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设备部管理制度

2024-08-12

公司设备部管理制度(共8篇)

1.公司设备部管理制度 篇一

一、设备维护基本原则

1. 设备维护工作应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把设备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为生产提供最佳状态的生产设备。

2. 操作人员在设备日常维护工作中要做到“三好”(管好、用好、维护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二、设备维护的要点

1.操作工作实行设备维护保养负责制:

⑴.每台设备都要制订和悬挂维护保养责任牌,正面是责任者姓名,反面是维护保养者姓名。

⑵.严格按设备使用规程的规定,正确使用操作设备。

⑶.开车前要仔细检查设备的必检部位,如螺栓、油位、各种仪表等,然后空负荷试车,发现问题和异常现象,要停车检查,并及时报告检修责任者,立即处理。

⑷.正确地按车间制订的润滑表规定,定期添加润滑油或润滑脂,定期换油,保持油路畅通。

⑸.操作工在本班下班前将设备和工作场地擦拭和清扫干净,保持设备内外清洁,无油垢、无脏物,做到“漆见本色铁见光”。

⑹.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交接双方要在“交接班记录本”签字,设备在接班后发生问题由接班人负责。

2.专业维修工人,实行设备包修制:

⑴.班组包区域,个人包机组。

⑵.每个设备区域和每一台设备都要制订和悬挂维护检修责任牌。区域内要悬挂班组长责任牌,单机悬挂个人责任牌,正面填写责任者姓名,反面填写检查维修责任者职责。

⑶.包修的责任班组,应按维修部门制定的区域设备检查点,分解落实到单机包修的个人,定时、定点进行循回检查包修。

⑷.维修部门应根据检查的记录,安排和落实该设备的预修计划,并报设备主管部门备案,及时排除设备事故或设备故障。

三、设备维护保养的标准

1.设备本体及周围清洁、整齐,无明显跑、冒、滴、漏现象。

2.设备润滑装置保持齐全完好并贯彻五定(定点、定人、定时、定质、定量)原则。

3.设备各部位连接紧固,状态良好。基础螺栓及各部连接螺栓、销子齐全无缺,紧固无松动现象。

4.安全防护装置及各种仪器仪表维护保管好,完整齐全,准确可靠。

四、设备技术档案管理

1. 设备技术档案是设备使用期间的物质运动(包括从采购、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更新改造、报废等全过程)的综合记载,为设备管理提供各个不同时期的原始根据。因此,工段车间和设备管理部门都应贯彻执行,逐台建立设备技术档案。

2.凡在用的设备都必须建立技术档案。

⑴.按公司制定的“设备技术档案”逐项记载。

⑵.必须要有传动示意图、液压、动力、电气等原理图。

⑶.必须要有润滑五定图表。

⑷.必须要有点检表(包括内容、标准、时间、人员及处理结果)。

⑸.设备档案的内容要随问题的出现和解决而详细记载(包括问题出现的时间、部位、损坏程度、原因、处理结果、责任者等)。

⑹.档案记载的内容、文字要整齐清晰。

3.凡在用的主要设备、应建立备件、易损件图册。

4.新设备到货后,设备库必须把随机带来的全部资料(包括图纸、说明书、装箱单等)交技术资料室复制两份,原资料归公司资料室,复制资料一份交设备管理部门,一份交设备使用部门。

5.设备大、中修,必须将检修情况(包括检修时间、检修负责人、更换的零部件、轴承、解决主要的技术问题、改进部分及图纸、调试、验收等原始记录)归档。

6.设备的技术档案管理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

五、检查与考核

本制度由设备主管部门负责对设备使用情况定期检查,生产技术部考核,企业管理规划与基建部监督,每季度进行一次。

2.公司设备部管理制度 篇二

一、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操作责任制

1. 特种设备的专职安全管理

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由厂长负总责,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具体工作。

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应具有熟悉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知识和国家有关特种设备的安全法规或技术规范;掌握制氧特种设备的技术状况及使用条件;能对制氧特种设备进行一般性的技术检验;了解制氧特种设备安全附件的技术性能及调整、校验技术知识等技能。其职责为贯彻执行国家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和技术规范;管理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检查和纠正特种设备运行中的违章行为;落实定期检验计划;组织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参加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与事故应急演练及事故调查工作。

2. 特种设备操作责任制

每台特种设备都应有专责操作人员, 并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 取得特种作业人员证书。

专责操作人员应具有了解所操作特种设备的最高许用压力和许用温度;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能检查判断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是否正常工作;当特种设备出现异常时, 能及时、正确地采取紧急措施等技能。其职责为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正确操作特种设备;做好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经常对特种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查, 发现异常情况能及时进行调整, 遇紧急情况应按规定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二、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安全技术档案是正确使用特种设备的主要依据。它可以使管理、操作和检验人员全面掌握特种设备的技术状况, 了解其运行规律, 防止因盲目使用而发生人身伤害和设备事故。每台特种设备都应建立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存有特种设备的原始技术资料、安全附件技术资料和使用状况记录资料。

1. 特种设备原始技术资料

(1) 特种设备设计资料。至少包括设计总图和承压部件图。重要的特种设备, 如大型球形储罐、空分塔等, 应有承压部件强度计算书及应力、柔性计算等资料。

(2) 特种设备制造资料。必须有产品质量证明书和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证及安装使用维修说明书。其中包括主要承压部件的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的检验数据, 焊接试板的接头机械性能和金相检验结果, 焊缝无损检测记录, 以及耐压试验、气密性试验结论等。要求焊后热处理的, 还应有热处理工艺要求和实际处理情况。焊缝经过返修的, 还应有焊缝返修记录。

2. 特种设备安全附件技术资料

(1) 安全附件技术说明书。主要包括安全附件的名称、型式、规格、结构简图、技术条件 (如安全阀的设计开启压力、排放压力和设计排气量, 爆破片的设计爆破压力) 以及使用范围等。

(2) 安全附件校验或更换记录。主要应包括校验日期, 校验或试验结果 (如安全阀调整后的开启压力、密封压力、同批爆破片的试验爆破压力) , 下次校试验日期等。

3. 特种设备使用状况记录资料

特种设备投运后, 应按时记录使用情况, 存入技术档案。使用状况记录包括特种设备运行情况、日常维护保养和检验、修理及事故记录。

(1) 运行情况记录。主要记录特种设备开始使用日期, 开停车记录, 以及实际工作条件 (包括工作压力、温度及其波动范围与次数、工作介质等) 。工作条件变更时, 应记录变更日期及变更后的实际工作条件。

(2) 日常维护保养记录。主要应包括特种设备本体、安全附件的维护保养周期、内容和要求。

(3) 检验、修理记录。主要记录特种设备检验和修理日期, 检验内容, 检验中所发现的主要缺陷及缺陷消除情况和检验结论, 耐压试验情况及试验评定结论, 承压部件的修理或更换情况等。

(4) 事故记录。主要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原因和特种设备损坏与修理情况及防范措施等。

三、特种设备定期检验

特种设备定期检验是指在设计使用期限内, 每间隔一定时间, 采用各种适当而有效的方法, 对特种设备的各个承压部件和安全装置进行检查, 或做必要的试验, 以发现存在的缺陷, 使其在还没有危及特种设备安全之前即被消除或被采用适当的措施进行特殊监护, 防止特种设备在运行中发生破裂爆炸事故。压力容器检验分年度检查与定期检验, 定期检验包括全面检验和耐压试验。

年度检查是指为了确保压力容器在检验周期内的安全运行而实施的运行过程中的在线检查, 每年至少一次。年度检查可以由使用单位的压力容器专业人员进行, 也可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持证的压力容器检验人员进行。年度检查包括压力容器安全管理情况检查, 压力容器本体及运行状况检查和安全附件检查等。检查方法以宏观检查为主, 必要时进行壁厚测量、壁温检查、腐蚀介质含量测定、真空度测试等。

全面检验是指压力容器停机时的检验。全面检验应当由检验机构进行, 其检验周期为:安全状况等级为1、2级的, 一般每6年一次;安全状况等级为3级的, 一般3~6年一次;安全状况等级为4级的, 其检验周期由检验机构确定, 但累积监控使用的时间不得超过3年。全面检验具体包括外观检查、结构检查、几何尺寸检查、保温层隔热层衬里检查、壁厚测量、表面缺陷检查、埋藏缺陷检测、材质检查、紧固件检查、强度校核、安全附件检查、气密性试验等。检验方法以宏观检查、壁厚测量、表面无损检测为主, 必要时可以采用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硬度测定、金相检验、化学成分或光谱分析、强度校核或应力测定以及声发射检测等。

耐压试验是指压力容器全面检验合格后所进行的超过最高工作压力的液压试验或者气压试验。每两次全面检验期间内, 应进行一次耐压试验。

压力管道检验类似压力容器, 在此不作详述。

四、氧气公司典型特种设备的检验管理

1. 空分塔中特种设备的检验管理

空分塔是制氧系统中的重要设备, 其中有大量的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 其材质为铝镁合金, 在正常工作状态下, 介质为液态空气、液态氧气、液态氮气等, 工作温度为-196℃, 塔中填满起绝热作用的珠光砂。国内曾发生过多起空分塔爆炸事故, 因此必须进行年度检查。

年度检查重点是运行记录, 要求运行过程中保持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工艺参数的相对稳定, 避免快速大幅度增减空气量、氧气量和氮气量, 防止产生液泛等故障。在年度检查时对安全附件进行试验, 并对到期的进行校验。与安全阀相连的管路中装有截止阀的, 在安全阀校验合格安装后必须保持常开, 并设立明显标志。为防止空分塔爆炸事故, 还应检查塔内静电接地及乙炔含量的控制情况。

在制氧系统大修时, 应对塔内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进行定期检验。检验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 停机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 空分装置解冻停车必须排净液体, 经静置冷吹后方可用热气体加热, 加热时应缓慢升温, 严禁超温、超压。加热箱内珠光砂时, 不得在冷箱内进行检查或维修。待塔内珠光砂清除干净, 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达到常温常压时方可进行检验。检验时脚手架必须搭设牢固, 防止重物坠落损伤塔内压力管道。

塔内压力管道检验主要进行壁厚测量和宏观检查, 因材质为铝镁合金和不锈钢, 不存在腐蚀情况。塔内管道变形情况较普遍, 结构检查时应重点检查管道的支撑情况, 检查管道柔性是否符合要求。

塔内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进行耐压试验时应采用气压试验, 介质必须是洁净的空气或氮气。空分塔严禁油污, 检验完毕必须严格进行脱脂, 并清除所有杂物, 检查合格后才能封堵人孔, 投入使用。

2. 输氧管道的检验管理

氧气公司有大量的输氧管道, 其材质为碳素钢和不锈钢, 属可燃材料, 介质为高压纯氧。作为特种设备应按《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进行定期检验。

在线检查时, 运行记录主要检查有无超压运行情况, 氧气流量流速是否符合要求;宏观检查主要检查泄漏、管道变形、支吊架损坏、腐蚀等情况。另外还应进行防静电检测, 安全附件定期校验。

全面检验时, 重点检查可能导致输氧管道燃烧、爆炸的缺陷。氧气管道的弯头、三通、变径处是容易引起氧气流冲击和摩擦的部位, 应重点检测。这些部位的内壁应光滑, 严禁采用虾米弯、拼焊等。对这些部位进行壁厚测量时, 重点测量气流冲击和摩擦最严重的地方。

氧气管道耐压试验时, 应使用不含油的净水或无油的空气、氮气进行。耐压试验合格后还应进行密封性试验, 其介质为无油的干燥空气或氮气。在检验项目完成后必须对管道进行吹扫, 吹扫应使用不含油的空气或氮气, 同时往管内加入脱脂剂, 对管道进行脱脂。

氧气管道重新投入使用是较危险的阶段, 开阀门时, 由于介质压力突然变化, 阀门部件与管道内高流速杂质的冲击摩擦、静电感应、油脂等, 易导致燃烧爆炸事故的发生。因此, 送氧开阀门应缓慢进行, 使氧气流速缓慢提高, 避免事故发生。

3. 储氧容器的检验管理

储氧容器有氧气储罐和液氧储罐。

氧气储罐一般为大型容器, 如球罐。氧气球罐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定期检验。检验前氧气必须放散干净, 罐体内外含氧量化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 罐体内表面涂无机富锌, 防止内表面氧化腐蚀。球罐封罐前必须将内部杂物全部清理干净, 用三氯乙烯脱脂后进行油脂化验, 合格后方可封罐。通氧气前, 球罐必须用氮气进行置换, 置换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液态氧在常温下会急剧蒸发, 液体变为气体时体积扩大800倍, 因此液氧储罐的安全要求更高。真空粉末式液氧储罐内筒为不锈钢, 外为碳素钢, 夹层充以珠光砂绝热材料, 抽真空至1.36~6.8Pa。液氧储罐防止超压的主要手段是绝热保温, 因此保持真空度非常重要, 在使用中要定期监测夹层的真空度。

液氧储罐必须进行定期检验, 主要对保温层、外筒进行检测, 以防止裂纹、腐蚀等缺陷使外筒发生泄漏导致夹层真空度下降。主要项目有宏观检查、真空度检测、安全附件检查。

经过开罐检验的液氧储罐检验完成后必须进行脱脂处理, 脱脂合格后可用无油干燥氮气吹扫置换, 消除水分, 经过充分预冷后方可充液氧。

五、结语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必须深入到各个环节, 必须专人负责、专人管理、专人操作。只要对各个相关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 就会大大提高特种设备的安全性, 保证安全生产。

摘要:制氧特种设备中的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 是氧气公司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阐述必须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操作责任制及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并对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进行定期检验, 以发现存在的缺陷, 并及时消除或采用适当的措施进行特殊监护, 防止其在运行中发生破裂爆炸事故, 确保氧气公司的安全生产。

3.支付公司角逐智能设备新战场 篇三

随着支付日益成为可穿戴设备及智能硬件的基础功能,结合支付标记化等手段,各类移动智能支付产品层出不穷,迅速抢占市场。

银联移动支付再下一城

在手机“闪付”发展了3年时间后,银联开始进军可穿戴支付设备市场。中国银联携手斯沃琪集团、交通银行及捷德公司发布了一款非接触式支付腕表,将腕表变身银行卡。

据斯沃琪集团全球CEO海耶克介绍,此次发布的这款产品加载了银联闪付应用,芯片内置于表盘下,既是一款腕表也是一张交通银行的借记卡,可以通过非接方式实现消费、取现、电子现金充值等功能。事实上,在智能手表、手环大行其道的当下,银联在选择与传统手表斯沃琪集团合作前,曾试图与苹果公司接洽,但并未成功。而苹果公司在2014年推出的ApplePay虽然尚未引入中国,但始终备受瞩目,被视做终将引入可穿戴智能设备的代表。

国内市场可穿戴支付设备也已崭露头角。拉卡拉推出的考拉手环、阿里巴巴的PayWatch、凤凰云科技公司的刷刷手环等都打出了一定名号,很快将在业内掀起一场混战。

智能支付竞争愈演愈烈

中国银联发布的可穿戴设备采用的是近场非接支付功能,主要加载了银联的闪付应用。自2012年推出以来,闪付基本在借记卡上普及,同时终端也在国内、海外迅速铺开,但却叫好不叫座。微信支付、支付宝的迅速铺开让传统渠道受到威胁,不过,闪付推广的模式也越来越开阔。

据了解,银联在斯沃琪最新推出的贝拉米腕表(SWATCH BELLAMY)将于2016年1月在交通银行和斯沃琪专卖店发售,未来将可以在具有闪付终端的机具上使用。不过,新推出的贝拉米腕表不支持互联网连接,并不会与苹果智能手表直接竞争。海耶克在今年3月与中国银联达成协议时称,斯沃琪计划在旗下多个品牌中缓慢整合“智能”功能,首先从NFC功能开始。再加上与交通银行的合作,斯沃琪能够自由使用中国的移动支付基础设施。

而阿里巴巴推出的PayWatch主打离线支付,在离线环境下调取支付码供商家扫码即可完成支付。另一款作为可以满足全场景支付的考拉手环,一方面可以支持公交、地铁的便利出行;另一方面可以绑定食堂饭卡、住宅门禁卡等电子卡,同时也植入了闪付功能。

此前,推行较早的可进行小额支付的手环为刷刷手环,其与北京、深圳、上海等地市政交通公司合作,可完成在乘坐公共交通、地铁时的支付功能。

可穿戴设备成支付新动向

随着电子商务逐步进入生活,人们对便捷支付的要求日益增高,快速支付设备的市场规模迅速扩张。相比此前的手机支付,可穿戴式设备支付减少了手机掏出动作、逐级打开软件、网络限制等麻烦,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付款方式。可穿戴支付设备体形更小、生物特征更明显、更加适应特定场景应用,有望成为“移动支付”更适合的载体。

由于可穿戴支付设备可以进一步减少结算时间,因此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互联网数据中心预估,科技厂商在今年出货4570万件可穿戴装置,到2019年全球可穿戴装置总出货量将达到1.261亿件。另有数据显示,到2020年可穿戴装置上的支付交易量将达到5010亿美元,并以177%的年复合成长率增长。

4.公司生产设备管理制度 篇四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为加强本公司生产设备的管理,正确、安全地使用和维护设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适用范围。本制度可用来指导生产、技术、财务以及设备管理的工作人员开展设备操作、使用、检查、维修、保养、转让、报废等工作。第二章

设备使用规定

第三条

设备使用前,其操作人员应在人力资源部的安排下接受培训,培训由设备部门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现场操作讲解。

第四条

操作人员应熟练操作设备,清楚设备日常保养知识和安全操作知识。

第五条

机器设备发生故障时,操作人员应报告班组长及有关负责人员解决处理。

第六条

所有动力设备,未经车间、电工或机修工人允许,不准乱修、乱拆,不得在电气设备上搭湿物和放置金属类、棉纱类物品。

第七条

设备使用人员要严格按操作规程工作,认真遵守交接班制度,准确填写规定的各项运行记录。

第八条

未经领导批准,不准拆卸或配用其他人员的机器零件和工具。

第九条

对不遵守操作规程或玩忽职守,使工具、机器设备、原材料、产品受到损失者,应酌情给予经济处罚和行政处分。

第十条

设备管理部门要指派人员与各部门负责人,经常性地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并将其列为工作考核内容。

第三章

设备检修和技术改造

第十一条

设备管理部门每年12月份编制下一的《设备检修计划》,在使用部门的协助下按计划进行检修。在日常工作中,使用部门无法排除的故障,可以填写《设备检修单》申请设备管理部门检修。

第十二条

检修后的设备使用前,需要有使用部门负责人的签名认可,由设备管理部门将设备检修的情况,记录于《设备检修单》及相应的《设备管理卡》上。

第十三条

设备的技术改造可纳入检修计划一并执行。

第四章

设备日常维护管理

第十四条

设备的维护保养由设备管理部门在《设备维护保养项目表》中规定保养项目、内容及频率,并发放至设备使用部门执行,设备管理部门负责配合并监督检查其执行情况。

第十五条

设备操作人员要严格遵守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日常维护制度。

第十六条

相关部门要定期进行部位检测、性能检测,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第十七条

对库存、备用或因任务不足需要封存一段时间的设备要定期清洁、查点,进行防尘、防锈、防潮等方面的维护。

第五章

新增设备管理

第十八条公司根据工作的要求及公司发展需要,需购置生产设备时应填写《生产设备购置申请单》,并在《申请单》上注明设备的名称、规格、用途及要求设备达到的性能、数量等,并提交设备管理部门审查,报总经理审批。

第十九条

需要自制或自行改造的生产设备的申请由生产车间提出,由生产车间审核,报总经理批准后,由车间和技术科共同制造或改造。

第二十条

新生产设备的验收。

1.采购或自制的生产设备,使用部门进行安装调试,确认符合要求后,由技术科和使用部门在《生产设备验收单》上签字确认。

2.验收不合格的生产设备,相关部门把情况反映到设备采购人员,由其与供应商协商解决,最后由验收人员把处理结果记录在《生产设备验收单》上。

3.生产部门对验收合格的生产设备进行编号,建立《设备管理卡》,并在《生产设备台账》上登记。

第二十一条

为保证设备的安全、合理使用,各部门应设一名兼职设备管理员,协助设备管理部门对设备进行管理,指导本部门设备使用者正确使用操作规程。

第二十二条

设备项目确定或设备购进后,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施工安装,并负责施工安装的质量。

第二十三条

安装的设备,由设备管理部门及使用部门负责人验收合格后,填写《设备验收登记单》方可使用。

第二十四条

对新置设备的随机配件要按图纸进行验收,未经验收不得入库。

第六章

设备运行动态管理

第二十五条

设备运行动态管理,是指为了使各级设备管理人员能准确掌握其运行状况,制定相应管理措施进行管理的活动。

第二十六条

制定健全的设备巡检措施。

各作业部门要对每台设备,依据其结构和运行方式,定出巡检点、内容、正常运行的参数标准,并针对设备的具体运行特点,对设备的每一个巡检点,确定出明确的检查周期,检查周期一般可分为时、班、日、周、旬、月。

第二十七条

巡检任务的承担。

生产岗位操作人员负责对本岗位使用的设备进行巡检,设备的专业维修人员要承包对重点设备的巡检任务。

第二十八条

信息传递与反馈。

1.生产岗位操作人员进行设备巡检时,发现设备不能继续运转等需紧急处理的问题,要立即通知当班调度,由值班负责人组织处理。一般隐患或缺陷,检查后登入检查表,并按时传递给专职巡检工。

2.专职维修人员进行设备点检,要做好记录,除安排本组处理外,要将信息向专职巡检工传递,以便统一汇总。

3.专职巡检人员除完成承担的巡检点任务外,还要负责将各方面的巡检结果,按日汇总整理,列出当日重点问题并向有关部门反映。

4.有关部门列出主要问题,除登记台账之外,还应及时输入电脑,便于公司有关部门的综合管理。

第二十九条

动态资料的应用。

1.巡检人员对巡检中发现的设备缺陷、隐患,提出应安排检修的项目,纳入检修计划。

2.对于巡检中发现的设备缺陷,如情况紧急,为了不影响生产,能由修理班组处理的立即处理,如不能及时处理,应由多作业部门立即确定解决方案,并着手解决。

3.对于重要设备的重大缺陷,由各作业部门主要领导组织研究,确定控制和处理方案。

第三十条

薄弱环节的立项。

下列情况均属设备薄弱环节。

1.运行中经常发生故障停机而反复处理无效的部位。

2.运行中影响产品质量和产量的设备、部位。

3.运行达不到小修周期要求,经常要进行计划外检修的部位(或设备)。

4.存在安全隐患,且日常维护和简单修理无法解决的部位或设备。

第三十一条

薄弱环节的处理。

1.有关部门要依据动态资料,列出设备薄弱环节,对薄弱环节按时组织审理,确定当前应解决的项目,提出改进方案。

2.各作业部门要组织有关人员对改进方案进行审议,审定后列入检修计划。

3.设备薄弱环节改进方案实施后,要进行效果考察,给出评价意见,经有关领导审阅后,存入设备档案。

第七章

转让和报废设备管理

第三十二条

设备陈旧老化,不适应工作需要或再无使用价值,使用部门申请报损,在报废之前要进行技术鉴定与评估。

第三十三条

有关部门指派专人对设备使用年限、损坏情况、影响工作情况及残值情况等进行鉴定与评估,填写意见书交使用部门。

第三十四条

使用部门将《报废、报损申请单》附意见书一并上报,按相关程序审批。

第三十五条

申请批准后,将旧设备报损、报废。

第三十六条

5.公司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制度 篇五

食品公司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要素之一,也是劳动者个人生存和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因此,企业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的重点工作来抓,常抓不懈,以确实保证员工的安全和企业的利益,为让全体干部和员工了解企业安全防范的重点和要求,特殊危险区域及特别危害物品仓库其防范方法和措施,制定几条规定和管理制度。

防火区域的划分:一级防火防爆区域划分:cmc生产车间、ak生产车间、氯乙酸混合车间、及其四周15米;

酒精、盐酸、二氯甲烷储罐区及酒精蒸馏塔四周15米;

危险品仓库、垃圾场、暖房、纸箱仓库及四周10米;

冷冻车间及四周10米;

成品、半成品仓库及其四周10米。

二级防火区域划分:液碱储罐区;

耙式、烘房车间;

办公楼。

固定动火区:金工车间。

三级防火区域:除一级二级防火区域、固定动火区以外的其它动火区域。

(一)防爆车间的`房顶和墙面上和防爆通风扇要24小时常开,保持加强通风,对车间的一些化学可燃物质的空气含量在极限之内,在生产过程中通常可采取通风置换手段对本身具有自然能力的物质,采取通风散热降温等措施。

(二)车间的房顶的冷风空调机设备,网板有粉尘阻塞对空调通风有影响,要定期清洗,确保夏天高温季节对车间员工能得到降温防暑工作,确保安全运转。

(三)各车间岗位的消防设施(灭火器要定期充装维修及损坏更换,消防水带损坏更换,室外消防栓要每天检查是否有水及有压力,损失及时维修及更换)。

公司自备消防泵要定期检查,发现故障及时维修更换,由设备部、安全科负责定期管理。

(四)防爆车间使用电气设备必须是防爆电机及防爆电源开关、插座、防爆风扇,对一些地槽清理及耙式清理,通风散热必须用防爆风扇。

(五)火警报警可燃气体探测器要定期检测和定期维护,又安全科负责,

(六)正压空气呼吸器由安全科负责定期检测及维护,确保设备能安全使用。

6.《公司设备管理办法》 篇六

属各单位、机关各部室:

为规范及所属单位设备管理工作流程,明确职责,保证设备安全,确保生产顺利进行,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管理架构调整,对原《有限公司设备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的《有限公司设备管理办法》予以下发,请遵照执行。

有限公司设备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设备管理,规范工作流程,明确管理职责,根据《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及所属费用单位、分公司、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公司(以下简称各单位),参股公司参照执行。

第三条 设备管理工作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的方针,坚持维护与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全员参与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技术和经济的措施,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不断改善和提高技术装备素质;积极采用先进管理方法和先进技术,提升设备管理和维修技术水平。

第五条 各级设备管理人员,应对设备实行综合管理,保持设备良好技术状态,保障设备安全运行;应用节能环保技术,促进设备节能减排;合理制定维修费用指标,提高设备全寿命周期经济效益。

第六条 办法定义的大型设备指船舶、机车以及岸边集装箱起重机、轮胎式(轨道式)集装箱起重机、散货卸船机、散货装船机、门座式起重机、龙门起重机、桥式起重机、滚装车辆安检仪等设备:大型成套设备是指散粮、煤炭、矿石

和油品等散物料成套连续输送设备。

第七条 各单位应建立设备管理体系,对设备的规划、选型、购臵、安装、验收、使用、检修、改造直至报废实行全过程管理;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认真贯彻“一岗双责” 的要求,做好设备安全管理工作。

第二章 组织与职责

第八条 设备管理实行、各单位和队(车间)等三级管理。

第九条 主管部门职责 1.技术工程部职责

(1)技术工程部是设备主管部门,负责设备管理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建立设备管理体系。

(2)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设备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设备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流程,指导各单位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

(3)开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工作,组织交流设备管理先进经验;结合设备管理实际,对各单位设备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考核。

(4)组织设备中长期规划编制,指导各单位制定本单位设备专项规划,参与设备相关课题的前瞻性研究。

(5)审核各单位设备资本性投资建议预算,监督各单位预算计划执行情况;参与设备资产的调拨、出租、转让、联营、合资和报废等报批申请的审核工作。

(6)参与大型设备购臵技术规格书、招标文件审查及技术改造方案的审查工作,指导各单位实施;组织或参与大型设备购臵、技术改造和投资的设备资本性投资项目验收工作。

(7)开展设备统计分析工作,归口上报相关统计报表;指导各单位通过设备统计分析工作,为提高设备运行质量提供基础数据。

(8)组织或参与重、特大设备事故的调查、处理;组织协调特种设备、防雷接地设备设施等定期检验、检测工作;组织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指导各单位制定、演练设备(包括特种设备)应急预案。

2.总工办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设备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引导设备技术创新工作,推进设备管理标准化工作。

(2)负责组织重大设备(大型成套设备)购臵项目的立项审查、优化和选型等工作。

3.安全监察部职责

(1)安全监察部负责设备的安全监察工作,参与生产设备安全技术监督和检验工作;监督设备安全隐患整改落实工作,参与设备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2)组织制定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监督落实;负责协调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复审和发证工作。

(3)参与新技术、新材料、新标准的安全技术审查和验收工作;参与大型设备购臵或改造的技术方案审查和验收

工作。

4.规划建设部职责

(1)规划建设部是计划主管部门,负责设备资本性投资计划管理工作,审核、编制设备更新、购臵及技术改造项目资本性投资预算。

(2)参与大型设备购臵技术规格书、招标文件审查及技术改造方案审查;参与投资的设备资本性投资项目验收工作。

5.财务部职责

(1)财务部是资金主管部门,负责设备资金和固定资产价值管理,制定设备资金、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2)组织或参与设备资产的调拨、出租、转让、联营、合资和报废等报批申请的审核工作。

(3)参与大型设备购臵技术规格书、招标文件审查及技术改造方案审查;参与投资的设备资本性投资项目验收工作。

第十条 各单位主管部门职责 1.技术部门职责

(1)各单位技术主管部门是设备管理的二级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设备全过程管理。组织贯彻执行上级有关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制定本单位管理制度及流程。

(2)协助安全部门编制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开展设备操作、维修人员技术培训;组织本单位技术交流,以及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工作;负责本单位设备管理 的监督、检查、考核和评比工作。

(3)负责编制本单位设备规划、设备投资建议预算和设备维修计划并组织实施;定期组织设备普查,做好本单位设备运行、维护信息的统计、分析和上报工作。

(4)负责编制本单位设备运行、保养维修、成本费用、材料消耗和备件储备等技术定额与技术标准;健全设备台帐、单机档案、设备技术档案和特种设备档案,办理设备验收、交接、更新、改造、封存、报废等管理手续。

(5)认真贯彻落实《特种设备安全法》,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特种设备安全规程,定期进行安全监测、检验,发现问题应停用并及时维修;积极开展设备节能减排工作,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老旧设备、淘汰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能耗、重污染设备。

(6)负责一般及以下机损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及时上报重大及以上机损事故;负责本单位特种设备和防雷接地设备设施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及报检工作,并配合检验、检测;结合本单位实际,负责编制本单位设备应急预案并参与演练。

2.安全部门职责

(1)各单位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设备的安全监察工作,贯彻执行上级有关设备安全管理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制定本单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

(2)负责组织编制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组织、办理本单位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复审和发证工作,参与

特种设备管理及定期检验工作;组织本单位设备操作、维修人员安全培训,监督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执行。

(3)监督设备安全隐患整改落实工作;参与设备事故调查处理;参与本单位设备应急预案的编制,并组织演练。

3.计划、财务部门职责

(1)各单位计划、财务部门负责本单位设备资金和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制定本单位设备资本性投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2)负责编制上报本单位设备资本性投资预算及调整预算,监督、落实本单位预算计划执行情况,参与设备资产验收工作。

(3)组织或参与本单位设备资产的调拨、出租、转让、联营、合资和报废等工作。

第十一条 机械队(站、车间或段)

1.各单位属基层站、队、车间等是设备管理的三级管理单位,是设备运行、维护管理部门,负责所属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

2.贯彻执行上级设备管理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和技术定额,建立健全设备操作和维护岗位责任制,合理使用设备,节能降耗,保持设备良好技术状态。

3.根据设备技术状态编制设备维护建议计划,开展设备运行的检查和维护工作;做好设备统计、分析和考核工作,按时上报统计报表;落实设备原始记录的填写和保存责任,健全设备单机档案和设备台账。

4.根据生产需要和设备保有情况,结合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设备的增购、更新、改造、封存、启封、调拨和报废等申请、并负责封存设备的保养工作。

5.负责所属设备机损事故的现场保护和处臵工作,吸取教训、制定预防措施,开展安全生产教育活动;负责所属特种设备和防雷接地设备设施定期检验的配合工作,及时整改存在问题;参与设备(包括特种设备)应急预案的编制,落实演练应急预案。

第十二条 维修部门职责

各单位属设备维修部门是设备三级管理单位,是专业的设备维修部门,负责本单位设备的维修、保养服务工作。

1.贯彻执行上级设备管理规章制度,严格遵守设备维修规程和技术标准;落实“自检、互检、专检”维修质量保障体系、降低维修成本;参与设备事故的现场处理,参与事故的分析和处理工作。

2.开展设备维修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工作,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维修水平;做好维修原始记录的填写、保管和统计分析工作。

3.建立健全设备维修技术档案,负责维修和配件加工制造等图纸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归档工作。

第三章 基础管理

第十三条 分类和编号

根据行业有关规定,结合设备用途,设备原则上可划分

为四类:起重设备、输送设备、装卸搬运设备、专用设备(包括集装箱专用设备);各单位按行业标准和要求对本单位设备进行统一编号,报技术工程部核准备案,编号应当标示在机械的明显部位,要求清晰、醒目。

第十四条 规划、选型和购臵

1.各单位应当根据生产发展和设备技术状态,编制设备更新和改造的中、长期规划和预算建议计划,按管理程序上报,计划下达后组织实施。

2.设备选型应当遵循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满足生产、安全可靠、方便维修、利于管理、节约能源和符合环保要求的原则,择优选择,对于大型设备的新增、改造应当事先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3.自制设备应当有完整的技术资料,按有关规定进行审批,并组织技术鉴定和验收。未经审批、鉴定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生产和使用。没有制造资格证的单位,严禁自制特种设备。

第十五条 验收及交付使用

1.新购臵设备验收应按如下工作程序进行,凡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1)根据合同及有关文件清点和核对技术资料、附件、随机工具及备件。

(2)根据合同、技术规范和有关技术资料检测设备的技术状况和性能。

(3)填写验收报告,建立设备台账和设备资产台账,将设备信息录入技术设备信息系统。

2.属于特种设备的,应经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验合格并办理特种设备使用手续后,方可验收和使用。

3.新型设备投产前,必须编制有关使用操作规程和维修保养规定,建立单机技术档案;购臵的二手设备和经过技术改造的设备,其验收可以适用本节新购臵设备验收程序进行。

第十六条 技术状况分类及普查

各单位应当建立设备检查评定制度,定期对设备技术状况进行普查评定,原则上技术状况可分为以下四类(国家或行业有特殊规定的设备,按规定执行)。

一类:各零、部件完整无缺、零件磨损在允许范围之内,技术性能良好,确保安全运行和正常作业。

二类:非主要零、部件欠完整、非主要零件磨损虽超过允许范围,但对整机的原有技术性能影响不大,经维修保养后能安全运行。

三类:主要零、部件有较大的损坏或磨损,原有技术性能下降,经常发生故障。

四类:主要零、部件严重缺损,已丧失原有技术性能。正在修理的设备按修理前类别划定。第十七条 使用年限

1.设备使用年限可以参照其折旧年限确定,设备达到使用年限,技术状况良好、有继续使用价值的,应经过专业机构检验或安全评估,在保障安全使用的前提下,方可继续使用,2.对于延长使用年限的设备使用单位应当采取加强检验、检测和维护保养等措施,确保设备使用安全。

第十八条 封存、转让和报废

1.连续停用一年以上或者新购臵的两年以上未投产使用设备,应当列入闲臵设备的范围。

2.技术状况属于一、二类的设备,因生产情况变化而闲臵六个月以上的,可办理封存;封存期设备不纳入完好率统计,并应对设备按以下要求进行管理。

(1)封存前应当作好全面维护,采取防腐、防锈、防风雨和防冻等措施。

(2)定期检查和维护,保持状态完好,不准擅自动用和拆卸零、部件。

(3)设备启封后,应当作全面检查和维护,经试运行无异常后方可投入使用。

3.闲臵、封存或者技术性能不能适应作业需要的设备,可以改造或者转让。

4.设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当报废:

(1)国家规定淘汰的、预测大修理后技术性能仍不能满足作业要求或者难以保证作业安全的、自制非标准设备经生产验证不能使用的。

(2)严重损坏无修复价值的,大修理后虽能恢复技术性能,但不如更新经济的。

(3)技术性能达不到规范要求,危及安全、能耗高、效率低、危害人身健康、严重污染环境,进行修理改造又不

经济的。

5.设备的报废和转让应当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设备报废应经过技术鉴定或经济分析评价后办理审批手续,已报废设备禁止整机转让或继续使用;设备的封存和启用由各单位制定管理规定,并按照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九条 改造与更新

各单位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技术落后、性能差的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并在改造前进行技术经济论证;技术改造应遵循提高效率、改善性能、便利维修、简化机型、节能降耗、确保安全环保的原则。

第二十条 润滑

1.各单位应根据设备使用说明书、国家与行业技术标准和设备运行工况,制定润滑消耗定额和计划、编制润滑图表、润滑卡片;编制、绘制维修与润滑有关的资料和图纸;做好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

2.各单位应做好定人(定人加油)、定时(定时检换油)、定点(定点给油)、定质(定质选油)、定量(定量用油)等润滑“五定”工作;完善油液分析手段,做好原始记录,逐步做到跟踪化验,用油对路、按质换油、状态监测。

第二十一条 定额和指标

对各单位考核以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各单位应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设备技术、经济定额和指标体系,并定期修订定额。

1.设备完好率,其计算公式为:

完好率=(完好台时/日历台时)×100% 2.设备利用率,其计算公式为: 利用率=(工作台时/日历台时)×100% 3.设备一、二类设备比重,其计算公式为: 一、二类设备比重=(一、二类设备台数/设备总台数)×100%。

第二十二条 统计管理

设备技术、经济指标的统计应分别按月、季、、机种、单机和综合进行统计,各单位应按统计要求如实填写、上报统计报表,设备的统计内容包括:

1.经济指示:固定资产创净产值率、新度系数等。2.技术状况:机械技术状况分类,一、二类设备比重,完好率等。

3.运用情况:利用率、台时产量、故障率等。4.维护和修理情况:各级维修的停机日、工时、费用、返修率等。

5.机损事故:次数、停机台时、修复费用、事故级别等。6.运行消耗情况。

第二十三条 技术档案和技术资料

1.设备技术档案是指建造资料和技术改造资料,各单位应做好收集整理,并按有关规定分级归档保管,内容包括:

(1)技术经济论证、招投标文件、采购合同。(2)出厂说明书、安装说明书、验收大纲、使用说明书、维修手册、配件目录、出厂检验合格证及有关图纸等。

(3)技术改造和维修竣工图纸。(4)档案管理规定的其他资料。

2.各单位还应收集设备从购臵到报废全过程的其它单机技术资料(可以为单机履历册或者单机台帐),包括单机维修技术资料、统计资料、机损事故的处理报告及其他综合性资料,单机技术资料应当认真填写,收集完整,妥善保管。

第二十四条 机损事故

1.设备在运行、维护、修理、吊运或者停放过程中遭受非正常损坏,造成停机或性能下降视为设备损坏事故(以下简称机损事故)。机损事故按酿成事故的原因分为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责任事故是指由各单位自身的原因造成的事故,非责任事故是指责任事故以外的事故。

2.机损事故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

(1)轻微事故:修复费用(包括抢救费,下同)超过2000元,低于6000元的。

(2)一般事故:价值30万元以下(含30万元)的设备、修复费用超过6000元的;价值30万元以上的设备,修复费用超过设备价值2%的。

(3)重大事故:价值30万元以下(含30万元)的设备,修复费用超过9万元的;价值30万元以上的设备,修复费用超过设备价值30%的。

(4)特大事故:按国家有关特大事故的规定确定。设备价值是指按事故发生时该机市场价格计算的重臵

全值。

3.各单位在发生机损事故后应按事故管理相关规定及时上报,事故调查结束后应组织力量抢修,努力减少事故损失,尽快恢复生产。设备机损事故处理应当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特种设备管理

1.各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对其生产、经营、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负责,配备具有相应从业资格的专业人员管理、使用特种设备。

2.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岗位责任制、隐患治理、应急救援等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建全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做好日常检查、定期检查(每月至少一次)和维护工作,对特种设备安全附件、安全装臵进行定期校验,如实填写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3.采购特种设备必须选用有特种设备制造资质的单位生产的产品。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修理必须由取得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严禁没有特种设备资质证的单位从事特种设备施工,施工前,必须按照规定办理相应手续,否则,禁止开工。所有特种设备必须办理特种设备使用手续后方能投入使用。

4.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对特种设备使用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应当立即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并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特种设备运行不正常时,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按照操作规程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安全。

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方可继续使用。

5.在用特种设备必须严格执行各种设备的检验规程,按期进行检验,超过检验有效期或检验不合格的设备严禁继续使用。各单位要编制上报特种设备定期检验计划,并组织实施。

6.特种设备进行改造、修理,按照规定需要变更使用登记的,应当办理变更登记,方可继续使用;各单位设备技术部门及时办理特种设备使用、停用、转让、报废等手续。

第二十六条 各单位要切实做好设备雷电灾害的防范工作,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制定制度、落实责任,建立设备防雷、防静电档案,做好日常检查检测和定期检测工作,保证防雷、防静电设备设施完好。

第二十七条 工控系统是自动化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高度重视其使用、维护和事故处臵等管理,制定制度落实责任;涉及控制程序等信息化管理内容的,应按信息化安全管理规定要求做好培训、保密和运行安全保障工作。

第二十八条 应急预案

各单位应根据本单位设备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及其应急救援工作特点,制定应急预案(特种设备应根据设备

类别制定专项应急预案),明确所属有关部门的应急救援职责。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和宣传教育,以保证相关的管理人员、组织、队伍、专家、职工及周边群众熟悉和掌握应急预案规定的任务和行动,以及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其执行应急预案的能力、协调配合能力和防范安全生产事故的意识。

第四章 使 用

第二十九条 合理使用

1.设备使用的工况和环境,必须符合设备技术特性和安全运行要求;作业应当使用一、二类设备,停用三类设备,禁止使用四类设备;各单位应制定本单位设备在走合期、冬季、夏季、特殊作业时以及防台防汛期的作业规定。

2.各单位生产指挥、机械操作和维修人员,应当严格遵守设备操作、使用规程,禁止超规范、超负荷操作和使用;组织生产作业时,应当选择经济合理的装卸工艺,降低消耗和成本。

3.流动机械从事搬运作业时,应遵守以下规定:(1)轮胎起重机、汽车起重机及履带起重机,除产品说明书允许外,不得吊载行驶。

(2)叉车的搬运行程不宜超过100米。(3)装载机的搬运行程不宜超过100米。(4)蓄电池搬运车的搬运行程不宜超过300米。(5)集装箱正面吊载箱运行距离不宜超过200米。

第五章 维护和检修

第三十条 日常维护

各单位应健全设备日常维护制度,包括司机交接班制度、技术操作规程和日常检查保养规范等;日常维护一般由操作人员负责,按规定在作业前、作业中和作业后,对港机进行清洁、检查、调整、紧固、润滑,保持无油垢、无积灰、无泄漏、无松动、设备完整无损、安全防护装臵完备有效,使设备处于良好技术状态,并认真填写“运行日志”和“日常维护记录”。

第三十一条 定期保养

1.定期保养以专业保养人员为主、操作人员为辅;各单位应当根据机种和作业条件的不同,制定定期保养规范、明确保养内容;建立和检查“定期保养记录”,并将保养检测结果纳入对设备实施状态监测范围。

2.定期保养规范应明确定期保养级别、周期,定期保养项目和验收标准,润滑图谱,主要检测点及检测范围;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对设备进行擦洗和清洁内部,检查、清洁和更换各种滤清器,检查、调整和紧固各操作、传动等连接机构部件,利用简单检测设备对设备的主要测试点进行检测,对各润滑点进行检查和清油,检查和调整安全装臵、保证灵敏可靠,更换已损坏的零部件等。

第三十二条 定期检查

各单位应要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制定设备定期检查规范,主要内容包括:定检周期和计划、定检项目和标准、定

检方法。在设备基本不解体的情况下,有计划地通过人体感官和检测仪器对设备进行检查,并认真填写“定期检查记录”。

第三十三条 修理

各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情况采用不同的修理方式,可以实行以运行时间为基础的修理方式,制定具体的设备修理级别、周期、停机日、标准和定额,积极推行以技术状态为基础的修理方式。

第三十四条 维修计划

各单位应要根据设备定检所掌握的设备劣化趋势、检修资料、磨损规律和生产情况合理确定维修周期、编制维修计划、努力缩短维修停机时间,保证维修按时实施;对维修检验及验收实行分级管理,并组成自检、互检、专检的检验网络,认真做好验收记录,验收不合格的设备不得投入使用。

第三十五条 备品配件

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备品配件管理制度,强化计划管理,保证设备正常维修的需要;应开展设备零部件的修旧利废工作,努力降低维修成本。

第六章 奖励和惩罚

第三十六条 设备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按有关规定进行考核奖惩。对设备管理混乱、严重失修失养、影响生产或者导致特大事故的,玩忽职守、违章指挥、违章操作,造成事故和经济损失的,根据情节轻重,将追究单位领导及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各单位应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设备管理制度。对于专业性行业的设备管理,还应遵守相关行业法律法规。

7.浅谈铅锌公司设备安全管理对策 篇七

青岛黄金铅锌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1月, 注册地址为青岛平度市灰埠镇大庄子村北, 现有职工57人。公司主要业务是从工业废渣中回收铅锌精矿生产经营及技术研发, 原设计能力150t/日, 采用综合预处理-混合浮选-精尾矿压滤-回水循环利用工艺, 已形成年处理氰化尾渣两万余吨、生产铅锌精矿一万余吨、硫精矿一万余吨的生产能力。

近年来, 随着公司生产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在相继获得了平度市环境友好企业, 青岛市绿色企业、山东省环境友好企业、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称号基础上, 公司把加强工艺、生产、技术创新、安全管理作为做优做强的最基本的工作, 要作好此项工作, 必须保证公司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那么, 保证生产设备的良好运行状态, 加强备用、在用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就尤为重要, 况且随着现代浮选加工技术发展, 选矿设备已向大型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工艺流程设计时, 已不再考虑备用设备, 这对机电设备维护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设备管理与维护保养, 虽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 但对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充分发挥设备的潜力, 提高设备的完好率, 降低设备维修成本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设备维护管理是公司生产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 只有设备正常运行, 选矿生产才能顺利实现。

传统的设备管理模式中, 是当有明显迹象表明设备性能变差时才确定该设备是否应该检修, 或根据规定已经到了大修期限, 才着手组织大修。这样会导致故障的积累, 不必大修解决的问题却拖到了必须大修的程度, 使设备维修费用增高, 具体表现在:

①设备停止运行而影响正常生产或设备性能达不到工艺要求。

②设备故障可能不仅仅是某个零件问题, 而是整个部件问题, 使得维修成本增高。

③维修工作被动, 变成“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 工作紧张。

现代设备管理是以研究设备一生为对象, 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和设备效能最高为目标, 动员全员参加, 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和管理技能, 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行动, 开展的设备综合管理。其基本任务就是为企业提供优良而又经济的技术装备, 使企业的生产活动建立在最佳的物资技术基础上, 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力求企业增加产量, 确保质量, 发展品种, 降低成本, 从而使企业获得最高的综合经济效益。为进一步的加强公司的设备管理, 实现设备管理从设备计划、审批、采购、进厂验收、安装、使用、维护、保养、检查维修到配件的计划、设备的改造以及日常的登记、保管、调拨, 回收等一系列的工作, 笔者针对目前公司设备管理方面做的几项工作进行总结和探讨:

1、建立健全管理组织

公司的设备大体上可分为办公设备、生产设备、其他辅助设备等三大类。按系统分别设立了设备管理、安全检查、电器管理、备件管理等专业组织, 进行集中统一管理。设备管理员负责全公司各类办公、生产设备的登记、建档、调拨、管理工作;保管员按分工不同, 分别负责办公、设备、电器、备品备件的入库、支领、调拨、回收等;安全员负责全公司各类办公、生产设备的隐患检查督促整改工作;维修员专门负责设备的检修、保养、备件的购置计划工作。操作人员负责设备的使用状况汇报工作。因此, 公司的每台设备、每件小型电器、每个备品备件都有相应的专业管理者分别负责管理。分工明确, 没有互相推托、互相扯皮的现象。同时, 管理人员有职有权:他们对使用单位或者个人有检查监督验收的权力, 对参加移交设备的单位或者个人有提出建议和制止移交的权力, 对设备使用情况有提出奖罚意见的权力。

在加强专业管理的同时, 公司建立健全了网络化管理组织。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 生产副经理、供销科长、设备科长、设备员、车间主任、维修班长为骨干的考核监督体系, 全面负责公司内各类设备包括生产、办公设备审批、调拨、管理、考核、维护、检修、计划编制等工作, 在机制建设上就能够上情下达, 下情上报, 信息流通, 出现问题可及时发现。形成并实行生产、办公设备的全过程管理, 追求效益的最大化。

2、强化管理理念

通过总结摸索, “全面负责, 责任连带”的管理理念已成为公司各级管理部门的共识。它强调设备管理工作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管理、使用、维修各环节协调运转, 利用经济杠杆有效制衡, 以设备效益最大化作为各环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从而使设备效能不断提高。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 设备使用单位推行“人机互保、指标联考”的设备使用管理模式。设备的原材料消耗指标、产量指标、安全指标与操作人员挂钩, 提高了操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同时, 设备维修推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模式。取消了过去的大修理维修制度, 实行以预防性维修为主、日常维护为辅的检修制度, 从而避免了设备过剩修理, 提高了设备使用率。设备使用与维修直接与生产成本指标挂钩, 促使生产设备管、用、修及配件和油材料消耗等各环节进行有机结合, 形成最佳生产能力、最低成本消耗和最佳双赢的经济效益。

3、加强现场管理检查

为更好的保证设备性能和完好, 必须做好设备的预防性检修工作, 建立健全设备现场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 其中设备现场管理分点检、安全、卫生、其它等四项, 其中设备点检包括缺件、振动、润滑、泄漏、检修等等, 安全包括安全防护装置缺少或不完善、电气或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存在三违现象等等, 其它包括记录、标识、档案等等。

公司的现场检查主要分公司专业检查、车间自查、班组互查三种形式:

①公司的专业管理人员检查主要对运行设备和电器进行定期循环检查, 对安全保护装置每月至少全面检查一次。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除现场通知操作人员解决外, 如设备的跑、冒、滴、漏等现象立即解决, 检查后填写检查日报表, 如重大问题, 要对使用部门下达“安全隐患通知单”。以便及时掌握情况, 进行统筹安排, 重点处理。

②车间自查, 车间每周组织一次不定期或定期的生产设备完好检查。检查中, 不仅查使用设备、而且查备用设备, 防护装置、电器、电缆和现场的工业卫生, 并把检查结果的好坏同班组的工资挂起钩来。

③生产班长、维修工的日查。他们每天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巡回检查、处理。个别时段还从维护人员中抽出1~2人, 专门从事现场设备完好检查、整改和电缆吊挂工作。

在三级设备检查中, 设备管理部门应积极探索现场质量动态管理办法, 每季以集中检查和抽查等方式, 对公司的所有设备进行全面检查、考核, 奖优罚差,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现场管理水平, 促使生产设备始终处于合格状态。

4、强化维护保养管理

4.1 设备维修产生

设备只有运行才能显现出其固有的“功能”。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客观存在“磨损”。“磨损”又分为“无形磨损”和“有形磨损”两类。“无形磨损”是技术“磨损”, 不可修复。“有形磨损”是“摩擦”所致, 导致设备零件形状或质量发生变化, 造成设备“功能”下降, 可通过维修手段恢复其“功能”。因此, 设备维修管理应运而生。

生产设备常因运行时间过长和忽视维护保养而造成较多不必要的事故。因此, 日常维护也是一大关键。公司的维修班每天都对生产电气设备的关键部分作重点检查和维护, 对已出现异常现象而尚未损坏的设备进行处理或更换。及时紧固电气接头, 清理电气设备前的堆积物, 保持良好的散热条件和工作环境。

4.2、设备运行档案建立

建立健全设备技术档案, 是管理好设备的首要任务, 从设备投入使用的时间、技术资料、运行中出现的故障现象、产生原因、排除方法、更换的零部件以及零部件的使用寿命等, 要详细记录到设备运行档案中。这样, 对设备的运行状态就会有一个较全面了解。通过对运行档案的分析, 有利于判定故障产生的周期及出现的类型, 及早安排检修计划。设备运行档案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数据, 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检修计划的制订是否正确合理。

4.3 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建立有计划的维护保养和预防性维修制度, 利用故障诊断技术, 及时发现故障并处理。维护管理制度应以设备使用说明书为基础, 设备运行档案为依据, 根据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而制定的定期计划检修制度, 如:设备运行档案显示, 浮选机的叶轮、盖板的使用寿命为4300h, 那么该台设备的叶轮、盖板计划检修周期为4 2 0 0 h, 可将设备故障控制在萌芽阶段。将所有设备的运行档案进行整理, 归类、分析, 并结合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每月设备运行时间, 制订出月度、季度、年度设备检修计划。

由于生产车间设备检修工作的特殊性, 检修工作分为现场检修和计划检修。现场检修, 是以设备维修值班人员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依据而提出的检修要求, 是一种被动的检修;计划检修, 则是预防性检修, 是一项保证设备性能和完好的重要工作。所以, 计划检修是检修工作的重点, 管理工作应主要放在计划检修上。

4.4 设备日常维修计划

为使设备维修达到预期目标, 必须制定设备维修作业计划。对生产的较大型关键设备中修及以上的维修, 应编制作业组织设计。为了树立计划的权威性, 公司把生产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车间月度经济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 进行全面考核。对生产任务完成滞后的月份, 责成技术科跟踪督促整改。在此种经济责任制的考核下, 生产车间重点把设备的计划检修与公司的安全专项整治、状态修与周期修结合起来, 检修中严格落实检修工作计划和标准, 加强修后的跟踪抽查和复测, 特别是24小时运转的设备, 实行定人、定则制, 在日常的考核中, 有针对性地对检修的设备进行跟踪考核, 谁负责检修的设备运转不到检修的周期, 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重点考核检修和保养人。

4.5 年度停产维修

铅锌公司的生产作业是连续生产, 如果一部分设备发生了故障, 就要造成全面停产, 这种停产损失是极大的。这样, 将个别设备停下来, 一一进行检修, 将会使停产时间增加。所以, 必须制定年度检修计划, 集中进行全面的维修保养, 以保证到下次维修保养期之前, 设备能正常地进行运转。

5、提高安全保护性能

生产设备、电器, 不但要做到设备本身零部件完好无缺, 而且要注重对各种安全保护装置的检查和管理, 如防护罩、防护网、配电柜、各类电器开关等, 要确保其性能良好, 始终处于“待命”状态。对安全装置进行定期检查, 保障安全装置始终处于可靠状态, 以及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等。指导设备的安全使用, 向用户及操作人员提供有关设备危险因素的资料、安全操作规程、维修安全手册等技术文件;这些都是提高设备安全的必要条件。

同时, 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提高操作人员发现及处理不安全因素的能力, 也是提高设备安全管理的又一举措。

再次, 加强设备的本质安全化管理, 对于从根本上发现和消除事故与危害, 防止误操作及设备故障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从控制事故源入手, 提出防止事故发生的技术途径与方法, 是确保安全生产所必须遵循的安全原则。

设备使用过程中, 必须要求做到安全、合理。一方面要制止设备使用中的蛮干、滥用、超负荷、超性能、超范围使用, 造成设备过度磨损, 寿命降低, 导致安全事故。另一方面要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避免设备因闲置而造成的无形磨损。三是要求操作人员必须按规程要求搞好设备保养, 经常保持设备处于良好技术状态。四是必须创造良好的设备使用环境。培养设备使用、维修、管理队伍。

总之, 设备是我公司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企业进行生产、办公的技术物质基础, 设备管理必须坚持技术和经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对设备的调动、安装、使用、更新及报废的全过程进行管理, 达到最佳全寿命的目标, 保证公司权益不受损失。

设备管理要坚持“统一计划、职责明确、分工协作、效益第一”的思想, 贯彻“保养和检修并重”的方针, 合理使用设备, 使之经常处于完好的技术状况。

实行设备的全过程管理, 采用各种技术措施, 如设计阶段采取安全设计, 提高防护标准, 使用维修阶段制订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改造、改善维修等;组织措施, 如安全教育、事故分析处理、安全考核审查等, 消除一切使生产设备遭受损坏, 避免事故的发生, 实现安全生产, 保护职工的人身安全与健康,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经济效益。

摘要:本文阐述了铅锌公司设备安全的全过程管理, 分析了如何从健全管理组织、强化管理理念、加强现场管理检查、提高安全保护性能等方面切实搞好公司设备安全的管理工作。

8.公司设备部管理制度 篇八

关键词:钢铁公司;高线工艺;主轧机;加热炉;夹送辊

中图分类号:TG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5-0015-03

1 概述

W钢铁公司高线于2008年5月开始建设,2010年4月热负荷试车并投产。主要品种为碳结钢、优质碳结钢、低合金钢、焊条钢、弹簧钢、冷镦钢等钢种。原料为150mm×150mm×12m的连铸坯,产品为光面线材,规格为Φ5.5~Φ16mm,设计产能为每年100万t,设计速度达到105m/s,保证速度为

90m/s。

工艺流程:冷热坯上料→输送称量(→不合格剔除)→推钢入炉→加热→出炉运输(→不合格剔除)→粗轧机单线轧制→1#剪切头尾→分钢、输送→

中轧机双线轧制→导槽分双线→2#飞剪切头→预精轧机组轧制→预水冷→3#剪切头→无扭精轧机轧

制→水冷→夹送、吐丝→散卷控制冷却→集卷→运卷挂钩→P&F;线运输机运输→质量检查、头尾剪切、取样→压紧打捆→盘卷称重→挂标签→卸卷→入库→发货。

2 工艺特点

(1)1-2线轧制工艺(即粗轧1-4架为单线轧制,其余机架为双线轧制),节省投资、生产稳定可靠、产量高。

(2)以大重量连铸坯为原料,全轧线采用连续、高速轧制。

(3)低温加热和低温开轧。普通线轧机坯料的开轧温度约为1050℃~1100℃,本车间钢坯开轧温度为980℃~1050℃,降低了加热炉燃料消耗,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同时减少了氧化烧损和高碳钢脱碳。

(4)粗、中轧机选用闭口式牌坊轧机,轧机刚性好、稳定、结构简单、操作和维护简便。预精轧机、精轧机则采用国内独立设计的机型,生产的线材产品精度高、生产稳定性好、投资小。

(5)在粗轧、中轧和预精轧机组后,设置机电一体化飞剪,其剪切精度高、事故率低、维护量少、易于操作。

(6)精轧后设有水冷设备,控制吐丝温度,提高产品精度。4段水冷装置,每段水箱之后均设有一段恢复段,使芯部和表面的温度均匀。经水冷后到达吐丝机处的温度约为750℃~920℃。

(7)加热炉和粗中轧设备均布置在车间内±0地坪上,预精轧、精轧、水冷及夹送辊吐丝机设备布置在+3.5m平台上,既能满足工艺要求,又能利用好现有厂房条件。

(8)轧线设备由一套先进的计算机系统进行控制,其控制功能齐全,且电气产品质量高、调试周期短、生产速度快。

3 主要设备特点

3.1 加热炉

加热炉为蓄热式步进梁式加热炉,辊道侧进料侧出料,冷装料加热能力为180t/h。

3.2 主轧机

轧机共42架(双线),粗轧机组8架、中轧机组6架,粗轧(一)4架为平/立交替布置、粗轧(二)4架和中轧机组6架为全水平辊轧机。预精轧机组8架(双线,每线4架)为二辊悬臂式,平立交替布置。精轧机组20架(双线,每线10架),二辊悬臂式,45°顶交布置。

轧机主要技术性能如表1所示:

3.2.1 粗、中轧机。选用闭口式牌坊轧机,轧辊压下装置装设在牌坊上横梁和上轧辊轴承座之间,保持了牌坊的整体性,使轧机刚度增大;压下装置由液压马达驱动快速调节,也可手动调节。换孔槽通过机架移动实现,从而保持轧制线固定不变。其结构特点为:机架牌坊用厚钢板切割、焊接而成,结构简单、备件少、强度高、刚性好、操作维护方便;采用液压横移机架,小车换辊,定位准确,不需要更换机架,液压锁紧操作使用方便;选用弹性胶体平衡装置,上轧辊可进行轴向调节。工作可靠又减轻了设备重量,节省能源介质,减少流体泄漏点,减轻环境污染。

3.2.2 预精轧机。辊环悬臂式平/立交替布置。其特点为:机组布置紧凑、设备结构简单、重量轻、换辊周期短、维护工作量小;立式轧机传动通过一对螺旋伞齿轮由下传动变为侧传动,水平拉出;轧辊箱为锻造面板插入式结构,设备重量轻,安装精度高,所需流体通过面板的钻孔进入各自的部位,减少外露配管,装卸方便,便于处理事故;新式轧辊辊颈密封,在密封处加一偏心板,使密封圈中心始终与轧辊轴中心相重合,减少密封圈的磨损;辊缝调整采用偏心套式调整机构,通过丝杠及螺母转动偏心套对称地移动轧辊轴,保持轧制中心线不变。

3.2.3 精轧机。采用顶交45°精轧机组,主要特点为:增速箱和分速箱合二为一,结构简单,设备重量较轻;45°“V”形顶交布置,重心低、稳定性好、倾动力矩小,机组的振动小、噪音低、设备重量轻,有利于在高速下运行;前5个机架为8″机架,最大辊环直径为228.5mm,最大轧制力达285kN;后5个机架为6″机架,最大辊环直径为170.6mm,轧制力为160kN,适应轧制合金钢和低温轧制的需要;轧辊箱结构及轧辊辊颈密封特点和预精轧机相同。

3.3 夹送辊、吐丝机

水平悬臂夹送辊,设有限位装置,不使两辊环相碰,采用气动夹紧。

吐丝机为卧式、倾角为15°,吐丝速度可与精轧机速度相匹配。随机装有振动测试仪,当振动超过一定值时,操作人员会及时更换吐丝管。

3.4 风冷运输机

运输机共7段,全长约90m。7台大风量的风机,每台风机风量达150000m3/h,静压为300mm水柱。辊道面板上设有风嘴,两边密、中间稀,使线圈堆积密度较大的边部得到更大强度的冷却,以提高线圈全长的均匀性。风嘴高出辊道面板,且吹风方向与线圈运动方向相反,冷却的效果更佳。对碳素结构钢采用标准型冷却方式,运输机运行速度为0.5~1.3m/s,冷却速率为4~17℃/s。

3.5 集卷机

采用双芯棒空间旋转式集卷机。

3.6 盘卷输送系统

集卷后的盘卷输送系统采用悬挂钩式(P&F;线)运输机。

4 结语

W钢铁公司高线是该公司优化产品结构、调整产品品种的一项重要工程,是该公司达到600万t产能的标志项目,该工程的建成投产,对改善W钢铁公司产品结构,提高区域产品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强十涌,等.高速轧机线材生产(第2版)[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

[2] 袁志学,杨林浩.高速线材生产[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

[3] 王廷薄.轧钢工艺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1.

[4] 孟延军.轧钢基础知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赵英峰(1977-),男,河北宣化人,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轧钢工艺。

上一篇:农行信用贷款申请下一篇:我为廉洁献一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