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的有效途径

2024-10-06

高考复习的有效途径(通用10篇)

1.高考复习的有效途径 篇一

文化创新的途径

1.“笔墨当随时代”,绘画艺术要有时代精神,就要有创新。然而,不继承优秀的传统遗产,创新很难有稳固的根基。这表明绘画艺术的发展要()A.正本清源,独树一帜 C.薪火相传,推陈出新

B.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D.各美其美,和而不同

2.(2015·山东高考)下图中的“雷风侠”,是一个既有雷锋形象特征,又有雷锋精神内核的动漫形象,是作者为传播正能量、借鉴经典动漫形象元素进行的创新设计,赢得了青少年的喜爱。“雷风侠”动漫形象创作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文化创新的主体要有文化自觉和担当 ②体制机制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③文化创新要广泛地引进和吸收外国文化 ④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一百年来山东吕剧始终与民众民间和现实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李二嫂改嫁》曾风靡全国,现代的《百姓书记》因深受观众的喜爱而荣登全国十艺节开幕式舞台。这说明()A.人民群众的需求是文化创作的标准 B.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C.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的瑰宝 D.社会实践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4.近年来,浙江省通过实施《浙江省传统戏剧保护振兴计划》,寻求传统文艺与当下社会精神的契合。涌现出如越剧《山泉映月》《德清嫂》、话剧《凤凰》、昆剧《大将军韩信》等一批新创作品,营造了全省舞台艺术创作的新气象。这告诉我们,文化发展需要()A.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B.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D.排除陋习,移风易俗

5.作为儒家学说经典的《论语》《礼记》等传入西方,启示和鼓舞了西方启蒙思想家。中国儒家的自然观、道德观和政治思想,成为西方启蒙运动中“百科全书派”有力的思想武器。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 B.中国传统文化得到西方的广泛认同 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D.文化创新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6.“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这要求我们在发展和创新文化的过程中()①既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又反对封闭主义 ②学习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坚持与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交流、融合和同一 ④对待传统文化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优秀的文艺作品令人振奋,是时代的主旋律,给予我们无穷的动力。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请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应如何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答案精析

1.C [题干说的是绘画艺术既要不断创新,跟随时代的步伐,同时又要继承优秀的传统遗产,这表明绘画艺术的发展要薪火相传,推陈出新,故应选C。A、B、D三项均与题意无关,应排除。] 2.B [“作者为传播正能量”,体现了文化创新的主体必须要有责任和担当,①符合题意;“赢得了青少年的喜爱”,又反映了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④符合题意。“体制机制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本身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故②排除;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但不是说要广泛地引进和吸收外国文化,因为外国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所以③错误,排除。答案选B。] 3.B 4.C 5.C [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B错误;中国儒家思想传入西方启示和鼓舞了西方启蒙思想家,成为其有力的思想武器,启示我们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借鉴其他民族文化及古今文化的关系,A、D不符合题意。] 6.B [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可看出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既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又反对封闭主义,①②符合题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可看出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④符合题意。③中的同一是错误的。] 7.(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要立足于社会实践,深入基层,了解生活。

(2)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要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

(3)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要吸取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同时要结合实际,体现时代精神。

(4)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要汲取世界各国的文化营养,同时要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5)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文化创新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克服“封闭主义”“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2.高考复习的有效途径 篇二

一、检测———探寻复习方向

复习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难点部分.在这个部分的教学中, 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认知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情况有一个清楚的掌握继而开展复习教学.并且借助复习教学的开展促进学生的能力提升、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水平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所以为了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工作, 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复习教学正式开始之前就对学生的所学进行一个检测.通过检测的情况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更为重要的是要借助这个过程来明确复习的方向继而更好地开展复习教学.

例如:在“三角函数”这个部分的复习开始之前, 教师就可以出一些涵盖了知识点、具有一定难度梯级的内容来进行检测, 继而通过卷面分析得出学生在“三角函数”这个部分的学习中究竟是对“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还是“三角函数的基本运算”抑或是对“三角函数的运用”存在知识的盲点.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开展复习教学, 并且实现复习教学效率的发展.

二、回顾———梳理教学知识点

复习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知识的一个再回顾, 并且在回顾之中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借助这样一系列的过程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 从而帮助学生对该部分的知识点有一个系统化、条理化的认识.最终, 实现学生自身的知识认知体系.

所以, 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多多引导学生梳理教学点, 加强学生的认识,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 注意加强学生的知识梳理能力、知识归纳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三角函数”这个章节的复习环节中, 该部分包含了“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对“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进行知识的梳理为:

1.周期函数:一般地, 对于函数y=f (x) , 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实数T, 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 使得f (x+T) =f (x) 都成立, 那么就把函数y=f (x) 叫做周期函数.

2.正弦函数y=sinx的定义域为R, 值域为[-1, 1], 以及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图像分别……

通过这样一种知识罗列回顾的方式学生必然能够对“三角函数”部分的知识点有一个准确的掌握.并且在这个过程中, 这样条理化的知识梳理也将逐步引导学生去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且最终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做好知识复习工作, 也算是完成了复习环节的重要教学部分.

三、精讲———重点突破复习难点

数学是一门运用性的学科, 在复习教学之中, 知识点的复习固然是重点, 但是如何掌握数学性的逻辑思维, 掌握数学性的逻辑认识也是其中的重点和关键.所以, 在复习教学中, 笔者认为一定需要一个精讲环节.这个精讲环节就是要帮助学生去重新温习一些数学方法和一些基本的数学逻辑思考问题.在整个的复习过程中, 通过精讲的方式还要达到突破复习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效果.

因此, 笔者认为在复习教学中开展精讲复习主要包含了以下几种方式:

1.思维、方法灌输

数学逻辑思维的发展不是一时的事情, 但是在复习之中通过精讲的方式来帮助强化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必将能够起到一个良好的效果.

2.变式训练

开展变式训练是为了学生能够在获得一种解答方式和基础上更好地去了解和掌握一种思维、一种解题思路.这样的方式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有效地强化了复习的效果, 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了相关的教学路径从而提升了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

四、创新———学生出题、做题、批阅

复习是一个过程化的教学, 同时笔者也认为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创新才可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所以, 在复习之中,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相互之间结成一个学习小组, 然后在完成了上述步骤的复习教学之后,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出题、做题, 然后以批改的方式来实施复习教学的最后一个创新环节.

这样的一种方式必然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学生的运用能力有一个加强的掌握才能够实施.同时, 这样的方式也有效地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从而更好地实现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此外, 这样的一个过程, 学生的知识、对相关方法的运用也必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能力, 最终必将实现学生的进步和复习教学效率的提升.

摘要:复习教学的开展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下一个阶段的学习, 也是对之前一个阶段的学习的总结、归纳、反思.复习教学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下文中, 笔者将分别从四个方面就如何实现高中数学的有效复习教学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复习教学,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童子杰, 曹兰梅.高中数学总复习中的“舍”与“得”[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6 (12) .

[2]称保和.浅谈高中数学新教材空间向量的复习教学[J].安徽教育论坛, 2013 (4) .

3.高考复习的有效途径 篇三

【关键词】高考政治 第一轮复习 有效途径

提高政治高考第一轮复习的有效途径是什么呢?笔者从事高三政治教学多年,其心得体会是:

一、准确完整背记知识点

(一)高三起始就提出要求

政治学科需要背记的知识点很多,特别是一些政治术语,更需要准确完整地记忆,回答问题时,不能随意改动原文。因此有人说:“背好书是学好政治的前提;没背好书,根本没法把政治科考好”。要想背好书,就要从高三开始,来不得半点怠慢。因为,高一还没分文理科,所以学生学得随意;高二主要是应付会考,背书的要求也不高,学生脑中往往只有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片段。因此,一上高三,教师就应纠正学生背书粗糙的毛病,对他们提出背书“一要准确,二要完整”的要求。

(二)讲透知识点并限时记忆、运用

复习各考点时,要力求把知识点讲透,接着给学生每个知识点2至3分钟,限时记忆,时间一到就抽查。因为有时间限制,还要抽查,学生有了压力,就会有动力,背书的效率也会提高。抽查了知识点以后,接着运用该知识点做相关的练习,经过运用这个环节,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又加深了一个层次。

(三)及时巩固并延长记忆时间

在学生对所复习的知识点有了初次记忆的基础上,第二天上课再次提问巩固,就会延长记忆时间。教师可在上课的预备铃响了以后,由课代表组织,先读昨天复习的知识点,老师进行了教室,再次抽查学生背书,或者是默写。答得不准确或者不完整的,课后时间再到老师或者课代表处过关。经过这样的严格把关检查,知识点就基本落实了。

二、努力提高主观题得分率

(一)强化掌握主观题的答题套路

高三老师要分工合作,按照近年来在高考答题中常见的问题总结出主观题答题套路。比如经济常识中的企业,它是怎样取得经营成功问题、就业问题、消费问题、对外开放问题、经济建设取得成功的原因等等。政治常识,主要按照主体总结,比如关于国家问题、党的问题、公民问题、民族问题以及国际关系问题等。教师给出这些问题的基本答案,让学生背,并进行如上所述的抽查,落实。在往后的练习、考试中,要求学生遇到相关问题时,也按这些套路答题。而这些问题的答案也在练习中不断地得到补充、完善。

教学实践证明:很多学生解答主观题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从何下手,当他们记住了这些常见问题的答题套路后,在考试中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不会束手无策,而是有法可施了。

(二)教会学生从材料中寻找正确答案

(1)找到关键词,切入所学原理。政治学科中的很多原理,在教材中都有标志性的词语,比如“结构”等。这个词,从经济常识角度看,可以考虑或理解为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等;从哲学角度看,则可以理解或考虑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原理;又如“效率”“公平”“收入”“民富”等词语,它所考查的知识,往往是有关分配的问题;此外,几乎所有的哲学原理都有提示词语,比如:“根据……情况”“针对……特点”“制定……计划、方针、战略”等等,可用的就是物质决定意识、矛盾的特殊性的原理。“既……,又……”“……,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可用矛盾的对立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教师要给学生总结好与这些原理相对应的关键词,让学生记忆,就能帮助学生从材料中快速找到相应的原理。(2)根据材料,变换说法,编写答案。在考试中,肯定会遇到没有固定答题套路的主观题。这类题目,除了找到可以切入的课本知识外,还可以根据材料,变换说法,就成了我们所需的答案。比如是意义类的问题,可以把材料的有关论述套上“有利于”就是答案;措施类的题目,就按照“要……”“坚持……”的模式解决材料中提到的问题就可以了。

(3)抄材料,赢1分。对于比较差的学生,或者是在考试时间不够的情况下,要求学生抄两句材料,每小题至少可以拿到1分,有时候也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三)运用时政常用语提高答案层次

比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论是经济常识、哲学常识,还是政治常识,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上这句话。还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体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等等,告诉学生这些常用语分别可以用于哪类问题,指导学生分门别类地记忆,再运用到主观题的答题中,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三、采用“读、练、评”三结合方针

(一)读懂读通课本,调动学生运用知识能力

课本是基本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好这个教学资源,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政治课本能力和提高解题能力。

(1)咬文嚼字。①划分句子成分——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概念。②区分易混词——帮助学生准确理解知识点。③重读关键词——帮助学生抓住知识重点。(2)把课本读透。教学生读目录,记主干,按照课——节——框题——知识点的顺序,由粗到细,逐步扩充,答题时就能顺藤摸瓜,逐层搜索,找到需要的知识点。

(二)通过训练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练习要精选。比如计算题专项训练,意义类、体现类、措施类、评析类、启示类主观题训练等等。对每一种题型都进行解题方法与规律的训练和指导,通过典型例题分析,掌握答题思路与技巧,以解剖麻雀的方法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用借题发挥方法切实抓好讲评

讲评习题要有针对性,针对学生比较集中的问题来讲评,要讲深讲透,再落实该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该题型的答题方法、与其他相关的问题等等。

四、以教师的自信帮助学生树立良好心态

4.高考复习的有效途径 篇四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要说的也谈不上经验交流,我就讲一下我们象山中学英语教研组在我们史玲琴大组长的带领下,在高考复习过程中是怎样在做的,和大家共同探讨!

首先我分析一下我校学生的情况:由于象山,地区相对偏僻,虽然是省一级重点中学,但是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薄弱,两极分化严重,且中下游学生人数偏多。到了高三阶段,学生思想压力加大,学习任务重。学生每次考试的成绩很不稳定,但又急切想要提高。要想在短时间内,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实非易事。高三阶段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

一、复习计划要注重和学生沟通并加强落实。

复习的计划性不仅是指老师的教学及复习要有计划性,我们在每学期开始的第一件事就是每个备课组集体讨论这一学期的教学计划并上交学校教务处进行审核并备档。同时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他们每一阶段的复习计划,这个复习计划可以是每一个月,甚至每一周的复习计划,并且最终要有每一计划实施的反馈,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复习进程和效果。比如,我们在各次的考试中发现学生的完形填空的得分率普遍较低,在9月份开学的第一个月我们的教学重点就是加强学生完形填空题的做题能力。在这个月中不仅教给学生完形填空的答题方法,答题注意事项,而且在上课和作业的布置上一律向完形填空倾斜,除此外我们还把学生觉得比较难的完形填空题做成powerpoint 的形式进行展示分析,以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及纠正原来的思路。同时在这个月中学生也知道是他们提高完形填空的最好时机,觉得自己在完形填空比较差的同学也会在课后自己加强完形填空的练习,这样做有利于全年级的学生的共同提高。并且在这个月的最后阶段让学生做相对简单和出题较规范的2006年各地的高考完形填空题,学生发现他们的答题正确率大大提高了,增强了学习的信心,更是对他们这一阶段努力的肯定,提高下一阶段复习的效果。同时阅读理解及专题的复习也是如此。

二、复习要由易到难,提高学生学习自信。

对学生易错或掌握得不好的题形,我们的复习要一步一步来,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学生答题正确率,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和学习热情。比如单词拼写题是进入高三以来,学生最头疼的题目,要是一开始就让学生做模拟题里的十道单词拼写题,学生就觉得是大海捞针一样,答题正确率极低,甚至有些同学就干脆放弃做这一题型。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就先从常见的单词着手。先让学生每天背十个单词拼写中常见的单词并听写,学生觉得十个单词的听写还是比较容易的,一个月下来学生就熟练掌握了300个常用的单词;然后让学生分别听写高一到高三每一册的单词,学生发现有很多单词是重复出现的,背起来也没有原来想象的那么费力;再让学生做一些典型的单词拼写题中填入单词的形式变化,如动词的时态,名词的单复数;最后才让学生做模拟卷中的10个考题,学生觉得自己做题正确率大大提高了,即使做错了,他们也会主动找出自己出错的原因:是单词拼错了? 还是填入的形式错了? 还是因为读不懂句子而想不出这个单词?并且及时进行纠正。这样做虽然经历的时间较长,但从效果上讲即逐步克服了学生做题的畏惧心理,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并进一步巩固了英语基础,由易到难,水到渠成。

三、复习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复习要根据学生的需要,而不是把知识硬灌进学生的头脑。只有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比如学生最讨厌的是写作,要是不加以引导,学生每次的写作都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不会有任何提高。为此我们在降低写作要求的基础上,逐项纠正学生原来的错误及不良习惯,逐渐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提高的欲望。首先给学生两篇同类型的写作题材,其中一篇是有优秀例文的,而另外一篇是让学生模仿它的写作结构和句子间连接方法的,这样学生就觉得这他们还是可以做到的,上交后老师在改出错误的同时,要对他们的文章结构及句子间连接给予肯定。每次都给学生一个写作模仿的一个主题,几次下来以后,老师不用去找学生,他们自己主动会找老师来讨论他在哪一方面还是需要提高,需要老师的帮助的,学生的主动学习让老师能更好的施教,并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复习还要注重对高考模拟卷的合理有效运用。

在高三复习的过程中,学生和老师接触最多的是高考模拟卷,在学生做和老师讲解的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合理,有效的运用这些试卷。首先,我们老师要敢于剔除一些出题不规范的题目,不要总是让学生一张试卷从头做到尾。比如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由于出题不够严密,答案很有争议的题目,学生做题要花费很多的时间,老师上课讲解又要浪费时间,学生下课看还是不懂,并且会严重干扰学生的做题思路,这样的题目在最后阶段老师就应大胆舍去。其次,一张模拟卷讲评后,学生和老师觉得就已完成任务了,其实做试卷除了巩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因此,我们在试卷讲评后会在课上留出一些时间要求学生对试卷进行再次研究,并把自己掌握得不好的知识点和题目摘入自己的错题集,每个月老师会收集学生错题集中比较集中的题目让学生再次进行练习。同时,在最后阶段讲模拟卷的时候,我们还要注重时常改变试卷讲评和做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做题效率。比如:单选题也不一定每次都是老师从头讲到尾,有时可以选学生错误率比较高的进行讲解,有时也可以根据考点和原来做过的题目进行对比讲解,有时也可以干脆不讲,留出时间让学生讨论后,让学生自己解决。再如完形填空,也不一定每次都是老师讲解,可以选学生中做得比较好的,老师指导一下后,让学生去讲解,也可以让学生以故事接龙的形式,几个同学轮流讲解。这样学生比较感兴趣,上课的注意力也比较集中,会取得不一样的效果。再者,如果你觉得这几天学生的课后作业效果不是很好,你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作业,或者进行课上的限时训练,不要认为这样做会赶不上别人的教学进度,或者认为是浪费课堂时间了,学生的做题效率和做题兴趣才是最重要的。这样学生的最后阶段的学习既有序,又有较强的针对性,学生高考前的心态也比较稳定。

五、高考前对学生考点的巩固及信心的加强。在高考前的最后冲刺阶段,学生已经做了大量的考题,也基本完成了对自己知识的查漏补缺之后,老师就有必要总结一下前一年,甚至前几年高考题的出题和各考点的分布情况,让学生能和老师一起来总结做过的题目的类型,考点分布及做题的策略,加强学生的考试信心。比如学生总觉得自己单选题得分率不高,并且单选题是考试卷的最前面部分,做得不好容易影响学生下面的做题情绪。我们就专门把上一年全国各地的高考卷中的单选题根据各考点进行分类让学生自己去琢磨做题的策略并进行交流讨论。这样做后,学生做题的把握性提高了并基本能分辨自己做题的对错,考试的心态也自然就会好一些。

六、发挥团队协作是保障高考复习有序进行的关键。

高三的英语复习不要认为是自己一个人的事,而是需要高三英语组,甚至是整个英语教研组的一起努力。我们学校的英语教学在这一点上的认识是始终一致的。比如,我在前面讲的完形、阅读、单词拼写等各项的复习资料都会分别有高三专门的一位老师负责题目的删选,而历届高考题的分类查找就交给高

一、高二的英语老师负责。这样学生做的题目就经过精选,高三的老师也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有效的课堂教学上,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其次,每次考试后,高三的老师要进行及时的交流总结。比如,每次考试后,我们并不是重视各班级平均分的对比,而是更注重考题中各项题型的得分的对比,如单选,完形,阅读的得分等,以及时调整自己班级的教学重点,并能很好的了解班级的复习效果。

七、学校的教科研支持。

高考复习要调动所有老师的积极性,离不开学校的教科研支持。我们学校的教科室一直大力提倡并奖励教师自编整套的或一系列的课后练习,并在学生中调查练习的质量和使用情况,以供下一届学生使用,提高习题的质量。同时,教科室也会定期邀请各学科的知名专家到校进行指导,不仅有效地引导老师正确的教学及复习方向,而且让教师不出学校就能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最新信息和教学动态,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5.最有效高考复习策略 篇五

2.抓纲靠本。抓纲,就是重视考纲、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因此是考生备考最重要的文件。靠本,指的是在最后复习阶段的时候,要注意抓基础,回归教材。

3.仔细演练真题。在演练真题后,要仔细对照答案,了解参考答案怎么做的,对每一个答题步骤及给分情况都要多动脑,多思考,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成绩。多做几套真题后,就会发现高考题就是那么回事儿,在高考时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4.明确复习重点。每个考生都基本了解自己的强处和弱点,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制订出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最大限度地做到不偏科。

5.不要疲劳备考,注意劳逸结合。

6.第二轮复习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复习,对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掌握;二是将第一轮复习过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战考题中去,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三是要把握高考各题型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解题方法,初步形成应试技巧。

7.三个原则:选题要“精”,做题要“准”,纠错要“实”。

“精”指的是做题要有针对性,稳固长处,弥补短处,长期难以掌握、无法理解和得分的知识点,可以适当放一放。“准”指的是做题过程要确保会的题准确无误,不要因为表述、粗心而丢分。“实”指的是真正找出问题所在,真正能提高自己。

高考备考策略方法总结

离高考只剩不到200天的时间了,虽说还没有进入最后的百日冲刺,但这个学期对于高考复习来说也至关重要,掌握良好的复习方法可以为最后的冲刺做好 充足的准备。在进入第一轮的复习后,相信大家一定都有不小的收获,特别是段考过后,此时此刻,你一定已经发现了自己在基础知识或学习方法上的一些薄弱点。 出现这些问题并不可怕,反而应该感到高兴,因为这些就是你提高成绩的突破点。

1.紧跟老师复习节奏,把基础打扎实

“有的学生基础没打扎实,往往容易在接下来的复习中缺乏规划,从而自乱阵脚,慢慢地会影响到之后的学习方法和心态,形成恶性循环。”南宁乐恩教育宁贞琳老师介绍,此时首先要重视的就是基础,没有一个良好的基础,也谈不上在最后的百日冲刺里能够冲得上去。

目前,高三的学生们还在第一轮复习的阶段,虽然已进入高考200天倒计时,但老师们还是建议,即使课堂上的内容是学生已经熟记于心的基础知识,学生也 要紧跟老师的复习节奏,不要一味地去钻研零散的偏题和难题。此时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去熟记各科的基本知识点,并能做到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予以表达。这些 基础知识是为学生在知识储备、解决问题能力和思考能力方面所做的铺垫。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对自己的基础知识进行一遍梳理,并在其中找到自己知识储备 的薄弱点,变被动为主动,把薄弱环节加强,这样才能探寻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式,追求更高的复习效率。

2.找好复习重点,狠抓短腿科目

备战高考的过程更像是下一盘棋,该如何排兵布阵,如何权衡各科目的关系,更要有的放矢,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复习。但这个时候往往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复习没有重点、没有规划,或者对自己擅长的科目花很多时间去巩固,但对一些短腿科目却选择逃避。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不擅长的科目,他就不花那么多时间去学了,这样的话,薄弱科目会更薄弱;另一种情况是,对不擅长的科目花太多的时间,但是方法 不当,这样一来,薄弱科目占了大量时间,但是效果却不见好,其他的优势科目却因为时间被分掉了而有所下滑,得不偿失。”宁贞琳老师说道,对于偏科的或者是 有短腿科目的学生来说,对症下药才是有效复习的关键。

首先,对于学生来说,此时必须明确一点,既然已经进入高考冲刺倒计时了,那就要抛开兴趣的因素,因为目前主要的任务就是备战高考,不要再把个人的喜好放在第一位,而是全心全意做好准备去应试。

针对自己不喜欢的科目,或者说是比较薄弱的科目,学生可以跟老师进行沟通,找到具体的问题,到底这个科目的成绩不理想,是因为基础不好,还是学习方法 不恰当,又或者是花的时间不够多?如果是基础不好,那此时就该有计划地把基础打扎实,如果是学习方法或者应试技巧的问题,比如审题不清楚、题意理解不深不 透等,那就针对这方面去提高。“因为很多学生都会说,看不懂题目,无从下手,所以题目做不来。如果是这样,那就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哪怕在课后找一下补习老 师。”宁老师说道。

6.高考政治如何进行有效复习 篇六

在复习中,应根据近两年高考所考查的知识范围,以及考点与本重大时政联系的紧密度,对今年考纲上列出的考点进行研究分析,并找出其中的重难点,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提高复习效率。

近几年高考试题的显著特点是“迎着热点上”,以国际国内时事热点为背景,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关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特别是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弄清来龙去脉,了解产生原因,分析如何发展,注意解决对策,并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评价。今年高考复习必须设置的专题有: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的国家;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合理区域发展格局;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化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

发展道路,为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

专题讲座要注意三点:一是专题不是知识的罗列归类;二是专题要实不能空,要细化,不能贪大;三是专题讲座要以题目带知识,把专题同考题有机结合起来。专题讲座要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知识的运用,重新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突出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思维方法的培养,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知识迁移能力,整合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强化答题能力训练

文综政治考纲对考核目标与要求,是以四种能力来评价,即“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

物”和“论证探讨问题”。这四项能力考核目标依次递进,构成一个完整的文科综合能力目标和要求。

与以往高考文综以记忆、理解、运用三种层次来考查考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相比较,将有助于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准确评价,同时也将会使文综测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综合。“考核目标与要求”的变化,是以“能力立意”

为特征的高考改革深入发展的表现,对复习备考提出更高要求。

在复习过程中,要综合近几年文综政治能力测试反映较好的题目,进行思维过程的训练,熟悉命题思路,领悟试题的设计立意、设问角度、答案组织等关键环节。

强化答题能力训练,应遵循三个原则:一是编制的试题要体现教材的特点;二是要符合考纲要求和训练思想;三是要体现新颖性、准确性和导向性,有助于疏理、归纳训练。练习时要注意板块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学科综合训练与

7.高考复习的有效途径 篇七

一、紧扣“三点”“织网”, 培养学生统摄化学知识的能力

国家考试中心化学科命题委员会对考生的思维能力提出多方面的要求, 摆在首位的是要求他们“对中学化学应掌握的内容能融汇贯通, 把知识横向和纵向整理, 使之网络化, 有序的贮存……正确复述、再现和辨认。”为什么学生必须具备对化学知识融汇贯通、横纵整理、有序贮存的能力呢?从现代教学论的观点分析, 原因有三:

第一, 只有将化学知识横纵整理, 舍弃杂多的枝蔓, 留下知识的主干, 学生才会获得更深刻、更具实质性的理解;第二, 只有将化学知识横纵整理, 尽量“简约化”、“单纯化”, 纳入知识系统的整体中去, 学生才容易作抽象的“逻辑记忆”, 使其保持长久;第三, 只有将化学知识横纵整理, 有序存放, 构成了具有“生长力”的知识体系, 学生用时才能取之快捷, 易于迁移和再创造。

那么, 在化学高考复习教学中, 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横纵整理化学知识的能力呢?我们的体会是:师生共同运作, 紧扣“三点”织网;即:抓“考点”, 搭框架;抓“热点”, 为骨干;抓“难点”, 作重心, 使知识结构化、程序化, 形成化学体系的网络。

二、设计思考阶梯, 强化学生突破化学难点的能力

综上所述, 从一定意义上讲, 化学复习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围绕“考点—热点—难点”这根轴心构建知识体系, 并运用它来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突破难点无疑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化学难点具有“深”、“杂”、“混”的特征。所谓“深”, 是指理论知识比较抽象、深奥, 因而学生不易把握它的内涵、实质;所谓“杂”, 是指化学问题头绪繁杂、难懂, 因而学生理不清线索, 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所谓“混”, 是指对若干化学问题的区分点把握不准, 分辨不清, 因而学生往往将似是而非的问题搞混淆。

如何在化学复习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突破知识难点的能力呢?我们的做法是:围绕难点设计环环紧扣、层层深化的“思考阶梯”激发学生探究, 通过“阶梯式”思考题把难点知识的难度降下来, 以求化深为“浅”, 化杂为“单”, 化混为“清”。

我们就是这样通过系列“阶梯式”思考题, 创造出让学生讨论、探索的情景, 激发他们运用比较、判断、推理、归纳、概括等思维方法, 沿着一个个的“思考阶梯”攀登, 达到突破难点, 掌握知识, 提高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编织关系表解, 提高学生凝练化学规律的能力

通过什么途径来培养和提高学生凝炼化学规律的能力呢?我们认为较成功的一种作法是指导学生学习编织关系表解:教师设计系列探究问题, 启发学生对繁杂的化学知识进行分析、整理、类比、筛选、归纳和抽象等思维加工, 学会用精炼的字、词、句, 编织成揭示化学规律内涵的简明图解或归类表格, 使具体问题抽象化;进而指导学生迁移、运用, 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 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提高创造能力。

四、变换训练层次, 发展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应试能力如何提高?不少学校的许多老师, 热衷于在复习教学中搞“大运动量”, 带领学生在茫茫“题海”里拼命做题, 以为“熟能生巧”。不可否认, 学生做题多了, 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双基”水准, 然而却事倍功半。笔者十分赞同高考命题委员会成员段康宁教授的主张:能力的培养提高是寓于平时正常的教学 (当然也包括复习教学) 全过程中, 不是靠题海可一蹴而就的。

有一种说法, 叫做“5×1<1×5”, 很有道理。指的是围绕同一能力层次, 同一类型做5个题目, 其实效远小于“1×5”——让学生做一道题时, 指导他们从5个不同的能力层次进行讨论、探究。这5个层次是: (1) 此题怎么做? (2) 为什么这么做? (3) 怎样想到这样做? (4) 还有哪些方法能解此题? (5) 改变一下条件或设问角度, 此题还能变换什么形式?又能出现什么新的题型?是容易了还是更难了?

8.高考区域地理有效复习的探讨 篇八

一、确定区位,夯实基础

确定区域位置是我们解答地理问题首要的、关键的一步,是基础。如果学生把区域位置判断错误了,那么学生所得出的结论一定是错误的,尤其在高考中的“串题”和综合题,会造成严重的失分。因此,必须熟练掌握区域位置,努力做到“心中有图”。 如何掌握区域的位置?针对这一情况,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1、根据经纬度确定区域位置。例如要掌握中国地图:首先,画出中国政区图。最好动手去画,而不是描图,同时掌握中国的“四至”(最北、最南、最东、最西),各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行政中心及相关位置。这样,一方面加深了记忆,另一方面提高了绘图技能。其次,说出20°N、23°26′N、30°N、40°N、50°N、80°E、90°E、100°E、110°E、120°E这十条经纬线穿过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最后,找一个水平相当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互相问答、互相测试。学习中按上述方法反复训练,必须进入“心中有图”的境界,准确判断出区域位置也就自然水到渠成。

2、根据地理事物确定区域位置。在区域地理的复习中,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记住所有地理事物的经纬度。比较可行的办法是:识记一些主要地理事物的经纬度,然后以它们为参照,利用地理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区域定位。例如知道了南美洲的经纬度范围,就可以根据相对位置推算巴西的大致经纬度。

3、根据轮廓特征确定区域位置。大陆、半岛、岛屿、海峡、海湾、国家、省区、主要山脉和河流等都有自己的轮廓特征,如意大利半岛像一个长筒高跟靴踢足球、黄河像个“几”字、内蒙古自治区像雄鹰展翅、台湾省像萝卜等,看到这些轮廓就可以判断大致是哪个区域。

4、根据地理数据确定区域位置。某些地理数据具有特定性或唯一性,如我国陆地最低处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面海拔为-155m,我国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澳大利亚中部平原最低处艾尔湖面为-16m,死海湖面为-400m等。看到这些特殊的数据就可以判断大致是哪个区域。

通过以上复习过程,能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比较清晰而完整的“脑图”,迅速解决区域定位难题。

二、整合知识,构建框架

如世界地理中的“十三个区域和八个国家”以及中国地理中的“四大分区和重要省份”的复习,通过分析可以归纳出知识框架包括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两方面,自然特征又包括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地形(类型和分布)、气候(类型、分布、特点和成因)、河湖和自然资源等,人文特征包括居民(人口、人种、语言、民族和宗教)、工农业(包括分布、特点、区位)、交通和城市(分布和区位)等。因此,复习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搭建区域地理知识框架,尤其是世界地理涉及到的各个区域,均可按照特定的思路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在复习每一个区域时就有了比较明确的思维方向,知道什么是需要掌握的要点,就不会感觉知识又多又杂、难以识记。在老师的引导下,复习过两个区域以后,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思维习惯已经形成,可以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网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分析特征,比较差异

区域特征及区域差异是区域地理复习必须突出的重点。

区域地理涉及的内容繁杂,区域之间又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往往很难掌握。所以我们必须运用正确的方法来分析区域特征,我把这种复习方法概括为“定点、连线、结网”六个字。

(1)定点:即抓住主导因素,突出区域特征。如干旱是我国新疆最突出的区域特征,深居内陆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

(2)连线:即抓住知识联系,形成多条“知识链”。例如美国的气候分布与东西高、中间低的地形之间的关系,地形、气候与农业生产布局之间的关系,工业分布与自然资源、交通运输之间的关系等等。

(3)结网:即在牢固掌握上述知识“节点”和“链条”的基础上,点线相连,线线交织,形成知识网络。

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域差异比较。比较法是总结区域地理特征最常见、最省力的方法,比如日本和英国的比较(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气候、农业生产和工业布局等)、南北美洲地形和气候的比较等等。

四、图文转换,加深记忆

学生复习地理的最大弱项就是地理知识的空间概念差,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每一个区域地理知识的复习后,可以发给学生相关的填充图,指导学生将教材中的文字知识尽量转换成图的形式。这种复习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用图、填图、绘图、图文互换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利用填充图进行单元知识总结的能力。

五、联系热点,注重应用

社会焦点与热点问题经常是地理高考试题的切入点,而这些热点、焦点的发生又必然在一定的区域之中。近几年的高考题都涉及到热点、焦点,但要记住,热点、焦点问题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考查地理基础知识与地理基本能力,学生要将热点、焦点问题回归到课本,从中找出相关的地理素材,用学科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就要求每位学生将地理与生产、生活相联系,从地理学的角度去发现、解决这些问题。我在复习时尽可能地把热点、焦点具体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伊拉克热点,学生应弄清:伊拉克首都是巴格达,地跨底格里斯河,位于印度洋板块上,那里曾经是巴比伦王国的发祥地,美索不达尼亚平原以灌溉农业为主,白种人,阿拉伯民族,还有附近海区的密度流、石油的成因和出口路线以及石油利用带来的环境问题。

六、精选习题,规范培养

在区域地理的复习过程中,还要做内容相关的练习题。

1、以区域选择题进行专项训练。要重点提高学生空间定位能力、信息提取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9.高考复习的有效途径 篇九

在一模检测中,不少考生在语文学科上表现出以下问题:

1.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在模棱两可之间丢分。

2.方法思路不够清晰,在似是而非之间丢分。

3.考场心态不够健康,在张皇失措之间丢分。

如果考生认真给自己的试卷做一个分析,就会发现,这些原本可以不丢的分,每科都很容易找出5~10分。这是一个非常大而且容易实现的上升空间,是在短时间内可以迅速弥补的。实验中学范例

一.提高多少分心中要有数

10.高考数学前十天如何复习最有效 篇十

一、我们要正视几个现实的问题:

由于在一线教学,一年来分析了400多位学生的试卷。我们在试卷分析中,还有在实际教学中,看到了学生在数学这科的不足。以下所列举的问题,肯定不是一个学生会遇到,都会涉及到众多的学生。那么现实中学生们在数学这科上会遇到哪些问题?

1.学生数学学科很脆弱,只要题目稍微加大一些难度,直接导致很多学生不适应。原因就是在平时的学习中,对题型总结不全,训练不合理,特别是对各种试卷适应能力没有到一定的程度。

2.半数学生时间不够用。

3.90%以上的考生,对第20题2、3问束手无策。

4.四分之三的学生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题计算不到底,也就是不能计算出最终结果,整体计算能力欠缺。

5.对于选择题,填空题把握性不强。有的学生由于性格的原因,例如粗心大意直接导致一些题目会而不对,还有更多的学生,对那些稍微难一点的填空、选择题驾驭力不足,在这类的题上花费很多时间,直接导致整个考试时间不够用,甚至心态会产生变化。

以上这些都是北京学生,乃至全国学生在数学学科备考中存在的不足。如果说,你想得到145分以上的高分,那么上面的几个问题,肯定要避免,除了上面为题之外,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你要做。

二、考前如何训练最有效?

对于我班上的学生,在题型上肯定给他们总结全了,在解题方法上也基本涵盖了。但是训练还有停止,我打算一直到训练到高考前一天,因此训练上也给他们明确的建议。但是很多看我博客的学生,没有机会在我班上上课,我在这里,给大家一些好操作的方法:

1.在训练中对题型进行总结:

数学学科虽然包涵了46个基本概念、公式,也涵盖了18个规律和推论。可是题型终究有限,因此说你不能掉进题海中,平时做题一定要注重质量,不要盲目追求数量。那么在考试之前,对题型上把握还是有必要的,对相关的题型进行合理的训练也是有必要。例如说数学压轴题部分,数列综合题、解析几何综合题等,你在平时对其涉及到题型专项训练了,那么在考试中,对这些题型的把握能力就大了很多。你在题型上可以这样归纳:

解析几何部分:

曲线的方程与性质

解析几何中的几种探究性问题

最值问题

定点、定值问题

与其它知识交汇性的问题

数列部分

求通项(一般常见的情况有6种)

求和(一般常见的情况有7种)

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运用(一般常见的题型有5种)

那么高考中,所有相关的题型,一般都不会超出上面的范围。

那么题型是有限的,我们在训练中对每种题型都熟悉了,解题思路也就熟悉了,看到某块知识点,或者某个问题,马上就明白这题目的知识点是什么,题型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基本解题思路,得分点把握如何等等,在头脑里马上构建出解题体系。这就是训练的效果。在考前十天,学生们也不用再去做更多新的试卷,应该把之前做过的试卷,拿过来重新整理一下,对相关的题型做一次总结,对每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再一次熟悉,这样效果肯定不错。一方面直接把平时训练的收获集中起来,另一方面,增强了自己的解题信心,这些题目都可能做过了,就是没有总结到位或者归纳到位,那么在考前十天,你这样去尝试,效率应该很高。

2.在训练中学会合理的分配时间。

我是这样来训练班上学生解题速度的,例如一个小时之内,给他们三份试卷的选择题、填空题,让他们完成,如果完成不了,我们再来重新规范,统计一下,是什么方面存在不足,比如题型把握不到位、思路不明确、计算慢、知识不熟悉?等等。然后根据大家的实际情况再次训练,例如说遇到比较大小这样的选择题,我们看到这样的题目马上就知道这个题目是属于不等式范围的,不等式范围内的题目,属于比较大小的题型以及方法共有8种,分别是作差法、作商法、中间值法、数形结合法、单调性法、、、、马上在头脑里过一下这个方法,看看你面前的题目属于哪一种,我想很快就能给出答案了,因为熟悉,再熟练掌握答题方法,所用的时间就少,正确率也高。

后来,这样练得熟悉了,大家遇到选择或者填空的时候,甚至能一眼看出来多数题目的答案,我相信对于这样训练出来的学生,考试中时间不够可能性不大。也就是说,与众不同的训练,才能让学生考出与众不同的成绩。前面题目做好了,正确率高,用的时间少,直接为后面压轴题提供了信心、时间上的.保证,加上对压轴题也训练过,那么相信学生对试卷的适应能力很强大,数学成绩肯定不差。那么大家可以借用上面的方法来尝试一下,我觉得十天时间能解决很多问题。但是一定要有章法,不要继续盲目做题了。

3.在训练中积累解题思路。

对于解题思路,上面已经提到一些,我觉得你在训练中,特别是通过对以往题目的总结,可以总结出一些解题思路,例如解函数与导数题目中恒成立的问题有几种思路,数形结合思想适用于什么样的题目,换元法一般都什么时候用?等等。同时在训练中,把一些工具用熟练,一些常用的解题工具,例如说一些定理、函数的关键词(单调性、奇偶性、最值、等等)这些都是常用的工具,把这些工具用好,加上合理的材料,你就能在短时间内打造“豪华宫殿”。

4.找一些成套的题目来训练,在考试的时间段,例如每天下午15:00――17:00,仔细的做一份试卷,然后根据标准答案判分,看看还有哪些不足。然后再针对性的弥补,同时,要看一份试卷,看看是否对试卷中每一道题目都有思路,这样既训练,又在整体上熟悉了做题的思路。不一定非得把面前的试卷做完,有的试卷是用来做的,有的则是用来“看”的,只要你看出思路即可。

5.建议大家从即日起,每天都要做几道如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的题目,按照不同的题型来训练,如果基础一般的学生还得做一到两题如三角函数、概率、立体几何等题目。这样的题目分数不能丢,要不你就被动了。

6.对那些基础很好的学生来说,还要积累一些新题型,特别是北京卷,第20题,大家在平时的做题中,积累一些抽象函数、数列新式题、康托悖论等等相关题型,这些都是北京卷的命题热点部分。当然只要你前面题目做得好,还能给最后一题留下充足的时间,那么把最后一道题目半数以上的分数拿到手还是很容易的。

此外,注意解题步骤,还有试卷清洁等方面的问题。

三、对自己有信心。

都说信心是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是的,你有了上面的积累,那么就相信数学题型还是有限的,高考题目也是有限的,尽管时间有限,那么还是给您留下充足的施展空间。保持清醒的头脑,让思路清晰起来,那么属于的分数肯定渐渐高了起来,孩子们,努力!我还是那句话,十天的时间,还能做很多事情。

数学高考前10天该做哪些事情

一是关注知识交叉点。知识的交叉点,即知识之间纵向、横向的有机联系,既体现了数学高考的能力立意,又是高考命题的“热点”,而这恰恰是学生平时学习的“弱点”。

二是瞄准热点。高中数学是中学教学内容与高等数学的结合部。例:复合函数的概念及其单调性包括导数的应用,图象的平移、伸缩、对称变换,二次函数闭区间的最值;用二次函数研究方程的根的分布,数列的求和问题等等。这些都是以后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

三是复习资料要少而精。复习资料最好不要超过两套,使用过程中,始终注重其系统性。千万不要贪多,资料多了不但使自己身陷题海、不能自拔,而且会因为顾此失彼,而使知识体系得不到延续。有的同学漠视自己作业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将他们简单的归结为粗心大意。这是很严重的错误想法,错误都有其必然性,一定要究根问底、找出真正的原因、及时改正,并记住这样的教训。

四是答题有几条原则:先易后难,先做简单题再做复杂题,无须拘泥于题号次序。先熟后生,先做那些题型结构和内容比较熟悉的题,后做那些题型、内容甚至语言比较陌生的题。对于前者,不能因一时冲动匆忙对号入座而落入陷阱,碰到似曾相识的题目,更要注意彼此的区别;对于后者,切不可惊慌失措,万一有偏难题,要及时自我安慰,对别人可能会更难。先高后低,难度大致相当时,先做分值高的题,后做分值低的题。不要专挑高分题做,以免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坚持“先易后难、先熟后生、先小后大、先高后低”的基本原则。不要去钻难题、偏题、怪题。“高考以能力立意”,这里的能力是指思维能力,即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分析力、创造性的想象能力、探究性实验动手能力、理解运用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创新能力,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应变理解能力。其重点是概念观点形成和规律的认识过程,它往往蕴藏在最简单、最基础的题目和生活事实之中,不是钻牛角尖能钻出来的能力。

五是突破瓶颈

(一)存在的瓶颈问题

1.应该会的题不会做的是瓶颈。近三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数学2卷的选择题与填空题都不难,是每个参加高考同学都应该会的。

2.会做但不熟练(或得不了满分)的是瓶颈。

3.知识体系有欠缺,不知道知识(结论公式等)的形成过程,靠记住结论去套题型的是瓶颈。

4.不会“通性通法”只会用技巧或笨办法的是瓶颈。

5.心态不好,主动性不强,学习倦怠更是瓶颈。

从现在开始到5月27日的30天为第一阶段,是数学能力提高的关键时期,突破瓶颈,以见题型为主。

(二)要明确的内容

我们做过的题,80%高考是不会考的。所经历的解题过程,学会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所锻炼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100%高考是能用得上的。经历“不会到会”的过程最重要,要舍得花时间去思考、去经历、去领悟,让你“高品质数学思维”的量达到最大值。。

现在开始的30天,要步步为营,通过对一些考试常考和一些还不太会或者根本就不会的题的深入研究,来复习巩固一些数学思维方法的本质,并找到自己在重点知识方面的漏洞,及时加以解决。

(三)解决瓶颈

解决瓶颈要过四关:会做题的满分关、较难小题会做关、较难解答题得一多半分关、对数学成绩提高的自信关。

1.不解足够数量的题就形不成技能,解题也不是越多越好,很多时候我们做过的题,特别是小题,其实我们没有做会,仅仅是得到了正确答案而已。解题的关键在于质量而不完全靠数量,保证了所做每个题的质量,一段时间后就会有质的飞跃,否则再多的量也不会发生质变,在这个前提下,尽可能多做题。

2.学习数学就是学习解题,不需要做很多题,必须用很多时间去做题。题不贪多,但求精彩,要认真思考,独立完成。要重视解题过程,过程好了,结果就不会差。

3.这30天,要在不会做的题上下到功夫,不要在会做的题上反反复复。对不会做的题要先冥思苦想、独立研究,如果还不会,再研究资料上的答案,能看懂答案的难题,弄明白细节后独立做,达到题后满分;看不懂答案的去问老师或请教同学,弄明白细节后独立做,达到题后满分。难题之所以叫难题,关键是不知道题内所蕴含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要反思解题的关键,领悟题目所蕴含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掌握了一种思想和方法胜过做很多题。

六是科学训练

高考不需要什么都会,只需快速做对会的,蒙对不会的。全国新课标高考数学2卷试题相对不难,150分的题中,有120分左右的题难度在中档以下。设想:把考场的120分钟分为3个40分钟,第一个40分钟得到一多半分(75分以上),第二个40分钟得到50分左右,最后一个40分钟得到25分左右,就能超常发挥。从5月16日开始的20天,练就试卷中会做题的准与快、不会做的题不得0分等应试技巧,也叫限时训练,这个训练要有科学性。

设想考试的120分钟分为3个40分钟,第一个40分钟得到一多半分(75分以上),第二个40分钟得到50分左右,最后一个40分钟得到25分左右,就能超常发挥。

(一)限时训练

1.数学有十二道选择题、四道填空、七道解答题,从选择题开始,限时40分钟去拿回一多半分(75分以上)。如果遇到个别小题不会做,要放弃,用解答题去补回得分。这个40分钟能否得回一多半分,是高考能否正常发挥的关键所在。

2.40分钟从选择题开始做,得最多分的训练是限时训练重点,可以适当穿插:从填空题开始往后做,用40分钟得回50分左右。或者做选择的后两个、填空的后两个以及20题、21题,要求用40分钟拿回30分左右。

3.训练40分钟后是最佳的反馈时间,训练后的反思领悟非常重要,每次训练时间不要超过40分钟。

4.限时训练应该从考前20天开始,不宜过早,瓶颈不突破的限时训练没有意义。

(二)注意事项

1.要训练集中精力做题。限时训练的目的是训练自己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得分,不是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做完多少道题,不要强调必须得到多少分,只要尽全力去做题。

2.要训练解题准确、快速、灵活。把会做的题做快,做出考试的感觉来,会做的题目做快,就容易出错,出现的错误现象,要跟踪追击,一查到底,在不断的错误修正中去提高能力。不要用定势思维去对待曾做过的题,曾做过的题也要当成新题来做,要学会巧算和巧解(例如选择题可使用排除法、填空题可使用特例法、解答题可使用特例实验法等)。

3.要营造考试的氛围(需要学校以及老师帮助)。将训练当作考试,严格按时完成。要记录时间及分数,在速度体验中提高正确率,感受自己进步的过程。

4.要训练应对考试技巧。在得到试卷后,要迅速摸清题情,识别试卷中曾做过且会做的题,先易后难,先熟后生,先高后低。

5.要训练读题审题。在答题时要认真读题审题, 审题要慢,做题要快,下手要准,稳做会的求全对。

6.要训练难题不得“0”分的方法。高考时,难题未必会做,但不可以空白,写点与问题相关的结论等,也能得分。

7.考前20天,每天都要进行40分钟得最高分的限时训练,建议以“3天抢分,1天总结”的形式循环下去。6月6日的晚上要训练,6月7日下午进入考场前更要训练,要保持一种做题的状态,要使用新题进行训练,那种认为考前就不要做新题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6月7日15点——17点的高考试题就是新题。

五是熟读教材。教书上的课后练习题中B组题也要做一下,教材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六是保持良好的复习心态。心态甚至比学习方法更重要。学习心态是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数学活动不仅是“数学认知活动”,而且也是在情感、心态参与下进行的传感活动,成功的数学活动往往是伴随着最佳心态产生的。那么怎样构成复习数学的最佳心态呢?我们必须在复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地给自己创造一种轻松感、愉悦感、严谨感和成功感。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才能形成兴奋中心,使神经细胞传递信息的通道畅通无阻,思维也就变得迅速敏捷。愉悦感是积极情感的心理表现,具有主动积极学习的倾向性,它是数学学习最佳心态的催化剂。学习中有了愉悦感,学习起来就会兴趣十足、积极主动,思维机制的运转就会加速。轻松是数学活动成功的发动机,愉悦是成功的催化剂,严谨则是成功的监控器,而成功既是关键又是最终的目的。

高考前10天的注意事项

一、心态决定一切

考生心态好就会事半功倍。在这个阶段,同学们知识点大都复习好了,考场的发挥如何就要看自己的心态了。临近高考,许多同学感到紧张,甚至焦虑。这种心态要不得。我的建议是:尽最大努力、做最坏打算,以平常心待之。决战前夕更要冷静。课余适当活动或与父母交流一些轻松话题有助于舒缓紧张情绪。同时告诫大家,千万不要扩大紧张情绪。部分同学总怀疑自己还有很多知识没有复习到,忙于向同学借笔记来复印,结果是徒增紧张罢了。高考对于已经历过百场考试的同学们来说,只不过是一场再正常不过的考试。只要同学们保持一颗平常心,沉着应考,一定会考出理想成绩。范例:我班有位女生,我不同意她学理科,而且每次理科考得都不怎么样。考完之后我没注意她考得如何。一年以后她从北航回来看我。我问她高考成绩,她说理综263分、数学135分,我很惊讶。她说考试时感觉做每道题都很顺手。实际是因为她做好了最坏打算:如果考不上,家长不会怪她,会让她回自己家的小作坊上班。正应为如此,考的时候轻松多了。考得上就上,考不上就回家。心情放松了反而能超常发挥。

二、合理安排作息

高考的时间要求是很严格的,所以要尽量在这10天里培养和高考时间同样的步调。早上不要贪睡,要求自己在7∶00起床,吃好早饭可以背背英语单词。9∶00开始上午的正式复习,到11∶30(考试结束时间)休息。中午尽量小睡一会儿,在下午考试的时间开始另一个整段的复习。晚上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不要再看一些复杂的资料,可以找一些简单的数学题目或者英语填空题做做。当然,看看电视放松一下也好。文科类的考生可以看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和时事有关的节目,给自己考试回答问题储备一些灵感。切记千万不要熬夜复习,否则既不能提高复习效率,又容易使自己陷入疲劳状态,不利于考试的发挥。专家推荐高考前三天作息时间表:

6∶00 起床(适当运动)

6∶30 早餐

7∶15学习

10∶00点心+小憩

10∶30学习

12∶00午餐

12∶30午休(一定要平躺,不能坐着打盹;让大脑充分休息,午睡不超过30分钟)

13∶30学习

14∶30 小憩

15∶00学习

18∶00晚餐

19∶00根据需要安排学习

22∶00睡觉(睡前洗个热水澡,如果有条件,可以用热水泡脚5分钟,这样有助于睡眠)

这个表基本和我们在学校的安排一样,仅供参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调整,主要目的是调整自己的生物钟适应高考的安排,使自己在考试的时间段内快速进入状态。

三、学习注意事项

1.各科知识点的复习重在基础。

现在不必要再在难、偏、计算很繁琐的题上下功夫了。基本的题型我们都见了很多,解题的常见思路老师讲过很多,即使有新题型也只不过是知识的延伸。只要认真分析所给条件,或套用定义就可解决。我的.建议还是做卷子,在做的内容和时间安排上尽量和高考一样。严格要求自己,即使做完了题,时间不到绝不交卷,沉得住气,锻炼自己的耐性。不查资料工具书等,考完自评。这样更能使自己适应高考的节奏。其余时间就是反思试卷上的问题,找出自己不会和生疏的知识点,复习并加以强化。早上把总结的反思内容加深印象(尤其是语文和英语);晚上把计算型的反思内容进行整理,个别生疏的计算过程重新强化。物理、化学的解题思路很关键。考完后把试题的解题思路分析归类。

我的建议是把这样的训练一直进行到考试的前一天。经过10天这样严格的训练,会使自己感到高考和平常考试没什么两样,只是做几张试卷而已,从而缓解考试的压力,自己便能正常甚至是超常发挥。

2.规范答题步骤和书写。

英语、语文试卷中书写是给评卷老师的第一印象。在作文上,可以说这已经决定了你的得分等级。连字都写不好的文章,即使很有文采,给人的感觉也是美中不足。优美的字体加上绝伦的文采不是更好吗?如果字体没练过,那就把它写整齐、干净。其它试卷也要干净整齐。这样扫描到电脑上的试卷会更美观。

3.教师的坚守

临近高考,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虽然需要讲解的知识很少了,但学生一定还有问题。这时教师要耐心讲解、愉快讲解,不要使用刺激性的语言。而且要坚守在学校,直至学生考完。有各位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在自己身边,学生心里会感到支柱的存在,会更踏实、更安心。

四、饮食与用具

家长不必花样百出地为孩子调整饮食。营养专家时启国认为,健康熟悉的食物最利于放松考生心情。同时,食物摄入量要比平时适当地减少,以七成饱为宜。因为考生在紧张疲劳时,胃肠的排空能力较平时弱。少食、多餐有助于减轻紧张与疲劳,也有助于减轻胃肠的压力。晚餐不必过于奢华丰盛,但可以多有几种菜或小吃品种,而且应该多增加些肉蛋类食品。因为明晨的早餐再好,真正能够摄取的营养也很难马上消化吸收,况且早餐也不可能如中晚正餐一样营养丰富。六七月份,天气炎热,考生宜补充水份,可以喝淡盐水、绿豆汤、酸梅汤或桔子汁等。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应当吃好。基本原则是清淡、易消化。可选择含糖、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较多的食物,比如:稀饭、馒头、包子、绿豆粥、牛奶、鸡蛋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适当吃一些蔬菜和水果。中餐和晚餐每餐吃个七八成饱就可以了,这样可以避免消化道负担加重,分流体内血液,以保证大脑有足够的血液供应。仍在校的同学遵循和以往相同的饮食习惯就行。特别要注意的是饮食卫生,少吃冷饮或燥热食品,考场外的小食店最好不要再去了。

五、安全与防暑

高考前夕天气炎热,加上紧张气氛,极易中暑。这里提出几点夏季防暑降温法及夏天居家防暑降温注意事项。

1.降温不宜过快。大汗淋漓时,到风扇前敞开衣服猛吹,或拧开水龙头,让冷水直冲而下,实现“快速降温”,是许多人(尤其是男同学)认为爽心的做法。殊不知,这种“快速冷却”的方式,常常会“快活一时,难受几天”,甚至引起各种疾病,影响考试。

2.空调不宜过冷。医疗气象学家通过试验发现,应该不断调节居室温度,从而逐渐适应温度的较大变化。正确的做法是:居室的温度应在26℃―29℃之间不断变换,才对身体健康有利。

3.喝水不宜过量。多喝水是防暑的好措施,可过量饮水也会引起中毒。尤其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大量出汗之后,体内的钠盐等电解质也随之丢失。如果此时大量饮用白开水而未补足盐分,就会出现肌肉抽搐或肌肉痉挛性疼痛。每日饮水3―6升,以含氯化钠0.3%―0.5%的水为宜。饭前饭后以及大运动量前后避免大量饮水。

4.衣服不宜过露。外出时尽量穿着白色、浅色或素色衣服,还要戴好帽子,防止日光直接暴晒头部。保健专家指出,赤膊只能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才能通过增加皮肤的辐射、传导散热起到降温的作用。而酷暑之日,最高气温接近或超过37℃时,皮肤不但不能散热,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因而夏季赤膊会感觉更热。因此要做好防晒措施。

5.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以保持充沛的体能,并达到防暑目的。

6.夏季高温,出汗过多,体内水分减少,所以应当多喝开水和淡盐茶水以补充失掉的水分和盐分。另外,应多摄取水果和蔬菜。水果和蔬菜中含有丰富的水分及均衡的盐分,可以补充人体失掉的盐分。

六、最后的准备

考试前一天要把考试用品,如橡皮、直尺、2B专用涂卡笔、画图铅笔、中性笔两只四个芯、身份证、准考证、领队老师和班主任的电话,少量现金、清凉油(防暑)、卫生纸等必要的用品都准备好装到一个袋子里(最好是厚而透明的小塑料袋),放到容易见到的地方。看天气预报,如需要,应准备好雨具。如果要骑自行车,要提前打好气,检查车闸等有没有问题。带眼镜的同学,临睡前要把眼镜放在明显的地方。

上一篇:宪法日主题升旗仪式下一篇:派出所户籍民警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