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主题教研活动

2024-11-10

如何搞好主题教研活动(共8篇)

1.如何搞好主题教研活动 篇一

如何搞好农村小学的教研工作

马进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校长、主任、教研组长:

大家下午好!本人名叫马进军,来自偏远的小关小学,今天受领导的安排,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看法。首先我衷心感谢领导的关心与厚爱,其次,对百忙中参加会议的各位表示歉意,由于我水平有限,深入教育实践的时间不多,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同时,我也非常担忧,因为下面在座的都是教育中的精英,工作中的实干家,应该让在座的哪一位讲一讲更合适,但既然领导安排了,我就坚决服从,占用大家的时间,把自己不成熟的想法说出来,以便抛砖引玉,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敬请批评指正!

我想谈一谈《如何搞好农村小学的教研工作》,今年是教育提升年,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是我县四大工程之首,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全县上下按照县上的要求,紧紧围绕这一工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使我县教育教学质量比上年有所提高,但与兄弟县市比有一定差距,这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的一大课题,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较多,向教研要质量这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县城的中小学特别重视教研兴校的理念,在学校内开展的教研活动有声有色,很有特色,我们好多次进行了观摩学习,但是大多数学校都在农村,都在山区,非常分散,交通不便,师资力量薄弱,教研活动很少,且比较单一,缺乏实效,这就是在座的各学区主任、教研组长面对的困难。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仅仅办好县城学校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抓好各级各类学校教研活动,而抓好这项工作就要靠学区的主任、教研组长。

1、要进一步认识教导主任工作的重要性,教导主任是校长的得力助手和参谋,是联接校长和教师的桥梁、纽带。一位有经验的校长说:“学校可以一日没有校长,但不能一日不见教导主任。”可见你们的工作的重要性,在座的各位都是从教学的实践中筛选出来的精英,领导肯定的行家里手,大家的工作特别重要,同时肩负的责任十分重大,记得有一位老师这样说过“有三种人不能马虎,一种是教师、一种是医生、一种以司机。”教导主任更不能马虎,如果你一马虎,损失就不是一个学生或一班学生,而是一所学校或一个学区的学生,这个损失不敢想,因此我们始终保持一种清醒的认识,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干好本职工作,意义十分深远,功不可没。

2、努力打造学习型的教师队伍。我县从2003年开始在全县实施新课程改革,但直到今天,农村小学仍还有教师教法陈旧,依然“穿新鞋走老路”,没有很好的掌握教材特点,不熟悉课程标准,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随着教龄的延长,有的老师忙于事务,放弃了学习,自己的水越来越少,以致自己感到力不从心,很无奈!教师的素质跟不上课改的步伐,那么如何消除这种现状呢?克服这种困难的最有效的途径—读书。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摆在我们面前的不是事务的问题,二是教育思想的问题,读书是深刻领会教育思想的最直接、最便捷的途径,要把读书作为我们的第一精神需要,首先,校长、教导主任带头读书学习,而后才能要求教师读书学习,读书学习要形成一种制度,努力构建书香校园,打造一支学习型的教师队伍,要把教师的学习纳入到评价考核中,形成一种长效机制,才能大面积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那么我们学什么呢?(1)组织教师学习教材、教教法,《新课程标准》只有我们深入的了解新课程的教材特点,熟悉课程标准,我们的教学更有效,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才不会迷失方向,我们才不会画蛇添足,我们才能驾驭教材,我们的工作更加自信。

(2)我们要求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继续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教育是一门艺术,我们需要掌握他的基本规律,基本教学原则,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不要拿到教心学合格证,就置之高阁,心满意足,裹足不前。只有掌握了教育的基本规律,我们的工作才会有效率。

(3)学习教育名著,教育名著是教育家多年的心血积累,经验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工作中的里程碑。

还要博览群书,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要不断的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

3、教导主任、教研组长要成为教学、教研的领头雁。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因此我们要努力成为教学的能手,教研的行家。只有我们课上得好,有水平,老师们才能服你,才敬佩你,才能内行管内行,老师们才有压力,也才有动力。大家知道吹中的拦校长,平时事务非常多,但坚持上课,而且上的相当出色,那么许许多多的老师就不令而行,开始竞赛,自我挑战。

4、健全教研网络,搭建教研平台,让各学校都动起来。农村小学有规模较大的中心小学,有村校、还有教学点,只有我们建立以中心小学为教研的中心,辐射村校、教学点教研网络,让各学校都动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借助县教研室的专业指导、引领,才能促进各级各类学校教研上水平,教育出成果。上一学期我们在大茨滩小学开展的毕业班教学质量分析会,由教研室的马主任带领教研员亲临现场进行指导,观摩学习了两节课,查看了作业教案,在质量分析会上,各位教师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也道出了自己的困惑,老师们出点子、想办法,教研室的马主任、赵主任进行了针对性的指导,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帮助特别大。

5、教研活动要具有实效性。我听过这样一个开展教研活动的案例,叫“三句半的教研活动”,有一所学校在搞教研活动,在评课时,校长这样评:“这节课比较成功”,主任这样评“教师基本功扎实”,有一位教师这样评:“教师教态大方”,还有一位教师评为:“不错”,就这样一次教研活动结束了。这是一个教研案例,但我们有的农村小学确实也存在这种现象,有的老师不敢说害怕得罪人,有的老师害怕别人听课,这个问题我们要想办法克服,引导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1)利用好学校的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资源,学习观摩优质课教师的课堂实录;(2)要求教师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3)在学区内评选优质课教师,让这些教师上示范课;(4)在学校内形成推门听课制度,只要教师有时间,就可以到任何一个教室听课;(5)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给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6)积极参加省、州、县培训,提高认识,开阔视野,寻求发展。(7)邀请县教研室的教研员给我们提供指导、引领。

6、教研活动的开展要形成制度,纳入学校考核评价体系。没有制度,难以持久,开展教研活动工作纳入学校绩效工资考核制度中,每学期要按制度进行考核评价,奖勤罚懒,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7、要尊重教师,以人为本。教师是我们的生力军,在平时的工作中,在教研活动中,我们要充分尊重教师,营造和谐、顺畅、高效的教育教学工作格局,要尊重教师,友善相处,要理解教师,要宽容教师,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没有教师的支持,就没有教育的一切,办好教育,就要关心教师,教师有困难要热情主动帮助解决。关心教师的实例。

8、严格认真地搞好检查。为了把教研工作落到实处,中心小学要精心安排,制定计划,还要严格检查,这样,我们的教研工作才能上水平,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9、抓好村校主任的培训工作。

10、新上岗的教师,安排听骨干教师的课、一对一结对帮助。农村小学教研工作是一个薄弱的环节,搞好教研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只有我们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爱岗敬业,我们的基础教育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渴求,达到上级领导的期盼,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使命,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光荣称号。

最后,祝大家工作进步,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2.如何搞好主题教研活动 篇二

一要把握校本教研的问题性研究始于问题, 有了问题才能研究, 没有问题强作研究是为了研究而研究, 是功利性的, 也不会收到研究的效果。不少教研活动就是因为没有问题或问题不明确, 导致研究不知要干什么, 效果低下自不用说。校本教研所研究的问题, 应是教师日常教学中的真实问题, 它来源于教师日常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试卷评析等具体教学实践及对教育理论的学习, 对教育现象的观察与思考等。

二要把握校本教研的目的性目的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是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目的不明确, 行为则盲目。教研活动要紧紧围绕目的来设计, 要选择抵达目的最有效的活动形式。如针对教师日常教学中感到困惑的问题, 可以设计“问题研讨”活动, 大的问题, 还可以设计“主题研讨”系列活动;针对多数教师教学中某一方面共同的薄弱环节, 可以设计“经验交流与互动”活动, 让优秀教师讲做法、谈体会, 然后其他教师提问题, 与优秀教师一起互动交流;还可以设计观摩课、示范课等活动, 以课例形式传播优秀教师的经验, 引领教师群体共同提高;为了发挥教师群体的优势, 提高备课能力、授课能力等, 大力开展集体备课、课例研讨等也是非常有效的。

三要把握校本教研的全员性全员性是指让同一教研组内的所有教师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这里所说的“参与”, 是指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研究者、思考者、表达者与实践者, 而不是旁观者与“陪客”。传统的教研活动不注重全员参与, 搞“一言堂”, 如一人讲话大家听, 不再给别人发言的机会;一人上课大家看, 课下只有一人“点评”等。这样的活动显然不利于教师群体智慧的发挥。我们倡导全员参与, 使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讲自己的故事、说自己的道理、谈自己的设想, 从而使每一位教师的智慧得以充分体现。

四要实现智慧共享校本教研活动从参与主体上讲, 无外乎是教师个体与群体两个层面。在个体层面, “思考”要自始至终贯穿于全过程, 这是每位教师专业提升的基础;在群体层面, 其实质是集大家的智慧, 实现智慧共享, 共同提高。因此, 设计校本教研活动, 要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 充分展现每一位教师的闪光点, 释放他们的智慧, 挖掘他们的潜能。要创建积极向上的教研文化, 使教师们积极发言, 不耻下问, 平等交流, 乐于争辩;让心灵碰撞, 让智慧闪光, 让每一位教师虚心汲取, 在碰撞中领悟, 在互补中成长, 在互助合作中共同发展。通过智慧的碰撞, 生成集体的研究成果, 使大家分享研究的果实。

五要注重专业引领“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它的重要作用在于汇聚大家的智慧之光, 对有关问题达成共识, 然后站在理论的高度加以分析, 让实践与理论对话。其实质是为大家明方向、指路子并提高教师们的理论水平。学校要开展好经常性的校本教研活动, 要特别注重培养和造就本校的“土专家”, 发挥好本校的名师、教学标兵及骨干教师的作用, 让他们在校本教研活动中肩负起“引领”的重要职责。

下面以“问题研讨”为例谈谈如何策划好校本教研活动。

问题的来源:每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存在许多真实的问题, 这些问题先由教师个人认真思考与研究, 力求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对只靠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 填入“问题记录表”, 提交学校教研组。

问题的汇总与梳理:教研组长将教师提交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 根据学校的实际, 分清轻重缓急, 筛选确定拟提交教师集体研讨的问题。

教师个人研究:在集体研讨之前, 组长告知组内每位教师下次活动要研讨的问题, 教师个人先独立思考、研究、实践, 并形成自己的意见 (个人的成果) , 以备集体研讨时交流。

集体研讨: (1) 组长 (或主持人) 向组内成员公布本次活动要研讨的问题; (2) 问题的提交者讲述问题提出的背景, 问题的形成与意义, 自己的研究情况等; (3) 每位教师谈自己的研究过程与结果。这一过程要使每位教师充分发言、交流。

生成研究成果:主持人总结大家的意见, 采智慧之光并达成共识, 站在理论的高度加以分析, 使人们站得更高, 看得更远。

3.如何搞好校本教研活动的策划 篇三

一要把握校本教研的问题性研究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能研究,没有问题强作研究是为了研究而研究,是功利性的,也不会收到研究的效果。不少教研活动就是因为没有问题或问题不明确,导致研究不知要干什么,效果低下自不用说。校本教研所研究的问题,应是教师日常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它来源于教师日常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试卷评析等具体教学实践及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对教育现象的观察与思考等。

二要把握校本教研的目的性目的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是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目的不明确,行为则盲目。教研活动要紧紧围绕目的来设计,要选择抵达目的最有效的活动形式。如针对教师日常教学中感到困惑的问题,可以设计“问题研讨”活动,大的问题,还可以设计“主题研讨”系列活动;针对多数教师教学中某一方面共同的薄弱环节,可以设计“经验交流与互动”活动,让优秀教师讲做法、谈体会,然后其他教师提问题,与优秀教师一起互动交流;还可以设计观摩课、示范课等活动,以课例形式传播优秀教师的经验,引领教师群体共同提高;为了发挥教师群体的优势,提高备课能力、授课能力等,大力开展集体备课、课例研讨等也是非常有效的。

三要把握校本教研的全员性全员性是指让同一教研组内的所有教师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这里所说的“参与”,是指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研究者、思考者、表达者与实践者,而不是旁观者与“陪客”。传统的教研活动不注重全员参与,搞“一言堂”,如一人讲话大家听,不再给别人发言的机会;一人上课大家看,课下只有一人“点评”等。这样的活动显然不利于教师群体智慧的发挥。我们倡导全员参与,使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讲自己的故事、说自己的道理、谈自己的设想,从而使每一位教师的智慧得以充分体现。

四要实现智慧共享校本教研活动从参与主体上讲,无外乎是教师个体与群体两个层面。在个体层面,“思考”要自始至终贯穿于全过程,这是每位教师专业提升的基础;在群体层面,其实质是集大家的智慧,实现智慧共享,共同提高。因此,设计校本教研活动,要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充分展现每一位教师的闪光点,释放他们的智慧,挖掘他们的潜能。要创建积极向上的教研文化,使教师们积极发言,不耻下问,平等交流,乐于争辩;让心灵碰撞,让智慧闪光,让每一位教师虚心汲取,在碰撞中领悟,在互补中成长,在互助合作中共同发展。通过智慧的碰撞,生成集体的研究成果,使大家分享研究的果实。

五要注重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的重要作用在于汇聚大家的智慧之光,对有关问题达成共识,然后站在理论的高度加以分析,让实践与理论对话。其实质是为大家明方向、指路子并提高教师们的理论水平。学校要开展好经常性的校本教研活动,要特别注重培养和造就本校的“土专家”,发挥好本校的名师、教学标兵及骨干教师的作用,让他们在校本教研活动中肩负起“引领”的重要职责。

下面以“问题研讨”为例谈谈如何策划好校本教研活动。

问题的来源:每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存在许多真实的问题,这些问题先由教师个人认真思考与研究,力求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对只靠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填入“问题记录表”,提交学校教研组。

问题的汇总与梳理:教研组长将教师提交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根据学校的实际,分清轻重缓急,筛选确定拟提交教师集体研讨的问题。

教师个人研究:在集体研讨之前,组长告知组内每位教师下次活动要研讨的问题,教师个人先独立思考、研究、实践,并形成自己的意见(个人的成果),以备集体研讨时交流。

集体研讨:(1)组长(或主持人)向组内成员公布本次活动要研讨的问题;(2)问题的提交者讲述问题提出的背景,问题的形成与意义,自己的研究情况等;(3)每位教师谈自己的研究过程与结果。这一过程要使每位教师充分发言、交流。

生成研究成果:主持人总结大家的意见,采智慧之光并达成共识,站在理论的高度加以分析,使人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4.如何搞好主题教研活动 篇四

cuba之神11级分类:就业职场被浏览776次2013.11.03请微博专家回答检举.zjsh2007 采纳率:42%11级2013.11.04.为着建构新型的学习模式,着眼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各种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的人与事,关注我们感官所能及的任何事物,使我们学生的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生活实践相融合,为了真正落实新课改的指导思想,落实素质教育行动纲要,我们必须重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结合昌乐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必须强力、全面铺开综合实践活动 即使难以操作,也应该让老师、校长们了解这类课程的作用,即使开展得不好、不象,也好过总没有开展过,让所有的老师都能知晓活动的本质与意义,更应该让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课程,不是可有可无的一种摆设。因而,所有学校,必须强力、全面开展此类活动。抓好培训工作,提高“执教”能力 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一支好的教师队伍,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要素。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刻不容缓,加大培训力度,以使我们的教师提高“执教”能力。主要措施:一是教研室要经常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各类观摩活动,让更多的老师知道活动的开展从何入手;二是有必要进行全县性质的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培训,使老师们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知识,作一整体性的认识与了解。挖掘、搜集、整合课程资源,保证活动开展有依有据 因为综合实践活动先天无“本本”,导致活动的可连续性、可操作性、可评价性等随意性较大,所以,课程资源的挖掘、搜集、整合非常重要,这也是保证活动能够顺利开展的依据,使巧妇能做有米之饮。因而,各级学校,必须组织专班,专题研究活动资源,结合当地实际,开发出各学校、各年级可供借鉴的课程资源。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究 教研活动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活动阵地,是提高能力与水平的不可或缺的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教研,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模式上的研究,必须探索出一套可供借鉴的行之有效的符合本地特色的基本教学模式;二是坚持化繁为简,使人们印象中的阳春白雪般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够也应该走向下里巴人,达到每位老师能说,我也能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三是课程资源上的研究,这个问题,必须集中全县教育工作者的智慧,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个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探讨、收集、整理出符合校、乡、县三级课程开展的资源库。发挥骨干示范引领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有一批骨干师资力量,如何发挥好他们的作用,胜过到省去市学习来得快与真实得多的。这批骨干教师的作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发挥出来。一是要示范引领,如教学模式的示范,基本作法的指导等;二是要送教下乡,去乡村学校,手把手,从实例、课例入手,有的放矢,要针对性强;三是请专家上门指导,各地、各学校,活动的开展,要主动请相关专家、骨干上门亲自指导,发挥已有经验的优势,少走弯路。研究建立积极的评价机制 与其它学科课程相比较,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显得难以物化,学生如此,教师亦是这样,如何激励我们的老师们勇于投身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必须从评价机制上想主意。一要定期表彰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好的优秀教师与学校;二是要在各级各学科优秀老师评选中必须占有一定的份额;三是承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必须在工作量、物质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倾斜,以保证他们能舒心顺心地开展活动编辑:刘丛静

剖析如何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论文1.VIP俱乐部2.查看资料3.订阅资料4.在线投稿5.免费阅读6.会员好评7.原创检测8.教材赠送9.联系我们10.常见问题【摘要】:新时期,中小学教育强调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及发展普及。所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那么如何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呢,本文将试做阐述。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资源 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在实践中体验情感,发展个性品质;强调以学得直接经验为主,从生活中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问题为研究对象。因此应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以丰厚的地域文化和丰富的社区资源为依托来更好地切入综合实践活动这个有机整体。

一、开发课程资源,确立课题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首先是选题问题。恰当选题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效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课题贴近学生实际,使研究有一定的活力和潜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可设计经济管理、交通、体育、环境等方方面面。活动课题的确立,应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只有这样,活动才具有生命和活力,学生才能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研究。

(一)以社会资源为切入点,开发课程内容

学生通过对自然、社会等方面的调查,掌握和发现解决矛盾与问题的方法,形成怀疑和探索思维的初步能力,培养探索的兴趣和能力,同时使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的关注。

1、从地方文化活动中发掘主题。例如,我县的道情、焙面娃娃、上党二黄、舜的传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调查研究,追寻历史的足迹,弘扬地方文化的精髓。

2、从自然环境中发掘主题。如:我县在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我县的旅游文化开展全面而深刻的探究活动。阳城,处于华夏文明北方核心区。数万年的考古史和几千多年的文明史,造就了内涵丰富、品位独特的阳城文化。我县境内有礁峣山、索泉岭和走马岭等三处新、旧石器遗址。有关史籍记载:舜曾“渔于镬泽”,禹曾“导析城至于王屋”,汤曾“祷雨桑林,以观桑者”,养蚕缫丝的历史源远流长。科举时代曾创造过“十凤齐鸣、十凤重鸣”的佳话。阳城先民不同时期的生产、生活遗址和轨迹,广布城乡,俯仰兼是。可引导学生对旅游文化和传统文化进行探究,还可开展对周边自然风光的探究活动,可开展“我是小导游”等一系列活动介绍阳城,发展阳城。

同时,还可以从地方农副产品及学校的突发事件等等中挖掘主题

(二)以现实生活为主题,开发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对课程资源有一定的要求。农村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必须从农村实际出发,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方面,我们一是开发学校课程资源。抓好学科间的综合,超越单一学科知识体系的局限,要求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有力。二是开发自然资源。研究和分析地方和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社区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课程资源,力求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性特色。开发地方和社区的自然因素及其状况,如水士、气候以及综合环境。

因此,综合性学习应该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从中提取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发挥“其中的生活意义”,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建构人的生活方式,以实现人的价值生命。

(三)拓展学科内容,开发课程资源

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妥善处理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的关系,是值得我们广大教师深入探究的课题。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时,教师们要引导学生综合、延伸、重组学科知识,将综合实践活动与某些学科结合起来进行,从而拓宽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领域。实践证明,综合实践活动可与某些学科结合起来进行。例如,围绕某一主题,对课本进行探究阅读。阅读一至六年级有关课文,摘抄和分析有关描写家乡的文字,分析其描写内容、方法、作用,并将其进行比较,求同存异,归纳综合,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再根据这样的思路进行研究家乡的特产,如研究小杂粮、山茱萸、核桃、花椒等,可以在探究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等。

二、合理实施课程,有效利用资源

新课程下的综合实践活动呈现的教学形态,有一种是学生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参与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教师的主要做是指导和组织儿童的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怎样开展才能有效呢?根据教学实际,我认为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对活动的目标、内容、结构、形式等都要做细致的考虑,具体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有效指导是前提

1、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主体性、实践性课程,是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知识、通过实践来获得发展的重要形式,学生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主体。学生的实践是任何教育者都难以替代的。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尽可能的让学生自主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起指导或引导作用,防止包办或代替。

2、教师教学设计具有生成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具有综合性强、开放性强、不确定因素多和课程资源极其宽泛等特殊的复杂性。因此,精心预设指导方案,努力为课程的实施准备较充分的工具和资料,是综合实践活动能否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有效指导的必要前提。

3、活动目标要具体化

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调控和评价作用,只有明确、具体、贴近学生生活、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教学目标,才能使教学活动有效。但是,如果活动目标不切实际,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仅仅是在追求活动的形式,那么,即使活动看起来丰富多彩,热热闹闹,一节课下来,学生究竟体验到什么,感悟到什么,往往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实践活动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使目标具体、明确,教师必须读懂教材,把活动要求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

(二)学生自主探究是关键

1、增强趣味性,引发自主探究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进行的一种批判性、反思性、研究性的实践,它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尊重主体,就要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天生的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因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项目首先是要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内容,是学生真正想了解的,能真正“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一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来劲,就跃跃欲试的讲究趣味性,“乐”中学习。

2、重视过程评价,引发自主探究

重视隐性目标、长远目标必定要重视过程的评价赏识。评价赏识中,既要考虑到个体,又要考虑到群体,既要顾及情感态度,又要估计能力成果,更要努力建设及时、公正、激励、合理的评价机制,积极关切地加以赏识。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感受到对自己的认可,感受到对自己的鼓励,由此引发学生的自主探究。

三、评价工作,确保课题研究实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评价工作中,我们坚持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的原则,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采取了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的方法,我们常采用作品(手工、劳技、科技作品、调查报告等)评价、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在这样的评价模式中,越来越多的同学及家长都主动地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来。

充裕的时间是综合语文实践活动的翅膀,广袤的空间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舞台。学生在动态、多维的天地里,才能把心灵深处的内在感悟转化为一种精神产品,人生才能得以精彩,生命才能得以健康成长。教学中要改变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灌输为基本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学习方式的革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打下坚实而全面的基础,塑造完善的人格个性。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为之探索,为之思考。

如何开展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

作者:邹秀琴 来源:尹庄镇娄下小学 点击:29341次 评论:0条

内容摘要:

小学综合实践课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它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它使儿童可以从他们自己的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学习的对象,自然地、综合地学习。教师应该选取贴近生活的课题;注重生活时空的多元;与学生的德育教育相结合;与生活、社会教育相结合;与学生科学学习相结合;要注重过程,关注结果;整合其它学科资源,拓展教材内容;随机展示,激励相随。

正文:

小学综合实践课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它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它使儿童可以从他们自己的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学习的对象,自然地、综合地学习。这种全新课程的出现,对我们老师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考验和挑战。如何开展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

一、选取贴近生活的课题。

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育相结合,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践经验,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选取学习课题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统一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例如: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春天》时,可以让学生们去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真真切切地去感受春的变化,春的气息,这毫无疑问比课文中的描述要更有说服力。

二、注重生活时空的多元。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班级,或小队,因地制宜,因"效”制宜。要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获得发展。例如: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时,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简单的观察、调查锻炼和提高调查、探究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讨论与合作。从而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了解到了通信及交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三、与学生的德育教育相结合。

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共同的任务,使他们养成服从集体的品质和集体观念,获得团结互助、同甘共苦的体验,激发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感。如学生们在学校的学农地中栽培食用仙人掌时,进行社会调查时等,都必需要学生们共同合作,同甘共苦。此外,综合实践课程还可以使学生养成科学地计划自己的学习并细心地完成和客观地评价所得到的学习成果的习惯,也可以使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真正体验到人的智慧和双手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来之不易,从而培养勤俭节约的品质。综合实践课程对学生的活动不重结果而重育人过程,重视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与学校的科技教育结合起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培育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如我们在组织学生通过课外的参观考察、调查实践、体验等综合实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品质,增强学生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如通过一些科学实验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科学规律,使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这样为将来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肥沃的土壤。

四、与生活、社会教育相结合。

校外课程资源绝不是课堂、操场、实验室的简单“搬家”,而是突破传统教学的框架,使学生与生活、与社会、与世界的发展信息相通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些资源中有许多内容都是传统教学、包括现今的电化教学所无法传授的。学习不应该只是解题目,而应该是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社会问题,将所学知识加以应用。让学生到真实的世界中进行各种体验和解决现实问题,灵活地适应实际生活的需要。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培养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每个学生来说将会终身受益。开放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另一个特点,为此我们在课题实验过程中十分重视社区科技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与社会、家庭紧密结合起来。学校的“雏鹰假日小队”开展了“绿色小天使”、“环境小卫士”、“家乡小画家”、“土壤资源调查”、“家庭科普站”等多种校外、家庭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学到了许多环保知识,同时也培养了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的良好品德,从小受到了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

五、与学生科学学习相结合。

综合实践课程在内容的选择上要十分注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结合,做好相邻知识系列、相近学科的整合工作,使教育内容与学生的需要及文化发展紧密配合。既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和方法,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注意兴趣、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所以,学生在学习时,既要重视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获得,也要注意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形成。目前,已形成了一套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各学科中渗透实施办法”,使综合实践活动在各学科中具有可操作性,从而达到有机渗透的目的。我们十分重视各学科间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相互沟通,使各学科教师能齐头并进、相互联通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如科学教师和美术教师合作,组织学生创作叶贴画,科学教师指导学生采集识别植物叶子,美术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叶子的天然形状组合成巧夺天工的图案,语文教师为它写歌词,音乐教师为这幅画谱曲。综合实践课老师根据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动手、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各科联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效果很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六、要注重过程,关注结果。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实践的环境,要关注实践的结果,但不要很在乎学生最后“作品”、“成果”的质量的高低,我们更应关注的是我们的学生实践了没有,我们的学生经历了没有;我们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他又是如何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的;我们的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何种体验;我们的学生在实践中是怎样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我们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是否产生了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提出哪些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需要怎样的指点„„针对这些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探索和创新,而不是将学生的研究引向结论,往往很多教师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主观经验和已有经验,强加给学生,这是我们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最要注意的一点。

七、整合其它学科资源,拓展教材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农村课程资源相对缺少的情况下,做好该课程与相关课程的沟通和整合,能帮助学生丰富情感体验。如语文教材中的不少课文,如《圆明园的毁灭》、《只有一个地球》等教学主题。美术教材中《各种各样的折纸》、《编织的技巧》。科学教材中的《有趣的电磁铁》、《各种各样的食品包装》。在教学《我们身边的污染》这一刻时,不妨可以借鉴数学统计的方法让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从数字中体验“白色污染”的可怕,唤起环保意识。各门学科丰富的教学资源,生动的视听材料,同样可为综合实践课所用。

八、随机展示,激励相随。

小学综合实践的活动过程相对来说是比较长的,然而学生的研究成果并非在结束时才出现,在整个活动操作过程中,一是实现学生的闪光点或取得了小小成功时,教师就应该满足学生的展示欲望,及时提供展示机会,而且每一次展示都要伴随着激励,可以是口头评价或奖励小红花,也可以写一句赞美的话。而且这种针对展示的评价是生生、师生互动。例如:有一个研究“爬山虎”的小组,他们经过几天的观察,发现爬山虎的叶子刚长出来时是褐红色,然后叶尖变成浅绿,再过几天叶子才成嫩绿色,跟其他植物不一样。他们马上自我汇报,便要他们在班上抽时间讲一讲,这就是一种即时展示。

5.如何搞主题教研活动 篇五

一、什么是主题教研活动

通俗地说,主题教研活动就是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围绕一个确定的主题进行。这个研究主题的提出来自于教学实践,源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又是急于解决的问题,大家感到困惑的问题。

主题教研活动,就是教研组(教师)把平常教学中碰到的问题,经过整理、归纳、提炼,筛选出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的问题,转化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研究的课题;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来统领每个教师的教研活动,从而形成教师之间合作、交流、共探、共思、共享的教研活动机制和模式。

二、校本教研活动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1.虽然各教研组都有教研计划,有方案,也开展了不少教研活动,但缺少明确的研究主题,导致学校教研随意性、盲目性,缺少针对性、实效性.教师研讨七嘴八舌的浅层议论,零敲碎打,火力分散。通常又是优点多说,不足少说或不说。

2.教研方式单一化,大多以课代研(听评课活动),目的是完成教研数量,凑齐各资料,对付检查,造成了教师认为“收获不大”甚至是“没有收获”的感觉,认为这样的教研活动可参加可不参加。因而教研活动形式主义倾向严重。

3.另外还有:没有理论学习,活动中没有理论的支撑,所说的东西都非常表面化,不搞教研活动都能知道去说什么。

三、主题教研活动的过程

(一)发现问题,确立主题

研究始于问题,问题是校本主题教研的出发点。那如何确立一个明确的研究主题:

1.问题的设计要与教学实践直接联系,是教师最棘手的教学问题,是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

2.问题的设计要是共性问题,是相对多数人(教师或学生)的问题而不是某个老师或某个班级个别问题; 3.问题要有潜在的价值,解决后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教学行为;

4.问题的设计还要有解决的可能性,所选问题通过校本主题教研活动能得到解决或局部解决,难易程度适中,切忌过空过大。

案例1

某校政治备课组在听课中发现一些政治老师过分追求学生的课堂活动,整堂课显得“热闹有余”,存在教学目标的偏移,教学效果适得其反。于是该校政治老师开始反思,并通过集体研讨确定“如何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作为该校政治学科校本教研的一个主题。

案例2

某校发现许多老师严重依赖现代教育技术,把教学基本功给丢了,如板书设计、书写、朗读、简笔画等。一些老师在停电以后或电脑出故障以后甚至就不会上课了。多媒体课件过度使用,造成教学资源堆砌,淡化了教学主题,弱化了教学目标,不少老师备课没有深入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而把大量时间花在课件的制作上。因此,该校各学科针对这个实际问题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效性”的主题校本教研活动。

(二)深入思考,形成方案

教研组在确定主题后,共同研讨实施方案,方案应包括:学科活动主题、问题提出的背景、目的、意义、解决问题的思路、研究的主要内容、活动的步骤、预想要达到的效果、中间要采取的措施、活动小组一学期活动的次数、地点等。

(三)专题学习,交流心得

方案确定后,为确保主题校本教研顺利开展所需的理论支撑,在开展活动前或活动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应组织小组成员针对方案进行学习和积累,收集有关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策略的文章,主要是针对本次主题教研活动的理论学习同时要求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对照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老师对这个主题的认识,促进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

在此基础上,召开集体学习研讨会,鼓励教师围绕“你学习的这些文章哪一点值得推广,这一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这一观点的?在教学中你是如何运用这一观点的?你在教学中运用这一观点的最大收获,体会及经验教训是什么?”等方面来学习、交流。由教师们对此谈出自己的理解,实现主题教研活动中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对话,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在教研活动上课之前,先统一思想,找出问题,解决方法,有针对性的去布置安排上课,上课老师依照上次理论教研活动达成的共识,有针对性的安排自己的教学环节。听课老师也要有针对性的听做课老师课堂中,对于主题教研要研究的问题的达成性,好在哪,不足在那,谈自己的看法,并根据自己的理论学习和课堂实践,给予一些自己的看法或解决措施。切记不要你说这一点,我说那一点,都是表面的,最后没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打不成共识。

案例 3

某校政治组在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这个主题时,给老师们印发了《关于初中政治课活动教学开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课型设计》等学习资料,通过学习、研讨,大家认识到上好一堂成功的思想政治活动课,必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主题明确突出。

(2)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具有趣味性,但形式必须要为内容服务,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3)要突出活动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要培养每位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尝试,切磋探讨

课堂教学是主题校本教研活动的主阵地,教学研究必须聚焦课堂,引导老师关注课堂,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能力。因此备课组需要确定几位老师开研讨课,通过以课例为载体落实研究主题。

为了提供原汁原味的课堂展现,暴露真实问题,第一次开课往往采取老师个人备课,上课,备课组老师集体听课,听课时要根据主题研究内容对每个听课老师要求有针对性地听,对研究主题设计的问题进行逐个记录,接着开展评课,集体研讨,找出问题症结,提出改正策略。

然后,备课组再围绕这个研究主题集体备课,这几位老师再第二次开课,这次开课要有意识地将集体研究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教研组老师再通过量化评价表观察课堂教学前后发生的变化,验证、巩固和深化主题教研活动取得的成果。

案例4

针对新改革后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老师在评价语运用方面的误区,寻找恰当的、科学的评价语,某校八年级语文组确定了《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评价语的运用》为校本教研的主题。他们首先选定两位有代表性的老师开课,这次开课并不特别强调教师的评价语,以常态课方式呈现,听课老师通过课堂观察,填写《教师评价语运用评价表》、《教师理答行为类别频次统计表》,然后进行统计反馈。

通过课堂观察和量表分析,备课组老师指出,这两位老师在课堂评价方面还存在评价语单

一、评价泛化、重复学生语言、评价不当、评价时机不对等问题。于是备课组老师经过了相关的理论学习、集体研讨和实践反思后,再针对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体备课,然后仍然由原来执教的两位老师开课。

这次听课要求听课老师善于捕捉课堂上关于教师评价语的一些教学片断,并对前后两次开课做出比较分析,特别要注意结合教师自己在研究过程中对于评价语的理解和感悟,然后全组教师集中讨论,就两次活动进行评议与交流。

小结:

以课例为载体的主题教研活动的基本模式为:

确定研究主题——第一次开课——评课研讨,自我反思——理论学习,提出解决策略——第二次开课——验证策略,深化主题。

(五)主题研讨,反思教学

主题研讨会是主题教研活动的关键环节,利用研讨会对活动进行反思,反思的形式有执教者反思,同伴反思。反思的问题有“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做到了吗?”“我能不能做得更好?” 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展开讨论。

做课教师的反思应包括:自己的设计理念,三维目标,预设目标的达成情况,优点与不足等。时间一般控制在三分钟左右。

要求在研讨完后上课的老师写反思,听课的老师写反思,备课组也要有集体反思。教师之间通过评价、交流和反思,可以发现一些自己不能发现的细节问题,也可以通过观察和反思,借鉴别人教学的成功之处。这就是存档的资料(活动记录、阶段性有关主题教学论文,可以不是全体的)。

案例5

1.某校一位语文老师在参加《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评价语运用》的主题教研活动后感悟颇多,她在反思中写到:“准确性是评价语的灵魂。没有‘灵魂’,评价语就失去了它存在之初的应有意义。而有些老师却在评价语的精彩、花哨上下工夫,课堂成了老师个人评价才艺的展示场。当然,在正确基础上的精彩评价应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终极目标!”

另一位语文老师在自己上课后的教学反思中说:“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是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如果只让学生使用‘好’、‘对’或‘错了’等简单词汇进行评价,就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更不利于引导评价的深入。所以我要求学生学会使用‘看法十原因’的评价语式”。

2.某校物理组老师在“探究教学的有效性”主题校本教研后,全组老师都围绕这个主题撰写了评课反思材料——如选题的有效性、问题引导的有效性、探究的时机、有效探究的评价、开放探究的有效性等。

(六)总结经验,实现提升

主题教研收到了好的效果以后,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的过程进行总结,对自己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有效行为、改进策略进行归纳,通过案例、实录、论文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个过程是教师进行自我总结和提升的过程。教师的“写”其实是再思考,是对自己的思考进行整理,实现认识的提升。

四、其他形式的主题教研活动简介

含有分主题的模式(主题有点大,涉及到其他方面,如果不分题,研究就不会深入)

1、发现问题,确定主题

2、将一个教研主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题

以语文学科为例,假如设立的教研主题为:“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效结合”,分解为以下几个分题:(1)在讲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借鉴能力的研究;(2)在课外阅读中增强学生提高作文能力意识的探索;(3)作文指导、讲评与阅读有机结合;(4)作文批改与阅读有机结合的途径探索;(5)在阅读中加强积累,改变学生作文词语贫乏现象;

(6)“读文——写文——再读文——修文——创造”学习方式探索;(7)“读文——想象——联想——作文”学习方式探索。

在这7个分题中,有教学方法的研究,有学习方法的探索,有成熟经验的移植,内容比较广泛;提出的这些分题,切合教学实际,又都是语文教师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每个分题虽然题目不同,但都围绕“读写结合”这个大主题;并且每个分题都有具体的切入点,教师容易进入课题的研究之中。

3、明确任务,确定研究分题

这个教研主题作为学校语文教研组教师共同研究的主题。每一个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能力,承担一个分题研究(也可以两个教师承担一项分题)。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不同角度、不同切入点,共同探索这个问题。

4、专题学习,提高认识 5.课堂实践,印证预设 6.主题研讨,反思教学

7.及时总结,生成问题,继续研究

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是研究中很重要的一环。要有有书面总结,对前面的尝试进行剖析,总结成功的做法,也要总结失误之处。这样,既能使前面取得的经验在理论上升华,也为下一步尝试及时发现问题,预设解决措施。“预设——尝试——总结——再设想——再尝试——再总结”这个行为要体现在整个尝试过程中。

五、主题教研的特点、优势

校本主题教研是以教师感兴趣的,有研究探讨价值的实践性主题为主线,在专题理论的指导下,一组成员通过看书学习、观察讨论、模仿操作、实践反思、行为跟进等形式,带动更多的教师关注课堂,提升教学能力,它有以下突出的特点。

1.以问题为驱动的教研方式

是从现实问题出发,以解决教师教学行为中的困惑为目标,最终又回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上来。尤其是面对新课程的挑战,教师中有很多现实的困惑需要得到解释,所以,教师们一定要重视现实经历与情感体验,在问题解决中获得能力,收获发展。提高自身的教育智慧。

因为这些问题具有共性,发生在别人身上的现实问题自己身上多半也有,交流起来大家顾虑就少了,对话也变得畅所欲言,大家可以毫无保留地叙述着自己的喜悦与困惑,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每一种意见都有存在的价值,这种教研方式气氛是民主的,和谐的,它必将使教师对于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进一步深化。2.以课例为载体的教研方式

新课程改革下的校本教研强调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以课堂观察为手段,以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方式来促进教师的发展。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主题教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研方式。它的内容是真实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它的形式是开放的,通过主题研究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智慧。因为是自己看自己,自己反思自己,所以教师能深度参与,整个教研活动气氛热烈,教师们“看别人的课堂,想自己的课堂”,积极地亮出自己的想法与做法。它强调问题的研究在实践中进行,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融为一体,达到了教学与研究的一体化。

把课堂作为问题研究的源头活水,使得校本教研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3.有着鲜明主题的教研方式

当前学校教研活动中有许多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1)活动计划性、针对性差;(2)听课缺乏明确的研究目标;(3)理论学习离课堂实际太远;(4)以应付考试为中心;(5)任务布置多、深入研讨少。这显然偏离了教研活动的核心“教学研究”。主题教研活动避免了以上这些问题,突出了活动的目的性、真实性与针对性,大家围绕主题开展的讨论,不是一般的泛泛而谈,更多的是需要教师的深入思考,追求问题的本质,这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大有帮助的。4.人人参与互动的教研方式

6.如何确立科技实践活动主题 篇六

科技实践活动是青少年以小组、班级或学校、校外教育机构等组织名义,围绕某一主题在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或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的具有一定教育目的和科普意义群体性综合实践活动。科技实践活动的主题是活动开展的旗帜,在选材过程中,只要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具有潜在教育价值的主题、项目,均可成为科技实践活动的活动内容。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确定主题就是为了初步明确研究内容、研究目的、研究方向。因此,重视和加强对活动主题确定的指导,有利于促进科技实践活动的顺利实施,提高活动成效。

主题恰当与否是活动成败的关键。课题选得好,研究活动就容易着手,研究活动就会进展顺利。如何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呢?

与社会“亲密接触”

有些学生对社会常识懂得太少,单靠课堂上学得的知识,走出校门会觉得不太适应。

如最起码的礼貌问题,看见别人不晓得怎么打招呼;问路也是直接就问,让人摸不着头脑;碰见有残疾的就直呼其残疾俗称,比如对盲人就随便乱叫“瞎子”,招来别人的气愤……

有些学生由于祖辈、父辈是单传,所以就对一些称呼及亲戚关系知之甚少,什么内亲外戚,什么姑表姨舅一概不知。有些农村学生,居然不认得秤,更不用说一些还在应用的市制单位了。当学生到市场上买东西时,不知道1斤是多少,更不用说老中医开的药方上的一“钱”是多少。学生中有很多父母亲在外打工,他们大多通过邮政储蓄汇款,但一些学生从来就是从大人们手中接过钱就用,不懂得如何存取款……

因此,选择和确定主题时应结合学生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中提炼主题。比如,为了调查我镇竹木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情况、农民工外出务工情况,我们开展了以“三调芭蕉扇――张谷英镇竹木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这项活动获第三十二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再如根据张谷英镇的旅游资源开展了以“旅游景点,我学小导游”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深受学生的欢迎。

下面一些主题(资料节选自张行涛、周卫勇《新课程教学法》中学卷下册),可以指导我们从更广阔的社会范畴来开展活动。

本地居民生活方式;本地居民消费结构;本地居民收入结构;本地居民闲暇方式研究;本地居民心目中的公务员; 本地居民“家族”观念的研究;本地居民外出打工情况之研究;本地居民失业问题之研究;本地居民违法犯罪现象研究;本地居民旅游情况之研究;本地居民通婚问题研究;本地居民身体健康状况之研究;本地居民对学校满意度的调查; 本地居民对医院满意度的调查;本地居民外出打工的调查;本地居民的教育意识;本地居民的保健意识;本地居民文化消费;本地居民的道德意识;本地居民的保险意识;本地居民的守法意识;本地人口的过去与现在;本地文化习俗探究;本地交通问题的研究;本地交通事故的研究;本地名胜古迹的研究;本地木材使用情况调查;本地方言探究;本地经济结构研究;本地街道变化研究;本地职业结构研究;本地姓氏研究(笔者添加)。

家乡的传说;家乡的变迁;家乡的楹联;家乡的杰出人才;家乡的旅游资源;我爱家乡的山和水。

日常生活处处留心

日常生活中,细微之处都有着丰富的知识。家用电器普及到千家万户,不会使用就会引发很多麻烦;食品、衣物如何储藏,这中间不能说没有学问;家庭收入怎样开支,理财之道,你懂了吗?……

对于学生来说,生活可分解为个人生活、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及社会生活等,对应可供选择的主题便有怎样完善我的个性、我能行、我的零花钱、我和我的家庭、我的同学、我看市容等。生活方面校园专题综合实践活动还可以从下面这些主题入手:

迟到、缺席现象之研究;作弊现象的研究;学生手中的通讯工具;纸条里的秘密;每个人心中的秘密;我们喜欢的老师;我们喜欢的衣着;我们为什么厌学;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活动空间;同桌的友谊;校园超市;黑板报的制作;让我们和弟弟妹妹交朋友和“留守”孩子交朋友。

我们在2010年根据社会和学校随处可见的生活垃圾现象,开展“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主题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过程中学生个个积极,人人争先,发出了倡议书,张贴了大量的宣传标语,挂出宣传横幅3条,发出学生问卷170份,社会调查问卷110份,发出宣传传单500份,做出喷绘宣传窗口1个,各班及团支部共办出黑板报16块。收到手抄报152份,办出手抄报展览窗口1个;收到学生读书笔记150份,其涉猎面相当广泛;收到学生网上搜索资料卡片27张,这些都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图片文档编辑相当精美;收到学生活动反思或感想70份,人人说话实在,见解独到。校园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后,我们到校外进行更广泛综合实践活动,如在张谷英集镇范围和旅游景点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和义务劳动,由学生向政府领导写出了卫生情况整改的建议信,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此项活动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良好评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获第三十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自然知识勤学巧补

人类要生存、要发展,首先应该了解其生活的环境和状态,懂得自然规律,灵活运用自然知识。

比如,在我们农村山区的中学生应该了解本地水资源状况及水质状况、水污染状况,空气质量状况,干旱、洪涝灾害情况,地形地貌和地质状况,稀有动植物情况,农田土壤及污染情况,农作物化肥使用情况等。

培养学生在自然知识方面综合实践的能力,可以选择下面这些主题:

本地水质状况的研究;本地地下水资源状况的研究;本地空气质量的研究;本地水土流失的研究;本地干旱、洪涝灾害之研究;本地水污染状况及废水处理;本地地形地貌和地质状况的探究;本地稀有动物的探究;本地稀有植物的探究;本地生物品种多样性的探究;本地农田土壤污染的研究;本地农作物化肥使用情况之研究;本地地形地貌衍变之研究;本地土壤资源调查研究;本地品种资源保护研究;本地光照资源之研究;本地能源问题之研究;本地绿化情况研究;本地矿产资源之研究;本地地质灾害之研究。

我们在2011年开展了以《家乡河流水质及污染情况调查》为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该活动获第二十六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开展了以《张谷英镇土壤肥力特性及改良研究》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该活动获第三十二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总之,一个好的科技实践主题,就是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的完美组合。

科技实践活动可以从“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人”三个基本线索来进行活动内容和主题的选择。尽可能多地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参观、考察、访谈、调查、服务、宣传、探究、角色体验等活动,从人类生存中的吃、穿、住、行、娱乐等方面,进行实际社会情景体验,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社区性、公益性、体验性的学习,以获得直接经验,培养实践能力。

7.浅谈如何搞好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 篇七

一、努力增强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趣味性

在中学生群体中自发流传的课余游戏活动, 大多是单一、狭窄的。我们可以依据学生的活动内容、步骤、过程做适当地调整, 加以充实和完善, 并积极鼓励他们自己在原创基础上进行大胆地创新改革, 推陈出新, 使活动内容更加具体、规范、富有趣味性。如学生玩的“跨脚步”游戏, 起先只是单一的跨脚步, 没什么新花样, 学生们可以大胆地改革, 在人数上突破以往只是两人或四人玩, 使活动的人数成倍地递加。从活动内容上看, 先前只是跨步, 再走路返回, 如今从内容上改成用立定跳远等方式返回。从最后的结果上看, 原先是败的一方不能再玩, 只是站在一边看着胜利的一方在互相玩“跨脚步”游戏, 发展到失败者用后退形式返回原地。如此的改革, 既保留了学生原来的游戏内容和方法, 又开创了新的内容, 克服了单调、简单这一关, 学生们对此十分满意。

在开全国家课程计划要求开的活动内容的基础上, 我们应尽可能地结合学校场地、器材实际, 把本地的传统游戏结合进来, 不断创新, 丰富内容。同时, 根据季节特点尽可能多地安排相应项目, 扩充活动内容, 增强趣味性和实效性。这样, 学生才会越来越喜欢参与到体育大课间中来。

二、发挥好体育教师大课间的指导作用

体育大课间是学生最喜欢的地方, 是锻炼学生体质的最好大课堂。体育教师作为大课间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最为具体的执行者和参与者, 要直接对学生的体育大课间活动进行指导。大课间活动, 参与的班级多、学生多, 对体育教师的组织管理水平要求更高, 所以, 体育教师要想指导好学生进行大课间活动, 必须在大课间内外付出更多。

1. 不能忽视体育课堂。

初中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 根据班级人数、学生的体育爱好和班级的体育特点,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有目的组织学生上好体育课, 把大课间的体育活动内容, 提早渗透到体育教学中, 对参与大课间体育项目的方法进行认真教授。一般在大课间, 每个班都会有不同的体育项目。这就要求, 体育教师要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制定符合班级特色的班级体育活动项目。对人数多的班级, 要及早在体育教学中教授一些集体项目, 所需体育器材也要少, 如集体游戏等;对人数不多的班级, 可多设置一些个人锻炼项目, 如球类, 踢毽子等。这样体育教师在大课间指导学生锻炼的时候就会做到有的放矢, 让学生各得其所。

2. 培养好体育骨干。

班级增多, 人数增多, 协调体制要更加健全, 靠体育教师一个人或者几个人是不行的, 为此要加强体育骨干的培养。体育骨干作为体育教师的小帮手, 在大课间活动中, 有时候起到关键的作用。体育教师要利用体育课和平时的业余体育活动, 对体育骨干进行单独培训, 强化体育骨干的体育特长和协调组织能力。体育教师要教会体育骨干在大课间的组织、管理和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技巧, 帮助体育骨干在全体学生中树立威信。体育骨干明白自己的职责后就能在大课间替代体育教师的一部分劳动, 行使“小体育老师”的职责。出色的体育骨干能让大课间活动乱中有序, 使整个大课间活动始终洋溢着快乐、积极的情调。

3. 体育教师更加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体育教师在大课间活动中往往要负责几个班级,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对自己所辅导的班级情况做到了然于胸。体育教师在大课间活动中, 要眼明手快, 善于发现班级在锻炼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给予解决, 特别是在小场地进行大课间活动, 这点尤其重要。如果体育教师发现问题没有及时解决, 往往会影响学生的锻炼兴趣。

体育教师在对大课间活动进行指导的时候, 要遵循三个原则。1.把握重点班级, 有所侧重原则。重点班级是指班级人数多或对体育项目不是很熟悉的班级。体育教师在指导学生锻炼时, 这样的班级往往问题最多, 也最容易出问题,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把工作重点放在重点班级中, 等学生适应体育活动, 平稳有序后, 体育教师才可以稍微把工作重点转移。2.明察秋毫, 及时补救原则。有时候在大课间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作为体育教师对出现问题要及时反应, 认真解决。大课间往往出现的问题是器材不均, 少数人掌握多数器材或是结帮单独进行锻炼, 对此类问题体育教师要对学生说服教育, 使他们回到自己所在的组参加锻炼, 带动所有学生都参加体育锻炼。3.亲身实践, 积极参与原则。体育教师在大课间活动锻炼有序后, 要积极投入大课间, 参与学生的体育锻炼, 用自己的号召力带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提升学生锻炼的热情。作为学生来说, 往往也最喜欢和体育教师一起锻炼。作为体育教师来说, 参与到体育大课间来, 锻炼自己的身体的同时, 也可以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 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注意做好安全工作

安全重于泰山, 安全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底线。大课间活动的开展, 本意是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 但由于参与人数多, 有一定的竞争性, 也可能会有不安全的因素存在。为此, 我们搞体育大课间一定要做到慎之又慎, 并制订好有关安排表和安全预案。

1. 制订区域划分表。

考虑到大课间活动中组织相对较松散, 占用的面积和场地会很大, 可以将学校原有的运动场地及可利用的只要是平整的地方, 进行统一的规划, 分成几大区域, 由学校体育组统筹进行安排。

2. 制订大课间活动安排表。

要组织学生在同一时间且大范围的活动, 必须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想充分, 准备工作做细。既要考虑活动内容的合理搭配, 又要考虑场地的充分利用, 还要考虑运动的合理性和趣味性及活动中区域的循环和轮换, 可以把以上涉及的情况和问题绘制成大课间活动安排表, 下发到各个班级, 让各班对场地和活动内容都非常明确。

3. 统一口令和指挥。

大课间活动从集合到结束的每一个环节, 都是在统一口令指挥进行的, 同时所有体育教师和各班主任配合做好巡回检查, 这样就有效地控制了活动程序。同时, 成立检查小组, 加强检查监督, 使大课间活动的情况与评价方法配套挂钩, 最大限度地保证活动的效果和质量。

4. 制订好安全预案。

尽管各项工作做得非常充分, 由于参与人数多, 学生体质差别很大, 体育器械增多等原因, 不怕一万, 就怕万一, 学校要制订好安全预案, 让卫生室的人员参与进来。对现场发生的特殊安全情况, 按照预案有条不紊地迅速处理, 科学调度, 确保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体育大课间活动虽然在不断开展, 但也存在需要完善发展的空间, 只要我们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不断地充实完善, “使学生每天锻炼一个小时, 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目标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邱建章.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黑龙江教育.2005.7.

8.如何搞好文化站的文化活动 篇八

一、组织站办阵地活动

站办阵地活动是指文化站在自己站内站外的阵地上举办的文化宣传、科技、体育、文艺、游艺等活动,活动方式大致有三个方面。

1.免费开放活动。免费开放图书、报刊借阅,免费开放电子阅览室、棋类室和站内所有活动室,展示宣传橱窗、更换墙报、宣传栏、画廊等,这是文化站最基本的日常活动。

2.培训性活动。文化站不定期的举办以培训业余文化骨干为目的,向群众传授各种文化艺术专业知识的活动。包括举办各种类型的知识讲座、学习班,举办声乐、器乐、戏曲、舞蹈、书法美术等培训班,结合当地需要,举办各种专题农业知识的培训班,这些活动由文化站具体组织,与有关方面配合举行,由文化站人员或请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来讲课辅导。

3.宣传性活动。文化站要发挥宣传教育的作用,通过文化艺术形式,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计划生育、宣传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好人好事,开设科技咨询、编印科技小报、宣传有关科技和健康生活知识,宣传保护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墙报、广播、标语、宣传画、网络、组织文艺演出隊,用生动活泼、直观的形象进行宣传,使政策条文通俗化、艺术化,使群众乐于接受,从而达到深入人心。

二、组织辅导活动

组织辅导活动主要是指通过组织辅导业余文艺骨干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建立宏大的业余文艺人才队伍,扶持帮助建立农村基层文化组织,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做文艺骨干的贴心人。对基层文化组织如文化室、文化活动骨干、民间艺人等,要经常联系热心帮助他们,和他们成为工作中的搭档、生活中的朋友。

2.搞好基层文化组织的建设。文化站担负着基层文化机构的组织建设任务,协助乡村、社区、企业、学校组建文化室、文艺团队、文艺演出等,帮助他们解决业务上存在的具体困难,如活动场地、文化设施、与上级有关部门的联系等。及时发现培养文艺新苗,为各有关部门培养输送人才。

3.加强对基层文化组织和文化骨干的业务辅导。群众文化活动的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但农村文化组织人员的艺术水平与城市尚有距离,文化站要采取各种形式培训基层文化艺术骨干,及时发放学习材料,提供学习机会,文化站人员要深入基层,面对面辅导,如协助基层排练文艺节目、带领他们参加文艺交流活动等,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艺术水平。

三、开展社会文化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是文化站最主要的工作任务,可以从以下4方面入手:

1.利用传统节假日开展社会文化活动。文化站要充分利用传统节假日,组织群众开展一些大、中、小型活动。如“五一”职工会演、“五四”青年联欢、“六一”儿童书画展、“重阳节”老年活动、元旦春节期间组织大型民间艺术活动,还可以组织单项的或综合性的体育活动,。总之,要抓住群众的节日情绪,不失时机组织活动。

2.组织开展部门单位有宣传需要的文化活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为文化站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一些社会组织,通过文化活动展示宣传业务,树立品牌形象,我们文化部门也要抓住机遇,进行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活动。

3.组织开展特定人群的文化活动。根据现在农村的新特点和农民群众的新期待,对文化活动的形式、内容也要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创新,体现文化活动以人为本,贴心服务的精神,如现在有些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在家的多是老人、妇女、儿童,要根据这一特定人群设计文化活动,如组织妇女健身秧歌比赛、组织儿童春泥计划、为老人送戏曲上门活动等。

4.组织参加上级文化部门举办的文化活动。近年来,各级文化部门举办的文化活动也逐年增多,通过参加上级文化部门举办的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培养锻炼了群众文化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开阔文艺骨干的眼界,达到相互学习、提高自身水平。

四、文化活动如何搞

开展好社会文化活动,文化干部自身素质是关键,打铁需要自身硬,文化干部不仅要有干一行爱一行、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还需要努力学习具备如下能力。

1.计划能力。能全面主持制定本专业的工作计划,善于处理计划性和随机性、单向性和全过程的关系,使计划既具备可行性,又体现预见性。

2.协调能力。理解领导的意图、了解单位的意愿、满足群众的要求,并能将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善于处理协调内外部关系,能妥善解决偶发事件和矛盾冲突,排除思想障碍和外部干扰,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形成调动新的合力。

3.指挥能力。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挥群体智慧,制定可行性方案,在活动过程中及时了解运作情况,运用有效手段进行指导和控制。

4.认知能力。为了在开展活动过程中不说外行话、办外行事,文化干部要对各艺术门类有所了解,能深入掌握一定技术则更好,要学习戏曲、舞蹈、音乐、美术、书法、摄影等基本知识,琴棋书画、吹拉弹唱都要知道一些,即所谓的“万金油”。

上一篇:企业辞退通知书下一篇:新概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