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物理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

2024-11-04

反思物理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共15篇)

1.反思物理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 篇一

《金属矿物质的开发和利用》教学反思

----------------------------谢国伟

6月5号,我参加了我们学校组织的第一届课改优质课的比赛,所教内容是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金属矿物质的开发和利用,主要内容是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了解各金属的活泼性不同,了解工业冶炼金属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掌握其中的铝热反应和冶炼方法,对金属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前面无机化学的基础理论的学习,对于本节的不同活泼性金属的冶炼原理和一般方法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铺垫作用,因此,对于学生的学习本节内容,相对其他章节来说,内容比较简单易懂,也易掌握。

本堂课通过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为主线,分段讲解了不同活泼性金属的冶炼和方法,层次分明,思路清晰,已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也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从整体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是相当不错的,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并应用,为后面的新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觉得还有以下几点需要反思和改正:

第一,能够利用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设了问题情境,但学生自主参与太少。通过以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为主线,先了解大家熟悉的金和铂在地壳中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以设问的方式,启发引导,讨论分析等方法,层层递进说出不同金属,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比较紧凑,整个过程只叫了几个学生上来演板,而大部分学生没有时间充分讨论和展示自己的机会,课堂教学活动还是教师讲的太多,没有体现真正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激发学习积极性。

第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够,大部分学生没有课前预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很陌生,课前没有预习,自主学习能力有待加强。第三,视频效果,通过视觉观察铝热反应。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过程中肯定离不开实验,但是受教学条件的限制,不能现场演示实验,但是,在本堂课中,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视频,让学生观察视频了解实验过程和方法,观察现象。但要学生充分发挥动手操作技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实验中,必须要通过做实验来体验。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和提升,将从以下几点进行改进:

第一,加强学习,让学生又充足的时间参与到整堂课,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性。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多要向课改班的老师请教,也常去课改班听课,学习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和技术;在自己的课堂中,通过提出一个探究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参与性,流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真正融入到学习中来,充分体现学校提出的自主学习。另外要进一步解决探究如何开放,即开放哪些点的问题;开放到何种程度,即时间的把握等;以及探究后的讨论、归纳等。第二,教会学生适当的课前预习和足够的基础知识储备以及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操作练习技能,在化学实验中探讨和学习。

2.反思物理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 篇二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让学生积极地参与, 乐于探究, 勇于实验, 这实际上是一种学习方式的革命性变化。但是要让学生充分的探究, 必须有足够的实验器材。而现有的实验仪器设备完全满足不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这也就导致了说实验, 讲实验的现象。从而导致了课程资源的匮乏现象, 这也是物理教师实施新课程中的一大困惑。可见课程资源的缺乏已经成为物理课程改革的一大障碍。说实验、讲实验现象还比较普遍。所以要更加有效的实施新课程, 必须要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来支撑。下面笔者以《平面镜》的教学片段为例, 谈谈在课程资源建设和利用中的一些做法。

一、放大探究欲望, 激发热情

在物理教学中有时需要教师举出许多生活事例, 让学生在头脑中复现许多生活现象, 而那些生活现象有的学生能及时的复现, 而有的学生可能忘记或是在平时根本就没有注意, 从而影响教师的讲课。如果我们适时地利用视频的“改变时空”和“化远为近”的独特作用, 适时地播放一些视频片断, 就能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和活跃课堂气氛。

比如在平面镜的引入新课环节中, 我们做了这样的设计:

有一句诗句说的好:未成曲调先有情。可见在课堂引入环节中, 好的气氛是一节课成功的标志。所以在本节课中如果只是让学生想想生活中的照镜子现象来引入新课, 自然刺激不了学生的感官。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了他们的思维欲望, 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刘炳昇教授拍摄的视频《浇不灭的蜡烛》正是满足了这方面的要求, 不仅能以最有趣、最生动的方式激活我们的课堂, 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力, 使学生从中获得启迪、熏陶、感染.而动画视频《加菲猫照镜子》更是点燃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让学生自然想到了生活中照镜子的情境, 同时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 可谓一举两得。

二、再现实验过程, 突破难点

在做课堂演示实验时, 由于受到教学时间、空间或现实条件的限制, 实验的观察和操作有时无法达到教学要求, 比如有的物理现象微弱, 呈现的时间不足, 现象稍纵即逝, 微观领域中的物理现象等, 如果视频把长时间的过程缩短, 把变化的瞬间拉长、展开, 再现物理过程, 帮助学生观察, 从而弥补学生实验的不足。这样现象明显, 过程清晰, 增强了演示实验的效果。

视频播放平面镜成像的瞬间, 解决了学生在实验中因为光线、实验器材、实验方法的局限, 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来分析自己实验的成败之处, 让学生描述现象, 分析道理, 加深对知识理解,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这样就能及时的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顺利解决了教学难点。

三、拓展迁移空间, 激活兴趣

物理教学离不开现实的物理情境。但是学生的直接经验、学校的实验室条件, 都是有限的, 也不可能让学生做太多的现场参观, 因此, 切合学生实际的视频资源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 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所以我们要结合教学尽量让学生多接触物理发展的前沿, 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 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兴趣。比如在平面镜的迁移运用环节中, 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通过这样的视频资料, 增加学生的视觉感受,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认识到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从而激发起学生学好物理的兴趣, 认识世界、探求物理奥秘的强烈愿望。

但是在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需要我们合理的使用、合理的选择视频, 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

1. 要收集视频就要找学生没有见过的、有重要物理意义的展示科学技术发展的实况录像。

2. 收集的视频可以进行艺术处理, 向学生展示物理过程的细节。

3.对于课堂上难以完成的实验, 我们可以借助视频来完成。

事实上, 视频资源有很过, 刘炳昇教授推出的视频资源中有很多可以被我们利用的东西。比如液氮下金鱼的休眠、香蕉可以当铁锤使用、瓜果电池等等。来源渠道也是很多, 比如在电视中的视频、自己拍摄的DV视频、网络下载的视频等等。这就为我们开发、利用视屏资源提供了广阔空间。在视屏资源建设中, 需要我们要树立“开放的视屏资源观”也就是要以开放的目光去省视周围的一切事物, 以开放的思维方式去思考视屏资源的建设和开发。

3.初中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三

一、确定课程资源开发的角度

(一)从学生出发开发课程资源

无论是课内课程资源还是课外课程资源的开发,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这个主体上。学生对哪些课程感兴趣,能够并乐意接受哪些课程资源,这是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时首先应考虑的问题。

1.调查分析学生的素质,明确他们的素质达到了什么水平,然后开发他们能够接受的课程资源。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学生,其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是不一样的。同样的课程资源,条件好的学校可以开发得更深层,条件一般的学校只把它作为一般的认识即可。

2.开发学生感兴趣的课程资源。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开发的课程资源,学生愿意接受并能保持高度的积极性,这样的课程资源才是适合他们的。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看待周围的一切,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做到学生化。

(二)从师资的条件出发开发课程资源

师资是教学的重要力量,关系到教学改革的成败,同样也关系到课程资源的开发。有些课程资源虽然很有教育价值,但由于师资条件的限制,却不能得以开发利用。学校应注重物理教师素质的提升,从现有的师资出发,积极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

(三)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开发课程资源

要根据学校的不同情况寻找可以开发的资源。例如有的学校建校比较早,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和知名度,就可以把本校的历史文化制成图片、录象或编成书籍,作为课程资源来使用。有的学校是新建校,微机室、语音室、实验室等比较完备,可以在计算机教学、理化生实验教学中多花费心思,多开发这方面的课程资源。

二、正确对待课程资源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课程资源的结构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教师、学生,师生本身不同的经历、生活经验和不同的简历、学习方式、教学策略都是非常宝贵、非常直接的课程资源,校内各种专用教室和各种活动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新课程绝不是单单的一本教科书了,而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工程的完成离不开课堂,于是,课堂教学与课程资源的关系就密不可分了。课堂教学就是用一定的方式与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构建知识系统和自己的能力体系,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系,健全自己的人格,从而使个体的人得到全面发展。学生能否自行构建和如何构建,与课程资源的供给与配置息息相关。丰富、感性的课程资源,不仅能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也让学生在身心愉悅中学习了知识,培养了技能和兴趣。

三、把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有机地整合到课堂

1.利用实验室。学校实验室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了大量的课程资源,是其它方面无可替代的。实验室里配备的整套器材,能让教师方便地取用到课堂,进行演示或让学生自主探究,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达到学中做、做中学。

2.利用网络把课程资源整合到课堂。网上资源十分丰富,只要充分利用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网上大量有价值的音频、视频、文字、图片等资源,已被分门别类,便于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也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增强学习兴趣。

3.利用实物展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直接把学生或自己收集的实物呈现于课堂之中,效果也非常不错。这样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增加了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了解,便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4.利用参观访问的形式。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参观城市的科技馆,农村的大棚、养殖场等。把参观访问中所见所闻所感整合到课堂,使课堂扩大到外界,使外界融合到课堂,使物理知识走进生活。

5.整合学生的发明创造。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只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写出一些小论文,搞些小发明创造、小制作是完全可能的。这些发明创造,将是一笔丰厚的资源,能激励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进行积极的探索。

6.整合学生调查研究的成果。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参与一些可行的调查研究活动,如调查家乡水资源污染与保护,然后在课堂中拟出可行的实施方案。

7.编制习题。综观中考或竞赛试题,其中蕴含有大量的课程资源,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自行编制一些融当地特色又符合实际的习题,把课程资源整合到课堂。

8.整合稍纵即逝的资源。课堂是动态的,有时意想不到的资源会突然降临,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定的教学机智,抓住这稍纵即逝的资源。如:我在讲噪声知识时,恰巧外面有人放鞭炮,就立即问学生:我们上课时听到的鞭炮声是乐音还是噪声呢?有效地将课程资源与课堂整合。

总之,教师只有注重并参与课程资源开发,并将成果用于教学,才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途径。这既是新课程教学的需要,又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责任编辑 付淑霞)

4.反思物理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 篇四

密度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对密度的认识,应是对物质性质的一个最基本的认识,同学们对密度的.概念和公式的认识还算可以,但对密度的测定就不自信了,特别是特殊法测密度,尤其是利用浮力的方法测密度,学生更是无从下手,因为利用浮力法测密度,它纠集了质量、密度、重力、合力、平衡力和压强等许多物理概念。

学生将这些概念综合到一起,就力不从心了。因为不同的方法测密度要求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需要测量的物理量都了如指掌。要做到这些,必须从根本上理解密度的概念及公式的应用。我们知道,=m/v,要知道密度,就要测出质量m和体积V,常规法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同学们还可以,但利用弹簧测力计、细绳、水、烧杯、小石块等测出小石块的密度,学生就无从下手了。这时候在课堂上就要看老师的点拨和指导性了。那么教师还要从根本上引导学生怎样测出质量、体积下手让学生们讨论,最后得出:质量要从重力得出,就要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的重力,利用G=mg求出小石块的质量;然后根据浮力的知识F浮=gV排,使物体的体积等于V排,就要利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浸没(V物=V排)在水中所受的浮力,求出V物,就可以测出物体的密度了。

5.开发和利用实验教学资源 篇五

在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师应树立全新的实验教学资源观,在教学中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一切有效的实验教学资源,丰富化学课堂教学信息,真正落实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要求,使化学教学呈现出创新活力和勃勃生机。

1. 以实验室为阵地,开发和利用条件性资源

化学实验室是化学实验教学的主要阵地,也是重要的条件性资源。学校应重视实验室建设,保障常规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同时,也要鼓励师生进行实验改进,自制微型化、环保型教具,发挥废弃生活用品在化学实验中的替代作用,如用饮料瓶、注射器、易拉罐做反应容器、集气瓶等。这样既丰富物质储备,又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师应积极倡导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走进实验室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2. 以校本实验为突破,开发和利用拓展性资源

生活中有丰富的实验题材,有效利用这些实验素材组织学生探究,是化学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也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镇。市内有全国有名的蔬菜瓜果大棚基地,有大大小小的油脂化工厂,有“顶天立地”的助力水泥,有百年老字号“枝江大曲”,有老牌企业湖北省化肥厂等。这些丰富的.资源为学生的化学学习,尤其为实验探究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在教学中,我们组织学生参观、调研,并开展探究性小实验。比如,在参观湖北省化肥厂后,有的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模拟氨的合成,有的兴趣小组对该厂排污口的水质进行鉴定;在参观“七星”麻油厂后,有的学生取其废弃物油膏(粗肥皂)进行成分鉴定和提纯,有的学生围绕校园食堂的食用油浪费状况和转化利用开展调查和试验。通过实验,学生把思维的视角从教材拓展到了社会,丰富了学习内容,增强了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了社会责任感。

3. 以师生智慧为隐性课程,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资源

完美的教学是精心预设的结果,然而,实验的多变性又常常促生灵感的闪现。教师若能敏锐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智慧火花,准确把握实验“意外”带来的教育契机,将使教学出现精彩的生成。 例如,在讲授蛋白质性质时,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鸡蛋白溶液与少量醋酸铅溶液作用产生凝聚现象的实验,得出了重金属离子Pb2+ 导致蛋白质变性的结论。可是在列举使蛋白质变性的其他条件时,有的学生提出了质疑:“既然甲醛、乙醇等有机化合物能使蛋白质变性,那么实验中使鸡蛋白变性的会不会是CH3COO- 呢?”问题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其他学生睁大了好奇的眼睛。我犹豫片刻,随即对学生的质疑精神进行了充分肯定,并提出:能否设计实验来探究使蛋白质变性的离子是Pb2+ 还是CH3COO- 呢?经过思考、讨论,学生设计出了实验方案:用三支试管分取3 mL鸡蛋白溶液,再向其中分别滴加少量NaNO3、Pb(NO3)2、CH3COONa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再将生成的沉淀分别移入三支盛有清水的试管里,硕士论文观察沉淀是否溶解。经过实验假设、验证、分析,学生形成了正确的认识。 4.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媒体,开发和利用辅助性资源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有很多特殊的、特定的实验,如有毒有害物质参与且不易排污的实验、化学现象瞬间即逝的实验、不易操作或难以成功的实验、需要反复观察的实验、反应慢导致单位课时难以完成的实验等。教师在认真研究改进措施的同时,也可以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制作视频资料或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

例如,为强化浓硫酸稀释的实验要求,我们把错误操作及其危害制成课件,让学生结合教师的正确演示一同感受,给学生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再如,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较慢,课堂中学生难以观察到明显的现象变化,我们录制了实验全过程让学生观看视频,现象清晰明朗。

6.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 篇六

周平儒

(四川省平昌中学教科室四川平昌636400)

论文发表及获奖情况简介:

【发表论文编号:295,国级,国内范围发行, 山西师范大学主办,《英语周报·初中教师版》2005年11月16日第3版上刊登。】

一般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基本途径。第一,开展当代社会调查,不断地跟踪和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以便确定或揭示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和把握社会所给与的机遇而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第二,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以及为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知识与技能、生活经验与教学经验、教与学的方式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各种课程素材;第三,开发和利用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包括图书馆、实验室和各种活动场馆、专用教室等的合理建设;第四,研究一般青少年以及特定受教学生的情况,以了解他们已经具备或尚需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素质,以确定制定课程教学计划的基础;第五,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各种机构、各种生产和服务行业的专门人才等资源,不但可以而且应该加以利用,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财富;第六,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

除此之外,课程资源的开发还要根据各地和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广开思路,发掘校内外的更加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的课程资源,从而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学校教师具有极大的智慧潜能,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巨大资源宝库,应该加以高度的重视和充分的运用。我们知道,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所以教学活动的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更为细节的部分。所以,教学活动的资源是微观层次的课程资源。与一般课程资源的开发相比,它更强调特定群体和情境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开发和利用这类课程资源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点。

1.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研究青少年的普遍兴趣以及能给他们带来欢乐的种种活动,既有利于发现多姿多彩的奖励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刻苦学习和取得良好学业的信心,也可以启发教师打开记忆的宝库,从自己以往与学生交往的经验中挖掘出大量有益的参考资料。教学方式特别是学习方式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就学习动力而言,研究普通青少年的种种活动与兴趣,尤其是调查特定课程受教对象的兴趣和活动可以归纳出能够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手段、工具、设施、方案、问题,以及如何布置作业、安排课堂内外学习等诸多要素,帮助学生尽快达到课程的目标要求。

2.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各门功课的选材都应该取舍得当,为此不但需要了解受教学生目前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技能和素质,而且还应该兼顾他们之中的差异,设计大量方案,组织多种活动,准备丰富的材料。因此,掌握学生现有知识、技能和素质的水平以利因材施教,收集适应技能高低和知识多寡不同的各种活动与材料,是各门功课选材的必要依据。比如,学生的水平难以整齐划一,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要求,阅览室和其他阅读材料汇编就应该备有从不同层次介绍同厂主题的资料。同样向学生布置分组作业,也应因地制宜,从众多的方案和活动中选取与他们的知识、技能水平相当的项目指定他们去完成。各种练习材料,其具体的内容往往需要课程设计者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加以提取编排。循序渐进的原则非常重要,因为重复练习很难让学生体会到智力活动的乐趣,反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对于智力生活的敏感性。

3.为学生提供反馈资料。为学生提供的反馈资料,特别是向学生指出学习中的差错并分析原因的反馈资料,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找出课程学习中的难点。教师甚至可以自己尝试收集学生常犯错误的资料,设计和整理成各种特定技能和知识领域的核查表厂从而及时提供反馈资料。

4.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安排课外实践应是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在课外有无机会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于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身的生活环境。一般说来,教师对校内环境及所在社区的某些方面都有所了解,应该加以很好地开发和利用。至于学生平时的课外活动以及有些什么其他学以致用的机会,则恐怕要靠学生自己介绍,这时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注意发掘学生生活经验方面的资源,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否则,有些学生就可能因为不用而将学习内容忘记得一干二净,整个课程教学的成效就会受到损失;还有一些学生可能因为学习远离生活而导致课程教学活动变得越来越抽象,越来越困难。

5.制定参考性的技能清单。很多技能都具有通用价值,将这些技能做一番调查整理,形成一个对于各门学科和多种课外情境都有参考价值的技能清单。至于态度、兴趣和接受能力等,虽然也有通则,但这方面的研究很难提供有益的通用标准素质清单。所以必须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定作为课程组织成分之一的素质标准。

6.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教学工作本身就是很复杂的,因而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与思考。教学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策略有多种多样的来源——来源于研究,来源于新教材和新手段,来源于先进教学法的报道,来源于同事,来源于督导人员,来源于对教学的自我总结,来源于对课堂学习情况的思考等等。教师们要不断地考虑如何来充实自己的教与学的知识库,并且为增加这方面的知识做出不懈的努力。教师需要不断地提高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他人的反馈来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学习风格的能力。教师应该善于运用教学日志、研究小组和个人教学心得集锦夹、同事指导、他人帮助、同事建议等自我评价和合作总结的手段、方法与策略;提高自我总结和反思的教学水平。称职的教师都应该懂得如何去利用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各种资源,懂得在面对某种学习的需要时如何去追寻建立在研究或有效实践的基础上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既要能钻研教学,又要能拿出自己的研究成果让其他人分享。

总结和反思教学实践经验有许多方法和技巧,它们的应用已经变得越来越广了。工作日志、录音带或录像带

以及个人教学心得集锦夹等自我总结的方法和策略,不仅可以使教师给自己的教学实况留下记录,也可以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发展路径作长期的跟踪,还可以对自己的进步作长期的分析进而找出有待进一步学习的地方。其他方法和技巧包括对初执教鞭的教师进行有组织安排的和无组织安排的同事观摩、研讨、辅导和帮助,教师还要有机会组织研究小组或者举行各种形式的经验交流,加入各种专业活动网络等,从而更好地了解教学研究的动态,逐步使自己成为教学知识的生产源。

7.反思物理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 篇七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状

(一) 现有资源不能有效满足课程教学需要。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高中物理教材中含有大量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及课外实验。然而, 现有实验教学资源匮乏, 实验仪器种类、数量较少且存在过时、老化问题, 不能有效满足探究实验教学要求, 致使仍然停留在应试要求下, 以讲实验、画实验, 直接传授实验内容、步骤和结果阶段, 严重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已有研究证明, 学生是对物理实验感兴趣的, 但限于实验教学资源短缺而无法顺利实施。

(二) 现有物理实验教学资源利用率低下。

当前, 诸多学校虽已建立了专用的物理实验室, 但由于管理、应用观念落后, 实验仪器、模型大多摆放在橱柜里, 成为形象工程;教师仍然较多采用演示实验或学生验证性实验开展教学, 而不是让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单一“仓库式的管理、简单化的服务、粗放式的实验”运作模式, 致使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资源长期闲置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是一种资源浪费。

(三) 生活中的物理实验教学资源利用较低。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不论教育部门还是学校领导, 都非常重视物理实验室资源建设, 但部分学校存在只有购买大量实验仪器才是开发利用实验资源的错误观念, 忽视了社会中宝贵生活资源的利用, 生活环境资源具有实验室资源不可替代的简易性、体验性。

(四) 信息化的物理实验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资源并不单单是指仪器、设备等硬件资源, 还包括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等先进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软件资源。如:视听光盘、录音带、录像带、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数据库等, 都可以用来创设物理情境, 突出事物本质, 为学生感知创造便利条件。将信息化的物理实验教学资源与物理课程整合起来, 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加深知识理解, 又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软件资源成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软肋。

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资源的科学开发与利用

(一) 提高教师的物理实验教学资源开发意识。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角色, 变革教学行为方式, 教师不再仅仅是“施教者”, 更多的是“服务者”, 是教学资源的开发者与利用者。但限于高中物理教师力量薄弱, 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还多由教育部门的专家、学者、工程师承担, 加之教师普遍缺乏开发、运用能力, 使得大量的宝贵资源不能得到及时转化, 进入高中物理实验课堂。进一步强化高中物理教师的实验资源开发意识, 提高实验教学资源认知与应用水平, 促进实验教学资源的科学开发和有效利用。

(二) 构建多样化高效利用的物理教学实验室。

1. 优化充实现有实验室。

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实验内容, 对现有实验室中的仪器、设备进行优化和充实, 一物多用, 合理调配, 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作用。适当改造过时、闲置的实验仪器, 挖掘其潜在实验功能;必要是可根据需要购置新仪器、新设备, 弥补不足。

2. 建立开放型实验室。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 切实以物理实验室为活动手段, 鼓励学生选择器材、收集数据、归纳规律、主动开展探究实验;逐步建立开放型实验室, 使学生课内实验与课外实验相结合, 让学生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实验中,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利用废旧物品, 自制实验室。

自制教具应该是实验教学资源开发的永恒主题。再好的实验教学资源也难以全部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 加之教具功能开发的滞后性, 限制了教学资源的使用。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和材料, 探索自制实验教具变废为宝, 增强物理教学的亲和力, 拉近与实际生活的距离。

4. 鼓励学生利用生活用品建立家庭实验室。

学校是高中物理实验的主要阵地, 但现有实验室资源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需要充分利用家庭实验室这块阵地。可以鼓励学生开展家庭实验, 利用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玩具用品、体育用品等验证物理现象, 探索实验规律。家庭实验室是学校实验室的有力延伸, 切实丰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资源。

(三) 充分利用社会与自然中的物理实验资源。

以往教学中, 教师缺乏对社会与自然物理实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社会中的科技馆、博物馆、生产工厂、农村田园和游乐场等都可以作用物理实验资源使用,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可以体验的、生动的、形象的资源。在科技馆中让学生体验静电现象, 在飞机模型制造中认识气压对机翼的作用, 在游乐场过山车中体验超重、失重, 等等, 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另外, 大自然中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阳光雨露也是很好的实验资源, 既能丰富实验资学, 又能给教学带来乐趣。

(四) 加强校际联合, 优化实验资源配置。

单个学校的物理实验资源毕竟有限, 本着为教学、为学生服务的原则, 要想高效地开发与利用物理实验教学资源, 处于同一地区的学校之间加强交流、优势互补;也可在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 优化整合多个实验室, 建立公共开放实验中心, 向各学校学生开放;还可以探索与高等院校物理实验中心联合办学, 实现实验资源共享, 优化资源配置。

开发与利用丰富的物理实验教学资源, 旨在增强物理教学效果。在高中阶段, 仍是以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主, 为进一步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资源利用效率, 可尝试建立专门的物理实验资源库, 随时为教学需要提供服务;配合校外实验资源组织学生参观体验, 保障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牟振圣.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尝试[J].教学仪器与实验, 2012, (02) .

[2]马伟远.浅谈中学物理实验探究性教学[J].中小学电教 (下) , 2012, (01) .

8.反思物理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 篇八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023-01

学生在初中物理课学习中会出现形形色色的错误,传统的做法是教师直接纠错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但是类似的错误却依然层出不穷,让众多教师感到困扰。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教师要转变观念,将这些错误视为及时获取学生真实学情、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提高物理教学效率的宝贵资源,通过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使错误“增值”,变错为宝、顺势而为,让物理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积极效果。

一、正视错误,是有效利用的出发点

作为学生物理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不同的“错误”观将产生不同的课堂,宽容地面对错误、积极地处理错误,才能推动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与探究问题的主动性。教师要给予学生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敢于尝试与创新,让他们不会因为错误而担心受到同伴的耻笑和老师的嘲讽,放下心理包袱,体会到在错误中成长的快乐。只有正视错误,才能帮助学生主动地开展自我反思,增强他们战胜困难和学好物理的信心。

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会经常穿插一些关于在错误中走向成功的故事,如美国的一个药剂师,千辛万苦研制了一种治疗头痛的药,然而在炮制药水时却不小心将苏打水当做白开水,原本应当为糖浆制剂的药水冒起了气泡,药剂师尝后发现味道奇特,于是被称为“美国之梦”的碳酸饮料——可口可乐就这样在错误中诞生了。通过这样的渗透和引导,让学生体会到错误或许也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增强他们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二、预知错误,是动态生成的切入点

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同化和顺应新旧知识,并使得自身的认知结构得以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新旧知识的差别和冲突是学生容易犯错的关键之处。教师要能敏锐地把握住这些错误,做到不淡化、不回避、不急于纠正,而是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地尝试和探索,让学生在经历各种曲折和错误后,在认知结构不平衡的基础上唤醒重组的学习内驱力,真正积累丰富的经验,深化认知。

如在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课时,教师基于对学生实际学情的把握,实验前故意设问:“蜡烛通过凸透镜成的像,是正立还是倒立?”在学生普遍认为“正立”后,教师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倍焦距的位置上;在学生改口为“倒立”后,教师又将蜡烛移到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这种反复的猜想与验证环节,让学生将目光聚焦在本课时的易错点上,并在动态的生成中鲜明地感受到凸透镜成像是“正立”还是“倒立”,关键在于蜡烛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三、归因错误,是自主建构的支撑点

要使错误成为正确的先导和成功的开始,教师要引领学生对错误进行准确、清晰的归因,弄清楚错误的缘由。当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时,教师组织学生以“错”为镜,启发学生思考:“当时你是怎么想的?”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找出隐藏在背后的原因,让学生在读懂自己错误的过程中,完成对自身认识结构的调整和重建。

如在进行“力与运动”的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一个人用力推停在地面上的汽车,但没能推动,这时推力○汽车所受阻力(在○里填上“>”、“<”或“=”)。多数学生都认为应填“<”。在评讲时,大部分学生都将错误归因为“概念不牢”或者“粗心”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启发他们探寻错误的真正原因,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原因是受日常生活经验的影响,认为没推动就是推力小于阻力,而没有从二力平衡的角度来考虑,即静止的物体受平衡力,受平衡力则二力相等,为后继练习中避免生活经验与物理知识之间产生干扰起到了一定的免疫作用。

四、评析错误,是思维拓展的生长点

错误带给学生的挫折感是难以回避的客观情感体验,教师要正确引导他们对错误展开分析评价,让学生从错误中领略到蕴含在其中的价值,挖掘错误中的“闪光点”,在“自我否定”的同时唤起学习物理的信心。

如在教学《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时,在组织学生讨论实验原理、所需器材、电路图及实验步骤后,教师让学生进行分组尝试操作,并有意识地预留时间,让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总结实验失败的原因,现场解决实验障碍等,再将自己的收获记录到“进步手册”中。通过积累自己在析错中的收获、纠错中的体会,让点滴的进步汇聚起来,实现了“从错误中来,到正确中去”的飞跃。

总之,错误是学生学习成长中的宝贵经历,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宝贵资源,让我们用发展的眼光来重新审视、积极面对并有效开发利用,从而书写出初中物理教学的精彩篇章!

9.分类和回收利用教学反思 篇九

本课《分类和回收利用》,其教学意义应该放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上,通过本课的教学,达到教育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节约资源,做到垃圾分类处理,并送入回收站。

课前的调查是很有必要的,我们一定要提前关注,调查家庭、邻居等是否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学生亲身经历,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课堂的交流便会滔滔不绝。

对于以上的交流环节,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注意:1.教材上插图有错误,可以对调塑料和玻璃示意图进行更正;2.需要向学生说明玻璃、泡沫等物品也有回收利用价值,因为这些垃圾废品回收站一般不回收物。

通过上面的调查交流,回顾了起始课时对家庭垃圾的调查,认识到家中的垃圾有回收再利用价值,不应丢弃,体现单元学习活动的前后衔接。

在进行垃圾分类分装,更好地回收利用教学环节,我花了较多的时间,要求学生对垃圾进行分类练习,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分类概念。特别对有毒有害的垃圾作了重点介绍,通过一些实例和数据使学生认识到有毒有害垃圾会对人类及环境造成的危害,我们每个人都要注意妥善处理。

在活动交流之后,可以用教参中的两句话,“垃圾混倒,是垃圾;垃圾分类,是资源”和“我们是垃圾的受害者,也是垃圾的制造者,更应成为垃圾的治理者”进行小结,我觉的非常好,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重要性。

10.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题小结 篇十

从2008年2月起,我在学校低年级中进行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小课题研究。经过初步探索,参与这一课题实验的教师无论是从理念的转变,行为的变化,还是学生的发展方面都有初步进展。

下面介绍我校开展课题实验工作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健全机构,加强组织管理,保障课题实验的有效实施。

1、为确保课题实验工作顺利有序,扎实有效地进行,我们成立了品德小课题组,由副校长亲自指导,黄雍萍老师负责主抓,时晶老师组织,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并建立了学习研究制度,制定了课题实验方案和计划,使课题实验工作一开始就步入了正轨。

领导小组成员带头深入课堂,关心帮助每一位课题实验教师,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一切为课题的实验顺利开展服务,全程参与。和教师共同探讨课题研究中的困难与困惑成为教师的参谋,使课题教师增强了搞好课题实验的信心,使我校品德小课题研究工作稳步有序的进行。

二、狠抓落实,使课题实验初见成效。

校领导把课题实验放到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参与品德小课题组的备课、听课、评课,及时了解情况,提供意见,课后参与评议,与教师共同磋商。

1、搞好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国家现阶段教育方针,教育观念在教学领域的具体体现。课题组对小课题教师进行理论培训,把《新课标》的思想,观念渗透到课题实验当中,在参与式的学习中,使教师领会其精髓,感悟其本质,为实验顺利到开展奠定基础。

2、开展校内集研活动。

加强集研,发挥群体力量,我校规定各教研组每周一下午5:20——6:20是集研时间,雷打不动,集研时及时反馈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成功的做法,从参与献计献策,12月分集研都是以“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小课题研讨为中心,在讨论中、争论中、思考中、合作中进行,解决了许多实验中的问题。

3、开展“课题研讨课”活动。

本学期课题组安排黄雍萍老师指导时晶老师上研讨课,课后大家针对这节课从授课内容环节指向性、学生利用课程资源效果、教师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研讨,哪些地方处理得好,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另有什么不足,怎样改进。在教学中将如何处理,还有哪些困惑等问题,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在授课内容指向性方面和教师的培养方面,做的较好,老师都能认真的听学生回答。老师设计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和小组合作的环节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但是对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培养还较浅显,仅仅停留在课本等提示上,是今后重点研究的对象。

三、实验的成效分析。

1、主体性品质方面。

课题开展后,我们发现实验班级学生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有所改观。虽然,课题研究处于初始阶段,但学生开发课程资源的有效性表现在信息的交流中能有所碰撞和讨论。这也体现出习惯的培养要有个循序渐进的培养过程的。

2、教师注重授课内容的指向性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凡是小组合作学习等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往往能更吸引学生去有效的开发利用身边的资源,并且让学生学会自尊自爱、善待他人,善于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以他人的眼光看待问题,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念,能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与他人协同活动的能力不断增强。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对学生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能力的培养及学习方法的研究指导。

2、多与教研员沟通交流,在他们的指导下,少走弯路,多快好省。总之,在不到一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研究教师和学生积极性高涨,学生教师双双受益,老师对怎样更加有效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针对我校的生源实际和教师发展前景,面对21世纪课程改革,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在今后的课题实验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更加努力探索,不断实践、总结、学习,通过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集体的同伴互助、专家的引领,加快我校的小课题研究步伐,达到教师与学生双向成才的目的。

11.反思物理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 篇十一

关键词:课程开发 实验资源 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c)-0059-01

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在课程改革的今天,物理教学不再是简单的重复课本,而是创造性地更好地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

什么是农村初中物理实验资源?农村初中物理实验资源是指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身边的物体、特有的实验活动及场所、各专用室等。物理实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指挖掘我们身边的自然、人文及实验室等资源中的物理资源,并应用于实验教学,从而拉近物理与生活的关系,体验科学的真实性,培养师生创新意识,为物理知识的学习创设条件。

目前,使用的物理教材缺乏城乡教学的针对性,为了适应农村实验教学条件,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农村实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势在必行。使实验方式和内容更好地接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既增加了实验的兴趣,以弥补了实验资源的不足,又节省学校的经费消耗。真正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综合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农村初中物理实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对象和途径:

(1)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资源,如:风、树木、阳光、农具等。

(2)利用身边的物体,自制实验器材和进行实验。

(3)设计适应农村简单易行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实验经验,例如:参观、调查等。

(4)注重农村各专用室的整合,挖掘实验资源。

农村初中物理实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理论依据:

(1)依据学科特点。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实验是物理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依据物理课程标准。

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具有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探究用品的物理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实践活动。

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提倡使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尝试解决某些具体问题。

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3)课程实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将意义。

超越课本的限制,让生活走进课堂,让知识走向社会,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成为知识的共同构建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激发师生的创造性。

(4)农村实验室器材有限,但却有丰富的自然、社会实验资源。这些可利用资源与物理知识联系紧密,因此,开发利用农村物理实验资源非常必要而且可行。

农村初中物理实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目标:

(1)科研目标:开发农村物理实验课程资源,探索出一条适应农村物理实验教学之路。

(2)教学目标:农村初中实验资源有限,为完成教学迫切需要解决实验资源的开发和拓展。

(3)育人目标:

①培养学生物理实验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

②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学习理念。

③形成终身学习和创新的意识,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农村初中物理实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原则:

(1)独立性原则。

充分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结合实验要求,让学生自己确定实验方案,用自己的方法独立地进行实验。

(2)主动性原则。

根据学习内容,主动收集实验资源,积极主动地开展实验研究活动。

(3)合作性原则。

在学生实验活动中既要表现独立性,又要体现合作性,让学生在独立实验的基础上,彼此交流合作,发表见解,互相反思,使自己的实验结论更具科学性。

(4)活动性原则。

使学生在生活中实验,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积累实验经验,发展实验能力。

(5)创造性原则。

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的培养,激励学生尝试用多种方式进行实验,完成探究活动,培养好奇心,重视学生所提问题,敢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尊重学生新颖思维和想象,注重实验内容和实验活动空间的开发性。

(6)成果性原则。

物理实验是物理理论的基础,实验、探究、制作必须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结论,注重结论和成果的总结与展示,保证实验理论的完整性。

农村初中物理实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实施策略和方法:

(1)创建有利于实验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人文环境。

首先,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宽松、和谐的实验氛围让学生消除疑虑,全身心投入到实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去。教师要利用课堂和座谈会的形式,表现出对学生的充分信任,相信每一位同学的实验开发潜能,激励学生进行实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教师示导,建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

教师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率先投入到资源的开发中去,起到示范性作用,并与学生合作,共同开发和利用实验资源,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如开展课后小实验、小制作、实验公开教学等。

(3)创设实验资源开发利用的情境,使师生时时处于研究的状态之中。

除了利用文字(课本、报刊等)资源外,还要开展大型参观、调查等活动,深入到田间、加工厂等农产品生产基地,收集、研究实验资源,并应用物理学理论知识,改进农具、提出建议等,体现实验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效果。

12.反思物理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 篇十二

反思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回顾过去, 更重要的是指向未来活动, 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物理反思不仅是对物理学习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 而且是探究物理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 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的性质。物理教师不仅要重视对教法的研究, 而且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使学生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意义, 学会反思性学习。

物理练习是知识与技能运用的一种方式, 它既是检验物理学习结果的一种手段, 又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措施。习题课上, 教师的目的不是让学生知道某一题怎么做, 而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思维过程, 即让学生了解自己在遇到某一问题时的心理活动过程:从什么地方入手?怎样考虑?遇到障碍时怎么做?从而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 学会解决某一类题。通过习题教学, 学生可以有效地提高反思性学习能力。

我在教学实践中, 借鉴波利亚针对数学问题的解决的四个阶段, 认为学生的物理解题应经历这一过程, 如下图:

1. 读题审题

读, 是读题目。拿到题目后, 先粗后细、先整体后局部地阅读, 对整个题目的概貌做到心中有数;审, 是审条件和目标。弄清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是什么, 明确应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2. 理解建构

在读题审题后, 根据题意建立物理图景分析, 即分析题中的物理对象、物理状态和过程。学生通过理解建构, 把问题与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例如:在分析力学问题时, 常需要分析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 学生需要画出示意图, 并在图上用物理符号标出给出的条件。在运动学问题中, 学生先要画出图象或运动的草图, 从而便于找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3. 制定计划

制定计划, 即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其本质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 探求问题的解决途径, 形成解题思路的过程。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学生感到困难的过程, 这需要教师根据元认知理论, 从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出发,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来分析问题, 尝试可能的途径和策略。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教师示范法和学生示范法, 即暴露教师和学生分析问题、制订计划的思维过程, 使学生在模仿与交流的过程中积累反思的知识和体验, 学习反思的方法, 体会到反思性学习的好处。

4. 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 即开展解题思路、构思解题步骤、实施数学运算及其他操作过程。在实施计划的环节,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有目的的练习、学习, 积累特殊问题的解决方法。例如模型化方法, 在常规物理问题中, 分析物理状态与过程, 确定相应的物理模型。又如微元方法, 包括极值法、图象法、整体法与隔离法等。

5. 反思回顾

反思和回顾是解题的最后一个环节, 也是学生常常感到困难的一个环节, 因为它涉及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和有无自我评估的习惯。涂荣豹研究提出由于解题学习是有意义学习, 因此良好的解题认知结构至关重要。虽然良好的解题认知结构是在长期的解题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但是大多是在不知不觉中, 在潜移默化中被动地进行。

例如:在解决小船过河问题时, 学生首先对题意进行理解建构, 学会如何理解题意, 弄清小船要如何过河, 是用最短时间还是走最短矩离。其次对解题过程和解题方法进行反思, 反思自己的解题思路, 总结解题规律, 具体到本题公式应如何列, 应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最后是作发散性的反思, 即本题有没有其它解题方法, 有没有其它拓展。注意探求多种解题方法, 并对各种解法作出比较, 讨论它们的优劣之处, 这样学生既可以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 又可以一题多变,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如小船过河时船速大于水速, 可以拓展到水速大于船速的情况, 以及这种情况问题处理方法的总结, 尤其是通过作图法来解决问题。通过比较弄清两种情形下的区别和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 学生能进一步加深对该知识的理解, 提高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习题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 而且要帮助学生构建知识, 通过一系列问题, 促进学生思考。通过变式, 学生能进一步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加强对前面过程的反思, 总结出此类问题的注意点, 提高思维品质, 学会反思, 并能独立反思。

13.反思物理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 篇十三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一、纵深探讨,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的自身资源

1.扣紧教材插图,开发文本资源

语文教科书包含多种学科文化、人文素养等丰富的教育资源。其中的信息,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均可视作很好的教育资源,而且这种资源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挖掘、丰富的,它的价值是在“创造性”使用的过程中显现的。因此,我们要在如何使用好教科书方面多下工夫,才可能更好地开发课程资源,为育人服务。众所周知,插图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课本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詹天佑》中的“人”字形线路,学生不易理解,借助插图便一目了然了。

2.填补教材内容,开发文本资源

我们语文教科书中的许多优秀作品,常有“空白”,在这些似乎“无”的空白之中,渗透着极丰富的“有”。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创造,把作者有意无意所忽略的部分通过学生的再造想象弥补出来,使之具体化、深刻化。这里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填”,还应通过暗示启发,从空白处引导学生积极地交流、比较、反思、选择,从而达到既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及其创造想象能力的目的。

3.阅读练写结合,丰富文本资源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语文教科书好比一把钥匙,学生拿了它就能去开其他的书库”。语文教材实际上成了通向更多课外阅读的桥梁。我们可以在学习文本后,拓展延伸,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形成一条阅读链。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练习续写、仿写、改写、缩写等,拓展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的发展性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如学习《生命桥》后写下读后感,都不失为丰富文本资源,提高学生阅读、习作能力的好机会。

二、横向协调,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的环境资源

1.拓展教育时空,开发校本资源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合理地利用校园、教室等场地,创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并将这些设施赋以生命的活力,将这样的环境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之一加以开发,均可以熏陶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有些学校教室里张贴学生自己的书法、绘画作品,在校园的草坪上写上“小草微微笑,请您走旁道”等充满爱心和诗意的话语,让学生在多彩校园环境中通过各种渠道感受语文,学习语文,在充满真、善、美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长。

2、组织实践活动,开发社区资源

社区资源是缄默的课程资源。社区是多样的,正如我们的生活是五彩的,所以我们的语文课程资源也应是缤纷的。其一,深入社会生活就能体验角色。组织实践活动,首先重在体验。可以组织学生“当一天小农民”或者当“小导游”等,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充当社会中的一员,在实践中体验甘苦,丰富内心世界,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其二,汇入自然生活就能认识世界。可以组织学生游览自然风光,参观名胜古迹,了解风俗民情,采访新人新事,可以想方设法让学生经常接触自然状态中的人、物、景,丰富生活世界,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其三,融入精神生活就能打造人品。语文学习需要心灵的震撼和理性的思考。学校应有机开发社区资源,恰当地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事物,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比如,让学生进行“我家的开销情况”“邻里关系”“村庄安全状况”等社会热点调查,再进行研讨交流,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向社会发起倡议。这样,学生就能陶冶自己的情操,丰富自己的人文底蕴,凸现语文教育与培养人的紧密联系。

总之,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更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通过长期的语文实践和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使我深切地体会到只有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能彰显语文教学的魅力和活力。

一、纵深探讨,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的自身资源

1.扣紧教材插图,开发文本资源

语文教科书包含多种学科文化、人文素养等丰富的教育资源。其中的信息,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均可视作很好的教育资源,而且这种资源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挖掘、丰富的,它的价值是在“创造性”使用的过程中显现的。因此,我们要在如何使用好教科书方面多下工夫,才可能更好地开发课程资源,为育人服务。众所周知,插图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课本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詹天佑》中的“人”字形线路,学生不易理解,借助插图便一目了然了。

2.填补教材内容,开发文本资源

我们语文教科书中的许多优秀作品,常有“空白”,在这些似乎“无”的空白之中,渗透着极丰富的“有”。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创造,把作者有意无意所忽略的部分通过学生的再造想象弥补出来,使之具体化、深刻化。这里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填”,还应通过暗示启发,从空白处引导学生积极地交流、比较、反思、选择,从而达到既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及其创造想象能力的目的。

3.阅读练写结合,丰富文本资源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语文教科书好比一把钥匙,学生拿了它就能去开其他的书库”。语文教材实际上成了通向更多课外阅读的桥梁。我们可以在学习文本后,拓展延伸,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形成一条阅读链。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练习续写、仿写、改写、缩写等,拓展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的发展性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如学习《生命桥》后写下读后感,都不失为丰富文本资源,提高学生阅读、习作能力的好机会。

二、横向协调,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的环境资源

1.拓展教育时空,开发校本资源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合理地利用校园、教室等场地,创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并将这些设施赋以生命的活力,将这样的环境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之一加以开发,均可以熏陶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有些学校教室里张贴学生自己的书法、绘画作品,在校园的草坪上写上“小草微微笑,请您走旁道”等充满爱心和诗意的话语,让学生在多彩校园环境中通过各种渠道感受语文,学习语文,在充满真、善、美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长。

2、组织实践活动,开发社区资源

社区资源是缄默的课程资源。社区是多样的,正如我们的生活是五彩的,所以我们的语文课程资源也应是缤纷的。其一,深入社会生活就能体验角色。组织实践活动,首先重在体验。可以组织学生“当一天小农民”或者当“小导游”等,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充当社会中的一员,在实践中体验甘苦,丰富内心世界,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其二,汇入自然生活就能认识世界。可以组织学生游览自然风光,参观名胜古迹,了解风俗民情,采访新人新事,可以想方设法让学生经常接触自然状态中的人、物、景,丰富生活世界,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其三,融入精神生活就能打造人品。语文学习需要心灵的震撼和理性的思考。学校应有机开发社区资源,恰当地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事物,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比如,让学生进行“我家的开销情况”“邻里关系”“村庄安全状况”等社会热点调查,再进行研讨交流,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向社会发起倡议。这样,学生就能陶冶自己的情操,丰富自己的人文底蕴,凸现语文教育与培养人的紧密联系。

总之,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更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通过长期的语文实践和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使我深切地体会到只有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能彰显语文教学的魅力和活力。

一、纵深探讨,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的自身资源

1.扣紧教材插图,开发文本资源

语文教科书包含多种学科文化、人文素养等丰富的教育资源。其中的信息,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均可视作很好的教育资源,而且这种资源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挖掘、丰富的,它的价值是在“创造性”使用的过程中显现的。因此,我们要在如何使用好教科书方面多下工夫,才可能更好地开发课程资源,为育人服务。众所周知,插图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课本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詹天佑》中的“人”字形线路,学生不易理解,借助插图便一目了然了。

2.填补教材内容,开发文本资源

我们语文教科书中的许多优秀作品,常有“空白”,在这些似乎“无”的空白之中,渗透着极丰富的“有”。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创造,把作者有意无意所忽略的部分通过学生的再造想象弥补出来,使之具体化、深刻化。这里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填”,还应通过暗示启发,从空白处引导学生积极地交流、比较、反思、选择,从而达到既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及其创造想象能力的目的。

3.阅读练写结合,丰富文本资源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语文教科书好比一把钥匙,学生拿了它就能去开其他的书库”。语文教材实际上成了通向更多课外阅读的桥梁。我们可以在学习文本后,拓展延伸,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形成一条阅读链。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练习续写、仿写、改写、缩写等,拓展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的发展性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如学习《生命桥》后写下读后感,都不失为丰富文本资源,提高学生阅读、习作能力的好机会。

二、横向协调,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的环境资源

1.拓展教育时空,开发校本资源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合理地利用校园、教室等场地,创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并将这些设施赋以生命的活力,将这样的环境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之一加以开发,均可以熏陶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有些学校教室里张贴学生自己的书法、绘画作品,在校园的草坪上写上“小草微微笑,请您走旁道”等充满爱心和诗意的话语,让学生在多彩校园环境中通过各种渠道感受语文,学习语文,在充满真、善、美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长。

2、组织实践活动,开发社区资源

社区资源是缄默的课程资源。社区是多样的,正如我们的生活是五彩的,所以我们的语文课程资源也应是缤纷的。其一,深入社会生活就能体验角色。组织实践活动,首先重在体验。可以组织学生“当一天小农民”或者当“小导游”等,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充当社会中的一员,在实践中体验甘苦,丰富内心世界,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其二,汇入自然生活就能认识世界。可以组织学生游览自然风光,参观名胜古迹,了解风俗民情,采访新人新事,可以想方设法让学生经常接触自然状态中的人、物、景,丰富生活世界,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其三,融入精神生活就能打造人品。语文学习需要心灵的震撼和理性的思考。学校应有机开发社区资源,恰当地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事物,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比如,让学生进行“我家的开销情况”“邻里关系”“村庄安全状况”等社会热点调查,再进行研讨交流,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向社会发起倡议。这样,学生就能陶冶自己的情操,丰富自己的人文底蕴,凸现语文教育与培养人的紧密联系。

14.分子和原子物理教学反思 篇十四

2、创设问题情景,设计实验巧妙,准备充分的资料。在介绍分子的性质时,给出了鲜活、真实的情景资料。达到了质疑激趣的目的,增补了直观、明显的实验。

15.刍议钼资源分布和开发利用 篇十五

关键词:钼资源,开发利用,钼消费

一、钼资源分布

1、国际钼资源分布

全球钼矿资源储量位居前三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中国和智利, 其钼金属储量总量占到全球钼储量的87.9%。中国是重要的钼资源大国之一, 随着近几年新钼矿的不断发现和老矿矿藏量的重新探测, 已跃居世界钼资源首位。截至2006年底, 其金属储量和基础储量分别占全球总储量和基础储量的38.4%和43.6% (见下表) 。

2、国内钼资源分布

国内钼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南栾川、陕西金堆城和吉林大黑山。陕西金堆城拥有华县金堆城钼矿和汝阳东沟钼矿两大优质钼矿, 保有钼金属储量达130.74万吨, 居国内前列。图1给出了国内外主要钼生产加工企业的钼金属储量

3、钼资源分布特点

中国钼矿床的特点是伴生有益组分多, 开采容易, 但品位低, 其品位与美国和智利相比明显偏低。据统计, 钼作为主矿产, 伴生有益组分的矿床储量占总储量的65%, 占总储量64%的钼矿床适宜露天开采;国内矿床平均品位小于0.1%的矿床储量占总储量的65%, 平均品位0.1-0.2%的矿床储量占总储量的30%, 而0.2%以上的较富矿床储量仅占5%。

二、钼资源开发利用

钼资源开发指从采矿开始经历选矿、焙烧、化学加工到金属加工的全过程。钼资源开发的主要流程为:采矿 (钻孔、爆破、铲装运输) →选矿 (碎矿、磨矿、浮选、干燥) →焙烧脱硫→钼化工产品→钼金属深加工。

1、钼的应用领域

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 钼金属将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在微电子技术中的应用

采用高纯和超纯钼与硅共溅技术制取的Mo Si2在微电子器中用作集成线路更为优良的布线材料, 在金属化合物半导体中作为高级栅门材料。

(2) 在核聚变反应堆技术中的应用

用纯钼、TZM合金、Mo-Zr O2复合材料、Mo-Re合金、石墨-Mo/Cu/Mo复合材料作热核聚变反应堆内偏滤器护套元件和散热元件。

(3) 在超导材料中的应用

由于具有高达60T的上临界场 (各种超导材料之最) , Pb2Mo6S8粉末横截面积占20%、直径为0.4mm的PM导线技术引起了材料学界的极大兴趣。

(4) 新型钼合金的应用

采用Ti、Zr等的碳化物、稀土氧化物等颗粒增强剂, 能够制备出比纯钼性能优越的钼合金, 如MHC、ZHM、M25WH等。这些新型钼合金的再结晶温度和高温强度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用作高温结构材料时, 高温炉和热等静压机的钼发热体工作温度将提高400-500℃。

(5) 在汽车工业中的新应用

含1.0%-6.0%Mo的新材料管材作为汽车排气管, 特别耐腐蚀, 使用寿命很长。由5%-45%Mo S2和40%-60%叠氮化物制成的汽车安全袋由固态气体发生剂和气袋组成, 当汽车发生碰撞时, 可在千分之几秒内燃烧产生气体, 起到防止人员伤亡的作用, 据世界钼协会预测, 这种汽车安全袋在近几年内便可在世界各国推广使用。

(6) 在涂料方面的应用

钼金属涂层对Li-Al/Fe-S系统和Na/S系统的高温电池具有优良的抗腐蚀性。用钼金属作涂层的太阳能收集器对可见光吸收率很高, 对波长较长的光反射率很低, 且工作温度可达500℃以上, 这是一般金属或金属-金属氧化物复合的光谱性能所无法比拟的。纳米级三氧化钼具有十分优异的电致光功能, 纳米级Mo (Si Al) 2-Si C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高温强度和良好的韧性, 在高温涂层方面前景十分看好。

(7) 钼在高新材料中优异表现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 钼金属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 在整个国民经济, 尤其在能源装备制造、航空航天、国防工业的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 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例如, 超大型发电机组的涡轮叶片表面和炮弹发射筒内壁渗入钼金属涂层, 可显著增强工作区的热硬性和尺寸稳定性;采用钼合金制备的火箭发动机喷管、火箭鼻锥以及热核巨变反应堆内偏滤器护套元件和散热元件, 更是起到了其它合金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 钼及钼合金素有“战略金属”之称。2005年, 美国国防部将钼基合金确定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高温材料之一。

2、行业结构的调整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 中国钼行业内受国家出口紧缩政策调整的影响, 外受采选矿成本压力的威胁, 小规模钼生产企业将会关停、合并或转向钼制品深加工领域而重新组合。在钼化工、金属及相关产品方面, 越来越多的新的加工技术和能力不断出现, 新的钼深加工产品将会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这会导致一些普通的钼化工及金属产品在市场上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3、钼消耗量的不断攀升

随着钼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入, 钼产业链不断延伸, 钼产品品种不断增加, 钼的系列产品在微电子技术、核聚变反应堆技术、超导材料中、新型钼合金、汽车工业、涂料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钼行业的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并将持续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国钼消费在逐年递增, 据统计, 2000年到2008年中国钼消费量见图2, 据预测, 今后中国钼消费量仍将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4、进出口情况预测

在未来10-15年中, 国内企业对钼的消费量将持续增加, 由于国内不锈钢产品产量的急剧膨胀, 高速钢、工业钢、低合金钢、化工及其他行业对钼日渐增加的需求, 钼总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8%左右。

结论

1、合理利用现有资源, 建立资源节约型矿山。我国作为拥有丰富钼储量的国家, 必须开发合理利用好现有钼资源, 按照国家资源保护开发利用要求, 确保节约, 杜绝浪费。

2、确保矿山可持续开采和加快矿山数字化建设步伐及建设生态型矿山。

3、优化生产工艺、更新生产设备、调整市场销售战略、研发适应市场和顾客需求的新产品等。

我国企业应利用最先进的技术来不断改进产品质量, 并调整钼产品结构, 延伸产业链, 适应市场竞争, 推动整个行业发展, 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有色金属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2006-2020年) .

[2]2009年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普查简报, 2009.5.

上一篇:房地产售主管工作总结下一篇:开学新生代表精彩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