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握诗歌内容(精选4篇)
1.怎样把握诗歌内容 篇一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这个体系中的理论观点经过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的检验,证明它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
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哲学思想,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在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关于改革开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关于“一国两制”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等等。
总之,邓小平理论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不仅仅是“三个代表”三句话,党的十六大已将其概括为十六个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关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等等。这些思想、观点和论断构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三句话,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对“三个代表”的系统展开。
2.怎样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 篇二
(江苏省射阳县中学 蔡明)
纵览近年来的高考试卷,对现代文中关键语句的检测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考查:一是关键语句的提取,二 是关键语句的复位,三是关键语句的解说。现分类述之:
一、关键语句的提取
提取,常见的有三种形式,一是指认提取,二是概括提取,三是选择提取。
例1.下边文段的中心句是:
①大概是因为古来文人因袭之风大盛罢,所以较进步的文艺批评家都赞美“自成一家”的“独创”。②然 而此种赞美也只限于文艺的形式方面,小自用字练句,大至所谓“风格”。③至于思想方面的“独到”,就受 到大大的限制了。④倘若尚不离乎“中庸之道”,那批评就是“好与人立异”,这已经是褒少贬多的口气;倘 若跳出“中庸之道”的圈子,那批评就会说它是“怪癖”,而且意在“惊骇世俗”了。⑤最后一着,是把“离 经叛道”的罪状加于思想上太“独到”的人们。
答:____
例2.传统愈悠久,妥协愈悠久,妥协愈多,愈不肯变,变的需要就愈迫切。不再能委曲求全,于是旧传 统和新风气破裂而被它破坏。新风气的代兴也常有一个相反相成的现象,它一方面强调自己是崭新的东西,和 不相容的原有传统立异,而另一方面又要表示自己大有来头,非同小可,向古代另找一个传统作为渊源所自。 ……这类暴发户造谱牒或者野孩子认父亲的事例,在文学史上常有……
请用文中的词语,稍加组合,填入空格,不超过20字,注意前后衔接。
文中用“暴发户造谱牒”、“野孩子认父亲”作喻,来说明当时□□□□□□□□□□□□□□□□□□ 的现象。
例3.人的时间知觉,是客观存在的时间在人头脑中的反映。客观时间并没有因人的主观知觉而变快或变 慢,这是肯定的。但是,人的心理是复杂的,人对时间的心理反映是很有趣的。在观念上,人们对待时间确有 态度之不同,快慢之差别。
[ ]“怨人觉夜长,壮士嗟日短”,“人逢喜事日子快”,“人到愁时,度日如年”,这些都反映了人的处境所造成的时间知觉的快感和慢感。……
选哪一句填在方括号内最恰当?
A.我国古代有许多诗词、谚语也说明时间有快慢之分。
B.但是,人们的时间知觉是有快感和慢感之分的。
C.首先,不同的人对时间的态度是有区别的。
D.时间知觉的快感和慢感往往同人们的情绪联系在一起。(87年广东22题)
以上是检测对文中关键语句把握的提取题。一般情况下,在表达方式相同的语段中,中心句分布在文段中 的首尾或中间。多种表达方式混用的语段,中心句往往是议论、抒情性强的语句。而真正要解答这类题目,最 主要的方法是分析每一句话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或指认或概括或选择。就例1来说,属于对文中中心语 句的指认提取,细看文段,一共五句话,1、2两句之间是转折关系,要表达的意思是“批评家只赞扬形式上 的独创”,目的是在于引出第3句,对思想上的独创却受到了大大限制。其中“至于”一词很重要,表明另提 一方面,有强调提醒作用。而4、5两句又分明是针对第3句而言的,指出所以受到限制的情形和原因。如此 一分析,便会发现,第3句是本段的中心句,关键句。前两句是为了引出第3句,后两句又是为了证明阐释第 3句,可谓前呼后拥,鹤立鸡群,中心地位显赫。这是解答这类题目的最基本的方法,姑且称为“主从分析法 ”。
相比而言,例2是关于文中的一个重要语句的概括提取题,但要准确作答,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是在 形式上要通过对原文相关语句的概括处理,并不是直接从原文中找出现成的语句加以认定;二是这种概括提取 仍然要借助于对文中关键语句的把握才能顺利完成。通读全文,该段是以“新风气和旧传统”为话题展开论述 的,旧传统不肯变,但又不得不变;新风气一方面要强调自己的崭新,一方面又要表示自己有来头。这样便有 了文中的两个比喻。“暴发户”、“野孩子”是新风气的喻体,老传统被喻为“谱牒”、“父亲”,而“造” 、“找”正是二者关系的形象描述。因此两个比喻正是对关键句“向古代另找一个传统作为渊源所自”的形象 表达,同是又为了引出下文。反之,关键句又是对两个比喻句的喻意的简明解说。从概括题的要求看,只需从 上文提取“新风气”与关键句组合拼装在一起,就能圆满地答题。
例3是选择提取。将文段中的某一关键句抽掉,然后要求考生在已经提供的备选答案中选择恰当的一项。 这种情况比较复杂,常常在语法、修辞、逻辑、语流、生活事理等多方面设置干扰。解题办法是,当然也要从 整体上把握语段大意,但最主要的是要搞清干扰在什么地方,然后结合文意逐一排除。例3,首先应该排除B 和C,从语流上看,并不转折,B不能入选;C和前面的结句表意没有多大差别,显得重复,也不能入选。A 和D两项从上下文的语流来看都是贯通的,问题是A句对下文的领起是表面的、浅层次的;而D项的领起才是 实质的、深层次的。
二、关键语句的复位
关键句的复位主要指统领句的复位、总摄句的复位、过渡句的复位和阐释句的复位四种。解答的关键在于 搞清所复位的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然后阅读具体语段,凭借语感、语流、语脉,找出断裂之处,并将复位句代 入验证。通常情况下,我们把这种解答方法叫做“定性补缺法”。
例4.①稍具动物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哺乳类和鸟类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类群的动物,哺乳动物属于哺乳动 物纲,鸟类属于鸟纲,这两个纲的动物无论在形态结构上还是在生理特征上都有很大的不同。②从起源上说, 鸟类和哺乳动物都源于爬行动物。③然而,哺乳动物起源于3亿年前从古代爬行动物中分化出来的一支,而鸟 类则起源于2.6―2.4亿年前从古代爬行动物中分化出来的另一支,这一支除了进化成今天的鸟类,还进 化成今天的蜥蜴、蛇和鳄等动物。④因此,鸟类和蜥蜴、蛇、鳄的亲缘关系更为接近,而与哺乳动物却没有直 接的共同祖先。
下面的句子是从这段文字中摘出来的,指出它在原文中的位置。
传统的动物进化理论告诉我们,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关系,远不如鸟类和爬行动物那样密切。
A.本段①句前 B.①句和②句之间
C.②句和③句之间 D.④句后面
例5.①“没有共同语言”是我们生活中的日常事实。只是这一现象过去经常发生在两代人之间,而今更 经常地发生在同代人之间,发生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②有时是因为出现了新的语汇,有时则因为同样的语汇 有了完全不同的意义。媒体与信息空前发达,促使原语汇的含义更快地发生变化或更丰富,同时也加速了新语 汇的出现,“交往”与“对话”空前艰难。③我们似乎正在面对一个听起来有点荒唐和夸张的局面:在说话之 前,必得先清理和说明各自的词汇和句法,否则就难以沟通。“这人太保守”,这话几年前听起来刺耳,现在 听起来就未必。“这人是精英分子”,这话几年前听起来很动听,今天听起来就有几分嘲讽。④
下面这句话是从上面这段文字中抽出来的,如果将它复位,应该放在文中的哪一处?
语义的变化中隐含的是价值的转移,深究起来,这种价值的转变体现着人们对政治和社会的态度的变化, 而后者显然是社会变迁的一个有机部分。
A.① B.② C.③ D.④
例6.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就是对所说的总要有一些感情,如果对此毫无感情,勉强敷演公事地把 它写下去,结果就只会是一篇干巴巴的应酬文字,索然无味。如果对它有深厚的感情,就会兴会淋漓,全神贯 注,思致风发,新的意思就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A这是写作中的一种乐境,往往也是写作中的一大难关。B新的意思和原来的意思不免发生矛盾。C这个 意思和那个意思也许接不上头,原来自以为明确的东西也许毕竟还是紊乱的、模糊的乃至错误的。D有许多话 要说,究竟从何说起?哪个先说?哪个后说?哪个应割爱,哪个应作重点?
“意思既然来得多了,问题也就复杂化了。”这个句子是从第二段中摘出来的,找出它的原来位置,把字 母标示的A、B、C、D填在括号里。( )(87年全国题)
例4所需复位之句分明是文中关键的领起句。明乎此,再看原语段文句间的衔接关系,寻找有无断裂之处 。1句从动物学知识方面说明哺乳类和鸟类区别较大,引出话题。第2、3句构成转折关系的句群,从起源上 比较哺乳动物、鸟类与爬行动物的亲疏关系。第4句是对第3句作出的结论。这样2、3、4句构成一个不可 分的整体。1句和2、3、4句之间,似乎有不连贯之感,因而排除C项。再看抽出的句子恰是文章的总领句 ,能统率1和2、3、4,放在引出话题的1句前不妥,放在段末又缺乏总结性的词语,故排除A、D,而选 B。
例5所需复位的句子是阐释性的语句,是对所举之例的引申发挥。结合原语段,可以看出先写的是语言发 展变化的速度加快了;接下来就写这种变化带来的多种现象,很显然,在列举现象之后,缺少深层次的阐发, 亦即没有点明实质或给人的启示。而所需复位之句,正与此合。答案即为D项。其实就阐释句来说,远不止举 例的这一种,常见的有说明性阐释、证明性阐释、引申性阐释,例5属于最后一种。但不管是何种,首先要先 定性,明确是何种阐释,然后再着手解答。
例6,分析一下需要复位的语句,从写作角度看,“意思来得多”本是好事,何来“问题就复杂起来”的 呢?于是发现,这是一个过渡性语句复位题。从原文意思看,上节说的意思不断涌现,下节“这是写作中的一 种乐境,往往也是写作的一个难关。”重点落在“难关”上,接着说“新的意思和原来的意思不免发生矛盾” 等,似乎是围绕“难关”阐述的,并无断裂,然而从对抽出之句的`分析,我们便会发现,这是个复句,如果放 在A处,承上句似乎说得通,但与下句却无法衔接,因为“问题也就复杂了”跟“这是写作的一种乐境”矛盾 。放在B处,对上文来说是解释原因,“因为问题复杂化了”,所以“往往也是写作的一个难关”,对下文来 说,则起统领作用,下面各句所说的正是“复杂化”、“难关”的种种情况,正好补充了这一断裂之处。其余 各句衔接紧密,放上去反而显得累赘。
至于总摄性语句的复位,通常情况下比较明显,这里就不再举例。但要提醒两点:一是注意区别总摄功能 的大小,即是整个段的总摄句还是某段中某一小层的总摄句。二是将总摄性语句与阐释性语句区别开来。一般 情况下,总摄句前常常有一定的提示语,如“因此”、“所以”、“一言蔽之”等。
三、关键语句的解说
主要指两大方面,一是文中重点、主旨语句的解说,另一是文中疑难句的解说。
例7.丹麦天文学者第谷,用了30年的功夫,精密地观察行星的位置。他观察才能非常出色,不幸却短 于理论研究。从长期观察的资料中,他得到的是错误的结论。后来,第谷请了德国人开普勒做助手。开普勒与 第谷相反,观察技术远不如第谷,但理论研究却很有才能。通过对第谷资料的分析,他大胆创新,提出了“火 星运动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一个焦点”的假设,结果与观察资料符合。就这样,第谷的精确观察与开普 勒的深刻研究相结合,引导到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发现。这是一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范例。如果没有开普勒, 第谷的辛勤积累也许会成为一堆废纸;反过来,没有第谷,也根本不会有开普勒的卓越成就。
“如果没有……卓越成就。”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是( )
A.第谷30年的工作比开普勒的贡献更为显著。
B.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突出全文观点。
C.识见是极其重要的,但必须以知识和能力作为基础。
D.强调理论的重要性,突出全文观点。(92年“三南”题)
例8.书籍是会提高人的:从野蛮到文明,从庸俗到崇高。高尔基曾这样说过:“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小小 的梯子,我向这上面爬着,从兽类到人类,走到更好的理想的境地,到那种生活的憧憬的路上来了。”
“从兽类到人类”的意思是__(91年上海题)
例9.有的同志说,学文言文对学生作文有帮助……当然,我不否认学习文言文在一定程度上对白话文的 写作有帮助。帮助表现在两个方面: 篇章和语言。这也可以说是对现代作家的一种批评。为什么这些能从现代 作品中学到的还要到老祖宗那儿去讨救兵呢?
画线句的意思是__
A.现代记者、作家受到批评,是因为他们滥用文言词语,影响很坏。
B.学习白话文而必须求救于文言文,这说明某些现代作品的不足。
C.在 篇章和语言方面,现代作品没有经过时间筛选,不如古代作品。
D.白话语言没有滋味,虽然没有说明,实质上是对他们的一种批评。
例7是作者的观点句,是关于关键句的解说。首先看关键句本身,从正反两面说,作者显然没有偏向某一 方,而是主张两者有机结合。然后看原文这个整体,原文先是对有关事实进行再现,之后,用了一个判断句“ 这是一个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范例”。最后是表明作者观点的关键句。从点到面看,作者分明告诉人们,在科学 研究领域,必须做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才能有所成就。由此,A、C、D三项都不全面,只有C项是合 乎作者原意的。
例8是考查对句中疑难语句的解说。做这类题目不能盯在局部字句上做文章,而应联系全段。这个语段共 两句话,要推敲“从兽类到人类”的含义,就必须注意这两句话之间的内在关系。这里第一句话是揭示书籍对 人类进步的作用,第二句举高尔基的话对这种作用作了形象的说明,可以说这两句话之间是解证关系。由此, 可以推知“从兽类到人类”是对“从野蛮到文明”的形象说明,后者即其含义。为什么不说是“从庸俗到崇高 ”呢?因为“庸俗”与“崇高”是人类道德品评,不在兽类之中,故与题目要求不吻合。
例9是1990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9题。同样是考查文中疑难语句的解说。画线句虽然不是文章的关键 句,但要正确理解其含义,还必须抓住该语段的关键句。通读全文,我们知道这节的关键句是最后一句,它以 反问的形式表明观点:能从现代作品中学到的,就不要到文言文中去学。再看句中的“这些”所指代的内容, 即在现代文中学到的内容,就是上文所说的“ 篇章和语言”。这样分析之后再看四个选项:A、D项仅仅谈到 “语言”没有涉及 篇章,不全面,况且又与文意不合。C项虽涉及“语言和 篇章”,但所陈述内容与作者观点 相左,这样推敲下来,B项即为答案。
例8和例9的解答告诉我们,解答文中疑难语句的解说题,不同于中心语句的解说题,要“借石攻玉”, 即借助全段内容、借助中心句、借助前后文的各种关系,才能准确作答。关于对文中重点语句和疑难语句的解 说,下一个考点还要重点展开,这里就不再列举。
为了便于把握本考点的主要题型和解题方法,现将以上内容表解如下:考点 类 型 技法
指认提取 主从分析法
提取型 概括提取 组合拼装法
选择提取 排除干扰法
统领句能够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 总摄句
复位型 过渡句 定性补缺法
阐释句
解说型 重点语句 点面结合法
疑难语句 借石攻玉法
巩固性训练题
1.①要追究一个人自己或一切生物生存的意义或目的,从客观上看,我总觉得是愚蠢可笑的。②可是每 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③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 作是生活目的本身――我把这种伦理基础叫做猪栏的理想。④照亮我的生活道路,并且不断给我新的勇气,以 使愉快地正视自己的理想,是善、美和真。⑤要是没有志同道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 界――那个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那么在我看来,生活就会是空虚的。⑥我总觉得人们 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的――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都是可鄙的。
这段文字共有六句话,找出可作中心句的一句是_____
2.看看下面短文,概括出文段的主旨。
案头放着盆水仙,开过苍白的花终于根烂叶黄,像贫苦人家一个营养不良的少女,孤寂地摇落了。我想, 她本来是并不叫做水仙的,她以她的苍白换得这个美丽的名称。为什么离开泥土呢?而水仙仍无言地摇落了。
答_____
3.为画线处选择合适的句子,使上下文衔接。
崖壁下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的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 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A.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罗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
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矗立在江对岸。
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
4.“对爱好文科的学生,加强文科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呢?还要不要他们学好数 学、物理、化学和
[1][2]下一页
生物呢?”从下面的四句中选出能与它衔接的句子。
A.从长远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不恰当的。
B.如果我们缺乏战略眼光,在实际工作中就可能作出错误的回答。
C.为了使学生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D.只要认真想一想中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就会说:不可以。
5.选择恰当的句子填入横线内。
自从“五四”以来,翻译介绍先进国家的文化成果就成了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
A.这些翻译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
B.翻译作品日见其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 发展。
C.翻译作品日见其多,这些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
D.这些翻译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
6.①祖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底蕴深厚。②虽不失为民族瑰宝,但也不乏沉重包袱。③ 植根于这样的土壤中的古训、俗语、谚语,也良莠并存,瑕瑜互见。④涉及到语言方面的庸言就有很多,诸如 “祸从口出”、“是非皆因多开口”、“话到唇边留半句”等等。⑤这些长期以来的话语,如果继续拿来指导 今天的生活,定会贻害无穷。⑥所谓“言多必失”就是如此。
下面这句话是从上段文字中抽出的,如果把它放回去,应该放在什么地方?
既有思想深邃的警句,也有似是而非的赘语。
7.①有哲学色彩的人生同没有哲学色彩的人生是颇不相同的。②前者处处冲决积习和偏见所织成的罗网 ,后者则往往囿于积习和偏见所构成的窠臼。③对死亡的态度恐怕是最能说明问题的。④没有哲学色彩的人, 只本能地看到死亡的一个方面,即对死亡本能地怀有恐惧和惊慌心理。⑤有哲学色彩的人,则抱“生寄也,死 归也”顺从自然的宁静态度。⑥人生寄存的两头都是无穷大,人生就是夹在两头无穷大之间的一瞬间。⑦我们 的努力方向应是化这短暂的瞬间为永久的价值。
下面这句话是从上段中抽出的,请将它复位到原处。
“塞翁”对“失马”的态度,就是富有哲学色彩的人生态度。
8.①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②胸部第二、第三节的背面,生着薄翅一对,是飞行的器官。 ③蜻蜓的翅,基部有筋肉,通入体内,翅因它的收缩而活动。④前后翅交互动作,前翅上时后翅下,后翅上时 前翅下。⑤其它的昆虫,翅基没有这种动翅的筋肉,翅的附着点,有纵行筋、横行筋和斜行筋,由于胸部的背 甲和侧甲的运动,两翅作上下向或斜向的活动。⑥甲虫类前翅仅作保护之用,与运动没有关系。
下面这句话,如果要放回上文中去,应放在何处?
所以蝴蝶和蜻蜓不同,前后翅是同时活动的。
附参考答案
1.第4句。(第1句话入题,谈要追究一个人生存的目的是难以作出科学回答的。第2句谈每个人又都 有理想,这两句构成转折关系,强调重点在第2句。第3句承第2句,谈自己不把安逸生活当作自己的理想。 第4句明确说明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前三句主要是为了引出第4句。第5、6句从反面说明树立正确理想的重 要性,是对第4句的进一步论证。)
2.水仙不应该离开土地。(解这道题目,首先看每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然后再组织语言。这段文字 共4句话,第1句写水仙开了花却因营养不良“而孤寂地摇落”了,第2句通过猜想水仙得名由来,而为其摇 落感到怜惜,同时暗写“假如不生活在水中的话,则可以避免这个结局”的推测。第3句用反问的形式指出它 不该离开泥土,这是议论句。第4句回到开头写水仙毕竟离开了泥土,只能凋零。统观4句,1、2、4为叙 述,3为议论,表明作者观点。变反问为判断,答案就出来了。)
3.B。(首先认定干扰,在于修辞效果。复位之句必须与“死寂、凄凉”的氛围一致。这样先排除A、D。而C,又前后矛盾。)
4.B。(干扰因素是逻辑方面的,复位句必须既对第一问作否定回答,又对第二问作肯定回答。C、D 分明不对,只答一问。A项又指代不明,与原文衔接不紧。)
5.C。(首先从语流是否畅通上排除掉A、D两项。而B中又使用了“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存在词 语搭配不当的毛病。)
6.应复位在④前。(这是对“良莠并存,瑕瑜互见”句的具体说明,属于说明性阐释句的复位题。)
7.应复位在⑥前。(这是证明性阐释句的复位题。)
8.应复位在⑥前。(一看便知,这是一句总摄句复位题,但要注意,它不是全段的总结句,而是对昆虫 翅膀作用作分析的一个结论句。而最后一句话,是说的甲虫类翅膀。)*
3.怎样培养孩子积极把握机遇 篇三
从前,有一个周朝人,一直没有碰上被提拔做官的机会。这时,他年事已高,白发苍苍,便蹲在路旁哭泣。有人问他:“你为什么哭泣呢?”他抹了一把鼻涕回答:“我一直没有遇到提拔任用作官的机会,伤心自己年事已高,错过了大好时机,所以哭泣。”路人又问:“你为什么一次都没有被提拔呢?”他停住了泪水终于说出原因:“我年轻时,学习做文官,文官方面的修养已经具备,刚要准备做官时,国君却喜欢任用老年人。后来,用老年人的君主死了,后主又喜欢用武将,我就改学武官,当武官的标准基本达到时,后主又死了。少主刚刚即位,就又欢喜年轻人,可我的年龄又老了。所以,我一次都没有遇到被提拔任用做官的机会啊!”
这位老先生的命运,令人同情,努力一生,也未跻上官阶。一生遇到三个机遇又都与他无缘。终于“年老白首,泣涕于途”。尽管他孜孜不倦地追求和勤勤奋奋地努力,但他却没有机智地把握好机遇,这就是他失败的原因。因为,愚蠢的人总是浪费掉机遇,消极的人只会等待机遇,平常的人能够把握住机遇,聪明的人善于创造出机遇。“周人”只能跟在形势的后面亦趋,只会等待机遇又总是浪费掉机遇,直至创造出机遇,以自己的努力和机智改变自己的命运,不仅做一个平常人,更要做一个聪明。“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古话,也道出了把握住机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史记》里记叙了一则“卞庄刺虎“的故事,说明了聪明的人抓住矛盾焦点,往往能一举二得,事半功倍——春秋时,鲁国有一个勇士叫卞庄。有一天,卞庄在一家旅店附近遇见两头恶虎争食一头牛。他想要刺杀老虎,旅店的仆人劝阻他说:“两只老虎正在吃一头牛,吃美味的食物,必然要争,一争定要斗,一斗就会大的受伤、小的被咬死。小虎死了,大虎也伤了,你再去刺杀受了伤的老虎,必然能获得杀死双虎的名声呀!”卞庄以为他说得很对,就站在那儿等待。过一会儿,两只老虎果然斗起来,大的果然受了伤,小的果真被咬死了。卞庄这时去刺杀了那只受伤的老虎,果然获得了捕杀双虎的威名。
孩子升学,是孩子们所共同遇到的最大的机遇。家长要引导孩子们搞好学习,积极提高竞争力,那么在升学的公平竞争中“跃上龙门”,则不仅是把握住机遇,也是创造了机遇。孩子爱好写作,且在教师的辛勤指导下,小小年纪便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就可积极地配合老师,教育孩子更上一层楼。孩子身体好,反应机敏,航空部队来校招生,家长可积极配合学校教师,送自己的孩子让部队选招。孩子当一名人民的空军或一名飞机驾驭员,不是能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吗?而且孩子到部队后还可以报考军校入大学门的。家长切莫漠视此事,使孩子具有超强的身体素质和智力条件而失去被选招的机遇。即使孩子上大学无望,家长也要针对孩子的实情,教育孩子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学习科技知识,报考各种技校,或学习科学种田的本领。切不要丧失信心,对孩子失望而听之任之。所有这些,则都是家长教育孩子积极主动把握机遇的范例。
4.把握幸福诗歌 篇四
幸福并不是金币挥霍的屋檐下;
幸福因人因事因地因需而异。
腰缠万贯对于乞丐是幸福;
拥有爱情对于离异者是幸福;
金榜题名对于莘莘学子是幸福;
风华正茂对于老人是幸福;
击倒对手对于拳击手是幸福;
五谷丰登对于耕耘者是幸福;
回归家园对于流浪者是幸福;
如此等等的幸福,无法用语言难以描述。
智者有追求幸福的标准;
愚者同样有得到幸福的尺度。
只是有些人对幸福熟视无睹;
有些人对幸福习以为常;
有些人对幸福梦寐以求;
有些人对幸福求之不得。
我们无意做苦行僧,
幸福自然在永不疲倦的追求中,
只要不把幸福的期望值提得高不可及,
只要不把自己的幸福建在别人痛苦之上,
以一种平凡心态求之,就会发现,
幸福在俯仰之间,
幸福就在自己身边,
只不过没有留意把握而已。
芸芸众生,谁能大割大舍,
赤条条地来去无挂。
人生在世,谁能逃脱生老病死、七情六欲、名缰利锁。
也许你理想的翅膀鹏程万里,
现实的脚步却迈不出一片泥泞尴尬;
也许你担心人言可畏,
却被生活的点点滴滴击碎心灵的防线。
只要不逃避现实,不淡化责任,
就会找到幸福之源;
只要留心体验生活中的喜悦,
就能获得幸福之果。
歌未竟,情未泯。
我们千万能让无助的泪水降低自己幸福的品位,
不要随意取舍那种以苦为乐、乐在其中的淡泊心绪,
我们要学会憧憬幸福,
就会遭遇激情,
生活就不会亏待自己。
我们要学会把握幸福,
【怎样把握诗歌内容】推荐阅读:
作文 青春该怎样把握?10-19
乡镇卫生院怎样把握好公共卫生工作06-27
毕业自我评价内容要怎样写?10-03
把握初三作文09-05
把握自己初一作文07-19
珍惜时间把握未来10-19
把握人生的坐标10-23
把握自我、体验成功10-31
把握现在,拥抱未来11-04
把握销售的尺度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