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800(精选12篇)
1.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800 篇一
我是国际学校一(1)班庄臣成的家长,老师发信息给我们家长要我们陪孩子多读书,以前孩子在幼稚园的时候老师说多陪孩子读书的时候我还不以为然,现在不行了,孩子上一年级了,学好了就是为以后打好了基础,现在很关键!所以,自从孩子上一年级后,只要没有特殊的事情,晚上下班回来我就陪孩子一起读书,还是很有收获的。
第一,可以帮助孩子复习功课,帮助孩子打好学业基础,同时还有助于与孩子沟通。虽然孩子在我回家之前说作业已经完成了,但在有的时候依然存在一些不懂的问题,遇到此类问题,我就凭着自身功底,帮助孩子举一反三,使孩子加深对复杂问题的理解,使孩子做到融会贯通。通过近一段时间与孩子一起读书,特别是帮助孩子解决一些在他看来非常困难的问题,逐步取得了孩子的信任,孩子真正把家长当成了朋友,无话不说、无话不讲,家长的话也立刻显灵,事半功倍,孩子的学习成绩较上期有明显好转,孩子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长此以往,孩子会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练就独立的学习品质,走上正确的独立学习道路,做家长的可以省却好多麻烦事。虽然我的孩子现在还没有立刻能理解我们所讲的内容,但我相信会有那么一天的!好期待那一天的到来啊!
第三,陪孩子读书,要自己读书,这样一来就营造了家庭读书的良好氛围。有的孩子自制力强,从小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一有时间就乐此不疲,甚至家长逼着他休息。但是,大部分情况是,孩子自制力差,家长不督促,孩子很难自觉去读书。我家孩子就是一个自制力较差的,经常需要家长督促。我现在就是回家后就自己看书,孩子看到我在看书,也就自觉的关掉电视,自觉地去模仿,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鉴于此,家长要主动读书,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书,认认真真地去读,既拓展知识面,提高自身涵养,又能做了孩子的榜样!这样的事何乐而不为呢?睡觉之前我给他讲《小猪西里呼噜》,就像讲故事一样,孩子听得还认真,理解能力好像提高了很多,从这点说明孩子对感兴趣的事物,是特别敏感的!他会用心的去理解这内容,所有我们平时要让孩子对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好奇心,然后在慢慢的喜欢上!那样事情就简单多了,我觉得学校也一样!兴趣是培养出来的!
陪孩子学习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会认真地履行我们的责任的,在学校还得麻烦老师,谢谢老师对我家孩子的照顾和关心!谢谢!
2.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800 篇二
我认为, 在一个优秀教师眼中, 学校中应该没有“学困生”。因为, 没有永远不进步的学生。学困生不是不可雕的朽木, 也不是永远无可救药。关键在于如何去面对这些学困生, 如何去“解决”这些学困生。而我们一旦把这个问题处理好了, 我们就会如虎添翼, 左右逢源。
首先, 教师要敢于和善于“换位思考”, 自己站在学困生的角度去认识问题。例如:课上多说一声“请回答”“请坐下”“你的问题回答得很好, 比我预想的好多了”等等, 这本身就会给学生一种无形的力量。当学困生遇到了困难时, 要循循善诱、耐心辅导;当学困生发表了不同意见时, 要虚心听取, 客观评价;当学困生做错时, 不挖苦, 不讽刺, 和他们一起讨论, 启发寻找错因, 直到弄懂为止。以教师的良好的情绪感染他们, 使他们营造良好的学习心态。记得有一次, 我在教室和几个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墙上张贴“小学生守则”, 让学生在下边看齐不齐。完毕后, 我下来看了看, 其实不是特别整齐, 可我还是说:“你们的眼比木匠的眼还厉害, 很好, 很整齐。”没想到这句话有了大效果, 这些一贯被看不起的学生突然间有了自豪感, 跟我的距离也一下子拉近了。
其次, 了解是基础, 尊重是前提, 转变是目的。在实际教学中, 要多给学生创造机会, 让学困生积极参与。学困生在学习活动中, 很少有成功的体验, 考试失败多, 作业错误多, 屡屡的错误和失败, 使他们灰心丧气, 产生逆反心理。因此, 教师要善于捕捉差生的闪光点, 一旦发现他们的进步, 哪怕是点滴进步, 都要及时给与肯定和鼓励;而且还要善于创设情境, 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教学中可挑一些“跳一跳”基本能“摘到果子”的问题给他们做。我在教学中, 遇到回答不上问题的学生, 从来就不让他们轻易地坐下。首先是老师启发他, 最好能答上来。如果还是不行, 我就让他指定一名学生替他回答, 这样拉近了学生之间的感情。然后问他懂了没有。这还不算, 我还要让学生自己再回答一遍, 这次能回答上来才算真正学会。总之一个目的, 就是让“难教育的孩子”有成就感, 不能永远学不会。
第三, 培养一颗真正的“自尊性”。学困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 是因为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遭受“白眼”, 总觉得老师不喜欢他们, 不是一视同仁。久而久之产生对立情绪, 与老师正确的引导唱“对台戏”, 产生厌学情绪。这样的学困生纪律越来越松散, 在学校度日如年。转变学困生, 教师要给学生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学困生常有一种自卑心理, 他们往往因学习成绩差而羞于见老师, 更不会主动问老师问题, 久而久之, 问题会越积越多, 思想包袱会愈来愈重, 学习会愈来愈困难。因而, 对于“难教育的孩子”, 我在平时非常注意多主动接触他们, 向他们提问, 找机会与他们接近交谈, 以博得学生的爱戴和尊敬, 消灭他们的自卑感和恐惧感。在教学中, 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 让学困生“亲其师, 信其道”。我常讲“人格魅力”这个词, 就是告诫要注意教育引导的方法, 在学习和生活中多关心和体贴他们, 培养他们坚定学习的信心。
第四, 学会循序渐进, 拾级而上。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而学困生知识“欠账多”, 认识能力差, 思维能力弱, 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 充分暴露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即降低起点, 采用慢镜头、小步子的手段, 给学困生搭起思维的台阶, 使他们拾级而上。
3.关于教育孩子的一点体会 篇三
我认为要教养出能适应资讯时代的高素质人才,仅为“舔犊之情”所倾注的爱和“望子成龙”所凝聚成的情 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求做父母者必须首先学习如何做父母,要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掌握不同年龄段孩子特有的言行,思维、情感方式,懂得与孩子相处的特殊技能,技巧,成为孩子喜欢亲近并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产业积极响应的人,即要求年轻的父母在教育子女的同时也要进一步完善自己。
我深知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會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因而我们处处遵守家长行为规范;尊老爱幼,乐于助人.....
女儿被评为好儿童,欣喜之余,我想这与我们平日悉心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有人说:“有什么好方法能把孩子教育好?”其实,教育孩子并不像制作一个产品那样简单,“一个孩子一个样”,不存在截然统一的模式或万灵的妙法。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普通的孩子,我教育女儿就是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寓教于乐,从不神经质地和别的孩子突出方面攀比,而是自己观察,研究自己孩子的发展特点,创造适宜的同步生长环境。我的女儿喜欢唱歌,在这方面我们给予适当的宽容,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瞬息万变,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未来社会中,大凡应具备以下基本品质和能力:出色的智慧;责任感和正义感;坚强的意志;高尚的情操和生活情趣;诚实和节俭的品质。所以,我们在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同时,更注意孩子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相对地有些孩子的自理能力较差。近日有报载:有一个女大学生考研,没有找到考场,情急之下乘车回家搬父母帮其找考场,让其父母随其赶到,考试时间已过大半;监考老师遵守考纪未准其入场,结果错过了一次成功的机会。考试结束,老师尊重其父母意见,在五分钟内帮助她找到了座位;这样的学生,自理能力是不是太差了!不能否认,这是教育中的缺憾,父母责任重大!
在我女儿入学之前,我们和她轮流做值日,收拾客厅和卧室,使之保持整洁,头两天我们值日,让女儿记住要做那件事,如擦桌子、扫地、拖地板,依次做完。孩子在家里曾做过值日,上学后就能遵守班上的规定,到值日时就能完成任务。这样提高她为大家服务的责任心,提高她的自理能力。
大家知道,注意力是学习的基础。如果不注意,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孩子年龄小,听课的专注力就差些。在培养孩子课堂的专注力方面,我们也做过一些努力。我们先预习一下女儿上课内容,提出几个问题让她听课后回答,孩子带着这几个问题听课,就会专注听讲,就会注意到老师怎样讲,记住答案以备回答。培养课堂专注力才能使学生学会老师讲授的内容,获得优秀的成绩。
小学生应全面发展,会学习,只有好成绩不行,还要有好的品德。那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要继承,比如节俭,现在的孩子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且不知珍惜。我就给女儿讲古往今来,关于节俭的故事。讲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不仅自己节俭,反对奢侈,还对子女严于管教;讲三国时代蜀国丞相诸葛亮,在繁忙的国务中仍然抽出时间来教育子女“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讲“周总理的睡衣”讲当今中国第一臣富李嘉诚,身为富豪,仍然生活节俭,尽管有时我的话女儿似懂非懂,但我从女儿的言行中看到了她的节俭,有一次我发现了女儿的记账单,上面记述着她花钱的项目和余额。还有一次,她对我说:爸爸,这星期我节约了五毛钱!这使我很受感动。
4.为孩子重塑教育读后感800字 篇四
书当然是畅销书啦,里面说的教育要改革,要关注人,要有多元评价体制不要单一标准化考试,要让学生解决真实的问题,亲自动手去实践,在做中学,没什么问题,都对,也说得挺好。但我忍不了的是文中浓浓的焦虑感和鸡汤味,不是说好了是一种讲创新教育的书吗?难道我的打开方式不对?
书中有太多的主观臆断和个人偏见,随便引用几句大家感受一下,有这种小标题,“决胜未来的十大能力”,“教育走向拐点,你还在让孩子死记硬背吗”,还有这种论述,“富家子弟潇洒地享受着大学生活,没有债务困扰,不必担心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穷人家的孩子却为了支付学习和生活费用,不得不出去打工,找那种按小时计薪的活计”……我真是内心一万句wtf飞过,什么鬼
传统教育确实有很多很多的问题,但这种二元对立的论述我实在是接受不能,也许本质上我还是个改良主义者,做不到不破不立,全盘否定。创新也不是推翻啊,教育研究一直在进行,即使是决策层面的创新很缓慢,推动起来不容易,但也不意味着煽动情绪去反对过去就是对的啊。
诚然,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挑战,有不同的偏好,不同的教育者也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适应时代需要的改革,但教育应该关注人本身,关注人的成长与完成,我相信几千年来一代代的教育践行者都没有分歧,从因材施教到多元发展,教育的内容、对象和方法都在不断扩展,教育所带来的人群的成长和进化是肯定的。
5.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800 篇五
一、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在与孩子接触过程中,我慢慢的发现,过多的说教都不如用自己的行为来引导孩子的效果来的好。要求孩子做到的,大人自己首先要做到。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我觉得这点很重要,不管是生活上的习惯还是学习上的习惯。在生活上要让他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现在很多父母都舍不得孩子干活,每件事情都一手包办,比如说自己的房间要自己整理,特别是书桌,每次做完作业都要让他自己收拾,这点儿子做得非常好。儿子有时候还会帮我洗碗,看妹妹等等,其实小孩子是很愿意帮忙的,不要怕他做不好。生活上养成好的习惯对学习上也很有帮助的。
三、加强沟通,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在学习过程中也曾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有时候苦口婆心却适得其反的现象并不少见,也曾为此苦恼过,过后细细思索:做父母的不应该只怪孩子,也应该反思反思,看看问题出在哪里,能不能换种方式使孩子能够更容易接受一些。比如“加油”!“别灰心,再试一次”“你做的这件事真棒!我为你感到高兴!”而不是处处以一个长者的身份指挥着孩子的一言一行,并不曾真正体会孩子的感受。当孩子渐渐长大,你将会和孩子越走越远,代沟也随之产生,从而难以把正确的思想和经验传递给孩子,导致教育的失败。但如果父母从一开始就能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长,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时刻保持一颗童心,那么,随着孩子的成长,你会发现,在孩子慢慢读懂这个世界的同时,你也慢慢地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这点我觉得我做得不够好,还有待学习。
此外,我们还喜欢让孩子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孩子本来就爱跑爱跳,让他多锻炼,既强身健体,又愉悦心情,何乐而不为呢?总之,我们希望孩子不光是埋头学习的孩子,我们更希望他好好学习的同时还能有自己的乐趣,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6.父母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篇六
父母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1
从孩子出生的那时起,父母就要承担教育子女的重任。希望他为人处事有原则,善良,富有爱心,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成长。转眼间孩子已步入小学三年级了,在这些年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共同成长,共同分享,共同感受所带来的甜蜜,欢笑,泪水。下面是我们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体会!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孩子要了解他,感受他。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来自于家庭的教育。我也和大多数父母一样,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孩子有依赖性,但是他要有独自完成的能力。我觉得首先要培养他的自觉性。自觉,要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慢慢完成。我经常教育孩子要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有礼貌,做诚实的孩子。另外我还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我常叫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因为孩子从大班开始训练打乒乓,渐渐的成为他的爱好,现在需要他单独出去比赛,所以要会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如:扫地、洗碗、洗自己的袜子等。慢慢地,孩子能主动帮着做一些家务事情了,虽然不多,但是他会有兴趣了。
坚持每天看孩子的回记本、并签字。孩子是否能顺利成长,家长很重要,老师是关键。帮助孩子完成和理解作业题目,虽然晚上的空余时间比较少,但还是要培养他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学习的过程中多鼓励他,多表扬他,让他对自己有自信,孩子会对学习越来越有兴趣。
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孩子有很强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和争强好胜,在这方面就要保证孩子有充裕的时间去玩和放松,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每个孩子都是聪明的,只要我们能去发掘他,培养他,就会成为有用的人。
父母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2
家长如何教育和培养好自己的子女一直是当今社会的焦点问题。孩子们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初中、高中,最后上大学,都是人们谈论的中心话题。父母们、祖辈们往往围绕着某一个孩子来安排全家人的生活,这已是不足为奇的事了。
时代变了,生活环境优越了,加上计划生育,一家六个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养一个孩子,谁不呵护,谁不疼爱呢?这也无形地让孩子们产生了自我优越感。因此,教育与培养子女是一件相当头疼的事。在此,我简单的谈谈我在这方面的成功与失败所带来的经验与教训,也供给其他家长们参考。
一、相互沟通
教育和培养子女的问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相当艰难、复杂、漫长的阶段,然后通过这个阶段不断地总结出经验教训,采取措施等等,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但只要你一直不断努力、不断的付出心血与代价,正确地对待每一件事情,它就会有好的结果产生。
我并没有刻意把孩子培养得如何如何,但必要的关爱和教育并没有省略。首先是学会相互沟通,学会如何培养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学会如何跟他谈心,不一定要谈大道理。在这点上有的家长误认为把大道理讲给孩子听就会有好的收效,其实不然!孩子生下来天真无邪,高兴的事就爱听,不高兴的事就会引起反感,甚至和你产生隔阂,以致无法沟通,这一点非常重要。我认为我的孩子如果喜欢我、贴近我
甚至崇拜我,这就获得成功的第一步。接下来偶尔讲点道理要他听不是不可以,当然也不能得寸进尺,否则会前功尽弃。道理要讲得通俗易懂,只要他懂了就立即停止,若不然再重要的理也要舍弃。
在处理与孩子的关系时,要把孩子当做自己的朋友来对待,要做到以诚相待,而不要以为他是孩子而随意编造一个理由去欺骗他,在他需要交流的时候要认真听他诉说,与他分享喜与乐;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要认真帮他分析一些她认为非常复杂的问题,帮他解决困难,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在与他讨论问题时,要允许孩子提出跟家长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见,认真听他讲理由,然后再告诉他你的想法;对于他让你保守的一些“小秘密”,要替他保守秘密,不要轻易告诉别人。总之,要让他认为家长是值得信赖、值得交往的朋友,是讲诚信的,而不是一味的居高临下地下指示、下命令,使孩子与你平等沟通,无话不谈,从而及时地掌握孩子的思想脉膊和学习情况。
二、养成习惯
好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益一生,好习惯会影响孩子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好习惯对孩子极为重要,会成为孩子一生成功的导师,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好习惯是人生最重要的指导”。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在孩子的习惯培养上下大功夫。
自从孩子上学以来,我就严格教育他上课要认真听讲,作业应及时完成;遇到难题更要动脑筋,不能退缩;与同学要团结相处,要听老师的话等。为此在开学初,我经常陪孩子一起学习,有不懂之处,
与他一起讨论、解决,排除孩子似懂非懂的问题,让他树立信心,积极攻克难题。有时孩子背课文,一下子背不出来,我就帮他找出几个重点词,像插电线杆一样插好,要求背书应做到眼到、口到、心到,然后再逐句、逐节、逐段分背,最后背出全文。现在孩子学习比较自觉,作业天天自己能独立完成,也有很强的上进性。
三、善于发现
教育与培养是彼此不能分割的两个部分。因此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特长和兴趣。除了发现孩子的长处外,还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不足。我的孩子有很多不足之处,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胆小,不敢接触人,特别是接触老师,这是一个很致命的缺点。人的一生中主要是与人打交道,不然你就会孤立,引起性格反常。再说一个人再有本领,如果不与人接触就施展不了你的本领,你也就成了废品,因此我必须设法培养和锻炼他。所有能锻炼他的大小场合,我都尽最大的努力跟他做工作,让他去经受锻炼。
当然,培养孩子不一定都是如此模式,要根据他的自身条件、个性、爱好,作出各种不同的教育方式,这就是它的复杂性。
四、正确对待
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但又都难免出现缺点与错误。如何对待孩子的每一点成绩与每一个错误,是做家长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取得了成绩应该表扬,犯了错误也应该批评,但表扬与批评的尺度很难把握。不鼓励不批评是不行的,可鼓励与批评过急了孩子的心态往往出现反常,究竟如何对待几句话很难讲清楚,我这里只说说具
体事例仅供参考。
有一回我无意发现他的作业本上有很多良,当时我很气愤,但我冷静一想,先别急躁,以免刺伤他的自尊心。于是我很平静地问他:“你的作业哪来那么多的良呀,是不是又马马虎虎地做作业?”他作了一些解释,尽管他的解释明显有点牵强,我也不必去揭穿,至少他知道自己是有错误的,稍带点指责也就算了,关键看他本人怎样认识。我觉得成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注重态度和过程最后必然会有好的成绩。
总之,孩子有了一点成绩家长不要过于高兴;犯了错误也不要轻易发火。一方面要给孩子留有余地,另一方面在他知错时要抓住时机,理智地对他进行教育,具体如何正确对待还得看当时的情况而论。
其实每个家庭对孩子都有独特、新颖的教育方法。说实在话,做个合格的家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学者说:“世界最难事之一,就是教育好孩子。”它是一门深奥的学问。而把握时机运用科学的方式教育孩子,才是现代家长的明智之举,愿每一位家长更理解孩子,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父母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3
孩子,是每一位父母心中的宝贝,我们都盼望着她们茁壮地成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除了老师之外,父母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样至关重要。
女儿今年6周岁半,刚上小学一年级,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最深的体会是:
一、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源泉
家是孩子们主要的活动场所,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绝不能经常在孩子面前拌舌头吵嘴,那样会使孩子产生恐惧、自卑甚至厌恶的心理。不仅会疏远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在同伴之间还可能会出现偏激行为现象。给孩子一个安全、舒适、温暖的家,是教子的第一步,家人之间要相亲相爱,和睦相处。在这方面,我们是以实际行动让女儿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
二、逐步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很重要
女儿从3周岁起上幼儿园,步入正规的教育系统,我们要为她的人生的第一步打好基础,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她一些优良品德,借此也可改掉“以自我为中心”的当代独生子女的通病。比如:给她讲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并付诸于实际行动,让她知道尊敬长辈的道理;告诉她帮助别人是件很开心的事,让她知道应该助人为乐;在和小伙伴之间嬉戏时要相互谦让等等。闲暇时,常和女儿做连句的游戏,我说上句:“妹妹摔倒了。”女儿连下句:“我马上把她扶起来。”……乐此不疲。
三、让孩子“自己来”,培养孩子的动手和自理能力
成人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孩子是否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人重视与否,教育方法正确与否,首先是观念问题。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学习上不断加大压力,生活上关怀备至,却将良好行为习惯置之脑后,听之任之。我认为孩子爱劳动良好习惯尤为重要。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和勤劳的品德,而且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责任感、自信心、意志力等良好素质和各种能力。因此,在我女儿很小时,我就开始让她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收拾玩具、穿衣、洗手绢、洗袜子、整理床铺等,当然,孩子干活常常不一定能够干不好,就此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评价他们。只要孩子作出了努力,家长就要充分肯定。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挑战,需要孩子付出很大努力。
四、让孩子少一点压力,多一份轻松。在学习之余要注意让孩子适当放松,每晚抽出半小时进行散步、慢跑,并利用这一时间,了解孩子的精神需要,并经常和孩子谈心,随时观察其身心的变化,善于利用生活小事,敞开心扉,学会用欣赏的目光看待自己的孩子,善于捕捉她身上的闪光点,不要将子女与别人的孩子相比,将子女的现在和过去进行比较,纵向看进步,及时发现和肯定自己孩子所获得的任何一点成绩,使孩子感受到我们的赞美和鼓励,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的心田是敏感的,撒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开出什么样的花果,就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因此,我真诚地希望家长们撒下的是美丽、善良、友爱的种子。让美丽、善良、友爱的花开满孩子的心田。不要让“望子成龙”的心理变成孩子的压力,顺其自然,因材施教,让孩子轻轻松松学习,要相信: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
父母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4
说到孩子的教育,每个家长都有很多话要说。虽然家庭情况不同,教育方式不同,但目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快乐健康的成长。作为父母,应该如何教育孩子?为此我买了很多书和光盘,也咨询了很多同事。孩子一天天长大,成绩越来越稳定,但我心里还是不敢放松。
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要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上。我们家每个人都有阅读的习惯。孩子小的时候,很早就发展和锻炼了识字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等孩子大了,我们会帮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让他每天腾出一些时间读书。在我们家,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一家三口在看自己的书。而且,只要有机会,就从书店买各种书给他看。六一儿童节和春节的礼物都是各种有趣或有益的书籍。时间长了,孩子喜欢看书。我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习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从孩子上学开始,我就注重培养他的学习习惯,每天回家后完成老师留下的作业。在学习新课之前,预习以下内容。及时和他的老师沟通,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家庭生活中,时刻注意习惯的养成,整理好玩过的玩具,晚上睡觉前洗脸刷牙等等。有时候,如果孩子想偷懒,就告诉他理由,告诉他不允许。慢慢的,他认可了这种行为,习惯也就自然而然的养成了。
为了教育孩子,我们这一代的父母需要学习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心里一直忐忑不安,就是觉得自己没有建立起一个稳定可靠的整体价值体系来教育孩子。在断断续续接触传统启蒙经典的过程中,我在反思孩子成长的各种表现的同时,也反思了自己的行为准则。感觉找到了教育孩子的线索和方向。我需要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和孩子一起成长。
不要对孩子要求太高,给他一点自由发展的空间,观察他的优缺点,然后给他指导。我觉得我们都是孩子,应该知道孩子喜欢什么。过多的说教不如用自己的行为去引导孩子的效果。要求孩子做什么,大人必须先做。比如我儿子看电视,一看到精彩的部分就不自觉的走到电视机前。我纠正了他。他马上批评说:“你天天老是上网,玩久了眼睛也不好。”面对孩子的质疑,我只需要先纠正自己,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孩子。我跟孩子说:“你看我妈都改正了,才上线一段时间,你就该改正!”这时,孩子会欣然接受你的建议。
为了开阔视野,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闲暇时,他报名参加书法班。他现在学了好几年了,很感兴趣,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孩子喜欢手工制作,我会给他提供材料,尽可能的帮助他。有时候,看着他做出一个“作品”,虽然不是很精彩,却沾沾自喜地给我们看,表情充满了骄傲。看到孩子们敢于做,从手工制作的过程中获得快乐,我从心底感到欣慰。
此外,我们也喜欢让我们的孩子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孩子爱跑爱跳,让他多运动,既强身健体,又让他开心。为什么不可以?
总之,我们希望孩子不仅仅是一个努力学习的孩子,更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父母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5
谈起孩子,有句话是非常的贴切:“痛并快乐着”,为了孩子,牺牲了休息时间、和朋友聚会的时间、自己玩乐的时间,收获的是孩子天真的笑容和对父母的亲热感,每每想到这些只能一边叹气一边开心。由于我们是第一代在城市生活的父母,因此相比起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在一起生活,孩子被众星捧月的情况,在孩子生活教育方面,我和孩子的爸爸付出的比较多一些,多了些严格少些娇纵。
我们的目标是教育孩子在性格上做一个勇敢乐观的人,在生活上独立自主,养成能够伴随一生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自己独立开拓。为此,我们在他成长过程中,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1.在吃饭方面:在宝宝还未满一岁的时候,就帮他买好桌子椅子勺子碗,让他自己单独吃饭,无论是否撒的到处都是,都让他自己完成,对于撒在桌子上的饭粒也让他自己拣的吃掉,这样不仅养成他自己动手吃饭的良好习惯,让他把吃饭当成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大人非要他吃,而且他也从吃饭中找到很多的乐趣。一直到今天,他对吃饭都充满着渴望,我们从来不追着他到处跑,他不吃也不强迫他吃,让他自己承担不吃饭带来的饥饿感。养成习惯后我们也省心,他也吃的很饱很开心;
2.在睡觉方面:我们从出生到现在,睡觉一直非常好,夜里也从不哭闹。小的时候每天上午睡一觉下午睡一觉,后来随着年龄的增大就让他每天下午睡一大觉,他也养成午饭以后休息一会就睡觉的习惯,这样让他养养力气,晚上等爸爸妈妈回来可以尽情玩乐;
3.在生活习惯方面:我们尽量做到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动手,比如上厕所、脱衣服鞋子袜子、拿玩具、出门带拿钱包带钥匙等,让他能够体会做事情的不容易,而且在看电视动画片的时候去提点教育,让他记忆深刻,并且在生活中利用动画人物让他自觉行动,比如在赖床的时候对他说勤快的喜羊羊早起去割草,在他不肯喝水的时候和他说乌鸦是怎样干渴的去弄水喝,把他形容成故事里的小动物,他会非常喜欢;
4.在培养习惯方面:大人的言语和行为是最简单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不用刻意去说教,孩子都会听在耳朵里看在眼睛里记在心里的。譬如,在吃饭时候,要等所有人都入席了才能开饭,不能用手乱抓菜,也不能把喜欢吃的东西拖到自己边上等等;在出门的时候,要和家人说再见,因此宝宝每天会按时站在门口和我们告别,叮嘱:“早点回家”、“路上小心”之类的话,和小大人一样;晚上下班回来会跑过来开门,拿好拖鞋等等。在受到帮助的时候说“谢谢”,在造成损害的时候说“对不起”等等,因此他现在对于这些礼貌用语比较熟悉,有时候还会反过来教育我们;
5.在兴趣方面:我们买了一些儿歌和一些小故事,放给他听,他在玩的时候也可以去听,不是很刻意的,他喜欢什么放什么,不喜欢就不放。能够记得多少算多少,不造成他的负担。他没事的时候总喜欢去哼哼他看到的听到的东西,嘴巴一直不停;他尤其喜欢车类特别是工程车,我们也在给他买玩具的时候根据他的喜好去购买一些,但并不是满足所有的爱好,譬如我们会在挑选的时候对价格较高的就会跟他商量这个车很贵,没有那么多毛爷爷或者这个车家里有了,我们不需要重复购买之类。所以在他很的小时候当他站在玩具前要这个那个的时候,我们就耐心教育他,让他自己决定是否购买。记得还没满两岁的时候当我们在超市教育他的时候,售货员阿姨说:“这么小和他讲道理有什么用啊。”后来在我们的说服下宝宝很听话的不买了,阿姨直夸这孩子怎么这么懂事的;
6.不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虽然现在条件好了,但是我们一直认为,培养孩子艰苦朴素的精神在任何时候都是非常重要的,要让他懂得挣钱的不容易,花钱也要适可而止,而且给他选择的自由,譬如买了吃的就不能买玩的,去了公园玩了这个就不能玩那个,一来让他有约束的概念,而来给他选择的自由,让他心服口服的自己做出选择并承担由此带来的结果;所以经常有朋友说你们条件这么好怎么还舍不得这样那样,我们觉得现在孩子生活的已经非常幸福了,必须要给他一些不如意和压力,孩子长大后才能较好的承担社会压力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7.不吝啬亲情但也要适度的惩罚:我们会在工作之余把自己的时间尽量给孩子,和他一起玩乐、一起逛街、一起去参加宴会,晚上会给他讲故事、陪他一起看动画片;但是在他无理取闹的时候我们会惩罚他,我们一般采取冷处理---不理会,或者拉耳朵、拖出门外等方法,直到他自己承认错误,自己停止哭闹;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在教育孩子方面大人一定要言行一致,不要让孩子利用大人间的矛盾,否则只能教育不成大人也伤感情,我们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不多还比较顺利,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大帮的家庭尤其重要;
8.在学习方面:现在孩子每天上午在学校都能学到一些知识,我们回家总是询问他在学校的情况,并鼓励他将学的东西学给我们看,或者我们当小朋友,
他当老师来教我们,我觉得非常有效;在平时生活中学习点点滴滴,譬如去银行怎样取款,去超市怎样购物,去水果店怎样挑选水果,反正只要是他询问的我们都尽量满足;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都不要嫌麻烦耐心解释,父母一定要明白,生活是知识的最大来源,任何书本上的东西都来源于生活,与其隔底挠靴不如直接到生活中去获取。所以现在我们宝宝知道很多东西,譬如红灯踩刹车停、绿灯踩油门行,各种乡土气息浓厚的口头禅、谚语都会从他嘴巴里突然冒出来,常引得人阵阵发笑;记得昨天晚上我和孩子爸爸在聊天,灯关了,他一声不响突然冒出来:“谁说话谁是乌龟”,爸爸于是噤声,我忍不住笑出来,他又很认真的来了一句:“谁笑谁是乌龟。”自己一句话不说,非常搞笑。这些都来源于我们平时的教育,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所以日常的言传身教最需要留心;
现在的孩子由于都是独生子女,一方面孩子占有的宠爱太多,容易养成娇惯的不好习惯,对自己的要求总是要得到满足,这样以后长大了容易养成自私、不承担后果的恶习;另外由于是独生子女,父母家人总是寄予太多的期望,总是要求这样那样,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导致孩子总是被迫接受我们的意见,导致自己的真实意愿无法实现,容易形成逆反性格,很容易形成现在越宠越嚣张的情况,譬如和大人还嘴,对爷爷奶奶大喊大叫等陋习;其实我们大人的行为是导致这一结局的罪魁祸首,我们大人也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让自己在孩子的成成过程中发挥该有的作用而不是全部去承担。我们应该明白,无论多小的孩子他都是有思维的,我们应该尊重,对于不好的我们要及时制止,对于好的我们要表扬;对于可有可无的我们也没必要去干涉,我们要尊重他是个人这一独立个体,就像我们对待其他人一样,适度的关心是必要的,太多的干预往往会适得其反。
7.家庭教育是孩子养成教育的先导 篇七
一、家庭教育贵在身体力行, 榜样领先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一面镜子, 父母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在孩子心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个具有良好教育的家庭, 往往是父母优秀品质的综合效应。父母仪表端庄、待人和善、生活检点、办事认真……自然会在孩子心中留下良好的行为种子。
人们都听说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一只母蟹对小蟹说:“孩子, 你不要横着爬, 要直着走。”小蟹回答道:“妈妈, 请你教我走吧, 我照着你的样子学。”可是母蟹根本不会直着走。生活中父母自己办不到的事情, 要求孩子办到是困难的。因此, 父母必须规范行为, 身教重于言教, 自己成了火种, 才能点燃别人, 为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做出榜样。
二、家庭教育贵在尊重孩子, 诚信至上
家庭是孩子前进的动力, 父母的言行举止、自我完善, 对孩子都会产生心灵感应。一位美国学者走访了20多个国家, 在对一万多名经济条件不同的儿童进行调查中, 发现大多数孩子最大心愿和要求不在于吃穿玩乐, 而在于家庭气氛和谐和精神生活享受, 如“父母不要吵架”、“要维护孩子的自尊心”、“说话不要失言”等。孩子们对生活的要求是很现实的, 父母经常吵架, 他们会感到厌烦, 容易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恶意, 养成暴躁的脾气;父母不尊重孩子, 他们会感到伤心, 不愿与父母沟通感情, 容易养成孤僻的性格;父母说话不算数, 他们会感到失望, 有时会采取哭闹、逃学、甚至离家出走等行为来进行报复。所以父母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满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最大心愿和要求, 努力做到:家庭民主和谐, 夫妻平等相爱, 言而有信办事, 尊重孩子人格, 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宽松的生活环境。孩子是活生生的人, 他们的思想是相对单纯的, 他们的行为普遍是专注的, 一旦孩子心存某一想法的时候, 父母要认真地解读孩子的心思, 尊重孩子的意见, 并尽力理解和支持孩子正确的行为, 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家庭教育贵在思想统一, 行为规范
家庭是孩子生活画面的模特, 父母举手抬脚、喜怒哀乐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现在的孩子, 是家庭的宝贝, 时代的宠儿。特别是独生子女结合的家庭, 孩子从出生那天起, 身边就有六大“保护神”:一是父母大人, 二是爷爷奶奶, 三是外公外婆。从表面看, 三道防线对孩子的保护是“固若金汤”了。但是人的生活阅历不同, 文化层次不同,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一样。所以, 孩子出身在这样的环境中, 未必能够接受优质教育。对孩子教育观点的多元化和行为的多样化集中在一块的矛盾, 已经成为众多家庭的疑难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 关键在于增强家庭教育的向心力, 统一思想, 规范言行, 用科学的方法来引导孩子的成长。要尽力避免各打各的鼓、各吹各的调、唱红脸的、黑脸的都同时出来演“杂剧”的现象, 否则就会坏了孩子成长的大事。
生活中有个小男孩, 放学回家将果皮丢在客厅, 妈妈指责说:“怎么乱扔果皮呢?”小男孩答道:“那里不是有爸爸的烟头吗?”爸爸在一旁挥着手提高了嗓门:“扔了!吵啥?”妈妈有些生气, 爷爷出来解围说:“算了吧!”奶奶拿着扫帚边扫边唠叨:“是累我这把老骨头……”试想一想, 这样的家庭教育, 无疑对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有害的。因此, 家庭教育思想要统一, 引导要规范, 是就是是, 非就是非, 不能各持己见, 对孩子成长的影响造成模糊概念。
四、家庭教育贵在严于自律, 以身作则
家庭是孩子的依托, 父母要认真履行职责, 做到心有所想、行有所到, 甘愿为孩子的成长作贡献。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 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一部分农民把家庭兴旺发达的愿望由自己本身的创业转变到培养孩子身上来。特别是农民工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希望值越来越大, 男同志进城打工创收, 女同志进城照顾孩子, 将孩子带进城里接受优质教育的农民越来越多, 这充分体现了农民工父母对孩子成长的高度重视。但是效果未必如愿, 我可以大胆地说, 担当一部分父母疏于责任。比如, 有的母亲进城后贪玩好耍, 自己管不住自己, 生活毫无规律:早上睡懒觉, 让孩子在外面吃零食过早;中午煮一顿饭管中午和下午两餐;下午逛街或上麻将馆, 让孩子放学回家炒冷饭;晚上半夜不归家, 孩子在家里冷清清的。孩子生活上得不到照顾, 精神上得不到安慰, 于是对生活和学习丧失信心, 迟到、早退、旷课、上网、打架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更有父母, 简直放弃了自己的责任。去年冬天, 我在一家路天麻将馆见到一位年轻母亲, 大约三岁的孩子扯着她的衣襟哭喊着:“妈妈, 我要上厕所!”那位年轻母亲却板着脸凶狠狠地对孩子说:“别闹, 老子打两回就走!”孩子哭了好一会, 终于憋不住了, 尿湿了一裤子。可悲啊!这样的母亲未尽职责, 教人无方而又无道理, 忘记了自己的本分, 怎么能带好孩子呢?因此, 当父母的要想孩子健康成长, 必须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 多给孩子几份关爱和善心, 做到心到行到, 给孩子留下良好的行为慧根, 这样才会达到爱孩子、养孩子的真正目的。
8.关于“孩子的教育” 篇八
长期以来,我们漠视了儿童心灵的丰富性,我们以成人世界并不成功的人生经验、终不知是否正确之故的成见、习以为常的心理习惯去迫儿童就范。现代教育的悲剧就在于它的赤裸裸,带着功利的好恶,要像调教狗一样调教人。马修斯认为这是人类的愚昧和偏见。例如他在自己的《哲学与幼童》里首先举例:一个哈蒂姆的六岁孩子,偶然在吃了一样从未吃过的好东西后,就不可思议去问:“妈妈,请您告诉我,我今天为什么会吃到这么好吃的东西,这是不是在梦中?”但母亲不仅无论如何说服不了孩子,而且还会固执地认为这是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而孩子经过思索说:“妈妈,看来这不是在做梦,因为我会在梦中问我自己是在做梦么?”不管孩子解决了这个问题没有,在马修斯看来,这就是孩子的哲学思维:好奇、冲动、提出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符合所有哲学思维所具有的程序与品格。亚里士多德说过,哲学起源于怀疑和好奇。英国哲学家罗素告诉我们,哲学即使不能解答我们所希望解答的许多问题,至少有提出问题的能力,使我们增加对宇宙的兴趣,甚至在日常生活最平凡事物的表面现象下,看到事物的新奇与值得怀疑之处。维特根斯坦则说:“哲学家的行为经常与小孩的行为差不多。小孩在一张纸上胡写乱涂后问大人:‘这是什么?’——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大人曾几次给小孩画图画,然后说:‘这是一个人’,‘这是一幢房子’等等。后来小孩又涂画了一些符号,问道:‘那么这又是什么?’”用我们东方思维来说,这同样是一个有趣的人生哲学问题,因为这个孩子等于演绎了一个类似于“庄周梦蝶”的故事。庄周不是在梦中问自己,究竟是蝴蝶变成了庄周,还是庄周变成了蝴蝶吗?笛卡尔在他的《沉思》里,也曾经为辨别梦还是生活颇费踌躇。对于这个故事,博尔赫斯同样感到惊异,他在《博尔赫斯谈艺录》里,就曾经质疑,为什么庄周会梦见蝴蝶?为什么梦见的是蝴蝶而不是汽车呢?这显然是个很可笑很无用的问题。是啊,这是多么可笑的幼稚的问题!但是,哲学思维就这样与生俱来地启动了。接着这个孩子又给母亲提出了更加荒唐离奇的问题,“请问妈妈,人长着一张嘴,只能吃一种东西;为什么人长着两个眼睛,却不能看见两个妈妈呢?”——除去生理学的角度,谁能说这不是和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列特提出的“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命题相似呢?
孩子的哲学思维是心灵的、美学的。孩子的思维具有成人世界难以想象的超常性和诡异性,因此我们有必要充分注意理解、尊重儿童的这个思维的特点并和他们去耐心地对话。马修斯指出,儿童的哲学思维主要表现为“阵发性”的、生动的“简短的生活轶事”;但也不排除孩子哲学思维关注的“持久性”和“坚毅性”。在讨论哲学与幼童时,作者便充分注意到了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放过在孩子生活的任何细节处去搜寻有趣的例证。在不足八万字篇幅的著作里,马修斯讨论了“困惑”、“游戏”、“推理”、“故事”、“幻想”、“焦虑”、“纯朴”、“对话”等九个和孩子哲学思维息息相关的问题。
《世说新语》肯定不是一个讨论儿童与哲学思维的著作,但也无意识地讲到了哲学思维和幼童相关的趣事佚闻。说晋元帝司马睿很喜欢自己的儿子司马绍,即后来的晋明帝,有_天长安来了一位客人,晋元帝为炫耀儿子的聪明,就问儿子,你能告诉客人是太阳远还是长安远吗?儿子说当然是太阳远。元帝问何以故?儿子回答说,因为看到了长安来的客人,却没有看到从太阳来的客人。第二天晋元帝故伎重演,问儿子太阳和长安到底哪个更远,没想到儿子却出尔反尔回答是长安远,晋元帝惊诧问何以故?儿子回答说,因为我们抬头就可以看见太阳,却无论如何看不到长安。正是由于看到了孩子心灵世界的博大,明代的李贽提出了“童心说”,在宋明理学法网恢恢的时代,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伟大创见。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一生如果有过慧眼,那就应该是孩提时期。可川端康成固执地认为,是“临终的慧眼”。如果这不是别有用心,就是企图为他的自裁找一个自圆其说的理由。 《哲学与幼童》是一本启人心智的著作,作者用大量有趣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儿童与生俱来拥有运用哲学的能力。他/她们天真纯朴的心灵对于万有的宇宙和人生所萌发的种种匪夷所思的疑问、困惑,“都含有探索真理的意味,符合深奥的哲学原理”。译者陈国容说:“《哲学与幼童》一书,是由钱钟书先生推荐给三联书店的,我荣幸地接受了三联书店给我的翻译工作。”作为智者的钱钟书为什么会推荐这部书呢?这里是否隐含了推荐人育儿经历的经验总结,抑或失败教训的自责与忏悔?我们自然是不得而知的。但在杨绛先生的《我们仨》里,却有这样一段不着痕迹的育儿过失的检讨:“姐姐妹妹都怪我老把圆圆抱着搀着,护着孩子失去了机灵。这点我完全承认。我和圆圆走在路上,一定搀着手;上了电车,总让她坐在我身上。圆圆已三四岁了,总说没坐过电车,我以为她不懂事。一次我抱她上了电车,坐下了,我说:‘这不是电车吗?’她坐我身上,勾着我脖子在我耳边悄悄地央求:‘屁股坐。’她要自己贴身坐在车座上,那样才是坐电车。我这才明白她为什么从没坐过电车。”
人类可以登月,可以克隆,可以制造傻瓜相机,但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发明过傻瓜人生,甚至即使以后也不会有所谓的哲人敢斗胆去撰写《人生指南》一类的教科书。可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于人生的探讨。澳大利亚的安德鲁·马修斯是位传染快乐的人,他为孩子们写了《做个快乐少年人》。这是一本把“形而上者谓之道”的幼童哲学思维培养,转化为“形而下者谓之器”的可操作的人生话题演练。这样看来,两个马修斯的著作为我们提供一个“道”与“器”互补的例案。天下为人父母者,若无奢望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精神贵族,而愿意培养孩子拥有一个平凡、有用的快乐人生的话,那就有必要读读《做个快乐的少年人》。安德鲁·马修斯的尝试是成功的,例如有些事实就摆在你的面前:一个十岁男孩,他的宝贝就是足球,足球就是他全部生活的内容,他抱着它睡觉、吃饭。他对于与足球相关的世界无所不知,但对于婴儿来自哪里却从来没关心过。有一天下午,他丢失了足球,到处寻找却找不着,他疑
心肯定是被人偷了。最后他看见一位女士,她好像把他的足球藏在外衣里面,他怒气冲冲上去质问:“你干什么把我的足球藏在你衣服里面?”当然,不是她拿走了他的足球。不过,这天下午这个男孩总算知道了婴儿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以及十月怀胎的女人的样子。谁说人生不能彩排,马修斯的研究告诉我们,一次性的人生也是可以预演或彩排的,然后再正式粉墨登场。如每个童年所有的游戏,都是对于成人世界的模仿,从游戏程序到游戏规则的设计,无不具有成人社会的仪式,因此孩子的游戏,莫不是对成人社会生活的提前演练。
在这本为孩子们量身定做的书里,这样讨论孩子的教育,我们不仅找到了轻松,而且也找到了行之有效的方式。例如,我们也可以说孩子快乐教育的最基本的训练应该是生活态度。如果生活常常是给予,那也许是另一回事;问题是我们经常生活在逆境中,或者,我们经常是失败者。假如“你申请了一份兼职,他们却聘用了你的朋友;你新买了一辆车,在一星期内却被偷了;或者,你爱上了隔壁的男孩,他却爱上了对面街道女孩”,你很容易产生这个世界和你过不去的感觉。我们该如何改变自己懊恼的感觉呢?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人采取所谓“屡败屡战”的方式,但这样处理的方式是不是把生活描绘的太悲壮了?还有一种是“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笑,你对它哭它就哭”的说法,这样的黑色幽默等于把生活比成了哈哈镜,而让自己扮演了一个小丑的角色。而马修斯认为,“关键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你怎么样去处理它”——“案例一:我的朋友约翰·福佩天生没有手臂。他获得了传播学硕士学位,还到世界各地的公司和学校去演讲。他从来都不会问:‘为什么我天生就没有手臂?’他只会问自己:‘我可以怎样去克服它呢?”’对于一个失败者,或对于逆境中的生活实在没有更好的灵丹妙药,惟有你如何积极地面对它。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也曾从反面讲过一则如何面对失败的故事:从前有个臭棋篓子,和人下棋每下必败。为此他向神仙求助下棋必赢之法。神仙告诉他:我没有必赢之法教你,但可以教你必不输之法,那就是你以后别再和人下棋了,这样你肯定就不会输了。我们都知道《阿甘正传》里的阿甘吧,他不光腿不方便,而且只有常人百分之六十至七十五的智商,但他有百分之百的情商,有稚拙到几近圆满的良心道德,在他的母亲的呵护下,经历了残酷现实生活的锤炼后,他居然长成了大树。
人生的形式常常是以这种积极自助的方式来完成的,如马修斯称之为“积极思想”对孩子的帮助:想象你坐着巨型客机飞往欧洲,机翼的一个引擎掉了下去,你希望机长会有什么反应?你会不会希望机长说:“保持冷静,扣好安全带!飞机有点摇晃,但我们会安全着陆的?”反者,你还是希望机长在客舱过道上来回气急败坏地尖叫着:“我们全都死定了?”——你想想,哪个家伙有可能让你安全着陆?“现在,在你每一天的生活里,你就是你的机长”,你就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生在森林里,你只有一把斧头,一个指南针,一把坚果和浆果,你就可以出发了,即使生命的罗盘早已指错了方向,你不仅可以披荆斩棘穿过树林,你还可以学会与动物相处。
9.我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篇九
非常感谢学校、老师能提供这个机会,与各位家长共同分享和探讨教育孩子这个对我们来说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和我们每一个家长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对人类有贡献的人。分析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幼儿阶段的教育非常重要,将为孩子今后更好地接受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现在家庭基本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在对孩子教育这件事上,“初为人父、初为人母”的我们只能够说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摸索和研究,总结几年来对孩子的教育,尽管不够全面,但我非常愿意和老师以及其他家长一起来探讨,希望能够借此改善教育方式、提高教育水平。
每位家长都殷切希望通过自己的培养和教育,能创造一个优秀的孩子,却往往忽视了孩子有自己成长的道路,在现今面临的就学、就业、生活的压力下,家长一味的把忧虑和负担灌输给孩子,以致孩子对学习产生了厌烦和恐惧心理,结果适得其反,我们所坚持的教育方式是建立在自觉自愿和引导,配合兴趣取向,在完成最基本的文化学习情况下,自由支配课外学习和阅读。加强鼓励、赞许和鞭策,并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自觉自愿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情绪,有的放矢的引导孩子加强不足方面的训练。
一、爱但不溺爱。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这是人之常情,只有在父母伟大而无私的爱的浇灌下,子女身心才能得到健全的发展。但爱要把我一个度,过度的爱就变成了溺爱,溺爱是无原则的、过分的爱。如在物质生活上,可以尽量满足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但对孩子的无理要求,不能处处迁就,应讲道理说清楚。在溺爱型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容易逐渐养成孩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任性、专横、执拗的坏脾气和不良习惯。
二、照顾孩子不要过度。每个家长,都会细心地去照顾自己的宝贝,比如像正常的日常生活料理,这些应该早些让孩子去体验,去学会。现在大多数家庭都由老人带孩子,老人往往是一无巨细,从穿衣到吃饭,基本全包,造成孩子的自理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差,也会摧残和压抑孩子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剥夺了孩子坚定信心通往超前的机会以及锻炼孩子排除万难的坚强意志的机会。要学会让孩子自己亲所为,有所为,孩子在做的过程中,一定会为自己的成功而兴奋,为自己的经历而感到骄傲。
三、注重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教育子女的责任,要由父母共同承担,哪一位都不能放弃自己的责任;同时,父亲和母亲要为对方承担教育责任创造条件,在教育孩子上有分工有合作,不应单方独揽“大权”;只有在父母共同承担教育
责任、对子女的教育影响力和谐互补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全方位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
四、与子女一起成长,做子女的知心朋友。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有意识的与孩子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孩子平常相待,坦诚相交,与孩子成为朋友。很多家长可能认为这样会失去了家长的尊严,其实不然。我尊重她的想法,支持她的做法,在不正确的地方加以引导,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在生活中教育,在游戏中引导,有时下班回家,与孩子做做游戏,在与孩子一起游戏的同时就可以了解孩子一些学习和生活的情况。对于孩子在认知上存在不对的,或有偏差的就要及时纠正。告诉她为什么错了,错在那里,需要怎样去改正等等,都要解释清楚,不能留有含糊的空间,当然家长有时候也会让孩子抓住小辫子,这时候作为家长就要勇敢地面对,并主动承认错误,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五、学会换位思考,不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女儿刚入
学时什么都不懂,更不知道读书是怎么一回事。平时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作为家长,当时我们很着急,但却没有责备她,也没有额外布置课外题来强迫她学习,更没有规定她考试非得考多高的分。而是从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入手,提醒她上课要认真听,不能受同学的干扰而影响听课,放学后首先要把作业独立完成,有问题先查字典,不要依赖父母的辅导,就这样一步一步,潜移默化,成绩逐渐在提
高。孩子比较小,天性好玩,要保证孩子有充裕的时间去玩和放松,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我的女儿学过电子琴、钢琴、围棋,画画,架子鼓和声乐,基本都是自已选的,自已报名,想学啥就学啥,因为我真的是希望他是一种业余爱好,而不是一种负担。
六、我认为家长要主动与老师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共同商榷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对老师的提醒,不要总认为是告状,心理难受,而应该觉得是好的机会,早发现问题比晚发现要好。为了孩子的未来负责,确实需要家长注意配合学校抓好孩子小学期的教育,这方面做得好,可以为以后打下牢固的基础。愿每一个家长都会为自己的孩子感到骄傲,愿每一个孩子都拥有美好的未来。
10.初中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篇十
初中不同于小学,突出表现为“三多”:课多、书多、老师多。不少孩子感到不习惯,对功课应接不暇。家长要引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不要只重视班主任的课而忽视科任教师的课。
2、要让孩子树立高远目标
初中阶段,要让孩子对自己要有更高的目标。通过综合分析孩子的能力,结合他(她)的兴趣,去设定目标。有目标有理想的孩子,会让自己提高的更快,学习上更能严格要求自己,也会加强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并能进行自我勉励。
3、关爱、理解、支持孩子
初三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每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智力各异,学习成绩有差异是必然的。家长要从实际出发,对孩子既要督促又不苛求。要鼓励孩子的进步,要关心他们的思想,当好孩子的大朋友。
4、家长要多与孩子进行沟通
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心里是怎么想的,引导孩子说出他心里的困惑与疑难,让孩子自己把心里的不痛快与不开心说出来,让孩子把自己学习上的困惑与郁闷说出来,能让我们及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程度。
5、家长要做好后勤保障
11.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 篇十一
父母、教育工作者应更多地研究教育工作方法,去关心、了解这些最需要人们关心的学生,使他们重新找回生活的自信,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
1、孤独逆反心理。由于父母离异,孩子由一方抚养,或家庭失去了往日的欢笑,特别是重新组建家庭之后,某些孩子会表现出沉默寡言、自我封闭,孤独感、不融洽感会进一步加剧。在校表现为:不合群,不爱和同学接触,不愿和同学交流,出现矛盾不能和老师沟通,或心理抑郁,或烦躁引起行为粗暴,和身边的人造成更大的矛盾,严重者会出现粗暴行为,打伤别人或自残等。
2、怯懦自卑此心理。由于家庭的不健全,造成了孩子心理上的欠缺,他们常常感到不如别人,感到别人是瞧不起自己。他们认为自己是多余的人,认为命运对他们不公平,致使他们不信任别人,也不信任自己,生活中充满了迷茫和悲伤。以为别人不要自己了,自己也不接受别人,变得没有同情心,冷酷无情。
3、对抗心理。由于家庭的缺损,孩子在家庭里得不到足够的温暖,产生一些心理偏位。认为父母不能给自己足够的关心,于是他们就到家庭以外去寻求慰藉,经常进网吧、录相厅、歌舞厅等场所,甚至大点的学生出入麻将馆或参与赌博活动,家长越不让做的事偏要去做,不让去的地方偏要去看看。在学校不能严格遵守学校、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出现迟到、早退、旷课、打架现象,时常顶撞老师,扰乱班级等,以引起别人注意。班级里有一个这样的学生,上课的时候自己不认真听讲 ,还一直打扰别人,刚开始的时候由于我不了解情况,在上课的时候狠狠的批评了他,孩子当时面上什么表情也没有,我气坏了,心想:这孩子真是一点自尊心也没有。可是后来我了解了情况,心里十分后悔,把孩子叫到办公室,单独的和他聊聊。当我主动向他道歉的时候,孩子瞪大了双眼看着我不说话。我知道他心里起了变化,我告诉他想和他交朋友,希望以后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方面只要他有困难都可以找我,我一定会帮助他。孩子只是听我说,一句话也不说。我知道一定是还对我有防备,说了几句后便让他回去了。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发现孩子变了,他虽然不理我,但开始上课听讲了,也不打扰别的学生了。我开始慢慢的和他接近,孩子也慢慢的和我亲近起来。终于有一天他抱着我说:老师我喜欢你,我们是朋友。听了孩子的话,我哭了,我告诉他我们会一直是朋友。最好的朋友。现在孩子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也变得懂事了,成了我最好的小助手。所以,我觉得对待这样的孩子就要用心,用爱心来改变他们。
4、 情绪不稳,厌学严重。单亲家庭孩子中的学困生在学习心理上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志向水平低、厌恶学习等。其外部表现为:行为懒散、放任;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主动参与学习;回避老师,不主动向老师请教;严重的会干扰课堂纪律,甚至缺课等。
二、如何解决好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
单亲家庭的孩子存在着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自己对社会、对身边事物的偏见引起,只有给他们无私的关爱和恰当的引导,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1、给予单亲家庭孩子更多的关爱最为重要。单亲的孩子最缺乏的就是亲情、温情和愉快的心境、欢乐的笑声。故此,父亲或母亲、老师同学的关心爱护是医治这种类型学生的最好的药方。首先要家长明白:孩子由于家庭原因心态已经悄悄发生变化,家长应该了解自己的孩子,否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有害。希望家长在工作之余多和孩子聊聊天,谈谈心,逛逛街,关心孩子的学校生活。再忙也可以留个字条、打个电话,言语中充满关切。这会令孩子感到家人还是在关注着自己,自己还有人爱。不要只盯着孩子的缺点,对孩子身上的优点要及时表扬,对孩子身上的毛病,要恰当的指出,帮助他们提出改进意见,不要轻易给孩子泼冷水,表示自己的失望。家长要更多的给孩子以鼓励,与孩子站在一个角度,这对孩子来说是最高兴的事,因为他们可以感受到亲人的支持、鼓励是出于对自己的爱,让亲情、温情重新温暖孩子的心,他们的孤独感会渐渐消失,能够开始敞开心怀去感受生活的愉快。老师也要象家长一样,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用细致的、关切的爱护之情去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的各种活动,有意识地鼓励他们和同学们一起去完成分配工作,发挥他们的特长,让同学们对他们刮目相看。对于家庭的变故,引导他们理智地看待,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父母,不要过多地指责父母。他们永远是自己的父母。
2、教师要多与家长沟通,形成教育合力,配合家长一起做好学生的各方面工作。
(1)不要过于溺爱。有许多单亲家长与孩子相依为命,把孩子当作生活中唯一希望,过于担心孩子、溺爱孩子,对孩子的生活包办代替,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经常限制孩子的活动,这也不行,那也不准,生怕孩子出问题,孩子事事不能独立,没有机会亲自去体验一些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风险”,孩子缺乏独立意识,一旦离开了家长,便不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了。
(2)引导孩子学会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应该和家长一起分担一些家务。照顾自己的衣食起居,培养独立性。孩子的不当之处要予以指出,必要时候不能心软。
(3)家长和老师要有意把锻炼的机会留给他们,经常指派些一些工作给他(她)做,要经常鼓励他们,鼓起生活的勇气,成为生活的强者。
(4)对部分冷漠家庭型的家长更要实施有效沟通,使他们改变教育方法。教师更应该多与家长沟通,和家长们促膝谈心,讲清情理,反馈学生的进步,而不是等到学生出错后的告状式的家访,激起家长的热情,改变家长教育孩子方法简单粗暴,共同来营造学生进步的氛围。
12.赏识教育—让孩子起飞的翅膀 篇十二
一、赏识是对孩子自身潜能的挖掘
我教过一名外校转来的学生, 她叫李慧。开学的时候, 家长向我反映孩子智力比较差。我觉得纳闷:怎么会有说自己孩子笨的父母呢?况且才上小学一年级, 怎么就能断定她的智力差呢?我不解地盯着李慧看, 企图从她幼小的身上找出答案:给人感觉除了有点害羞外, 孩子长得眉清目秀, 根本不像个笨小孩。俗话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 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我从侧面了解到:李慧的家庭环境并不好, 爸爸工作忙, 妈妈整天打牌,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她的学习。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教好她!
第一天学习拼音a, 我教学生发音要点。范读、带读了几遍后, 就让学生自己读, 并让读得好的学生上台当小老师。也许是长期生活在偏见中的缘故, 唯有李慧不敢大声读, 更别说当小老师了。但从她发音的口形来看, 她是读对了的。我心中暗喜。为了避免她心理紧张, 带读时我特意绕到她身边, 轻轻抚摸了一下她的头, 她露出惊异的神情。接着, 我又用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读。在别的学生读的时候, 我注意到李慧也跃跃欲试, 嘴巴一张一合, 脸上流露出娇恬的笑容。我确信这时的她也想向大家展示自己了。果然, 轮到她读的时候, 她终于羞涩地读出了a音。我故意说没听清, 让她再读, 她便又读了一遍。这下我才大声地表扬她说:“你真棒, 居然读得这么好, 如果声音再大些, 让全班同学都能听见, 就更好了。你能做到吗?”她睁大眼睛, 羞红了脸, 使劲地点头, 鼓起勇气大声地又读了一遍。她的自信赢得了阵阵掌声。我想, 这也许是她读书以来最高兴的一件事了。我趁热打铁, 让她当小老师。她更加自信了, 全没了刚才的羞涩, 红扑扑的小脸上焕发着光彩……
李慧一天天地活泼起来, 成绩也有了质的飞跃。第一单元测试, 她竟然考了90多分!她的家长开心地笑了, 从此再也不说李慧是个笨小孩了。在整个拼音学习阶段, 李慧的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是赏识教育挖掘出了孩子身上蕴藏的潜能, 使孩子获得了自我实现, 获得了自信!同时也让我领悟到了赏识教育的动人魅力。
二、赏识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
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每个生命觉醒的力量都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孩子成长的道路犹如跑道, 老师应该多喊“加油!”记得有一次, 我在五年级上公开课《鲁本的秘密》。这是一个寄宿生班, 他们来自农村, 胆小、发言不积极, 怎样才能让他们和我配合好呢?我想, 只有让孩子的心灵得到舒展, 心灵舒展开了的孩子才会快乐, 才会让心飞翔。试教的时候, 我留心观察每个孩子, 用心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有一名学生回答问题细声细气, 像蚊子叫, 但朗读课文却很流利, 充满了感情。于是, 我就对他说:“会读书的人把一段文字读成一个画面, 你的朗读水平很高, 听你朗读课文是一种享受, 若能大声地读, 效果就更好了。”孩子惊奇地看着我:“老师, 我真的读得这么好吗?怎么从来没有人对我说过?”我拍拍他的肩膀说:“孩子, 你确实很棒, 以前没有人注意到你, 那是因为你没有把自己展示给大家看。如果你能在课堂上展示自己, 大家就会注意到你了, 能做到吗?”孩子高兴地答应了。从此, 我经常看到一个瘦小的身影在操场上朗读。等到我上公开课时, 他果然勇敢地站起来, 声情并茂的朗读博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课堂上, 我不时用一些课堂教学的精辟语言表扬学生, 如“你真能干, 不用老师讲, 自己就能理解了!”“同学们说得很好, 很深入。”“你真不简单, 分析得这么精辟!”……教室里绽开了一张张笑脸, 同学们踊跃发言, 自信荡漾在一张张稚气的脸庞上。当我让孩子们在课文的插图旁写下自己此刻最想对妈妈说的话时, 同学们都畅所欲言, 说得非常精彩, 连平时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也能运用老师给的句式写出了“夏夜里, 母爱融进扇子里, 摇着它, 凉飕飕;冬日里, 母爱融进棉被里, 盖着它, 暖烘烘。”多么优美的句子啊!那一节课在孩子们的配合下, 我上得非常成功。此后, 这个班的学生经常找我朗读、聊天。是赏识让他们觉醒了, 是赏识让他们进步了。
三、赏识要尊重个性差异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人学。”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眼中, 学生是人而不是学习的机器。他们有自己的情感、自尊, 有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 在班级里他们是同学, 在家里他们是孩子, 在社会他们是公民, 他们拥有未来, 拥有一切。因此, 每个学生都应该给予全方位的关怀, 让他们获得全面的发展。我的班里有位同学是出了名的“吵大王”, 整个县城的小学他都读过了, 每次都是因为调皮捣蛋而被开除。他经常违反课堂纪律、无故欺负同学、晚上就寝时也经常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体罚对于他来说已成家常便饭, 他也早已麻木不仁, 无所谓了。为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 我对孩子采取了赏识教育, 从一些细微的小事入手, 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每次课堂提问, 只要看到他举了手, 我就会让他回答。由于他头脑灵活, 问题每每都难不倒他。这时我就会抓住机会表扬他:“你真聪明, 这么难的题目都答对了, 你的发言很精彩!希望你继续努力。”他的脸红了, 想不到“吵大王”也有红脸的时候, 对于以前总是被批评的他而言, 这太出乎他的意料了。孩子大受鼓舞, 从此以后, 学习进步了, 课堂纪律也好多了, 对同学也友好起来。然而, 没过多久, 他旧病复发, 又开始违反纪律了。我没有批评他, 只对他说:“你有了进步, 原来会逃课, 如今只是上课讲小话了;原来经常打架, 现在只偶尔动手了, 不过还是要努力改正自己的毛病。”他很不好意思地看着我, 透过他稚气的眼神, 我读懂了他的内心, 知道他真的努力了, 真的是进步了。我开心了, 满意了, 我对他说:“孩子, 你是我见到的最勇敢的学生, 因为你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 而这往往是别人很难做到的, 只要你愿意, 老师相信你终究会成功的。”面对孩子的缺点, 只有走进他的心灵, 才能帮助孩子改掉缺点。哪怕只有一点点进步, 老师也要由衷地赞叹。我们要承认差异, 要把教育办成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 办成让所有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
【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800】推荐阅读:
教育孩子的经验心得09-09
家长谈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09-03
家庭对孩子教育的心得体会09-05
幼儿园孩子的教育心得08-04
XX初中家长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08-02
怎样教育孩子心得体会范文06-30
孩子家庭教育一点体会07-26
给孩子写一扁国防教育心得11-05
教育孩子的一些感悟07-09
教育孩子的理念方法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