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总结

2024-08-03

关于城市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总结(共12篇)

1.关于城市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总结 篇一

农村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是在全省开展的一项为民、利民、惠民的益民工程,是市政府、县政府重点为民办的实事之一,xx县国土资源局有关领导充分认识到农村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重要性,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严格落实上级政府及领导的各项工作要求,把改善人民的生产耕作条件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主要目标,把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人民的切身利益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加强组织,完善制度,明确职责,督促落实等一系列有力措施,全面推进了农村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实施。

20xx年农村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延续了上一年的良好工作势头,结出了新的丰硕成果,工程实施以来,在市政府、县政府及有关领导的全面支持和密切关注下,在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大力帮助下,进展较为顺利,完成情况较好。通过开展此项工程,切实改善了群众的居住环境,提高了生产生活水平,对构建和谐xx县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现将xx县20xx年农村地质灾害工程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大力度,全面推进农村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实施

1、20xx年农村地质灾害治理进展

xx村、xx村、xx村3个避让搬迁项目已全部完工,正在完善配套设施;2个水源井项目正在施工,同时加紧办理相关手续;旧村复垦36.3亩,未动工。

(1)房屋建设工程共涉及156户,423人。xx村避让搬迁任务为59户,154人,现59套新建住宅主体全部完工,正在配套相关设施。xx村避让搬迁任务为54户,155人,现54套新建住宅主体全部完工。xx村避让搬迁任务为43户,114人,现43套新建住宅主题全部完工,正在完善配套设施。

(2)水源井工程共钻探2眼。xx村、xx村各1眼,正在加紧施工,进展顺利。

(3)旧村复垦工程目标任务为36。3亩。xx村15亩、xx村21。3亩,未复垦。

2、项目推进力度和落实措施。

(1)建立健全领导组织,实行目标责任制

在推进农村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县政府强有力的领导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进一步建立健全了xx县农村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领导组,实行了目标责任制,把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按照房屋建设工程、水源井工程、旧村复垦工程三项内容,进行了项目细分,责成专人负责。县领导组实行了领导分包项目制,领导组组长及我们局的领导各包一个项目,负责督促检查有关项目的实施。

(2)积极协调解决工程实施中的问题及困难对农村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多方协调,积极帮助解决。例如,xx村20xx年的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因受国家土地整理项目以及市政道路拓宽延伸等因素影响,迟迟未能办妥相关手续,影响到了目标任务的按时完成,我们就从实际出发,对项目进展的先后顺序进行调整,减少了项目与项目之间的相互制肘和冲突。再如,在有关村实施水源井工程时,我们会同水利部门,对地质情况进行详细勘查,为各村提供技术支持,并积极协助办理相关手续,使工程缩短了工期,少走了弯路。

(3)开启绿色通道,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对未办理工程手续迟迟不能动工的项目,我们积极向上级部门汇报,同时协调有关部门采取相应有效措施,灵活机动,贯彻落实市政府、县政府为民所想、事为民办的精神,给受工程手续制约的项目开启绿色通道,实行边动工边办理手续的办法,使工程进度不受影响。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1、工程实施

(1)房屋建设工程:

xx村、xx村、xx村房屋建设主体工程虽已完成,但目前还有一部分新房在完善配套设施,搬迁户未能迁入新居,直接影响到旧村复垦工程的进展。

(2)水源井工程:

xx村、xx村两个水源井项目进展顺利,xx村水源井延伸扩凿工程接近尾声,xx村正在加紧施工。

(3)旧村复垦工程:

由于房屋配套设施未完工,复垦工程暂未开展。2、资金投入及使用(1)项目资金投入

20xx年,xx县农村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涉及的3个项目共投资1200万元,部分村工程资金缺口较大,虽然房屋建设工程在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村委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工,但由于投入资金不足,水源井及复垦工程的进展较为缓慢,需要想办法多方筹集。

(2)资金使用问题

各治理项目专项资金账面反映不全,虽然设立了专户支取专项资金,但记账不全面,仅记录了拨付款的使用情况,未能反映出整个工程投资及搬迁、水井补助款项的详细支出。个别项目村委虽设立专户,但记账较简单,体现不出搬迁、水井补助款项的具体支取情况。

3、工程资料的完善

目前,各治理项目相关工程资料不够完善,各村委准备

项目实施资料不够充分,避让搬迁、水源井、旧村复垦三项工程分项目资料未按照要求分别建档,随着工程进展,应按照有关项目规定逐步完善工程资料。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1、加快工程实施进度

(1)督促各项目抓紧后期工程建设,加快完善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水、电、暖等配套设施,同时搞好绿化、硬化、美化工程,为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未完善工程手续的项目加紧办理手续,保证工程质量,提高速度,加快进度。

(2)加快办理xx村、xx村2个项目水源井工程手续,同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给予协助、配合。

(3)加快复垦工程进度,待新建住房配套设施完工后,立即开展旧村复垦。

2、配套工程资金

(1)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想方设法帮助资金缺口较大的项目村委多方筹措资金,保证工程进度。

(2)目前省、市、县三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补助资金已到位,待xx县领导组验收各项目进展后,即下拨补助资金,促进项目顺利实施。

3、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1)要明确任务,采取措施,对实施项目进行科学规

划,珍惜民力,爱惜财力,科学运作,有效推进。

(2)要科学施工,提高程序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并对工程进度严格验收。

(3)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明确责任主体,明责任人,同时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

4、加紧办理工程相关手续

加强推进各项目房建用地、水源井工程手续的办理。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督促项目村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项工程手续,保证工程进度和完善手续两不误。

5、进一步完善工程资料

督促各治理项目按照有关项目规定逐步完善避让搬迁、水源井和旧村复垦工程资料,使各项目充分重视到工程资料的重要性,工程竣工后,作为国土、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重点检查项目工程资料。

20xx年开展农村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以来,在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努力,今年的治理工程取得较大进展。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协调各方面关系,为工程进展提供优质服务,尽心尽力做好督促检查工作,努力做成政府放心、人民满意的工程。

2.关于城市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总结 篇二

平沟煤矿1958年建矿至今已有56年的开采历史。矿井建井之初设计生产能力为45万t/a, 1984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改扩建, 至1991年设计能力达到120万t/a, 2008年核定生产能力为180万t/a。从建井至2014年底累计开采和损耗资源储量3209.7万t。

平沟煤矿目前主要的地质环境问题是采矿活动产生的地面沉陷、矸石堆放及矿坑水的排放等。所以, 平沟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将成为矿井生产活动中的重点工作。

1 矿山概况及地质环境背景

1.1 矿山概况

平沟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境内的桌子山煤田卡布其矿区, 行政区划隶属于乌海市海勃湾区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06°50'00″~106°57'00″;北纬:39°31'00″~39°37'00″, 东西最宽约2.52km, 南北长约6.4km, 面积15.6451km2。

矿区位于乌海市海勃湾区东南约13km, 乌拉公路、乌拉铁路、临乌高速从矿区西侧通过, 距包兰铁路11km, 乌拉铁路支线为本矿铁路外运专线, 且有公路通至矿区, 交通十分方便。

1.2 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1.2.1 自然地理

1.2.1. 1 气象

矿区属半沙漠半干旱高原大陆性气候。阳光辐射强烈, 日照丰富, 春季多风少雨, 夏季炎热短暂, 秋季多雨凉爽, 冬季寒冷漫长。一年四季干燥多风, 昼夜温差大, 最高气温达39.4℃, 最低气温-32.6℃ (一月份) , 年平均降水量247.7mm, 且多集中在7、8、9三个月份, 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0%~80%, 最大降雨量357.6mm, 常以暴雨形式出现。年蒸发量3132.1mm~3919.3mm, 平均3486.1mm。常年以西北风为主, 平均风速3.2m/s, 最大风速24m/s, 最大冻土深度1.50m。

1.2.1. 2 土壤和土地利用现状

矿区所在区域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地表多砂质化、砾石化和有龟裂结皮, 土壤p H值在9.0-10.0左右, 呈强碱性反应, 土壤类型主要有棕钙土、栗钙土、风沙土等。土壤层土质较粗, 多为砂土、沙壤土, 地表多沙砾化, 部分地段表层为较薄的吹砂覆盖, 土壤肥力差。

平沟煤矿土地利用现状以其他草地、裸地和采矿用地为主。

1.2.2 地形地貌

矿区地貌类型主要为低中山和沟谷, 总体地势呈东高西低。低中山主要分布于矿区的Ⅰ盘区和Ⅲ盘区, 地势陡峻;Ⅱ盘区以宽缓的沟谷为主, 地势相对较为平缓。

2 矿山采动造成地质环境灾害的评价

2.1 地面沉陷、地裂缝

平沟煤矿建矿至今分别开采9-1#、10#、14#、16-1#煤层, 开采顺序自上而下分层开采。矿井采煤顶板管理方法为自然垮落法, 采空区面积较大 (目前形成采空区面积340hm2) , 采空高度约2.5m~5.0m, 呈不规则状。

除发生地面塌陷外, 矿区主要地质灾害形态以地裂缝形式显现, 地裂缝长度一般在20m~70m之间, 宽3cm~50cm。

2.2 矿区荒漠化

平沟煤矿由于大面积和多煤层开采, 沟通或破坏了矿井主要含水层, 在矿井采掘中曾发生过2次突水事故, 分别为1986年3月29日和1986年6月21日, 均为底部奥灰出水, 初始水量分别为88.2m3/h、123m3/h。上述情况造成地面沉陷、地裂缝外, 加之矸石渣堆堆放及矿山“三废”的排放, 已经危害到矿区内及周边的植被, 导致植被枯萎、死亡。地表原有的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水土流失加剧, 形成矿区土地荒漠化。

3 矿山地质环境灾害的治理措施

3.1 治理原则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贯穿矿山开采的整个过程, 特别对于开采历史较长的矿山, 由于早期开采过程中, 忽视了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 因而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较多, 且影响和破坏程度较严重, 因此, 在未来的接续生产阶段, 必须加强对被破坏的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工作。

(1) 坚持以人为本, 突出重点, 预防为主的原则。

(2) 执行以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

(3) 严格控制矿山采掘接续阶段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扰动和破坏, 最大限度地维持或减弱矿区的地质环境破坏程度, 建设绿色矿业的原则。

(4) 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环境特点, 对矿山破坏区及权属不明或灭失的采矿用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恢复治理方案, 不同的地段、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取不同的恢复治理措施, 以最少投资实现高效的恢复治理效果为原则。

(5) 边开采边治理, 先设计后施工的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原则, 确保施工人员和矿山生产人员的安全。

3.2 治理措施

3.2.1 目标

(1) 保护与恢复矿山地质环境, 使地质灾害隐患得到有效防治, 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降低矿山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 (2) 加强后续矸石的合理堆放, 对已存在的矸石进行规范化管理与设计, 避免造成次生地质灾害; (3) 努力减少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和破坏, 减轻对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 最大限度地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 (4) 努力创建绿色矿山, 促进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3.2.2 治理工程及治理方法

3.2.2. 1 地面塌陷、地裂缝治理

地面塌陷、地面裂缝是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不可避免的地质灾害。因矿区地形复杂, 高差变化大, 地表变形区常表现为错动型地面裂缝或塌陷台阶。

对于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治理宜采用浅层平整法和排矸充填法进行处理。回填材料充分利用平沟煤矿排矸场风化稳定的矸石。

浅层平整法就是在塌陷不深或积水不多的地方 (3m以下) , 采取平整土地、修缮排灌系统的方法, 改善耕作条件, 恢复作物种植。

对沟谷出现的塌陷、裂缝, 当塌陷深度小于3m, 地裂缝宽度小于300mm的, 可就近取矸填埋、夯实。对出现的局部洼地, 因地势平整, 疏导过水通道。对损坏的草地, 适时补栽 (种) 。

3.2.2. 2 矸石堆治理

矸石是煤矿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 由于历史原因, 平沟煤矿一直采用地面堆放的排放方法。随着资源开采量的加大, 平沟煤矿今后还会产生更多的煤矸石, 如果继续采用地面堆放的处理方式, 势必加剧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土地资源的压覆、破坏。

对于平沟煤矿矸石堆的治理宜采用矸石综合利用和矸石堆覆土绿化的方法进行处理。

我国很多煤矿企业在矸石综合利用上已经总结出一系列科学、合理可行的路子, 例如矸石发电、矸石制砖等等。

矸石堆覆土绿化主要是针对历史上已经产生的矸石堆而采用的方法。对于已经稳固的矸石堆, 在其表面覆土压盖, 一是可以封堵有害气体外泄, 二是在覆土面可以种植草木绿化, 达到改善矿区环境的目的。

另外, 也要重视矸石堆边坡的处理。首先将矸石堆边坡按原有的台阶面进行削减, 削减坡度不大于40°, 并在台阶面上留设一定宽度 (一般不小于2m) 马道。马道内侧设置一条排水沟, 用以排除矸石堆的雨水, 马道平台之间设置竖向排水沟连通, 保证上部雨水顺利引至山底, 矸石场底部建浆砌片石环形排水沟, 将雨水引至沟谷排水系统中。其次, 在矸石堆坡面上也要覆土, 待稳固后植草, 可以起到加固边坡的作用。

3.2.2. 3 矿山荒漠化治理

在矿井开采过程中含水层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造成矿区水土流失, 植被受损, 形成土地荒漠化。

治理主要以黄土填坑植树的方法进行治理。当然, 林木成活需要水源, 这里矿井的废水即可发挥作用。在矿井废水排出井下后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可浇灌林木。

4 结束语

随着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 21世纪的能源结构将逐渐改变, 到本世纪中叶有可能发生重大变化, 但煤炭的绝对消费量有增无减。为了可持续发展, 要把能源有效利用和保护环境紧密结合起来。煤炭作为能源的利用方式必须改变, 必须大力开发推广先进的洁净煤技术和煤炭转化技术, 煤炭要通过洁净转化和定向转化变成优质能源和宝贵的化工产品, 煤化工将取代石油化工在21世纪得到蓬勃发展。煤炭的综合利用及其共 (伴) 生矿物、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大有可为。煤炭综合利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即煤转化和煤伴生矿物的利用。因此, 应大力发展煤气化、煤液化, 并加强石煤、煤矸石、煤共 (伴) 生矿物的利用。

3.关于城市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总结 篇三

关键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预算

云南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形地质环境,所以也是地质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长期的地质灾害给当地的居民生命财产等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政府不断的投入资金进行灾害的治治理,但是在灾害治理工程的预算过程中遭遇到很多的问题,本文就对该地区灾害治理工程的预算进行探讨。

一、工程预算中存在的问题和策略

1、土石方工程造价

(1)工程量的计算。工程量是工程预算编制的初始数据,其工作内容繁多且细致,在工程预算的编制中工程量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程度都会对最终的预算编制结果产生影响。所以在工程量的计算过程中务必保证认真和细致,一定要按照其计算的顺序和相关规则进行坚决避免出现计算漏项或者重复的情况。

(2)定额套用。①直接套用:如果灾害治理工程和定额中的内容基本一致时可以直接进行套用;②换算之后再行套用:在工程治理过程中虽然与规定的定额存在差异,但是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换算公式将其中的单价等进行转换,然后再行使用;③套用相应的定额:如果在治疗过程中既没有与规定的定额一样,同时又不能通过换算等方式再行套用,那么就需要按照规定的定额进行一步步执行;④定额补充:在一些比较特殊的工程治理时,其中的一些项目没有可以应用的定额,此时就要对工程定额进行补充。

2、钢管桩工程的造价

钢管桩在地质灾害治疗过程中应用的非常广泛,其主要的作用就是对工程结构进行加固处理。钢管桩的优点是能够在施工过程中节省时间、其承载力非常高,因此加固的效果非常显著。

(1)工程量的计算。在工程使用过程中钢管桩还未规定工程定额,一般都是按照实际的生产量进行确定,云南大理牟取管委会大楼地基发生下沉,为了避免受力不均匀导致地基变形则使用钢管桩组成的抗滑挡墙对建筑前方的斜坡进行加固处理。(2)定额的套用。灾害工程治理过程中没有钢管桩项目的定额,更没有相类似的子定额,所以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自行编制定额。在编制的过程中主要的编制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人工费,包括安装费用、钢管壁钻孔等;其二是材料费包括PVC管道、纯水泥浆、钢板封盖和止浆塞等。其中人工费用中的钻孔和注浆等都是有定额进行参照的。

3、其他实体工程的造价

(1)工程量的计算。①混凝土结构和构件安装的工程量:所要计算的是混凝土结构和相关实体构件的时机体积,在实际体积的计算过程中空心部分、钢筋所占的体积都是忽略不计的;②喷射混凝土工程量其体积是采用面积和厚度的乘积进行计算的;③全新科技的防护网工程量的计算同样以常规的防护网面积为准。(2)定额的套用。定额套用的原则同样是由相同的直接套用,能够进行换算的在换算之后进行套用,否则就直接自行编制相关定额。

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预算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1、工程合同的管理过程中缺乏索赔制度

该地政府或为了提升管理力度,从而执行非常严格的合同进行管理,特别是在索赔制度中条件非常苛刻,在计价方式上选择固定计价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索赔制度,工程承包企业在满足合同要求之后大多很难取得经济效益;或者政府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对于索赔的情况粗略的带过,导致工程质量不合乎规范,但是却不能起到约束的作用。

2、工程造价管理缺乏统一

由于相关政策和法律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政府部门对于套用的定额监督不严格,再加上很多的定额和工程量的计算不配套,承包企业之间大多为不正当竞争等情况频出,主要的原因是工程造价管理的标准不一致,无法真正实现标准的统一性。

3、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比较缺乏

虽然近几年的项目工程发展十分迅速,由于国内的工程造价学科起步较西方国家短,因此在这方面的人才储备相对比较短缺,应届生缺乏经验需要进行系统的培训,总之从事专业的自然灾害工程治理的造价管理人才相对比较匮乏。

三、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预算中存在问题的治理措施

1、当地政府必须颁布相配套的费用定额和计价定额

在地质灾害工程治理过程中所涉及的专业性非常强,想要更好的控制工程造价就应该制定针对地质灾害的费用定额和计价定额。不同的地质灾害在治理的工程造价编制过程中需要参照不同的计价定额,比如泥石流和泥土滑坡等勉强可以套用市政定额;然而在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方面的治理中,其工程造价则完全不能套用市政计价定额和费用定额进行计算,这样会导致工程计算难以计算,因此作为云南大理的当地政府应该制定出适用性强的费用定额和计价定额。

2、采用工程量清单的计价方式

云南大理地区目前使用的计价方式多为总价固定形式,该种计价方式对于地质灾害造成工程而言实用性不强,因为地质灾害受制约的条件非常多,其中也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所以在治理过程中为了能够和承包方、治理方均摊风险在计价方式上应该选择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工程量是所有投标企业报价的基础,在完工进行结算时需要结合总工程量和综合单价进行结算,有效的规避了施工单位的市场风险。

3、勘察市场缺乏规范

为了提升经济效益,许多施工企业在工程勘测时故意消减或者增加工程量,而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人员和工程监理,所以导致这种乱象不能得到有效的避免,因此工程量勘察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规范勘测市场。

结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预算一直以来都是国家政府比较关心的问题,而工程造价和预算对于工程治理意义重大,所以一定要从计价方式的优化、体制的改革和工程量勘测等方面入手,更好的避免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段鹏飞.山西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实践及体会[J].山西建筑,2014(03).

[2]吴宝和,邹嘉兴,罗晓灵,石胜伟,王全成,肖德芬.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造价编审中遇到的问题及思考[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3(07).

[3]庞振洲,秦建忠.文县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监理工作探索[J].甘肃科技纵横,2012(08).

4.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报告 篇四

欢迎各位领导莅临xx检查20xx年度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我县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xx县地灾防治工作基本情况

xx县地处高山峡谷地带,地质结构脆弱,地质灾害隐患点多、线长、面广,历来地质灾害易发、多发、频发。20xx年我县经过汛前的巡排查,现有灾害隐患点220个(不包含磨西、新兴),“4.20”xx地震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42个,遍布全县各乡镇,地理环境复杂,涉及群众众多。地质灾害类型多样,泥石流111处,滑坡45处,崩塌24处,不稳定斜坡39处,地面塌陷1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二、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扎实安排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县人民政府编制印发了《20xx年度汛期地质灾害防御预案》,成立了xx县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乡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组成,设立了综合协调、事故调查、现场抢救、治安防范、医疗救治、交通管理、善后处理和办公室等抢险救援工作组。形成政府主导,国土部门组织协调抓落实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公众参与的齐抓共管的地质灾害防治体制和机制,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20xx年5月27日,县政府召开全县安全生产工作会,专题安排部署20xx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同时,县政府落实了专项经费,保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宣传,普及知识,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的防灾意识

提高全民防灾意识是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环节。为此,县国土资源局把加强防灾宣传、普及防灾知识作为重点,20xx年3月19日,县国土资源局组织了全县各乡镇分管地灾防治工作乡镇长和国土员开展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培训;4月3日,县国土资源局在德威乡组织召开了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汛前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会。县国土资源局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在xx桥广场开展了宣传日活动,通过对国土员、监测人员及广大群众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培训,大力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政策法规以及预防、避险、自救和互救等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切实增强群众防灾减灾意思和自我防护意识,提高了全社会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为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创造了人人关心地质灾害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坚持制度,落实措施,强力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1.完善地质灾害隐患群测群防体系建设。20xx年3月县国土资源局启动了地质灾害防灾责任卡和防灾避险明白卡的填制,并对各乡镇应急避险场所及撤离路线进行进一步落实,发放两卡一表2万余份,安装制作地质灾害隐患点标识标牌100个。

2.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汛前,县国土资源局同各乡镇人民政府、全县在建工程项目、矿山企业签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做到任务明确,责任落实,措施细化。要求各乡镇人民政府坚持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动态巡查和灾情(险情)速报制度,发现地质灾害隐患要及时上报、及时处置;一旦发生险情或灾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领导亲临现场、靠前指挥,避免地质灾害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

3.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拉网式排查。根据省、州工作安排,县国土资源局会同驻泸汛期督导员,在汛前对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同时各乡镇发动驻村干部、群众及专职监测员随时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上报,逐一落实监测责任人和具体监测人,对原有的监测人员进行核对排查和必要的调整,做到“点点有人管、处处有人抓”。

4.严格落实汛期各项制度。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险情巡查和灾情速报等制度。

三、灾后重建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情况

(一)项目基本情况

我县灾后重建地质灾害项目共分为九大类,建设资金共计2.0255亿元。分别为xx州xx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xx州xx县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国土资源应急能力建设、xx州xx县地质灾害勘查项目、xx州xx县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xx州xx县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管理维护项目、xx州xx县地质灾害排危除险项目、xx州xx县2处重点小流域地质灾害综合整治项目、xx州xx县2个重点城镇地质灾害综合整治项目。

(二)工作推进情况

1.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截止目前,已全面完成全县242处隐患点“两卡一表”更新工作、监测责任人及监测人员复核及培训工作,该项目已完成。

2.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共160户(xx114户、xxx46户)。截止目前,已完成132户(xx114户、xxx18户),其余28搬迁对象已承诺在主汛期来临之前采取投亲靠友等方式主动搬迁。

3.国土资源应急能力建设。根据县政府统一安排,整合资金,在田坝新区与县政务中心打捆建设。

4.应急排危项目。应急排危共计5处,包括泸桥xx子村二组滑坡、泸桥镇押卓庄子村斗地沟泥石流、冷碛镇和平村小藏避不稳定斜坡、兴隆镇和平村瓦板崖滑坡与田坝乡木角村木角小沟泥石流共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截止目前,已全部完工。

5.xx州xx县地质灾害勘查项目。已全面完成3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勘察工作(该项目由州国土资源局实施)。

6.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根据评审情况,专家同意取消了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工程治理。将对其余30处地质灾害治理点(xx县24处、含海螺沟6处)进行工程治理。我局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将30个点分为六个标段开展工作。4月26日完成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抽签工作。截止目前,已有13个点进场开工(不含海螺沟分局6个点),其余各点正抓紧开展实物指标调查工作,待完成调查后进场施工。

7.xx州xx县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管理维护项目。该项工作将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完成后启动。

8.小流域综合整治项目、重点城镇综合治理项目。小流域综合整治项目包括兴隆沟小流域、潘沟小流域。重点城镇综合治理包括泸桥镇重点城镇、田坝乡重点城镇。6月8日在州政务中心完成招标代理机构代理机构比选工作,确定四川兴诚信工程造价事务所有限公司为招标代理机构,力争7月20日进场施工。

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一)基层地质灾害防治人员防灾技能有待加强;全县没有从事地质工作的专业人员,地质灾害防治的经济基础薄弱,经费投入不足,技术水平偏低。监测预警监控手段单一落后,缺乏有效技术支撑,严重影响防治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有待加强。部分群众缺乏地质灾害防治知识,避险知识和技能不足,自我保护和主动避让意识较差,仍有部分房屋建在地质灾害隐患点上,给国土部门防灾监测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

(三)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推进困难。一是项目征地、协调工作难度大;二是部分项目设计与现场实际不符,导致无法施工,影响工程进度。

(四)基础设施防灾抗灾能力弱,特别是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难以抵御地质灾害。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精心组织,继续抓好排查巡查。按照省、州汛期地灾防治工作和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安排部署,继续依托专业力量加强汛期地巡排查工作。

(二)进一步加快推进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实施。严格按照省、州的要求,加快推进地灾治理项目的实施,确保工程质量。

(三)加强值守,建立地灾快速应急机制。切实抓好地灾防治值班工作机制的建立和落实,加强地灾预测预报,确保上下信息畅通。

5.关于城市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总结 篇五

工程项目进展情况的通报

一、绿春县城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进展情况

绿春县城区环境与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规划中的绿春一中片区、农职中片区、风情园至养护段片区、气象局片区、园丁小区北坡片区等5个地质灾害应急治理项目于2008年1月完成招投标工作,中标的各施工单位于2008年1月20日开始施工,截止2009年6月20日,5个地质灾害应急治理项目已施工完毕。在做好5个应急项目施工的同时,当地政府积极动员群众,抓好县城区坡头村、阿倮那村、那倮果村、松东村、洛瓦村等村寨的群防群治工作。建设完成了排水沟等工程2300米,群众累计投工投劳3900余人次,确保汛期雨水和生产生活用水有序排放。目前,绿春县有关部门正委托相关资质单位开展县城“削峰填谷”改造城市建设用地工程的预可研工作,同时加快组织其余6个应急抢险项目的招投标工作。

二、红河县城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省国土资源厅于2009年4月份组织完成了《红河县城大井沟滑坡勘察可研报告》、《红河县城大沙沟滑坡勘察可研报告》的专家论证工作。6月20日,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 1

同省国土资源厅邀请省级相关部门、省内外有关专家在昆明召开了《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城及规划区环境与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规划》专家评审会议,《规划》顺利通过了专家评审。目前,相关资质单位正加紧开展县城地质灾害的勘察可研工作,县人民政府正在积极组织红河县城大井沟滑坡、红河县城大沙沟滑坡治理项目的招投标工作。

三、楚雄州八个特大型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进展情况 2008年在省人民政府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的大力支持下,楚雄州武定县己衣乡中学及政府驻地滑坡治理项目、楚雄市中山镇中学及政府驻地滑坡治理项目、楚雄市东华镇宜茨中学及完小所在地滑坡治理项目、楚雄市三街镇政府驻地滑坡治理项目、双柏县安龙堡乡中学所在地滑坡治理项目、双柏县鄂嘉镇政府所在地滑坡治理治理、永仁县永兴乡政府驻地滑坡治理项目和元谋县老城河泥石流灾害治理等八个项目获准立项实施,落实了治理经费。2009年2月起,在楚雄州国土资源局的统一组织下,项目所在县、市国土资源部门分别委托相关资质单位开展勘察及施工图设计工作。2009年3月31日相关技术报告通过了省国土资源厅和省财政厅组织的专家审查。2009年5月,8个项目的公开招投标工作已经全部完成。从6月初开始,各项目已开始施工建设。

四、德钦县城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进展情况

2007年4月省人民政府召开了德钦县城整治建设拓展专

题会议,德钦县城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全面启动。2007年7月起,治理工程第一期中的县城一中河泥石流治理及直溪河拦渣坝工程、直溪河泥石流治理变电站以下排导槽工程(1、2标段)、一中河上游泥石流治理工程(暗涵及扩坝)等四个项目开始施工,上述工程已于2008年12月全部完工。2009年3月起,直曲河巨水桥至此羊水排导槽及拦渣坝项目、一中河德维路至直曲河排导槽改扩建项目、水磨房河排导槽及拦河坝项目、老水电局片区滑坡治理项目开始开工建设,预计于2009年9月完成。

6.地质灾害治理方案 篇六

2013年7月14日

华烨煤业有限公司

地质灾害排查治理方案

为了搞好我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及时预防、消除事故,杜绝事故发生,确保矿井安全生产,深刻吸取近期发生的一些地质灾害事故教训,根据县煤炭局的要求部署,结合我矿实际,认真地对矿区范围内的地质灾害进行了排查,并成立了地质灾害排查治理领导组,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特制定地质灾害治理方案。

1、地质灾害治理领导组:

组长:杨恩伟

常务副组长:康继生

副组长:刘继祥曹彦明李铁强

李新建张军田任玉平

成员:郝小军赵西广官铁伧

2、地质灾害类型:

雨季来临可能发生地面洪水灾害,发生地面洪水灾害时,如果河道及山沟排水不畅或洪水过猛过急,就有可能出现山洪灌

井、山体滑坡、临时自建房及危房倒塌等严重情况,公司有住宅楼、办公楼、和生产性厂房、设施等各类建筑物,遍及整个矿区的各个角落。地面建筑物(构筑物)倒塌事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或者虽无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但严重影响居民生活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地质灾害原因:

进入汛期,由于雨量充足,导致地面出现裂缝,地基下沉,发生建筑物倒塌事故,山体渗水,出现弱面,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事故的发生。

4、地质灾害应对措施:

应定期组织人员对矿区范围内进行排查,对出现的塌陷区裂缝要及时用水泥砂浆灌浆处理,并回填出现的低洼处,对山体的挡墙与排水沟进行排查,及时处理排水沟杂物,保证排水畅通无阻,防止雨水从山体裂缝灌水。

5、发生地质灾害时救援、演练:

当发生山体滑坡事建筑物倒塌事故后,救援人员达到现场应根据现场情况,首先制定抢救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必须对现场可能发生的险情进行排查,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确保抢救人员的安全,井然有序地疏散群众、维持现场秩序,防止与救援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保障救援队伍、物资运输的交通畅通,要及

时将抢救物资和设备运抵抢救现场。医务人员在事故区域附近抢救,对伤员进行简易包扎后,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7.试论边坡地质灾害治理技术 篇七

1 边坡低质灾害治理的现状

对于边坡地质灾害的治理必须要能够遵循着“一次根治, 不留后患”的原则, 因此, 必须要对边坡地质灾害的各项影响因素进行充分的分析, 以此为基础采取综合治理的方式[1]。现今,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很多的治理技术都逐渐的出现, 而预应力锚索技术则是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 在对边坡地质灾害进行处理时, 对于一些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地段, 要能够实行一些预加固工程, 这样能够有效的防止灾害的产生, 其中采取的主要措施是要先进行加固, 然后再进行开挖, 或者要能够在加固的同时进行开挖, 这样可以避免在灾害发生后的整治。其中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利用小锚孔来进行注浆, 这样能够对边坡的滑动带进行加固, 这种防止的技术十分的方便, 并且工作的强度也很低, 具有很强的机械化, 能够有效的提升工作的效率。并且利用这种技术属于主动向着边坡进行加固, 具有很大的先进性。

2 边坡地质灾害治理技术

2.1 混凝土喷射加固法

对于一些边坡地质灾害的表面问题的处理, 可以利用混凝土喷射的方式进行处理, 这种方法能够及时的对岩土体进行封闭, 并且能够避免岩土体的潮湿与风化, 有效的提升了其强度[2]。并且喷射混凝土还可以与锚杆相互结合使用, 主要是应用在一些比较容易风化、以及强度较低的岩石边坡。对于一些节理发育、风化严重以及易受自然力的影响以及一些局部的小型坍塌的岩石边坡也可以利用这种方式。还有就是爆破施工后, 存在的一些比较薄的岩石边坡, 但是这种方式无法应用在外部景观要求比较高的边坡, 然而目前出现的一些绿色混凝土则是可以进行应用, 这种绿色混凝土能够吸收一些养分以及水分, 从而形成绿色的植物。

2.2 自然坡率法

自然坡率法主要是指控制边坡的高度以及坡度, 以此来进行边坡灾害的防治, 利用这种方式不需要对边坡的整体进行加固, 便能够达到自身的稳定, 同时这种方式的施工也十分的简便, 成本非常低[3]。坡率具有一定的允许值, 并且对于坡率主要是根据相应的稳定性进行计算来确定。

2.3 抗滑桩法

抗滑桩法主要是指在滑床一定深度的地方进行锚固的穿越滑体构筑物, 能够将上部分的滑坡推率传递到滑床, 这样能够有效的提升滑体的抗滑能力, 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增加滑坡的稳定性。抗滑桩具有很多的种类, 针对不同的类型会有不同的分类方式, 根据其刚性的不同可以分为刚性桩以及弹性桩, 根据材料则是可以分为混凝土、木材以及钢材等。

2.4 注浆加固法

注浆加固法主要是通过对边坡进行加固, 能够在压力的作用下将其中的浆液利用管道注入到相应的裂缝中, 并且这样能够将一些碎裂的岩石进行加固, 将岩石逐渐的加固成一个整体, 这种方式有效的提升了岩石的强度, 并且能够缓解地下水通道中减少地下水的破坏性。但是利用这种方式进行注浆之前, 必须要对边坡的特性、形状以及深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进行周密的分析, 这样能够有效的保证注浆的管道能够在最有利位置进行工作, 另外注浆加固法十分工艺、十分的简单, 应用的设备也很少, 能够有效的形成一些封水帷幕。

2.5 锚杆加固法

锚杆加固法主要是指, 将一些不稳定的岩石体以及结构固定在岩石层上, 这样能够使他们之间相互连接, 因此来形成传递的拉力, 锚杆加固法主要是应用在各种岩土边坡以及岩石上, 其中加固的效果也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主要取决于锚杆的结构、施工的技术以及质量等, 锚杆的结构主要是包括承压板、锚具以及支挡结构等。

2.6 挡土墙法

对于一些松散岩石的构建物, 可以利用挡土墙法来进行处理, 并且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应用在小型的滑坡, 同时也能够应用在大型的滑坡的处理上。其中主要的作用便是要依赖本身的结构强度以及重量来阻止滑坡的下滑力, 同时为了能够保证效果, 要能够科学的选择挡土墙的位置, 一般来说, 主要是设置在相应的边坡的边角以及前缘的位置, 其中的主要结构是悬臂式、重力式以及喷锚式等。

2.7 柔性防护网

对于柔性防护网来说, 主要是以高强度的柔性网为主要的部分, 并且是利用拦截以及覆盖的方式来进行地质灾害的防治, 属于一种新型的防护结构系统。边坡的柔性防护网主要是利用防护的功能、结构的形式以及作用等方式进行主动以及被动的防护, 主动的柔性防护主要是利用锚杆以及相关的张拉绳施加张力给钢绳网, 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一些碎石现象。利用柔性防护网具有很强的优势, 首先是能够充分的利用柔性材料的防冲击力性能, 同时柔性材料具有很大的铺展能力, 这样将会适用于各种防治地质灾害的技术。

2.8 钢花管注浆

钢花管注浆主要是利用钢花管来进行注浆, 可以将相关的浆液注入到岩土体之中, 这样能够有效的改善在边坡岩土体的性能以及指标, 从而来增强抗滑能力, 并且钢管在相应的边坡之中还能够提升其安全性以及稳定性, 但是这种方法在进行设计时, 一定要注意到相应的岩土体的性质, 这样能够有效的应用到节理发育的边坡。

2.9 生物工程法

其中生物工程法主要有草坡坡护, 是指人工铺设草坪, 将草皮运送到坡面, 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铺设, 这样能够在边坡处形成草坪。其次, 还有液压喷播种草技术, 主要是将其中的草种、保水剂以及水纤维等混合物通过喷播机喷到相关的区域, 以此来实现草坪的绿化技术。生物工程法的方式有很多种, 钢筋混凝土框架植草、植生带绿化法等都属于生物工程法, 并且这种方式具有很高的环保价值。

3 结语

在地质灾害中, 边坡地质灾害属于一种十分常见的灾害, 并且对其的治理也是十分的复杂的, 在进行治理时, 一定要对其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 针对其灾害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式, 以此来提升质量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志禄, 张燕.陇南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及预警技术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11.

[2]孙畅.关于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速报工作的通知[J].国土资源通讯, 2012.

8.地质灾害原因分析与治理对策 篇八

关键词:地质灾害 原因 治理 对策

1本区域地质灾害导致原因分析

1.1人为破坏

洞头地处温州东海,四面环海,过去是一个孤岛,以外界只能由水路连接,在当今经济迅猛发展,民生改造要求强烈,加之海岛本身可使用土地资源十分稀少,于是就出现大量的填海造地,开山平地,削山修路架桥等经济活动.洞头岙仔原为一个海边山头,在当地搞活经济,推动旅游、地产开发的政策下,对此进行了山地改造。现已建和在建项目主要有:岙仔旧村安置改造、双龙村度假酒店、垅头村开发利用区块(度假、休闲、住宅)、温州市游艇俱乐部等,由此带来一系列可能引发地质灾害诱因。

2本区域地灾治理对策

2.1泥石流

2.1.1基础建设对泥石流形成条件的影响

基础建设对泥石流形成条件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产生并加速松散固体物质的积累,露天开挖及坑采剥离山体速度较快,产生大量废土,是泥石流源地的主要形成原因,另外基础修筑公路破坏山坡植被,产生大量弃土,基础选矿排出的废渣也是泥石流物质来源。(2)增大了水体补给量。基础建设中植被遭严重破坏,改变了地面结构,调节雨水的能力显著降低,汇流时间缩短,洪峰流量和洪水总量增大,暴发泥石流的可能性也增大;废石、弃土堵沟成湖,蓄积了大量的水体。(3)基础建设改变了地形条件,增强动力条件。大量的废石、弃土堆放使山坡变陡,地面高差增大,从而加强了侵蚀能力;大量废石、弃土压缩沟床,增大流深和流速,也就增强了流体的动能和冲刷力,废石堆放减少了过流断面,使流体受压缩,流速增大,侧蚀和下蚀能力加强。

2.1.2泥石流的治理措施

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1)工程措施的治理目的是减少灾害的发生频度,降低灾害的危害程度。一般是拦挡、排导和支护措施。对物质来源即上游的废石、弃土松散体进行拦挡,阻拦了泥石流的物质来源。修建拦挡坝或谷坊,同时,布置合理的排水措施,使土水分离。中下游进行排导,疏通沟道,防止沿途淤积漫流,冲毁田地,对沿途沟道边坡进行支护,防止塌方和道路毁坏。合适的地点修建速流通道,加速泥石流的排导。

(2)生物措施:生物措施的治理主要目的一是治理水土流失;二是美化环境

(3)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通过二者相结合,以达到减少或消除泥石流发生因素

2.2岩体崩塌、滚石

当地面上开挖后,开挖区边沿的山体高陡,岩体结理部分破坏,在自身重力和其上覆岩层的压力作用下,产生向下的弯曲和移动。当顶板岩层内部所形成的拉张应力超过该层岩层的抗拉强度极限时,直接顶板首先发生断裂和破碎并相继冒落。接着是上覆岩层相继向下弯曲、移动,进而发生断裂和离层。随着自然的侵蚀,日晒雨刷、岩溶,风化岩层影响范围不断深入扩大。当风化到一定的程度时,部分山体就会移动脱离,形成崩塌、滚石,从而危及地面上的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等。

对崩塌、滚石的治理方案很多,但较常用的方法是清除不稳定岩体,再挂网、喷浆,还有就是采用被动拦网的方法。

2.3滑坡

滑坡活动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发生在雨季。而软硬相间岩层,由于差异风化,坚硬岩体突出,由结构面切割或重力蠕變,坚硬岩体就会产生的崩塌、落石。地质构造发育使完整岩石被分割成割裂体,割裂体在诱发因素下失稳而形成崩塌,因此构造越发育,岩体越破碎,越易产生崩塌、落石。人为影响主要是开挖坡脚、改变应力场,使坡体内积存的弹性应变能释放而造成应力重新分布,岩体产生卸荷裂隙,它们多张开且平行于边坡面,并使原有裂隙扩展和张开,由其所切割的岩

体,可能失稳而形成崩塌滑坡。

抗滑工程是防止山体滑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对于人们活动频繁的就近坡体来说,意义非同寻常。抗滑工程包括削坡卸载、抗滑桩、抗滑挡墙、加筋挡墙、锚定板挡墙、预应力锚索挡墙、锚杆挡墙、锚杆格构、预应力锚索格构等。抗滑桩大截面积排式抗滑单桩、抗滑链、钢管桩、承台式抗滑桩、抗洪桩、桩基挡墙、椅式挡墙、排架式抗滑桩、抗滑刚架桩、板桩抗滑桩和锚固桩、土质改良注浆、微型桩。

2.3.1本工程的所采用挡土墙、锚杆格构、抗滑桩治理方法,

4结语

9.滑坡地质灾害治理程序 篇九

1、可行性论证:滑坡灾害的防治工程不同于一般建筑工程,滑坡灾害防治工程是对致灾地质作用的调整和崩塌滑坡变形体的改造工程。首先需对滑坡区域进行地质调查,查明滑坡的险情状况,包括滑坡区域边界、规模、活动状况、稳定状况及危险程度;成灾危害情况,包括可能遭受危害的人、物、设施的位置、规模、价值及可迁移程度;影响治理工程实施的自然条件及社会条件,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诸方面进行防治的必要性、可行性论证,并提交报告,时间需10-15天。

2、地质勘查工作: 查明滑坡致灾作用的性质、成因、变形机

制,为防治工程设计提供计算评价滑坡区域的有关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及水文地质条件等资料数据。时间需10天。

3、防治工程设计:在前面工作基础上,根据滑坡的成因、危

险程度和防治目标(安全标准)确定防治工程的强度和工程量,作出防治工程设计方案,时间需15天。

4、防治工程施工:根据工程设计方案,对滑坡区域进行防治

10.关于城市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总结 篇十

发布时间:2009-06-15 点击:157 次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admin 本文所属专题:※工作总结

标签:地质灾害防治

灾害防治

地质灾害

总结报告

地质-省国土资源厅:

年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甘肃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以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为基础,完善各项工作制度,落实各项责任措施,以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重点,集中力量,下大力抓好汛期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对《条例》的学习,宣传教育,提高了防灾意识

今年“4?22”世界地球日我们配合法规监察科进行了宣传纪念活动,市、县(区)局分别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宣传纪念活动。据统计,共设立宣传咨询点12处,装饰出动宣传车辆8台(次),悬挂横幅123条,刷写宣传口号、标语6800条(幅),散发各种宣传资料(传单)20000多份,解答咨询群众1800人(次),并展示了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知识图片。通过宣传活动,进一步营造了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的社会氛围,增强了全民防灾意识,为做好2006年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学习宣传效果明显。

二、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机构

1.成立了以市政府常务副市长赵景山同志为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薛晓宏、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杨好春同志为副组长,市公安、财政、建设、气象、民政、交通、环保、卫生、水务局及武警支队等为成员单位的全市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协调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的落实。

2.建立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系统,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杨好春同志为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执法支队、地质环境科、地质146队副队长兼总工程师为指挥部成员的全市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总指挥部下设东片(华亭、崇信、灵台县),西片(崆峒区、泾川、庄浪、静宁县)两个应急指挥分队。明确了应急指挥部、应急分队的工作任务和职责,确保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预案和突发性应急方案的落实。

3.设制了全市各县(区)国土资源局主管领导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值班电话通讯录名单、联系电话,为汛期防灾联络提供了方便。

三、开展了城市地质环境调查和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的发布工作

按照省厅环境处去年会议要求,今年四月份,我们高度重视,积极配合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完成了全市城市地质环境调查工作,工作实施期间,我们以平凉市人民政府名义向各县(区)下发了通知,提出了具体要求,科室抽出专人配合、协调工作,主动查资料、找文件,为调查组同志提供方便,使这项工作进展顺利,较好地按期完成了任务。自2012年以来,我局与市气象局气象台联合开展了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的发布工作。在预报发布工作中,与市气象局密切配合,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根据全市气候特征,降雨情况技术资料分析发布预报及时;二是预报情况比较准确,针对性强;三是气象值班、防灾值班工作责任落实到位,灾情值班巡查和预警预报工作不断加大。今年4月份,我们主动与市气象局联系,进行了座谈交流,认真总结了工作经验,加强协作与配合,不断完善和提高了工作质量。全年共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报4起,为汛期地质灾害的早检测、早预防提供了条件。

四、建立健全各项防灾工作制度,认真编制全市地质灾害防灾预案

1.根据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特点,制定了《平凉市汛期地质灾害值班制度》、《平凉市汛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制度》、《地质灾害速报制度》。三个制度分别对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人员值班、检测巡查、预警预报等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2.市、县(区)认真编制了《2006年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和突发性应急预案,并报市、县(区)人民政府批转下发执行。预案对全市的地形特征、气候状况和2005年地质灾害情况进行了分析,对2006年地质灾害种类、重点地质灾害隐患区以及各县(区)地质灾害危险区进行了筛选圈定,并对2006年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提出了具体的防灾措施要求。预案明确了2006年全市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地面沉降、泥石流四大类。圈定主要危险点81处,预测受灾户数2230户,受灾害威胁人员10417人,制定预防要点28条。

3.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要求,依据2006年全市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筛选圈定的重点,发放防灾明白卡81份,避险明白卡2230份。做到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健全,工作任务落实到人,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五、加强对全市公路沿线、风景旅游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年初,我们按照省厅《关于加强风景旅游区(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通知》(甘国土资发[2003]100号)通知精神,对全市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按照省厅和市委、市政府要求,在“五一”、“国庆”节日期间,尤其把旅游景区(点)、公路沿线、桥梁附近作为节日值班的主要内容,对各县(区)上报的山体滑坡、矿区塌陷、地面沉降、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情况,加大了值班巡查力度,发现灾情要及时汇报值班领导,发生等级以上重大灾情要迅速上报市政府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和抢险救灾领导小组。通过以上制度和措施,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措施得到全面落实,工作开局良好,步入正规化。

2006年5月2日下午5时40分我市华亭县马峡镇孟台村正沟发生山体滑坡灾害后,市、县各级政府、国土资源部门高度重视,实施了紧急避险防灾措施,组织疏散险区群众29户145人,避免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7月7日晚11时至8日凌晨3时,崇信县柏树乡陶坡村后沟社发生山体滑坡地质灾害,由于县政府、县局的高度重视,及时启动了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对24户104人实施了搬迁撤离,无人员伤亡;8月13日晚20时至23时、14日中午12时至14时,静宁县的贾河、仁大、余湾乡遭受强暴雨袭击,引发山体滑坡地质灾害,各级组织反应迅速,在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间组织群众抗灾自救,及时从危房和险情区搬迁撤离群众238户1064人,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通过华亭县、崇信县、静宁县三次较大山体滑坡地质灾害发生后的防治,充分体现了我市各级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防灾意识明显增强,防灾工作比较扎实,各项措施、制度落实比较到位。

六、进行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自查和全面检查工作

每年5至9月份为主汛期,是地质灾害易发期。根据这一特点,在4月初,我们要求各县(区)对辖区内的危险点进行重新调查圈定,建立健全防灾领导机构和群测群防体系。在调查的基础上,由县(区)对入汛前的防灾工作进行自查和检查,市局组织人员进行抽查。通过自查和抽查,各县(区)都成立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系统,编排了汛期防灾工作值班表,设置了全市汛期值班电话通讯录人员名单及联系电话,为汛期防灾联络提供了方便。同时以平国土资发[2006]34号转发了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报告制度》的通知、[2006]105号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的通知,加大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力度。5月份省厅检查组张调研一行来我市对今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了检查指导,检查组通过实地调研、查看现场灾情、听取汇报,抽查住户防灾明白卡等,对我市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评价,检查组认为:我市防灾工作措施落实到位。一是学习宣传教育活动有计划、有安排,有声有色;二是防治机构健全,各级高度重视;三是各项防治措施扎实有效,落实较好;四是汛期值班监测巡查工作到位;五是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工作成绩显著。

七、地质灾害防治基础工作进一步完善

为了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基础设施建设,我局与146队联合编制了平凉市地质图和平凉市地质灾害分布图,为全市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打下了基础。目前,我们通过全市地质灾害分布图,就能明确反映出全市地质灾害危险点和重点防治区,为防治工作提供了依据。

八、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工作进展顺利

在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上,我们积极支持、配合各县(区)成功申报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地质遗迹保护项目3个。一是崇信县新赤矿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经过积极申请努力,于今年4月27日完成项目设计书,经省厅和省内专家评审通过,国家拨付项目实施经费500万元;二是华亭县前岭矿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项目设计书4月28日经省厅评审通过,国家拨付治理经费500万元;三是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二期项目经费150万元,三个项目总计1150万元已全部拨付到位。现已圆满完成了项目实施任务,待省厅验收。

九、存在问题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确保了地质灾害的防治。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基层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工作缺乏设备、经费,工作难度较大。二是对地质灾害监测人员的培训不够,缺乏一定的专业技术,监测预报的准确性有待提高。三是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值班环境、值班条件差,值班人员少

11.关于城市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锚杆喷锚支护绿化技术经济

1 工程背景

2006年6月8日受强降雨的影响,整个榜山发生大范围的崩塌和坡面泥石(土)流,斜坡受损较严重,其中榜山东侧斜坡(鸳江路榜山之梯)发生的坡面泥石流、崩塌岩土体冲入坡下梧州市长洲区公安分局住宅楼内,造成4人死亡,6人受伤,楼房损坏、财产损失,造成320户近1000人被迫撤离;山顶的气象台因受灾害影响,雷达站停止运转一个多月,办公室及信息楼地面及墙体开裂受损。由于榜山东侧坡脚榜山之梯为梧州市主要商住区,居住有大量居民,斜坡一旦发生大规模失稳,将严重威胁到坡脚榜山之梯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此梧州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把其列入梧州市“6.8”地质灾害应急治理工程项目。

2 地质概况

山体斜坡土体主要由填土、残坡积粘性土以及寒武系黄洞口组上段全、强风化粉砂岩组成。根据斜坡的岩土的成分、土体结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结果,简述如下:①杂填土:土灰色、褐红色,稍湿,呈松散状,以粘性土为主,含碎石、煤渣、砖头等建筑垃圾,属高压缩性土,透水性强,厚度为0.30~3.80m。②含碎石粉质粘土:系粉砂岩坡积物,棕红、褐黄色,稍湿~湿,可塑~硬塑,以粉质粘土为主,含碎石约10%,粒径一般为2~4cm,呈棱角状。③粉质粘土:系粉砂岩坡积物,棕红、褐黄色,稍湿~湿,可塑~硬塑,以粉粒为主,土质较均匀,属压缩性土,具遇水易软化,强度降低等特点,厚度为0.40~3.50m。④粘土:系粉砂岩坡残积物,棕红、褐黄色,稍湿~湿,硬塑~坚硬,以粉粘粒为主,属中压缩性土。

3边坡支护设计

由于边坡高度较大,面积广,为避免边坡开挖对坡面稳定的影响,边坡支护适宜采用自上而下分段开挖、跟进支护的逆作法施工;另外考虑到边坡岩层的产状、结构构成、节理裂隙发育情况,本次边坡工程对坡面主要采用土钉+框架梁+植草进行稳定加固,部分边坡坡面采用挂网喷混凝土进行防护。根据本边坡工程的特点及施工经验,本工程按性质或工艺不同,主要分为六个分项部分:①削坡清表工程。②截水沟(排水沟)工程。③锚杆支护工程。④混凝土框架梁工程。 ⑤植草绿化工程。其中锚杆+框架梁+植草为本边坡的主要施工项目。

根据设计经验及工程类比,并通过锚杆结构强度验算及外部稳定验算,设计边坡面层倾角采用65°,土钉与面层垂直布置下倾角为10°,垂直与水平间距均为2.5m钉材选用Φ25 热轧螺纹钢筋,钻孔孔径为100mm钉孔注浆材料采用M25水泥砂浆。土钉长度(8~18)m,钉材表面涂环氧树脂以增强抗锈能力。为了使钢筋位于钻孔中心,每隔2m设定位支架。框架梁采用C25混凝土,竖梁、横梁规格为30cm×30cm,间距2.5m×2.5m。框架梁与锚杆连为一体,在框架梁内喷播草籽,进行绿化。

边坡的排水系统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到后期的支护效果。因此,根据本工程特点在坡顶外2m处设置底宽80cm×80cm的梯形截水沟,边坡中部设置60cm×60cm的矩形排水沟,坡脚设100cm ×100cm的矩形排水沟,截水沟及排水沟收集的雨水均接入附近的市政排水系统内。坡面上设置泄水孔,孔径为75mm,纵横间距均为2.0m,排水管外倾坡度5%,设不小于50cm的碎石反滤包。

4 施工技术、方法与要求

4.1 削坡施工 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清理坡面植被,测量放线,人工削土方,土方外运,坡面修整,单项工程验收。

施工技术要求①在清方开挖前作好施工测量,严格控制清方工作量,削方工程应进行严格控制,拟专设一个测量组随挖随测量地形,用测量指导削方整形工作。②施工前,需先进行场地清理,将坡面上的部分杂草、不稳定树木和全部杂物清理出场,然后根据具体坡体形态特征有边坡治理工程设计要求,按设计坡度采取挖除的方法进行削方和坡面整形。③削方整形应由后向前逐层开挖,由于场地坡度较斜,严禁在施工斜坡范围内堆载大量土石方,破碎的土石方要及时的运出场外。④开挖不能超过剖面图中所标志的开挖高程,应严格按照设计所示削坡线施工,保持轮廓线圆顺。⑤采取的削坡程序应保持坡面的稳定,在工程最终验收以前,应对所有的施工坡面稳定和安全负责,在施工过程中,坡面上的不稳定土、石应及时削坡清除以保安全。

削坡技术参数见下表

4.2 锚杆支护施工方法

①锚杆成孔:根据本山体治理工程的性质与特点,抗滑锚杆的锚孔采用风动潜孔锤钻进施工,该施工方法的优点是不需用水及泥浆清孔,能有效地避免冲刷坡体,施工速度快。锚杆孔施工选用潜孔锤机,大部分锚孔直径为φ130mm(图纸上A、B区为φ90mm),配备相应锤体。沿锚杆轴线方向,按设计图纸上不同施工区的要求,每隔2.0m设置一个对中支架(对中支架在现场加工制作);锚杆体按防腐要求进行防腐处理。②锚杆注浆:锚杆注浆材料为M25水泥砂浆,采用Po32.5级水泥配制,设计配合比为:水:水泥:砂=0.45:1:1.25,每立方米砂浆材料用量为360kg:800kg:1000kg。采用孔底返浆注浆法。水泥砂浆搅拌使用普通搅拌机,搅拌机的一次搅拌砂浆量不得小于0.3m3/次,搅拌时间不小于2min。注浆选用UB-2型灰浆挤压泵进行,输送管路宜使用耐压不小于2.0MPa的高压胶管,管口连接采用快速接头以保证注浆速度。

4.3混凝土框架梁工程

①在锚杆施工完成至有一定工作面的时候进行,根据设计开挖坡面放出基槽位置。②混凝土梁截面为300mm×300mm,镶入坡面0.10m~0.20m,所以基槽断面较小,再者受施工环境限制,只有采用人工开挖的方法进行。开挖时注意要使开挖断面垂直于路堑边坡坡面。③选用的木模板在制作厂加工或现场制作安装,外露在基槽部分的模板要加支撑固定,与坡面接触处不需放置模板,混凝土紧贴坡面浇注。④钢筋制作好后进行绑扎。钢筋绑扎前锚杆按要求进行拉拔试验,合格后才能进行下步工序。

本工程混凝土梁钢筋骨架尺寸控制参考数据:主筋间距:±10mm;箍筋间距:±20mm;外形尺寸:±10mm;长度:±100mm;保护层厚度:±5mm。

5 工程效果分析

“锚杆+框架梁支护结构”是一种先进的岩土工程加固支护方法,具有很好的技术经济效果。植草所用附加材料大多数为易分解材料,对环境无污染;且植草边坡与周围环境相融合,能美化城镇景观,这是传统人工护坡所不及的。植草在施工后3~5d即可陆续发芽,在良好的保湿条件下,两周植被覆盖率可达90%以上,大大提高了边坡的稳定性,确保施工工期,且后期维护工作量小。

参考文献:

[1]安保昭.坡面绿化施工法[M].周庆桐译.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GB50330-2002)[S] 2002.

12.对边坡地质灾害治理技术的研究 篇十二

通常情况下, 对边坡类施工地质灾害的治理应该坚持“一次根治绝不留下后患”的技术处理原则, 从而在此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不同施工地质灾害所造成的不良施工后果的严重性。因此, 在治理过程中要采用综合治理的方式进行科学治理。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 预应力锚索施工技术成为治理边坡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 因此在具体的治理过程中, 技术人员只需要采用小锚孔注浆的方式进行加固施工处理就可以提高工程结构的稳定性。

1 常见边坡类地质灾害的具体成因

在常见的边坡地质灾害类型中, 岩层中部见产状的节理裂隙, 为陡倾斜切割, 对岩体的完整性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由于边坡开挖导致建筑结构的底部出现凌空的现象, 因此在地下水的持续作用之下, 会使浅层的岩体滑塌失稳。一般情况下, 岩体的滑坡属于平面滑动, 而滑动面是层间软弱结构面, 坡体的产生和坡体的物质组成以及地质结构、地下水的潜藏活动具有密切的关系。从该施工地质的勘察报告中可以看出, 大多数的边坡潜在滑动层属于典型的强风化岩, 风化裂隙的发育导致岩体发生严重的破碎现象, 而中等风化岩在区域地质构造作用的影响下, 层间结构面极容易出现滑动的情况,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严重的施工故障, 而施工过程中所渗入的大量雨水等地表水会将施工结构的表面润滑, 从而导致施工结构土体的受压值不断降低, 最终使施工工程结构产生严重的山体滑坡现象。

2 边坡地质灾害治理技术应用的案例介绍

2.1 工程施工情况介绍

该施工工程为我国某地区一边坡治理工程, 此施工工程的招标范围和工程内容依据施工图和工程量清单主要分为为:坡面治理、清除危岩险石、做拦护网及挡墙内测绿化等工程分项。具体的施工地质情况如表1所示。

2.2 主要施工计划

3 边坡地质灾害治理技术分析

3.1 边坡地质灾害治理中的自然坡率法

自然坡率法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结构的坡度以及施工的边坡高度进行控制, 但不需要对边坡的整体结构进行加固, 这种施工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具有施工经济而且施工方便的优点, 因此一般这种施工技术方法的应用十分广泛。但是, 在应用此种施工技术进行施工时, 需要重点注意以下几种施工地质: (1) 有外倾软弱结构面的岩体结构边坡; (2) 土质较软的施工边坡; (3) 坡顶边缘附近有较大负荷的施工边坡;还有一种情况是, 施工的土质边坡超过10m, 而岩质的边坡超过30m的施工边坡也要引起高度重视;另外, 放坡开挖对拟建或者相邻建筑物具有不利影响的施工边坡不能采用此种施工技术进行施工, 还有诸如地下水发育以及稳定性较差的施工边坡也不能采用这种施工方案进行处理。

3.2 边坡地质灾害治理中的混凝土喷射加固法

除此之外, 还可以采用混凝土喷射的技术方式对封闭性的岩体进行处理, 避免岩体发生潮解以及出现风化、剥落的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岩体结构的施工稳定性, 在采用喷射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处理过程中, 还可以采用锚杆施工的技术进行施工, 主要对某些施工强度较低以及施工结构性能较差的施工结构进行处理, 同时对节理发育不完整以及风化程度严重、施工过程受外界影响因素较大的施工情况进行处理, 但是这种施工技术不太适用于一些外部景观要求较高的施工边坡处理。

3.3 边坡地质灾害治理中的锚索加固法

所谓的锚杆加固施工, 是指在结构不稳定的施工岩体中将锚杆进行固定, 从而产生一种持久的剪力与传递一种巨大的拉力。这种施工技术主要适用于一些岩土边坡施工过程中, 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锚索或者锚杆对施工岩体的结构进行连接, 锚杆的长度应该穿过潜在的滑动面, 并有效固定在稳定的岩体结构中, 一般锚杆长度为4.0~6.0m, 而预应力的锚杆长度为6.0~16.0m, 预应力锚索的长度可以达到十几米以及近百米。因此, 为了确保施工结构的稳定性, 可以在锚杆施工中的每两根锚索之间增设钢筋混凝土横梁, 并将其放置于横梁与锚头中。

3.4 边坡地质灾害治理中的挡土墙法

挡体墙施工是采用人工建设的方式阻止那些结构比较松散的构筑物发生滑落, 既可以于大型的滑坡治理也可以用于小型的滑坡治理, 因此这种施工技术的主要功能是依赖于自身结构的整体强度以及重量尽可能抵抗岩体边坡的下滑力。

3.5 边坡地质灾害治理中的注浆加固法

这种施工技术方式是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进行注浆施工, 让浆液进入岩体的裂隙中, 使岩体结构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为了起到良好的注浆加固效果, 可以在注浆之前对岩体边坡的情况进行了解。

3.6 边坡地质灾害治理中的柔性防护网

柔性防护网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将高强度的柔性防护网作为建筑结构的主要部分, 通过覆盖以及拦截两种方式对各种地质灾害进行防御, 这种技术处理方式主要分为主动防御与被动防御两种技术处理方式, 其主要的作用是通过柔性的材料充分发挥其易铺展以及防冲击的重要作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一般的工程施工过程中, 会出现很多施工地质灾害, 例如边坡施工地质灾害已经成分为一种常见的施工地质灾害类型。因此, 一旦出现类似的不良施工情况, 需要施工技术人员采取积极的对策对施工灾害进行科学处理。从实践情况来看, 边坡类施工地质灾害治理是一项十分系统和复杂的工作, 所以, 相关的技术人员需要结合实际的施工地质情况进行灾害成因以及灾害类型分析, 从而采用合理的边坡地质灾害治理技术方案。

参考文献

[1]唐夺.试论边坡地质灾害治理技术[J].科技风, 2014, 22:168.

[2]李立青, 潘森, 卫巧生.路堑边坡典型地质灾害治理措施的探讨与研究[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15, 07:69~72.

[3]李俊, 康馨予.地质灾害治理与防治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 2014 (12) .

上一篇:习水县党员在线学习网下一篇:工业区管委主任竞职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