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环境保护工作计划

2024-10-18

小学环境保护工作计划(共11篇)

1.小学环境保护工作计划 篇一

新蒲镇大山小学环境教育工作计划

(2012-2013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环境保护对于科学发展,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之一。保护和改善环境,取决于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奋斗,不懈努力。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也是未来环境的主人。逐步树立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文明意识,既是现代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历史和社会赋予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本学期,学校将继续组织开展全校性的环保教育活动,普及环保知识,不断提高环保知识水平,增强全校师生的环保意识,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以此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

二、环境教育目标

从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家乡的环保事业,帮助学生进一步增长环保知识,掌握环保基本方法,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参与环保实践,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师资队伍

1、为了使学校的环境教育落到实处,调整和充实环境教育领导小组,优化我校环境教育的组织机构,全方位、立体式地推进环境教育。

2、强化师资队伍。要想使孩子具有强烈的环保意识,具有较高环境教育素质的老师是关键。我们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A、加强对教师的环保培训,在教学业务培训的同时结合环保培训。

B、请进来。请有关专家来校辅导。

C、创造机会,组织校领导和教师参加环保专题培训班。

D、订阅环境报、杂志和书籍供教师学习。

E、定期交流环保信息。

(二)抓好四个结合,加强环境教育

A、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环境教育具有综合性、边缘性的特点,诸多学科都涉及到环境教育内容,所以要求相关科目教师积极渗透环境教育,具体要落实到教学计划、教案中,并进行环境教育教案的常规检查和好课评比,将环境教育与学科教育有机地结合、渗透、拓宽、深化,使环境教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从而增强学生对环保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

B、与环保纪念日相结合。积极利用环保纪念日及时对学生环保教育,“

3、12”开展植树节活动,上街开展护绿活动,地球日、爱鸟周、世界环境日、无烟日等要上街做好宣传工作,发放环保宣传品,开好主题活动。

C、与行为习惯相结合。要求做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教育,要求学生爱绿护绿,不乱扔乱抛杂物,不在墙上桌上乱涂乱画乱刻;学校和教师要经常检查学生的学习活动环境,如教室、班级环保区,以整齐干净为标准,评比打分,作为班级常规管理。

D、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教育是一种做的哲学,学校环境教育只有与课程相结合,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学校将以绿色环保作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以凸现学校文化特色。

(三)开展科技活动,形成环境教育特色

科技活动是环境教育的重要渠道,它可以使学生获得环境知识和环保技能,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形成正确的环境意识,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利用科技节组织学生制作环境小报,进行环保知识竞赛和环保征文活动。

2013年3月1日

2.小学环境保护工作计划 篇二

一、网络环境下中小学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发展趋势

信息时代的到来, 使人们对信息的量和质的要求不断提升,中小学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信息中心,工作内容发生很大变化, 以往我国图书馆主要是完成图书文献收藏及书籍借还工作,如今信息时代,图书馆必须走向信息集约化、产业化、服务化。 信息时代的图书馆不仅在硬件上已具有了电子信息设备, 还有了掌握这种技术的专业人才,所以,对他们来讲,获得信息的方式和使用信息不再局限于图书馆的文献, 在这个过程中, 专业人才对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起了关键性作用。 总之,如今信息时代,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已不再局限于传统借阅式服务,更多的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共享服务。 作为图书馆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学图书馆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趋势。

二、读者服务理念的创新是中小学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基础

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为中小学师生和科研机构提供服务, 促进学生学习和进步。 中小学图书馆顺应信息时代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服务质量。 俗话说,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动。 要想真正在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上进行创新,首先中小学图书馆要在理念上进行创新。 要求中小学图书馆的每一位图书管理员都要将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作为自己工作的价值体现,并在实行工作中体现这一观念,从而提高为读者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中小学图书馆是为中小学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服务的,因此,要将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服务作为工作目标。

(一 )重视增强读者个性化服务意识 。

每一个读者对图书馆来说都是独立的个体, 中小学师生和科研人员因自己的职业、年龄、身份的不同,需求会各有不同。 所以,图书馆对读者的服务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每一个读者的个体需求。 具体到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主要体现在图书馆管理人员要结合读者信息需求、知识水平、知识结构、读者心理等分析读者的需求,然后结合他们的需求为读者服务。

重视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不仅可以有效激发读者对文献本身的兴趣,还能提高图书馆文献的利用率,从而促进老师和科研人员工作水平提升及中小学生成长。 此外,读者会因为获取信息的方便和快捷,从此更主动地对图书馆文献进行利用。 因此,中小学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要根据读者不同情况,将文献资料进行分类,以体现其为读者服务的以人为本的思想。

(二 )善于运用科学技术 ,提高为读者服务的质量 。

我国图书馆在信息时代的未来发展方向将以电子化和信息化为主,因此,我国中小学图书馆读者服务要不断加强对科学技术的运用,让中小学图书馆读者享受到更高水平的服务, 同时让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得到更好地利用。 所以,中小学图书馆要让现代科技手段的优势在图书馆工作中充分发挥出来, 真实实现网络化和信息化,提高信息资源服务水平。

图书馆服务的网络化和信息化是在如今网络通讯技术被广泛应用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所以,在图书馆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网络技术的培训,这样才能确保图书馆工作人员为读者服务时顺利、 快捷地完成工作,从而保证读者的满意度。

(三 )图书馆的服务中心应从一般性服务向参考咨询服务 转移。

在我国传统图书馆读者服务方式中,一般情况下,图书馆管理人员工作的主要方面是为读者提供指导、 阅览和外借服务,还有宣传和复制服务。 但是,如今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电子出版物和信息快速加入, 一方面为中小学校师生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另一方面信息量太大导致信息无序化、分散化, 从而为读者在海量信息中寻求自己所需的资料带来麻烦。 所以, 中小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除了做好平时图书馆的日常性工作外,需要对信息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和编辑,以便为读者快速找到合适的信息提供方便, 同时提升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程度。 此外,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对信息资料进行整理的过程中,提高工作效率,让信息整理工作更高效,从而让自己成为为读者服务的专家型人才,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因此,网络时代的中小学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重心应由以前一般性事务转向咨询为主的服务方式, 为了将图书馆信息资源在读者之间很好地传播和传递,提高图书馆信息资料的利用率,不断提升电子信息科技水平,从而提升中小学图书馆读者服务水平和效率。

三、积极创新读者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

在如今信息泛滥时代,因为网络技术的先进性,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非常方便和快捷, 特别对于伴随着网络时代出生的中小学生,更乐于从网络中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资源。 所以, 中小学图书馆要想在如今网络时代提升为读者服务的水平,必须在读者服务方式和内容上进行创新,学会运用当今科技发展带来的新的技术手段, 让图书馆管理工作在现代科技的运用中变得更科学、规范,才能为中小学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一 )积极宣传网络法律法规 ,对读者进行网络德育教育 。

信息时代,信息泛滥既给人们获取信息带来方便,又因信息资源的随意性,让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待考证。 对于中小学生来讲,由于受其年龄的影响,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智上都处于尚不成熟的阶段,价值观和人生观没有完全形成,因此,面对网络上众多信息缺乏判断和分析。 中小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非常有必要对中小学在网络阅读方面进行培训, 指导中小学生对网络上的信息该如何判断, 避免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对他们造成不良影响。

为了有效引导中小学生正确分辨网络信息, 图书馆工作人员首先要对中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良好上网习惯,让他们上网阅读信息时, 选取一些适合他们身份的信息进行学习,从而让中小学生免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干扰。 比如,工作中, 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可以将我国知识产权法、 民法和刑法等凡是涉及法律知识方面的法律或法规向中小学生讲解,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同时培养中小学生对网络信息的选择能力,以及面对不良信息的抵制和控制能力,让中小学生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保持谨慎的态度, 为自身学习和成长提升相对安全的网络环境,同时,能在维护网络安全方面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 )对读者进行网络信息资源及使用方式简要介绍 。

中小学图书馆工作人员要结合中小学生实际情况, 对学生网络信息的构成、使用方式及上传、下载和保存等方面做必要讲解,帮助学生提高使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 此外,可以向中小学生介绍一些适合他们学习和生活及年龄特点的网站。 我国不少权威网站非常有利于中小学生学习和成长,比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中小学教育辅导网,等等。 当然,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鼓励中小学生将自己平时在学习中发现的不错网站与大家分享,从而增加大家获取有用信息的平台。

(三 )对读者进行计算机信息检索技术培训 。

信息科技的运用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 给读者服务工作带来了很多方便。 但是,在中小学图书馆工作更规范、科学管理的状态下, 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对读者进行相关信息检索技术培训,才能让读者、特别是中小学生在查找自身所需的资料时做到高效、快捷。 计算机信息检索技术的培训主要集中在如何使用常用的搜索引擎,如百度、度、雅虎、google等,只有中小学生具有使用搜索引擎的能力,图书馆科学、规范和现代化的管理才真正达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的目的。

3.小学环境保护工作计划 篇三

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广泛普及,正深刻地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除了传统的面对面、电话交谈、书信往来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还涵盖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QQ、电子邮件、微信、微博、IP电话等。鉴于网络交往不同于传统交往的特点,秉承教育也是一种交往的理念,不少教育工作者正在思考和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家校沟通、师生互动和生生交流的小学班级管理方法。

以问题为导向,有的放矢,是利用网络环境开展教育工作的准绳。目前,在一些小学,特别是一些城乡结合部小学,由于以下方面的因素,导致家校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匮乏。

(1)家长方面的因素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经济压力大,不少家长忙农活、忙工作、忙生意,精疲力竭的家长们,可能只有较少的时间和精力来管教孩子,这造成部分孩子的接送和家校之间的互动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代劳,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可能则由保姆代劳。孩子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由于体力、年龄、隔代亲情等因素,对孩子的关怀主要集中在营养、健康和出行安全等方面,和孩子关于校园生活的交流少,和老师关于孩子学习和在校表现的沟通少。而保姆通常只负责照管孩子的日常起居和人身安全,鲜有时间、精力和孩子进行教育、思想交流。

长此以往,随着学生的成长,部分学生可能会与父母、师长疏远,并表现出以下特点:对他人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羞于交往,怯于交往;对别人抱有戒备心态的同时,又渴望别人理解自己、接纳自己。

(2)教师方面的因素

日常教学中,师生面对面沟通的方式可能欠佳,存在单向性和简单化的问题。部分教师在沟通过程中,谈话简单迅速,仅着眼于向学生传递自身所要表达的信息、情感和思想,强调说服学生并让学生服从自己,不合理的重视学生的反应和态度,不积极的聆听学生的倾诉。即使给予学生肯定,也多泛泛而谈。长此以往,学生在与老师面对面沟通时,会产生紧张、畏惧、犹豫、不主动、不积极的心态,导致师生沟通困难。另外,与学生面对面开展交流的方式,因学生的个性差异(比如性格内向等),不一定适合每位学生。

通过网络通讯传递信息,克服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为家校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新的途径。下面,列举两种常用的利用网络通讯促进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

(1)建立QQ群开展互动

建立两个QQ群,一个是学生群,另一个是家长群。

建立学生群的目的有三个。一是及时和学生进行在线交流谈心,浏览他们的网上留言,关注学生的所思所想,从而掌握学生的近期动态;二是方便学生之间讨论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烦恼,分享相互的知识、资源、欢乐和喜悦;三是利用照片墙、公告等功能,发布班级活动的照片、课前和课后思维拓展题,便于营造温馨的班级文化、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帮助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建立该群,能缩小师生之间的代沟,拉近生生之间的心灵距离,让学生心态比较放松、约束感减轻,有助于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班级凝聚力的增强。

建立家长群的目的有三个。一是积极反馈孩子在校的表现;二是利用群聊功能定期召开“网络家长会”,方便那些异地工作或事务繁忙的家长深入了解孩子的情况;三是和家长交流孩子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和理念。建立该群,能加强家校的联系,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有效地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者的力量。

在利用QQ群开展互动时,应注意交流的定时性并控制每次群聊的时间,要防止孩子们对此过于痴迷。

(2)通过电子邮件开展互动

通过电子邮件开展互动,主要适用于QQ群不便进行沟通的情况。因管理的需要,QQ群通常需要实名认证。一些学生,特别是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鉴于实名制,可能还不能克服和老师交流时的紧张情绪,还无法完整的表述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为此,可公布老师的电子邮箱,鼓励学生采用匿名的形式给老师写信,大胆的说出平时想说但又不敢说的话。

几年的实践表明,传统方式和网络通讯相结合,能更为有效地搭建起家校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的“心桥”。

4.小学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计划 篇四

“进学校”活动计划

为进一步规范校园管理,绿化美化校园环境,彻底治理校园“赃、乱、差”现象,使师生养成文明卫生习惯,有效提升学校整体形象,特制订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学校”活动计划:

一、治理范围

校园公共区、教学区、办公区、教师宿舍区。

二、活动目标

开展“知恩于心·感恩于行”主题教育,以“爱卫生,讲文明”、“小手牵大手”、“文明新风伴我行”三大主题活动为载体,使学校“脏、乱、差”现象得到全面治理,安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师生文明素养得到较大提高,育人环境进一步优美和谐。努力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文明整个社会”的目标。

三、具体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党支部、行政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决定成立校园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

组长:(校长)

成员:各班班主任及科任老师

2、加大宣传力度。要紧紧围绕“创建洁净环境,构建文明和谐校园”这一主题,利用多种宣传形式召开部门会议,加强校园环境综合治理的宣传工作,努力形成全校教职员工共同关心、共同维护校园环境的良好氛围。

3、严格责任追究。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积极督促教职员工认真遵守学校校园管理的各项制度和计划的相关要求。一旦出现对治理工作不重视、不到位的,学校将严肃追究有关部门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4、加强督查督办。坚持日常监管与重点查处相结合,专项治理与常规管理相结合,部门管理与群防群治相结合。校园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定期和不定期对校园环境状况各部门负责人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督查,及时通报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责令责任部门及相关当事人限期整改,并将工作业绩纳入教师奖励性绩效考核。

四、具体工作安排

2月

1、安排、宣传、制定学校工作计划

2、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实践活动。

3、开展环境卫生评比活动。

3月

1、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课堂活动。

2、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

3、开展环境卫生评比活动。

4月

1、办“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主题板报。

2、开展爱护文明校园活动。

3、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礼仪宣传活动。

4、开展环境卫生评比活动。

5月

1、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课堂活动。

2、开展“我是环境小卫士”劝导活动。

4、开展环境卫生评比活动。

6月

1、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课堂活动。

2、开展一系列总结评优活动。

5.小学环境保护工作计划 篇五

计划

为进一步做好2013学校环境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广大师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学校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环境科普知识、环境形势、环境质量及主要环保法律法规教育为主要内容,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地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并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学生环保意识,让师生都牢固树立“环保从我做起”,本着“人人都是环保的实践者,人人都是绿色校园的建设者”为宗旨, 争做环保小卫士,共建环保模范城。将2013年学校环境教育工作计划制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为纲要”,实施环保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的方针,学校将大力开展学校环境宣传教育,增强学生环境意识,提高环境道德水平,强化环境法制观念,普及环保科普知识,弘扬环境文化,形成热爱自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社会新风,使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环保道德行为习惯,确保学校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

二、目标任务

开设专门课程,并将环境保护专题教育与各学科渗透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体验、欣赏、反思和关爱大自然,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集体、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方法与能力,培养学生对环境友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决策与行动,成为有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的公民。

三、实施途径

1、加强宣传

利用晨会、国旗下讲话、宣传栏、红领巾广播站在师生中广泛宣传环境教育目的和意义,做到人人知晓。国旗下的讲话有环保宣传内容,学校的宣传橱窗、画廊、板报上刊登环保知识,学校的红领巾广播、定时播放环保文章。

2、以学科环境教育渗透为主渠道,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在教学内容中要求教师做到抓住重点、积极渗透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学会爱护大自然。综合运用各种教学途径和方法,灵活选择户外教育、社区教育、实地考察、个案研究等方法,理解各学科中包含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知识,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所学知识,对周边环境加以观察、调查和访问,善于发现并分析解决有关环境问题,并尝试构建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

3、以环保学校创建为抓手,提升环境教育层次。各班主任要创造性开展好各项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增强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文明意识,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学校将举行环保手抄报、美术绘画等竞赛活动,进行评比、奖励做出贡献的人。要将环境教育体现于学校教学计划和规章制度中,体现在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要倡导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工作生活方式,形成有益于环境保护的校园文化氛围。确立环保学校创建的目标或规划,不断巩固环保学校创建成果,全面深化环保学校创建活动。

4、以环境保护节日为契机,开展环境专题教育。精心组织开展“六个一”活动:

(1)举行一次国旗下讲话;

(2)开展一次班队会活动,如演讲赛、辩论赛、社会实践、环保知识竞赛等;

(3)组织学生进行“弯腰精神,美化校园,从我做起”的美化净化校园劳动,(4)举办一期班级讲座,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和环保小知识,开展环保警示教育等;

(5)举行一次“争做环保小卫士,共建环保模范城”签名活动。(6)进行一次环境保护实践活动。

5、加大常规教育

学校干净整洁,无一处卫生死角。室内窗明几净,室外无乱抛乱扔纸屑、瓜皮果壳现象,无攀折摘校园花草树木行为;中年级能主动打扫,见到纸屑弯弯腰,能经常给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施肥、除草;高年级学生能自觉清除墙壁污迹,维护学校各种秩序,永保校园清洁优美,做到包干到班、责任到人,检查、考核经常不断,任何时候经得起查,经得住查。

总之,我们将在环保教育中,充分发掘师生创造美和欣赏美的能力,充分挖掘校本环境文化资源,努力创设催人奋进的“绿色”氛围,将学校办成“花园式的学校”,使每一位学生在这里茁壮成长

宽阔镇岩坪小学

6.小学环境保护工作计划 篇六

一、指导思想:

环境与人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如何拯救地球、拯救自己,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忧虑和迫切需要解决的全球性重大问题。保护环境,在有效地利用环境的同时,深入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制止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和人类行为准则。为此环境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而帮助当代中小学生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并通过他们宣传、感染他人,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为提高我校师生的环境意识,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制订环境教育计划。

二、工作目标:

1、引导师生关注环境保护问题,掌握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

2、培养师生对环境负责任的精神,树立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地球家园的高尚情操。

3、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关心校园环境做起,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

4、将环境意识和行动贯穿于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三、实施措施:

1、健全领导机构,加强科学管理。加强环境教育领导班子队伍建设,是落实环境教育的保证。加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管理力度,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做到项项工作有落实,项项工作出成效。

2、加大资金投入,优化校园环境。加大绿化资金的投入,优化校园环境。充分发挥总务处的职能,整理校园花圃,添置校园各类花草树木,实行树木名称分类挂牌,使校园绿化布局更加合理,做到鲜花四季常开,树木绿色成荫。使校园环境这一隐性课程更具教育人、陶冶人的功能。

3、加强学科渗透内容,完善学科渗透管理。学科渗透是环境教育的主渠道,学校教科处、教导处要在教师教学中渗透环保内容的基础上,组织教研力量,完善环境教育学科渗透系列。使学科中的环境教育渗透更具系统性、操作性和检测性。

4、开展劳动实践,增强学生护绿意识。校园绿色基地,一方面是营造美好校园需要,同时是培养师生环保意识,提高劳动技能的重要场所。学校团队要结合年级特点,把绿色园地合理分配落实到班,充分利用班会及空余时间,开展劳动实践活动。

5、加强环保节日教育,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少先队大队要充分利用“地球日”、“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日”、“植树节”等节日,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活动。

6、创新环境教育专题活动,深化学校环境教育。各班级每学期以班队为单位,结合现实情况确定环境教育主题,开展绿色教育活动。改革活动形式,寓教于乐,融环境知识问卷调查、环境知识竞赛、绿色家园绘画、环境征文演讲等于一体,使环境教育富有生命的活力。

7、各班强化垃圾收集处理,净化校园。各班要把该工作纳入平时的检查中,使之能正常有效地运作。

8、加强校园卫生的管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校园卫生包干责任到班,打扫职责明确;卫生检查拓宽时限;检查的内容形式更具操作性;班级自主管理更加强、更到位。卫生检查促重视,以检查促重视,以重视促落实,使学生的卫生习惯更上一个台阶。

9、组织教师环境教研,提高教师环境教育能力。由教科处负责,以年级组为单位,就绿色学校的内涵,环境教育常规知识,环境教育实施途径、方法、形式等开展校本教研,一方面增强教师的环保意识,提高育人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环境的育人水平。

四、工作安排:

1、本校园环境以净化洁美为主,积极倡导以实际行动节约用水、用电。

2、宣传环保知识,培养环保意识。

(1)、组织环境教育讲座,开展教师培训,提高环境教育水平。

(2)、国旗下讲话渗透环保知识,黑板报上辟出环保知识专栏。

(3)、组织开展一次“珍惜生命之水”保护生态环境的知识普及教育,各班级完成一期环境保护宣传园地。

(4)、组织环保知识橱窗宣传,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5)、利用环境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3、开展环保实践,培养能力。

(1)、组织社会调查,了解董炳河的污染和整治情况,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写好调查报告。

(2)、组织学生举行“环保绘画比赛”。

(3)、美化校园,包干到班,责任到人。

4、走进课堂,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1)、采用各学科教育渗透环境教育的形式,充分利用并努力挖掘各教材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以达到让学生学习一些环境知识,掌握一些环保技能,提高环境意识的目的。教师上课的过程中要注意教材编排体现的环境保护相关内容。对这部分内容不能擅自省略,要按课标要求认真上好课。

(2)、在课堂教学中,灌输环境保护相关知识,要求教师必须备好课。在教案检查中我们将重点检查该项内容的落实情况。

(3)、各年级组的教研计划中要体现出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

(4)、每班的黑板报必须有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版块。

安化彝族乡中心小学

7.透视德国小学的环境教育 篇七

一、“因为爱, 所以爱”———环境教育是情感教育

德国的小学环境教育在教学内容上注重整合多种学科, 方法上注重创新教育, 教师善于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 潜移默化地实现教育目的。德国的科技领先于世界, 但德国的环境教育并不是完全借助于高科技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他们认为接触自然最重要, 一旦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产生了感情, 就会在更深层次产生责任感。

德国小学教师非常注重情感投入, 他们往往充满感情地从事潜移默化、多元开放的环境教育。德国环境教育学者赖纳·多拉瑟 (Rainer Dollase) 指出, 环境教育“情感基础第一, 不是认知第一”。在环境教育中, 教师除了具备自然、环境、生物、生态等方面的知识之外, 更应该热爱自然, 而且充满热情、自信和温和, 只有付出情感, 才能收获希望。此外, 教师的情感投入会感染学生, 他们把学生情感目标放在首位, 只有让学生带着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到自然环境中去认识和感受自然、欣赏自然, 才能真正热爱自然, 关心环境。因为爱, 所以爱。只有学生付出了真挚情感, 才会对自然油然而生热爱之情。

环境教育是我国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全面推进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但我国的学校环境教育内容单一, 教育方式多集中在环境保护教育上, 忽视了学生的环境道德、情感、环境价值观和法制观的培养。《中小学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指出, “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方法与能力, 培养学生对环境友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由此可见, 借鉴德国的经验, 将情感教育融入环境教育将有助于提升环境教育的效果。

二、行动的力量———环境教育需要亲近大自然

在德国的小学, 环境教育中除了注重情感投入之外, 还注重行动的力量, 注重实践, 经常带领学生走出学校, 到森林、田野去接触和探究大自然, 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中的环境、气候变化, 使其更加珍爱生命。在德国各州都有生态中心, 在这里学生可以在教师带领下亲近自然、感受自然。有的生态中心为儿童设立了小农场, 在这里学生们可以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种植一些蔬菜、花卉, 在此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文明理念。

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环境教育是对课堂上环境教育的有益补充。因为理论教学中, 学生缺乏明确的目标, 而在环境实践中则目的较为明确。譬如走过一片丛林时, 学生会想到如何避险, 也会想到在环境保护中肩负的责任。再比如, 有的教师会带学生去森林里了解鸟类在冬季的生活特点, 了解鸟类在冬季寻找食物的困难;有的学校的环境教育是带领学生参观动物园, 这是一种非常直观的环境教育。在北极熊馆可以看到北极熊繁衍后代的过程, 在狮子馆可以了解狮子的习性、食量, 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捕食的时候缘何逆风而行等等。

英国教育学家曾经做过统计, 如果学生在小时候多多接触环保或参加一些环保活动, 将对其人生产生重大影响, 将有助于其产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环境态度。我国《中小学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的实施建议也指出, 环境教育强调贴近生活实践, 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从身边开始认识环境、关心环境, 积极参加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各种活动。建议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的课时比例为3:1。德国的环境教育实践启示我们应该加大经费投入和改革力度, 让学生走出课堂, 走向大自然, 感受“美丽中国”带给我们的身心愉悦。

三、环保记事本———让环保意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德国的小学生一入学就会领到一本环保记事本。这个记事本不是用来写作业的, 也不是一般的记事本, 记事本封面一片翠绿, 上面有森林、草原和田野, 就像在德国高速公路两旁常见的风景一样。学校这样做的目的是想告诉学生:要热爱自然, 热爱环境, 也要热爱大自然中的万物生灵, 无论其大小或强弱。教师还会告诉学生, 这本记事本不是用普通材料制成的, 而是用“再生纸”制成的, 原料是废纸和垃圾, 这样可以减少木材的消耗, 也是环保理念的渗透。

德国小学生的日记中也会有环保内容。有个小学生在他的日记中写道:“我为一种濒临灭绝的灰鹤捐了1马克的零用钱, 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还写道:“晚上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忘了关灯, 结果白白浪费了大量的电, 真不应该!”在他的日记中还责备他妈妈为了洗两件内衣而用洗衣机, 他认为这样既浪费水, 又浪费电。当然也赞成他爸爸到超市购物没开车而乘坐公交车的做法, 因为这样既可以节省汽油, 又可以减少排放。

德国小学的环境教育并没有教给学生更多的环保技术, 但已在学生心中成功播下了热爱自然的种子。由此可见, 环境教育是一种信念、一种生活的态度, 仅仅靠知识的灌输是不能达到教育目的的, 必须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中小学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指出:“引导学生选择有益于环境的生活方式。”我国许多小学的环境教育并没有常态化, 而是为了创建绿色学校而“突击”搞环境教育, 绿色学校创建成功之后, 也许就不再做这项工作了。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背景下, 结合素质教育的开展, 我们应该使环保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气象局了解环境变化对于气候的影响;也可以到部分污染的河段观察污水对于水质的影响;也可以带领学生到园林局植树、绿化;或在学校周边道路上捡垃圾等等。更重要的是, 教师要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引导学生对周围的环境现象及各种层次的环境问题展开调研, 思考各种“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对环境的影响。

四、生态道德教育———环境教育的升华

德国的环境教育中还注重生态道德教育, 在教育实践中主要通过自然科学课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生态知识, 而通过人文社科课程培养生态道德和环境保护责任感。无论是对大自然情感的培养、环保实践, 还是环保记事本, 都有助于学生养成初步的生态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通过这些实践, 学生逐渐将课上学到的生态知识和价值观念内化为生态道德素质, 并进一步外化生态道德实践。德国的生态道德教育十分注重实践, 能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户外教学是实现生态道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德国的相关政府部门、高校和非政府组织建立了很多环境教育中心供学校开展相关活动。

当前我国的生态道德教育没有形成体系, 存在一定的随意性。随着德育生活化的提出和诉诸实践, 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立足现实生活资源, 通过道德实践, 探究生活的意义, 思考人生的价值。生态道德教育应当成为学生道德实践的主要内容。此外, 我国《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 (试行) 》指出, 环境教育是侧重于态度和价值观养成的教育, 各科课程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与思想教育时都包含了与环境有关的行为习惯、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和价值判断等方面的要求。譬如, 与文学和艺术有关的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的机会, 学生可以在其中感受和欣赏自然的美、表达对自然的情感。因此各科教师都要善于发掘与环境教育、生态道德教育有关的内容, 在生态道德教育中形成合力, 助力“美丽中国”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素萍.德国的环境保护[J].环境, 2003 (8) .

[2]祝怀新, 刘晓楠.西班牙环境教育的政策与实践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 2004 (7) .

[3]王英.德国环境教育的实践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导刊, 2005 (2) .

[4]胡雅滨.德国环境教育印象[J].生物学通报, 2000 (10) .

[5]刘卫华.我国环境教育的现状、问题与解决路径[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 .

8.小学环境保护工作计划 篇八

关键词:信息化;中小学教师培训;问题;措施

中小学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高低,尤其是在信息化环境下,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给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具备必要的教学技能之外,还要具备满足现代化教育改革要求的信息化素养,因此,在信息化环境下我国有必要提起对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视,使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综合素质有所提升。尤其是随着近年来国家财政部和教育部制定并实施的“中小学教师国家培训计划”的要求下,更是要加大对中小学教师的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的培养,帮助教师实现自我能力的提高,并将信息化手段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从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下面对信息化环境下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了探讨。

1 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培训课程设置不合理 传统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课程设置比较模式化和单一化,首先是进行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这是因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是一名合格的中小学教师必备的素养。其次是进行教学理论的培训,最后是进行专业教学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表面上看起来这一培训体系很具科学性,但实际上缺乏与教师实际情况的联系,不能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教学科目的教师的教学实际来科学的制定培训内容,而且培训内容多以理论知识为重点,片面强调培训课程的基础性和系统性,在培训过程中没有根据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求科学的设置实践培训课程,而且培训方式大多以大规模集中培训为主,导致教师在参与培训的过程中参与实践的机会少,尤其是在信息化环境下,这种培训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素质教育发展以及中小学教师自身发展的要求了,因此培训效果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1.2 缺乏专业的培训队伍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一直缺乏系统性,没有专门的教育培训体系来组织和指导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部分学校会选择聘请专业的培训机构来组织教师培训,这些机构在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时往往缺乏与教师实际工作的联系,导致培训质量下降。还有一些中小学校邀请当地研究机构或高等院校教育专业的专家来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但他们研究的内容往往脱离中小学教育的实际,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也都存在一定的偏差,不利于培训效果的提升。另外,很多中小学校没有认识到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教师培训工作中的重要辅助作用,缺乏对远程教育培训的引进力度,导致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也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1.3 培训内容单一 目前制约中小学教师培训效果提升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培训内容单一化,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国培计划”要求现代中小学教育培训工作要以多元化的培训内容为主,要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有很多中小学校在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时的培训内容还比较单一,多以理论类的知识为主,没有结合教师的教学实际进行培训课程和培训内容的设置,更没有意识到要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来开展培训工作,缺乏规范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训练,导致中小学教师在培训过程中难以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不能真正提高教师的水平。

2 信息化环境下强化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措施

2.1 加强对中小学教师信息化素质的培养 在信息化环境下,要想切实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校在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时有必要加强对教师信息化素质的培养,这样才有助于教师适应现代化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要求,从而促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包括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中小学教师要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的创新,要能够利用现有的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这就要求中小学校在组织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时要强化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帮助教师更好的适应信息化的教育环境。

2.2 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信息化环境下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核心内容就是提升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了进一步强化培训的效果,学校要制定培训相关的制度规范。首先,学校要完善教师培训评价体系,在培训工作结束后组织中小学教师进行课件制作、计算机备课、网上教研等评比活动,帮助教师强化培训效果,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还能达到丰富校本资源的目的。其次,学校还可以根据教师培训工作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引导中小学教师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工作,对于积极创新的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并据此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推广力度。

2.3 科学的制定教育培训体系 高效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需要科学的教育培训体系作为保障。首先,中小学校要根据本校教师的实际情况科学的制定培训课程,既要丰富理论知识内容,又要增加实践课程,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从而提升培训效果。其次,除了传统的培训课程之外,学校还要加大对教师理解与态度能力、学习与发展能力的培训,帮助教师更好的认识和理解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教学目标和自身发展方向,从而积极参与到培训工作当中去,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水平。此外,学校还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加大对教师信息技术实践应用能力的培训,从而使中小学教师更好的适应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工作。

3 结语

综上,信息化环境下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需要有科学的计划作为指导,还要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作为基础,才能达到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和教学水平的目的,帮助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高效的开展教学工作,从而更好的适应新时期信息化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尹伊.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的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2]张屹,马静思,周平红,范福兰,白清玉.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及培训建议[J].中国电化教育,2015,01:104-110.

9.小学环境教育工作总结 篇九

环境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经济的发展,关系着人民的健康,《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2010)指出:中小学要利用活动课教学时间,组织好环境保护活动,通过夏令营、冬令营、竞赛和征文等课外活动,使学生受到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本校所在的浦阳镇是浦江交通、经济、金融中心,而且我校是全县示范性小学,因此,我校自建校以来,一直非常重视环境教育,把环境教育列入学校重点工作,学校被誉为“花园式的窗口学校”以其整洁、舒爽的环境赢得了同行、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学校领导和老师都十分关注环保问题,总是自发地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日常工作中,并先后开展了《环境教育研究》、《城镇小学环境教育实验与研究》、《少先队环保教育模式探究》等环保课题的研究,已积累了丰富的环境教育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活动方式,具有强烈的环保责任感。在“争创绿色学校”活动中我校动员全校师生积极投入此项活动中,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内容丰富,活动精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重视队伍建设

1、组建机构。我校一直把如何开展环境教育列入重点,并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任组长,由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负责全面组织实施工作,组员由中层干部、大队辅导员、班主任、部分任课教师组成。

2、重视队伍建设

我校领导重视增加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的环境教育的理念,积极动员全体教师参加高一级学历进修深造。通过学习提高环保理念。

二、全员渗透环境教育思想

全员渗透环境教育指除校长切实负责起学生环境教育的责任外,全体教师积极参加环境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各科教师以至职工都参与环境教育实践,形成一个积极的“软”环境。

我校建成由校长、骨干教师、团队干部、班主任相结合的实施网络,定期召开会议,制定环境保护及绿化美化环境的工作计划,拨出绿化专款,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并开设环保兴趣小组,使环保工作达到了“无处不教育,无处不管理,事事有章法,人人有职责”的局面,逐步使环境教育向科学化、规范化迈进。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学习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提高广大教师的环保技能,使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得以转变,环境意识得以增加,教师们能充分认识到新时代对学生开展环境教育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生存,人类的发展,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并把这种认识变成教育的具体行动,从而成为环境教育中教与学双方面中的主动者,为环境教育开展提供重要前提。

三、全过程渗透环境保护意识

(一)学科渗透

在小学进行环境教育,其深度和广度都是基础性和启蒙性的,使学生对环境有个初步了解,虽然没有专门的环境教育课,但我校要求每位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适时渗透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把环境教育活动纳入学科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结合学校原有课程,有意识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爱护洁净环保教育;如数学中的校门口废气排放量的调查统计,语文中的环保广告词的编写,劳技课中的利用废物制造而成的“瓶娃娃”和笔筒等等;二是结合乡土教材,专门开设环保课;三是利用周一晨会和周三下午兴趣小组进行环保小分队活动,交流、评估、布置与辅导,同时提供榜样,树立典型,期末评比“环保小卫士”。

(二)在活动中渗透

1、通过报告会。我们邀请了环保局专家对全校师生进行了环境教育专题报告会,使师生对环境问题有了新认识。

2、在全校的班队课上进行我国环境形势、环保知识竞赛,分年级进行调查研究、野外

小学环境教育工作总结

肥城市安站镇贺庄小学

10.小学环境保护工作计划 篇十

各基点校、村小、中心校各部门:

根据县教育局文件要求,为进一步规范校园管理,绿化美化校园环境,经中心校行政会研究,学校决定对在校园内有损校园环境的行为实行综合治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治理范围

校内公共区、教学区、宿舍区(含家属区)。

二、实施步骤

(一)2017年3月16日--2017年3月20日为宣传教育和自查自纠阶段。加强对校园环境建设的宣传教育,做好相关教职员工的思想工作。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本周星期四以前上报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全乡涉及管理人员)到教育局办公室。高效运转,强化督查城乡环境整治坚持周总结,月通报,季考核。本周星期五以前将本周环境综合整治情况书面报教育局办公室。营造氛围,增强意识,实施“六个一”工程一次环境综合整治动员大会,一节环境卫生健康课,一幅环境综合整治标语,一期环境综合整治专栏,一次环境综合整治义务劳动。强化日常工作,落实“五化”工程绿化、美化、净化、文化、师生文明化。开设健康教育课做到有课本、课时安排、专兼职教师、教案、考核。严禁学生吸烟、酗酒闹事,有制度,责任落实到人。强化食品卫生管理,落实除四害工作有效发挥好食堂卫生管理队伍,校医和兼职卫生员的作用。强化安全管理工作食堂、刀具、幼儿接送、钻研法律抵御风险。建立长效机制,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资料专人负责制作、收集、归档,确保资料完善并及时上报。

(二)20**年3月23日——20**年3月31日为集中治理阶段。学校继续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义务劳动,学校行政对校园的环境卫生

状况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细化措施,奖惩逗硬此项工作纳入年终综合督导评估,校长及分管领导在安全、维稳、城乡环境整治工作上交保证金到教育局,各校也必须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

(三)20**年4月1日——以后,为巩固提高阶段。建立长效机制,每周对校园巡检一次,对发现的不符合学校要求的行为严格按照责任追究制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使我校的校园环境一直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三、具体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决定成立校园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

组长钟*俊(****校校长)副组长苏*英(****校副校长)

樊*(马家民族基点校副校长,主持工作)成员刘*涛(****校教务处主任)郭*树(****校总务处主任)朱*芬(****校工会主席)朱*(****校总务处副主任)罗*辉(****小学校校长)

吴*荣(***基点校副校长兼****校长)周*莲(***基点校教务处主任)陈*(*****小学校副校长)郭*容(****校少先队总辅导员)王*(****校幼儿园园长)

11.网络环境下小学作文教学初探 篇十一

一、入情入境,形成最佳心理状态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较强的学生,会以愉悦的心情、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多媒体网络具有直观、形象、新颖、感染力强、可控性强的优势,它可以创设出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小学生生活情境、实物情境、艺术情境、语言描述情境等,充分调动学生观察、思维、联想和想象等智力因素,以及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参与习作活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美好的审美情趣,以及愉悦的情感反应,形成了最佳的写作心理状态,使作文课堂教学出现生机勃勃的景象。

二、资源丰富,题材选择多样化

无论是校园网,还是国际互联网,都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网络资源丰富,解决了传统作文教学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但学生在面对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进行选材时,可能会感觉无从下手。况且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能成为学生写作的题材,教师在此时的引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1.关注社会,贴近生活。美国一位著名的学者曾说过“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同样,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它的价值。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网上的信息也越来越细化,各类专门的网站,特别是关注儿童成长、社会生活的网站越来越多,这些关注社会,贴近生活的网络信息,有利于学生的习作范围向社会生活全方位开放。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不能让学生把视角仅仅局限在教材单元内的习作要求上,而应把学生的视野引向这万花筒般的社会生活,让他们通过互联网关注、调查、分析、思考各种复杂现象和各种社会热点问题,借助论坛了解各种各样观点及其交锋的方法、过程,在了解中参与,在参与中思考、探索、升华,增强社会责任感,进而达到认识社会、体验生活、积累素材、提高洞察力、判断力和思维力的目的。

2.充分自主,便于创造。传统作文由于受应试的影响,学生在选材时没有自由,完全是被动地接受。写出来的作文大多千篇一律,让人耳目一新、拍手叫好的文章少之又少,这不能说学生没有创新能力,而是学生的思维被框住了,创新就无从谈起。而多媒体网络作文则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便于学生创造。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学生在作文时有可选择性,每次作文之前,教师为每个学生提供单独或小组讨论的机会,让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所熟悉的内容作为文题发到网上,然后进行讨论。老师在网上看后作一些补充或提示,每个学生就可以到网上创作了。这种做法使得学生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去创造。

三、尊重个性化体验,促进个性化表达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把作文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作文选题面向学生的生活、思想、认识、情感、志趣以及知识实际,打开写作主体的封闭式的“思维黑箱”,注重写作主体的个性特点的开发和培养,使写作和张扬个性、表现自己联系起来。

教师在教学时可经常采用无题作文的形式,即教师不给学生定主题,学生可以自由从网络中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进行创作,老师不做任何限制,完全是一种休闲式的写作。学生可能通过欣赏一段优美的音乐,记录下自己的感受,继而写成一篇散文;或者可能是通过观察一幅乃至多幅精美的图片或动画,了解一个现象;更有可能是进入虚拟社区,通过动手操作了解企业生产、销售的过程,从而为企业起草一份可行性营销计划书等等。

四、成果共享,形成多元互动评析

教师应该抓住学校校园网开通的契机,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习作,指导学生们学会在网上直接输入作文,并利用校园网上传自己的作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校园网内共享作文、鉴赏作文、评点作文,建设班级或个人主页,充分地共享资源,共同进步。在四通八达的网络快车上拓展全新的作文交流渠道、交流方式,让学生由“会作文”走向网络上的“互荐互赏作文”,充分体验到发表的快乐。

在网络作文教学中,对学生习作的精批细改,已经不再是教师的个人“专利”,应实现习作评改的多渠道开放。可以采取习作者自评、同学之间互评互改。或者通过组织和参加征文比赛、鼓励网络投稿、举行优秀个人网络作品集的展示和评比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充分展示教学成果。通过不同层面批改和交流渠道的开通,为学生习作提供快捷、愉悦、满意的反馈,让学生充分地享受到写作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上一篇:四川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报告下一篇:集团年会学习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