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的作用和工作方法

2024-06-29

高校辅导员的作用和工作方法(通用10篇)

1.高校辅导员的作用和工作方法 篇一

浅谈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

【摘要】本文在论述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推动及制约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辅导员在就业工作中的优势和劣势,对辅导员在就业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和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如何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对于当前做好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及各大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数量与日俱增,加上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大学生就业工作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就业是民生之本,是高校工作中最令人关注的问题之一。高校辅导员作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直接的实施者和管理者,同样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而高校毕业生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等方面也在发生着变化,辅导员能否在大学生就业中发挥有效作用对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优势条件

(一)辅导员的素质优势。随着国家不断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越来越多优秀的大学毕业生都积极加入到了辅导员的队伍中,辅导员队伍日益增大。如今几乎所有高校辅导员招聘的基本要求越来越高,要求至少本科以上学历,许多高校招聘辅导员时还明确要求硕士乃至博士学位。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决定了其在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辅导员的工作性质与角色优势。辅导员的角色优势,为知道就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许多高校辅导员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大多很年轻,相同的年龄和生活阅历让他们与学生之间能够很好地沟通交流。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业务定位主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班级管理、辅导咨询。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质,辅导员成为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与学生朝夕相处,掌握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个人爱好、家庭背景、综合能力等。辅导员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帮助其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理,制定科学的职业规划,掌握求职择业技巧,实现顺利就业,提高了就业指导的针对性。

(三)辅导员的岗位优势。对于就业形势政策讲解、就业心理的指导、科学就业观的树立、求职程序方法的指导、全程化就业指导,辅导员具有较强的岗位优势。他们可以把就业指导的各项工作很好的融入到日常的学生工作中,例如通过就业形势与政治讲座、就业经验交流会、就业主题班会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就业工作中,辅导员具有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的优势,加强大学生就业诚信教育、就业心理健康教育、责任教育,对调整学生就业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学生管理工作和就业指导相结合的工作优势。顺利就业是学生大学生涯的关键一步,也是大学生密切关注的敏感话题。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可以将就业指导工作融入学生教育管理中,与学生日常管理、学风建设、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相结合,这既能提高常规工作的效率,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就业指导实效性。在学生一入校时便帮助学生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使就业指导工作贯穿整个大学阶段,既有长期目标,又有短期目标,在帮助学生实现就业目标的同时,促进了学生日常行为教育、学风校风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的开展,更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二、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制约因素

(一)高校就业指导方式和考核体系容易忽视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主要采用三种形式:一是开设由专门的就业指导教师担任工作的就业指导课;二是由专业课老师结合专业知识将就饿也知道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三是邀请企业相关人士开展就业指导讲座。这三种做法确实能起到一定的就业指导作用,但却忽视了辅导员的作用,他们与学生接触最多,最有可能了解到学生就业、择业的真实想法和情况。据了解,相当一部分学校仅在学生临近毕业前才开展上述就业指导,加之忽视了辅导员的特殊优势,致使学生毕业前的就业率不容乐观。而部分学校与院系的工作考核体系或制度上过度强调提高就业率,没有将辅导员的就业工作作为核心工作的一部分,仅仅是在带毕业年级时给与一定的考量,从而导致了自上而下的忽视和辅导员对就业工作的认识不足,缺少了对就业工作目标的深层思考,忽略了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思想教育。

(二)辅导员的工作模式限制了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辅导员的工作多为大量常规性工作,每天需要应对各个部门分派的任务,角色多重,工作多元,整日陷入事务性工作中,形成了一种防御型、任务式的被动工作状态。这种工作模式让辅导员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和研究当前的就业形势,只能凭借经验处理就业指导中的各种问题,不能给学生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

(三)辅导员就业指导专业水平有待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个综合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这就要求就业指导人员通晓就业政策、接受专业培训。但目前辅导员中很多缺乏相关知识,缺少实践经验和专业就业指导培训,在对就业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素质上不能很好胜任就业指导工作。

(四)辅导员的地位不足,影响了其在就业指导中发挥的作用。不少高校对辅导员工作未能给予足够重视,高校辅导员的地位和待遇不高。不少学校出现频繁更换辅导员的现象,严重影响着就业指导工作的连续性、时效性。

三、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应发挥的作用

(一)充分利用自身的岗位优势,加强业指导专业知识的学习。

健全培训学习机制,丰富辅导员就业指导知识,可以充分有效的发挥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高校可以邀请就业指导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就业指导知识的专题辅导,分批选送辅导员参加就业指导培训,取得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辅导员要对就业工作的严峻性和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多做研究调查,了解就业市场,掌握市场信息,提升调查研究和预测能力,准确把握、正确分析、科学判断就业趋势、就业政策,具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注重研究,提升工作层次,提高就业指导的专业化、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以学生为本,增强就业指导针对性。

1、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切入点和支柱。辅导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健康的就业心态。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往往片面追求待遇、期望值居高不下、匆比择业、盲口跟风。这就迫切要求辅导员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就业工作的切入点和支柱,引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先就业,融入社会。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眼前和长远、困难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人与环境的关系,走出心理误区,提高心理素质,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就业。

2、树立全程化就业指导意识,开展个性化指导。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辅导员应将就业指导教育贯彻于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之中,这要求辅导员树立一种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意识。从大学生踏进大学校园起,辅导员要针对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自身的性格、兴趣、特长等制定就业指导方案。针对不同年级,各有侧重,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素质,实施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并在实施目标过程中给与监督和指导,根据情况不断作适应和调整。

(三)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掌握市场就业导向

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下,就业市场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了公平竞争和双向选择的机会。辅导员要走出学校到企业中去,与企业建立联系,摸清招聘情况,及时了解就业市场及市场对学生技能的要求。根据本专业的就业市场状况,举办简历策划比赛,模拟招聘会,自主创业方案策划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求职技巧和应试能力。

正如教育部部长周济所强调的:“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任务,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教育战线同志们的光荣责任和神圣使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切实负起责任,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高校辅导员要满怀热情,以负责任的态度来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在不断地学习和创新中力争把学生培养成有核心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从而为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唐雁,徐晓辉,于长海.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初探【J】农业与技术,2008(2).[2]官莉萍.浅析高校不利于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作用的因素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6(5).[3]张挺.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强化研究【J】。就业调研,2008(15).

2.高校辅导员的作用和工作方法 篇二

1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能力构成

高校辅导员工作能力结构就是指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各种能力的组合。参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提出的工作职责和要求,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能力构成主要应包括以下九个方面:

(1) 政治鉴别力。大学是青年学生价值观基本形成的重要阶段。作为青年学生“政治上的引路人”, 引导大学生认识世界、了解社会、辨别是非,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是高校辅导员的首要职责和首要任务。

(2) 道德规范力。“学高为师, 身正乃范”, 辅导员高尚的道德、信念、情感、意志和行为, 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的形成和完善, 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而高校辅导员要坚持身教重于言教, 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和形象修养。

(3) 教育引导力。作为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辅导员应当把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作为努力方向, 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重要位置, 融入到学习和生活的各个环节。

(4) 管理执行力。良好的执行力是实现管理目标的关键所在。辅导员工作涉及的人多、事杂, 因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 加强执行力建设, 坚持人本管理、制度管理和民主管理, 促进管理效益的提高。

(5) 文化建设力。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 对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辅导员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学生社区、校园网络的作用, 增强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6) 心理辅导力。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大学生承受学习、经济、就业等方面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心理异常和心理疾病已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巨大障碍。帮助学生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是辅导员责无旁贷的重要职责。

(7) 防“突”应变力。近年来, 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社会上不法之徒侵害学生的治安事件也时有发生, 因而辅导员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努力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做到守土有责, 守土有方, 守土有效。

(8) 服务合作力。从本质上看, 辅导员做的都是服务工作, 服务于学生的成才, 服务于学院的建设, 服务于学校的发展。同时要加强与专任教师、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学生家长的沟通, 整合各方面教育资源, 形成教育合力,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9) 学习创新力[2]。“打铁需要自身硬”。在目前的高校辅导员队伍中, 有的政治理论基础薄弱, 认识水平上不去, 大道理说不清, 小道理讲不明;有的业务水平比较低, 分析研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等不适应工作任务的需要。这种状态如不及时改变, 将直接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推进。

2 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在充分了解工作能力的构成之后, 适时调整自身的工作方法, 特别是在帮助学生走出就业心理误区、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 及就业的服务保障以及就业指导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3]。

2.1 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的启迪作用

学生遇到困难时产生的焦虑自负心理、面对激励竞争的就业市场产生的自卑恐惧的心理、缺少个人发展目标的浮躁盲从的心理, 以及缺少艰苦奋斗的心理等等, 面对这些问题辅导员要以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作为学生的朋友, 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者, 心理健康发展的咨询者;与学生保持零距离接触, 注重以理服人, 以情感人, 树立平等互助的导师形象, 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 成为大学生求职时的心理减压者和思想困惑的疏导者。同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系统”, 指导学生进行“核心技能的自我测评”、“性格与职业类型测评”、“职业兴趣类型测评”, 帮助学生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提高自信心。

2.2 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的引导作用

目前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待提高。辅导员的作用在于起到六个引导作用。一是引导学生树立广义实践观。将过去寒暑假突击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与志愿者服务、勤工助学、教学实习、日常管理等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从理想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目标中走出来, 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和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的认识。缩小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 形成合理的就业心理认知二是引导学生重视课堂实践, 变短期活动为长效教育;三是引导学生重视素质教育, 注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把创新精神作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足点。四是引导学生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定期学习习主席的重要讲话内容和精神, 用建设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 及其核心价值观规范自己的言行。五是引导学生注重能力培养, 树立能力为本的求实精神。六是引导学生注重日常行为规范, 树立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的良好风尚。

2.3 针对毕业生的服务保障作用

就业教育和宣传、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生源统计、就业材料发放、就业信息传递、招聘活动、就业数据上报、派遣和户口迁移、档案转递以及去用人单位调研等, 都离不开辅导员的辛勤劳动[4]。工作虽然繁锁, 但是每一项都与毕业生能否成功就业密切相关这些都是高校辅导员对毕业生就业服务保障工作的职责所在。工作虽然繁锁, 但是每一项都与毕业生能否成功就业密切相关。毕业生原先留下的地址要一一核对, 毕业生跨省就业, 两省就业政策不一样, 报道证档案户口更是要及时跟进并做好解释工作。学生经常会向辅导咨询办理的进程, 虽然电话很多, 但都要保持饱满的热情认真回答, 因为只有耐心周到地服务学生, 才能做好学生就业工作。

2.4 发挥对不同年级学生就业的指导作用

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辅导员应树立系统化、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意识, 即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全程就业指导[5], 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特点和需要开展就业指导, 将就业教育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大一主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教育, 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 专业培养目标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 制定大学期间的学习计划;大二进行职业道德, 职业能力训练教育, 引导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 培养职业必需的协作, 沟通, 适应能力, 培养积极向上的职业心理, 学会就业心理自我疏导。帮助学生分析所学专业今后的去向, 让学生广泛参加自己感兴趣的社团和活动, 培养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大三则进行求职技能训练, 就业法律知识的指导, 不定期开展就业实践的体验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招聘会或者双选会, 让学生体会就业现场的氛围;大四面临真正的就业, 主要是给学生进行系统的就业指导, 包括简历的制作、求职信的书写方法、历年就业形势的分析、端正就业态度、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讲解面试中应注意的事项等, 让学生找工作前做好一切准备。

3 结语

学生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的生源及其健康稳定的发展, 因此高校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准位置, 提高竞争力, 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明确高校辅导员的能力建设, 充分发挥纽带的作用, 建立“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的良性循环体系, 为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提供坚定地基石。

参考文献

[1]张劲.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6 (10) :74-75.

[2]王秀彦, 赵曙东.用机制创新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 2006 (15) :54-55.

[3]曲建武, 吴云志.高校辅导员素质与能力建设问题研究[J].综述高校理论战线, 2006 (4) :40-42.

[4]闫永兰.浅谈民办院校毕业班辅导员与就业指导工作[J].现代营销, 2012 (04) :86-87.

3.高校辅导员的作用和工作方法 篇三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高校辅导员作为工作在高校第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坚力量,是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影响最为深刻的教育者之一。高校辅导员身上肩负着引导高校大学生形成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建立完美心理的重任。而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中还存在着管理水平不高、工作实效性差等问题。

一、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问题

1.管理水平低

目前很多高校将辅导员的常规性工作等同于保姆工作、保卫工作,只强调辅导员所带班级学生的奖惩情况,忽视对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考核以及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的影响因素。从而使得高校辅导员对辅导员工作缺乏自信心和归属感。高校常规的众多繁杂工作使辅导员无暇审视自身工作的功与过,从而无法提高自己的工作实效。

2.缺乏辅导员岗位的重要性认识

高校辅导员不仅要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路上进行合理的引导,还要对其适时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不仅要有较高的政治觉悟,还要有较为全面的知识结构。各大高校在招聘辅导员时,缺乏行之有效的选聘标准,使得目前高校辅导员缺乏必要的知识水平。而且很多辅导员年龄过大,加之所掌握知识面较窄,使其与大学生交流时,存在一定的障碍。因为他们不能了解大学生的想法,甚至完全不能理解学生的一些做法,如果出现这些问题,他们只可以充当大学生的生活向导,而非学生的引路者。由于辅导员工作中日常性的事务管理成为辅导员工作的主要内容,从而忽视了对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服务等业务素养方面的要求。

3.缺乏思想政治工作的全员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很多相关部门共同协作。但是在现实工作中,辅导员管理的较多,在教学环节中渗透少。高校的管理者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着不足,他们认为教师只负责专业课的教学,思想政治工作则是由辅导员负责的。同时,在高校的日常管理中对专业教学要求很明确,而对思想政治工作却没有明确的目的与要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只有为数不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他课程教学中只是传授专业知识,没有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全员参与意识”的大环境的思想政治工作,极大地阻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提高。

二、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1.建立科学客观的专职辅导员评估体系

高校辅导員的工作繁杂,学生情况千变万化,辅导员的管理制度当然也应适当地做出相应的变化,这就需要辅导员的管理制度要定期做出调整,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高校对辅导员绩效管理制度的制订须遵循一定的程序要求,不是某个人或几个人就能定下来的,应在一定的调查基础之上,运用相关的激励理论,经过严格的论证分析,在实践中反复检验、修正,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2.强化各类教育培训,提高专业水平

高校要重视专职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以及个体成长,而专职辅导员的工作水平也是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不断提高。因此高校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辅导员进行入职前和入职后培训。培训可采用多种方式如能力进修、交流学习、提高学历层次。鼓励辅导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总结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注重总结,这样可以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能力。统筹规划辅导员的发展。鼓励和支持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工作相关的业务进修,让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3.优化激励制度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除了需要物质上的满足,也追求精神上的需求。除了工资、奖励等物质激励手段之外,辅导员为了实现个人的职业目标,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荣誉以及职位的提升。高校需要恰当地运用各种的激励手段来提高辅导员提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息息相关,辅导员自身的工作能力与工作成效关系到学生政治思想觉悟的健康形成,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因此必须要从辅导员的评聘、能力提升等方面着手,才能促进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与职业化,从而促使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范冬姣.辅导员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7).

[2]胡卫新.高校专职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探析[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5(4).

4.高校辅导员的作用和工作方法 篇四

(1)辅导员的角色优势,为就业指导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高校辅导员大多很年轻,他们的年龄和生活阅历等和大学生比较接近。辅导员由于其特殊的工作性质,经常深人学生中间,使师生之间更多地以朋友身份展开交流,容易赢得学生的信任。这大大增加了就业指导工作的可信度,为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辅导员的信息获取优势,有利于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辅导员处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第一线,工作直接面对学生,工作范围涉及到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的各个方面。而且辅导员的配备也具有相对固定性,经常从学生入学带到学生毕业,与学生相处时间相对较长,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这样便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有利于增强就业工作的针对性。

(3)将就业指导与常规工作相结合,有利于增强就业指导的实效性。就业的压力使得就业指导工作已成为各高校工作重点之一,也是大学生及家长重点关注的问题。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将就业指导工作融人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之中,与学生日常管理、学风建设、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相结合,这既能提高常规工作的效率,也有助于增强就业指导的实效性。在学生一人校时便帮助学生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使就业指导工作贯穿整个大学阶段,既有长期目标,有短期目标,在帮助学生实现就业目标的同时,促进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风校风教育、日常行为教育等工作的开展,更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就业竟争力。

5.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思考和学习 篇五

【摘要】文章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工作职责、工作目的和主要任务出发,总结归纳了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基本原则,分析辅导员素质养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辅导员必须具备的品德素养。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辅导员素质;工作方式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第一线的工作者,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学校的稳定和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深入思考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工作任务、工作方法对做好辅导员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提高辅导员自身素质出发,认真总结归纳辅导员工作的新思路,与时俱进改进和创新辅导员工作,强化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思路,更好地适应高校新形势、新环境下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充分认识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意义

高校辅导员是学校教师队伍和党政管理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的理想信仰、行为方式等密切相关,在很大程度上起着影响大学生政治方向的作用。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是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对维护学院和社会稳定,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意义。

二、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主要任务和工作目的1.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确我们的工作职责:思想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学风建设与学业指导;党团建设工作;素质拓展指导;贫困生工作;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日常事务管理工作;承担部分思想道德修养、形势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辅导员工作是我国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主要形式,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日常教育与管理的主要模式。辅导员工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为高校的稳定与安宁、为在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积极的贡献。

2.辅导员的工作性质灵活,内容丰富,用一句话总结辅导员的工作目的和主要任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要为学生的不断发展提供教育、管理和服务。双赢的理念确立我们的工作目标:实现学生与自身的共同发展。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辅导员要给学生以发展性辅导;二是指辅导员自身也要发展,并要与学生的发展形成互动。

3.辅导员工作的最终目的:使学生具有明确而坚定的政治方向,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信仰,具有奋发进取、建功立业的精神状态,能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诚实守信,互助友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三、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基本条件:坚持原则、提高素质

在工作中我们应该坚持:发展性原则、导向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多样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贴近性原则。努力提高自身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1.思想政治素质: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信念,优良的政治品质,思想上、行动上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在引导学生时,能做到以理服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拥有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和奉献精神,即热爱学生工作、肯于吃苦、勤奋工作、无私奉献、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保持优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即实事求是、讲究民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谦虚谨慎、精益求精。

2.职业素质: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如教育学、管理学、思想政治工作原理、青年心理学等,具有较广博的社会科学知识和文化修养;还要具有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3.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使思想性、教育性和娱乐性融成一体;掌握必要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为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为从事“两课”、党课、团课、就业指导等打下基础。

4.从事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具有较高的情商,较好的心理素质和工作修养及工作能力的综合体现,这要求我们不仅要能够在管理工作中多谋善断、独当一面,而且要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理智驾驭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对生活和工作充满信心;此外,较高的情商使我们能够及时了解别人的情绪,理解别人的感受,察觉别人的真正需要,协调好各方面关系,营造和维系融洽的人际关系。

四、高校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问题

1.辅导员工作上主要问题表现在这几方面:工作缺乏主动性,没有自己的工作思路,学生部、学生组说什么自己就干什么;工作中不思考,缺乏方式方法,事倍功半,个别的还导致学生大面积的抵触情绪;有的由于经验不足,业务能力低下,致使阶段具体工作延误,甚至半途而废,损兵折将,打击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有的不知如何来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工作效果,甚至不问结果,唯自我感觉良好。

2.辅导员的整体素质仍然需要提高。目前许多高校辅导员仅仅是刚刚毕业的学生,学历层次普遍偏低、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理论素养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加之部分老师工作责任心不强、对学生不够耐心;有的老师敬业精神差,心思不放在工作上;有的素质低下,甚至出口成脏。据调查,有48.89 %的学生对教师师德现状不满,其中很不满意的竟达27.66%之多,高校辅导员素质问题仍然令人堪忧。

3.工作强度大,工作范围界定不清。同一高校不同学院的辅导员其工作量也有不同。按照国家规定,最佳师生配备比例应该是1:200,而我们现在的辅导员老师要负责的学生人数太多,工作很难深入细致进行。按理说,辅导员只负责学生思想、管理工作,可在现实工作中,辅导员成了几乎事事都要关心的“保姆”。一些任课老师上课没吸引力,竟然也把学生逃课责任归到辅导员处。

4.缺乏身份认同感是眼下高校辅导员面临的主要“职业尴尬”。学生辅导员个人发展存在一定局限,对自己的身份缺乏认同感。辅导员的成果只能说是带过了几届学生而已,很难为外界所认可,学生工作相比起学术研究,社会认可度不高。

5.当代大学生品德心理素质发展的整体水平与国家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大学生道德理想价值追求明显呈现多元化、实用化、功利化的势态,他们的道德认识、道德行为也存在一定的困惑、冲突与失范,新的形势给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五、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成效

1.学校、社会方面:高校党政应该严把辅导员的入口关,严格执行评价标准,选拔任用素质高、业务精的毕业生充实到辅导员队伍中。加强对辅导员的培养和管理,特别注意对辅导员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的提高。同时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明确辅导员地位,保证辅导员相应的待遇,使辅导员的工作得到广泛的认同,为辅导员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

2.作为高校辅导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确立正确的观念:树立远大理想

及献身教育的人生观念、通过参与教育的改革事业,实现奉献自我的价值现;确立正确的人才观、德育观;树立宽广的服务观,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坚持正确的观念,坚定信息,以正确的思想理念为我们的工作导航,适应现在社会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求。

3.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是一门课程,成为一门专业,作为辅导员自身来说,要把自己的工作作为一门科学来思考、研究,成立自己的学术团体和专门研究阵地,发表自己的刊物。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清醒地认识到,做人的工作,如同给自己做工作,要慎思善度,做个研究型的辅导员,把这门科学学好、研究好,用科学的理论来为自己的工作作指导依据。

4.坚持高校广大教职员工人人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宗旨。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专兼职学生辅导员队伍模式,由高校教师担任大学生的导师,对他们进行学习、思想、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辅导员协助、配合导师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并对每一导师组开展的活动进行组织、管理和评估。同时可以缓解师生配备不协调,保证辅导员工作质量。

5.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多方面的学习,要提高自身素质必须加强学习,现代社会发展加速,知识量成倍增长,知识淘汰速度加快,教师往往与学生处于同一知识平台上。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更应该有超前意识,加强对党政时事的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等知识的学习;提高对新事物、新思潮的敏感度与鉴别能力,做一名知识型、学习型的高校辅导员。

6.总结经验,反思教育,激活创造性,讲究工作方法、管理艺术,开创学生工作的新局面。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善于观察总结经验,注重向他人学习,召开工作研讨会,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例如:充分利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关注大学生特别关注的热点问题:考试成绩,发展新党员,学生干部的调整,评优评先考等考级、考研和就业等,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实际困难,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才能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7.认真做好学生工作,要全身心投入,用真爱关怀学生,用真心打动学生。我们的工作主体是学生,是做人的工作,我们要以高尚的情操感召学生,以满腔的热忱关爱学生,主动深入学生班级和寝室,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做工作,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了解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

8.通过各种渠道,加强辅导员工作实效;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心理辅导、考研论坛、就业指导等活动,使大学生思想品德、文化知识、身心健康协调发展。在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与学生“打成一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老师说的话听进去,提升辅导员的威信,从而提升工作效果。

总之,做好辅导员工作要做到四心:爱心、耐心、恒心和细心;要慎思善度,谦虚谨慎;要有高度责任心和吃苦奉献的精神,要有真抓实干、勤奋工作的作风。辅导员工作虽然辛苦、琐碎,有时还不被人理解,但又是愉快崇高的,我们为学生成长和成功而感动,这是我们工作的目的和意义,也是我们进一步加强工作的最大动力。

【参考文献】

[1]王可植.教师职业道德[M].成才: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6).

[2]徐静英.浅析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原则及方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2).

[3]舒建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刍议[J].湖湘论坛,2004,(4)。

6.高校辅导员的作用和工作方法 篇六

互联网时代对于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的创新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人们通过很多软件方法来对互联网上获得的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其中的规律,为后续企业投资奠定基础。这将使得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同时对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完善目前仍存在不足的地方,逐步改进、创新、发展整套可靠地工作创新系统的安全性,使得高校辅导员工作不断进步。要以身为榜样,做好自己的每一份工作,给学生需要的`帮助,服务学生。时刻保持高校大学生是我们国家将来科技创新的不竭动力,要把促进大学生发展看成学校、社会、国家的发展之本。在自己的工作上不断完善自己,从而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服务。

(二) 创新工作方法

辅导员在高校工作中的创新工作方法非常重要,所以,每位辅导员要重视和充分运用网络阵地,强化网络平台教育。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人们日常的生活中已经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信息技术。创新工作方法时代的来临,则需要计算机技术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才能更好的满足人们对信息数据的需求。计算机技术的高低对互联网高校创新工作的作用甚大,它是计算机技术水平高低的一种反应。近年来,该创新工作方法在高校领域都发展迅猛,在新的时期,我们更需要计算机技术与大数据分析数据的完美结合,使得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与大数据处理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辅相成,不断推动大数据快速发展与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我们每位高校辅导员应该深刻认识到在互联网下如何管理学生的重要性,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充分认识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辅导员必须先在思想上重视网络对学生现实行为的影响力,积极应对,密切关注学生信息公布平台。应用互联网技术深刻研究信息网络发展的新动向,学习、掌握、运用网络化知识,适应网络环境。

其次,积极应对互联网学习。高校辅导员不仅要利用校园网站,而且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把课堂教学内容、知识融会于网络中,让学生在网络学习中增长知识。提高学生兴趣,使得课堂与网络的完美结合。把课堂上难以完成的教学课题延伸到网络上,使学生学中有乐,乐中有学,做到网络和生活的有机结合。

再次,高校辅导员要进入学生们最热衷的地方,例如,微信、QQ、各种贴吧等网络联络平台。在这种地方,辅导员可以深层次了解学生的总体趋势与个别学生的不对的思想动态,从而可以有的放矢的加强工作的针对性。

最后,建立与学生的沟通渠道。与每位学生建立良好的网络交流平台,加强交流和沟通。通过这些方法的研究,为今后的教育提供理论支持。

四 结论

7.高校辅导员的作用和工作方法 篇七

一、微博为辅导员工作开辟新空间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大学生借助虚拟网络张扬个性的需求不断增强, 微博相比以前的网站、BBS、博客、飞信等网络工具, 有着更大的优势。与网站相比, 微博更能体现个性, 辅导员借助“关注”、“评论”、“转发”等丰富的微博功能, 可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创造、信息传播和娱乐分享功能, 可最大限度吸引大学生的关注;与BBS相比, 辅导员进入学生的BBS社区, 能迅速地了解学生的关注点, 并迅速展开分析与引导, 然而由于论坛的自由性和开放性, 辅导员有针对性的网络工作很容易被湮没, 而微博中辅导员的主体性比较强, 可以按时间轴为主线按主题分类的方式来组织文章和帖子, 易于澄清信息来源, 分享个人理解;对比电子邮件和即时网络交流工具等, 微博的时空分享性突出, 虽然不如MSN、QQ、飞信等网络点对点交流工作的便利, 但辅导员的很多工作毕竟是有共性的, 辅导员可以针对具有共性问题的群体发表相关博文, 使辅导员的教育引导工作更具有普适作用;与博客相比, 微博信息文本控制在140字以内, 交流主题必须精炼表达, 生活化的信息发布, 使教育过程更具有亲和性, 容易引起时下大学生的情感共鸣。为此, 辅导员通过有目标地设计和建设微博, 利用微博“关注”功能, 紧密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 利用微博“评论”功能, 深化与学生的交流, 主动组织学生针对热点问题展开讨论, 利用微博“转发”功能, 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引发讨论, 在讨论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思想引导, 从而较好的利用网络整理和拓展自身工作, 更有效地为日常学生工作服务。

二、思政教育新模式———思政微博

随着微博的迅猛发展, 如何加强思想文化建设, 如何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中, 越来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由此, 一大批思政微博应运而生。这一模式的产生无可厚非, 然而关键的问题在于, 一些看似旗帜鲜明、目的性明确的“思政微博”并未能真正发挥作用, 更多的是一种盲从。大部分思政微博仍然囿于传统思政教育模式的束缚, 仅仅是简单借助微博这一平台, 将传统的思政教育内容通过微博这一新媒体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果细究微博内容, 就会发现不过是在传统的内容上辅助一些声音或者视频, 单一的说教模式依然存在, 很难引起学生的较高关注度。因此, 如何才能真正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态度以及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微博这一载体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而不仅仅只是一种“新瓶装旧酒”的做法。

因此, 作为思政微博的建设, 首先应该关注现代人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的发展, 要引导教育对象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对话空间, 而不是仅仅局限于通过思政微博让教育对象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核心社会主义价值观;其次, 思政教育内容, 要注意与多样性、开放性、生活性和先进性相结合。毋庸置疑, 思政教育属于社会意识形态领域, 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然而又不能把它仅仅局限于政治教育, 毕竟“开放的思想政治教育, 除了包括政治教育、道德教育, 还涵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心理健康、成长等方面的教育”。因此, 思政微博内容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方向, 保持其先进性, 同时又要贴近生活, 才能引起教育对象更高的认同度。现在大学生多为“90后”, 追求个性、自信敏感、接受力强, 依赖并习惯网络, 随时会接触到网上大量信息, 所以思政教育者必须以一种亲和的态度与教育对象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 而不是时时摆出权威者的态度。只有真正掌握微博言论的民主、自由、平等的对话方式, 关注教育对象感兴趣的人和事, 将思政教育目的逐渐渗透于教育对象的生活, 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实现教育的真正有效性。

三、有效提升辅导员的领导力

领导力是一种影响力, 是被影响者自愿追随的感召力, 是领导者在特定的情景中吸引和影响领导者与利益相关者并持续实现群体或组织目标的能力。而辅导员的领导力主要包括:自我领导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其中领导力包括:较高的学习能力、科学的判断和决策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指:工作协调和沟通能力、组织能力、掌控能力;创造性能力则包括:预判能力、科研创新能力。

作为高校辅导员, 要重视微博的作用, 通过这种非正式的网络平台, 能够很好地了解学生动态、关注热点、看事看物的价值观等, 这是传统的辅导员领导模式所不能达到的。学生微博, 虽然只是只言片语, 但它随时反映当事人的情绪、思考问题、个人动态等。《中国青年报》发布的关于“人们上微博通常做什么”的调查显示:“了解最新资讯”成为首选 (73.5%) ”, 其他“参加感兴趣的话题讨论” (66.6%) 、“了解朋友动态并保持联系” (52.1%) 以及发布自己的近况、感想 (50.0%) 等关注度也较高, 并且93.4%的用户认为微博已经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作为教育者, 只有及时把握教育内容, 以教育对象喜欢的、关注的方式为切入口进行引导, 才能成为意见领袖, 推动舆论导向。通过对学生微博的解读, 辅导员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 避免危机事件和突发事件的发生, 在一些常规工作中, 也可以避免由于信息掌握不全面所引起的不公平和处事不公的现象。通过与学生微博互动改进做事的方式方法, 提高在学生中的威信, 从而增强领导力。

辅导员也可以利用微博作为展示自己的平台, 在微博上, 除了及时发布学校相关信息, 让学生第一时间了解身边资讯外, 广大辅导员也可以就一些时事热点发表自己的深刻见解, 或者展示自己的文学功底, 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内容丰富的微博, 通过这种非正式的交流, 很多学生可能会从中找出共同点, 会延生出更多的包容性, 甚至会消除对辅导员工作中不到位地方的不满和负面情绪。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的“政治领路人”、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是高校发展的基础。因此, 其领导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校辅导员要善于利用微博这种新媒体不断提升自己的领导力。

当今社会生活与网络息息相关, 但是网络毕竟只是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的平台, 永远不能取代日常生活, 微博也同样不能。微博虽好, 但辅导员也不能忽视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性。我们在充分利用微博便利性的同时, 不能因此也“被微博”, 高校很多校园活动的开展与组织, 还是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参与, 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具体落实。

参考文献

[1]姚军.论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领导力培养与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 2011, (02) .

[2]尹晓敏.微博兴起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 2011, (2) (.05) .

8.高校辅导员的作用和工作方法 篇八

关键词:大庆高校;就业辅导员;作用发挥;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348-02

2009年6月,大庆市颁布《大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全市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庆政办发〔2009〕43号),明确指出要充分认识当前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建立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组织机构等。和全国其他高校一样,大庆市各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重任主要由思想政治辅导员承担。但是辅导员这样一支兼职的就业工作队伍,其不足与缺陷是显而易见的,尤其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认真分析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角色的现状和需求,进而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指导其提高业务水平,推动大庆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提升。

一、大庆市高校辅导员就业工作现状分析

笔者向大庆市6所高校发放了《高校辅导员就业工作调查问卷》辅导员版和学生版。辅导员版问卷主要考察辅导员对于自身就业工作角色的定位、认可程度以及工作过程中面对的主要困难。学生版主要考察学生尤其是毕业生对于辅导员就业工作的认识和作用发挥情况。同时结合对部分高校师生进行调研和访谈的方式,基本了解到目前大庆市几所高校辅导员就业工作情况。

(一)辅导员从事就业工作的优势

1.学历层次较高

目前,大庆市有硕士学位的辅导员占85%以上,本科学历近10%,个别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例,自2005年首次招聘硕士研究生学历的辅导员以来,经过多年招聘和原有辅导员本科学历的再深造,目前全校辅导员的学历全部为硕士。从学历层次上看,辅导员队伍的知识底蕴、学习思考能力、研究探索能力较高,这是做好大学时就业工作的前提条件。

2.工作角色和性质优势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要经常活动在学生中间。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例,辅导员全部驻扎在学生公寓办公,每逢毕业季实行晚间值班制度,往往与毕业生建立了非常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这些都有利于准确掌握和了解毕业生的真实想法,为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辅导员从事就业工作的问题

1.人员不够充足

据统计,大庆市高校辅导员与应届毕业生的比例约为1∶600,个别高校达到1:800,而每个分学院主管就业工作的辅导员仅1-2人,其他辅导员均为辅助人员。这种状况既无法满足开展综合性强、事务性繁重的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需要,更无法全面提高就业工作质量。

2.主管就业辅导员更替频繁

由于编制、待遇、工作压力、正常调动等原因,在就业指导队伍中占一线地位的辅导员队伍的流动率很高。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中,大庆市高校辅导员调离原工作岗位的离岗率达到20%以上。导致每年都有若干新辅导员需要从头了解就业工作流程,和用人单位更不能保持长期有效联系。

3.就业辅导员的业务能力不够系统全面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仅需要准确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还需要具备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职业生涯规划和法律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资源。由于“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在我国没有形成一门系统学科,虽然就业辅导员学历较高,但都不是专业对口。

4.部分高校提供的就业岗位培训不够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大庆市大多数高校辅导员中仅仅约50%参加过各种类型的就业岗位培训和认证,参加国家或省级统一培训的人员就不足10%了。辅导员在就业工作业务培训方面的经历不足,导致不能及时掌握就业指导方面的最新方法和动态,提供的指导内容也与现实就业中的情况存在差距。

5.学术研究不够重视

真正提高就业指导工作质量,需要研究和创新。由于事务性工作占据大量时间,辅导员队伍的研究氛围不浓,关于就业方面的研究成果更是少之又少。近5年里,大庆市高校辅导员在公开刊物发表的就业相关工作文章少,获得国家和省级以上奖励的课题和文章更是凤毛麟角。

6.学校对就业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从整体上看,大庆市各高校就业辅导员队伍建设在数量、质量和岗位技能方面,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但是部分高校对于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略显不足。首先,部分高校对就业工作投入不够,对就业指导的效果考虑很少;其次,就业市场开拓不够,每年定期召开2-3场声势浩大的毕业生现场招聘会,但经常是参会单位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差距很大,效果甚微。

二、大庆高校辅导员就业工作应发挥的作用和未来的发展策略

同高校就业工作对辅导员学科专业性和教育、职业生涯、实践经验等较高的要求相比,大庆市高校辅导员目前的就业工作现状存在诸多问题,结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就业辅导员工作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本文试分析高校辅导员就业工作应发挥的作用以及未来的发展策略。

(一)辅导员在就业工作中应发挥的作用

可概括为两点:

1.导向作用

辅导员应该及时为学生提供准确、科学的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政策和就业流程宣讲,企业的介绍和推荐,职业生涯的规划,就业心态的疏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

2.服务作用

帮助学生扩展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探索和创新就业服务方式,及时、主动、耐心解决大学生就业相关问题。

(二)辅导员就业工作未来的发展策略

高校辅导员就业工作应该走专业化道路,即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从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结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就业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对辅导员就业工作未来的发展策略提出如下建议。

1.辅导员自身的努力方向

首先,提升就业指导工作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加强学习,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增强自身知识储备,熟悉就业工作的基本工作内容和基本工作方法。

其次,提升专业化与职业化的工作水平。将对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能力作为自己工作水平的挖掘方向,在工作研究上有想法、有思路、有特点;在工作执行上有能力、有水平,有尺度,使从事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成为自己的工作特色和事业发展方向。

再次,准确定位,了解就业市场需求。在就业市场信息的层面,辅导员要结合院系专业特点,建立针对性的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库,并不断更新;完善毕业生在单位工作情况的反馈机制,形成专业对应市场的常态工作机制;为从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拓宽思路、提高理论水平。

2.学校对就业辅导员成长的大力扶持

一是加强与就业指导相关的培训工作。大庆市高校应当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积极引导辅导员参加职业指导师资格考试的培训和考试,例如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考试。同时,经常开展常规性、基础性培训。理论培训之余,通过挂职锻炼,带学生赴企业参观实习等方式,丰富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战经验。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平均每年都会安排就业辅导员参加校内常规培训和校外的专业性培训,如职业生涯规划师培训、创业培训等;就业辅导员必须经常到就业基地参观实习。连续从事就业工作两年以上的工作人员全部拥有校内就业指导培训证书,部分取得校外UCT职业规划师培训证书。

二是辅导员队伍内部建立合理分工体系,鼓励就业辅导员走职业化道路。

根据辅导员的专业、特长,设立学风辅导员、心理咨询辅导员、就业指导辅导员等职位,使辅导员内部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辅导员工作专业化水平的提升。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的辅导员实行纵向管理、横向分工,即每位辅导员负责一个专业的所有学生,同时主管某一项或几项工作项目;学校投入一定经费鼓励辅导员发表就业工作相关的文章以及进行科研;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任课教师全部由就业辅导员兼任。据统计,负责就业工作二年以上的辅导员每人至少拥有就业方面的论文一篇或者课题一项,拥有相关职业证书至少一种,80%以上担任就业方面课程教师。这是学校坚决实行辅导员走专业化道路的初步成果。

三是要求辅导员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加强就业指导针对性。发挥辅导员工作优势,深入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树立职业理想并以此为方向不断努力。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自2009年开始,实行辅导员进学生公寓办公制度,方便和学生沟通。2013年学校规定辅导员每天必须抽出半个到一个小时时间深入学生寝室,和学生交流思想。通过这项制度,辅导员加强了和学生的交流,尤其是和大四学生在寝室的畅谈,在关心和聊天中将正确的就业意识传递给毕业生,无形中促进了就业进程。

四是完善就业考核机制。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提高就业辅导员的待遇,明确职业前景,吸引优秀辅导员加入这支队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很早就对各学院进行就业指标考核,自2009年出台系统全面的就业考核机制和指标体系,对于优秀的学院和就业辅导员进行表彰和一定物质奖励。就业工作考核激励措施极大调动了辅导员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辅导员就业工作队伍的稳定性。

总之,学校高度重视,提供政策扶持和制度保障,辅导员自身在学生就业工作中主动探索,科学发展,不断创新就业指导方法,两方面结合,辅导员就一定会履行好就业工作职责,充分发挥作用,推动高校就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段丽莉,王利娥,王金立.辅导员成长之路[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2]张国磊,夏鑫,翟广运.河北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思考——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04):18-21.

[3]倪伟,张欣欣.基于社会资本视角谈如何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J].价值工程,2013(1):10-11.

[4]胥海军,严俊儒.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与作用发挥———辅导员工作规范性研究成果之二[J].2011,(4):113-116.

[5]田志久.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J].2012(4):175-176.

[6]史慧明, 黄军伟. 中美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比较及启示[J].2008,(6):111-115.

[7]黄学萍,谢延安.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应发挥的作用[J].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8,(4):134-135.

[8]何仕, 陈哲. 应用型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就业工作体系构建[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47.

9.高校辅导员的作用和工作方法 篇九

摘要:贫困生是高校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特殊群体,如何才能更好地资助高校贫困生,创造更有利于他们成长的空间和环境,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已成为高校资助工作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通过辅导员指导贫困生以项目化的方式开展活动,试图探索高校辅导员资助工作的新方法。

关键词:项目化;高校辅导员;贫困生

近年来,高校贫困生群体的出现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关注的焦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贫困生资助工作,几年来高校相继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资助贫困生的政策,形成了由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减免学杂费、助学贷款以及勤工俭学等构成的资助体系,该体系作为扶助措施使贫困生得到有效的资助。由于贫困生群体的特殊性,这些资助政策在具体落实的同时难免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

一、目前高校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1.高校资助重物质资助轻精神扶持

近年来国家助学政策呈现出政策到位、体系完善、方式多样、资助额度大等特点,国家助学政策很大程度能减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学费负担,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高校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的困难,面对高昂的学费,承受了比一般青年更加沉重的经济压力,因此,适度的物质资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生的生活压力,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校的学习和各项课外活动中。

大学时代对于青年树立远大理想、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形成良好的气质性格、促进身心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贫困生自身角度来说,自卑心理、人际交往局限、在环境的压力下产生的焦虑不安等是他们常见的心理问题。所以,贫困生的精神扶持应包括:第一,拓宽视野、提高能力;第二,增加心理知识,加强心理干预;第三,提供锻炼的机会和平台;第四,重视诚信和感恩教育。这样才能使贫困生心胸开阔、朝气蓬勃、专注于学业,并妥善处理好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2.辅导员较少针对贫困生开展活动

高校辅导员处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第一线,是最接近学生的群体,也是开展资助工作最有力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在大学校园里,辅导员最了解贫困生的家庭和经济情况,以维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利益为工作出发点,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有效地施行帮困助学。同时,高校辅导员又要以循循善诱的教育来启迪贫困生的心灵,更要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有针对性的活动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影响贫困生。但目前辅导员在开展资助工作时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辅导员资助工作多集中在助学评定工作。目前,辅导员负责组织政策宣传、贫困生认定、诚信教育等每一个助学环节的工作开展。在调查中,大多数辅导员表示在资助工作中,对各类奖、助学金的评定,勤工助学方面特别重视。其次,辅导员谈心谈话多围绕贫困生家庭经济情况的了解。与贫困生日常接触多与关心贫困生生活和学习相关,较少涉及意志品质培养、情绪疏导等内容。谈话记录也较为简单,未能形成长期系统详细的分析。并且,辅导员针对贫困生开展活动较少。辅导员日常工作繁琐,日常的资助工作集中在各类奖、助学金的评定和发放上,较少开展一些针对贫困生的课外活动。常见的以贫困生为对象的校园活动方式较为单一。并且涉及贫困生隐私问题,辅导员在开展活动时更加小心谨慎。最后,辅导员开展活动希望得到专业支持。辅导员在开展贫困生相关活动时受到时间、资金和专业知识的限制,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其中最常见困难是与贫困生谈话缺乏心理学相关知识的指导;不知道开展什么样的活动可以满足贫困生身心健康需求。因此,高校的学生工作部门和各二级学院有必要为辅导员的工作提供一定的支持,包括活动开展资金的支持和贫困生心理辅导的专业知识支持。

二、以项目化为载体开展贫困生活动

1.项目化含义

项目是一个组织为实现既定的目标,在一定的时间、人员和其他资源的约束条件下,所开展的一种有一定独特性的、一次性的活动。校园项目化是一种以学生自己为主体,通过学生申请项目,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并在活动后进行项目的总结,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给学生发挥个性和创造性的空间,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校园活动运作机制。

2.贫困生活动项目化运作

(1)贫困生活动项目化运作的原则。贫困生活动项目化运作以辅导员为主导,贫困生为主体和对象,以项目化为载体,在整个过程中把握贫困生扶助总体性原则。第一,坚持指导老师(辅导员)身体力行原则,辅导员是贫困生直接的教育者,一言一行起着言传身教的所用,在活动开展之初和进程中辅导员充分发挥了自己人格的力量,和贫困生尽可能多地交流,从健康人格的塑造到活动如何开展,应给予耐心详细的指导。第二,坚持尊重、公平、平等的原则,在整个项目开展过程中努力去营造一种相互尊重的,平等交往的环境,鼓励贫困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感受集体的温暖,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合作的能力。第三,坚持对贫困生的全方位关怀,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不仅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对贫困生的人文关怀和能力培养。

(2)贫困生活动项目化运作的流程。在实际运作中,首先,辅导员应积极宣传校园项目化工作,在日常谈心谈话中针对不同贫困生的特点启发贫困生以项目申报的方式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组织或承办各项活动。随后,辅导员就活动开展意义、活动开展方法、活动预算等方面指导贫困生撰写申请书,提交至高校大学生项目化运行中心,待项目获得批准后,辅导员在开展活动的全程中就如何宣传、组织给予贫困生指导。最后,在活动结束后,辅导员组织贫困生围绕活动开展的收获,组织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进行活动总结,并指导撰写活动总结报告。

(3)贫困生活动项目化运作的方式。在贫困生活动项目化运作时可开展的活动方式可分为四大类。

一是思想素质类。具体方式:

1)辅导员可以运用自身掌握各种活动动向的优势,筛选出各种中有关帮助贫困生自信、自立、自强的讲座,如励志讲坛和名人访谈,指导贫困生围绕讲座主题申报关于参加讲座后心得体会的研讨方面的项目,在讨论会上加以引导,帮助其放下思想包袱,排除自卑情绪,引导他们树立自强自立的信心。

2)辅导员指导贫困生联系社科部的思想政治专职教师举办有针对性的讲座为申报项目,通过专职教师介绍一些逆境成才,在艰困环境中奋斗拼搏、改变命运的典型人物及事例或开展专职教师与贫困生谈人生等方面的座谈会,以此启发、激励贫困生,使他们树立正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和人生道路,明确奋斗目标。

3)辅导员指导贫困生申报项目组织开展班级读书活动,通过搜集和阅读励志书籍,使贫困生在读书和读书交流活动中懂得在风雨中搏击去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4)辅导员指导贫困生开展班级主题活动为项目,以诚信或感恩教育为主题,通过情景剧、小合唱等形式使贫困生对诚信和感恩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并可通过校园爱心活动、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使贫困生在实践层面将感恩的意识和回报的冲动转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行为,并形成回报恩情、乐善好施、甘于奉献的习惯。 二是专业素质类。在学业方面,辅导员帮助贫困生合理安排工作和学习的时间,进行高效的时间管理。贫困生根据自身专业特色,以就业见习、专业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申报项目,负责项目开展的贫困生可以开展优秀生介绍学习经验交流会,演讲比赛,学习技能交流会,专业学习竞赛,跨年级考研、实习经验介绍,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展等活动。创造机会让贫困生更多地展现自我、悦纳自我、提升自我,锻炼他们的策划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交际能力,贫困生和普通大学生在活动中共同交流学习,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同时,辅导员积极开拓校外实践基地,贫困生申报包括小组考察、参观、实习等活动的项目,增进贫困生对社会的认识,锻炼其人际沟通和实际工作能力,并让他们从实践学习,从而使他们明晰在校学习、锻炼发展的方向,最终实现对其学业的良性促进。

三是文化素质类。高校应为贫困生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充满爱和希望的校园文化环境,激发他们的奋斗精神,养成积极向上的良好生活态度。辅导员指导贫困生组成项目小组设立“爱心银行”――为贫困生提供小额贷款,“爱心超市”――免费为贫困生提供少量学习和生活物品,“爱心驿站”――二手物品收集和出售,最大程度上帮助贫困生,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辅导员也应引导贫困生申报项目以小型讨论会、成长分享会等座谈会的方式正确分析当前社会文化热点的介绍与评述性活动。可利用第二课堂、体育长廊等资源,组织贫困生开展高品位的文化、体育活动,提高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

四是身心素质类。帮助贫困生保持身心健康也是贫困生资助的一个重要方面。项目组专门聘请心理辅导老师开设心理讲座,帮助贫困生提高自己的情绪调节能力;树立自尊,自助,自强的主体意识;改变自己的负面情绪;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同时,项目组积极策划多种形式的身体锻炼方法,鼓励贫困生参与体育锻炼,如风筝嘉年华,“贴膏药”比赛,健康长跑,郊游远足等,在娱乐中锻炼了身体。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体质,调节情绪,还可以促进心理环境的优化,进而促进身心健康。参加体育锻炼也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增加贫困生与人交流的机会。

3.贫困生活动项目化运作的优点

(1)提供非物质资助方法。以项目化方式开展贫困生相关活动,是目前高校辅导员开展资助工作新的尝试。它为高校辅导员开展非物质资助提供了有力抓手,对勤工助学的`资助方式进行了补充;也为高校辅导员开展贫困生资助工作搭建了交流的平台,增进了贫困生之间,贫困生与其他同学,贫困生和老师的沟通;更为高校辅导员开展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告别了单纯以说教为主的方式,使贫困生通过一次次生动的经历,在活动中领悟做人做事的道理。

(2)符合贫困生高校资助的特点。高校资助工作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作,各种奖、助学金,助学贷款等给予贫困生经济上的支持,可以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贫困生活动的项目化运作从项目前的总体规划,项目初期的活动设计,项目实施过程中指导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活动的组织以及项目最后阶段的总结工作都对贫困生课堂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辅导员引导贫困生通过项目化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可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倡导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自强自立、平等、关爱之风,形成宽松、和谐、乐观、向上的群体氛围,有利于贫困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状态,高校资助工作会更有成效。

(3)培育贫困生的主体意识。由于项目的申报和参与都是以贫困生为主体进行的,所进行的活动也是在辅导员指导下的符合贫困生特点和需求的活动,这样能很好地培育贫困生的自强自立精神。在“项目人人可以申报,参与人人机会均等”的良好氛围中,以贫困生为主要成员的项目小组通过开展各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通过项目化的规范运作模式,使更多的贫困生在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在学校中就开始按照项目管理的理念尝试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从精神上,学业上,能力上获得极大地满足和成就感,消除了经济贫困给他们带来的消极影响。

4.项目化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在贫困生开展项目化活动的过程中,还需要辅导员注意有一些问题。一是贫困生隐私权的保护。为了更好地帮助贫困生,辅导员收集了关于他们各方面的资料,这些资料都应注意保密,不宜对项目组成员和其他学生公布。二是注意建立动态的贫困生档案,在工作中要及时准确地了解他们的信息,如心理状况,经济状况,了解不同贫困生的特点和需求,建立一个动态的档案,这样才能在恰当的时候给予他们帮助,同时,也能进行项目开展前后对比,寻求更加适合的教育资助方式。三是注意项目开展过程中的教育和引导。辅导员应指导学生完成申报的项目,以鼓励和支持的方式为主,帮助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开展的活动应以诚信、自立、自强教育为主旨,重在参与,而不应片面追求活动的形式和效果。

三、结语

总之,高校辅导员必须设身处地的为贫困生着想,忧其所忧,解其所忧,从内心去理解和尊重贫困生,通过项目化开展的活动引导和指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开展项目化的过程中以充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肯定人、发展人为原则,才能使高校资助工作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帮助的层面,从而达到对贫困生进行全面的资助,实现贫困生身心健康的最佳状态。

★ 高校辅导员工作总结

★ 高校辅导员学期工作计划

★ 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总结

★ 高校辅导员个人总结

★ 高校的辅导员工作计划

★ 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责

★ 高校辅导员面试技巧

★ 高校辅导员党员个人总结

★ 高校辅导员学生学期评语

10.辅导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篇十

尚大军 盛良元 王 佳 邢 凯(西安理工大学,陕西西安710048)摘要:学风建设事关全局,是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辅导员是大学生顺利学习与健康成长的指

导者和引路人,充分发挥其引导和促进作用,对于高校学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从学风建设的内涵和重要性人手,分析

学风建设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提出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发挥引导和促 用的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学风建设;高校;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3X(2010)09一O1l8一o3 从广义上来说,学风是指一所学校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的精神状态和文化风气,是学校校风的

集中反映和校园文化的重要体现.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 的定

义,学风评估包括教师风范、学习风气两个二级指标;从狭义上来讲,学风可以理解为学生的学习风气,是

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是学生在校园中经过长期教育和影响逐步形成的行为

风尚,是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的综合反映 .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开展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承担着大

学生的日常管理与教育、就业指导与服务、心理咨询与生活辅导等工作,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关系最密

切的老师,同时也是大学生顺利学习与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如果能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 的引导和促进作用,那么高校的学风建设必将更上一个台阶. 1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大学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我国正值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上各类矛盾集中出现,各种思潮激烈碰撞,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都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呈现

出复杂多元的局面.随着网络和信息化的发展,大学生获取社会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与社会的接触也越

来越多,由此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不可避免地会直接或间接侵蚀到高校中来,从而引发部分学生人生观

和价值观的扭曲,使他们的行为方式带上强烈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色彩.例如,部分学生心态浮躁,急功

近利,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只重视工具性知识和应用性技能的学习,对那些基础性、通识性 的知识则一再忽视,投机取巧心态十分明显,这些都给高校学风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和负面作用.

辅导员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平时应多深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帮

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与任课教师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对个别纪律观念松散、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重

点人物”,要多多关注其上课出勤率,及时督促这部分学生正常上课以及参加学校、班级的各类活动;针对学

生学习的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通过

科学分析专业前景和正确引导职业规划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激发其内在学习动力.此外,通过树立典型、弘扬正气,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和远大人生理想,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大力宣传并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尽管升学比例逐年提高,但是庞大的绝对基数仍然使得高考犹如走“独木桥” 般残酷.为了能够顺利通过高考这座“独木桥”,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校园,高中生不断地给自己“加码”,“唯分数是举”、“一考定终身”的招考制度更是让他们在精神上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与大学里相对宽松 的管理模式和相对分散的教学模式形成了截然的反差,致使部分学生一进大学校门就迷失了自我,找不到 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辅导员应科学合理地运用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来规范学生的 行为,以严格的管理制度和长效 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让学生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清楚学校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促进优

良学风的形成.例如,针对一些学生认为上不上课无关紧要,只要考试通过就行的思想,辅导员要通过狠抓

学习纪律来改变拖沓散漫的作风;对于学生上课迟到、早退、旷课以及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现象,要根据

学校的规章制度对违反规定的学生进行严肃处理.辅导员要把高校的规章制度贯彻到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实行学生干部选拔、奖助学金评定、荣誉评选、入党等都与学风和学习成绩挂钩的政策导向.在广大学生中

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学风建设活动,积极倡导文明、诚信的作风和勤学、拼搏的学风,教育学生严肃课堂纪

律,严格遵守考场纪律,以自身实际行动推动学风建设深入发展. 3 以专业教育为契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

有些学生在人校前,对所学专业缺乏了解,受父母、老师、亲友的影响,或是为了容易录取以及毕业后

好找工作,而盲目地填报志愿.进入大学后,才发现自己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或者对自己的专业前途灰心

失望,导致无法安心于专业学习,甚至厌学、逃学.当前,各个高校都存在学生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从而产

生厌学情绪的现象.很多学生总是觉得自己考入的专业没有前途,或 者不是自己喜欢的,导致他们学习不

安心,成绩不理想.此外,高考升学率的逐年提高使得大学生的整体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学生素质

良莠不齐的现象日渐突出,这些都在客观上增加了高校学风建设的难度.

针对这种情况,辅导员首先要对所带班级学生的专业情况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对专业培养目标

和培养计划了如指掌,对本专业毕业生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以及就业前景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样才能

对学生提出的有关专业学习和发展方面的问题和咨询进行解答.此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持续有效的专业教

育,通过开展专家教授对专业的介绍会、高年级同学的学习经验交流会、已毕业学长介绍工作经验等专题

讲座活动,不断深化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激发专业学习兴趣,使他们对所学专业形成一种自豪感和归

属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学习上积极进取,刻苦钻研,创造佳绩,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良好学 风的建立. 要利用“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高校学生来自不同的省份和不同的家庭,成长环境和成长经历、经济条件和教育背景、风俗习惯和宗

教信仰的不同,导致他们在心理和性格上存在差异,这给毫无社会经 历和为人处事经验的大学生们带来很

大的压力和挑战,尤其是对于那些初次离开家门进入集体学习和生活的同学来说,更难适应这种全新的大

学生活环境和人际交往关系;加之高校扩招带来的学习和就业压力、高额学费和生活费带来的经济压力、社会转型和信息化带来的“与时代不同步”“跟不上时代步伐”等压力,导致部分心理素质较差的大学生产

生了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他们往往焦虑、固执、冷漠、孤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根本就不

可能将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更不可能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特别是近些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增

多和日益复杂化,给高校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学风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高校整体学风的改善,离不开大学生的“第二课堂”,也就是丰富多彩的校园

活动,例如文艺演出、音乐会、体育竞赛、书法大赛、美术活动、英语角、专题讨论会、科技创新活动和社会实

践活动等.通过组织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课余文化生活中

丰富和充实自己,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通过科技创新和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

现实中的问题,激发学习兴趣,释放学习潜能,增强学生理解课本知 识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不断改善高

校的整体学风,使高校的学术氛围浓厚起来.此外,辅导员还可以组织本班级的学生开展校园美化、绿化等

公益活动,使学生在文明、整洁、优美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神清气爽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 5 特别关心“三困”学生群体,全面提升学风建设成果

学习困难、经济困难、心理困难等“三困”学生是高校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高校学风建设 的难点.学习困难通常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成长环境或者教育背景的差距导致其跟不上老师和其他同学 的整体学习进度,二是由于思想方面的放松或者懒惰导致其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于前一种情况,我们可

以采取“一帮一”、“结对子”等方式帮助其尽快赶上,而对于后一种情况则需要通过了解其思想动态,找出

思想变化的根本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督促其逐渐改掉上课迟到、早退甚至逃课的行为习惯,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学校应通过设立勤工助学岗位以及指导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

助学贷款等方式,同时辅导员要通过奖学金评选、助学金发放等渠道,帮助他们解决经济问题,鼓励其认真

学习,将心思转到学习上来.而对于心理困难的学生,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主动与他们交流,帮助他们树 立信心,调整 I、h,态,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学习.总之,只有解决好“三困”学生群体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问题,才能全面提升学风建设的成果,才能使高校学风在整体上得到提高. 要加强自身修养,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起模范带头作用 教风是教师队伍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以及思想道德水平的集中体现,和学风有着紧密的联系,直接

关系到一个学校学风的优劣.当前,大多数高校在教师职称评定过程中,往往以承担课题的级别和发表论

文的数量为主要指标,导致部分教师过分重视科研而轻视教学.他们不重视相关知识的更新,也不改进教

学方法,甚至沿用几十年前的教材和讲义,理论和实际脱节,导致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些教师自身能力有限,治学不严谨,学术上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学术成果经不起

检验,对学生旷课、早退、迟到等现象也不闻不问,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还有的教师放弃了安贫乐道、为人

师表的传统师德,只讲索取,不思奉献,不安心教书育人,只注重自身经济收人的提高.“学高为师,身正为

范”,教师往往是学生崇拜的偶像,教风上存在的种种问题,自然会给学风建设带来消极影响 J.

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要时刻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标准要求 自己.在平时的工作中,首先要做

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以及严谨的求实作风感染每一位学生;其次要做到以

德服人、以情感人,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在学生心目中的崇高形象;同时,工作之余要不断学习和拓

宽知识结构,加强自身修养,从而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引导每一位同学积极投身到学校的学风建设中,起到 模范带头作用.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高教学质量与搞好学风

建设是其永恒的主题.在全球科技和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作为人才培养的摇

篮,高校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出的人才能否被社会所接受,是否具有强大的竞争力,直接关系到

整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抓好学风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作为学生工作者的辅导员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通知

上一篇:中小河流下一篇:主题班会我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