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2024-11-14

《明史》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共12篇)

1.《明史》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篇一

文言文阅读明史题目附答案

年富,字大有,怀远人。本姓严,讹为年。以会试副榜授德平训导。年甫逾冠,严重如老儒。英宗嗣位,上言:“……府军前卫幼军,本选民间子弟,随侍青宫。今死亡残疾,佥补为扰。请于二十五所内,以一所补调,勿更累民。”议多施行。

迁陕西左参政,寻命总理粮储。又会计岁用,以筹军饷,言:“臣所部岁收二税百八十九万石,屯粮七十余万石。其间水旱流移,蠲①逋负,大率三分减一,而岁用乃至百八十余万,入少出多。请减冗卒,汰驽马,杜侵耗之弊。”帝可其奏。三边士马,供亿浩繁,军民疲远输,豪猾因缘为奸利。富量远近,定征科,出入慎钩考,宿弊以革,民困大苏。迁河南右布政使。复有言富苛虐者,帝命核举主,将坐之。既知举富者,少师杨溥也,意乃解。富至河南,岁饥,流民二十余万,公剽掠。巡抚于谦委富辑之,皆定。景泰二年春,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提督军务。时经丧败,法弛,弊尤甚。富一意拊循,奏免秋赋,罢诸州县税课局,停太原民转饷大同。

富遇事,果敢有为,权势莫能挠,声震关中。是时,富威名重天下,而诸豪家愈侧目,相与摭富罪。山西参政林厚力诋富,帝日:“厚恕富、诬富耳,朕方付富边事。”削厚官。天顺元年革巡抚官,富亦罢归。顷之,石彪以前憾劾富,逮下诏教。帝问李贤,贤称富能祛弊。帝曰::“此必彪为富抑,不得逞其私耳。”贤曰:“诚如圣谕,宜早雪之。”果无验,乃令致仕。

四年春,户部缺尚书,李贤举富。左右巧阻之。帝语贤曰:“户部非富不可,人多不喜富,此富所以为贤也。”特召任之。富酌赢缩,谨出纳,躬亲会计,吏不能欺。由是部事大理。富廉正强直,始终不渝,与王翱同称名臣。宪宗立,富请黜左布政孙毓,吏部尚书王翱论富侵官。富力辩曰:“荐贤为国,非有所私也。”因乞骸骨。帝慰留之,为黜毓。顷之,病疽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五,有删改)

[注]①蠲:juān,免除,除去。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富至河南,岁饥 饥:饥荒

B.权势莫能挠 挠;阻挠

C.果无验,乃令致仕 验;检验

D.帝慰留之,为黜毓 慰:抚慰

5.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年富为民办实事的一组是(3分)

①请于二十五所内,以一所补调,勿更累民。

②量远近,定征科,出入慎钩考,宿弊以革。

③而诸豪家愈侧目,相与摭富罪。

④奏免秋赋,罢诸州县税课局。

⑤富酌赢缩,谨出纳,躬亲会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富在陕西管理粮食储备时曾上书,他管辖的地区费用大,收入步支出多,可裁减闲散多余兵员,淘汰劣等军马,奏章被采纳。

B.河南闹饥荒,众多的百姓流离失所,不法者甚至公开抢劫掠夺,河南巡抚于谦对年富十分信任,委任他安抚,百姓终得到安定。

C.年富果断勇敢有所作为,曾经因为廉洁正直得罪了一些官员,他们就罗织罪名诋毁、诬陷年富,山西参政林厚就是其中之一。

D.李贤推举年富担任户部尚书,遭到一些大臣的强烈阻止,皇帝认为年富贤明,特意授职,年富上任后严格支出收入,控制犯罪。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年甫逾冠,严重如老儒。(3分)

(2)顷之,石彪以前憾劾富,速下诏狱。(4分)

(3)户部非富不可,人多不喜富,此富所以为贤也。(3分)

4.C项。“验”是“证信”“凭据”“证据”的意思。【评分提示】3分。

5.B项。 ③是说年富遭到有钱有势人家的愤恨。⑤是说年富在户部任尚书时勤敏于政事。【评分提示】3分。

6.D项。“强烈阻止”不对,文中说“巧阻”,是委婉巧妙地阻止。“控制犯罪”不对,纯属无中生有,文中只是说年富不让一些官吏欺瞒他。【评分提示】3分。

7.(1)年龄刚刚超过二十,严肃稳重得像老年(年长)的儒生一样。(2)不久,石彪因为从前的怨(仇)恨弹劾年富,年富被逮捕投入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3)户部不能没有年富,人们大多不喜欢年富,这就是年富被称为贤能的原因。【评分提示】(1)实词占2分,句意通顺占1分。(2)实虚词、句式理解占3分,句意通顺占1分。(3)实词、固定句式占2分,句意通顺占1分。

【附参考译文】

年富,字大有,是怀远县人。本来姓严,错成“年”。他凭借会试中副榜授官德平县训导。年龄刚刚超过二十岁,严肃稳重得像老年(年长)的儒生一样。明朝英宗皇帝继位,年富上书说:“……皇帝亲军中府军前卫的补充兵,本来选自民间百姓人家的子弟,随时侍奉在太子身边。现在(因为)死亡或残疾,全部补充兵源会成为打扰百姓的一件事。请求从二十五个驻军卫所内,用一个卫所的.兵士补充选调,不要再牵累老百姓了。”(年富)上书中所议事情多数被实施执行。

年富升任陕西左参政,不久任命他负责管理粮食储备。又恰逢计算每年用粮情况,用来筹划军费,年富(上奏章)说:“我所管辖的地区每年收二次税共一百八十九万石,屯积粮食收入七十多万石。这期间水灾、旱灾(人口)流动、转移,免除拖欠、亏欠(的赋税),大概三份要减去一份,可每年的费用就达到一百八十余万石,收入少支出多。请求裁减闲散多余的士卒,淘汰劣等马匹,杜绝侵占耗费资源的弊端。”皇帝同意了他的奏折。边疆的兵士马匹,(钱粮等)按需要而供给的数量浩大繁多。军民因远途运输而疲乏,强横狡诈不守法纪的人因为这个缘故做违法的事情牟取利益。年富计算路途远近,核定征收赋税,支出或收入(一律)谨慎地探求考核,过去的弊端得以革除,老百姓的困苦得到大大缓解。(年富)升任河南右布政使。年富到河南,那年闹饥荒,流离失所的百姓有二十多万,(不法者)公开抢劫掠夺。河南巡抚于谦委任年富安抚流亡百姓,(河南流亡的百姓)都安定了。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春天,凭借右副都御史身份出任大同巡抚,管理军政事务。当时经历丧乱战败,法律松弛,弊端尤其严重。年富一心一意抚慰体恤民众,上奏请求免除了秋赋,撤除几个州县的税课局,停止让太原的民众从大同转运出粮饷。

年富遇到大事,果断勇敢有所作为,权势不能阻挠(使他屈服),声名震动关中。这时,年富的威望名声远扬于天下,可是许多有钱有势的人家更加憎恨(他),互相收集年富的罪名。山西参政林厚竭力诋毁年富,皇帝说:“林厚怨恨年富、诬陷年富啊,我正交付年富边防事务。”免除林厚官职。天顺元年朝廷革除巡抚官职,年富也被罢官回家。不久,石彪因为从前的怨(仇)恨弹劾年富,年富被逮捕投入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皇帝征询李贤,李贤称赞年富能够祛除弊(端)政。皇帝说:“这一定是石彪被年富遏制,不能够满足他的私欲罢了。”李贤说:“果真如圣上所说,应该尽早洗刷年富的罪名。”果然没有证据(说明年富有罪),就下令让年富辞官退休回家。

天顺四年的春天,户部缺少尚书(一职的人选),李贤推举年富。皇帝身边一些大臣委婉地阻止让年富任户部尚书。皇帝对李贤说:“户部不能没有年富,人们大多不喜欢年富,这就是年富被称为贤能的原因。”特意召年富任命他担任尚书官职。年富斟酌赢利和亏欠,严格地支出、收入,亲身参加计算,一些官吏不能欺瞒他。因此,户部事情得到了很好的办理。年富为官清廉正派刚强正直,至始至终不改变,与王翱一同被当时的人们称作是有名的大臣。明宪宗立为皇帝,年富请求罢黜左布政使孙毓,吏部尚书王翱说年富侵夺官职。年富全力争辩说:“举荐贤良人才是为了国家,没有个人的私心。”于是请求辞官告老还乡。皇帝抚慰并挽留年富,作出了罢黜李毓。不久,年富生疽病(毒疮)死亡。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五)

2.《明史》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篇二

一、“文言文阅读题”的分值

通过对100套中考语文试题进行的样本分析可以发现,201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分值最高的为25分,来自四川成都卷;最少的仅8分,如湖南长沙卷、黑龙江哈尔滨卷等。从统计数据看,201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的平均分值约为14.3分,这一分值与当前语文教育界所提出的重视并加强文言文教学的呼声相合拍。

二、“文言文阅读题”的题量

通过对100套中考语文试题进行的样本分析可以发现,201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题量最少的为3条,如北京卷、广东广州卷等;最多的为9条,来自湖南衡阳卷。从统计数据看,201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的平均题量约为4.9条,与往年大体持平。

三、“文言文阅读题”的取材

“文言文阅读题”文本选择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试题质量的高低。近几年来,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的命题变化,最明显地表现为对阅读文本的选择。

(一)文本材料的出处

综观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题”的文本取材呈现出“重视课内,并由课内向课外转移”的趋势。

1. “单一课内”型阅读考查“一枝独秀”。这种命题形式虽然属于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考查的“老面孔”,却依旧为不少省、市的中考命题者所青睐。样本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中考,共有23个省、市采取了这种考查形式。

2. “引进外援”型阅读考查“热度不减”。该命题形式一般涉及两种情形。一种是从课内、课外各取一段材料进行综合比较。样本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中考,共有24个省、市采取了这种考查形式。另一种是选取一则课内语段,再加一则课外文言短文,各自独立命题。2013年中考,共有31个省、市采用了此种命题形式。“引进外援”的命题形式,既能有效地检验考生课内文言文的学习情况,又能考查考生自主阅读浅易的课外文言文的能力,预计将会成为今后“文言文阅读题”的命题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湖北宜昌卷采用了“诗文比较”的考查形式,将刘基的《松风阁记》(节选)和李白的《南轩松》放在一起进行综合比较,在201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中显得独树一帜。

(二)文本材料的特点

1. 从课内取材时 ,命题者普遍重视《课程标准》推荐的必背文言文篇目 ,尤其是经典名篇,如《邹忌讽齐王纳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分别被7个省、市选用,《送东阳马生序》被6个省、市选用,《醉翁亭记》被5个省、市选用等。在应对2014年中考语文“文言

文阅读题”时,同学们要着重把握这些经典创篇意目,认无真复限习。2. 课外文言文的文本以人物传记、寓言故事、游记散文:为月主 ,饼大多也篇幅疯短小狂、语言浅

易。其中,“人物传记”类文本的“出镜率”最高,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表现官员勤政爱民、廉洁奉公、执法如山等正直的品行或军事、政治方面的才干,如四川德阳卷选用的《不躬不亲》、贵州遵义卷选用的《包拯》、江苏扬州卷选用的《书谢御史》等。第二类为体现和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美德等方面的内容,如浙江杭州卷选了两位古人许衡和李德辉的传记:许衡抄书而读,又善于思考,他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科举及第;李德辉抄录书籍,诵读不息,立志做一个为国效力、造福于民、孝顺父母且有修养的人。这样的短文很好地熏陶了考生的情感,有助于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志向。

四、“文言文阅读题”的考点

从“言”的角度看,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主要包括四大考点:一是句读考查类,二是实词考查类,三是虚词考查类,四是翻译考查类。

从“文”的角度看,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主要包括下列考点:1概括归纳类———在感知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信息提取与加工;2分析品味类———对文本“怎么写”进行“咂摸咀嚼”; 3感悟评价类———考查阅读过程中的个性化心得和体会 ; 4拓展迁移类———从文本出发,对成语、名句等知识进行积累与运用;或运用联想与想象,结合自身实际,完成一些开放性试题等。

五、“文言文阅读题”的题型

201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的题型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 (表 )题、简答题、综述题等。其中,选择题的比例较之往年呈下降趋势,目前主要用来考查“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朗读节奏停顿”“文本写作特色赏析评价”等对初中生而言难度较大的知识点;而主观题所占的比例则在提高。

针对201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呈现出的上述特征和趋势,建议同学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积极应对。

一是夯实课内,见效于外。尽管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重心外移”的趋势愈加明显,我们还是必须“立足课内”。因为课外文言文阅读考查的依旧是课内所涉及的知识点。因此,同学们要加强对课内知识点、能力点的记忆、理解和灵活运用,并注重迁移学习,达到“取法于课内,决胜于课外”的目的。

二是整体入手,读懂文本。阅读文言文文本,尤其是课外文言文文本,要能从整体上感悟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及作者的观点或思想感情;要逐段分析文本内容,弄清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读懂关键语句的含义,把握其在文本中的作用,进而体会文章的写作手法。有些文章,还要对时代背景以及作者所处的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以便正确地理解文本内容。

3.解答文言文阅读题 篇三

下面以《后汉书•刘宽列传》(节选)为例,探究文言文阅读的解题方法。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父崎,顺帝时为司徒。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送还,叩头谢曰:“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曰:“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不。

延熹八年,征拜尚书令,迁南阳太守。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常以为“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灾异或见,引克责。每行县,止息亭传,辄引学官祭酒及处士诸生执经对讲。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孝悌之训。人感德兴行,日有所。

熹平五年,代许训为太尉。灵帝颇好学艺,每引见宽,常令讲经。宽尝于坐被酒睡状。帝问:“太尉醉邪?”宽仰对曰:“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帝其言。

宽尝宴客,遣苍头市酒,迂久,大醉而还。客不堪之,骂曰:“畜产。”宽须臾遣人视奴,疑必自杀。顾左右曰:“此人也,骂言畜产,辱孰甚焉!故吾惧其死也。”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婢遽收之,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其性度如此。海内称为长者。

(《后汉书•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

1.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的考查重点是一词多义、古字通假、古今异义。

解题方法有:①代入法——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句试译;②推断法——利用字形、字音、词语、语法、对仗等推断;③返古法——返回古代用法,认定古义,否定以今训古、望文生义的词义。

示例: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里服其不 校:计较

B.灾异或见,引克责 躬:自身

C.人感德兴行,日有所 化:风俗人心的改变

D.帝其言 重:感到沉重

A项的“校”是通假字,通“较”,可利用字音来推断,句意为“州里的人都很钦佩他的不计较”;B项的“躬”可利用成语“反躬自省”来推断,句意为“把责任归于自身,能够自我责罚”;C项的“化”是特指,可用“代入法”认定其正确;D项的“重”,利用“代入法”试译,可知其讲不通,“重”应是“重视”的意思,句意为“灵帝很重视他的说法”。答案应选D。

2.文言虚词

《考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文言虚词常与文言实词考查替换轮空。

《考纲》规定的“常见文言虚词”有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解题方法有:①以实(词义)辨虚(用法)——从理解词义入手,分辨用法;②以内(课内)辨外(课外)——将课内文句的词义、用法代入另一句,比较辨析。

示例:下列各组句子中,划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就宽车中认

二虫又何知

B.认者得牛送还

德合一君,征一国

C.事容脱误,幸劳归

今是溪独辱于愚

D.少年勉孝悌之训

尖草,不出

A项的“之”上句指牛,代物代词;下句是“这”的意思,指示代词。B项的“而”上句是“继而”“而后”的意思,顺接连词;下句是通假字,通“能”,指能力。C项的“见”上句用在动词前表对自己如何,有称代作用,副词;下句表被动,介词。D项的“以”上下两句均是“用”的意思,介词。答案应选D。本题四个选项用“以实辨虚法”或“以内辨外法”均可。

3.句式和用法

近几年高考很少为这个考点专门设题,但这些知识点却遍布文言文中,理解文意和翻译句子时不容逾越。考查重点是了解这些句式和用法的基本类型,理解其与现代汉语的不同,并能转化为现代汉语。

解题方法有:①转换句式——识别文言句式类型,转换为现代汉语的句式;②以义辨法——根据词语的活用义,辨析其词类活用类型。

4.信息筛选

该点常采取定向考查的方式,即挑选若干文句分别编为四组,要求选出都能表现某一种情况或分别表现某两种情况的一组。考查重点是把握选文的中心(表现什么人的什么性格或品格)。

解题方法是:①审情要求——谁,怎么样;②巧妙排除——选出不合要求的语句,排除包含其中的语句的选项。

示例: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刘宽行为宽厚仁慈的一组是

①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②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③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

④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

⑤宽须臾遣人视奴

⑥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

A.①②⑤ B.③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④

本题考查的人物是刘宽,筛选信息的指向是“行为宽厚仁慈”。句②是刘宽的执政理念而非“行为”,句④表现的是刘宽的忠于职守和应对得体,两项均与“刘宽行为宽厚仁慈”无关,可借此排除A、C、D三项,答案是B。

5.归纳概括

此点的考查重点是全文的整体把握——明大意(知人明事);通词句(结合语境);能辨析(五W:1>Who、2>What、3>When、4>Where、5>Why,即人物之间的关系、事件经过、几个时间、几个地点、发生发展的原因)。

解题技法是:①核对原文——把选项的说法和原文比对核实,看有无出入;②破解“密码”——破译、理解错误选项的编制技巧: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夸大变形,事件的时间、地点的表述中隐藏错误等。

示例: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宽为人宽容,在一次外出的途中,有个丢失牛的人误认了刘宽的牛,事后他不仅没有责罚那个失牛人,反而加以宽慰,这使得他在州里赢得了声誉。

B.刘宽历任郡守,不主张用严刑峻法整治百姓。属吏有错,他只是象征性地羞辱,从不施加刑罚。政务有了功绩,则归功于下属。

C.刘宽以德为政,他巡视属县时,对老年人谈农桑和乡土之事,以示关切;对年轻人则用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教诲加以鼓励。

D.刘宽性情温和慈爱。夫人在他早晨准备上朝时让侍女故意以肉汤污其官服以试其会不会发怒,但刘宽神情自若,反而关心侍女烫伤了没有。

本题答案是B项。其中“从不施加刑罚”错,应是“只是用蒲草做的鞭子施刑处罚,以显示羞辱,终归不对他们施加严刑”,该选项对事实的表述夸大变形。

6.理解翻译

此点的考查重点是:(1)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2)翻译标准——信(准确)、达(通顺)、雅(优美),重点是信、达。(3)翻译方法——留(人名、地名、官名、年号等专名)、换(古今异义词)、扩(单音节词)、补(省略的成分)、删(语气助词)、调(倒装句)。

解题方法是:①明确考点——句中关键字词、特殊句式和活用;②结合语境——结合段意推断句意,结合句意推断词义;③力求直译——字字落实,以“信”为“本”;④灵活变通——灵活机动地留、换、扩、补、删、调。

示例: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人也,骂言畜产,辱孰甚焉!故吾惧其死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第一句主要有四个考点:典历(主管过)、虽(即使)、仓卒(匆忙的时候)、疾言遽色(语言、神色上显得急躁)。整个句子可翻译为“先后主管过三个郡,他温和仁慈多行宽恕,即使在匆忙之时,也从未有在语言、神色上显得急躁的情况”。第二句也有四个考点:此人也(判断句式),骂言(省略句式,省兼语“之”)、畜产(畜生)、辱孰甚焉(……孰……,表比较的特殊句式)。整个句子可翻译为“他是个人啊,却骂他是畜生,还有什么样的污辱比这更厉害呢?所以我害怕他会去寻死”。

考生在灵活理解、运用上述技法的同时,还可注意以下几点:①通读全文不少于两遍;②借助隐含信息(文题、作者、出处、注释、选项),整体读懂;③精心审题,比较选项,巧妙排除。

【作者简介】

吴明星,高级教师,执教于河北省三河市第一中学,发表文章多篇。

4.《明史》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篇四

赵璜,字廷实。少从父之官,坠江中不死。稍长,行道上,得遗金,悉还其主。登弘治三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出为济南知府。猾吏舞文,积岁为蠹。璜择愿民教之律令,得通习者二十余人,逐吏而代之。汉庶人①牧场久籍于官,募民佃。德王府奏乞之,璜勘还之民。阅七年,政绩大著。正德初,擢顺天府丞,未上,刘瑾恶璜,坐巡抚朱钦事,逮下诏狱,除名。瑾诛,复职。迁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寻调山东。河滩地数百里赋流民垦而除其租番僧乞征以充斋粮帝许之璜力争得免。以边警改理畿辅②戎备。事定,命振顺天诸府饥,还佐部事。

世宗即位,进左侍郎,掌部事。裁宦官赐葬费及御用监料价,革内府酒醋面局岁征铁砖价银岁巨万。嘉靖元年进尚书。刘谨创玄明宫,糜财数十万,瑾死,奸人献为皇庄。

帝即位,斥以予民,既而中旨令③仍旧。璜言,诏下数月而忽更,示天下不信。帝即报许。会方修仁寿、清宁宫,费不继。磺因请与石景山诸房舍并斥卖以资用,可无累民,帝可之。诏营后父陈万言第,估工值六十万,磺持之。万言诉于帝,下郎中、员外二人诏狱。璜言:“二臣无与,乞罪臣。”帝不听。其后论救踵至,万言不自安,再请贷。二人获释,工价亦大减。诏建玉德殿,景福、安喜二宫,璜请侯仁寿宫成,徐议其事,帝不许。顷之,以灾异申前请,帝始从之,并罢仁寿役。

璜为尚书六年,值帝初政,锐意厘剔,中官不敢挠,故得举其职,后论执不已,诸权幸嫉者众,帝意亦浸疏。璜素与秦金齐名,考察自陈,与金俱致仕。廷臣乞留,不许,驰驿给夫廉如故事。璜有干局,多智虑。事棼镨,他人相顾愕眙,璜立办,既去,人争荐之。十一年召复故官,未上卒。赠太子太保,溢庄靖。

(节选自《明史·赵璜传》)

[注]①汉庶人:指因叛乱被贬为庶人的汉王朱高照。②畿辅:国都附近的地方。③中旨令:皇帝白宫廷发出的亲笔命令。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调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璜择愿民教之律令

愿:质朴,恭谨

B. 汉庶人牧场久籍于官

藉:登记

C. 刘瑾恶璜,坐巡抚朱钦事,逮下诏狱

坐:判处

D. 诸权幸嫉者众,帝意亦浸疏

浸:逐渐

【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坐:因为。

【思路点拨】本题是对多义词在语境中意思的考查,虽然在课内能找到相关的词,但意义有相同的。例:籍吏民,封府库。

12.下面各选项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河滩地数百里赋/流民垦而除其租/番僧乞征以充斋粮/帝许之/璜力争得免

B. 河滩地数百里/赋流民垦而除其租/番僧乞征以充斋粮/帝许之/璜力争得免

C. 河滩地数百里赋/流民垦/而除其租/番僧乞征以充斋粮/帝许之/璜力争得免

D. 河滩地数百里/赋流民垦而除其租/番僧乞征以充斋粮/帝许之璜/力争得免

【全品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运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B

解析:结合语境,推敲大意,进行断句。

【思路点拨】对文言文断句,最基本的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所以,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切忌一边看一边点,这很可能产生误读、曲解。此外,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体裁、语言风格等。如需加标点,则标点的使用、书写要规范。在平时学习时,应该加强诵读训练,增强语感。

1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解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赵璜善于治理政务,政绩卓出。在济南任职时,保住了农户租种的牧场的土地;在山东任职时,能据理力争,减免地方百姓的赋税。

B.赵璜恪尽职守,充分发挥自已的工作职能。担任左侍郎时,就能大胆裁减内廷开支;担任尚书后,更是在缩减皇室的营造工程方面不遗余力。

C.赵璜正言直谏,遭到同朝官员的排挤。起初就因刘瑾的谗言,受巡抚朱钦的牵连而入狱,后来更因权臣的弹劾,与秦金一起致仕还乡。

D.赵璜很有才干,富于智慧。遇到一些纷乱错杂的事件,在其他人还为此观望惊讶时,他能立即找到处理的办法。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文中并没有出现刘瑾对赵璜的谗言,且没有写赵璜和秦金受到谗言。

【思路点拨】理解文章内容,要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选文细节的理解。一定要把选项与原文对应的句子进行分析比较,看其中存在哪些异义与分歧。本题即典型的无中生有。

1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又私取先帝才人以为伎乐,总万机,典禁兵。(5分)

(2)何明公言之乖也!礼虽不德,岂以官位往事为意邪?(5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1)(曹爽)又私自将明帝的才人当做歌舞艺人,总揽大权,掌管禁兵。

(2)明公怎么讲这么奇怪的话?孙礼虽然没有才德,难道会将官职和往事放在心上吗?

解析:(1)补出主语“曹爽”,总:统领,统管。万机:为政者处理的各种重要事务。可灵活翻译为大权、要务。“典”:掌管。各1分,句意1分。

(2)乖:奇怪,不正常;德:才德,才能也可;以……为意:把……放在心上;岂:难道。各1分,句意1分。

【思路点拨】做好文言文翻译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要求。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到实处,每个字都要在翻译中体现出来,不得漏掉一个字。即使是遇到发语词、语助词、语气词这些无法直接译出来的字词,考生也要明白哪些字词是不需要翻译出来的,要在自己的心中将它落到实处。下面以近期做过的试题为例来说明。

2.要识别并重点译好得分点。文言文翻译跟任何题目一样,都是按得分点给分的,而且多是每1分一个得分点。考生要通过训练,识别出句中的得分点,然后重点译好这些得分点。

3.要做到文从句顺。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必须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有些学生只注意将文言词句对译过来,而不习惯考虑通顺与否,那是不行的。即使词句意思都翻译正确了,但是不通顺,也是要扣分的。考生一定要养成斟酌、推敲语句的习惯。译过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

15.将文言文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事定,命振顺天诸府饥,还佐部事。(5分)

译文:

(2)其后论救踵至,万言不自安,再请贷。(5分)

译文: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1)事情平定后,命令他赈济顺天诸府的饥荒,回来后辅助部事。

(2)从那以后,上书皇帝救人的接踵而来,陈万言自己内心不安,两次请求宽恕(他们)。

解析:(1)补主语; 振:通“赈”,救济;诸府:各官府;佐:辅佐;一点1分,句意1分。

(2) 踵:接连而来; 再:两次; 贷:宽恕;句意2分。

【思路点拨】提高考生文言翻译能力,考生一要做好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方面的知识储备;

二要注重平时积累。文言知识点很多,考生要养成积累的习惯,随时随地、一点一滴地积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三要注意复习以前学习过的课文,因为做高考题许多就是对平时学习过的课文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甚至有些考查的知识点就直接来自学习过的课文。因此要回归课本,尤其是对于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弱的同学;

四要多练习,通过练习来掌握500字左右的文言文段的阅读套路,培养文言语感,增强解题能力。

【参考译文】

赵璜,字廷实。小时候跟从父亲去官任,不小心掉到江水中,大难不死。长大一点,在路上走的时候,捡到别人丢掉的金银,全部归还给失主。弘治三年获进士及第,授予工部主事。出任为济南知府。狡猾小吏舞文弄墨,多年来像蛀虫一样危害百姓。赵璜挑选了一些质朴善良的百姓,把国家的法律法令教给他们,贯通熟悉法律法令的达二十多人,驱逐狡猾的官吏,让他们替代。因叛乱被贬为庶人的汉王朱高煦的牧场长久在官府登记,招募了农民租种。济南德王朱见潾(欲趁机将这些田产归为己有,屡屡)上奏,要求将这些牧场归其所用。赵璜勘定还给佃农。在济南任职七年,政绩非常显著。正德初年,升任顺天府永,还没有上任,刘谨与赵璜关系很不好,因受巡抚朱钦的牵连,被逮捕下狱,除去名籍。刘谨被诛杀后,赵璜复职。不久调任山东。有几百里河滩地,招募无地的流民开垦并且免除他们的租金。番僧请求征赋税来充实寺院的斋粮,皇帝同意了,赵璜据理力争得以免除。升任工部右侍郎,总管黄河河道。因为边境告急,改任管理京城附近的军备。事情平定以后,命令他账救顺天各府的.饥荒,回来后辅佐部事。

明世宗即位后,晋升为工部左侍郎,掌管部事。裁减了宦官的丧葬费用及御用监的采购材料的价钱。革除内府酒醋面局每年征收的铁砖价银,一年达到几万。嘉靖元年进官尚书。刘瑾创建玄明宫,浪费钱财几十万,刘谨死了后,奸人将玄明宫献给皇帝作为皇庄。

嘉靖皇帝即位后,斥责归还给百姓,不久又下令仍旧归皇庄。赵璜说,皇帝的诏令才下发几个月就忽然更改,给天下人显示的是皇帝的不诚信。皇帝就回复同意了他的建议。正好赶上修建仁寿宫和清宁宫,费用不够。赵璜于是就请求把石景山的各房舍一并出卖来借用,可以不用百姓苦累,皇帝同意了他的做法。下诏营建皇后的父亲陈万年的住宅,估计工价为六十万,赵璜遵照规定不变。陈万年告诉了皇帝,皇帝把郎中和员外两人下诏审查。赵璜说:“这两臣没有参与,请求归罪与我。”皇帝不同意。从那以后,上书皇帝救人的接连而来,陈万言内心不安,两次请求宽恕。两人得以释放,工价也大减。下诏修建玉德殿,景福和安喜两座宫,赵璜请求等到仁寿宫建成,再慢慢考虑这事,皇帝不同意。不久,用灾异重申前面的情况,皇帝才同意他,并且罢除了仁寿宫的劳役。

5.《明史》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篇五

明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孙燧,字德成,余姚人。弘治六年进士。宁王宸濠有逆谋,结中官幸臣,日夜诇中朝事,幸有变。恶巡抚王哲不附己,毒之,得疾,逾年死。董杰代哲,仅八月亦死。自是,官其地者惴惴,以得去为幸。燧以才节著治声,廷臣推之代。

十年十月擢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时宸濠逆状已大露,南昌人汹汹,谓宸濠旦暮得天子。燧左右悉宸濠耳目,燧防察密,左右不得窥。燧时时为宸濠陈说大义卒不悛阴察副使许逵忠勇可属大事与之谋先是副使胡世宁暴宸濠逆谋中官幸臣为之地世宁得罪去燧念讼言于朝无益,乃托御他寇预为备。先城进贤,次城南康、瑞州。又恐宸濠劫兵器,假讨贼,尽出之他所。宸濠瞷燧图己,使人赂朝中幸臣去燧,而遗燧枣梨姜芥以示意,燧笑却之。

十三年,江西大水,宸濠素所蓄贼凌十一、吴十三等出没鄱阳湖,燧与副使许逵谋捕之。三贼遁沙井,燧自江外掩捕,贼走匿宸濠祖墓间,于是密疏白其状,且言宸濠必反。章七上,辄为宸濠遮狱,不得达。明年,宸濠胁镇巡官奏其孝行。朝议方降旨责燧等,会御史萧淮尽发宸濠不轨状,诏重臣宣谕,宸濠闻,遂决计反。

六月乙亥,宸濠生日,宴镇巡三司。明日,燧及诸大吏入谢,宸濠伏兵左右,大言曰:“孝宗为李广所误,抱民间子,我祖宗不血食者十四年。今太后有诏,令我起兵讨贼,亦知之乎?”众相顾愕眙,燧直前曰:“安得此言!请出诏示我。”宸濠曰:“毋多言,我往南京,汝当扈驾。”燧大怒曰:“汝速死耳。天无二日,吾岂从汝为逆哉!”宸濠怒叱燧,麾兵缚燧。逵奋曰:“汝曹安得辱天子大臣!”因以身翼蔽燧,贼并缚逵。二人且缚且骂,不绝口,贼击燧,折左臂,与逵同曳出。逵谓燧曰:“我劝公先发者,知有今日故也。”燧、逵同遇害惠民门外。

燧生有异质,两目烁烁,夜有光。死之日,天忽阴惨,烈风骤起凡数日,城中民大恐。走收两人尸,尸未变,黑云蔽之,蝇蚋无近者。明年,守臣上其事于朝,未报。世宗即位,赠礼部尚书,谥忠烈,与逵并祀南昌,赐祠名旌忠。

(节选自《明史·列传·忠义一》)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日夜诇中朝事 诇:窥探,打探

B.我往南京,汝当扈驾 扈:随从

C.乃托御他寇预为备 托:推卸

D.燧笑却之 却:拒绝

7.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燧时时为宸濠陈说大义/卒不悛/阴察副使许逵忠勇可属/大事与之谋/先是/副使胡世宁暴宸濠/逆谋中官幸臣为之地/世宁得罪去[来源:学.科.网]

B.燧时时为宸濠陈说/大义卒不悛/阴察副使许逵忠勇可属/大事与之谋/先是/副使胡世宁暴宸濠逆谋/中官幸臣为之地/世宁得罪去

C.燧时时为宸濠陈说/大义卒不悛/阴察副使许逵忠勇/可属大事/与之谋/先是/副使胡世宁暴宸濠/逆谋中官幸臣为之地/世宁得罪去

D.燧时时为宸濠陈说大义/卒不悛/阴察副使许逵忠勇/可属大事/与之谋/先是/副使胡世宁暴宸濠逆谋/中官幸臣为之地/世宁得罪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副使胡世宁因为报告宁王的逆谋而获罪离开,孙燧认为再向朝廷上奏也无济于事,于是开始修筑城池防范宁王。

B.得知孙燧谋划对付自己后,宁王一方面贿赂朝中宠臣排挤孙燧,一方面送“枣梨姜芥”暗示孙燧离去,却遭到了孙燧的拒绝。

C.在追捕逆贼凌十一等人过程中,孙燧发现了他们与宁王勾结,于是多次上奏朝廷揭发宁王,却因朝廷的不够重视,没有得到朝廷的答复。

D.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孙燧没有听从副使许逵先发制人的建议,最终在与宁王的斗争中失败被杀。

8.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三贼遁沙井,燧自江外掩捕,贼走匿宸濠祖墓间, 于是密疏白其状。(5分)

(2)逵奋曰:“汝曹安得辱天子大臣!”因以身翼蔽燧,贼并缚逵。(5分)

【答案】

4.C

5.D

6.C

7.(1)盗贼逃跑到沙井,孙燧从江边乘其不备围捕过来,盗贼逃跑藏匿在朱宸濠的祖墓墓地里,在这时孙燧秘密写了奏章,报告了这里的情况。(“遁”1分、“掩捕”1分、“白”1分,句意2分)

(2)许逵奋不顾身说:“你们怎么敢侮辱天子的大臣!”于是用肢体像鸟的翅膀一样掩护孙燧,叛贼将许逵一并绑了。(“汝曹”、“因”、“翼蔽”各1分,句意2分)

【解析】

4.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词义。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C项“乃托御他寇预为备”中的“托”如解释为“推卸”与语境不合;联系语境可以知道,前面说学科网向朝廷投诉没有什么用,后面说预先作应付朱宸濠叛逆的`准备,由此可以知道中间应是假托要抵御其他贼寇,来做后面的准备,故此处的“托”应解释为“假托,以……为借口”。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断句的技巧。一抓句末语气词,二抓句首发语词,三抓表对话的词,四抓专有名词,五抓句式,六抓顶真修辞。本题中,先抓人名,“燧”“宸濠”“许逵”“胡世宁”;再抓代词,“之”;三抓固定短语“先是”。这句话的意思是,孙燧只是常常对朱宸濠陈说大义,但朱宸濠最终不知悔改。这以前,副使胡世宁告发朱宸濠的叛逆阴谋,但宦官、宠臣替朱宸濠隐瞒,胡世宁被判罪去职。

考点:文言文翻译与断句。能力层级为理解B。

6.

试题解析: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此题的做法如下,先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具体将选项与文中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此类题目的误区有:事件张冠李戴、时间地点迁移、曲解实虚词等。经过比较可知 C项“朝廷的不够重视”错误,原文第三段说“章七上,辄为宸濠遮狱,不得达”,可见应是密疏没有到达朝廷。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

试题解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1)“遁”,逃跑;“掩捕”,乘其不备而逮捕(《汉书·韩信传》:“上使使掩捕);“白”,报告。(2)“汝曹”,你们这些人;“因”,于是;“翼蔽”,像鸟的翅膀一样掩护。(《鸿门宴》“翼蔽沛公”)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孙燧,字德成,余姚人。弘治六年考中进士。宁王朱宸濠有叛逆阴谋,勾结宦官和受皇上宠信的大臣,一天到晚打探朝廷中的事态,希望有所变化。朱宸濠厌恶江西巡抚王哲不依附自己,就对他下毒,让他生了病,一年就死掉了。董杰代替王哲,仅八个月也死了。从此以后,到这个地方当官的人都惴惴不安,把能够离开当成幸运的事。孙燧凭着才能和节操,在地方官员中声名卓著,于是朝廷官员们就推举他代替董杰。

正德十年十月,孙燧被提拔为右副都御史,任江西巡抚。当时,朱宸濠叛逆的情况已经大为显露,南昌人议论纷纷,说朱宸濠早晚会得到天子之位。孙燧身边的侍卫,都是朱宸濠的耳目,但孙燧的提防观察很细密,身边侍卫没能窥探到什么。孙燧只是常常对朱宸濠陈说大义,但朱宸濠最终不知悔改。这以前,副使胡世宁告发朱宸濠的叛逆阴谋,但宦官、宠臣替朱宸濠隐瞒,胡世宁被判罪去职。孙燧想,向朝廷投诉没有什么用,于是假托要抵御其他贼寇,预先作应付朱宸濠叛逆的准备。他先修筑进贤的城防,接着又修筑南康、瑞州的城防。又担心朱宸濠劫持兵器,假装讨伐盗贼,尽数把武器搬到其他地方。朱宸濠发现孙燧谋划对付自己,就派人贿赂朝中幸臣,企图赶走孙燧,并送给孙燧枣梨姜芥,以此表示要孙燧“早离疆界”之意,孙燧笑着推却了这些东西。

正德十三年,江西发大水,朱宸濠向来所蓄养的盗贼凌十一、吴十三等人,出没于鄱阳湖一带,孙燧与许逵商议逮捕他们。盗贼逃跑到沙井,孙燧从江边围捕过来,盗贼逃跑藏匿在朱宸濠的祖墓墓地里。在这时孙燧写了秘密奏章,报告了这里的情况,并且说朱宸濠一定会造反。虽连续送出七篇奏章,却都被朱宸濠拦截了案宗,未能送达。第二年,朱宸濠胁迫巡镇官向朝廷表奏他的孝行。朝廷正议论降旨责备孙燧,恰好御史萧淮完全揭发了朱宸濠图谋不轨的情况,下诏派重臣宣读圣旨,朱宸濠得知后,就决意造反。

6.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篇六

藏书

聚而必散,物理之常。父兄藏书,惟恐子弟不读;读无所成,犹胜腐烂箧笥,旋致蠹书之变。陈亚少卿藏书千卷 、名画一千余轴,晚年复得华亭双鹤,及怪石异花,作诗戒其后,曰:“满室图书杂典坟,华亭仙客岱云根②。他年若不和花卖,便是吾家好子孙。”亚死,悉归他人。

注:①E(chi):盛酒的器具。古人向人借书,以E盛酒为酬。②云根:深山高远云起之处。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自示不广

(2)是恶得不贫()

(3)聚而必散,物理之常()

(4)亚死,悉归他人()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必因人得之因噎废食B.鬻及借人为不孝爱屋及乌C.未免往来于怀毁于一旦D.作诗戒其后舍我其谁小题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6分)

(1)后讹为“痴”,殊失忠厚气象。

(2)读无所成,犹胜腐烂箧箱,旋致蠹书之变。

小题4:作者引用《失茶具说》的作用是(2分)

小题5:“借书”“藏书”两则短文蕴含的共同道理是(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扩散

怎么

事物的道理

全部

小题2:C

小题3:(1)后来把“E”错成“痴”,就很失厚道的意味。(重点词:讹、殊、气象)

(2)即使读书没有什么成就,也要比让书烂在书箱里,很快招来被虫蛀坏的后果要好。(重点词:成、旋、省略介词“于”)

小题4:排解自己出借图书不能收回的郁闷

7.高考文言文阅读题难点突破 篇七

文言文是高考语文考查的重头戏,具有“高赋分值,多赋分点”的命题特点,其中文意分析题及翻译是难点。它难在:

①探究性。同学们要能通过文中所写人物及围绕人物发生的事情,探究人物的品质、事件的意义、文章的主旨、作者的态度等等。

②综合性。它涉及面广,是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的综合检测。

【难点突破一】

破解文言文综合分析

题干扰项设置的密码

综观2012年高考试卷,命题者设置干扰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

密码一:瞄准关键,故意曲解

指命题者在设置干扰项时,故意对文言材料中某一关键实词错误地加以解释,从而导致叙述出错。

例1(2012·北京卷)C.李疑不顾自己可能受祸,坚持照顾一位孕妇,但此人却不知感恩。

解析“但此人却不知感恩”错误,文中说“不取其报”是说李疑不要这个妇人报答,选项曲解了“不取其报”的含义。

密码二:夸大其词,过于武断

命题者在构拟这类选项时,常常在大体准确地概括、分析中,夹杂一两处故意夸大的地方或做过于武断的推论作为干扰。

例2(2012·湖北卷)A.王湛不被人了解,连侄儿王济也曾以为叔父痴呆,每次去祖父墓地祭祀从不看望叔父,见面不过寒暄而已。

解析“从不看望叔父”过于武断,原文意思是几乎不去看望叔叔,且偶尔去看望一下,也只是寒暄几句罢了。

密码三:张冠李戴,纠缠不清

命题人故意把发生在甲身上的情况说成发生在乙身上,纠缠不清,张冠李戴。

例3(2012·江苏卷)C.祥符县张宗长期作奸营私,因畏惧苏涣,称病辞职,让儿子来接替自己。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

解析张冠李戴,苏涣杖责的不是张宗的儿子,而是张宗。

密码四:失之偏颇,概括不当

命题者有意混淆概念或寻章摘句,导致归纳、概括不当。

例4(2012·湖南卷)D.《自戒》的主旨在于告诫自己并劝谏他人努力加强道德修养,以达到君子的境界。

解析“告诫自己并劝谏他人努力加强道德修养,以达到君子的境界。”表述有误,命题人寻章摘句,有失偏颇,其主旨应是“自戒”,而非“劝谏他人”。

密码五:无中生有,以假当真

这种陷阱的设置,在高考中是常见的——干扰项在文段中找不到根据,是命题人臆造出来混淆视听的。或凭空捏造,或把未然说成已然,或把想法说成行动,等等。

例5(2012·福建卷)B.虞集来到小孤山,发现牧羊亭破败不堪,认为是彭泽县令失职所致。

解析“是时,彭泽邑令咸在,亦为赧然愧”可知是因为牧羊亭破败不堪,在场的彭泽县令认为是自己失职所致,羞得无地自容,作者在此并无任何指责彭泽县令失职之语,故B项信息乃无中生有。

密码六:断章取义,强加因果

命题人断章取义,无来由地强加因果,硬下结论,以此干扰考生的判断。

例6(2012·四川卷)D.贺钦晚年好《易》不愿做官,因年轻时曾隐居学医,大家称他医闾先生。

解析归因错误,原文的意思是贺钦以医闾自称,人们才把他称为医闾先生,贺钦隐居医无闾山,并非学医。

【难点突破二】

巧取文言文翻译制

高点的“七种武器”

由于阅卷操作时采取“采点给分”的原则,考生在翻译给定文句时一定要揣摩得分点,在“得分点”上做足、做好文章,那么,如何占领高考文言文翻译这一制高点呢?这里介绍常用的“七种武器”。

武器一:文言兼词的准确判断

译句中如果含有兼词,如“诸”等于“之于”(句中)或“之乎”(句末),“焉”等于“于之”,“叵”等于“不可”,“盍”等于“何不”,“旃”等于“之焉”,翻译时要准确判断。例如:

例7(2012·浙江卷)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

解析句中“盍”和“诸”都是兼词,前者等于“何不”,后者是“之乎”的合音。译文:他的儿子担忧这事,对他的父亲说:“为什么不赶走猫呢?”

武器二:词类活用的准确体现

原文中如果含有一些活用性词语,翻译时应注意正确判断它的活用类型。

例8

(2012·江苏卷)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解析“师”为名词活用为动词。译文:你们才能赶不上别人,姑且学习我少犯错误就可以了。

武器三:通假字的准确识别

原文中如果含有一些通假字,翻译时应注意它通假后的意思。例如:

例9(2012·辽宁卷)后因酒过为有司所纠,帝亮其情,亦未加黜责。

解析句中“亮”通“谅”。译文:后来周顗因为醉酒的过失被官吏检举,皇帝谅解他的情况,也没有对他贬斥责罚。

武器四:固定结构的准确套用

原文中如果含有固定格式的短语,翻译时应注意套用它的固定意思。如“何……也”(为什么呢),“其……之谓也”(大概说的是……吧),“孰……与”(与……相比,那一个更……),“奈……何”(对……怎么样,为什么),“非若……然”(不像……这样),“岂……耶”(难道……吗),“何其……乃尔”(多么……像这样)等等。

例10(2012·安徽卷)虽然,以君之施设与夫世之贵显而为足有为者较焉,岂其有歉于彼耶?

解析句中“岂……耶”是固定结构,译文:即使这样,把许曾裕的施政(功绩)与当世那些地位显赫、凭其权利足以有所作为的官员相比,(许曾裕的)难道比他们少吗?

武器五:倒装句式的准确调整

原文是一些特殊倒装句式(如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翻译时要注意将其调整成正常语序。

例11

(2012·江苏卷)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

解析“于言事官”是状语后置句,译文: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言事的官员好多了。

武器六:古今异义的准确翻译

文言文中不少词语从形式上看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但是词义迥异,这一类词翻译时要特别留神,如出现在译句中它必是得分点之一。

例12

(2012·江西卷)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

解析“所以”为古今异义,根据语境译为“用来”或“……原因”,此处当为“用来”。译文:学田用来供给祭祀典礼、培养人才,怎么可以卖呢?

武器七:特殊语态的准确体现

在翻译给定的文句时,有时还要注意语态,特别是被动语态,一般用“为……所(为所)”“为”“被”“见”“于”“见(受)……于”等构成被动句, 另外特别要注意意念上的被动句,即无标志词被动句。

例13(2012·辽宁卷)后因酒过为有司所纠,帝亮其情,亦未加黜责。

解析句中,“为有司所纠”是被动句,译文:后来周顗因为醉酒的过失被官吏检举,皇帝谅解他的情况,也没有对他贬斥责罚。

此外,还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如“会猎”是“交战”的婉辞;“更衣”是“上厕所”之意等)和懂得基本的文化常识(如年号、干支、称谓、官职的升迁调动等)。翻译时重点关注可能成为得分点的字词,争取做到“字字有对应,句式有体现,语病不出现,句意不改变”。

现 场 练 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

王安石

君讳平,字秉之,姓许氏。余尝谱其世家,所谓今秦州海陵县主簿者也。君既与兄元相友爱称天下,而自少卓荦不羁,善辩说,与其兄俱以智略为当世大人所器。宝元时,朝廷开方略之选,以招天下异能之士,而陕西大帅范文正公、郑文肃公争以君所为书以荐,于是得召试,为太庙斋郎①,已而选泰州海陵县主簿。

贵人多荐君有大才,可试以事,不宜弃之州县。君亦尝慨然自许,欲有所为。然终不得一用其智能以卒。噫!其可哀也已!

士固有离世异俗,独行其意,骂讥、笑侮、困辱而不悔,彼皆无众人之求,而有所待于后世者也,其龃龉固宜。若夫智谋功名之士,窥时俯仰,以赴势物之会,而辄不遇者,乃亦不可胜数。辩足以移万物,而穷于用说之时;谋足以夺三军,而辱于右武之国,此又何说哉?嗟乎!彼有所待而不悔者,其知之矣。

君年五十九,以嘉祐某年某月某甲子,葬真州之扬子县甘露乡某所之原。夫人李氏。子男瓌,不仕;璋,真州司户参军;琦,太庙斋郎;琳,进士。女子五人,已嫁二人,进士周奉先、泰州泰兴令陶舜元。

铭曰:“有拔而起之,莫挤而止之。呜呼许君!而已于斯!谁或使之?”

【注】①斋郎:古代一种官名,掌郊祀、明堂、祠祀、祈祷等事。

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许平虽然自少放荡不羁,但是由于得到范仲淹及郑文肃等名人的推荐,顺利地担任“太庙斋郎”这样的高官。

B. 许平不同世俗,超脱尘世,唯我独尊,因此终生受到困窘但却无怨无悔。

C. 许平虽然没有能够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在他死后却一门显贵,四个儿子都通过科举入仕,有的子承父职。

D. 本文通过概述“许平有才能而屈居下位,智能未展身先死”的经历,发出“谁或使之”的疑问,含蓄地表现了对埋没人才的封建制度的强烈不满。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君既与兄元相友爱称天下,而自少卓荦不羁。

(2) 嗟乎!彼有所待而不悔者,其知之矣。

(3) 有拔而起之,莫挤而止之。呜呼许君!而已于斯!谁或使之?

答案见官方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

2098316424)

8.岳飞传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篇八

岳飞传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①,俄而课②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④者,立斩以徇⑤。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飞遣妻问劳⑥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⑦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⑧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注释

①舍:驻扎休息。

②课:督促。

③注坡跳壕:从山坡上急驰而下,从壕沟低处向上跳。此处指练兵。

④束刍:捆扎喂牲口的草料。

⑤徇:示众。

⑥劳:慰劳。

⑦统制:武官名。

⑧蹙额:皱眉,表示忧虑。

阅读题目

1、⑴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

①皆重铠以习之( ) ②死国者,则育其孤( )

③尽召诸统制与谋( ) ④恂恂如儒生( )

⑵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或王命急宣 /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B、为天下唱 / 躬为调药

C、以咨诹善道 / 善以少击众

D、弗之怠 / 何功之有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2分)

俄 而 课 将 士 注 坡 跳 壕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

⑵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4、结合语段相关内容,谈谈你对岳飞其人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

1、⑴①穿上重重的铠甲 ②为……而死 ③全,都 ④小心谨慎的样子 ⑵B

2、俄 而 / 课 / 将 士 注 坡 跳 壕

3、⑴凡是有犒赏,都分给下属官吏,一点不占为己有。⑵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4、(1)治军有方:严明军纪(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爱护士卒:(遣妻问劳其家,凡有颁犒,均给军吏。卒有疾,躬为调药)。军事谋略:善以少击众。 谋而后战。礼贤下士,谦虚,不居功自傲: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译文

9.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湖南长沙市试题 篇九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等表里为奸,搢绅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则非其职矣。”首抗疏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1)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禾言:“(2)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

(选自《宋史》,有改动)

[注]①增戍:增加防守兵力。②格:搁置。③表里为奸:内外呼应做坏事。④搢绅:同“缙绅”,士大夫的代称。⑤迁给舍:指陈禾将改任给事中的职位。⑥抗疏:上书直言。⑦宦寺:宦官。⑧曹:辈,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武备宽弛,东南尤甚/弛担持刀(《狼》)

B.或指为生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C.人服其先见/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D.此国家安危之本也/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

A.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C.宋何罪之有(《公输》) D.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________

(2)________

4.本文中陈禾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陈禾的进谏方式与我们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的进谏方式有何不同?你更赞同哪一种?请阐述理由。(6分)

10.李琪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篇十

李琪,字台秀,河西敦煌人也。与其兄珽皆以文章知名。

唐亡,事梁太祖为翰林学士。梁兵征伐四方,所下诏书,皆琪所为,下笔辄得太祖意。末帝时,与萧顷同为宰相。顷性畏慎周密,琪倜傥负气,不拘小节,二人多所异同。琪内结赵岩、张汉杰等为助,以故顷言多沮。顷尝掎摭其过琪所私吏当得试官琪改试为守为顷所发末帝大怒欲窜逐之而岩等救解乃得罢为太子少保。唐庄宗灭梁,得琪,欲以为相,而梁之旧臣多嫉忌之,乃以为太常卿。同光三年秋,天下大水,京师乏食尤甚,庄宗以硃书御札诏百僚上封事。琪上书数千言,其说漫然无足取,而庄宗独称重之,遂以为国计使。方欲以为相,而庄宗崩。

明宗入洛阳,群臣劝进,有司具仪,用柩前即位故事。霍彦威、孔循等请改国号,绝土德。明宗武君,不晓其说,问何谓改号,对曰:“庄宗受唐锡姓为宗属,继昭宗以立,而号国日唐。今唐天命已绝,宜改号以自新。”明宗疑之,下其事群臣,群臣依违不决。琪议日:“殿下宗室之贤,立功三世,今兴兵向阙,以赴难为名,而欲更易统号,使先帝便为路人,则茕然梓宫,何所依往!”明宗以为然,乃发丧成服①,而后即位。以琪为御史中丞。是时,枢密使安重诲专权用事,重诲前驱过御史台门,殿直马延误冲之,重诲即台门斩延而后奏.琪为中丞,畏重诲不敢弹纠,乃托宰相任圜先白重诲而后纠,然犹依违不敢正言其事。豆卢革等罢相,任圜议欲以琪为相,而孔循、郑珏沮之,乃止。

琪为人少持重,不知进退,故数为当时所沮。以太子太傅致仕,卒,年六十。

(节选自《新五代史·李琪传》)

【注】①旧时丧礼大殓之后,亲属按照与死者关系的亲疏穿上不同的丧服,叫成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其兄埏皆以文章知名 文章:文辞、文采。

B.庄宗以硃书御札诏百僚上封事 御札:帝王的诏令。

C.庄宗受唐锡姓为宗属 宗属:宗室成员。

D.以太子太傅致仕 致仕:取得官职。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顷尝掎摭其过/琪所私吏/当得试官/琪改试/为守为顷所发/末帝大怒欲窜/逐之/而岩等救解乃得/罢为太子少保7

B.顷尝掎摭其过/琪所私吏/当得试官/琪改试/为守为顷所发/末帝大怒/欲窜逐之/而岩等救解/乃得罢为太子少保/

C.顷尝掎摭其过/琪所私吏当得试官/琪改试为守/为顷所发/末帝大怒/欲窜逐之/而岩等救解/乃得罢为太亍少保/

D.顷尝掎摭其过/琪所私吏当得试官/琪改试为守/为顷所发/末帝大怒/欲窜逐之/而岩等救解/乃得罢/为太子少保/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琪做事凭恃意气,不居人下。在与萧顷同辅梁室时,两人意见经常不一,他就结交赵岩、张汉杰等权贵,致使萧顷的进言多次被阻。

B.李琪为官长于为文,受到赞赏。他草拟的梁兵征伐四方的诏书,深得太祖之意;他在天下大水京师乏食时,上书陈事虽漫然无足取,却独受庄宗赏识。

C.李琪敢于奏议国事,建言被纳。在是否改国号一事上,他能明确表明自己的主张,反对改变国号,明宗采纳了他的意见,依礼发丧后才即位。

D.李琪为人不够稳重,仕途受阻。庄宗灭梁后,想任命他为宰相,因受梁朝旧臣反对而改任;明宗时,任圜提议任命他为宰相时,又受到孔循、郑珏的阻止。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明宗入洛阳,群臣劝进,有司具仪,用柩前即位故事。

(2)畏重诲不敢弹纠,乃托宰相任圜先白重诲而后纠,然犹依违不敢正言其事。

4.(3分)D

5.(3分)C

6.(3分)D

7.(10分)

(1)明宗进入洛阳后,群臣劝其登帝位,官吏筹备仪式,采用柩前即位的旧例。

译出大意给3分;“具”“故事”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李琪)因害怕安重诲,不敢弹劾他,就托请宰相任圜先告诉重诲然后再检举,但还是迟疑不决不敢正面议论此事。

11.陆琼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篇十一

(·威海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陆琼,字伯玉,吴郡吴人也。父云公,梁给事黄门侍郎,掌著作。琼幼聪惠有思理,六岁为五言诗,颇有词采。大同末,云公受梁武帝诏校定《棋品》,朱异、刘溉以下并集。琼时年八岁,于客前覆局①,由是京师号曰神童。异言之武帝,有敕召见,琼风神②警亮,进退详审,帝甚异之。十一,丁父忧,毁瘠有至性,从祖襄叹曰:此儿必荷门基,所谓一不为少。及侯景作逆,携母避地于县之西乡,勤苦读书,昼夜无怠,遂博学,善属文。

永定中,州举秀才。天嘉元年,为宁远始兴王府法曹行参军。寻以本官兼尚书外兵郎,满岁为真。琼素有令名,深为世祖所赏。及讨周迪、陈宝应等,都官符③及诸大手笔,并敕付琼。迁新安王文学,掌东宫管记。及高宗为司徒,妙简僚佐,吏部尚书徐陵荐琼于高宗曰:新安王文学陆琼,见识优敏,文史足用,进居郎署,岁月过淹,左西掾缺,允膺兹选。乃除司徒左西掾。

太建元年,除太子庶子,兼通事舍人。转中书侍郎、太子家令。长沙王为江州刺史,不循法度,高宗以王年少,授琼长史,行江州府国事,带寻阳太守。琼以母老,不欲远出,太子亦固请留之,遂不行。累迁给事黄门侍郎,领羽林监。转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又领大著作,撰国史。后主即位,直中书省,掌诏诰。初,琼父云公奉梁武帝敕撰《嘉瑞记》,琼述其旨而续焉,自永定讫于至德,勒成一家之言。迁吏部尚书,著作如故。

琼性谦俭,不自封植,虽位望日隆,而执志愈下。园池室宇,无所改作,车马衣服,不尚鲜华,四时禄俸,皆散之宗族,家无馀财。暮年深怀知足,思避权要,恒谢病不视事。俄丁母忧,去职。初,琼之侍东宫也,母随在官舍,后主赏赐优厚。及丧柩还乡,诏加赙赠,并遣谒者黄长贵持册奠祭,后主又自制志铭,朝野荣之。琼哀慕过毁,以至德四年卒,时年五十。诏赠领军将军,官给丧事。有集二十卷行于世。

(选自《陈书卷三十》)

【注】 ①覆局,《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观人围棋,局坏,(王)粲为覆之。覆,同复,覆局,指记忆力极强。②风神,指神态。③都官符,指诏书。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儿必荷门基 荷:承担

B.善属文 属:写作

C.自永定讫于至德 讫:至,到

D.不尚鲜华 尚:超过,过分

解析:选D。尚:崇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组是( )

A.①吏部尚书徐陵荐琼于高宗

②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B.①乃除司徒左西掾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①琼述其旨而续焉

②惑而不从师

D.①琼之侍东宫也

②斯用兵之效也

解析:选A。A.都是介词,向。 B.①副词,于是,就;②副词,才。C.①连词,表承接;②连词,表转折。D.①主谓间助词,不译;②结构助词,的.。

(3)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陆琼见识优敏,文史足用的一组是( )

①丁父忧,毁瘠有至性 ②琼素有令名,深为世祖所赏 ③都官符及诸大手笔,并敕付琼 ④又领大著作,撰国史 ⑤勒成一家之言 ⑥虽位望日隆,而执志愈下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②③⑥ D.①⑤⑥

解析:选B。见识优敏,文史足用,是说陆琼见识多而聪敏,精通文史。①体现孝顺;②说明他深受器重;⑥体现性谦俭。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琼的父亲陆云公接受梁武帝的诏令校定《棋品》,朱异、刘溉以下人员同时集中在一起,陆琼这时八岁,能在客人面前覆局。

B.天嘉元年,陆琼担任宁远始兴王府法曹行参军。不久以法曹行参军的身份兼任尚书外兵郎,任职期满由代理转为正职。

C.长沙王做江州刺史时,不遵循法度,高宗以长沙王年少为由,派陆琼去做长史。陆琼前去担任了江州府国事,兼任寻阳太守。

D.陆琼生性谦虚俭朴,从不为自己聚敛财货。四时的俸禄,都散发给宗族人员,自己家中没有剩余财产。

12.《明史》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篇十二

文言文阅读分析与综合试题包括三个检测要点:①筛选文中的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所谓分析综合是指在识记、理解的基础上对各种材料进行思考、剖析、归纳和整理。“分析”指能按照试题题干的要求找到材料中相同或不同的内容,理解各要点之间的关系;“综合”指把分析的内容按类别归纳。具体来看,筛选文中的信息,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对文章的内容分析归类,体现出对文章理解的深度。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考查学生在理解文意基础上的综合能力。这种归纳概括是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判断推理,要求考生答出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某一个论点立论的根据等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文言文阅读的最高层级,它是前面各项内容的综合体现,要求考生准确把握语句含义,对文章的有关信息进行辨别和筛选后,对文章的基本倾向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归纳概括,作出客观正确的评价。

文言文阅读如何备考,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2008年高考试题。我们根据命题特点做了分类分析。

一、从命题形式来看,题型在悄悄变化

1.设题数量。绝大多数试卷是两道题。而安徽、浙江、福建、广东、湖南、浙江等省试卷只有一道题。这表明两道试题的固有模式已经打破,今后命制一道试题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2.题型特点。①选择题是最主要的形式。但是选择题的弊端日益突出,像上海试卷那样采用主观题型,应该是今后的一个发展趋势。②筛选信息题,以前多是将六个句子编为四组,现在出现八个句子两两组合的情况,所要处理的信息量增加了。这表明选择题型的设题形式也在变化中。③围绕一个信息点选择和围绕两个信息点选择相结合。全国试卷、重庆、江西、四川卷等都是围绕两个信息点选择。答题时必须满足两个信息点的要求。④分析概括题型没有大的改变。

二、从内容角度来看,信息面在逐渐延伸

首先看看筛选归纳类试题。

全国卷Ⅰ分别表明廖刚“对下采用安抚方式”和“对不公事敢于抗争”的一组,全国卷II分别表明王昙首“受赏识”和“善治家”的一组,北京卷“全部直接反映韩延寿理政特点”的一组,天津卷“都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上海卷“联系全文,概括杨氏的性格特点”,重庆卷分别表现齐景公“荒诏行径”和“苛虚百姓”的一组,宁夏卷“全部说明嵇绍敢于直言谏劝”的一组,湖北卷“全都是表述章君办学之义举”的一组,江苏卷“全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的一组,江西卷“分别表现子产治国以德,以民为本”的一组,辽宁卷“全都表明韩擒战功显赫”的一组,山东卷“全都直接表现张讷、张诚兄弟情深”的一组,四川卷“全都表明郑波全家‘孝弟敦行’”的一组。

弘扬民族美德,关注人物清正廉洁、治国安民形象特征等仍然是主要信息点,像天津卷就文段主旨命题也是一个信号,表明这种试题信息点的采集面会逐渐延伸。

再看分析概括试题。

由单一的内容分析概括到关注表现形式。例如天津卷“本文借第三自然段士君子的质疑展开论说,阐述了‘兼爱’的可行性,说理严密具有说服力”,“本文第四自然段列举事例进行论证,夹叙夹议,说理深入浅出”。江西卷“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贤相,他具有很强的民本思想,勇于改革,赏罚分明,治国有方,文章最后通过郑国流传的民谣,用对比的手法,对子产给予了高度的赞扬”。这说明要做好分析概括题,既要能准确把握内容信息点,又要准确判断表现手法的运用。转述和评价相结合判断,关涉到因果联系和分寸程度的把握。

从备考角度讨论,做好文言文阅读分析与综合试题,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整体阅读。

整体理解原文的内容是准确筛选信息、鉴别命题分析概括正误的前提。史传类、笔记类文章多是以叙述为主的,对文章中主要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主要事件、事件主次、发展进程、人物个性品德、人物价值取向、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果联系等等心中有数,就能忙而不乱。不少同学的失误就在于浮光掠影,盯着局部,忽视整体。

2.关注创新题型。

虽然说题型总体上没有太大变化,但是创新题特别值得我们关注。一个信息点与多个信息点要求大不一样。新课改省市题型变化会更大。如果平时做某类题型练习太多,考试时产生惯性,也会影响判断的准确性。

3.熟悉表达概念。

对表现手法、文章形式方面的知识,我们要有充分的准备。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方法等等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区别需要我们好好复习。不少同学的失误就在于概念混淆。

4.注意文字提示。

这里说的文字提示,既指题干文字,也指选项文字。题干要求判断的是一个信息点还是两个信息点,是否有一个“最”,要谨慎对待。加上“最”的尤其要注意。区分直接和间接很重要,把间接视为直接,是一大忌。

5.破译干扰方法。

备考过程中,只要我们研究一下近年考题,会摸索到一些命题人惯常采用的干扰方法。例如:①人物与事件的关系错位;②事件发展过程改变;③事件与人物品行不合;④表现手法与事实不符;⑤事情前因后果无联系;⑥判断范围明显扩大。

6.掌握答题技巧。

解答此类题目,有一些技巧是可以总结的。例如:在明确题干要求的基础上,先找出明显不符合要求的句子,排除选项,可以迅速缩小判断范围。分析概括题中明显矛盾的两项,二者必居其一。

上一篇:10kV及以下线路工程监理资料下一篇:“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家访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