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大师的名人名言

2024-11-27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大师的名人名言(精选9篇)

1.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大师的名人名言 篇一

1.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

2.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

3.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

4.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

5.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6.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7.如果不去加强并发展儿童的个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

8.对父母和同志,对集体和社会,对人民和祖国的义务感,要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人的一生。不懂得什么是义务和缺乏义务感,就谈不上人的道德,也谈不上集体。

9.只有在有良心和羞耻心的良好基础上,人的心灵中才会产生良知。良心,就是无数次发展为体验、感受的知识,正是在它的影响下,必然会派生羞耻心、责任心和事业心。

10.爱人吧!对人的爱是你道德的核心!应当这样生活:让你的道德核心健康、纯洁、强大无比!做一个真正的人,这就是说要为你周围的人贡献出自己心灵的力量,让他们更美好,精神上更富有、更完美;让你生活中接触的每一个人从你那儿,从你的心灵深处得到一点最美好的东西。

11.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谁要是没有受到过善良的教育,没有感受过与人为善的那种欢乐,谁就不感觉到自己是真实而美好的事物的坚强勇敢的卫士,他就不可能成为集体的志同道合者。

12.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

13.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的语言最细腻之处的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

14.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

15.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16.如用几句话来表达家庭教育学的全部精华,那就是要使我们的孩子成为坚定的人,能严格要求自己。我在这里似乎有点夸张地说:若请他参加婚礼,即使那里所有的人都喝成醉鬼,他母亲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清醒地回家。

17.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18.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

19.十分重要的是,关于祖国的豪言壮语和崇高理想在我们学生的意识中不要变成响亮的然而是空洞的辞藻,不要使它们由于一再重复而变得黯然失色、平淡无奇。让孩子们不要去空谈崇高的理想,让这些理想存在于幼小心灵的热情激荡之中,存在于激奋的情感和行动之中,存在于爱和恨、忠诚和不妥协的精神之中。

20.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

21.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要求,教师越是把注意局限在知识上,学生对自己学习上的成绩就越冷淡,学习愿望就越低落。

22.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

23.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24.只有在受教育者尊重自己的条件下,才可能有自我教育。学生对自己越是尊重,他对你在道德上的教诲与关于应该如何进行自我教育的指导,就越听得进去,接受得快。如果学生缺乏自我尊重他对你的教育和规劝就会充耳不闻。

25.道德的自我教育――即激发起学生要当一个好人的愿望,实质上是从自豪感、自尊心、劳动的尊严感开始的,而缺少了这一点,学校、学生集体都是不可思议的事。

26.教师的个性在如何塑造着学生的个性。……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和陶冶自己学生的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

27.按照“各尽所能”的原则而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能为提高学生集体的智力水平创造有利的条件。由于实施这一原则,可以使“差生”不失去自信心,使他们逐步地发展起一些智力技巧,而到了一定的阶段上,他们就能在哪怕一门学科上取得好成绩。

28.教育――这首先是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哪怕是很小的、乍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发现),而没有发现就谈不上教育工作的创造性只有当你给你的朋友以某种帮助时,你的精神才能变得丰富起来。

30.在我看来,真正的教育始于一个人为理想所鼓舞,能认清自己,思考自己生活的意义和目的,审视自己是一个什么人和应当成为一个什么人。

31.教育不是长辈的断然命令和晚辈的恭顺服从,而是长辈和晚辈参与其中的紧张和复杂的共同精神活动。

32.把学习当成一种苦事和沉重的负担DD这是极不正常的现象。这是缺乏和谐的教育的直接后果。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即把责任感变成学校精神生话的核心,把我们所谈到的个人对环境的态度的丰富多彩和多方面性集中体现出来,才有可能克服这种现象。

33.教育才能的基础,是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和男女青年。要知道,我们面前的这个人才刚刚开始生活在世界上,我们可以使这个幼小的人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善良的、人性的东西不受压制、伤害和扼杀。因此,每个决心献身于教育的人,应容忍儿童的弱点。如果对这些弱点仔细地观察和思索,不仅用脑子,而且用心灵去认识它们,就会发现这些弱点是无关重要的,不应对它们生气、愤怒和加以惩罚。

34.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活生生的教育工作:任何成功都是来之不易的。一切好的东西背后都是巨大的劳动。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我们所从事的活生生的教育工作:一天从一堆沙土中淘出一粒金子,一千天就能淘出一千粒金子。

35.学校要有精神生活:如果一个学生的智力兴趣的世界仅仅局限于准备功课,如果除了必修课的知识以外别的什么东西都没有,如果智力生话只局限在学习的圈子里面缺乏创造性的劳动,那么,学校对一个人来说就会变成沉重的、枯燥的、单调乏味的事。只有在学校里充满生气蓬勃的多方面的精神生话的情况下,掌握知识才能变成一种吸引人的、使人愿意去做的事情,这种事情就是到了学生毕业参加劳动以后也还能够继续下去。

2.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大师的名人名言 篇二

从那以后, 《给教师的建议》、《育人三部曲》等苏翁的著作一直陪伴着我, 我反复读, 仔细读, 勤揣摩;不仅如此, 我还在教育教学中予以实践, 效果颇佳。其实一切优秀的教师教学在根本上都是相似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很多做法上我十分赞同并努力践行, 略举一二。

一、个别对待, 尊重学生, 获取信任

面对一个班级的全体学生, 绝不可以一刀切, 统一按照一个模具将每个学生按照既定的样子打造。就如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第一条的标题所说的:“请记住, 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这其实就是一个个别对待的问题。这其实类似于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 在教育教学中都需要个别对待, 我们作为老师的, 在教育每个孩子的时候, 都要注意方式方法。

新接手一个班级, 我都会通过各种方式 (比如中考成绩, 比如与家长联系, 比如与学生个别谈话等等) 了解学生的情况, 这样就给个别对待打下了一个浅浅的基础, 以后更深地了解将会加深这个基础。

当然在做这些的时候, 要非常注意拿捏分寸, 以与学生的谈话为例, 一定要注意谈话的方式方法, 否则有可能会适得其反。在与学生谈话方面, 我除了天然的亲和力之外, 也积累了一些谈话经验。如何使学生愿意张开嘴巴, 我还是有自己的办法的, 最根本的就是让对方放松, 在一种轻松的气氛中交流。比如我的散步聊天法 (与学生到空旷的地方, 比如操场, 与学生边散步边聊天) 就比较管用。身体放松了, 气氛缓和了, 就比较容易投入谈话。

而在新班级里, 最难办的莫过于后进生的管理。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 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 这样说恐怕没有哪一位教师是不赞同的。” (《给教师的建议》17页) 这话真是说到老师们的心坎上去了, 在做班主任工作中, 在一个“后进生”身上所花费的精力是十个“优等生”也赶不上的, 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 收效却是微乎其微的。那么可不可以因为事倍功半我们就要放弃“后进生”呢?那肯定是不可以的。很多班主任都认为在一个几乎毫无前途的学生身上不值得付出那么多的精力, 因为付出与收获实在不对等。虽然如此, 我也很难认同那些班主任的想法和行为。苏霍姆林斯基在《致未来教师》中说:“我们的工作的辩证法告诉我们, 教师永远也不会遇到这样的时刻的到来, 使他有权利说:由于我尽了自己的努力和操劳, 这个学生已经达到极限, 从他身上再也得不到更多的东西了。学校教育里的许多失误, 其根源正是在于有些人抱有这种思想。” (《给教师的建议》409页)

孩子的心灵是最明白的, 他知道一个老师是不是真心关心他。我通过各种方式走进孩子的心灵, 实践着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思想, 也获得了学生的信任与爱, 这对我的班级管理工作是有益的。

二、唤醒学生的自尊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促使儿童学习, 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使他刻苦顽强地用功学习的最强大的力量, 是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感。”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 就是因为他有精神生活。对于学生来说, 脑力劳动——学习便是他的最重要的精神生活, 因此教师必须注意要关注到学生的精神生活, 特别是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感。自信心可以促使学生更有动力去面对学习, 有了动力, 学习的效果便更好了, 学生的各方面都会得到进步, 各方面进步之后, 学生便更加有信心, 更增强了自尊感。这样便是一个良性的学习循环。

在我的班级, 不乏对学习丧失信心的孩子 (孩子为何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其实又是一个教育学上值得思考的课题) , 他们在家长的软硬兼施下来到高中, 目标就是为了父母把高中三年读完, 却没有自我的奋斗目标。在这样的孩子的眼里, 我看不到光华, 看不到他们对未来的期盼, 因此内心感到无比痛心。

这样的一些学生, 通常在初中就很少有老师关注的, 我对这些学生从不过度责备, 反而充满了对他们的信任, 对他所具备的无限可能性的信任, 对他们的鼓励教育与心理支持也不是一时半会儿的, 而是一个长线的工作, 持续至少一年。学生是需要信任来增强自己的自尊心的, 这样长期的心理支持与信任, 他们便给予我无限的惊喜。

三、爱学生而非纵容学生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两句李商隐的诗一直被用来形容老师, 社会上对于师德高尚的老师的定义中必然有一条叫做“甘于奉献”。我并不认为奉献就是老师最重要的品德 (当然无可否认, 勇于奉献的确是老师重要的品德)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之后, 我经常会想到爱并不是指一种本能的爱, 而是一种知性的爱, 要激发孩子的成就感来让学生体验到自尊 (这又和第二点联系起来了, 其实这本来就是一个整体) , 唤起学生对未来的信心, 用自信伴随生命的成长。

做教师的一定注意不能把爱当作一种交易, 认为爱学生, 学生便一定要以听话和配合来回报爱;也不能盲目地爱, 爱到纵容, 事实上这样的爱会逐渐演变成不负责任。真正的爱是信任学生, 是对学生的存在本身的一种热爱和信任;真正的爱是要帮助学生, 利用或鼓励或批评 (批评本身就是对他可能变得更好的一种期待) 的方式, 但一定不能漠视和打击学生。

在阅读中, 我自身的成长是显著的。平日里, 不显山不露水, 可是一到了教室里, 我就成了一条游进大海的鱼, 在学生中间充满快乐地实施我的教育教学。我的切身体验证明, 对经典的书籍的研读, 是可以改变教师自身的生命走向的, 在阅读经典中, 会越来越清晰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 也会对真正的教育有越来越明确的认识。作为一线老师, 《给教师的建议》、《育人三部曲》、《家长教育学》等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可以作为枕边书, 常读常新。

摘要:一切优秀的教师教学在根本上都是相似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很多做法上我十分赞同并努力践行。

3.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大师的名人名言 篇三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处处可以看到他的教育实践有着坚实的心理学基础,看到他对心理学娴熟的运用以及在实践中形成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宝贵经验。

一、重视心理素养教育的全面开展

苏霍姆林斯基以其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教育的职业敏感,不断反思学校教育。当他对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时,他不能沉默了。他指出:“令人感到奇怪和费解的是,为什么在一个人进行自我肯定的时候,学校并没有给他有关自己的任何知识,其中也包括有关人的知识,特别是没有给他关于人之所以能高于一切动物的一种特殊的知识——有关人的心理、思维和意识以及人的精神生活的感情、美感、意志和创造方面的知识。人对自己实质上一无所知这一事实常常是造成巨大的不幸的根源,社会往往不得不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他继而强调:“当人的生命活动中细腻的神经系统的作用一代比一代增强的时候,心理素养的培养就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这里,他提出了“心理素养培养”的概念。

当今心理科学的研究,比较多地认为,心理素养应当是个整体概念,它包括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和性格品质和个性心理品质等要素。因此,心理素养的培养,就不能仅仅是抓一两项心理要素去做,而应该全面开展。这是我们现在好不容易才明确的认识。而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就在于,早在五十多年前,他不仅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学校工作中已经实实在在地对学生进行全面、具体而生动的“心理素养培养”。从感知觉的训练,到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和想像力的培养,从意志的训练,到兴趣、情感以及个性的培养等,苏霍姆林斯基无一不作认真的涉及。他曾经介绍过:“首先我确定了心理素养基础知识的内容,我就从感觉的基本概念讲起。五年级学生掌握了各种感觉的概念,便兴致勃勃地观察起自己的感觉来了。我们还进行了提高视觉和听觉灵敏度的专门训练。这些训练在形成感觉素养中起了巨大的作用。”

对苏霍姆林斯基“心理素养培养”这方面的实践作 了较多了解之后,不难发现,他在全面思考“心理素养培养”内容的基础上,特别突出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情感教育。他认为,“没有识记和背诵,教学和智力发展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如果把教学变成单纯的记忆活动,那么它就变成了无的放矢的教学,因为只有在把记忆的努力和思考的努力结合起来,只有在对周围世界的现象和规律性深入思考的时候,才可能有真正的智力发展……在小学里,首先要使儿童善于思考……”为此,他创造性地从预备班到四年级末(共五年)开设了“思维课”。除了强调要让儿童通过大量阅读以促进思维,他还提醒:“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课本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把他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在世界的奥妙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尽的源泉。”因而,他的“思维课”很多都是在大自然里上的。他说:“我提出 ‘思维课’的目的是:要把周围现实的画面印入儿童的意识里去,我努力使儿童的思维过程在生动的、形象的、表象的基础上来进行,让他们在观察周围世界的时候确定各种现象的原因和后果,比较各种事物的性质和特征。”他周密地思考了应当成为学生思维源泉的周围自然环境资源,对预备班到四年级末几年中学生应当去参观考察的地点作了有序的安排,为此还编印了《自然界的书》300页,即进行300次观察,让300幅鲜明的大自然画面深深印入儿童的意识里。学校每周都组织学生到自然界去——学习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素养培养”中,还十分强调“必须对少年进行深入细致而又合理的情感教育”。他认为:“情感教育和对世界的认识不能统一起来,是造成对知识抱漠不关心态度并导致不想学习的最顽固、也是最危险的根源之一。”“没有情感教育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道德教育。”在情感教育方面,他提出了一系列主张并加以实施,如“通过劳动来获得善良的感情”,“发展和丰富情感记忆”, “音乐是情感记忆的源泉”,“情感环境是培养情感的手段”,“情感教育和美感由感觉素养和知觉素养发展而来”,“教育工作中最细致、最困难的课题之一是培养学生从情感上非常灵敏而亲切地去感受别人的思想和感情”……他不单单是在这些方面作指示、下任务,而且是亲自带头做,直接辅导了大批的学生,积累了大量生动的案例。

二、重视运用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心理素养的培养

一是专门的“心理素养的培养”课。

例如,“思维课”和心理素养的基础知识课。如前所述, “思维课”在他的学校是安排在预备班到四年级末 (共五年),周周有安排;五、六年级主要是感知觉素养培养,语言的心理素养(语言素养与思维素养),情绪、情感素养;到中学高年级,他还安排了人际关系修养等课程。

二是重视在各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素养的培养”。

他引导教师,抓教学首先要抓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得让学生喜欢学。他强调:“课堂教学应当引起良好的情绪感觉,即从学习中得到的满足感,从掌握新知识的紧张劳动中得到的健康的疲劳感。”同时“还把培养学生学习愿望的问题跟学生的意志领域密切地联系起来。”主张“我们不仅是科学基础学科的教师,而且是思考力的培育者。”“在自然、历史、物理、生物、数学课上进行一些训练机敏性的练习,能引起学生巨大的兴趣。”甚至教词汇,他关注的是“词怎样才能进入儿童的意识,怎样使词成为思维的工具,儿童是怎样借助词而学习思考的,而思维又是怎样反过来发展言语的。”

三是重视在大自然中、在活动中、在劳动中对学生进行“心理素养的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安排学生每星期到自然界去两次——学习思考。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他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学会交往,培养他们能够时时牵挂自己的亲人和小伙伴,甚至小生物、小玩具的情感。他这样说过:“儿童的心应当分给某个人或某样东西。如果孩子不把自己一部分心思放在洋娃娃、小马、绒布小熊、小乌龟、软弱的花朵,小树和心爱的书本上,那么,他们就不能理解人的友谊、信任、忠诚和眷恋这些深刻的感情。”至于安排劳动,苏霍姆林斯基非常明确,是要“通过劳动发展学生的个人才能和爱好”,通过“劳动把儿童期的情感素养和少年期的情感素养连接起来”,“产生热爱劳动这一高尚情感”。他在学校建设了十几处装备精良的无线电、电工和机械工作室或工作角,还有陶器工场、绿色实验室、苗圃、果园,养蜂场和养兔场等,为学生们的发展提供条件。

四是重视利用家庭的渠道、家长的力量进行“心理素养的培养”。

村子里有一些在卫国战争中失去亲人的老人,他们历经坎坷,热爱祖国,热爱生活,苏霍姆林斯基经常安排学生去访问他们,让学生们在与老人的接触中,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关心他人的情怀。他十分注意了解并研究学生行为表现产生的家庭背景。他介绍道:“我经常同家长们谈话,在家长学校组织一些专门的活动,力求深入到每个做父亲和母亲的精神世界中去,力求找出孩了们的不幸、混乱神情、爱发脾气或心不在焉等问题产生的根源。”

三、重视做好学生的心理观察和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搞好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儿童。他说:“必须了解儿童,了解他的精神,体会他的思想和内心感受,小心翼翼地去触动他的心灵。了解儿童——这是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的最主要的交接点,是对学校集体实行教育领导的一切线索的汇集之点。”他不仅给 教师提出观察儿童的要求和方法,并且身体力行带头观察,一生写下了3700多篇观察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比较多的是对后进学生的观察,而且往往将这种观察与教师教育的问题联系起来考虑,以帮助教师改进教育教学。他在《我怎样写教育日记》一文中介绍过“我对米嘉——一个身材矮小,长着一双黑眼睛的五年级学生,已经进行了半年的观察。他在学习上感到非常困难。”苏霍姆林斯基不仅在课堂学习中观察这位学生,而且还跟踪到少年植物栽培家小组活动中继续观察,发现“米嘉在尽量把自己的那一小块地弄得更好看些。”他没有停留在对现象的观察上,他写道:“我看着他在工作,一边在想:大概,教育的实质就在于使一个人努力在某件事上表现自己,表现出自己的优点来。在某种好的东西中认识自己——善于支持人的这种高尚的志向是多么重要啊!教育者往往在那么长久而痛苦地寻找的那种自我教育的强大推动力,不是就在这里吗?”

而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巴甫里克长达十年的观察、教育及对教师的引导,则堪称经典的教育案例。巴甫里克入学不久就被一些教师认为“没有能力掌握知识”。但苏霍姆林斯基却在这位学生与植物及动物打交道的过程中,观察到“这孩子有一种觉察到乍看起来不易察觉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能力。”教师并没有接受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始终将巴甫里克视作“差生”。到了五年级,巴甫里克遇到了一位重视动手实验的植物学教师,“直到这时,全体教师才第一次听说,原来巴甫里克是一个非常聪明好学的学生,而他的智慧——用自然学科教师的话来说,是‘表现在手指尖上’。”教师说他“这个五年级生会做的事,是有经验的园艺工也很少能做成功的。”教师的肯定,使巴甫里克的思维觉醒,他努力弥补过去荒疏的东西,积极地进行一些高难度的栽培试验。他的成绩一年比一年好,中学毕业后,他考上了农业学院,后来成了一名农艺师。

四、重视教师和家长心理素养的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最多的忠告是要学好心理学。他指出:“没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素养。有些教师觉得心理学是一门枯燥的科学,在学校里得不到实际的应用。我们很关心让心理学成为教师实际工作中真正的指南。”

他在教师休息室里不断陈列心理学的新书,在学校的会议上经常介绍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而且规定了每一位教师(包括校长和教导主任)都定期地、用心地写儿童的“教育鉴定”。这种“教育鉴定”要求依据心理学的观察、分析和研究,弄清儿童复杂的精神世界,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这些长期坚持的做法,提高了教师的心理素养和心理教育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根据学校的实际需要,组织几位懂心理学的教师成立了校内的“心理学研究会”,他规定了这个研究会的任务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儿童,组织讨论,并对教师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提出建议。学校每隔一周举行以研究儿童为主要内容的讨论会。通常,是请一两位班主任或教师作“某某学生的教育学鉴定”的详细报告,与会者进行分析,共同商量教育办法。而准备学生的教育学鉴定有一定的要求,它包括下列内容: (1)学生的健康状况、身体发育情况;(2)学生智力发展的个人特点;(3)学生的智力和精神面貌形成的环境;(4)学生的道德面貌;(5)准备采取何种措施。而要做好这样的鉴定,必须有较高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素养。长期坚持这样做,教师的提高、学校的发展是显而易见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使孩子和谐全面地发展,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就要信念一致,行动一致。因此,在提高教师心理素养的同时,不能忘记提高家长的心理素养。

他认真地开办了“家长学校”。这个“家长学校”与众不同:家长们在自己孩子入小学的两年前就报名参加,直到他们的孩子从中学毕业为止。苏霍姆林斯基为家长们安排的心理学和教育学课程共计250学时。学校将家长按孩子的年龄划分为五个组:学前组;一、二年级组:三、四年级组;五至七年级组和八至十年级组。每组每月活动两次。主要活动形式是由校长、教导主任和最有经验的教师进行讲课或谈话,把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知识跟家庭教育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他还不定期地邀请家长参加学校心理学研究会召开的会议,向家长们讲述诸如阅读的心理机制等问题,给家长们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

五、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抓住了教师、学生及家长的心理素养培养,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换来的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高质量,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热爱生活、学会学习的毕业生:全村出了二百多名工程师、农艺师及其他专家;他领导的普通乡村学校发展成世界名校。他的经验启发我们的教师,特别是校长,只有抓实心理素养培养的教育,才会是真正成功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进行学生心理素养培养的实践与研究,其特点是十分鲜明的。在学生心理素养培养的内容上,他注意全面性;在学生心理素养培养的途径上,他注意多样性;在关注学生心理素养培养的同时,他特别关注教师和家长的心理素养培养;在强调积极开展心理素养培养中,他既重视言教,更重视身教,带头实践,带头研究。他进行学生心理素养培养的实践与研究,所形成的先进教育思想和丰富的教育经验,至今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与借鉴。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4.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 篇四

28、我认为课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去点燃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火花。(《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第148页)

29、课堂是一个人感到追求成为思想家的第一个摇篮。(《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二)》第335页)

30、教师上好一堂课要做毕生的准备。(《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四)》第663页)

31、课堂是一个人感到追求成为思想家的第一个发源地的动力。(《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第148页)

32、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给教师的建议》第26页)

33、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给教师的建议》第35页)

34、上课,这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教育的艺术》第73页)

35、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修养乃是教师劳动修养的一面镜子。(《给教师的建议》第535页)

36、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给教师的建议》第231页)

5.苏林霍姆斯基教育名言50句 篇五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乌克兰卓越的教育家、教师、思想家和作家。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校长、教师和教育者长达32年。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暂,不满52岁,但他却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去写作;奇迹般地写出了40部专著。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儿童小故事。”

苏林霍姆斯基教育名言:

1.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苏霍姆林斯基

2.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苏霍姆林斯基

3.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苏霍姆林斯基

4.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苏霍姆林斯基

5.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6.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苏霍姆林斯基

7.如果不去加强并发展儿童的个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苏霍姆林斯基

8.对父母和同志,对集体和社会,对人民和祖国的义务感,要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人的一生。不懂得什么是义务和缺乏义务感,就谈不上人的道德,也谈不上集体。——苏霍姆林斯基

9.只有在有良心和羞耻心的良好基础上,人的心灵中才会产生良知。良心,就是无数次发展为体验、感受的知识,正是在它的影响下,必然会派生羞耻心、责任心和事业心。——苏霍姆林斯基

10.爱人吧!对人的爱是你道德的核心!应当这样生活:让你的道德核心健康、纯洁、强大无比!做一个真正的人,这就是说要为你周围的人贡献出自己心灵的力量,让他们更美好,精神上更富有、更完美;让你生活中接触的每一个人从你那儿,从你的心灵深处得到一点最美好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

11.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谁要是没有受到过善良的教育,没有感受过与人为善的那种欢乐,谁就不感觉到自己是真实而美好的事物的坚强勇敢的卫士,他就不可能成为集体的志同道合者。——苏霍姆林斯基

12.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苏霍姆林斯基

13.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的语言最细腻之处的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苏霍姆林斯基

14.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苏霍姆林斯基

15.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苏霍姆林斯基

16.如用几句话来表达家庭教育学的全部精华,那就是要使我们的孩子成为坚定的人,能严格要求自己。我在这里似乎有点夸张地说:若请他参加婚礼,即使那里所有的人都喝成醉鬼,他母亲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清醒地回家。——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8.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9.十分重要的是,关于祖国的豪言壮语和崇高理想在我们学生的意识中不要变成响亮的然而是空洞的辞藻,不要使它们由于一再重复而变得黯然失色、平淡无奇。让孩子们不要去空谈崇高的理想,让这些理想存在于幼小心灵的热情激荡之中,存在于激奋的情感和行动之中,存在于爱和恨、忠诚和不妥协的精神之中。——苏霍姆林斯基

20.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苏霍姆林斯基

21.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要求,教师越是把注意局限在知识上,学生对自己学习上的成绩就越冷淡,学习愿望就越低落。——苏霍姆林斯基

22.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

23.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苏霍姆林斯基

24.只有在受教育者尊重自己的条件下,才可能有自我教育。学生对自己越是尊重,他对你在道德上的教诲与关于应该如何进行自我教育的指导,就越听得进去,接受得快。如果学生缺乏自我尊重他对你的教育和规劝就会充耳不闻。——苏霍姆林斯基

25.道德的自我教育——即激发起学生要当一个好人的愿望,实质上是从自豪感、自尊心、劳动的尊严感开始的,而缺少了这一点,学校、学生集体都是不可思议的事。——苏霍姆林斯基

26.教师的个性在如何塑造着学生的个性。……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和陶冶自己学生的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苏霍姆林斯基

27.按照“各尽所能”的原则而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能为提高学生集体的智力水平创造有利的条件。由于实施这一原则,可以使“差生”不失去自信心,使他们逐步地发展起一些智力技巧,而到了一定的阶段上,他们就能在哪怕一门学科上取得好成绩。——苏霍姆林斯基

28.教育——这首先是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哪怕是很小的、乍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发现),而没有发现就谈不上教育工作的创造性只有当你给你的朋友以某种帮助时,你的精神才能变得丰富起来。——苏霍姆林斯基

30.在我看来,真正的教育始于一个人为理想所鼓舞,能认清自己,思考自己生活的意义和目的,审视自己是一个什么人和应当成为一个什么人。——苏霍姆林斯基

31.教育不是长辈的断然命令和晚辈的恭顺服从,而是长辈和晚辈参与其中的紧张和复杂的共同精神活动。——苏霍姆林斯基

32.把学习当成一种苦事和沉重的负担――这是极不正常的现象。这是缺乏和谐的教育的直接后果。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即把责任感变成学校精神生话的核心,把我们所谈到的个人对环境的态度的丰富多彩和多方面性集中体现出来,才有可能克服这种现象。——苏霍姆林斯基

33.教育才能的基础,是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和男女青年。要知道,我们面前的这个人才刚刚开始生活在世界上,我们可以使这个幼小的人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善良的、人性的东西不受压制、伤害和扼杀。因此,每个决心献身于教育的人,应容忍儿童的弱点。如果对这些弱点仔细地观察和思索,不仅用脑子,而且用心灵去认识它们,就会发现这些弱点是无关重要的,不应对它们生气、愤怒和加以惩罚。——苏霍姆林斯基

34.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活生生的教育工作:任何成功都是来之不易的。一切好的东西背后都是巨大的劳动。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我们所从事的活生生的教育工作:一天从一堆沙土中淘出一粒金子,一千天就能淘出一千粒金子。——苏霍姆林斯基

35.学校要有精神生活:如果一个学生的智力兴趣的世界仅仅局限于准备功课,如果除了必修课的知识以外别的什么东西都没有,如果智力生话只局限在学习的圈子里面缺乏创造性的劳动,那么,学校对一个人来说就会变成沉重的、枯燥的、单调乏味的事。只有在学校里充满生气蓬勃的多方面的精神生话的情况下,掌握知识才能变成一种吸引人的、使人愿意去做的事情,这种事情就是到了学生毕业参加劳动以后也还能够继续下去。——苏霍姆林斯基

36.重要的是要用志向鼓舞人:在我们艰难的事业中,一个最棘手、最难以捉摸的工作,就是用志向去鼓舞人。……志向是同一个人对自己的约束,给自己的承诺,对自己提出的要求相联系的。——苏霍姆林斯基

37.真正的教育是从教育者的素质开始的: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而真正的教育,实际上就是从这儿开始的。——苏霍姆林斯基

38.教师的素质是年轻人的精神支柱:年轻人的道德面貌、行为以及对待善恶的态度是由他们的精神支柱所决定的,而这种精神支柱牢固与否,取决于教师的个性、教师的思想是否丰富和他对我们生活的真理是否忠诚。——苏霍姆林斯基

39.美能磨练人性:一个人如果从童年时期就感受到美的教育,特别是读过一些好书;如果他善于感受并高度赞赏一切美好事物,那么,很难设想,他会变成一个冷酷无情、卑鄙庸俗、贪淫好色之徒。美,首先是艺术珍品,能培养细致入微的性格。性格越细致,人对世界的感悟越深刻,从而对世界的贡献也越多……——苏霍姆林斯基

40.美蕴藏着强大的教育力量:在为人们创造财富与欢乐的结合中,通过认识美,比如说,认识一朵小花的美,岸边上色彩斑斓的小石子的美,鲜红色霞光万道的美,朗朗语调的美以及人们的行为美来认识自己。在这种结合中则蕴藏着相当强大的教育力量,使你这个教育者能获得真正神奇的才能,让孩子的心灵为之震惊,并能让其挺直起来,如果孩子的心灵在痛苦、不幸、灾难的压迫下弯曲了的话。作为儿童欢乐的创造者——教师的权利,恰好在于为幼小的儿童去打开通往美的世界的大门。——苏霍姆林斯基

41.要善于把永恒的美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我认为有巨大教育意义的一点,就是使孩子能看到、理解、感受到去唤醒大自然中的生命是一个很大的秘密。第一批春天花朵的开放,幼芽的萌发,第一批嫩草破土,第一只蝴蝶飞舞,第一声蛙叫,第一只春燕飞来,第一声春雷,麻雀第一次春浴,这一切我都当做永恒生命的美展现在孩子们面前。他们受到这种美的感染越深刻,去创造美的欲望就越强烈。——苏霍姆林斯基

42.教育工作的最高目标是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我的学生学习时绝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游戏、故事、美、音乐、幻想和创造的世界中进行朝气蓬勃的智力活动。我希望孩子们能成为这个世界中的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观察、思索、谈论、感受劳动的欢乐,并为所创造的一切而自豪;为人们创造美和欢乐,并在这种创造活动中获得幸福;赞赏大自然、音乐和艺术的美,并以这种美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把他人的痛苦和欢乐放在心上,像对待自己切身的事情一样对待他人的遭遇――这就是我的教育工作的最高目标。——苏霍姆林斯基

43.不要扼杀儿童心中想把最珍贵的东西给亲人的意愿:其实,每个儿童都有把最珍贵的东西给父亲和母亲的意愿。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小孩子,你就会相信这一点。十分遗憾的是,许多父母由于不懂得自己孩子心中产生了爱的萌芽,而扼杀了孩子们心中这种崇高的激情,自愿地拒绝孩子们准备为他们做的好事。——苏霍姆林斯基

44.让学生体验到为天下人之忧而忧的心情:我一向认为有一点极为重要:那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他的童年时代就体验到那种为天下人之忧而忧的心情。每当儿童减轻某人的命运、遭遇、生活负担之后,会体验到一种幸福,只有在那时快乐才会使童年变得高尚起来。——苏霍姆林斯基

45.要培养青少年与种种不良作为作斗争的精神:我们认为,培养公民与生活中的种种不良作为作毫不妥协的、积极的斗争,这是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如果孩子们看到了浪费现象和随便对待公共财产的行为,看到了懒懒散散、无所事事、阿谀奉承这样一些恶劣行为,却采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态度,那是不能容忍的。——苏霍姆林斯基

46.要让孩子看到、珍惜、爱护人的心灵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苏霍姆林斯基

47.忘记亲情的人不会有爱国主义情感:那些忘记自己在会走路之前是在摇篮里度过时光的人,那些对身受其养育之恩的母亲冷漠无情的人,是不会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的情感的。如果在家庭和学校里充满一种尊敬母亲、父亲、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的气氛(这是一种对母亲、父亲的伟大劳动表示尊敬、关心的亲切气氛),那么爱国主义情感和信念的源泉便会清澈纯洁,长流不息。——苏霍姆林斯基

48.使孩子成为细腻、善良和温柔的人很重要:我们努力使每个男女学生不仅成为坚强、勇敢的人,而且还要成为温情、亲切、富有同情心和温柔的人。一个孩子越坚强,越富有成人的性格,使他成为一个细腻、善良和温柔的人就越发重要。……只有出于善良之心而日益增强起来的精神力量,才能使人产生那种创造美的高尚情操。——苏霍姆林斯基

49.教师要教会学生懂得人的情感:我们要教会学生懂得人的情感,这里有欢乐、痛苦、委屈、困惑、惊慌、羞愧和许多别的情感,它们表现在人们的眼睛里,在不冷不热的谈吐里,在一个人或仔细观察、或视而不见、或侃侃而谈、或默不作声、或行走站立、或喜怒哀乐的一举一动里。——苏霍姆林斯基

50.要使学生认识到他们是自己孩子的未来教育者:我们在学校培养的公民性、邻里道德、审美观是否成熟,首先要看我们的教育对象在青年早期对自己在身体和精神上,应该成为真正的男子和真正的女子这样一个重要道理的认识程度如何。因此,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目的,是要使我们的少年、青年男女深刻地认识到:我们是未来的丈夫和妻子、父亲和母亲;几年之后将有自己的孩子;我们对社会未来应负的责任,首先表现为应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把他们培养成为何等人;我们之所以要成为真正的人,首先是因为我们是自己孩子的未来教育者。——苏霍姆林斯基

6.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大师的名人名言 篇六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杰出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在他3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教育著述。随着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发扬,这些教育著述逐渐成为广大教师心目中的教育经典,他的许多教育主张和言论被广泛引用,成为我们镌刻于心的经典名言。打开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闪烁着其教育智慧光芒的名言佳句比比皆是,许多研究者在阅读过程中,辑录出版了多种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

一、论学生学习

1、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给教师的建议》第33页)

2、学习吧,因为学习是一种福利和幸福。(《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第123页)

3、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人生无价的财富。(《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第145页)

4、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给教师的建议》第24页)

5、死记硬背一贯是有害的,而在少年时期和青年时期则尤其不可容忍。(《给教师的建议》第101页)

6、学习的热切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活动最重要的动力。(《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五)》第12页)

7、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不得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给教师的建议》第315页)

8、如果没有童话,儿童的完满的智力发展是不可思议的。(《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一)》第130页)

9、保留自由活动的时间是学生智力生活丰富的首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二)》第626页)

10、只有当每个少年从教育者那儿得到“活水”,他们的才干才能发挥出来。(《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三)》第543页)

11、低年级阶段的主要任务还是教会儿童学习。(《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四)》第588页)

二、论学生阅读

12、我的教育信念的真理之一,便是无比相信书的教育力量。(《教育的艺术》第178页)

13、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给教师的建议》第10页)

14、一本智慧丰富的、有鼓舞力的书,往往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教育的艺术》第178页)

15、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给教师的建议》第523页)

16、图书是知识不可缺少的源泉,是你精神财富取之不尽的源泉。(《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第145页)

17、我认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务,就在于使读书成为每个孩子最强烈、精神上不可压抑的欲望。(《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第126页)

18、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给教师的建议》第51页)

19、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吧。要善于在读书时思考,在思考时读书。(《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第145页)20、我坚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给教师的建议》第391页)

21、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给教师的建议》第75页)

22、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给教师的建议》第521页)

23、要教育学生不仅要读书,而且对某些书要反复地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四)》第688页)

24、你的周围有一个书籍的海洋。应该严格地挑选阅读的书籍和杂志。(《给教师的建议》第128页)

25、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给教师的建议》第167页)

三、论课堂教学

27、课,就是教育思想的源泉;课,就是创造活动的源头,就是教育信念的萌发园地。(《苏霍姆林斯基选

26、思考习惯的形成,在决定性的程度上是取决于非必修的阅读的。(《给教师的建议》第210页)集》第四卷596页)

28、我认为课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去点燃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火花。(《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第148页)

29、课堂是一个人感到追求成为思想家的第一个摇篮。(《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二)》第335页)30、教师上好一堂课要作毕生的准备。(《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四)》第663页)

31、课堂是一个人感到追求成为思想家的第一个发源地的动力。(《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第148页)

32、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给教师的建议》第26页)

33、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给教师的建议》第35页)

34、上课,这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教育的艺术》第73页)

35、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修养乃是教师劳动修养的一面镜子。(《给教师的建议》第535页)

36、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给教师的建议》第231页)

37、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在土壤里。(《帕夫雷什中学》第263页)

四、论学校教育

38、学校应当像一块磁石,以自己有趣而丰富的生活吸引学生。(《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一)》第527页)

39、科学的发展,国民道德的进步以及新的共产主义社会关系的建立,都取决于学校。(《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一)》第89页)

40、教育——这首先是人学。(《育人三部曲》第11页)

41、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五)》第388页)

42、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说:爱孩子。(《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三)》第4页)

43、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帕夫雷什中学》第21页)

44、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帕夫雷什中学》第10页)

45、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教育的艺术》第9页)

46、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给教师的建议》第77页)

47、手能够教会头脑准确地、清晰地思考。(《给教师的建议》第543页)

48、劳动,只有劳动,才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五)》第209页)

49、我们通常把劳动称为伟大的导师。(《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五)》第341页)

50、必须让少年去经常接触大自然,让他们在大自然中生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三)》第781页)

51、大自然是一本书,是思维的摇篮。(《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五)》第789页)

52、孩子们整个夏天赤脚走路,下雨天也是一样。(《给教师的建议》第387页)

53、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给教师的建议》第316页)

54、我们教育的人,不管他是个多么“没有希望”和“不可救药”的钉子学生,他的心灵里也总有点滴的优点。(《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五)》第54页)

55、育人先育心。(《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五)》第499页)

56、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给教师的建议》第341页)

57、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二)》第232页)

58、美蕴藏着强大的教育力量。(《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二)》第193页)

59、考察孩子的内在精神世界,特别是他们的思维,这是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育人三部曲》第18页)60、关心儿童的健康,是教育者的最重要的工作。(《给教师的建议》第382页)

61、没有家长学校,我们就不能设想会有完满的家庭——学校教育。(《给教师的建议》第398页)62、孩子——这是父母精神生活的一面镜子。(《育人三部曲》第28页)

五、论道德品质

63、人生下来是为了在自己身后留下痕迹――永久的痕迹。(《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第75页)64、人最大的胜利就是能战胜自己。(《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二)》第425页)

65、能自觉控制自己欲望的人,大都成为真正的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二)》第460页)66、谦虚,被人们称为一切美德的桂冠。(《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二)》第410页)67、友谊是培养人的情感的学校。(《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三)》第909页)

68、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祖国,也就失去了个人的一切。(《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三)》第668页)69、祖国——是慈祥而又严格的母亲。(《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三)》第896页)

70、你作为一个人生了下来,但要成为一个大写的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二)》第196页)71、要记住,你给人们带来快乐就是你最大的快乐。(《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三)》第931页)72、人是世界上一切财富中最巨大的财富。(《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五)》第662页)

73、人生的意义在于为人民服务,为祖国服务,为崇高的理想服务。(《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五)》第776页)74、人在为他人的幸福着想的同时也享受到了快乐。(《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五)》第797页)75、人是自己志向的创造者。(《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三)》第870页)

76、任何时候也不要满足于一般成绩,要更上一层楼,精益求精。(《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三)》第867页)77、志向是天才的幼苗,经过热爱劳动的双手培育,在肥田沃土里将成为粗壮的大树。(《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三)》第864页)

六、论教师读书

78、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给教师的建议》第416页)79、书籍和个人藏书,对人民教师来说有如空气般重要。(《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五)》第364页)80、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给教师的建议》第7页)81、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给教师的建议》第8页)

82、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这是我校集体生活的一条金科玉律,而且已成为传统。(《帕夫雷什中学》第28页)

83、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要掌握这一门艺术,就必须多读书、多思考。(《给教师的建议》第98页)

84、集体的智力财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师的个人阅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四)》第66页)85、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给教师的建议》第123页)86、你要养成随时记笔记的习惯。(《给教师的建议》第129页)

87、我要建议青年校长和教导主任设一个本子,把教学中的点滴收获、成功的做法和微小的发现都记录下来。(《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四)》第594页)

88、那种连续记录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给教师的建议》第123页)

七、论教师素质

89、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给教师的建议》第97页)

90、真正的教育是从教育者的素质开始的。(《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一)》第773页)91、每个教师应当成为自己学科的出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一)》第802页)92、每个教师不管他教哪门课,都应当是一个语文教师。(《帕夫雷什中学》第91页)

93、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懂得各种研究儿童的方法。(《给教师的建议》第417页)94、教师不深刻了解他所教的基础知识所属的那门科学,就谈不上教育素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四)》第646页)

八、论校长素质

95、对一个有经验的校长来说,他的注意和关心的中心就是课。经验证明,听课和分析课是校长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给教师的建议》第427页)

96、提高每位教师和整个集体的教育素养,这是领导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四)》第661页)

97、如果你想使你的学生也写出这样的文章来,那么首先就要引导教师热爱书籍和语言。(《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四)》第692页)

98、他(指校长)应当既是一个熟悉业务、经验丰富的教育学家,又是一个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四)》第571页)

99、一个好校长,首先应当是一个好组织者、好教育者和好教师。(《帕夫雷什中学》第1页)

100、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7.浅谈苏霍姆林斯基家庭教育的实践 篇七

(一) “提高家长在孩子眼中的地位”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因此, 家长要做到严格要求自己, 应“尽量提高自己在孩子眼中的地位, 以便使孩子看到你在播种这颗种子时, 你对生命的崇高意义, 因为这颗种子正萌发为茁壮的幼芽。”他指出:“你教育孩子, 也就在教育自己并检查自己的人格”。对父母来说, 要把自己身上良好的品质“灌输”到孩子身上。而最主要的是家长要在人与人之间美好的关系方面为孩子做出优秀的榜样。因为苏坚信孩子的行为是受父母的行为影响的, 孩子的情感是通过父母的情感所激起的。

(二) “别把儿童永远当儿童”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多年来的经验证明, 学校教育, 特别是家庭教育的一大弊病即是把儿童永远当儿童来看待, 而忘记了今天的儿童将是明天的成年人。”他认为, 孩子从本质上是自私的, 一开始只知道“我要”, 而父母要使他知道“应当”, 必须进行家庭教育。他提醒家长不要忘记孩子总会不再是孩子, 如果放弃了孩子从出生到十岁这一时期的早期教育, 以后是很难弥补的。如果父母始终把儿童当做儿童来看待, 不严格要求管教, 而一味地包容、宽恕、原谅的话, 那么久而久之, 孩子必定会养成自私、懒惰、逃避困难等恶习。所以说, 家长不要永远把孩子当孩子, 实质上是提醒家长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要“善于在小孩子身上看到未来的公民”, 明白循序渐进、防微杜渐的道理。

(三) “正确使用父母的权力”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在有孩子的家庭里, 应当正确使用父母的权力。”如何正确地使用这份权力, 并取得良好的家庭教育效果, 苏提出了两个前提要求:一是不能使用家庭暴力, 尤其不能体罚孩子。因为一切依靠体罚的地方都不会有孩子内心真正的自我教育, 相反惩罚往往会造成孩子的怨恨与不满, 而且“体罚不仅标志着家长的软弱无能和惊慌失措, 也标志着他们的教育方法极端不文明。用皮带培养出来的儿童会变成麻木不仁、没有心肝的人。”二是要注意尊重孩子。家长应当善于深入了解孩子的思想、情感和愿望, 而不是用自己的权力一味禁止。“因为硬性地压制孩子的强烈愿望会引起孩子极度伤心”。同时, 家长也不要粗暴地干预孩子的隐私, 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和空间, “孩子年龄越大、活动的范围也越广, 父母公开干预的圈子也就愈应该予以限制。”

(四) 和谐一致

在这里, 笔者将和谐一致的教育原则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要和谐一致。这样有利于保持和提高家长的威信。如果父母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不一致, 孩子会意识到可以不听其中一个人的话, 或找理由听那一方符合他愿望的话, 这会使孩子养成不听话的习惯。因为“年幼的孩子们一旦有了某种感受, 这种感受便会占据他们整个心灵支配他们的思想”。二是家长要与学校采取和谐一致的要求和行动。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和老师提出的要求, 因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 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向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二、家庭教育的实施方法

(一) 劳动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孩子的劳动锻炼是家庭教育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他认为, 家长应该教会孩子进行社会公益劳动和家务劳动, 因为劳动具有强大的教育作用:

1.父母不断辛勤劳动的家庭将成为孩子进行情感、道德教育的学校。

2.手脑并用的劳动更易于发展孩子们创造性的思想, 培养高尚的情感。

3.孩子们在自己的劳动中创造并理解劳动的美, 从而明白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4.如果孩子于早期童年时代就能在劳动中认识自己, 那么孩子就可以真正获得人的高尚品质。因此, 在日常生活中, 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 加深热爱劳动的情感, 让孩子在劳动锻炼中真正磨砺自身的意志和品格, 苏认为这是进行家庭教育有效的方法。

(二) 榜样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它们会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深深浅浅的印记。儿童对人的世界的认识, 是从父母开始的。他首先认识的是妈妈如何跟自己说话, 爸爸怎样对待妈妈。在一个好的家庭里, 父母和睦相处, 以诚相见, 相互信任和尊重。这就向孩子无声地表明并使之深信不疑, 人间的情感是美好的。要珍惜儿童的这种关于善和恶的最初概念和理解, 因为它正是人的道德价值观的新芽。苏强调, 在孩子们面前展现出来的通往世界的第一个窗口, 便是父母的榜样。父母为孩子呈现怎样的行为、态度、价值观, 孩子便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只有在父母拥有道德权利, 成为孩子道德榜样的条件下, 那些对孩子的教诲, 才能灌输到他们心灵中去, 才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唤起良好的愿望来。”

(三) 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 能激励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这是真正的教育”。“在人的生活中, 自我教育是起着巨大作用的。善于进行自我教育的人, 按其全部涵义来说就称之为有教养的人。”他主张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教育, 激发儿童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创造美好的事物, 学会用坚定的精神信念来引领自己。他们只有从心灵上认识到外界事物的好坏善恶, 才能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 才能有意识地选择好的榜样, 抵制消极事物的影响。“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去揭穿儿童不好的、错误的行为, 不要急于把儿童所有缺点公诸于众, 而应当让儿童发挥内在的精神力量来克服自己的缺点”。提高儿童的自我教育水平, 家长适当放手无疑是必要的, 因为“最重要的是人本身的意志和自我控制”。因此, 培养儿童的意志和自我控制力, 是儿童能够顺利进行自我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而能进行自我教育, 是使儿童变得坚强有力, 具有不屈不挠精神的必经途径。

参考文献

[1]胡继渊, 陈文彬.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理论和实践初探.外国教育资料, 1993, (4) .

[2]唐其慈.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思想初探.比较教育研究, 1982, (4) .

[3]唐其慈.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思想初探.比较教育研究, 1982, (5) .

[4][苏]苏霍姆林斯基著, 杜志英, 吴福生译.家长教育学 (第1版)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1982.7.17.52.64.67-68.165.

[5][苏]苏霍姆林斯基著, 汪彭庚, 甘义青译.关心孩子的成长 (第1版)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2.43.

[6][苏]苏霍姆林斯基著, 索洛韦伊其克编, 安徽大学苏联问题研究所译.苏霍姆林斯基论教育 (第1版)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84.259.

[7][苏]苏霍姆林斯基著.蔡汀译.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第1版)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2.277.

[8][苏]苏霍姆林斯基著.姜励群, 吴福生译.少年的教育和自我教育 (第1版)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4.147.

8.浅析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管理思想 篇八

苏霍姆林斯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教育学家之一,在他从事教育教学的三十多年中,他既是一名优秀的教师也是极为出色的管理者,他担任校长的帕夫雷什中学是当时最著名的学校之一,良好的学校环境、完善的学校管理体制、优秀的教育集体是其主要的管理方式。

一、良好的学校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校园环境对于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他说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进行教育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他认为实现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学校环境是不可少的外部条件。

他在帕夫雷什中学创造性地把教育理念和教育环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通过环境更好地实施了他的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把学校的物质基础作为教育过程得到保证的重要手段。这之中包括自然条件、校园布置、教育教学设备、教室设计以及充足的图书等等。他特别重视校园环境,他强调校园环境必须要精心设计,应该要尽量利用环境对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校园环境建设最重要的作用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校园中绿色植物茂盛对于学生十分有益,帕夫雷什中学到处都是树木和花草。他认为校园的建设首先要有益学生的身心健康。

苏霍姆林斯基不仅注重学校环境的整洁美丽,能够通过环境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也很重视学校的人文氛围的和谐。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的二十几年里,这里的校园环境的建设无疑是成功的,然而更可贵的是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使教育者和学生的人格,气质得到提升和完善。在学校的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校园文化有其独特文化形态,这种意识形态不仅能够直接影响教育者和学生的思维品质,行为方式和元认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对教职员工以及学生,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行为习惯和准则,都有重要的影响,能有效提高人文素质。

二、完善的学校管理体制

苏霍姆林斯基在学校管理方面一是重视行政组织机构的领导管理,另外就是注重教育思想的领导。他认为教育思想的领导是最主要、最基本的领导。所谓教育思想的领导是指正确的教育观点、教育信念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以及全部工作中能够真正贯彻并且实现。

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二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学校管理和领导经验。他认为学校行政机构和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十分重要,同时他重视集体领导的作用,坚持发扬民主办学。他倾注具大心血的帕夫雷什中学设校务会议,作为学校的最高议事和决策机构,由教师代表、学校各部门负责人以及家长委员会代表组成。学校主要负责人、学校重要工作计划以及教学任务等学校主要事务都由校务会议研究决定。

苏霍姆林斯基重视教育思想的领导,这是他学校管理理论的重要方面。教育思想的领导要用最基本的教育信念为基础去管理学校,开展教学工作以及一切工作。让全体教师都能够接受、理解的教育信念,是教育工作方向明確的重要保证。教师知道并理解该怎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理念的积极性、创造性也就会随之提高了。他认为正确的教育思想应该要从教师的科研工作里来,通过集体研究得出之后将其提炼出来,把结论向全体教育职人员推广,从而让每个教职员工都能了解这些思想,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人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些思想。他提出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作为教师集体讨论的话题,经常从事这样的集体讨论是必要的。他力求要让学校所有教职员工以及所有工作人员一起来实现其教育思想,让所有人一起关注这些教育信念。另外,苏霍姆林斯基把教育信念作为校务会的书面文件的方式呈现给教师,他自己坚持给学生上课,听教师的课,深入到师生中去帮助教师理解领会教育信念的精神实质。

三、优秀的教育集体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集体是一种精神共同体,是人们之间相处的总体。他说:“集体是在共同的思想、共同的智力、共同的情感、共同的组织这几块基石之上建立起来的。”①这四个方面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每个方面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集体主义教育实现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他说:“个人是否完满,即在智力、思想、道德、审美、创造性、情感、公民意识方面是否完满,是由个人跟周围世界的交往与联系是否完满决定的。”②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处理得好,学生在集体中能够融洽地相处这对于学生的了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十分有利。集体主义教育能够让学生体会到集体利益是第一位的,个人的利益要服务社会的利益,这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优秀班级体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苏霍姆林斯基对此非常重视。班集体的建设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其内在机制就是同学之间交往地开展和学生社会化的进行。学生在集体中感受到的别人的态度和评价对学生自身而言能够产生强烈的触动,“集体的思想、各种志向和多种关系、互相之间提出的评价和要求——所有这一切,像—条条纤细的幼根,滋养着集体敏锐的情感。这种情感越深,集体作为影响个人的工具所起的作用就越大,个别学生所带来的漠不关心、冷酷无情的危险也就越小”③。建立一个积极进取、争相进步的班风,在这样的班级气氛里让一些孤僻自卑的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竞争意识,从而振作起来,一起为班集体的荣誉而努力进步,建立自信心。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在集体建立之初树立集体的正确的情感和气氛,让集体成员互相信任,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念,建立一个道德高尚情感细腻的集体,在这个集体中学生可以自由地交流。

注释:

①②③蔡汀,王义,高祖晶.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第2卷719、720、第四卷321.

参考文献:

[1]蔡汀,王义,高祖晶.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2]王天一.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刘颖.苏霍姆林斯基心理教育思想研究.扬州大学硕士论文,2006.

[4]叶玫.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伦理思想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5]兰良平.苏霍姆林斯基和谐教育思想研究.云南大学硕士论文,2012.

[6]顾明远.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及其现实意义.比较教育研究,2007,04.

[7]王义高.和谐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核心思想解读.比较教育研究,2008,04.

9.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大师的名人名言 篇九

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观察而“进入周转”,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运用一样。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末观察就是思考和识记知识之母。一个有观察力的学生,绝不会是学业成绩落后或者文理不通的学生。类别:学习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借助词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联系地认识词本身的极其细腻的感情色彩。类别:劳动学校的理想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在智力方面没有受过训练的人进入生活。愚蠢的人对社会来说是危险的,不管他们受过哪一级的教育。类别:教育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借助词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联系地认识词本身的极其细腻的感情色彩。类别:思想学校的理想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在智力方面没有受过训练的人进入生活。愚蠢的人对社会来说是危险的,不管他们受过哪一级的教育。类别:社会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观察而“进入周转”,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运用一样。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末观察就是思考和识记知识之母。一个有观察力的学生,绝不会是学业成绩落后或者文理不通的学生。类别:劳动学校的理想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在智力方面没有受过训练的人进入生活。愚蠢的人对社会来说是危险的,不管他们受过哪一级的教育。类别:理想

上一篇:世界无烟日的英语作文700字:Harm of Smoking下一篇:关于针对2009年个人工作总结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