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书评

2024-10-22

野草书评(精选6篇)

1.野草书评 篇一

《野草》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野草》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野草》读后感1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题记

你说,你是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勇士;你说,你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凡人。我不知道你更像这其中的哪一种人,我只知道,你是曾经如此勤奋、孝顺的少年,奔跑于药店和学堂之间,在桌上刻下小小的“早“字。但是,童年的百草园终于成为别人的花园,那个有着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紫红的桑椹的乐园,那个在秋日的傍晚,有着油蛉低吟浅唱,蟋蟀优雅地拉琴的院子,终于灰飞烟灭。13岁的少年的生命里承受着这突来的变故,眼神里的忧伤蔓延开来,他抬起头,觉着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了。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时间飞快的过去,曾经的少年,长大,成人。那片野草近乎疯狂地在他的心里嚣张地生长,他大笑,他歌唱,他要将一切说出来!去罢,野草!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微凉的夜雾润湿了眼睛,窗台的,一株又一株的枣树将它们的树枝延伸着,要刺穿这奇怪而高的天空,鬼睒眼的星星奇怪地笑,夜游的恶鸟用翅膀滑过,细小的粉红色的花,还在瑟缩着,做着她的梦,梦里春天来了,蜜蜂都唱起了春词,瘦的诗人在那里把最后一行眼泪擦在她的花瓣上。那是怎样一种黑暗呢,他们压迫着小粉红花的梦啊,然而,枣树的树枝要刺穿他们,终将要刺出光明!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要推翻,压在它们身上的邪恶的势力!先生手中的笔要刺穿,这冷笑着的夜,向着光明,不惜祭奠自己的生命。于是,先生说,我是树。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在黑夜里匍匐着的影,执着着光明。暗夜一般的社会,你该何去何从?是沉溺于对天堂和黄金世界的幻想么?不!我不愿意!这倒不如彷徨于无地。我独自远行,尽管没有你,尽管我被黑暗沉没。伟大呵,不是么?不惜自己被黑暗所吞噬的精神,来战取白天的到来,吾将上下而求索,时代的需要,时代的召唤。虚无飘渺的东西,不需要,但是,你们真当执意于那些东西吗?影,彷徨了,踯躅了,但又毅然离开,追求光明,耗尽一生。于是,先生说,我是影。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北方的雪花在飞,如粉,如沙,决不粘连在屋顶上,枯草上,保持着冰清玉洁的身躯,在铅灰色的空中飞舞,决不停步。虽不美艳,但却奔放、有力地搏击着铅灰色的天空。恨极了这北国冬天,肃杀、阴冷的冬天。但是,在凛冽的北风中依旧奋飞着的雪,你不害怕么?雪说,不,不害怕,要用这勇猛击破这天空呵。随即,又更加用力地冲击长空。死掉的雨,雨的精魂,现在的雪。躺下的勇士们,用鲜血染红了傍晚的天空,他们的精魂盘旋着,激励着人们突破这严酷的寒冬。于是,先生说,我是雪。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是的,我只得走了。况且还有声音在前面催促我,叫唤我,使我停息不下。眼里弥漫的忧伤那么厚重,全是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先生以笔做武器,大义凛然地戳破了那些谎言,是的,从不畏惧。先生的目光从从前流转到现在,它深邃地望着前方,穿过一个时代,甚至,更久更久。

先生睡了,他说,我在等一个梦,在灿烂的阳光里轻柔地飞舞,载着所有的美好。

《野草》读后感2

都说他是中国魂,是战士。

但在我心里他就像是一位父亲。一位教我怎样从绝望中站起来的父亲。

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他了。最初的阅读是打发时间,后来才慢慢爱上鲁迅先生那质朴而有力的文字。以前看的都是他的小说,杂文,看他带领青年“革命,斗争”。但这一次,我似乎看到了我不曾发现的一面。

无论一个人有多么坚强,多么伟大,在他心灵的某一处一定是脆弱的,哪怕只是一小块。

“希望,希望,用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来袭。虽然盾后面依然是空虚中的暗夜。然而就是如此,陆续地耗尽了我的青春。”这一句出自《希望》一问中的。表面上作者上一在写希望,写得气势磅礴,说是“希望的盾”,可我却未曾感觉到一丝丝希望的气息,能感知的只有那灵魂里深深的绝望,带着希望的绝望。青春耗尽,革命未成。在非人间里,人们还在黑中挣扎,呐喊。就算他竭尽全力也显得多余。“我愿这样朋友——我独自远行,不但没有你,并且再没有别的影在黑暗里。只有我被黑暗沉没,那世界全属于我”是啊!鲁迅先生曾在《影的告别》里这样说。他愿意没有人同他一起,他愿意一个人承担所有的“黑与恶”,他愿意自己被黑暗沉没而换取他人的光明,他总是默默得无私着,把他的力量与勇气灌输给每一个有灵魂的人。他是中国大地的父亲,我们都是他的孩子,他用他的怀抱紧紧将光明围住留给孩子。他爱他的孩子。“水中的青春的底子,一切事情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局”青春在水里,一碰就破,稍纵即逝。鲁迅先生的那篇青春看不见结局,他的青春等不到花开的一刻,他的青春来不及见证光明洒满中国大地的那一天,他的青春需要他身后的青年战士来延续。只有如此,青春,才永是生动,永是展开。

……

看过《野草》后,最喜欢是那篇极具讽刺性的《死后》,他写的是自己“死”后,社会各界人士做出的反应“或者害得他们伤心,或者要使他们快意,或者要使他们添些饭后闲谈的材料,多破费宝贵的工夫”。这很现实,人在生前会有很多朋友,会树敌,更多的则是陌生人。死后,亲朋好友为之痛惜,敌人为之兴奋不已。陌生人不会有什么反映,至多成为饭后谈资。没错,应该是这样子了。

鲁迅先生是一个雕刻家,他用文字刻出一副名叫“现实”的浮雕,这浮雕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里。

跟鲁迅先生相比,我很想弄清楚有些人是否反对过当局,是积极地,还是消极地,是一开始的背叛,还是最终的变节,是真正反对还是装装样子。那黑暗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所有的无限。可是只有鲁迅先生如钢般地挺在中华大地上,试图撑破这片积压了许久,愈渐浓密的黑暗,让光明托起我们去触摸太阳。

人生要轰轰烈烈,要冒险,要有胆量,直面死的威胁。

而鲁迅先生就这样冒则后危险,带着胆量,轰轰烈烈地与死亡决斗。他始终在痛着,提醒自己还活在非人间,他的肩上担负着的是未来。

绝望之虚妄,正与希望相同。既然如此,我们也只有背水一战,路再艰难,总会有尽头。前进吧!为了未来。

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微笑。

《野草》读后感3

当我们面对镜子,看到的是一个相反的自己;当我们面对哈哈镜,看到的是一个扭曲的自 己。此情此景,大抵会让我们在小小的惊讶过后发出开心的一笑,之后风轻云淡,一切依旧。可是他在看到这一幕时,惊讶之余竟开始凝视那个陌生变形的自己,继 而紧锁眉头显出更大的诧异,默默地,他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在心里轻轻地说着,“我将大笑,我将歌唱”!终于,他开始提笔写下一则我们将永远吟唱的寓 言----《野草》。

1924年的鲁迅,已经完成了生命中的第一次呐喊,却陷入了难以言状的彷徨。新文化运动的战友们因为各自不同的理想而分道扬镳,有些投身 政治,有些埋头整理国故,有些继续着艰难的启蒙事业。此时的鲁迅是北洋zheng府教育部的一个公务员,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刚刚走完了她第一个小小的十二年轮回,可 他却没有看到中华民国的勃勃生机,映入眼眶的只有华夏大地的一片暮气。回望身后,也曾振臂一呼,却空留冷清的呐喊;环顾四周,口号连连,主义种种,蚕食与 自我蚕食却犹甚往昔;举目远望,无尽的混沌之后潜伏着无底的黑洞。他只能留愤懑于心,身靠书椅,取一面镜,借一双眼,期许在镜中观察这个世界的另一面。

先生看着镜中相反的世界和自己,想着熟悉的一切竟在另一个空间呈现迥异的一面,不禁赞叹造物者的神奇。可他的脑中忽然意识到这个颠倒的世 界经镜子的倒映反显出它的真面目----镜中的乃是真正的世界!他竟至于狂喜,可轻轻一瞥镜子,又陷入长久的沉思----镜中的自己岂不也是真正的自己? 莫名的慌乱让他站起身来,想要点一根纸烟清理一下心绪,余光扫过楼下的大街却又看到一群看客伸长着鸭脖子围观奇景,“轰”的一声散了,看客们转过身望到对 面店铺摆着的哈哈镜中奇形怪状的自己,禁不住个个大笑,手舞足蹈。先生突然皱起眉头而又缓缓舒开,深深地吸一口纸烟,在悠悠的烟雾中慢慢坐下,拿起笔在纸 上写下:我将向黑暗里彷徨于无地。他已明白,镜中扭曲变形.荒诞不经的自己才是我们无比真实的自己。

先生的笔幻化成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刀锋过处,如利刃断发,将一个伪饰的世界的多余尽皆除去,惟一留下的是一块遮羞布,替人类保留最后的尊 严;面对自己,他更是毫不留情,庖丁解牛般地剔除所有标签着“崇高”或“卑鄙”的价值,展现给我们一个赤条条却真诚的“人”,我们看到了一颗赤子之心和闪 烁着理想光芒的人性*.他变身一个影,不惮为先驱的猛士,以自己的虚无之身独自远行,最后不无悲壮地为自己唱一曲挽歌:只有我被黑暗沉没,那世界全属于我自 己.他穿越时空用颤抖的手托起多年之前的希望之盾,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袭来, 然而他的血肉之躯终究倒在光明来临前的深度黑暗,只有星空依然记住他的忠告:绝望之于虚妄,正与希望相同.他愿意做一个匆匆过客,在芸芸众生的不解中,留 着自己黯然的泪水,但依然不曾停住脚步,纵使前方即是一片坟地,他知道,重要有人穿越死亡来唤醒沉睡的良知.他甚至化身长蛇,口有毒牙,不以啮忍,自啮其 身,以自我肉体的毁灭来求得精神的永恒,因为他坚信:“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野草》读后感4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我读几遍了,头脑仍然一片空白。要是说非得找几个词来概括它给我的印象的话,那就是:旷野,荒原,燃烧。我甚至已经记不清楚《野草》里是否有这几个词,也不想翻书去求证。我想有时候读书不求甚解也好,起码留给自己一个想象的空间。所以我想极力避开人们对《野草》的解读,虽然那会是一个很好的参考,并且会让我了解到诸多关于革命、荒诞、存在、本体等等之类的伟大意义。我并非不承认或者不赞同人们的看法,只是这些东西看多了产生审美疲劳,甚至产生深恶痛绝之感。因为是读后感,因此就减去了学术上的种种规范,说话可以相对放肆坦诚,所以下面我将张口胡言乱语了,请诸君做好心理准备。

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总会产生一些莫名其妙的想法,从而做出一些不同寻常的举动来,这样事情就变得有趣了。我很喜欢《野草》,也很尊敬鲁迅先生,他文中所显示出来的荒原意识让我的神经异常活跃和兴奋,以至于在阅读时我完全沉浸在里面的场景里了。不过这个场景仅仅是我自己想象的而已,并非是鲁迅先生在写作时头脑所浮现的场景。但我觉得这并不妨碍我对它的理解,我总是相信有那么一个世界我们从未抵达。这个世界它不应该属于任何一个时代,或者局限在任何一个意义,它因为具有无限的扩张力而无法用言语表达,只能感受。我也相信《野草》除了具有它所该具有的时代和现实意义外,还有一个世界它从未展示,那就是荒原。虽然我们可以根据鲁迅先生的文字进行荒原的场景想象,然而真正的荒原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我们所看到的荒原只是被鲁迅先生物象化的荒原,每个人心中的荒原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没必要极力去挖掘或者吹捧别人心中的荒原世界,我们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认识自己心中的荒原。在这里我并不是说人们对鲁迅先生《野草》的挖掘是一种吹捧,我也相信人们对它的解读在一定程度上与先生所想的是相符的。我只是想告诉自己,人们对《野草》的无限度挖掘只是《野草》荒原世界中一个小小的角落。问题在于,人们都想极力让别人去认同自己所看到的角落。这种想法将归结于严密逻辑的胜利呢,还是思维空间过于狭小的悲哀?也许根本就无法回答。

上面的说法或许过于武断。人们会不禁要问:究竟什么是荒原?什么是旷野?这些词从哪儿来?具有什么样的实际意义?不得而知。太过于抽象了,我们压根无法触摸,又何来的理解?不具有实际意义的东西我们把它摆在那又有何用?如果大家非得这样刨根问底,我就只好沉默了。不过我仍然在想,“燃烧的荒原”是否更具有震撼力和吸引力?且不管别人如何想,我先第一个赞同。确切来说这是一种梦境,或者说这种梦境与我心灵深处的梦境是相通的,所以我特别有感觉。觉得特别的兴奋和有意义。说到这里连意义也是抽象的了。我无法解释这种奇怪的念头。这也许就是《野草》在我这里所产生价值,一个抽象的价值,一个抛开了时代和现实意义的价值。我相信这个世界允许这种价值的存在。

看到这里估计大家要么目瞪口呆,要么厌烦透顶了,但我还是要把话说完。《野草》留给我的印象只有三个词:旷野,荒原,燃烧。这个印象不仅仅属于我,它具有更加普遍的意义,它让我相信——有一个世界我们从未抵达。

2.鲁迅野草研究 篇二

——论《野草》的革命性

野草一词,原出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著名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后被人广泛引用,形容不屈不挠,顽强坚韧的精神。

鲁迅的《野草》是一本散文诗集,其中收录了鲁迅1924~1926年所做散文诗23篇,包括《秋叶》、《影的告白》、《复仇》、《墓碣文》等。1927年由鲁迅本人作题辞后发表于世。书名之所以定名“野草”,鲁迅先生在题词中写道:“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言下之意,用野草这一形象象征坚贞的革命精神。此外,鲁迅先生在题词中还有一句: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看似矛盾的一句话,结合当时五四运动的背景,实则深深的表达了作者对54运动结束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顺利的烦恼。那时的心情很烦恼颓废,沉默的时候心里满是事情,涨涨的,所以才会觉得充实,而要开口了,却不知道说什么好,明明有如此多的话想说,对当时的事情也好,对实况的感慨也好,可发现却不知道如何说出来,革命不顺,反动政府到迫害先进知识分子,自己感到了空虚,那是一种没有知己,没有志同道合在身边的人,失望的心情,同时也体现了鲁迅先生渴望彻底的、完全的革命。至此,鲁迅先生短短几百字的题辞便奠定了《野草》全书的革命性。

《野草》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野草》一书中,颇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大量艺术上的象征手法的运用 , 深刻地多层次地揭示了鲁迅内心深处的许多难于直说的苦闷, 渲泄了对社会的愤慈与对国民的哀怨, 反映了鲁迅在人生追求中的徘徊与困惑, 也透露出“希望”的光泽。其中《死火》、《秋叶》、《复仇》、《过客》等文,通篇贯穿着象征主义手法。如《死火》一文,讲述了一个虚拟的不可能发生的故事。鲁迅用死火这一形象象征一种惨遭迫害但永不屈服的战士情怀,歌颂了一种身处人生逆境但永不沉沦的的奋斗精神。文章一开始便写道“我梦见自己在冰山间奔驰”、“我忽然坠入冰谷中”,此处用冰山冰谷、形容当时社会的黑暗、与革命的孤立无援。而死火与“我”的对话,则真实反映了当时社会先进革命分子内心的斗争,但是最后还是在冻灭和燃尽中义无反顾的选择了燃尽,寓意人生活于黑暗的世界中,与其坐着被动地被黑暗冻灭吞噬,但不如迎着黑暗力跃燃烧的昂扬气质。此文充分显露了鲁迅对身处逆境备受摧残但仍在不断进取的勇士的鼓舞与激励。

而《秋夜》同样也是以象征手法抒情,通过描述两刻枣树遍体鳞伤却仍直指天空这一意象形容当代革命者抗击黑暗,不克敌战不止的韧性战斗精神。并且文中用“鬼睱眼”一词形容天空,反映当时社会的黑暗,人民的被压迫,从而使两者形成强烈的反差,凸显彻底革命的重要性及迫切性。

《野草》的革命性和战斗性

北京大学教授孙玉石先生曾经针对鲁迅《野草》的战斗性说过这样一段话:韧性战斗的哲学,主要是指对于旧的社会制度与黑暗势力,对人和人性摧残压迫所采取的生命选择和心理姿态。基于对改革中国社会艰难的深刻了解,对于五四以后青年抗争黑暗势力过分乐观和急躁的观察,鲁迅以一个启蒙者独有的清醒,提出坚持长期作战的韧性哲学。他说他佩服天津青皮的“无赖精神”。他主张同敌人战斗中,要坚持“壕堑战”,尽量减少流血和牺牲,他告诉人们:“正无须乎震骇一时的牺牲,不如深沉韧性的战斗。”

鲁迅看到了中国革命者软弱性,所以他在《这样的战士》一文中描绘了一个战士的形象,他写道“他终于在无物之阵中老衰,寿终。他终于不是战士,但无物之物则是胜者。”他以无物之阵比喻反革命势力,因为革命者的软弱,禁不住这种无形的压力,最终导致了革命的流产。鲁迅借此文提醒革命者们提防反革命分子的糖衣炮弹,并敦促他们坚定革命决心。

另一篇文章《过客》,全文由三个主人公的对话构成,过客、老翁、小女孩,三个不同的任务设定,不同的性格。小女孩懵懂无知、老翁半途而废,只有过客,坚定的向着前方行进,无论一路有都么艰辛,尽管对前方的道路一无所知,但仍然一直向前、永不停歇。鲁迅刻意塑造了这么一位过客,或许是用来自喻,或者是象征某些革命者,但他们共同的特征是永远坚定信念,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哪怕前方荆棘丛生,却依然不抛弃、不放弃。这篇文章更多笔墨放在了对“过客”的歌颂上,相对浅白的文字,更多的表达了一种真情实感,歌颂革命者的坚定与执着,从而呼吁更多知识分子投身革命事业,为中国的未来而奋斗。

在写完《过客》的两个月后,鲁迅在一篇文章里说:“我自己是什么也不怕的,生命是我自己的东西,所以我不妨大步走去,向着我自以为可以去的路:即使前面是深渊、荆棘、峡谷、火坑,都由我自己负责。”

《野草》一书从头到尾无一不表露着鲁迅本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对革命的期盼以及对“光明”的渴望。文中充斥着大量歌颂革命精神、批判现世黑暗的文字。在那样一个黑暗并且残酷的时代,革命者不断被迫害、被打压,鲁迅也对中国出路深感迷茫,但是,他深知,革命是唯一的出路,只有彻底的推翻反动政府,进行彻底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才有希望,人民才有未来可言。

3.《野草》教案 篇三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2.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小草那种面对困难奋发向上的顽强精神。【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2.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小草那种面对困难奋发向上的顽强精神。【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写了很多诗文来赞美野草,比如国破山河在,成春草木深。你还知道那些诗句?

2.诗句如此,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是绝处逢生的植物,这种不落在。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现代作家夏衍写的一篇文章《野草》(齐读课题)

二、熟读课文,了解文章脉络。

1——5自然段通过两个故事来说明小草力量巨大无比。

6——8自然段是作者借赞美小草来鼓舞广大群众要向小草那样顽强抗战。

三、了解作者夏衍。

四、理解词语:致密、瓦砾、意志、顽强不屈、磨练、傲然。

五、熟读课文,整体把握。

1.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野草的种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①课文中的确有几个难读、难写的字,谁发现了?

解剖(注意读音)、韧性的韧注意书写

②(如果有说野草具有顽强不屈的生命力,师评:你还透过种子的力大感受到野草顽强的生命力。)随即板书——力大

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中描写种子力大的例子?

(1)作者用了一个种子试验的例子来说明种子的力非常大

(2 通过描写种子生长历程„„„..(3)从人们讨论“世界上什么事物的气力最大”的例子„„„

师:总结

课文通过举例向我们说明种子的力非常大。

3、过渡:这也许特殊了一点,常人不容易理解,那么你见过笋的成长吗?见过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面的小草吗?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六自然段,感受一下这两种植物的生长历程?

(1).这种力如此之大文中用了三个动词分别是?

(2).透、钻、挺是什么意思?

(3).透、钻、挺更能让我们体会到小草那不可抗的力,掀翻也给我们同样的感受。

(4).学生展示(1人)提问:从他的朗读我感受到了那一棵棵小草,一棵棵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的小草,周围是一片黑暗,见不到一丝光明,但是小草们它顽强的成长着,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把我们的心声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齐读)

4、学习7自然段

过渡:听着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棵棵顽强不屈的小草,感受到小草那不可抗的力。这种里决不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力,而是一种——生命力(生齐说)

夏衍对种生命力又是怎样解读的呢?指名读。

是呀,这是一长期抗战的力,一种有能屈能伸的力,更是一种不达目的不止的力。夏衍的话你读懂了吗?

别着急,老师相信此时大家的心里都有自己的感受,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资料,相信看完之后你对这句话会有更深的理解

出示资料,配乐朗读

1937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入我国东北等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40年,抗战进入最困难的相持阶段,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抵抗政策,致使大片国土沦陷,日本帝国主义则异常嚣张。在暂时困难面前,有极少数人怕这怕那,甚至想投降日寇,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来向日本求和,散布“亡国”的悲观情绪。当时在桂林主持《救亡日报》编辑工作的夏衍写了这篇极富号召力的杂文《野草》。

5.听到这你想说点什么?齐读这段话

(学生自由读完以后)--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男生们,作为一名爱国志士,当你们看到大片国土沦陷时,此时你内心激动的心情,你会这样读,男生们,齐――

女生们,作为一名革命勇士,当你看到那些趋炎附势的卖国贼正对着侵略者点头哈腰的时候,你们内心的愤慨一时迸发出来,女生们,齐――

同学们,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能坐以待毙吗?难道我们就这样等着帝国主义任人宰割吗?

作为当代小学生,当你看到无数革命先烈战死沙场,与敌人奋力抵抗时,敬仰之心油然而生,我们身上好像拥有着无尽的潜能,力量,这种力是―――

听着同学们的朗读,我仿佛。就像诗中所说的那样,离离原上草。,作为一名爱国作家,夏衍先后用了110多个笔名与敌人周旋,在此期间写下了《野草》他鼓舞着人们拿起武器奋力抵抗,同时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他写道:“第八自然段”(读一遍)

六、总结

1.作为和平年代得我们,生活中有这样像野草精神的人吗?

2.练笔:再来读野草,又能得到什么启示呢?请同学们拿起笔来写

1)假如你是悲观的种子,飘落在石缝里,此时,你遇到了野草,它跟你说„„

2)假如你是小小的山花,花圃里的玫瑰嘲笑你不艳丽时,你怎么说:

3)假如你是沃土中的一株矮松,你会羡慕石缝间的松柏吗?为什么? 【板书设计】

野草(力大)——广大抗日民众

顽强不屈

不可抗拒

4.《野草》教学设计 篇四

潘湖小学

吴银宽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著名作家夏衍的散文名篇。文章先通过两个故事说明世界上气力最大的事物是种子,它们“以可怕的力量,将一切机械力所不能分开的骨骼,完整地分开了”,突出种子超越一切的力量。接着,又通过人们常见的笋的成长、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面的小草顽强不屈的生长现象,进一步突出不可抗的种子力量之巨大,从而揭示这种力量的真谛——顽强的生命力,“长期抗战”的力,能屈能伸、不畏艰辛、无比坚韧的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教材中段落的对照解读,设境体验,感知种子生命力的强大。

2、品味重点句子的深刻内涵,学习小草那种面对困难奋发向上的顽强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品味重点句子的深刻内涵,领悟野草那种不可抗的力。

四、教学过程

(一)诗词导入,激发兴趣

1、草是一种最平凡不过的植物,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不朽诗文来赞美它、歌颂它,你能说出哪些与草有关的诗句吗?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的《春望》

(5)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6)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李白《春思》

2、结合刚才的诗句和平时的观察,说说你心目中野草的形象是什么样的?

平凡渺小;坚强、富有生命力;弱小

3、在不同人的眼中,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野草的形象是不同的。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现代作家夏衍的一篇散文《野草》,看看他眼中的野草形象。(板书课题:野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课文,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都会读了吗?你觉得有什么要提醒其他同学的吗?

(1)纷纭:(事情、言论等)多而杂乱。成语:众说纷纭(2)致密:紧密,严密。(3)剖析pou:辨析,分析

(4)ren韧性:指顽强持久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

2、谈一谈,课文中的种子和野草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三)聚焦重点,深入感悟 A、聚焦“种子”

生:种子的气力最大,它所显现出来的力量是超越一切的。(种子的力量是神奇的,可怕的„„)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证据吗?

生:有人问:世界上什么东西的气力最大?答案是植物的种子。师:这毕竟是一个道听途说的故事。谁有更让人信服的证据吗?

生:种子能够把人的头盖骨分开,将一切机械力所不能分开的骨骼完整地分开。师:课文中是怎么形容人的头盖骨的呢?

生:人的头盖骨,结合得非常致密与坚固,生理学家和解剖学者用尽了一切的方法,要把它完整地分开,都没有这种力气。

师:就算是一切的机械力都不能将之分开。你能想到哪些重量级的机械工具呢? 生:吊车,起重机,大卡车„„

师:但就是这样的机械力都不能将头盖骨完整地分开,可是什么做到呢? 生:植物的种子。

师:有理有据呀!课文中用这样一个真实的科学的故事证明种子的力量是可怕的力量,真让人信服!下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让你们来感受这一可怕的力量。

师:看完这个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生:种子的力量真大啊!师:是啊,这样致密而坚固的头盖骨,一切机械力都不能将它分开,但是一粒普通的种子却做到了。我们忍不住感叹道: 生接读:植物种子力量之大,如此如此。

师:在这句话中,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呢? 生:反复。用于强调植物种子的力量非常非常的巨大。

师: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就是一粒种子所可以显现出来的力,简直是超越一切,是可怕的,是任何事物所无法比拟的。谁能带着这种赞叹的语气,再来读这句话!指生接读:植物种子力量之大,如此如此。师:让我们一起带着赞叹的语气,再来读读这句话。生接读:植物种子力量之大,如此如此。

师:的确,植物种子力量之大,如此如此,超乎一切机械力,在与致密、坚硬的头盖骨的斗争取得了胜利,那么小草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B、审视“野草”

师: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小草吗?

生:顽强不屈(不屈不饶、百折不饶、坚强不屈„„)师:作者是怎么说的呢?作者说小草的身上具有一种什么力呢? 生:一种不可抗的力。

师:为了证明小草的这种不可抗的力,作者用了一个什么事例?谁能来概括一下呢?(如果说上文讲的是种子跟头盖骨的斗争,那这里讲的是——)生:小草与石块的斗争。

师:说得再简洁些,就是“小草斗巨石”。师:在这场斗争中,结果怎么样呢? 生:小草赢了。

师:你能找到课文中“小草斗巨石”的具体动作词吗? 生:透、钻、挺、掀翻

师:谁能来说说这些的词意思吗? 生:往上冒,往上长,伸,掀倒

师:这些词都有长的意思,那换成长行吗?

改版:小草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它的生之意志,不顾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它必定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长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壤里长,它的芽往地面上伸。这是一种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倒。

师:看看这两个版本,哪个比较好呢?为什么?

生1:我从“透、钻、挺“感受到了小草在掀翻巨石时用尽了全身之力,有顶破重重压力之感。

生2:“掀翻”可以说是掀个底朝天,而“掀倒”仅仅是倒下而已。“掀翻”的力量比较大。

生3:改版后体会不到小草力量之大,以及其顽强的生命力。

师:看来啊,用词不同所表达的效果可真是天壤之别呀!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所以我们在以后的说话和习作中也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

师:让我们再度漫步在这字字珠玑的曼妙文字中,一起来感受小草斗巨石的那种不可抗的力。

生读:小草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它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它必定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壤里钻,它的芽往地面上挺。这是一种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

师:正是因为这种不可抗的力,让作者不得不再一次应用到反复的修辞手法,赞叹道:

生接读:一粒种子的力量之大,如此如此。

师:小草在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除了要掀翻巨石,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生:冰冷的土地,寒冷的冰层,缺少水分,黑暗,路人的踩踏,大火的焚烧„„ 师:是的,作为一棵小草,不管大雪纷飞,它必定要:

生接读:它必定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壤里钻,它的芽往地面上挺。这是一种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师:作为一棵小草,不管电闪雷鸣,它必定要:

生接读:它必定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壤里钻,它的芽往地面上挺。这是一种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师:作为一棵小草,不管狂风呼啸,它必定要: 生接读:它必定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壤里钻,它的芽往地面上挺。这是一种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师:听着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棵棵顽强不屈的小草,感受到小草那不可抗的力。这种力绝不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力,而是一种什么力呢? 生:生命力

师:夏衍对这种生命力又是怎么解读的呢?关于这个问题,让我们下节课一起走进作者所处的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你一定会更深有体会的。

(四)布置作业

1、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认真研读课文7、8自然段。

2、搜集生活中不畏艰辛、奋发向上的人的故事。

(五)板书设计

野草

夏衍

种子

气力最大

野草

不可抗的力

5.《野草》教案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能够筛选主要信息,把握文章脉络。

2、领会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法说明事物特征的写法。

3、能读懂复杂的说明文。

教学课时:

1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是景观设计师的设计手记,景观设计是艺术的,也是科学的,在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艺术观赏,还要考虑到气候特征、地形地貌、建筑学、环境保护等方面。《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是一篇复杂的说明文,作者主要是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涉及到许多文化的、科学的、审美的思想信息,是一种很实用设计方案或设计报告。

二、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介绍歧江公园的设计是按怎样的顺序说明的?

(按设计因素介绍设计的,分别为“场地”、“文化解说”、“自然”、“设计”。文章的结构也是按照这个顺序来安排的。)

2、“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有怎样的含义?

(“足下的文化”:指日常文化,作为生活和作为城市记忆,哪怕是昨天的记忆的历史文化;哪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人、事和自然之物的故事。歧江公园使使我们看到了那些被熟视无睹的人们,推开了被时光默默湮没了的“单位”之门,迎面吹来清新怡和的风,听到劳动的人们在歌唱。

“野草之美”:指平常之美,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自然之物的美。野草是美的,因为它和庄稼或鲜花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

3、由本文的说明,可看出作者怎样的设计理念?

(设计师珍惜足下的文化、平常的文化和因为平常而将逝去的文化的设计理念,表达了设计师追求时间之美、工业之美、野草之美以及人性之真的思想。它的设计形式与思路和中国传统的园林或西方古典景观设计很不相同,更多地吸取了现代西方景观设计,特别是城市更新和生态恢复的手法,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

6.《野草》教学实录 篇六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野草》教学实录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芳草小学 梁艳

第一、二课时教学说明

梁艳老师执教《野草》,第一课时让学生读熟课文,解决生字词,熟悉内容,朗读美读,重点落在一个“读”字;第二节课改变过去教师指导下步步阅读、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利用以前积累的各种阅读方法,自主阅读、书写心得体会,老师几乎不讲,重点凸显一个“写”字;第三节课组织汇报、集体交流相互评价,以第一二节课的“读写”点燃“听说”,亮点更在“听说”。整个课堂,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递进式教学模式,带来的效果是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

第三课时教学实录

集体交流 展示成果 提升感悟

师:刚刚过去的四十分钟,同学们做了这么一件事情,读一读。(指板书)生齐:我读《野草》。

师:从第一位同学开始依次报出自己的作文题目,注意声音响亮,吐字清晰。如果你的题目和前面同学雷同就不必汇报。请先做好听的准备工作。(学生纷纷拿起笔准备记录汇报的要点)师:开始!(学生依次汇报题目并到台上将自己的题目板书在黑板上)

《有种力量叫坚韧》、《生之意志》、《拼搏中的生命》、《活着真好》、《谁说植物无力量》、《你见过吗》、《有愿无怨》、《草香正浓》、《不是每株草都有这等力量》、《真的吗„》、《我也是一颗草》、《赞》、《强者》、《生命马拉松》、《生命!生命!》、《大漠绽放》、《不可抗拒的生命力》、《适者都是蟑螂》、《我只活出我的精彩》、《利竹斩万难》、《学着点》、《向往》

„„

点评:第二节课全部交还给学生自己与课文打交道,学生写的题目基本各不一样,写的方式不一样,写的切入角度不一样。人有我新,人无我有。充分凸显了独立思考,自由表达,多元发展。

师:先从这些题目说起。

生1:《草香正浓》的作者很聪明,他巧妙的借用了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梅香正浓》。师:这是很有智慧的借用。

生2:我想请问《适者都是蟑螂》的作者,你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师:这种抛出疑问的发言方式我很欣赏。作者能用简单的几句话解释一下吗?是哪位写的? 生3:我写的。因为蟑螂的生存环境非常恶劣,但是它们依然能够适应,所以我想说凡是生存下来的人都要有蟑螂那样的精神才行。(众笑)师:(转问生2)你觉得他的回答怎样? 生3:比喻虽然奇怪一点,但是有点像夏衍的写作方式,都是借一样事物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师:你总结得非常准确。读后感也可以模仿别人的写作方式来完成。生4:我对《生命马拉松》这篇文章很感兴趣,一看题目就很吸引人!

师:那我们就请作者为我们读读他的精彩片段吧!听的同时注意做好记录,准备点评

点评:无论是第一课时读课文还是第三课时汇报题目、点评发言,梁老师最常用的是开火车的方式,如此一来学生是当仁不让的主角。无论听说读写人人都有参与实践、表现的机会,人人都带着愉悦的表情在互动。

生:生命像一场马拉松,关键不是你的起点,而是过程。起点,无非是贫、富、贵、贱罢了。而过程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当中的酸甜苦辣不是只在起点能品尝到的。

如果你出生贫,那么你需要的便是用奋斗代替嫉妒;如果你出生富,那么你需要的便是用低调战胜炫耀。如果你出生贵,那么你需要的便是用霸道换来包容的心;如果你出生残,那么你需要的便是用他人的嘲笑换来自信。总之,你要记住,你如果有胜过别人的地方,不能嘲笑别人,你如果有不如别人的地方,不能自暴自弃。(学生一竖列开火车,逐一发言。)

生1:我觉得你好像偏题了吧!我们是在写《野草》读后感,你一直再谈穷富什么的。生2:我不太赞同你的看法,他看上去好像没有结合课文谈,实际上他结合了单元的主题“生命”。

师:我折中一下你们两位的看法,如果杜思远既能结合课文也能结合单元主题书写自己的思考就非常好了。这也是写读后感的方法之一。继续听第二位同学朗读。生:

大漠绽放

有一个故事。从前,有一片浩瀚的大漠,那里缺水,气温相差大,所以没有一粒种子勇于在这里生长。直到有一天,一粒青草的种子被一只觅食的雏鸟叼到了这里。种子并没有去埋怨雏鸟,因为它坚信,只要有信念和毅力,它就一定能开拓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哪怕——是在大漠上。种子就努力的在那毫无生机的地上,生根,发芽。

终于有一天,种子在经历了无数的白昼黑夜后,迎来了早晨第一抹清冽的阳光,它终于 成了这片大漠中,唯一使人感到希望的绿意!它在烈日下随风摇曳着,绽放着。

就是这样。

生命亦如此。其实,每一个人都如那株小草一番,被埋入不同的沙漠里,那里不可能刚刚开始就蓝天白云,不可能总是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需要每个人用顽强的斗志和生命力去开拓自己的人生,而途中,总有人被淘汰掉。

这又是一个故事。

有两粒种子,都掉在了险峻的山崖上,准备生长。其中一粒是野草种子,另一粒是水仙花种子。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山崖上传来了它们的对话。“夏日绵绵无期,我们还是放弃吧,在这里又险又累,何必呢?”这是水仙花的声音。“不行,再苦也得坚持下去。”野草坚定地回答。“要坚持你坚持吧,我走了。”水仙花跳下了崖谷。

野草还执着的生长在那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野草顽强的成长着,终于长成了崖间的一抹香绿。

正如大漠和山崖孤草一般,懂得坚持,每个人都能开拓出属于自己的绽放!生1:非常精彩!——就是这样!(众笑)师:很欣赏你的幽默,但是精彩在哪里?(众笑)

生1:两个故事引用的非常贴切,还有结尾这句“懂得坚持,每个人都能开拓出属于自己的绽放!”也很精彩!

师:你听的很认真!找到了这篇文章最精要的一句话!哪句? 生齐:懂得坚持,每个人都能开拓出属于自己的绽放!师:接着王雨竹的文章,老师推荐一段话给大家,看屏幕——

生齐: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飘落在石缝间而凄凄艾艾。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求最艰苦的环境。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成长自己,直到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

师:这段话选自林夕《石缝间的生命》一文,下来之后大家可以阅读他的全文。师:给大家一个交流的机会,你认为身边的同学谁最需要这句话,就把这句话送给他。生1:我想把这句话送给(犹豫)师:你看所有人都期待的看着你。生1:送给所有同学。(全班笑)

生1:我想对全班同学说: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飘落在石缝间而凄凄艾艾。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求最艰苦的环境。

生2:我想对我最好的朋友说,请允许我保密她的名字,你自己知道的!亲爱的朋友:生命 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成长自己,直到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加油!(全班掌声)师:我们继续听同学的作文片段。

生1: 我是一棵草

就在昨天,我遇到了一道数学难题,冥思苦想了许久,还是没有做出来。我想:反正明天老师也要公布答案,再说一定有同学比我先做出来,大不了照着誊写一遍得了,于是收起了作业开始看电视。今天早晨一到学校,我就找到了同学顺利的解决了昨晚的那个难题。几十分钟后,我坐在教室里读到了这篇文章,一颗渺小的草遇到困难都不退缩,我一个堂堂男子汉连一道数学题都不能解决,这岂不是连一株小草都不如吗? 生1:他的作文里提到了自己身上发生的故事。

生2:老师,我想接着他的话说下去。余水在读《野草》的过程中能结合自己的境遇是值得我学习的。

生3:(笑)我觉得余水很大胆,因为一般人都不敢把自己不认真完成作业,后来抄同学答案这种事写出来,被老师知道了是很悲惨的。所以我说他很大胆呵呵!(众笑)生4:能从现实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写起,目前为止,你是最特别的!生6:(沉默,不知怎么说)

师:你觉得好不好?(好!)那就行了。下次注意好在哪里?能从别人的文章里反思自己的行为,这是余水这篇作文最值得我们大家借鉴的。当然,抄别人答案这种事情还是少做为妙!(众笑)

点评:引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记录、分析、归纳、评判、置疑、否定、修正。以积极的思维参与积累与思辨。每一位同学站起来点评发言都微笑以对。感觉都自信、大方、有涵养。生:

《生之本色》(部分)

白居易曾有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写野草顽强的生命力。是啊,在恶劣的环境下,野草不为人所注意,但它那娇小的身躯却蕴藏着强大的力量。野草的力量之所以如此巨大,在于它的“韧性”。这是一种不断生长、扩大的生命力。它不求速胜,却能“长期抗战”,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就是这样,它使一切强大之敌显得脆弱而渺小了,这就是不畏艰苦、顽强不屈的抗争精神、生存意志。

不论生长条件如何恶劣,小草都不会向命运低头——它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斗争性。它因为经受磨练而更加意气风发,它对自己的前途充满自信,它不是见不得风雨,需要苟安于玻璃棚中的“盆花”,它充满活力与激昂的战斗力,它有着追求阳光的渴望,它傲然地表达对黑暗现实的重压的藐视,它象征着能在困境中坚韧不屈、顽强拼搏、迎难而上的民族英雄。生1:杨烨在她的读后感中再次描写了野草的生命力,这一点她的体会的比我深刻许多。生2:我有一点不同意见,我提出来希望你不要介意。你刚刚谈到花和草,认为草的坚韧是好的,花的苟安是不对的。其实我想说一点,花生下来就是花,注定了它要按花的方式生活。苟安不是它的错。同样,草生下来即为草,注定了它必须依靠顽强的生命力才能存活下去。师:(问刚刚读作文的同学)她反对你哦?(众笑)

生:(杨烨)没关系!(顿)实际上,我同意你的看法,我只是就这篇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来谈的。难道你不觉得我说的正是作者夏衍想要表达的意思吗?

生2:(笑)谢谢你的回答!我也想说的是:抛开这篇课文来说,抛开夏老先生的观点而言,也许这世界上并没有那么多的对或者错。只有我们能够做好一个自己才是最好的。而不是单纯的说花就是错的,草就是对的。

师:你们注意分析两个同学的对话很有意思。杨烨其实读出的是作者的思想,姚宣谈到的是自己的理解!其实这也是阅读的重要方法:既要读懂作者的意思,还要具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希望下一次的交流能出现更多这样的同学!刚刚姚宣说:花有花的好,草有草的好,我们只要做最好的自己。接着她的话,我们来分享晏荣轩这篇文章。

点评:梁老师的课堂,几乎每节课都能看到学生围绕某一问题各抒己见的场面,她用巧妙的隐身,给学生提供了思辨的机会,很多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越加清晰。而一次一次的讨论,让学生喜欢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生:

我只活出我的精彩

不需要任何人的欣赏与帮助,我是一棵野草,我只要活出我生命中的精彩。记得有次回农村,因为下起了倾盆大雨,所以不得不在农村的舅公家过夜。

舅公家的门前有一块地,因为长久没有种植庄稼,所以,上面长满了不知名的野草。据舅公回忆,在我们来前的两天,他就把上面的草拔除所剩无几,只有十来棵,还娇弱的矗立在土堆之上。

恰巧今天又下起了大雨,那几株柔弱的野草,大概已经向大地做奉献了吧。

“这可说不定哦。”我看见憨厚的舅公脸上露出了诡异的笑。望着舅公黝黑的脸,我百思不得其解,几棵草,能撑过今天就已经是奇迹了吧。第二天,雨停了下来,天空蓝得近乎于透明,望着一望无际的田野,绿的美不胜收,仿佛昨天糟糕的心情已经被雨水冲刷的一干二净。剩下的,只有舒畅。

舅公一家人把我们送到了门前,说:“下次再来玩啊!”

望着舅公的脸,我像是想起了什么,把在道别的大人们丢在一边,跑到了那块土地前。拨开草丛一看,有棵小草已经弯腰倒在了地上,但有几棵却站直了身,还挂着晶莹的露珠,朝气蓬勃,像是那最美的初升瞬间。我望着他们久久无语。

它的顽强,是它的生命,也是它的精彩。

舅公走来后,说:“怎么样,看到了吧。其实野草有人说脆弱,我却不这样认为,这里的一切,不就是最好的证据吗?” 我想了想,大概如此。曾经在一本书上读到过,草和树是有灵性的东西,草有自己的顽强,树有自己的挺直,各自活出生命中最精彩的东西。我自不是嘲讽哪些橱窗里的名花贵草,可是,你看人参,人工的与野生的有多大的天差地别。松树长在崖壁上,不屈来活出拼搏的精彩,竹子用尽全部成长为一棵高大青翠的碧竹。蝴蝶如果在出茧时,不经历磨难的精彩,自然不能飞翔于半空。野草用它的顽强来活出了自己的精彩,这就是生命,生命只需自己活出自我的精彩。

生1:我觉得你这篇文章是真正把“生命”与“野草”之间的问号给解决了的。生2:你只写了一件事,却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生3:你结束的这句话“野草用它的顽强来活出了自己的精彩,这就是生命,生命只需自己活出自我的精彩。”我太赞同了!太精彩了!

师:的确精彩!不过说到精彩,老师为大家最后推荐一篇文章,作者顾洋兆。生:

利竹斩万难

黑暗中,你悄然落子,落地生根。根在泥土中穿梭,为将来支起一片天地。

用身躯,顶住岩石坚土,积攒力量。

在最终的时刻爆发惊天的力,撞碎那罪恶。

用双臂,面对千百次风雨洗礼,你用信念让自己屹立不倒。仰望天空,笑对世间苦难。

暴雨中,就像一盘棋局,谁愿落子? 只有你,在孽界中敢于立足。

扎得深,站得住。雷雨共舞,花苗齐倒。

只有你,在风雨过后,成为阳光下的第一亮点。

生1:我觉得你读的真好!

师:三分文章七分读!记住:好的朗读可以为文章锦上添花!生2:你这应该是一首诗吧!

师:对!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书写读后感。

生2:我在听你读的时候仿佛感受到有一种力量迸发出来。可见你的诗歌是非常非常打动我的!

生3:我觉得你的角度跟前面的同学也不同,你是直接和野草对话。

师:说到这里,我想起来还有两位同学也是写诗。老师问问你,(指其中一人)有什么想说的? 生4:起先他的文章被选中而不是我的被选中,觉得有点不服气。现在我要说:甘拜下风!(众笑)

师:谦虚是好的!可别泄气!下次一定请你展示!生5:我套用一句流行语,你的诗太给力了!

生:(顾洋兆重重的点头)对!我就是很给力!(众笑)师:好自信!我欣赏!下次你要更给力!同学们,这三节课我们都在读—— 生:《野草》

师:我们自己读了,又听别人读过,但是我还是要问一个问题,虽然即便到我这个年龄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那就是——一句话,你怎么看待生命?或者,生命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把你想到的写在课题旁边。生1:生命只有一次!

生2:生命只需活出自我的精彩。

生3:我用两个词,一、酸甜苦辣,二、苦尽甘来。生4:生命应该是快乐的!

生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生6: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生7:我要轰轰烈烈的过完我的一生!生8:生命是一颗向上的种子!生9:为自己!享自由!

生10:我有两句话。第一、我希望在我离开这个世界之前,能够不愧对我的人生!不枉自在这世上走一回!第二、我希望我可以通过努力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也活出自己想要的精彩!点评:

师:记着夏老先生笔下的野草,也记着这份感悟,让我们走进自己的生活,去创造、去争取自己的精彩!下课!

(以上文字根据现场录像整理)

附:部分学生作文

如果今天是生命的最后一天,你将怎样度过?我曾看过一本书《生命的最后一天》,它向读者抛出了好几个问题,我也不停地问自己,如果我的生命只剩下了24小时,我将怎样度过?我想我会听自己所喜爱的音乐,看自己所喜爱的书,与家人朋友聊天,回味前十一年的那些事儿。我的生命的最后一天就此度过。

——节选自刘艾眉《生命〃草》

不是所有草都是“大力士”,也不是所有人都是爱因斯坦。石块下的草,是出自对生的渴望,而激发生的力量,以至把石顶开的。但不是每株草都有这等力量。由草及人,上帝给每个人的机遇都是平等的,阻碍也是平等的,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冲破阻碍获取成功!你,准备 好了吗?

——节选自阎天石《不是每株草都有这等力量》

人只要像小草一样坚持、坚韧不拔就可做好每一件事情,当我们遇到挫折,绝不胆怯,决不退缩,让我们像一颗坚韧不拔的种子把生活中的“石头”顶开吧。

——节选自韩思哲《真的吗……》

野草之所以坚韧,是因为受到了阻拦;名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受到了磨练。由此看来有压力才能成功。钻、挺、掀,三个普通的字,可是组在一起就是一棵小草所要面临的一部分。根往土里钻,芽往地上挺,掀翻一切阻拦,这很难。因为小草在往地面上生长的同时,也要有着坚固的防御,不然怎样去抵抗虫儿的侵犯。或许在向上生长的时候,自己的芽已被咬掉,但我想,小草一定又努力的重新抽芽,重新生长,因为它有着对生命的渴望。

——节选自康佳艺《草志》

《野草》的作者也是一株经历艰辛的小草,他,曾加入国民党;他,又加入共产党。他还曾鼓励中国人奋起抗战!他不就是夏衍吗?草,与他确实没有太大关系,可他有草的精神,能屈能伸的大丈夫!虽然他已经逝世,但是他的顽强,他的能屈能伸久久停留在我们的心中。就像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节选自张钰沁《草香正浓》

生命光华永盛绽

——我读《野草》有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无人问津的荒地中的生命力竟是如此坚韧、顽强,焰火都无法燃尽野草掩藏在泥土之下种子蓄势待发的生命力。它们从烈火的锤炼中重生,在风雨的欺凌中坚立,挺过一次次环境的挑衅,度过一项项自然的考验,在大地生长的每一处,认真绽放属于生命的盛大光华。大地的每一处都会有坚韧的生命在蓬勃,像那傲立在山巅的松树,又或那石缝间的小草。在很久以前的伦敦,为了开辟新的道路,将旧楼房拆了不少。旧楼房拆除后,新的街道却迟迟没有修好。后来春天来到了,在这荒地上却绽放出只在地中海沿岸绽放的花草。花草的种 子应该是罗马人进攻英国时带来的。但那微小的种子被压在楼房下一年又一年,早应该奄奄一息了。也长不出茂盛的草和鲜艳的花。难道就因为重建了阳光,那希望就将那积蓄多年的生命力爆发出来了么? 或许真的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信念可以改变人的一生。一支探险队进入沙漠,在茫茫沙海中穿行。这时,大家的水都没了,心急如焚。只有队长的水还在,但队长规定在走出沙漠之前,谁也不许喝。一壶沉沉的水,在大家手上传递那沉沉的重量让大家脸上的绝望变成了希望。终于,探险队走出了沙漠,但他们拧开那壶水时,队员们都惊呆了——那是一壶满满的沙子!当人们在面对越艰辛困难的时候,就应越有希望和坚定的信念。有一个年轻人的脸上有一块赤红的胎记,在小时候几乎没有孩子愿意和他玩。他长大后,演讲成了他的特长,但他的胎记却常常被人嘲笑。在他去报名参加演讲比赛的时候,还曾被工作人员拦下来怀疑是不是砸场子的人,因为他的胎记实在是令人害怕。他却从来不为胎记自卑,并坚信自己有出人头地的那一天。在一次演讲中他刚刚上场,就遭到观众的嘲笑,但他依然按正常的状态讲,讲到最后,全场安静了下来,并随即报以热烈的掌声。后来他出名了,他天生的缺陷却成了他的标志,在大街上他经常被人认出来,甚至还有人模仿他的胎记呢!野草的生长环境是恶劣的,但它的姿态却是最自然的美,每一次生长,都是对生命最崇敬的绽放。认真的对待自己的人生吧,让生命的光华永远绽放在名为人生的舞台上。

——芳草小学6.3班 刘思慧

点评:

这堂课在听说读写训练中追求个性化体验与表达,在张扬个性中享受语文,使个性化学堂的构建有落脚点和生根处。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整合到教学内容和过程之中,使学生在立体多维的语文能力训练中发展个性。学生在充分、自主、生动的互动之中,实现了语言和思想的同构共生,这是语文能力的本质。学生的思想认识,在读后感的朗读、评价和相互的交流、辩论等碰撞之中,得以完善、丰富和激活。同时,我们看到,梁老师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变讲堂为学堂:即读即学,即学即写,即写即评。学生的习作是个性的,表达是个性的,评价是个性的„个性化的学堂,滋养培育了学生的个性!我们看到每个学生都会思考,有独立的思想,能彰显自己的优势。

上一篇:散文小雨点教案参考下一篇:书香伴我同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