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如何发展

2024-09-13

竞技体育如何发展(11篇)

1.竞技体育如何发展 篇一

[摘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新课程《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念。本文通过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达到发展学生个性的目的。

[关键词]体育教学 学生 个性发展

教育的目的是造就一大批富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新一轮的教改也把发展学生个性列为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任务之一。在学校体育中提倡发展学生个性,并使其逐渐完善化,是提高体育教学的重要方面。

一、发展个性的必要性

个性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先天的遗传因素,是个性发展的自然前提,而后天因素有社会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其中,教育因素在人的个性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个性的日益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种需要;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重要阶段,需要各种不同个性的人们去共同协作,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这是历史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从个性的形成过程看,马斯洛认为,人的个性发展的最完善、最高级的形式,就是健康的个性。所谓健康的个性,从内部的心理机制来说,是一种与生理和谐发展的个性;从外部活动的效能来说,则是一种富有高度效能的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因此,发展健康的个性十分必要。

二、体育教学活动对发展学生个性的作用

一是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不像在其它教学中那样,被固定在教室里和课桌前,而是拥有一个广阔的空间领域,可以尽情游戏、运动和竞赛,他们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其思维活动与机体活动紧密结合,因而个性也就在其中得到充分展示与发展。二是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身体运动施加给集体感受器的刺激会在大脑中起主观意识感受,即心理感受。如果在一段时间里,机体反复多次地感受某种运动形式,就会在个性上形成一种相关稳定的心理特征。三是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们不仅可以广泛地参加社会交往活动,提高对社会的适应性,得到他人的尊重,还可以从体育运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证明自己的能力,增强其自信与自尊,使个性得到充分的调整和发展。

三、体育活动中如何发展学生个性

一是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兴趣和爱好本来就是个性化的东西,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我们以往的体育教学,由于教学的内容过于竞技化,教学的方法过于刻板等因素,导致许多学生虽然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能够坚持的就更少,更谈不上终身体育了。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学生对体育课没有兴趣。新课程改革要求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重要位置来抓,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应努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与学生要建立合作互动的关系,要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少竞技化、多趣味性的运动项目;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要多样化,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有限的选项的教改实验,即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每节体育课中除按大纲要求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正常教学外,还根据场地、器材等条件安排几个项目供学生选择练习,学生在完成第一教学任务外,可在教师提供的项目中选择1-2个自己喜爱的项目进行锻炼。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是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权威、是教学的中心这种观念的影响,而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客体,教师怎么教,学生就得怎么做,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个性也就无法得到发展。新课程把教师和学生都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不同需求等情况,科学安排教学内容。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目标,并用主动的、积极的手段去实现学习目标,使得每一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由于学生的个性不同,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运动能力以及运动量的负荷也不一样,因此对学生的要求不应强求一致,而应分类施教。例如安排上肢力量练习时,可以根据学生能力不同,把统一做引体向上改变为有的做引体向上,有的做斜身引体向上,有的做水平悬垂臂屈伸,这样可以使全体学生都能在一个生动、活泼的环境中进行切合自己实际的练习,从而学生的情感得到了满足,身心健康得到了发展,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锻炼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

三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同等的尊重和关注。由于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体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很大,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目标的制定等都不能搞一刀切,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要让绝大多数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都能体验到体育学习成功的快乐。使他们在充分体验体育学习乐趣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例如在跳高教学中,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教学中可以按不同的水平分组,每个组的目标、要求不同,预先向学生提出经过努力可以达至的指标,学生按预定的指标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教师给学生预定好这节课的指标。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自己的目标,以寻找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的性比较强。在体育课中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更具有意义,但还应侧重于采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争取胜利的进取动机,使学生体验体育活动中愉快的心情,逐渐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这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教师注意组织教法的改进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主体性,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多变,如分组练习可按水平分组、按兴趣分组、按性别分组,还可按合作分组、友情分组、随机分组、同质分组等形式。教师的教学也应更多的采用引导式、启发式等形式。尊重学生的意愿,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一个民主平等、轻松和谐、宽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尊重,主体性得到体现,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发展。

五、结论

体育课程全新的教学理念,既是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的挑战和突破,也是对我们一线教学工作者提出的全新的要求。在教学工作中,必须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重视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加强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发展学生的个性,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身心健康,品德高尚,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体育教学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孟翔.体育教学中怎样发展学生的个性[J].科技平台,2007,(8).

[3]邓强松.浅谈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问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2).

2.竞技体育如何发展 篇二

关键词:民族学校,体育教学,民族体育,校本课程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源远流长, 千百年来, 孕育和发展出无数各具特色的民族体育项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振奋民族精神, 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许多民族文化及传统体育项目在当地已濒临失传。面对这种情况, 民族学校应自觉地担负起传承与发展民族文化的重任, 以发展民族体育项目为己任, 把那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整理出来, 组织学生学习, 并推广普及。

一、开发以民族体育项目为主要内容的校本体育课程

2001年,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 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 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该纲要并对校本课程开发程序和实施方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从而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保障。

而民族体育项目的多元文化特征和多元价值功能, 决定了其具有较高的课程开发价值和较大的课程开发潜力, 利用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对民族地区中小学课程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价值功能取向上, 有的项目偏重娱乐, 有的项目强调健身, 有的项目突出竞技, 有的项目强化教育, 有的项目趋向于观赏, 而决大多数体育项目既具有就地取材, 对场地要求不高的经济价值, 又有寓教于乐性强、健身价值高的特点。因此, 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具备了开发成为校本课程的条件。将这些现实的体育资源转化为民族学校体育工作的财富, 促进少数民族体育走向科学化、现代化、为民族学校教育服务, 正是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价值体现。

根据各地民族学校不同的办学条件和实际情况, 以民族体育项目为主要内容的校本体育课程大致可以有以下三种模式:

1.“大课间操”体育教学模式

把校本体育课程作为正常教学日上午第一二节课之后的课间操来进行。一方面, 这种“大课间操”结构模式不用挤占其他课程的时间;另一方面, 在学生的负担减轻的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兴趣, 使学生在一整天的学习生活中始终有一个饱满的精神状态, 对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有着积极的意义。这易于得到其他课程教师、学校领导和家长的配合, 为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创造一个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在这个环境中最终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课外活动”体育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把正常教学日下午第八节课的课外体育活动课作为校本体育课程的上课时间, 也不会挤占其他课程的时间。但要使这样的课程安排达到预期的效果, 就要求体育教师具有很高的专业能力, 必须能够充分利用这40分钟的时间, 并且课外体育活动必须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安排。

3. 传统体育课模式

在此模式中, 课程结构最完整, 但由于校本课程只是国家大纲课程的一种补充, 不能过多占有国家课程的教学时数。因此, 并不适合以此模式开发以民族体育项目为主要内容的校本体育课程。

综合以上分析, 我们认为, “大课间操”教学模式比较适合于民族体育项目在民族学校的开发与实施。既保证了学生每天充足的锻炼时间, 又使民族性、趣味性、健身性于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得以继承和传播。

值得指出的是由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其独特的评判方式, 与现代体育以速度、高度、远度决定成绩的方式不完全相同。因此, 我们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就必然要关注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及其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评价方式最好是保持民族项目的原汁原味, 尽量按照民族习俗、民族习惯来对学生进行评价。

二、定期举办民族体育项目运动会和校园体育文化节

体育竞赛是推动民族学校体育训练和教学的杠杆, 也是民族学校体育工作的组成部分。各各类民族学校在举行现代体育比赛的同时, 应当举办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比赛, 此外还应定期举办多样的各种民族体育项目运动会和校园体育文化节, 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推动和发展。

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一个重要特点, 就是文体融于一体。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不仅具有很强的健身价值, 而且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娱乐功能。如佤族的打木鼓、黎族的跳竹竿、普米族的打歌、土家族的摆手舞运动等。其中不少项目经民族文艺工作者整理加工, 成为该民族的舞蹈流传于世。此外, 许多少数民族的节日都与体育有关, 例如, 马奶节、赶秋节、龙船节、六月节、五年祭、朝山节、七月年节、三月三节、跳花会、绕三灵、龙船节、摔交节、爬山节、陀螺节、摔交节、刀竿节、泼水节、藏历年、壮族春节等。

以蒙古族地区的民族学校为例, 我们就可以仿照“那达慕”大会的形式, 在学校里举行一次校园那达慕, 甚至可以鼓励许多学生带来民族服装。这样做, 就不仅是一场体育项目的比赛, 而且载歌载舞俨然是一场民族的盛会。

在广西除了汉族以外, 还有11个少数民族:壮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水族、彝族、仡佬族, 如果我们把壮族的“三月三”节作为民族学校的大型公共活动, 让其他少数民族师生都一同参加。各族师生身着各族传统服装, 和其他同学一起跳“竹杠舞”, 进行“抛绣球”、“抢花炮”等壮族传统体育活动。该活动增进了全校师生对壮族传统文化的了解, 也增进了学校各民族师生间的交往, 并且巩固了新一代壮族青年的民族自豪感, 使其在将来的生活中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对待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问题。

三、结语

总而言之, 民族学校发展民族体育项目, 其根本目的并不在于要使学生学到多少民族体育技能, 而是要使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生一种认同感。同时, 它可以使学校体育工作呈现出现代体育与民族体育, 娱乐与健身相结合的局面并促进民族学校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陆作生, 董翠香, 李林.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4.

[2]董翠香.体育校本课程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6.

[3]孟峰年, 钟全宏, 陈青.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引入学校体育的对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6, (1) .

[4]王远海.对云南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性认识[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7, (6) .

3.体育教学如何发展学生个性 篇三

关键词: 个性 情绪 兴趣 意志 性格

个性是指具体人的具体心理,也就是平常所说的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它是一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是在遗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和在参加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其形成主要受人体天赋、客观环境、受教育后的内化过程等因素影响。

据有关资料报道: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者,与不爱参加运动者,具有个性更活泼、更外向、情绪稳定,抑郁性少,神经质倾向低。自卑感少,自信心强,富有社交性,对社会有信赖感,社会适应性强,身体吃苦耐劳能力强等优良的个性品质。显然,个性的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因此,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接受良好的体育教育对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这对我们在教学中,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个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人的个性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作为学生教育和实践活动对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下面就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从情绪、兴趣、意志、性格、等4个方面的培养进行探讨。

一、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和参加实践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兴趣对个性的形成起着推动作用。在体育理论上加强学生体育目的教育,特别是对学生体质状况进行详细的分析与对比分析,引起学生对体质的高度重视,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培养体育学习的动机与兴趣;在实践课中科学的安排教学内容,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方法,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热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正确评价他们的学习成绩,根据不同的学习起点,有针对性的提出锻炼和学习的要求,及时肯定他们在体育锻炼和学习中取得的不同进步和成绩,对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科学的组织安排教学活动,内容新颖,形式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时间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活动中掌握动作要领,提高运动能力。

二、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教师组织教学的过程,既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它不仅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学生尊敬信任教师,产生对教学内容积极地态度倾向,师生之间会激起热烈的情绪到教与学的活动中来,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也能体验到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产生满足感和美感。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克服自卑感,共同专研运动技术,寻找预防失误的方法,从而更加准确的掌握技术要领。在竞赛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形成集体意识,增强集体的凝聚力,还能辨别美与丑,使个性得到优化。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性格是个性的主要标志,人们常把个性和性格作为同义语来用。人的性格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在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改造消极、自私、不负责任、说谎的不良性格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教学中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肯定成绩,否定错误,要求学生发扬,克服缺点,促其良好性格品质的发展;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和日常生活中养成守纪律、将秩序的习惯;在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中,引导他们对比行为结果,激发其动机斗争,养成顾大局、识大体的习惯。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学生良好性格。体育运动特点之一,就是就是能促进参与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得到提高,通过克服各种困难,争取胜利,能促其勇敢、果断、自制、坚韧、团结互助等优良性格的形成。

四、适当的挫折教育,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任何技术的掌握,都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付出较大的体力和进行积极地 思维。在练习中会产生会产生很多的生理性反应,如疲劳感、疼痛感、酸胀感等,因而引起一系列的心理情感,如怕苦、怕累、怕疼、怕伤等思想。如长跑800米、1000米练习中,让学生亲自体验闯过“极点”,出现“第二次呼吸”的过程,需要学生坚强的意志克服一系列心理障碍,培养学生不畏艰难、不怕困苦,百泽不饶的意志品质;通过组织竞赛,经受成功或失败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心理品质,特别是对比赛失利的学生,更应适时帮助调整心境,对失败要给予理解和帮助,培养学生在逆境中的承受力;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在克服困难的实践中锻炼自己,逐步形成各种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4.竞技体育如何发展 篇四

体育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体育活动是幼儿与丰富的活动材料,充足的空间、时间相互作用,促进其动作、思维、意志等方面发展的活动,也是培养、发展幼儿创造力的一项活动,对幼儿将来的成长大有好处。

幼儿期是心理发展的旺盛期,也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期。“积极引导幼儿在多种活动中发展创造力”也已成为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共识。体育活动因其所特有的富动感、有角色、有情节等特点,成为了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体育活动也随之成为发展幼儿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一、营造民主宽松的游戏氛围,激发幼儿创造欲望

诗人泰戈尔认为:孩子的创造天赋往往是无意识的。在体育游戏中,幼儿必须理解游戏的内容和玩法,明确角色之间的关系和情节,动脑筋去争取胜利,所以幼儿解决问题的模式不固定,这往往需要他们的创造,因此,为幼儿提供一个轻松、自然、愉快的心理环境和想象空间,能萌发幼儿创造力的火花,也为幼儿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提供了条件。

(一)正视幼儿游戏中的“别出心裁”

《纲要》指出:“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体育游戏中,幼儿兴趣浓、注意力集中、情绪兴奋、思维活跃,特别是一些调皮幼儿常会脱离老师的游戏要求,自己创造出玩法。而教师为了顺利地完成活动,取得预定的效果,往往会对幼儿的“别出心裁” 或“新奇”的想法加以制止,并极力将他们的注意力拉回到原有游戏中来,这就使幼儿没有一点自由和愉快的感觉,在体育活动中逐渐失去自我,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也会逐渐受拒,当然谈不上培养创新意识。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精神环境,多给幼儿自主、自由的好机会和民主宽松的教育氛围,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各种想像与表现,减少不良的心理压力和消极的环境气氛,让幼儿所有的别出心裁都有可能成为产生创造力的积极因素。

(二)有选择地采取幼儿“别出心裁”的游戏创意

体育活动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角色应从活动的“管理者”向“参与者”、“支持者”、“指导者”转换。教师的作用致力于“导”,教师关键性的指导应与幼儿自求发展二者有机结合。教师的指导既要鼓励幼儿的自由性探索,又有激起幼儿探索和发现规范动作要领的指导性探索。这种自由性探索和指导性探索的结合,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既满足幼儿自由活动又满足幼儿学习规范动作,学习和创造有机的结合。如面对幼儿的调皮行为,教师要有选择地采取,和幼儿一起玩新游戏,以肯定他们的创造行为,激励他们进行创造性体育游戏。如在玩走竹梯时,一些孩子不满足同一模式的活动,想出各种各样走竹梯的方法。有个孩子踩在空挡里走,其他孩子就纷纷效仿。此时老师就鼓励他们再想想,还有什么样的走竹梯方法。能力强的幼儿马上又尝试手脚共用,在竹梯的两端同手同脚走,因为某些孩子的协调能力较差,他们不能一下子模仿手脚共进走,于是老师又让能力强的孩子示范,结合孩子的示范,教师用语言进行动作要领的指导,很快地,有部分孩子能用这个方法走竹梯了。

二、提供可具操作的游戏材料,鼓励幼儿创造探索

(一)活动材料具有可操作性,满足幼儿一物多玩的需求

周围环境中一些常不易被人重视的材料,在幼儿眼里是一个宝,他们常会乐此不疲地专注于玩这些小玩意,爱不释手,如饮料瓶、小石子、空纸盒等。当他们拿到这些材料,不用老师和家长提醒,就能想出各种玩法:投、踩、踢、抛……这些既促进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让他们一物多玩,创造能力也得以发挥。在提供体育游戏活动材料时,教师要注意以下三点:

1、游戏材料数量充足。

在玩梯子游戏时,我只提供了2架梯子,孩子们只是单调地走走或开火车,随后,我增加至4架梯子,孩子们一下子玩出了跷跷板,抬轿子等新玩法。如走桥即在梯子的一头放两个轮胎,变成小山坡,跷跷板即将轮胎放在竹梯中间。

2、游戏材料易于变化。

滑梯虽然漂亮,但由于它的结构不可变,所以幼儿通常都只能用来滑着玩,使得幼儿的多样玩法不能在这些价格昂贵的大型体育玩具上发挥。而一些小型的,生活中经常能看到或用到的材料弥补了这方面的缺失。如在玩雪碧瓶的过程中,幼儿想象出了各种不同的玩法。

玩法一:将雪碧瓶间隔有序摆放,玩绕树林的游戏。

玩法二:将雪碧瓶紧紧挨个摆放,玩跳高的游戏。

玩法三:在雪碧瓶里灌水,再将雪碧瓶系在小棍子的两端,玩挑水游戏。

玩法四:在雪碧瓶中灌满水,上面放上一块板,玩跷跷板游戏。

(二)活动材料具有常见性,满足幼儿自发游戏的需求

“当孩子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心意,生发或选择符合自己喜好与水平的游戏内容,并在自发的游戏活动中用自己独特的行为方式,独立地接触信息、获得经验、提升认识时,他们会获得自主、快乐、和谐、迅捷的发展。”由于幼儿的自发体育游戏具有随时性,它不需要老师做精心的准备,完全凭幼儿的愿望开展游戏,因此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幼儿喜欢的物品放置于体育游戏区内,供幼儿在自发游戏的时候选择使用。如我在游戏区内放置了一些废弃的塑料袋、报纸等,孩子有空的时候就会拿起这些材料进行活动。有的孩子将报纸揉成一个团,比赛谁扔得远;有的孩子将报纸撕成小片,玩吹报纸向目标行进的游戏;还有的孩子会将报纸当成砖头,玩过小河的游戏……这些常见的游戏材料,缩短了孩子熟悉它们的时间,拉近了孩子与材料的距离,使之快速地有效地进行两者间的互动,成功地进行游戏中的创造活动。

三、选择益于创造的游戏内容,实施幼儿创造行为

幼儿天生好动,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如果只是让幼儿用单纯的动作模仿、枯燥的重复练习和用固定的游戏规则来约束幼儿,就很难会引起幼儿的兴趣,甚至会使他们变得机械、呆板,失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如果体育活动中老师不墨守成规、寻求求异求变,就能保证幼儿饶有兴趣地将游戏进行下去,这就需要教师在活动中激励幼儿积极思维,不断地进行游戏创造。

如体育活动必定要发展幼儿的运动技能,但也需关注幼儿非运动技能的发展。一个活动中,运动技能和非运动技能没有绝对的区别,而是相互渗透。而我们可以有所侧重,选择一些关注幼儿非运动技能的体育游戏,保证幼儿创造行为的发生。

在非运动技能为主要目标而开展的体育游戏活动中教师对技术规则的传达主要起辅助性的作用,旨在帮助幼儿游戏体验乐趣。教师只是简洁明了地交待一些动作的技术和技巧,无需在活动中反复纠正幼儿的动作。而把大部分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幼儿,让幼儿在自主练习的过程中探索游戏的方法。如《快乐的小乌龟》活动把情感目标定位在首位:“乐意参与活动,在轻松的活动中体验用不同方法前进的乐趣。”活动一开始,教师直接把幼儿带入活动情境之中。鼓励幼儿模仿乌龟爬着前进的动作。第二个环节开始时,教师交待任务,要求幼儿想象并模仿乌龟有可能的几种前进方法。第三环节在幼儿自由练习的基础上让幼儿讨论各种前进方法的最佳姿势。

5.如何促进体育教育终身体育 篇五

首先作为一名高中体育教师,要在体育与健康教学实践中体现育人为本的思想,要做到每一堂体育课都上的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与此同时配合《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项目进行教学。教会学生正确的体育技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体育知识是进行体育锻炼的向导,有了知识作指导,才能使体育活动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体育基础知识内容主要包括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意义和作用,有关体育项目对锻炼身体的意义、运动保健常识,以及对体育活动状况地科学分析。当今国际体育动向,运动竞赛中的简单规则和比赛方法、锻炼身体的方法等。教师应针对不同教育阶段的特点,采限专门理论教育和理论结合实际教育的多种形式,将上述知识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在体育活动中,由被动到主动,由盲目到自觉,把增强体质实效获得,由必然王国引向自由王国的境地,以适应终生锻炼身体和娱乐的需要。这也是一个教师就有的素质。提高兴趣,掌握动作技术,最重要的是基础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基础是基本技术的理论指导,而基本技能又是在许多基本技术的综合,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通俗易懂的传授,又要在每一基本技术达到科学的形成。体育的基础知识大体可利用室内课介绍和实践课讲述两种形式。无论哪种形式的教学,都应注意抓住时机,提高小学生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促进对体育课的正确认识。介绍锻炼身体的价值,对小学生了解运动为什么能够使人健康和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也促使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除有选择地继承传统的教学方法外,还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兴趣爱好,加强“三基”教学,其核心就是围绕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依据教材,通过多层次、有梯度的教学安排,指导学生反复练习。使学生从分散到集中、从局部到整体,正确掌握规范的体育动作要领(基础知识),以及相应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如:教学内容:蹲踞式跳远。教学重点:单脚踏跳,准确有力。练习层次安排:

(1)原地单脚向上跳,双脚落垫。(2)上一步单脚踏跳,双脚落垫。(3)上三步单脚踏跳,双脚落垫。

(4)助跑5~7步单脚踏跳,双脚落垫。

(5)蹲踞式跳远完整练习(助跑、单脚踏跳、腾空、双脚落垫)。上述有梯度的五个练习层次,体现了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分散到集中、从局部到整体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6.竞技体育如何发展 篇六

摘 要: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分析,提出学生体育档案的建立应该包含多方面内容,就体育档案的建立办法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思路和方法途径。

关键词:体育档案;建立;测试总结

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体育教师实施对每个学生进行系统性的跟踪建档,大致包括以下环节:

一、明确目标

建立体育档案并不是只为了记录学生的几项体育成绩、出勤表现那么简单,而是要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关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要求而设计。要有月评价、学期评价、年度评价及学段评价机制。其目的就是让教师和学生本人充分地了解身体发展过程、学习情况及表现。

二、档案建立思路

1.档案袋内容的收集、编排和保存等工作主要由学生自己来完成,体育教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如何去操作,并监控整个过程。从新生入学起,体育老师就要对每个学生进行立卡建档。主要内容包括:(1)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班次、学号、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及小学段获奖情况;(2)基本素质、运动能力;(3)身体状况:包括健康状况、身高、体重、视力、肺合量、胸围、立位体前屈;(4)体育合格登记表、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登记表;(5)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体育教师评价。

2.档案袋鼓励的是学生的自省和反思,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教师主要负责定期主持召开学生的反思、交流与评价工作。发动学生自评、互评,充分发展学生的自省意识和能力。

三、体质测试内容及途径

1.新生入学后,体育老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要进行摸底测试,准确地掌握他们的基本情况。例如,身体状况:包括身高、体重、视力、肺合量、立位体前屈;运动技能包括25米×8往返跑,看学生短距离快速奔跑能力及反应速度;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跑,看学生耐久跑能力;引体向上看学生上肢力量和腰腹能力;立定跳远,看学生腿部力量和弹跳能力;前(后)滚翻,看学生协调性和柔韧等。

2.在每学期体育老师还应对每位学生进行分阶段或每学期测试计入档案,并且要对学生各项指标进行逐项对照,及时分析,诊断掌握学生学习锻炼的情况。

四、分析总结

体育档案的建立与运用,是让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学习、锻炼、身体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诊断、调控、引导和激励;只有当体育教师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后,才能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入手,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质量。

7.竞技体育如何发展 篇七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学生个性形成的基础

我们应该从体育教学的指挥者转变为参与者, 从决定学生应该学什么、怎样学的主宰者转变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学生虽然是未成年人, 但他们同样是独立的、有潜力的、有人格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我们要克服过去那种把成人对体育的认识方式强加给小学生的做法, 去研究学生, 帮助学生, 保持与学生平等的姿态, 做学生的合作者。因此, 每一位体育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 从“师道尊严”的权威中解脱出来, 俯下身子, 去聆听孩子们的心声。教师与学生只是教学活动地位的不同, 并没有人格上的高低贵贱之分, 教师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 教师尊重学生就等于尊重自己, 尊重教育。可见, 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才能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 才能够在教学中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二、依照学生兴趣分组开展体育活动

依照以上的调查统计分析结果, 进行科学合理的以兴趣爱好分组。为了初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意愿, 先粗略地以项目分组, 由于球类人数比例大, 因此将球类分为篮球、排球、足球、加上田径、武术、体操等六大项目组, 如果学生要以其他项目组合也是可以的。灵活组合是指:学生是项目组中灵活的分子, 针对这些项目组和自身素质及兴趣爱好自由组合。条件是修完该组项目, 经自评、互评、测评后, 下周又可以自由组合到另一项目组中去参与其他项目的学习与锻炼, 如此循环直到按自己的学年计划, 全部修完高中教材中所规定的项目内容为止。在灵活组合中由临时学习组的学生自荐或推荐正副组长, 将有特长的学生按特长分配在相应的项目组中, 协助老师指导练习。这样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互教互学互练, 变学生被动学习锻炼为积极主动地学习锻炼, 这就是从兴趣入手, 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为一体,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形成崭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三、努力探索新教法

体育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 在这一过程中, “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 教师应大胆运用新的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同时,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学习需求和爱好, 充分发挥他们的求索精神。一位出色的教师不是在讲台上讲解精彩, 而是在学生学习中点拨得当。教学中, 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调动能动性, 做到教学的设计在教师, 教学的推动靠学生。比如, 引探教学法, 就是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还有“尝试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等, 教师主要是引导、点拨, 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探求新知识,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 渐进地, 有层次地学习新知识, 运用新知识, 这样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大有裨益。

四、体育与生活的联系

所谓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 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 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 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 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 并使他们的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体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和发展生活。体育教学与生活亲密接触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也是体育服务于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体育教育工作者要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 深入课堂, 研究生活, 努力把体育教学和社会生活及学生实际紧密结合, 使体育教学达到更明显的育人效果, 使体育教学为学生的成长, 乃至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更好的基础服务。例如教学《变化的呼啦圈》一课时, 我让学生的呼啦圈变为“雨伞”、“水坑”、“蹦蹦床”、“台阶”, 并做各种跳跃练习的游戏, 然后我让学生大胆地想象、创造, 问:“呼啦圈还能变成什么呢?”并让学生大胆地表现出来。学生经过大胆的设计与想象, 果真设计出了一些我意想不到的游戏, 如他们将呼啦圈变成了“跳绳”、“轿子”、“滚圈”、“方向盘”等各种游戏。因此在课的尾声, 学生不但没有失去兴趣, 反而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 要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追求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法, 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运动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 并充分展示个性特长和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学生个性,师生关系,学生兴趣,生活化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晓东.新课标下体育与中学生个性发展的探讨.

8.竞技体育如何发展 篇八

一、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理论依据

体育运动在培养青少年个性方面起着独特作用,这是因为体育是人独立行为的活动。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研究个性不能离开活动;人的个性在任何方面都不是先于人的活动而存在的,个性也和人的意识一样,产生于活动中。在体育课中,青少年是活动的主体,他们在一个较为广阔的领域中尽情游戏、运动、竞赛,展示他们的个性,并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原则和方法

1.要充分认识学生的个性

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第一步要发现、识别他们的个性。青少年的个性常常隐藏在他们的优点和缺点背后。体育教师应该善于从那些优点和缺点背后识别出学生的不同个性。只有识别出不同个性,才能加以引导和教育。有位教育家说:当一个人走入失败者人群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从来不曾走进足以兴奋、鼓励人前进的环境。在体育教学中,个性品质的培养及发展,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在准备活动时,教师应创设足以让他们兴奋的情境;在准备性练习时,所给的内容不仅仅有统一指定的练习,也有可根据学生自己的实际自由选择的练习。这样,既能弥补了在集体练习中的不足,同时也能体现出区别对待的原则,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机会,满足其运动的欲望,最主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发展个性的环境。

2.尊重个性

在教学中,强求是一律不可取的。对于个性特征鲜明的孩子不应用同一模式去强求他们,而应允许他们保留那些显得不合群、不合拍、不合时宜、不合常规的情感特点,不能用“狂妄自大”、“性格古怪”等话来刺激、挖苦他们。对那些爱动不服输的学生,在分组练习时教师可让他们当小组长,并给其规定通过努力才能完成的任务,满足其争胜的欲望;对那些不爱动的学生,教师要了解这些孩子的生活成长环境,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于那些得不到家庭温暖的或单亲家庭的孩子,老师要给予更多的爱,多与他们沟通,多帮助、多鼓励他们。

3.采用适宜的方式去引导和培养

体育教师在掌握了学生的不同个性后,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的个性能向更加成熟、完整的方向发展。由于学生身体条件、兴趣爱好、体能和运动技能的掌握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安排、目标设定等都不能一刀切,可以按不同的水平分组,每个组的目标要求均不同,设定的目标大部分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在练习时学生通过努力寻找达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心,有利于他们良好个性的发展和形成。如:短跑课上可以设置不同的起跑线,速度素质差的可以在离终点近的起跑线,而速度素质好、争胜心强的学生可以在最后的起跑线起跑。这种练习就是平时短跑没有得过第一名的学生,也同样有机会尝试得到第一名的感觉,而那些平时很容易得到第一名的学生需要更努力才会得到,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斗志,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学习更有动力。

4.激发学生兴趣,给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空间

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应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教师与学生要建立合作互动的关系,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爱好;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多选择少竞技多趣味性的活动项目;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要多样化。在教学中,我每节课除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外还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练习。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同时也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9.什么是体育课,如何上好体育课 篇九

《什么是体育课,如何上好体育课》

第一讲 毛振明老师

(原创请勿复制)

通过学习让我们认知过去体育只是要求强调体育课的上法,没有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接受能力,例如过去所讲的“课课练、汗加乐、双内容、五个目标等”。现代社会随着课改浪潮,我们的体育课堂也在不断的注入新的新鲜血液。

一、体育课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核心单位

过去的体育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教学目标和内容和方法上出现了混乱,教师没有明确教程要求要实现那些目标,学生没有很好的掌握任务,教师只是一味的灌入,学生只是一味的练,甚至目标上五个领域的目标,都没有得到体现,课堂目标不清楚,教学方法不当、犯很多的低级错误,甚至脱离课堂。学生是课堂的受教育者,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两者构成课堂的重要因素,而体育课是这因素的重要体现平台,也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核心单位,三者缺一不可。

二、体育课是评价课改是否成功,教师是否优秀重要体现

不管过去还是未来评价一个优秀体育教育工作者,人们的肯定是从这个教师上课上的好,学生活跃等结论来评价这堂课,从而直接反应教师是否优秀,新课标的改革同样是离不开体育课堂,新课改把教材的内容最小化,直接反应课改的理念、内容等,但是还是要通过体育来体现出来,教师来引导。

三、体育到底应该完成什么样的任务

教会学生有用的本领、有用的运动技术这是我们老师授业职责。所谓的运动技术就是为学生以后生活中能够用来锻炼的本领,从而为他们的终身体育服务。以前的体育课不是锻炼学生身体目的为主的,只是按照教材的内容把教学内容交完了就可以了,没有考虑学生终身实用性,这样的教学内容怎么让学生喜欢体育课呢?让学生喜欢体育看似小问题但并不小,根据调查结果:现在小学生喜欢体育的比例有

170%,到了中学生喜欢体育的占30%40%,到了高中生喜欢体育的只有10%20%,为什么会随着教的年级增高,喜欢体育的学生就也少,这是个值得思考我们去思考问题。

四、运动技术学习是体育教育的本业和基石

如果动摇,颠覆了那么体育课将受到不可估计的影响。体育课同其他学科一样同样帮助学生认识世界的途径,只其他学科是用概念来认识,比如化学可重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气组成,同学们只要知道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就可以了;再如地球赤道,人们只是用概念来表示在哪里,即使你去到那里也看不见摸不着,如果没有这些概念我们就不能很好认知这个世界;学生认识世界还有感官方面认知,例如拿一张色图,分别让不同的学生进行观察,眼睛好可以看出很多的颜色还能巧妙的运用到绘画中去,美术科、音乐科同样是感官来认识,而体育是通过身体和运动器官来认识,通过某项运动把学生身体能够灵敏的认知周围的一种认知能力,看是学动作但意义深远。

现在社会还有多少人从事不文明,不安全,不科学的锻炼,例如我们身边的公共场所,公园里面有的老人挂在树上锻炼,有的踢树、有的用肩膀来撞树等现象,这些都是因为他们不会体育锻炼,不懂科学的方法来锻炼,现在公园里甚至还有增设许多健身器械,可是很多老人只是坐在上面乘凉、聊天,不懂如何去用这些器械。所以,现在我们教会学生有用的运动技能是必须的。人类体育的发展至今已有108年历史,后来学校开始每周两节体操,这是体育课的前伸,是课改的进步,如果没有了体育,那人类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学生的身体素质会出现什么状况,那是非常可怕的,我们可能就成了学生辅导员,甚至是失业、下岗等。因此教会学生有用的东西虽然不知主体也不是全部但是主题。

五、过去教学的困惑

通过学习知道过去不知道为什么教?随社会的变迁和发展所变

迁,现在说锻炼身体保卫祖国,建设祖国话已成为是不现实也不实际也不能这么说,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才是可行的服务,过去的体育还不知道教什么?例如把教铅球、跨栏教的再好也不是锻炼身体的方法,因为生活中看不到用这些动作来完成的技术,假象人们都喜欢铅球来锻炼身体,公共场所,公园人们都拿铅球来扔来扔去,想象那是什么景象,那将是非常可怕的情景。其次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学不会明天再来,明天学不会后天再来,后天不会大后天再来,重复的犯着低级错误,学生在学习中不进步。

六、分类运动技术

重要的教材,常用的教材或运动技能就在不同年级多出现,不常用的教材或技能我们只需要一节课带过就可以了如图:

七、好体育课的标志

10.如何坚持体育锻炼 篇十

运动要有规律,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做什么都是一样的,要有计划并且去坚持。适量 ,运动并非越多越好,一点要适量,运动过多容易消耗太多力体反而使自己更加疲惫,运动过少则无效果。至于运动多少因人而异,一个坚持标准是一定是运动过后自我感觉非常好,觉得很轻松。

适时, 健康人适合早晨或者上午运动,有心脏病的人不能早上剧烈运动。晚上也不适合做剧烈运动,瑜伽或者气功可以。注意天气,坚持体育运动并不是必须每天都运动,很多人认为风雨无阻的运动是有始有终,其实则不然,天气不好的时候本来气候伤人,不适合在运动,否则适得其反。

运动的目的是健康,所以不要盲目的运动,要有科学的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才能对身心都有好处,愉快的心情是健康的第一条件。

11.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个性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发展;学生个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054-01

教育的目的是造就一大批富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搞好学校体育,对提高民族素质、改善人民的健康、形成健美的体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新一轮的教改也把发展学生个性列为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任务之一。体育教学的特点也决定了其过程是发展学生个性的理想场所。以下是笔者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展学生个性

体育兴趣是人们为求积极和优先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互联系的意向活动,是个性的最直接的体现。而兴趣的激发是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个性,其表现方式也是呈现多样化。特别是在体育课中,学生在实践中容易把生活体验带到学习中来,而个性因素往往制约了表现方式。如好动的孩子他对任何体育活动都非常感兴趣,但其组织纪律性的意识不强;内向的孩子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较弱。

综合上述因素,我建议我们体育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建立一种合作与互动的关系,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学生的情感得到满足,身心健康得到发展,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锻炼能力,是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使体育课堂成为学生兴趣充分展示的舞台。

二、启发引导,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

所谓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就是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自己。承认自我的价值是自身观念积极发展的重要标志。体育教学中,不注重因材施教,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很容易造成一些学生自我贬低、自暴自弃,主要是由于自我观念消极,感到自己毫无价值。例如,教学练习中老是达不到教师要求,游戏比赛中经常给小组拖后腿,教师对他不闻不问、同学对他疏而远之等等,造成这些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总感到孤立彷徨、在练习时自感能力不足而不敢表现才能、在游戏竞赛中唯恐失败而推辞躲避等等。由于经常把这种自我否定的评价理解为应得的和不可挽回的,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我不好”、“我不行”等自我否定的意识。

针对种种消极的自我观念,体育教师应进行积极的启发引导。首先,应帮助他们全面地评价自我,使人人形成“人家好,我也好”、“我一定能赶上并超过他们”等自我肯定的意识。其次,要尽可能地提供一定的条件让他们表现自我。如比赛中对体育基础差的同学指派他们出任先发阵容,并将他们安排在最有利于发挥其长处的位置;安排与水平接近的同学比赛,体验成功感;练习时经常指派他们保护或帮助其他同学;对体育基础较好而组织纪律性较差的,委任其为分组练习的小组长等等。对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良好表现要予以及时的肯定,引导他们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

体育教学究竟是面向全体学生还是面向少数学生?在新体育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说是面向全体学生,但要真正在课堂教学中使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同等的尊重和关注,实施起来却不那么容易。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体育的运动技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很大,但他们不应该因某一方面的不足或欠缺而受到他人不平等的对待甚至冷落。然而,以往的教学中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和所提出的教学要求实际上是针对少数学生的,使得我们在教学内容制定上过于全面、完善,教学方法上过于成人化、竞技化,学习评价上过于偏高、偏严。这样使得绝大多数的学生体验不到体育学习成功的快乐,失去了体育学习的兴趣,更丧失了体育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目标的制定时要面对全体学生,尽量使绝大多数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都能体验到体育学习成功的快乐,使他们在充分体验体育学习乐趣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我在选项教材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按不同的水平分组,每个组的目标、要求不同。教师给学生预定好这节课的指标,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自己的目标,以寻找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目的性比较强,这对于体育课中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通过采用多种手段培养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学生体验体育活动中愉快的心情,并逐渐养成了良好的锻炼习惯,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根据学生性格类别,组合学习小组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主体性,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多变,如分组练习可按水平分组、按兴趣分组、按性别分组,还可按合作分组、友情分组、随机分组、同质分组等形式。教师的教学也应更多地采用引导式、启发式、协商式等形式。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一个民主平等、轻松和谐、宽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尊重,主体性得到体现,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发展。学生的性格类型同样会影响教学效果。属于外倾型性格的学生,活泼开朗,反应较快,身体素质往往较好,运动能力较强;而属于内倾型的学生,性格孤僻,反应较慢,一般体育素质较差,运动能力也较弱。

上一篇:Spacer评估主要性能指标下一篇:小学生防灾减灾救灾的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