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进步总结(共10篇)
1.工作进步总结 篇一
全南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2010年技术进步工作总结
为了提高公司生产科技水平、经济效益,加快我县电网发展,并依据公司《2006-2010科技进步规划》要求,2010年将组织实施以下几项科技项目:
1、生产、办公自动化
2010年进一步完善营销自动化系统,实现全公司各供电所微机联网,实现数据传递及查询,异地收费、报装等业务。同时建立生产管理、办公自动化。购进电脑40台,网络联机,安装相关软件。
2、科技培训
2010年公司派50人次到上级公司、技术院校进行学习和培训,公司本部还组织人员进行计算机技术、专业技术等培训,培训人次达到了每人次/10课时。
3、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推广运用
根据公司《2006-2010科技进步规划》要求,在每个规划期间,逐年提高电网改造及建设科技含量。不断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运用,提高电网技术等级、安装工艺,生产效率,更新技术标准。2007年安排了以下几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推广运用:
(1)线路防盗
随着《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宣传力度的加大和公安部门针对防盗电力设施的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电力设施被盗的现象明显减少,加上线路防盗技术攻关难度大,研制和试验周期长,所以报公司技术进步委员会同意后,停止执行。
(2)10kV线路绝缘相位套管
2010年3月前物资供应站将10kV线路绝缘相位套管按质按量的即时采购到位,2009年底各供电所逐步在辖区内进行10kV线路绝缘相位套管安装,已经完成工作量的30%。剩余的工作量应按计划在2010年10月前完成。
(3)线路安装真空开关及分段器
2010年3月物资供应站已将真空开关20台和线路分段器24台购进,为 2010年安装作好了前期准备。
(4)防雷新技术
2010年3月公司请防雷新技术厂商到公司进行现场指导,公司组织各供电所到现场学习,2010年对10台公用变压器进行了防雷新技术改造。
(5)远程抄表技术
2010年公司进行开展远程抄表技术的前期准备工作,对远程抄表系统的供货商进行了比较和选择,并与移动公司洽谈利用信息平台进行远程抄表的工作。到2007年完成安装远程抄表50台。
(6)线路新技术改造
对10KV线路绝缘化改造、安装钢电杆、使用箱式变及环网柜等技术改造工作由于市政建设和资金问题推后。
4、反窃电
2010年对客户专用配变的计量箱加装了防盗锁,对计量箱未装在变压器低压侧的进行了加盖加封。2010年将对100KVA及以上的自备配变的计量箱进行改造。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全南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2.工作进步总结 篇二
一、科技进步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
尽管科技进步对高校德育工作有诸多积极的影响, 但是, 科学技术对道德的影响也是具有两面性的。高校德育工作正面临科技进步与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
1. 科技进步使高校德育工作环境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伴随科技迅猛发展而来的是经济和信息的全球化, 科技发展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西方文化的长驱直入, 给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带来了极为复杂的影响。因此, 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信息传播方式的现代化, 正使德育工作的社会环境变得更加复杂, 形势更加严峻。充分发挥德育优势, 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是高校德育工作在开放的条件下需要认真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2. 科技进步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内容选择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大学生作为科学知识的主要拥有群体, 其科技道德素质状况对于他们正确使用和传播高科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与传统的德育相比, 在科技发展的背景下, 高校德育工作内容也亟待拓展, 这样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3. 科技进步给德育对象的主体性和人文精神带来冲击。
科学技术的发展, 有助于德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这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德育效果;但另一方面, 它又可能导致人们盲目崇拜科学技术, 导致人的主体性降低, 依赖性增加。作为社会人的当代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冲击。
二、科技进步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的正面影响
科学就其意义来讲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具有道德性质, 科技进步对道德的影响更加深刻, 对高校德育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1. 科技进步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德育工作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 科技发展一方面为高校德育工作不断提供新的物质载体。特别是随着电脑等高科技产品的出现, 更为新时期的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使大学生在受到学校提供的道德教育的同时, 也可以通过自我学习, 获取信息, 不断完善自身、发展自我。另一方面, 科技进步也为增强德育效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 科技进步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条件。
随着科技的发展, 多媒体在各领域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高校在德育工作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 运用以视听为主体, 集声、像、图、文于一体的材料技术, 大大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同时,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 互联网正成为高校德育的重要阵地, 它拓宽了德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通过网上的互动交流来解决大学生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可以收到在班会、课堂或面谈中难以达到的良好效果, 网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3. 科技进步促进了高校德育工作过程中德育观念的转变。
随着科技发展, 信息社会的到来, 大学生可以更多地通过自我学习来掌握所需要的知识, 教师在德育过程中的作用正由主体向主导方向转变, 学生主体性的增强, 也更有利于他们在同教育者和德育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道德观念, 培养道德情感, 形成道德习惯, 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信念和意志, 促进个体个性品质的积极发展。
三、科技进步视野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对策思路
在科技全球化成为经济全球化重要表现形式的背景下, 高校德育工作要积极吸取有利因素, 努力消除负面因素影响, 进一步提高针对性、预见性和实效性。当前, 要在以下方面给予加强和改进:
1. 进一步解放德育工作思想, 更新德育工作观念。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在科技发展背景下, 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先导。面对新的挑战, 高等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应从根本上突破落后的、保守的旧观念, 以宽广的视野、活跃的思想、敏捷的思维应对国际风云变幻。要注重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这是新时期高校对大学生成才的客观要求和培养方向, 大学生也认识到了创造精神是跨世纪人才的必备条件, 高校德育工作要适应时代的要求, 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提高。
2. 以学生为本, 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
道德需要是指个体自觉遵守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践行一定的道德要求的心理倾向。因此, 在德育工作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 把人作为德育的主体和根本, 尊重学生道德教育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为本, 因材施教,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挖掘潜能, 彰显个性, 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
3. 应对科技进步的要求, 把德育工作融入学科教学中。
必须坚持把德育工作融入学科教学中, 注意道德教育的“学科方法多样性”。一方面, 各学科在进行本学科的基础理论探讨的同时, 还要注意研究本学科与道德教育的内在联系。因此,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 更要注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德育工作与教学、科研等业务活动的有机结合, 体现了全方位育人和全员育人的德育观, 是当今科技进步与发展的内在要求。
4. 加强科技道德教育, 充实更新德育内容。
在科技发展的推动下, 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也引起了道德领域内某些观念、规范和行为方式的变化, 高校德育工作的要求和内容, 也应及时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其中深入开展科技道德教育, 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迫切需要。在科技道德教育中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环境道德教育。要加强生态道德教育, 指导大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 养成生活方式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德习惯。二是加强生命伦理教育。要加强生命伦理教育, 教育大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学会关心和珍爱生命。三是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强化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培养他们的网络公德意识。
5. 吸收科技发展新成果, 积极探索德育工作新途径。
科技进步使得网络日益迅猛发展, 这也为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环境, 拓展了德育工作的新渠道和新手段。加强网络建设, 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 可以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 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网络正日益成为高校德育的重要载体。因此, 一方面, 要主动占领网络新阵地, 牢牢把握网络德育工作主动权。如通过建立“红色”网站, 构筑高校德育建设重要阵地。另一方面, 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 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有效开展德育工作, 如通过电子信箱、BBS、聊天室等, 加强网上互动交流, 及时解决大学生关心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从而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增强教育效果。
摘要:随着科技进步在改变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同时, 给高校德育工作也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为适应科技进步的需要, 高校德育应该更新观念, 激发大学生的道德需要, 加强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 加强科技道德教育, 充实更新德育内容, 积极探索德育新途径。
关键词:科技进步,高校,德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李玉堂.高校以道德需要为核心的德育论略[J].现代大学教育.2001 (1) .
[2]银德辉.现代科技对道德影响之我见[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3) .
3.工作进步总结 篇三
根据多年来学校管理工作的体验,本人认为“思想育人、知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四维度”的管理涵盖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既能让教师理解管理者的目的和意图,又能明确管理的操作规程和环节,更重要的是理解管理的理念和思想。因此,倡行“四维度”管理,能从根本上把握管理的关键,使管理工作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实践表明,管理是一门科学。这门科学需要领会,需要探究,需要运用,更需要践行。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那么,作为学校校长应如何从宏观上驾驭学校,统率学校工作呢?又如何从微观细上指导教师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工作呢?
一、思想育人乃立校之灵魂。思想育人包含着思想引领、心灵启迪。用先进的办学思想和理念来引领学校,用高尚的品格和修养来塑造师生的形象,方能展示教育风采。思想决定行动,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精湛的业务水平来源于过硬的政治素质、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如果一所学校校长缺乏正确的办学理念和思想,缺乏前瞻的构思和目标,缺乏敢于担当的开拓创新精神是办不好学校的;如果教师思想落后、意识陈旧、缺乏斗志和开拓创新精神,且没有拼搏精神、团队合作精神、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那么这所学校肯定没有活力和动力,学校终将成为一潭死水;如果学生缺乏朝气蓬勃、乐观向上、勤奋好学的精神,没有美好的愿景、梦想,那么这所学校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和精神支柱。因此,倡导思想育人尤为重要,它是四维管理之根,管理之魂。
近年来雷州二中确立了“知行合一、至善至上”的办学理念,确立“安全、和谐、跨越”的办学目标,在践行目标和理念的过程中赋予新的思想内涵,如德育工作,提出“树理想、抓纪律、促学风、提质量”的工作思路,教学工作上提出“严、实、精、活、新”五字要求。在实践过程中使大家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工作职责和目标。如教要达成何种境界?教与学、教与导、教与行应如何落实?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目标如何达成、知情与意行如何统一?班主任又根据学生实际细化管理目标,且融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行为准则和元素,学生心灵得到净化,品行得到熏陶。近年来雷州二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为抓手,组织阳光大跑操等系列活动,既能在思想、灵魂深处教化、引导,又能在行动中得到践行;既能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传统美德,又能充分研读吸纳中华文化的有益营养;既养成学生的时间观念、纪律观念、集体观念,又能得到体育锻炼,增强了体质。两年来成效显著,学生的纪律观念增强了,迟到、早退、缺课大大减少了;上网、攀爬围墙、打架斗殴、违纪违法现象没了;校园整洁了,学校公物破坏现象没了、文明语言多了、校园秩序好了。因此,学生品行的塑造、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评价事物的美丑、善恶标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乃至行为习惯的养成等都离不开思想的引领。学校教育离不开思想育人,任何时候放松了、弱化了,学校教育就会失去活力,就会失去精神动力。
二、知识育人乃办学之生命。学校是传播知识的殿堂,它的功能和作用是其他机构所无法代替的。而中学教育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黄金时段,中学阶段知识教学学习又尤其重要,中学“三基”教学是有效提高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关键。教学是学校的核心,教与学,学与用要融会贯通,以教促学、以学定教、教学相长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但创新思想和行为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的因素。
学校作为知识传播,心灵引导的高地,首要任务是要确定办学的目标。如初中阶段要达到什么目标,高中阶段要实现什么目标,让老师、学生都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每个人、每个时期都应设计好目标,不断地促使他们为实现目标而努力,作为学校要紧紧地抓住目标定位,不断地激励,鼓励他们为实现目标而奋斗。作为构建学校育人的目标和规划的校长及教师要成为目标达成的第一个追寻者、引领者和践行者。校长、老师除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之外,还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探索和研究,积极探索、总结教育教学规律。雷州二中倡行“以人为本,攻坚克难,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充分表达了二中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时代主题。作为一所学校没有一定远景的办学目标,无须一番努力,就唾手可及的目标是没有内在驱动力和生命力的。要超越自我,追求卓越,就必须攻坚克难,突破一个又一个困难,敢于作为,勇于挑战。
课堂教学是知识育人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改革,关系学校的办学质量,创新是提高质量的关键。雷州二中在开展学洋思、东庐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又尝试开展生本教育活动,并且提出“严实精活新”五字课堂教学要求,不断深化课堂改革、提升课堂效能、努力践行“轻负担高质量”的理念要求,因而近年高中考连创佳绩。质量是立教办学的生命线,任何时候都不能懈怠。
三、管理育人乃治校之根本。一所学校管理工作如此重要,必须解决好三个问题,即什么是学校管理?为什么要管理?如何管理的问题?学校管理是管理者借助一定的工作机构,依据学校的规章制度,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整合优化教育资源,从而有效地实现办学目标的活动。常言道“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即便如此。
为什么要管理?这是由于学校办学任务和目标、方向决定。学校工作的目标应当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以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和塑造为根本,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基础,以学生的知识能力的提升为主导,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补充,以促进学生友爱互助、文雅乐学,健康和谐发展为目标。依法办学,科学管理,倡导儒雅的师风,严谨的教风,扎实的学风,稳定的校风,以优雅的校园环境,真诚的态度整合教育力量,提升办学品质,以赢得社会的信赖、家长的满意。学校管理的核心工作就是完成好预定的目标,要实现目标,就必须明确学校管理的内容。在学校工作中,管理的门路很多,以育人为核心的多种管理要素需要共同协作才能实现管理目标,完成管理任务。而管理方法的采用和管理制度的落实是学校管理过程中务必高度重视的问题。没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系统的管理制度,一间学校将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学校管理工作要讲究方法,才能确保目标的实现;同样学校是有目的、有组织、有领导的人群集合体,要维护人群,协调各种活动,必须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切合自身办学实际的组织制度,否则学校工作就会一盘散沙,甚至陷入混乱。近年来雷州二中结合学校实际讨论制定了十多项管理章程和制度,如《雷州二中工作管理条例》《教职工工作量化及绩效考核方案》等,对推动学校工作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学校管理工作最为本质和核心问题就是如何管理。这关系到提升办学的质效问题?从事管理工作多年的体会是管理者要实现管理目标、任务,必须以人为本,人是主体。雷州二中推进“思想育人、知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四维度管理,以 “修德立信,知行合一”作为校训,正是把人放在核心地位,尊重人的个性,挖掘人的潜能,激发人的动力。学校管理工作方法相当广泛,既有教学管理,又有德育管理;既有教师管理,又有学生管理;既有后勤管理,又有服务工作,林林总总,方方面面,但归结起来,无非是解决好教与学矛盾、解决好师与生的问题、解决好安全与健康、学校与社会关系等。首先要规范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能,必须做到规范管理、科学管理,实行有效管理;必须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主动性和潜能,必须考虑主客观因素。具体落实上要考虑到工作上分工精细,切忌笼统;工作过程要有系统的管理,坚持职、责、权、利的统一;实行激励性的考核评价,加强工作过程的监控。同时上下协调要统一,不能各自为阵。其次,着力培养一支具有优秀品格的管理团队。第三、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第四、校长及班子成员要以身作则、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担当,才是学校的灵魂所在。学校的平稳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跟我们倡行的“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智为本、育人为先”的管理思想分不开。
四、服务育人乃办学之保障。服务工作如何开展?首先建立一套完整的服务制度和操作规程,必须完善和健全各部门、各部分的工作职责、岗位职责、规章制度,使所有服务部门都知道自己的工作职责、服务对象、服务的范畴、服务的主体,才有利于服务工作的开展,保证各部门、各部分运转自如,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其次,要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从目前学校机构的设置来看,办公室是学校服务工作的中枢神经,政教处是学生管理的窗口,教导处是教学工作运转的中枢,教研室是教学方向的指向标,总务处是整个学校服务的中心,做好各部门后勤保障工作就能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地开展,必须切实地抓好服务团队人员的思想作风和能力素质建设。不断倡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奉献精神。
目前,从中小学服务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科学管理机制相对滞后,人员素质素养参差不齐,服务团队的思想、观念、意识以及业务能力水平需要进一步的调动和提升。机制是根本,素质是关键,没有制度机制,开展各项工作无法无章,混乱不堪,更谈不上高效;而人员素质高低,工作精神状态又是制约工作开展的主观因素。从学校目前创强、创均的系列活动中深深体会到加强这两个方面工作的必要。第二,工作表面化、效益低下,管理方法陈旧、单调,缺乏系统性、连续性、协调性。这方面既有工作责任心、敬业精神、奉献精神不足的问题,也有机制、体制存在问题。一所学校服务工作弱化了、滞后了,其他工作必然会受到影响,作为管理者及管理团队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示范,真正分析服务工作的存在缺失问题,充分调动服务团队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建立健全一套切合自己学校实际的、又行之有效的管理章程和制度,从而推动学校服务工作的高效提高。
总之,一所有质量、有特色、有思想内涵的学校是通过思想引领,知识启迪,服务保障,管理来实现的,离开“四个维度”的有机揉合,教育宗旨、办学目标终将无法实现。
4.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总结 篇四
为进一步贯彻学习中央和我市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精神,更好地做好我市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确保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根据《x市委员会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市实施方案》的通知》(山委〔20_〕91号)文件要求我局紧紧围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目标,狠抓民族团结创建活动工作。以《实施方案》为重点,不断提高全局职工素质,认真开展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现将我局20_年创建民族团结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指导思想
我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落实_、特别是“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精神和“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新x”的讲话内容,认真学习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内容,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宣传活动,开展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祖国大家庭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团结好的主旋律,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的局面。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创造,团结稳定的社会环境为目标。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把民族团结教育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贯彻学习关于治边稳藏的重要论述,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结合起来。同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扶贫帮困、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结合起来。
二、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的主要内容
1、层层动员,广泛发动。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局认真贯彻学习牢固树立“三个不离开”、“五个认同”和“五个维护”的思想及时组织干部职工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等。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动员,局领导亲自作动员讲话,并作出周密安排部署要求每位党员干部在实践中努力做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的带头人。在全局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2、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学习贯彻落实_,同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结合起来。采取个人自学与单位组织学习、学后讨论、谈体会等多种形式和方法。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为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以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多种行之有效的民族团结活动。不断开展民族团结的新局面,我局以平安x建设宣传活动活动为契机。认真贯彻关于平安建设、民族工作和治边稳藏的重要论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结合我局实际,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既陶冶各族群众的精神生活,又使广大人民群众受到很好的教育。通过典型引路,大力表彰先进,不断推动我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工作向纵深发展。
5.2011年农网科技进步工作总结 篇五
2011年农网科技进步工作总结
一、工作开展情况 2011年,我公司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在创一流企业工作中的作用,加大了科技工作的力度,夯实安全基础,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在公司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相关部门的大力协助与配合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及公司技术改造工作计划,把建设坚强电网、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为己任,紧紧围绕公司年初工作部署,以电网发展为主题、安全为基础、效益为中心,狠抓电网运行管理、电网建设与改造、优质经济供电等各项工作,切实抓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圆满完成了2011技术改造投资目标任务。回顾2011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在管理方面:加强了科技进步工作的管理体制。
1、今年上半年我公司为了加大了科技进步工作力度,及时调整了公司科技进步工作领导小组的组成人员,成立了以公司经理为组长,公司党委书记、生产副经理等领导为副组长,各相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科学与技术进步工作领导机构,加强了对该项工作的领导和重视。明确了在生产副经理领导下由生产技术部具体负责各项工作的开展和落实。强化了生技科作为全公司科技进步职能管理部门的组织、指导、协调、监管等管理职能。上犹县供电公司
2、组织制定了公司科技发展计划。
3、以科技进步为指导,大力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
4、认真贯彻落实《上犹县供电公司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结合自身的特点搞好基础管理。
(二)、在科技活动开展方面:
公司制定并完善了科技工作管理的有关制度,大大激发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我们把科技工作作为考核主要的技术岗位的主要业绩之一,同时,制定出了科技任务的完成标准,这样使科技工作有落实,有考核。公司始终把促进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作为科技工作的主攻方向。首先把加强对现有设备的技术投入作为重点,制定完善了一系列考核管理办法;其次,解决好影响生产的关键技术问题,如安全运行、节能降耗、自动化控制等项目,使科技工作更加有的放失。
(三)、加大了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工作力度。今年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变电站遥视技术进展顺利,于11月底就已经完工。该装置可以远程巡视现场各类设备,在各种恶劣、危险的环境中,再也无须人们涉险进行现场巡检;还能实时获得来自现场的报警信息——火警、非法入侵等,并将事故现场实况记录下来,为分析事故提供第一手资料。
(四)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技活动,全面推进科技进步
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技术创新和质量管理(Qc)活动,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升电力企业科技水平的基本措施。公司在年
初即成立了生产、营销两个QC小组,积极开展QC活动,并取得一定成效。
2011年列入科技进步计划的10个项目,完成项目 个,完成率达%。预算资金万元,批复资金万元,结算资金万元,为我公司节约资金万元。
二、取得的成效
总结2011年农网科技进步工作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人才等方面的改善和提高。
nt系列远程图象监控系统,集音视频监控、远红外激光测温及防火防盗于一体,远程监控及会议电视功能于一身,监控前段采用专用的压缩编码设备,最大程度消除由于普通计算机及操作系统本身存在问题而给系统带来的不稳定因素。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兼容能力,能与其他监控系统相互兼容。另外由服务公司负责的“低压电源切换开关的应用”项目,在x月份连开工带投入使用已经全部完成。该项目在吸取了以往“备自投”技术的基础上,又加以改进,由电源转换执行断路器、自动控制器、电动操作机构、执行断路器间机械连锁及手动专用手柄组成。执行断路器qn、qr均保持原有过流保护和断路保护功能。
五、变电站无人值班已初具规模。到目前为止,所有变电站已经达到无人值班,现在,变电站留守人员除单项操作、事故处理外,其他操作均由操作队操作。这就大大减少误操作的几率。从而,降低了不必要的损失,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综上所述,三、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总结农网科技进步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四、2012年工作思路
简述2012年农网科技进步工作的主要想法及打算。
字数不超过2500字。
附表:
6.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工作总结 篇六
一、为开展好活动区民宗局为各乡(镇)、街道下发了通知,统一了本次活动月主体思想内容,对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从而有利的在全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及帮扶救助做好事、实事等活动。
二、区民宗局在活动月利用两天时间,在红旗商场门前及区政府广场用广播、横幅、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广泛的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及法律法规。
三、以群众性活动为载体,不断把教育月活动推向高潮区民宗局投资2万余元与X街道、XX联合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系列活动。活动如下:
7.工作进步总结 篇七
一、坚持技术进步, 推动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升级
1. 积极开发新工艺、新设备, 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九五”末期, 公司针对鞍山地区铁矿物成分特点, 由“选铁提铁”转为“选硅提铁”, 最终形成了以阶段磨矿、粗细分选、重—磁—阴离子反浮选工艺流程为主要内容的《鞍山贫赤 (磁) 铁矿选矿新工艺、新药剂与新设备研究及工业应用》科技成果, 实现了“提铁降硅”的目标。“十五”以来, 公司应用该成果先后完成了全部老选厂的技术改造, 新建了鞍千矿业采选联合企业, 公司综合铁精矿品位达到了67.45%, 比“十五”初期提高了4.03%, 齐大山选矿厂铁精矿品位由63.5%提高到67.5%以上。
2. 积极采用短流程工艺和大型化、自动化设备。
一是采用大型化设备和现代化的运输方式。近年来, 公司在老矿山技术改造和新矿山建设过程中先后引进国外16.3m3电铲、154t和190t大型运矿汽车、可移动式破碎站、进口高效破碎机、大型球磨机等先进设备, 使采选技术装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在部分矿厂实施改造扩建过程中, 摒弃了铁路运输方式, 采用皮带系统运输原矿和排岩, 建成了国内冶金矿山第一条高倾角、可转向、曲线皮带运输系统, 既减少了征地和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 降低了工程造价, 又减少了日常生产运行费用。二是注重研究缩短工艺流程。如公司在大孤山地区新建400万t球团厂的过程中, 把球团和选矿工艺进行优化, 将球团干燥环节的建设投资用到选矿厂的过滤环节中去, 在选矿脱水中解决水份降低问题, 满足球团造球要求的水份指标, 从而取消了球团生产中的干燥工艺环节, 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三是采用“多破少磨”工艺。在传统的选矿工艺中, 破碎能耗远远小于磨矿能耗。近年来, 在技术改造过程中, 积极引进推广国内外先进选矿工艺及装备, 所属选矿厂中细碎设备全部采用了液压圆锥破碎机, 这种破碎机具有破碎粒度细、产量高、能耗低的优点, 各选矿厂破碎产品粒度普遍降至12mm以下, 实现了“多破少磨”, 在提高产量的同时, 大大降低了能耗和生产成本。
3. 推进“数字矿山”建设, 提高矿山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
一是引进先进的大型矿山工程软件, 建立三维实体资源模型和地质数据库, 并自主研发了矿山生产计划编制与优化、爆破设计与优化、采掘计划执行情况自动验收与检查等数字化管理系统, 实现了采矿生产和资源管理的数字化。二是在铁矿山全面推广应用GPS调度管理系统, 利用GPS系统与数字技术等科技手段开采矿石, 实现了精准采矿、智能配矿。三是在露天矿皮带运输系统实现了集中控制、集中操作和集中监控, 变原岗位操作为岗位巡检, 改善了作业环境, 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四是在选矿厂推广应用集中控制、自动化检测系统, 既保证产品质量, 又使设备运行效率、作业率等指标更趋稳定。在前期工作基础上, 按照“全面领先”的标准, 于2008年起推进了ERP项目建设, 目标是2011年在全公司范围内实现ERP上线运行, 全面实现生产经营与企业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
二、坚持推行TPM设备管理模式, 促进设备管理水平升级
1. 注重理念和素养的培育, 使全员参与设备管理的理念深入人心。
为转变观念, 公司组织向兄弟单位学习, 请TPM推广专家到矿山授课, 并通过建立TPM管理网站、开展全员参与的岗位技能培训等方式, 结合不同时期、不同设备、不同岗位、不同人员的不同情况, 持续进行宣传、教育、培训。
2. 建立实践TPM平台, 推动设备管理及现场改善活动的开展。
为实现全员参与设备及现场改善, 公司开展了“6S”、“6H”、“设备零故障”、“设备健康运行”、“OPL”等活动, 营造出“全员参与、自主维修、及时改善、升级提高”的人、机、物、环和谐发展的“绿色”工作环境。如“6S”活动是TPM管理的基础, 为开展好“6S”活动, 重点抓了三个整治:整治生产现场的“脏、乱、差”;整治设备的“跑、冒、滴、漏”和“脏、松、缺、锈”;整治厂区动力管网。公司以录像曝光为手段, 促进问题整改并广泛发动员工立足于本岗位和机台找问题、查隐患、抓整改、促转变, 形成“录像、曝光、整改、评价”四位一体的良性循环。通过“6S”活动, 公司从主体到辅助、从生产到生活、从设备到建筑物, 作业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 各种缺陷和隐患得到及时治理。另外, 通过不间断地狠抓“6S”, 显示了强制成习惯、习惯成文化的效果, 员工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3. 强化设备点检定修, 保证设备状况及运行质量的提高。
“点检定修”是TPM管理的核心。公司以建立维修预防、预知维修模式为重点, 加强了点检定修机制建设, 制定了《鞍钢集团矿业公司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办法》以及设备点检标准、设备润滑标准、维修技术标准、维修作业标准, 并在设备点检上, 设立了岗位、专职、专业、精密点检标准, 并在主要设备岗位完善了设备点检区域、点检路线和点检评价, 建立了“岗位点检作业表”、“专职点检作业表”、“精密点检作业表”、“缺陷登记表”、“检修作业 (表) 票”, 完成了定修模型, 落实了PDCA“闭环”管理, 实行设备点检方与检修方分离, 有针对性地开展设备状态与故障诊断, 使矿山的设备由预防维修向预知维修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通过开展点检定修, 公司实现了装备数量不断增加、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产量连年增加, 而设备管理与维修人员不增、设备综合性能稳步上升的目标。
4. 建立激励考核机制, 固化TPM成果。
为确保TPM管理取得实效, 采用检点监督、视频曝光、定期通报考核等形式, 对各基层单位推行TPM管理情况实行现场监督、过程监督和效果监督, 注重过程和效果, 促进现场改善和管理规范, 达到了监督激励长效化, 推进了TPM管理工作的规范和深入。同时, 还坚持开展了“TPM示范单位、示范机台”建设活动。通过评价和示范推广, 促进了点与面的有机融合。公司还借助信息化平台来固化流程, 先后成功开发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设备点检定修管理系统、能源计量管理系统、设备备件管理系统、备件采购超市管理信息系统等。
三、坚持应用节能新工艺、新设备, 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1. 积极应用新工艺、新设备, 促进节能减排, 提高资源利用率。
随着选矿工艺装备的进步, 公司加大了对低品位矿石资源的回收利用力度, 将干式磁选设备用于大型磁铁矿山的皮带排岩生产系统, 形成了资源节约型的破碎—岩石干选工艺, 实现了从岩石中在线回收铁矿石, 年回收矿石量200万t以上, 既减少了岩石排弃量和土地占用, 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公司还结合技术改造和设备大修, 逐步淘汰了原有的高能耗电机、变压器和老式胶泵, 以降低能耗。如在选矿生产中, 传统的尾矿输送浓度一般比较低、能耗较高。采用尾矿高浓度输送技术, 将尾矿输送浓度由原来的10%~20%全部提高到了40%以上, 不仅节约大量水电, 且减少了占地和环境污染。2009年公司投资5 200多万元实施了工业照明改造、高能耗电机更新、低效率胶泵更新、钻机改变频调速装置、球磨机多段泵安装变频器、利用太阳能装置替代加热设备等六个节能措施项目, 年节电2 840万k W·h、节约动力煤6 100t, 创效1 600多万元。
2. 注重三废资源的综合利用。
一是实施生产用水循环利用。针对选矿生产水耗高、外排污水污染环境的问题, 在所属选矿厂全面建设了污水净化处理系统, 实现了生产用水厂内循环利用、污水零排放。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达到了96%以上。二是减少粉尘和废气排放。对东烧配料混料系统、烧结机除尘系统进行改造, 在齐选厂新建了两座浓缩池并进行尾矿库多管放矿改造, 实施了齐矿电站锅炉脱硫项目和大矿破碎、东矿排岩机防尘改造, 使公司粉尘合格率和污染因子合格率分别达到97.2%和96%。
8.工作进步总结 篇八
为进一步贯彻学习中央和我县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精神,更好的做好我乡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乡党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内蒙古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上级民族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广泛深入地开展我乡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努力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相互尊重、共同进步。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为扎实有效地开展好我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乡党委、政府结合爱党爱国和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教育工作,及时组织召开工作部署会议,从指导思想、活动步骤、主要内容、工作要求四个方面对工作进行具体安排,明确了目标时限和责任单位,确保各村、各单位、各中小学切实将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在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的同时,引导全乡群众牢固树立汉族与少数民族一家亲的思想观念,努力营造宣传民族政策、落实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宣传学习,营造氛围
一是理论学习分层次,有深度。结合本乡实际,按照上级工作要求,先后制定了全乡党员干部理论学习计划和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进行分层施教,以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为龙头,乡党委宣传委员组织班子成员集中学了“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办法”、“习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等6次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组织14个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党员代表、驻村干部等宣讲脱贫攻坚政策、民族团结相关知识;在学习方式上除了传统的领学外,组织广大干部职工通过“法宣在线”学习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并参加民族区域自治法网络在线答题活动。
二是对内对外围绕中心工作宣传有声势。在对内宣传上,由5名乡干部、1名村干部组成乡宣讲团,构建完善全乡宣讲队伍;运用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宣传栏等多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先后悬挂横条210余条、张贴标语近1000张、出宣传栏5期,进行全面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法律法规。
在对外宣传上,充分利用赤峰市信息网、宁城信息网、宁城政府网、主流电视媒体等进行专题宣传,至今年7月,在市级网站用稿1篇,县级网站用稿339篇,通过新兴媒体既唱响了党的声音,宣传了党的民族政策,激发党员干部工作热情,为全乡民族团结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加强民族宗教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重视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和宗教活动的管理,及时掌握全乡少数民族底数。对喇嘛沟门村非法露天造像进行了拆除,并多次到原址进行全面排查,防止乱滥建现象出现反弹。同时,健全和落实责任制,强化责任意识,从乡、村、组三个层面把好关口,形成联动的宗教管理网络责任体系,并层层签订了责任体系。
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团结进步
1.开展思想教育,提升全民素质。全力摸排少数民族干部人才,抓好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工作,优化民族干部队伍结构。积极评选道德模范的个人典型、文明村、文明家庭,在各村开设道德讲堂传递精神文明教育,定期开展道德教育和道德评议活动,传承党的政策理论,维护民族团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新时代公民道德素质。2019年芦家店村被赤峰市委、人民政府评为“市级文明村”;李家窝铺村被宁城县委评为“清风村”、被宁城县人民政府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2.加强阵地建设,繁荣乡村文化。深入推进草原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目前已建成草原书屋14处、新时代文明实践1个,定期举办广场舞、铢铢察打击乐比赛等各类文化活动15余场,各村通过自发组织、自编自演,经常性地在各村开展皮影戏、舞台戏等文体活动7场。格日勒图村2017、2018、2019年分别荣获全县广场舞比赛一等、三等、二等奖。采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
五、存在的不足和今后打算
9.工作进步总结 篇九
我校根据恩市创建办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宣传工作的通知》、《白杨坪镇中心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认真学习领会,结合本校实际,贯彻落实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成立领导小组。
思想认识到位,能坚持把民族团结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认真安排,精心组织。
1、制定工作方案、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
2、开召动员大会。3月1日,织全体教职工召动员大会,会议由校长主持,宣读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学校对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提出了活动三要求:一是深刻认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二是准确把握目标要点,明确方法步骤,扎实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三是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取得实效。通过召开动员大会,使广大师生积极投入到民族团结教育各项的活动中。
二、工作措施
1、全面贯彻落实恩施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宣传活动精神,进一步凝聚我校全体教职工的意志和力量,推进我校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不断开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2、深化认识、坚定信心,不断增强创建活动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始终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大事来抓,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扎实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双
拥共建和“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五观”(马克思主义“五观”即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等主题教育。
3、抓住关键、深入推进,扎实而富有成效地开展创建活动。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时间紧,任务重、要求严。我们思主义“五观”即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四个认同”:对伟大一定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创造创新,立足“三高”抓好各项创建工作。
4、加强领导、真抓实干,明确创建活动顺利开展。为了全面开展好活动,学校党支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细化责任分解,强化督促检查,并围绕工作制定《白杨坪镇中心小学关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宣传活动实施方案》,把创建工作与推进我校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等各项举措相结合。
5、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具体事情做起,多干实事、多办好事、多解难事。要牢固树立“变化变革,勇于创新”的理念,以真抓实干的精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6、负责宣传工作的教师要超前谋划、精心安排好活动的宣传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在学校着力选树一批加强民族团结、推进模范的先进典型,使活动深入人心,形成全校动员、全校动手、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7、结工作合实,际定制切实行的可学计习。划取采中学习与自学集
式相结合,形方多式地开展学样习育教学习中,、自治区央党委关于加民强团结、维护稳定的系列重要精神,学习全市开展在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动员会上的讲话以及各相及关会议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有专人做会议笔记,全体教职工边学边做读书笔记,确保学习教育活动取得实效。并于2016年1月进行教师民族团结教育考试。
8、为了切实加强对我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领导,成立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确保活动的宣传发动、组织安排、信息简报、总结汇报等各项工作的落到实处。
9、深入开展少数民结与汉族对子“手拉手”活动。3月,德育主任对“手拉手活动提出了”要求。学校还利用升旗和小广播进行民族团结宣传,使学校营造团结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3月9日下午各班上了一节民族团结教育课,互相学习语言,加深汉、少民族间的情感。
10、学校以民族团结内容为主题,办一期展报。课间操跳清江舞,体育课开展滑旱船、踩高跷、打陀螺等民族体育项目,音乐课学唱少数民族歌曲。
三、存在不足
通过学习个别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学习宣传工作还有待提高。
四、今后工作
1、抓住关键、深入推进,扎实而富有成效地开展活动。
2、加强领导、真抓实干,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为了全面开展好活动,学校党支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并围绕工作制定下发《白杨坪镇中心小学关于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实施方案》,把创建活
动与推进我校长治久安各项举措统筹安排、深入实施。
3、要创新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活动针对性和实效性。把民族团结进步活动与学校发展工作、改善师生关系、排查化解矛盾等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民族团结进步活动贯穿于学校工作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全过程。要把学校作为开展活动的主阵地、主渠道,为师生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10.工作进步总结 篇十
科学和技术信息的交流, 主要是以文献为基础的交流, 要靠一定的载体和媒介才能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应用。虽然目前媒体的形式多种多样, 但科技期刊仍然是科技成果发布和科技信息交流的重要载体和媒介。科技期刊以其出版的连续性, 报道题材的多样性, 学术内容的创新性, 形态特征的相对稳定性, 及时交流、发布最新的科技研究动态、忠实记录科学发展历程, 传承科学文明和科技成果。科技期刊及时传播交流科技信息, 能够使科研成果更快地转化为生产力, 推动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科技期刊是科技论文发布的重要园地, 同时也是总结科技成果、传播科技信息的重要载体, 作为科技传播媒介, 传播科学技术信息是科技期刊首要的社会责任。但是, 科技期刊绝不仅限于通过发表科技论文来体现自身的价值, 更可以通过创新造性工作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创造物质财富, 推动科技进步中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因为科技期刊在推动科技进步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1) 科技期刊是科技信息的汇集地。科技期刊是一个交流科技信息的重要平台, 科技工作者都愿意将自己的最新的科技研究成果总结出来, 以投稿的方式发给期刊编辑部。因此, 期刊编辑部每天都会收到本行业、本学科大量的科技论文, 在这样大量的信息源中蕴藏着许多具有开发价值的科技成果, 这是一个宝贵的资源。对于具有了解科技信息优先权的科技期刊, 就获得了首先发现挖掘到具有研究推广价值科技成果的机会。
2) 科技期刊的智力资源与公共关系资源丰富。科技期刊与本行业的专家、学者以及领导、政府部门、协会都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在评价科技成果和开拓科技成果推广渠道的工作中, 科技期刊可以较方便地寻求到智力支持, 并引起行业关注。
3) 媒体的号召力。由于科技期刊品牌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行业的影响力, 因此在传播优秀科技成果过程中能够起到比较好的宣传和推荐作用。
由于科技期刊具有以上独特优势, 因此科技期刊有责任肩负起推动科技进步的使命。
2 科技期刊如何做好推动科技进步的工作
科技期刊可以通过以下的工作来推动科技进步:
1) 发表科技论文。发表论文是科技期刊的主要工作, 也是科技期刊可以发挥推动技术进步作用最基本的形式。首先, 期刊的编辑要有独到的眼光能够发现科技论文中涉及的具有推广价值的科技成果。但要深入做好推动科技进步的工作不能仅仅依靠简单的编辑和发表工作, 而需要科技期刊根据实际情况经过精心策划和组织对科技成果进行介绍。期刊可以通过组织一组相关内容的文章来加强传播的力度, 也可以通过专家、学者的点评增加科技论文的深度, 从而引起读者的重视, 起到“推”的作用。
2) 提供信息服务。作为科技信息的汇集地, 科技期刊不仅有科技成果发布的信息, 也会从读者那里获得许多对需求的信息。通常来讲, 这些急需的技术都是非常新的技术, 在获得这些技术需求信息后, 期刊可以通过自己的智库以及作者、读者广泛收集资料, 提供技术信息服务, 从而起到推动技术传播的作用。
3) 促进技术交流。在了解市场需求、掌握技术发展方向的情况下, 科技期刊还可以不拘泥于单纯的期刊形式, 采用包括出版专业书籍、组织专业会议和展览等各种可用的手段和形式开展新技术推广工作。
3《工程建设与设计》推广地源热泵技术的工作
《工程建设与设计》是一本以工程设计人员和建设人员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科技期刊。期刊内容涉及多个专业的设计和建设技术, 是一本综合性非常强的期刊。为了使期刊保持技术的先进性, 走在行业的前沿, 期刊定下了以节能、环保技术作为重点内容的方向, 并为推广地源热泵技术做出了一系列的工作。
地源热泵是一种有效地利用能源的先进技术, 利用地下的土壤、地表水、地下水温相对稳定的特性, 通过消耗电能, 在冬天把低位热源中的热量转移到需要供热或加温的地方, 在夏天还可以将室内的余热转移到低位热源中, 达到降温或制冷的目的。地源热泵不消耗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 仅需少量电能即可达到供热、制冷的目的。这项技术高效、节能、环保, 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目前, 地源热泵技术已经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为推广地源热泵技术《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 以专题形式集中报道
地源热泵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 仅有少数研究机构和企业在进行一些试验性的工作, 尚未被广泛关注。《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的编辑在编审有关稿件时, 敏锐地发现这是一项具有广阔前景的节能技术, 应该向读者推荐、介绍。为此, 期刊编辑部决定以此作为向行业介绍的重点, 大力开展推广工作。2004年, 期刊在率先组织了地源热泵技术专题报道, 专题组织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和实施人员, 从不同角度以大量的篇幅介绍了地源热泵技术的原理、分类以及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专题介绍引起了行业的广泛关注, 受到读者的欢迎。为此, 期刊又办了多次专题, 并为满足读者的需求于一年后开办了地源热泵专栏, 每期刊发相关文章, 使《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成为国内研究地源热泵技术的主要园地。
2) 开展调研提供咨询服务
《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主要的读者是设计院的设计人员, 许多读者表示他们正在设计的项目准备使用地源热泵, 但他们不知道哪里有类似的项目可以学习和考察, 询问编辑部能否提供项目信息。这个来自读者的需求引起了编辑们的注意, 期刊立即组织对地源热泵工程进行了国内首次全面的调查, 撰写了《国内地源热泵应用情况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一经发表, 立刻被业内广泛引用, 至今该文仍旧是《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所发表的论文中被引率最高的文章。在有关部委上报国务院机构的汇报, 和国际地源热泵协会年会上对中国发展情况的介绍中都用了期刊的统计数据, 报告还为沈阳等城市推广地源热泵技术的调研活动提供了帮助。
3) 组织编写学术专著
地源热泵技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对比传统空调系统增加了地下部分, 而各地的地质条件千差万别, 因此地源热泵系统有一个适宜性的问题, 必须因地制宜。由于技术处于摸索阶段, 因此很多工程出现了取水后不能回灌、或者温度不足、不稳定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人们对这项技术的信心。
期刊在分析地源热泵发展形势后认为, 有两个制约地源热泵发展的瓶颈问题:一个是地源热泵工程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无法有效保证工程质量, 这样做的致命伤就是一个失败的工程可能就会毁了整个行业的信誉。另一个是公众对地源热泵的认知程度急待提高, 其中更重要的是地区和行业的管理人员以及投资开发单位对地源热泵要有更深地了解。而当时关键的问题是参考资料的缺乏, 缺少一本适合我国国情的全面介绍了地源热泵原理、系统设计和应用的专业书籍。
2006年, 期刊出面组织一批专家编写了国内首部地源热泵技术专著《地源热泵系统设计与应用》。该书全面介绍了地源热泵原理系统设计和各种应用案例, 既有入门知识, 又有具体设计方法, 也有实例参考, 是一部非常适应行业需要的工具书。该书填补了行业空白, 为从事地源热泵实践和研究的技术人员提供了指导, 受到业内人士的欢迎, 图书出版后很快再版, 并销售一空。
4) 组织学术交流促进行业进步
从2006年开始, 地源热泵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新的阶段。2006年, 国家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指出, 国家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目标逐级分解落实到各市、县以及重点耗能企业, 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和节能工作问责制。这一重要政策激发了地方政府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热情。许多城市都在推动地源热泵技术区域应用。为了帮助国家和地方政府做规划、订政策, 推动地源热泵技术向区域级应用阶段迈进。期刊组织行业专家和企业先后在沈阳、石家庄、青岛、唐山等城市举办培训、讲座, 为地方培养地源热泵技术人才。
期刊认识到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 地源热泵技术正从单个项目示范阶段向城市区域推广应用的阶段推进, 与此前多为试验性、示范性项目不同, 这个阶段将以大规模、区域化为特征。而这个阶段的重点应当是积极推进与有效管理相结合, 各城市间急需交
(上接第7页)
参考文献
[1]游苏宁, 陈浩元.科技学术期刊编辑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J].编辑学报, 2006, 18:81-82.
[2]马茂洋.科技期刊的社会责任与发展趋势[J].青年记者, 2008 (10) .
[3]宾力, 科技期刊发展与社会责任[D].2008年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 2008.
[4]关卫屏.科学技术期刊应承担起推动科技发展的社会责任[J].编辑学报, 2008, 20 (4) .
[5]机械电子工业部科技期刊管理办公室.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1.
[6]吕悦, 杨立平, 周沫, 莫然.国内地源热泵应用情况调查报告[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5 (6) :5-10.
[7]吕悦, 莫然, 周沫, 邓海燕.中国地源热泵技术应用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2005-2006) [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7 (9) :4-11.
【工作进步总结】推荐阅读:
电业局年度科技进步工作总结07-28
*县科技进步工作汇报08-19
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创建工作动员会06-26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总结11-09
经济进步06-16
进步感言09-09
喜报-进步之星10-29
探索不息进步不止06-21
推进民族团结进步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