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空间安全管理制度

2024-08-20

密闭空间安全管理制度(共7篇)

1.密闭空间安全管理制度 篇一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修造船行业密闭舱室作业的安全管理,防止发生群体伤亡事故,保证作业人员人身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家《焊接与切割安全》(GB9448-99)、《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规程》(GB16912-1997)、《焊接及切割用橡胶软管氧气橡胶软管》(GB2550-92)、《焊接及切割用橡胶软管乙炔橡胶软管》(GB2551-92)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所称密闭舱室作业,是指进入密闭、狭小舱室(空间)内的热工作业、涂装作业和固定设备、设施等进行安装、检修等作业(以下统称密闭舱室作业)。

第三条修造船中凡进入密闭舱室进行作业的生产单位(以下统称生产单位),均执行本规范。

第四条生产单位要加强对密闭舱室作业的安全管理,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保证密闭舱室通道顺畅,通风良好,防止伤亡事故发生。

第五条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石岛管理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对本行政区所属修造船企业密闭舱室作业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安全基本条件

第六条密闭舱室使用的电源线应保证无接头、破损、绝缘良好,必须采用橡胶护套电源线。使用的氧气、工业燃气软管必须采用橡胶软管,其软管必须符合《焊接及切割用橡胶软管氧气橡胶软管》、《焊接及切割用橡胶软管乙炔橡胶软管》标准要求。船舶修造期间,氧气瓶、乙炔瓶、工业燃气瓶不准在密闭舱室内使用。

第七条生产单位作业前必须对舱内、舱外、周边环境、使用的设备设施、工具、照明、电源线、电焊线、氧、乙炔软管等进行认真检查,确认达到安全要求后方可作业。

第八条密闭舱室作业,必须执行监护制度。监护人须经企业专门培训,熟知作业场所的结构及环境,掌握基本的施救知识和方法,监护人应定职定位,认真履行监护职责,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

第九条在盛装过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品(或涂装过、长期封闭的)的密闭舱室作业前,必须进行有效通风置换,经检测合格后,办理审批手续方可进入。需明火作业的必须达到防火防爆技术要求,并经安技或消防部门批准,办理动火手续。作业中严禁乱扔、存放有毒有害、可燃、易燃易爆废弃物。作业结束或中断时,必须彻底清除作业现场火种,做到场清料净。

第十条进入密闭舱室作业前,班组长必须根据生产作业特点、内容认真进行安全教育,提出安全注意事项、防范措施和应急逃生措施。

第十一条根据不同的作业性质和需要,敷设照明,其照明灯具、线路必须符合安全要求,狭小舱室必须使用安全电压。穿过活动舱门敷设的照明线路必须有良好的防挤压措施。易燃易爆场所铺设的照明灯具、线路必须达到整体防爆要求。

第十二条使用的氧、乙炔软管、焊割炬必须确保无泄漏、破损。密闭舱室焊接作业时,禁止使用交流电焊机,焊把线要绝缘良好,无破损,电焊钳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不得使用简易电焊钳。

第十三条密闭舱室内平台如有水平孔,或因作业需要开的水平孔,应设防护围栏或临时防护盖,防止坠落。

第十四条船舶修造时,油柜(舱)清理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船舶油舱清洗作业必须由取得海事部门颁发的《船舶油舱清洗作业资质认定证书》的单位进行,无资质单位不得从事船舶油舱清洗作业;

2、清舱前必须对油柜(舱)进行通风,采用防爆(防静电)型的风机和照明及电气设备;

3、清舱时必须划定防火警戒区域,挂好防火旗或禁火标志牌,清舱人员不准带手机、呼机,着装必须符合防静电要求,使用的工具及抹布、棉纱等,必须防止火花及静电的产生;

4、清舱(柜)作业结束,使用的工具、抹布、棉纱、锯沫及清除的污油必须及时清理下船。

第十五条生产单位必须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作业人员必须根据工作要求佩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第三章安全管理要求

第十六条凡进入密闭舱室作业,不论空间大小,至少应有两人同行和工作。若空间只能容一人工作时,另一人不得离开,应随时与正在作业的人员保持联系,做预防性保护。密闭舱室入口处必须设置明显的“舱内有人作业”的标志牌。第十七条作业前,应视情况对密闭舱室内空气中氧含量和可燃气体浓度进行检测。空间内空气的氧含量应在18%~21%(体积比浓度)之间,可燃气体浓度应低于爆炸下限的1%(体积比浓度)。

第十八条作业中,如发生氧气、乙炔气体泄漏事故,作业人员要立即停止作业,撤出密闭舱室,将氧、乙炔软管撤出密闭舱室进行处置,并报告船上安全管理人员,对密闭舱室进行通风置换,待安全管理人员检测确认合格后方可恢复作业。

第十九条在无照明的情况下,任何人不准进入密闭舱室。密闭舱室内严禁使用明火照明。出现停电无照明情况时,不要乱走乱动,应与监护人员取得联系,并采取安全措施后迅速离开作业点。生产单位应逐步建立应急照明系统。

第二十条密闭舱室作业应进行有效通风,排除有毒有害气体,降低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改善作业环境,保证作业人员安全与健康。

第二十一条密闭舱室漆膜打磨作业应按火灾场所管理。采取强制通风或局部吸尘等措施,降低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禁止用压缩空气吹扫粉尘,并采取其它防止二次扬尘的措施。使用的电气设备、线路、照明灯具等应具备防止粉尘燃烧、爆炸的性能。

第二十二条密闭舱室打磨作业应控制作业人数,狭小舱室打磨作业不得超过9人。

第二十三条密闭舱室内的阀门、箱柜、管道必须密封严密,杜绝跑、冒、滴、漏现象。生产作业人员严禁触动舱室内与本作业无关的各种阀门、手柄、拉环、键钮及设备、设施。

第二十四条严禁用氧气作为吹扫气源进行吹扫。严禁用氧气吹凉或作为其他气源使用。

第二十五条作业结束或中断时,必须将焊把线和氧、乙炔软管带出密闭舱室,放置在甲板上空气流通地方,并断开与电(气)源的连接。未断开与电(气)源连接的焊把线和氧、乙炔软管、焊、割炬,严禁存放到密闭工具箱柜内。

第四章附则

第二十六条本规范所称密闭舱室(空间),是指有1~2个出入口所围成的空间,包括顶部敞开而深度大于1.2m、自然通风不良的空间;或狭小舱室。

狭小舱室是指高度小于1.7m;或宽度小于1m;或空间小于30m3;或作业人员生产活动有障碍、身体活动受到局限的舱室。

第二十七条本规范所称热工作业是指因生产需要进行的焊割、碳弧气刨、烘烤、加温、打磨、保暖等需用产生明火或加温设备进行的生产活动。

第二十八条本规范所称易燃易爆物品是指涂装或其它作业使用的油漆、稀释剂、油料、丙酮、酒精、粘合剂及可燃气体、助燃气体等化学品。

第二十九条在密闭舱室进行涂装作业时,按《荣成市船舶涂装作业安全管理规范》执行。

第三十条本规范由荣成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密闭空间安全管理制度 篇二

关键词:电石炉,电极糊

新疆中泰矿冶有限公司电石厂自2004年建厂, 目前拥有20台电石炉, 年设计电石产能为128万吨, 其中2台21000KVA三项圆形电极内燃式电石炉, 6台30000KVA三项圆形电极密闭电石炉, 12台40000千伏安三项圆形电极密闭电石炉, 2010年以前, 因电极故障导致各类安全生产事故频繁, 通过多年的总结、经验积累以及有效的控制措施, 基本杜绝了各类电极故障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

一、电石生产工艺及设备简述

1. 电石生产主要工艺为来自原料工序烘干碳素原料和自产石灰, 按照一定的配料比配成炉料, 在经滚筒皮带传输至环形加料机配送至12个料管加入电石炉内, 再通过炉内电极电弧和炉料的电阻热并加热至1800-2200℃反应生成电石, 熔融电石经人工开炉后通过炉眼流入电石锅内, 并用卷扬机拉入冷却厂房, 经冷却得到成品电石装车拉运。

2. 电石炉主要设备有:电石炉炉体、电石炉变压器、电极及附属设备、出炉烧穿装置、液压系统、配料系统、循环水系统等。

二、电极常见故障及预防措施

在电石炉生产中电极发生的主要事故有一下几种:硬断、流糊、软断、棚糊等。

1. 电极的硬断

(1) 造成电极硬断的原因

电极糊所含的灰分过高, 平时保管不妥, 夹带进杂质较多, 电极糊所含之挥发分过少, 过早烧结或粘结性差, 引起电极硬断。

停电次数多, 经常停停开开, 在停电时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 会造成电极开裂和烧结分层。

电极壳内落入粉尘较多。

(2) 预防电极硬断的方法

严格掌握电极工作长度。

严格检查电极糊质量, 其所含之灰分不能超过规定, 电极糊灰分≤4%, 灰分越小越好。

正常生产时不允许灰尘落入电极壳内, 尤其是检修时, 一定要把电极壳内的灰尘清扫干净。

认真检查电极的送风量和导电板的冷却水温, 其进水温度一般保持在40℃, 出水温度保持在55℃。电极送风量不能过小, 防治电极糊融化过快, 形成离析分层。

加强设备维护, 提高检修质量, 减少计划外停电。停电后特别是在冬季, 要立即用热料将电极四周培上, 以达到保温和防氧化的目的。送电后, 负荷不要提升过快。若停电时间较长, 将变压器接线方式改为“Y”形预热电极, 防止电极硬断。

2. 电极漏糊

电极中融化后的液态电极糊, 从破损的电极筒处流出, 这类事故称为漏糊漏糊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发生漏糊事件应立即停电, 把事故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如果流糊的孔洞在铜瓦外, 可用石棉堵塞, 再用铁板焊死, 然后焙烧电极。如果漏糊的孔洞在铜瓦内, 需将铜瓦拆除下方电极, 露出孔洞, 进行处理, 加装电极糊, 进行焙烧。

3. 电极的软断

造成电极软断的原因

(1) 电极糊挥发份过高或比电阻超标。

(2) 电极壳铁板太薄或太厚。

(3) 电极铁壳制作不良或焊接质量不好, 引起破裂, 就导致漏糊或软断。

(4) 放电极时没降低负荷或降低得太少, 放电极后负荷增加得太快也会引起电极软断。

电极软断的应急处理方法

(1) 一旦发现电极软断, 应立即停电, 操作人员应立即疏散, 迅速将电极压下, 深入炉内, 设法不使电极糊外流, 并迅速松开电极使其和断头相连接, 把电极附近的电极糊撬开扒掉, 然后送电, 以低负荷焙烧。软断的那一相电极不允许提升, 负荷可根据电极焙烧情况而增加, 大约6-8小时可焙烧好。

(2) 如果断头接不上, 而电极糊已干涸, 无流动的可能, 此时将电极再放出一些 (数量根据电极尺寸决定) 。低负荷焙烧好, 方法同前。

(3) 如果电极头接不上, 电极糊很稀, 还可能大量涌出或电极糊流出太多, 近于流空, 此时应再焊一节有底的铁壳与新炉开炉采用的电极头相似, 加以新电极糊, 仍按前法焙烧, 但应特别注意电极送风量和导电板的冷却水量。

电极软断的预防措施有:

(1) 电极送风量及导电板冷却水量要合理控制。

(2) 放松电极时要百倍提高警惕, 升负荷要胆大心细, 多观察电极的变化。

(3) 应及时检查电极糊质量, 明确使用电极糊的各项指标, 不使用不合格的电极糊。

4. 电极棚糊

棚糊现象是指电极糊块在电极筒内棚住, 使电极糊中间出现较大的空隙, 此现象一旦发生可引起电极的软断或硬断

(1) 造成电极棚糊的原因

电极糊粒度不合适, 大小不均

糊柱太高, 电极上部温度太低, 电极糊难以融化下沉。分层现象出现, 造成棚糊。

(2) 电极棚糊的处理方法

用麻绳系重物从电极糊筒内砸落悬料, 用木棒自上向下捅落悬料 (切记严禁用铁器, 防止接触电极糊筒发生打火现象, 刺破电极糊筒) , 严重时可卸掉保护屏, 用气焊割开电极筒, 从下面用钢筋将悬料捅落。

在电石生产中, 搞好电极的管理是我们搞好电石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只有保证电极正常, 才能办证电石炉生产的正常。在电极的管理中要求, 操作人员积累工作经验, 加强对电极异常的敏感性, 加强对原料的控制, 严把电极糊质量, 确保电石炉生产安全。

参考文献

[1]熊谟远.《电石生产及其深加工产品》——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6.

[2]熊谟远岳宏亮.《电石生产加工与产品开发利用及污染防治整改新技术新工艺实用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

3.密闭空间里的人生戏剧 篇三

在驾驶室这个没有任何动作可以施展的狭小空间里,他仅仅依靠微妙的眼神和表情变化以及语气的调整,就呈现出了充沛的感情。这会让人想起那部著名的《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同样仅靠一个场景和一个男人的讲述完成全部故事。但后者毕竟还有众人配戏,这部《洛克》全凭自己。

当然,不只是演员,这样一部影片显然彰显着导演兼编剧斯蒂文·奈特的野心。他曾创作过《美丽坏东西》《东方的承诺》等一系列高口碑作品。但《洛克》可能是难度最大的,完全依靠台词钉住挑剔的观众。在这个把电影只当做感官享受的时代,又有多少人愿意听一个坐在车里的中年男人唠叨自己的家事和精神困惑呢?

洛克的困境只有三件事:家庭、情人和工作。但这基本上已经囊括了一个中年男人能遇到的所有问题了。他拨通电话,告诉儿子,自己没办法回家陪他们看球赛了。然后,他与自己的公司交接工作,这个从未犯错的员工告诉上司,他第二天没办法去现场盯工地,即使他知道那是公司最大单的生意。最后,他接通了情人的电话,告诉她,自己正在赶往医院的路上。他的情人怀着他们的儿子,正在待产。

电话就在这三者之间交替着打进打出。他妻子决定和他离婚,儿子显得不知所措;情人一直在问他,到底爱不爱自己,但实际上,他们都承认,那是唯一一次酒后乱性,甚至两人都互不了解;他被辞退,但他坚持用电话遥控着下属把第二天的事务都做好安排。

电话乱作一团,但洛克一直在努力梳理。所有生活的况味都在这样的错乱之中泄露出来。《洛克》是一个密闭空间内的故事。虽然它不像那部著名的《活埋》那样极端,但是独自驾驶汽车行驶在高速路上,有着更为孤寂的象征含义。

驾驭这个动作看似有主动权,但实际上,这部电影正是巧妙地用这个原本的主动行为传递着“被操纵”的感觉。在这条高速路上,这个男人一直在驶向未知。他在努力维持所有事物处于一种规则状态,但真正的主动者却是命运,他无所适从只能被迫接受。

除了被动,还有疏离。这是《洛克》的另一个主题。他原本是镶嵌于工作、家庭和情感之中的人,但实际上对于这三者,洛克一直处于疏离的状态,早已厌倦。导演斯蒂文·奈特让这个男人在接打电话之外,夹杂了一些充满愤恨情绪的自言自语,让人们认识到他童年的残缺,有一个永远不在场的父亲。从而引发了第三个主题——缺席。这是又一个深邃的维度。既完成了对于他性格形成的交代又巧妙应对着洛克自己当下的位置。对于家庭、工作和情人,他都是缺席的。更具有宿命感的是,他的情人在最后一个电话中,让他听到了儿子的啼哭。他在诅咒父亲缺席的同时,自己也成为了一个缺席的父亲。

从电影的开场,导演就一直在用高速路上的警笛和喇叭,以及濒于爆发和崩溃的男主角的情绪描述了一种即将出现意外事故的氛围。观众都已认定,这辆车最终会撞毁在高速路上。但导演选择了一个高级得多的处理方式。他听到了儿子的啼哭,平静了心态,最终仍然决定继续开车上路。他看似将面对新的生活,但实际上却要陷入同样荒诞而重复的日子。

导演斯蒂芬·奈特代表作:

《美丽坏东西》

欧文因为非法移民的身份让他遇上了大麻烦。他只能前往英国避难。他在一个小旅馆中,无意中发现了旅馆老板斯尼基实际上是一位贩卖人体器官的罪犯,而当斯尼基得知欧文撞破了他的秘密后,危险和威胁随之而来。

《奇异的恩典》

本片根据英国政治家、改革家,废除奴隶制倡导者威廉·威伯福斯的人物原型改编,讲述他在18世纪的英国国会长期坚持反黑奴运动并与反对者展开斗争的故事。影片使用电脑技术将过去影片与现在影像结合在一起,上演一场关于正义与邪恶较量的史诗。

《东方的承诺》

圣诞节,一个14岁的俄罗斯少女因难产而死在伦敦一家医院,俄裔助产士安娜觉得事有蹊跷,暗中调查少女的来历,却发现少女不但是一个偷渡客,而且还是深陷性交易的雏妓。由此,一个伦敦地下色情网浮出水面。

《蜂鸟特工》

4.密闭空间安全管理制度 篇四

一、概述

为保证井下巷道扩刷顺利进行,原巷道内的密闭需揭露并重新建筑新密闭,为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特编写该措施,相关单位及人员必须严格执行。

二、揭露密闭时间和施工办法

1、揭露时间:根据巷道扩刷进度确定。

2、首先检测原进、回风巷口密闭前瓦斯浓度,在瓦斯不超限的情况下,在回风巷密闭上方打开一小孔,然后在进风巷密闭上方打开一小孔,形成通风系统。

3、不定时检测回风流中的瓦斯、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浓度,在保证瓦斯、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浓度均不超过规程规定值时,逐步依次在进风、回风将通风口扩大,至密闭全部打开完毕。

4、回风流中瓦斯、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浓度超过规程规定值时,立即停止一切工作,利用控制密闭通风口的大小将瓦斯、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浓度控制在规程允许值内,再进行下步工作。

5、主要进、回风大巷的密闭完全打开,形成通风系统后,并保证巷道内瓦斯、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浓度均不超限时,可进行巷道扩刷。

6、根据巷道扩刷进度,对巷道内原有密闭依次揭露,并建

筑新密闭,利用局部通风机供风的方法排除盲巷内的瓦斯、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浓度至规程允许值以下。

7、启封采用铜质工具,启封时先砸开一个0.3㎡探测小口然后在慢慢扩大至500×500的口,将风筒引入,对密闭内5米范围内的瓦斯进行排放,只有墙体5米范围内的瓦斯小于1.0%时,方可全断面启封。

三、揭露密闭前的准备工作及揭露后的组织程序

1、施工队组必须准备好相应的设备及砸墙的铜质工具。

2、根据掘进过程中瓦斯涌出情况,采用2×15KW的局部通风机供风可满足排放瓦斯时的所需风量。

3、风机位臵设在进风侧距离回风口不得小于10米处。

4、揭露前要调试好风机是否正常运转,将风筒铺设至密闭墙前。

5、矿成立揭露工作领导小组,指挥所设在矿调度,矿总工程师任组长,负责统一指挥启封和排放有害气体工作,启封及排放瓦斯工作由项目部负责。

6、现场成立揭露工作小组,组长由矿山救护大队队长担任,负责检查停电、撤人、设岗及指挥揭露排放有害气体的工作,副组长由项目部通风负责人担任,指定各站岗人员和组织人员撤离受影响的区域,安检科设专人负责停电、撤人、设岗监督工作。

7、矿调度负责整个启封过程中的调度指挥工作及启封过程中的停送电工作。

8、只有各地点停电、撤人、设岗工作全部到位后,由现场揭露工作小组组长向矿调度汇报,经揭露领导小组组长同意后,方可进行揭露工作。

四、揭露密闭安全技术措施

1、启封密闭之前一天,特邀矿山救护大队参加专题会议,进一步明确具体分工安排和落实责任。通风科组织参与启封人员贯彻、执行安全技术措施

2、揭露前由电工先检查风机是否完好,瓦斯员应提前将风筒接到密闭前。

3、揭露排放瓦斯前,由通风科在第一风流汇合处悬挂一台便携式甲烷检测仪。

4、揭露前必须对启封点5米范围内巷道的帮顶进行观察,如有巷道支护变形或缺粱短架的,必须及时维护或更换,并清理杂物,确认无安全隐患后方可开始启封工作。

5、揭露密闭前,风机不先供风,观察无安全隐患,方可开启风机进行揭露工作。

6、揭露前经确认停电、撤人、设岗工作全部到位后,方可按措施要求组织启封排放瓦斯。

7、揭露密闭工作由施工项目部负责,设专职瓦斯员负责检测启封密闭时的瓦斯及其它有害气体浓度。

8、揭露密闭前必须设局扇和风筒,启动局扇,对着密闭吹风,用铜钎打开不超过直径10cm的小孔(注意墙被撬松动后,轻轻地将砖石往外取下,禁止向盲巷里面推到,防止砖石掉下砸出火花,杜绝隐患),观测瓦斯情况(在破孔时如果瓦斯压力较大,不准扩孔,必须等到压力消失后再扩孔)。

9、做好揭露前的准备工作,揭露时,首先由瓦斯员检查密闭墙前瓦斯浓度及其它有害气体浓度,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只有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0.5%及其它有害气体浓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时,方可按次序进行揭露操作。

10、揭露密闭前严禁使用非防爆工具操作,必须使用铜撬棍、铜锤等,并在密闭墙揭露过程中,不断对施工位臵洒水,直至揭露完成。

11、揭露密闭必须从上风侧开始,首先在密闭正中用长柄工具打开一0.3㎡的探测小口,瓦斯员将瓦斯器胶管伸入小口内,检测密闭内瓦斯浓度及其它气体浓度,如密闭墙内瓦斯浓度超高时,暂时不将密闭开口扩大,将风筒接到密闭处,对着小孔吹风,待小孔内瓦斯浓度降到1%以下时,方可将小孔逐渐扩大,并随时检测瓦斯。

12、如揭露密闭时有瓦斯及其他气体超限的,瓦斯员必须立即通知现在作业人员停止作业,汇报启封工作小组组长并上报调度室,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只有作业地点瓦斯及其他气体浓度均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后方可继续作业。

13、在密闭墙口逐渐扩大排放瓦斯时,应保证局扇排除密闭内的瓦斯不超过1.5%,且密闭墙5米范围内瓦斯浓度不超过

1.0%。

14、揭露时应按自上而下的顺序由墙体上方开始,并设专人观察顶板和墙体情况,砸墙人员必须站在墙体侧面,严禁站在墙体下方,防止墙体及顶板垮落伤人。

15、揭露密闭过程中必须保证墙体前的正常供风,当墙体周围5米范围内的瓦斯浓度达到或超过1.0%时,必须停止砸墙工作,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当瓦斯浓度降到1.0%以下时,方可进行砸墙工作。

16、揭露密闭人员必须始终位处密闭外侧,严禁将头伸入开启孔内,以防窒息事故。

17、通风口的扩口过程中,必须轻拿轻放所有工具,敲打开凿时,锤子必须由外侧向内侧敲打,严禁由内向外敲打,且尽量用撬棍等非敲打手段操作,避免错误操作产生火花。

18、如揭露地点瓦斯,二氧化碳超限,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采取相应措施,消除瓦斯超限现象。

19、密闭墙揭露完成后,必须先由瓦斯员逐步进入检测瓦斯及其他气体,各种气体浓度符合要求后,及时进行敲帮问顶和临时支护。

20、整个揭露及排放瓦斯工作期间,与揭露及瓦斯排放工作无关的人员严禁进入警戒区域内。

21、所有参加揭露的人员必须佩戴自救器和氧气测定器。

22、揭露密闭及排放瓦斯工作完毕后,必须由施工队组进行

一次全面检查,只有确认安全后,其他人员方可进入该巷道。

23、巷道内如积水严重的,必须及时安排专人接水泵进行排水。

24、在整个揭露工作中不得用金属工具猛烈撞击密闭墙,防止产生火花引燃瓦斯。

25、密闭揭露后,应将材料堆码整齐,不得影响行人、通风安全。

26、密闭揭露完后,揭露工作小组组长现场向调度室汇报。

27、启封过程中,所有参加的人员必须听从指挥,严格执行本措施规定,不得推诿、拖延、违章指挥,凡因不服从指挥或违章操作而造成事故或拖延工作者要追究责任

28、所有参与密闭启封人员必须在学习本安全技术措施并签字后,方可组织施工,入井前开好班前会,做好人员分工并明确各自责任,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五、瓦斯排放安全技术措施:

(一)、瓦斯排放前的准备工作

1、瓦斯排放负责人,在入井前确认所有参与瓦斯排放的人员矿灯无失爆现象,衣物无化纤成分。

2、将揭露密闭的必要工具(铜镐、铜锤、便携式瓦斯报警仪、多种气体检测仪)运至密闭处。

3、由排放负责人按照《矿井停电安全技术措施》关于停电的相关规定,安排专人停电,停电范围:涉及到有隐患的所有电

源。

4、在进风侧距离回风口不得小于10米处安装一台FBD№2×15局部通风机,风筒沿帮敷设,实现“三专、三闭锁”。

(二)、瓦斯排放方法 采用断开风筒法:

1、在揭露密闭前先检查密闭前瓦斯,如有观测孔可先打开观测孔,检查瓦斯,如果不超限可直接破密闭排放瓦斯。

2、在没有观测孔不能掌握密闭内瓦斯的情况下,并在保证启封密闭前瓦斯不超限的情况下,先在密闭上方打开一小孔。

3、风筒要一节一节由外向里接设,直至能够保证新建密闭处周围10米范围内瓦斯和其他有害气体不超限,即可停止排放,但巷道要正常通风。

(三)、揭露密闭后,排放瓦斯的安全技术措施

1、瓦斯排放时,乏风流经过区域:施工地点经回风巷排到地面。

2、警戒位臵:主井井口20m处,回风斜井口上20m处。

3、排放瓦斯时避灾路线:揭露地点——回风巷——总回风巷——回风斜井——地面。

4、排放方法:采用局部通风机风筒接头调风排放法。排放瓦斯时,现场瓦斯员必须由矿上救护大队配合,瓦斯浓度必须控制住1.0%以下,瓦斯浓度达到1.0%至3.0%之间时,应控制风流排放瓦斯,瓦斯浓度达到3.0%及以上时,应立即汇报总工

程师,制定措施,指定专人,进行排放。

5、瓦斯排放期间,所有人不得进入瓦斯排放乏风流所经区域。

6、在排放瓦斯前,要撤出回风侧所有人员,并切断回风流中所有的非本质安全电源。

4、为安全起见,揭露密闭人员,条件允许时可把矿灯摘下,别人在全风压处给照明(一般情况密闭距全风压处不超过5米),防止瓦斯浓度达到爆炸界限时矿灯失爆引爆瓦斯。

5、在排放瓦斯时应严格按照排放措施逐级逐段排放,严禁“一风吹”,保证排出的瓦斯与全压风流混合出的瓦斯与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并设专人巡回检查回风流中的瓦斯。

6、排放瓦斯过程中,排放现场监督负责人要严格控制瓦斯的排放速度,确保排出的瓦斯与全风压风流混合处的瓦斯浓度不超1.5%。

7、接入风筒必须严格按下列规定执行:在距离风筒出口10米处的停风区域内瓦斯浓度不超过1.0%时。

8、瓦斯排放工作,只需保证新建密闭地点周围10米范围内的瓦斯、二氧化碳不超过0.5%时,方可通知各设岗点警戒和观测人员撤离。

9、排放瓦斯时,主扇通风机井口附近30米内严禁烟火且派人警戒,防止出现意外。

10、瓦斯排放完毕后,必须在风筒迎头搭建临时栅栏,防止

人员进入。

六、危险源辨识

1、排放瓦斯和有害气体时严禁一风吹

防范措施:排放时的风量严格按照计算风量配风,不得随意配风。

2、排放瓦斯和有害气体时警戒设臵不到位造成其他人员进入氮气排放区域。

防范措施:设臵警戒时要悬挂排放区域“严禁入内”牌且要有专人在规定地点警戒。

3、未使用铜质工具引起火花,造成瓦斯爆炸

防范措施:布尔台救护中队在排放瓦斯时需使用铜质工具,严禁使用铁质工具,现场指挥要做好监督工作。

4、各种仪器仪表不完好

防范措施:各种仪器仪表不完好不得入井,现场使用仪器仪表时,必须再次检查完好性

七、新建密闭的要求

1、新建密闭时,必须保持通风良好,密闭地点周围10米范围内瓦斯和其他有害气体均不超限。

2、密闭必须采用不燃性材料(包括砼、砖、料石等)砌筑,严禁漏风。

3、密闭位臵应选择在顶帮坚硬、未遭破坏的煤岩巷道内。

4、砌筑两道厚度不小于0.5m的墙体,中间间隔不小于1m,充填黄土。

5、永久密闭应设在距巷道口5~6m处。密闭周边应掏槽,见硬底硬帮与煤岩接实,掏槽只能用大锤、钎子、手镐或机械施工,严禁采用放炮方法。

6、掏槽深度:根据顶板压力大小,与煤帮联接,见实煤后帮槽0.2~0.3m,底槽0.2~0.3m,顶槽0.1m;与岩石联接,见实岩后帮槽0.2m,底槽0.2m,顶槽刨出麻面。

7、用砖、料石砌筑时,竖缝应错开,横缝应水平,排列应整齐,砂浆应饱满;灰缝应均匀一致;干砖应浸湿;墙心逐层用砂浆填实。

8、墙面必须平整,并抹有不少于0.2m的裙边,砖墙应抹面(每平方米凸凹不超过10mm),打光压实,料石墙应勾缝,无裂缝(雷管脚线不能插入)重缝和空缝,保证严密不漏风(手触无感觉、耳听无声音),墙面应刷白。

八、密闭管理要求

1、永久密闭前5m内支护完好,无片帮、冒顶,无杂物、积水和淤泥等现象。

2、永久密闭前无瓦斯积聚。

3、永久密闭前应设臵栅栏、警标、说明牌,说明牌应注明:地点、砌筑日期、材料、砌筑厚度、面积等。

4、施工队组密闭施工前要将密闭方案报通风科审批,施工过程中通风科应进行质量抽查,施工完毕由通风科组织验收。

5、密闭每7天检查一次,每次检查数据及时填写在检查牌板上。

5.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篇五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1范围

为确保公司员工职业健康安全,杜绝事故隐患,防止发生缺氧、中毒窒息等事故,针对公司有限空间作业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本制度规定了公司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职责要求和《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的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在公司内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及外施工单位人员。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3869 用电安全导则

GBZ 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30871-2014 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3.1 有限空间 confined spaces 公司内各类塔、釜、槽、罐、炉膛、锅筒、管道、容器以及地下室、窨井、坑(池)、下水道或其它封闭、半封闭场所。

3.2 有限空间作业 operation at confined spaces 进入或探入化学品生产单位的有限空间进行的作业。4职责

4.1安环部是本制度的制定单位,负责本制度的修改、督察。4.2其他相关单位是本制度的协助单位,负责本制度的执行。

有限公司

4.3作业相关人员必须对整个作业过程负责。5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要求

5.1 受限空间作业实施作业证管理,作业前应办理《有限空间安全作业证》(以下简称《作业证》)。

5.2 安全隔绝

5.2.1 有限空间与其他系统连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管道应采取有效隔离措施。

5.2.2 管道安全隔绝可采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进行隔绝,不能用水封或关闭阀门等代替盲板或拆除管道。

5.2.3 与有限空间相连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孔、洞应进行严密地封堵。

5.2.4 有限空间带有搅拌器等用电设备时,应在停机后切断电源,上锁并加挂警示牌。5.3 清洗或置换

有限空间作业前,应根据有限空间盛装(过)的物料的特性,对有限空间进行清洗或置换,并达到下列要求:

5.3.1 氧含量一般为18%~21%,在富氧环境下不得大于23.5%。5.3.2 有毒气体(物质)浓度应符合GBZ 2 的规定。

5.3.3 可燃气体浓度: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时,其被测浓度不大于0.5%(体积百分数);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不大于0.2%(体积百分数)。

5.4 通风

应采取措施,保持有限空间空气良好流通。

5.4.1 打开人孔、手孔、料孔、风门、烟门等与大气相通的设施进行自然通风。

有限公司

5.4.2 必要时,可采取强制通风。

5.4.3 采用管道送风时,送风前应对管道内介质和风源进行分析确认。5.4.4 禁止向受限空间充氧气或富氧空气。5.5 监测

5.5.1 作业前30 min内,应对有限空间进行气体采样分析,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

5.5.2 分析仪器应在校验有效期内,使用前应保证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5.5.3 采样点应有代表性,容积较大的有限空间,应采取上、中、下各部位取样。

5.5.4 作业中应定时监测,至少每2 h监测一次,如监测分析结果有明显变化,则应加大监测频率;作业中断超过30 min应重新进行监测分析,对可能释放有害物质的有限空间,应连续监测。情况异常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经对现场处理,并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恢复作业。

5.5.5 涂刷具有挥发性溶剂的涂料时,应做连续分析,并采取强制通风措施。

5.5.6 采样人员深入或探入有限空间采样时应采取5.6中规定的防护措施。

5.6 个体防护措施

有限空间经清洗或置换不能达到5.3的要求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方可作业。

5.6.1 在缺氧或有毒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佩戴隔离式防护防毒面具,必要时作业人员应拴带救生绳。

5.6.2 在易燃易爆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穿防静电工作服、工作鞋,使用防爆型低压灯具及不发生火花的工具,不准穿戴化纤织物。

5.6.3 在有酸碱等腐蚀性介质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穿戴好防酸碱工作

有限公司

服、工作鞋、手套等护品。

5.6.4 在产生噪声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配戴耳塞或耳罩等防噪声护具。5.7 照明及用电安全

5.7.1 有限空间内应有足够的照明,照明电压应小于等于36V(安全电压),照明灯具必须符合防潮、防爆等安全要求。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内作业电压应小于等于12V。

5.7.2 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作业或进行电焊作业时,应配备漏电保护器。在潮湿容器中,作业人员应站在绝缘板上,同时保证金属容器接地可靠。

5.7.3 临时用电应办理用电手续,按GB/T 13869 规定架设和拆除,线路绝缘保证良好。

5.8 监护

5.8.1 有限空间作业,在有限空间外应设有专人监护,监护人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担任,监护人必须认真负责,坚守岗位。

5.8.2 进入有限空间前,监护人应会同作业人员检查安全措施,统一联系信号。

5.8.3 在风险较大的有限空间作业,应增设监护人员,并随时保持与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联络。

5.8.4 监护人员不得脱离岗位,并应掌握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人数和身份,对人员和工器具进行清点。

5.9 其它安全要求

5.9.1 在有限空间作业时应在有限空间外设置安全警示标志。5.9.2 有限空间出入口应保持畅通。

5.9.3 多工种、多层交叉作业应采取互相之间避免伤害的措施。5.9.4 作业人员不得携带与作业无关的物品进入有限空间,设备内作业

有限公司

过程中,作业中不得抛掷材料、工器具等物品,交叉作业要有防止层间落物伤害施工人员的措施。

5.9.5 有限空间外应备有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消防器材和清水等相应的应急用品。

5.9.6 严禁作业人员在有毒、窒息环境下摘下防毒面具。

5.9.7 难度大、劳动强度大、时间长的受限空间作业应采取轮换作业。危险性较大的由监护人用安全绳拴住作业人员进入施工。

5.9.8 在有限空间进行高处作业应按GB30871-2014 化学品生产单位高处作业安全规范的规定进行,应搭设安全梯或安全平台,并配备救护绳索,确保应急撤离需要。

5.9.9 在有限空间进行动火作业应按GB30871-2014化学品生产单位动火作业安全规范的规定进行。

5.9.10 作业前后应清点作业人员和作业工器具。作业人员离开有限空间作业点时,应将作业工器具带出。

5.9.11 作业结束后,由有限空间所在单位和作业单位共同检查有限空间内外,确认无问题后方可封闭有限空间。

6职责要求

6.1 作业负责人的职责

6.1.1 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负全面责任。

6.1.2 在有限空间作业环境、作业方案和防护设施及用品达到安全要求后,可安排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6.1.3 在有限空间及其附近发生异常情况,并可能危害作业人员安全时,必须立即撤出有限空间,停止作业。若要继续再进入设备内作业时,必须重新办理进入设备内作业手续。

6.1.4 检查、确认应急准备情况,核实内外联络及呼叫方法。

有限公司

6.1.5 对未经允许试图进入或已经进入有限空间者进行劝阻或责令退出。

6.2 监护人员的职责

6.2.1 设备内作业,应增设监护人员,对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负有监督和保护的职责。作业人员在进入设备前,监护人应会同作业人员检查安全措施,统一联系信号。

6.2.2 了解可能面临的危害,对作业人员出现的异常行为能够及时警觉并做出判断。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和交流,观察作业人员的状况。

6.2.3 当发现异常时,立即向作业人员发出撤离警报,并帮助作业人员从有限空间逃生,同时立即呼叫紧急救援。

6.2.4 掌握应急救援的基本知识。设备内事故抢救时,救护人员须做好自身防护方能进入设备内实施抢救

6.3 作业人员的职责

6.3.1 负责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进入有限空间实施作业任务。作业前应了解作业的内容、地点、时间、要求,熟知作业中的危害因素和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6.3.2 确认安全防护措施落实情况。

6.3.3 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品。

6.3.4 应与监护人员进行必要的、有效的安全、报警、撤离等双向信息交流。

6.3.5 服从作业监护人的指挥,如发现作业监护人员不履行职责时,应停止作业并撤出受限空间。

6.3.6 在作业中如出现异常情况或感到不适或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向作业监护人发出信号,迅速撤离现场。

有限公司

6.4 审批人员的职责

6.4.1 审查《作业证》的办理是否符合要求。6.4.2 到现场了解受限空间内外情况。6.4.3 督促检查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7《有限空间安全作业证》的管理

7.1 《作业证》由作业部门负责到公司安环科办理,格式见表。7.2 《作业证》所列项目应逐项填写,安全措施栏应填写具体的安全措施。

7.3 《作业证》应由有限空间所在部门负责人审批。

7.4 一处有限空间、同一作业内容办理一张《作业证》,当有限空间工艺条件、作业环境条件改变时,应重新办理《作业证》。

7.5 各部门《作业证》要认真填写、妥善保管,作业结束后,要在三天(星期

六、日在内)内将《作业证》交回安环部审核备查存档。安环科《作业证》保存期限至少为1年。

8考核

8.1凡违反本制度相关规定的扣责任部门安全考核分10分或罚款50-500元,相关人员当季度安全绩评为零分。

8.2情节严重的或造成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将追究其经济责任,情节严重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9记录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证》 附:进入容器设备的八个必须

一、必须申请办证,并得到批准;

二、必须进行安全隔绝;

有限公司

三、必须切断动力电并使用安全灯具;

四、必须进行置换通风;

五、必须按时间要求进行安全分析;

六、必须佩戴规定的防护用具;

七、必须有人在器外监护,并坚守岗位;

八、必须有抢救后备措施

6.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篇六

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化学品生产单位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要求、职责要求和《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的管理。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受限空间作业。

引用文件

AQ

3028-2008

化学品生产单位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

术语和定义

本制度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3.1

受限空间

公司的各类塔、釜、槽、罐、炉膛、锅筒、管道、容器以及地下室、窨井、坑(池)、下水道或其它封闭、半封闭场所。

3.2

受限空间作业

进入或探入化学品生产单位的受限空间进行的作业。

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要求

4.1

受限空间作业实施作业证管理,作业前应办理《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

4.2

安全隔绝

4.2.1

受限空间与其他系统连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管道应采取有效隔离措施。

4.2.2

管道安全隔绝可采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进行隔绝,不能用水封或关闭阀门等代替盲板或拆除管道。

4.2.3

与受限空间相连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孔、洞应进行严密地封堵。

4.2.4

受限空间带有搅拌器等用电设备时,应在停机后切断电源,上锁并加挂警示牌。

4.3

清洗或置换

受限空间作业前,应根据受限空间盛装(过)的物料的特性,对受限空间进行清洗或置换,并达到下列要求:

4.3.1

氧含量一般为18%~21%,在富氧环境下不得大于23.5%。

4.3.2

有毒气体(物质)浓度应符合GBZ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

4.3.3

可燃气体浓度:当被测气体或蒸汽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时,其被测浓度不大于0.5%(体积百分数);当被测气体或蒸汽的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不大于0.2%(体积百分数)。

4.4

通风

应采取措施,保持受限空间空气良好流通。

4.4.1

打开人孔、手孔、料孔、风门、烟门等与大气相通的设施进行自然通风。

4.4.2

必要时,可采取强制通风。

4.4.3

采用管道送风时,送风前应对管道内介质和风源进行分析确认。

4.4.4

禁止向受限空间充氧气或富氧空气。

4.5

监测

4.5.1

作业前30

min内,应对受限空间进行气体采样分析,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

4.5.2

分析仪器应在校验有效期内,使用前应保证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4.5.3

采样点应有代表性,容积较大的受限空间,应采取上、中、下各部位取样。

4.5.4

作业中应定时监测,至少每2

h监测一次,如监测分析结果有明显变化,则应加大监测频率;作业中断超过30

min应重新进行监测分析,对可能释放有害物质的受限空间,应连续监测。情况异常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经对现场处理,并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恢复作业。

4.5.5

涂刷具有挥发性溶剂的涂料时,应做连续分析,并采取强制通风措施。

4.5.6

采样人员深入或探入受限空间采样时应采取4.6中规定的防护措施。

4.6

个体防护措施

受限空间经清洗或置换不能达到4.3的要求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方可作业。

4.6.1

在缺氧或有毒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必要时作业人员应拴带救生绳。

4.6.2

在易燃易爆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穿防静电工作服、工作鞋,使用防爆型低压灯具及不发生火花的工具。

4.6.3

在有酸碱等腐蚀性介质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穿戴好防酸碱工作服、工作鞋、手套等护品。

4.6.4

在产生噪声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配戴耳塞或耳罩等防噪声护具。

4.7

照明及用电安全

4.7.1

受限空间照明电压应小于等于36V,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内作业电压应小于等于12V。

4.7.2

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作业或进行电焊作业时,应配备漏电保护器。在潮湿容器中,作业人员应站在绝缘板上,同时保证金属容器接地可靠。

4.7.3

临时用电应办理用电手续,按GB/T

13869

《用电安全导则》规定架设和拆除。

4.8

监护

4.8.1

受限空间作业,在受限空间外应设有专人监护。

4.8.2

进入受限空间前,监护人应会同作业人员检查安全措施,统一联系信号。

4.8.3

在风险较大的受限空间作业,应增设监护人员,并随时保持与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联络。

4.8.4

监护人员不得脱离岗位,并应掌握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人数和身份,对人员和工器具进行清点。

4.9

其它安全要求

4.9.1

在受限空间作业时应在受限空间外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4.9.2

受限空间出入口应保持畅通。

4.9.3

多工种、多层交叉作业应采取互相之间避免伤害的措施。

4.9.4

作业人员不得携带与作业无关的物品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中不得抛掷材料、工器具等物品。

4.9.5

受限空间外应备有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消防器材和清水等相应的应急用品。

4.9.6

严禁作业人员在有毒、窒息环境下摘下防毒面具。

4.9.7

难度大、劳动强度大、时间长的受限空间作业应采取轮换作业。

4.9.8

在受限空间进行高处作业应按《高处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的规定进行,应搭设安全梯或安全平台。

4.9.9

在受限空间进行动火作业应按《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的规定进行。

4.9.10

作业前后应清点作业人员和作业工器具。作业人员离开受限空间作业点时,应将作业工器具带出。

4.9.11

作业结束后,由受限空间所在单位和作业单位共同检查受限空间内外,确认无问题后方可封闭受限空间。

职责要求

5.1

项目负责人的职责

5.1.1

负责向作业负责人进行任务交底

5.1.2

负责组织安排取样分析、落实隔绝措施,保证受限空间作业环境达到安全要求。

5.2

作业负责人的职责

5.2.1

对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负全面责任。

5.2.2

在受限空间作业环境、作业方案和防护设施及用品达到安全要求后,可安排人员进入受限空间作业。

5.2.3

在受限空间及其附近发生异常情况时,应停止作业。

5.2.4

检查、确认应急准备情况,核实内外联络及呼叫方法。

5.2.5

对未经允许试图进入或已经进入受限空间者进行劝阻或责令退出。

5.3

监护人员的职责

5.3.1

对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负有监督和保护的职责。

5.3.2

了解可能面临的危害,对作业人员出现的异常行为能够及时警觉并做出判断。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和交流,观察作业人员的状况。

5.3.3

当发现异常时,立即向作业人员发出撤离警报,并帮助作业人员从受限空间逃生,同时立即呼叫紧急救援。

5.3.4

掌握应急救援的基本知识。

5.4

作业人员的职责

5.4.1

负责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进入受限空间实施作业任务。作业前应了解作业的内容、地点、时间、要求,熟知作业中的危害因素和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5.4.2

确认安全防护措施落实情况。

5.4.3

遵守受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品。

5.4.4

应与监护人员进行必要的、有效的安全、报警、撤离等双向信息交流。

5.4.5

服从作业监护人的指挥,如发现作业监护人员不履行职责时,应停止作业并撤出受限空间。

5.4.6

在作业中如出现异常情况或感到不适或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向作业监护人发出信号,迅速撤离现场。

5.5

审批人员的职责

5.5.1

审查《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的办理是否符合要求。

5.5.2

到现场了解受限空间内外情况。

5.5.3

督促检查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的管理

6.1

《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由作业单位负责办理。样表附后

6.2

《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所列项目应逐项填写,安全措施栏应填写具体的安全措施。

6.3

《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应由受限空间所在单位负责人审批。

6.4

一处受限空间、同一作业内容办理一张《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当受限空间工艺条件、作业环境条件改变时,应重新办理《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

6.5

《作业证》一式三联,一、二联分别由作业负责人、监护人持有,第三联由受限空间所在单位存查。

6.6

《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保存期限至少为2年。

公司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

分厂(车间):

编号

在单

受限空间所在单位:

受限空间名称:

检修作业内容:

受限空间主要介质:

作业时间:

****年**月**日

****年**月**日

隔绝安全措施:

确认人签字:

项目负责人:

****年**月**日

作业单位:

作业负责人:

作业监护人:

作业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

作业安全措施(包括抢救后备措施):

负责人:

****年**月**日

采样分析

分析项目

有害介质

可燃气

氧含量

取样时间

取样部位

分析人

分析标准

分析数据

审批意见:

审批人:

****年**月**日

7.密闭空间安全管理制度 篇七

自密闭空间中有两种主要有害气体存在,主要是CO2和H2S,鉴于该两种气体都是酸性气体,一般用有机胺水溶液吸收。为了更好的估算吸收/解吸体系的工作特性,就需要建立H2S和CO2在有机胺溶液中的平衡溶解度模型,从理论上分析其吸收效果。目前,文献[1]中数据主要集中在MDEA-CO2,MDEA-H2S和DEA-H2S等单一体系的模型,但关于MDEA-H2S-CO2和DEA-H2S-CO2的混合气体体系就很少有文献实验资料[2]。本文尝试从理论上探索密闭空间中的CO2和H2S的吸收,对MDEA水溶液吸收H2S-CO2系进行建模,估算其平衡溶解度。并且讨论H2S,CO2分压以及温度和胺液浓度对平衡溶解度的影响,从而指导整个工艺。

2 模型的描述

2.1 模型的建立

MDEA水溶液吸收H2S-CO2混合气体体系中存在以下离子平衡:

物料平衡关系式为:

电荷平衡关系式为:

由亨利定律[3]可知:

其中,K1~K6——平衡常数;

m——胺液浓度,mol/L;

αH2S,αCO2——胺液中H2S及CO2的溶解度,mol/mol;

HH2S,HCO2——胺液中H2S及CO2的亨利系数,/jO±K.lnk.

由于密闭空间中气体存在的浓度就不是很大[4],在接下来的模型建立中,碳酸根离子,硫离子(S2-)以及氢氧根离子(OH-)的浓度都相当小,可以忽略不计。

由(9)(12)可得:

由(8)(11)可得:

由(7)(10)可得:

整理式(15)可得:

式(16)中,[H+]3可以忽略,[H+]2的系数(m+K1)中,K1可以忽略,于是式(16)可以整理成:

所以知道K1,K2,K3,K5以及m,设A=K2+K3[CO2(aq.)]K5[H2S(aq.)],可求出[H+]:

从而可以求出αCO2和αH2S。

2.2 模型中参数的估算

对于本文所建模型需要计算的参数有K1~K5以及亨利系数H,在此对这些模型参数进行推导和估算。

所涉及的平衡常数K1~K5的计算采用温度因变函数[5]:即

相关系数见表1:

Kent R.L.[6]给出了MEA和DEA模型中的亨利系数,并且指出对各种胺,亨利系数保持不变,于是本模型:

式(20)(21)的温度单位是兰金R (R=1.8K)

3 基于模型估算不同条件下MDEA的吸收效果

H2S,CO2分压,温度,胺液浓度是对吸收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该平衡溶解度模型可以得出相应函数关系式,在此分别进行考察。

3.1 H2S,CO2分压的影响

当胺液浓度为3mol/L,温度为25℃时,在H2S,CO2共存的情况下,不同分压下的平衡溶解度,根据本文的模型可估算其结果见图1。由图1可知,提高压力对H2S,CO2的吸收都有利,在H2S,CO2分压大于20kPa时,溶解度并且几乎呈线性上升趋势,且提高吸收压力对吸收H2S更有利,因此,如要提高H2S的选择性应提高吸收压力。

3.2 温度的影响

胺液浓度m=3moI/L,H2S,CO2分压均为10kPa.时,在不同的温度下,MDEA吸收H2S,CO2,根据本文的模型估算其结果见图2。由图2可以看出,低温时,升高温度,平衡溶解度都下降,并且H2S下降的更快;在46.3℃以后,温度上升,平衡溶解度都下降,并且CO2下降的更快。H2S和CO2溶解度曲线相交在(46.3,0.224),说明H2S和CO2的溶解度在46.3℃时相等。由此可知,在相对较高温条件下,CO2比H2S更容易再生。

3.3 胺液浓度的影响

H2S和CO2分压都为10kPa,温度在25℃时,考察胺液浓度的影响,根据本文的模型估算其结果见图3。由图3可以看出,浓度提高,H2S,CO2平衡溶解度下降,但吸收总量有所增加,并且不与浓度成线性关系。这对于工艺操作中很重要,选择一个合适的胺液浓度可以起到稳定生产、降低胺消耗的作用。

4 结论

根据实验实测数据,在温度范围为:0-100℃,胺液浓度在1.0-5.0mol/L,H2S,CO2分压在0-100kPa时,该模型的误差在2%以内。对于密闭空间,该模型是可以满足工程设计需要的。并且由于考虑了分压、温度、胺液浓度对溶解度的影响,模型精度较高,可用于密闭空间中酸性负荷较低的情况。该模型考虑了不同工艺条件对吸收效果的影响,对于实际操作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摘要:通过估算平衡常数和亨利系数得出密闭空间中H2S-CO2体系在MDEA水溶液中的溶解度,考察了H2S、CO2气体分压,温度以及MDEA胺液浓度对吸收效果的影响,密闭空间条件下的实测数据误差在2%以内,对于整个吸收工艺和工程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气体,模型,溶解度,吸收

参考文献

[1]金汀.天然气预处理工艺计算软件—RSP软件.石油与天然气化工,1992,21(1):57-60

[2]Mark L.Posey.et al.A simple model for prediction of acid gas solubilities in alkanolamines.Gas SeParation & Purification.1996,10(3):181-186

[3]陈敏恒,丛德滋,方图南等.化工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4]姜洁,何新星等.密闭舱室内几种主要目标污染物的定量测量.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2,15(2):134-135

[5]鹿涛.硫化氢和二氧化碳在MDEA-TMS水溶液体系中的平衡溶解度计算.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8(1):126-129

上一篇:学习宪法主题班会方案下一篇:《论儒学的复兴》阅读练习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