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自查自纠报告

2024-07-14

语言文字自查自纠报告(精选7篇)

1.语言文字自查自纠报告 篇一

宝塔区南泥湾中心小学

语言文字工作自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宝塔区语言文字工作实施办法》,围绕国家提出的到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普通话初步普及、社会用字基本规范的工作目标,我校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建立健全语言文字工作机构和工作制度,加大宣传、推广、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等各项工作的力度并取得了一定成绩:截止2012年6月,我校参加普通话培训的教师比例为100%,教师普通话达标率达100%。现在,师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坚持使用普通话,普通话已经成为了我校教学语言和校园语言。校园用字进一步规范,校内标牌、试卷、公文、宣传栏、黑板报等用字规范。

二、具体做法

(一)加强领导,规范制度,落实综合管理

1、提高认识,强化管理。

普通话和规范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对于培养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提高民族自豪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其他各科知识,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校每年召开专门会议,组织师生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及《教育法》《教师法》中有关内容,认真学习上级有关语言文字工作文件精神,交流工作经验,专项研究布置工作任务,增强了全校教职工搞好语言文字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推动全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机构健全,责任明确。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李燕任组长,副校长刘永兵任副组长,中层干部、语文教研组长为组员的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管理和指导。领导小组每年初制定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计划,认真开展各项工作,并做好记录,年终做好总结。每学期至少开一次专题行政会议研讨语言文字工作,设立专项经费,确保专款专用。为使工作落到实处,学校还重视构建语言文字工作网络,逐渐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协调的层级管理网络,确保语言文字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将工作落到实处。除此以外,还加大对语言文字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成立了由学校干部、教师代表、每班一名学生组成的语言文字监督小组,对师生用语用字和学校周边用字及时监督指正。这更好地促进了学校普及普通话,使用规范字工作的落实。

3、完善制度,确保实施。

我校着重建立健全普通话推广和规范用字制度,确保普通话在校园的推广使用和校园规范用字。并出台了若干规章制度,如《宝塔区南泥湾中心小学语言文字工作管理制度》、《宝塔区南泥湾中心小学语言文字工作监督制度》等,这些制度使全校师生在普通话、规范字方面有规矩可依。

(二)营造浓厚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氛围

按照“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的方针,我校坚持利用各种渠道和方式,大力宣传语言文字规范化,增强教师、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意识。学校楼道、教室等公共活动场所都设有“说普通话,使用规范字”的警示语;校园内设置了一些语言文字规范化永久性宣传牌;学校宣传橱窗、各班黑板报每学期坚持办“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为主题的专栏,向学生介绍语言文字的有关基础知识;学校每年都组织“推普周”系列宣传活动,张贴宣传标语,办手抄报,进行推普专题广播讲话,在校内掀起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热潮。这些措施使宣传环境与教育教学工作及校园美化相协调,创设了良好的普通话氛围。

(三)开展系列活动,注重日常渗透

语言文字工作必须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才能取得实效。我校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努力。

1、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的常规工作中。学校每学年都要将此项工作写入计划,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语言文字工作,年末要对语言文字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自查。

2、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教学常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觉运用普通话和规范字。坚持在上课、板书、教案、作业、试卷、评语等教学评估活动中,将语言文字规范化列为重要考核指标。坚持师生学习、集体活动使用普通话。

3、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班级考核和师生评优评先。学校把学生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班主任工作常规管理,要求学生课上课下交谈使用普通话,书写规范字,并把这一要求作为班集体评先、学生评先的重要条件之一。

4、发挥课堂教学,尤其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要求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要使用普通话,板书字迹应工整清晰;将学生听、说、读、写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训练贯穿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作业中要有字、词、句练习及背诵、写作等内容,不论对何种语文作业的批改,教师都要在字、词、句或语法方面作出正确要求,并作好批改摘记,以便讲评和辅导。通过以上措施,语文课既成为学校普及普通话的阵地,也促进了语文教学的改革。

5、为了提高全校师生语言文字表达水平,推动校园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进一步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我校坚持按计划组织师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演讲、征文、诗朗诵、讲故事、找错别字等系列活动。如每年推普周,我们都要组织师生开展书法比赛,组织开展“宝塔区南泥湾中心小学师生朗诵比赛”。对那些表现优秀的学生和老师进行奖励并将他们作为全校升旗仪式演讲、主持的人选,极大的激发了师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热情,培养了师生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丰富有效的活动,成为我校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成为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特色。

6、以推普周为契机,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语言文字工作。紧紧抓住每年“推普宣传周”的有利时机,组织学生上街进行普及普通话,用字规范化的宣传工作,查找学校周边店铺标牌、广告牌的不规范用字,鼓励学生在家做父母的“小老师”,帮助家长说好普通话。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而且也使学生用语用字水平得到锻炼提高。

(四)加强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提高师生综合素质

1、强化语言文字日常培训,提高普通话测试达标率。

语言文字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为此学校有计划地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普通话训练和规范字训练。学校不定期对全校教师进行普通话培训。教师按规定全员参加语言文字培训测试,教师普通话水平全部达二级乙等以上。学校教师在参加各级各类教师基本技能比赛中成绩优秀。

2、坚持普通话持证上岗,加强日常监督检查。

为了更好地监督教师规范用语用字,学校还将普通话列入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将普通话合格作为教师聘任、职评和新进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说普通话,用规范字列入教师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之中,要求教师不仅在教学中使用普通话,还要求日常交流中也要努力说普通话,要求板书、教案使用规范字,对教师教学情况考核评估时,将普通话水平视为重要内容,不说普通话不予安排重要的公开教学任务。

3、充分发挥学校语言文字监督小组的职能作用。对学校的标牌、宣传橱窗、班内的黑板报、教师的板书、同学的作业进行不规范用字稽查;对教师、学生课上、课下交谈用语等进行不规范用语纠察,汇总后交学校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这一活动有效的促进了学校用语用字的规范化发展。

4、加大教育教学力度,全方位提高学生素质。

由于老师的表率作用,言传身教的影响,再加上学校的大力倡导,学生的普通话意识也大有增强,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大声说普通话,在日常生活中也用普通话进行打招呼和交流。因此在社会上、家庭中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和促进作用。

三、语言文字规范水平

目前,我校已基本做到将普通话作为教学、会议、各类活动、对外接待和联系工作、校园广播、师生交流、交际的语言。学校形成文明健康优良的用语环境,指定各班一名优秀学生担任推普员。基本实现普通话成为“校园用语”目标。校园各种公共场合固定用字、宣传栏、公示栏等临时用字、学校内部印刷物用字、教师板书、批改作业、评语等用字、学校各类印签、奖证等用字等用字规范。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虽然对语言文字工作有相应的规章制度、计划安排、条例要求,但仍然是以宣传、教育、建设为主,经常性检查监督不够,如对语言文字应用状况缺乏定期检查调研,因而对规范化程度缺乏客观数据资料及跟踪量化分析,也就不能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整改。

(二)就语言文字两大块工作而言,抓语言多,抓文字少,比如活动的安排更多偏重于普及普通话宣传教育而对用字规范化教育尚显不足。

(三)对师生进行语言文字规范化校本培训力度不够。

五、整改措施

(一)逐步完善语言文字工作中的检查评估机制,定期检查调研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工作落在实处。

(二)加强用字规范化教育,采用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宣传教育活动。

(三)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教学计划,加强口语交际教学和写作教学的管理,规范教学行为,以保证工作的落实。

总之,通过大力推进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纵深开展,进一步增强了我校教职员工的依法执教意识,普遍提高了我校师生语言文字应用水平,为提升我校文化品位奠定了坚实基础。我校将继续踏实创新地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工作,争取取得更大成绩。

宝塔区南泥湾中心小学

二〇一二年六月五日

2.语言文字自查自纠报告 篇二

十年来,以《报告》为标志,中国语言生活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围绕《报告》本身的总结和研究也陆续开始。例如,李宇明( 2007) 详细介绍了《报告》的缘起,周庆生( 2007) 发表了编后感,王铁琨( 2008) 深入进行了思考,汲传播( 2010) 总结了《报告》发布后的社会反响,周洪波 ( 2014) 就《报告》的概况、热点、理念和影响进行了梳理。此外,2010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了首届中国语言生活研讨会,对前五年的语言生活研究以及《报告》编写进行了总结。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十年来《报告》的主要内容以及研究理念等进行梳理,以期社会对《报告》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可供今后《报告》的改进参考。

一 《报告》的框架沿革

由于在中国发布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无先例可循,《报告》编者的认识也随着事业发展发生一些变化,十年来《报告》的框架并不完全一致。

《 报告( 2005 ) 》 分上下两编 。 上编除总述和附录外,共有5个部分: ( 1 ) 领域篇; ( 2 ) 专题篇; ( 3 ) 热点篇; ( 4 ) 港澳台篇; ( 5 ) 参考篇 。 下编分为调查报告和调查数据两部分 。 专题篇包括语言文字法规政策和年度语言文字工作的进展,以区别于领域篇( 某一特定领域里语言生活状况,如广播电视领域和教育领域等) 。 下编发布对若干媒体语言使用状况的调查报告和统计数据,相对于全书来说是 “ 数据篇 ” ,与上编的 “ 领域篇 ”“ 专题篇 ” 等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

《 报告( 2006 ) 》 把语言文字工作单独列为工作篇,而专题篇则取代了领域篇 。

2011年,《报告》改版。这次改版是在总结前五年工作基础上进行的。考虑到各种皮书的惯例,编委会决定把《中国语言状况报告》的标注年份从“内容年”改为“发布年”。例如《报告 ( 2005) 》中的2005是《报告》内容年,其发布年份是2006年; 而《报告( 2011) 》中的2011是发布年,反映的是2010年的内容。同时将原来的上下编合并为一本,原来属于下编的数据部分载入随书发放的光盘。相关栏目也做了相应调整。

2013年,《报告》首次开设特稿篇。

2014年,《报告》在历年经验的基础上再次改版。在框架方面,调整专题篇的内容,恢复了领域篇,增加了字词语篇,将数据篇的内容全部放入光盘,大大压缩了每一报告的篇幅; 强调报告语言要简洁,要具有可读性。在运作模式上实行栏目主持人制。至此,《报告》框架基本定型。除总序、总述和附录外,共分8个部分: ( 1) 特稿篇; ( 2) 专题篇; ( 3) 工作篇; ( 4) 领域篇; ( 5) 热点篇; ( 6) 字词语篇; ( 7) 港澳台篇; ( 8) 参考篇。

此外还有两件事: 一是《报告》外文版的出版。2013年4月,《报告》英文版第1卷由德国德古意特出版社出版。目前英文版已出两卷,第3卷已交出版社; 韩文版已经翻译完毕,正在审稿中。二是《中国语言生活要况》( 以下简称《要况》) 的出版。在《报告》使用的过程中,有领导、专家和读者提出可以在《报告》的基础上取精用弘,精益求精,将丰赡细致的内容浓缩成一个“简本”,使读者能尽快地把握年度语言生活的全貌和精华部分,两个版本做到详略搭配, 各展所长1。而随后编辑出版的《要况》,除了“简”外,还突出年度语言生活的独特之处,重点撷取年度语言生活中的重要文献、热点问题、咨政建议、新观点等,做到了“精、新、特”2。

二主要内容

《报告》旨在分析中国语言文字使用现状,反映社会各个领域语言使用的新特点、新变化, 阐述年度中国语言使用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预测语言发展与变化的趋势,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周庆生,2006) 。十年来,《报告》始终遵循这一宗旨,以观察语言生活、深入认识和客观记录语言生活为重任,采取各种方式,发掘拓展课题,共刊出各种报告、专题文章等444篇。 具体栏目篇数情况见下表:

1. 总序

到《报告( 2015) 》,共发表《总序》8篇。话题包括构建健康和谐的语言生活( 2005) 、保护和开发语言资源( 2008) 、关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语言问题( 2009) 、过好虚拟语言生活 ( 2011) 、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 2012) 、唤起全社会的语言意识( 2013) 、双言双语生活与双言双语政策( 2014) ,这些论题都立足中国语言生活实际,面向中国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立意高远,与《报告》浑然一体,成为报告的点睛之笔。

2. 总述

《总述》是对年度语言生活状况的高度概括。反映年度语言生活的特点、主要工作、事业推展等方面。国家语委向社会发布的新闻稿均以此为基础。《总述》勾画年度语言生活的总体轮廓,但也会明确回答一些社会上关心的问题。例如,《报告( 2005) 》明确指出年度特点: ( 1) 中国语言生活朝着主体化和多样性发展; ( 2) 新的语言现象大量涌现; ( 3) 民族语言受到国家的保护,同时也面临着挑战; ( 4) 普通话和方言互动加快,强势方言对弱势方言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 5) 外语学习受到关注。而在谈到外语学习时,也明确指出,“尽管外语的学习者不断增加,实际水平也有所提高,但离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社会对其他一些语种尤其小语种的学习重视不够”等等,就社会上围绕外语学习的一些困惑展示了态度。

3. 特稿篇 / 工作篇 / 领域篇 / 专题篇

这几个栏目前后有交叉变动,放到一起叙述。

从篇数( 187篇) 可以看出这几个栏目在《报告》中的分量。十年来,栏目围绕国家发展、 社会语言生活变化、存在和面临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向社会发布。例如,《报告( 2013) 》首次刊发了4篇特稿。其中《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2—2010年) 》 《落实语言文字规划纲要,推进语言文字事业科学发展》《开启语言文字事业新里程———语言文字规划纲要解读》是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重要文献,《改进文风》记录了中央推动文风改进的方方面面。而工作篇则记录了从中央到国家各部门,尤其是国家语委、国家民委、地方各级语委历年为国家语言文字事业所发的相关文件以及所开展的重要工作。

《报告》非常关心民族语言和方言的生存状况、民族语言教育、民族文字和民族语文信息化问题,先后发表了多篇报告。例如,基诺族语言近况( 2006专题篇) 、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状况 ( 2005专题篇) 、藏语文信息化及软件使用情况调查( 2006专题篇) 、新疆阿勒泰地区双语教学与社会和谐( 2008专题篇) 、民族地区法庭审判中少数民族语言使用问题( 2009专题篇) 、内蒙古额尔古纳市俄罗斯族语言使用调查( 2011专题篇) 、北方较小民族母语衰变与语言保护 ( 2013专题篇) 、傈僳族新老文字使用问题( 2013专题篇) 、跨境少数民族语言状况( 2013专题篇) 、满语文的抢救、传承与应用( 2014) 、少数民族语文网站现状( 2014) 、少数民族手语研究和使用状况调查( 2015领域篇) 。

国家语言能力、国家安全跟国家发展和国家的国际地位密切相关。《报告》对此予以了极大的关注。青海玉树救灾中的语言障碍与语言援助( 2011专题篇) 、手语使用及相关问题 ( 2009专题篇) 、盲文使用状况调查( 2013专题篇) 、手语使用状况调查( 2014) 、央视《共同关注》节目手语理解调查( 2015领域篇) 、语言信息产业发展状况( 2009专题篇) 、数字化中文字体库的知识产权保护( 2013专题篇) 、国家外语能力现状( 2012专题篇) 、关注中国周边语言 ( 2014领域篇) 都反映了《报告》的这种爱国情怀。

母语教育和下一代的语言能力牵动全国的每一个家庭。《报告》发表了上海市学生普通话和上海话使用情况调查( 2006专题篇) 、高校母语教育( 2007专题篇) 、近年高考作文试题变化趋势( 2014) 、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材与人教版教材的用字用词比较( 2014) 、近年中考作文试题要况( 2015领域篇) 、南京市小学生应用文学习状况调查( 2015领域篇) 、色彩斑斓的全民阅读( 2015领域篇) ,记录了社会各界对母语教育的思考。

在语言服务方面,服务行业和公共设施等领域语言状况( 2005) 、旅游服务语言状况( 2006专题篇) 、产品说明书语言文字使用状况( 2006专题篇) 、医疗文书及药品包装用语用字状况 ( 2006专题篇) 、青藏铁路语言使用状况( 2007专题篇) 、民航语言文字使用状况( 2007专题篇) 、地震灾后心理援助用语( 2008专题篇) 、语言服务理念与语言服务产业现状( 2012专题篇) 、广州亚运会语言服务与语言元素( 2011专题篇) 、语言服务产业现状( 2012专题篇) 、服务行业的语言经济价值调查( 2012专题篇) 、北京语言培训业状况( 2012专题篇) 、医疗行业语言服务状况( 2014) 、银行语言服务状况( 2015领域篇) 以及北京、上海、广州城市公益广告语调查( 2015领域篇) 等都展示了社会在语言服务研究和运作上的努力。

城市化进程中的语言发生了很大变化,《报告》对此进行了忠实的记录。例如,农民工语言状况( 2006专题篇) 、上海市民工子弟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状况调查( 2008专题篇) 、北京农民工子弟语言使用与身份认同调查( 2011专题篇) 、城市务工人员普通话水平与社会交往及身份认同( 2013专题篇) 、四川籍外出务工人员语言生活状况( 2014) 、新老农民工语言状况调查 ( 2015领域篇) 等。

中国正在沿着依法治国的道路前进,《报告》对法律语言等方面历史进程的跟踪可谓用心。例如,立法语言问题( 2008专题篇) 、刑事法庭语言规范问题( 2008专题篇) 、民族地区法庭审判中少数民族语言使用问题( 2009专题篇) 、从新《刑事诉讼法》看立法语言的进一步规范( 2013专题篇) 等。

中国的国际交流和国际贸易活动日益增多,该领域的语言情况也是《报告》的聚焦点。例如,北京奥运会语言环境建设状况( 2006专题篇) 、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语言环境建设新进展 ( 2007专题篇) 、上海世界博览会语言环境建设状况( 2007专题篇) 、上海世界博览会语言环境建设新进展( 2009专题篇) 、北京涉外集贸市场语言使用状况———以秀水市场为例( 2007专题篇) 、外企职场语言生活状况: 以上海为例( 2008专题篇) 、北京奥运会多种语言使用( 2008专题篇) 、关于“中式英语”( 2009专题篇) 、浙江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语言使用状况( 2008专题篇) 、北京国际语言环境建设( 2011专题篇) 、江苏跨国公司外籍员工汉语技能调查( 2012专题篇) 、广州小北路外国居民语言生活状况( 2012专题篇) 、世界五百强企业官方网站语言使用情况( 2015领域篇) 。

移民语言问题也是《报告》所关注的,虽然这方面文献的数量不多,但都很有价值。例如, 长江三峡移民语言使用状况初步考察( 2007专题篇)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戍边移民语言调查 ( 2007专题篇) 。

其他涉及各个领域的,如影视剧语言状况( 2009专题篇) 、中文菜单英译规范问题( 2008专题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语言保护问题( 2008专题篇) 等也都形成了自己的亮点。

4. 热点篇和字词语篇

十年中,中国语言事件频发,语言生活热点不断。简繁之争、字母词、英语热、双语教育、文白之争、姓名用字、方言保护、地方命名更名、濒危语言、微博语言和微博体、汉字书写危机等等。这些在中国语言生活中让人眼花缭乱的语言景观在热点篇中得到了集中反映。热点篇广搜各方“热议”,使人比较清晰地看到相关情况的来龙去脉。《报告》的作者和编者们冷静观察这些热点问题,尽可能客观地去记录,在重大问题上及时发出自己的声音,进行正确的社会引导。

词语发展变化是社会发展变化的最快记录者。字词语和数据篇发布了大批语言监测数据,新词语盘点的内容,以及流行语、网络词语、词语个案追踪等。年度语言盘点、几次大的语言事件都在词语中反映出来。例如,2012年的“中国梦”“美丽中国”“正能量”“你幸福吗” “钓鱼岛”,2013年的“中央八项规定”“中国大妈”“土豪”“雾霾”等等,既折射了中国的语言生活,反映了社会关注,也展现了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十面霾伏中的PM2. 5》更是以小见大,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语言生活中的语言竞争无处不在,反映出词语产生、生存和发展的规律。

5. 港澳台篇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研究不能不关注港澳台。这是《报告》从一开始就确定了的。考虑到香港、澳门和台湾的特殊社会背景,《报告》单设的港澳台篇集中报告三地的情况。 已经发表的这些报告使我们对三地的语言状况、语文教育、语言社团、语言政策以及特色语言都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有利于语言规划和政策制定的借鉴。对各地语言生活的真实再现,也使我们看到了各地语言生活的相关影响,更深刻地认识语言生活的变化和发展规律。

6. 参考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说港澳台篇还只是展示了中国一些特殊区域的语言生活面貌的话,参考篇则把我们带入另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48篇来自世界语言生活方方面面的信息, 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例如,欧洲联盟语言状况及语言政策( 2005) 、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地区语言立法状况( 2006) 、澳大利亚语言政策与规划进程( 2007) 、新西兰外语教育政策、举措与挑战( 2007) 、尼日利亚语言政策与规划( 2007) 、格鲁吉亚语言政策和语言冲突( 2008) 、欧盟官方语言平等政策面临的挑战( 2009) 、巴西语言状况与语言政策( 2009) 、巴基斯坦语言状况与语言规划( 2009) 、博茨瓦纳应对语言消亡威胁的策略( 2009) 、比利时语言问题与政府危机 ( 2011) 、美国、澳大利亚语言教育政策近况( 2011) 、俄罗斯的国语推广与国际传播( 2013) 、法国法语传播的新机构、新理念、新举措( 2013) 、乌克兰语言冲突升温( 2014) 。这些都给我们很多的启发。

三新概念

十年来,一批新概念通过《报告》的发布更广泛地向社会展示,引起了更多的重视。主要有( 以汉语拼音为序) :

下面略举几例( 按中国知网文献中使用的条数排列,括号中的数字为知网中条数) 。

1. 语言生活( 973,912)

我们看到的文献中,语言生活这一概念的正式定义最早见于眸子( 李宇明) ( 1997 ) :

运用和应用语言文字的各种社会活动和个人活动,可以概称为语言生活 。

其后郭熙( 2004) 、郭熙、朱德勇( 2006) 等都沿用了这个定义。但这个名称真正深入人心, 当是《报告》发布后的十年。今天,它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学术术语。知网中标题出现“语言生活”的论文达476篇。这表明,这个术语不仅引起了人们对语言生活本身的关注,更是推动了对语言和语言生活关系的认识,对语言和社会关系的认识,促进了学术发展的深入。构建健康和谐的语言生活成了社会共识。

2. 语言资源( 482,190)

这个概念影响同样很大。语言资源的概念在上个世纪80年代由邱质朴( 1982) 提出,后引学界不断深化拓展,国家语委组建了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但是,真正使语言资源不断深入人心,受到社会各界关注,成为一个深受重视的术语,应该是与《报告》十年的传播分不开的。过去,人们习惯于把各种各样的语言现象和语言生活看成是问题,围绕语言资源这个概念的推展,学界在语言观念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逐渐认识到语言既是国家资源,也是个人资源; 既是经济资源,也是文化资源。

3. 语言服务( 463,404)

十年来,语言服务这个概念不断深入人心。《报告》中语言服务是中心话题之一。奥运会语言服务、亚运会语言服务、世博会语言服务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对弱势群体的语言服务、对外国人的语言服务、语言救助等都成了语言生活中的关注点。

4. 语言安全( 239,317)

社会对语言安全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语言与国家安全,语言与文化安全,语言与经济安全,都成了学界和社会的热门话题。

5. 语言保护( 228,610)

这个概念也促进了社会语言保护意识的普遍提升。“科学地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写入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2011年10月) 。濒危语言和方言的保护的论述增加,一些保护措施开始启动,记录方言和民族语言有声数据库建设开展得有声有色。

6. 语言产业( 106,913)

中国是语言资源和语言消费大国,语言产业这个概念的提出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它连同语言经济、语言消费、语言服务等,构成了一个新的链条。北京还举办了首届语言产业论坛,就中文产业发展、语言产业的概念界定及发展战略、语言产业的产业结构等进行了探讨。

7. 国家语言能力( 31,969)

这个概念提出较晚,但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注意。语言能力是人们常提及的,但国家语言能力这个概念的提出,则跟国家的发展、国家建设、国家安全、国家和谐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使人们重新审视对外语、方言和语言的各种社会变体的认识。

8. 语言战略( 96,663)

《报告》中讨论的许多问题都涉及语言战略。语言具有承载与建构国家与民族的社会文化功能,对国家十分重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国家,语言格局复杂,加上外语教育,中文走出去,如何增强全民的语言意识,维护母语,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认真考察外语教育的实际需求等,都可以在语言战略这个概念下去思考。在这一概念影响下的《语言战略研究》杂志已经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创刊,明年将正式发行。

9. 动态流通语料库( 570)

尝试使用动态的方法来处理复杂多变的语言对象是语言监测的重要手段。《报告》所发布的数据源于大规模动态流通语料库,它也使动态流通语料库的概念产生了更大的影响,进而推动了基于语料库的语言研究领域的拓展。

10. 语言实态( 495)

就中国知网而言,语言实态的出现次数还不是太多。但这个概念提出的意义将是深远的。 记录语言实态,也就是记录人类文明的进程。对语言实态研究,无论对语言教学,还是对语言发展的认识等,都值得引起更多的重视。

这些概念,已经或正在成为未来中国语言生活研究的理论体系的基础。

四新理念

《报告》倡导、形成的新理念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语言报告本身的理念,一个是《报告》的研究理念。周洪波( 2014) 把《报告》理念概括为五点: ( 1) 语言问题到语言资源; ( 2) 语言一元到语言多元; ( 3) 语言管理到语言引导; ( 4) 语言保护到语言开发; ( 5) 语言研究到语言服务3。这些概括是准确的,这里不再展开。从研究的角度看,《报告》的新理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国际视野

全球互动正在加速。语言问题已经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问题。《报告》在关注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时,始终坚持国际视野来观察各种现象,谨防民粹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例如,中国语言生活中,在如何处理母语教育和外语教学、语言规范化和吸收外来语、 国家通用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国家通用语言和方言、简化汉字和繁体汉字等的关系,如何开展汉语国际传播,如何处理海外华文教育中的华语问题等方面,都站得比较高,既不回避,也不随波逐流。《报告》在讨论语言规范问题时不再使用“语言纯洁”的提法,也反映出它的国际眼光。

2. 问题驱动

《报告》在选题上坚持问题驱动。问题驱动源于对社会的关注。关注社会是《报告》的性质决定的。《报告》同人将此称为“接地气”。纵观《报告》十年的话题,跟社会生活直接相关的占绝大多数,也担负着唤起社会语言意识的责任。关注虚拟世界的语言生活和外国人在中国的语言生活。对语言生活中问题、矛盾比较突出的领域花了较大的力气。例如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语言问题、民族语言使用状况、聋哑人手语问题、农民工语言状况、教材语言、语言救助、地名路牌问题等等。

3. 服务国家

《报告》始终坚持把服务国家放在重中之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学术服务社会, 关注社会生活。例如,汉语国际传播和海外华文教育,从《报告》创始一直是每年必报的内容。 《要况( 2014) 》开设了语言与国家安全专栏,发表了一批重要的意见,例如,亟须制定国家安全语言战略规划、国家安全亟须筑牢语言保障、周边语言问题受到关注、乌克兰语言冲突危及国家安全、美国的国防语言战略计划。在资政建议专栏里,发表了关于构建国家语言智库的建议、 小学语文教材不宜回到民国时代、妥善应对“保护方言”的呼声、 医患双方都应重视语言沟通问题、重视流动人口引起的语言问题、政府应加大对民族语文网站的支持力度、中文“洋教师” 减少现象亟须关注、重视组织海外学者翻译中国当代人文社科名著等。

4. 数据( 材料) 说话

《报告》的另一个重要理念是用数据、材料和事实说话。发布各种相关数据是报告的中心任务之一。各种调查报告,也都要求在材料或数据的基础上做出分析和思考,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报告》除连续十年发布媒体用字、媒体用词、媒体流行语和网络( 包括BBS、博客、微信) 等方面的详细数据,还发布了其他方面的大量数据。例如,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材字、词和词语义项调查( 2006下) 、基础教育语文新课标教材用字用语调查( 2007下) 、东南亚华文媒体用字用语调查( 2008下附录) 、基础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教材汉字使用调查( 2009下) 、现代维吾尔文网站用词调查( 2009下) 、小学藏语文新课标教材用词调查( 2009下) 、维吾尔语小学、 初中语文教材用词调查( 2011) 、维吾尔语高中语文教材用词调查( 2012) 、哈萨克语小学语文教材用词调查( 2012) 、哈萨克语中学语文教材用词调查( 2013) 、藏语初中、高中语文教材用词调查( 2011) 、海外汉语教材用字用词调查( 2011附篇) 、东南亚小学华文教材课文用字调查 ( 2011附篇) 、东南亚华文媒体字母词表( 示例) ( 2011附篇) 、2010年度藏文报纸、网络( 新闻) 用词调查( 2012) 、基础教育数理化教材用字用词调查( 2012)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语文教材《华文》用词用语调查( 2012) 、海峡两岸中小学语文教材选文比较( 2013) 、通用规范汉字使用情况调查( 2014) 等。

5. 打造“语言生活派”

相对于语言其他方面的研究,语言生活研究在中国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在这个新兴的领域里,聚集着语言学者、计算机科学学者、信息处理学者、民族学者、舆情学者等。他们中有知名教授、专家,也有在读的博士生和硕士生,有机关工作人员,也有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和专业人员。就年龄而言,是老中青相结合,中青年居多,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几位德高望重的编审,更是年复一年地参与开题和审稿。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一支有共同研究理念的学术团队逐步形成,他们自称为“语言生活派”。而打造语言生活派正是《报告》同人的理念之一。语言生活派的成长还得到了学界和政府部门的广泛支持。中国社会语言学的学术会议多次把语言生活列为会议主题,国家语委专门举办了中青年语言文字学术骨干培训班。这是新生代学术团队培养的一种尝试。与此同时,“语言生活派”们还得到了方方面面的支持。在国家语委的支持下,建设了一批语言生活研究中心( 基地) ,目前总数达17个。例如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各个分中心、海外华语研究中心、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中心等。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设立了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学的博士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语委科研项目对语言生活研究的力度也在加大。据苏新春( 2014) 统计,“语言生活”类中重点课题有13项,重大课题也有13项,一共26项,占课题总数269项的1 /10。而在整个语言学科中,重大课题、重点课题一共是96项,占1398项语言类课题的6. 87% 。不包括语言生活类课题在内的,重大、重点课题率只有6. 2% ,可见基金对“语言生活”类课题相当重视。

五结论和思考

总的来说,《报告》十年来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从语言生活中观察和认识语言,记录中国语言生活的方方面面,给历史留下了珍贵的记录; ( 2) 提出和推展了一批新概念,为建设中国语言生活研究的理论体系打下了基础; ( 3) 展现了一系列新的研究理念、语言观和研究视角,丰富了中国社会语言学乃至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 ( 4) 发表了一批有针对性的调查和咨政报告,就语言生活中的问题提出了实用性建议; ( 5) 打造了一支有共同理想信念的研究团队,客观上形成了学术理念上的“中国语言生活派”。

《报告》在发展成长过程中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一是领域还不全面。目前《报告》固然已经有了基本队伍,但组成还嫌单一,稿源不理想, 有些领域无力触及。有不少专题原来都有设想,但至今尚未能实现。例如新时期文学语言问题、外文文献的中译、中文文献的外译等。

二是调查报告还太少,调查方法、手段的科学性有待加强。分析的深度还不够,理论提升有待加强。

三是可读性还不理想。近年来在语言精练方面有较大改进,但还不够活泼。如何在《报告》上处理好普及和提高的关系、学术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关系,有待继续努力。

未来,《报告》应当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加强青年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交叉型人才。应考虑建设网站,发挥互联网的优势。还要进一步扩大视野,拓展领域。要走出去,关注华人社会的语言生活,关注中文社会的语言生活。

我们处在一个新的时代。语言生活作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怎样关注都不过分。丰富多彩的中国语言生活已经向世界展示其特有的魅力,一定会吸引更多的人去开展相关的研究。

摘要:十年来,《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从语言生活中观察和认识语言,记录中国语言生活的方方面面,给历史留下了珍贵的记录;提出和推展了一批新概念,为建设中国语言生活研究的理论体系打下了基础;展现了一系列新的研究理念、语言观和研究视角,丰富了中国社会语言学乃至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发表了一批有针对性的调查和咨政报告,就语言生活中的问题提出了实用性建议;打造了一支有共同理想信念的研究团队,客观上形成了学术理念上的“中国语言生活派”。

3.统计分析报告中的语言表达方式 篇三

【关键词】 统计分析报告;语言;表达方式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790-02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统计的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要把统计工作做好,就首先得把统计分析的报告做好,而这其中的语言表达方式是最重要的一环。任何形式的报告都是给别人看的,所以语言的表达方式至关重要。表达方式用好了,就会使别人更能容易地理解报告的内容,也会使读者读起来更加舒服,从而提高了整篇统计分析报告的质量。

1 统计学分析报告的概念

统计学分析报告是在根据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在运用统计学中的统计分析方法,以及特有的一些表达方式以及结构特点,来表达所进行研究的事物的一些本质上以及规律性的一种应用性的文章。根据统计分析报告所用的作用不同以及表达不同可以分为统计公报、专题性统计分析报告、进度统计报告、典型性调查报告以及综合性统计分析报告。

2 语言表达方式的概念

语言表达方式就是根据特定内容使用特定的一些语言方法手段等。语言表达方式是一篇文章的形式要素,它是随着语言的表达而逐步形成的,语言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几种[1]

3 表达方式和统计学分析报告

现在对于文章尤其是实用文体性的文章,一般均以表达方式作为它的基点。表达方式通过是语言文字来表现文章内容所运用到的一些具体的方式方法,比如议论、说明、抒情、记叙等。不管任何形式的文章,都需要使用一种或几种表达方式,即使是使用到其他的表达方式,也不会改变表达方式的本身性质。

对于一篇文章,表達方式的不同虽然不会决定这篇文章的文体,但在这篇文章的作用和地位却会决定整篇文章的表达倾向性和文章的基调。记叙、议论和说明这是三种最常用的文体,这三种文体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下面就来说一下这三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统计分析报告的关系。

3.1 统计分析报告中的记叙 统计分析报告在进行事物发展过程的叙述的时候,通常会带有记叙文的影子,但如果是从整篇文章和文章的重点段落看,并不是一种记叙文[2]。记叙文主要是以继续为基本手法,全篇文章都会使用具体的记叙方法,呈现出记叙文的基调和色彩。记叙文以人物为主时,比较常用形象的一些材料来进行描绘性叙述,一般都会有时间、人物、地点、起因、经过、结果这六大要数的组成。结构变化多样,语言生动形象。而统计分析报告中的一些记叙文主要是以概括和凝缩的说明记叙为主,不会重点使用人物的感情故事,不会使用一些描述性的语言,对于基本的留言数也并不会“必须”使用。统计分析报告中的叙述主要是以交代事情本身和它的发展过程,表达事物的一些具体论据,有时也会为了说明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

3.2 统计分析报告中的议论 统计分析报告中往往会夹杂着议论的部分,但在整篇文章的重点来看,也并不会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主要以议论为基本的表现手法,在整篇文章中呈现出议论的基调和色彩。议论文一般都具有非常强的理论性观点,它的理论深度通常就是指文章对于其中的现象、经验以及原理进行一些高度的升华概括。一些学说性的议论文所研究的内容还会有一些系统性和专门性的较高层次的学术性问题,它具有很明显的独创性,通过追求事物的本源,追根究底地对事物进行深度思考和提问,以求发现新的见解和角度。议论文会通过对事物的分析来阐明作者对于这个事的看法和意见,还会加以运用一些形象的比喻来作为文章的辅助论据,语言结构都显示出严谨和缜密。但是统计分析报告不同,它在文章中虽然具有一些专门的理论研究,来表达对某一事件发生的原理,就事论理。它会引用一些真实可靠的数据来抛出论点,这个论点一般都不是论文的论点,而是一种结论上的论点。统计学分析报告通常只需要表达出自己所统计研究出来的结论报告,不需要经过多方反复地证明所表达的观点,这些问题也许不是很有层次性,但是却是比较实际的一些应用,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研究分析出来的结论,反过来应用于实际生活,帮助解决实际生活的一些问题。统计分析报告一般都是通过作者直观的判断和推理进行一些比较平常性的议论阐述来表达自己的主张,比较有限的使用议论方式。

3.3 统计分析报告中的说明 统计分析报告中也有一些是类似于说明文的报告,但其实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说明文。说明文以说明为基本手法来呈现说明的基调[3]。说明是一种对身边事物的一些具体的介绍说明,解释某个事物的真实信息或者是本质特征。它的目的一般都是让人了解或者知道一些事情,而不会带有作者的一些主观感受在里面,具有很高的客观性。说明文有时会有作者的一些想法倾向,但是这主要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说明客观事物进行辅助说明的,它侧重于对客观事物的真实解说,结构比较严谨有序、语言通俗准确。统计分析报告则是通常使用一些图表数字来说明所研究的事物的统计特征,但是基本上很少会用批判性和比喻性的说明方法。相对于说明文,统计分析报告中所用的说明方法有较多的议论成分,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4 结 语

记叙、议论和说明是统计分析报告中最常见的三种语言表达方式。这三种表达方式在统计分析报告中都是有所侧重但并不完全的使用,它们为整篇统计分析报告服务,但是统计分析报告中的记叙、议论、说明并不能使统计分析报告成为一种报告文体。

统计分析报告不但和一般的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不同,它和一般的应用类文章也具有很大的而不同,和一般的文学性文章更是不一样。统计分析报告是一种以真实数据统计出来并分析得出的结论进行报告说明的一个调查分析报告。在本质上,统计分析报告就是记叙、议论和说明这三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是一种特殊的应用性文章。

参考文献

[1] 莫世荣.浅谈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给教育技术装备统计人的建议[J].浙江教育技术,2012,01:57-59.

[2] 赵培林.关于统计分析报告的一点分析[J].中国统计,2008,(11):27-28.

4.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自查报告 篇四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落实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根据《关于开展陇县教育体育系统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实施方案的通知》的指示,本着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原则,学校对照《陇县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实施细则》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综合管理:

主要成绩:

1、语言文字工作组织机构健全:学校成立了由校长兼任主任的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教导主任带领教导处负责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全校6个班均成立“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监督小组。

2、语言文字工作管理措施到位:学校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的常规管理,每学期有此方面的工作计划、总结。在积极外派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语言文字及相关工作培训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实际应用能力。

3、建立健全了语言文字工作制度:学校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开足开齐了普通话口语课、写字课,全体教师都参加统一组织的普通话测试,全部达到了二级乙等。学校有语言文字工作制度,在学生常规管理、教学管理及评估、教学评优、教职员工考核及评选先进中都有相关的规定。

4、重视宣传工作:学校张贴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校内设立了2处语言文字永久性宣传牌,办公楼、教学楼走廊内均设有语言文字工作宣传标语,此外学校的红领巾宣传栏及各班的黑板报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存在的问题:

1、尽管学校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了常规管理,但由于学校临时性事务较多,就与学校的定时训练、定期培训发生了冲突,使一些校内培训得不到及时开展。

2、学校形成了语言文字工作工作网络,有检查有改进措施,但改进力度不够。

3、由于学校教师人员紧张,整体上又呈老龄化分布,所以学校开设的普通话口语课和写字课没有专职的教师,都由语文教师兼任,因而授课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4、学校每年都能按上级要求在“推普周”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我们认为宣传活动还缺乏特色和创造性。

二:普及普通话:

主要成绩:

1、教职员工普通话水平情况:

学校教师的测试等级都到了规定的二级乙等。

2、教职员普通话使用情况:

绝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普通话讲课。课间时间,青年教师能注意用普通话同教师、学生交谈。

3、学生普通话水平及使用情况:

绝大部分学生能正确认读音节,并能运用音序查字法,在课堂和集体活动中也能使用普通话。

存在的问题:

1、学校对教职员工的普通话培训工作不是很及时。

2、教职员中普通话测试达一级乙等和语文教师中(教师老龄化)达二级甲等的人数达不到规定的比例。

3、个别学生(尤其是关山)普通话发音不准,还有少部分学生汉字使用的正确率不达100%。

三、社会用字管理:

主要成绩:

1、学校的名称牌、校内的标志牌、标语及教学用试卷没有繁体字、错别字、异体字、二简字。

2、教师课堂上的板书、批改作业及书写评语等用字比较规范。

3、绝大部分学生能正确书写规范汉字,字形、笔顺正确。

存在的问题:

教师、学生的汉字使用准确率有待于提高。

5.站里小学语言文字工作自查报告 篇五

为创建健康规范的校园语言文字环境,深入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充分体现语言文字是学校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和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是国家推广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的主渠道和基础阵地,进一步巩固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化成果,整改不足之处,努力创设校园文明、和谐的文化氛围。

为了规范我校语言文字工作,切实加大语言文字在校园的应用,规范语言文字的应用,用好普通话,经研究决定在我校开展语言文字工作全面自查,报告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

长:孙海洋

副组长:李文利

成员:李志芬 张艳梅 高凤朵 韩素仙 师欣丽

姜艳丽

王小芳

二、自查方式:

普及到所有校园各个角落和各个班级师生,并随机对师生进行语言文字的抽查测试,根据抽查结果对师生做出相应评价,找出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

三.自查内容:

1、我校师生学习、贯彻和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相关文件精神是否到位。

2、有关语言文字工作的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建设工作是否到位。

3、有关语言文字的教育宣传工作是否到位,是否举办了相关主题的黑板报和手抄报。

3、师生是否随时讲普通话;是否随时书写规范汉字。

4、教师在上课时语言是否文明礼貌,书写文字是否规范清楚,内容是否条理完整性。

5、学生是否上好写字课和语文课,是否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各种语言文字比赛活动。

5、学生互相监督不能说粗俗语言及各种方言,语言是否文明礼貌,书写作业不能书写错别字的工作是否到位。

6、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计划、记录和总结的档案整建的工作是否到位。

7、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奖惩措施是否落实。

四、自查结果:

我校通过近一段时间对师生语言文字工作的自查,发现了一定的问题,有待于师生不断改进,问题如下:

1、大部分师生都能做到随时说普通话,随时写好规范汉字;但有少数同学说普通话吐字不清楚,表达力度不够。有的学生说普通话总有口头语,重复啰嗦,条理性不强。

2、有的班级在书写有关语言文字的黑板报和手抄报不及时,而且书写内容不完整。

3、有的班级在语言文字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准备的不充分,建设力度不够。

五、整改措施:

1、针对第一种情况,实行师生一对一的说普通话汉字书写的教育方式,使在这方面的落后生勇于面对现实,找出原因,制定相应解决办法,同时教师在教育工作要坚持长期性,做好防止反弹工作。

2、要加大与文字工作的宣传力度,是师生在思想上重视起来,自觉高效率完成黑板报及手抄报的工作。

3、及时督促语言文字工作的建设工作,明确责任,分工明细,同时做好语言文字工作的奖惩工作。

高林村镇站里小学

6.营盘中学推广语言文字自查报告 篇六

根据《金平教育局关于开展云南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评估工作的通知》(金教发[2008]70号)文件精神,我校语言达标工作在十六大精神指导下,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语言文法》精神,不断提高了学校语言工作的实效性、规范性和科学性,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语言达标工作取得一定成绩。

一、成立领导小组,加强管理,提高语言达标工作的实践性。

1、成立学校“学校语言文字评估工作领导小组”

为适应新的工作形势,同时考虑到原工作领导小组人事变动的实际情况,今年重新成立学校“学校语言评估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曹贵亮(书记、校长)

副组长: 李 龙(副校长)、周桂荣(副校长)组 员: 卢 东(教研员)、张 卿(办公室主任)

车文新(工会主席)、杨美英(语文教师)

沈昌国(政教主任)、王崇俊(团队会负责人)下设办公室在教导处,由周桂荣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2、建立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网络,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内部建设。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语言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由学校、教师及学生分别组成的三级语言文字工作网络,即校长、中层干部和有关人员组成的学校语言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贯彻上级语言文字工作方针和政策及工作实施;由教导处或语文组等教师牵头,具体组织实施对教师规范用字、推广普通话的日常监督工作;以班级为单位由学生组成的班级推广普通话小组负责班级及学生的规范用字、推广普通话工作的监督。

3、制订并完善各项措施,确保语言文字工作落到实处。修改完善学校语言达标工作制度,并建立与教师、学生考核及评优相联系的语言文字考核制度,并纳入学校统一的管理制度之中。

二、营造规范用语用字的校园环境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充分发挥学校广播站的宣传示范作用,每周五作为语言文字专项广播时间,向全校师生进行普通话宣传。

在校园内设语言文字永久性宣传栏,将教学楼一楼设立语言文字专栏,每周更换内容,进行“异读字、词辨析”。张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各班黑板报开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宣传角。教学楼内、走廊等处张贴语言文字工作宣传标语。会议室内摆放有“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宣传桌牌。

2、各班成立“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监督小组。充分利用早读时间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活动。监督小组的同学带领同学们进行课内外诗文朗读活动,并随时检查各班规范用字情况。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提高语言达标工作的实效性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课堂教学,纳入教学基本功训练,纳入学校常规管理之中,把语言文字工作渗透到德、智、体、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

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语言文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一是校本培训。利用教师业务学习时间,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制度》。二是积极派出教师参加县组织的普通话培训活动。教师的普通话合格证书已超过五年或非师范毕业生未办理的,教务处协调好教师的工作,保证教师参加培训与考核。三是学校将根据教师普通话等级情况制定《普通话等级升级规划》(《普通话等级升级规划》另拟)。通过一年的努力,现在我校教师普通话等级情况:一级水平的0人,二级甲等6人,二级乙等26人,三级甲等0人。四是利用校本培训时间进行全员普通话培训,按照普通话培训《校本教程》,由学校语言评估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对全体教师集中进行培训,并监督师生课堂上、校园内使用普通话情况。

2、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教学管理的全过程

本注重语言文字工作的过程性管理,将教师教案书写、使用普通话、批改学生作业等情况作为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列入教师量化考核项目中,加强教学监督。重视检查教师、学生的规范用字和普通话使用情况,切实提高我校教师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水平和综合素养。

3、将语言文字工作与学科活动相结合

学校每学年进行一次演讲比赛、五一文艺活动等由学生主持的节目,要求学生用普通话,通过活动,发现了讲得普通话较好学生,通过他们,推动了普通话在校园内的应用。

4、与德育、团队活动相结合。

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化诚信教育,弘扬民族精神。组织搞好《奋发有为建小康》读书教育活动,将民族精神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研究性学习中,在实践中将民族精神转化为自身的精神品格。让学生能深切体会到普通话给他们带来的影响。让他们自觉投入到其中来。

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达标自评情况

由于领导重视,措施有力,方法得当,我校的语言达标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按照《云南省普通中小学普及普通话工作评估标准》要求,自评如下:

A组织管理(37分 自评分34分)A1、组织领导(12分 自评分10分)A1.1机构健全(2分 自评分 1分)

1、有校园语言文字工作领导机构,分管校领导担任或兼任主职。(1分 自评分1 分)

2、有语言文字工作办事机构、专兼职工作人员和专项经费。(1分 自评分0分)

A1.2 制度健全(7分 自评分6 分)

1、有语言文字规范化规章制度。(3分 自评分3分)

2、有监督检查机制,有整改措施,并记录完整。(3分 自评分2分)

3、学校工作计划、总结中有语言文字工作内容。(1分自评分1分)A1.3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宣传环境(3分 自评分3分)

1、有经常性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阵地,如校园广播站、校园网、校报(刊)板报等(2分 自评分2分)

2、校园内有永久性的醒目语言文字宣传标语。(1分 自评分1分)

A2管理常规(25分 自评分24分)A2.1纳入教学管理(7分 自评分7分)

1、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纳入教育教学要求,阶段性目标、课时、教材、师资、考核等落实。(3分 自评分3分)

2、在语文课教学中,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训练。(2分 自评分2分)

3、在进行教育督导、检查评估时,把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作为一项内容。(2分 自评分2分)

A2.2纳入师资管理(6分 自评分6分)

1、将普通话水平达标作为教师录用、聘任的基本条件,并落实。(3分 自评分3分)

2、语言文字工作列入教师业务考核、评优的条件之一,并落实。(3分 自评分3分)

A2.3纳入学生管理(4分 自评分3分)

1、语言文字规范要求纳入培养目标、学生行为规范和技能训练的内容,有检查落实记录。(3分 自评分2分)

2、语言文字规范化纳入学生各类评优评先的条件之一。(1分 自评分1分)A2.4 渗透到各项教育 教学活动之中。(8分 自评分 8分)

1、在校内外开展多种形式的推普宣传活动,有计划、总结,成效显著,3分;师生参与面达90%以上,3分;参与面在85%以上2分,低于80%不得分。(3分 自评分 3分)

2、课内外积极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汉字书写等活动,参与面广、特色明显、有成果。(3分 自评分3 分)。

3、在校内积极开展其他语言文字规范化活动。(2分 自评分2分)B、用语规范(32分 自评分28分)B1、教职工用语规范(18分 自评分16分)

B1.1普通话成为教学和校园语言(4分 自评分4分)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使用普通话,1分;发现一例不使用普通话,不得评为示范校。(1分 自评分 1分)

2、校园内教职员间、教职员与学生交谈时使用普通话,2分;发现一例不使用普通话。(2分 自评分 2分)

3、会议、集体活动、广播、对外联系、接待等使用普通话,1分;发现一例不使用普通话。(1分 自评分1分)

B1.2普通话口语水平(9分 自评分7分)

1、教师参加普通话培训,100%达到二级乙等以上,2分;90%扣1分,低于80%不得分。(2分 自评分 2分)

2、语文、幼儿园教师普通话水平全部达到二级甲等以上,3分;90%扣2分,低于80%不得分。(3分 自评分 2分)3、20%以上的语文教师和幼儿园教师普通话水平达到一级乙等以上。(1分 自评分0 分)4、40%以上的其他学科教师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甲等以上。(1分 自评分1分)

5、职工参加普通话培训,70%达二级乙等以上,30%达到三级甲等以上,2分;少10%扣1分,少20%不得分。(2分 自评分2 分)

B1.3语言应用能力(5分 自评分5分)

1、把加强和提高教师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列入基本功训练内容,检查落实到位。(2分 自评分 2分)

2、能进行即兴演讲,且主题鲜明、层次脉络清晰、语言准确生动、表达流畅。(3分 自评分 3分)

B2、学生用话规范(14分 自评分12分)B2.1校内外使用普通话(6分 自评分4分)

1、在课堂教学活动和各类集体活动等公众场合使用普通话。(2分 自评分2分)2、70%以上的同学参加过校外普通话实践活动,趣味性强,有效果。(2分 自评分2 分)

3、在教学区与教职员、同学交谈时使用普通话。(2分 自评分2分)

B2.2普通话水平达标(4分 自评分2分)

1、普通话均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2分;80%以上1分,低于70%不得分。(2分 自评分 2分)2、20%以上能说标准的普通话(一级乙等及以上)。(2分 自评分0分)

B2.3语言应用能力。(4分 自评分4分)

1、对学生口语表达进行阶段性考核,结果计入学业成绩评价体系当中。(2分 自评分 2分)

2、达到与年级层次相当的口语表达要求,具备良好的语言应用能力。(2分 自评分2分)

C、用字规范(31分 自评分31分)C1、教师用字规范(13分 自评分13分)C1.1参加用字规范培训(2分 自评分2分)

1、专任教师全部参加用字规范培训。(1分 自评分 1分)

2、其他教职员工30%参加用字规范培训。(1分 自评分 1分)C1.2掌握汉字规范标准(5分 自评分5分)

1、专任教师掌握汉字规范标准。(2分 自评分2分)

2、语文教师准确、熟练掌握汉字规范标准。(3分 自评分2分)C1.3使用规范汉字(6分 自评分6分)

1、非语文专任教师板书、教案、批改作业、自编教材和软件、制作试卷等用字规范,3分;每出现一个不规范字扣0.2分。(3分 自评分3分)

2、语文教师板书、教案、批改作业、自编教材和软件、制作试卷等用字或拼音规范,3分;每出现一个不规范字或拼音扣0.5分。(3分 自评分 3分)

C2学生用字规范(10分 自评分10分)C2.1掌握规范汉字(6分 自评分6分)

1、能辨认识字范围内的规范字。(2分 自评分2分)

2、能正确书写所学的规范字(字形、笔画、笔顺、拼音正确,并有一定的速度)。(2分 自评分2分)

3、作业、论文、答卷用字规范,2分;每出现1个不规范字扣0.1分。(2分 自评分2分)

C2.2汉字应用能力(4分 自评分4分)

1、学生能辨认影视屏幕、图书报刊和商业活动中的不规范字或拼音(识字范围内常用字)。(2分 自评分2分)

2、小学五年级以上学生能在计算机上正确录入汉字,能查找语言文字网站,发送规范的汉语言文字邮件。(2分 自评分2分)

C3、校园用字规范(8分 自评分8分)C3.1校园环境用字规范(4分 自评分4分)

1、校名用字、拼音符合规范要求,2分;不符合不得评为示范校。(2分 自评分2分)

2、铭牌、标志牌、电子屏幕、电化教学用字、校园网、板报、宣传栏等用字、拼音符合规范,2分;每出现一个不规范字扣0.5分。(2分 自评分2分)

C3.2公文、校报(刊)、公章等用字规范(4分 自评分4分)

1、公章、公文、校报(刊)用字(拼音)规范,2分;文头、封面、刊头每出现一个不规范字(拼音),0分,内文每出现一个不规范字扣0.2分。(2分 自评分2分)

2、校内颁发的奖状、证书、领导公务名片等用字规范,2分;每出现一个不规范字0分。(2分 自评分2分)

D、特色(10分 自评分0分)

校园语言文字工作小组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墙报、板报,长期性宣传标语进行宣传,营造了良好的语言文字宣传环境;积极制定校园语言规范化的有关规章、制度、措施,并与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协调统一,将语言文字规范纳入教职工的教育教学管理及履职考核范畴,作为教师教学评优、教师评先(优)的一个重要指标;有计划地对各科教师进行普通话培训,提高普通话水平等级,并将培训测评成绩汇入业务档案与业务考核挂钩。

1、教职工普通话水平和使用情况。

我校共有教职员工32人,语文教师7人,无一级以上人员,二级甲等水平4人。

其他学科教师25人,无一级人员,二级甲等2人,二级乙等26人,三级甲等0人。

在学校集体活动、工作用语、教职工之间、师生之间交流,全体师生均能使用较规范的普通话。

2、学生普通话水平及使用情况。

由于我校是乡镇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占95%,学生之间交谈很难,但在教学和集体活动,学生和教职工之间交流均能使用普通话。

合计自评总分为93分,现申请上级部门给予评估认定。

7.语言文字自查自纠报告 篇七

一、XBRL的技术特点

(一) 赋予数据确切的元数据

数据只有赋予一定的上下文才能成为有用的信息。若仅给出一个“300”, 而没有关于300的其他描述, 这个数字几乎没有信息含量。若赋予“300”明确的元数据, 例如“ABC公司2003财政年度的净利润为300亿元”, 信息有用性就大大提高了。每一个XBRL事项可通过附有元数据的公司报告, 对数据赋予单位、价格以及时间等元数据, 并且这些元数据随着数据共同流动。

(二) 方便、快速地搜索信息

XBRL格式文件的所有数据都有相对应的标记, 这些标记准确地标识了数据的含意, 并且这些数据之间是互相连接的。比如说, 固定资产是与资产负债表及折旧相连的概念, 这使搜索特殊信息的工作比起其他的方式要方便得多。如果用户需要收集多个公司的固定资产数据以比较公司的经营情况, 只需对搜索工具加以调整, 即可实现横向的、多公司数据的搜索。

(三) 无须多次键入数据

在大多数情况下, 应用XBRL后, 财务数据只需键入一次, 降低了输入错误的风险。而且, XBRL对不同用途的财务报告无须进行多次格式化, 可直接依据其生成打印财务报表。因此XBRL文档可降低公司编制与发布财务报告的成本和重新键入错误的风险, 而且还提高了投资者或分析师获得信息的容易程度。

(四) 遵照会计准则

XBRL是依据公认会计原则编排的, 它本身对会计准则没有影响, 或者说, XBRL格式无须改变现行的会计准则, 其本身只是会计准则的电子化表示。公司无须披露超出现有会计准则要求正常披露的任何附加信息, XBRL在带来效率和方便的同时并未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公司会计部门列报会计信息的工作方式。

(五) 可扩展标记

XBRL是XML关于企业报告的分支, 继承了XML可扩展标记的特性。因此, XBRL在遵循XML标准技术框架的同时, 还保留了充分的弹性, 以便于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甚至不同企业根据其实际情况扩展标记, 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会计特色问题。

二、我国XBRL网络财务报告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 没有规范性的XBRL研究组织

XBRL国际组织实行会员制, 会员之间可以交流和探讨应用上遇到的难题, 并共享一些尚未公开的技术资料。目前我国大陆地区没有XBRL地区组织, 我国与XBRL国际组织交流和沟通也很少。2003年11月深交所才首次以观察员的身份列席了当年XBRL国际组织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会议, 2005年5月上证所以单位身份加入XBRL国际组织, 是我国首次以单位成员加入XBRL国际组织。其他国内企业参加XBRL国际组织会议以及直接与其进行交流和合作的几乎没有。这一状况对于我国XBRL技术的交流、标准的制定推广和数据接口的一致性探讨等存在诸多不利, 极大地阻碍了XBRL这一新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二) 分类标准不统一

在XBRL网络财务报告中, 分类标准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它描述的是一类关键性的元素, 这种元素可以是数字的也可以是字符的, 它们存在于XBRL的实例文档中, 服务于特定类型的财务信息。XBRL分类标准要求对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企业财务信息的标签进行统一定义, 企业的经济信息尽可能细化, 并要求每个项目的标签必须唯一。

当前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性质企业在税费处理、明细科目设置、税收优惠等会计数据处理上存在诸多不同 (如资源税的区域性、增值税的不同纳税人处理等) , 这导致我国存在企业财务数据多标准、数据处理多方法的局面, 不利于统一的分类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应用。

(三) 数据转换机制不完善

《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国家标准 (GB/T19581—2004) 的正式施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不同软件数据的互通性和共享性的问题。但是, 目前数据需求者获取数据时, 仍经常需进行手工录入或数据转换 (如图1所示) , 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获取数据的成本和时间, 同时也降低了数据的价值, 还可能由于人为因素的参与增加数据的差错率。

XBRL技术的使用避免了信息传递时手工重复录入数据和交叉、重复转换数据的弊端, 提高了数据利用的效率, 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如图2所示) :

1. 数据供应者 (企业) 需进行自身数据转换

当前流行软件所使用的数据库多为Oracle、SQL、VFP等关系数据库, 而XBRL语言是基于XML数据库的一种商业报告语言, 因此, 目前情况下企业要利用XBRL技术进行网络财务报告的编制和呈报, 需要将企业存储在关系数据库中的日常经营数据转换成为适用于XML数据库的数据。

2. 数据需求者需进行数据再转换

数据需求者可以通过网络等途径获取XBRL网络财务报告数据, 但在分析和利用数据时, 需将其转换成数据需求者自身软件能识别的数据类型 (如税务分析软件数据库类型、Excel等) , 这将影响数据传递速度和数据的时效性。

三、完善我国XBRL网络财务报告应用的对策

(一) 建立和规范我国XBRL研究组织

1. 尽快成立国内XBRL协会及XBRL研究机构

由于我国民间会计机构和组织发展不健全、力量薄弱, 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审计准则等都是财政部组织制定的, 因此XBRL协会和研究机构可由财政部牵头成立。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我国XBRL分类标准中会计科目和报表项目表达标准的建立, 使得会计科目、报表项目这些基本规范的表达一致;同时, 可保证标准的权威性, 便于标准的推广和应用。

2. 积极参与国际XBRL研究活动

在大力发展和推广XBRL技术过程中, 要借鉴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研究经验和成果, 取其精华, 为我所用;同时, 我国要积极组织参加XBRL国际会议, 争取参与XBRL标准的制定, 力争使我国制定XBRL标准的先进经验和科学方法在国际XBRL标准制定中得以应用, 进而提高我国XBRL协会的国际影响力, 加快我国XBRL技术的国际化。

(二) 统一XBRL分类标准

鉴于我国存在地区和企业会计环境特色的问题, 在统一XBRL分类标准具体执行过程中可采取“两步走”的策略。

第一步:对于会计科目、报表项目这些在《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文件中明确规定的内容, 制定全国统一的XBRL分类标准, 并由政府部门强制推广执行。

当前, 各企业使用的账簿具体形式虽然有所不同, 但其会计核算和报告内容均需遵循《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等内容, 可据此制定通用标准。在具体制定标准过程中, 可参考已执行的GB/T19581—2004标准, 这样既可简化XBRL分类标准的制定程序, 又可保持其通用性。

第二步:在遵循XBRL相关规范基础上, 根据公司特定情况进行分类标准自定义, 报有关部门批准、备案, 并将其链接在通用标准中, 作为其扩充内容的一部分。

通用分类标准包含了丰富的信息, 但它们仅能实现通用报告的共性需求, 不可能满足每一个公司的特定信息报告要求。因此, 要实现XBRL实例文档全面反映企业经营业务内容的功能, 可考虑由各企业在严格遵循XBRL相关规范的基础上,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标准的自定义;同时, 设置专门机构对企业自定义的标准进行审核批准和备案, 保证其与通用分类标准的可衔接性, 避免不同企业间出现数据鸿沟。同时, 自定义分类标准也完善了通用分类标准的体系, 丰富和扩充了通用分类标准的内容。

(三) 完善数据转换机制

1. 加强企事业单位XBRL技术的纵深应用

由于我国目前绝大部分企业使用的是运行在传统数据库基础上的财务软件, 因此提供XBRL财务报告需要进行专门的数据结构和格式的转换。若要加强XBRL技术在企业的应用深度, 应在企业报表编制过程中应用XBRL技术 (如图3所示) , 这不仅可避免编制XBRL财务报告所需要的数据转换, 而且可以简化报告编制工作, 提高数据的时效性。

在加强数据供应者XBRL技术应用的同时, 还应加强数据需求者XBRL技术的应用。加强数据需求者XBRL技术的应用, 一方面可避免其获得数据的转换工作, 降低其获取数据的成本;同时, 也将降低其作为数据链中数据供应者提供数据的成本。随着XBRL技术在各企事业单位内部的广泛应用, 跨平台跨系统进行数据转换的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

2. 利用GB/T19581—2004标准提高数据转换效率

GB/T19581—2004标准通过规范格式文件编写的格式和必要条件来进行固定格式数据输出和录入。因此, 在XBRL技术尚未在企事业单位内部充分应用的情形下, 可专门制定一个GB/T19581—2004标准数据和XBRL分类标准数据间的格式转换文档 (如图4所示) 。

通过统一标准转换文档的建立, 可避免每一个数据供需企业都要专门编制计算机程序进行转换, 节省数据转换的成本;同时, 也规范了数据传递流程, 提高了数据传递中的安全性。

四、结论

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准则日益国际化的趋势要求财务报告主体均应按公认会计准则要求披露财务信息, 这就需要我国加强XBRL技术的推广应用。我国XBRL组织的建立、分类标准的制定以及数据接口机制的完善对我国XBRL网络财务报告技术的发展有很大推动作用, 必将促使我国早日建立全面的、与国际XBRL协同的数字化网络财务报告体系。

参考文献

[1]Cohen.Compromise or Customize XBRL’s Paradoxical Power[J].Canadian Accounting Perspectives, 2004, 3 (2) :187-206.

[2]Frank D Hodge, Jane J Kennedy, L A Maines.Does Search-Facili-tating Technology Improve the Transparency of Financial Report-ing?[J].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4, 79 (3) :687-703.

[3]Kurt Ramin, David Prather for CCBN.Building an IAS/IFRS taxon-omy using XBRL[R].2004-03-30.

[4]潘琰, 林琳.公司报告模式再造:基于XBRL与Web服务的柔性报告模式[J].2007 (5) :80-87.

[5]高锦萍, 张天西.XBRL财务报告分类标准评价[J].会计研究, 2006 (11) :24-29.

[6]沈颖玲.会计全球化的技术视角[J].会计研究, 2004 (4) :35-40.

[7]李九斤.电子商务环境下税收征管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8 (6) .

[8]XBRL International.XBRL Specification2.1[S].2003-12-31.

[9]XBRL International.XBRL Formula Reqirements1.0) [S].2005-06-21.

上一篇:学生会纪检部的特点下一篇:小学语文第一册期末试卷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