大实验经费的投入力度,及时更新陈旧设备,引进先进的高端电视节目制作系统,提供摄像、航拍、导播、非线性编辑系统等,建成多功能节目制作实验室,为学生实践教学、自主创作提供强有力的设备保障。学校还应定期邀请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一线编导技术人员进校指导,让学校实践与社会需求接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改变原来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局面。

3.3 完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考评体系

大多数的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由于进校前对自身专业定位不清,其学习和实践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只重视考试结果,而忽视了整个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过程。教研室应基于广播电视编导本专业的特色和优势,结合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考评体系。充分利用学校电视台的实践平台,对学生专业技能、组织协调能力、艺术鉴赏能力、人文素养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以考评促学习,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8.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个人简介 篇八

关键词:高校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实践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近几年,影视产业发展迅速,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与之带来的是整个传媒行业的突飞猛进。广播电视行业由于其特殊性,需要大批量的人才,一时间,人才的供给逐渐无法满足行业的发展,正因如此,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应运而生,并很快成为热门专业。但是,由于是新兴专业,所以大多数学校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直接导致了本专业学生整体业务水平较差的情况,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的实践性能力过低。

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发展概况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开设,是为了适应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而设立的。电视传入中国的时间较晚,加之我国的国情,所以最早的电视节目类型都比较简单,电视台也比较少。到了20 世纪90 年代,电视开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节目类型出现在了荧屏上。例如1983 年在中央电视台第一次播放的中国传统的春节联欢晚会甚至成为每年大年三十晚上人们必看的电视节目。节目的更新与电视台的增加证明了我国电视行业的发展迅速,紧接着编导这个词语应运而生。

著名的传媒学者尹鸿老师曾经提到,“理想的传媒教育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应当是一种传媒素质、素养和专业理念的教育,而不仅是一种传播技能、方法和应用知识的教育。”而当下的广播电视编导教育却出现了与之不匹配的情况,笔者将在第二部分着重分析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存在的问题。

二、当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存在的问题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更新、新媒体形态的大量涌现、传媒市场的不断变革,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招生火爆但就业率偏低、师资不足或老化严重、实验设备陈旧投资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专业定位偏于传统而与新媒体发展脱节等等。应该说,目前高等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育中存在着大量问题,针对以上的情况,笔者将从学生、学校、教师三个方面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学生

1、学生上学动机不纯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属于艺术类招生,文化课水平相对较低。除了几所重点本科类院校,其他的学校学生只要艺术类单招成绩合格,文化课只要考到400-500分,就能上一所本科院校。这对于许多文化课成绩并不突出的学生来说,无疑就是一根救命稻草。加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专业类考试并不算难,相比需要多年学习的音乐、美术、体育来说,专业也相对容易学,甚至有些培训机构打出了“三天就能通过专业考试”的口号,所以,许多进入高校学习广播电视编导的学生并不是由于热爱这个专业而学习,而仅仅只是为了能够上一所本科大学才选择了这个专业。这就导致入学后,很多学生对此专业并无兴趣,开始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

2、学生文化水平相对较差

由于是按照艺术类招生,所以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这就直接导致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缺乏深度,也缺乏宏观把握事物的能力。这无疑给整个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基础理论课程,难以照顾到所有学生的需求。如“影视美学”这门课,学生们学习起来就较为吃力。此外,广播电视编导这门行业本身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文化素养的高地直接决定了学生将来做出节目的水平,所以文化水平较低的问题应该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

3、学生热情高,但动手能力较弱。

除了以上两点外,许多学生是因为喜欢编导专业才选择了这门专业。这类学生与纯粹为了上大学的学生比起来,对这门专业的热情较高。但是也会有一些其他的问题,那就是学生性格普遍趋向个性化、思想活跃、颇具浪漫色彩,但是组织纪律性较差,随意性强,缺乏踏实、钻研的精神。此外,很多学生奉行技能至上主义,从而忽视基础理论课的学习。理论根基不厚实,这样容易导致毕业生上手快,但后劲不足的情况发生。

(二)學校

1、课程设置出现偏差

在高校大批的招收学生的同时,学校在专业目标和课程设定方面存在了很大隐患。在电视节目中,编导必须选择题材,文案策划,节目录制和后期制作。这几个环节都是编导的工作范围,贯穿了整个过程。所以在学校的课程设定中,大部分都是以虚拟结构的环境存在。没有真正的对电台编导工作进行合理的诠释,让学生所学的知识不符合实际所需求的没有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2、扩招速度迅速,忽视教学能力

近几年,各地高校开始进行大批量扩招,扩招虽然让更多的学子们走入大学,但却也由于扩招,许多学校忽略了自身实际能够承受的教学能力。譬如师资力量薄弱,很多大学的教师都是刚刚毕业的研究生或者博士生,这些年轻教师虽然有激情,但是却缺少实际教学的经验,尤其是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

3、教学设备陈旧

广播电视行业是一门与技术的进步联系十分紧密的行业,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会带给广播电视行业新的惊喜。与之相应的就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专业设备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但是很多学校的设备并不能适应新媒体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主要是由于很多学校资金的缺乏,硬件设施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不能学习到最先进的设备技能,就会直接导致学生与市场相脱节。比如像《电视摄像》这门课程,主要就是以实践操作为主,但是很多院校鉴于设备数量限制,纷纷采取分组方式,学生只是在操作的过程中对设备的功能和特性有一个认识,根本达不到掌握摄像机操作技巧熟悉的要求。

(三)专业教师endprint

1、专业教师职称普遍较低

教师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同时也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影响者。而教师的职称高低,却是一个教师专业水平的衡量标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由于起步较晚,所以教师队伍整体职称较低,这对于一个专业的发展来说是相当不利的。一般来说,一个成熟的专业的教师队伍无论从年龄还是职称都应城梯队分开,在年龄上应该形成老中青搭配,职称上应为中间大两头小, 教师应大多集中在中级职称, 高级和初级应较少,而多数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業的教师根本达不到这个水平。

2、专业教师实践能力较低。

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教师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刚刚毕业的研究生或者博士生;另外一部分来自于已经有经验的媒体从业人员。首先,作为刚刚毕业的研究生或者博士生,这些年轻的教师理论水平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也比较高,上课充满了激情,但是实践能力却不足。很多年轻教师都是一毕业就直接走上教学岗位,根本没有参加过社会实践,所以就直接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一边学,一边教的局面。此外,很多教师的理论和技能不能协调统一,教技能的老师不懂讲课,教理论课程的老师却又是满嘴的大道理,对于编导的许多实践知识完全空白。其次,一些院校聘请了一些地方媒介的人员来进行授课,但这些人动手实践能力较强,但是教育教学理论却相对薄弱,不知道如何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这些都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中指的关注的问题。

作为学校来说,应该顺应当下时代发展的潮流,结合时下企事业单位以及各大传媒公司对广播电视编导学生的实际需求,大力鼓励教师参加实践类技能的培养,多给教师一些进修的机会,定期进行岗位培训,从而最大化的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此外,针对教师职称低的学校,学校应于教师共同努力,不断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

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探索

根据这种状况以及刚才提到的问题,结合这几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尝试对地方高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育教学模式做了一些探索,希望对本专业有所帮助。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重视实践教学,早已不是什么先进思想,当前高校普遍增加了实践教学设备,加强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所提高。对于广播电视编导这一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校应该更加重视实践的作用。此外,由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属于艺术类,学生们较为热衷于实践学习,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热情并不高,所以导致基础相对较为薄弱。但是随着近几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毕业生逐渐增多,一些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在媒体行业中,很多传媒行业的毕业生在毕业之初能够很快适应工作,进入到工作的环境,但随着工作深入,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就会明显下降,这与理论学习的薄弱有着必然的联系。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理论与实践是统一的,理论来源于实践,指导实践,而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被真正论证。所以在广播电视编导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结合。

(二)选择实践性案例较多的教材

教材是课程与教学中及其重要的基本用语之一,在课程与教学理论与实践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传媒行业的分之,编导专业的更新速度非常快,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在教材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更新,此外,在选择教材的时候,教材也应该考虑教材的与时俱进性以及教材的实践性,即不选择或少选择全篇都是说教性、理论性过强的教材,尽量选择较新、案例较为丰富的教材。不要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教材的时候,要避免使用过老、过旧的“特例”,也就是现在已经不存在或者不符合当下社会现实的案例。这些案例对现实操作已经毫无代表性,起不到作用。

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选择的教材一定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趣味性,以及对传媒行业最为重要的时效性,使教材从真正意义上成为指导学生实践的理论工具。

(三)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加大实践课程的份量

现今,许多都意识到实践课对于编导专业的重要性,不少高校也花费巨资,购买高昂的设备为编导的学生提供较好的学习机会。但是,仅仅有这些并不够,高校应该从根本解决学生实践能力薄弱的问题,也就是说要从专业课程的设置就安排实践课程。高校还应该在原有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加重实践课程的比例,除了课程安排,在考核中也应该加入实践考试。因为针对大学生来说,每学期一次的期末考试是学生最为重视的一次考试,以往的考核制度更倾向于“应试教育”下的学习状态,也就是单纯以试卷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一来这种考核方式对于大学生来说过于片面,二来,久而久之,使学生萌发出了“六十分万岁”的思想。这种考核方式有它存在的必要,但是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来说,太过于片面了。高校在设置考核方式的时候,应该传统的“试卷”考试与实践考试相结合,传统试卷占总成绩的百分之六十,实践考试占总成绩的百分之四十。如此一来,才能真正将考试的目的落实到实处。

(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实践活动创造机会

现如今,传媒行业的发展势头突飞猛进,各省市都有许多与之相关的比赛,比如微电影比赛,剧本创作比赛,央视就曾经举办过校园情景剧征集大赛。专业比赛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通过作品展示,不仅获得业界的认可和各类奖项,还能开拓学生视野,将课堂中的相互交流拓展到业界,从而促进编导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对于大学生来说,这些比赛无疑是他们锻炼自己最好的地方,也是提高他们实践能力最佳场所。在比赛中,学生的水平会有所提高,与此同时,也可以与其他高校的学生进行交流合作。所以最大化的利用社会比赛,是提高学生实践水平的一大法宝。

但是,对于大学生每天的生活圈子非常小,除了上课一般都是回到宿舍,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十分有限。虽然现如今4G手机成为每个学生生活中的必需品,但是学习根本没有意识去搜集此类信息,以至于错过了许多机会。因此,学校应该设置专门部门,为学习搜罗并第一时间把这些信息告知给学生,作为老师也应该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传播第一手的信息。通过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逐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带动学生的创作热情,从而达到实践课教学的良好效果。

(五)做好校外实习的教学工作

实习是大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同时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一般来说,校外实习包括寒暑假实习、毕业实习等相关环节,是学生充分认识并了解社会、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必要途径。但是由于每年毕业生数量激增,但是传媒行业的岗位却并没有如此多的岗位,所以很多院校的实习都是形同虚设。

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学校应于实习单位进行良好的沟通,把学生按组进行细分,比如擅长策划的学生分到策划部门,沟通能力强的学生负责编导工作,热爱后期剪辑的学生,主要跟着实习单位的老师学习最大化发挥学生的优势。此外,一旦学生在实习中遇到问题,教师也应该及时进行讲解,使实习的作用能够真正落实到实处。

结语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很多方面还在不断的探索中,可喜的是,编导专业实践水平的提高已经开始被人们所重视。作为培养学生的地方高等院校,不仅要科学设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做好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校外实习教学工作,此外还要提升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素质,创新实践教学的考核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适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模式,提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尹鸿,《我国院校传媒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今传媒》,2005(02)

[2] 赵孟秋,张昊鹏. 浅谈新时期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定位及人才培养[J] . 才智. 2011 (26)

[3] 贾雨露.新媒体视阈下应用型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建方略探讨[J].科技传播,2015(03)

[4]李英春.关于加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2)

9.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自学计划书 篇九

一、编导专业简介:

1、编导,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即编又导,编写剧本与执导演戏,所以,编剧和导演是编导的重点专业之一。

2、导演与电视编导的区别

导演是领导整部影片创作的核心人物,是指挥者和领导者。

电视编导是一般是就电视专题节目、纪录片等纪实类电视作品而言的,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有价值的题材进行策划、采访、制定拍摄提纲、组织拍摄、编辑制作,最后对作品进行把关检查的系统性创作活动。

二、具体专业设置:

导演、编剧、编导、摄影摄像、后期制作、电视节目策划、广告、灯光照明等

三、考试内容:

省外艺术院校主要考试内容:

笔试环节:影片分析 或 编写故事 或 文艺常识等

面试环节:自我介绍、才艺展示、朗诵、考官提问、广告策划、即兴评述等四川联考考试内容:

笔试环节:编写故事

面试环节:广告策划、声画组合、电视节目策划(三选一,随机抽选)

四、课程安排:

影片分析、编写故事、广告策划、摄影摄像、电视节目策划、声画组合训练、文艺常识选读、普通话训练、面试技巧及注意事项等

五、自学计划安排

从七月一号起,严格按照自学计划开始学习,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加以适当调整。

(一).影视常识的学习:

参考书籍《影视作品分析》(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张福起主编),其中,第一、二章为了解内容,第三、四章为重点内容,必须时常翻阅、烂熟于心。

(二)、影片分析

这一内容学习要与影视常识学习结合在一起,运用你掌握的影视常识进行影评写作,多看多写,方能逐步提高。

要求:

1、每周至少分析一部影视作品,前期(大约7月——10月)以分析电影为主,后期(大约11月——1月)以分析电视作品为主。字数在1200字以上,后期要逐渐增加至1500.2、每周必须上交一篇影片分析给老师批阅。

3、影片推荐:红高粱、一个都不能少、大红灯笼高高挂、我的父亲母亲、甲方乙方、可可西里、有话好好说、三峡好人、寻枪、楚门的世界、千里走单骑、求求你表扬我、飞越疯人院、霸王别姬、情书、疯狂的石头、手机、百花深处、看上去很美、罗拉快跑、肖申克的救赎、美丽人生 等 电视作品推荐:大国崛起、话说长江、再说长江、问道武当、儿童纪录片《小人国》、大明宫、幼儿园、最后的马帮、故宫、喜马拉雅、舟舟的世界 等。

(三)、编写故事

从小学开始就已经接触到故事写作,这一内容学习应该问题不大,关键是如何运用技巧,写出一篇优秀的故事。

要求:

1、从7月1号起每两周写一篇故事并上交,不按时上交会按照旷课处理,字数在1500字左右

2、写作要求,根据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矛盾冲突、悬念设置、巧合设置、逻辑问题、故事的起承转合等来写作。

3、题目举例:《最长的一天》、《平凡的英雄》、《孤独的滋味》、《糊涂的爱》、《那日,太阳真暖》、《生锈的秋千》、《天桥》、《游戏法则》 《我听到你说再见》、《那次他帮了我》等。

(四)、广告策划:

广告策划相对于没有编导基础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这一内容学习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7月——8月)主要欣赏世界优秀广告集锦,至少要欣赏200条

以上的广告;

第二阶段(8月——9月)学习广告基础理论,可参考《影视高考基本文体写作》(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张福起主编)第四部分第一章进行学习,并结合第一阶段同时进行。

第三阶段(9月以后)开始尝试自己进行广告策划,并按照分镜头剧本来完成,具体示例如下:

镜号景别运动方式画面内容音乐音响1全移镜头..........舒缓音乐起汽车鸣笛声2中摇镜头..........参考题目:

1、你为你喜爱的乐器做一则广告。

2、请以“家”温馨的港湾为题做一则广告。

3、请以“南极,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为题做一则保护环境的公益广告。

4、请为生活在战争中流离失所的伊拉克儿童做一则公益广告。

5、请以关注印尼海难为题做一则公益广告。

6、请为“CANON”数码摄像机做一则公益广告。

7、请为“雕牌”高能皂做一则全新的推广广告。

8、请为东方航空公司做则改变形象的广告。

9、请为世界顶级化妆品“兰寇”的眼霜做则品牌广告。

10、请为红旗小轿车做则新颖的广告。

(五)、摄影摄像:

本学习内容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7月——8月)主要欣赏世界优秀的摄影作品,欣赏至少200张作品

第二阶段:(8月——9月)根据已掌握的影视常识开始学会分析摄影作品,要从构图、色彩、光线、影调、景别、人物造型、作者意图等方面分析

第三阶段:(9月以后)主要学习摄影基础知识,主要内容等集训的时候由老师来详细讲述,之前可以参考一些摄影书籍,自主学习。

(六)、电视节目策划:

电视节目策划是重点考察学生策划能力的考试内容,考生必须要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充分了解生活,了解周围人群及审美需求、娱乐需求,所以,平时要多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本内容学习与广告策划内容学习相类似,也是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7——8月)主要欣赏各大电视台优秀的电视节目,如:《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鲁豫有约》、《艺术人生》、《中国梦想秀》等,至少欣赏20档电视节目

第二阶段:(9——10月)学习电视节目策划相关知识,参考书籍《影视高考基本文体写作》(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张福起主编)第四部分第二章,与此同时,开始尝试策划电视节目,参考格式如下:

栏目名称、栏目宗旨、栏目定位(节目定位、受众定位)、栏目时长及播出时间、栏目结构、栏目内容等

第三阶段:从十月份开始每两周上交一份电视节目策划书给老师评阅 参考题目:如果让你策划一期旅游节目,你怎么编导

(七)、声画组合 去年四川联考刚刚加入的考试内容,属于面试环节,认真学习《影视作品分析》(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张福起主编)中的第三章电影视听语言中的第五部分 声画组合形式,具体内容集训时由老师具体讲述

(八)文艺常识 这是某些省外院校考试中的一项难点,考察范围非常广泛,如:西南大学、海南大学,具体参考书籍《文艺常识》(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张福起主编),短时间是无法记住那么多内容的,必须每天都翻阅,日积月累。

(九)普通话训练

平时注意普通话发音,尽量避免说方言,普通话标准程度会影响考官对你的印象,要引起重视。

(十)面试技巧和注意事项

10.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个人简介 篇十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对精神层面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广播电视近几年得到了很大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乐趣。在新形势下,对广播电视工作人员有了更高要求,其中,广播电视编导人员起着重要作用,因而需要改革教学方式,专注培养广播电视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和知识技能,打造广播电视艺术科学的高级专业人才。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电视广播行业发展迅速,随之出现了缺少高素质人才等现象,结合我国电视广播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高等广播电视院校对实验教学做出相应改革,使学生成人具备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电视广播行业注入新鲜血液。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验教学很重要,是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教育的有效渠道,作为一门新兴专业,应结合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索,找到适合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实验教学模式。

11.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个人简介 篇十一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人才培养 创新

我国广播电视编导行业发展的迅速时期是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广播电视这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高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也应运而生。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培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的关键,同时在编导专业的人才培养上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非常重要。

一.近年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情况

顺应广播电视行业的时代变化,我国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发展,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不断积累了有用的经验,同时也为这一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但由于时代发展,人们对广播电视这一发展要求不断提高的条件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才要求有更专业的技能和不断更新的创新力,技能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我国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专业分布不均衡,生源差异大以及学校教学模式及管理方面的不足。因此,注重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还要与提高专业课程学习统一起来,使得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要在掌握精湛的专业课知识的同时应用专业技能,在实践中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

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技能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1.专业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特色。我国现在大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工作实践能力,如材料采集,访问、主持编辑、影视制作等,这要求学校教学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素质教育,注重对专业知识与能力的统一。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改变原先课程单一枯燥的地方,从学生个体差异入手,拓展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同时也使学生学习更具创新力,进而保证了专业应用型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我国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技能型创新人才的重中之重便是将学校传授的丰富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结合起来,学为所用。我国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要以系统的教学实践的开展为基础,使得学生更为深入的明确自己所学的是什么,怎么学。

2.专业技能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法。要以各个地区高校不同的学科特色为基础,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性与创作创新性,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更新调整专业课程的授课方法与理念,合理安排各个课程的比重,适当增加学生的实践学习课程。同时,专业课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根据时代的发展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枯燥的授课模式,通过互动、讨论等方法将课堂授课由原先枯燥无趣变为生动形象。

区分学生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高低的方法主要是学生创作广播电视节目的能力,因为能力的培养是日积月累的过程,因此要在日常的实践活动中加大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个人的差异,区分不同学生的教学内容,将教学目标更加具体化,将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通过学生的创作作品体现出来。

3.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技能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的意义。经济全球化对传统产业的冲击,使得各行各业必须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创新,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下,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所要求的人才要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前提下着眼未来更具创新力,这是符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的。

我国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作为艺术学与新闻学的交叉学科,广播电视行业也是国家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它的繁荣与发展有利于提高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广播电视编导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国家创新力的体现,是我国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体现,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可以提高广播电视的质量,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满足人民群众的更高层次精神需求,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更提高了国民的文化修养。

在媒介产业发展日新月异、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注重对人才的技能与创新力的培养是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要求。高校作为社会人才的输出地,要紧跟时代发展,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上不断推陈出新,从学生的能力培养角度出发,为广播电视行业不断输送具有创新性高技能人才,为传媒行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12.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个人简介 篇十二

一、构建合理的培养体系, 加大实践类课程的比例

培养体系的构建是决定培养结果的关键, 应当把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及发展规律摆在首位, 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来说, 课程设置应当将“厚基础, 宽口径”作为基点, 将构建学生全面的知识体系和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摆在首位。使学生的实践建立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之上, 而不只是简单的动手操作。因而, 我院在专业平台课程中设置了中外文化史、绘画基础、造型基础等的既能厚基础, 又适应宽口径发展的课程。

另外, 一定的实践课时是保证学生获取各种能力的关键, 我院在2006年修订培养方案时, 加重了实践型课程, 并推进了“项目进教学”的理念。所谓“项目教学”, 是与通常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课程教学相对而言的, 它不再是教师根据固定的教学内容组织教学, 而是在教师的协助下, 以学生为主导来真题实做, 完成一个实际项目, 从而获得学分。对于广播电视编导的学生来讲, 就是创作一部影视作品, 而这些影视作品通常具有特定用途。比如在已完成的项目中, “墨耕深处”画家系列纪录片, 是为同济大学百年校庆艺术展而作;“井冈山大型舞蹈史诗”多媒体背景创作, 则是为了庆祝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立80周年, 同济大学与井冈山管理干部学院联合推出的井冈山大型舞蹈史诗舞台演出而作。与平时学生的自由创作不同, 这些项目都有非常明确的创作要求, 学生通过完整地亲历项目的实践活动, 从而对如何完成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同时也锻炼了各方面能力。

二、加强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活动是学生通过一定的情境, 借助教师与同学的帮助, 通过协作和会话的方式, 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因此, 实践教学效果如何, 一方面取决于实践教师的能力水平, 在学生创作中遇到瓶颈时, 能否给学生高屋建瓴的指引, 另一方面, 也取决于教师对于实践课的重视程度和责任心。因此要注意提高实践教师的思想政治和业务能力, 并采用一定的激励机制,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实验教师队伍。我院在教学及各项工作中, 均以实践成果为目标, 将实践能力的高低纳入到人才评价的体系中, 并以此为导向, 激发和鼓励教师既能重视实践教学, 也能积极投身到实践教学中。另外, 学院在引进人才中对优秀的实践型人才予以高度关注, 并积极发挥他们的作用。在教学中, 尽可能为实践能力强、责任心强的教师提供条件, 让他们多承担一些工作, 并且提供较多、较好的机会让他们参与各种交流, 通过维护与激励他们的积极性, 带动和培养学生共同出成果。

三、搭建多种交流平台, 开阔学生视野

要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应本着“请进来, 走出去”的原则, 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 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参与国内、国际的各种交流, 力求开阔视野, 开拓思路。我院与德国包豪斯大学、德国奥芬巴赫艺术学院、美国纽约理工大学、意大利都灵大学等国外高校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每年都会邀请这些学校的媒体专业教授到学院进行单元制授课, 用相对集中的时间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另外, 每年我院与国外多所高校互派交流学生。我院学生到国外高校后, 除了上部分的理论课程外, 大部分是在国外老师的辅导下, 与当地的学生合作完成作品的创作。同样, 从国外高校来我院的学生也要与我院的学生合作完成至少一部影视作品, 并在全院内进行展映, 与编导各年级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创作交流。通过与国外教师和学生的交流, 很大程度上使学生的创作具有了国际视野。此外, 我院还不定期的邀请国内外的著名影视创作人员进行讲学, 让学生感受大师的风采。

四、完善激励机制, 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影视作品大赛

参赛也是一种很好的进行实践的方式, 一方面学生在创作送评作品中锻炼各种能力, 另一方面作品一旦入围, 大赛一般会提供给入围主创人员一个面对面交流学习的机会。2007年我院编导学生的纪录片《活着》入围香港大学生电影节, 该片的导演接受大赛委员会的邀请, 到香港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观摩学习讨论, 很大程度上开阔了创作思路, 直接影响了其后来的作品创作, 可谓收获颇丰。为鼓励学生积极参赛, 学院也采取了一定的激励措施, 比如对于在校外大赛中获奖的学生, 学院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在学院选派国际交流生和保送研究生时, 同等条件下, 那些在大赛中获过奖的、动手能力强的同学也会得到优先考虑。另外, 学院还设有自己的“学院奖”, 每年对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评选, 并给以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五、开放实验室, 使其成为学生实践的重要基地

实验室在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于以培养实践性、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来说更是如此, 除了基本的实验教学外, 大量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与实践是培养学生艺术创作力的关键。在学生有好的创作选题或灵感时, 需要借助一定的平台把它变成艺术作品, 实验室应该成为学生进行自由创作的基地。另外, 学生完成自己承担的创作项目或协助教师完成科研任务等, 也都需要利用实验室。实验室的开放对学生的创作意义重大。我院的演播室、非线性编辑机房、视音频工作室等实验场所对学生都是开放的, 学生可以无偿使用。自实验室开放以来, 学生创作了大量的影视作品, 有的在电视台播出, 有的获得各种比赛的奖项。2005年纪录片《A Glimpse at AIDS Village》入选汉诺威国际电影节, 2007年纪录片《活着》入选香港国际大学生电影节。学生还以实验室为基地, 2007年4月起, 承担了上海教育台《学子DIY》栏目的制作。

六、加强与社会媒体的联系, 为学生搭建一个实习的平台

校外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包括认识实习、暑期实践、毕业实习等环节。校外实习是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必要途径, 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自身的生存和竞争能力的关键环节。对于广播电视编导的学生来说, 最好的实习基地当然是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等媒体单位, 一方面可以融入专业创作团队, 体验影视正规军的制作;另一方面可以把学习到的书本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真正学以致用, 而不使实习沦为走马观花。学院应该积极地与校外媒体互动, 在有规模、有影响的媒体单位建立实习基地, 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可持续的实习平台, 从而也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我院与上海SMG、上海教育电视台、友友电视购物等媒体单位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每年都有大批的学生去实习。

总之,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要从培养体系构建、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国内外交流平台的搭建、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与实习基地等多方面入手。

参考文献

[1]周合兵, 杨美珠, 孙峰.开放实验室绩效评估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8, 7

[2]高丽静, 李凡.实践教育:大学生成才的重要途径[J].江苏大学学报, 2004, 3

13.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个人简介 篇十三

一、培养具有专业职业素养的新型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基本思路与标准

社会发展的多元化趋势使知识和文化体系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迈进,为了顺应大环境的主流方向,媒体行业的发展也需要融入多元化特征,以大环境作为发展的载体,进行科学的发展,借以促进媒体行业可以凸显其新媒体时代标志。新媒体时代,所需要的具有专业职业素养的新型人才必须兼具经济、科技、社会和法律等各个学科的知识,并能够将其融会贯通,综合的运用到广播电视编导工作中。首先,新媒体时代的广播电视人才需要具备的专业职业素养为可以将传媒中采集、写作以及制作等多方面的知识融于一身。这就要求他们在计算机应用和沟通方面的知识均需要熟练掌握。其次,就必须具备知识面宽的特点,必须能够使其自身意识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最后,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精通专业知识,并且能够熟练的应用。因此,新媒体时代的广播电视编导所需要具备的专业职业素养要求他们在工作中可以独当一面,具备全能型人才的素质,对于此类人才的培养重点在于改革和更新培养思想,要以能够符合社会主流发展方向作为根本目的,培养他们在具备多元化素质的同时,也要拥有过硬的实践技能,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术业有专攻,并在强化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其他方面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新媒体环境下,必须要求其具备网络知识技能,注重对网络知识的应用,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技术应用能力,抓住受众的心理,努力塑造贴近受众内心喜好的节目。在广播电视编导培养模式上,必须加以改革,不能只注重对专业知识的培养,除了对于新闻学以广播电视概论等方面知识的`掌握之外,还要顺应新媒体环境,注重系统性全面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其能够精通网络知识,对网络传播有崭新的认识,熟练掌握网络营销技能,将这些知识融入自身专业知识,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二、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职业素养培养模式分析

一般情况下,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次的专业职业素养的培养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是通过学术界通力合作。二是通过借鉴和模仿国外先进的管理和培养模式。通过学术界通力合作的培养模式可以理解为:各大高校与传媒机构进行联手,从根源上对其专业职业素养进行培养。通过制度上签订协议的方式,让学生可以得到实践上的锻炼和学习,将课堂所学及时的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有利于专业性操作的熟练和实践,有利于专业职业素养的整体提升。现阶段我国的一些传媒高校已经开始与传媒机构签订合同,对高校而言,可以提升知名度,可以为学生实习和就业提供便利条件。对于媒体机构来说,借助高校平台,可以吸纳更多的优秀员工,投入较少的资金就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实战应用型人才,节约了成本。这样,媒体不但可以作为高校媒体专业学生的实践基地,也可以为媒体做出巨大的贡献,二者可以相互受益。另外,在新媒体发展的大环境下,需要在专业职业素养的培养方面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经验。国外媒体行业的发展相对成熟,对于人才的培养也有着丰富的资源可供借鉴。在借鉴经验的时候必须要根据我国自身的现状,分析和总结能够适合我国媒体行业发展的科学合理的先进经验,对于不适应的必须进行提出,结合经验的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发展,通过合理的优化资源配置,确定一条适合我国媒体人才专业职业素养培养的独特道路,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借助国外媒体机构的丰富资源与之进行强强联合,使我国电视编导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够更加合理科学的发展。

三、构建起适合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职业素养培养的教学体系

新媒体时代,要求广播电视编导掌握综合性的知识,将所学到的知识能够相互融合。高校一定要根据这个根本目的,建立健全一套新的教学体系,借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注重对课程整体结构的优化,设立公共基础科目,有利于培养未来的广播电视编导掌握多元化的知识。设立专业基础科目,有利于未来的广播电视编导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另外在课程设置方面还要注重创新性和前沿性。课程之间要做到延伸和融合。

四、新媒体环境下在职编导培养的重点

上一篇:读《时代广场的蟋蟀》有感作文下一篇:初三数学教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