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管理员岗位职责(共11篇)
1.人事管理员岗位职责 篇一
我国中央法规中有6部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主体及其职责相关,包括199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1999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 (以下简称《实施办法》),1996年12月2日颁布实施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2014年12月10日中共中央组织部等五部门发布的《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 《通知》),2009年7月24日颁布实施的 《公务员辞去公职规定(试行)》,2014年6月12日发布的《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档案的通知》等。与此同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地方立法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如北京、安徽、重庆、广州等地先后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和服务规范。
一、职责分工视角下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主体现状
依照现有法律法规,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监督制度部门、 主管部门、形成单位、管理单位等角度来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主体现状如下:
1.党委组织部门。党委组织部门对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有监督和指导职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党委组织部门参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法规的制定,如1996年的《规定》和2014年的《通知》。第二,法规中有明确规定。1996年的《规定》第三条明确说明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工作接受同级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指导;2014年的《通知》第一条中规定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要“接受同级党委组织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2.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原政府人事行政部门)。1996年《规定》第三条中规定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接受同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指导。2014年《通知》第一条规定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主管部门是2008年改组成立的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13个主要职责中没有和档案工作直接相关的内容。省级和市级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行政权力清单中,有部分内容与职业中介机构相关,而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下属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属于职业中介机构。如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行政权力清单中有“设立省级职业中介机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审批” 的行政许可权,“对未经许可和登记,擅自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的行政处罚”、“对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或者其他物品的行政处罚”的行政处罚权等;杭州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行政权力清单中有“设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审批”的行政许可权,对“未经许可和登记,擅自从事职业中介活动或未经批准擅自设立职业介绍机构的处罚”、“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擅自扩大许可业务范围、不依法接受检查或提供虚假材料,不按规定办理许可证变更等手续的处罚”、“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超出许可业务范围接受代理业务的处罚”等的行政处罚权等。中央、省级、地方三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职责与行政权力清单中均无直接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相关的内容,在实际工作中,也没有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有效解决现有档案内容及管理制度不能满足现实需求的矛盾。
3.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档案法》中明确了档案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全国档案事业由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因此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也属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范围。1991年国家档案局发布的《国家档案局关于中央、国家机关档案机构主要职责范围与业务管理权限的意见》 明确说明:“中央、国家机关的档案机构,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和指导下,可根据本系统、本行业、本专业的管理体制和档案管理的特殊要求,对本系统、本行业、本专业的档案工作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指导工作。”“中央、国家机关档案机构对本系统、本行业、本专业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指导时,应注意与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配合,协调一致。”1990年颁布、1999年修订的《实施办法》中第七条和第八条分别对国家档案局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规定,其中包括研究制定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发展档案事业的综合规划和专项计划、对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组织档案理论与科学技术研究、档案宣传与档案教育、档案工作人员培训等工作。但1996年 《规定》由中共中央组织部和人事部颁布,并没有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参与,《规定》 在表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主体时也未将其列入;2014年虽然国家档案局是联合发布《通知》的五部门之一,但该《通知》在表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主体时,仍没有提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可见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主管部门的地位仍需进一步确立。正是由于缺乏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参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法规缺少档案管理的专业视角。这一现象在部分地方的立法中得到了改善,如2009年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重庆市档案局和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制定和颁布实施的《重庆市死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试行办法》 对死亡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主体和职责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填补了中央法规对死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规定的空白。
4. 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以及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授权的单位。1996年《规定》中第四条规定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是县以上的(含县)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可擅自管理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1]442014年《通知》第一条规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具体由县级以上(含县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以及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授权的单位管理,其他单位未经授权不得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中增加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授权的单位,使管理主体得以扩展并获得多元化发展空间。各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服务于开发、配置各行各业的人才资源,受人事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开展人事代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集体户籍挂靠等相关服务工作。虽然部分中央法规对这类机构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职责和管理内容进行了简要的规定,但在实施时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不足,导致档案收集不全,难以及时更新;与流动人员缺乏沟通,导致“人档分离”、“死档”现象严重。据大河网2015年3月份报道,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和郑州市人才交流中心的“死档”已达10余万份。这会在评职称、 、 转正定级、考公务员时给流动人员带来不少麻烦。除了相关法规中规定的管理机构外,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实践中还存在不符合规定的其他管理主体。如教育部下属的留学服务中心在1997年成立了“留学人员档案室”,北京市留学人员服务中心1999年成立北京市留学人员档案库,管理出国留学人员人事档案;2009年 《重庆市死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试行办法》在描述死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原管理机构时,使用了“各级人民政府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街道办事处或原人事档案管理单位”的描述,而根据1996年《规定》,街道办事处或原人事档案管理单位并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权。除此之外,部分第三方劳动力市场、失业管理机构、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等也提供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这说明实践中存在大量《规定》之外的管理机构,这些机构的人事档案管理不受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档案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 部分档案管理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5.高校及中专院校、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根据2014年《通知》及《规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及中专毕业生的人事档案,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辞职、退职、 、 被开除公职等情况的干部及公务员的人事档案,属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高校及中专院校、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应做好学生档案或干部档案的收集、保管和转递工作,但部分管理主体的档案管理不规范、转递档案不及时,导致档案真实性和有效性不足。
二、明确参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主体及其职责分工
管理主体种类多、数量庞大、职责混乱严重影响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质量,因此必须明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主体的角色定位及职责。
1.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根据2014年的《通知》,党委组织部门是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监督指导部门,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是主管部门。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依照法律法规科学管理档案,并接受同级党委组织部门的监督。应明确职责,做好职责划分,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一同完善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法规,建立“集中统一,分级管理”的科学管理模式,妥善应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内容急需丰富和多元化、管理设施和人员不足等问题;建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考核制度,定期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进行检查,确保法律法规等的执行力,对违法违规现象加以惩处。
2.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着全国档案事业,也应该是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主管部门。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主管地位, 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以外的其他机构申请从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时,应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共同授权。其次,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与党委组织部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配合,有效发挥其管理作用。除参与相关法规的制定外,还要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依法查处档案违法行为。
3.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以及经相关授权的单位。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以及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授权的单位是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机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应在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筹安排下,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具体管理工作。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配备专职档案管理人员,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形成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与其他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主体协同合作,共同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细化管理分工,规范管理流程,实现管理服务标准化。实践中存在的其他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应充分做好准备,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授权,取得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权,按照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法规和制度进行规范管理。2007年北京市发布的《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北京市人事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中, 就提出市人事局要分批公布该市具有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资质的人才服务机构名录。北京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对违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和本通知要求的单位和直接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或党纪、 政纪处分,触犯法律的要依法追究责任。在此基础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也应参与此类检查,形成党委组织部门监督指导、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的合理分工。
2.人事管理员岗位职责 篇二
【关键词】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指标;措施;问题;建议
为进一步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同时确保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的顺利实施,我国在2006年推出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岗位设置管理办法的实施,转换了事业单位用人机制,由原来的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一、河北省黄壁庄水库管理局岗位设置基本情况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方面要分清主次;另一方面要注意协调配合。作为财政性资金定额或定项补助的省直属基层水利单位,河北省黄壁庄水库管理局按照上级政策及规定的结构比例,并结合本单位性质和工作特点,合理分配各等级岗位层次,及时完成并上报了岗位设置方案,经省人社厅审批,2012年2月方案获得批复。核准岗位总数190个,其中管理岗位16个(结构比例8.4%),专业技术岗位108个(双肩挑6人,结构比例56.9%),工勤技能岗位66个(结构比例34.7%)。
根据省人社厅批复的指标,2009年4月,河北省黄壁庄水库管理局进行了专业技术岗位首次聘用,2013年3月完成了管理和工勤岗位的首次聘用。根据国家和河北省有关规定,首次进行岗位聘用,保证现有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按照现聘职务或岗位进入相应等级的岗位。现有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的结构比例已经超过核准的岗位结构比例的,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解聘或采取退二聘一的办法,逐步达到核准的岗位结构比例。
二、各类岗位设置情况、措施及出现的问题
开展岗位聘用以来,河北省黄壁庄水库管理局人事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工作要求和工作职责更加具体,职工工作目标明确,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能够自觉提高自身的知识、业务和技能。为了做好岗位聘用工作,河北省黄壁庄水库管理局设置了相关的组织机构,相继制定了《科级领导干部选拔聘任制办法》《科级干部竞岗选拔实施方案》《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办法(试行)》《工勤技能岗位聘用工作方案》等,保证岗位聘用工作有序开展。
1.管理岗位
河北省黄壁庄水库管理局管理岗位设有管理五级到管理九级,共16个指标,五级1个,六级5个,七级3个,八级3个,九级4个。五、六级管理岗位由主管部门按照选拔任用处级领导干部工作程序进行,七、八级管理岗位由局党委严格按照河北省黄壁庄水库管理局聘用制办法等相关规定进行竞岗选拔,通过资格审查、大会演讲、民主推荐、个别谈话推荐、综合量化计分等程序公平、公正开展竞聘。因河北省黄壁庄水库管理局管理岗位主要为提拔的副科、正科级干部,主要聘用在七、八级岗位上,受岗位比例限制,七、八级管理岗位指标紧张,而九级管理岗位4个指标闲置,没有相应的聘用人员。
2.专业技术岗位
近几年,河北省黄壁庄水库管理局新进人员大多为新招聘的大学生,全部聘用在专业技术岗位上,而且专业技术人员岗位晋升较快,现在多数技术人员集中在中级、副高岗位上,造成该岗位指标紧张,部分人员处于待聘状态。针对专业技术岗位指标越来越少的情况,在相关岗位开展了竞聘上岗,根据客观条件和主观评价所占权重进行综合量化打分,按排名顺序决定拟聘人选。
3.工勤技能岗位
河北省黄壁庄水库管理局工勤技能岗位共66个指标,其中高级技师、技师共5个,高级工25个,中级工33个,初级工3个。由于河北省黄壁庄水库管理局工勤技能人员大多为七、八十年代招工录用人员,目前人员主要集中在技师、高级工岗位,工勤技能人员首次聘用后,技师岗位、高级工岗位均已超额,受岗位比例指标限制,使很大一部分新取得资格的工勤技能人员不能聘用到相应的工勤岗位上,甚至等到退休都难以兑现相应岗位。目前技师岗位7人待聘,高级工岗位6人待聘,而中级工岗位余出22个指标。针对工勤技能二级、三级岗位紧张的局面,河北省黄壁庄水库管理局积极按照上级“退二进一”政策,为新晋升职工争取岗位指标,但是仍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三、针对岗位设置问题的一些建议
1.针对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都存在个别岗位指
标紧张,而有的岗位闲置,而且各单位受编制名额限制,近年来新进人数已大大减少,工作人员不断晋升,岗位日益集中在较高等级岗位上,造成该等级岗位待聘人数逐年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人员积极性,产生了消极情绪。虽然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申请岗位设置方案变更,但在程序上和申请难度上,一般单位是很难实现的。建议上级部门能根据情况每隔两年进行岗位校核调整,适当调整岗位比例、指标,使岗位设置更符合单位发展规律和工作人员晋升的需要。
2.河北省黄壁庄水库管理局是基层水管单位,需要大量从事一线工作的工勤技能人员
现在事业单位进人渠道以招聘为主,面向的对象为大学毕业生,难以适应基层单位一线技术工作,造成懂技术、懂操作的一线工作人员日益短缺,不利于单位整体事业的发展,建议适当放开工勤技能岗位进人渠道。
作者简介:
3.人事管理岗位职责 篇三
2、拟订薪酬方案、绩效考核方案和完善薪酬制度、绩效考核制度;
3、收集薪酬数据,撰写薪酬调研报告、人力成本预算,根据薪酬调查,为制定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提供合理建议;
4、协同策划企业文化方案,推进企业文化的宣传;
5、组织执行绩效考核指标库和相关表单并实施、考核过程中的监督和指导,并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
6、协同开展新员工入职培训,业务培训,执行培训计划,联系组织外部培训以及培训效果的跟踪、反馈;
7、妥善处理员工关系,做好用工风险防控,负责企业内部用工风险管理及劳动争议处理;
4.人事管理员岗位职责 篇四
1 传统人事档案的突出弊端
1.1 人事档案是员工身份的证明, 由员工所在单位保管, 被迫依附于单位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人事档案无论是在企事业单位, 还是政府部门都是员工的身份证明, 它根据人事管理的需要建立起来的。个人在国家社会、组织单位的地位和权利都由这一身份证明所决定。但是它都是暂时由单位保管, 常常会造成员工被迫依附于单位
1.2 人事档案的所有权普遍认为归属于个人, 管理要向其相对人收取管理费
我国传统的社会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往往要向相对人收取管理费用, 而且2005年出版的《中国人才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由于传统体制下人事档案管理牵涉到组织、人事、劳动、档案等多个主管部门, 档案收费管理为政府所属人才流动服务机构、职业介绍机构常常带来巨大收益。实质上, 按照我国法律明确规定, 人事档案应该归国家所有, 是不应该收取保管费的。
1.3 人事档案相对人的权利不能合理的保障
在计划经济时代, 几乎所有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都清一色地规定:不允许本人查阅自己的人事档案及其直系亲属的档案。这种规定已经使许多人深受其害。
1.4 人事档案的管理权的比较混乱, 且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传统体制下人事档案的管理方式主要分为多头管理和都不管, 常常是为了方便流转, 仅仅履行档案的收发手续, 缺乏实质性的动态管理机制, 内容陈旧, 不能反映相对人的实际情况。
2 现代人事档案改革的解决措施
2.1 建立人事档案之外其他合适的人才评价标准和员工考核依据
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制约了员工的合理流动和科学考核。现代人事管理部门应该建立人事档案之外的科学、合理、公正的人才评价标准和员工考核依据, 不单纯依赖于人事档案, 这样才可以提高那些有真才实学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2 政府应正确界定人事档案的所有权, 实行无偿性的管理服务
我国法规规定, 以往形成的人事档案 (包括干部档案、学生档案、企业员工档案、士兵档案等) 都应属于国家所有。这样来说, 人事档案的管理就没有什么理由向其相对人收取管理费, 政府以及所设立的人才流动中心应该提供无偿性的管理。
2.3 突破传统观念的限制, 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透明度
修改有关的人事档案管理规范, 删除以往的不合理规定, 明确规定人事档案的相对人可以通过授权方式, 查看和合理修改本人或其直系亲属的人事档案信息内容, 确保公民的信息知情权得到应有的体现。
2.4 改革现行的人事档案制度, 建立公共部门与非公单位相互分离的管理制度
现代人事管理制度应明确规定所有社会组织都具有建立和保管本单位人事档案的权利和责任。对于公共部门的人事档案管理, 实行统一领导、分级集中的管理体制;对于非公单位, 实行统一指导, 各司其职的管理体制;政府系统的档案馆应当成立专门负责管理人事档案的文件信息服务中心。通过让更多的组织和单位都享有管理人事档案的权利, 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社会化程度, 改善人事档案内容结构状况, 增强人事档案的社会功能, 使之真正成为组织识别人才、任用人才, 了解有关人员工作业绩、能力和水平及其诚信情况的有效依据。
参考文献
[1]王英玮.周艳.我国人事档案管理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档案学通讯, 2007 (1) .
[2]王英玮, 张秋燕.关于改革我国人事档案管理机制的几点建议[J].档案学通讯, 2009 (4) .
[3]刘琴.人事制度改革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影响[J].档案学通讯, 2005 (5) .
5.人事管理员岗位职责 篇五
【关键词】人事管理;人事档案管理;社会公共信息
人事档案管理与人事管理两者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其中一个发生改变,另一个也要随之发生改变。人事档案管理属于人事管理的一部分,要做好人事档案改革工作就需要从理念与管理方式等方面入手,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改革工作。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人事管理改革与人事档案管理改革。
一、以往人事管理下的人事档案管理
(一)以往人事管理职能
以往的人事管理职能通常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加以概括:首先,从部门角度讲,主要传达决策者制定好的目标,同时检查应聘者自身情况与所应聘职位是否相符,需要与应聘者与部门负责人相沟通,这样一来就导致科学性缺失;其次,尽管有时让员工接受组织纪律等方面的培训,但却很少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最后,在管理评价中不具有科学性,只是一味地找毛病。在工资与社保管理上只计算其中的一部分。以往的人事档案中,将工作作为中心内容,所做工作一直围绕档案管理、工资调配、人员分配上,这些条框方式难以激发人的创新能力。
(二)以往人事档案管理性质
以往人事档案管理具有封闭性质,能够阅读档案工作的人员十分有限,仅局限于领导级别,外人幾乎看不到档案。这样的管理方式具有有利存在,也有不利存在,对于有利因素来说主要体现方便管理人员收集与管理,便于领导人员使用,保护人事档案不外泄。不利因素也体现在扩大了人事档案功能,影响到了档案使用,使人事档案成为约束人的工具,使人难以发挥自身作用。
二、人事管理改革主要内容
(一)将市场竞争机制应用到人才资源配置中
首先,转变以权力为中心的形式,将市场规则作为中心,因此政府部门应适当地拓宽人力资源开发与竞争途径,使政府成为制定规则人员,强化规则和透明性。同时,政府部门要成为规则的监管者与维护者,对于人力资源流动中所发生的违规行为一定要做好制裁工作,注重个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工作;其次,重视现有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为人才创设良好的流动环境,确保人才市场具有机制灵活性与功能完备性。
(二)构建完善的人才评价机制
对于人才评价应注重科学合理性,使人才树立起良好的人生目标,促进人才资源结构优化,设立良好的科学规范机制,保证人才在竞争上具有公正、公平、公开性。
(三)强化公务人员培训
要提升公务人员素质应通过教育培训实现这一目标,真正构建服务型政府。通常情况下,政府服务质量的高低与公务人员综合素质有直接关系,因此政府部门一定要做好公务人员培训工作,使公务人员认识到自身所承担的责任,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中。
(四)确立问责机制
人事管理所针对的对象是人民大众,这就需要在工作中始终将人民需求放在第一位,工作人员应真正为人们办事,平等看待每一名来访人员,对于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实行谁犯错谁负责,确立问责机制,减少问题发生互相推诿情况出现。
(五)重视人才保障机制的完善
构建人才权益保障机制一定要做好法制严明、完备法制,发挥其应用作用,真正保护人才合法权益,尤其是知识产权的保护应作为重点,防止他人创新成果被窃取情况发生。
三、人事档案管理改革方式
(一)更新人事档案管理观念
人事档案被创建出来的主要目的是被人们使用,这就需要做好人事档案资源开发工作,通过人事档案可以了解到一个人的成长经历,不仅可以为本单位人事部门服务,还可以为其他相关人事部门服务。首先,应认识到国家对创新人才的重视,提高人事档案利用率;其次,将科学发展观作为人事档案管理核心观念,通过利用人事档案为人们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再次,认识到人事档案服务对象为人们,通过人事档案带动人才进步;最后,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入手,转变工作理念,强化人事档案管理。
(二)重视人事档案管理机制改革
在人事档案管理机制改革中,应注重分段改革,充分发挥人事档案作用,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其中,强化载体管理与信息管理。同时用人单位在做好人事档案实体保护时,也要通过数字化做好数据库处理工作,以便供单位使用。流动的人事档案,应交由人才交流中心管理,保证人才信息的真实有效。
(三)构建完善的人事档案管理机制
要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应通过权限制完成人事档案管理,使具有权限的人都可以应用个人档案,无论对方是本单位人员还是流动人员,这样也可以展现出对人的尊重。
(四)转变人事档案管理方式
以往的人事档案管理以纸质档案为主,现阶段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人事档案管理也要注重数字化的实现,将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应用其中,通过密匙等调取档案信息,既可以保证档案信息安全,还减少了对信息使用者在空间与时间上的限制。
(五)强化人事档案利用方式
首先,转变人事档案内容,对于档案从收集开始就做好管理工作,严禁将虚假信息融入到档案中;其次,提升人事档案社会效能,将以往的控制管理转化为服务管理,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的作用;再次,为强化利用效率,应适当拓宽编研范畴,逐步完善档案信息内容;最后,做好人事档案的动态管理工作,完备人事档案数据系统。
四、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得知,人事管理与人事档案管理两者之间联系密切,两者的改革要同时进行,因此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希望能为相关人士带来参考,做好人事档案管理改革与人事管理改革工作。
参考文献
[1]吴正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与改革研究[D].安徽大学,2013.
[2]武志芳.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面临的新问题与改革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2013,(6).
[3]张帆.试析人事管理改革与人事档案管理改革[A].华章(2014)[C].2014.
[4]何丽桃.人事档案管理改革初探[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5).
6.学校人事管理岗位职责 篇六
2、统筹和协调:协助领导做好学校对外协调、公务接待以及外事活动;承担学校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工作内容的沟通协调和信息的交流、传达与反馈;
3、计划制定及执行:协助校领导,根据学校发展战略及目标,统筹收集学年、学期、月度各部门工作计划与总结。
7.人事管理员岗位标准 篇七
人力资源(企管)科人事管理员岗位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第一钢轧厂人力资源(企管)科人事管理员岗位的一般规定
1岗位职责
1.1职能范围(责任、权限):
1.1.1负责职工档案、合同管理。
1.1.2负责干部的聘免、调配、岗位核定、工资调整等工作;
1.1.3负责大中专毕业生的接受、实习、转正、定级、定岗工作,并制定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
1.1.4负责科级干部管理考核工作;
1.1.5负责专业技术带头人聘任、研究生津贴的上报工作;
1.1.6负责向公司推荐优秀课题组的和优秀专业技术(管理)人才材料上报,奖励发放、材料归档等工作;
1.1.7负责干部的各类统计报表工作。
1.1.8负责职工继续教育的学历审核、备案工作。
1.1.9负责全厂职工劳动合同的签定、变更、解除。
1.1.10 负责ERP系统的信息录入及维护
2任职资格(素质要求)
2.1政治素质
2.1.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2.1.2坚持原则、热爱本职工作,钻研业务,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2.1.3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思想路线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廉洁奉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1.4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遵守保密制度。
2.2文化、身体素质
2.2.1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初级及以上职称。
2.2.2年龄20岁及以上。
2.2.3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能适应工作需要。
2.3业务能力
2.3.1有较强的理解判断能力,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做出正确的分析;
2.3.2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能正确处理协调上下级、厂内相关科室的工作关系,做好各项管理工作;
2.3.3较好地掌握组织原则,精通本岗位业务,能妥善处理好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能及时向领导和相关部门反馈。
2.3.4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有如实反映情况的口头表达能力。
2.3.5能妥善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干练果断,办事效率高。
3工作内容与要求
3.1干部日常管理工作
3.1.1按要求做好干部的调动、聘免、岗位核定、工资调整等工作。
3.1.2负责全厂干部岗位编制配置上报工作
3.1.3根据公司有关文件要求及时办理干部离岗休养或解聘手续。
3.1.4负责科级干部的考核.3.1.5根据公司有关文件要求及时办理干部离岗休养或解聘手续;
3.2实习生管理
3.2.1负责大中专毕业生的接受工作。
3.2.2负责大中专实习生的实习前培训、实习安排、实习答辩、工资审批、安家费发放等具体工作。
3.2.3负责实习生转正、定级、定职的具体工作。
3.2.4负责专业技术带头人聘任、研究生津贴上报。
3.2.5负责有突出贡献课题组和优秀专业技术(管理)人才的推荐工作。
3.3继续教育学历审核工作
3.3.1负责全厂职工提高学历厂内审核、备案工作。
3.3.2将厂内审核通过的学历报公司审批、办理相关手续。
3.4档案、合同管理
3.4.1负责本厂全体职工的档案管理。对各类需要入档材料及时归类入档,做到档案保管完整准确、不丢失、保密。为上级机关、外调等各种正常查阅档案提供材料。及时移交调动人员办理档案。
3.4.2负责新职工办理备案手续、办理劳动手册、签订劳动合同。及时为老职工续签合同。及时为辞职、调离钢铁公司人员等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
3.5职工信息管理
3.5.1负责全厂职工信息录入(包括基本信息、合同信息、科级信息等),并及时维护
3.6其它管理
3.6.1负责为职工开据除工资、奖金以外的证明信。
3.6.2领导或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各项临时性工作。
4检查与考核
4.1对本岗位检查与考核的负责人是人力资源(企管)科科长。
8.人事管理员岗位职责 篇八
关键词:高校人事管理 人事代理制度 问题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a)-0226-01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传统高校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高校发展需要,渐渐退出了高校管理舞台。新的高校管理模式慢慢代替了传统管理模式,不断推进和完善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人事代理制度,作为高校新的人事管理制度,将会实现人才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打破了传统的终身制,可以提高教职工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感,促进高校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1 实施人事代理制度的意义
1.1 传统管理制度的弊端,不利于高校发展
高校的传统管理模式是一种封闭式的静态管理模式,带有一些计划经济时期的特征,存在一些弊端,不利于现代高校的发展。
(1)员工所有权和使用权界限模糊,高校不能自主选择教师团队,教师也不能自主择业,不能完全发挥教育价值。
(2)因人设岗现象严重,存在很多资源浪费现象。
(3)“铁饭碗”导致教职工没有危机意识,致使教学质量难以提升。
(4)采用身份管理模式,难以衡量教职工的真正教学素质水平。
1.2 人事代理制度符合现阶段高校发展的需要
人事代理制度的实施,将改变传统的高校聘用制度,采取签订劳动合同的方式进行人员聘请。这样的做法,实现了人才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简化了聘用手续,使高校能够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教职工聘请,可以为高校节约许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1.3 人事代理制度可以对高校的员工进行合理编制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现如今,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需要的人才也越来越多,现有的师资力量完全无法高校的需要。但是高校又不能明确到底需要多少人员,而实行人事代理制度让高校可以根据岗位需要通过人才服务机构聘请急需的人才,缓解高校因暂时的人员不足而产生的问题。人事代理制度施行的劳动合同制度,改变了原来的终身制用人方法,建立了一条比较灵活的用人机制。这种方式,可以合理优化教职工结构,优胜劣汰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 实施人事代理制度所面临的困难
每一种新事物的产生,总不能一帆风顺,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人事代理制度作为一种新的高校人事管理模式,它的发展还不是十分成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改进。
2.1 新的观念一时难以被普遍接受
因为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如果立刻推行新的制度,摒弃旧的制度,很难在短时间内让所有的人都接受。有的人由于缺乏对新制度的人事和了解,甚至会对新的制度产生误解。这样使得新制度的推行遇到很大的阻力,难以顺利展开工作。
2.2 人事档案管理和使用的分离给管理带来不便
人事代理制度的档案管理采用的是将员工的档案寄存在当地人才服务机构,而不是自己保管的方式。由于用人单位需要通过档案作为对进行员工的管理和工资发放的依据,档案的分离,给员工带来了很多不必须要的麻烦,也加大了高校人事管理部门的工作量。
2.3 代理员工与编制员工存在矛盾
人事代理制度下会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通过合同签订的代理员工,一种是高校的在编员工。由于高校没有明确制定两种员工的待遇水平、考评制度等方面的规定,导致代理员工在一定程度上的待遇跟编制员工存在很大差异,严重影响了教职工之间的公平竞争,也影响了代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 实施人事代理制度实施的一些对策
对于人事代理制度的实施,存在问题是很正常的,遇到阻力也是必然的,但是如果不能合理的解决这些问题,扫除阻碍,那么相信这一制度的未来也不会长久,所以要寻找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3.1 转变观念
新时期要有新观念,新制度要有新观念来支撑。由于很多人的观念没有转变,所以他们不能适应新制度。所以在推行人事代理制度的时候,首先要做好的就是让人们了解这个制度,对这个制度有一个清晰地人事。所以,用人单位要加强人事代理制度的宣传推广,让人们了解这个制度的优越性,从而认可这个制度的施行,不会从中干扰。
3.2 相互协作
人事代理制度的顺利施行,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用人单位和人才服务机构。因为只有这两个机构相互配合才能使这一制度顺利推行。因此,要加强高校与人才服务机构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这一制度的顺利开展。
3.3 提高管理素质
要顺利施行人事代理制度,需要有一支了解该制度特点、切综合素质较高的工作团队。才能拥有严格的管理方式、规范的操作程序和高质量的服务。
总而言之,高校实施人事代理制度是大势所趋,是实现该校改革的重要一步。为了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能够更加健康的发展,必须严格执行这一制度。虽然现阶段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是一定要迎难而上,不能半途而废。不断探索、完善新制度,使高校管理更加科学合理,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吴琴,吴大中.高校教学管理问题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32).
[2]张晓琳.对“以人为本”的高校人事管理之思考[J].职业时空,2011(5).
9.人事管理员岗位职责 篇九
人事档案由来已久, 是在人事管理过程中逐渐生成的。人事档案是一个社会人人生经历和德行优良的记录和反映, 其中包括个人的兴趣爱好、学习生涯、工作经历、研究成果、获得的荣誉或者证书以及受到的惩罚等等内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就是负责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收集、统计、保管等, 主要由事业单位、组织或者部门招揽人才、进行人员考评、提拔人才之用的, 由此可见这份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一) 经济全球化的必然发展要求。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全球化, 我国各方面也得到了高速发展, 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也由此社会对于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就促使个人不断提高自身的“价值”, 即学历、工作经历、荣誉证书等, 不断充实个人档案的内容和分量。同时, 当今是信息主导的大数据时代, 社会和个人也不断要求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事档案的“含金量”, 使造假证、假学历、冒名顶替的现象无处遁形。人事档案信息的公开, 也使得行业趋于良性竞争, 就业更加公开、公平、公正。
(二) 为事业单位招揽人才提供依据。一家企业或者事业单位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和不断地进步, 就需要不断招聘有识之士、真正有才华的人, 不断给自身注入新鲜的血液。而如何在众多的应聘者中筛选出比较合适的人员就需要人事档案充分发挥作用了, 通过档案可以对应聘者个人经历、职业道德和工作能力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做出初步的筛选, 为更多真正有能力的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使社会人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真正发挥出个人的价值。
二、现行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在施行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并未充分做到与时俱进, 不断适应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 很多措施仍然是沿袭传统的档案管理制度和工作方法, 存在如下不足之处:
(一) 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现行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 甚至与人事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相互冲突, 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这种沿袭了传统工作方法的档案管理对档案的保存和管理造成了很深的影响, 使得部分人员的档案流失或者损毁, 甚至被不法分子利用, 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损失。且部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未能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 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没有系统和专业的认识。
(二) 人事档案自身有效信息的局限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也带动了一些不法行业的产生和发展, 例如造假证、假学历、假证明等等, 这就使得人事档案信息不真实, 掺杂了水分, 相对于有真才实学的人来说这是不公平的, 使得行业竞争进入恶性循环, 最终影响着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员自由流动。部分单位为了留住人才, 限制人员的自由流动, 将人员的档案封存在事业单位, 不准个人随意转出。这就限制了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 同时也限制了个人的自由择业, 影响社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使有能力的人不能真正发挥自身的价值, 由此导致很多人对档案弃之不顾, 在新单位重新建设档案, 使得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出现混乱。
三、人事制度改革带来的影响
人事制度与时俱进和不断改革给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和改革契机, 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如下所述:
(一) 弱化了人事档案的社会地位。人事制度的改革弱化了人事档案的社会地位和在求职过程中所占的比重, 使企业或者事业单位在招聘过程中, 不再过多地关注应聘者的档案或者简历, 而是更加注重其个人实际工作能力、处事风格和道德操守。传统的招聘原则片面地只看应聘者的人事档案, 或者学历、工作经验限制等, 无形中将就业门槛抬高, 为虚假信息打开了方便之门, 将真正有能力的人拒之门外。
(二) 促进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与时俱进。一方面人事制度的改革推进了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除旧革新, 迫使档案管理制度突破传统思想的框架和束缚, 不断与时俱进, 完善制度本身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促使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机构和人员不断改变工作方法, 创新管理模式,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事制度改革所带来的变化。
(三) 增强了人员的流动性和自由择业。人事制度改革使企业或者事业单位录用人才时不再过多地关注人事档案, 从而增强了人员的流动性, 使求职者能够更加自主地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 不再受人事档案的约束和捆绑, 也不用再依附于档案存储的原单位, 充分尊重了个人自由选择行业和职业的权利。同时也使得行业竞争趋于良性, 更加公平合理, 更富有人性化和人情味。
四、人事档案管理的改进措施
针对人事档案管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以及人事制度改革对其带来的影响, 提出如下几点改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 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国家有关部门需要不断建立健全现行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破除传统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影响, 完善各项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 避免互相冲突的状况或者无法可依的现象发生。“无规矩不成方圆”, 只有制度健全, 有法可依,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实施起来才能真正有效, 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 还要成立专门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 放权于管理机构, 才能使管理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例如现有的省人才市场, 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存放档案、办理毕业和组织关系相关手续的重要机构, 为大学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二) 深化国家各项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国家各项人事制度的改革, 使人事制度能够与时俱进, 跟上经济的发展潮流和时代步伐, 从而带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改革和不断向前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人力资源得到真正的优化配置, 使各行各业的人真正发挥自身的作用, 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构建一个真正自由平等、公平公正的和谐社会。
(三) 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从事者, 同时也是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重要落实者。因此, 就需要着重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并进行相关的培训和考核, 包括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理论基础、实际操作方法等, 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 例如计算机、档案管理相关的软件操作等。在认识上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高度, 在实际上将各种措施和方法落于实处, 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才能使档案管理工作不再是“纸上谈兵”。
(四) 准确地充实人事档案的信息内容。假证件、假学历、假证明等的出现, 需要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这不仅是人才的滥竽充数, 同时也是对真正有能力人的埋没。这就需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收录档案时, 确保各项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使每一点信息都有充分的证明, 而非个人的片面之词。同时, 还要充实人事档案的内容, 不能仅仅只是信息的罗列, 这不利于信息的流通和实际应用, 应该让人事档案更加现代化、更有说服力, 能够使人一目了然。例如建立电子人事档案库, 可以插入个人真实的照片或者从业经历的照片, 当然要充分保证这些图片的来源、真实性和有效性。
五、结语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是一个人的事, 也不是某一家机构的事, 更不是国家的事, 它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息息相关, 需要全社会对其引起重视。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才能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更加完善。人事制度改革对其带来的影响非三言两语可以言明, 需要相关的机构根据统计数据和实际情况做出全面系统地分析, 只有这样, 才能使人事档案管理制度适应人事制度的改革和不断进步。优胜劣汰, 公平合理的社会发展和就业环境非一蹴而就, 只有举全国上下之力方能实现, 这是我们每一个社会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只有这样, 才能构建一个真正自由平等、公平公正的共产主义社会。
摘要:人事档案是一个人身份的凭证和经历的证明, 也是一个人步入社会的敲门砖和引路石, 是企业或者事业单位用人的有效依据。本文从人事档案管理的必要性出发, 分析了档案管理的现存问题, 以及人事制度改革带来的影响, 并提出了几点改进的措施。
关键词:人事档案,人事制度,人事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1]夏丽帕·努尔坚.对新时期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理性认识与创新思考[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2014 (12) :15-16.
10.综合部人事管理岗位职责 篇十
2、根据人才需求计划,完成人员岗位招聘和重要岗位的选拔,及时满足用人需求、并建立后备人才选拔方案和人才储备机制;
3、绩效考核、员工培训、薪酬福利员工关系等工作的落实与管理;
4、企业文化建设及公司活动会议的组织策划;
5、公司日常行政接待工作管理;
6、办公会议的组织、记录;
7、公司相关公文起草及文书档案管理;
8、负责项目公司各项证件的变更、年审管理工作;
11.人事管理员岗位职责 篇十一
一、事业单位人事档案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 现代管理理论强调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而人事档案是“人的管理”的基本信息的主要依据, 它既存储了反应的“人”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信息, 真实地记述了档案人的个人经历、德才表现及发展过程。因此, 人事档案对于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 它是一个人生命轨迹的证明, 个人转正定级、职称申报、办理养老保险等, 都需要档案中的信息来体现, 作用不可被取代, 如果没有档案, 单位和个人的权益都无法得以保障。一是对用人单位的作用。档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为单位人事部门提供依据。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 通过利用档案可以清楚地了解一个人的过去。特别是事业单位要做到知人善任、选贤举能, 必须通过考察现状与查阅档案材料中的思想言行、业务水平、个人素质、历史情况等原始材料来对一个人进行综合的评价和估量。因此用人单位在人员录用、晋级、考核时, 都会经常使用档案, 考察其德、能、勤、绩等情况, 从而全面准确地了解个人的情况, 为正确选人用人起到了重要参考作用。二是档案对个人的作用。当前, 对于普通人档案的作用仅仅体现在凭证作用上。但是在当今人才流动频繁的时代, 档案对于每个人来说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无论是就业、考研、公招、公考、出国政审还是评职晋级、社会保险、入党入团、退休手续办理以及各项证明的出具等手续都将以档案材料的审核为重要依据。所以说人事档案在一个单位的管理和每个人的一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人事档案管理手段落后。
人力资源管理要求人事档案规范化管理, 能够及时有效地提供各种档案信息, 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服务。但是, 目前的人事档案管理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 以手工操作、检索为主, 管理人员满足于“看摊守点”, 缺乏创新和竞争。这些情况严重制约了人力资源的开发, 难以为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使用提供有效的服务。
2、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相对薄弱。
有的单位没有专用档案室, 有的单位档案多、档案室狭窄、潮湿、“六防”设备不配套, 引起档案材料霉变、虫蛀、个别单位的档案夹都被虫蛀多处小孔, 影响档案的美观整洁、完整, 有的管档单位必备的切刀、统一的档案夹, 都无法购置齐备。
3、管理机制呆板。
一方面档案材料收集制度过分“行政”化。材料收集是人事档案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目前, 主要是依赖于政府的行政手段, 但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 这项工作的难度将越来越大。另一方面, 目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材料收集范围和如何对进档材料进行鉴别等各项制度与新《条例》对人才考察任用时需提供材料提出的新要求不相适应。新《条例》对个人经历和基本情况的要求更加明确和细化。另外, 对离任审计、任前公示等材料应如何收集, 收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在制度上没有明确, 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
4、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制度执行不够好。
近几年管档人员工作变动频繁, 新手较多, 专业知识缺乏, 业务不熟, 对档案的重要性、管档要求、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业务不太了解, 在接、转调出、转入、工资、退休时需要查档案时不能严格履行手续按规定办事, 部门与管档单位协调不够, 各做各的, 需要用档案时, 为了各自方便, 不到管档单位查阅档案, 叫本人自己提, 这就很容易造成个人档案材料造假、销毁、丢失、涂改等问题, 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很多的问题。
三、规范人事档案管理, 为现代人力资源提供有效服务
随着社会规范化、诚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人事档案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凭证、参考和依据, 必须引起重视, 积极拓展管理职能, 更新人事档案管理理念。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全面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水平, 为合理开发、使用人才, 加强个人诚信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加快人事档案工作科学化、现代化进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 档案材料越积越多, 传统的管理模式势必会给查找档案带来诸多不便, 容易延误时间, 而且出错率较高。建立人事档案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势在必行。人事档案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是以员工个人人事信息为基础的信息联网系统, 通过微机终端和系统互联, 可以实现个人信息微机检索和联网查询, 及时更新档案信息, 最大效益地为育才、用才、激才、留才提供服务, 更好地为单位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
要建立由公共财政全额提供经费的投入机制, 从而以机构的独立性、职能的专业性、服务的无偿性为基础, 逐步建立为社会公信力强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另一方面, 档案管理所在的单位要建立定期的投入机制, 在建立档案管理相应设施和提供服务的经费来源方面, 可采取“以档养档、适当收费”的办法, 补充档案管理经费不足的问题, 以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3、建立健全合理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趋势要求, 人事档案管理必须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对于那些不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规章制度, 必须进行改革、及时更新。要对档案的内容、分类、档案用品标准重新进行规范。在材料的收集上要做到及时、完整;在材料的鉴别上必须做到去伪存真, 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在材料归档中要做到分类准确, 装订整齐;在递转档案中要做到按章办事, 确保档案材料安全可靠;在别人查阅、传阅档案时, 要热情服务而又不失原则, 注意档案的保密和安全。档案管理人员还要积极主动地跟有关部门联系, 及时更新、补充档案新材料。这一切, 都离不开严格合理的规章制度。
4、切实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人事管理员岗位职责】推荐阅读:
人事管理职责09-24
人事部人事档案规定管理10-16
档案人事管理08-13
人事管理规范09-11
人事信息管理制度07-25
人事聘用管理规定09-17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10-04
人事档案管理心得10-14
公司人事管理现状10-21
物业管理公司人事管理制度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