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课《不做胆小鬼》教学设计

2024-10-22

心理健康课《不做胆小鬼》教学设计(精选6篇)

1.心理健康课《不做胆小鬼》教学设计 篇一

中班歌唱活动《胆小鬼》展示课

--------王小芬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的诙谐情绪,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2、通过多媒体动画、看图片、听故事的形式,理解和记忆歌词内容。

3、学唱歌曲,并尝试接唱歌曲中的称词。教学准备:

故事图片、多媒体动画、(幼儿见过三角衣架)。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气息训练(吹纸条)

2、发声和节奏练习《好朋友》,师与幼儿行径间走,到称词部分拍手。

二、基本部分

(一)观看多媒体动画,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幼儿学唱歌曲的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动画片,动画片里有个小朋友名字叫东东,东东半夜起来遇到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是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师播放动画片前半部分,幼儿欣赏。

2、师提问:东东半夜起来遇到了一件什么事情?你在动画片里还看到了什么?

(二)出示故事图片,理解和记忆歌词。

1、师:老师把你们看到的内容都画成了图片,出示图片一

师提问:东东是个什么?谁是胆小鬼?(请幼儿看着图片完整的说2遍)

2、出示图片二

师提问:东东怕什么?(用肢体动作帮助幼儿记忆,请幼儿完整的说2遍)

3、出示图片三

师提问:半夜起来遇到了什么?什么时候遇到了妖怪?妖怪长得什么样子?(请幼儿看图片完整的说2遍)

4、师:现在,我们看着图片把这个故事完整的说一遍。(师带着幼儿说故事)

5、师:老师能把这个故事有节奏的说出来,你们想听吗?(幼儿欣赏,师边拍手边有节奏的说故事)

6、师:请小朋友跟着老师试着边打节奏边说故事。

(1)师大声说,幼儿小声说。(2)师说前面2个字,幼儿说后半部分。(3)幼儿大声说,师小声说。

(三)学唱歌曲

1、师:老师还能把这个故事唱出来呢,请小朋友仔细的听,幼儿欣赏。(师跟着音乐旋律,指着图片清唱歌曲)

2、师:小朋友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唱这首歌曲。

3、师带着幼儿学唱歌曲

(1)师大声唱、幼儿小声唱;(2)幼儿大声唱、师小声唱。(3)幼儿围圆,跟着老师边唱歌曲边做拍手的动作。(4)幼儿随意找空间位置走,到没有唱词的地方做一个喜欢的动作。

4、师引导和指导幼儿学唱歌曲中的称词部分。

师:刚才,我们在没有唱词的地方做了自己喜欢的动作,下面,你们听一听,老师在没有唱词的地方是怎么做的。师让幼儿唱前面,师接后面称词。

师:刚才老师在没有唱词的地方是怎么做的?你能大胆地试一试吗? 师运用不同形式练习称词部分(1)男、女互相接唱

(2)请客人老师唱前面部分,幼儿接唱称词部分。

(3)请幼儿把东东的名字换成班里小朋友的名字或是老师的名字进行对唱。

三、结束部分

师: 咱们这首歌曲还没有名字呢,小朋友给这首歌曲起个名字。

歌唱教学《胆小鬼》反思展示课

————王小芬

发现问题:

1、在活动中孩子们对歌唱兴趣较浓,但是不敢于表现自己。

2、幼儿更换东东的姓名是幼儿兴趣度不高。

1、有因为东东是两个字的,当换成三个字的名字时幼儿不会唱也不感兴趣。分析原因:

1、在活动中,因为我们班的孩子都已经会这首歌曲,所以这些孩子是别的班里的孩子,所以孩子们换了新的环境和老师变得胆小起来,再加上来了好多科任老师。

2、也是因为孩子是别的班的,他们之间互相不熟悉,所以在活动中换名字时显得不是那么兴奋和有兴趣。

3、这是老师没有考虑到的原因,老师没有及时的让幼儿去发现和注意这一问题,致使幼儿不怎恶么会唱。措施:

教师在活动请要让孩子们之间互相了解,能够在活动中说出对方的名字,或者是在活动时跳一个班的孩子这样他们互相了解也不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在让幼儿替换歌曲时,因该提前考虑到这一问,并引导幼儿去发现和解决这一问题。

2.心理健康课《不做胆小鬼》教学设计 篇二

一、注重构建正常的师生关系, 力争教学氛围的民主宽松化

体育健康的教学以室外教学居多, 教学环境相对比较宽松, 以身体练习为主, 既有共同参与的集体活动, 又有分组的小群体练习, 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交往。在长期以来的教学中, 教师不仅是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 也是拥有绝对权威的角色, 教师与学生之间不能平等地进行交流与沟通。很明显, 这样肯定不能使学生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健康的发展。人人平等, 师生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所以师生在教学中的交往, 应该首先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的正常的人际交往关系。

二、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优化教学方式、方法

1. 根据新课程标准, 充分理解教材精神。

体育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丰富, 形式开放多样, 期间肯定包含许多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田径教学是各个教学段的必选内容,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坚强、勇敢、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奋发进取的心理品质;在球类课教学中, 学生多数是要通过集体或分组练习进行, 所以我们在球类教学中就要着重提倡集体主义精神, 引导学生学会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团结协作、奋勇拼搏, 逐渐形成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理品质;在体育理论课教学中, 根据具体学段和学生具体情况, 从实际出发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如利用各项大型运动赛事, 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看到我国体育健儿不畏强手, 顽强拼搏, 以精湛的运动技术和优良的体育道德作风为国家挣得荣誉、赢得奖牌, 以此来启示学生要热爱祖国, 要树立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 在教学中以规范体育健康课堂的教学内容, 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目标。

通过教学实践对体育课堂的传授内容进行检验和求证,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学反思发现问题, 然后再回到课堂教学中去解决这些问题, 使得我们的教学有一个比较规范的理性依托。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体育健康课的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实施, 一定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运动能力确立相应的教学内容, 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吃不饱, 吃不消”等现象。

3. 把运动项目方法技巧的教学和相关的健康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在体育健康课的教学中一定要渗透健康教育的思想, 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 力争用自己的健康思想去感染学生, 影响学生, 教育学生, 从而逐渐地让他们树立起自己的、较为合理的、终身体育的思想。要摒弃以往的那种单纯地为了上室内课而不得不安排的“理论课”, 要力争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从实际出发, 从自己做起, 实实在在地去推动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三、积极鼓励所有的学生主动地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力争使所有学生都能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在我们的体育健康课的课堂上, 要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为第一指标, 教师只有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才能够促使学生们身心两方面都积极地投入练习活动之中, 才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身心素质。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有的放矢, 把握住教学的中心环节, 一些小环节要敢于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去进行自主处理。如在课前的准备活动中, 笔者事先宣布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该项目的了解, 采取小组讨论式自主性地进行准备活动;在游戏比赛中可以让学生参与裁判工作, 而自己可以参与游戏活动;在强化提高练习课时更可以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教师只要提醒他们注重观察, 学会判断, 懂得改善。只有通过自己主动的学习行为, 再结合教师的循循善诱, 学生才可以比较顺利地掌握技术动作, 提高运动技能。

四、教育学生善于反思, 正确分析失败原因, 帮助学生建立成功的学习情感, 增强学习的内驱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伴随着使人满意、愉快情感体验的学习活动, 其活动常常受到强化;而不满意的情感体验则使活动受到抑制。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 及时表扬和肯定学生的进步和优点, 及时引导学生产生的不良情绪体验。比如篮球运动项目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协调性和相应的身体素质, 有一部分学生往往很难做出正确的技术动作, 所以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分层来实施教学, 根据不同的层次来制定相应的要求和目标, 让那些能力有限、素质较弱的学生也能完成动作, 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体会 篇三

一、吃透教材

1. 新课改的指导

《体育与健康》教材打破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内容的做法, 把学生的健康列为教学重点,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主的教育思想, 并把知识点分为五个学习领域:身体发展、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体育课不再仅仅是一门只关注身体锻炼的课程, 而是把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终身锻练意识、全民健身意识、与人交往合作意识作为了教学重点, 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 满足学生的需求,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确保人人享受体育与健康的乐趣。这些都是以往体育教材中没有涉及的内容, 非常值得注意。这些变化也将成为我们今后体育教学的重点, 也是掌握好体育与健康课的基础, 这些在教材中都有充分体现, 例如第三章《体育与心理健康》。本章中首先提出了“什么是真正的健康”, 诠释了真正的健康的内涵。这些内容我们以往很少涉及, 由此而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但今后我们会把这些都渗入教学中。这不仅仅是体育与健康课的进步, 同时也会使其他学科受到很大的影响, 对学生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2. 教材的挖掘

日本学者广冈亮藏将教材的表现形式概括为:一是生活教材, 适于直接性地解决问题, 其学习过程是“把握—探究—解决”;二是知懂教材, 适于间接性地解决问题, 其学习过程是“观察—考察—洞察”;三是表达教材, 适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其学习过程是“感受—表达—鉴赏”;四是技术教材, 适于熟练性地解决问题, 其学习过程是“计划—习得—练习”。

教材不只限于教科书, 而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我们应该是“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 特别是体育课更应该灵活运用教材, 充分把各地的民俗活动带到我们的课堂中, 这样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活跃。如游戏“抬花轿”就非常有民俗性。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灵活多变, 这样才能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

二、课堂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有人说师生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 事实上, 在体育课中师生关系更能决定教育效果的好坏。那么, 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能保证良好的课堂效果呢?实践证明, 这种师生关系应是一种真诚、温馨的心理氛围, 应是师生间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情感关系。优化师生情感关系, 建立温馨感人的师生情谊是我们上好体育课最重要的基础。因此,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 真正尊重学生、爱护学生

在体育课中教师应公正、公平地对待学生, 对体质差的学生更应该降低技巧体能方面的练习要求;对胆小的同学应多鼓励、多关怀, 激发潜力, 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深切关怀。这样一来, 学生也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发展自己。

2. 让课堂充满个性魅力, 让学生享受成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 教师应创造机会, 让学生获得表现的平台, 激发学生兴趣, 让他们体会到体育课堂中的成功体验。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潜能, 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如在100米的测验中当第一个到达终点时, 第二个学生可能跑了90米, 第三个同学跑了80米。然后, 我们再进行第二次测验, 这三个同学分别以100米、90米、80米处为起点向原来的起点跑, 这样大家都回到同一水平线上。枯燥的竞赛项目因为有了崭新的个性风采, 让大多数学生喜欢。

3. 完善自我, 展现体育魅力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 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个人魅力是优化教师情感关系的重要保证。作为体育与健康教师, 更要适应体育竞技热情奔放、激情运动、公平负责的学科个性。为此, 体育与健康教师要自觉扩展知识视野, 提高业务素质, 提高自身修养, 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 教师往往采取“放羊式”“框架式”的教学法, 学生体会不到课堂氛围, 学习的积极性很差。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因此, 培养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现代学习方式成为必需条件。

1. 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方式

“我要参与”“我要学”, 学生基于内在的需求而产生的对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它直接来自学生的内心需要。就学生主动要求学习的方面来说, 在其内心深处, 他把学习看成一种兴趣, 一种自身发展的内在的需求, 学习对他来说, 不再是一种负担, 一件苦差事, 而是一种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手段, 一种愉快的体验。如我们在学习足球内容时, 可以让学生观看各届世界杯中优秀运动员们的踢球技巧, 教师根本不用太多的讲解, 学生自己就会把足球运动应该掌握的知识点牢牢掌握, 相反, 我们采取让学生听, 老师讲, 看教材, 机械训练, 这节课就索然无味了。

2. 培养学生的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

在体育课中, 一个班级是一个整体, 我们应该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作用、合作关系。互动合作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人际互动, 还应包括生生之间, 从而使教学成为立体的互动网络。在互动合作的学习中, 应着重培养学生应该具备的合作态度和技能:学习积极主动, 不依赖教师和其他同学;注重优势互补, 强弱相助;虚心学习, 专心倾听, 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敢于发言和质疑;服从领导, 讨论时要轮流发言;说话的声音要轻, 不大声喧哗;生生之间相互信任, 同学之间有效沟通, 善于解决冲突, 等等。

3. 培养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在探究学习中, 教师或学习者能提出挑战性的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关键。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方式,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这种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一个从扶到放的过程。其次, 在探究学习中要注意选择恰当的问题。所谓恰当的问题, 就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促进学生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问题。如在篮球投篮教学中, 针对如何能够把球准确地投到篮筐内, 可以让学生先自己试一试, 然后根据学生自己的投篮体会, 探究身体姿势、投篮姿势手指手腕的运用, 球出手后的角度等指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要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发挥指导者的作用, 避免问题选择过窄或过宽, 以致限制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季浏主编.体育与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2001.

[2]解毅飞主编.体育科研方法与论文撰写[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2.

4.心理健康课《不做胆小鬼》教学设计 篇四

一、体验式教学法的内涵

体验式教学法以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为主要学习方式,力求在师生互动过程中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相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体验到自我实现、不断发现、独立创造、参与合作的快乐,使学生在“快乐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分享、在分享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从而实现自我发展、自我优化[3]。体验式教学改变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教师“一言堂”的现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到自主学习、互相交流、讨论的乐趣,激发学生的能动性,给他们一个展示自我、获得成就感、价值感的平台,从而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二、心理健康课程体验式教学的开展

高校心理健康课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课程目标定位不当,课程体系设置零乱,教学内容趋于学科化,教学方法相当简单[4]。而体验式教学能较好地克服这些存在的问题,将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效果最优化。

1.明确教学目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总体目标应该是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保健意识的同时,促进高职生对自己的深入认识,提高情绪控制能力,学会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失败,并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树立人生目标、理想,并为之而奋斗,为早日成长、成才打下基础。因此,体验式教学法下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目标包括了促进高职生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的提高,最终提升高职生的总体心理素质。因此,总体的教学目标分解到各个主题,应该是通过体验式教育能达成的目标,这样的目标应是具体的,可以操作的。

2.设计教学情景,确定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体验式教学法下的心理健康课堂使用的方法较为多样。如案例讨论、心理情景剧表演、视频播放、心理游戏、心理测试等,但在所有方法背后,都有一个总的指导原则: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都必须符合学生的需要,在激发起学生强烈情绪、情感体验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认知效果[5]。

3.实施课程教学,在体验式教学法指导下的心理健康课程充实而富有生机,学生发自内心的积极参与,体验到成就感,也愿意不断挑战、超越自己。因此,上课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具有相当的灵活性,也必须有较强的应变及处理课堂问题的能力,同时,必须把控好时间,不至于只有体验,而没有交流、分享、总结的时间。

4.评估教学效果,体验式教学效果如何,需要科学的评估,以利于不断改进。评估的方法有问卷法、调查法和访谈法,笔者使用的是问卷法,即每个主题结束后,让学生写课后感,并就课堂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见,用于不断改进提高。

三、体验式教学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的成效

1.加深了学生之间的了解,促进了班级团结。对高职学生而言,消除同学之间的陌生感,建立亲密的同学关系,有一个团结、富有凝聚力的班集体,对其迅速适应大学生活、找到新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奋斗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滚雪球”、“记生日”两个活动,便加深了同学们之间的了解。正如有的同学在课后写道:“我印象最深刻的心理课是那次教师让我们记住同组同学生日的那堂课。在堂课上我的感受是教师的这种教导方式很是巧妙。这么轻易地就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友情和默契。我的收获是以前不太熟的同学,现在变得很熟。本来以前见面招呼都不会打的同学,现在却可以相互开对方玩笑,还可以谈笑风生。”

2.改变了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的态度。许多学生没上心理健康课之前,对心理健康课程存在偏见,如认为“心理健康课只是给那些有心理疾病的同学上的”、“心理健康课只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是一门乏味的课程”。但是,经过上体验式的心理健康课程后,改变了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的态度,许多同学热爱上这门课了。正如有的同学在课后感中写道:“以前总觉得心理课是那种极其枯燥、乏味的,应该会让自己感觉像真的心理有病一样。但是现在让我有了一种新的认识,原来心理课也可以是这样有趣的。一个小活动可以带来那么多的欢乐,大家都可以参与其中。”

3.促进了学生对自我的了解,增强了他们的自我价值感,体验式教学法下的心理健康课程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互动、自我展示中听取他人意见,展示自己的个性,加深了学生对自己的了解,全面认识了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在不断的尝试中加强了对自我能力的肯定,增强了他们的自我价值感。正如同学在课后感中写的那样:“我记得我将自己比作是一艘在大海上漂泊不定的小船,有理想,有目标,却经不起风吹雨打,遇到困难容易妥协,容易放弃。教师在看了我的自述时还开导了我一番。教师说得那些我都还记得,那堂课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优缺点,教师的指导让我懂得了人生难免会遇到困难,没有谁的成长过程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应该经得起困难的考验。我们才能变得更加强大,才能走得更远。”

4.培养了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相对传统的说教式的心理健康课,体验式方法下的心理健康课的课堂气氛更为活跃,更易激发学生快乐的情感,消除、化解其不良情绪。促进学生形成积极、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正如有的学生写道:“在课堂上没有沉闷的说解,有的是心灵的启迪。在这里同学们不分你我都可以聚在一起玩游戏,都可以开怀大笑,都能为他人的成长而鼓掌。我们在这里收获了快乐和自信。”

四、体验式教学在高职心理健康课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体验式教学在高职心理健康课程中应具备的环境条件。体验式教学环境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不同,传统的课堂上课桌固定,只需要一个黑板和一个讲台,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板书。而体验式教学法下的心理健康课理想的环境条件应该是课桌是可以移动的,有多媒体教学设备,且要有足够大的空间来开展活动。最好能有专门的教室,且组织学生把教室布置得温馨而活泼,让学生愿意走进去。

2.体验式教学的上课教师应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体验式教学法下的心理健康课程对上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更为重要的是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有亲和力,反应敏捷;同时,还要有一颗包容、开放的心,对生活、学习有积极的心态,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和人格魅力。唯有如此,方能将自身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对他们的心灵产生积极影响。因此,体验式教学的上课教师不但要多吸取知识,向同行、前辈学习,同时,也要敢于不断尝试,不断总结失败与成功的经验,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真正将体验式教学的方法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3.体验式教学的班级气氛营造非常重要,体能式教学方法下的课堂,需要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需要他们的高度参与,需要由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因此,营造积极、活泼、团结向上的班级气氛非常重要。在这种气氛下,学生才敢于尝试,勇于尝试,才敢于在同学们展示最真实的自己,说出真心话,分享真实的感受。因此,教师在开始的几堂课,最主要的目标不是讲课,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情景设计来增加班级同学的熟悉度,增强师生之间的了解和信任,营造一种轻松、团结的氛围,以便于后面课程的开展。

4.体验式教学应兼顾主体与个体的需要。体验式教学尽管主要是满足广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情绪、情感调适及意志行为方面的需求,是为了提高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但同样,体验式教学也应兼顾某些个体的需求,如有的学生可能有特殊的心理困惑,渴望教师在课堂中给予指导。教师应具体问题具体处理,可以适度给予学生回应,但如其困惑较为隐私,则可约其课后去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咨询。

摘要:体验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在高职心理健康课中有着广泛的生命力。文章作者在长期的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体验式教学法的内涵,着重探讨了体验式教学法在高职心理健康课中的开展、成效和操作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法,高职,心理健康课,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孙爱芹.参与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0,16(1):7-11.

[2]建红,开文,等.关于高职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初探[J].职教论坛,2010,(2):29-31.

[3]倪海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验式教学的实践探索[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6-9.

[4]蒋燕,谢军.高职大学生挫折教育课程设计[J].职教论坛,2013,9(1):41-43.

5.心理健康课《不做胆小鬼》教学设计 篇五

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所说的方法和技巧, 不是纯意义上的融跟头、造型、舞蹈、音乐为一体的体育竞技项目, 是指用体育教师丰富的经验、敏锐的观察和准确的判断选择组织教学的方式, 以及把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及时、巧妙地融化在教学过程中, 让教学过程围绕着既定教学任务和目标, 并且在教学运行中流畅而不拖拉、灵活而不散漫。

一、男、女生合班课的教学组织方法和技巧

现在的体育课堂教学, 中学阶段很多部分内容如田径、武术都采取男女生合班课的形式。

教学组织方法和技巧: (1) 男、女生相同的授课教材中, 教师在计划、安排时要有侧重点:男生突出竞技性和对抗性强的特点, 如接力跑比赛和角力对抗等;女生突出柔韧性和体现美感的特点, 如将舞蹈融入进健美操中。 (2) 对于男、女生都需要掌握的内容, 学习难度低的可合班进行, 稍有难度的就分组 (按性别分、能力分) 轮换进行, 避免能力低群体因不自信产生的惧怕心理。 (3) 多给学生展示特长的机会, 如男生进行球类比赛时, 女生当啦啦队参与其中;女生进行健美操、舞蹈展示时, 男生观看、当评委。

二、小场地、多班级的教学组织方法和技巧

目前中小学体育设施差强人意, 有400米标准场地的学校较少, 一些学校还缺少足够用的篮球场和200米田径场。设施局限造成上课空间小, 教学内容无法完成, 对班级多、班额大的中学来说, 这种困难尤为突出。

组织教学方法和技巧: (1) 把可场地分成几块区域, 每位教师相对固定在自己的区域内上课, 相互配合、支持, 减少相互干扰, 避免伤害事故发生。 (2) 一些特殊项目, 如实心球、铅球等课, 不管哪个班级, 在事先协调好的指定场地进行, 且最好是靠近场地某一角或某侧。 (3) 把握好组织教学的尺度, 特别是自主活动课, 学生不能没有场地但也不能满操场乱跑。充分利用“边边角角”的场地, 用各种器材, 如分道器、哑铃、小垫子等当标志物自行形成一个上课的区域。

三、活动性游戏的教学组织方法和技巧

体育教学中, 通常在课的准备部分设置游戏内容, 以达到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课堂学习兴趣, 为开展主要内容做准备的目的。

组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1) 学生处在多动阶段。一般说来, 正确的引导、鞭策与鼓励, 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会“玩”的习惯。 (2) 相同年级的平行班级对某一内容的接受也有差异性, 教师巧妙的引导可以收到良好效果。譬如, 学生做“几人几只脚”的游戏, 某班学生一开始就是领悟不了游戏的“实质”, 教师可由“听数组人”进行游戏过渡, 效果良好。由浅入深的设置使学生掌握得更快, 节省了时间。 (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展对抗性游戏一定要实力相当, 否则学生学会的只是违反规则和抱怨不公;反应性游戏则要鼓励为主, 否则学生因紧张反应更不灵敏, 使该游戏毫无意义;新接触的游戏, 最好循序渐进, 如要反复运用可灵活改变方式进行。

四、基本内容的教学组织方法和技巧

现代体育教学提倡课堂教学结构的多样化, 根据课的类型、教材内容、组排和运用, 既要完成教学任务, 也要在内容之间巧妙转换。体现体育教学的连贯性, 不断发展和突破, 提高教学质量。

(1) 以鼓励为主, 不妨在传授教学内容时采取分难度教学, 注重学习过程, 看重学生参与, 不管完成哪种难度都给予充分肯定, 使每位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这样的话, 学生对任何内容都会有强烈的参与兴趣, 都会有一个共同的认识, 那就是———我能行! (2) 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关键要看规范在什么样的框架内,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有机会发展自己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五、考核测试的教学组织方法和技巧

单元内容结束后的小结考核, 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检验, 是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都知道, 不少中学生认为中学体育课等于达标课, 这无形中说明, 我们的考核课太呆板、应试化且太不讲究方式方法。

组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1) 对学生某能力的检测, 应确保在锻炼该能力的范围内, 可灵活地设置内容形式, 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如跨栏跑, 可设置相同高度的小立垫或设置一组缩短栏间距的栏架进行测试, 让学生任意完成一组提高能力;场地限制时, 推铅球的测试可换成双手前掷实心球。 (2) 耐久跑的达标可以不必从时间上判定, 而根据学生跑回后所处名次或一次性完成的圈数来评价。在完成过程中, 学生尽了最大努力就可以了。 (3) 考察为主, 淡化考核, 重视学生参与。教师评价在学生练习中就可完成, 不必上升到考核层面。

6.心理健康课《不做胆小鬼》教学设计 篇六

在新课程背景下, 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教学一方面要坚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 另一方面要体现复习环节的特征和要求。除此之外, 还要遵循高中生的复习心理规律。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 对于提高复习课教学实效, 大有裨益。

1. 障碍型遗忘

在复习课中有些学生对某些新授课学习的内容呈现出障碍型遗忘的心理状态。即老师虽作了充分提示和启发, 学生尽力回忆也无法恢复记忆, 对已学知识不能作出基本的再现、辨认和运用。这种现象确实给复习课教学带来一定压力。其原因可能在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 时间延迟过长。对同一知识点, 新授课和复习课之间的时间衔接有时过长, 而学生在其间也没有进行必要的自我复习, 并且后续教学内容的逐步累积会使记忆中的“抑制效应”程度加深。

第二, 无意义学习所致。学生在新授课中没有真正去探究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 对所学内容理解不深, 没有将知识纳入认知图式并有效编码贮存。在新授课中的学习评估测验中, 学生虽能合格过关, 但往往是因题目基础简单而便于机械模仿导致的。

第三, 消极认知所致。学生在新授学习时, 在自感枯燥的情境中, 带着低迷甚至逆反的情绪体验而被动学习。由于受负面情绪的抑制, 缺少情感动力的支持, 使学到的知识在头脑贮存的持久性下降。

2. 缄默性遗忘

指学生无法用思想政治学科的术语以书面或者口头方式表达自己对于已学知识的理解, 而学生确实已经理解了相关知识, 并且其认识和实践活动已受那种“理解”的支配。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无法和老师、学生分享自己习得的知识和观点, 在考试中则表现为“不会做题”, 给人的感觉是“不理解”所学内容、“遗忘了”所学内容。这种遗忘属于“缄默”的遗忘。

学生难以用学科专业术语表达一定的理论见识, 与复习的不及时有关, 但有一种体制性原因更值得重视。即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过于注重“过程”而忽视“结果”。新授课教学, 采用启发式、情景问题式、合作探究式等教学方法, 让学生履历知识生成的过程,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这是践行新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它突出了教学的“过程”价值。但这也容易引发另一个极端———忽视教学的“结果”环节。过程与结果是辩证统一的。过程的质量会影响结果的质量, 过程的质量要靠结果的质量加以检验和支持。但二者不能等同。过程重在个体用心去参与、经历和体验, 存在状态是内隐的, 最终的衡量尺度是内在的“个人尺度”。而结果是需要拿出来给“人家”看的, 需要从内隐走向外显, 具有外显表达的社会化要求, 最终的衡量尺度是外在的“社会尺度”。如果教学只注重过程的丰富、精彩、热闹、有趣, 忽视以社会标准对结果进行理性地加工、整理、保持、固化, 这种教学则属于“务虚”的教学,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往往是“缄默”的, 它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往往介于具体经验水平与理性水平之间, 处于“准成熟”状态。缄默性遗忘的学生运用知识经常犯“具体———具体”的错误, 难以达到“具体———一般———具体”的理性高度。

3.独立倾向趋强

实践中, 当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进入复习环节时, 常有学生表现出趋向独立的心向。他们对班级集体教学的依恋程度开始下降, 倾向于选择自行独立复习。如:找理由回家学习、盼望自习课、制定独立于班级集体复习进程的自我复习计划、对老师的指导持保留态度、不按老师规定的标准完成复习作业……

复习课教学中学生独立倾向趋强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智力成熟。高中时期正值少年走向青年的过渡期, 随着生理的迅速发展、社会实践经验的逐步增加, 以及知识的不断积累, 高中生的智力发展逐步达到人生的顶峰。高中生和初中生相比在观察的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方面, 记忆的容量方面, 想象的丰富性方面, 都有了明显的提高。高中生的抽象思维水平占据主导地位, 善于独立思考, 敢于批判创新。

第二, 自我意识成熟。高中生开始步入青年期, 自我意识即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同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开始出现质的飞跃。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调控的能力日趋完善。元认知、元情感能力开始显现。“向师”心理几近零状态。

第三, 思想偏见。新授课学生对未知的教学内容和老师的讲课通常抱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而进入复习环节, 这一想象空间本能地萎缩。同时, 学生虽为教学的主体, 但对教学过程本身的规律难有科学的认识, 因而对复习课常常抱以种种偏见。如:“复习课学不到东西, 老师该讲的都讲了”“政治复习课, 除了背书, 没什么好做的”等等。由于种种偏见, 他们降低了对课堂集体复习的价值预期。

(二)

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教学只有顺应上述心理特征, 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才能提高复习课实效。下面对此分别讨论:

1.针对障碍型遗忘的教学应对策略

第一, 要重视单元复习和滚动复习。障碍型遗忘要恢复如前记忆教学成本相当高, 为了有效避免这种情况, 必须重视单元复习和滚动复习。单元复习和滚动复习能避免新学内容的过多积累而扩大抑制效应, 能避免将新学内容长期搁置不管而错失复习的最佳时机。它使整个教学迂回式前进, 螺旋式上升,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记忆规律。

第二, 要重内涵理解。障碍型遗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所学知识失去了“具体”支撑和“意义”支持。帮助学生恢复记忆不在于理论强记, 而在于“典型激发”、“以事喻义”, 使学生快速经历一遍从“具体———抽象———具体”的认知过程。

第三, 重视课堂情境。障碍型遗忘与“消极认知”有一定关联。复习课面对的是较熟悉的知识面孔, 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因而复习课要多在情境创设上努力, 以让人耳目一新的有意义的生活材料, 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和课堂组织方式, 以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和全新的思维视角, 让学生积极学习、乐于复习。

2. 针对缄默型遗忘的教学应对策略

相对于障碍型遗忘, 缄默型遗忘则属于良性“遗忘”。如果说新授课重视了“过程”体验而淡化“结果”加工的话, 复习课则需反其道而行之以应对缄默型遗忘。教学策略有:

第一, 复述策略。即让学生在熟悉书本的基础上, 尽量脱离书本概括书本基本内容和基本观点。这种复述必须要用到象样的学术概念、原理、表达式。通过复述书本以“模仿”书本, 然后通过具体应用以“超越”书本。

第二, 精加工策略。布置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的主观性试题让学生动笔训练, 给学生较宽裕的完成时间, 不求完成速度, 但求完成质量。让学生对自己组织的答案从思路到观点到语言表达等各方面反复推敲, 并通过一定的课堂组织形式向老师汇报与同伴交流, 通过老师和同伴的反馈, 促使学生自我反省、总结经验。让学生在这过程中逐步明白———如何向他人展示自己的观点。最后形成最优的富有个性的答案后, 让学生背诵答案, 促使学生良好思维和表达习惯的形成。

第三, 笔记策略。新授课的实质是把静态的书本动态化、过程化, 课堂教学结束学生可以静态书本为依托, 继续自我钻研, 课堂笔记则是一种辅助。而复习课有别于新授课, 其教学内容在于对所学知识构建关系, 重新整理, 连通实践, 其教学过程相对超越了教材内容及其编排顺序和体系。因此复习课的动态过程无法靠书本作静态反映了。如果一堂复习课下来, 没有留下任何可供学生藉以回眸的静态文本, 只能重演“缄默型遗忘”。这样, 记课堂笔记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复习课课堂笔记的价值某种程度上高于书本, 是其它任何东西无法取代的。为此, 老师要作好复习课笔记方法的指导。

3. 针对独立倾向趋强的教学应对策略

面对学生的“独立心向”, 复习课教学重在因势利导。实践中, 以下做法效果较好。

第一, “告知”策略。新授 (下转第50页) (上接第48页) 课教学通常按书本顺序展开, 学生比较容易把握教学的节拍, 复习课则不同, 课堂集体复习计划通常由老师主导, “下一课复习多少内容, 怎样组织复习, 有哪些新的目标追求……”这些如果不让学生心中有数, 学生则难以作自我复习规划, 难以与集体教学相和谐。向学生预告时, 要尽可能把课堂将会出现的“亮点”告诉学生, 以激发学生融入复习课的动机和兴趣, 避免学生带有偏见的暗淡预期。

第二, “展示自我”策略。高中生的智力成熟和自我意识成熟使其自己在“自己”的心目中权重增加, 习惯于自我关注、自我审视、相信自我。但如果从社会的角度看, 学生则希望在社会交往关系中被“他人”关注, 被“他人”承认, 以实现“自我”。高中政治复习课应顺势而为, 在“启发”、“交往”理念指导下, 注意为学生“展示自我”创造机会, 以增强他们融入复习课的热情。

上一篇:预防溺水中小学生倡议书下一篇:初一新生入学适应性心理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