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澳大利亚考察报告

2024-09-25

赴澳大利亚考察报告(精选8篇)

1.赴澳大利亚考察报告 篇一

赴澳大利亚奶业的考察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中澳两国奶业在奶牛饲养管理、乳品加工及商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11月2日至11日,由中国奶业协会四而博达公司组织的中国奶业高端商务考察团赴澳大利亚进行了为期10天的考察交流活动。共有来自黑龙江省奶业协会、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银桥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洛阳巨尔乳业有限公司、XX市晨光乳业有限公司、北京大道之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广东一家人食品有限公司、北京顺阳光农场、高林屯种畜场、柏拉蒙奶牛繁育有限公司、北京农学院、山东省兽药质量检验所、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15家单位的20位代表参加了此次考察活动。

考察期间,中国奶业协会代表团一行与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澳大利亚乳业局、维多利亚州政府、澳大利亚领科集团等单位召开了专题报告会。双方就两国奶业发展情况、澳洲奶业投资环境及相关机构、中国奶业市场需求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报告会间隙,澳大利亚领科集团负责同志和代表团成员就双方较为感兴趣的乳制品贸易和来澳投资建厂等话题交换了意见和看法。同时,代表团一行还参观了吉普斯兰岛地区的牧场,caldermeade奶牛场,考察了澳大利亚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商迈高集团下属的jelbart奶牛场。代表团成员与农场主及技术人员就奶牛繁育、饲养管理,草场分栏管理及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交流。此次考察活动,在澳大利亚领科集团的精心安排和支持下,代表团全方位地与澳大利亚奶业各方面的官员、专家、企业家就奶牛饲养管理,乳品加工,政府及行业服务,乳制品贸易及乳制品消费市场开拓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交流,较全面地了解了澳大利亚奶业发展状况,并从中得到了有益的启示,达到了预期目的。在考察中与澳大利亚奶业界的政府机构、专家学者、乳业协会等建立了联系,拓宽了沟通的渠道,为今后中澳双方奶业进一步交流与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澳大利亚奶业概况

澳大利亚地处南半球的澳洲大陆上,总面积776.4万平方公里,现有人口约22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90万人。全澳农牧业用地4.9亿公顷,其中牧业用地占55%。另外,澳大利亚是世界天然草原面积最大的国家,草地面积达458万平方公里。奶业是澳大利亚农业中一项重要的支柱产业,是仅次于小麦、肉牛的第三大农业产业。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优良的草场,科学的管理,及最新遗传育种技术的广泛运用,使澳大利亚以高效率的方式生产出优质的牛奶,其乳制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一)以放牧为主的奶牛养殖业

/,澳大利亚产奶牛总数约为165万头,牛奶总产量为920万吨。奶牛养殖在澳大利亚各州均有着很长的历史,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其中以维多利亚州为最主要的奶牛饲养和牛奶生产区,该州的奶牛饲养数量占全国65%,其次为新南威尔士和昆士兰州,奶牛饲养数量占全国的22%。澳大利亚的气候和自然资源十分有利于奶业生产,近80%的奶牛是草地放养,牧草生产依靠天然降雨,有部分内陆地区是依靠灌溉系统。具体来看,目前不补饲,完全依靠天然降雨的牧场占到牧场总数的30%,生产的牛奶占总产量的18%;不补饲或补饲少量饲料,依靠天然降雨加灌溉的牧场占到总数的`50%,生产牛奶占52%;在降雨和灌溉的基础上,补饲谷物等饲料的牧场占16%,生产牛奶占25%;还有2%的牧场采用集中饲养的模式,生产的牛奶占4%。在这种灵活多样的生产模式下,澳大利亚的牛奶生产效率高,质量好,而且成本远低于世界上其他主要的牛奶生产国。

(二) 乳制品企业和乳制品品种多元化

澳大利亚是一个新兴的移民国家,其开放的市场和多元的文化吸引了众多投资者。这种多元化也体现在奶业生产上。

澳大利亚的牛奶加工企业是多元化的,包括由奶农所拥有的合作社公司、上市公司、私营公司和跨国公司。合作社公司不再占据主导地位,其加工量占牛奶总量的33%左右。最大的合作社公司(双江mg公司)加工的牛奶约占澳大利亚牛奶总量的30%。其他形式的澳大利亚乳品公司也表现的十分活跃,上市公司有瓦伦堡干酪和奶油公司、必佳干酪公司;私营公司有百乐公司、burra食品公司和longwarry食品公司;国际化的跨国公司包括恒天然(新西兰)、麒麟(日本)和lactalis公司(法国)等。这些世界乳业中的巨头通过新建或收购的方式争夺澳大利亚乳制品生产消费市场。

澳大利亚乳制品品种的多元化表现在产品的丰富多样,有奶酪、饮用奶(包括鲜奶和uht奶)、脱脂奶粉、黄油、全脂奶粉及其他产品(包括酸奶、奶饼干、奶油冻等,见表1)。奶酪是最重要的乳制品,其产量占到了乳制品产量的33%,饮用奶和脱脂奶粉是其他两个产量最高的乳制品,分别占到乳制品产量的27%和28%,全脂奶粉占到9%,其他占3%。)

(三)旺盛而趋于稳定的乳制品消费

澳大利亚主要消费的乳制品是牛奶、奶粉、奶酪、黄油、黄油混合物及酸奶(见表2)。澳大利亚奶业的发展,源于旺盛的消费需求。据澳大利亚乳业局的数据,2012/度,澳大利亚人均消费牛奶107千克,奶酪13.5千克,黄油3.7千克,酸奶7.2千克,将以上折合成液体奶,年人均消费达到惊人的323.2千克,而发达国家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为238千克,世界平均为107千克左右,发展中国家平均为72千克,我国仅为32千克,由此可见,乳制品在澳大利亚餐桌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澳大利亚乳制品消费趋于稳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饮用奶消费从全脂牛奶转变到特制的牛奶品种,如减脂和低脂牛奶,同时风味牛奶的市场份额也在增加;干酪消费中非切达干酪的消费不断增加;奶油的消费量一直在减少,这是因为消费者寻求降低饱和脂肪的摄入量。酸奶的消费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因为它既方便又健康,所以倍受时间紧迫的消费者青睐。

(四)乳制品贸易具有较强竞争力

澳大利亚是重要的乳品出口国,在国际乳制品贸易方面有较强的竞争力,其牛奶产量仅占全世界产量的2%,出口量占到全球总量的7%,在全球乳品贸易中排名第4,仅次于新西兰(37%)、欧盟(31%)和美国(11%)(见图2)。近十年来,澳大利亚牛奶总产量中约40-45%用于出口,与本世纪初50-60%的出口比例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近几年中一系列的干旱使澳大利亚的牛奶总产量出现下降。

2012/13年度澳大利亚乳制品出口总值超过27.6亿澳元。澳大利亚的出口集中在亚洲地区—占出口总量的74%。日本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出口市场,占出口总值的19%,其次是中国大陆,占出口总值的14%。2012/13年度澳大利亚最大的五个出口市场是日本、中国大陆、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新西兰。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仍然是中国(见图3)。

二、澳大利亚奶业经验及对我国奶业发展的启示

(一)奶牛生产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在过去30年间,澳大利亚的奶牛场数量减少了三分之二,从1980年的22,000家减少到中的不到6,770家。与奶牛场数量减少形成对比的是,澳大利亚牛奶的总产量却稳步增加,1980年的总产奶量为556.5万吨,到20总产奶量增长为920万吨。这是因为奶牛场规模的扩大和奶牛单产水平的提高。1980年,平均畜群规模是每个奶牛养殖场85头奶牛,平均单产为2848升,2012年平均畜群规模增长到240头奶牛,平均单产达到5926升。澳大利亚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但其奶业发展并未一味追求数量和规模,而是通过提高生产水平,增加单产,选择与其国情相适应的适度规模。我国资源禀赋条件决定了小规模养殖在一定时期内仍是未来奶业发展的主体,因此我国奶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要通过改善饲料、改良品种和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牛奶的单产,从而实现更少的奶牛场、更适度的规模、更高的牛奶生产率。

(二)利益合理分配的合作社模式保证奶业生产安全高效

澳大利亚奶业生产有两种模式,一是农民拥有的合作社和股份公司进行奶制品的生产与加工,另外一种是奶牛场和独立的乳品企业(包括私营、上市及跨国公司)通过合同收购的方式进行合作。其中奶牛场参股的合作制模式占有重要地位。奶农通过自愿的方式加入合作社,奶农是合作社的股东,合作社则直接创办加工企业。加入合作社后奶农所生产的牛奶必须全部交给合作社乳品加工厂,合作社的乳品加工厂也有义务收购社员生产的牛奶,这样既可以解除奶农销售牛奶的后顾之忧,又可以使奶农有更多的精力做好奶牛养殖,进而提高牛奶的质量和产量,进而合作社的乳品厂可以获得数量稳定和质量较好的原料奶,协调牛奶的生产加工和乳品销售。奶农合作社使奶农和乳品厂之间的整体利益一致,关系易于协调,为促进奶业生产的优质高效,保证乳品质量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奶业发展还处在初期阶段,奶农和乳品加工企业还没有建立紧密的利益链接机制,这为生鲜乳质量安全带来隐患,可借鉴国外的经验,有序提高原料奶生产、乳品加工、市场营销环节的依存度,通过建立奶农合作社、奶牛场入股加工企业及自建乳品企业等方式推进一体化经营,推进利益合理分配的同时保证牛奶生产的优质高效。

(三)种养结合模式推进奶业可持续发展

澳大利亚草原和土地资源丰富,特别是拥有高质量的牧草,适宜的气候和茂盛的牧草使得全年放牧成为可能。以放牧为主或种养结合的生产方式,既保证奶牛饲草饲料、特别是青贮饲料和牧草的供应,发挥奶牛的遗传潜力,又保证合理利用奶牛粪便还田,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提高作物产量,形成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平衡的生态农业系统,可谓一举多得。在美国、欧洲等一些奶业发达国家,奶牛生产必须配套饲草饲料地,种养结合的奶牛生产方式十分普遍,即使在土地资源稀缺的荷兰、日本等国家,种草养畜也被十分重视,只不过不同国家根据资源禀赋不同,配套的饲草料地比例不同。我国奶业目前进入到转型时期,特别是当前,随着标准化规模养殖的迅速推进,奶牛粪污处理和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在发展现代奶牛养殖业的过程中必须实行农牧结合。我国幅员辽阔,可以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进行规划,如在大城市郊区,土地资源紧缺,可考虑发展集约化规模养殖;在农区和牧区,可利用草地、山地和耕地,发展种养结合的奶牛养殖模式,提高奶牛生产的质量效益。

(四)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保证奶业生产稳定有序

澳大利亚的奶业主要实行以牧场主自愿组成的奶牛合作社和各专业协会相结合的行业管理、社会化服务模式,涵盖了奶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三大环节。澳大利亚奶农自愿组成和加入各种类型的合作社,一个农场主往往在不同的经营环节上同时参加几个不同的合作社,平均每个农场主参加2.6个合作社。在这种情况下,农场主便与合作社形成了一种横向的、扇面型的多层经营体制,其行为贯穿于整个产业链的始终。从澳大利亚奶业发展的经验来看,独立且关联的奶牛协作组织已成为奶业产业化良好的组织载体,成为奶业产业链中连接龙头加工企业与奶牛养殖户的纽带,它把分散经营的奶农,通过交换相联合,形成规模经济,使农户获取规模效益,有效地提升了奶业产业化的整体水平。我国奶业近年来发展很快,但为奶业生产服务的专业化协会(组织)、提升奶农话语权的合作社以及研究行业特点和指导行业发展的机构还非常稀缺,可以说,奶业发展的成熟度还不够,这就需要政府、企业和有关单位的重视和努力,通过不断完善和推进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我国奶业协调有序发展。

2.赴澳大利亚考察报告 篇二

一、参观丹佛斯公司

从哥本哈根出发经过近四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抵达位于Silkeborg的丹佛斯公司散热器恒温器生产工厂,全球产品经理奔特(Bent Rutcon)先生及技术与标准部经理接待考察团一行。

奔特先生介绍了丹佛斯公司在丹麦国内是前十强企业,在丹麦、英国、波兰、俄罗斯及中国拥有现代化的工厂,在中国有10个销售办公室、5家独资工厂和1个合资工厂。该公司生产的产品涉及制冷与空调、供热、传动控制及工业自动化水控制四大领域,2007年产值达到30亿欧元,全球有23000余名员工,每天能够生产出25万件产品,经济增长率在7.4%。

全体成员认真参观了恒温器的生产流程,丹佛斯的工程师给大家详细介绍了波纹管制动器(温度传感器核心元件)的制造过程,全自动化高效率的尖端技术,确保其产品均具有一流的品质。回到会议室,技术与标准部经理向大家介绍了散热器恒温器的产品类型及特点、欧洲的产品标准EN215,该公司参加了国内标准JG/T195的编制工作。在欧盟国家热计量收费的实践中,丹佛斯散热器恒温器的成本回收期通常少于2年,而产品寿命在20年以上,为用户创造了显著的收益,散热器恒温器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耗,与手工阀相比,恒温器可节省约20%的能源,防止了污染,净化了环境。

宋为民主任向丹佛斯方面介绍了考察团成员,并介绍了我国的供暖状况,由于政策和技术上的诸多原因造成我国建筑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3倍左右,采用能源调节控制和用热计量的采暖系统能有效的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希望丹佛斯公司与国内的散热器生产企业加强合作,为国内采暖热计量的实施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数据。

二、参观法兰克福ISH国际展会

今年是法兰克福ISH国际展会的50周年,展会全名为“ISH国际浴室设备、楼宇、能源、空调技术及再生能源展览会”,展会分卫浴设备、空气调节与通风、建筑能源技术和成套技术四个部分,共设于9个展厅,展位面积达到11万平方米,参展商总计2361家,来自全球58个国家及地区,共吸引了全球20.2万名专业观众。两年一届的ISH,展示了这一领域国际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展示了各国技术发展趋势和国际市场需求,规模大,展位多,内容丰富,水平很高,因而享誉全球。

展会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技术信息,而且也是供求双方会面洽谈的场合,给参展商和参观者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打开国际市场的通道,是卫浴设施、供暖及空调企业展示新产品,发布新信息的最好窗口。

1. 采暖散热器产品的参展规模

建筑能源技术区域共有1,300家参展商参与,供暖技术及设备的展示集中在8、9、10三个馆,采暖散热器参展企业数量比往届少了许多。参展商主要来自欧洲(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芬兰、波兰及土耳其等),比较知名的企业都参加了展会,如:ZEHNDER、HM、SIRA、DE-LONGHI、RETTIG、IRSAP、KERMI等,国内的兰州陇星散热器有限公司、北京佛罗伦萨散热器有限公司、旺达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也展示了最新的产品。

2. 采暖散热器产品的参展种类

展出的产品依然以轻型散热器为主:钢制板型、柱型、卫浴型及压铸铝散热器。除了传统的热水采暖散热器外,太阳能采暖、电采暖、地面采暖、热风采暖等个性化或相互结合配套的采暖方式正在快速发展。欧洲各大知名散热器生产企业,在这方面均有较大力量的投入和产品展出,这可能与人们越来越多考虑采暖的舒适性,与欧洲及其它地区住宅建筑分散化、独栋化、个性化有关。传统铸铁散热器展出企业和产品不多,只有一家企业展出,但通过了解,在欧洲市场上铸铁散热器仍然秉持其铸铁产品的厚重、经典、传统造型、高贵、表面处理水平改进的特点和方向发展,仍然是多元化采暖产品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个性化采暖散热器产品多样化不断创新,国内所谓卫浴间使用的管型散热器产品款式继续丰富,抽象、简洁、明快和艺术化,多功能附加化,使用环境也不再局限于卫浴间使用。

3. 采暖散热器产品安装挂件部品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基于对客户创造价值的考虑,主要品牌企业对散热器产品安装方式及辅配件研发生产进一步个性化、便利化。挂件部品生产专业化,像散热器接头、安装配件等都有专业的生产企业,这些专业生产厂在配件质量、工艺、装饰及便利性上都具有较高水平。产品安装的人力工时消耗和强度大幅度减少和降低,产品安装的安全性和拆装的方便性进一步提高。

4. 采暖散热器产品表面处理、喷涂及环保有了新发展

表面处理工艺更加考究,颜色及质地选择更加稳健、凝重、低调、收敛,使得散热器在居室装修中,侧重发挥功能,减少喧宾夺主情形。基于对社会节能环保,对用户节约费用,提交用户的采暖舒适性,方便用户控制使用考虑,各散热器知名企业均不仅仅在采暖散热器产品方面用力用功,更是在优化整合供暖系统的先进性、环保性、节能性、舒适性方面努力。各种关注细节的工艺改进、配件产品的改进和选用、系统采暖方案的优化等等,都显示出了欧洲工业制造的先进理念和持续满足客户需求的强大能力。

三、欧洲采暖散热器的现状

1.国际采暖方式进一步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2.传统的板式散热器、柱型散热器、压铸铝散热器占有较大的份额,以搭接焊为代表更具装饰性、更有个性化的采暖散热器有上升趋势,太阳能采暖及电采暖的形式发展较快。

3.新型散热器单件生产、组装化销售是展会中受到瞩目的亮点之一,新型散热器外表面装饰的多样化和材质的多元化受到青睐。

4.采暖散热器生产企业有往东欧转移的倾向,压铸铝散热器生产企业集中在意大利。

5.欧洲采暖散热器生产企业通过融合兼并形成几个大型跨国集团公司,整合优势,发挥品牌效益,使产品线放大,丰富产品种类。

通过展会能够看到欧洲企业的品牌意识强、创新速度快,在重视散热器采暖功能的同时,更加注重节能、环保及装饰性的特点。

四、我国采暖散热器行业的发展方向

我国的采暖散热器行业历经了10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未来仍是机遇与挑战、合作与竞争共存。我们行业不论是在技术水平、产品质量上,还是在企业管理、品牌建设上,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要在细节上下功夫。

1.我国采暖散热器产品结构总体变化依然是以钢为主。采暖方式向多元化发展,为市场提供多样化选择,尤其是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变化,这对于散热器行业是挑战也是激励。采暖方式多元化对于散热器采暖市场会产生影响,但只要我们应对得法,顺应发展要求,加快散热器行业改革的进程,而不会改变散热器采暖目前在我国供暖方式中的主流地位。

2.创新和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面对市场经济严峻的竞争形势,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涌现,迫切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重视创新和质量,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企业品牌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那么,我们行业从最初传统的灰铸铁散热器到目前的精品内腔无砂,从结构简单到款式丰富多样,从单一材质到钢、铝、铜、铁、塑及各种复合材质并存,这一切无一不体现创新。

3.注重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符合持续发展的要求。我们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要做到产品安全可靠,持久耐用,还要注重节能环保、资源节约。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引下,我们的一些企业为实施节能减排和防止污染,投入大量资金采用先进的前处理设备和购置专用设备。铸铁散热器企业更是加快技术进步,提高科技含量,积极治污减负,改造和更新化铁炉,逐步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

4.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支撑强企之路。在新经济时代,我们的企业要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努力创造、应用知识产权,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因此,构筑并实施“品牌战略”,既是时代要求,也是走向强企之路不可逾越的里程碑,所以,要把品牌战略纳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来,以科技和质量做基础,注重文化和道德内涵,重视树立自己的品牌,珍惜品牌,保护品牌。

5.人才是兴企之本、发展之源,是科技创新与发展的探索者、实践者。小康大业,人才为本,采暖散热器行业的发展需要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使他们创业有机会,工作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全行业和企业都感到人才缺乏,我们可以组织实施产学研相结合,努力营造鼓励科技人员创新、支持科技人员实现创新的有利条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企业风尚。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坚持创新主线,优化资源配置,才能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实力和科技创新水平。

3.赴韩国培训考察报告 篇三

关键词:岭南理工大学 考察 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b)-0011-01

为了学习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提升我院教师的教学水平。2011年8月25日至9月3日我院派出教师代表赴韩国进行了培训考察,这是我院与岭南理工大学正式建立合作关系后首次较大规模的派出教师进行考察培训。学习期间,我们与韩国岭南理工大学的相关专业负责人进行了全面的交流,针对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1 岭南理工大学概况

岭南理工大学位于韩国大邱广域市,1968年由韩国前总统朴正熙亲自缔造,被誉为韩国的“皇家大学”。岭南理工大学自从1994年以来被韩国政府连续认定为四所重点资助的综合性大学之一,是大邱庆北地区唯一的高新科技术主管大学,具有产业、学术、研究、管理一体化的协力体制。目前,岭南理工大学已发展成为韩国大学中最高水准,最大规模的私立名门学府。

学校在校生25000余名,教授、讲师、员工1600余名,其中拥有100余名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客座教授与讲师,是韩国拥有外籍教授最多的大学。岭南理工大学建设有数千平方米的广阔校园,是韩国仅次于首尔大学的第二大规模校园。

2 岭南理工大学考察实况

2.1 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

岭南理工大学把课程改革与开发相结合,为企业发展和地域开发培养了一批中坚骨干人才,受到企业与社区的欢迎。学生的专业科目的教学到中期以后便到生产实践中去进行,需要完成四周的校外实训,在教学中就能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校外实训单位可以学校负责安排,也可以由学生自己联系。对于学生自己联系的实习单位,学校会组织教师到实地考察是否能满足学生的实训要求,同时,在学生校外实训期间,会有专门的教师定期到实训单位对学生进行指导。最后,由学校和企业通过综合考评,共同给出实习成绩。通过4周的企业学习,大概有30%~40%的学生可以被企业所接受,毕业后直接就业。同时,规定高职教育学校的有关教师每月要到企业公司里对员工上一次课,在课堂上企业公司的人员所提出的问题,成为改进课程的根据。

岭南理工大学采用的是学分制管理。两年内,学生按要求完成所规定的学分,即可顺利毕业。具体设置什么课程,则由企业选派相关人员到学校,与学校共同决定。同时,专职教师不参与教材编写,由企业和学校选派人员成立编写教材委员会,共同编写教材。教授每年需提交一份教学效果改善报告书,在教学方法上加大力度,以求达到最好教学效果。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校在假期会组织“专业特讲”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培训。

2.2 校企合作

在校企合作方面,岭南理工大学已经与1400多个企业签订了协作协议,采取“分等级管理”制度,即针对企业产值不同进行相应的划分。同时,专门委派一名教授负责与企业的合作,及时将学校和企业的信息进行交流,以达到为企业培养输送更多实用性人才的目的。该校汽车专业与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合作,承担了企业的部分科研项目,同时校企双方共同出资建立实验室,为企业和学生提供实验条件,已经成立了“汽车技术中心”等颇具规模的实体企业。为了解决专业教师知识更新问题,该校设置了“教授研修年”,即由专职教师提交一个研究学习报告,学校批准后到企业研修,在研修年内,专职教师可以停止一切教学活动,将全部精力放到企业进行生产研究,以此达到更新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目的。

2.3 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方面,每学期结束后,由学生对老师进行评价。同时,学校也有相应的评价体系,主要从教学奉献、社会企业兼职的完成程度、教学研究和教学效果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学校为教授们提供了条件先进的研究室,教授们开展的学术研究、教材资料编写、科研项目和工业服务项目被视为教师的个体行为,但学校为其提供了一个优越的平台和环境、提供了一个共同的面向产业界的窗口。

2.4 校园文化及环境

学校各种设施和使用的各种文具、器具、工具、宣传品、纪念品等均印有校名和校徽。校园建筑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体现了和谐的人文自然景观和自然宽松的学术环境。在教学楼里,每一层都设有学生休息室,设施齐备全面,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3 借鉴经验,促进我院更好发展

通过此次出国交流访问,不仅进一步推动了我院今后在师资培训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工作的开展,同时使我院教师们对韩国高职教育环境、教学条件、教学管理制度和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有了更多的了解,开阔了眼界,并加深了对高职教育教学的认识。中国和韩国有着相同的东方文化背景,虽然社会制度不同,但韩国岭南理工大学在发展职业教育的许多做法、经验可供我们借鉴。

通过交流学习,对于许多像我一样的年轻教师提升很大,使我对韩国高职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由于缺少生产实践经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在我院国家骨干院校建设方案中,也增强了青年教师这一方面的锻炼,通过顶岗指导学生实践教学,定期参加实践锻炼等方法,培养青年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能力。这与岭南理工大学的“教授研修年”达到了异曲同工的效果。

结合测量专业的特点,为了把学习成果更快地应用到今后的学科建设中,我系已着手准备实验室开放相关制度的制定,面向全校开设工程测量课程专业的学生们进行开放。对于测量专业精密实验室,将对工程测量专业学生开放,同时配备相应专业教师进行指导。为了便于学生顺利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校可以借鉴岭南理工大学经验,从企业和学校聘请持有相应资格证书的专家和老師在假期进行“专业特讲”,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考前培训。

4.赴澳大利亚考察报告 篇四

(牛守军)

2011年2月12日至3月4日,我随政府考察团赴澳大利亚悉尼市、墨尔本市就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学习考察。通过悉尼为期一周的封闭培训,对新南威尔士洲土地管理署和城市规划集团的参观学习,听取维多利亚洲区域战略发展署有关情况介绍,和对墨尔本市西区污水处理厂的参观学习,我深受启发,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印象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全国人口2200万人,地域面积769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六位,辖六个州和两个领地,主要有农牧业、矿产、旅游服务等优势产业。澳大利亚建国仅200年,但其在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规划注重科学性、连续性和严肃性

澳大利亚规划建设充分利用山水地形等自然要素,科学合理。以悉尼为例,其充分利用海岸线,沿岸布臵大片绿地、文化娱乐建设等,城市建筑按离海岸距离成正比逐渐升高,不仅使每排建筑都有良好的海景视线,同时从海面眺望城市则可见到逐层叠起的特色景观。悉尼市为应对人口增长的状况,在规划中明确保持中心商业区现有竞争力的前提下,将

公共设施和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配臵在新建立的三个核心商业区,每个区之间车程不超过1小时。可以说,澳大利亚城市规划十分科学,真正成为城市各项建设的灵魂。

澳大利亚非常重视规划的连续性和严肃性,不会因为城市领导人的变动而随意改变。通常地方政府每8年重新制定一轮实施性规划。澳大利亚建立了完善的规划法律法规和执行机制,城镇体系规划大致可分州政府负责的区域规划和地方政府负责的实施性规划两大类,每类之中又包含若干规划层次。规划法对规划的制定、修改、审批、公示都有严格的规定,同时,还要遵守规划法以外的其他法律规定,如环境保护法、水资源法等。对项目建设,规划法不仅有安全、健康、宜人等方面的规定,还有风貌、体例的规定。对于违反规划的行为,有专门的法庭审理。

(二)规划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公共参与

澳大利亚城市的显著特点是享受自然、回馈自然。澳大利亚总体上地广人稀,在城市,由于人口密度低,除了市中心矗立高楼外,其他都以两层以下建筑为主。虽然每个建筑的形成不同,但风格统一,并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澳大利亚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已实行标准化、规范化。澳大利亚重视城市绿化,民众可以很方便地接近绿地,坐在上面休憩。市中心的公园、广场基本上都是绿地和树木,没有奢华的建筑,这充分体现了“人”在城市中的主导地位和“物”的从属地

位。

澳大利亚规划编制过程和成果是完全公开的。由于充分征求了各方意见,规划可操作性强,实施效果能够保证。

(三)城市建设和管理积极引入市场机制

澳大利亚是高福利国家,围绕高福利的社会保障类支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是主要的政府支出。多年来,澳大利亚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市场开放,引入竞争机制。在城市建设中,对于城市基础设施等固定资产的所有权,他们认为政府没有必要拥有,民众也不关心所有权归谁,他们关心的是基础设施建设能否提高城市的交通、卫生、安全等公共服务水平。所以,政府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来建成城市基础设施,尤其是吸引私营企业参与投资建设。在城市公共卫生管理方面,城市保洁任务通过签订合同,由政府承包给私营保洁公司。

(四)极为重视可持续发展

澳大利亚把可持续发展视为重大的公众利益问题。可持续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相关工作为政府主导型,在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都设有专门的环保机构。各州涉及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十分完善。联邦政府严格制定全国统一的污染目录、空气质量、工作场地污染、包装材料、垃圾废弃物运转、汽车尾气等一系列标准。澳大利亚的环保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公民教育全过程。重视发动

全社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对从事环保事业的企业在税收、设施等方面给予优惠。澳大利亚十分重视节能减排工作。由于是缺水国家,对水资源的节约和利用做得非常成功。

二、受到的启发

中澳两国政治体制不同,发展处于不同阶段,国情也不一样,他们的一些做法,我们不能简单照搬,但有些方面、有的做法还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要以人为本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规划法律法规,严格按规划设计要求开发建设,规划和城管部门要加强服务和监督,对于违反规划的行为要追究法律责任,违反规划的建筑坚决予以拆除,切不可一罚了之,以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其次,要坚持阳光规划,让群众广泛参与城市的规划设计,听取他们对未来城市发展的意见。第三,规划建设要考虑方便群众生活,在规划建设居住区时,要充分考虑配套设施建设,满足居民对购物、上学、就医、出行等方面的要求。对已规划的公共设施,必须做到同步建设、同步建成,否则不予验收,不准预售。在房地产开发中,要规划配建适当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

(二)规划建设要坚持可持续发展

一是要把生态保护作为主要内容。树木和绿地是保持良好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的最好载体。我们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尽可能预留足够的绿地空间,对自然的地形地貌和湿地予

以保护,这样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品位,美化城市景观,还可以为城市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二是要把节能环保作为强制内容加以落实,要严格执行国家节能环保标准。三是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主要内容。在城市规划中,我们必须考虑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在城市建设中,因地制宜,有自己的特色。

(三)重视城市战略规划

澳大利亚城市政府的城市战略规划是城市政府安排任期内各项工作的总纲,是政府工作的宣言书,此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尤其是在编制和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时,必须加强战略研究,统筹协调,尽可能做到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四)善于利用市场机制解决城市建设和管理中问题 城市建设要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对那些被实践证明能够市场化的公共服务,如市容环卫、保安保洁、园林养护等,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变花钱养人为花钱办事。但在选择市场主体进入时要权衡利弊,围绕优质、高效、稳定的目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重风险控制和管理,千万不能一卖了之,放任不管。

当然,澳大利亚在城市发展中也暴露出自身存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与澳大利亚的特点,城市化模式密切相关,也值得我们深思。如他们蔓延式、扁平化城市发展缺乏可持续性,低容积率住房,土地和基础设施建设浪费是惊人的;人口老龄化与技术工人短缺也影响经济发展;水资源严重紧缺是澳大利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5.赴澳大利亚考察报告 篇五

为了扩大对外交流,协助我市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寻找合作途径和商机,更好地促进我市经贸发展,应澳中国际商会,新西兰华人工商企业联合会的邀请,以贵阳市委副书记、贵阳市总商会名誉会长李涛为团长,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合长刘建军为副团长,非公经济代表人士赖世强、骆刚等8人组成的贵阳市总商会考察团,于2005年11月1日至12月赴澳大利亚、新西兰考察访问,访问期间考察团到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市与澳大利亚商业联合会签订友好商会的协议。拜会阿德莱德市政府米歇尔哈比桑市长,与他进行友好交流。考察团还到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堪培拉、悉尼、墨尔本黄金海岸、奥克兰等城市进行考察学习交流。

考察团所到之处,都受到热情的欢迎和接待。无论是在同政府官员还是企业界以及社会各个层面人士的接触中,都明显地感到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日益提高,他们对中共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政策予以高度评论。对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普遍看好,对贵阳市总商会考察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在首站考察访问的阿德莱德市,我们参观了阿德莱德市政厅,受到了米歇尔、哈比桑市长的亲切接见,哈比桑市长向考察团介绍了该市的基本情况,表达了与贵阳市加强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愿望。李涛书记代表我们一行对市长先生的会见表示感谢,同时向市长先生全面地介绍了贵阳市的市情,尤其对近年来我市经济发展的情况做了介绍,还就贵阳市与阿德莱德市建立友好城市的意向进行交流,并邀请哈比桑市长方便的时候到贵阳来进行参观考察,市长先生愉快接受了邀请。经我会执季、贵阳雅温饮食有限责任公司经理张跃萍女士的牵线搭桥,贵阳市总商会代表团与阿德莱德市的澳亚商会举行了友好商会签约仪式,副团长、商会会长刘建军代表市总商会与澳亚商会的张燕霞会长签订了友好商会协议书,同时就如何通过友好商会这个平台更好地促进两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交换了意见,刘会长也向张燕霞发出了诚恳的邀请,希望她能到贵阳参观考察,加强两会的友好合作与交流,她愉快接受了刘会长的请邀请。并表示在适当时候澳亚商会将组团到贵阳考察交流。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是地广物博物产丰富的美丽岛国,其矿藏和畜牧业闻名于世,旅游业也非常繁荣,重点参观的阿德莱德市是南澳州的首府,面积约一百万平方公里或380.000平方英里,南澳大利亚洲人口共有150万,超过一半居住在阿德莱德市,由于地大物博,加上千变万化的迤逦风景和湿和气候、连绵3700平方公里的海岸,并集合了其它城镇和各洲的奇观特景,约一百万的人口让旅客在安全、清洁及友善的环境享受阿德莱德市的美景和风士人情。南澳大利亚以精酿各种葡萄美酒享誉世界,有近200年的历史,分布在澳洲的一半美酒均来自南澳大利亚多个以酿制世界名酒而闻名的酒区,例如巴萝沙、开乐谷、麦罗伦溪谷等都是世界美酒权威,澳大利亚有85%红酒出口都在南澳地区,考察团在阿德莱德市期间,还前往参观了当地著名的葡萄园,其种植葡萄和酿制红酒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让大家大开眼界。通过这次考察访问,团员们深受启发,收获很大,学到了发达国家城市的好经验,也看到我们的差距和不足,通过这次访问、广交了朋友、扩大了交流、加强了合作、宣传了贵阳。

6.赴澳大利亚考察报告 篇六

2014年11月

2014年11月8日至15日,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刘德副院长任团长,佳木斯分院王谦玉院长、张敬涛研究员参加的,赴澳大利亚、美国大豆窄行免耕种植技术考察团,历经8天,顺利完成考察任务,于2014年11月15日返回国内。现报告如下:

一、考察团人员

刘 德,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团长

王谦玉,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院长,研究员 张敬涛,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研究员

二、考察地点

1、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昆士兰生物科学研究所。地点: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布里斯班。

2、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地点: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

三、考察时间

2014年11月8日—15日,共8天。其中澳大利亚4天,即2014年11月8日—11日;美国4天,即2014年11月12日—15日。

四、基本情况

1、澳大利亚基本情况

澳大利亚属地中海气候。西澳和南澳在5-10月耕作主要依赖地中海型冬季降水,其降水量从西部和南部海岸的800mm减少到内陆地区的250mm。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在冬季,在东南部,全年降水分布均匀,年降雨量为550mm,主要发生在夏冬之间。昆士兰北部降水主要在夏季,年均降水量为570—1400mm。澳大利亚气候另一特点就是带有降雨多变性的干旱相当普遍。

土壤贫瘠。澳大利亚农业土壤类型较多,特别是西澳和南澳地区,1

一个农场中存在三个甚至更多不同类型土壤。此地大面积土壤是贫瘠的沙质土;其他土壤则存在不同程度碱化、盐化、硼毒等现象。粘性土壤在澳大利亚东部和东北部地区较为常见。联邦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布里斯班)多为粘土。

澳大利亚主要作物是小麦、棉花和甘蔗。大豆面积为2—5万公顷,总产量为3.5-10.0万吨。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南北纬度较大,所以要求品种对温光适应性好,联邦科学院昆士兰生物科学研究所育成的其有长青春期品种(如BunYa)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2、美国基本情况

美国是世界大豆主产国,年平均播种面积4.4亿亩(占世界总播种面积30%以上),总产量8500万吨以上(占世界总产量35%以上),全国平均公顷产量2800公斤以上,比我国高900余公斤。美国大豆面积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和中南部。美国大豆以春播为主,其次中南部有少部分夏播大豆。春播大豆一般从5月中上旬播种,9月下旬至10月份收获。

美国大豆免耕种植技术研究起步早、水平高、技术成熟。在美国玉米和大豆一般采用隔年轮作制,玉米收获后将秸秆直接粉碎抛撒在地表,第二年利用免耕播种机械在未耕翻的玉米原茬上播种大豆,而减少或不耕翻土壤。免耕播种机械一次可完成灭茬、松土、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喷药等作业。美国的免耕大豆生产在保证大豆产量比犁耕不降低的同时,可每公顷节省生产成本260元,减少93%土壤侵蚀、减少31%风蚀、减少70%杀虫剂流失、减少80%地表水磷污染、减少88%C排放,节省50%燃料使用,年土壤水分蒸发损失减少14.9cm,真正实现大豆生产可持续发展。

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部大平原地区发生了特大“沙尘暴”,风暴过处,风沙蔽日,尘埃滚滚。几日之内大地被刮走10—30cm表土,2

毁坏了30万公顷良田,将3亿多吨黑土卷进太平洋。风暴过后,美国人惊恐地发现,他们所破坏的不仅是植被和森林,更重要的是土地的沙漠化和气候恶化,还有生态系统的链条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而造成这种灾难的主要原因就是铧式犁。1936年美国发行的一部电影名为《犁耕毁了中部平原》,1943年出版专著《犁耕者的愚蠢》,号召废除铧式犁,推广保护性耕作(免耕属保护性耕作的一种)。我国长期的犁耕已经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必须提倡保护性可持续生产。

美国窄行免耕大豆种主要优点: 1.减少投入,降低生产成本

免耕作业,将种子穿过上一季作物的残留直接播种到土壤中,这减少了耗能的重型机械深耕作业和多次翻耕的需要,同常规机械作业相比次数减少2-3次,平均每公顷耕地可减少作业费150-300元,极大地减少了燃料的使用;另外,窄行种植农民不再需要在各垄之间留出空间来进行除杂草的机械作业;因此,半矮秆窄行密植免耕大豆技术可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极大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2.培肥地力,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①免耕种植由于减少深耕作业极大地降低了土壤侵蚀,有效地减少耕作土壤的水土流失,提高耕作土壤在农业生产中的承载能力;窄行距播种使大豆行间距更近,从而形成了合理的冠层结构,提高了光能利用效率,抑制了杂草的生长,也有助于保持土壤的水份。

②免耕种植改善耕作土壤理化性状,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打破耕地犁底层,增强耕地土壤的蓄水蓄热和保墒培肥能力。连续免耕覆盖能保持耕层土壤的有机质,并能增加表层有机质的积累,此外大豆秸秆覆盖还田后,在雨水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进入土壤,能增加土壤氮、磷含量,特别是可溶性钾的含量,并且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形成。

③与传统耕作条件相比,免耕少用重型农业机械,可以增加土壤的渗水力,减轻了土壤板结的状况。同时将有效地减少和消除残留地膜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危害,造福子孙后代。

④免耕减少花费在翻耕农田和“田间穿梭”上的时间,极大地减少了燃料的使用,温室气体排放大幅度减少;因此,窄行密植免耕大豆技术可实现大豆生产与自然界和谐共生,共同保护了高效农田,从而保持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五、取得的效果 澳大利亚方面:

1、研究实力和条件优越。在澳期间,我们考察了联邦科学院昆士兰生物科学研究所及实验室,刘德副院长等一行与该所所长Lynne Mclntyre博士进行了就合作培养人才一事进行了商谈。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昆士兰生物科学研究所是澳大利亚权威大豆研究机构,具有世界一流的实验室及设备。该单位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在同一地址,具有良好的科研与教学环境,是人才培养的最佳地点。

2、免耕技术广泛应用。20世纪80年代初期,西澳地区连续干旱,以及持续强风,使南部和中部沿海地区农田遭到大范围的严重风蚀,促使农民主动寻求耕作方式的改变,在降水较高的地区,一些农民也高度意识到坡地的水蚀。因此,20世纪90年代初最早采用免耕系统,到2008年免耕在西澳和南澳达88%和70%。昆士兰免耕种植率达50%,部分地区高达75%,昆士兰农民意识到免耕种植的巨大优点,如减少农田水分蒸发,降低土壤水蚀、改善土壤保水性等。尽管在澳免耕种植技术集中在谷物地区,但对我国玉米—大豆轮作区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3、大豆种植技术先进,值得学习、借鉴。第一,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昆士兰生物科学研究所曾与美国Cooper博士合作,利用半矮秆大豆品种、土壤饱和灌溉技术及窄行种植方式获得了世界高产纪录 4

(8.6吨/公顷),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第二,Andrew博士利用Cooper博士矮源及长青春期基因,成功选育出具有长青春期的半矮秆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对温光反应不敏感,扩大了品种的适应范围,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第三,优质专用高蛋白育种及检测技术领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美国方面:

4、免耕技术起步早,技术成熟。美国免耕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50年代更加深入,是世界上免耕面积最大的国家,2005年全国免耕面积就达2530万公顷。免耕主要在美国中西部玉米、大豆种植带,免耕技术应用比例达65%以上,俄亥俄州立大学在免耕技术研究处于领先地位,而且免耕技术与半矮秆大豆窄行密植技术结合,免耕种植行距主要为:19cm、38cm、25cm和50cm。更重要的与免耕种植技术配套的免耕播种机械机型稳定,种类较多,如大平原、满胜、约翰迪尔、White等品牌免耕播种机械闻名世界,备受用户欢迎。

5、应用覆盖作物,改善土壤质量。在美国和免耕技术紧密结合的另一项技术是覆盖作物种植技术,利用覆盖作物(如黑麦、萝卜、向日葵等)增加作物残茬、抑制杂草、恢复土壤肥力,实现作物生产可持续发展。在美期间我们考察了Daivd Brandt(也是覆盖作物Walnut Creek种子公司的创办人)农场,该农场位于俄亥俄州Fairfield县,拥有1150英亩免耕土地,他在1971年开始应用免耕技术,1978年以来一直在免耕田种植覆盖作物,他发现了覆盖作物能给土壤带来很多好处。Daivd Brandt一直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Dr.Islam)进行合作,通过使用改善土壤质量的覆盖作物降低肥料和除草剂投入成本,研究覆盖作物改善土壤质量的效果。

6、农田亚表层Drainage/subirrgation系统,保障大豆、玉米持续高产。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俄亥俄州院士Larry博士是著名农田水管理专家,他发明的农田亚表层Drainage/subirrgation系统可 5

通过控制系统做到涝时能排,旱时能灌,并通过建立在贮水池中的过滤系统净化农田水中的农药、化肥,保障农田水在循环利用过程中净化,实现农田可持续循环利用。11月13日我们在Wooster参观了Larry orr农场的Drainage/subirrgation系统。该农场2014年大豆平均产量70蒲式耳/英亩(4703kg/ha)。目前该技术在美国推行3000万英亩—5000万英亩,仅在俄亥俄就达500万英亩。我国农田水污染现象严重,且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尤其农田水的循环利用更差,Larry博士的农田亚表层Drainage/subirrgation系统值得借鉴利用,并且正在洽谈合作意向。

7.赴澳大利亚考察报告 篇七

澳大利亚 考菲尔德 文法学校(Caulfield Grammar School)成立于1881年,是澳大利亚享有较高声望、实行男女同校的非政府独立学校之一,涵盖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三个阶段,在应对不断更新的教学课程方面保持着领先地位。考菲尔德文法学校(以下简称考校)共有五个校区,其中4个校区在墨尔本市,一所在中国南京。1998年,考校与中国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合作,在南京建立了一所住宿制的分校,每年有4批来自考校的200多名学生来宁学习,时间约为五周。在合作的十几年时间内,南师附中共派出了近40位不同学科的教师赴澳考察,多方位地了解澳大利亚国立与私立中学的教育。

一、运动与素养

澳大利亚是一个体育发达、全民体育素养较高的国家。在墨尔本这座400多万人口的城市中,一年中从未曾间断过国际、国内、州际的各项运动竞赛,如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一级方程式赛车、澳式足球赛、板球赛、赛马节等,每一年、每一周,墨尔本的市民都是在欣赏、激动中度过了刺激而难忘的时光。而在你生活的周边,不管是在烈日下、傍晚的街边、公共运动区、美丽的亚拉河畔,你都能看到骑山地车、跑步、游泳、快步走的健身者,在周末带着户外工具外出运动、休闲的家庭……看到人们对运动的喜爱、执着与坚持,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则来源于健全的国家教育体制与丰富多样的体育课程,从幼稚园、小学、中学到大学,运动已成为学生们每天乐学、“必修”的一门活动课程。

二、运动与教育

健全完善的教育体制,推动了全民体育素养的提升和学校课程的良性发展。在澳大利亚大学的录取中,由于第二类科目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包括在高中会考(HSC)考核的范围之内,也是可以加分的科目,因此每年有不少的学生选择此项课程。具有运动特长的学生会得到欧美更多知名学校的青睐。

三、考菲尔德文法学校课程

在澳大利亚相对于公立学校而言,私立学校在学校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的设置等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和自主权。如,考菲尔德文法学校所提供的教育是要把今天的学生培养成明天的领导者。学校的课程设置是多元性的,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在所有的科目学习上均达到优异的成绩,包括科学、数学、语文、艺术、人文以及体育在内的课程设置能够让学生通过具有挑战性地学习而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力。在维多利亚州VCE考试中,考菲尔德文法学校超过94%的学生位列前50%,赢得了社会、家长的认可,国内与境外留学生的人数在逐年增多。

四、规范的学校管理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觉外国朋友为人热情、做事认真、办事守时、有计划。这种较好品质与习惯的养成想必得益于良好的学校基础教育。每学期开学时,全校师生将领到一本学校一学期工作活动手册。手册设计精美实用,就如同国内的台历一样,内容包括学校一学期中的各项工作(如会议内容、时间)、重要活动、通知、竞赛等,精细到每天的某一具体时间,没有特殊情况,日程基本上没有任何变化。当笔者在质疑学校花那么大的代价印刷如此大的一本手册时,则更多地发现,学校、家长、学生三位一体的教育作用,活动手册不仅可供翻阅,还可以用来记笔记和当作做题的本子。而当笔者第一次和教研组的教师见面时,给笔者的则是一份各年级详细的教学内容、场地安排表、考核时间表及各项竞赛活动的时间表等,不得不佩服外国朋友做事的方式和效率。

五、学校体育设施

澳大利亚所有的中学校园,属于“精致小巧型”,依山而建的校园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绿意盎然,生机蓬勃。虽然面积没有国内的中学那样大,但很多学校的体育设施却是一流的。Caulfield WH校园内体育活动的区域占据了学校总面积的1/2,有一座多功能的体育馆,包含一个25米×6道的室内游泳池,一间约150平方米的健身房,一个室内篮球馆,3片400米(实际更大些)的天然运动草坪,16片网球场,4片室外篮球场及豪华的校园休闲场地。多功能的篮球馆可供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及室内足球项目的教学所需(每所学校的篮球馆地面都用各种颜色划出了不同运动项目的区域),所使用的教学工具与器材集轻巧、灵活、拆卸安装方便的特点,如乒乓球桌是移动式的、排球架是即用即安装的,馆内器材的摆放也是分门别类的,不占空间,设计很合理。每次上课前,场地器材的布置都是由师生协同完成的,每个学生都有主动服务的意识,架设4片简易排球网也就在几分钟内完成;另外,学校、社会的许多场地对外是免费开放的。

8.赴澳大利亚考察报告 篇八

1.1选题背景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加强基层党建,历来是我们党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结构一直处于深刻变迁之中,我们原有的基层党建工作方式方法面临着不断调整和创新的时代重任。如何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以适应时代新要求,这是现阶段我国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

2012年2月7日中组部下发《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实施意见》,确定2012年为基层建设年。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基层党建的开拓创新是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功能的重要保障。对先进地区马克思党的学说的指导下所进行的基层党组织的实践活动的考察,有利于先进经验的总结、积累与传播。

1.2选题目的

认真贯彻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党建的思想,深入群众,扎根基層,对浙江宁波地区的基层党建进行考察,了解当地地方党委在马克思党的学说的指导下所进行的党的实践活动,了解基层党建的具体情况。

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深入考察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指导下进行的实践活动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充分学习和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加深我们对党建的认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决心。

2、文献综述

2.1传统基层党建模式

传统基层党建模式的生成与把基层组织建设成为一个为武装夺取政权战斗堡垒的目标分不开。中国农村长期以来是家族和宗族作为社会的整合力量,土地改革后,党员也是作为个体劳动者存在,而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共产党以阶级动员的方式建立农业合作社和手工业合作社,在其中建立党小组,这样以执政党的整合代替传统的家族和宗族的整合。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则是实现了公有制一统天下的局面,社会被改造成一个个单位,执政党控制了单位就控制了社会。在长期基层党建的实践中,以单位为载体,以政党为本位,以传达党的文件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基层党建模式得以形成。

2.2新型服务型基层党建模式

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增强,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无行政依托的组织,党对这类组织,不可能再用传统的手段和方式体现自己的领导作用,而必须以新的形象,即服务的姿态进行活动。构建服务型基层党建模式是必要的,具体来说,就是要树立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扩大服务覆盖面,拓宽服务渠道。

3、课题研究与分析

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基层党组织与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直接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对宁波市滕头村等先进基层党组织经验和不足的考察,将这些经验和不足汇总整理为书面材料,有利于提升党建工作的质量,有利于人民群众对党建工作的社会认可度和满意度。

发展壮大基层集体经济特别是农村集体经济,是基层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基层党组织增强服务群众能力的基础。滕头村、岩头村、锦苑社区等宁波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具有相对雄厚的经济基础,具有典型性。基层党组织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领导和组织作用,我们对其经济建设过程中经验的总结对未来我国新农村的建设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4、调查内容

4.1调研对象

我们的课题内容是对基层党建的考察,所以我们选择的对象是党员、社区工作人员和一些群众。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对调查对象进行了筛选,选择的是具有代表性的调查对象和人群,一般是对基层党建有基本了解和参与过的人群。

4.2调研方法

定点考察、走访

4.3调研结果

由于工作关系,年轻党员参与基层党建较少,老党员成为很多社区基层党建参与者的中坚力量,基层党建需要更多年轻力量的参与,这是基层党建中的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宁波市华侨城社区通过采用心愿墙、开办公众微信平台等新的方式方法使本社区的基层党建更加深入群众。

5、解决方法

针对基层党建中年轻党员缺失的现象,可以进一步推出新的基层党建形式,尽量减少活动时间,提高活动效率,给年轻党员创造适合自己参与的形式和活动。同时,加强党的宣传教育,使年轻党员进一步明确基层党建的重要作用与积极意义,提高他们参与基层党建的意识和积极性。

进一步发挥老党员在基层党建中的模范代表作用。老党员有着丰富的参与基层党建的经验,同时,他们有时间和精力参与日常党建工作。这是一支可贵而重要的力量。基层党建中应该充分重视老党员的作用,促进年轻党员和老党员的沟通,使得党的精神通过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得到更好的传承,为新老党员搭建沟通的平台与桥梁。

促进基层党建的信息化建设。如建立政党网站,开展电子党务等活动,都有利于扩大自己的影响,拉近与民众的关系。同时,积极建立微信平台,也将有利于快速传播基层党建的咨询和信息,方便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党建、参与党建。在推进基层党建信息化过程中,还应注意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构建党建网络喉管建构、建设网络特色内容、创建网络党建互动平台、打造网络党建服务平台、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加强网站工作者的自身建设、加强网站功能建设等。

6、评价与分析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语言上的困难。许多老党员都是地道的宁波人,他们的话也是地道的宁波话。幸亏有社区工作人员在场,不然沟通会带来很大不便。所以我们在以后的实践中还应考虑更周全一些,多准备一些应急预案。

在采访中,我们经过交流,能明显感受到老党员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视与热情,但基层党建的参与者中很难觅到年轻人的踪迹。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种情况在全国来讲应该都是很普遍的,因为年轻人忙工作、忙事业,很少腾出时间参与一些基层党建的活动。我们可以理解这种现象的产生,可以理解年轻人的不易,但作为党员,就应该承担起自己的义务与责任,如何平衡个人工作与基层党建的参与,是每个年轻党员只得思考的问题。

总之,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直接关系到新时期整个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直接关系到党能否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我们应该关注基层党建,重视基层党建。作为我们团队,对宁波市基层党建工作的考察,有助于深化我们对党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领导作用的理解,认识到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同时,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相关教材内容。

参考文献:

[1]吴锦良.构建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良性互动的新格局——舟山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创新.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0(1).

[2]刘童.基层党建现代化研究.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3(4).

[3]周海波.信息化条件下基层党建创新研究.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硕士学位论文,2014(6).

[4]张晓燕.以基层党建科学化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关于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与群众自我服务的关系思考.阅江学刊,2012(12).

(指导老师:朱丽颖) (团队人员:董丹丹 康苗苗 吉星华 孙佳慧)

作者简介:康苗苗(1994-),女,汉,籍贯:河南武陟县,学历:本科在读,单位: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研究方向:新闻学

上一篇:人教四年级上册Unit 5 A Let下一篇:优质护理与专科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