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沟通与凝聚力

2024-08-05

浅析:沟通与凝聚力(共4篇)

1.浅析:沟通与凝聚力 篇一

浅析国家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

摘要:国家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本文认为,从二者的构成要素上看,国家凝聚力的外延比民族凝聚力要多;从作用方式上看,国家凝聚力主要是政治认同,民族凝聚力则主要是文化认同;从相互关系上看,民族凝聚力是基础,国家凝聚力是保障,二者相辅相成,互动互促。关键词:国家凝聚力;民族凝聚力;

旧的由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是“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所以恩格斯称它是“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与社会中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它的凝聚力是很有限的。只有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才能有强大的国家凝聚力,但同我们国家率领人民群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产生的凝聚力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民族凝聚力是以民族共同利益为基础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共同利益,所以,民族凝聚力是带有普遍性和稳定性的。

一、国家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的来源

国家凝聚力,主要来源国家实行的政治,采取的政策;来自国家人员的宗旨、作风和科学地管理。孔子曾言:“为证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中国古代强汉盛唐,就是汉唐统治者登台后实行了一定德政收到的效果。有的王朝实行政治尚好,但政治方针不对,也损失了国家的凝聚力。我国1949年解放后,实行惠民政策,干部清廉,热心为人民服务,当时国家凝聚力之强是举世无双的,随着统购统销、合作化、公社化、“大跃进”、“文革”,使国家凝聚力损失殆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正像胡锦涛所说:“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

民族凝聚力哪里来呢?马克思说:“要使各民族真正团结起来,他们就必须有共同的利益。”有了共同利益就会有共同的命运和共同的目标,但这个共同利益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产生的。所以是受制于经济因素,为经济发展所决定。马克思恩格斯说:“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最明显地表现于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所以,各民族的共同利益,是由该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的交往的发展程度来决定的。

二、国家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的作用方式

民族凝集力一般是通过民族共同心理、民族共同意识以及自觉民族精神这类观念形态体现出对民族的认同,其作用方式主要是文化认同。“民族的共同心理特质(包括共同的民族性格、民族气质、民族感情等)是一个民族共同体及其凝聚力的最基本的层面。它们是由在特定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之中形成的种族的生理体质特征,以及在漫长的历史过程和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种族心理气质特征所构成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情感。也就是多,由特定的地缘关系、血缘关系和文化模式所形成的民族心理特质,是民族凝聚力最基本的层面。”民族共同心理作用于民族性格、民族气质、民族情感,并由此形成民族文化上的认同倾向和归宿感。这种民族共同心理是与生俱来的,同时,也是在共同生活中逐渐同化的。

与民族凝聚力有别的是,国家凝聚力主要是通过主权意识、国家观念以及政治权力服务意识这类观念形态的东西体现出对国家的认同,其作用方式主要是政治认同。主权意识,主要是指领土意识。领土,首先是供人民居住生活的一片天地,人民对这片土地依赖,被这片土地吸引,是国家凝聚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观念,是指国民能充分认识到国家的领土、经济、文化、政治权力等所有的资源与财富都是属于全体国民的,全体国民应该很好地维护它,建设它。值得强调的是,在国家本体的三要素中,领土、人民是相对稳定的,变数最大的是政权,关键的要素是政权的运行。因而,讲国家凝聚力,最关键的是要将政治权力的服务意识。

三、国家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的相互关系

总的来说,国家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是相辅相成、互促互动的。

首先,民族凝聚力是国家凝聚力的基础。国家是由民族构成的,民族是国家的主体,是基础。作为主体的民族,如果其民族整体对民族成员个体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其组员成员都向心于民族整体且之间具有亲和力,那么,这个民族的凝聚力就强了。国家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是一对属种关系的概念,民族凝聚力的构成成分被国家凝聚力的构成成分所包含。一般情况下,民族凝聚力是国家凝聚力的表现。

其次,国家凝聚力是民族凝聚力的保障。国家是民族的居住地、承载地,民族是居住在国家版图内的社会群体,其生存与生活要以国家为依托,其凝聚力的增强也要以国家国家为依托。没有国家凝聚力,民族凝聚力也难以实现。即使有 的民族其成员可能散居于若干国家,其民族凝聚力的涉及面比国家凝聚力要大,其力量的体现大多还在其所在国家的框架内,也要受制于其所在国家。

再则,国家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互动互促。一方面,因为民族凝聚力中的“两力”包含于国家凝聚力中的“人民向心力”,所以,民族个体对民族整体的向心力及民族个体之间的亲和力的强弱,势必影响着其所在国家凝聚力的强弱。另一方面,国家政权亲和力是保障性条件,其强弱势必制约着居住在该国内的民族的凝聚力的强弱。只不过,当国家是作为保护民族发展的工具时,国家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是互促的;反之,则会出现矛盾甚至背离。因而。我们必须将增强国家凝聚力与增强本国的民族凝聚力一致起来。

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途径

当今时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尤其是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对世界各民族的冲击,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大潮,面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文化发展和精神文明的要求,面对社会精神文化生活日趋多样化的态势,如何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认为,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壮大经济实力,打牢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经济基础。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民族凝聚力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其中经济实力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它是每个民族提高国际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向心力的最基本的支撑点。一个民族如果经济实力雄厚,它在国际社会中就拥有更多的发言权,就能赢得让别人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从而大大增强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反之,经济实力不强、物质基础不雄厚,民族凝聚力也会大受影响。由此看来,要想增强一个国家的民族凝聚力,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大力发展经济,想方设法把国家经济实力搞上去。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也必将进一步增强。

(二)健全制度机制,打牢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政治基础。政治因素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条件,当一种进步的、成熟的政治力量在政治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时,它所产生的凝聚力的力度是十分强大的。中国共产党正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创造了人民民主专政这一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家形式,同时也创造了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从而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当前,要凝聚全国人民的意志就必须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冲击。在当前条件下,积极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长治久安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也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政治保证。

(三)高扬核心价值,打牢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思想基础。一般说来,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整个文化建设中居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为此,必须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信念和信心;坚持不懈地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把个人价值追求融入民族振兴、国家发展的伟大实践,把个人理想抱负化作励志图强、创造崭新业绩的实际行动;坚持不懈地用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引导干部群众自觉遵守社会基本道德规范,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

(四)倡导和谐文化,打牢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文化基础。和谐文化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必须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以

等道德规范,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推动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要着眼于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意识,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要充分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善于总结和发现各方面先进典型,特别是来自普通群众、平凡之中见伟大的典型,广泛开展向道德楷模学习活动,让全体社会成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和谐创建活动,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对待问题、处理矛盾,努力在融洽人际关系、形成良好风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等方面取得实效。

(五)建设精神家园,打牢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精神基础。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也是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的精神依归,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亲和力。中华文化的崇尚统一、追求和谐、注重道德、张扬自强高尚人格、讲求厚德载物气度、主张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等优秀传统,不仅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悠久历史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必须始终坚持以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根基,以外来健康有益文化为补充,大力繁荣发展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要积极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有益价值,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我们的优秀文化传统,努力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要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广泛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充分发挥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承功能,组织丰富多样、健康有益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文化,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

(六)加强政党建设,打牢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领导基础。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状况和战斗力、领导水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应该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一个民族有了坚强的政治核心,才能凝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实现全民族的根

本利益。只要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成为领导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坚强核心,那么,中华民族凝聚力就一定能不断增强。

总之,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只要我们不断发挥好人民群众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的主体作用,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注重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那么,中华民族凝聚力就一定能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一定能尽快实现。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2.浅析如何提高班级凝聚力 篇二

良好的班集体始终激励着学生不断进取,主动、健康地成长,能使得学生心情愉快,更加积极、轻松,充满激情地投入学习、生活当中去。在我们小学各年级孩子的眼里,“团结”这个词似乎离他们很远,“团结就是力量”、“众人一心开大船”的道理孩子们还理解欠少。作为班主任,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把学生教好,管好,培养好。让集体中的每一个学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班集体搞活,搞好。

那么,在平时的教育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使班级有更强的凝聚力呢?我认为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有明确的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对一个班集体来说,既要有远期目标,又要有近期目标。远期目标包括学生行为习惯、学习能力、意志品质等要达到一个什么理想程度,这个是教师要明确的,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矫正、强化实现的。特别是近期目标要切合实际,一步一个脚印,让学生易于接近,易于实现,它包括的方面很多,确定起来比较好表述,效果好验收。比如“本周学生要规范的一个行为习惯”就是最短期最直接的近期目标,本学月成绩准备达到多少位,和谁做对手;今天清洁扫除争取做到快、干净、保持好;本堂课要学到一个什么知识等等。只有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近期目标,才能引导学生实现其理想的远大目标,并为实现这些远大目标而持续努力。所以我们需要发挥整个集体中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其形成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其方法就是引导制定一个个近期目标,在达成目标后适时鼓励、表扬并引导其建立更进一层的下一个目标。

二、班主任要起到“火车头”的作用

这个“火车头”想要顺利地把这辆“火车”开动,首先应该关心这一集体,真正地从内心关心他们,体会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变空洞的说教为朋友式的谈心,变批评为引导。对待学生,要以公正为标尺,对学生一视同仁,没有厚薄之分,学生的天赋总是有区别的,个性总是有差异的。只有针对学生个性、特长,激活学生开发自己的个性、潜能,使他们更好地发挥各自优势和特长,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培养出具有鲜活个性的多样化的人才。

三、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班子

在班级管理中,及时发现和培养好班干部,是管好班级的重要一个方面。首先要选好班干部,可以采取民主选举推优秀、学生轮流比能力、逆向任命促进步、协作完成共发展等选拔好班干部。让班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其次是要用好班干部。大胆放权给他们,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与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有一个宽松的环境,使他们真正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与班级的中坚,而不是成为班主任与学生之间传话筒。班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加强了,各项工作才能开展得井井有条。他们将会从“班主任要我做”变为“我要班主任指导着做”,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

四、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

作为小学生,特别是低段的孩子,最感兴趣的应该就是听故事了,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对孩子进行团结教育。曾经给孩子们讲过蚂蚁的故事。蚂蚁是自然界中最为团结的动物之一,它们的每个个体都为集体的生存和幸福而劳动。一只蚂蚁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一百万只甚至更多的蚂蚁组成的军团则可以横扫整片树林或者一幢幢高楼,可以将一只狮子或老虎在短时间里啃成一堆骨头。当蚂蚁遇到火时,它们就会纷纷聚集起来,抱成一个黑色的大球,从火上滚过去,经过火海的时候,在球外面的蚂蚁都被火焰吞噬了。但这群蚂蚁中的一部分冲过了火海,找到安全的地方保存了下来。如果只顾自己,那么逃生的机会就会更少。

这样通过通俗易懂的故事,让同学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有把个体的利益和班级的利益融为一体,高度地统一起来,才能使个体利益和群体利益同时得到最大的保护。

五、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班级活动在班级建设、班级管理、学生能力培养等诸多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不仅促进了班级体的形成,还密切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增加了班级的凝聚力。班级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开展时必须要有个整体的计划、通过确定适时、有针对性的选取不同主题、让学生自己参与,自我教育的主题班队会活动来达成教育目的。

1、教育性活动。通过主题班会使学生受到品德修养和社会公德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以“融洽和谐的班级文化”的主题班会中,请一些同学邀请自己在班上的好朋友上台,说说为什么能成为好朋友,或朋友之间一些难忘的事,并接受大家的祝福。接着表演一些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矛盾,将心比心,换个角度为别人多想一想,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通过这次活动,班中的吵架事件少了,学生打小报告的情况少了,同学间的关系比以往融洽多了。

2、知识性活动。以培养对基础学科的兴趣、扩展并运用学科知识、加强技能和智能训练为主要内容。例如举行安全知识竞赛、卫生常识比赛等各项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每个月都要出一次黑板报,用有限的版面呈现丰富的社会知识,这不仅是锻炼学生的能力,更是让孩子们能更多地了解课外的知识。

3、娱乐性活动。通过开展田径、球类、棋类等体育竞赛活动,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不断增强体质。如六一儿童节的游园活动,虽然不是什么明显的比赛,只是游戏、娱乐居多,但在一个个小游戏中孩子们通过互相帮助取得胜利,通过相互鼓励达到游戏终点。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品味到了合作的快乐,班中大多数的学生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有些从来没参加过竞技活动的同学,也跃跃欲试。今年12.9又将举行包括歌咏、体操、田径、趣味活动等项目的运动会,无论是运动员还是非运动员,都有很高的积极性,都想着为班级做贡献。一系列的活动为学生之间架起了桥梁,密切了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使他们由相识到相知、相容、相助、相亲、相爱。使他们互相理解,互相关怀,增进了友谊,增强了合作意识。

3.浅析:沟通与凝聚力 篇三

专业名称:行政管理 姓

名:梁珑弋

考点名称:贵州商专继续教育部 准考证号:002008203006 联系电话:***

目录

内容提要·······························································1 关键词·································································1 绪论···································································1

一、什么是领导·························································3

(一)领导的定义··················································3

(二)领导方式的类型··············································3

(三)领导魅力的构成要素··········································3

(四)领导者的权力················································4

二、领导者的四种能力与组织凝聚力·······································4

(一)决策························································4

1、决策的概念··············································4

2、科学决策················································5

3、科学决策的四个阶段······································5

(二)沟通························································6

1、沟通的定义··············································6

2、管理沟通················································6

3、管理沟通的作用··········································7

4、有效管理沟通的策略······································8

(三)授权·······················································10

1、授权是什么··············································11

2、有效授权的基本功能······································12

(四)激励·······················································13

1、什么激励················································14

2、激励的过程··············································15

3、激励的作用··············································16 结论··································································17

浅析领导能力对组织凝聚力的影响

内容提要:

领导者是一个组织中的核心人物,是实现领导过程的个人或集体。领导者的工作就在于引导组织中的全体人员有效地领会组织目标,使全体人员充满信心,保证更有效地、更协调地实现组织目标。凝聚力是人际相互作用力中的最基本的力量,表现为成员对群体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力量感,是组织成员相互吸引及共同参与组织目标的程度。它源于人们在社会生产中或与他人合作、交往中所产生的个人对集体的依赖性。它也是一个组织或一个群体成员彼此间的“粘合力”。领导者在决策、沟通、授权、激励等方面的能力产生着强烈的影响。组织凝聚力与领导者的能力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 :领导能力 组织凝聚力 决策 沟通 授权 激励

绪论

领导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通过一定人际关系,指导和影响个人或组织,调动其潜力、能力和积极性,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行动过程。

而作为这一过程的贯彻人领导者,则要具有较高的素质、修养,它与一个组织的凝聚力、效能、兴衰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一个成功的领导,不仅要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使组织到达预定目标,还要能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以提高组织效能使其更高效的达成目标。应该具备决策、沟通、授权、激励等重要能力。

组织凝聚力是员工在组织发展目标的引力下,自愿分担组织风险和实现既定目标的一种综合力,其实质是员工对组织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归属感的总和。组织的凝聚力,首先表现在全组织上下具备一种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欣欣向荣的局面,全体员工具备一定的恪尽职守、勤奋敬业的精神风貌;二是表现在员工有共同的价值观和团体精神;三是表现在员工对院校发展的认同感;四是表现在员工与组织这一团体存在息息相关的命运感以及同甘共苦的归属感。认识组织凝聚力建设的意义和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对策,不仅对组织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指导不同领域的凝聚力建设甚至推动民族凝聚力建设也会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影响组织凝聚力的主要因素主要有:利益关系因素、目标驱动因素、组织中的核心作用因素、价值取向因素、人际关系影响、管理因素等。

由上可见,组织凝聚力与领导者的能力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本文就领导者的四项重要能力对组织凝聚力的影响作一个粗浅的分析。

一、什么是领导

(一)领导的定义

根据中国企业领导力和党政干部领导力训练专家唐渊先生在《领导新法》中的解释:名词的领导是指领导者;动词的领导则是指领导活动,而领导活动是指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为实现既定目标,对被领导者进行统御和指引的行为过程。两者结合,所谓领导,就是名词的领导进行动词的领导,换句话说,就是领导者进行领导活动,率领着一群人去达到目标。而作为这一过程的贯彻人领导者,则要具有较高的素质、修养,它与一个组织的效能、兴衰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领导方式的类型

以领导活动的侧重点为标准进行划分,可分为任务取向的领导方式和人员取向的领导方式。以领导组织领导活动的方式为标准,可划分为命令式。说服式和示范式的领导方式;以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为标准,可划分为自决型(独断型)、放任型与民主型(也称参与型)的领导行为模式。

(三)领导魅力的构成要素

1、人格要素。赢得人心的关键因素是人格,高尚的人格是领导魅力的灵魂。

2、情感要素。一个成功领导者的魅力80%来自情感方面,20%来自智慧方面,3、胆识要素。所谓“胆识”,是指领导者所具备的胆量和见识。

4、能力要素。领导能力可以说是综合各方面的要素而成的,能力反映了个体在某一组织中完成各种工作任务的可能

性。

5、资历要素。资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领导者任期的长短,另一方面是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

6、职别要素。“职别”是指领导者在组织中的职位和领导者的级别。职位越高,职权越大;级别越高,个人影响力越强。

(四)领导者的权力

狭义的权力指职务权力--职务影响力、强制性影响力,这是本来意义的权力概念。广义的权力则包括职务权力和个人权力,后者包括个人影响力、非强制性影响力。广义的权力概念就是权威。

二、领导者的四种能力与组织凝聚力

作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要能做出正确决策团结组织,提高团队凝聚力,最终达到预期目标,需要具备决策、沟通、授权、激励这四种能力。

(一)决策

1、决策的概念

决策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决策概念专指决策者对行动方案的最终选择,即通常所说的“拍板”。广义的决策概念,是把决策理解为决策者制定、选择、实施行动方案的整个过程,就整个决策过程来说,决策方案的最终选择,只是整个决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决策,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根据对客观规律及各方面条件的一定认识,在主观意志的参与下,选择并实施某种优化目标和行动方案的社会活动。决策作为一门科学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按照

科学原则、科学程序、科学方法制定和实施的决策、是组织领导的基本职能、组织领导班子始终是制定和实施决策的主体、对决策负有最终的责任,西蒙认为“管理过程就是决策过程。”管理的效益不仅取决于效率,还取决于决策的正确,计划的切实可行,一项决策是否正确,是否具有科学性,将直接影响组织工作的开展。

2、科学决策

科学决策是决策者遵循科学的原则、程序,依靠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进行的决策活动。其主要特点是:(1)强调建立科学的决策体制,注重集体共同决策,决策过程中特别注意依靠各种智囊组织,注意各种专家的横向联系,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共同完成某个决策活动。(2)强调将决策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从传统的依靠经验进行决策,转变为依靠科学分析来进行决策,广泛运用科学技术的方法,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确保决策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3、科学决策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检查情报,寻求决策的条件,即“情报活动”阶段; 第二阶段是拟订各种可能采取的行动方案,即“设计活动”阶段;第三阶段是从多择方案中选出最合适的方案,即“抉择活动”阶段;第四阶段,对过去的抉择进行评价,即“审查活动”阶段。科学决策的四个阶段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做出科学正确的决策是领导者带领组织达到预定目标,迈向成功 的第一步,只有在正确的决策领导下增强组织凝聚力才有意义。

(二)沟通

1、沟通的定义

沟通是人们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方式传递并理解信息、知识的 过程,是人们了解他人思想、情感、见解和价值观的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

沟通是人和人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收者都是沟通的祖逖,信息发送者同时也是信息源。信息沟通可以语言、文字或其他形式为媒介,沟通的内容除了信息传递外,也包括情感、思想和观点的交流。

2、管理沟通

领导需要掌握的沟通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沟通,而是管理沟通。管理沟通是指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组织内部和组织外部的知识、信息传递和交流活动。换言之,管理沟通是围绕企业经营目标而进行的信息、知识传递和理解的过程,是实现管理目的的媒介,也是企业有效运作的润滑剂。

从本质上讲,管理沟通涵盖组织沟通的方方面面,包括组织内部沟通和组织外部沟通。由于组织目标最终是靠人来实现的,因袭,组织中的人际沟通是管理沟通的基础。正如著名管理沟通专家查尔斯·贝克在其《管理沟通——组理论与实践的交融》一书中所描述的那样:组织中任何形式的沟通都基于个体,作为人际沟通中基本单元的个体则成为管理沟通基础中的基础。

由此可见,管理沟通可以宽泛地包括组织环境下的个体沟通、人际沟通和组织沟通三个方面的内容。个体沟通强调自知之明,培养自我沟通、战胜自我的能力;人及共同强调掌握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技巧,其中包括倾听技巧、非语言沟通技巧、冲突处理技巧、口头沟通技巧、书面沟通技巧、压力沟通技巧等;组织沟通则是自我沟通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在组织特定沟通形式中的综合体现,这些特定沟通形式包括纵向贯通、横向沟通、群体和团队沟通、会议共同、面谈以及危机沟通等。

3、管理沟通的作用

如果我们把组织比喻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那么管理沟通就是保持其性循环的生命血液。构成该有机体的要素包括个体、角色、工作群体、组织和外部环境。换言之,处于组织这个系统中的个体,会扮演一个个特定的角色,然后,由这些扮演相同或不同角色的个体按工作需要组成一个个工作群体,多个工作群体就形成了组织。由于组织不仅需要集聚内部力量,而且需要获得外部力量,实现组织目标,因此组织必须与外部环境建立起一种互动、协调的关系。管理沟通是任何组织进行有效运作所不可或缺的,其主要作用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管理沟通是润滑剂。不同的员工具有不同的个性、价值观、生活经历等,这些个体间的差异必然会导致出现一些矛盾,产生一些冲突。通过管理沟通,可以设使得员工懂得尊重对方和自己,不仅了解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也能通过换位思考,彼此了解,建立信任,融

洽工作关系。

(2)管理沟通是粘合剂。管理沟通可以将组织中的个体聚集在一起,将个体与组织粘合在一起。使组织中的员工在公司的发展蓝图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或构建自身的人生道路中促进组织的发展,同时与其他个体紧密协调合作,在实现公司愿景的努力和工作中,追求个人的理想和人生价值。

(3)管理沟通是催化剂。通过管理沟通可以激发员工的士气,引导员工发挥潜能,施展才华。研究表明,一些规模中等、制度健全的组织,其员工平均只将15%的潜力施展在工作中。主要原因是员工不清楚组织发展的目标,也不明白组织的发展目标与个体之间的关系。良好的管理沟通可以通过上司与下属、员工与员工的沟通和交流,增进员工对组织目标及愿景的了解和理解,从而激发员工内在的潜力和潜能,使大家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实现组织目标。

4、有效管理沟通的策略

有效的管理沟通不仅能够促使组织成员就组织愿景达成共识,了解组织成员在物质与精神方面的需求,提升组织管理效能与员工工作效率,促使组织成员积极参加与管理,而且能激发全体成员的潜能和团队精神。同样,有效的管理沟通能够鼓励成员发现问题,并且主动解决问题,快速实现组织目标,进而促进上司与下属、部门之间、组织内外人员的相互沟通,使组织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有助于组织者成员对风险的正确认知,并快速作出反应。

为了达到有效管理沟通的目的,组织和管理者有必要着眼于以下

几个方面:

(1)重构组织结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及内部规模扩张而导致的弊病和混乱状况,使得传统的组织结构显得无能为力。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早在1970年就指出,知识型组织的思想交流与传播并不遵从等级制的直线式组总结构的渠道,直线式的组织结构已经不能适应以知识为背景的组织的需要。因此,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组织必须进行结构重组。

(2)营造新型的组织文化氛围。随着新技术和设备的应用,组织的员工队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白领员工已大大超过了蓝领员工。广大知识员工的出现对组织固有的文化提出了挑战,员工的激励与沟通会随着他们的工作性质、技术水平和家庭物质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组织应该营造一种开放式的、学习型的、合作互助式的文化氛围,以满足员工对受尊重和实现自我的需要。

(3)健全完备搞笑的沟通网络。企业经营的原动力是追求盈利。有效管理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保证,而有效管理需要完善、高效的沟通网络体系来保障。因为有太多的因素(如稍纵即逝的信息、突如其来的变化、变幻莫测的环境等)可能导致公司在一个极其不确定的状况下做出决策。这种不确定性是不可避免的,健全完备高效的沟通网络可以为应对这种不确定性作准备,以顺应多变的环境。

(4)提升管理沟通能力。具备出色的管理沟通能力是企业家成功实施管理的关键,所有重要的管理职能的履行完全依赖于管理者与

下属之间的有效沟通。这就要求管理者导入新的管理理念,运用新的管理模式,并从以下四个方面随时调整自己的沟通风格。

Ⅰ、感同身受:站在员工的或他人的立场来考虑问题,具有“同理心”,机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同时不断降低习惯性防卫意识。

Ⅱ、高瞻远瞩:具有前瞻性与创造性,为了提高沟通的有效性,必须不断学习,持续进步。

Ⅲ、随机应变:根据不同的沟通情境和沟通对象,采取不同的对策。

Ⅳ、自我超越:对自我的沟通风格及其行为应该有清楚的认识,不断反思、评估、调整并超越自我。

只有这样领导者才能真正从传统的计划于预算、组织与人事以及管理与控制,转向确立公司愿景、开发人力资源和激励员工互动,从“正确地做事”转向“做正确的事”,从而真正实现有效管理。

(三)授权

【案例:刘邦崛于乱世,聚贤才,定天下】

刘邦——一介布衣提三尺宝剑崛起于乱世,诛暴秦,抗强敌,定天下,创建了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统一王朝。刘邦的成功,除了他敢于斗争、善于学习、能够在战斗中成长外,还因为他具有高超的领导才能,能够把一大批杰出人才团结在自己周围。

孔子讲施政有这样一句话:“为政以德,譬如北辰。”什么叫北辰

呢?就是北极星,众星拱之。北极星是永远不动的,北极星外面是北斗七星,围绕着北极星旋转。领导核心就是不动的,要让别人动起来。刘邦就是他们这个军事集团的北极星,张良、萧何、韩信、陈平、樊哙、彭越、周勃这些人就是他的北斗七星。

韩信会带兵,刘邦敢放手给兵;善于谋略的张良,在刘邦手下也能够运筹帷幄;会管账的萧何,刘邦能放手给钱。在这支北斗七星的队伍中,张良是贵族,萧何是县吏,韩信是待业亲年,陈平是游士,樊哙是狗屠,彭越是强盗,周勃是吹鼓手……但是刘邦把他们组合起来,各就其位,毫不在乎人家说他率领的是一支杂牌军,他刘邦是一个草头王。刘邦要求的是所有人才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能得到这样的启示:管理者的一项重要才能就在于知人善任,并赋予权力。

1、授权是什么

授权,是指领导者根据工作的需要,将自己所拥有的部分权利和责任授予下属去行使,使下属在一定制约机制下放手工作的一种领导方法和艺术。可简单的理解授权是:

·委托他人做某件事情。·指派某人为另一人的代表。·分派任务和权力。

总之,授权就是让别人做属于自己的事情。

那么为什么要授权呢?领导者常犯得毛病在于事必躬亲。合理授权让领导在其位、谋其政,将精力关注与战略本身,才符合其角色与

定位。授权也是领导者提高工作效率和效能的重要途径,是对下属信任与支持的体现,也是使个人和团队迅速成长的秘诀。

2、有效授权的基本功能

(1)有效授权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授权应该建立在分工的基础上,在组织中充分向下授权、降低决策层级,将决策点置于流程内部,从而达成纵向压缩组织,使组织扁平化和充分发挥每一位员工在整个业务流程中作用的效果。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现代企业流程管理强调打破“在阶层制管理下每个员工被困于每个部门的职能范围内,评价他们的标准时在一定的边界范围内办事的准确度如何,从而极大地抑制了跟人能动性与创造性”的局面。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个人的成功与自我实现,取决于这个人所处的流程及整个流程能否取得成功。这样必然要求弱化绝对权威制度,简历以人为主题的流程化“有机组织”,在“有机组织”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与潜能。这将是“一客户需求为根本、以实现公司目标为导向”的更高境界的授权。

(2)有效授权可以培育员工、培养接班人

培育部署最有成效的办法,是要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足够的历练和能力的提升。所有的现代教育、培训只能帮助学习者更快地学会某个观念或技能,而无法替代实际工作带来的体验。管理者有时会有误区,他们往往会担心下属“功高盖主”。其实作为管理者,不

仅要有统率全军的能力,还要有鼓励团队超越的胸怀。

(3)有效授权可以提高员工积极性、增加组织凝聚力 上级有效授权给下属,增加了下属在执行任务达以成组织目标时的自主性,能中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能更好的完成工作。同时,在员工都能出色完成工作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员工的自我实现及对组织领导的认同感,使得团队更加的团结,组织凝聚力得到了巩固。

(四)激励

【案例:索尼公司的内部招聘制度】

有一天晚上,索尼董事长盛田昭夫按照惯例走进职工餐厅与职工一起就餐、聊天。他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以培养员工的合作意识和与他们的良好关系。这天,盛田昭夫忽然发现一位年轻职工郁郁寡欢,满腹心事,闷头吃饭,谁也不理。于是,盛田昭夫就主动坐在这名员工对面,与他攀谈。几杯酒下肚之后,这个员工终于开口了:“我毕业于东京大学,有一份待遇十分优厚的工作。但是,进入索尼之前,对索尼公司崇拜得发狂。当时,我认为我进入索尼,是我一生的最佳选择。但是,现在才发现,我不是在为索尼工作,而是为课长干活。坦率地说,我这位科长是个无能之辈,更可悲的是,我所有的行动与建议都得科长批准。我自己的一些小发明与改进,科长不仅不支持,不解释,还挖苦我赖蛤蟆想吃天鹅肉,有野心。对我来说,这名课长就是索尼。我十分泄气,心灰意冷。这就是索尼?这就是我的索尼?我居然要放弃了那份优厚的工作来到这种地方!”这番话令盛

田昭夫十分震惊,他想,类似的问题在公司内部员工中恐怕不少,管理者应该关心他们的苦恼,了解他们的处境,不能堵塞他们的上进之路,于是产生了改革人事管理制度的想法。之后,索尼公司开始每周出版一次内部小报,刊登公司各部门的“求人广告”,员工可以自由而秘密地前去应聘,他们的上司无权阻止。另外,索尼原则上每隔两年就让员工调换一次工作,特别是对于那些精力旺盛,干劲十足的人才,不是让他们被动地等待工作,而是主动地给他们施展才能的机会。在索尼公司实行内部招聘制度以后,有能力的人才大多能找到自己较中意的岗位,而且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发现那些“流出”人才的上司所存在的问题。

1、什么是激励

所谓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的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这一定义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激励的出发点是满足组织成员的各种需要,即通过系统的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来满足企业员工的外在性需要和内在性需要。

(2)科学的激励工作需要奖励和惩罚并举,既要对员工表现出来的符合企业期望的行为进行奖励,又要对不符合员工期望的行为进行惩罚。

(3)激励贯穿于企业员工工作的全过程,包括对员工个人需要的了解、个性的把握、行为过程的控制和行为结果的评价等。因此,激励工作需要耐心。赫兹伯格说,如何激励员工:锲而不舍。

(4)信息沟通贯穿于激励工作的始末,从对激励制度的宣传、企业员工个人的了解,到对员工行为过程的控制和对员工行为结果的评价等,都依赖于一定的信息沟通。企业组织中信息沟通是否通畅,是否及时、准确、全面,直接影响着激励制度的运用效果和激励工作的成本。

(5)激励的最终目的是在实现组织预期目标的同时,也能让组织成员实现其个人目标,即达到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在客观上的统一。

2、激励的过程

激励的目标是使组织中的成员充分发挥出其潜在的能力。激励是“需要→行为→满意”的一个连锁过程。一个人从有需要直到产生动机这是一个“心理过程”,比如当一个下属做了一件自认为十分漂亮的事情后,他渴望得到上司或同事的赞赏、认可和肯定,这就是他渴望被上司激励的心理“动机”。这时,如果上司及时而得体地用表扬“激励”了他,他在今后的工作会更卖力,甚至做得更好,这就使他产生了努力工作的“行为”,而这种行为肯定会导致好的“结果”,最后达到下属和上司都“满意”的成效。激励机制就是在激励中起关键性作用的一些因素,由时机、频率、程度、方向等因素组成。它的功能集中表现在对激励的效果有直接和显著的影响,所以认识和了解激励的机制,对搞好激励工作是大有益处的。

3、激励的作用

对一个企业来说,科学的激励制度至少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吸引优秀的人才到企业来

在发达国家的许多企业中,特别是那些竞争力强、实力雄厚的企业,通过各种优惠政策、丰厚的福利待遇、快捷的晋升途径来吸引企业需要的人才。

(2)开发员工的潜在能力,促进在职员工充分的发挥其才能和智慧

美国哈佛大学的威廉·詹姆斯(W·James)教授在对员工激励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分配制度仅能让员工发挥20%~30%的能力,如果收到充分激励的话,员工的能力可以发挥出80%~90%,两种情况之间60%的差距就是有效激励的结果。管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员工的工作绩效时员工能力和受激励程度的函数,即绩效=F(能力*激励)。如果把激励制度对员工创造性、革新精神

和主动提高自身素质的意愿的影响考虑进去的话,激励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就更大了。

(3)留住优秀人才

德鲁克(P.Druker)认为,每一个组织都需要三个方面的绩效:直接的成果、价值的实现和未来的人力发展。缺少任何一方面的绩效,组织注定非垮不可。因此,每一位管理者都必须在这三个方面均有贡献。在三方面的贡献中,对“未来的人力发展”的贡献就是来自激励工作。

(4)造就良性的竞争环境

科学的激励制度保含有一种竞争精神,它的运行能够创造出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进而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在具有竞争性的环境中,组织成员就会收到环境的压力,这种压力将转变为员工努力工作的动力。正如麦格雷戈(Douglas M·Mc Gregor)所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竞争,才是激励的主要来源之一。”在这里,员工工作的动力和积极性成了激励工作的间接结果。

总之,科学的激励对组织的凝聚力也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对组织团队能快速出色的完成组织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

结论

领导者是一个组织中的核心人物,是实现领导过程的个人或集

体。领导者的工作就在于引导组织中的全体人员有效地领会组织目标。凝聚力是人际相互作用力中的最基本的力量也是一个组织或一个群体成员彼此间的“粘合力”。

科学决策,能确保决策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是产生组织凝聚力的基础;管理沟通,能增强员工的向心力,是与组织凝聚力搭起的支架;有效授权,能最大限度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为组织凝聚力垒砌了砖墙;科学激励,可以极大的激发员工的潜能与潜力,使得组织凝聚力更加牢不可破。决策、沟通、授权、激励,这四项能力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不可或缺的。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其最终的目的就在于最快速最高效最低成本的完成组织目标。因此,要完成组织目标,组织凝聚力不可或缺,同时,要增强组织凝聚力,领导者的能力同样不可或缺。

参考文献及资料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管理沟通》(第二版)康青 编著 江苏出版社 《经理人怎样激励下属》 王强 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让员工跑起来》 岳阳 编著 中国致公出版社 《员工管理22条军规》 申望 编著

4.企业文化与部门凝聚力 篇四

一. 时代的发展,企业的竞争,要求我们要建立属于我们自己企业的文化。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也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是企业 综合实力的体现,是一个企业文明程度的反映,也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而优秀企业文化所产生的共同的价值观、认同感,则无庸臵疑地会加强员工之间、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打破了彼此之间的障碍,对以整个企业为载体的核心能力的营造十分关键。

纵观世界500强企业,杰克韦尔奇对通用乃至世界所作出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塑造了一个最优秀的企业文化。在韦尔奇的价值观中,企业成功最重要的的就是企业文化,他的管理理论中认为企业的根本是战略,而战略的本质就是企业文化。韦尔奇为“软件”革命是不遗余力的,因为他看到了:“如果你想让列车再快0公里,只需要加一加马力;而若想使车速增加一倍,你就必须要更换铁轨了。资产重组可以一时提高公司的生产力,但若没有文化上的改变,就无法维持高生产力的发展。” 知名连锁酒店对企业文化的塑造更是不遗余力:香格里拉大酒店的企业文化是“我们要把赢得客人忠实感作为事业发展的驱动力,力争成为业主,客人,员工及供应商的最佳选择。”丽兹--卡尔顿酒店集团公司的座右铭是:我们以绅士淑女的态度为绅士淑女服务。而四季酒店的企业文化则是:“我们的物业,都会因非凡的设计和完善的设备而更具价值。我们紧守严谨的道德操守,提供殷勤的个人化服务,必能满足贵客的严格要求,迎合他们的品味,以维持我们在全球高级豪华酒店机构中的崇高地位。”

在这些知名企业的文化定位里,我们不难看到,企业已经将自身的发展目

标与每一个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紧密相连,没有共同信奉的一些价值观,以及事业的驱动力的一致性就不可能有高效的企业生产力,即使目前没有明显的影响,将来也势必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阻碍。

二. 我们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认真剖析自我,建立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 桂林宾馆自开业以来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积淀了一定的文化底蕴,但面 临现在各类型品牌酒店,新开业酒店如遍地春笋般冒出来,要想在激烈的酒店业市场竞争中取胜,把企业做大做强,就要求我们做好自我剖析,脚踏实地地根据自身问题做出调整和改革,破釜沉舟,才能真正地建立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让员工有归属感,做事自觉,并形成良好的氛围和不断向上的机制,从而给宾馆带来勃勃生机。特别是近几年来业主不断地投资扩建,宾馆的二期也迫在眉睫,大批的管理人才需要引进和培养,如何留住有用的人,能干的人,让现有的和将来进来的人都真心,真意,真诚,真正地为桂林宾馆尽心尽力,这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而桂宾企业文化的建立,完善并发扬光大,是在企业壮大发展道路上设立的一架强大的推动力机器,是减少企业隐形损失的长久法宝。以企业文化为核心,打造一个优秀的团队,对内能形成酒店内部的凝聚力,对外形成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力。

首先,为何品牌酒店能吸引大多数“粉丝”的爱慕,我们不光看到他们的“崇洋”,还要看到品牌酒店注重的就是文化的建立。将企业的盈利与员工的发展,快乐,甚至家庭结合在一起,两者息息相关,这是大多数品牌酒店的“攻心”做法。而民营企业如何与品牌酒店竞争,怎样在文化上出彩呢?“洋老板能管好四星、五星级酒店,我们中国人也一定能够管好!”这是连续创造了青岛地区四星级以上酒店客房出租率第一和平均房价两个第二的佳绩的民营企业——

“青岛海景花园酒店”的激励口号。海景人选择了——“文化制胜”。1998年,他们成立了专门机构企业文化部,全面导入文化管理机制,开始了系统的“观念开发”和“精神塑造”,使企业文化的创建和生成从“自在”走向了“自为”.有人说:“海景是一块生长人才的文化沃土”。许多单位在招聘员工时,只要在海景工作3个月以上的,可以免试录用。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海景效应”。在海景人看来,一个酒店做得是否成功,不是看来了多少顾客,不是一次服务中的顾客满意,而是我们拥有多少忠诚顾客。没有给客人留下美好感觉的服务是零服务。海景花园酒店管理公司现在已经步入了开放型、集团化经营的轨道,接管了多家酒店的委托管理,创出了属于自己的品牌。

借用海景的企业文化模式,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来思考我们如何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桂宾特色的企业文化:

一是培养什么样的人需要设计。要求员工第一是会做人,第二是会做事,并按照“品德高尚、意识超前、作风顽强、业务过硬”品格模式塑造人、锤炼人。每一个管理人既要接受塑造和锤炼,又有责任塑造和锤炼好自己的下属。让每一个员工都明白:我们是一个团队,一个有凝聚力的集体,环境氛围好。你个人本事再大,离开了团队,做事也很难。一个群体不能没有尊重、沟通和协作。这需要实行全员培训,讲授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海景对员工实行学校式素质化培训,员工的企业文化学习和技能培训都是高强度的,几年来一直坚持不懈,不打折扣。近两年,海景以其成功的魅力吸引了一大批大学生加盟。海景的领导对他们倾注了大量心血,用高强度的企业文化学习和严格的实践锻炼,使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成为能独挡一面的管理骨干。

二是要建立一个多层次沟通网络。总经理与部门经理、总经理与员工、部

门经理与下属、主管、领班与员工、职能部门之间都有定期沟通会制度,以增进了解,达成更多的共识。管理人员要擅长“理念沟通”,不是就事论事,而是从价值观、理念和行为准则上追寻共同语言。可以说,好企业文化统一于也凝结于共同的价值准则.三是将企业文化的建立列入制度和规范当中,并以此管理员工,训练员工,奖罚员工。从价值观,用人,上下级及同级关系,目标及实施水平,权力分配,员工对企业的忠诚程等方面来着手,并借用ISO认证当中的PDCA模式来检查和不断改进完善。

三. 以小见大,前厅部作为一个宾馆重要的一线部门,如何根据自我情

况提高员工的凝聚力,从而更好地将企业文化得以实现。

首先,在企业大的经营方针指导下,从新员工入职起就要灌输企业文化理 念。在部门经理培训新员工的时间里,不着急做业务培训,前厅部而是先灌输员工如下理念:1.要“关心他人——客人,同事,上司,下属,家人”才是一个成熟的服务从业人员;2.遇到困难时正确成熟的人生观:“你行,我也行”;

3.在面对错误选择,诱惑和他人言语鼓动时“执着,正直”的态度。4.“良好的服务意识,学习和工作的态度”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等等。

其次,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错误也要与入职培训时我们强调的理念相联系,反复重申我们的价值观,在开部门例会,主管会,与员工的沟通会等等都要做到不能脱离,让员工时时体会时时温习时时铭记。

第三,在处理问题时,不管是自己部门还是别的部门的,包括管理者本人的,有的时候是与价值观违背的,不能因为个人利益或因为情面问题,而出现双重标准,以造成价值观的背道而驰。

第四,对管理人员的价值观灌输尤为重要,管理人员间接地向员工灌输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在部门负责人不在时履行价值观的具体操作及检查工作,如果管理人员灌输不到位,就会出现打折扣或者当面一套,背面一套的现象。总经理现在经常组织部门经理及部门经理的助手召开流程会,沟通会,讨论会,那么各个部门经理又是否能经常组织自己部门的管理人员来学习讨论培训呢?

第五,在日常非工作的范畴,员工的价值观的正确有意识地管理也将对部门凝聚力的推动有一定作用。比如员工的活动,员工的业余生活情况,员工遇到的困难等等,部门经理及管理者能否对其有一定的恰当的引导和关怀,甚至是帮助。

第六,在遇到员工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有冲突时,管理者能否正确地化解并带到酒店的价值观上来,使之不矛盾,不冲突,被包容,并转化为良性的行为,促进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

第七,民营企业的文化要有效化解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当出现即时效益与长远效益有矛盾时,能否有一个双赢的,明智的方法和决策态度和善后技能,而不造成对员工或既定机制流程的冲击。

第八,管理者的心态是否稳定,不情绪化,在抗压力方面能否做到更职业 化和心理方面出现问题的正确疏导,以避免拿员工做出气筒而出现批评不得法而适得其反,或自己的负面言行已经违背企业价值观。

第九,酒店企业文化的建立载体应多样化:如:《员工手册》,企业局域网,企业橱窗宣传栏,企业管理制度汇编,录像带、VCD、录音带、照片等。而形式也应多样化,如:纪念、会议、表彰大会(文化考核总结)研讨、学习、培训福利活动,内部的文娱体育比赛活动,书面调查或访谈,新员工入职,轮岗、晋升培训。工作中的方法也可多样化,如:病毒查杀法、社会标准法、数据事实法、细节制胜法、企业顾问法、轮岗体验法、品牌积分法、即时广播法等。

上一篇:公墓建设的发展需求下一篇:简易注销登记申请书