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精益管理心得体会(精选12篇)
1.质量精益管理心得体会 篇一
精益生产与质量管理
概述了精益生产的基本理念,阐述了质量管理在精益生产中地位和作用,介绍了在精益生产中强化质量管理的一些基本方法.
作 者:王玉龙 杜宝军 作者单位:王玉龙(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0)
杜宝军(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030072)
刊 名: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BEI NORTH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21(4)分类号:F512.1关键词:生产 质量管理 方法
2.质量精益管理心得体会 篇二
一、数据分析是精益质量的基础
质量数据是指某质量指标的质量特性值, 狭义的质量数据主要是产品质量相关的数据, 如不良品数、合格率、直通率、返修率等。广义的质量数据指能反映各项工作质量的数据, 如质量成本损失、生产批量、库存积压、无效作业时间等。这些均将成为精益质量管理的研究、改进对象。
在质量数据统计分析中, 应特别关注三项指标:一是数据的集中位置, 二是数据的分散程度, 三是数据的分布规律。数据的集中位置分别有平均值、中位数、众数三种表示方法, 其各具优缺点, 其中平均值最为普遍常用。数据的分散程度由标准差表达, 用符号σ (西格玛) 表示, 数据的分散程度在质量管理中就是质量特性值的波动性, 反映过程能力。就数据的分布规律而言, 在质量管理中对统计总体而言为正态分布, 该分布规律是理论和实践证明的统计规律。质量数据统计分析重点就是在总体正态分布这个已知背景下研究该正态分布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质量数据定量化分析对企业质量管理以及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是精益质量管理的基础。
二、精益质量管理的基本工具
精益质量管理基本任务分为两个层次。精益质量管理基本任务是利用相关质量工具分析实际质量状况, 及时发现异常, 并消除质量异常;精益质量管理第二层次任务, 是持续改进质量水平, 持续降低质量波动, 即减少样本的标准差。第二层次任务的实现依托于第一层次任务。
结合前面所提精益质量管理两层次任务, 对基本任务而言, 支持工具重点是直方图和控制图, 相关理论是统计过程控制, 即SPC;对第二层任务而言, 在前面工具基础上, 重点是六西格玛管理理论和方法。
1.直方图。直方图是将质量数据按顺序分成若干间隔相等的组, 以组距为底边, 以落入各组的数据频数为依据, 按比例构成的若干矩形条排列的图。直方图的典型作用包括:观察与判断产品质量特性分布状况;通过直方图形状, 判断生产过程是否正常, 判断工序是否稳定, 并找出产生异常的原因;计算工序能力, 估算生产过程不合格品率。在生产过程是否正常的判断上, 通过直方图的典型形状就可判断。直方图典型形状包括:正常型、偏向型、双峰型、锯齿型、平顶型和孤岛型。通过已总结出的不同形状常见质量原因, 这为迅速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提供了重要途径。对正常型直方图再进一步与公差限的结合, 可直观快速的判断工序能力和质量状况, 直观发现工序异常。如典型图形有:理想型、偏心型、无富余型、富余型、能力不足型。
2.控制图。控制图是画有控制界限, 对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进行控制的一种图。控制图是直方图的一种变形, 是将直方图顺向转90度再反转, 再绘制中心线和上下控制限。中心线为样本某统计量的均值, 上下控制限分别为均值基础上的正负三倍标准差。当生产中不存在系统误差时, 产品质量特性 (总体) 服从正态分布, 样品值出现在均值加减3σ范围内的概率为0.9973。根据相关统计定理, 如果生产处于受控状态, 则认为样品值一定落在此3σ范围内。
3.六西格玛管理。在六西格玛管理中, 通常使用西格玛水平Z作为满足顾客要求程度的质量水平度量。西格玛水平是综合了标准差与公差限的计算值, 公式为Z= (USL-LSL) /2σ, 即顾客要求的公差限除以两倍标准差。由于顾客要求是不断提高的, 即公式中分子所代表的公差将不断减少, 要求标准差应不断降低, 以适应顾客要求提高企业质量竞争力。达到6西格玛水平是指Z等于6。用正态分布来解释, 就是在正态分布单侧从均值到公差上限或下限范围内可容纳6个标准差。Z还有另一种表达形式:用百万分之缺陷率 (ppm) 来表示。一个服从正态分布的过程, 其超出规范限的缺陷百分比与西格玛水平是一一对应的。六西格玛水平为3.4ppm。GE采取了上下漂移1.5σ来设定西格玛标准, 六西格玛水平为3.4ppm。这成为6西格玛管理的默认标准。
三、精益质量管理的实施
1.以顾客需求为管理的焦点。顾客在质量管理标准中的定义为“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精益质量管理的顾客, 不仅仅针对企业或组织的外部顾客, 也包含企业或组织内部的顾客, 生产工序、流程的下一道为上一道的顾客, 上一道为下一道的供方。以顾客需求为管理的焦点, 就是要按照TPS管理要求, 以顾客的需求为起点, 确保生产过程时刻围绕
顾客的需求, 时刻以顾客的需求为最终目标。工序间严格质量控制, 确保上一道工序不合格品不流转到下一道工序, 管理上一般采取生产看板, 实时显示产品工序状态, 加强工序自检, 做好过程质量把关, 防止返工、拖期造成工序间等待。
2.生产系统的普遍优化改善, 即是对5M1E的质量改善, 也是精益质量体系建立的基础。通过推行生产要素的改善, 实现标准化作业、自动化作业, 生产系统大大优化, 质量得到保证。 (1) 人的因素及对应措施。技能不过关--加强人员技能培训;对质量不重视--进行质量培训;出错率高--实行现场改善、目视管理;工艺不稳定--实行标准作业。 (2) 材料因素及对应措施。原材料质量问题、料辅材质量问题--加强供应商管理;来料不及时--进行现场改善, 畅通物流通道。 (3) 机器因素和对应措施, 机器停机等故障--实行TEM设备保全;机器加工波动大质量不稳定--SPC过程质量控制。 (4) 法的因素及对应措施, 某些工艺不合理--通过QC质量小组解决;工艺操作难度大, 通过CAPP模拟仿真解决。 (5) 其他因素。搬运等造成的损失, 通过现场改善、物料改善解决;对于系统不定因素, 要详细分析原因, 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在生产流程改进的同时, 还应注重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协调性, 缩短工序间的无效等待时间, 减少生产准备时间, 消除停机时间, 减少废品产生。
3.过程指数精细化管理。精益管理中时刻关注成本和进度, 强调通过做好过程数据的搜集、汇总和分析, 更加客观地掌握生产过程中的过程现状, 实现过程指数精细化管理。这是“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的基本保证。过程指数主要包括:西格玛水平、工序能力、不良成本、合格率等。精益质量管理中除了关注质量方面的数据测量统计分析外, 还特别注重成本、效率。
3.精益生产下的质量管理探索 篇三
报纸印刷质量问题的产生原因
1.质量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
(1)错误地认为“质量是质检人员的事”
“质量是第一位的、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保证报纸质量是每一名员工的责任和义务。但部分员工认为“质量是质检人员的事,和我没关系,等他们发现了质量问题,我再重新干就可以了”。这部分员工工作时不进行自检、互检,一旦质检人员检查出错误,只能重新返工修改,这样就会造成材料浪费和时间耽搁。还有些员工盲目自信,既不按操作规范来生产,也不按标准来执行,总觉得工作了很多年,天天都是干一样的活儿,怎会出错,结果差错往往发生在自己最熟练的环节。
(2)重视干活儿、轻视干好活儿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生产环节。由于报纸出版时效性强,存在一些客观原因,如排版版面要经过十几次修改、换稿后才能签样付印;轮转车间加印频繁、短版活儿多、版本多;制版时间紧,大量工作都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因此,一忙起来,员工都把主要精力用在按时完成生产任务上,而无暇顾及产品质量,无形中提高了出错率,出现发稿文件和付印样不一致,印刷中出现夹带废报、上下错版、墨色不准等现象。
2.执行印刷行业标准不够严格,不能完全满足客户要求
(1)不重视国家报纸印刷标准
国家报纸印刷标准GB/T 17934-3是报纸印刷质量的保证,也是每名员工的操作准则。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关键参数并没有达到标准要求,例如,版面边空大小不一、字体大小和颜色不符合标准;图片处理锐化过度、层次丢失,油墨总量太大;制版中网点丢失、变形,版材大小有误差;印刷中实地密度不达标,灰平衡存在偏差,套印不准等。这些参数值都是用仪器能够测量出的,但在生产过程中,员工经常会因为没有仪器或者有仪器也不用,只凭感觉和经验来进行生产和操作。
(2)抱怨客户的要求太高
报纸印刷质量直接影响报纸发行量。报纸客户一般对印刷都有所了解,有些甚至很精通印刷,因此他们对报纸质量要求高是合情合理的。但在工作中,报纸印刷企业员工常常会对报纸客户提出的要求不理解,抱怨客户修改过多、质量要求太高、催得时间太紧,这样就违背了“顾客就是上帝”的服务宗旨,给客户留下了企业服务质量不好的印象。
3.员工技术水平与标准要求有差距
有些员工知道自己负责环节的质量标准,也想把工作做好,让客户满意,但不明白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操作才能生产出符合国家报纸印刷标准的产品。这说明员工技术水平尚不能完全达到标准要求,有些员工甚至在遇到问题时,一味责怪其他工序,或在设备、软件、原材料等方面挑毛病,不承认自身技术水平不足,解决问题时,凭经验和习惯来处理,这样更导致其技术水平和能力的落后。
通过精益管理提高产品质量
1.提高员工质量意识
意识决定行动,每一名员工必须有强烈的质量意识。报纸印刷企业应利用精益化管理的模式,从每一个环节入手,从每一名职工做起,用以下方式来强化员工的质量意识。
(1)质量培训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员工定期进行质量培训,让每一名员工都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并用答卷形式(内容涵盖质量意义和作用、质量与效益关系、国家标准等)进行考察。
(2)质量评比
每周把各环节(甚至每人负责的环节)的质量情况张贴出来,年终对每个人近一年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行评比和打分,质量的好坏与先进的评比和职务的晋升挂钩。
(3)奖惩制度
设立质量奖,拿出绩效工资的40%作为质量奖,如果本月无质量问题,员工可以拿到全部质量奖;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将扣除员工本月质量奖,质量事故引起的损失将完全由个人承担。
2.坚信生产可以做到“零”不良产品、“零”故障、“零”事故
(1)充分利用先进技术
目前的先进技术使得从排版、制版到印刷环节都具有可控性和可预见性。实际工作中对各环节人员的要求如下:排版人员熟练掌握各排版参数的意义以及其他工序(制版、印刷)的要求,使付印样与屏幕显示完全相同;制版人员会设置预显、方正RIP等各参数,熟练掌握和应用曲线调整功能,熟知制版设备性能,所出印版符合印刷要求;印刷人员会利用油墨预置功能来调节墨量大小,正确掌握印刷机运转速度(尤其是开机速度),详细了解并准确使用印刷机、橡皮布、润版液和清洗剂等设备及材料。
(2)做好设备保养
无论是制版机还是印刷机,其技术含量、自动化程度都很高,人为控制因素较少。只要正确使用和精心保养设备,完全可以避免因设备状态不佳导致的质量问题。因此,印刷企业一方面应建立设备保养制度,由机台机长具体负责设备的保养,设备科负责检查每项保养项目并签名,每台设备必须进行日保养、周保养、月保养、年检等,并将保养项目做成表,图1~3分别是轮转印刷机日保养表、周保养表、月保养表;另一方面应为每台设备建立档案,内容包括责任人、故障、运行状况等情况,每个月要对该机器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并找出故障原因、制定改进措施,防止類似故障再次出现。
3.提升质量,满足客户
精益管理强调“顾客决定价值”,在目前报纸印刷竞争激烈、价格透明的情况下,优质的服务和优良的产品显得尤其重要。
(1)建立质量反馈表
为每份报纸建立质量反馈表,如图4所示,通过QQ、微信或邮箱等形式,及时了解客户对报纸印刷质量的满意度。
(2)不定期走访客户
报纸印刷企业只要站在客户的角度着想,做好每一个细节,印好每一份报纸,使客户的报纸在市场产生预期效果,甚至超出预期效果,就会保障业务的稳定,并进而发展业务。所以,报纸印刷企业应该不定期地走访客户,了解客户在服务态度、交报时间和价格三方面的意见。
4.提高员工技术水平,使报纸印刷质量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印刷生产是计算机、电子、通信、机械、化学、信息等诸多科学技术的集中应用。要想生产出高质量的印刷品,员工必须既熟练掌握本环节的技术和标准,同時也对其他环节有所了解,这样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1)定期进行技术培训
选拔各个岗位的技术人员,每年参加两次印刷技术培训,如河北省报业协会举办的印刷技术培训、河北省印刷行业技能比赛等,提高员工技术水平。
(2)设立质量专栏
用板报形式设立质量专栏(如图5所示),内容包括GB/T 17934-3标准探讨、质量心得、经验交流、技术窗、曝光台等栏目,让每一名员工都参与进来。
(3)订阅专业杂志
印刷行业有许多好的专业杂志,如《印刷技术》等。通过阅读这些专业杂志,员工可以及时了解先进技术和经验,在工作中加以应用,进一步提高报纸印刷质量。
5.设置质量管理小组
质量管理小组人员包括厂长、车间主任、机长和质检人员,其首要任务是提高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原则是以预防为主。我公司质量管理小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①每周一召开质量会议,总结上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情况,查原因、定责任、定奖惩,并依据本周生产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来保证和提高印刷质量;②每周撰写一份《印务中心质量总结》,并发到各生产车间;③将各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在工作台进行张贴,时刻提醒生产人员注意;④由专人填写(包括操作人员和质检人员)质量流程表(包含在工艺单中),以便提醒各环节的操作人员。
4.精益管理心得体会 篇四
今年公司开始初步接触精益管理,我有幸成为公司第一个SDA项目课题小组成员,如今项目已接近尾声,基本实现了当初目标设定。在整个项目进行的过程中虽不能说是千辛万苦,但也算是甘苦自知,管理逻辑、新的思维方式对我以往思维方式形成不小的冲击,迫使自己改变原有的工作习惯,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我通过此次精益管理项目的实践,充分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力量,充分领略到集体智慧碰撞带来的成果,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管理思路更加清晰,掌握了新的管理工具,管理水平也得到了一定提高。
精益管理在制造业已取得丰硕的成果,在服务业也初显锋芒,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提高管理效能、减少浪费已是各行各业追求的永恒目标。对于公司来说由不计成本、片面追求客户满意的粗放型管理必将转变为持平微利、同时达成顾客满意的精细化管理。目前集团整个物业系统仍处于管理公司自行开发楼盘状态,还未真正走向市场参与竞争,但整个物业行的发展,必然要求所有物业企业走向市场,提供质价相符的产品,这要求公司从现在起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而精益管理作为一项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也将成为公司在未来市场中确立自己地位的重要推手。
5.精益管理心得体会 篇五
自公司推行精益管理以来,回头读的第一本书就是詹姆斯·沃麦克的《改变世界的机器》,读完这本书后加上结团讲师的一些培训,结合自己对公司的一些了解,在此说说我对推行精益生产的一些看法。
一、精益推行,要从心开始
有个广告词说得好“沟通从心开始”,我们精益推行也不例外,只有真正从内心了解并接受了精益这个概念,才有可能把想法变成真正的行动,行动才是最重要的,这也和公司领导和精益老师常讲的“态度很重要,态度决定一切”一脉相承。
二、培训非常重要
在集团的培训,让我看到各基地同事对精益管理的认同,以及普及精益生产知识的重要性。今年我们推行精益化管理,着眼点首先是生产现场的改善以及广大员工的学习,让他们了解精益管理的益处。如何让其他员工理解、认同精益管理,我想培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培训让大家了解精益、学好精益、用好精益,把精益管理思想和理念融入到我们的正常生产经营中,这才是做好精益工作的基础。
三、要树立阶段性的目标
目前推行精益化工作虽然形成了良好的氛围,但有些单位推行相对比较迟缓,精益工作不是几个人来实施就能做好的,精益是企业行为,而不是几个人的责任。如何进行大流程改善、专业化系统性推进,如何将精益理念上升到更高高度,如何结合公司的规划,把生产方式制定出精益计划等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这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
6.精益管理心得体会 篇六
我们通常所说的精益是指日本丰田公司的生产模式,而精益管理则是中国企业发扬光大的一种提炼,是为了获得更好收益的一种思想和过程控制,其以客户需求(价值)为导向,消除过程中的一切浪费,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多的回报,本质是以最小的投入创造的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最终目的是提质增效,降低成本。集团公司结合自身实际给出了精益管理的核心—消除浪费、创造价值、持续改善和精益求精。
在推行精益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认清三个误区:它只是一项活动,一个项目或者一个课题,做完了就完了;只要学会精益管理的工具和方法,按照它制定相关的标准和机制就行了;一开始就发生重大变革,一切推倒重来。对精益管理的正确认识应该是:它是一项长期活动,要融入到企业的日常运作中,不是三年五载就能达到的;它不但要依靠硬件和制度,更要依靠人对精益求精理念的认可和坚持;它不是要*原有的管理模式,而是要通过循序渐进培养精益思想和习惯。
精益管理的推行步骤包括六个方面:前期准备—建组织、布人力、定机制和选课题;现状诊断—订计划、集资料、找问题和抓重点;原因分析—追真因、明对策、订计划和定责任;改善实施—边实施、边验证、边检讨和边改善;成果固化—订标准和重推广;持续改善—新课题和新改善。
针对精益管理中关键的“浪费”二字,结合普定发电公司运行岗位实际,我想谈谈存在的浪费现象及对策。
时间的浪费。其中表现较明显的就是办理“两票”时等待的时间较多。究其原因,有ERP网络不稳定因素,有操作人员对相关流程、计算机熟练度掌握不够的因素,有电脑运行速度缓慢的因素等等。针对这些因素,我们可以编制ERP两票模板,定期对电脑进行清理、杀毒,加强运行人员计算机操作培训等,如此,在办理“两票”时就会消除一些不必要的浪费,提高办票效率。
作业的浪费。具体表现在办公物品、工具等放置不够合理导致不必要的动作,作业不规范导致不规范和重复的作业动作等。针对这些原因,可以进一步优化7S活动,使物品的定置摆放更加合理,更有利于我们的工作;编制作业规范指导手册并加以培训,规范作业人员的行为,减少甚至消除重复作业行为,提高工作效率。
7.质量精益管理心得体会 篇七
1 精益六西格玛概述
1.1 精益生产管理的概念
精益生产管理源于20世纪60年代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推行的“丰田生产模式”,精益生产管理与其他生产管理模式最大的不同就是其对生产活动的管理是从下游的最终用户开始的,由产品实现价值的最后一个环节反推到产品的生产环节,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生产管理。这种管理模式能够实现对企业运行中的价值地图的明确,让企业主体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形势做出产品生产经营的决策,对产生价值较低的环节进行精简和优化,实现企业运行的零库存、适时生产等,极大地提升了企业主体生产活动的效率。
1.2 六西格玛管理的概念
西格玛(σ)是计量学中的一个计量单位,也被称为标准差,从计量学的角度来看,σ是衡量一组数据中数据之间离散程度的一种指标。
西格玛在统计学上的这种意义为其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在现代企业管理活动中常常用σ来表示一批产品中的质量合格率水平,是衡量一个企业在生产活动中产品质量或者缺陷水平的统计尺度,六西格玛从统计学角度可以解释为每一百万个机会中有3.4个出错的概率,即合格率为99.99966%。
在具体实践活动中精益管理模式和六西格玛管理模式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所以在现代社会经活动产生了精益管理与六西格玛管理的结合体——精益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模式。
2 A 企业质量管理的现状
2.1 生产方式分析
当前社会经济活动中存在的生产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推动式生产,另一种是拉动式生产。两种生产模式因为生产活动推动力的不同而不同。推动式生产的最大特征是先生产后销售,在生产活动中由企业主体对产品的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的结果制订生产计划,企业的生产机构根据生产计划进行具体的生产活动, 这种生产模式的特点就是生产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基本上是各自独立的,每个生产环节都独立与生产计划连接,往往会在某一个生产环节造成产品的堆积,实质上是一种计划生产模式。
2.2 生产流程分析
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生产流程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生产流程的正确设置不仅能够极大地提升产品生产的效率,同时也会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在A企业生产活动中,组装是占用生产时间最长的环节,因为产品自身复杂性导致其在生产活动中组装程序过多,需要大量工人参与组装,同时,工艺的复杂和过多人工操作是产品的质量没有保证,是导致产品合格率低、残次品较多的主要原因。
3 A 企业质量管理改善建议
3.1 生产方式改善
拉动式生产模式是以下游的顾客需求为基准安排企业的生产活动的生产形式,在拉动式生产模式中,前一道生产工序的生产要根据后一道生产工序的生产需求而定,这样在生产活动中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的,在生产活动整体达到了一种“后推前”的目的,这种生产模式使企业生产活动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生产质量和效率,降低了企业在生产活动中的库存。
3.2 生产流程改善
借助精益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模式以产品的用户需求为最终目标,对生产流程进行反推式的分析,对生产流程中存在的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本例中,针对A企业的产品组装环节存在的问题,以提高产品的质量。符合用户的需求为目标,进行组装环节流程的改进,引进更加先进的组装生产线,简化产品组装工艺,同时更多地应用机械操作,减少在组装活动中人工参与的比例,组装工艺的简化和大量的机械操作能够有效降低产品在组装环节的质量问题,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3.3 浪费现象改善
在A企业的生产活动中,因为产品需求信息和生产活动的分离,导致了企业的生产活动不能完全与需求信息同步,导致企业的产品大量积压、库存量增长,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同时,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因为生产标准体制的不完善,导致企业生产活动产生了大量的不能直接应用的零部件,对这些零部件的重新加工造成了产品质量的下降以及大量的资源浪费。针对这些问题,企业应该建立综合信息服务中心,将市场上的需求信息及时传达到企业生产环节,控制企业各个生产环节的库存冗余量,降低库存对资源的浪费。同时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零部件加工标准,对各个产生环节的零部件加工标准进行规范,以保证企业整体产品的质量。
4 结 论
精益六西格玛作为一种新型的综合性质量管理模式,其在现代企业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对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从精益六西格玛概述、企业质量管理的现状分析、企业质量管理改善建议3个方面对精益六西格玛在某企业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精益六西格玛应用水平的提高提供支持和借鉴。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质量管理问题开始成为企业关注的主要问题。本文从精益六西格玛的角度出发,结合企业在质量管理中的实际,对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思想在某企业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的分析。
8.质量精益管理心得体会 篇八
【关键词】精益管理;成本精益管理
一、企业精益管理范围和目的
企业可以选择直接或间接的管理方式来降低资源消耗、节约成本,直接的管理方式一般是指通过制定管理制度和约束规章来让资源都投入到生产经营的必要环节上,尽量避免无意义的资源消耗;间接的管理方式一般发生在企业必要要消耗一定资源的情况下,目的是将产品的附加值提升到最优。精益管理主要是针对运营方式的变革和转变而言的,强调在既定资源消耗水平下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精益管理以企业文化、组织结构、企业理念的变革为前提。
精益管理针对的不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某一个环节,而是企业整体,它要求对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科学的配置,需要对管理机制、组织结构、人员配置、生产经营模式、研究开发、生产制造、材料采购、市场营销等环节进行全面梳理和整改,对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售后服务的一系列生产经营环节和物流过程的冗杂部分进行剔除,让企业能够轻装上阵、减负前行。“精”的含义是尽量投入最少的生产要素或者不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益”的含义是让所有的经营活动都具有经济性和利益性。精益管理思想的重心是价值流管理,企业要在分析顾客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产品的设计、原材料的采购、市场营销计划的制定和售后服务标准的确立。
二、企业开展成本精益管理需要具备的条件
第一,组织领导要给予其高度重视。成本精益管理的落实需要企业上下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单纯依靠各个部门之间自行协调和沟通执行精益管理难度是非常大的,所以领导的重视程度和在组织结构上给予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精益管理需要企业领导推力各项工作前进,让总经理担任精益管理组长,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共同构成成本精益管理领导小组,共同对精益管理具体实施细节负责,承担起组织协调、实施方案和分析工作的职责。
第二,企业要夯实成本管理基础。笔者认为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定额消耗系统大有裨益,对产品加工环节消耗的工时、燃料、动力和原材料在详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定额标准制定,并且定期根据生产经营实际状况动态修订产品定额消耗,为企业的成本预算和现金预算提供切实可靠的基础。另外,企业要对为主要产品生产提供辅助作用的产品和服务进行统一定价,形成适用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的目标成本和标准成本体系。企业在制定目标成本和标准成本的时候可以采取标杆学习的方法,以国际先进水平为榜样作为缩小差距、赶超标准的基准,进而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企业还需要建立专门用于成本计算、预测、分析和控制的信息化平台系统,使得精益管理和成本预算管理具有实施和开展的平台。
三、企业成本精益管理对策分析
1.企业成本精益管理的核心在于成本预算管理
成本预算管理是成本精益管理实施和开展的基础和前提,如果成本预算管理工作混乱不堪,那么成本精益化管理必然难以为继。企业内部各个单位应该根据自身业务特性和生产经营状况进行成本消耗要素分析,对成本构成情况进行客观地认识,在充分预测工作量和了解内部结算价格的基础上,制定适用于自身的成本费用预算,并将之上交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核。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以经济业务发生单位作为责任主体,使得成本费用的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具体单位,并最终落实到具体的班组和职工身上。另外,企业要加强对成本预算管理的动态跟踪和全面检测,对成本要素的增减变化情况实时把握,当成本支出超出预算的时候需要进行成本控制,并对导致成本超支的客观因素进行书面报告,最后按照相应程序进行审批。
企业需要对成本精益管理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每个季度都要根据生产经营状况召开成本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大会,对成本偏差的原因进行深度分析,提出恰当的整改措施,使得成本核算在有序的组织下开展,为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做出贡献。
2.成本精益管理的重点在于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的成本控制
从生产经营的角度来看,企业成本控制集中在采购、生产和销售等环节。企业要对物资采购的方式、投招标管理标准进行详尽的规范,使得企业在议价和比价采购行为中能够有据可依。企业还要对分公司、子公司和专业化公司的采购标准和权限进行具体的规定,如果属于大额采购则应该交由企业实施集中采购和投标招标;企业还要对生产工艺的各个环节有充足的了解和足够的把握,掌握其资源消耗情况,对工时、燃料、材料和动力的消耗定额进行量化,明确内部转移价格,对生产现场实际资源消耗和定额标准之间的差异要归因总结,深入地研究生产工艺各个环节的降本增效潜力;此外,企业要在分析自身生产条件和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制定生产和销售计划,协调组织产品的销售和款项的回收,制定恰当的销售政策和收款政策,缩短应收账款回收期,降低存货占用资金,及时进行资金回笼。
从项目建设的角度来看,企业需要在项目可行性分析和方案选择、资本支出时间安排和针对性筹资方案提出上做好成本管理工作。项目投资具有投资金额大、建设时间长、资金回收期久的特点,因此天然地带有高风险性质。投资决策必须趋于合理化和科学化,必须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分析论证,项目论证过程中要坚持精益管理思想和EVA管理需求,对工程建设成本和其他相关成本严加控制,提升资金利用效率,建立以现金流量为核心的成本预算制度,有效控制项目建设风险。
参考文献:
[1] 冉光圭,朱静. 精益成本管理研究回顾与展望[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
9.学习精益管理心得体会 篇九
近期,我参加了单位组织的精细化管理培训班学习,聆听了*老师的授课.通过形象,生动的实例,受到了一次愉快而深刻的思想,管理知识教育.进一步启迪了思维,开拓了视野,细细品味感受很多.以下是我个人学习以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精益管理是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因其日语的拼音均以“s”开头,因此简称为“5s”。整理是要区分“要”与“不要”的东西,对“不要”的东西进行处理,来腾出空间,提高生产效率。整顿是要把东西依规定定位、定量摆放整齐,明确标识,以排除寻找的浪费。清扫是指工作场所内的脏污,设备异常马上修理,并防止污染的发生,使不足、缺点明显化,是品质的基础。清洁是将上面实施制度化、规范化,并维持效果。素养是要人人依规定行事,养成好习惯,以提升“人的品质”,养成对任何工作都持认真态度的人。另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安全”,安全是指单位及每一位员工的安全,在这里是着重强调安全的重要性。
在日常的工作中,突出的问题是要查找和使用以前的某些文件资料、执法文书,表格,相关信息,案卷,办公用品等,往往翻箱倒柜,东找西找,大部分时间浪费了,工作效率很难提高。精益管理的全面实施使我们的工作场地地物明朗化,大大减少了寻找资料和物品的时间,工作效率有很大的提高。
把精益管理的理念带到自己的工作中,力求完美高质;及时对我们的文档资料的资源进行整理等习惯通过推行、实施精益管理,使我们的环境整洁、地物明朗、员工行为规范,大家认识到工作不仅要认真、细致、热情、负责,还要不断地学习、总结、改进,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工作人员心情舒畅,士气必将得到提高。同时,精益管理的实施,可以减少人员、设备、场所、时间等等的浪费,从而降低工作运行和办公成本。
建安第十一项目部
唐国强
10.精益化管理心得体会 篇十
首先是从理念出发。通过人本管理,强化员工的主人翁意识,逐渐增强员工努力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培养与发展信奉公司理念的杰出人才与团队,创造坚实稳固的文化,使公司的价值观与信念普及并延续。
其次是从管理入手。管理越想省事,就越不省事。管理层必须要深入一线才能了解真实的状况,才能有自己的意见,做出正确的判断。为了获得改善,你必须去解决问题;为了解决问题,你必须去学习过去不懂的事。很多人喜欢凭主观经验做判断,不愿到现场做调查,不去深入了解原因,这是因为我们养成了根据经验做判断的习惯,总是犯“我以为”的错误,问题往往就是这样产生的,就是一个“懒”字在作怪。做事处处偷懒,结果反而更麻烦,频繁地纠错和返工实际上会增加更多的劳动量,造成更多浪费。因此,管理者必须踏踏实实,摒弃经验判断,多去现场查看,这才是把事情做好的原则。这也是一种精益思维,从源头上找出问题再解决。
11.精益管理创新经验 篇十一
【关键词】社保;信息化;精益;管理
一、社会保险精益化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和省公司的总体战略部署,为重点抓好“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重要标志就是建立统一管理的社保体系。加快建设省公司统一管理的社保体系,精益化管理创新就必须以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加强社保集约化管理以及信息化、标准化建设,简化办事流程和节省资源及时间,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综合服务中心在全国率先主持和自主开发了“社会保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的开发完全符合“三集五大”建设要求,完全符合信息化、集约化建设需要,完全符合精益化管理的实际和客观的需求,是保证社会保险资金统一管理和安全的必然选择,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创新。各类社会保险管理分属不同主管部门,各自拥有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操作流程、信息系统,各自形成独立运行体系,无法统一管理,不能互通、切换,查询不便、统计繁杂、变更困难,难以适应公司发展和中心管理需要。针对这一实际,综合服务中心在全国没有管理先例、没有借鉴模式情况下,创新提出统一管理理念,设计并建成社会保险一体化管理信息平台,以员工个人为单元、关联各类保险数据,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彻底打破各类保险壁垒,首创建立了统一社保管理体系。
二、社会保险信息化平台建设
社会保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按照自下而上的集约化方式强化社保信息化管理,以个人数据信息为基础,对个人的基本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等社会保险进行综合、统一管理。该系统主要实现各单位的人员管理、各项保险业务管理、社保基金的预算计提、缴纳、资金流向管理、综合查询等功能,实现财务软件与业务系统无缝衔接,完成省公司各项社会保险年终决算工作。社会保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包括账户核查、预算管理、决算管理、报表管理和缴费管理等五大功能。实现了两统一:统一的账号管理,管理职工的社会保险,实现六险两金的统一管理;统一门户管理,实现单点登陆网络化无纸化办公,使用浏览器登陆业务系统可以操作业务,减少对其他保险系统的资金投入。做到了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有效整合,减少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实现了自动制单,财务实时对账,达到日清月结,报表管理使操作人员摆脱以往的手工记录,数据自动统计功能。社会保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投入运行,标志着社会保险管理网络信息化的来临,标志着社会保险正在向更高水平的精益化管理发展。通过现代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的应用,使各级社保管理人员在繁忙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真正解脱出来。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有效规避社会保险管理过程中社保资金风险。该系统平台的建成使用为统一管理的社保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社保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投入使用提升了平台承载能力,可以完成多业务应用集成,全面支撑多业务整合发展,是集约柔性的一体化网络信息平台,基本形成“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一体化、涵盖社保八项业务应用的企业级网络信息系统,切实做到了平台集中、业务融合、决策智能、安全实用。
三、社会保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成效
3.1创新构建一体化信息平台统一管理
基于这一管理平台,省公司以个人数据信息为基础,对个人基本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等社会保险信息进行综合核算、统一管理,并完善各项流程、制度,实现了“四统一”(即各单位各项社会保险在管理信息系统上统一提取、统一申报、统一缴纳和统一核算)、“两规范”(即将社保资金财务核算纳入系统统一管理,规范了财务核算制度,规范了账户管理方式,提高了资金归集率),实现了社会保险资金核算、管理、监督全过程信息化管理。针对个别单位社保工作没有财务核算或八项社会保险未在中心财务进行核算管理的情况,利用社会保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将财务核算纳入系统进行统一核算管理,同时结合省公司规章制度体系建设出台《综合服务中心会计核算办法》,加快推进会计工作标准化,实现财务统一管理。在全系统首次利用社会保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完成决算上报工作。实现各单位在网络上上报报表,中心审核确定通过并进行决算报表的汇总,
3.2利用信息系统平台统一管理
通过社会保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全面提升了社保精益化管理能力,实现了全系统各项保险的归集和支取工作。在社保资金管控方面实行并采取分提统交的方式,重点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提取比例、资金收缴、待遇支付等环节进行监督检查,避免了社保资金沉淀,杜绝了社保资金风险,同时,利用社保信息系统自动生成缴费数据,上报财务部后实现了资金集中支付。
3.3发挥信息系统功能完成预决算
运用社会保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功能,通过在线操作全面完成2013年度“六险”、“二金”决算工作,即省公司统筹管理的社会保险三项,属地化管理的社会保险五项的决算工作,形成了2013年社会保险资金管理情况报告。
3.4利用信息系统完成稽核审计工作
按照公司领导要求,对社保资金收缴、结存情况进行稽核。经稽核未发现资金管理存在问题,资金账实相符。配合会计师事务所对机关本部及省公司二级单位2013年社会保险资金管理情况进行审计工作。针对个别单位在社会保险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与事务所进行沟通,完成整改工作。
3.5利用社保信息系统平台完成调整工作
依据黑龙江省人保厅确定的2013年度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及职工上年度工资总额,通过社会保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完成了全省及本部职工2013年度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属地险、公积金缴费基数的调整工作。
参考文献
12.质量精益管理心得体会 篇十二
本人通过任教实践、文献研究及实地调研等多重途径了解后发现, 当前国内高校舞蹈教育中尚存在三点不足。
1、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高校舞蹈教师要具有丰富的知识结构和人生积累, 要形成学生的标杆作用, 要有终生学习的态度, 而这些, 恰恰是当前高校舞蹈教师, 特别是青年教师普遍缺乏的。
2、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不力
在现行教育中, 由于生源较差、学生素质和能力差异性较大、学生整体学习意识淡薄是高校舞蹈学生的通病, 使得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培养受阻。
3、教学实践缺乏创新
当前高校舞蹈专业建设与社会需求不对称, 课程体系改革滞后, 最为突出的是高校舞蹈教师缺乏自我培养, 尚未形成专业化发展的诉求与行动。
二、高校舞蹈教师教学质量提升对策
1、提升教师自身素质的对策
舞蹈是个开放而广博的学科, 随着时代的进步, 高校舞蹈教师要树立与时俱进、终生学习的态度, 走专业化发展之路。在工作实践中, 教师应用现代教育理论武装自己, 始终保持先进的教育观念, 并敢于探索创新, 使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也不断地提高。
(1) 内外兼修, 化美于“有形”“无形”
美是一切的本质特征, 也是舞蹈艺术的精华。高校舞蹈教师要充分体会其内涵, 内外兼修, 从形象美、动作美、线条美、姿态美等有形的美, 到意境美、心灵美、人格美等无形的美, 通过化美于“有形”“无形”, 在学习和生活中教化、影响学生, 熔铸学生的美学趣味, 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净化学生的思想感情。
(2) 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释放丰富的情感体验
舞蹈的形式美, 技术性极强。而外部的形态美和技艺, 都是在深刻的生活体验之后形成和抒发出来的, 现代著名美学家苏珊·朗格说:“艺术家表现的决不是他自己的真实情感, 而是整个人类的感情”。这就要求高校舞蹈教师要具有丰富的知识结构和人生积累, 对社会生活有高屋建领的理解和认识, 舞蹈作品的生命源于人体内部的精神情感的创作机制。高校舞蹈教师要用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释放丰富的情感体验, 以能够去感染启发和诱导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
(3) 为人师表, 树立学生标杆
由于长久形成的社会认知偏差, 职业教育的公认度和美誉度与普高教育还有相当的差距, 高校舞蹈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光环作用, 正确的引导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劳动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2、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建议
高校舞蹈教师要善于运用管理艺术, 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提高高校教育质量。
(1) 亦师亦友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 高校学生有着不同于普高学生的心理状况, 只有在教学中将学生视为自己的朋友, 用朋友的身份去交流和沟通, 才能真正获得学生的认同, 达到“教学相长”的教学效果。
(2) 不要吝啬对学生的激励
由于长久以来的传统社会认知, 在面临与普高学生同台竞技的预期时, 往往会造成高校学生较为劣势的自我评价和心态。因此, 高校舞蹈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就要注重将德育与专业课相结合, 充分发挥激励的励志作用, 只有这样, 指导性的批评才不至于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比如在课堂上, 赞美一下学生准确的节奏感、漂亮的动作等等, 教师的任何一个欣赏信息被学生捕获后, 都将反馈成对学生学习热情的一次巨大推动, 并在潜移默化下, 久而久之, 有助于形成学生积极乐观自信的人生观。
(3) 明确培养的针对性
由于文化基础薄弱, 自我学习习惯、意识都明显缺乏, 高校院校舞蹈专业学生个体对教学知识和技巧的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整个班级作为一个团队, 学习氛围和意识比较淡薄。针对于此, 高校舞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整体特点及学生个体的差异化特征, 制定个性化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案, 明确培养的针对性。
(4) 制定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计划
高校舞蹈教育中, 要在现行的教育计划中, 加大对学生文化素质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计划、措施、要求和标准, 达成高校舞蹈教育综合素质提升的教育宗旨。
3、创新教学模式, 多渠道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高校舞蹈教学要提升教学质量, 需要高校院校根据自身专业建设需求和自身资源条件, 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加强“双师素质”教师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 特别是青年高校舞蹈教师, 使之迅速成长为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 整体上提升高校舞蹈教育质量。
除此之外, 高校舞蹈教师还要从自我提升出发, 创新教学模式, 多渠道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1) 注重实践教学
笔者认为, 针对社会对高校舞蹈毕业生的现实需求, 高校舞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应加强实践操作部分的内容及比重, 因为艺术实践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要通过实践增进学生对舞蹈理论与技法的实际运用, 使他们在创造性实践中体会美、表现美。
(2) 改善传统教学工具和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 较之传统的教学手段, 高校学生对于现代教学手段与工具有着更高的认同率, 比如, 在舞蹈艺术鉴赏课堂上, 可以通过“角色互置”的方式, 运用学生普遍乐于接受的多媒体技术, 鼓励学生自行制作课件, 通过现代化的影像设备运用于课堂教学, 让学生模拟教师角色对自己课件进行案例分享。
(3) 多方联动, 重视与家长等主体结成教学伙伴
家长掌握着孩子的学习意愿, 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学的进度和目标是极其重要的。将定期、不定期的观摩课融入教学方案中, 提高对学生信息掌握的全面性和对称性。除此之外, 还要多方联动, 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沟通交流的机制, 注重与其他任课教师关于教学内容等层面的交流。
(4) 创新教师自我生成培养模式
除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外, 高校舞蹈教师更要立足于自身素质和能力现状, 积极制定自我生成培养模式计划。在实施自我生成培养模式时, 要遵循持续改进的原则与路径, 既要有结果导向, 又要兼顾过程导向, “教师专业化”是结果, “自我生成”是过程, 通过导入“PDCA循环”, 依照“计划——执行——检查——提升”这一科学的“自我生成模式”流程, 不断进行自我培养与提升, 使教师专业成长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状态, 最终达到专业化之目标。
在自我生成过程中, 要充分重视C阶段与A阶段的工作执行。其中, C阶段要求教师运用“职业档案”对原定绩效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对照评价, 对于输出的评价结果, 找出影响目标达成的原因、并找出解决、改进的方法。A阶段是教师持续自我提升, 实现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步骤, 该阶段主要是汇总整理及综合评估, 制定出改进举措, 为下一阶段 (学期) 的教学工作目标制定提供依据。
摘要:近几年来, 我国高校舞蹈教育方兴未艾, 就国内高校舞蹈教育而言, 主要存在两种典型教育:第一类是以北京舞蹈学院为代表的职业院校, 其以为各专业歌舞团体培养职业舞者为主, 强调专业技术技巧的训练;第二类是地方性艺术类综合性高校院校为代表, 高校舞蹈教育为其中的一个院系或者一个专业, 这类高校舞蹈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一定表演经验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较前者更偏重于综合素质, 要求培养的学生会演、会跳、会编, 甚至会教, 因此, 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上较前者更为宽泛。本文主要以第二类高校舞蹈教育为研究对象, 从教师、学生及教学等三个关联层面, 分析当前国内第二类高校舞蹈教育存在的不足, 并主要从教师视角, 提出了高校舞蹈教师教学质量提升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不足,对策
参考文献
[1]贺文瑾.论职业教师教育中教育学科课程的重构[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7 (1) .
【质量精益管理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精细化管理口号:精益求精抓好生产质量11-04
精益管理中华讲师07-06
精益生产品质管理09-14
6s管理制度精益推行08-13
精益生产管理的内涵09-23
精益生产工序成本管理09-30
精益管理知识试题库08-24
电力企业精益管理推行的思考09-01
『原创』精益6S管理与设备管理培训方案07-17
班组长精益生产培训心得体会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