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检验科工作总结

2024-07-18

2011检验科工作总结(共10篇)

1.2011检验科工作总结 篇一

2011年永修县疾控中心检验科工作总结

2011年以来,检验科全体人员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在疾控中心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与各个科室密切配合,共同努力,较好的完成各项检验任务。现将2011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科室分为微生物检验组、理化检验组和临床(生化)检验组,共有7名检验人员,承担全县的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劳动卫生、学校卫生、消杀灭、流行病等检验工作;承担全县的食品生产经营及公共场所等行业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工作;承担流行病及传染病病原微生物检测和血清学检测,负责计免门诊的各项检验工作。

二、工作情况

1、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完成各类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共3350人,样检103件,包括甲肝、戊肝及肠道致病菌的带菌检查,为把好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入行关,确保健康证的有效发放提供有力证据。

2、水质分析检验:对县城各乡镇开展农村饮用水工程水质安全监测,共监测69个点,水样266件,对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共39个点,水样118件。

3、霍乱监测:对外环境水样检索146份,涉水产品的’02”病原菌检测280份。

4、对全县餐饮店及公共场所环用具进行消毒监测检测共215户,样品1075件,对全县医疗机构进行消毒监测检测共242所,样品960件。

5、免疫门诊部检验:全年共完成乙肝两对半检测60人,狂抗检测185人,五项抗体检测280人,微量元素检测70人。

6、完成全县碘盐监测检测:共9个乡镇288户,样品288件。

7、其他工作:①积极配合其他科室进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调查和处理工作,并对食物中毒样品进行检测分析。②积极配合中心抽调科室人员协助其他科室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③上半年在中心班子的领导下,全科职工顺利完成了计量认证复审工作。

三、存在问题

1、因条件所限,实验室环境设施不够合理,随着工作任务的增加检验人员不足。

2、检验室仪器设备达不到国家基层检验配备的要求。

3、科室人员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知识更新较慢,未能及时的掌握一些新技术、新方法。

四、建议

1、争取领导更加关心重视检验科的工作,深入了解检验科的实际工作,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2、更新或增添检验仪器设备,及时收集新的标准检验方法,跟上检验技术发展的潮流,为卫生监督提供更为全面、准确的公正数据。

3、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二0一一年十二月三日

2.2011检验科工作总结 篇二

医药产品是人类与疾病斗争的工具,是防病治病、关系用药者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在世界各国的医药实践中,由于微生物污染药品引起的药源性疾病屡见不鲜,从“欣弗”到“刺五加”,频繁的不良事件,把药品微生物检验工作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关注高度。药品中污染的微生物通过微生物体及其分泌代谢产物导致机体过敏、中毒、感染等。应用被绿脓杆菌污染的眼科制剂时,有可能使患者再感染,产生溃疡,甚至失明;应用被肠道致病菌污染的药品,将会导致肠道疾病;应用表面创伤的药品,污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能使患者发生败血症;吸入污染霉菌或细菌的气雾剂将会导致患者肺部感染等,严重的可以直接导致菌血症危及生命。此外,某些药品中污染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改变药物组成、破坏有效成份而造成疗效改变或丧失,如各种含糖类制剂经污染菌氧化或发酵而分解,pH值被改变等。所以,从20世纪60年代初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将非规定灭菌药物染菌限度纳入国家标准,成为药品检验的常规检验之一[1]。

我国开展药品无菌检查和微生物限度检查已有数十年的历史。新中国第一部药典(1953年版)收载了无菌检查法。我国开展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始于1972年,1978年颁发了第一个“药品卫生标准”,1990年版药典第二增补本收载了20个化学药品种的微生物限度标准规定,2000年版药典一、二部同时收载了检查法和限度标准,首次把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和限度标准同时发布。在中央和各地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怀和重视下,经过我国药品微生物检验工作者几十年来的艰苦奋斗,我国药品微生物检验工作不断发展,标准不断完善,逐步建立起了符合我国国情的药品微生物检验标准体系。至2010 版中国药典,我国药品无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和标准在科学性、合理性以及与国际接轨方面均有了长足进展,使我国药品无菌和微生物限度检查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2010 年版《中国药典》关于微生物检查有以下主要特点:规定眼用制剂按无菌制剂要求,明确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外用剂型均按无菌要求;中药橡胶膏剂首次提出不得检出致病菌检查要求;新增抑菌效力检查法指导原则、药品微生物检验替代方法验证指导原则、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规范指导原则等,以缩小附录在微生物方面与国外药典的差距;质量标准体系基本与国外接轨,强调微生物检验的验证及过程控制;对滴眼剂的质控水平大幅度提高,部分品种特别是抗生素品种的无菌检查法由附录走入各论。

2 抽样基本信息

根据总后卫生部《全军药品制剂抽验工作的通知》精神和总后卫生部药品仪器检验所、军区卫生部的抽验计划和要求,2011—2012年本所共检验110家军队医疗机构外购及自制制剂,涉及9个分布区域。见表1。

3 抽取样品的确认及保存

按相关规定,供试品应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按批号抽样;抽样量一般为检验用量(2个以上最小包装单位)的3倍量;抽样时,凡发现有异常或可疑的样品,应抽选有疑问的样品,但因机械损伤明显破裂的包装不得作为样品。各药检所抽样过程均符合规定程序,各批次样品均依照《军队药品制剂抽样管理系统》输入相关信息并打印抽样凭证;抽取样品的品种数量符合抽验计划和药品检验规定的要求;检测样品与留样样品分别封样,封条完整;供试品在检验前,均保存在阴凉干燥处,保持其原包装状态,严禁开启。

4 检验标准

制剂来源、分布、剂型、作用不同,其检验依据也不尽相同。2011—2012年军队评价性抽验药品的主要检验依据见表2。

与2005年版药典相比较,2010年版中国药典对微生物限度检查水平和要求都提高很多,主要表现在内容、总论、试验操作、菌液制备等方面。见表3。

与国外药典相比较,《中国药典》2010年版也进行了方法和标准的修订与完善。见表4。

5 检验结果分析

5.1 检验结果

2011—2012年,本所共完成药品监督抽验任务1 211批(外区药检所代抽495批),进行卫生学检验项目869批次,其中外购药品297批次,合格率100%;医疗机构制剂572批次,7批次检查不合格,合格率98.8%;其中检出霉菌和酵母菌数不符合规定的4批次,占不符合规定批次的57.1%;大肠埃希菌检出1批次,占不符合规定批次的14.3%;无菌包装不符合规定的2批次,占不符合规定批次的28.6%;而检出细菌数均符合规定,其他控制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孢梭菌均未检出。抽验情况见表5、6。

5.2 检验项目

5.2.1 细菌

* 检验程序:

* 检验结果:2011—2012年所有抽检药品检出细菌数均符合规定。

5.2.2 霉菌及酵母菌

* 检验程序:

* 检验结果:869批次检品中,检出霉菌和酵母菌数不符合规定的有4批次,均大于中国药典2010年版所规定的限度值。具体品种见表7。

5.2.3 大肠埃希菌

* 检验程序:

* 检验结果:869批次检品中,检出大肠杆菌1批。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控制菌一次检出为准,不再进行复试。见表8及图3。

6 质量问题分析

卫生学检查中不合格率最高的项目是微生物限度检查中霉菌和酵母菌数,其次是无菌检查中抽验药品的包装不符合规定。不符合规定的主要是医院自制制剂,且主要分布在液体制剂(10%KCl溶液)和原辅料营养物质丰富以及以中药材直接入药的制剂[6]。

究其原因,一是思想上不够重视,没有严格按照无菌药品有关规定进行包装,造成药品的包装不符合规定;二是原辅料虽然在购入时符合一定的规定, 但由于运输、贮存环境等因素,容器或包装材料的污染也会造成医院制剂微生物检验不合格;三是操作环境、操作容器和操作者本身的卫生状况可能给医院制剂造成污染。

7 对策及建议

药品是防病治病的特殊商品,药品质量直接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药品质量和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至关重要[7]。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药品安全的监管越来越依赖于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各级药学工作者应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和提高国家药品标准,不断提高技术监督的能力[8]。建议药品监管部门加强对药品市场的管理及对药品使用单位的监督检查;同时药品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从业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与指导,以提高企业员工的业务素质。药品生产企业应增强社会责任感,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严把产品质量关,自检不合格不能出厂,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药品流入市场[9]。针对自制制剂,应严格按照医院制剂生产规程的要求, 做好对环境、容器、操作者的卫生管理工作, 杜绝各个环节的污染, 对容器和包装材料在使用前采取臭氧消毒[10],保证医院制剂的质量。医院制剂经过软、硬件改造, 各方面条件均有所改善, 但仍必须加强医院制剂生产各个环节的管理, 提高医院制剂质量, 确保医院制剂的疗效和用药安全。

摘要:调查2011—2012年军队评价性药品监督抽验情况。方法:对1211批检品的抽验情况及其质量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医院自制制剂质量问题较为严重,且主要分布在液体制剂和原辅料营养物质丰富以及以中药材直接入药的制剂。结论:药品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并提高技术监督的能力,相关企业应增强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药品,药品抽验,质量分析

参考文献

[1]杨铭,刘玉英.浅谈药品微生物限度检验的重要性[J].山东医药工业,2001,20(4):37-38.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USP[S].29(61)

[5]BP[S].2002,Appendix XⅥB

[6]罗建华.我院医院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情况分析[J].抗感染药学,2005,2(3):233.

[7]王荭晖,徐庆辉.黄山市2006年药品监督抽验情况及质量分析[J].安徽医药,2007,11(5):449-451.

[8]傅茂东,黄莹,刘群,等.2003年山东省药检所药品监督抽验情况及其质量分析[J].中国药事,2004,18(12):769-770.

[9]何琳.马鞍山市药检所2004年化学药品质量分析[J].安徽医药,2006,10(2):159.

3.2011检验科工作总结 篇三

【关键词】检验科自我防护控制感染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138-01

医院是病原微生物重点聚集的场所,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和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各科病人的标本都送往检验科,工作人员每天要处理各种大量标本,包括常规检验、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等,检验科的工作人员每天不但与患者直接接触,还要要与大量临床标本如患者的血液、尿液、体液、粪便、痰、穿刺液、脓液、胃液和脑脊液直接接触,容易造成检验人员的工作环境的污染和医院内感染。各种病原体均有存在的可能性,患者与医生、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的机会始终存在。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和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因此做好检验科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特别是对检验科人员和环境的管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尤为重要。

一检验科存在的医院感染原因

部分检验人员采集标本时无菌观念不强,,消毒液浓度达不到要求,或使用时操作不当。各类标本在试管或其他容器中未经加盖直接离心或振荡操作后进行检验,因试管破碎造成标本外溢,直接污染离心机而造成污染。各种检验用品如采血针、吸管、注射器、针头、试管等一次性用品,由于处理不当或未经处理与生活垃圾混在一起,直接污染医院的环境、物品,增加了医院感染的机会。,剩余标本处理不妥是造成醫院感染的重要因素。,检验科的工作人员院感染意识不强,工作人员的手,工作室、操作台、仪器清洁用的墩布消毒不彻底,造成大量细菌繁殖。检验报告单与申请单为一体,操作不当造成标本外漏等,造成交叉感染,导致病源微生物的在医院内的传播。检验人员的自我防护,减少职业暴露,确保环境的生物安全,是控制感染的关键。

二加强检验人员的自我防护,减少医院感染的具体措施

2.1加强检验人员的生物安全知识学习及培训,使检验人员提高生物安全防范意识,医院感染办,专职人员对全体人员进行培训,了解生物安全的相关知识及生物危害,健全生物安全防护制度,消毒隔离制度,职业暴露应急措施。使全体人员都能深刻意识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并在工作中自觉遵。加强检验人员的无菌观念。工作时间着装规范,不在工作区内进食水,不会客。采血时检验人员在采血室操作,操作中穿工作服,戴口罩、手套,必要时戴眼罩,应做到一人一巾一带一管,对每位患者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标本离心每周由一名检验人员负责,操作时穿防护衣、戴防护眼镜、一次性橡胶手套,采血管离心前不得开盖,对传染性病原体均由免疫室人员在生物安全柜中操作。进行离心或振荡操作的标本,避免样本溢出。若标本液体外溢时,应消毒离心机内部。消毒液容器每周消毒2次,使用后随时加盖,经常检测消毒液的浓度

2.2工作环境,工作人员的手,报告单消毒与监测;每天工作完毕室内空气用紫外线灯消毒1小时,并定期监测,工作台面及物体表面进行常规消毒,定期监测,物。当地面被污染立即用1000-2000mg/L有效氯溶液消毒30-60min。检验人员在操作时不慎受伤时,,要立即挤压伤口,排出血液,用肥皂和流水冲洗,并消毒包扎.衣物污染时应立即脱去,高压灭菌后再清洗。报关单消毒后才可发出,在操作前应戴手套,操作后应立即六步洗手法洗手。当标本直接污染手部皮肤时,洗手后必须进行手消毒。不得用公用毛巾擦手,防止交叉感染。医疗废物处理各种检验一次性检验用品,置于相应的容器内,损伤性垃圾消毒后,送焚烧炉。检验标本可能存在病原体,应按医疗废物严格管理,避免出现生物危害。对所有标本都应按传染性标本处理,采用高压灭菌法或消毒液浸泡,焚烧处理。废弃的标本要做无害化处理,才可倒入下水道。

三总结

4.2011检验科工作总结 篇四

我(xxx)从事锅炉及压力管道安装及检验工作xx年,工作能力有了很大的的提高。多年来,我努力工作,力争做到更好。下面,就多年来的工作情况作个简要总结;

一、努力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检验工作是一个特殊的岗位,要求更新知识和提高技能。特别是现在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新产品不断地开发,相应的新材料新产品的不断涌现,检验的范围更大,对于检验要求也更高,多年来,认真学习科学技术相关的检验检测规程标准,热情和努力工作学习,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违章、违纪,不违规、犯法,做个称职检验人员。

二、努力工作,认真完成各项检验工作;

多年来,面对各种新的特种设备安装及检验工作,工作难度更大,能应对困难的挑战,不断地请教相关人员,互帮互学,学习新的检验方法,顺利完成各项检验要求。

三、检验的主要设备; 从1992--1995年在xx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的 热能动力专业毕业后开始至今,一直从事锅炉及压力管道安装及检验工作,从热水锅炉到电站锅炉,从热水管道到蒸汽管道,(压力1.6MPa到3.82MPa,吨位;1吨--220吨各种型号锅炉,管道从100mm到800mm,壁厚3mm--30mm)共几十个项目。近几年安装检验工作;

1)xxx热电厂锅炉安装及检验;xxx热电厂一期2台130吨/时的煤粉锅炉;压力3.82MPa,温度450度,安装检验工作有;重点检查出厂技术文件,有无当地质监部门方章,安全附件规格、数量,必要的保护装置及附属设备是否齐全、正常,安装是否准确,计量是否有效,记录是否准确完整。

锅炉安装监检,着重审查以下几方面:锅炉基础及其基准线标志移值记录。钢架、锅筒(汽包)安装记录及实物情况。受热面安装记录、焊接质量检查记录。管子通球试验记录。过热器、省煤器、空气予热器、减温器、除氧器、水处理设备安装记录。检查筑墙质量记录。检查各汽水管道系统布置安装记录。检查各主要汽水阀门安装记录。校验安全阀的始启压力,回座压力是否符合规定。检查水位表指示是否清晰,两侧水位表指示是否一致,检查压力表指示是否正确,校验有效期是否超过,装置是否正确。校验高、低水位警报装置和低水位连锁保护装置动作是否灵敏、可靠。水压试验检查要符合《蒸规》中规定。检查安装记录、烘炉、煮炉记录,试运行,锅炉总体验收等。处理了各种缺陷及设计不合理项目。

5.2011届医学检验专业实习计划 篇五

2011届医学检验专业实习计划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高级医学检验人员,毕业后能在各类医疗机构、防疫机构、医学科研等单位从事临床检验、卫生检验等工作。

二、实习目的:

1、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到医学检验实践中。

2、具有医学检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具有将常规检验项目与临床疾病相联系的初步能力。

4、具有对本专业基本业务进行初步管理的能力。

5、熟知本专业的新技术、新理论,具有不断知识更新的能力。

三、实习计划:

医学检验实习共计19周,2011.2.14—2011.6.25 各科室计划分配如下:

科室 时间 临床检验基础学 4 临床血液检验学 4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4 临床免疫学检验 4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3

一、临床血液检验与检验基础实习

(一)实习目标: 通过实习,使学生能够:

1、明确临床检验的工作范围(包括门诊化验室和病房化验室)和本科室的各种规章制度,并能模范遵守。

2、正确使用和保养常用仪器设备,能正确配制常用试剂。

3、熟练地进行临检常做项目的测定,做到检验结果准确,报告填写规范。

4、具备自学能力,理论 联系实际,运用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正确解释检验结果与疾病的关系。

5、明确医学检验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要求,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树立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具有团结协作和初步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实习内容:

1、掌握内容:(1)血液检验

毛细血管采血法、静脉采血法、血液常规检查(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电子血球计数仪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出血时间测定。凝血时间测定(试管法与玻片法)血块退缩试验、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及凝血酶原纠正试验、血浆复钙时间测定、嗜酸粒细胞直接计数、红细胞脆性试验、红细胞比值测定、血沉测定、3P试验、KPTT试验。

(2)、尿液检验:

尿液常规检验包括:理学检验、蛋白定性(加热加酸法及磺柳酸法)、尿糖定性试验、妊娠试验(胶乳凝集抑制试验)、尿三胆试验、尿液隐血试验、尿酮体试验、酶联免疫试验诊断早孕、尿液生化成分的自动分析、尿沉渣镜检、HCG的稀释试验等。

(3)、精液检验: 精液常规检(包括理学观察、精子计数及精子形态检查等)。(4)、粪便检验:

粪便常规检验(包括理学检验及镜检,能在镜下正确辩认和识别各种常见寄生虫卵,能够识别红、白、脓细胞、吞噬细胞等)、大便隐血试验、肠道各种滴虫及其包囊等。

(5)、脑脊液检验:

脑脊液常规检验包括物理学检验(颜色、混 浊度、凝固物、网状物)、化学检验(蛋白定性、氯化物定量及糖半定量)、镜检(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计数、涂片染色做细菌学检查)。

(6)、浆膜腔积液的检查:

胸、腹水的常规检验(包括肉眼观察、比重测定、李凡他氏粘蛋白定性试验及白细胞分类计数等)

(7)、骨髓检验:

骨髓的涂片染色、骨髓 细胞的分类方法、报告方法、增生度的判断、正常骨髓象、常见血液病的血象与骨髓象(包括铁、溶贫、巨贫、再障、急粒(M1、M2)、急淋、慢淋、多早白(M3)、亚急粒、慢粒、急单(M5)、粒一单(M4)、类白反应、脾亢、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及MDS等。有条件可作白血病的免疫分型。

特殊染色部分(过氧化酶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铁粒染色),有条件者还可实习其它染色方法。

(8)、试剂配制:

瑞氏染液、红、白细胞、血小板稀释液、血红蛋白测定试剂(包括: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所用试剂)、网织红细胞染色液、红细胞脆性试验试剂、3.3%枸椽酸钠、0.025M氯化钙溶液、兔脑浸液、硫酸钡吸附血浆、尿蛋白定性试剂、班氏尿糖定性试剂、尿三胆试验试剂、隐血试验试剂、饱和石碳酸液、李凡他(Rivatta)氏(粘蛋白定性)试剂、过氧化酶染液、苏木素一一伊红染液等配制。

2、熟悉内容:

红细胞平均直径测量三种平均指数的测定,红细胞直径曲线的绘制、红斑狼疮细胞的检验,嗜碱性点彩红细胞的检验、凝血酶原消耗及纠正试验、乙醇胶试验、血中微丝幼的检、简易酸溶血(即汉姆氏)试验、蔗糖溶血试验、血液比粘度的测定。12小时尿中有机沉淀物计数(爱狄氏计数)、尿酮体检验、酚红排泄试验、莫氏稀释浓缩试验、尿中血红蛋白的检验、本一周氏蛋白的检验、乳糜尿的检验、尿含铁血黄素的检验等。

胃及十二指肠液的检验、阴道分泌物的检验、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判断及报告。

脱落细胞的检验:

脱落细胞的涂片、固定、染色、核异质与肿瘤细胞的形态识别,胸水、腹水、痰液、尿液、食道拉网、阴道及宫颈涂片等的肿瘤细胞检查及报告方法。

3、了解内容:

巴氏染色的方法、阴道脱落细胞激素水平的测定、阴道分泌物清洁度的判断、铁粒染色及糖原染色的方法及结果的判断、罕见血液病、恶网及多发性骨髓瘤等的血象与骨髓象观察等,有条件者可做红细胞电泳测定。

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习(一)、实习目标 通过实习,使学生能够:

1、明确生化检验的工作范围和生化室的各种规章制度。

2、正确使用和保养生化室常用的各种检验仪器,熟练地进行常做生化检验项目的测定,做到检验结果准确,报告填写规范,正确解释检验结果与各科疾病的关系。

3、明确生化检验质量控制的方法及其意义,能较好地进行常做生化项目的室内质量控制,并能对质控图进行分析,发现失控及时纠正。

4、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生化与生化检验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自学能力,能运用掌握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具有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团结协助精神和良好的医德医风。

(二)、实习内容

1、掌握内容:

(1)、生化检验常用仪器:电动离心机、电冰箱、电热恒温干燥箱、电热恒温水浴箱(锅)、电炉、电泳仪、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721、SX一721、722等)、火焰光度计、电解质分析仪、半自动或自动生化分析仪等的正常使用和保养。

(2)、一般玻璃仪器:吸量管、滴定管、溶量瓶、量筒等的正确使用和清洗。

(3)、正确采取、制备和保存生化检验的各种标本,如:血清、血浆、防凝全血、无蛋白血滤液、尿液等。

(4)、检验项目:血清总蛋白、血清清蛋白、血糖、血清总胆固醇、血清HDL一C、血清尿素、肌酐、血清(尿)淀粉酶、血清ALT、AST、ALP、LDH、CPK、血清Na+、k+、CL、Ca2+、血清HCO-

3、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血清蛋白电泳、血清脂蛋白电泳、血清甘油三脂、尿17一酮类固醇等项目的测定。(5)、各检测项目的室内质控图的制作及图形分析。

2、熟悉内容:

(1)、生化室各种原装化学试剂的等级、开封和保存以及主要实验试剂的配制与保存。

(2)、各种试剂盒的选择、购买、贮存和使用。

(3)、血气分析仪的使用、保养及血液各种酸碱指标的测定。(4)、内生肌酐清除率、儿茶酚胺定性、VMA定量、血氨等项目测定。

3、实习医院应创造条件,进行生化检验手工法操作的训练。

三、临床微生物学及免疫学检验实习(一)、实习目标: 通过实习,学生能够:

1、熟练地进行消毒、灭菌及无菌操作技术。

2、正确进行各种临床标本的采集、送检、处理,明确检验规程。

3、对常见细菌能较熟练地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及正确报告结果。

4、熟练地进行常用免疫诊断的操作、正确判断及报告结果。

5、能正确使用及维护检验仪器(尤其是光学显微镜油镜的正确使用),能制备及正确使用各种常用培养基试剂、染色液、消毒液等。

6、明确实验室布局和工作范围及工作原则。(二)、实习内容:

1、微生物学检验

能熟练进行下列致病菌的标本采集、分离培养、鉴定及正确报告,如无下列某种标本,希望以菌种代替。(1)、病原性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等。

(2)、肠道杆菌:埃希氏杆菌属、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变形杆菌属、肺炎杆菌及其它肠道致病菌。

(3)、非发酵菌:假单胞杆菌属、产碱杆菌属、不动杆菌属。(4)、弧菌科: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气单胞菌属、邻单胞菌属。

(5)、棒状杆菌属:白喉杆菌、类白喉杆菌。(6)、分枝杆菌属:结核杆菌。

(7)、病原性真菌:皮肤丝状菌、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8)、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包括药敏纸片制备法)。(9)、临床常见厌氧菌及厌氧菌的培养检查法。

2、免疫学检验

能熟练进行下列项目的操作、结果判断及正确报告结果。(1)、肥达氏及外斐氏反应。(2)、梅毒的血清学反应。

(3)、抗链球菌溶血素“O”的测定。(4)、免疫球蛋白的检查:单向免疫扩散法。(5)、免疫酶法、放射免疫法。(6)、乙肝五项检查。(7)、类风湿因子(RT)测定。(8)、血清总补体(CH50)活性测量。(9)、血清补体成分(C3)测定。

3、进行下列标本的采集、送检、处理及检验规程。

血液、粪便、尿液、脑积液、脓汁、胆汁、穿刺液及咽拭子等。

4、熟练进行常用培养基的制备。

5、熟练配制下列试剂及染液。

(1)、试剂:靛基质试剂、甲基红试剂、W一P试剂等。(2)、染液:革兰氏染液、抗酸染液等。

6、正确使用常用检验仪器。

四、实习学生职责

1、尊重实习基地的领导,服从老师和组长的安排。

2、严格遵守实习基地的规章制度,在实验操作中,要按实习基地所规定的操作规范进行,未经同意,不得修改。

3、根据实习基地实验室设施的配置,认真填写实验室或仪器工作日记、实验记录、检验报告单。报告应有有关负责人员签名。爱护仪器设备,要熟练操作后才能独立使用。严守国家机密,不得随意泄漏现场单位有关保密的情况。及时总结检验结果和提出检验总结报告,到现场调查时,要认真写好现场调查报告。

五、实习鉴定与考核

学生在各科实习结束时,应要求指导教师根据《专业实习鉴定表》的要求对其本人在该科实习的情况做出鉴定,鉴定成绩分为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59以下)。

实习基地应分别给实习学生进行综合鉴定。专业实习鉴定表由实习单位或学生统一交回学院教学部门归档保存。

医学检验学系 2011.1.14

济宁医学院医学检验系

2011届医学检验专业 卫生检验实习计划

一、实习时间及任务

卫生检验专业生产实习是学生在毕业前(第五学年的第10学期)利用教学基地的条件(师资、设备等)进行专业生产实习,时间为19周。

卫生检验专业生产实习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主要措施,也是学生毕业前的岗前培训。学生生产实习期间的主要任务包括:

1、了解本专业的工作性质和任务。

2、熟悉本专业的工作内容。

3、掌握本专业的一些常规工作方法。

4、了解毕业后的工作环境,为就业作适应性训练。

5、认真完成所在教学基地科室交给的工作任务。

二、实习目的与要求

卫生检验专业学生毕业前的生产实习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阶段。通过毕业前的专业实习,巩固所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掌握卫生检验常用的仪器设备,同时熟悉和掌握卫生监督的工作程序及各类卫生监督的内容和方法。以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环境,以达到独立进行卫生检测、监督,把学生培养成为品学兼优的高级卫生检验人才。

三、组织领导

1、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应接受我系和所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双重领导,教学基地受学院的委托,全权负责实习生的德、智、体全面管理。

2、我系教学和学生管理部门的老师应经常深入实习基地,掌握实习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生活情况,协助基地做好实习生的管理工作。

3、我系(或教研室)应与相应的实习基地保持密切联系,与有关科室共同制定实习计划,并定期派有经验的教师到实习基地向兼职教师和兼职班主任了解实习情况,并协助基地总结经验。有必要时参与各科的实习考核工作。

4、兼职班主任代表学院和实习基地负责实习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5、兼职教师应按照实习大纲的要求,制订实习计划,负责实习生的工作安排,实习完后对学生进行考核和鉴定。

6、本专业学生的生产实习原则上应进行卫生检测方面的出科考试。考试内容和方式由实习基地决定。

四、实习科室及内容

理化检验试验室、卫生微生物检验实验室 时间: 10周 9周 2011.2.21—2011.6.25 内容: 空气理化检验 水质理化检验 食品理化检验 生物材料检验 病毒学检验 细菌学经验 免疫学检验 仪器检验

五、实习学生职责

1、尊重实习基地的领导,服从老师和组长的安排。

2、严格遵守实习基地的规章制度,在实验操作中,要按实习基地所规定的操作规范进行,未经同意,不得修改。

3、根据实习基地实验室设施的配置,认真填写实验室或仪器工作日记、实验记录、检验报告单。报告应有有关负责人员签名。爱护仪器设备,要熟练操作后才能独立使用。严守国家机密,不得随意泄漏现场单位有关保密的情况。及时总结检验结果和提出检验总结报告,到现场调查时,要认真写好现场调查报告。

六、实习鉴定与考核

学生在各科实习结束时,应要求指导教师根据《专业实习鉴定表》的要求对其本人在该科实习的情况做出鉴定,鉴定成绩分为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59以下)。

实习基地应分别给实习学生进行综合鉴定。专业实习鉴定表由实习单位或学生统一交回学院教学部门归档保存。

七、说明

各实践教学基地可根据本单位科室设置的具体情况,调整各科的实习时间,尽量使实习学生能实习到大纲内要求的内容。

6.2011检验科工作总结 篇六

为贯彻国家质检总局“数字质检”、“智慧质检”的重大发展构想,促进中国检验检测机构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检测业务新的跨越,由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主办,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生意宝检测通)承办的“2011中国检验检测机构市场创新与合作高峰论坛”于12月15日-16日在杭州云栖海航度假酒店盛大开启。www.sepu.net(中国色谱网)作为协办方及独家网络支持媒体,并在本次大会做报告。

“高端交流、凝聚共识、促进合作、开拓共赢”是本次高峰论坛的主要特色。论坛主办方盛情邀请了来自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浙江省质监局的相关领导嘉宾及与会对象;行业内知名的专家学者,全国范围内的国家中心和大型检测机构以及国家级、省级专家媒体与网站参与论坛。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司长、副司长;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司长、副司长;国家认监委主任、副主任等领导也将会出席会议并致辞。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柯振权主持,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振华致开幕辞。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柯振权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振华

本次高峰论坛分为三个专场:在检验检测相关政策解读与发展趋势分析专场,来自国家认监委实验室检测与监管部李文龙处长作了题为《我国实验室管理制度与风险警示》的报告;来自国际检测机构BV高级经理高铭博士作了题为《国内外检验检测机构差异分析与国际化发展趋势》的报告;来自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科技处的顾文海处长作了题为《政府部门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运营经验介绍》的报告;来自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傅丹萍院长作为题为《培育市场导向的科技创新能力,创建技术竞争机构制高点》的专题大会报告。

国家认监委实验室检测与监管部李文龙处长

国际检测机构BV高级经理高铭博士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科技处的顾文海处长

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傅丹萍院长

在经验交流与分享专场,来自深圳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徐江先生作了题为《“第三方检测机构企业化管理与发展”经验分享》的报告;来自国家机动车质检中心苍学俊副主任作作了题为《国家级检测中心国际化发展之路经验分享》的报告;来自浙江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张挺副主任作了题为《政府检验检测机构服务产业、服务重点工程》的报告。

深圳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徐江先生

国家机动车质检中心苍学俊副主任作

浙江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张挺副主任

接下来的信息化在现代检验检测管理上的应用专场,来自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陈自力院长作了题为《标准资源在实验室信息管理上的应用》的报告;来自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朱小军先生作了题为《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助推检测行业快速发展》的报告;来自中国色谱网总经理刘莹川女士作了题为《第三方服务平台在现代检验检测机构管理上的应用》的报告。

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陈自力院长

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朱小军先生

中国色谱网总经理刘莹川女士

7.2011检验科工作总结 篇七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 产业结构经历了较大的变化, 由原来的农业大国逐渐转变为工业大国, 并且正向第三产业过渡。目前我国第一产业的比重由开放前的70%已经下降为15%, 第二产业比重呈先降后升的趋势, 并占主体地位, 目前为52%, 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目前占比为33%。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 制造业的高速发展, 从前荒凉的土地上逐渐屹立起了许多重工业和轻工业工厂, 我国从一个落后的国家, 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向发达国家靠近。而这些年三大产业的逐渐变化, 我国对人力资本的需求也在逐年变化。通过对二者数据的处理分析, 我们发现随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过渡, 人力资本积累逐渐增加, 并且通过实证研究, 我们了解到我国学者早已认为人力资本的增加将有利于经济增长, 而经济增长又会进一步带来对人力资本投入的增加, 将低技术劳动力培养成高技术人才, 高技术的人力资本又会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提高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而对于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本也有不少研究, 这些研究表明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及结构优化将会加速我国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 成为我国强大推动力。但是, 我国学者多数都只研究了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而忽略了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人力资本的影响。而本文将通过文献的梳理以及对数据的一系列选取与处理, 进行科学假设, 利用金融发展状况作为工具变量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 排除反向因果的关系, 创新性探讨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并基于得到结果, 对产业结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 到20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以人力资本为基础的内生增长理论的发展, 人力资本作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 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成为了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在我国, 随着近几年来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力资本积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实证研究方面, 国内众多学者采用了不同的人力资本度量指标, 运用中国经济数据进行一系列考察。王宇、焦建玲 (2005) 运用协整性分析和因果关系检验法, 以人均受教育年限和教育投入为人力资本的度量指标, 表明各教育变量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 同时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具有高等学历劳动力比重的增加大大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反之, 经济增长又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中、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孙敬水、董亚娟 (2007) 发现, 从长期来看,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大于物质资本, 而且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陈仲常、马红旗 (2011) 研究表明, 具有较高人力资本平均存量地区的人力资本离散度正向于经济增长, 而具有较低人力资本平均存量地区负向于经济增长。詹新宇 (2012) 则使用省际面板数据表明,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为正, 但其经济增长效应受到市场化环境的影响。以上研究无一例外的证明了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显著的促进性作用。

因此, 促进人力资本积累, 解决我国面临的人口数量多而劳动力素质低下等问题尤为重要。但是, 对人力资本积累影响因素的研究方向较多, 尚且没有一致结论。白菊红 (2002) 以人力资本积累理论为依据, 对影响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一般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 结果表明劳动报酬、劳动者年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国民收入分配和代际间收入分配是影响人力资本积累的主要因素。吴楚杰 (2005) 从人力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特点和要素进行分析, 指出文化因素作为一条潜移默化的约束规范和行为准则, 对人力资本市场的各个方面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郭庆旺、贾俊雪 (2009) 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两阶段人力资本积累模型, 考察了公共教育支出规模、结构和高等教育可获取性对不同教育背景的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行为、熟练和非熟练劳动力的相对供给和相对效率的影响。陈重行, 窦尔翔 (2012) 通过分析表明要提高人力资本的积累, 减少收益流分布差距, 就必须在总量上、整体上提升对教育型人力资本的运营。

另一方面, 进行产业转型和升级, 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产业质素的提升是实现可持续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由于经济增长模式、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本结构存在高度相关性, 研究人力资本发展与产业结构的作用机制、从实证上论述人力资本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越来越丰富。张国强、温军、汤向俊 (2011) 在增长回归框架下, 以中国各省份1978-2008年动态面板数据为基础, 从国家和区域层面考察了人力资本及其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其结论表明, 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及结构优化将会加速我国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 形成未来我国持续、稳定发展的强大动力。黄文正 (2011) 将人力资本积累和产业结构升级联系起来, 运用协整、granger因果分析和脉冲响应分析人力资本积累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 发现人力资本积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但是, 对产业结构升级如何影响人力资本积累的研究相对较少。戚红艳 (2011)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证明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 并且产业结构升级是人力资本水平提高的Granger原因。

与前人的研究相比, 本文有如下创新: (1) 目前的研究大多是人力资本积累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而很少有人研究产业结构升级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反向影响。由于2005-2011年, 我国主要的产业结构升级体现在第三产业占比的增加, 本文用第三产业占比作为主要解释变量, 通过实证方法研究了这种影响。 (2) 通过我国2005-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 控制了各个可能影响的变量以及年份、省份的固定效应, 使结果更加可信。 (3) 用工具变量法 (IV) , 避免了反向因果以及遗漏变量等内生性问题, 使结果更加可靠。

本文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如下: (1) 我们所选取的数据是我国省级面板数据, 样本量不是很大, 用区县级的面板数据可以得到更为精确地结果。 (2) 本文采用加权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方法算出了我国各省的人力资本存量, 没有考虑到健康状况、掌握的技术等因素, 在以后的研究中, 可以尝试寻找能够能为贴切的度量人力资本存量的指标。

三、假说提出

在我们的假说中, 人力资本存量会受到包括第三产业占比、教育经费等各个方面的因素的影响, 下面介绍各个变量影响人力资本存量的渠道:

1. 第三产业占比

本文认为代表产业结构升级的第三产业占比增加会通过两种渠道促进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

首先, 产业结构的升级会使教育、咨询、设计等属于第三产业的行业在整体经济中的占比增加, 而这些行业所需要的大多是高人力资本的劳动力, 同时对于低端劳动力需求最高的第二产业的占比在逐年下降。我们知道高人力资本劳动力与低人力资本劳动力之间是很难替代的, 所以可以把劳动力市场分为两个子市场。产业结构升级使得高端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增加, 低端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减少, 使得高端市场均衡工资增加, 低端市场工资减少。这种工资的变化促使人们更愿意去接受更多的教育, 提高自己的人力资本, 进而使得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存量增加。

另一方面, 第三产业的发展本身会带来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微观个体在做出是否受教育的的决定的时候会最大化自己的收益, 而第三产业中教育、文化等行业的发展会使人们受教育的成本降低, 假设受教育的收益不变的话, 人们会更倾向于受更多的教育, 提高自己的人力资本水平, 是社会总体的人力资本存量增加。

2. 其他解释变量

除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还有一些因素会影响人力资本的积累, 我们需要在研究中控制这些变量。

首先, 文化消费的增加会影响人力资本的积累。文化消费的增加可以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会提升个体的求知欲, 可以促进个体对人力资本投资的热情, 增加人力资本的积累;同时, 文化消费的提高可以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提高了对高人力资本人才的需求, 使人们更愿意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

收入水平也会影响人力资本的积累。收入水平的提高会提高个体用于人力资本投资的支出, 同时, 从微观个体的角度来看, 如果把人力资本投资看做一种商品, 它是属于必需品之外的奢侈品, 它的需求收入弹性应该大于1, 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增长应该大于收入增长的速度, 收入增长应该会显著地影响到人力资本投资的增长, 从而对人力资本积累有一个正的影响。

收入差距会影响人力资本的积累。如果收入分配更加公平, 那么接受教育就更可能在未来获得收入的增加, 人们也就会更倾向于去接受教育、积累人力资本。技术水平的提高会使得机器能够代替高级的劳动, 使得生产的操作流程简洁化, 对于高人力资本的劳动力的需求减少, 进而使得社会整体人力资本存量减少。教育经费的增加会使得学校有钱雇佣更多的教师、招更多的学生、给高学历的研究者更多的补贴, 进而提高社会总体的人力资本存量。

四、假说验证

在我们的假说中, 产业结构的变动, 主要是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变动, 会通过增加对受教育水平高的人才的需求, 使社会总体的人力资本存量有所增加。图1是我国31个省份2005年-2011年人力资本存量与第三产业增加额占比的散点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较为直观地看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图1中较为奇异的点为均为西藏, 图2为除去西藏外30个省份2005年-2011年人力资本存量与第三产业增加额占比的散点图。

我们发现, 除了西藏与其他的省份有所区别, 第三产业占比与人力资本存量之间很可能存在线性关系。关于各个指标的设定, 详见本章第二小节。

1. 回归方程的设定

基于前面学者的研究以及我们的假说, 我们在主要的解释变量, 第三产业占比, 之外, 又加入了文化消费、收入差距、人均GDP、技术水平、教育经费作为控制变量, 建立了如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其中, HC代表人力资本, IS代表第三产业占比, Gap代表城乡收入差距, C代表文化消费, GDP代表人均GDP, Tech代表技术水平, Fin代表教育经费。

2. 指标选取与数据采集

在实证研究过程中, 选取合适的变量并且保证数据的准确是十分重要的。在经过深入的研究后, 我们选择了人力资本存量作为被解释变量;又选择了产业结构优化程度、文化消费、教育经费、收入差距、技术水平以及人均GDP作为解释变量。下面我们对变量指标的选取以及数据来源进行说明。

(1) 人力资本存量

对于人力资本存量的计算, 目前有很多方法, 包括平均受教育年限法, 收入贴现法等等。本文采用平均受教育年限法, 同时, 由于不同层次的教育对于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产生的作用不同, 在把实际教育年限转换为有效教育年限的过程中, 我们为不同层次的教育水平加上不同的折算系数:小学为1, 初中为1.2, 中等教育 (不含初中) 为1.4, 普通高校为2。将教育年限设定为:小学6年, 初中3年, 中等教育 (不含初中) 3年, 大学 (含专科) 3.5年 (胡永远, 2003) 。各年度各个受教育阶段的人数的数据, 均来自各年度《中国统计年鉴》。

图3为我国2005-2011年各省市的人力资本存量,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近年来我国的人力资本存量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2) 产业结构优化程度

目前, 对于产业结构优化程度的测算, 有很多种方法。考虑到我们的数据是2005年-2011年的数据, 而在这个阶段, 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是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演进, 所以我们用各地区人均第三产业增加额占人均GDP的比重来衡量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

从图4中可以看出, 第三产业占比在近年来也呈增长态势, 与人力资本存量同向。但是这种同向, 有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是人力资本与第三产业占比之间存在反向因果关系, 即人力资本的增长也会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对于这个问题, 我们在后面的分析中采用了工具变量的方法排除了这种影响。另一方面, 随着时间的变化, 经济变量的变化有共同趋势, 对于这一问题, 我们在后面的分析中控制了时间的固定效应, 也消除了这种影响的干扰。

(3) 其他控制变量

在主要的解释变量之外, 我们又选取了以下几个控制变量。

近年来, 由于国家需要拉动内需、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政策需求, 我国各省市的文化消费都有明显的增长。而文化消费的支出会提升人的全面素质, 也会对于教育、人力资本的积累有正的外部性影响。所以我们选取文化消费作为对人力资本存量产生影响的一个控制变量。

文化消费的相关数据来自各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文教娱乐消费支出与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文教娱乐消费支出两项。我们分别用这两项数据乘以当年各省的总人口得到当年各省的总文化消费。再用各省的总文化消费除以总人口数, 得到当年各省人均文化消费的数据。

教育经费的指标与各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教育经费一项相同, 数据来自2007年-2013年的《中国统计年鉴》。

考虑到国内不易找到省级的直接衡量收入差距的数据, 如基尼系数, 我们用城乡收入差距来衡量各地区的收入差距水平。从2006年-2012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 可以获得2005-2011年的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据, 用二者相减可以得到城乡收入差距的数据。

我们用各省市平均每万人的专利申请量作为衡量技术水平的指标。2005年-2011年各省的专利申请量从以及人口总数均来自各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 经过计算处理可以得到平均每万人的专利申请量。收入水平我们用各地区的人均GDP来衡量, 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局官方网站。

下表是对本文中涉及的主要变量的简单统计性描述。

3. 实证检验

我们利用OLS的方法, 对模型进行了回归, 回归结果见表2。

ij代表第个省, 第j年的情况;IS代表产业结构, 由第三产业占比和二三产业占比和来衡量;X代表其他控制变量;为了避免由于年份和省份不同引起的偏误, 我们控制了年份固定效应和省份固定效应。

通过OLS的结果, 我们发现, 尽管控制了年份和省份的固定效应, 第三产业占比对人力资本的影响不显著, 而且呈现负相关关系, 这与我们的假说不一致。由于内生性问题和反向因果问题, 利用简单的OLS方法回归出来的结果可能存在较大的偏误。为了进一步验证我们的假说, 我们使用工具变量的方法进行回归。

我们选取金融发展状况作为工具变量, 金融发展状况由人均金融增加额来衡量。金融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第三产业占比和第二三产业占比和。在放入其他控制变量的条件下, 我们使用简单的线性回归来检验金融发展状况与第三产业占比、第二三产业占比和之间的相关性, 回归结果见表3。我们发现金融发展状况对第三产业占比的影响在0.01的水平上显著, 金融发展状况对第二三产业占比和的影响在0.05的水平上显著。因此金融发展状况与第三产业占比、第二三产业占比和之间的相关性较好。

Standard errors in parentheses***p<0.01, **p<0.05, *p<0.1

Robust standard errors in parentheses***p<0.01, **p<0.05, *p<0.1

同时, 金融发展状况并不通过产业结构以外的渠道影响人力资本。因此, 金融发展状况可以作为第三产业占比和第二三产业占比和的一个工具变量。我们利用金融发展状况这一工具变量, 进一步探究产业结构对人力资本的具体影响, 对第三产业占比的IV回归结果见表4。

从第三产业占比对人力资本的影响结果来看, 工具变量的方法比较好的解决了遗漏变量问题, 同时也排除了反向因果的影响。在控制了年份、省份固定效应之后, 第三产业对人力资本的影响仍然在统计上显著为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产业转移的推进, 第三产业占比的上升, 有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同时我们也发现, 人均GDP、收入差距、人均教育投入这些控制变量明显受到地区因素的影响, 地区发展是影响人力资本的一个重要因素。

Robust standard errors in parentheses***p<0.01, **p<0.05, *p<0.1

产业结构对人力资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人力资本的影响上, 一方面金融、教育等第三产业行业的发展对较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从需求层面促进了人力资本的积累;另一方面, 第三产业本身的发展也促进了更多拥有知识与技术的人才的出现, 从供给层面促进了人力资本的积累。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实证分析的结果验证了之前提出的假说:第三产业占比的上升能够提高对人才的需求, 有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同时, 产业结构的优化会带来人力资本利用广度、深度、效率以及效益的提高, 从而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人力资本数量和质量的提高, 不仅是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动力, 而且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力资源非常丰富, 但长期以来, 由于人力资本的投资与积累不足, 致使人力资本的整体质量不高, 人力资本相对贫乏, 同时人力资本的配置和利用也不尽合理, 所以需要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从而提高人力资本的积累。

基于以上结论, 我们给出如下政策建议:

(1) 大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从本文结论中可以看出, 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于我国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是有好处的, 所以政府应该在政策上对第三产业进行扶持。

一方面, 政府可以通过对第三产业, 尤其是教育行业与文化行业等与人力资本的形成息息相关的行业中的企业适当的减税, 来促进这些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 在财政分配上可以给大学等国家事业单位提供更多的转移支付, 拨划更多的土地进行校区建设;给一些文化产业适当的补贴, 促进他们生产的积极性。

通过这两方面的支持与鼓励, 可以加快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的速度, 缩短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 进而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 带动经济增长及国民素质的提升。

(2) 抑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我国目前的第二产业中, 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 这些产业的特点是对劳动力的依赖较大, 而对技术和机器设备依赖较低, 这些产业完全依托于我国的人口红利生存, 他们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也很难进行转型, 这些企业的存在拖缓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同时, 他们需求的劳动力大多是低人力资本水平的, 它们的存在也使得劳动力缺乏动力去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

具体的措施, 可以通过一系列政策实施。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往往是出口产业, 我们可以通过减少出口退税的份额, 来抑制出口, 进一步的打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迫使这些企业转型。同时劳动密集型产业往往是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 可以通过对污染征税, 提高能源的价格来进一步抑制劳动密集产业的发展。

(3) 加强对著作权的保护

目前我国对于著作权的保护还不是很完善, 山寨、盗用的现象层出不穷。这对于第三产业, 尤其是与人力资本相关的教育、图书、音像等行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如果著作权得不到保护, 那么生产者的积极性就会降低很多, 进入这个行业的人也会减少, 整个行业就没办法发展起来。所以, 对著作权的保护, 对于盗版的惩罚对于第三产业的发展来说是很必要的。

摘要: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 一二产业逐渐向第三产业转移。以往研究大多落脚于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而忽略了由于产业转型带来的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推动了人力资本的积累。作者认为, 产业结构的优化将有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 同时, 文化消费、教育投入等因素也会影响到人力资本。本文使用2005-2011年, 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 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运用工具变量的方法, 以金融发展状况作为第三产业占比的工具变量, 进行实证研究。在控制了年份和省份的固定效应后, 我们发现第三产业占比对人均人力资本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转移有利于人力资本积累。在此基础上, 我们提出了若干建议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

关键词:人力资本,产业结构,面板数据,工具变量法

参考文献

[1]吴楚杰.文化因素对人力资本市场的影响.文教资料, 2005.

[2]郭庆旺, 贾俊雪.公共教育政策、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溢价.经济研究.2009.

[3]陈重行, 窦尔翔.家庭资产运营、人力资本积累与收入分配差距.改革与战略.2012.

[4]戚红艳.人力资本水平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关系研究——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实证检验.河南工程学院学报, 2011.

[5]黄文正.人力资本积累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经济问题探索, 2011.

[6]许和连, 亓朋, 祝树金.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研究进展述评.经济与管理, 2007.

[7]张国强, 温军, 汤向俊.中国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

8.谈木材检验工作的加强 篇八

关键词:木材;检验;建设;管理

深化林业体制改革与强化企业管理仍然是林业企业当前严峻的课题,而抓好森工企业木材检验队伍建设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企业管理是企业生态与发展的永恒主题,现就木材检验队伍建设工作问题谈些粗浅的认识。

1.木材检验工作在林业管理中的作用

木材产品检验工作是林业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等方面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生产计划和生产品种计划的完成,产品质量的鉴定,产量、产值和成本的核算,都必须通过木材检验工作来完成,它与林业企业管理与生产经营活动及市场营销方面密切相关。木材检验工作在林业企业经营中范围十分广泛。

林场采伐一打枝一集材、归楞、装车、运输和贮木场卸车一选材一归楞一装车,以及锯材加工、出库验收、原木质量检验材积计算等;对原木产品质量鉴定,树种识别及材种区分;对生产过程中的原条进行合理造材、选材;对木材生产过程中工序间的交接验收核算明确内部责任等;对木材产品的外销检验核算数据、产值的统计分析、对商品化管理的木材保管工作技术指导;在宏观上木材检验工作是充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节约木材的重要保证;木材检验工作是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有力保障;木材检验工作是林业企业经济的基础工作。

2.检验队伍建设与管理的意义

2.1 检验队伍建设是一门实用科学

检验队伍建设管理是一门实用科学,它是以生产力的合理组织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就是把生产力的诸因素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而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劳动。管理就是治理,即为达到某项目标而进行组织活动,而管理就是为了实现确定的工作目标,采用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协调、控制等有效措施和手段,充分开发和利用组织系统内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而进行的一种能动的组织工作。

2.2 队伍建设与管理是组织协调的科学手段

检验队伍建设与管理是组织协调木材检验工作的劳动过程和组织中的人与物、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检验工作相互关系进行管理的实践活动。林业企业要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就必须有效地组织检验工作者的劳动过程。因此,木材检验队伍建设与管理的基本任务应当是深入研究和探索企业劳动过程中人与物、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事的相互关系,在掌握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基础上为企业提供科学的组织保证。

2.2.1充分调动检验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促进林业企业的劳动效率和经济发展。

2.2.2对检验工作者的本身管理,即人事管理,主要是职工的录用、选拔、培训、考核、升降、奖惩等。

2.2.3科学化的队伍建设与管理是使企业赢得人才的制高点,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为赢 得战略上的胜利着手人才管理,技术管理,产品管理和市场营销,在高素质的人才管理当中分为三类,一是具有经营战略头脑的企业家人才;二是掌握并具有开发能力的技术人才;三是大批训练有素的职工队伍。科学化的队伍管理要为企业配置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使企业相继占领技术产品和市场的制高点,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3 科学化的队伍建设管理是以企业中的职工为对象的管理

它的中心任务就是管理好企业职工,无论是劳动组织、定员、劳动定额,还是职工的招收录用、晋升、奖励劳动福利等工作,其目的都是为了合理节约使用劳动力、降低消耗,提高效率。

3.怎样搞好检验队伍建设与管理

3.1 组织机构建设

组织机构是指导检验队伍的中枢神经。无论是直线制组织结构,还是职能组织机构形式或是直线一职能制组织结构形式,其目的就是要作用于队伍建设与管理。

林业企业的检验队伍建设与管理的方式各有不同,木材检验管理机构设在省林业厅产业处,所属机构分设不一,一种形式是林业局设木材检验中心作为林业局协调全局山上中楞等检验工作,还有就是林场等下设检验队伍负责山上山下交接,检验队伍验收、外销各自负其责。而一贯制机构已不能适应市场竞争与企业发展的形式,随着企业改革与管理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现在检验管理体制职能也应发生变化,要适应发展。

3.2 检验工作者自身建设

3.2.1加强木材检验人员的政治思想学习,增强讲正气,讲学习的优良品质,自觉遵守法律,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思想端正,行为规范,不能因个人利益损害国家利益,是提高检验员自身素质的基础。

3.2.2检验员综合素质提高的标准可分为德才结构,德即为道德,是处理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行为规范的总和。才即能力,是指保存于大脑的智力和潜藏于身体的体力。

近年来企业效益不稳定,企业对木材检验队伍的建设不够重视。为了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必须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检验员检验水平,采取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并定期考试检查,检验学习效果。制定相应的规章,使检验业务水平与工资等福利待遇挂钩,激发检验员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检验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凤清.浅谈如何强化木材检验工作[J].科技资讯. 2011(18)

9.检验科工作总结 篇九

2010年满载着累累硕果即将过去,在这一年里,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院在各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同时带动我检验科规范有序的发展,在科室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科室的中心工作,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奋力拼搏,全面完成了今年的目标任务。

在这一年里,科室全体人员工作严谨负责,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积极配合领导的工作。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急病人之所急,得到病人的好评。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遵纪守法,团结同志,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受到上级领导和同事的好评。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检验科引进先进仪器设备3台,在同级别医院中科室总体水平位居前列,同时也为我科室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随着医院的发展,检验科的工作也日趋繁忙,日常检验人次量比往年有了很大提高,业务收入也水涨船高,今年的业务量比去年以1.5倍多的速度增长,全年完成院内收入120余万元。同时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在科室全体人员的努力下,完成了大量的体检工作:包括老年人体检、教师机关人员体检、妇女病普查等等,科室职工起早贪黑,数月如一日,得到上级领导一致好评。全年完成疟疾血检400多人次,圆满完成上级下达指标。年底测评也取得极佳成绩。

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只注意认真做好本科室的工作,为领导分忧不够,对同事帮助不足,开拓创新不够。

成绩只属于过去,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现计划如下:

一.彻底转变服务理念,加强医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争创“星级服务窗口”。

二.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杜绝差错事故发生。完善危急值报告制度,能及时通知临床医师或者病人,为病人的诊治争取时间。做好各检验项目的质量控制工作,确保为临床提供最正确的病人信息。

三.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关心国家大事,特别是新医改政策方案,顺应大环境变化;积极参加本学科的各种学习讲座、网上继续教育等,学习新的知识、新的进展,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为了我院更美好的明天,为了我们共同的目标,我们一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迎接新的挑战,争取做出更加优异的成绩。

检验科

10.加强粮油检验工作 保证粮食安全 篇十

【关键词】粮油检验;粮食安全;加强;保证

1.我国粮油检验工作的发展趋势

1.1检验标准的国际化

近年来,粮油检验标准的发展趋势为逐渐向国际化转变。标准通常统一规定了重复性的事物,从技术上支持中人类的社会各类生产活动。在粮食安全工作中,粮油检验标准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技术基础,对粮油生产、加工等一系列问题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同时对人类规范化生产粮油产品、合理开发利用粮食也具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1]。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深入,国际粮油贸易量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我国粮油检验标准正在逐渐接近国际化标准。

1.2检验行为的全程化

近年来,粮油检验行为的发展趋势为逐渐向全程化转变。粮油食品生产包括很多环节,且这些环节是环环相扣的,即种植—加工—储藏—运输等。粮油产品的生产和保管均具有较高的要求,粮油食品的质量在这一过程中可能或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直接而深刻的影响。传统粮油检验工作给予粮油产品的收购环节检验以充分的重视,但是该单一环节是无法完全保证粮油食品安全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在粮油生产和流通的整个过程坚持进行粮油检验,确保粮油产品任何一个阶段的质量,将任何食品安全隐患有效消除掉,从而使人民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得到切实有效的保证。

1.3检验分析的信息化

近年来,粮油检验分析的发展趋势为逐渐向信息化转变。对于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来说,信息技术的发展无疑是一场重大的革命,在分析和统计粮油检验结果的过程中借助现代信息化手段,能够为准确衡量粮油检验机构的管理水平提供良好的条件。粮油检验的专业性较强,需要将大量的数据记录下来,同时在计算的过程中还需要运用大量相对复杂的公式,因此检验工作人员不可避免会具有较大的工作强度。现代粮油检验将电子表格软件及数据库等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了起来,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粮油检验工作效率的显著提升,同时也极大提升了分析结果的指导价值[2]。

2.我国粮食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思想陈旧

现阶段,在面对国内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时,我国一些从事粮食检验的管理人员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已经无法在传统的监管方式下得到有效的满足。随着各项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社会对质检机构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相关粮油检验人员必须对自身的检验能力进行不断的完善,从而显著提高自身的检验水平。

2.2管理体制、思维方式及运作方式陈旧

在粮食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时代下,当前的粮食检验及管理机构逐渐建立起来,并一直在我国运行,国有粮食企业内部各流通环节是传统质量监控的主要对象。随着粮食购销的逐渐市场化,粮食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也开始发生重大转变,管理方向逐渐转变为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粮食质检工作范围和管理体制需要得到不断的完善,其运作的要求已经在传统的思维方式下得不到有效的满足。

2.3监管不到位

由大单位到小单位的一条龙式的监管网络在统购统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具有较为快速和准确的监管速度,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问题,对损失的进一步扩大进行了有效的预防和避免。在多渠道经营实行以后,粮食的自由流动性越来越大,民营粮食企业的数量也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却增加的速度极快,同时一些国转民改制企业也在逐渐增加,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监管难度,监管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质检工作的开展,对粮油检验的质量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3]。

3.加强粮油检验工作,保证粮食安全

3.1加强检验人员队伍建设

执行和操作检验工作的主体是粮油检验人员,检验工作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粮油检验人员素质的直接而深刻的影响。相关部门应该给予检验人员队伍建设以充分的重视,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首先,促进粮油检验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显著提升。粮油检验和粮油经济在市场经济制度建立后变得极为密切,很多经济利益均诱惑并考验着粮油检验人员,如果粮油检验人员缺乏较高的道德素养,没有给予人民的利益以充分的重视,则给予经不起重重考验;其次,促进粮油检验人员职业技术素养的显著提升。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不断进步,粮油检验技术得到了不断的更新,粮油检验人员要想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必须不断学习。粮油检验机构应该将更多的学习机会提供给检验人员,对他们进行定期的培训;最后,将公平的奖励激励制度建立起来。粮油机构负责人应该将良好的人才机制建立起来,对所引进的人才进行良好的培养和应用,使其长期坚守岗位,从而将一支高素质的检验队伍打造出来。

3.2推动检验技术的提高

在有效提升粮油检验工作质量的过程中,应该给予检验技术以充分的重视。首先,粮油检验机构应该将农业高效的技术优势充分利用起来,有效对接科研发展和检验实践,使农业高效的科研成果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向生产力转化,同时将更多的第一手资料提供给农业高效的科研工作;其次,加大支持粮油机构人员科学研究的力度,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粮油检验科研成果以一定的奖励,从而将广大粮油检验人员的科研热情充分激发出来[4]。

3.3建立规范科学的检验标准体系

粮油检验机构应该将一个规范科学的检验标准体系建立起来。首先,以国内粮油市场和国际粮油市场为双重导向,将和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及政策逐步健全和完善起来,是指从技术上切实保障粮油产品的生产;其次,依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对国外粮油的先进检验方法进行积极的借鉴和引进,从而对我国粮油检验标准体系进行进一步的补充;最后,将和检验标准体系向配套的保障实施规则制定出来,并督促检验机构及工作人员对该标准进行严格的遵守和执行[5]。 [科]

【参考文献】

[1]田慧光.食品安全控制关键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趙蓓.浅谈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及对策[J].科技传播,2010(06).

[3]雷赫.“三鹿奶粉”:呼唤IT监管[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8(40).

[4]唐亚娥.粮油质量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粮食加工,2011(6).

上一篇:斑羚飞渡读书笔记700字下一篇:单位介绍信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